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區別匯總十篇

時間:2024-03-06 16:15:4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區別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區別

篇(1)

企業財務會計與事業單位會計是當前會計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推動了財務管理方面的發展,進而不斷的促進企業單位與事業單位的共同進步與發展。但是,新時期的企業財務會計與事業單位會計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因此,我們就應及時的找到企業財務會計與事業單位會計之間存在的差異性,進而不斷的完善企業單位的會計制度,以此來有效的推進制度改革的進程。

一、企業財務會計與事業單位會計的概論

通過對企業財務會計與事業單位會計概論的分析與了解,我們可更及時的找到企業財務會計與事業單位會計之間的區別,進而有效的推動兩者的共同發展。下面,就針對企業財務會計與事業單位會計的概論展開具體的分析與討論。

隨著會計事業的不斷快速發展,新時期的會計系統主要分為兩類,即:預算會計與企業會計兩大類。其中,預算會計主要適用于政府的事業單位、行政單位以及財政單位。而企業單位會計主要適用于工業、農業以及交通、商業等各個領域。其中,預算會計主要行使不斷的監督社會在再生產過程中的社會分配以及財政資金使用情況的職能。而事業單位會計主要是不斷的反映與監督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生產領域以及流通領域等企業內部的資金流動狀況。因此,企業財務會計與事業單位會計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

二、事業單位會計與企業財務會計之間的區別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事業單位會計與企業財務會計之間的區別也日益明顯。而通過對事業單位會計與企業財務會計之間差異性的認識與了解,可更高效的促進事業單位以及企業單位的共同發展,進而不斷的促進我國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下面,就針對事業單位與企業財務會計單位之間的區別展開具體的分析與討論。

(一)會計核算基礎的區別

我國的會計系統主要分為:預算會計和企業會計兩種類型。其中,我國預算會計可以采用不同的會計基礎。而事業單位作為預算會計的分支,可以根據單位的實際發展情況,進而有效的采用不同的會計責任制度,即:收付實現制以及權責發生制等兩種會計責任制度。此外,由于我國事業性單位的營業性質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在大部分的非盈利性的事業單位中,采取的會計責任制度主要為:收付實現制。而對于具有一定盈利性的事業單位而言,其可采用一定的權責發生制,進而有效的促進事業單位的快速穩定發展。但是,在會計事業的不斷發展過程中,企業會計只能采用權責發生制,進而對相應的經濟活動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

(二)會計要素構成的區別

受社會經濟發展體制以及社會分配制度的影響,我國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在運行方式以及運行結果上都存在著本質的區別,進而就導致其兩者的會計制度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進而在會計要素的構成上也具有一定的區別。其中,事業單位的會計要素主要分為:資產、負債、凈資產、所有者權益以及收入和支出等五大類。而企業財務會計的會計要素主要分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以及費用和利潤等六大類。

(三)會計等式的區別

受會計構成要素的影響,企業財務會計與事業單位會計的會計等式還存在著一定的區別。其中,企業會計的會計等式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其屬于一種靜態的會計等式。而事業單位會計的會計等式為:資產+支出=負債+凈資產+收入,其屬于一種動態的會計等式。其中,企業會計等式主要反映了企業資產的主要歸屬地以及會計要素之間的各種數量關系,而事業單位的會計等式主要反映了單位在執行相應的業務工作中的凈資產的增值和收支結余情況。為了有效的促進企業單位與事業單位的共同發展,我們應有效的認清事業單位會計與企業財務會計之間會計等式的區別,進而有效的促進兩者的共同發展。

(四)會計核算方法與內容的區別

事業單位會計與企業單位會計在會計的核算方法以及內容等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區別。其中,企業財務會計設置的會計科目較為細致和全面,而事業單位所設置的會計科目卻較為簡單,且數量較少。其中,在會計核算的內容上,還存在著一定的區別,事業單位不進行相應的成本核算,即使存在一定的盈利性業務,也只是進行一定的內部成本核算,而成本核算是企業撾換峒撲必需具備的內容。

三、結束語

隨著經濟體制的不斷改革,不斷的分析與研究企業財務會計與事業單位會計之間的區別,對于提升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水平以及有效的改善當前會計基礎工作的現狀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應首先認識與了解企業財務會計與事業單位會計的概述,進而認識到企業財務會計與事業單位會計之間的區別主要表現在:會計核算基礎、會計要素構成以及會計等式和會計核算方法與內容等幾個方面,進而有效的結合兩者存在的差異性,從而不斷的促進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篇(2)

2.政府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的適度分離與協調:一種適合我國的改革路徑

3.我國預算會計改革可行性的問卷調查研究

4.論政府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的結合

5.試論中國預算會計體系

6.預算會計發展對抑制腐敗的功能初探

7.政府會計兩翼建設與協調——論政府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的結合

8.事業單位預算會計制度改革與創新對策研究

9.中國預算會計體系問題研究

10.我國預算會計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思路

11.改革預算會計和構建政府會計體系的思考

12.預算會計與企業會計的區別研究

13.淺談權責發生制在預算會計中的應用

14.論預算會計收付實現制及其改革

15.我國預算會計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思路探析

16.政府預算會計向權責發生制轉變的必要性探討

17.對預算會計發展的展望

18.略談我國預算會計制度改革

19.關于我國預算會計體系改革的探討

20.我國預算會計60年改革探索及啟示

21.我國當代預算會計制度變遷的價值判斷

22.淺談預算會計中權責發生制的應用

23.預算會計改革的思考及對策

24.預算會計制度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的影響

25.政府會計體系三分法與預算會計的優先完善

26.淺談預算會計與企業會計的區別

27.權責發生制下政府預算會計問題研究

28.改革預算會計,構建有中國特色的政府會計

29.預算會計發展對抑制腐敗的功能初探

30.我國預算會計體系現狀分析

31.淺議我國預算會計制度的內涵和缺陷

32.中國預算會計體系改革透視

33.我國政府會計改革后的現狀、問題及建議——從現行預算會計制度談起

34.國庫集中收付制度下預算會計改革初探

35.論預算會計制度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的影響

36.論我國預算會計的定位

37.高等學校會計制度改革研究——基于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二維體系

38.政府預算透明度與預算會計改革研究

39.預算會計改革引入權責發生制的探討

40.對我國預算會計引入權責發生制的思考

41.我國預算會計引入權責發生制的探討

42.試論我國預算會計準則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43.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會計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途徑

44.我國預算會計核算基礎研究

45.政府預算會計引入權責發生制的探討

46.我國預算會計問題及對策

47.我國預算會計的現狀及改革思路芻議

48.關于會計工作中預算會計與企業會計的比較探析

49.淺談政府會計制度改革——權責發生制預算會計的應用

50.探討權責發生制政府預算會計改革  

51.政府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的結合

52.預算會計中權責發生制的應用探析

53.會計要素視角下預算會計核算內容的改革研究

54.權責發生制在預算會計中的應用探索

55.我國高校預算會計應用權責發生制的研究

56.我國現行預算會計體系的缺陷分析

57.企業會計與預算會計會計要素比較研究

58.高校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結合的模式選擇及路徑分析

59.我國預算會計發展的新趨勢

60.試論我國預算會計改革

61.中西方政府預算會計概念框架幾點比較及啟示

62.政府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如何銜接

63.我國政府預算會計系統的構建研究

64.論我國預算會計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措施

65.預算會計模塊化教學改革研究

66.國庫集中收付制度下我國預算會計的改革

67.我國政府預算會計改革模式研究

68.中國預算會計與美國政府會計資產要素的比較

69.預算會計和政府會計及非營利組織會計概念辨析

70.淺談預算會計的不足及對策

71.論《預算會計》課程教學改革——以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為例

72.對行政事業單位現行預算會計有關問題的思考

73.我國現行預算會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

74.淺析我國預算會計的權責發生制改革

75.試論預算會計的歷史沿革及發展趨勢

76.當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會計的現狀與完善對策

77.預算會計與企業會計核算原則的比較研究

78.我國預算會計體系應改為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體系

79.行政單位預算會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80.權責發生制在我國預算會計中的應用探索

81.我國政府預算會計和政府財務會計的協調

82.芻議我國預算會計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83.“預算會計”課程教學改革

84.對現行預算會計的思考

85.預算會計與企業會計存在的差異研究論述

86.淺述預算會計與企業會計 

87.我國預算會計制度改革思考

88.預算會計內部控制目標及其實現途徑

89.預算會計發展對抑制腐敗的功能初探

90.新會計環境下預算會計的改革和政府會計體系的構建

91.淺析預算會計核算基礎的改革

92.深化預算會計制度改革問題與對策

93.我國高校預算會計的現狀及變革淺析

94.預算會計與企業會計的差異分析

95.預算會計向政府會計改革的準備工作

96.試析預算會計與企業會計的差異

97.我國預算會計現狀與發展思路

篇(3)

【中圖分類號】 F810.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17)04-0002-04

一、引言

如果說財政預算系統提供“第一道防火墻”――用以防止盜用和挪用并有效利用公共資源[1],那么,政府會計就是第二道防火墻。作為財政管理的技術基礎,政府會計用以合理地確保:財務交易得到適當記錄,預算執行的財務合規性控制,準確核算政府活動的完全成本。基于第一個目的而發展起來的財務會計(Financial Accounting)涵蓋現金(收付實現制)會計和權責(應計制)會計兩個基本的次級分支,以及作為兩者變體的修正現金會計和修正權責會計。使用現金會計記錄政府活動構成任何政府會計體系的底線:即使沒有其他分支,現金會計亦絕對不可或缺。正因為如此,現金會計在公共部門具有久遠的歷史,而且將持續存在下去。

然而,簡潔而低成本的現金會計亦有其局限性:不能提供預算執行控制和完全成本的充分信息。權責會計將交易記錄的范圍擴展到資產、負債與凈資產,從而提供了更全面的成本信息。但是,預算執行控制所要求的那些信息類型――與撥款使用相關的信息,依然無法呈現在權責會計中。只有訴諸基于支出周期(Expenditure Cycle)的預算會計――真正意義上的預算會計(Budgetary Accounting),這個問題才能得到解決。

此外,權責會計雖然包含了“費用”要素,從而為核算公共部門的完全成本提供了基礎,但依然無法解決財政績效(Fiscal Performance)管理面對的一個關鍵問題:將相關的成本費用準確追蹤到特定規劃(Program)下的作業(Activity)、產出(Output)和成果(Outcome)上,這正是成本會計(Cost Accounting)面對的中心任務。與私人部門相比,公共部門開發成本會計的難度大得多,但其意義和價值毋庸置疑。

近年來,隨著績效管理理念與實踐的興起①,準確核算與跟蹤產出和成果的完全成本(Full Cost)的訴求得到強化。廣義的績效主題涵蓋公共服務外包、政府購買和PPP(公私伙伴關系)模式,以及更為“激進”的、與傳統投入預算相對應的績效預算。沒有微觀層次上對產出與成果的完全成本的核算與跟蹤,達成績效管理的目標是不可能的。畢竟,績效(Performance)概念的兩個基本成分就是“所得”與“所失”的比較,后者通常需要完全成本的表達。現金(流出)并不代表完全成本――某些情況下只占完全成本的一小部分,因此,現金會計基礎的決策――將“所得”與消耗的現金資源進行比較,其可信性和可靠性都高度令人質疑。

迄今為止,中國的政府會計改革將重心置于開發權責會計與財務報告上,預算會計和成本會計開發一直沒有提上日程。官方和主流話語使用的“預算會計”并非真正的預算會計,看看其會計要素的界定就一目了然:“收入”“支出”和作為兩者差額的“預算結余”典型地屬于財務會計要素,而非預算會計要素。基于這些要素產生的財務信息對預算執行控制的價值相當有限。由此可知,現行的預算會計有其名無其實。

真正意義的預算會計與成本會計的缺失,顯示中國政府會計體系殘缺不全的現實。假以時日,將嚴重拖累現代財政制度建構和公共部門治理改革,兩者都高度依賴政府會計體系的支撐。當務之急,莫過于對財務會計、預算會計和成本會計三個分支的功能與差異建立清晰認知,在此基礎上辨識與確立政府會計改革的優先議程。這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二、分立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

真正意義的預算會計是用于追蹤政府撥款及其使用的政府會計,又稱撥款會計。基于公共財政管理和制定決策的目的,每個國家都需要通過預算會計來追蹤和記錄涉及撥款及其使用的營運事項,其核算范圍覆蓋撥款(包括撥款的分配和撥款的增減變動)、承諾、核實(服務交付)階段的支出以及付款階段的資金撥付。民主治理要求預算文件作為法定文件(Legal Document)s束行政管理者的活動,而預算文件必須借助預算會計來準備并證實其法定合規性[2]。

以上四個階段構成完整的支出周期,用于刻畫“預算執行過程”的循環特征:始于撥款(預算授權),經由支出承諾和交付核算,終于公款流出政府(流向收款人)。預算執行就是由相互繼起的支出周期構成的支柱循環,這一循環提供了逐筆、全程和實時追蹤公款流動的“預算執行信息”。成本會計無法提供這些信息,財務會計(包括現金會計和權責會計)的視野則過于狹隘:缺失對支出周期中上游信息的記錄②。

部分地由于這一原因,在當前政府會計和信息系統中,很難設想包括各級人大在內的監管部門能夠有效監控預算執行過程。

多年來,中國為“加強人大財政監督”采取了許多措施,但所有這些努力都出現了方向性偏差:沒有集中精力開發基于支出周期的預算會計技術,以及以預算會計信息為核心的互聯互通的信息系統建設,以致人大對預算執行信息的“不知情”――包括無法真正了解預算執行究竟到了哪一步――非常嚴重。在這種情況下,有意義的財政監督從何談起?財政審計面對的問題如此類似。

就技術能力而言,建構真正意義的預算會計并不存在實質困難。所以,預算會計改革動力不足和滯后的根源,主要源于支持性改革環境的缺失,而后者又與缺失對預算會計的專業理解及其內在價值的認知密切相關。

低看預算會計、高看權責會計的傾向在學界和政府中都很普遍,這正是導致開發權責會計興趣遠高于預算會計的主要原因。這項改革的主要價值在于彌補現金會計的局限性,但即使精心設計與實施,也無法取代真正意義的預算會計。權責會計的所有要素幾乎與A算執行過程“不搭界”,即無力提供始于撥款(授權)終于付款的連續、完整和動態的畫面。一般地講,依賴現金會計和權責會計達成對公共資金的逐筆、全程和實時監控,猶如天方夜譚。

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功能差異也表現為“內外有別”。財務會計的一個顯著特征是受GAAP規范,主要通過對外報告與披露滿足外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預算會計無須遵從這樣的規范――迄今為止并不存在這樣的地區性或國際性規范,反映了預算制度受各國特定政治、歷史與環境制約的固有特性,從而使預算會計的功能大體上限定于提供內部管理(預算執行過程的財務合規性控制)資訊。簡而言之,預算會計主要提供“內賬”,用以滿足政府自身(內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財務會計主要提供“外賬”,以滿足組織外部的利益相關者的信息需求,盡管兩者的界限并非絕對。

功能差異也帶來了信息來源與性質的差異。財務會計框架內,無論現金基礎還是權責基礎,都不能提供監控預算執行所需要的關鍵信息,包括預算授權、支出承諾和應計支出信息。同樣,在預算會計框架下,與支出周期各階段交易相關的信息,并不能完整地反映政府的財務狀況。政府財務狀況的披露要求完整地記錄政府資產與負債,也要求完全成本信息,這些信息都不是在支出周期中產生的,它們獨立于預算的運營過程。確切地講,它們是在預算運營流程之外產生的。

由此可知,在財務會計之外發展功能獨立的預算會計有其厚實的客觀基礎。一種選擇是采取類似美國的“兩賬分立”模式:一筆交易,同時做“財務會計分錄”和“預算會計分錄”,很復雜。美國標準總分類賬中有4 000個用于預算會計的相互獨立的自求平衡的賬戶組,而其他的賬戶是用于權益會計(Proprietary Accounting)的,兩套賬戶的存在使得設計及實施會計和財務系統變得相當復雜[3]。更好的選擇是“兩賬合一”:只做一套財務賬,然后再補充和調整為預算賬,積累經驗和取得進展后再從中獨立出來。此為上策。

三、發展獨立的政府成本會計

在過去,成本會計被認為是一種用各種技術將成本分配到特定成本對象(比如某一活動成本、生產產品成本或提供勞務成本)上的會計方法。在這種觀點下,成本會計為實施權責會計提供支持。成本會計現在被看作提供關于政府活動的成本信息和相關數據,用以滿足各種管理決策的信息需要。

除了在財務會計處理中決定存貨或其他類型財產價值的傳統作用外,成本會計還承擔了許多根本的管理職能,主要包括預算制定、成本控制、服務定價、績效評價、規劃評估和各種經濟抉擇(比如服務外包)。

采用現金基礎的政府通過以支出信息為基礎開展成本分析,以及資產確認和消耗的估計,也能提供近似的成本信息。采用權責會計的政府可通過相關會計科目的分析,獲得管理決策所需要的成本信息。當前國際上主流的看法是:在確定如何提高可用信息的質量時,除了考慮財務報告采納權責會計的優點,還應該考慮使用成本會計進行管理的優點,績效評價與管理是其中最關鍵的方面。政府的本質是服務人民,具體而言,就是以合理的完全成本提供足夠數量與質量的產出,以促進意欲的財政成果。政府不僅要對產出和成果負責,還應對這些產出和成果所消耗的成本負責。可以預料,成本會計的使用范圍和重要性,將隨著績效管理的擴展而得到擴展與提升。

權責會計不能代替成本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需要開發獨立的成本會計技術才能得到預期成本――區別于財務會計中的實際成本。許多重要的管理決策考慮的成本不是歷史成本,而是預期的未來成本――只有未來才是相關的,包括: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直接成本與間接成本、生產成本和非生產成本、可控成本與不可控成本。這些成本信息對于實施績效管理和績效預算特別有用,并且大多不出現在財務會計的“費用”要素中。

評價財政績效尤其需要大量詳細的關于作業層面的成本信息,作業成本法(ABC:Activity-based Costing)作為政府成本會計的精髓,尤其需要被獨立開發。權責會計為核算成本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框架,但在精細地核算公共組織運行成本方面,單純的權責會計是不夠的,需要有更加專業化的成本會計作為補充。基于此,目前許多發達國家已經開發了應用于公共部門的成本會計系統,用以支持績效導向的預算和財政管理。一旦預算申請要與最終成果相聯系,預算與會計系統的功能就需要從主要強制控制,轉向更多地進行計劃和管理[4]。在這種情況下,績效管理就對成本會計提出了日益增長的需求。

一般地講,成本基礎(成本制)是會計基礎的另一種變體,并不是一個完整的會計基礎,但在公共組織出售商品與服務(如醫院)定價等場合很有用。成本基礎的特征如下:(1)以使用或消耗資源概念來確認交易;(2)成本會計旨在記錄提供商品與服務的成本;(3)屬于會計系統的附加內容而不是提供信息的一種基本方法。

與績效計量相關的成本核算,一般包括以下步驟:(1)區分直接成本與間接成本;(2)將所有成本費用歸集到產出上;(3)將成本分配到成果上。

就前景而言,財政壓力的持續強化也要求加快政府會計技術的開發。自2011年開始,隨著經濟中低速增長的“新常態”的來臨,中國歷時約15年的財政收入超高速增長時代結束了,但財政支出壓力有增無減。在這種情況下,采用成本會計技術幫助管控公共部門成本費用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劇增。

對績效的關注和追求進一步強化了成本會計的需求。績效管理的本質是:政府應以合理成本向其公民提供數理充分、質量可靠、及時、平等和渠道暢通的基本公共服務。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全球化時代,那些無力以合理成本提供服務的國家,必將淪為國際舞臺上的二流甚至三流國家。

如同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一樣,在公共部門中應用成本會計亦有困難和局限性。主要的技術性困難出現在完整收集成本費用數據,并按相關性原則大致準確地追蹤到特定規劃、產出及其成果上,但界定與計量產出――更不用說成果――在許多情況下并非易事,這在“上游集體物品”如法律、司法服務與公共政策領域尤其明顯。相比之下,貼近公眾的“下游集體物品”如垃圾采集與處理等“民生”領域,難度小得多。其他困難包括預算分類與會計分類系統及其匹配性。但主要的困難出現在政治意愿上,后者又取決于許多因素,包括政府是否面對緊迫的財政壓力。即使這些壓力十分明顯,控制成本與支出的政治意愿也可能不足。畢竟,公眾(而非“內部人”)才是公共部門成本費用的真正承擔者。

成本計亦有其局限性。即使公共部門的成本會計得到精心設計與實施并且運轉良好,對預算執行控制的作用也是支持性的而非主導性的,更不是替代性的。相對于成本信息而言,開發全面的預算會計技術,用以系統改進與強化預算編制、執行控制以及預算評估與分析,在中國現實背景下更具優先性。這也是本文致力闡明的一項改革議程:開發成本會計與開發全面的預算會計都是需要的,但后者應置于更優先的位置。

四、結語

由于對“功能分立與互補”以及預算會計的相對優先性認知不足,現行政府會計在體系上并不完整,偏重現金會計與財務會計,相對缺失了真正意義上的預算會計與成本會計,表明建構良好的政府會計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沒有良好的政府會計提供的技術與管理支持,將既不會有安全的政府,也不會有積極作為的政府。“安全”(權力得到有效制衡與監管)的財務底線是:確保對政府活動進行完整的會計記錄和預算執行控制;“積極作為”的財務底線是:保持對公共官員以合理成本交付服務的激勵。由財務會計、預算會計和成本會計三個分支構成的政府會計體系,能夠最優地支持這些功能。

三個分支在功能上,進而在信息類型上存在根本差異,因而需要獨立開發:任何一個都無法替代其他分支發揮作用。與財務會計和成本會計相比,預算會計的獨特之處,主要在于提供了支持對預算執行過程進行財務合規性(Compliance)控制的關鍵信息,從而確認“行為對錯”――區別于前兩個分支關切的“結果好壞”。對行為對錯的關切在公共部門尤其重要,因為它幫助我們判斷公仆們是否在做正確的事、正解地做事以及負責地做事。這些都是財務會計與成本會計無力達成的功能。

然而,當前的政府會計改革戰略存在方向性偏差:將發展權責會計置于比發展真正意義的預算會計更優先的位置。本文建議優先開發基于支出周期的預算會計方法與技術,并與現金會計相結合,至少應優先開發承諾―現金基礎的雙重記錄的政府預算會計,后者在歐洲大陸被普遍采用[5]并經歷了時間考驗。另一個建議是:在開發權責會計的同時一并開發成本會計技術,尤其是開發作業成本法以支持績效導向的財政管理。

【參考文獻】

[1] MIKESELL J L, MULLINS D R. Reforms for Improved Efficiency in Public Budgeting and Finance:Improvements,Disappointments,and Workin-Progress[J]. Public Budgeting & Finance,2011,31(4):1-30.

[2] RECK J,LOWENSOHN S,WILSON E. Accounting for Governmental & Nonprofit Entities[M]. 15th ed. New York:McGraw-HILL/Irwin,2010.

篇(4)

1會計對象不同預算會計以預算資金及其運動為對象,以預算年度為會計期間,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當年的預算收支及結果。現代政府會計以政府單位為會計主體,除了包括預算會計對象外,還包括整個預算資金的連續運動及累積結果,將國有資產及政府的債權、債務的價值運動也作為政府會計對象。

2會計基礎不同歷史上,世界各國的預算會計和政府會計都是采用收付實現制會計基礎,近年來,隨著預算體制改革和對政府會計信息需求的不斷擴大,權責發生制的政府會計逐漸成為各國政府會計的主流和改革方向。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OECD)的大部分國家已進行了政府會計基礎改革,改革后采用的會計基礎分為三種:修正的權責發生制、修正的收付實現制以及完全的權責發生制。GASB的第34號準則公告則要求政府會計根據財務報告視角采用雙重形式的會計基礎:政府整體報告、企業基金使用完全的權責發生制,政務基金使用修正的權責發生制。我國現行預算會計制度規定,除事業單位經營性收支活動采用權責發生制外,一般都采用收付實現制。對預算收支業務,預算會計采用收付實現制會計基礎,有其優點,但政府會計,由于其會計對象擴展、會計目標擴大,為了客觀、真實地反映政府財務活動及其財務狀況,保證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會計確認基礎不應采用單一的收付實現制,而應采用修正的收付實現制,即在收付實現制的基礎上,對某些會計事項要采用權責發生制。

3會計模式不同由于政府會計資金來源的特殊性,在其使用上,往往要限定用途,即通過預算限定。因此,為更好地體現專款專用原則,現代政府會計應從傳統的預算會計模式擴展為基金會計模式。我國應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基金會計模式。

4會計要素不同我國預算會計有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支出五個要素,這種劃分體現了預算會計與企業會計的區別,基本上符合國際慣例。但與GASB規定的政府會計要素作進一步比較后,發現兩者之間還是存在以下差異:首先,資產定義方面不同:GAS對資產定義的內涵是一種財務資源,我國則將其定義為一種經濟資源。其次,GASB為了區分各年度的財務受托責任,將基金資產(負債)與固定資產(長期負債)分開處理,我國并未進行區分。中美兩國政府會計要素差異具體。

5財務報告不同首先是財務報告的目標不同,現將中美政府財務報告目標的區別進行比較(具體見表2)。傳統預算會計提供預算執行情況報告,是為政府部門、各級人大服務的;現代政府會計提供政府財務報告,政府財務報告應全面反映政府財務業績、與受托責任相關的財務及非財務信息。其次是財務報告的組成和具體內容不同,政府財務報告要復雜得多。最后是政府財務報告由于其使用者的廣泛,為證明其客觀公允性,一般需要進行財務報告鑒定,而傳統預算會計是不需要進行會計鑒定的。長期以來,我們強調預算會計是預算管理的工具,預算會計主要為加強預算管理提供有關信息資料。由于預算分期,預算管理的重心主要在于預算當期的財務收支,預算會計也就自然把核算的重點放在當期預算收支執行情況及結果方面。從另一個方面看,會計理論界也沒有對預算會計與政府會計的區別與聯系作深入的研究。作者認為,應從政府財政、財務收支的角度重新構建我國的政府會計,預算會計應當作為預算執行會計融合在政府會計之中。超級秘書網

因此,作者主張,財政總預算會計和行政單位會計應當合二為一共同組成政府會計,國庫會計執行政府總預算出納保管業務,收入征解會計執行政府總預算收入業務,基建撥款會計執行政府總預算的基本建設支出業務,三部分都參與財政總預算的收支運行,因此也是政府會計的組成部分。隨著我國財政預算管理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原有的預算會計應逐步向政府會計擴展,而且我國正嘗試構建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標準體系。因此,建立政府會計體系是我國預算會計改革的長期目標和思路。建立政府會計,有利于政府職能的轉變,是適應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有利于客觀真實地評價政府的公共受托責任,滿足國家宏觀管理的需要,實現其會計目標。因為政府會計與預算會計相比,其涉及的會計事項要比預算收支復雜得多,政府會計應當對整個財務收支情況及財務狀況承擔受托責任。總之我們相信,只有不斷地吸收其他國家政府會計改革的優秀理論、思想、技術和方法,我們才能在強壯自身的過程中不重復發達國家的曲折和彎路,才能使自身的落后狀態盡快適應其最新的發展,從而實現后來者居上!正如諾曼•馬克斯所說,當今時代帶給我們的是挑戰和機會。

雖然我國在會計及相關領域的研究和實踐起步較晚,但我們堅信在未來的發展空間里,只要我們正視問題并堅持努力開拓,一定能找到符合我國政府會計的實際理論、技術和方法,以期更高、更遠的未來!

參考文獻

[1]杜雁.基于公允價值的寫作論文我國政府會計研究.湖南大學.碩士論文,2005,10.

篇(5)

預算會計和企業會計是國內會計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會計主要以核算資金的循環為重點,著眼于利潤最大化,適用在國內全部的企業內部;預算會計屬于各級政府財政機構和所屬行政部門與各級事業機構,以貨幣為重點計算單元,對財政經費運營及其結果實施核算、反映以及監督,推動我國財政收支工作圓滿完成的財政管理工作。

一、預算會計和企業會計的本質差異分析

會計主要以貨幣為重要計算范圍,以憑證為基礎,使用先進的技術與方式,對特定主體的經濟業務展開全面、集中、持續、科學的核算與監督,且定時向相關部門提供會計數據的一種經濟管理任務。

以上有關會計的概念包括了預算和企業兩個內容,由此不難發現,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預算會計和企業會計屬于一個枝干的兩大分支,同根同源,但存在一定差異。從本質上來講,其在確定的目標及依據、基礎前提、記賬途徑、應用文字等若干個方面均是相同的。

兩者的本質區別是概念上的“特定主體”,如果主體是強調利益的單位,就是企業會計范疇,如果主體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事業機構、行政部門、財政機構,則是預算會計范疇。由此不難發現,兩者最根本的差異是主體上的區別,主體的性質存在差異,就造成了兩者在財務處理方法上存在明顯的不同。

二、財務核算的區別

(一)財務核算要素差異

國內的企業會計把財務要素分成資產、負債、所有人權益、收入、成本、利潤等多個要素,而預算會計中財務要素則僅分成資本、負債、凈資本、收入和支出這幾個要素,就算二者之間分類時的財務要素名稱很相似,可是其根本含義卻存在明顯的差別,這將決定企業會計和預算會計在財務核算方面存在的差異。

1.資本要素區別

企業會計方面的“資產”主要指企業以往的交易或是事項產生的,而且是由企業管理的,同時,預期將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但預算會計上的財務要素“資產”主要指各級政府財務管理和控制的,可以以貨幣計量且融入預算控制的經濟資源,其無法創造出預計的經濟利益。

2.負債要素區別

企業會計內“負債”的概念指的是,企業以往的交易或是事項產生的、預計會造成經濟效益流出企業的實時義務。而預算會計上所講的“負債”主要指,可以以貨幣計量,要求以資產和勞務償清的債務。

3.收入要素差異

企業會計內的“收入”主要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出現的,將造成所有人權益提高的,和所有人投入資金沒有關系的經濟效益的總流入。但預算會計上所指的“收入”主要強調為進行業務實踐、依法獲得的非償還性費用。

(二)財務核算基礎差異

企業財務準則強調,國內企業會計的核算僅能以權責出現制為確定基礎;而預算會計在通常情況下會使用收付實現制,僅有具備運營業務及實施內部資金核算的事業機構,其財務核算能夠采用權責出現制的確定基礎。

(三)財務等式區別

預算會計中恒等式是:資產等于負債加凈資產,以及資產加支出等于負債加凈資產加收入。但企業會計中恒等式是:資產等于負債加所有人權益。由這幾個等式能夠發現,預算會計和企業會計的要素與對象存在差異,其等式也會存在區別,預算會計中沒有所有人權益。

(四)財務核算信息和方式區別

1.核算信息差異

例如預算會計內,固定資產和固定基金相呼應,固定資產沒有進行計提折舊;向外投資和投資基金相呼應;專用基金達到專款專用;通常不進行資金核算,就算有資金核算也是內部資金核算;不存在利潤和利潤配置核算,但在企業會計內沒有上述內容,而且固定資產需計提折舊,同時必定會存在利潤和利潤配置的核算。

2.核算方式差異

預算會計中針對固定資本的支出采用一次性列支的手段,不計提折舊,根據收入的具體比例進行計提購買基金;但企業會計中的固定資本采用計提折舊的方式,根據固定資產的應用時間分期計提折舊,納入到成本經費。

(五)預算會計組成關系清楚,綜合性強

因為預算會計屬于財政管理的關鍵構成部分,而國內的國家預算又屬于全國集中的預算。因此,國內的預算會計出現了一個以核算資本為重點內容的全國綜合統一的核算系統及控制體系。該種組成關系不但綜合性強,并且組織關系非常清楚。政府財政整體預算會計縱向能夠分成從中央至鄉鎮五級;各級政府財務從預算會計均有附屬的一、二、三級行政部門會計以及統計事業機構會計。該種縱向的上下級內屬于領導被領導的情況,同級財政和部門之中屬于橫向的指導和接受指導的狀態。上級部門不但核算、反映及監督本部門資本運行,還反映與監督包含下屬部門在內的整個系統資本運行。這和企業會計上下級幾乎沒有從屬關系,存在獨立性的特征,剛好相反。

三、財務報表的區別

(一)報表類型的差別

企業會計報表也叫作財務報表,主要指企業向外提供的,以常規財務核算信息為重點依舊,體現企業某個指定時間的財務情況以及某一財務期間的運用成效、現金流量的資料。其重點包含資本負債表、利益表、現金流表等。預算會計中財務報表是反映事業機構財務情況及收支狀況的書面信息,包含資本負債表、收支表、基建支出表、附表和財務報表附注以及收支狀況說明書,它不用設置現金流量表,這屬于二者報表類別上存在的區別。

(二)報表結構的區別

例如企業的資本負債表是以“資產加負債、所有人權益”的框架來設置的,資產、負債、所有人權益科目中“期末數”所反映的均是結轉后的金額,是靜態數據;而預算會計中資本負債表就是根據“資本、支出加負債、凈資本、收入”的框架設置的,其中,預算會計的資金、負債、凈資本科目中“期末數”所反映的為期末金額,也屬于靜態數據,可是支出與收入科目上期末數則反映的是“本年累計出現額”,是動態數據。

(三)財務科目體系設計的區別

國內預算會計的根本目的在于為社會發展提供服務,尋求社會利益最大化,是為了確保國家發揮其職能的要求,所以其財務科目體系設計是以收入與支出為重點而創建出來的財務科目。但企業會計的目的在于實現經濟利益的最大化,令資產增值而提高再生產,提高經濟實力,富有盈利性與經濟利益性,所以其財務科目體系設計是以會計的核算為重點而創建出來的財務科目。例如企業會計,其建立了“利潤”科目,而利潤是企業本年的收入和成本資金相減而產生的,反映了資本的報酬狀況,借助這個科目可以體現出企業的投資運營水平;預算會計不建立“利潤”科目,其設立了“結余”科目以體現資本的結余情況,這個結余是各種收入減去各種支出后的差數,但并沒有資本報酬的概念,只是體現了收支的對比狀況,整年的收支相抵之后的最后財務情況。

(四)會計主體的區別

預算會計主要以貨幣為重點計量單位,對中央和地區各級政府預算及行政事業機構收支預算實施狀況,展開全面、統一、持續的核算及監督一個專業財務。其包含總預算財務、行政機構會計、事業機構會計,所以,其會計主體為財政單位、行政機構、事業機構等。而企業會計主要指反映自身的財務情況、運用成果以及現金流量,且對企業運用業務及財務收支展開監督的一個專門財務,所以其會計主體為財務資料多的特定單位和組織。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預算會計盡管和企業會計相伴出現,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可是其在核算方式、核實基礎、資金核算、科目設計等多個方面均和企業會計存在較大差異,所以,在學習當中需全面了解其在主體性能方面的差異,掌握好它們在資金核算、科目涉及等方面的差別,這樣就可以簡便、快速地將二者區別開來,較好地掌握預算會計的賬務處理技能。

參考文獻: 

[1]張川.“凈資產”在預算會計與企業會計中的區別[J].交通財會,2013,(1):19-21. 

[2]占麗萍.事業單位會計與企業會計的區別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6,(2):39. 

[3]許立國.淺談事業單位會計與企業會計的區別[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5,(6):113-114. 

[4]王子亮.建議預算單位設置銀行支取未報數備查簿[J].財會通訊,2015,(9):59. 

[5]黎利權.預算會計要素與企業會計要素的對比分析[J].預算會計研究通訊,2014,(7):13-14. 

篇(6)

關鍵詞 政府會計 預算會計 財務會計 改革

目前,我國政府會計系統是一種政府預算會計兼顧財務會計的混合體。隨著中國公共財政和公共管理改革的不斷深入,這種系統已無法滿足現代公共領域的需求。政府會計改革已經成為我國會計改革與發展中亟待解決的熱點問題。許多學者都從我國當前的政府會計現狀出發,基于不同的角度探索著政府會計改革。本文將從政府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的關系為切入點,探討我國政府會計的改革。

一、政府會計的概述

(一)政府會計的界定

政府會計的明確界定是政府會計改革過程中的“指明燈”。通過研究2006-2010年《會計研究》等有關文獻,筆者認為可以將政府會計分為廣義的和狹義的,廣義的政府會計包括政府財務會計和政府預算會計,狹義的政府會計指政府財務會計。所以基于政府會計概念框架和會計準則的研究是基于狹義的政府會計研究;而基于廣義政府會計的研究,致力于完善政府會計系統,使得政府會計不僅反映預算編制、調整和執行過程中的預算信息,還全面反映政府的財務狀況、營運業績等財務信息。本文所提到的政府會計即是廣義的政府會計。

(二)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的關系

廣義的政府會計包括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在構建政府會計體系時,如何界定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的關系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縱觀世界各國的政府會計體系,許多國家都在搭建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相協調的政府會計體系,如美國聯邦政府是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并行的雙軌制,澳大利亞是將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統一于一套財務系統;法國是預算會計、財務會計以及成本會計三位一體的運作模式。[1]而結合我國政府的實際,筆者認為,由于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各有其特定的研究對象,因而是相對獨立的,同時他們之間又有著極其嚴密的內在聯系: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不是“呂”字型的單列并聯關系,而應該是“串”字型的串聯關系。所以我國政府會計體系中,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不適合相互獨立成“呂”字關系,也不適合兩者融合成“回”字關系,而應相互聯系又適度分離,成“串”字關系。

二、我國政府會計體系的現狀

我國現行的預算會計體系主要包括財政總預算會計、行政單位會計和事業單位會計,這套預算會計體系并非完整的政府會計體系,隨著社會對政府財務透明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其弊端日益顯現,亟待改革。

(一)會計核算基礎存在缺陷

現行預算會計體系的會計基礎主要采用現金基礎。除事業單位簡單的成本費用核算會計事項以及財政部規定的中央財政總預算會計對特定五類事項采用權責發生制外,財政總預算會計和單位會計仍實行收付實現制。[2]而收付實現制是以實際收付為準來處理經濟業務,它在公共部門強調預算控制時期很具有優勢。但在對政府會計信息需求越來越多樣化的今天,收付實現制的弱點也逐漸體現出來,主要表現為提供的信息滯后且狹窄、低估提供服務和產品的成本、收付的時間易縱等。

(二)核算內容比較狹窄

在現行預算會計制度下,公共部門的資產采用的是以初始實際成本計量和反映的單一的歷史成本模式。很多接受或無償投入的資產的取得,因為沒有實際成本而在資產負債表中沒有反映。而且單位會計中對固定資產僅是核算,在國家的財政決算中并不進行反映。同時由于單位會計對其不計提折舊,單位無法準確核算其提供公共服務的成本,容易虛增政府資產。另外,總預算會計對于政府投資新形式產生的國有股權和有價證券等政府資產無法進行會計計量等,只是以當期的財政支出反映,無法反映這些新資產的狀況。

(三)財務報告信息質量有待提高

目前我國政府財務報告信息的真實性和有用性都沒有得到充分體現,財務報告可讀性不強。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在當前的政府會計報告系統中預決算報告沒能發揮其應有的效果,而政府資產負債表設計不夠完整和科學。政府預決算本是提供政府預算的收支計劃和執行情況,以便滿足有關部門和公眾監督的需求,但是由于政府預決算報告中的會計信息被人為修改等問題而嚴重影響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有用性,監督者并不能依靠預決算報告中獲得所需資料,經常需要通過其他渠道獲得更為專業或明細的材料。另外,政府資產負債表中結構設置不夠合理,收入和支出類項目在收入支出表和資產負債表中均有反映,無疑造成報表內容冗余、重點不突出。

三、我國政府會計改革的建議

存在上述問題歸根結底是由于我國政府現行的會計體系偏重政府預算會計而忽視政府財務會計,因此從以下關鍵環節入手構建我國政府預算會計與政府財務會計“串”字型模式至關重要。

(一)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有效結合

西方許多國家把權責發生制引入政府會計中,但由于各國的國情不同,各國對引入權責發生制的程度也各不相同。有完全由收付實現制轉換為權責發生制的,如澳大利亞、英國等國家;也有在收付實現制基礎上,對一些應收和應付款項按權責發生制加以確認的,如丹麥、法國。而鑒于我國處于轉軌時期,采用權責發生制的時機尚不成熟,我國政府會計改革不能盲目地以權責發生制取代收付實現制,也不能直接增加權責發生制的運用比重。應對政府預算會計仍采用收付實現制,對于政府財務會計則采用權責發生制,以反映財政資金的收支情況,有利于核算提供服務和產品的成本。對于一些需要統一核算基礎的債務事項,可以在期末時進行調整整合。

(二)劃分和擴充政府會計核算內容

政府會計核算范圍應該涉及政府單位所有經濟活動事項,需要對政府財務會計及政府預算會計進行劃分并分別擴充其核算內容。政府預算會計應在“能夠有效記錄與控制預算系統運行全過程”目標的指導下,增設“單位預算控制會計”、“預算授權記錄會計”等,從而能夠全面核算與披露單位的全口徑收入與支出信息,反映政府財政性資金的收支執行的績效,體現精細化的預算管理理念。[3]對于政府財務會計而言,企業會計一直是政府會計的標桿,所以政府財務會計可以吸收企業財務會計值得借鑒的地方。如引入公允價值等其他會計計量屬性;將房屋等實物資產及其耗費情況劃分在政府財務會計中核算等。總之,政府預算會計與政府財務會計的核算內容應在相互區別與劃分的同時,注重核算內容間的相輔相成,從而為政府信息的全面披露打好堅實的基礎。

(三)完善我國政府會計報告體系

目前,我國大部分學者認同將政府會計報告的目標定位于反映受托責任和決策有用雙重目標,這決定了我國政府會計報告體系至少包括政府預算會計和政府財務會計兩大報告體系。其中政府預算會計報告體系應主要提供收支的預算、預算比較表以及預算資源狀態表,用以反映預算執行等情況;政府財務會計報告可借鑒國際經驗,編制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運營情況表等,用以充分反映政府當期財務狀況以及相應的償債能力、跨期權益和流動性等。此外,還應注意政府預算會計報告與政府財務會計報告的勾稽關系,利用預算調節表,用以反映在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預算會計與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財務會計下的赤字差異緣由。

四、總結

我國現行的政府會計系統是以披露財政預算收支為主的預算會計系統,直接以政府財務會計系統取締政府預算會計是不實際的,本文結合我國國情,從會計基礎、核算內容、會計報告三方面反映政府預算會計和政府財務會計“串”字型關系。總之,我國的政府會計體系應在保留并優化預算會計的基礎上,構建政府財務會計,力爭盡快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政府會計體系。

注釋:

篇(7)

1998年實施的包括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在內的預算會計制度體系,規范了各級政府管理部門在預算執行過程中的會計核算,已經取代傳統的指令性計劃、所有權控制和行政管制,成為各級政府施政的主要工具(王雍君,2007)。由于其會計核算和預算高度一致,當時對于適應市場經濟,滿足國家宏觀調控和加強財政資金管理起了重要的作用。

隨后由于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我國逐步開始進行部門預算、收支兩條線、政府采購、國庫單一賬戶制度等預算管理制度改革,預算會計的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由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所形成的三套會計科目和相應的會計報表體系所帶來的會計信息越來越不便于新歷史階段的信息使用者的需要。這些會計信息不便于績效考核,使得政府財政透明度不強,亟需改革。

為了使政府會計體系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具有全面性和相關性,為了更好地完成政府職能(公共管理)轉換及公共財政體制的構建,應建立政府財務會計。(徐公偉,2007)。同時,政府財務會計應和政府預算會計共同構成政府會計體系,并定期、全面、連續、系統反映和監督政府債權、債務、對外投資、現金流量、公共財產受托責任履行、政府績效考評等情況,提供滿足相關的會計信息。因此,研究這兩者之間的關系至關重要。

一、二者之間的并存性

政府財務會計和政府預算會計存在著共同的會計主體,即政府部門和公共部門(包括履行政府職能的事業單位),而且就會計對象而言,都要對政府部門的財政資金的運動情況進行反映,二者應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并存,而且預算會計并不隨之取代,而是應該加強。

(一)總的來說,我國所處的會計環境和會計目標決定了二者之間的并存性

會計理論研究起點必須是主觀和客觀的結合,不能割裂一方。在會計理論體系中最客觀的莫過于會計環境,而最主觀的莫過于會計目標,所以,會計環境和會計目標結合起來才是會計理論研究的起點(楊月梅,1998)。而會計環境不同,會計目標也不同。會計環境的變遷是會計目標進步與發展的第一推動力(牛清霞,2008)。從這個角度著手來考察這個問題,首先我國的會計環境正處于不斷的變遷中,過去幾十年我國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經濟高度集中,絕大部份的資源是由政府所擁有的,并且是由政府所指令而分配資源的,基本不受市場影響。目前,我國正處于漫長的市場經濟轉型時期,市場經濟體系只是初步建立,遠未成熟,資本市場、金融市場不完善,各項交易也不夠規范,會計還做不到如實反映的地步,由此產生的會計信息還遠遠達不到國際上所要求的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水平。

這就決定了我國政府會計的目標不能僅僅用以前那種單一滿足預算的想法來考慮,也不能盲目地拋棄從預算的角度來看政府會計的思路。政府會計的目標應定位為:既要滿足國家宏觀經濟管理和預算管理的需要,又要滿足政府公共管理的需要,向政府、立法機構和其他信息使用者提供以財政資金收支信息為主,同時提供財務活動和結果方面的信息。也就是應將政府財務會計也納入政府會計之中,實行以預算會計為主、預算會計與政府財務會計相結合的模式,這種模式才符合中國政府會計目前的改革趨勢。

(二)具體分析

具體而言,我國所處的會計環境和會計目標帶來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使得政府財務會計和政府預算會計反映的側面不同,因此不能相互替代,這里分別加以說明。

1.會計環境不同,對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也不同。中國政府外部環境的變化,決定了立法機構和管理部門是主要的信息使用者,而其他的外部使用者尚處在成長階段,尚未構成信息使用的主導力量(王晨明,2007)。也就是說,政府財務會計的信息使用者包括立法機構和管理部門,以及其他的外部使用者,而政府預算會計的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立法機構和管理部門,我國的外部環境決定著政府財務會計和政府預算會計有著不同的信息需求對象。

2.政府財務會計反映的是政府整體財務運行狀況的全貌,具有系統性,完整性,全面性,而政府預算會計則有著政府撥款(appropriation)、承諾(commitment)、核實(verification)和付款(payment),構成支出周期中此消彼長、相互繼起的四個階段(王雍君,2007),具有較強的計劃性,目的性,專門反映政府預算方面的情況,也是政府會計不可或缺的部分。

3.政府財務會計能提供和反映政府有關部門的財務狀況及成果等方面的全面信息,并可利用財務指標進行分析,可用于全面考核和綜合評價;而政府預算會計專門針對政府有關部門的預算情況,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當年的預算收支及結果,以滿足政府財政部門、各級政府之間以及立法機關等相關方面考核政府公共財產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是一種上級對下級的必要考核。(三)政府財務會計和政府預算會計應當在相當長的時間并存

筆者認為,我國的政府會計改革宜考慮分幾步走。

我國是一個政治穩定,經濟持續正常發展的國家,在與國際接軌的今天,總的會計環境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此時既需要監控預算期內財政資金的分配和使用情況,又需要總的政府財務會計方面的信息,在此情況下,應以預算會計為主,財務會計為輔。目前正處于政府會計改革的關鍵時期,政府預算會計非但不能削弱,在短期還應加強,以確保預算的落實和執行。隨著市場力量逐步增強、法制建設逐步完善和政府職能逐步轉換,建立透明政府、績效政府的目標進一步實現,應循序漸近地過渡到以財務會計為主,預算會計為輔的局面,以適應新時期的需要。

二、二者之間的協調性

在政府財務會計與政府預算會計并存的同時,也要正確地協調好二者之間的關系。

(一)協調的原因

會計作為一種通用的商業語言,旨在讓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其特點。同時政府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作為政府會計的兩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需要有溝通的紐帶,也就是應該在某些內容上具有一定的協調性,乃至一定程度的統一性。這樣,才能更好地使我國的政府會計體系滿足有效地進行政府公共管理改革,建立高效,高透明度的政府的需要。

(二)協調的主要內容

1.會計基礎的協調。根據政府會計的目標,政府會計應提供以財政資金收支信息為主,同時提供財務活動和結果方面的信息。一般而言,預算會計應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政府財務會計則以權責發生制為宜,這兩者使用的會計基礎不一致。

2.會計記賬的協調。原有預算會計要素劃分為資產、負債、基金(凈資產)、收入和支出五類,這是以提供預算執行情況的會計信息為目標設置的,服務于政府預算管理。而政府財務會計需要提供政府有關部門所有的公共財務資源的交易或事項,其會計要素設置上應有區別,當然作為由會計要素設置的會計科目應有所不同。

3.會計報告的協調。原有預算會計制度的財務報告主要是反映預算會計信息,會計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表和預算執行情況表及附表、會計報表說明書幾項,而政府財務會計要求所披露的財務信息內容較完整,有利于人們了解政府的財務狀況和財務業績,它不僅要包括一系列具有一定層次構成的反映政府財務狀況的會計報表和反映資源流動的會計報表外,還要包括成本費用情況的分析、財務報表附注以及有助于政府會計目標實現的補充信息等。

(三)協調的思路

1.采用基金會計。可以考慮借鑒美國政府會計的做法,按照不同業務的性質,將基金看作會計主體,反映每一基金的資產、負債、收入、支出和結余等情況,形成自我調節,自我平衡的賬戶體系,再分別在政府預算會計和政府財務會計中應用,以滿足政府職能轉變的需要。

2.政府財務會計采用修正的權責發生制和預算會計采用收付實現制相結合。最常見的應計制修正形式是對資產和負債的確認范圍作出限制,對確認上存在技術難度、計量成本過高或對政府財務管理影響不大的資產和負債不予確認(荊新,高揚,2003)。政府財務會計為了全面,系統連續地反映政府經營及財務活動狀況,目前以修正的權責發生制為宜;而預算會計應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這樣一方面既能反映整個預算資金的連續運動及積累的結果,又能客觀、真實地反映政府整個財務狀況。至于二者之間的銜接,可暫時采用調整賬戶做過渡,其中必要時可采用計算機技術來編制軟件進行協調。

三、結語

從政府會計改革的總體趨勢來說,我國政府財務會計與政府預算會計之間既要并存,又要協調。我國所處的會計環境和會計目標決定了二者必須并存,而政府會計要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二者又必須協調。做好以上工作將有助于使我國政府會計邁向一個管理更規范化,制度更明晰化的新臺階。

【參考文獻】

[1]荊新,高揚.政府會計基礎模式:比較與選擇[J].財務與會計,2003,(9).

[2]徐公偉.關于構建我國政府財務會計體系的探討[J].經濟研究參考,2007,(68).

[3]王雍君.支出周期:構造政府預算會計框架的邏輯起點──兼論我國政府會計改革的核心命題與戰略次序[J].會計研究,2007,(5).

篇(8)

一、我國兩大會計體系的概況

財務會計包括兩大類,即營利組織財務會計和非營利組織財務會計。營利組織財務會計即企業會計,非營利組織財務會計即預算會計。在現代會計中,企業會計是以企業為主體的會計體系,以其經營資金運動為對象,是一種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管理活動。與政府及非營利組織不同,企業的創立和存在,其基本的目的是獲取經營利潤。因此,作為企業管理重要組成部分的企業會計,主要是為企業實現其獲取利潤的目的服務的。

在現代會計中,預算會計是以各級政府部門、行政單位和各類非營利組織為主體的會計體系,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不以營利為目的,一般不直接生產物質產品,其目的是通過各自的業務(服務)活動,為上層建筑、生產建設和人民生活服務。因此,預算會計則是以政府預算和單位預算管理為中心,以國家經濟和人民社會事業發展為目的,以預算收支核算為重心,用于核算社會再生產過程中屬于分配領域中的各級政府部門、行政單位、非營利組織預算資金運動過程和結果的會計活動。

二、具體分析我國兩大會計體系異同

1.發展背景

20世紀90年代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蓬勃發展,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與發展,企業投資主體的多元化,投資者對資本保全的要求程度與日俱增,同時,為向政府、投資者和債權人提供可理解的通用會計信息,滿足不同信息需求者對會計信息的要求,于1993年進行了大規模的會計制度改革,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會計制度(13個行業會計制度)并實施。企業會計準則以及13個行業會計制度的制定實施等,使我國初步建立起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企業會計制度體系,促進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與進一步完善。

20世紀50年代我國預算會計在計劃經濟體制的模式下誕生。1998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行政單位會計制度》、《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試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從此我國預算會計擺脫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模式,走上了建立適應市場經濟需要,具有中國特色、科學規范的預算會計模式的道路。

2.會計涵義

會計的主體和客體不同。會計行為的客體是指會計核算和監督的內容,會計的客體實質上是資金的運動。雖然企業會計和預算會計活動都是圍繞資金的運動進行的,但是由于各單位在國民經濟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他們的經濟活動和所應達到的目標不一樣,因而價值運動的具體內容和表現形式也不相同。企業會計的對對象是從事企業經營資金的運動;預算會計的對象是預算撥款和預算支出的資金運動。

會計要素與會計恒等式不同。企業會計的會計要素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預算會計的會計要素包括: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支出。既使相同名稱的會計要素,其內容在預算會計與企業會計上也存在較大差異。企業會計的會計恒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預算會計的會計恒等式:資產=負債+凈資產。

會計原則不同。謹慎性原則,預算會計不設這一原則;企業會計實行配比原則,而預算會計沒有;權責發生制:企業會計以權責發生制為記帳基礎,而預算會計中只有事業單位執行此原則,其他則實行收付實現制;企業會計以歷史成本計價;事業單位以此計價,行政單位和財政總預算會計無此原則;事業單位執行專款專用原則,而企業單位則不同

3.會計核算及特殊性

會計核算是以貨幣為主要量度,對企業、機關、事業單位或其他經濟組織的生產經營活動或預算執行的過程與結果進行連續地、系統地記錄,定期編制會計報表,形成一系列財務、成本、成本指標,據以考核經營目標或計劃的完成情況,為經營決策的制定和國民經濟計劃的綜合平衡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資料。

在我國企業會計會計核算的基礎大多采用權責發生制原則;預算會計核算的基礎大多采用收付實現制原則(除事業單位經營業務的會計核算原則采用權責發生制原則)。

企業會計是以某一企業為主體,核算內容只能是本企業發生的經濟活動,一切與本企業經濟活動相聯系的經濟活動,都應歸屬于對方的核算內容,不屬于本企業的會計核算;預算會計是以整個國家預算執行為中心來組織核算,既要核算非物質生產部門的預算收支情況,也要核算物質生產部門的經濟效益和利稅上繳情況。

企業財務會計的核算過程包括供應、生產、銷售三個過程,每一過程都涉及收付兩方面,核算過程復雜;預算會計的核算過程只包括預算收入和預算支出兩方面,沒有生產和銷售環節,核算過程相對簡單。

企業會計核算的內容為企業在進行商品經營活動過程中所擁有或控制的經濟資源包括:款項和有價證券的收,財物的收發、增減和使用,債權、債務的發生和結算,資本、基金的增減,收入、支出、費用、成本的計算,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等需要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的其他事項。預算會計核算的內容為:預算資金籌集、使用和結存狀況的三個階段進行記賬、算賬和報賬。具體核算內容是由兩個部分和三個不同性質的分支組成。兩個部分是指財政總會計和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其中,財政總會計是財政部門記錄、計算、反映國家預算收入、支出和結果全面情況的核算內容;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則是以國家預算支出安排到行政部門和事業單位的那部分資金為核算內容。

企業財務會計核算目的是通過核算,使企業以最少的資金成本,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預算會計核算目的在于體現預算收支政策的執行情況,而不在于營利。

另外,在預算會計中,固定資產一般與固定基金相對應,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對外投資與投資基金相對應;專用基金專款專用;不實行成本核算,即使有成本核算,也是內部成本核算;一般沒有損益的核算。在企業會計中,固定資產應計提折舊;實行成本核算。

4.會計科目

企業會計的會計科目分為五大類:資產類,負債類,共同類,所有者權益類,成本類,損益類。

預算會計的會計科目分為五大類:資產類,負債類,凈資產類,收入類,支出類。而預算會計又分為財政總預算會計科目,行政單位會計科目,事業單位會計科目。這三類會計科目的具體科目根據其單位性質名稱也有所不同。

5.會計報表的內容

企業會計的會計報表內容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附表及會計報表附注和財務報表說明書。

預算會計的會計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表,基建投資表,附表及會計報表附注和收支情況說明書。

參考文獻:

[1]預算會計/趙建勇主編. ―3版―上海:上海財經大學,2007.10 第1―25頁、第165―170頁、第273―279頁、第383―391頁、第404―415頁

篇(9)

為了使政府會計體系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具有全面性和相關性,為了更好地完成政府職能(公共管理)轉換及公共財政體制的構建,應建立政府財務會計。(徐公偉,2007)。同時,政府財務會計應和政府預算會計共同構成政府會計體系,并定期、全面、連續、系統反映和監督政府債權、債務、對外投資、現金流量、公共財產受托責任履行、政府績效考評等情況,提供滿足相關的會計信息。因此,研究這兩者之間的關系至關重要。

一、二者之間的并存性

政府財務會計和政府預算會計存在著共同的會計主體,即政府部門和公共部門(包括履行政府職能的事業單位),而且就會計對象而言,都要對政府部門的財政資金的運動情況進行反映,二者應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并存,而且預算會計并不隨之取代,而是應該加強。

(一)總的來說,我國所處的會計環境和會計目標決定了二者之間的并存性

會計理論研究起點必須是主觀和客觀的結合,不能割裂一方。在會計理論體系中最客觀的莫過于會計環境,而最主觀的莫過于會計目標,所以,會計環境和會計目標結合起來才是會計理論研究的起點(楊月梅,1998)。而會計環境不同,會計目標也不同。會計環境的變遷是會計目標進步與發展的第一推動力(牛清霞,2008)。從這個角度著手來考察這個問題,首先我國的會計環境正處于不斷的變遷中,過去幾十年我國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經濟高度集中,絕大部份的資源是由政府所擁有的,并且是由政府所指令而分配資源的,基本不受市場影響。目前,我國正處于漫長的市場經濟轉型時期,市場經濟體系只是初步建立,遠未成熟,資本市場、金融市場不完善,各項交易也不夠規范,會計還做不到如實反映的地步,由此產生的會計信息還遠遠達不到國際上所要求的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水平。

這就決定了我國政府會計的目標不能僅僅用以前那種單一滿足預算的想法來考慮,也不能盲目地拋棄從預算的角度來看政府會計的思路。政府會計的目標應定位為:既要滿足國家宏觀經濟管理和預算管理的需要,又要滿足政府公共管理的需要,向政府、立法機構和其他信息使用者提供以財政資金收支信息為主,同時提供財務活動和結果方面的信息。也就是應將政府財務會計也納入政府會計之中,實行以預算會計為主、預算會計與政府財務會計相結合的模式,這種模式才符合中國政府會計目前的改革趨勢。

(二)具體分析

具體而言,我國所處的會計環境和會計目標帶來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使得政府財務會計和政府預算會計反映的側面不同,因此不能相互替代,這里分別加以說明。

1.會計環境不同,對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也不同。中國政府外部環境的變化,決定了立法機構和管理部門是主要的信息使用者,而其他的外部使用者尚處在成長階段,尚未構成信息使用的主導力量(王晨明,2007)。也就是說,政府財務會計的信息使用者包括立法機構和管理部門,以及其他的外部使用者,而政府預算會計的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立法機構和管理部門,我國的外部環境決定著政府財務會計和政府預算,我國的政府會計改革宜考慮分幾步走。

我國是一個政治穩定,經濟持續正常發展的國家,在與國際接軌的今天,總的會計環境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此時既需要監控預算期內財政資金的分配和使用情況,又需要總的政府財務會計方面的信息,在此情況下,應以預算會計為主,財務會計為輔。目前正處于政府會計改革的關鍵時期,政府預算會計非但不能削弱,在短期還應加強,以確保預算的落實和執行。隨著市場力量逐步增強、法制建設逐步完善和政府職能逐步轉換,建立透明政府、績效政府的目標進一步實現,應循序漸近地過渡到以財務會計為主,預算會計為輔的局面,以適應新時期的需要。

二、二者之間的協調性

在政府財務會計與政府預算會計并存的同時,也要正確地協調好二者之間的關系。

(一)協調的原因

會計作為一種通用的商業語言,旨在讓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其特點。同時政府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作為政府會計的兩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需要有溝通的紐帶,也就是應該在某些內容上具有一定的協調性,乃至一定程度的統一性。這樣,才能更好地使我國的政府會計體系滿足有效地進行政府公共管理改革,建立高效,高透明度的政府的需要。

(二)協調的主要內容

1.會計基礎的協調。根據政府會計的目標,政府會計應提供以財政資金收支信息為主,同時提供財務活動和結果方面的信息。一般而言,預算會計應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政府財務會計則以權責發生制為宜,這兩者使用的會計基礎不一致。

2.會計記賬的協調。原有預算會計要素劃分為資產、負債、基金(凈資產)、收入和支出五類,這是以提供預算執行情況的會計信息為目標設置的,服務于政府預算管理。而政府財務會計需要提供政府有關部門所有的公共財務資源的交易或事項,其會計要素設置上應有區別,當然作為由會計要素設置的會計科目應有所不同。

3.會計報告的協調。原有預算會計制度的財務報告主要是反映預算會計信息,會計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表和預算執行情況表及附表、會計報表說明書幾項,而政府財務會計要求所披露的財務信息內容較完整,有利于人們了解政府的財務狀況和財務業績,它不僅要包括一系列具有一定層次構成的反映政府財務狀況的會計報表和反映資源流動的會計報表外,還要包括成本費用情況的分析、財務報表附注以及有助于政府會計目標實現的補充信息等。

(三)協調的思路

1.采用基金會計。可以考慮借鑒美國政府會計的做法,按照不同業務的性質,將基金看作會計主體,反映每一基金的資產、負債、收入、支出和結余等情況,形成自我調節,自我平衡的賬戶體系,再分別在政府預算會計和政府財務會計中應用,以滿足政府職能轉變的需要。

2.政府財務會計采用修正的權責發生制和預算會計采用收付實現制相結合。最常見的應計制修正形式是對資產和負債的確認范圍作出限制,對確認上存在技術難度、計量成本過高或對政府財務管理影響不大的資產和負債不予確認(荊新,高揚,2003)。政府財務會計為了全面,系統連續地反映政府經營及財務活動狀況,目前以修正的權責發生制為宜;而預算會計應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這樣一方面既能反映整個預算資金的連續運動及積累的結果,又能客觀、真實地反映政府整個財務狀況。至于二者之間的銜接,可暫時采用調整賬戶做過渡,其中必要時可采用計算機技術來編制軟件進行協調。

三、結語

從政府會計改革的總體趨勢來說,我國政府財務會計與政府預算會計之間既要并存,又要協調。我國所處的會計環境和會計目標決定了二者必須并存,而政府會計要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二者又必須協調。做好以上工作將有助于使我國政府會計邁向一個管理更規范化,制度更明晰化的新臺階。會計有著不同的信息需求對象。

2.政府財務會計反映的是政府整體財務運行狀況的全貌,具有系統性,完整性,全面性,而政府預算會計則有著政府撥款(appropriation)、承諾(commitment)、核實(verification)和付款(payment),構成支出周期中此消彼長、相互繼起的四個階段(王雍君,2007),具有較強的計劃性,目的性,專門反映政府預算方面的情況,也是政府會計不可或缺的部分。

篇(10)

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49X(2010)-05-0032-002

一、企業會計與預算會計的比較

1.會計目標的比較

企業會計的目標是向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有助于財務報告使用者作出經濟決策。財務報告使用者包括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等。企業會計的目標不再是滿足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需要,而是滿足投資者的信息需要成為企業會計目標的首要出發點,將投資者作為企業會計財務信息首要使用者,凸現了投資者的地位,體現了保護投資者利益的要求,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

2.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比較

企業會計和預算會計作為我國會計體系的兩大分支,它們遵循的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有較大共性,即都必須遵循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及時性、重要性。但是由于二者核算主體和核算目的不同,它們又遵循自己特有的會計信息質量要求。作為為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服務的企業會計,準確核算企業每一會計期間的利潤自然是其首要任務,企業會計還遵循一個與確認利潤有關的會計信息質量要求:謹慎性;實質重于形式。預算會計還遵循兩個與預算的執行情況有關的信息質量要求:統一性;專款專用。

3.會計核算基礎的比較

企業會計的核算基礎采用權責發生制,預算會計的核算基礎是收付實現制(中央總預算會計的個別事項和事業單位的經營業務核算中可采用權責發生制)。收付實現制強調的是貨幣資金的實收實付,是以現金的實際收付作為確認收入和支出的依據。因此,收付實現制既不記錄非現金交易事項對政府資產和負債的影響,也不區分資本性支出和經營性支出。所有非現金交易不作為收入、支出來進行核算,相應的債權、債務也沒有合理的確認,這必然會導致預算會計信息不完整。而這些隱性負債夸大了政府可支配的財政資源,必然使得預算會計信息不能完整地反映政府的財政狀況,無法有效分析政府資金運用效果,導致政府的財政決策和預算控制失去可靠的基礎。

4.會計要素的比較

企業會計與預算會計的會計要素主要有兩點區別:第一,從數量上看企業會計有六個會計要素,而預算會計只有五個會計要素,不對“利潤”要素進行確認與計量。第二,從名稱上看兩者的區別主要是“所有者權益”會計要素與“凈資產”會計要素。企業資產運行的增值歸投資者所有,由投資者按出資比例分配,故稱所有者權益;預算會計不以盈利作為目的,稱其為凈資產。企業的所有者權益類科目包括“實收資本(股本) ”、“資本公積”、“盈余公積”、“本年利潤”、“利潤分配”等科目。而在預算會計中,《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則規定事業單位的凈資產類科目應設置“事業基金”、“固定基金”、“專用基金”、“事業結余”、“經營結余”、“結余分配”等科目。企業會計側重于對生產、流通環節的核算、反映和監督,故有費用和利潤分配兩類會計要素;預算會計側重于對分配及社會消費環節的核算、反映和監督,其支出具有消耗性與不可補償的特點,其收入和支出是直線型的,收入轉向支出即終結,沒有收支循環的過程,無需核算成本費用和利潤。

5.會計信息披露的比較

第一,報表結構的比較。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是按“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結構設計的,三類科目的“期末數”所反映的都是結轉后的余額,是靜態報表;預算會計年終轉帳前的資產負債表是按“資產+支出 =負債+凈資產+收入”的結構設計的,資產、負債、凈資產三類科目的“期末數”所反映的是期末余額,是靜態資料,支出和收入兩類科目的期末數是“本年累計發生額”,是動態資料。

第二,報告內容的比較。預算會計報表由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表、附表、會計報表附注和收支情況說明書等組成。企業會計報告包括財務報表和應披露的相關信息,財務報表由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和附注組成。而預算會計的財務報告是按照財政部門和上級單位下達的有關決算編審規定編制的,披露的信息相對簡單,核算內容也不夠充分。

二、改進和完善預算會計的必要性

1.從政府職能的轉變看預算會計改革的必要性

我國政府職能轉換主要體現了:一是強調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受人民的委托,用人民的資金,管理國家各項事務(包括各項國有資產和財政性資金),為人民提供公共服務;二是政府應該為人民當好家、理好財,政府應當接受人民的監督和評價,其中包括對政府國有資產管理、債務管理和財政性資金管理的監督;三是在市場力量逐步增強、法制逐步完善和政府職能逐步轉換的情況下,人民與政府之間應該構建起委托與受托之間的關系,政府負有公共受托責任;四是政府的職能逐步走向服務型、管理型、績效型。

2.從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看預算會計改革的必要性

在公共財政體制下,要保證財政資金使用的有效性和財政管理的公開、公平、透明,要考察部門預算的合理性及其執行效果、政府采購成本的公允性,對財政資金實施有效監控等,都需要相應的會計信息作支撐。與此同時,政府出于向納稅人、國債購買者和投資者等政府資金的提供者提供有效信息的需要,出于監控財政資金的使用和加強政府自身資產和負債管理的需要,也同樣要建立與之相適應的預算會計制度。

3.從政府績效評價制度建設看預算會計改革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政府開始推行問責制、對財政資金的使用進行追蹤問效,政府績效評價體系也逐步建立起來。而要建立起科學、合理的政府績效評價體系,離不開預算會計的改革和政府財務報告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因此,建立有效的政府績效評價體系也需要相應的完善預算會計制度做保障。

三、改進預算會計制度的建議

1.明確預算會計的目標

預算會計制度改革的起點應是確定會計目標,可將“全面受托責任”引入預算會計目標,以決策有用觀為主體,結合受托責任觀綜合確定目標。如果將“全面受托責任”引入預算會計的目標則有助于完善預算會計財務報告的內容,有利于提供高財務信息的質量,有利于使用者評價政府整體財務狀況和政府績效,滿足實際使用人和潛在使用人的需求,從而幫助政府有效履行其公共治理的職能。

2.逐步推行權責發生制核算基礎

推行權責發生制核算基礎的方式應是逐步的,然后加大推行的力度和范圍,充分學習和借鑒國際經驗和企業會計改革的成功模式,結合預算會計的環境和實際情況,找到一條適合中國自己的道路。在我國預算會計改革的初期,我們可以考慮借鑒德法模式采用修訂的收付實現制,即首先確認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實現收入和支出在各個期間的平衡,明確政府當期的受托責任履行情況。但財政總預算會計對預算單位的年終結余資金、應償還的內外債務、政府間上解支出及補助支出等會計事項應采用權責發生制;行政事業單位對欠發工資、養老保險金、需要分期攤銷的大宗服務消耗或購買性支出等會計事項應采用權責發生制。

3.拓寬預算會計要素

借鑒企業會計的成功經驗,可將現行設置的五個會計要素變更為六大會計要素,相應增加“結余”要素,預算會計中的“結余”雖不同于利潤,但也是收入支出配比的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單位運用資金的成績,它具有實質性含義,同時改變資產負債表與收入支出表的設計依據。確定預算會計要素時還可突出我國事業單位會計的特點,將“凈資產”改為“基金”,這樣,就可以彌補“凈資產”不能表明事物本質以及會計報表等式與國際上的做法嚴重不相符的缺陷。美國政府和非營利組織采用“基金、結余”要素的成功經驗,我們可以借鑒。

4.完善預算會計核算內容

預算會計應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對目前核算內容的不全面應該根據財政體制的改革與政府職能的轉換同步盡快完善。比如,按照政府職能轉換的要求,針對現行政府產權無法用財務數據表達的事實,盡快將政府產權納入財政總預算會計核算,可以分別從存量和增量兩部分進行核算,核算政府產權時,對涉及財政收支的事項,還要進行收支核算;針對現有的社保資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急需將社會保險基金納入財政總預算會計進行相對獨立的核算,收支進行配比,單獨反映社會保險基金的會計信息,無論是繳存國庫的還是繳存財政專戶的社會保險基金,都作為收入核算,撥出作支出核算,更應將社會保險基金的收繳、撥付納入國庫單一帳戶體系。當然社會保險基金經營機構的資金運行,仍按《社會保險基金會計制度》進行具體核算,財政部門不能代替。

5.健全預算會計信息體系

首先,科學設計報表體系。在財政總預算會計中可通過預算收入明細表、預算支出明細表等附表對外披露信息;行政單位會計可披露收支結余結轉表、經費收支明細表、基建收支明細表、基本數字表等附表。事業單位會計應披露收支結余分配表、事業收支明細表、經營收支明細表、基本數字表等附表。在政府財務報告中增加政府運營表、資本性支出表、產出與業績分析表等報表,將現行的政府財務報告轉變為順應公共績效管理潮流的,以披露國家預算執行信息為重點,并能全面地反映政府整體財務狀況、運營成本和運營績效的綜合性財務報告。其次,多途徑、多渠道的披露預算會計信息。預算會計的信息體系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財務會計報表,還應該通過多渠道、多途徑的進行會計信息披露,不僅要通過人大公布預算會計的預算和決算,還要通過網絡、電視、平面媒體等傳播途徑公布預算會計信息。

參考文獻:

[1]張月玲.預算會計與企業會計的核算原則的比較研究[J]. 商業研究, 2002(1)

[2]邵積榮.預算會計與企業會計在核算發面的差異[J].中國工會財會,2002(1)

[3]張川.“凈資產”在預算會計與企業會計中的區別[J].交通財會,2003(1)

[4]李恩,王玉德,李梅晨.企業會計與預算會計中固定資產核算差異[J]. 財會月刊,2006(4)

[5]李定清.預算會計的目標[J].會計之友,2007(2)

上一篇: 初中語文教學問題 下一篇: 網絡促銷作用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伊人久久久综合 | 亚洲va欧美va天堂v国产综合 | 亚洲欧美视频在线 | 日本有码三级欧美国产 | 中出受孕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精彩视频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