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05 14:35:4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生物化學的發展史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生物化學是一門探討生命本質的學科,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并快速地與其它學科進行交叉、滲透。生物化學是從分子水平研究了生物體的分子結構和功能,概念抽象晦澀、知識體系較為復雜。因此大多數學生感覺生物化學不易掌握和理解,導致學生缺乏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因此,有必要通過多種方法來提高生物化學的課題教學效果。
1、采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教學效果
隨著對媒體教學技術以及網絡教學平臺的快速發展,多媒體課件在生物化學教學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生物化學的研究對象往往比較難以觀察,通過多媒體課件可以進行豐富的課堂展現,不僅對生物化學的微觀過程進行模擬,而且可以對一些抽象的生物現象進行直接表現。生物化學的一些概念較為抽象、復雜,學生難以通過語言或文字真而正理解。通過多媒體課件中的動畫或視頻,可以將一些抽象的概念進行直觀展示。此外,生物化學是一門研究型學科,結合實驗教學有助于學生對相關知識有更好地直觀理解。由于生物化學實驗時間較長,操作較為復雜,課堂教學過程中難以結合實驗教學。通過多媒體動畫或視頻展現實驗效果,可以獲得更好的教學互動。多媒體課件以其協同性、交互性、動態性,可以極大地提高了生物化學的教學效果。
2、將生物化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結合來提高教學效果
生物化學教學不僅要以教材為基礎,還應將科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例如,在講解基因重組技術時,介紹一些化妝品具有抗衰老作用,是由于加入了從大腸桿菌獲得的表皮生長因子。利用大腸桿菌獲得人表皮生長因子的操作方法是:通過PCR技術人基因組中獲得表皮生長子基因,將表皮生長子基因重組到原核表達的質粒載體,基因重組質粒轉化大腸桿菌后,在適當條件下可以誘導大腸桿菌表達生成人表皮生長因子。在講解過脂代謝時,將脂代謝與減肥聯系起來。強調脂肪是在線粒體中進行β-氧化分解,由于線粒體膜的屏障作用,脂肪是不能直接進入線粒體。肉堿在脂肪代謝過程中作為搬運工,搬運脂肪穿過線粒體膜屏障,讓脂肪在線粒體中“燃燒”。一些公司由此將肉堿開發成具有減肥作用的保健品。在講解DNA時,介紹轉基因植物對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影響,例如轉基因西紅柿是通過基因過程技術敲除了能夠引起自身腐爛的聚半乳糖醛酸酶,因此轉基因西紅柿不易腐爛,能夠保存較長時間。通過一些實例介紹,使學生將課本知識與現實生活交匯起來,激發學生對生物化學的興趣,由此可以提高生物化學的教學效果。
3、通過介紹最新科研成果來提高教學效果
2通過有機化學的觀點和理論解決生物化學
問題,促使兩者的有機融合生物化學課程知識覆蓋面廣,物質代謝復雜,涉及反應多,知識體系和化學學科有很大的區別,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也有別于化學學科知識體系的學習,基于此,化學專業的學生在學習生物化學時往往感到不適應。我們認為在教學過程應在保證學生對生物化學整體知識框架的系統認識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化學專業學生系統、扎實的有機化學知識,通過有機化學的理論和觀點來討論生命過程中的化學問題,對緩解學生的這種現狀有很大的幫助。如有機化學的學習主線“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應結構”在學生的腦海中根深蒂固,所以學生很容易理解蛋白質結構和功能之間的關系。從化學的觀點出發,學生很容易理解人造奶油反式脂肪酸為什么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其原因就在于比起反式構型的雙鍵結構,順式不飽和脂肪酸有較低的熔點,能夠保證在生理溫度油脂的液體狀態。曬太陽能補鈣的這個生活小常識用化學的理論解釋是:鈣的吸收需要維生素D的參與,而人的皮膚中含有維生素D原,在光照條件下,會發生周環反應生成維生素D,所以才有了曬太陽能補鈣這一說法。類似的例子在生化內容比比皆是。通過有機化學的理論和觀點來解決生化問題,可以讓學生自然而然的融入生化課程的學習,發揮學生扎實的有機理論和知識的優勢,降低學習生化的難度,變死記硬背為邏輯推理,在潛移默化中將兩者進行了有機的融合,激起學生學習生化的興趣。
3結合生活實例,促使兩者的有機融合
眾多的教學研究表明,在教學過程中生活實例的結合能夠促使學生“學”和“用”的有機結合,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重要意義,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產生,促進學生書本知識向實踐能力的轉化和創新思維的發展。生物化學是一門基礎的自然科學,是通過化學的理論和方法來研究生命體內的化學變化,所以在實際生活和生產中的廣泛用既以生化原理為基礎,又和化學知識密不可分。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結合具體的應用事例,以此為橋梁,促進有機化學和生物化學的有機融合,提高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興趣。如日常生活中的燙發,其原理是以生物化學為基礎,頭發是角蛋白,角蛋白的螺旋多肽鏈間有很多的二硫鍵交聯,二硫鍵的生成的位置是決定著頭發的形狀,二硫鍵是巰基通過氧化反應生成的[6]。燙發的過程實際就是通過還原劑破壞頭發原有的二硫鍵,通過還原劑使二硫鍵在新的位置生成,從而達到了改變發型的目的。其中涉及到的還原劑就是一種小分子有機物,燙發質量的好壞和還原劑有很大的關系,了解到這一點,思維活躍的學生就會考慮,在學習過的類似結構的有機化合物中,有沒有可以充當改良的還原劑,從而達到降低燙發的副作用,改善燙發的效果。通過類似實例的引入,作為學生會深刻的感受到,要使自己已有的有機化學理論和知識發揮更大的作用,為人類造福,學習和掌握一定的生化知識是非常必要。顯而易見,結合生活實例的教學過程,進一步將有機化學和生物化學進行了融合,使學生學習生化的興趣進一步得到提升,亦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4通過有機化學的前沿科學研究成果的學習,促使兩者的有機融合
在教材中并不能體現,為了讓學生對這些前沿的研究成果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使學生更深刻的認識和體會到有機化學與生物化學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學習生化的熱情,提高生物化學的教學質量,我們將利用豐富方便的網絡資源,查找相關的文獻資料,利用4課時左右的時間,與學生一起討論有機化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生物化學領域的應用,同時,給學生指定內容,利用業余時間進行相關小論文的撰寫。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查閱了小分子有機化合、藥物等與蛋白質、DNA的之間相互作用的文獻,讓學生了解這些前沿的研究成果。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一方面可以彌補傳統生物化學內容更新慢的缺點,有助于學生了解有機化學與生物化學交叉發展的最新研究成果,有助于學生的科研素質水平的提高,知識視野的開闊;另一方面,使學生認識到有機化學和生物化學的發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兩者的最終的目標是一致的—即從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學問題。
生物化學是醫學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由于生物化學的相當一部分內容屬于微觀領域,看不見,摸不著,學生學起來有一定難度,而且由于不十分清楚生物化學在整個醫學知識體系中的地位,部分學生缺乏學習的自覺性。加之高職高專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夠,探索精神缺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形成畏難情緒,影響學習效果。如何使醫學生對生物化學課產生興趣,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緒論課起著開宗明義和引領全局的作用,上好緒論課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欲,堅定學生學好課程的信心,提高教學效果。我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高職高專相關醫學專業生物化學緒論課教學的幾點體會。
一、密切聯系臨床及生活現象,認識生物化學的重要性
在介紹緒論部分時,首先,教師要高瞻遠矚地讓學生認識到生物化學是從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本質的學科,這是與其他醫學學科的根本不同之處。而其他很多學科是研究生命現象的。目前許多疾病的病因不完全明確,治療以控制和緩解癥狀為主,很難達到標本兼治的作用。其中腫瘤最為典型,外科手術治療或藥物保守治療,對絕大多數腫瘤疾病來說只能暫時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和侵蝕,很難從根本上進行根治。這歸根到底是由于人類對調控腫瘤細胞的發生、發展的分子機制還不很清楚。人類的很多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療大多是緩解癥狀,要達到徹底治療需要從分子水平進一步研究其發病機制。因此,要消除人類之病痛、延長人類之生命,根本出發點還是在于了解生命的本質。如果物質代謝發生紊亂導致細胞中的化學成分發生變化,從而引起功能的改變,出現相應的病理狀態,通過臨床生化指標的測定幫助疾病診斷。生物化學理論和方法在生物藥物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采用生物化學方法合成或從生物體分離、純化所得生物藥物,具有藥效高、副作用小等優點,已廣泛應用于預防、治療和診斷疾病。生活中的現象原理也是與生物化學密切相關,如“三鹿奶粉”事件;節食減肥可能會造成頭暈、出冷汗甚至休克;糖尿病人呈現的三多一少癥狀,都有待我們通過生物化學的學習來解釋這些現象。緒論課講解中通過相關臨床知識的導入和對生活中可感知的現象探討,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而且還可以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法律意識。
二、講述生物化學發展史中的科學家事跡,激發學生學好生物化學的激情
講述生物化學發展歷程的三個階段的主要研究內容:從以物質組成結構為主的描述生物化學,到以物質代謝與調節為主的動態生物化學,再到以功能與應用為主的機能生物化學。生物化學發展的三階段同時也是人類思維發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適當介紹作出過巨大貢獻的歷史人物的工作和事跡。介紹DNA雙螺旋結構模型提出的歷史背景與實驗依據,這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讓學生認識到勤于思考、善于總結歸納的重要性。偉大的科學發現震撼了我們每一個人。好奇心是科學發現重要的動力之一,日裔美國科學家下村修(Osamu Shimomura)于1962年在水母中發現了綠色熒光蛋白而分享了200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而他在少年時由于原子彈在他故鄉爆炸,他曾數周失明。他不追逐功名利祿,低調而勤奮,直到80歲仍堅持科學研究。教師通過講述科學家的典型事例,可以激勵學生奮發圖強,激發他們對生物化學的濃厚興趣。
三、勾勒生物化學研究內容,引領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緒論課是建立新課程整體觀念的起步,在教學內容上起著統領全書的作用。因此,緒論課要為學生建構生物化學課程知識框架,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建立課程的整體輪廓,明確課程的研究內容,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做到心中有數。醫學高職高專生物化學的研究內容主要有四個模塊:生物體物質組成、性質、結構與功能;物質代謝及其調節;遺傳信息的傳遞與表達;專題生物化學(肝臟生物化學)。參照教材目錄給學生分析四部分內容,生物分子的組成、性質、結構與功能(核酸和蛋白質)是理解的難點;物質代謝及其調控是學習的重點;遺傳信息的傳遞表達以自學為主;以肝臟生物化學為代表理解特殊器官的代謝特點。同時結合專業特點,分析各個章節的主要內容與專業技能關系。通過勾勒課程的研究內容脈絡,使生物化學課程內容既有系統性和完整性,又有專業針對性。有了課程內容的明晰框架,學生學習目標更加明確,消除了學生對課程的陌生感和恐懼感,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信心。
四、介紹生物化學的學習方法,堅定學生學好生物化學的信心
對緒論課而言,教會學生怎樣學習正是其教學要求之所在。生物化學本身是一門具有系統性的學科,是從有機化學和生理學發展起來的,內容抽象、復雜,所以在學習生物化學時,必須了解化學、生物學、解剖學、生理學等相關學科并將它們結合起來學習。而高職高專相關醫學專業大多在大一開始,有的專業與解剖生理學同時開設,護理專業在第一學期就已開始,這些課程背景的缺失,使學生的學習難度加大,尤其文科背景的學生常會感到有一定的學習難度。因此,教師在講授過程中適當穿插相關課程內容,讓學生能融會貫通。生物化學是一門記憶與理解并重的學科,更強調理解性記憶。學習時以生理功能為主線,側重生物分子的結構特點與功能的關系,代謝過程與功能的關系,無需過多糾結于物質的具體結構與反應式,要學會抓住要點,歸納總結。另外要記住最重要的一點即及時復習鞏固。由于課時較少,課堂內容容量大,需要學生及時復習,才能抓住重點,解決難點,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總之,要將緒論課講好了,教師必須對整本教材進行宏觀把握和微觀調控,這樣講起來才能得心應手,收放自如;采取多種講課技巧,才能更加吸引學生,打動學生,使學生克服畏懼心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緒論課的學習使學生明確生物化學“是什么”“學什么”“為什么學”和“怎么學”。精彩的緒論講解可以引導學生消除顧慮,激發學習興趣,為后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中圖分類號: H3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0-0026-01
1 引言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學生在大學階段在對自身和外部環境進行科學的分析的基礎之上進行系統的規劃設計的過程,是大學生積極主動的開展自我管理和自我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同時,職業規劃教育關系著一個人能否全面分析職業需求、培養自主規劃與自我創新的能力,是引導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認知、確立職業生涯目標,選擇職業生涯角色和尋求自身發展的最佳途徑[1]。
2 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
2.1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認識不足
能夠充分認識到大學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與作用,是高校大學生有效進行職業規劃的必要前提。但是現階段,我國大學生對職業深生涯規劃認識存在明顯不足,對其內容欠缺足夠的了解,且職業觀念較為模糊,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識還指停留在一個比較淺的層次上,并未能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制定有效的職業規劃。
2.2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測評體系有待完善
與歐美等西方國家相比,職業生涯規劃在我國發展的時期還比較短暫,總體上,還處于一個發展的初級階段,相關職業規劃教育系統理論、測評體系也不夠完善。我國國內的相關學者由于受到西方價值觀的影響,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測評的研究和開發上,只是進行一些簡單的修改和套用,并未結合我國國情與高校實際,制定出實效性強的職業指導和發展理論[2]。
另外,我國的職業生涯規劃的實踐體系也不健全,實踐課時存在明顯不足,且實踐實習流于形式,使得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實踐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大打折扣。
2.3家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偏離
家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偏離是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一個重要問題。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局限性。如今越來越多的父母將所有的希望放在了孩子一個人的身上。同時過于溺愛子女,不斷加大對子女的物質上供給,甚至是包攬了子女的一切事物。這不僅忽視了孩子的年齡段的感受和職業體驗,還剝奪了了子女職業認知的機會。其二,功利性。部分父母過度的追求物質上的獲取,把金錢作為衡量工作好壞的唯一標準,并把這種功利性的擇業觀灌輸到學生的思想中,而忽略了子女的內心感受與職業認知。
3 服務視角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路徑
3.1提高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
足夠了解職業生涯規劃是有效制定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前提。因此,學校應當有目的的、有計劃的引導高校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具體而言,在學生進入學校的初期,就對其進行必要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指導,使學生能夠有一個正確的自我認知與自我評價。然后,在日常教學活動中,以職業生涯規劃為出發點,并結合當前的社會經濟發展裝狀況,教會學生如何把社會需求與自身目標與實際結合起來,來科學合理規劃自己的人生。最后,努力提升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加強與校外用人單位的合作,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同時建立大學生創業中心,鼓勵學生自主創業。
3.2完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服務評價體系
高等院校在進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工作中,不僅要合理吸取國外的先進經驗,還要緊密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開發出針對性強,實效性高的職業教育規劃。其具體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對校內學生的職業規劃檔案進行整理和分類,并仔細的對其進行研究與分析,以建立出與我國高校大學生實際情況相適應的職業生涯評價體系。其次,學校應當建立健全高校畢業生的工作的跟蹤反饋制度,以不斷調整、改善當前的測評系統,不斷提升評價系統的可靠性與實用性。
3.3提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服務隊伍的整體素質
首先,讓專職指導教師成為服務隊伍的主導力量,這使得教師不僅具有足夠的精力和實踐去設計和規劃大學生的職業教育工作,還能通過與學生的交流發現學生的需求以及特點,以便更有針對性的制定相關職業規劃教育方案。其次,加強指導教師的指導水平,通過專業的職業規劃培訓來提升職業規劃的能力,以更好的為學生服務。另外,將職業服務形式拓展開來,并將其貫徹落實到學生入學到畢業的整個過程。即,在日常的教學環節中采取面授或一對一的個性咨詢輔導方式。畢業后進行畢業跟蹤服務,了解與掌握學生在單位的表現,以檢驗學校職業教育的效果,并以此為依據,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內容進行及時的調整和優化[3]。
4 結論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新型且日趨成熟理論體系和日趨完善的操作體系的領域。同時,它也是幫助和指導大學生就業的重要路徑。我們只有不斷提高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完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服務評價體系并努力提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服務隊伍的整體素質,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的重要指導功效。
參考文獻:
二、筆者多年工作經驗研究下的護理教學心得
(一)讓學生了解和把握學科性質,深入淺出介紹生物化學定義
雖然《生物化學》在教材的書面意思上比較抽象,這就需要我們在介紹給學生時橫向結合書面知識與日常生活中相關的現象與其結合,進行分析和講解,使學生更進一步的了解和掌握學科的真實意義。比如,在講到人體組織構成的問題是,先由基本構造層次使學生依次了解人體、系統、器官、組織、細胞等之間的聯系,在進一步的講解分子水平上的認知和探討分析。其實《生物化學》與人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比如,有些女性追求時尚盲目節食而造成一定的頭暈、出汗甚至休克的情況,這其實是因為大量出汗體內血糖濃度過低引起的癥狀,在比如,人們經常把頭發燙變形,這是因為把毛發中的蛋白質進行了一定的化學反應的作用等,以及名噪一時的核酸廣告宣傳的營養價值沒有理論依據等等;這些民生問題都是與生物化學息息相關互相聯系的。只有不斷的通過對相關生物化學知識的了解和學習在結合更多民生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分析與探討,才能從中不斷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對這門學科的科學性有一定層次的認識,自發的原意去學,希望學好的熱情。
(二)串并聯講解生物化學發展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國熱情
《生物化學》這門學科,不僅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并且我國人民為其發展做出了十分杰出的貢獻,再加上近幾年來頻頻與諾貝爾獎發生淵源,先后又有了重大的突破和發展。因此教師們在對其內容的講解中可以充分的結合國別的線索,以時間為中心軸,為大家講解學科發展史,是學生更加深刻的了解這門學科。比如,我國的老農人們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已經學會了用糧食釀酒(當時的原料就是現今的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了近500種動物代謝產物和分泌物,為醫學的研究做出十分重大的貢獻、“藥王”孫思邈已探究中草藥治療維生素缺乏疾病等、還有近代留美生物化學家吳憲對于國際生物化學貢獻斐然,面對多國的熱情邀請全然不顧,終身保留中國國籍,為國貢獻滿腔熱血等等。這些不僅僅是體現的中國人民的智慧,同時也展現了現代科學家們的滿腔愛國熱情,作為青少年一代的我們,更應該向這些前輩們虛心學習,用知識不斷的充實自己,以飽滿積極的熱情和心態投入到工作和學習當中,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光和熱。
三、項目教學法在護理專業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加強與臨床實踐與理論基礎的緊密結合,精心設計教學項目
通常人們的學習離不開接受知識、消化知識、和運用知識這三個方面,而教學項目的選取也是以培養基本技能為目的的驗證性內容為輔,以運用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解決問題為目的的綜合性實驗為主的相互結合和互補,從而使學生更好地在接受完知識后把所學知識進行徹底的消化與吸收,最后結合實踐完全的展現出來,服務大眾。
(二)建立合理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3-0215-02
一、高級生物化學課程的性質、地位和作用
本科生物化學或基礎生物化學是生物類和相關專業課程體系中最重要、最抽象的專業(基礎)課之一。其原理、技術和方法已廣泛滲透到了眾多其他相關學科,并日益推進這些學科的發展和進步。研究生平臺課高級生物化學是介于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之間的一門平臺基礎課。它既是本科(基礎)生物化學的提高和深化,又是分子生物學、分子遺傳學等的基礎。課程旨在讓學員在已有生物化學及相關知識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和拓寬生物化學的基本理論,高層面、多方位地認識生物化學的基本原理、事實和現象,強化生物化學實驗理論、技能、分析能力。促進學員相關研究的合理實驗設計,提高其科研素質,培養其良好科學精神。隨著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推進,研究生教育日益發展,生物化學在相關學科中的不斷滲透,其研究手段日益普及,愈來愈多的研究生專業培養方案將“高級生物化學”課程列入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開設研究生高級生物化學課程的高校和專業也越來越多,研究生收益面愈來愈大。目前,高校科學研究的主體是研究生群體。大多數研究工作都是在導師指導下由研究生具體實施研究完成的。研究生的能力、水平和科研素質直接影響科研的發展。因此,在研究生高級生物化學的課程教學中,如何以科研能力培養為導向,強化其科研素質,是本課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也一直是我們多年高級生物化學平臺課教學實踐中積極關注、思考并不斷實踐探索的問題。
二、高級生物化學課程中科研能力培養
1.課程內容選擇的基本原則。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我們確定了三個基本原則。①根據學員基礎確定教學大綱,目前,西南大學每年選修高級生物化學課程的研究生(主要為碩士生,少數博士生和海外留學生)約240人。涉及西南大學12個學院和研究所近20個專業。學員來源背景多樣,基礎差異較大,專業差異對課程要求不同,因此我們根據學員的基礎生物化學知識背景確定了切實可行、符合實際的教學大綱。②優選內容,自成體系,當前國際公認的生物化學權威教材是《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David L. Nelson and Michael M. Cox Eds)和《Biochemistry》(Lubert Stryer Eds)。前者主要是本科生教材,后者主要為研究生教材。考慮到實際情況,我們從這兩本教材中精選內容,主編出版了《高級生物化學》中文教材(李關榮,王貴學,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并制作了相應的英文教學課件。內容設置了5個模塊:蛋白質結構、功能及研究技術模塊、基因結構及研究技術模塊、生物膜、跨膜轉運與信號轉導模塊、基因表達與代謝調控模塊,以及機動專題模塊。設置前兩個模塊,是因為生物重要大分子核酸(基因)和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研究是生物學研究的重大而永恒的主題,而本科生物化學講得很膚淺,在理論和技能上都不能很好地滿足研究生從事相關科學研究的需要;第三個模塊的選擇,主要是因為在本科階段對生物膜結構及跨膜運輸沒有系統講述,信號轉導很少觸及,而這部分內容與生物對逆境的響應、抗逆性的形成密切相關,也是逆境、抗性生理等的主要研究方面;第四個模塊的基因表達與代謝調控是非常復雜而綜合性很強的內容,學員在本科階段沒能很好理解;機動專題模塊旨在補充最新進展或靈活擴展教學內容,主要反映生物化學的迅猛發展,針對學員的具體情況和發揮任課教師的創造性的開放性方面。五個模塊的內容相互關聯,自成體系。經近些年的使用,效果很好,頗受學員歡迎。③在本科生物化學基礎上實現“補缺”、“提升”、“納新”、“系統”和“雙語”,“補缺”指的是補充那些在本科生物化學(包括實驗)教學中由于課時限制沒有學習而又很重要的內容,如蛋白質尋靶、生物膜和跨膜轉運、生物信號轉導、蛋白質研究技術等章;“提升”指的是對本科生物化學中粗淺涉獵的重要內容進行拓展和強化,如蛋白質的結構、蛋白質功能等章;“納新”指的是納入新的生物化學知識,如代謝調節策略、生物信號轉導等;“系統”指的是整個課程教學內容的關聯性以及每章內容的系統性;“雙語”指的是教材為中文,課堂展示為英語,講授為雙語,使學員能夠用雙語學習、雙語思維,培養其閱讀英文科技文獻的能力。這些特點使得高級生物化學有別于本科基礎生物化學。
2.強調研究技術的原理、方法和用途。①強化生物化學實驗技術理論的教學,如開設蛋白質研究技術、基因研究技術兩章,設置重組DNA技術一章供學員自學。在生物膜和跨膜轉運一章中,介紹了膜研究技術和酶學技術在膜轉運中的應用等。②編制中英對照《高級生物化學習題詳解》,編制了《高級生物化學習題詳解》,含110多道復習思考題,以供學員復習思考,強化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術知識。③采用興趣教學法,聯系生活和研究生研究實際,生物化學內容復雜、抽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至關重要。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適時、適量地列舉反映生物化學基礎知識的生活事例,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難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教學過程中還積極關注學員研究中出現的問題,積極幫助學員分析研究中出現的疑難問題和某些實驗現象,指出可能的解決辦法。
三、強化學員科學研究思維,培養學員科學精神
1.注重生物化學發展史的教學。特設生物化學重要人與事(Biochemistry:Key Events and Personages)一章內容。系統介紹了近80位對生物化學做出重要貢獻的生物化學家(大都是Nobel獎得主)的生平、科研經歷、主要貢獻等。增進了學員對生物化學重要原理的理解,培養了學員的科學思維和科學精神。
2.巧用課程論文,引導學員閱讀學科前沿文獻。根據多年高級生物化學課程教學的積累,課程組制作了《生物化學前沿研究導讀論文集》,共收集近5年國際權威刊物上發表的學術論文200余篇(PDF),供學員根據自己的專業需求和興趣選讀,指導學員閱讀前沿研究英文近刊,了解學術前沿,培養其英文文獻閱讀能力,彌補其在大學階段專業英語的不足,為今后撰寫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奠定基礎。
3.嘗試將學術報告引進課堂。適當將學術報告引進高級生物化學課堂,是我們一貫堅持的做法。根據具體情況,每年我們都邀請相關學術專家對當年學員做1次學術報告。如2011年邀請了英國University of Bristol 的病理學和微生物學Xiaoli Xiong博士為190余位學員做了題為“Structures of Fluoroquinolone Resistance Protein Qnr and its Mechanistic Implication:Conserved Loops Directing Its Protection Activity”的精彩的學術報告;又如2012年邀請了加拿大McGill University的Huangquan Zheng教授對學員進行了題為“From root hairs to corticospinal neurons:The tubular ER network and directional cell growth”的學術報告;再如2013年邀請了加州大學Davis分校知名教授、法國科學院外籍院士William J Lucas做了題為“Series Lectures on Research Paper Writing for High-ranking Journals” 的報告。主要內容包括Scientific Journals & YOU,Ethic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 Publishing,Code of Conduct & Ethical Principles in Science, Misconduct in Research,Preparing to Write Your First Manuscript:Things You Should Not Do,等等。這些多樣的學術報告,既讓學員了解了學科前沿知識,又讓學員得到了學術交流鍛煉,還培養了學員的科研思維和科學精神,效果顯著,學員反響強烈。
4.專設高級生物化學機動專題模塊,以適應生物化學的迅速發展。如先后特設“螺旋與生命”(Helix and life)、“大腸桿菌對生物化學的貢獻”(The Contribution of E. coli to Biochemistry)、“從孟德爾到莫里卡”(From Mendel to Monica)、“現代生物技術對人類社會生活的沖擊”(Impact of Modern Biotechnology on Human Society and Life)、“生物化學重要人與事”(Biochemistry:Key Events and Personages)等。可選擇這些內容與學員探討,或供學員自學思考。
生物化學是運用化學的原理和方法,從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現象的科學,是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1],與醫學各學科關系密切。其特點為內容繁多、空間結構抽象、代謝途徑復雜、知識更新速度快。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常常有畏難情緒,影響教學效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對提高教學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緒論課的學習是學好生物化學的關鍵一步,采取“先見林,后見樹”的方法,在學生頭腦中構建本課程的框架,讓復雜的生物化學知識與日常生活、臨床工作相聯系,能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1系統介紹課程教學內容,讓學生“先見林,后見樹”,構建課程的知識框架
生物化學課程的教材版本較多,知識深度不同,但其教學內容基本一致,包括四部分:生物體的物質組成、物質代謝及調控、遺傳信息的表達和調控、專題生物化學。在緒論課上,先對照目錄上的章節給學生介紹相關內容,讓學生“先見林,后見樹”,在頭腦中先建立生物化學的知識框架(即見林),在后續的學習中再根據章節添加具體的學習內容,使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即見樹)。同時,介紹這些內容各自的特點,如生物體的物質組成是生物化學的基礎知識,也是較難理解的部分;物質代謝及調控是生物化學學習中的重點內容;遺傳信息的表達和調控部分與醫學遺傳學知識有交叉,這部分內容教師可進行簡單串講,主要以學生自學為主;專題生物化學內容與臨床醫學關系非常密切,授課過程中,教師要重點講解。
2聯系生活實際,分析生物化學與日常生活的關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生物化學是從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現象的本質,對從未接觸過這門課程的醫學生來講,如果一開始就從高深的原理、復雜的物質結構說起,難免會有畏難情緒。所以緒論課的教學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消除學生畏難情緒。我們嘗試聯系日常生活實際,比如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那么,為什么體內的代謝速度這么快?這是體內眾多酶集體作用造成的;燙頭發為什么能使頭發卷起來?這是利用了蛋白質變性的原理等。通過這些例子,讓學生感受到生物化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運用這些知識可以解釋生活中眾多的現象,生物化學并非想像中那樣深不可測。把生物化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現象結合起來,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使學生對學習生物化學產生興趣,消除了學生的顧慮,對以后系統學習生物化學知識做了鋪墊。
3結合臨床應用,分析生物化學對臨床工作的重要性,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生物化學涉及疾病的發生與體內的生物化學變化,與臨床應用息息相關。人體大部分疾病的發生都可能是體內生化改變引起的,如有些疾病是因為細胞的結構發生變化,有些疾病是代謝過程中酶發生改變引起的。在緒論課的講解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結合臨床應用對學生進行啟發,使其認識到生物化學知識能促進對疾病發病機理的認識,提高對疾病的正確判斷能力。如抽血檢驗血脂項目為什么要求空腹?是因為進食可影響血脂含量;嚴重糖尿病患者呼出的氣體為什么有爛蘋果味兒?這是糖代謝障礙引起的酮癥酸中毒;臨床上為什么要在低溫條件下保存疫苗等生物制劑?這是為了防止蛋白質發生變性。通過與臨床應用密切相關的例子,能使學生體會到生物化學知識對臨床應用的指導作用,認識到該課程對臨床工作非常重要。生物化學知識也與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密切相關,學好生物化學可以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臨床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也涉及大量生物化學知識,在該課程學習中牢固掌握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生物化學考點,可以大大提高考試成績,為取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更好地適應崗位工作奠定良好基礎。
4簡介生物化學發展史,融入德育,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生物化學是從分子水平研究人體的化學組成及其在體內代謝轉變規律的學科,其主要任務是從分子水平揭示生命現象的本質。對高職高專護理專業學生而言,這是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程,對于學生學習后續專業課程和臨床實習、就業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生物化學的學科特點
(1)用化學和物理等學科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和揭示問題,出現了大量的化學結構式和代謝反應式。(2)知識點多,且容易在識記中混淆。如:磷酸戊糖途徑中的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脫氫酶;糖原合成供體UDPG和生物轉化結合反應供體UDPGA。(3)代謝途徑繁雜,相互關聯,不易理解。生物化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三大物質的體內代謝途徑,皆是在酶的催化下逐步進行的系列化學鏈式反應,且三大物質代謝中部分代謝物相互關聯,形成網絡,對于學生的理解易造成困難。(4)與臨床相關的知識點較多,對于學習基礎課而言,理解透徹對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有很大幫助,若理解不透徹則對后續相關疾病的正確護理埋下隱患。
2高職高專護理專業學生的特點和教學現狀
我校護理專業開設已有60年歷史,為省內外各級醫院輸送了大量護理技術型人才。我校護理專業學生特點如下。(1)高中學習文科者多,理科者少。在歷年新課開始前的班級統計發現,高中學習文科者占比達到80%以上,學習理科的學生不足20%。(2)女生較多,男生較少。歷年護理專業學生以女生為主,男生人數不到專業總人數的2%。(3)來自于鄉鎮地區的學生多,縣級以上地區的學生少。生源調查發現,我校學生總體來源于鄉鎮,個別來自較為偏遠的山區,而縣級以上地區的學生較少。同時在教學中筆者發現:(1)開課前學生的生物和化學知識掌握不足,且有畏難情緒;(2)學生理解層次差異大,進度難以統一,部分知識理科學生接受輕松,認為進度慢,文科學生認為進度過快,不能消化;(3)由于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整,生物化學總學時為32學時,對完成教學目標而言,略顯困難。
3教學的優化設計
基于學科特點和學情分析,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嘗試了以下優化措施。
3.1緒論課優化設計
緒論課并非只是常規介紹學科特點和發展史等基本內容,它還承擔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認識學科對于后續學習和實習的重要性等任務。該任務的實施需要任課教師在學期初對緒論課進行精心的優化設計。比如,介紹學科的前沿性特點時可介紹生物化學方向諾貝爾獲獎者的生平和科研故事,介紹學科的基礎性特點時可初步聯系每章臨床代謝障礙疾病,介紹學科的實用性特點時可聯系營養的生物化學內容。利用較為豐富的資料和生動的講解,讓學生充分體會到生物化學學科的“臨床生活兩相宜”,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薦學習生物化學的方法。層層遞進的介紹能緩解學生的畏難情緒,適時指導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課堂活動優化設計
常規的教學活動往往是“師授生收”,即使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大多數時候仍然是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學生在度過了最初的學科新鮮期后,面對教師傳統單一的課堂教學活動,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從而影響學習效果。針對這種現象,需要教師對不同教學內容設計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活動。比如在維生素內容的教學中,筆者提前兩周對學生分組,每8人為一組,收集整理資料,制作PPT,并派出代表在班級完成10~15分鐘的講解;在課堂上,給出學生肝臟檢驗報告單實例,讓其分組討論不同指標分別來自哪個章節,血清中谷丙轉氨酶等升高或降低分別代表什么臨床意義,并形成小組報告;將個別理論內容放在實驗室教學,通過學生親自操作,實現教學做一體化,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多樣化的課堂活動可以保證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
3.3教學資源優化設計
生物化學是一門既能服務臨床也能指導生活的學科,而優化的課堂活動需要豐富的教學資源,這就需要任課教師潛心鉆研、貼近臨床、留心生活,不斷收集各種資料豐富教學資源。臨床的案例、報告單、各種病理現象的照片、專業文獻、食物的配方及營養成分表、網絡教學視頻[1]等都是可以運用于輔助教學的優化資源。筆者曾經做過一組對比實驗,兩個平行班同時教授肝膽生物化學內容,一個班先上傳筆者自制的肝代謝的簡介視頻,要求學生課前觀看,然后授課;另一個班直接授課,不觀看該視頻,授課內容相同。課堂授課結束后10分鐘進行測驗,先行觀看視頻的學生答題的時間更短,正確率更高。因此收集各類資料來完善教學資源,可提高教學效果。
3.4考核方式優化設計
學習的目的不在于考試,而在于能學以致用。考核方式應多樣化和全面化,不完全依托期末卷面成績,而是由小組授課評定、討論報告成績、實驗現象精準度等多部分構成,同時期末卷面考試的題型設計參考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題型和分值,題目設計偏重于基礎概念、生理意義以及與臨床相關的內容,摒棄繁瑣的結構式和代謝調節等在臨床和生活中無實用性和指導性的內容。綜上所述,任課教師必須牢牢把握“必需、實用和適度”的原則,采用多種方式不斷增強教學效果,方能使學生真正學到和學好生物化學知識,并切實為以后的專業課程、臨床實習和就業奠定基礎。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2-0012-01
校園文化是學校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象征,它包含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校園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的表層結構,是校園文化的物化形態,是為了實現教育目的而建造和設置的各種物質設施和環境的總稱,它映射著整個校園文化的歷史積淀水平和文化發展樣式。
校園物質文化主要包括學校所處的地理位置、校園環境、教學設施、活動場所建設等,它是育人方略的重要載體之一,校園物質文化的建設及管理,直接反映出學校的辦學水平, 對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首先,營造優美的校園環境是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立足之本。
優美的校園環境有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我校充分發揮自然環境對學生心理成長的重要作用,遵循科學規律,合理布局校園內部區域結構,打造功能劃分合理、學習生活便捷的結構,利用每一道優雅景致,賦予它們人文內涵。
校園四季有綠色,三季花盛開,假山池沼,魚戲水中,草木含情,山水說話,學生在優美的校園環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學校,進而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高尚品德。學生在幽靜的環境中學習,倍覺舒心,從而增強環境保護意識,使學生在優美的校園環境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培養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進而起到心理保健的作用。
其次,塑造富有感染力的校園景觀是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點睛之筆。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藝術在于使用器物――物質和精神財富能起到教育作用。”校園物質文化為建設和諧的校園生態系統提供肥沃的土壤,充分利用現有的校園空間進行精心布局、藝術創作,使校園充滿生機。
在校園的醒目位置建造雕塑、擺放石刻、設立展牌,傳承學校的悠久歷史,激發學生進取、拼搏、團結的情感,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歸屬感。學校通過定期更換校園廣場、甬路邊展牌,宣傳學校各專業文化和心理文化;在教學樓墻壁展示優秀畢業生照片、合作企業公司介紹、學生的作品等,形成專業化的校園風貌;在辦公樓走廊放置教職工規范及學生規范牌、名人警句、名人畫像,向師生傳遞美的信息,用蘊含豐富的哲理啟發學生的思維,同時我校充分挖掘學校人文歷史背景。
教室環境的布置的標語、字畫,花卉、魚蟲都對學生構成相應的刺激,引發美感的形成,整潔漂亮的教室布置,可以引導學生鑒賞美、追求美、創造美,感受到向上的力量,良好的教室環境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有力地促進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
公寓管理以“整齊、統一、衛生、清潔”為標準,入口處墻面定期出版黑板報,張貼宣傳畫,宣傳心理文化,宿舍間間有綠色,室室有生命,由學生參與或自行設計宿舍的布置,激發學生的自豪感和責任感,展示學生個性化文化,塑造學生健康的人格。
第三,建造現代化的場館設施是校園物質文化的堅實之根。
建設“書香型”校園。為豐富全體師生的文化生活,滿足廣大師生的閱讀需求,學校致力于建立現代網絡管理系統,分門別類完善和規整圖書館數據庫,使學生在課堂之外能夠進行自我補充、開闊視野,為學生學習和科研提供詳盡的信息和資料。
學校每年都要添置大量圖書,藏書量呈每年遞增,此外,學校每年還訂閱百余種報刊雜志,購置大量的音像資料。我校圖文信息中心現有紙質藏書近7萬冊,電子圖書5萬余冊,音像資料900余盤。閱覽室訂閱報刊353種,電子閱覽室擁有微機104臺,館內座位數為540個。在建設“書香型”校園活動中,學校要求每一位老師都要堅持讀書,寫出自己的讀書心得。同時,學校還要求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要求學生讀經典的書,讀古今中外名作名篇,尤其是在學前教育專業開展 “每月一本心理書”活動,通過開展讀書心得交流演講、講名著故事活動、書香班級評選、讀書心得征文活動、名著影視欣賞等活動,使學生豐富了課余生活、充實了人生,陶冶了情操,力爭“用讀書的厚度提升人生的高度”。
建設信息化校園。完善現代化校園網絡,進而滿足教學科研和辦公現代化的需要,滿足學生快捷多樣地汲取知識的迫切需求。
(一)班級多媒體系統全部到位。在實現校園班班通之后,學校又投入資金將全校所有班級安裝了多媒體設備,實現班級教育教學的多媒體化。(二)學校網管信息中心改造。由于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用途越來越廣泛,學校重新添置服務器并改造了信息交換設備,改進建設校園網,傳播校園文化,滿足工作需要。(三)升級學校廣播系統。校園每日三次播音,設置學生喜聞樂見的校園新聞、音樂鑒賞、心靈美文、歷史哲學、專業技術等欄目,每周日晚間播放以“真善美”為題材的電影,每月播放心理勵志電影一部,讓廣播電視成為學校心理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陣地。(四)堅守“校園貼吧”,貼吧設有校園風云、心靈驛站等專版,師生互動,啟迪智慧, 塑造學生的人格品質和良好素質。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32-0108-02
本科專業課是高等學校根據培養目標所開設的教授專業知識和專門技能的課程。專業課的任務是讓學生通過理論學習掌握必要的專業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同時了解本專業的最新的前沿科技和未來的發展趨勢,培養學生分析解決本專業范圍內碰到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對專業課程知識的掌握程度將對其未來的繼續深造或就業產生極大的影響[1]。《食品生物化學》是食品科學相關專業包括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及食品衛生與營養學等專業的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之一,亦是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必考課程。該課程教學質量將很大程度上反映專業教學水平。由于生物化學專業領域的發展十分迅速,專業知識的覆蓋的范圍亦廣泛,這給本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同時,由于學生學習注意力不集中,導致許多專業課程教學效果不太理性。在教學中改革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學及自我約束的能力,同時又兼顧教育的個性。課程教學方式的改革探索成為中國高等教育面臨的一個重要任務。
一、傳統課程教學方式存在的局限性
教學是教與學同時存在,并相互統一的過程,教與學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教學過程是教與學雙邊互動的過程。傳統課程教學模式是課堂講授為主,“以教師為中心”,教師采用課堂講解、寫板書和多媒體教學等手段和方法向學生傳授專業課知識,學生一般情況下是被動地接受[2]。在這種傳統的模式中,學生成為被動接受知識灌輸的對象。教師則成為知識的灌輸者;“填鴨式”教育就是對此種模式的形象比喻。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時代的不斷進步,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的也來越顯現出嚴重的問題,當前高科技迅速發展對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越來越不能得到滿足。傳統教學模式主要存在的問題如下:①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無法得到充分體現。學生一開始就將自己定位為知識的接受者,在課堂上,教師自然而然地會成為課程教學的唯一權威。在這種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似乎都僅僅成了機器,只做知識的簡單傳遞工具與機械接受容器。②課程教學除了授業之外,還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傳道”。學生在學習中應該學會思考,讓理論知識生成生活智慧,形成“思想”,而這也應該是貫穿于生化課程的靈魂。而傳統的課程教學基本上是采取灌輸式和強制式的,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種教學方式只產生機械的“短時記憶”而已,而不是“有意義”的學習,很多學生期末考試一結束就把知識全忘記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得到體現。
二、《食品生物化學》課程的重要性及課程教學方式
《食品生物化學》是食品科學的一門重要課程,是食品科學與工程、農產品加工及貯藏、食品質量與安全、食品衛生與營養、食品物流管理等各專業的必修專業基礎課。它是一門涉及化學、微生物學、生物學的綜合性學科。《食品生物化學》從食品科學技術的角度,以人和食物為中心,概述了生物化學的基本內容和與人類食物質量特殊有關的營養組成、結構和性質,并著重從生命的主要物質基礎特別是蛋白質、酶、核酸等大分子的結構和生物功能來研究食物有機體所共有的新陳代謝、感應、運動、生長、繁殖、遺傳等以及一部分生物所特有的保護、免疫等生命現象。
《食品生物化學》共4學分,理論授課為52學時,實驗課12學時,共設3個實驗,其中1個綜合實驗6學時,2個驗證實驗,各3學時。課堂教學方式主要以板書結合多媒體課件的方式進行。專業基礎課的特殊性及工程教育認證的理念要求我們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要改變傳統的以知識傳授為目的課程教學方式。讓學生掌握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技能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形成創新性思維和團隊協作能力。
三、課程教學方式的改革與探索
1.上好《食品生物化學》的第一堂課。《食品生物化學》這門課被認為是食品科學相關專業專業課的基礎也是最難懂的一門課。一般學生都會對這門課有恐懼感,覺得上課可能聽不懂,考試可能考不好。因此如何在第一堂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意識到學好這門課的重要性和實用性,以及傳授學生一些學好這門課的方法技巧,就成為課程教學方式改革與探索的第一步。要上好第一堂課,教師首先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注意課堂講授的每一個細節。其次,在傳統的第一堂課講授都會大談生化的發展史,事實證明在第一堂課多介紹這一學科的最新進展和應用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效,如介紹當年與生化相關的諾貝爾獎的研究成果。第三,運用一切可能的教學手段,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告訴學生在生活中生化知識無處不在,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學生對這門課充滿熱情。最后,在第一堂課結束時給學生留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教室,這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自主學習,互助討論,同時又提高了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他們帶著問題的解決辦法回到課堂,將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2.科學故事教學、問題驅動以及形象教學的課程教學方式。科學故事教學的模式指的是教師選擇生化發展史中的一些經典科學小故事如:DNA雙螺旋的發現、維生素的發現、核酶的發現等以文字或小視頻的形式給學生。教師首先講解理論知識點,再對相關科學故事進行講述,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通過科學故事讓學生更深刻領會該知識點的重要意義并調動學生的科研探索的興趣。問題驅動教學是在任課教師的引導下,以專業知識相關問題為中心,組織學生通過思考、討論、交流等形式,對教學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分組討論、總結闡述。讓學生自己講解清楚知識點。而形象教學的模式是讓教師在講授的過程中多采用打比方、作比喻等較形象的方法來講解生化中復雜、抽象的問題。如:講解酶的不可逆抑制作用時可用“農夫與蛇”的經典故事來打比方;可以將癌基因與抗癌基因比作汽車的油門和剎車。同時也可以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思考如何用簡單形象的方式記憶復雜的生化知識。
3.將理論知識與日常生活相結合,讓學生深刻了解所學知識對生活的重要性。食品生物化學的許多理論知識較抽象,難懂,單純講授有困難,且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如生物化學中的物質代謝是課程內容的重點及難點,涉及三大產能營養素的分解與合成代謝,有許多關鍵生物化學反應方程式和催化的酶。通過將理論知識與日常生活相結合,讓學生深刻了解所學知識對生活的重要性。如,在講解糖代謝時,結合現今社會糖尿病高發的問題,通過讓學生清楚認識糖的代謝過程,幫助他們意識到維持血糖動態平衡的重要性,告訴他們這些知識可以幫助他們的可能出現高血糖癥的長輩如何合理安排膳食;如,在講解脂代謝時,結合學生比較關心肥胖和如何減肥的問題,通過讓學生認真學習脂肪分解與合成代謝的過程,開展有關如何科學減脂的課堂討論。
以上三種教學方式的結合應用對改善學生被動學習,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獨立思考和邏輯思維能力都十分有效,同時讓復雜枯燥的生化知識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讓學生認識到學好生化不僅對大學學習重要對他今后的生活都十分重要,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4.課程的考核方式改革。課程教學改革前,《食品生物化學》考試成績為平時成績占30%,期末成績占70%,期末成績所占比例過大,造成了學生考試壓力過大。而期末考試閉卷考試的方式導致學生把重點放在了死記硬背概念、理論知識上,學生只記標準答案,盡量保證一字不差地照搬,從而忽視了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的培養。課程改革后,《食品生物化學》考核方式也相應進行了調整,適當地放寬比例,將期末成績調整為55%,平時成績占45%,其中課堂出勤率占5%、隨堂測試占20%,課程實驗占20%,同時學生在課堂提問和討論環節若表現突出可予以加分。這樣不僅調動學生在整個課程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還充分發揮考核的激勵導向作用。那些平時遲到、曠課,實驗不認真的同學,光靠考前突擊很難取得很好的成績[3]。整個教學過程就形成一個很好的良性循環,從而達到學習的真正目的。
課程教學方式的改革對于培養創新性人才的意義十分重大。為此,我們在工程教育認證相關理念的指導下,清楚認識到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是以學生的能力培養為目標的,針對傳統教學方式普遍存在的教學內容太單調、教學過程死板、師生交流少等不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和創新思維的問題,進行了《食品生物化學》專業課程教學方式改革與探索。我們的改革是為了讓學生意識到自己主體地位,主動學習;豐富課堂講授方式,使課程教學方式更加多元化。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不斷加大課堂的信息量。改革課程考核方式,可以更全面體現專業課程教學方式的設計性及創新性,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