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基礎護理匯總十篇

時間:2024-03-01 15:50:2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手術室基礎護理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手術室基礎護理

篇(1)

【關鍵詞】產科DIC;子宮切除;手術室;急救護理

DIC是因產科疾病而引發的凝血功能異常疾病,血液中血小板會大量的消耗,出現凝血障礙,此疾病的發病時間段,高凝期表現不顯著,患者多出現急性失血,多由于救治不及時所致 [1]。該類手術的護理非常重要,先就對DIC子宮切除手術急救護理進行研究分析,尋找最佳護理方式,提升手術的治療效果?,F進行如下報道 。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12例產科DIC子宮進行切除手術的患者,患者年齡在20~38歲,平均年齡為29.84歲,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的3例、初高中以上的6例、初中以下的5例,其中初中以下產婦7例。5例患者因為胎盤早剝行剖宮產手術,在胎兒娩出之后,子宮不能自動收縮,切口有滲血不止現象,醫護人員對其進行了靜脈滴注縮宮素、口服米索、宮體注射縮宮素等急救措施都沒有效果,陰道仍大量出血,血液不凝,患者的出血量>2 000 mL,直接進行了子宮次全切除手術。7例患者是院外轉過來的,因為產后出現大出血、血不凝固現象,入院時6例患者血壓

1.2 方法

1.2.1 急救采取的措施 當患者遇到需要馬上切除子宮手術的時候,護理人員要應用紗布等止血物品墊在患者的盆腔殘端,給患者起到壓迫、止血的效果。并且,一邊進行手術一般進行抗休克治療,出現休克要向患者體內進行膠體和晶體的輸入,并同時對患者輸入新鮮濃縮紅細胞、冰凍血漿、血小板、纖維蛋白原等患者所需的血液成分,并仔細觀察患者的尿量和出血量,根據術中患者生命體征變化,適當采取正確對應的急救方法,例如:繼續擴容、強心、增加臟器灌注等措施[2]。

1.2.2 適當的心理護理 術前護理工作者要對患者進行心理輔導,消除患者的緊張和恐懼心理,接患者的途中,若患者處于清醒狀態,要保持患者的這種狀態,和患者進行交流,增強他們的手術成功信心,方便患者配合醫務工作者來進行手術、護理或搶救。

1.2.3 防止發生低體溫 手術過程中患者體溫如果太低會對手術產生非常大的負面影響,護理工作者要對患者的體溫進行監測,觀察患者皮膚表層溫度的變化情況。

1.2.4 做好術前消毒隔離工作 手術過程會因為各種刺激和因素而導致患者出現失血、缺氧等情況,因而身體的抵抗力非常低,容易出現感染,手術中要積極的做好手術感染預防工作,對患者的尿量進行觀察,隨時準備輸液或搶救等工作,務必及時[3]。

2結果

12例患者中6例患者盆腔殘端用止血紗布、明膠海綿等止血,6例用紗布墊進行壓迫止血。還有1例患者由于手術中和手術后持續少尿,腎臟功能損害程度比較嚴重,共透析2次,住院21 d痊愈。4例患者因為刀口愈合效果較差,于術后第15~20 d先后痊愈。

3 討論

DIC子宮切除手術的全期護理師為了更好的讓患者接受手術治療以及為術后的恢復打好基礎,患者的心理狀態對于手術的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能夠積極的與醫生和護理人員進行配合,則會增加手術的順暢度,術后恢復也較快,不良反應出現的幾率就會減低,患者對醫護人員的滿意度也會提升[4-5]。此次研究表明,手術室急救護理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出現危險的幾率,幫助患者盡量完成手術,對醫院和患者都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適合在醫院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王躍軍,蔡立紅.22例產科急性DIC的臨床特點與護理[J].當代護士,2008(1):66-67.

[2]況容.1例產后出血致DIC的搶救及護理體會[J].現代醫藥衛生,2008, 24(25):141.

篇(2)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12月~2015年6月在我院進行手術分娩的400例孕婦,年齡在20~35歲,平均年齡為28.5歲。在這400例患者中,要求手術分娩孕婦100例;胎兒窘迫150例;再次/多次手術分娩孕婦50例(手術>1次);其它因素手術分娩孕婦100例,如:高度近視、肝腎功異常、前置胎盤等。

1.2方法 該400例孕婦均在我院手術室進行了分娩手術(剖宮產術),并在手術后根據具體情況對其進行抗炎、補液、鎮痛等對癥治療。在此基礎上,對這400例患者均進行了細致、全面的手術室護理。于護理結束后,觀察記錄這些患者的護理效果。從患者的實際病情及護理情況出發,基于我院手術室護理的基本情況,分析實踐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提出有利于規避該不安全因素的防范措施。

1.3判定標準 本研究中,護理服務的滿意度以患者填寫的我院自擬的護理服務滿意率調查表為衡量標準。滿意等級分為4個:十分滿意、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倽M意率=十分滿意率+滿意率+基本滿意。

2 結果

在這400例孕產婦中,護理服務的總滿意率為97.5%,其中各部分組成分別為:十分滿意250例(占62.5%)、滿意90例(占22.5%)、基本滿意50例(占12.5%)。

在這400例孕產婦中,護理安全因素導致手術意外事件的發生率為0,所有孕產婦對手術期間的護理服務持滿意態度。

3 討論

通過本研究初步確定了實施術前、術中及術后護理的有效性和必要性。正是由于實施了正確的術前宣教、術中小心操作及術后關懷使本研究的孕產婦的滿意程度達到了97.5%。尤其對于并發癥多、手術難度高的孕產婦,不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焦慮、緊張、恐懼、膽怯、懷疑等一系列的負面情緒,而且加強了其術后康復速度,降低了術后不良事件發生率,減少了不必要的住院日程和費用。但同時手術室護理是醫院護理工作的關鍵環節,其工作量大、涉及的專業多,因而發生醫療事故的風險較大[1]。本研究也針對手術室護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進行簡要分析,以全面提高護理質量。

3.1手術室護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3.1.1人為因素 孕婦家屬未及時簽署手術麻醉同意書及手術同意書致孕婦不能按預定時間送往手術室[4];孕婦情緒緊張致麻醉過程中穿刺困難,延誤手術時間,手術器械準備過程不夠迅速[5];手術操作過程中,部分護士術前準備不夠充分、術中與主刀醫生配合不熟練等因素致手術時間延長[6]。

3.1.2儀器設備因素 醫院運送患者的電梯過少或配備的手術車不足增加了患者運輸的時間[7];新生兒復蘇過程中,復蘇設備操作不熟練增加了新生兒搶救失敗的風險,亟需兒科專業人士指導實施。

3.1.3手術方法因素 因手術緊急,術前檢查未完善,可能導致手術安排不合理,如污染手術安排在前,手術間術后清潔消毒處理的時間長;其中,在緊急情況下,麻醉醫師與手術醫師之間缺少溝通致手術開臺時間延誤[8];在某些情況下,由于手術醫師無法準備預測手術時間,或麻醉醫師技巧與臨床經驗問題引起孕婦在手術室滯留時間過長[9]。

3.1.4環境因素 在手術室密閉的環境中長期工作造成醫護人員頭暈、疲勞、困倦,引起記憶力、理解力和操作能力下降影響手術時間。手術間數量不足手術銜接不夠緊湊,安排不合理延誤患者治療時 間[10]。

3.2對手術室護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進行防范的措施

3.2.1加強手術室護理人員業務教育及法治教育 由于部分護理人員缺乏手術室護理的工作經驗及相應的法律意識,因而易導致護理安全事件發生。針對此類問題,醫院應加強對護理人員進行行業規章制度培訓,幫助其樹立依法執業的理念[11]。同時在現有基礎上,加大對護理工作的宣傳力度,讓護理人員在醫療服務過程中價值得到體現,提高其社會認可度,使其能夠以高度的責任心從事手術室護理工作。

3.2.2強化科學管理,統籌安排,有效溝通,提升手術室整體護理服務質量:①醫院管理部門應定期定時對手術室護理人員進行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的培養和考核,強化其崗位履職能力;②護理部在一定階段內制定合理的培訓規劃,有效組織手術室護理人員參與到病房的術前討論,突出護理難點,進行針對性防范措施培訓;③患者接至手術室前,手術室護理人員應在病房或將孕婦運至手術室途中認真核對孕婦的詳細資料,查對無誤后,方可對孕婦行麻醉和手術;④術中和術后,護理人員在保證手術順利進行的前提下,及時對手術物品進行清點并記錄;⑤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修培訓,接觸最新護理知識,最終提高護理質量。

3.2.3強化有效溝通,建立融洽的醫療環境:①增強信任感:積極向手術分娩孕婦及其家屬了解手術室護理過程中的不滿意處及告知其相關注意事項,解除疑惑[12];②降低風險發生率:護理管理部門應對年輕無經驗護理人員進行護患溝通能力的培養,必須時以培訓班形式培訓規范化用語,總結與患者溝通不暢的原因,訓練有效溝通的技巧[13];③提高效率:加強醫護人員之間的有效溝通,督促手術醫生完成術前相關檢查,緊急性介于不能完成術前檢查的孕婦,統籌安排手術房間,使手術流程通暢。

篇(3)

[中圖分類號] R657.4+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12(c)-0142-03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以其創傷小、痛苦小、恢復快等優點成為膽囊良性疾病治療的首選方法,是治療膽囊良性疾病的金標準[1-3]。近年來由于LC指征的逐漸放寬,導致部分患者需要中轉行開腹膽囊切除術(open cholecystectomy,OC)。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轉開腹手術過程中,手術室護士要給予患者恰當的護理,若護理不當,可影響手術進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研究回顧性分析120例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轉開腹患者的臨床資料,旨在探討手術室護理措施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就診的120例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轉開腹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性72例,女性48例;年齡25~65歲,平均(49.5±12.5)歲;平均病史為(5.4±4.6)年。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診斷標準[4],且均具備LC適應證,發病至手術時間≤48 h,術后均經病理學檢查證實診斷。根據患者的護理措施,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60例。兩組入院時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兩組入院時一般資料的比較(x±s)

1.2 手術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建立CO2氣腹,常規三孔法或四孔法進行LC。術中根據粘連、出血等病情需要決定是否中轉開腹手術。

1.3 護理措施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手術室舒適護理干預,具體方法為:①給予患者心理護理。術前需向患者及家屬解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過程及可能中轉開腹的原因,使患者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5],并說明中轉開腹手術的目的是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有效途徑,而非LC手術失敗。②術前完善各項檢查,如心電圖、胸透及各項常規生化檢查。③注意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術中失血情況,保持患者呼吸通暢,協助麻醉醫師適時調整輸液、輸血速度。④術后待患者清醒后取半臥位,了解術中情況,并嚴密觀察患者病情,尤其是對高齡、手術時間長、麻醉未清醒患者,必要時進行重癥監護。當患者出血量>100 ml/h時,需警惕是否存腹腔內有活動性出血。⑤手術室護士不但要熟悉手術流程、精密儀器的操作方法,還要懂得如何排除儀器故障,以確保各種儀器處于完備狀態[6],使手術能夠順利完成。⑥器械護士要準備好麻醉用品,協助麻醉醫師檢查麻醉機、氧氣及吸氧用管,備好吸引器及吸痰用物。術前使用5%艾利克紗球擦拭鏡頭,以防止鏡頭產生霧氣;手術過程中,器械護士需要嚴密觀察電視屏幕,如發現問題,及時主動配合,以免影響手術進行。

1.4 觀察指標

采用自制問卷調查患者和(或)患者家屬對手術室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和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比較兩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并發癥發生率。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滿意度與信任度的比較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與信任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的手術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隨著微創技術的迅速發展及術者技術和經驗的不斷積累,腹腔鏡手術以其優點不斷突破既往禁忌,逐漸應用于各類手術當中[7-8]。主動中轉開腹的原因主要見于膽囊三角區嚴重炎癥粘連、膽囊管結石嵌頓、膽囊管解剖異常、膽囊萎縮、膽囊十二指腸瘺。膽囊炎由于反復發作,使得患者膽囊三角區粘連明顯[9-10]。膽囊三角區粘連致密且伴充血、水腫,使得解剖很難[11],此時的治療原則是寧肯切開膽囊壁而不傷及其他組織,以免發生嚴重的醫源性損傷[12]。中轉開腹患者具有特殊原因,這決定了其護理的特殊性。對每1例腹腔鏡手術都要準備好開腹的手術器械,一旦決定中轉,要迅速作出反應,尤其是急性出血,應該爭分奪秒止血,這與護士的配合熟練程度密切相關[13]。舒適護理是手術室開展的全新護理模式[14-15],能夠給患者帶來愉悅的護理體驗。

本研究分析了12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6.67%,信任度為95.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5.00%、8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加強手術室護士的工作能力,使其具有高度的應變能力,以降低手術應激反應。舒適護理可明顯改善患者的生理、心理情況,對提高手術效率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高馳華,朱明德.重視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膽管損傷[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6,6(10):727-729.

[2] 范文勝.腹腔鏡膽囊大部分切除術76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刊,2010,37(8):74-75.

[3] 黃善波,金恩斯別克?孜亞.急性膽囊炎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引起中轉開腹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23):147-149.

[4] 高吳鵬,章志翔.急性結石性膽囊炎選擇腹腔鏡手術時機的探討[J].天津醫科大學學報,2012,18(2):234-236.

[5] 董艷群,徐敏智,蔣智云.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轉開腹手術的護理配合[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8,5(8):688-689.

[6] 黃悅,高校奇.腹腔鏡膽囊大部分切除術58例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09,11(18):70.

[7] 楊淑玉,周鴻君,王媛媛.腹腔鏡手術的護理配合[J].腹腔鏡外科雜志,2000,5(1):62-63.

[8] 李春琴,譚勝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轉開腹的手術室護理措施[J].中國醫學創新,2012,9(20):64-65.

[9] 孫文振.腹腔鏡與開腹膽囊切除術的臨床比較[J].沈陽醫學院學報,2011,13(1):19-20.

[10] 龔連生,劉恕,張陽德,等.膽囊三角冰凍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J].中國內鏡雜志,2001,7(2):50-52.

[11] Hawasli A.Timing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omy in acute cholecystitis[J].J Laparoendosc Surg,1994,4(1):9-16.

[12] 白永勤.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轉開腹的原因分析[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7,16(6):610-611.

[13] 曾木蘭.手術室潛在的護理安全隱患與管理對策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28):156-157.

篇(4)

心理護理:①術前患者常對麻醉及手術產生恐懼,易出現焦慮、抑郁、煩躁等情緒。術前1天巡回護士到病房對患者進行術前訪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有關手術室的環境、手術概況、手術部位、麻醉注意事項、患者的配合等各方面的問題,使患者了解手術過程,以取得支持和配合,使患者以最佳的心身狀態接受手術。②物品器械準備:腹腔鏡器械1套,50ml注射器,吸引器管,自制水囊,F7或F8雙J管,F3或F4輸尿管導管,0/3或0/4的可吸收線,4號、7號慕絲線。

手術方法

采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全身麻醉后,取健側臥位,升高腰橋與開放手術相同。做3個操作孔,即在腋中線肋下至髂脊連線中點縱行切開皮膚約2cm,用大彎止血鉗鈍性分離各層肌肉,捅開并擴大腰背肌筋膜裂口,伸入食指將腹膜向前推移形成腔隙,插入自制水囊擴張器,囊內注入生理鹽水500~800ml,擴張5分鐘后取出水囊,放入腹腔鏡頭。在腋前線與肋下交界處和肋腰點做第2個和第3個操作孔,此時可以通過腹腔鏡觀察穿刺針的位置,注意勿損傷腹膜,分別放入分離鉗和電凝鉤或超聲刀。分離腎周脂肪,沿腎下極探查輸尿管,顯露結石段并將輸尿管吊起固定。用腹腔鏡專用剪刀在結石表面縱行切開輸尿管,用分離鉗將結石剝離。用異物鉗將結石鉗夾后于切口拉出體外,并用吸引器吸凈流出的尿液。遞輸尿管導管和雙J管從輸尿管切口插入,用可吸收線縫合輸尿管切口。檢查手術野,徹底止血,經第1切口置入引流管,妥善固定。

護理體會

腹腔鏡手術由于具有創傷小、術后美觀、患者康復快等優點,深受外科醫生和患者的歡迎?;颊邷贤?雖然腹腔鏡技術已經普及及廣泛應用,但大多數患者仍對手術存在恐懼心理,有強烈的心理反應,因此,應做好術前訪視、健康教育,與病人進行心理溝通,做好心理護理,滿足病人需求,使病人解除心理負擔,更好地接受手術。

護理:患者采用90°健側臥位,頭頸部墊頭圈,耳郭不致受壓,健側胸下墊以小枕,使腋窩處神經不受壓,雙側上肢雙層擱手架,切勿外展過度,以不超過90°為準。兩腿之間墊軟枕,使膝關節、踝關節等骨隆突出不受壓,放置骨盆固定架時尾骶部及會墊以棉墊隔開,防止損傷[1]。

觀察病情:后腹腔鏡手術過程中由于氣腹機得應用以及手術野局限的情況,操作者往往容易忽略某些手術并發癥,例如:皮下氣腫、穿刺引發的意外出血等。所以術中應協助麻醉師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注意觀察血壓、心率和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的變化,保證輸液通暢。

氣腹控制:建立氣腹時,根據病人年齡、體重準確調節壓力。正常腹腔內壓力

術野要求:腹腔鏡手術要求視野清晰,為此可將觀察目鏡放入之前擦凈并在準備好的溫熱鹽水(37°左右)中預熱后方可經Trocar置入腹腔內,避免鏡面產生氣霧而影響視野。術中鏡面被血跡粘污,可拿出用干鏡布擦拭,可保持視野清晰。

篇(5)

[中圖分類號] R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3)05(a)-0149-02

產科DIC是一種有多種產科疾病所引起的凝血功能出現異常的綜合癥,隨著能學功能的不斷惡化,血液中的血小板將會被大量的消耗,當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就會引起凝血障礙,通稱為消耗性凝血障礙疾病。該種疾病的主要特點是發病時間較短,高凝期常常表現的并不明顯,但是會迅速的轉入到消耗性低凝期,發病的癥狀多屬于急性失血,救治不及時、不得力所致[1]。在此類手術中手術室急救護理顯得尤為重要。為探討產科DIC子宮切除手術在手術室中的急救護理方式,找出最佳的護理效果手段,現將該院2010年7月―2011年11月12例產科DIC子宮進行切除手術的患者在手術室中進行護理的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12例產科DIC子宮進行切除手術的患者,患者年齡在20~38歲,平均年齡為29.84歲,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的3例、初高中以上的6例、初中以下的5例,其中初中以下產婦7例。5例患者因為胎盤早剝行剖宮產手術,在胎兒娩出之后,子宮不能自動收縮,切口有滲血不止現象,醫護人員對其進行了靜脈滴注縮宮素、口服米索、宮體注射縮宮素等急救措施都沒有效果,陰道仍大量出血,血液不凝,患者的出血量>2 000 mL,直接進行了子宮次全切除手術。7例患者是院外轉過來的,因為產后出現大出血、血不凝固現象,入院時6例患者血壓

1.2 方法

1.2.1 急救采取的措施 當患者遇到需要馬上切除子宮手術的時候,護理人員要應用紗布等止血物品墊在患者的盆腔殘端,給患者起到壓迫、止血的效果。同時,邊對患者進行手術邊進行抗休克的預防治療,立刻對患者體內輸入大量的膠體和晶體,并同時對患者輸入新鮮濃縮紅細胞、冰凍血漿、血小板、纖維蛋白原等患者所需的血液成分,并仔細觀察患者的尿量和出血量,根據術中患者生命體征變化,適當采取正確對應的急救方法,例如:繼續擴容、強心、增加臟器灌注等措施[2]。

1.2.2 適當的心理護理 手術室中的護士在患者進行手術前,在接患者的途中,如果手術患者能夠保持清醒狀態,一定要使患者持續這種狀態,同時積極鼓勵和安慰他讓其對手術充滿信心,以便可以更有效地和醫護人員進行配合,方便醫護人員護理和搶救。剖宮產術胎兒在娩出后會出現一些大出血和血不凝的現象,這時需要對患者進行搶救和急救,甚至可能進行子宮切除的手術[3]。如果遇到硬膜外麻醉的患者,在搶救過程中患者一直會保持大腦清醒,醫生在探討患者病情的時候,應該注意不能夠讓患者了解到其病情的危險性,尤其是不要在患者清醒狀態下議論患者的病情變化及出血量,避免引發患者不必要的焦慮心理,從而加重患者的病情,不利于搶救和手術。

1.2.3 防止發生低體溫 手術當中患者的體溫如果太低的情況,極易有可能會對患者手術產生不利影響。所以,護士要注意掌控手術室溫度的變化;不允許患者的肢體和皮膚等部位在外;對腹腔進行沖洗時要注意水溫的適宜,防止患者體溫流失。同時,護理人員要詳細觀察患者的皮膚表層溫度的變化。

1.2.4 做好術前消毒隔離工作 患者極有可能會因為手術產生的刺激和大量失血產生缺氧等所中因素,導致身體的抵抗能力有所降低,產生感染問題。所以,手術中的各項操作流程都要嚴格無菌技術的操作要求進行。術中觀察患者尿量并隨時做好連接引流袋、傾倒尿液等工作,搶救患者生命的工作必須及時[4]。

2 結果

12例患者中6例患者盆腔殘端用止血紗布、明膠海綿等止血,6例用紗布墊進行壓迫止血。還有1例患者由于手術中和手術后持續少尿,腎臟功能損害程度比較嚴重,共透析2次,住院21 d痊愈。4例患者因為刀口愈合效果較差,于術后第15~20 d先后痊愈。

3 討論

該院在DIC子宮進行切除手術實施全期護理對患者的恢復起著積極的作用,患者始終保持著良好的心理狀態,都能夠積極的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身體狀態恢復良好,在病愈后不良反應較少,患者對醫護人員的工作十分滿意[5-6]。通過此次調查證明,良好手術室急救護理對患者手術過程中出現的危險可以降低到最小程度,有助于患者脫離危險,順利完成手術的效果明顯,對患者和醫院都具有積極的效果,及有利于醫院開展工作,更有利于患者的健康恢復。此種護理方式雖然在我國剛剛開始實施,但經過多次的實驗證明,這種護理方式有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手術的成功率,值得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躍軍,蔡立紅.22例產科急性DIC的臨床特點與護理[J].當代護士,2008(1):66-67.

[2] 況容.1例產后出血致DIC的搶救及護理體會[J].現代醫藥衛生,2008, 24(25):141.

[3] 樊小琴. 31例產科DIC的臨床探討[J].現代醫院,2010,10(10):58-59.

[4] Regehr C, Kjerulf M, Popova SR, et al. Trauma and tribulation: the experiences and attitudes of operating room nurses working with organ donors[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04,13(4):430-437.

篇(6)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一種膽道外科常用的手術, 有順行性切除和逆行性切除, 順行性切除是由膽囊管開始的, 逆行性切除是從膽囊底開始。相較于傳統開腹膽囊切除術的針對性差、傷口大、傷口愈合慢、患者痛苦大、術后恢復慢等缺點,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便具有針對性強、創口小、傷口愈合快、術后恢復快等優點[1], 現在越來越被醫生和患者所接受。但是手術會有較大疼痛, 而且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會導致患者出現憂慮、恐慌等情緒, 進而導致手術失敗[2]。因此提高手術護理效果將會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成功率的提高具有很好的作用, 本文針對手術室的護理對策抽取2013年7月~2014年5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60例患者進行臨床研究,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抽取2013年7月~2014年5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60例患者進行臨床研究, 將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 每組30例。治療組男18例, 女12例, 平均年齡32歲(最大40歲, 最小29歲);對照組男16例, 女14例, 平均年齡33歲(最大39歲, 最小28歲)。所有患者均采用氣管插管的全身麻醉誘導方法, 在年齡、性別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治療組接受經過改革的手術護理, 對照組接受常規的手術護理。治療組護理方法如下。

1. 2. 1 術前干預 做好術前檢查, 包括:血尿常規檢查、胃腸道檢查、腹部的皮膚準備、留置尿管、術前用藥準備和藥敏試驗等。多注意患者肝腎功能、凝血時間以及心肺功能的正常與否[3]。在術前要與患者進行有效地交流, 包括運用自身知識解答患者疑問, 運用護理經驗對患者家屬講解手術流程, 緩解患者家屬的憂慮。要盡力得到患者理解和家屬的支持。還要對患者的其他病癥對癥下藥, 監測血糖和生命體征。

1. 2. 2 術中配合 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立即開啟靜脈通道并指導患者采取正確躺位, 在醫生做好皮膚消毒的準備后與巡回護士一起接好管道。按照手術流程仔細認真的操作, 仔細檢查各項管道的連通情況, 操作務必仔細, 術后要仔細檢查手術器具, 仔細縫好傷口[4]。

1. 2. 3 術后護理 將患者轉移到病房, 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腹腔以及胃液引流液的顏色是否一致, 若有異常應及時聯系醫生進行診治。注意照顧患者飲食, 多為患者準備易消化、高纖維、高維生素的食物, 切勿讓患者食用核桃、花生和乳制品等。其次還需要與患者保持良好的溝通方式, 仔細耐心的回答患者疑問, 采取有效的方法緩解患者憂慮和緊張情緒。

1. 3 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臨床癥狀和負面情緒均消失;有效:臨床癥狀得到改善, 負面情緒基本消失;無效:臨床癥狀和心理壓力均無改變。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滿意度評價;制定護理服務滿意度調查表, 對于護理服務進行評價, 分為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 總滿意度=(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本文數據均采用SPSS16.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 1 治療效果對比 經手術治療后, 治療組患者顯效18例, 有效10例, 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3.3%, 對照組患者顯效7例, 有效16例, 無效7例, 總有效率為76.7%。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2 滿意度調查 術后對患者及家屬進行滿意度調查, 治療組滿意度96.7%, 明顯高于對照組83.3%, 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小結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手術疼痛較大, 而且術后會有并發癥的發生導致患者出現憂慮、恐慌等情緒, 進而導致手術失敗。因此提高手術護理效果將會對提高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成功率具有很好的作用, 本文針對手術護理問題進行研究發現, 經手術, 治療組的手術時間(104.67±8.78)min, 較對照組明顯縮短;術中出血量為(42.13±8.99)ml, 經術后滿意度調查治療組滿意度達96.7%高于對照組83.3%, 結合各大報告數據可得出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對患者進行經改革后的手術護理會縮短手術時間, 減少出血量, 提高護理效果, 患者滿意度明顯提高, 具有很好的臨床效果, 可以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鄭紅, 徐霞.護理干預對經臍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影響.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1, 8(10):1212-1213.

[2] 王曉琴, 劉虎.老年患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風險及手術室護理對策.中國臨床研究, 2011, 24(7):646.

篇(7)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0831-02

手術室是醫院的重要部門,是承擔起搶救、手術的場所,它的涉及面廣,人員流動大,工作節奏快,同時患者病情復雜,急診情況發生多等特點,使我們的手術室護理工作人員時刻處于風險之中,因此我們有必要對手術室護理出現差錯事故的原因進行系統的分析,從而有效的防止差錯事故的發生。

1 制度不健全、制度實施不到位

1.1 對新條例、修訂制度及廢除制度未能及時學習及掌握。 完善手術室護理的規章制度是建立質量管理的前提;是防止差錯事故,提高工作質量的保證。只有科學的操作規范和健全的制度,才能保障正常的護理活動,才能減少或避免護理差錯事故。

1.2 未認真執行查對制度以致接錯患者或做錯手術部位,用藥或輸血輸液查對有誤等。手術室護士必須認真執行查對制度,術前做到“六查”、“十二對”、“四到位”,仔細核對病人及手術部位,如果病人神志不清,應請術者及家屬確認。手術過程中,執行口頭醫囑時,執行前需復述一遍,并做好三對(對藥名、劑量及用法),經確認無誤后方可執行并及時做好記錄;需輸血的病人,要求巡回護士和麻醉師兩人共同核對并簽名,輸完后血袋要保留24小時以備出現意外時核查。

1.3 各種儀器設備的管理 不重視儀器的保養和檢查隨時都可能給患者帶來生命危險。手術室護士必須定期對手術室儀器、設備進行檢修、保養,各種儀器使用前先行試機,確保儀器無故障。用前再一次檢查所用儀器的安全性及功能是否良好。確保運轉狀態良好避免因設備使用不當或故障引起的醫療事故及糾紛。

1.4 標本管理 手術室護士應嚴格按照《標本送檢制度》執行,采取“一對一、雙簽字、三項完整”的方法,即一位巡回護士管理一個手術患者、一份病理標本;送標本的人員和接受標本的人員雙方簽字,病理檢查申請單、病理標本登記本和病理標簽內容填寫完整無誤方可將標本送檢。病理標本的處置、傳送等要有詳細的記錄并簽字,防止標本丟失和病人之間錯換等。

1.5 物品清點制度 對手術室物品清點制度執行不嚴格常導致后果是遺落于術者體腔內。因此,手術室護士應嚴格執行物品清點制度,防止器械和紗布遺留與創口或體腔內,應雙人進行四次清點,即手術開始前清點、關閉體腔前清點、關閉體腔后清點、手術結束后清點。增減的紗布和器械巡回護士應準確記錄;手術包內器械物品數目要固定,便于掌握數目;手術臺上掉下的物品應及時撿起放在固定的地方,不能隨意拿出手術間;手術原則上不接班,如需替換交接雙方必須共同確定所有物品的完整性與完好性后方可替換,共同簽名。

1.6 手術室安全制度 若對手術室安全制度執行不認真,隨時可能導致病人身體意外傷害,甚至死亡;如全麻麻醉未完全清醒,昏迷、躁動患者、醉酒、癡呆、精神患者墜床摔傷碰傷。手術室護士應該認真的執行手術室安全制度,特別是對于特殊病人如神志不清、休克、腦危象、嚴重外傷等隨時有病情變化的患者應有醫務人員陪同護送人手術室,以保證病人安全;接送患者前后檢查接送床是否完好,先將接送床固定好后再搬患者,將護欄豎起防止患者摔傷;術前檢查手術床性能、部件及搖把,保證良好狀態備用,避免術中墜床;全麻誘導期、復蘇期的患者應有人在床旁照顧,妥善固定動靜脈管道及各種引流管,防止導管脫落折,注意患者肢置,防止擠壓撞傷;小兒患者、神志不清者應加以束縛,專人看護,防止發生意外,必要時上約束帶。

1.7 擺放原則 手術室患者擺放不當,容易造成患者肢體神經過度牽拉造成神經麻痹或褥瘡發生。襯墊不當影響病人呼吸和血液循環;因此手術室護士必須掌握各種的擺放,手術的安置以既符合手術操作需要,既要良好的顯露術野,又不過分妨礙患者生理功能為原則。

1.8 手術室護理記錄單的填寫標準 手術室護士對于護理記錄單填寫不重視,容易出現了隨意、憑記憶或者經驗、不真實、不及時地填寫患者有關情況。護理記錄單作為醫療法律性文件,醫療事故中“舉證倒置”的重要證據之一。因此手術室護士應該認真的嚴格地按照護理記錄單上的內容客觀、真實、規范的書寫,特別是要求相關人員簽名的應要求本人簽名,不得代簽,責任到人依此可查。

2 專業技術操作方面

2.1 靜脈通道暢通 手術室患者的靜脈通道是否通暢,關系患者的生命安全。特別是大搶救手術時,需要對特殊部位進行穿刺建立靜脈通道,手術室護士不能熟練及準確及時的穿刺,可能導致事故的發生。在手術中患者變換或術后回病房搬運病人時,容易出現脈管道堵塞、套管針出或空氣進入輸液管等情況。手術室護士都要有過硬的靜脈穿刺技術,熟練掌握不同年齡,不同部位的穿刺技術,以確保麻醉和手術的順利進行。術中及術后要隨時檢查靜脈通道是否通暢。

2.2 無菌觀念和操作技術 醫護人員無菌觀念不強,洗手、消毒方法不規范;器械物品消毒方法選擇不當都容易導致手術切口感染。手術室工作人員應嚴格執行無菌技術原則,無菌物品與非無菌物品絕對分室存放;專人負責定期檢查,避免由于使用滅菌不徹底或過期的物品而造成的感染。手術室的一切器械物品未經許可,不得外借,防止交叉感染。對感染性手術,所用器械、敷料及手術問嚴格按感染手術規定處理,專人負責做好各類無菌物品及空氣檢測工作。護士長定期對消毒、滅菌及無菌操作每個環節進行督檢,確保無菌質量,盡量避免院內感染的發生。

2.3 術中儀器使用 醫護人員對儀器操作不熟練、錯誤操作、儀器故障未能及時判斷均可導致手術的失敗。前手術室護士應熟知操作步驟,熟練操作和使用各種醫療設備并經常保持儀器的最佳工作狀態。前再一次檢查所用儀器的安全性及功能是否良好。

2.4 各種護理操作 護理操作規程是廣大醫務工作者經過實踐經驗,不斷充實、修改、完善而逐漸形成的。每一項護理操作規程都有其可行性和科學性,是預防、判定差錯事故的要素,也是解決糾紛的準則。因此,各種操作規程是護士必須遵循的。只有認真嚴格地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嚴格按照操作程序實施護理,才能有效地避免糾紛發生。

3 手術室護士的素質方面

3.1 責任心 加強手術室護士的責任心,可以提高工作質量,防止接錯病人、防輸錯血、防遺失標本等。手術室護士在手術過程中責任重大,整個手術中應認真觀察才能發現問題,如呼吸、血壓、脈搏的變化,出血的情況,吸引器不暢通,儀器的安全運轉等;遇有需交接班時,要仔細交接手術情況,紗布器械數目,各種管道及各儀器設備使用狀況等,及時發現及時處理,才能避免差錯的發生。

3.2 服務意識 護理人員應以病人為中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遵守醫德規范,做到“五心”,即對病人疾苦關心,對病人服務熱心,護理治療細心,解答問題耐心,聽取意見虛心。

3.3 護患溝通 護患之間良好的溝通可以有效地保護了患者和減少了護理糾紛。 手術室護士對待病人態度應和藹可親、舉止端莊、禮貌待人,以取得患者的信任,減輕患者對手術的憂慮。注意保護性語言的應用,不向患者透露不宜被患者知道的不良的診斷和發生在其他患者身上的不良事故。

4 手術室護士過勞方面

篇(8)

Key words: Hepatolithiasis; hepatic lobectomy; perioperative nursing

【中圖分類號】R6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6-03--01

肝內膽管結石是一種多發病及常見病,患者急性膽管炎發作、術后結石殘留及復發在一定程度上均會影響治療及預后效果[1]。由于肝內膽管具有復雜的解剖結構、且病理改變較為復雜,外科手術治療難度較大,且術后患者易發生膽瘺、感染以及出血等并發癥,延長患者的預后康復時間。經臨床實踐提示,在肝內膽管結石患者圍術期內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手術治療效果[2]。因此,我院選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肝內膽管結石病肝葉切除患者2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在圍術期內開展有效的護理干預,護理效果較為理想,現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肝內膽管結石病患者20例作為研究對象,均采用肝葉切除術治療,納入患者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應用隨機隨機數字表法將20例患者分為兩組,分別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10例。對照組女性4例,男性6例,年齡20~62歲,手術類型:4例患者行右半肝切除術,2例行左外葉切除術,3例行右葉切除術,1例行非規則性右肝部分切除術。觀察組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5例,年齡22~66歲,手術類型:右半肝切除術者3例,左半肝切除術者4例,左外葉切除術2例,非規則性右肝部分切除術1例;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進行比較,不存在統計學差異且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包括:病房環境護理、用藥指導、健康宣教、飲食護理等常規措施。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觀察組患者應用圍術期護理干預,具體護理措施:

1.2.1 術前護理 ①心理干預指導:肝葉切除患者術前由于對手術治療方法與主治醫生缺乏了解,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與恐懼心理,同時也會擔心全麻手術對于身體是否造成影響,術后疼痛忍耐、手術效果等方面,基于此,護理工作中也需加強對患者心理情況變化的觀察指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并主動告知手術方法與重要性同時告知手術主治醫師的成功病歷,減少患者的焦慮與緊張情緒。②指導患者開展術前檢查: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開展術前多項檢查,并在開展術前檢查前1d告知檢查科目及其注意事項,檢查結果出來后立即告知患者,對于檢查過程中出現的不適與并發癥,需及時采用有效的治療方法,避免耽誤患者的手術時間。

1.2.2 術中護理 手術過程中巡回護士要在手術當天對所需手術用品、藥物以及治療器械的功能性進行檢查,指導患者采取正確,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洗手護士要密切配合醫師的手術治療,及時將手術所需器械遞給醫師,手術結束后對手術用品進行整理記錄。

1.2.3 ?g后護理 ①術后病情觀察:巡回護士將患者送至監護室后,需給予患者吸氧、心電監護、呼吸、脈搏、血壓的測量,測量時間為每隔30~60min直至患者病情穩定。全麻患者未蘇醒前,護理人員需幫助患者采取平臥位,頭向一側偏,以防嘔吐物誤入氣道導致患者窒息。術后定時監測患者的血氧飽和度情況,若患者檢查結果顯示SpO2值小于90%需立即查找發生原因,并給予及時糾正[3]。②飲食護理:患者排氣后可給予患者高纖維素、高熱量的引流飲食,待病情逐漸好轉后可根據醫囑轉為半流質飲食、普通飲食,在護理期間也要密切觀察患者的飲食情況,并觀察患者是否發生腹脹、腹痛癥狀。若出現腹脹。不思飲食,針對性治療的同時,調整飲食結構,改善緩解患者的臨床表現癥狀,以保障患者的營養供給可滿足身體日常所需。③引流管護理:對于肝葉切除患者術后引流管護理具有重要意義[4~5]。術前留置胃管、導尿管,術后根據患者手術情況選擇性留置胃腸減壓管、膽道引流管、腹腔引流管以及導尿管。在護理期間,護理人員也需將各個引流管的名稱進行明確標注,并對引流液的性狀、顏色、量加以熟悉,并妥善固定各個導管,避免滑落,導致相鄰肌肉組織出現牽拉、受壓、扭曲等現象,保障引流管通暢。在無菌操作下對引流裝置進行更換,更換時間為每日1次。胃腸減壓管的留置目的是幫助患者排出胃腸道積液與積氣,使胃腸道壓力有效降低。目前,常采用T管作為膽道引流管,并及時更換引流袋,密切觀察膽道引流管內引流液的性狀、顏色、量,及時發現異常并給予針對性處理。④術后并發癥護理:a出血護理:術后臥床休息24h內對患者的血壓、脈搏等生理指標變化進行密切觀察,并定時觀察患者腹腔、膽道引流管的的引流液顏色,一般術后引流液為鮮紅色,隨著患者病情的康復,引流液會逐漸轉變為淡紅色,最終轉變為淡黃色。若患者術后引流液顏色持續3d均為鮮紅色,且引流量達到150~200ml/h,則需判斷患者是否存在腹腔出血的可能,并及時告知醫師進行止血處理。b膽瘺護理:密切觀察引流管位置及通暢情況,同時觀察引流液量與顏色,患者腹腔引流液顏色為金黃色時,可能提示患者出現膽瘺癥狀,此時則需進行膽紅素檢查。若引流液中出現大量膽汁,且患者出現無原因性局部腹痛,則需進行膽瘺排查,并給予有效針對性處理。

1.3 觀察與評價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術后并發癥,并于術后1個月后對患者進行隨訪調查,評價護理滿意度。臨床療效評價標準[6]:經治療后患者無臨床表現癥狀,恢復正常生活工作評價為顯效;患者偶發膽囊炎癥狀但病情較輕,不影響日常生活與工作評價為有效;術后患者膽囊炎發作程度嚴重或者次數較為頻繁,需要住院接受藥物或手術治療者均為無效。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對護理服務態度、護理服務技術、整體感覺三個方面出發,由患者對住院期間的護理服務進行測評,以非常滿意、滿意以及不滿意三級評分標準,對護理服務滿意度進行評價[7]。

1.4 統計學分析

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n,%)進行描述,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描述,應用SPSS20.0軟件進行組間比較數據,若組間數據P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根據表1結果顯示,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治療顯效率分別為40%與90%,兩組患者的顯效率對比差異P

2.2 對比兩組患者并發癥 根據表2結果顯示,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0%與40%,組間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且P

2.3 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

根據表3結果顯示,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0%與70%,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更高,組間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且P

3 討論

篇(9)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320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1-0275-01

1臨床資料及手術方法

1.1一般資料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我科收治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共11人,其中手術治療為9人,6名男性,3名女性,手術均采用腹腔鏡聯合膽道鏡膽囊切除膽總管切開取石“T”型管引流。手術患者年齡為33歲-67歲,手術前均經膽道CT檢查,證實膽囊及膽總管結石存在。

1.2手術方法患者全麻,滿意后按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取孔,于劍突下、臍下、右側鎖骨中線與肋緣及平臍處分別放置cocar,常規切除膽囊后,于膽總管上段縱行切開約1.5cm切口,腔鏡直視下助手協助將膽道鏡送入膽總管,操作膽道鏡上下探查,置入抓網取出結石,“T”型管修翦至合適大小,置入膽總管,腔鏡直視下縫合固定,腹腔內沖洗干凈,術畢。

2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心理護理腹腔鏡技術是微創外科最主要的技術,聯合膽道鏡操作更為復雜,多數患者對這種操作技術比較陌生;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對患者進行術前宣教,讓患者及家屬了解手術的適應癥及優點,以消除其顧慮,指導其做好必要的自身術前準備,告知手術方法,術中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及處理辦法,術后注意事項;為術前做好應有的心理準備工作。

2.1.2基礎護理協助醫師做好術前檢查,包括血、尿常規、胸透、心電圖、血生化檢查等;做好皮膚清潔準備,臍部皮膚清潔尤為重要,剃去劍突下至恥骨聯合上緣的皮膚汗毛,用肥皂水及清水洗凈腹部皮膚;術前晚保證睡眠充足,術晨禁食水,根據醫囑留置尿管及胃腸減壓。

2.2術后護理

2.2.1一般護理患者在全麻清醒后的短時間內有一種全身不適感或躁動,這因全麻后的反應,此時要密切觀察,要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維持呼吸道通暢,給予低流量吸氧,術后當日疼痛可給予止痛藥物注射,當日避免進食;術后第二日可鼓勵其下床做輕微的活動以利于氣管分泌物排出,促進胃腸功能恢復,減輕腹脹,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等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排氣后可鼓勵患者進流質清淡飲食。

2.2.2生命體征的觀察和護理麻醉清醒后,12h內每1-2h監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各一次,如有異常觀察時間要適當延長;注意觀察患者的面色及精神狀況,傷口有無滲血,有無腹脹、腹痛、腹壁緊張等癥狀體征,以利早期推測有無內出血,便于及時處理。

2.2.3術后管道護理術后需要放置“T”型管引流膽汁,“T”型管放置時間較長,術前要向患者及家屬充分說明。患者返回病房時“T”型管要妥善固定防止其扭曲、受壓、堵塞,保持通暢,在院期間觀察引流液的顏色及數量。術后患者“T”型管需要留置三個月以上時間,需要教會患者和家屬如何保護“T”型管,避免過早脫落。術后一月囑患者來院復查,根據情況決定是否需要閉管觀察;術后三個月來院,閉管4小時以上,無異??砂纬鲆鞴堋;颊咝g前留置尿管,術后當日保留,給予會陰護理,記錄術后到第二日晨尿量,觀察顏色,尿管可在第二日晨拔出。

2.2.4術后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雙鏡聯合膽囊切除及膽總管切開取石術術后較常見的近期并發癥有嘔吐、出血、膽汁漏。嘔吐一般多為中樞性,其大多為物所致,其次腹腔鏡手術的灌注大量二氧化碳及手術本身的刺激,干擾胃腸道功能亦可導致嘔吐,再則術后疼痛應用鎮痛藥及治療用甲硝唑等藥物也可引起惡心嘔吐。護理人員要及時觀察和記錄嘔吐物的量、顏色、次數及持續時間,防止嘔吐物被吸入氣管和肺部,造成吸入性肺炎;如一旦發現血壓下降,脈搏增快,腹痛、腹脹持續存在,腹部肌肉緊張,腹部穿刺抽出較多、濃稠血性液,超聲提示有較多有多液性暗區,應考慮是否有內出血;術后患者出現劇烈的腹痛,腹腔引流管內引流出大量膽汁樣液體,提示有膽汁漏,需要匯報醫生。

篇(10)

關鍵詞: 藥用植物學;植物繪圖;攝影技術;實踐教學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botany;plant drawing;photography;practice teaching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25-0249-02

1 傳統實踐方法的利與弊

中國古代各中藥和醫學著作中的植物插圖是中國植物繪圖的雛形,它們來自不同繪畫人士之手,而這些人有些是專業的研究者有些則只是出于影像記錄目的的普通人。它們的繪畫工具皆是毛筆,手法以白描為核心。由于不同作者間對其所描繪植物的認知和繪畫手法的不同,最終產生的植物繪圖差別也很大,在諸多本草著作中也就出現了很多風格各異的插圖。這些插圖伴隨著中國數千年歷史的本草學著作,總結了中國古代各本草學家所積累的豐富經驗。而到了近代時期(引進西方植物學時期),中國近代植物分類學研究和植物科學繪畫的歷史均較短,隨著西方植物學知識的傳入,在19世紀初才開始起步。西方植物學知識的傳入,對中國的植物學研究和植物科學繪畫的形成和發展影響較大。

藥用植物學和植物學有著近乎相同的研究方法開端,那就是——觀察,對不同植物和植物不同時期整體和根莖葉花果等不同部分的觀察。而對觀察結果最好的記錄方法在當時就是植物繪圖!

作為一門最古老的技能,雖然現在已經逐漸邊緣了,但植物繪圖即使是在如今發達的現代科技條件下也有其不可被回避的優點,比如:①植物繪圖可以精確的表達出植物本身各個部分的精細結構,而比如花的復雜細節構造是很難通過照片去表達的;②植物很難在一個時段呈現開花和結果以及其它一些結構特征,而繪畫可以把這些結合起來描述在一起;③照片因為拍攝角度和光照的問題,無法準確表達植物各部分之間的空間位置和實際質感,而繪畫則可以通過陰影等透視技法表現這些重要的細節甚至可以把植物的各部分解剖結構也描繪出來;④最后一點,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是,植物繪畫本身就是一種深刻觀察并通過自己的筆觸去理解和認識的過程,對于藥用植物學了解植物本身構造和特異性的目的來說,這是其他所有方法都無法替代的,這比起生物理化指標去鑒定更具有實踐意義。

實際的實踐教學中,植物繪圖會在顯微鏡,放大鏡和目視觀察的條件下進行,但其基本規則和手法是相同的,作為剛剛接觸的初學者來說,植物繪圖還是和普通的繪畫有本質上的不同,需要在一開始將植物繪圖的基本要求和規則清楚說明:

常用繪圖方法有徒手繪圖法和顯微描繪法兩種,若按繪圖工具則常分鉛筆繪圖法和墨線繪圖法兩種。繪制顯微組織簡圖,要用通用的代表符號來表示,要求比例正確,形態逼真,結構清楚,還要求富有立體感,不能隨意夸張和任意涂影。要正確繪出實物的立體結構圖,必須有一定的透視知識,如前大、后小,近明、遠暗,透視方向一致等基礎知識。

①繪圖的一般原則:1)一切結構均用線條來表示。線條要求粗細均勻,圓滑,明暗一致。2)所有結構線條不能用尺或其他圓規或曲線板等工具代畫,必須徒手作圖,以表示生物的自然形態。3)顯示立體結構可用透視線條來表示。對球形、圓柱體或圓錐體的立體結構可以用圓點襯托明暗光線的方式,而不可用任何涂影來表示。點要小而圓,由密到稀逐步過渡。4)各部位應先畫出引線再注文字。引線用直尺畫實線來表示,要求細直、均勻、不交叉,以免誤指。圖內的結構名稱,可直接用文字寫明,也可用數碼代注,再在圖下集中注明。注字書寫要求清楚、端正。圖下需注明標本的名稱、部位和放大倍數。

②徒手繪圖法的步驟:1)選擇最典型的標本或結構。2)仔細觀察各部位的形狀和結構及其間的比例關系和較明顯的立體結構。3)用較淡的鉛筆(2H或4H),按照實物或顯微圖像的比例關系和立體投影畫出輪廓草圖,經反復對照修改后,再用較濃的鉛筆(HB或2H)繪出修改圖。4)畫引線,注字。

在明確了以上的要求和要領了之后,剩下的就是在不斷的實踐中去積累經驗和提高技能,同時植物繪圖的過程中也是對植物性狀和結構深入觀察和了解,對于藥用植物學理論的學習也是極有裨益的。

那么作為古典的植物學研究方法,植物繪圖除了如上所描述的優點之外,是否毫無缺點呢?

學習植物繪圖的初衷是了解和認識并最終記住植物,但由于經歷了從實物到大腦識別并抽取特征描繪到紙上這個過程,其中經歷了兩次視覺信息的轉換,必然會導致信息的遺漏和改變,最終的結果就是和初衷背道而馳的繪圖脫離了植物本身,這可以說是植物繪圖這種古典實踐教學方法的最大缺陷了!

2 現代技術的便利與片面

幾乎絕大多數學生都更樂于接受和喜歡通過用圖片來展示植物,這其實很容易理解,畢竟照片的視角更接近人眼觀察實物所得,這種不經圖像和思維轉換的獲得信息方式肯定更容易得到接納!但與此同時,在詢問學生是否能通過照片去理解植物的結構特征和精細性狀的時候,圖片就顯得乏力和片面。雖然便于理解和遠遠超越繪圖的便利性,但攝影技術不適合精確研究的特性在攝影技術發明以來依舊沒有本質上的改變。

3 互補使用藥用植物學研究技術的可行性

植物繪圖具有精確詳實描述植物細節結構和精細性狀的特征,但缺點則是初學者很難通過觀察植物繪圖迅速和實物聯系起來;

攝影圖片則是能夠讓初學者迅速記錄并通過簡單查看就能聯系實物形象的便利手段,同時缺點則是無論何種詳實和高明的拍攝手法,都會因為光影記錄本身的特征無法體現植物的細節結構和精細性狀。

由此似乎可以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兩種研究方法本身的特質決定它們可以互補優缺點。筆者也以這個結論為出發點,在實踐中要求學生一方面始終貫徹對每一個研究植物對象都進行繪圖來深入了解其細節構造和精密性狀,同時在輔以大量照片補充植物的視覺信息和要求學生自己對植物標本做攝影記錄描述研究結構特征,并讓學生在實驗報告和研究記錄中用兩種方法交叉說明。

經過一些時間的積累,教學結果和學生的反饋佐證了研究植物的古典方法和現代技術互補使用的可行性和教學價值!

參考文獻:

上一篇: 互聯網經濟模式 下一篇: 分子生物學概念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中出国产乱子伦中文字幕在线 | 香蕉在线手观看视频 | 亚洲欧美色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成人国产公开视频 | 亚洲国产午夜理论片大全 | 最新国产精品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