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環保的意義匯總十篇

時間:2024-02-28 14:37:3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低碳環保的意義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低碳環保的意義

篇(1)

一、引言

隨著工業化程度加深,人口大量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給我們的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環境問題也日益成為一個全球性問題。保護環境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在氣候變化教育的專門方面,我國目前研究較少,主要包含在環境教育中。1992年11月,國家環保局和國家教委聯合召開的全國環境教育會議上就提出了“環境保護,教育為本”,將環境教育提上日程。《21世紀議程》中也指出教育是促進可持續發展和提高民眾素質的關鍵。這些都說明只有通過教育,才能達到保護與改善我們環境的目的。同時,“低碳”的提出,也為解決進一步嚴重的環境問題帶來了曙光。做好“低碳”理念的引領下進行當代大學生的氣候變化教育工作,是有十分積極的意義的。總體來說,“中國的環境教育,觀念終于實踐、政府行為終于民眾行為、政策終于自覺性、宣傳性終于教育性、知識傳授終于素質培養、課堂教育終于社會參與”。

二、以低碳理念為指導,加強大學生氣候變化教育的必要性

(一)日益突出的環境問題,低碳時代的來臨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生活的客觀條件,人類是環境的產物,又是環境的創造者。人類為了生存發展,對自然進行改造,在這一過程中,對環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壞,如果我們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人類的基本生存都將是一個問題。目前,很多環境問題的產生都或多或少與溫室氣體的排放有關,目前各國都在采取各種方式減少碳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在這一背景下,低碳的概念被提出。低碳包括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低碳經濟和低碳生活為其核心。發展低碳經濟,一方面是積極承擔環境保護責任,完成國家節能降耗指標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調整經濟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益,發展新興工業,建設生態文明。

(二)環保意識和環保行為發展的不平衡性

據2010中國公眾環保指數顯示:中國公眾環保指數為69.5分。公眾的環保意識表現不一,人們的高環保意識主要集中在家庭生活層面,辦公場所和社會參與層面的環保意識相對較低。落實在行為層面,尤其是社會參與方面,環保行動力明顯弱化。低碳作為減緩氣候變暖的最直接行為,公眾接受度較高,比如在生活中可以實現低碳的行為方面,公眾的行為采取率均相對較高。可以看到,環保的行為相對于意識是滯后的。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氣候變化教育作為環境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各級政府和企業搞好環境保護工作的基礎和前提。

(三)大學生是減緩氣候變化的主力軍

2010年的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中,將生態環境保護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領域,并在戰略目標中指出要在這一領域建設成人才高地。當代大學生作為一個重要的群體,未來是國家的中堅力量,對于保護環境、減緩氣候變化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從長遠觀點看,未來環境改善的最大希望很大程度生取決于決策層和決策實施層這部份人群,而當代的大學生將來會有很大一部分人進入到制定國家政策的決策層和決策實施層中去,因此,大學生的氣候變化意識與行為的改善和提高,對于我國減緩氣候變化,繼續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目前我國高校氣候變化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高校本身氣候變化教育的相對滯后

高等教育是環保教育的主要陣地之一,大學階段是在校教育的最后一站,是大學生最終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最重要的階段。在此階段對大學生進行相關環境保護知識的教育,對于他們環境意識和素質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現階段,我國很多高校都設有環境類專業,大多培養專門的應用型人才,這部分學生對于環境知識了解較多。但高校中更多非環境類專業的大學生成了氣候變化教育的重點與盲點。據有關調查,非環境類專業的大學生獲得環境知識的主要來源是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學校教育很少對他們獲得相關知識提供有效的幫助,而這也是大學生缺乏較好環境意識的主要原因。在高校自身的建設中,本身存在破壞環境的行為。目前國家對于高校的生活污水的排放采取了優惠政策,一些高校無視生活污水的污染,任意排放。同時,一些有利于環保的基礎設施不到位,比如公共場所的節能電器的采購與使用等,對于生活在其中的大學生的影響不可忽視。

(二)高校教師環境素養的缺乏

教師對于氣候變化教育的開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要“教”,更要“學”。目前很多高校對于教師本身的環境素質的提高并不重視,認為沒必要花費時間精力去進行專門培訓。對于非環境類專業的學生進行氣候變化教育,更多的需要進行滲透式教育,但教師本身環境知識缺乏,無法對于已有的知識進行更新,是不能在課堂上教授給學生正確的環保知識與理念的。當前,不僅在高校,整個社會對于氣候變化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直接導致的就是有關氣候變化的教材建設推進緩慢,現有相關教材中,精品較少,不符合當今新形勢下環境教育的要求,對于大學生的吸引力更無從談起。在現有的教材中,很多與環境教育、氣候變化教育相關的教材中,把更多的重點放在環境污染問題的現狀與治理上,而沒有很好的與現實結合。

(三)教學方式的單一

目前,高校進行氣候變化教育的主要方式是以教師的課堂講授為主,學生很少有機會能夠真正親身參與到其中,使教學的過程往往流于形式。氣候變化教育實踐性很強,而“低碳”的一個核心就是“低碳生活”,要真正做到低碳的生活,必須要把課堂和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的氣候變化教育才是有意義的,才能使學生在離開校園以后把“低碳生活”成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除了課堂上講授,高校也會組織一些相關的宣傳、講座等活動,但學生的參與熱情不高,無法取得預期的效果。在這些活動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應急性的,屬于一些“面子活動”,而且在舉辦這些活動本身的過程中就產生了一些破壞環境的現象,這與其舉辦的初衷背道而馳,對于低碳理念的踐行更是無從談起。

四、改善高校氣候變化教育的途徑

(一)加強高校領導的環境意識,健全相關制度

在高校進行氣候變化教育,培養大學生的“低碳”理念,最主要的是高校領導觀念的轉變。高校領導也應當接受專門的培訓,使其了解當今環境的真實狀況,以及環境與自身發展之間的聯系,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根據“低碳經濟”的理念,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高素質的人才。制定相關的制度章程,比如可以把環境保護的行為等納入高校大學生日常行為守則,作為德育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與評定獎學金、評優等榮譽掛鉤;設立明確的獎罰機制等,把對于學生進行氣候變化教育作為一項關系未來的重要工作來抓,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接受相關的教育。

(二)加強校園環境的建設,構建“低碳校園”

在對校園進行新的建設的過程中,要把低碳與環保放在突出的位置考慮。比如在教學樓與辦公樓中,就可以利用一些新技術,采購低碳環保的辦公設施;對于宿舍、食堂等所產生的生活污水,應該投入資金和設備,減少其排放;在校園中還可以設立專門通道,鼓勵學生步行和騎自行車,減少機動車進入校園等等。如果在高校建設時注意這些地方,就能夠使大學校園成為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示范區,也能夠讓一些清潔技術率先在高校中得到時間的檢驗,最終能使學生在這樣一個處處體現低碳理念的環境中,潛移默化的接受氣候變化教育,對于激發他們的環保意識,并最終形成良好的環保習慣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三)加強高校氣候變化教育教學資源的建設

實施環保教育,提高全民的環保意識,關鍵在于教師的環境素質。因此首先應充分利用已有資源,在學校內部開有關活動,初步提高教師的氣候變化教育水平;其次加強校際間交流合作,向水平較高的學校借鑒學習;再次要與相關部門合作,指派教師進行實地考察。最后對教師進行專門的培訓,分批次有計劃的組織教師進行培訓,培訓的內容除了一般的氣候變化教育基礎知識外,更應該以低碳理念為指導,介紹當今最新的環保信息,學習先進的教學手段與方法,更好的把知識傳授給學生。

引進符合時代特征的教材,必要時可以組織有關老師專家進行編寫,以符合本校的要求。對于教材內容的選擇和編寫,要掌握當代大學生的心理,不能一味的用專業枯燥的文字去闡釋氣候變化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護環境,要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四)改進氣候變化教育課程的設置

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師資源,在其他專業中開設有關氣候變化教育的公共選修課和必修課,并把這作為一項制度落實下來。同時充分利用“兩課”,通過思想品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哲學等課程中有關的內容作重點闡釋,使得學生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后,不僅能提高減緩氣候變化的意識,還能最終把學到的知識落實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使減緩氣候變化能夠真正成為一個自發行為。此外,還應把氣候變化教育滲透到其他學科之中,可以使學生的印象更為深刻,也能借此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同時花大力氣推進相關邊沿學科的研究建設,與氣候變化教育公選課和必修課相呼應,形成完善的氣候變化教育體系,培養專門研究人才,從根本上解決氣候變化教育人才短缺問題,也給未來高校的氣候變化教育帶來曙光。

(五)拓展氣候變化教育的形式

高校氣候變化教育最終還是以課堂講授為主,但氣候變化教育并不是一個孤立的學科,它跟很多學科都有密切聯系,因此要做好滲透式的氣候變化教育,把氣候變化教育融入到各個學科的學習之中去。利用好與環保相關的節日,舉辦環保圖片展、演講比賽、講座、書法繪畫、廢舊物再利用等活動,號召大學生的參與,宣傳環保知識,倡導低碳生活。此類活動可作為經常性的活動固定下來,讓大學生不斷受到環保與低碳理念的提示,形成濃厚的環境保護就在我身邊的校園氛圍。不定期組織學生去相關化工廠、環保產品生產企業,進行實地考察,了解環境是如何遭受污染以及如何通過開發新的環保產品去預防這一污染。利用寒暑假,組織學生到鄉村、生態保護區,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以及由于環境的惡化所帶來的后果,使學生受到心靈上的震撼,以喚起他們深層次的環保意識,激發其自覺形成低碳環保的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1.黃宇.中國環境教育的發展與方向[J].環境教育,2003(2).

2.魏振樞.楊永杰.環境保護概論[M].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

3.孫立平.中國社會結構的變遷及其分析模式的轉換[J].南京社會科學,2010(5).

4.李本東,胡玉明.環保教育是事實可持續發展的基礎[J].礦山環保,2003(4).

5.陸連英,魏先紅,余中山,杜冬云.透視當代大學生的環保教育[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

篇(2)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環境保護日益受到全社會的重視。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是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基本素質。幼兒階段是人一生中良好品格養成的最好時機,對幼兒進行低碳環保教育業已成為幼兒園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多層面、多角度對幼兒進行低碳環保教育,讓幼兒在了解環境污染、破壞危害的同時,逐漸建立珍愛、保護環境的意識,更多地掌握保護環境技能。通過低碳環保教育,幼兒可逐漸認識生命之可貴,關注生命、熱愛生命,珍視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可以引導幼兒更加熱愛生活,樹立健康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人類與自然關系的認識,愛護自然,保護生態。因而,加強幼兒的低碳環保教育,對于提高幼兒的低碳環保自救意識和技能,樹立健康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課堂教學從小開始加強幼兒的低碳環保意識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課題。

二、我國幼兒低碳環保教育現狀

目前,我國多數幼兒園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已逐漸認識到培養幼兒低碳環保意識的重要性,但環保教育的內容和形式仍存在不足。大多數幼兒園主要圍繞大氣、水污染保護方面宣教,系統的進行環境保護教育的卻很少。

從教育的內容看,幼兒園教材涉及低碳環保教育的很少,內容也較單一,多為大氣、水污染等方面的宣教,少有其他類型環境保護和污染的教育內容。據一項調查顯示,幼兒獲得的求生知識和技能途徑大部分來自于新聞媒體從電視、廣播上獲得,在學校了解學習仍偏少。對于低碳環保教育整體來說,方式較單一和呆板。教師往往沿用常規課程教學方法,將環境教育內容作為一種學科知識加以傳授。環境保護的理論學習固然重要,但由于環境學科涉及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等多個領域,因而,環境保護教育的實施具有其特殊的復雜性和艱巨性。

多數幼兒園主要是針對大氣、水等開展低碳環保教育。通過觀看錄像、新聞等讓幼兒獲得直觀認識,通過參觀科技館、專業人員講座讓幼兒了解、熟悉環境危害和環保知識。對于其他低碳環保,幼兒園主要通過播放影像資料、觀看低碳環保圖片,增加幼兒的感性認識。相對缺乏具體的教育和演練。另外,調查結果顯示在低碳環保教育中,家園合作不足,家長不清楚幼兒園的情況,幼兒園進行的低碳環保教育,只更多地突出如何在幼兒園的環保行為,而忽略了幼兒的環保意識培養。

三、如何對幼兒進行低碳環保教育

1.低碳環保教育原則

我們必須明確幼兒環境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培養眾多的環境保護專家,它主要是培養有社會責任感、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自覺環境保護者。環保自律意識不是只靠單純的說教和提一些保護環境的要求就可以形成,需要通過多種教育途徑和方法,以及反復參與實踐活動才能內化為自身的環保意識,外化為環保行為。環保意識的培養要從身邊可以做的小事做起,從“我”做起。

2.低碳環保教育內容

(1)培養幼兒的公共衛生意識,幼兒園一日生活處處有環保,勿以善小而不為,每一個人若做好身邊的小事,匯集起來就是對保護環境的大貢獻。教師平時有意識的引導教育幼兒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不隨意打鳥、不攀折花木、不踐踏草坪、節約水電、節約燃料。在已實行垃圾分裝的地方,正確指導幼兒如何分撿投放垃圾。在用餐時不浪費糧食,平時活動時減少塑料袋的使用等。在各種不起眼的小事中逐漸培養幼兒的公共衛生意識,持之以恒地實踐。

(2)培養幼兒愛護自然資源的意識,新《綱要》中明確指出: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幫助幼兒了解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從身邊的小事入手,培養幼兒初步關心周圍環境,珍惜自然資源,愛護自然界生物的環保意識和行為。立足實際,利用自然環境、因地制宜地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增強環保意識,強化環保行為,引導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愛護自然資源習慣。

(3)幫助幼兒認識破壞環境的危害,通過系列教育,幫助幼兒了解我國森林資源面臨的危害及帶來的嚴重后果;我國水資源的現狀,污染程度及帶來的嚴重后果;我國生物資源的現狀,生物種類和數量的穩定對整個生態系統的意義;我國的空氣污染程度及帶來的嚴重后果。增強其環保意識,引導幼兒從小認識破壞環境的危害。

3.低碳環保教育形式和方法

(1)創設相關環境。利用墻壁和走廊空間,為幼兒營造學習氣氛。根據低碳環保教育主題分別創設幼兒園和班級的環境,以切實提高幼兒的環保意識。

篇(3)

Abstract: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city planning a city at the present stage,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city population increased rapidly, affecting housing land shortage,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problems have emerged one after another. Therefore, city plan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low 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become the inevitable direction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ity planning in china.

Keywords: city planning; low carbon economy; environmental economy; life construction

中圖分類號:X3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隨著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水平,人們對于生活環境的要求也在逐漸提高,但是,與此同時,城市化的發展卻給環境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降低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于是低碳環保社會的建立成為人們最為強烈的要求。低碳環保城市就是在城市的規劃建設中秉承低碳原則,建立起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發展的良性循環社會,因此這就要求在城市規劃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的利用資源,減少對空間資源的浪費,在增加綠化的基礎上采取其他相應的措施,實現城市發展的可持續化,達到環保理念的要求。下面本文就從三個方面簡單的論述低碳環保理念下的城市規劃相關問題。

一、低碳環保背景下城市規劃的內涵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各種城市問題相繼出現,尤其是環境破壞現象嚴重制約了城市規劃步伐的發展,在此基礎上出現了低碳環保背景下的城市規劃。低碳環保城市就是要以低碳經濟的發展為前提基礎,通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改變經濟消費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辦法提高生活質量和環境水平,實現城市規劃的良性發展。

低碳環保背景下的城市規劃是要充分的強調以低碳環保理念為指導,在政策規劃的推動下實現環保理念的普及推廣,再輔以低碳環保技術的支持實現城市規劃的環保性。低碳環保城市規劃涉及到多個方面,其中包括低碳空間的分布、低碳交通模式的制定、低碳環保能源的應用和產業的建設、低碳環保建筑的施工、綠化的覆蓋率以及低碳環保生活質量等多個方面,這些就是低碳環保背景下城市規劃的內涵所在,在城市規劃的過程中,這些因素都需要包含在內,以實現環保城市建設的目標。

二、低碳環保背景下城市規劃的措施

低碳環保背景下的城市規劃建設,必須要從整體上把握好規劃的總體布局,能夠從決策源頭以及宏觀層面上保證低碳環保的規劃發展,再加以具體的規劃措施,這樣才能夠保證城市規劃實現低碳環保的要求,滿足人們日益追求的高質量的環保生活要求。下面筆者就從四個方面簡單的論述相關的措施。

(一)以低碳環保要求為依據進行城市空間布局規劃在進行城市 規劃的過程中,首先需要進行城市空間的總體布局,從總體上把握好城市的規劃目標和規劃進展,其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增加綠色植物的覆蓋率。在提高土地利用率方面,要想實現低碳發展,必須要大力推動復合化土地的利用,要優先發展非土地依賴型產業,降低土地的浪費程度,降低交通用地等工業用地的比重,以此來實現低碳的城市規劃目標,在此基礎上要加大生態用地的比重,要依托城市的自然環境(如地理、水文、植被等因素)進行合理規劃。在空間整體布局時,可以采取分散式的組團格局,用這種格局適當的配置人口,減少人口過多給環境造成的壓力,這樣能夠從另一方面實現低碳環保要求下的城市規劃總體布局要求。

(二)加強城市社區低碳環保生活建設

低碳環保生活指的是城市和社區的居民在生活過程中所消耗的能量要盡量減少,用此種方式來降低二氧化碳等廢棄物的排放量,保證空氣的質量。為此在低碳環保背景下的城市規劃過程中一定要加強低碳生活的建設。例如加強宣傳,幫助居民明白低碳環保生活對生活質量提高的重大作用,讓市民自覺的約束自身的行為;或者充分利用政府的力量,鼓勵居民踐行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減少生活垃圾的排放,實現對能源的節儉利用等。居民的低碳環保生活建設也是城市規劃中不能忽視的一個環節,相關規劃要引起高度的重視。

(三)大力發展低碳環保產業

城市產業結構決定著這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生活水平,是衡量該城市國民經濟整體情況的重要因素,所以往往有些城市在規劃的過程中不顧發展對環境的破壞,大力發展能源消耗大的工業,這樣的規劃建設雖然在短期內能夠幫助城市獲取一定的經濟效益,但是從長遠的規劃發展來看,卻得不償失,因此說在今后的城市規劃過程中,一定要大力發展低碳環保產業,推動城市的產業實現低碳環保化。例如推動生產方式的創新,工業建設以循環經濟和資源節約型經濟為主,改變傳統工業的發展模式,發展新興產業、實現高技術發展,在增加附加值的同時又能夠實現低碳環保式發展,這樣的方式在城市工業規劃過程中要格外關注。同時還需要注意,加強低碳環保建筑的建設也是不能忽視的環節,如利用技術提高建筑的通風和采光,選用更環保更低碳節能的制冷保溫材料等,這些都是城市規劃建設中不能夠忽視的。

(四)城市規劃中注意交通規劃建設

城市規劃過程中不能忽視的一個因素就是交通的規劃建設,交通是城市發展的動脈系統,那么如何做到交通規劃既符合城市的發展需求,又能夠滿足低碳環保的需要呢?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道路交通的實用性規劃建設,即道路交通的流通量,要充分考察當地不同時段的交通流通量,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建立起高效的城市交通運輸體系,減少不必要的干道交通建設,這樣能夠實現資源的節約,達到低碳環保的目標。除此之外,在規劃的過程中還需要考慮到城市今后的發展承載力,在規劃中盡可能的有效預測今后的城市發展交通布局,合理規劃交通建設。還需要注意的是,要提倡居民環保出行,鼓勵居民公交出行,這樣能夠有效地減少有害氣體的排放,實現低碳出行。

三、低碳環保背景下城市規劃的意義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在城市規劃的過程中,面臨著各種環境問題,這種問題的出現不僅制約了城市的發展,同時對于人們的生活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此在城市規劃的過程中加強低碳環保理念的宣傳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能夠減緩城市化進程中對環境的破壞力,能將城市規劃的方向引向低碳環保;其次低碳環保的城市規劃能夠實現城市規劃的合理性和環保性發展,也是將來城市搶占發展制高點的一個跳板,能夠幫助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最后,低碳環保背景下的城市規劃是城市發展的必由之路,也能夠符合我國生態社會的發展需要,和“兩型社會”相協調。從上面三點可以看出,低碳環保背景下的城市規劃對于我國城市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結束語:低碳環保背景下的城市規劃就是在城市的規劃建設中秉承低碳原則,建立起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發展的良性循環社會,低碳環保背景下的城市規劃建設對于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它是我國長期發展的一個目標,同時也是一個艱巨的任務,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本文從低碳環保背景下城市規劃的內涵、規劃措施以及規劃的意義三個方面進行了簡單的論述,希望通過本文的論述,能夠使得低碳環保的城市規劃理念深入人心,并能夠對今后城市規劃的發展建設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參考文獻:

[1]董琦甄峰低碳城市理念對城市規劃的引導分析城市發展研究,2010 年第08 期

[2]趙文靜低碳理念下的城市規劃措施研究,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2 年第6 期

[3] 胡杰低碳理念下社區規劃策略研究中外建筑,2012 年第05 期

篇(4)

[作者簡介] 徐靜,廣西大學政治學院2008級碩士研究生,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廣西南寧530004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728(2011)08-0156-03

“氣候變暖”、“低碳生活”已成為當下最熱的流行語,全球氣候的惡化、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已經成為人們不可回避的現實。節能環保、低碳生活教育已逐漸成為高職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不可缺的重要內容。宣傳低碳生活理念,踐行環保低碳生活,加強節能減排教育,促使大學生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將環境保護的理念切實落實在學習、生活中,明確低碳生活是一種態度,從點滴做起,比如:節約用電、節約用水,提倡多節儉、少浪費等,逐步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習慣。要通過長期、堅持的課內、課外節能環保、低碳生活教育等活動,推動高職院校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引導他們真正看清當前的環境形勢,培養節能環保、低碳生活的意識,并且很好地去踐行。

一、學生環保和低碳生活教育的重要性

環保雖不是一個新的話題,卻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很多高校往往重視專業教育卻忽視了環保教育。低碳生活,指的就是工作、學習和生活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要盡力減少、減低碳排放,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從而減少對大氣的污染,減緩生態惡化,主要是從節電、節氣和回收三個環節來改變生活細節。當今在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低碳經濟被提升到重要議程。越來越多的人已自覺地接受了低碳生活方式,從關掉暖氣到放棄駕車,徒步或自行車上班;從喜歡乘坐飛機出行,到選擇乘坐高速列車出行……為了遏制氣候變暖,人們甘愿放棄享受,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低碳生活其實是種態度,就是人們自覺地以環保意識過著環保的生活。

當前,“十二五”規劃以科學發展為主題,做到“四個更加注重”。“更加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其中之一。面對日趨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必須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以節能減排為重點,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提高生態文明水平。突出抓好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節能,推廣先進節能技術和產品。加強節能能力建設。深入推進節能減排全民行動。推行循環型生產方式,努力推進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建設部根據我國政府提出的“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這一指導思想,適時地在行業中提出“綠色建筑”理念,即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來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的發展,建筑業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被列為技能型人才緊缺的五個行業之一,加快人才的培養也已被列入“國家高技能人才培養工程”計劃。以建筑類高職院校為例,在當前環保和低碳越來越受關注的情況下,如何在建筑類高職院校開展學生環保和低碳生活教育,及時培養出一大批懂理論、會操作、善管理,具備節能、環保和低碳意識并能積極踐行的建筑類人才,已成為當務之急。

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環保、低碳生活教育現狀

(一) 學生低碳環保意識較差

當代大學生缺乏應有的低碳環保意識。筆者結合工作實際,通過調查發現,建筑類高職院校的學生對環保知識關注度不夠,環境保護意識較差,對低碳生活更是沒有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許多問題。生活中如浪費用水、無度用電現象屢見不鮮,離開教室、宿舍對正在使用的電源視而不見;電腦長時間開機、甚至持續幾天的掛機,只為了游戲的升級;在宿舍內不顧其他同學感受,無節制地吸煙,隨意在地上亂扔煙頭,更有甚者在桌面的易拉罐中積蓄大量煙頭,嚴重影響了宿舍環境和同學的身體健康。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裝食物并將之隨地亂扔,浪費紙巾、一次性筷子等。隨著年齡和知識的增長,人的素質應該不斷地提高,但高職院校學生們對生活細節持不重視態度,那么,要將低碳環保意識真正融入將來工作學習的實踐中,恐怕也是不容樂觀的。

(二) 學生環保行為較弱

學生對環保的關注度不是很高,環保的實際行動也比較弱。對于環保公益活動,志愿環保活動等,90%以上的學生表示除非是學院、老師要求,否則不會主動參與。有不少大學生,他們重視在校理論學習,同時更重視通過考試拿到理想的分數,爭取綜合測評排名前列,拿到相對應的榮譽包括獎學金,為將來的就業奠定堅實基礎,但他們卻往往忽略了知識的積累,忽視了素質的提高及公益活動的參與度。環保知識薄弱,環保行為的不積極,導致了本應在學習和生活中可以學到更多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等知識并付諸于實踐的建筑類高職院校學生,沒有能在環保公益活動中充分展現出建筑學子的動手操作能力強、注重實踐等優勢。即使有去參與環保行動的想法,卻不能做好好的方案,或是對環保意識和行為不能做到持之以恒,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三) 學生對低碳生活理念薄弱

近年來,人們已經越來越能深刻感受到氣候的極端惡化,“氣候變暖”、“低碳生活”已成為全世界最時尚的流行語。國內外許多中小學校都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環保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高職院校低碳生活教育同樣更應引起重視。宣傳低碳生活理念,踐行低碳環保生活,加強節能減排教育已勢在必行。筆者在“形勢與政策”課的授課中就回顧“十一五”規劃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存在問題中提及低碳生活的內容。當向班上的同學提問時,有90%以上的學生回答不出低碳的含義,也舉不出低碳生活的例子。而在“熄燈一小時”話題討論中,90%的學生表示不知道具體是每年的哪一天及其含義,僅有1%的同學能夠比較準確的回答出“熄燈一小時”的概念及活動。為此,筆者還通過所在學院連續兩年來在校園開展的“熄燈一小時”活動的開展情況了解到,學院給予活動大力支持,如在校園主干道開展簽名活動,在教學樓前廣場舉行“熄燈時刻”并舉辦小型演唱會等。但這一活動并沒有得到大部分建筑學子們的支持,如絕大部分同學是這樣認為的“熄燈一小時”:看到別人簽名,我也簽;看到別的宿舍關燈我也關。但是關燈的同時卻有90%以上的同學依舊窩在電腦前玩游戲。只有很少一部分的學生表示愿意出來感受“熄燈一小時”的寧靜時刻。還有同學坦言,感覺舉行熄燈儀式沒有太大意義,關掉一個小時的燈也不能節省多少電,還不如抓緊時間做好該做的事情。從這些

現象可以看到學生對低碳生活意識較為淡薄,不容樂觀。

三、如何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環保低碳教育

(一) 從課堂教育著手

教書育人是每一名教師的職責所在,思想的培養也是離不開學校的支持的,尤其是對高校而言,作為培養人才的主要場所,在思想教育方面更是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把低碳環保教育引入課堂就成為了社會形勢所趨,高職院校可以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及“形勢與政策”課中設置節能環保和低碳生活教育的內容,或設置專門的環保和低碳生活教育課程,在課上進行環保低碳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們真正地了解節能環保、低碳生活的含義,并在今后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真正踐行。還可以在課外開展一些與低碳環保相關的集體活動,引導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對環保低碳的認識程度進一步加深,逐漸地將低碳教育發展成一種教學模式,借鑒國內外高校做得好的方法,將低碳教育發展成為建筑類高職院校的必修課程。

(二) 重視第二課堂的環保低碳活動的開展

重視各種環保社會實踐活動。首先,高職院校要有針對性地組織各種環保活動,如舉辦環保公益方案策劃大賽、低碳生活科技創意大賽、建筑環保征文比賽、建筑環保手繪海報比賽等等。利用課余時間或寒暑期社會實踐時間開展與環保、低碳相關的公益活動、調研活動等。在院級環保低碳類活動中不斷讓學生得到鍛煉,培養對環保科技感興趣又具潛力的苗子,選拔出有創新、有創意的環保低碳或科技作品。引導學生關注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等環保網站,關注相關的低碳環保活動,并指導學生動手動腦,積極參與實踐調研,在環保低碳課題中有所收獲。鼓勵學生利用寒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契機,到農村、鄉鎮、社區、街道乃至工地等開展各項環保科普宣傳或與當地老百姓、廣大群眾和工人師傅開展互動交流活動,使低碳環保知識得以廣泛傳播,讓節能環保、低碳生活理念更為深入人心。

(三) 從學生宿舍區域的思想教育著手

低碳環保教育不能僅僅依靠課堂教學,也不能光靠學生的自學,還要體現在大學生的生活領域――宿舍,因為宿舍是與大學生最密切相關的一個區域。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部門、宿舍管理部門等可以根據實際,開展相關的低碳環保宣傳活動和公益活動,如鼓勵同學們在宿舍中種植綠色植物,在校園宿舍樓區域設置低碳環保宣傳欄以及開展低碳環保相關的宣傳活動,鼓勵同學們多多了解并積極參與相關活動。在營建安全文明宿舍時融入相關的低碳環保要求,并作為評選優秀宿舍的條件。將低碳環保持之以恒地進行宣傳,可以在每月(周)選擇一天作為低碳環保宣傳日,在這一天宿舍要按時間段供電、供水,還可以在每日的一個時間段停止供水供電等,讓學生能夠意識到,低碳生活、節能環保不僅是一次活動,更是一個持之以恒的過程,最后慢慢地將低碳教育發展成一種宿舍生活習慣,形成良好的低碳環境。

(四) 輔導員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將低碳環保理念貫穿其中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離不開思想政治輔導員這一重要的角色。樹立學生的環保理念,培養學生的低碳意識,更需要思想政治輔導員將低碳環保理念貫穿于思想政治工作中。思想政治輔導員可利用與學生集體交流和個別交流的過程中,經常向學生宣傳低碳環保知識,可以開展與低碳環保相關的主題班會、團日活動,引導學生關注當前嚴峻的形勢、氣候的變化、地球母親面臨的危機等。尤其是利用好“世界環境保護日”、每年的“地球一小時”等活動契機。主題班會的形式可多樣化,如知識競賽、觀看低碳環保相關視頻、交流座談、小型的低碳環保文藝表演等,輔導員還可以將學生帶出戶外感受自然、參觀學習與生態文明等有關的活動,多感受一下自然生態的美好,提升學生的低碳環保意識。鼓勵學生參與到低碳環保的行動中去,還能有助于完善大學生的個性,增強學生們尊重自然、關愛地球和合作共贏的意識。

(五) 學院要重視和加強環保低碳教育工作

篇(5)

倡導低碳環保生活,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責任。了解我們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的生活方式,樹立正確的低碳環保生活理念,是我們搞好家庭低碳環保生活的根本保證。在能源浪費方面,據了解,不少的家庭多臺電視機同時開;多個電腦同時用;電視沒看時不切斷電源,長期處于待機狀態;幾十上百瓦的白熾燈同時開好幾個;聲控燈感應器壞了,燈就沒日沒夜地亮著;飲水機24小時運作;有的電熱戶冬天用幾個上千瓦的大電爐眼睛眨也不眨;打開水龍頭嘩嘩一放就是好幾分鐘,等到熱水出來了,才慢悠悠地洗漱……。在污染排放方面,據調查,一個家庭一天平均要制造1.8公斤垃圾,丟棄5個不可分解的塑料袋、2—3個一次性飯盒,使用20克化學用品,排放200公斤廢水、4.5立方米廢氣,……現代家庭造成的污染已經占到社會總污染的59%,遠大于工農業生產造成的污染。

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條件,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面對地球生態環境日益惡化、資源日益短缺的現實,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拯救地球、保護環境、低碳生活,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家庭低碳環保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做好家庭低碳環保工作,不僅節約資源、降低污染,也為家庭節約了一定的開支。由此我們倡議:

一、節約每一度電,杜絕高耗能。 ①把白熾燈改成第四代led綠色光源,在同樣的亮度下,其耗電量只是白熾燈的十分之一,但壽命卻是白熾燈的50倍。②選用無氟綠色環保家電和太陽能家電系列,比如:使用太陽能發電器、太陽灶、太陽能燈、太陽能帽、太陽能手電筒、太陽能干燥器、太陽能熱水器、地板采暖系統等,既節能環保,又安全方便。③選購空調時要考慮最適合房間大小的匹數,而且夏季空調溫度設定在26-28℃。④冰箱內貯存食物不宜過滿,冰箱內食品之間及食品與箱壁之間應留有100mm以上的空隙。這比緊貼墻面每天可以節能20%。⑤洗衣機的耗電量取決于使用時間的長短,一般合成纖維和毛絲織物洗滌3~4分鐘,棉麻織物洗滌6~8分鐘,極臟的衣物洗滌10~12分鐘。⑥電視機不要開得很亮,音量也不宜過大,因為每增加1瓦音頻功率,就要增加3~4瓦電功耗。⑦使用電飯鍋最好提前淘米,用溫水或熱水煮飯,這樣可以節電30%。⑧電飯鍋用后立即拔下插頭,當鍋內溫度下降到70℃以下時,它會斷斷續續地自動通電,既費電又會縮短使用壽命。⑨普通玻璃窗只要貼上一層特殊節能膜,室內溫度起碼降3℃,節能效果達到30%,還能過濾紫外線。

二、節約每一滴水,減少水污染。①使用節水型水閥和衛生潔具。②用水完畢隨手關閉龍頭,別讓水空流。③隨時檢查維修水龍頭避免滴漏。④提倡一水多用,用洗菜、淘米水沖廁所、澆花;將漂洗衣服的水留下來做下一批衣服洗滌用水,一次可以省下30-40升清水。⑤洗衣服使用無磷洗衣粉,減少磷污染。⑥慎用清潔劑,盡量用香皂,別讓水源污染,時時告誡我們自己,保護水源就是保護生命!

三、節約每一升油,減少空氣污染源。減少對機動車的依賴,近距離出行盡可能使用自行車或者步行,給城市的交通減輕一點負重;人人來做公交族,個個爭當自行車騎手!如果是自己開車,可掌握以下節能環保技巧:①起步時離合器不能松得太快,否則既耗油又易熄火。②提高速度時應輕加油門。③在遇紅燈或前方車輛剎車時,不要高擋沖到跟前時才猛踩剎車。④汽車行駛過程中,要注意看水溫表,發動機正常的水溫應保持在80至90℃之間,如果過高或不足都會使油耗增加。⑤時常檢查輪胎的氣壓,以保持在最佳狀態,輪胎氣壓不足會增加耗油量。⑥不要隨意更換輪胎的大小,輪胎越寬,車輪阻力越大,燃油消耗量就越多。⑦用黏度最低的發動機油。發動機油黏度越低,發動機就越“省力”,也就越省油。⑧不要熱身過度,熱身太久會更耗油,可以先讓車慢慢行駛一兩千米來達到熱身效果。⑨不要超速。對一般汽車而言,80公里的時速是最省油的速度。⑩開啟空調要確保窗門緊閉。⑾定期清洗隔離塵網可以節省30%的電力。

篇(6)

中圖分類號:TU997 文獻標識碼: A

前言:當前我國公路建設正處于高速發展時期,半剛性基層材料廣泛應用于各等級公路的路面結構中,各個地區根據本地區的資源和特點,使用的材料大同小異,其中應用較多的是水泥穩定砂礫。而天然砂礫屬于自然資源,其開采需要破壞水道、航道,目前很多地區供應緊張,價格不斷上漲。目前對廢棄的可再生資源進行基層方面的應用研究,取得了顯著成果,為大批量的廣泛推廣和應用提供了依據,奠定了基礎。對這兩種材料進行適當配合比方面的改進,使其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既是廢舊利用,有利于環境保護,又可降低工程造價,滿足可持續發展的科學要求。

1、建筑垃圾的危害

1)對土地、空氣和水資源的污染

在我國城市化建設不斷推進的情況下,環保問題也在不斷的被提及,因為較多的建設帶來了較多的建筑垃圾,這些垃圾的處理有兩種堆放和填埋,但是長此以往這種方法并不適用,也給環境帶來了負擔。

2)破壞城市形象

由于城市建筑垃圾數量產生多、體積大,其堆放場所會占用很大的空間。如果城市建筑垃圾堆放雜亂,且未能及時轉運處理,必然會影響城市環境的美觀。同時,如果監理不力導致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混雜,還會導致細菌滋生,臭味四溢,嚴重損害城市形象和人們健康。

3)產生安全隱患

部分施工企業常常忽視城市建筑垃圾處理辦法的規定,建筑垃圾堆放點選址隨意,圍欄和遮蓋設施設置不規范,建筑垃圾往往露天堆放,容易引起安全事故,成為安全生產的隱患。

2、我國建筑垃圾的循環利用處理方式

在我國,建筑垃圾的循環利用處理方式經常多年的研究和實驗,已經取得了很多成果,并逐步推廣到城市建設施工過程之中,為建筑垃圾無害化處理、提高經濟效益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

建筑垃圾主要由石塊、碎磚、混凝土,鋼筋、鐵絲等金屬配件,以及木材、塑料、玻璃等構成。在對建筑垃圾的利用和處理中,應對建筑垃圾進行分類,然后根據各類垃圾的不同特性加以利用。如對建筑垃圾中的石塊、混凝土塊及碎磚進行處理后 , 可作為混凝土或砂漿的集料使用。建筑垃圾中的石塊、混凝土塊及碎磚也可直接用于加固軟土地基。在對這些垃圾的利用中,主要是使用沖擊或擠壓,使垃圾與地基土壤融合,從而形成復合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載力。此外,像碎磚、水泥、沙石等可以經過粉碎和配置處理,制作空心專、實心磚、多孔磚等建筑材料。

3、建筑垃圾轉化處理為道路基層材料

利用建筑垃圾制成粗細骨料和土,代替天然骨料作為道路基層材料,可節省天然的礦物資源,減輕固體廢物對環境的污染,真正做到材料的循環利用。這對解決砂石資源的短缺、降低成本、緩解運輸壓力、打擊非法采砂、保護土地和環境、減少空氣污染、發展循環

經濟、生產綠色建材、搞好新農村建設都有積極的作用和顯著的效果,對建設節約型社會有重要的意義。此外,還能徹底解決建筑垃圾的處理問題,節約用地,有效地保護了周圍的土壤、水質環境和空氣質量。建筑垃圾轉化處理為道路基層材料(無機結合料)的生產工藝自動化程度高,適合大規模生產和運輸。這一技術為我國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建筑垃圾高效快速的大規模資源化利用提供了可能性。

4、建筑垃圾轉化處理為道路基層材料的試驗與結果

4.1建筑垃圾成分與比例

為符合生產實際情況,調查統計了多個地點的建筑垃圾,測定其中砂漿與廢磚的平均質量比為0.46,變異系數C=3.6%,比較均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本項研究將砂漿、碎磚和廢混凝土分為兩部分。由于破碎后的廢混凝土其強度滿足各級道路基層材料要求,因此不考慮混凝土的含量(因其強度高)。當加入一定量的骨料和水泥后,砂漿和碎磚的質量比在0.25~0.61之間的建筑垃圾均滿足道路基層的材料性能要求。

4.2建筑垃圾篩選與破碎

先將建筑垃圾中的木材、金屬、玻璃等廢料篩選出去,再通過破碎機將建筑垃圾破碎成符合要求的粒徑大小。為防止試驗或生產中碎磚被進一步碾壓破碎,結合擊實試驗和壓碎值試驗得出將建筑垃圾破碎成細粒土(顆粒的最大粒徑為9.5mm,且其中小于2.36mm的顆粒含量不少于80%),可極大降低其壓碎性。由于廢混凝土的強度高于道路基層材料的性能要求,因此僅側重對碎磚和砂漿的性能進行研究,如表1。

表1 篩分后的顆粒比例

篩孔尺寸/mm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通過質量百分率/% 94.33 87.09 63.82 33.1 22.46 17.34 11.09

取代表性的樣品進行壓碎試驗,測得其壓碎值為26.4%,滿足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范中水泥穩定基層的材料要求。

4.3方案設計

依據工程經驗,水泥劑量分別為4%,5%,6%,7%,混合集料方案分別為單一建筑垃圾、建筑垃圾摻40%碎石、建筑垃圾摻40%以下碎石,應用正交試驗設計L16(45),經數據處理,得出摻4O%以上碎石的方案為最佳。為調整混合料的合成級配,摻入碎石和石屑的公稱粒徑為:二級和二級以下用S11,其巖質為石灰巖,壓碎值

4.4混合料配合比

為獲得較好的級配,利用電算軟件,經過不斷調整試配,得出在混合料中滿足要求的建筑垃圾、碎石和石屑的比例范圍:建筑垃圾2O%~6O%,碎石80%~20%,石屑0%~20%。再經成本核算,尋找經濟技術平衡點后得出,建筑垃圾含量在60%時的成本最低。根據工程經驗,同時考慮混合料的經濟性,按表2的級配對同一種混合土樣分別按4%,5%,6%,7%的水泥劑量配制穩定土混合料。再分別進行標準擊實試驗,得到各個水泥劑量下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4.5無側限抗壓強度試驗與分析

以試驗所得的最佳含水量為標準,以水泥穩定細粒土93%的現場壓實度相應的干密度93%制取(S11碎石用Φ10cm×h10cm試件,S8或S7用Φ15cm×h15cm試件)圓柱形試件,經過6天保濕養生和1天的保水養生,檢測不同水泥劑量下無側限抗壓強度

表 2 不同水泥劑量試件的無側限抗壓強度(MPa)

水泥劑量/% 4 5 6 7

編號 1 1.753 2.942 3.395 4.810

2 1.866 2.546 4.244 4.584

3 1.697 2.831 3.338 4.301

4 1.984 2.661 3.508 4.867

5 1.925 2.716 3.848 5.037

6 1.810 2.546 3.961 6.226

平均抗壓強度R 1.839 2.707 3.716 4.971

7性能驗證與經濟分析

(1)為驗證配比方案的可行性,以5%的水泥劑方案配制再生材料,鋪筑了長為100m、寬為12m、厚為0.2m的路面基層試驗路段。在93%壓實度的條件下,混合料的松鋪系數為1.52~1.56,鉆芯試件強度為1.615~1.896MPa,彎沉值為78×10mm,各項指標都滿足二級道路基層材料技術規范要求。

(2)工程經濟分析。以寬度為12m,厚度為0.2m,長度為1km的二級公路路面基層為例,共需穩定半剛性混合料實體為2400m3,如果鋪筑比例為5.5%水泥劑量的水泥穩定砂礫,造價為86.4萬元;如果鋪筑比例為石屑:S11碎石:建筑垃圾=20%:20%:60%,水泥劑量為5.5%的水泥穩定破碎土,造價為60.48萬元。兩者差價25.92萬元/公里。可見,使用建筑垃圾破碎土穩定類基層或底基層可降低道路材料成本30%左右,具有推廣價值。

8結語

通過試驗研究與試驗路段驗證,得到了建筑垃圾用于路面基層的配合比方案,同時驗證了此類水泥穩定材料完全滿足路用性能的要求,實現了建筑垃圾在道路工程中的應用。試驗中所使用的建筑垃圾是在不含有廢混凝土的情況下進行的,而實際生產中摻雜的廢混凝土能滿足更高等級道路基層的材料要求。若將成果廣泛應用于實際工程,既能保護環境,又可降低路面材料成本30%,一舉兩得,值得倡導。

參考文獻:

[1]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院JTGF41-2008公路瀝青路面再生技術規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篇(7)

一、綠色環保會計的概念與目標

(一)對綠色環保會計的相關介紹

綠色環保會計又被人們稱作為環境會計,其也是以貨幣為主要的計量單位,并且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在對環境的污染及環境防治所消耗的費用進行計量,并且形成對環境開發有益的計量報告,然后對環境活動及環境績效給企業財務造成的影響進行分析。綠色環保會計是屬于一門新興的學科,它在計算的過程中,將環境經濟學與經濟發展之間做到有效的結合起來,并且通過有效的管理,最終能夠實現對環境的保護與促進經濟的發展。

就綠色環保會計來說,其是會計學的一個部分。另外它還是會計理論與環境問題的相結合的一種產物。因此綠色環保會計所涉及到的原則及假設等問題,都是與普通會計之間有著很多相似之處。

(二)綠色環保會計的實施目標

首先對于綠色環保會計來說,其是使用會計來對社會環境資源進行監控與計量,從而能夠做到對社會資源與環境問題做到有效的改善,促進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實現。其次在使用綠色環保會計的過程中,我們能夠通過相關的計算,來對自然資源的價值、耗費與環境保護及對資源環境改善中的支出與收益進行核算,這是為了能夠讓環境保護等主管部門能夠在投資與建設的時候,做到有所根據。另外還可以通過綠色環保會計來做到對環境與社會效益的最大程度優化與實現,促進環境保護與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二、實行綠色環保會計的關鍵因素

(一)綠色資產因素

“綠色”在綠色環保會計中就是一種資產,這也是綠色環保會計與普通會計之間存在的主要差別。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綠色資源都當做成綠色資產的。綠色資產是從特定的個體角度來說的,并且是對發生事項的控制,也就是其能夠以貨幣來進行計量與預算。因此,綠色資源要成為綠色資產,企業必須要能夠對其具有所有權,并給能夠具有經濟效益。

(二)綠色負債因素

所謂的綠色負債,就是指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給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從而需要企業為此來承擔相應的賠償義務。

(三)綠色費用因素

所謂的綠色費用,就是指會計計算的過程中,因為一些活動的出現所造成對綠色資產的消耗,并將其轉化了形式。通常綠色費用越少,社會損害的費用也就越多。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環境所造成的費用是比較難以計算的,因此一般都會采用估算的方法來進行計算。

三、低碳時代使用綠色環保會計的相關討論

(一)提高全社會的綠色會計理念

就綠色環保會計來說,其在實行的時候,主張對社會生產過程中給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都反映在會計模式中去,另外還需要對環境資源所造成的支出、消耗及收益進行計算,因此在給企業的短期效益帶來了嚴重的影響。為了能夠實現這一點,必須要做到對全社會的環保意識做到提升,相關的政府部門需要做好對綠色環保會計的宣傳與教育,另外還可以通過媒體與雜志、報紙的形式,在進行宣傳。另外,要使其能夠深入人心,就需要從教育做起,需要在學校的教育過程中增設相關的環保課程,另外還需要在一些高等院校開展相關的專業課,做好對綠色環保會計人員的培訓工作。此外還可以通過基金的形式,在做到對環保工作的積極推進。通過法律的形式,來做到對環境破壞問題的有效解決。

(二)企業應該建立相關的綠色環保會計制度

我國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嚴重的資源損耗問題,許多資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并且在生產的過程中造成大量的污染物產生。作為會計的一部分,綠色環保會計在環境與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方面具有極大的作用。因此企業需要原有的觀念進行改變,要積極引進相關綠色環保會計的人才。另外企業的領導還需要具有長遠的眼光,并能夠積極主動的去對綠色環保會計相關知識的理解,并能夠在做到對此工作的積極開展。

綠色環保會計的實施是一個具體的過程,并涉及到各個領域方面的工作,因此需要在工作的過程中,要求環境技術及會計人員做到共同參與進來。另外,在實行的過程中,還需要做到獎罰分明,建立一個有效的機制。

(三)對環境成本的有效確定

綠色環保會計的實施過程中,對環境成本進行確定是一個重點及難點的內容。在國外的一些大的企業對此進行計算的過程中,就在環境成本的資本化與量化的選擇上出現了困難。對于不同種類的會計處理方式來說,其在使用的時候,會對企業的稅務、報表及管理等方面都造成不同種的影響。因此對于這些企業來說,關于環境保護的成本確定方法就涉及到不同部門的利益問題,另外也會也股東活得利益的多少造成較大的影響,不同種類的處理方法,可能就會給企業的發展及報表帶來巨大的差異,因此環境成本的確立是綠色環保會計的關鍵因素,它將給企業造成巨大的影響,需要在確定的時候,做到將各個因素都進行考慮進去。

四、結束語

綠色環保會計的實行,符合我國當前提出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另外也是對低碳時代的相應,能夠給經濟發展及綠色環境保護帶來積極有效的作用。對于綠色環保會計工作來說,其有別與普通形式的會計,雖然所涉及到的會計內容基本相同,但是綠色環保會計還需要對保護工作的了解,并需要在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能夠從綠色資源及成本的角度上來出發,做到對綠色環保會計工作的有效實施與展開。

參考文獻:

篇(8)

二是節約每一張紙。提倡紙張雙面使用,倡導網上辦公,推行無紙化辦公;修改文稿盡量在電腦上進行,不涉及機密的資料盡量在網絡上傳遞,減少紙張浪費。

三是節約每一度電。辦公室、會議室采光充足時,不開燈;辦公室人走燈滅,公共走廊、樓梯照明燈要安裝自動控制和分路式開關,防止“白晝燈”和“長明燈”現象;工作完成后及時關閉電腦、打印機等設備;夏季室內空調溫度設置不低于26℃,冬季室內空調設置不高于20℃,做到無人時不開空調,倡導下班前半小時關閉空調,多用自然通風,減少空調耗能。下班后所有的用電設備要切斷電源。

四是節約每一滴油。按編制和標準配備公務用車,嚴禁超編制、超標準配備和使用車輛,購車要集中進行政府采購,優先選用節能環保車輛;加強公務用車使用管理,科學核定單車燃油消耗定額,實行一車一卡定點加油和定點維修;公務活動用車,能幾人同行的應共同搭乘;集體公務活動,提倡集中乘車。提高車輛管理人員和駕駛人員的業務技能,降低油耗。提倡騎自行車或乘公交車上下班。

五是節約每一分辦公經費。嚴格辦公用品配備標準,盡量選擇能耗低、環保、質優、價廉的辦公設備;嚴禁使用辦公電話聊天或撥打聲訊臺,能用內線聯系的不用外線電話;辦公用品、電腦耗材等力求循環使用。

節約能源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內容。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機關節能降耗應成為廣大干部職工的自覺行為,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做節能降耗的表率,共同締造一個綠色的明天。

篇(9)

2002年國務院頒布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條例》)對醫療糾紛處理設計了3種模式:“醫患雙方協商解決”、“行政調解”和“訴訟”。《條例》實施已有7年,這3種解決方式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1 醫患雙方協商解決

2006―2008年,浦東新區涉及賠償的醫患糾紛共1 525起,其中1 283起(84.13%)由醫患雙方協商解決,但存在問題較多。① 患者及其家屬往往醫學、法律專業知識欠缺,或無法第一時間掌握病歷資料,因此無法獲得對等的協商地位。與醫院進行協商時,院方往往不積極承認錯誤,甚至以居高臨下的姿態與家屬達成和解,常以撫慰金、補償金的方式代替賠償金。② 自行協商簽署的協議法律效力不強,不具有強制執行力,由于醫患雙方協商的基礎和動機不一致、不對稱、不協調,造成毀約或重新向法院現象屢有發生。③ 協商的辦法難以避免部分患方漫天要價。由于醫療機構和患者方的信息不對稱,加上醫療機構在糾紛處理的某些環節上處置不當,導致矛盾激化,甚至發生“暴力維權”現象。醫療機構為避免醫療秩序被嚴重打亂,往往采取息事寧人的做法,這就易產生“大鬧多給錢、小鬧少給錢、不鬧不給錢”實際效果,也造成類似糾紛不同醫院賠償額度相差數倍的弊病。④ 沒有法定鑒定結論及有關部門的參與,即使與患者達成賠償或補償協議,醫療機構也擔心國有資產流失。

1.2 行政調解

以專業化、高效率為特征的行政調解卻日漸式微,未能達到制度設計者預期的目的。浦東新區1 525起涉及賠償的醫療糾紛中,行政調解僅為11起,占0.72%。究其原因:① 醫療糾紛行政調解法律定位不明確,行政調解的范圍過窄。依據《條例》規定只能調解已經定性為醫療事故的賠償爭議;同時《條例》對調解機構的組成、性質、調解人員的選任、調解的具體規則和時限等重要程序均沒有明確規定,也沒有關于行政調解中行政機關職責的規定,更沒有當調解機構不履行調解職能時當事人救濟如何解決的規定[1];加之行政調解協議不具有法律約束力,醫療糾紛的行政調解積極性不高。② 醫療糾紛行政調解主體缺乏中立性,社會認同度較低[2]。根據國務院1994年頒布的《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規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對醫療機構采取全方位的監督管理。這樣衛生行政部門既是整個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機構,又是醫療機構的主辦機構。這種“管辦不分”的體制使得很多患者在與醫療機構發生糾紛時不愿意申請行政調解,其原因就在于認為衛生行政部門是醫療機構的上級,難以公正調解。在部門保護主義及行業本位主義的影響下,衛生行政部門對醫療糾紛裁決的公正性也確實令人質疑。根據依法行政的要求,政府的主要精力應當放在加強對醫療行業的監管,加強事前預防,而不是著重事后解決醫患糾紛。③ 醫療機構對衛生行政部門參與處理醫療糾紛心存疑慮。一是發生醫療事故要接受處罰;二是根據2007年實施的《上海市醫療機構不良執業行為積分管理暫行辦法》,即使不構成醫療事故但在執業行為中存在違規行為也有可能予以扣分處理,這樣不僅影響擴大而且扣滿一定分值將面臨暫緩校驗甚至注銷《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風險。所以一些醫療機構寧可通過訴訟和私了也不愿通過衛生行政部門解決。

1.3 訴訟途徑

浦東新區1 525起涉及賠償的醫療糾紛中,經訴訟途徑解決的有109起,占7.14%。訴訟途徑解決醫療糾紛也面臨諸多問題:① 訴訟成本高、周期長和剛性化,訴訟中醫患關系往往進一步破壞,影響社會和諧。② 醫患雙方的隱私權得不到保障。③ 當訴訟不是被作為糾紛解決的最終途徑,而是被普遍作為第一甚至唯一的選擇時,糾紛解決的成本和效益凸現出來。國際上公認,裁判是一種很奢侈的糾紛解決方式。當基層糾紛得不到及時處理,當事人又不能接受司法處理結果時,就不可避免地出現申訴、上訪。近幾年涉法涉訴的醫患糾紛中部分無理纏訴者獲得了額外利益;另一方面,在司法終局裁決之后,再增設行政性救濟手段,不符國際公認的司法是糾紛解決的最后一道屏障的法治原則,有損法律的權威性。

2 醫療責任保險化解醫患糾紛的局限性

2002年,上海率先實行醫療事故責任保險制度,引入保險機制介入醫患糾紛與醫療事故的處理工作。2007年8月,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保監會發出通知,為充分發揮醫療責任保險在化解醫療風險、保障醫患雙方合法權益、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和促進醫學科學發展等方面的作用,要求各級衛生、中醫藥管理部門和保險監管部門本著“積極探索、穩步推進”的原則,在全國推動醫療責任保險工作。充分依靠第三方化解醫療風險,減少醫患糾紛,改善醫療執業環境。雖然醫責險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從幾年實踐來看,存在諸多問題。

2.1 醫院沒有真正從醫療糾紛中解脫

投保醫療責任險后,許多醫院希望一旦發生醫療糾紛,患方只找保險公司理賠,不要找醫院。事實上,大部分患者認為醫院是發生醫療損害的責任人,即使醫院參加了醫療責任保險,患者還是要到醫院來討說法,醫院仍然無法擺脫面對患者質疑的局面。同時,繁瑣的保險和理賠手續,使醫院感到投保后的工作甚至多于醫院自己單獨處理醫療糾紛的工作。保險公司基于商業利益考慮,設置的網點和配備的專業人員數遠不能滿足醫療機構的需要;雖然保險條款規定,必要時保險人可以以被保險人的名義對訴訟進行抗辯或者處理索賠事宜,但保險公司缺乏專業技術人員參與調查處理,醫院仍需花大量精力來協調,致使醫院仍然未從醫療糾紛中解脫出來。

2.2 缺乏中立的醫療糾紛調解機構[3]

通過中立的醫療糾紛調解機構確定三方認可的賠償金額,是醫療責任保險發揮作用的前提。發生醫療糾紛后,及時認定損害賠償并使受害人從保險人處得到償付,直接關系到醫療責任保險的實際運行效果。但從目前看,尚缺乏適合醫療責任保險運行需要的醫療糾紛調解機構。

2.3 保險公司并不是真正意義的第三方

在糾紛調解處理過程中,保險公司趨利性決定了它得不到患方的認可。醫療損害事件發生后,患者家屬不愿與保險公司打交道,認為醫院是最終解決問題的單位。

3 第三方調解的困境

由于醫療糾紛的復雜性以及現有醫療糾紛處理途徑的種種缺陷,人們紛紛探索第三方處理醫療糾紛的新途徑。根據《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條例》、《人民調解工作若干規定》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期人民調解工作的意見》等相關規定,全國各地相繼成立了“醫療或醫患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 調解處理醫患糾紛,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浦東新區于2006年8月起成立了“浦東新區醫患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醫調委)。3年來,醫調委共接待來電、來訪860人次,成功化解新區范圍內棘手、復雜的醫患糾紛240余起,簽署了人民調解協議書173份,賠償金額達800余萬元,至今無一例反悔。人民調解作為解決醫療糾紛的重要補充途徑,減輕了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以及醫院的壓力;同時,醫調委在處理醫患糾紛中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有效地維護了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3年來的工作實踐證實,醫調委為浦東新區的醫患糾紛雙方當事人,構筑了一個便捷的醫患和諧綠色通道。當然,作為新生事物,在運作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3.1 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專業調解隊伍

在醫患糾紛的人民調解工作中,人民調解員應是懂法律、醫學知識的復合型人才,需要具備一定的調解經驗和調解技巧。從體制和機制上確保建立一支長期穩定的高素質的調解員隊伍,是推進人民調解方式、化解醫患糾紛的關鍵。

3.2 辦公經費的保障是基礎

浦東新區醫調委辦公經費在政府財政中單獨立項,辦公經費充裕。但從全國各地的醫調委運作情況來看,普遍辦公經費不足。如全國影響較大的“山西省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嚴重受制于辦公經費不足。有些醫調委的辦公經費由保險公司或保險經紀公司提供,這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三方了,其調解的公正性難免受影響。

3.3 缺乏統一的調解標準

由于人民調解采取“模糊”的處理方式,雙方只是對于賠償數額達成和解,沒有對醫療事件進行鑒定和定性。在實際處理糾紛過程中主要依據糾紛具體訴求、醫患雙方情緒、社會背景以及維穩工作要求等進行調解,這客觀上造成了調解工作彈性過大,只要醫院認可,類似糾紛不同醫療機構賠償額可相差數倍。調解結果與保險相關規定難以協調,增大了理賠的難度。

3.4 整合醫療責任保險處理工作

醫調委的建立是對行業性人民調解工作一種積極有效的探索,它的存在是對醫療責任保險有益的補充。醫調委化解糾紛所需資金主要由醫療機構提供,缺乏理賠資金的保障,有些糾紛錯過了糾紛化解的最佳時機,在一定程度制約了化解效果和后期發展。醫療責任保險處理中心掌控理賠資金,但由于體制上的原因,理賠滯后,周期較長,其中立地位不被患方認可,這直接制約了醫療責任險的發展。醫調委與醫療責任險處理中心兩者需加強協調,進一步整合資源優勢,以常態的工作體制予以合作的保障,形成工作合力。

4 成立浦東新區醫患糾紛調處中心

浦東新區的醫患調處中心,是民辦非企業性質的金融保險介入第三方調處醫患矛盾的社團組織。2007年10月10日,衛生部召開例行新聞會指出:“各地通過建立第三方機構來調處醫療糾紛的辦法是值得肯定的,衛生部也希望各地積極探索,化解目前在醫療過程中出現的醫療糾紛,以及一些造成醫患雙方都為難的問題。”

今年初,上海市人大代表提出了“關于將全部醫患糾紛納入醫患糾紛調解中心”的議案。2009年5月,由上海市處理突出矛盾與會議辦公室會同市衛生局、市政法委和市金融辦,聯合開展“上海市醫患矛盾第三方調解機制研究”,組成聯合調研組,積極穩步推進第三方調解工作。

2009年6月4日,由上海市聯席辦公室領導帶隊到浦東新區進行“金融和保險介入的醫患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的調研,對于第三方調解機制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浦東新區按照上級要求,經過前期調研論證,在浦東新區醫患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基礎上,利用上海已實施多年的醫療事故責任保險制度,建立化解醫患糾紛工作綜合配套長效機制, 向新區發改委提出成立“浦東新區醫患糾紛調處中心”的設想。

4.1 指導思想和工作原則

醫患糾紛調處中心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下積極預防、有效化解、妥善處置我區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發生的醫療事故和醫患糾紛,維護我區正常的醫療秩序和社會穩定,保護患者和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構建和諧社會,推進浦東平安建設。

堅持思想教育與法治教育相結合,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對法律負責與對人民群眾負責相結合,調解疏導與依法處理相結合的原則。同時,按照“法要維護,事要解決”的總體指導思想,依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妥善處理醫療事故和醫患糾紛。

4.2 組織形式和服務范圍

浦東新區醫患糾紛調處中心為民辦非企業性質、依法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非盈利性社會團體組織。由司法局和衛生局批準,經民政部門登記成立。“中心”所有事務的管理與監督由衛生局和司法局批準成立的理事會負責。業務范圍:① 浦東新區醫患糾紛調處中心負責受理浦東新區范圍內,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發生的醫療事故和醫患糾紛的調解處理和保險理賠。② 在浦東新區成立醫療行業聯盟(一級、二級、三級醫院均參加),負責向各醫療機構收取年度保費,并向保險公司集中投保。③ 承擔醫患糾紛的調查分析、調解及醫患糾紛的預防宣教培訓工作。④ 對于調解成功的案例,由醫患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簽署人民調解協議書,符合理賠條件的進行理賠。⑤ 所提供的服務一律不收費。

4.3 工作目標和特色優勢

① 該組織是獨立于政府、醫院、自然人及司法組織外的第三方組織,浦東新區內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發生的醫患糾紛與事故的理賠均由該組織統一運作。這樣既能將醫患糾紛引出醫療機構,又將理賠標準相對統一,避免類似糾紛不同醫療機構賠償額度差額過大的弊病。② 該組織的建立有利于政府及衛生行政部門客觀、全面、真實地了解新區范圍內發生的醫患糾紛及醫療事故,做到早期干預、及時處理,避免矛盾升級。③ 醫患糾紛調處中心由具有醫學專業、法律知識的人民調解員和保險業人員組成,保證了調處糾紛的專業性。由于該組織權事一致,調查、理賠周期短,同時也有效解決理賠資金不能及時到位等問題,是對現有醫責險運行模式的完善和補充。調解成功后簽署的人民調解協議書,具有較強的法律效力。

5 建議

以人民調解協會為設置單位,建立由保險公司托管的醫療糾紛專項基金。由浦東新區政府發文,制訂《浦東新區醫患糾紛預防與處置暫行規定》,規范新區醫患糾紛處理程序。2002年《條例》頒布以來,各級醫療機構均成立了病人服務中心或醫療糾紛接待處理辦公室,對于賠償金額較小的糾紛由醫院處理,使中心能重點處理復雜疑難糾紛。但中心對醫院處理的賠償糾紛應加強指導和監管。

遵循社會互助共濟、醫患共同參與、醫療損害全覆蓋、風險全解決的方針,建立醫療執業責任保險制度,設立醫療風險保險準備金。資金組成:① 各醫療機構根據業務總收入按一定比例繳納保險費。② 醫務人員自己繳納的保險費(根據各單位醫療執業責任風險確定)。③ 新區政府為醫務人員提供一定數量的補充醫療保險,新區政府從保穩基金撥出部分專款補充醫療風險準備金。各醫療機構繳納保費在保險制度運行1年后,根據賠付情況調整繳納保費的費率。

對于醫療意外等醫療風險可采取病人、政府、社會團體多渠道籌資,鼓勵并推行醫療風險社會化分擔的機制。醫療意外的發生率遠高于航空、交通等其他行業,可仿效這些行業的做法分散和轉移風險。

對于醫療事故,可以通過醫療機構或醫務人員購買醫療責任保險的方式轉移,而純粹的醫療意外可以通過患者購買意外保險的方式轉移。根據我國的現實情況,醫療意外保險現階段適合采用低保費、低補償、廣覆蓋的辦法,讓更多的投保者得到補償[4]。建議用立法的形式制訂《醫療意外基本保險條例》,根據門診、住院、手術或按病種制訂相應的保險金額、繳費標準和繳費方式,并實行強制保險。 患方因投保醫療意外傷害保險而獲得了一定的經濟補償,但他們仍可以通過調處中心或向法院提訟請求判定醫方依照公平責任原則分擔一定的風險和責任。

在醫療事故及糾紛中往往存在著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的競合。當事人利用協商有可能規避衛生行政部門和檢察機關對相關主體的責任追究,逃避法律制裁。有必要完善監管的環節,堵塞監管的漏洞。

政府的指導和扶持是調處中心成功運作的重要保障。① 通過立法保障第三方醫療援助機構的法律地位。② 完善我國醫療立法,解決醫療糾紛處理中的司法二元化的問題。③ 政府有關部門應規范第三方調處機構的工作程序。④ 政府為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機構提供經費保障。⑤ 政府為醫療機構執業和醫療糾紛調處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6 參考文獻

[1]王偉杰.論醫療糾紛調解解決機制的構建[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9,25(5):337-339.

[2]舒廣偉.現行醫療糾紛行政調解制度的實證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32(6):41-44.

篇(10)

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如何在地理教學中教會學生正確認識和對待環境問題,培養學生正確的環境意識,使他們能夠在實際生活中采用適當的方式處理與環境有關的事宜,是目前地理教學中不可忽視的問題。那么如何利用地理課堂教學幫助學生了解環境與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知識?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一、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目前人類實際具備的環境道德意識與人類希望達到的目標還存在著相當大的距離,要縮小這種距離,就要對學生實施環境道德教育。

1、挖掘教材中的環保內容。

地理教材是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環境內容,充分發揮教育的作用,達到環境教育的目的。高一地理教材中就有很多與環境有關的內容,如:第二單元 大氣環境保護,第三單元 陸地水的開發利用,生物的多樣性;第四單元 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滑坡、泥石流等產生的原因;第五單元 工業和農業的發展;第六單元 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的環境問題;第八單元 人類和環境;都滲透了環境教育的內容,教師就要有理有據,喚起學生的環保意識,進而為環境保護盡一點自己的微薄力量。

事實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些行為并不是蓄意破壞環境,他們只是覺得自己的行為對環境的影響太微不足道了,如:亂扔一張廢紙,浪費一滴水,浪費一粒米,多用一個塑料袋……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就要給出具體的數據:如果每人每天節約一滴水,全國每天就能節約78噸水,假設每天每人用水10千克,可以解決7800人一天的用水;如果每人每天節約一粒米,全國一天就能節約26噸大米,如果一個人每天吃一斤大米,那么,13億粒大米可以供143個人吃一年……。讓學生知道,對一個人來說,多用一張紙、多用一度電、多用一滴水、浪費一點糧食,微不足道,但是任何一個微不足道的小數乘以13億,都是一個驚人的大數;任何一個微不足道的小數乘以10年、50年……,便是一個不小的數字,告訴學生只有把自己的行為匯入到大家的行動中,才會成為一股強大的環保力量。

2、創設情景,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情景一、一位英國游客來中國旅游,照相機里的電池用完后換了一對新電池,可是由于沒有專門的舊電池回收箱,他只好把這對舊電池帶回到英國。就是英國人這一小小的舉動,帶給學生的震憾是不言而喻的,把這樣的情景展示給學生,使學生意識到環境保護是每個人應有的責任,我們應該“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對校園里亂扔垃圾的現象起到了遏制作用。

情景二、教師展示飯后同學們洗碗的DV作品,畫面上同學們互相用水嬉戲,有的打一碗喝一口就順手潑在地上。看到這同學們竊竊私語,這太不文明了,這簡直是浪費。既然同學們明白就乘機告訴他們:“隨手關龍頭,別讓水龍頭再‘流淚’了”。行動起來,做好保護水資源的宣傳員,讓人們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情景三、2008年初,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限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通知指出,鑒于購物袋已成為“白色污染”的主要來源,今后各地人民政府、部委等應禁止生產、銷售、使用超簿塑料購物袋,并將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自2008年6月1日起,在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年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教師應該給學生介紹:塑料購物袋在給人們帶來方便、衛生的同時,也造成了“白色污染”。有數據統計,我們生活中的垃圾有四分之一是塑料,每生產1噸塑料需消耗3噸石油,所以塑料袋在方便好用的同時也后患無窮。有專家預測,如果按照我們今天的速度毫無節制的使用塑料袋,千年之后,我們地球上的土壤將無法再生長出糧食,也正因為如此,塑料袋這個在100年前被稱為是一次革命性的“解放運動”的發明,100年后的今天,竟然被評為20世紀“最糟糕的發明”。讓學生深切體會到少用一個塑料袋就是為環保盡了一份力,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的環保小衛士。讓學生宣誓:“從今后我再也不用塑料袋套面包了。”并從班中選一位環保局長來監督全班的落實情況。

二、開展各種課外活動,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

1、為了了解家鄉河流污染情況,我讓同學們進行一次龍川江考察。考察的結果是:

(1)河水混濁。

(2)水面有生活垃圾,大量枯葉。

(3)河床淤墊的情況嚴重。

(4)沿河有大量植被遭到破壞,水土流失非常嚴重。

(5)沿河有許多工廠企業,有向河里排放工業污水現象,河里水生物嚴重減少。

(6)沿河有多個排污口,河岸附近農田、菜地農藥化肥的污水流入小河。等等。

2、龍川江被污染后,會給沿河群眾和大自然帶來許多的不便和危害:

(1) 群眾給牲畜喝了污染的河水會使牲畜死亡。

(2) 污水灌溉農業會大大減少農作物的產量。

(3) 影響群眾生活。

(4) 如喝了這些水,就對身體有害。

(5) 對水資源造成極大影響。

3、看到上面的調查報告,我們可以了解到:破壞河流的危害,與其破壞自己的家鄉的自然水資源,不如讓我們行動起來更好地保護它:

(1)禁止將未凈化的污水排進河里。

(2)禁止將生活垃圾扔進河里。

(3)河邊的田盡量不使用農藥(另建水道與農田相連,不讓農田的水流入河里)。

(4)禁止河流附近堆積垃圾。

總之,培養公眾的環保意識不是一蹴而就的,還要經過長期的努力。只要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重視環保,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并以自己的行動影響和感染身邊的人,自覺愛護和保護環境,我們的環保才能真正由觀念走向實踐。讓我們記住:

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

我們生于斯,長于斯,

保護它、珍惜它,

我們責無旁貸。

只要我們愿意,

只要我們有心,

上一篇: 重金屬污染現狀 下一篇: 經濟學數據分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五月天综合网缴情五月中文 | 免费精品国自产拍在线 | 在线观看国产网址你懂的 | 亚洲欧洲美洲熟女一区二区 | 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热线29 | 亚洲精彩视频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