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科教學方法匯總十篇

時間:2024-02-23 15:43:2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地理學科教學方法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地理學科教學方法

篇(1)

二、適合地理課堂推行素質教育的幾種方法

素質教育效率的大小,效果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方法是否得當。方法對頭,事半功倍,反之事倍功半。

(一)巧施情感教育注重引導方法

國際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情商大于智商。高尚的情感具有巨大的誘發力和無形的鉗制力,它能牽動人的情絲,撥動心弦,產生出一種感化人心的奇妙力量。有道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在與學生的交往中,只有注重情感教育,講究方式方法,才能使師生關系和諧融洽、親密無間。為此,教師一要尊重學生的人格,以心交心,誠心待人。其次是培養學生地理學習興趣提高教育水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人們探索知識和從事某種活動的精神力量。筆者在給學生講課時,先設置幾個問題,讓學生邊看書邊思考,再在黑板上畫上相關的圖形,把學生的興趣激發起來了,他們都踴躍發言。能力高超的教師,應該是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先導,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取得學生的喜愛和信任。當學生對你堅信無疑時,你的主導地位也就確立了起來。

比如利用現代媒體教學法培養學生地理興趣,而非流于形式,現代教育媒體主要包括幻燈、投影、錄音、錄像、電影、計算機、激光視盤等。具有視聽性、再現性和先進性的特點。它主要以圖像和聲音的形式傳遞信息,可使學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視聽并用,使知識傳遞、接受、記憶變得比較容易,也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計算機教學,可根據教學需要將要表現的對象由小變大、化遠為近,可使反應過程由快變慢或由慢變快,可將事物的本質要素突出地展現于學生面前。例如我將大陸漂移學說和海底擴張學說的軟件裝上計算機,然后模擬兩億年前直到現在的大陸漂移過程,再演示板塊運動過程,這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現代媒體教學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實現教學過程最優化提供了物質基礎。

(二)利用設疑推進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所謂設疑推進法就是將某章節設計成若干個循序漸進的問題,這樣可促進學生看書、思考。通過教師提問學生回答,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加以解決,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早日養成自己學習掌握知識的習慣和本領,而且還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幫助。為促進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言,可采用多變靈活的啟發誘導方法。這樣做比教師單純講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積極讓學生動手操作可以培養學生地理的創造能力

讓學生動手操作比教師講解的效果要好得多,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會遇到一系列的實際問題,這會促進其思考、探索,在不斷失敗中求得成功。經常讓學生動手操作,不僅可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得以提高,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甚至會迸發出創造發明的火花。比如教師跟學生講解地軸、兩極、經緯度、經緯網等有關知識點時,有些學生弄不清楚。經試驗,改用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的辦法,讓學生在課后自做一個小地球儀。經過動手操作,學生不僅比較順利地掌握了有關的知識點,還向教師提出了不少在制作地球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多采用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對培養創造性人才很有幫助。

(四)結合地理教學實際可用野外觀察法

以往地理教學只重視書本知識,不重視實踐能力,理論脫離實際。素質教育提倡在實際中運用。重視和加強學生的社會實踐教育,是當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到野外觀察是學習地理所必須的,也是搞好地理課堂教學所必須的。

例如,講到陸地地形時,我就組織學生考察本地地形的種類和特征;講到環境保護時,我就組織學生到廢品回收站和垃圾處理站參觀,然后要求學生回校寫考察報告;講到巖石時,可帶領學生到野外采集各種石頭帶回教室由教師逐一講解等。讓學生走出校門,有利于學生了解自然、了解社會,有利于增強學生在實踐中運用知識的能力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老師引導的學生自我表現法

其目的是讓學生免除機械記憶、重復練習之痛苦,以自我表現的形式,一方面消化、深化知識,并內化成自身素質,另一方面凸現主體、張揚個性、加強合作,養成活潑自信的品格和團結協作的精神。這就需要在“動”字上下功夫,要力求做到身動、心動、人動。為了達到這一要求,教師可以采用或模擬表演,對抗辯論,或演講朗誦,或趣味游戲等形式鼓勵學生動。學生在動中學、在學中動,在動中戰勝自我,發展自我,在動中發現不足,彌補不足。

三、地理課堂實施素質教育教學方法運用的注意事項

教學方法雖多,但并不是都適合地理教學的每一章節,所以不管運用什么教學方法都應與實際教學內容相結合,這就需要教師找到教學方法與各章節的結合點。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基于教學大綱的基礎上,深入鉆研、靈活處理教材。基于啟發學生的思維和創造,教給學生求知的工具和手段,就是符合教育的目的。這就要改變過去在應試教育中以考試為目標形成的教學習慣和方法,努力探討和實現教學過程中要素關系的轉變。把以教師為中心的講解課堂轉變為教師為學生指導和活動組織的課堂。讓學生從被動接受的地位轉為主動參與、發現、探索和知識建構的主體地位。把知識內容設計成一個個聯系或可以啟發學生感性認識的趣味性的知識點,讓學生得以主動發現和認識。

教育的過程應是靈活地傳授課本知識,而不是為完成限定的教材而教學。教學活動重視學習地理知識能力的培養和對地理知識興趣、情操的培養,讓學生獲得比較充裕的時間運用地理學習工具學習,特別是讀圖填圖訓練、發言討論。讓學生有學和做的充裕時間,在一定的寬松條件下學習。

也許在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講述的內容減少了,但學生更多地獲得了對地理知識興趣的培養和地理求知能力的培養,更有益于他們今后素質的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和學新。教學策略的概念、結構及其運用[J]。教育研究,2000,(12)。

篇(2)

一、新課程標準下高中地理教學面臨的轉變

1.教學內容的轉變

在傳統的高中地理教學活動重視對于理論知識的教學,旨在提升學生的應試能力,教學內容缺乏靈活性,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大大的降低。對于教師而言,教學創新是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的考研,將地理課程教學賦予生命力,將實際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和地理現象融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在生活中善于舉一反三,將教學內容活學活動,潛移默化中實現對地理知識的傳授。

2.教學目標的轉變

新課標中注重對于學生情感價值觀、綜合能力的提升,教學目標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學目標針對不同的學生特點制定不同的教學活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勤學善思、合作探索的能力。教學目標體現了更多的靈活性的特點,以自己所在地區作為學生的探索發現的對象,通過對生活環境的了解,提升對生活的感悟,對我們愛國情懷,實現情感價值觀的培養。

3.教學方式的轉變

在教學方式上,不再局限于單一的教師傳授,而是更加注重探索式的學習,讓學生能夠通過主動學習、合作學習實現對教學內容的把握,鼓勵學生大膽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設計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教學環節讓學生參與其中,提升學生的綜合性能力,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二、新課程下高中地理教學方法創新策略

1.創設良好的地理校園文化,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創新精神是一個人創新的靈魂和動力,它主要包括好奇心、探究興趣、求知欲、對新異事物的敏感性,對真知的執著追求,對發現、發明、革新、開拓、進取的百折不撓的精神。

學生個性的發展離不開他生活的環境,個性是在與他的生活的環境相互刺激的過程中形成的。具有鮮明個性是創新人才的標志之一,沒有個性就沒有創新。新課標下的高中地理學科教學強調培養學生的個性才能,個性的發展也是人的發展的基本內容,個性化使學生具有積極的人生態度,獨特的好奇心,強烈的進取、開拓、創造精神。

2.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新課改背景下,要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分組學習”模式,讓學生在小組內有目標、有計劃開展討論、自主探究。在組建學習小組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自由讀者,當然這需要教師提醒學生組建時要注意學習成績。讓學生自主組建小組有利于合作探究,能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能發展學生的個性。上課開始,教師就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以便做到心中有數,然后讓學生有目的地去閱讀,要求每個小組要提出一個和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要給學生充足的活動時間,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探究、爭辯;教師要走得學生中間,進行指導和點撥。通過合作學習,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挖掘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3.有效地統一地理現象和理論內容,激發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的過程就是師生一起互動的過程,師生兩方都應當對教學知識進行反應。地理課程比較單調和乏味,為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活躍教學的氛圍、提高教學效率教學質量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因此,教師應當在教學中,有效地統一生活實際的一部分地理現象和地理學科的理論內容。如此,教師不但可以有效地借助教材內容對生活實際當中的地理現象進行解釋,也可以使學生充分地掌握教材當中的理論性內容,進而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在講解時區知識的時候,能夠劃分全球為二十四個時區,其中,這分別是西十二時區和東十二時區,接下來為學生解釋美國處在西五區到西十區之間,而我國處在東八區,因此美國和我國的時差是九至十四個小時。如此根據生活實際中的事例,學生就可以更加有效地把握時區方面的知識,也可以讓學生明確學習地理知識的價值,與此同時,這也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實現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4.培養學生地理探究思維能力

在地理教學中,地理教學內容要和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認識到地理知識的實用性,縮短教材和實際生活的距離,讓學生感覺地理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從而體驗到學習地理的樂趣,進一步激發學習地理的熱情,為地理課堂增添活力。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生活周圍去發現地理知識,同時把地理知識運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學習中去,使學生關心現代地理的發展和變化。學生身邊的土壤、氣候等都可以引進地理課堂。學生有著很強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只要教師引導到位,他們就能感受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從生活中獲得的地理知識,能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總之,新課標下的高中地理教學活動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在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下實現高中地理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實現教學活動的真正價值,提升高中地理的教學質量,明確地理課程改革的發展方向。

篇(3)

這一階段,主要是將考綱中所要求掌握的內容按章節順序講授一次,力求將各章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一一落實 , 全面掌握 . 這是因為目前的考試多采用標準化試題 , 知識覆蓋面廣,得分點分散,所以必須將所考范圍的全部知識熟悉,要全面了解教材內容 , 掌握基礎知識。在教學方法上是依綱〔教學大綱)課本,逐章節講授 , 務求將基本內容講細、講透。在作業的處理上,要求完成課后的問題和練習及填充圖冊的相關內容.要做到單元過關 , 章節過關,每章(單元) - 測練,加強學生的機械性記憶。對課本上出現的主要城市、山脈、河流等地理事物,要通過填圖,強化記憶.

二、掌握知識規律和知識系統化的階段

在經過前一階段的學習后 , 大多數學生對基礎知識巳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記憶,但主要還是靠機械性記憶 , 容易遺忘 , 難以讓學生牢固地樹立完整嚴格的知識科學體系。學生感覺到地理知識難學,要死記硬背,復習效率不高。所以這一階段的學習,應突出原理的復習 , 掌握知識結構,形成知識體系。幫助學生將繁雜的地理現象,原理等內容,加以歸納,總結形成一條線,以較少的提綱式的理解記憶代替機械性記憶。在教學方法上,可將課本章節打亂,按知識系統分成專題復習。將有關章節中的內容歸納成帶普遍性的有規律的知識,突出異點。如按照知識系統可分成地圖知識、地球知識、地球上的大氣、地球上的水……等專題復習,每個專題又分為若干個專題,散射到各知識點,形成一個明隙的知識網絡。如生物圈和自然帶的專題,其知識結構體系歸納為:

概念、范圍、核心部分

生物與地理環境

生態系統的概念和組成

食物鏈和食物網

生物系統 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流動特點

生態系統中所物質循環

概念、標志

生態平衡 特點

認識自然規律 , 保護生態環境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區域分異

陸地的主要自然帶

地帶性

非地帶性

地帶性因素

非地帶笥因素

這樣既便于學生記憶又便于系統復習。通過用文字較少的提綱式來記憶、理解、歸納大量的地理現象,原理,提高記憶效率,也有利于把初、高中所學的地理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學生運用基本原理分析問題,評價區域特征和區域差異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各種地圖,提高學生讀圖能力

地圖多是卒學科的一個特點,也是地理知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能力的高低主要在讀圖題上體現。地理試題中,圖的考核內容逐年增多,比重增大。所以,地理教學中必須重視地圖教學。在教學和復習中,要教會學生讀圖、用圖,以提高學生的讀圖、填圖能力,培養學生利用地圖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地圖的種類很多,諸如課本中出現的地形圖、政區圖,各種地理事物 ( 物產、城市、降水等 ) 分布圖、示意圖,各種等值線圖、柱狀圖、曲線圖等。如何在平時的教學及復習中使學生學會讀圖、 填圖、用圖呢 ?據我在教學過程中的體會主要是通過兩方面進行。 一是文圖轉換,實際上是填圖。將前面兩個階段所記憶的地理事物名稱埂到相應類型的地圖上去,反復練習,使學生從中樹立牢固的準確的空問概念。二是圖轉文,實際上是讀圖分析回答問題這在高考或會考中的試題中普遍出現的。根據題千的要求,從圖中諸多的信息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用準確、簡練的文字表述出來。這樣的練習要多次反復,始終貫穿在教學和復習中,在復習中還必須堅持圖文、圖表的結合,使學生養成讀圖、用圖的習慣。由于地圖的圖幅小,信息容量大,表現又具直觀性,如果掌握了正確的讀圖方法,就可以減少許多死記硬背的文字記憶,提高學習和復習效率。

篇(4)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加強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從有指導的學習轉向獨立學習,由“學會”向“會學”轉變,從而最終提高自學能力。

一、注重啟發式教學,激活學生的思維

教師要想做到這一點,必須在備課中盡心設計,明確課堂上問什么,怎么問,先問什么,后問什么。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認識事物的一般規律做出統籌安排,摒棄那種隨意性應景式的發問以及違背地理教學規律和學生心理的發問。地理課堂提問要循序漸進,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帶有啟發性,并且要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發問如果無視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把問題設的籠統龐大,使學生無從下手,或是問題過于簡單,學生無需思考,都會直接影響學生思考問題的興趣和持久性。只有學生學習一些基礎的地理知識后,能夠運用有關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才會激活學生的思維,使他們能積極主動學習知識。例如,新學期第一節課時,我提問:“今年春節前后的一個熱門話題是‘雪災’,那么引起‘雪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學生回答是由于強寒流的影響,他們還利用上學期學的有關季風等知識進行了分析,同學之間也進行了交流。雖然學生對“雪災”形成的分析還不是很全面,但對于中學生來講,學能所用,擁有自己的觀點,這是一個極大的進步。

二、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濃厚興趣

教師要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融洽的師生關系孕育著巨大的教育潛力,學生喜愛什么學科,往往與任課教師有密切聯系。因此,教師應該注意塑造自我形象,做好“言傳身教”。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必須做到感情充沛,平易近人;課后輔導一視同仁,耐心細致;批改作業,一絲不茍。這樣,學生就會不自覺地親近教師,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會引起感情上的支持,就會對教師所教授的課程產生興趣。如果用“曉之以理”來描述教學過程中的智力活動,那么“動之以情”則是教師感染學生、培養感情、激發興趣的主要手段。此外,教師還應該挖掘教材的內在吸引力,穩定學生的學習興趣。美國教育家布魯納曾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豐富多彩、時空廣闊、文理兼備的地理學科,對激勵學生的情感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因此,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并在形象和感情上對教材加以潤色和加工,這樣就會強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我國的山河壯麗,風光秀美,有氣勢雄偉三山五岳,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桂林山水、漓江風光,壯觀的錢塘江大潮,千姿萬態的云南石林等等,這些都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好材料。例如,講到烏江天險、冰山雪峰時,教師可對學生講述爬雪山過草地、強渡烏江、飛奪瀘定橋等歷史事件,這樣就會深深地吸引學生,使他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并激發他們的求知欲以及對地理課的情感,從而深化了學習內容,對教學效率的提高也會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力圖展現地理信息的多樣性

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地理教師應以多媒體技術輔助地理教學,面向全體學生,使用多樣的新型教學方法,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保證高中地理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的需要,發揮信息技術媒體豐富的表現力,把教科書中的地圖變成集解說詞、背景音樂、動畫、視頻為一體的電子地圖,把教科書中的插圖由靜態的平面圖變成動態的三維模型,把原本單調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地圖變得更充實、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講解我國黃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時,我們可以先放一段黃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影視,再用動畫演示“地上河”的形成過程:黃河中游流經支離破碎、土層疏松的黃土高原,支流也多。由于黃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壞,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與雨水一起匯入黃河,使黃河成為全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出了黃土高原,黃河流入下游平原地區,由于河道變寬,坡度變緩,流速慢了下來,大量的泥沙沉積于河底,使河床逐漸抬高,成為“地上河”。這樣學生就會很容易地理解了“地上河”是由河流泥沙淤積形成的。由于黃河下游為“地上河”,河床高出地面,學生也可以分析出,為什么黃河下游支流很少,流域面積狹小。這是因為河道高于地面,使得地面流水不能匯入河道,所以支流少,流域面積狹小。這樣,通過形象直觀的圖像和影視,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解決問題能力,又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四、培養學生善于從熱點問題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理論聯系實際是高考地理命題的根本指導思想之一,并在近兩年的高考試題中得到了具體體現。如近兩年高考試題考查了我國的農業問題、人口增長和城市化、自然災害、西電東輸、旅游黃金周、上海、伊拉克和南聯盟、全球大氣環境問題、經濟全球化等。這些問題既是當前的重大問題,又是熱點問題,更是人們共同關心的話題。解答這些問題,需要考生從地理學科的角度,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和地理理論去分析他們,并探究解決實際問題的措施。因此,在中學地理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將趣味性有機地與科學性、思想性和實用性融合起來,對教材中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內容,就要讓學生親身體驗,做到具體內容生活化,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地理知識的社會價值和實用意義,引起學生對地理課的學習興趣。人生活在地理環境中,每個人都體驗到賴以生存的地理環境與自己的密切關系,這是學生最關心最有興趣的內容。對此,教師可帶領學生調查一些社會事件或進行野外考察。這樣,學生通過親身體會,耳濡目染,就會被千變萬化的大自然所吸引,從而對地理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更加積極地學習地理知識。

參考文獻:

篇(5)

課題項目:本文為2009年湖南商學院教研教改課題“專業能力導向――我校財政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溫桂榮(1970―),女,陜西戶縣人,湖南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財稅政策和財政學專業課堂教學規律。

一、財政學課堂教學方法基本狀況分析

財政學是以經濟學為核心,結合管理學、政治學等相關內容形成的一門課程,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都是教育部確定的高等院校財經類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其課堂教學目的就是使經管類本科生能夠系統掌握財政學基本理論與知識,提高學生在財稅以及公共經濟方面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課堂教學方法基本情況

湖南商學院(以下簡稱“我校”)自1994年正式開設財政學。十幾年來,財政學課堂方法100%實現了多媒體教學。但是,由于財政學課程自身的特殊性,很多老師將多媒體手段簡單化,出現了很多教學問題。

2.課堂教學方法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學方法設計。偏重知識傳授,忽視能力培養。財政學教學過于偏重知識傳授,忽視了學生能力培養。財政學科是一門由多學科滲透而成的科學,財政研究方向和領域的成果眾多,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教學內容過多與教學時間有限的矛盾。我校在實行16教學周以來,這種矛盾更加突出。課堂教學內容往往通過播放PPT,突出學科知識比較確定的一面,側重于知識的傳授和對現有體制的解釋,有助于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但對學生思維能力、深層次分析能力和綜合判斷能力的實踐訓練不足,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很少有機會運用財政理論提出問題并討論問題,只是在考試的指引下學習教材所限定的知識點,所學的知識主要是現成結論,難以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2)教學方法運用。

遵循傳統,缺乏創新。目前,財政學的教學方式大多采用教師播放PPT、學生復制PPT死記硬背,考試大部分考PPT的內容,整堂課教學方法單一、單調,而且層次、重點不夠清晰,再加上PPT和板書不同,播放結束后一般不會回頭再看,學生往往學了后面忘記前面,很難將各知識點之間的脈絡有效地聯系起來,極大地降低了課堂教學效果。目前這種方法幾乎占據了財政學不同學分課堂教學的絕大部分。

(3)教學方法考核。

只看結果,忽略平時專業積累。我校目前考試方式仍然是以筆試為主,考試內容主要是以已經確定的基本理論知識為主,成績評定上則是以期末一次考試定結論。這樣的教學和考核方式,教師省事,但缺乏創新,很難培養出高素質的綜合應用型人才,有悖于我校財政學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

二、我校財政學課堂實施案例教學的具體形式

案例教學法自1870年在哈佛法學院創立以來,適用范圍越來越廣泛,逐漸擴大到經濟學類的課堂教學中,包括財政學課程的課堂教學。由于我校為地方商科類院校,財政學每年開課班級和人數都接近1000人次之多,因此,如何將案例教學引財政學課堂成為當前財政學教學過程中面臨的重要課題。

1.結合課程大綱合理設計案例教學整體思路

(1)總量設計。

我校財政學課程分為財政學專業3個學分和非財政學專業2個學分兩種課程。案例教學思路可以設計為:3個學分的財政學課程,安排3~4次大的案例教學,2個學分安排2~3次大的案例教學。至于小的穿插案例和新聞解讀可以控制在4~6個左右。從整體上看,大小案例總量控制在7~10個左右。

(2)思路設計。

按照財政學教學規律和主線設計一個案例教學體系。財政學課堂教學內容的主線可以概括為:財政收支為主線,基本分為三大塊內容。第一塊:基本理論。包括財政概念和職能,授課主線和契入點可以圍繞政府與市場的基本關系展開。第二塊:基本內容。包括財政收支基本理論、預算管理基本理論,授課主線主要以財政收支為主線展開,最后涉及預算管理及財政赤字。第三塊:基本運用。此部分內容主要圍繞財政政策展開,屬于基本理論的應用和分析。

基于以上主線,大案例設計基本思路為:第一塊設計收入分配職能案例,討論式。第二塊設計兩個。其一是財政基礎設施投資――三峽案例;其二是農業補貼可以采取辯論式,辯論家電下鄉和直補的利與弊。第三塊討論現時財政政策實施背景、內容和初步效果。小案例:

我國行政管理成本的國際比較;教育支出結構分析;社會保障支出的現行改革;國債規模各項指標的比較分析;分稅制改革的最新進展等。

2.案例教學的具體講授形式

從案例教學基本方法來概括,一般是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并注重前沿案例解讀的基本原則,一般可以采用大案例討論式和小案例穿插式。

(1)大案例教學一般采用討論或辯論形式。

大的案例教學一般要求提前布置背景材料,要求學生提前熟悉和掌握材料并準備問題。可以提前將學生分組,最好是圓桌式或分組布置的實驗室。上課時,老師先用5分鐘左右時間提出討論主題或辯論主題,并要求每組代表總結陳述自己小組觀點,然后互相討論或辯論(約30分鐘)。最后由老師分組點評,總結觀點,提出繼續改進的方向(約10分鐘)。建議采用45分鐘,并且以小班課(45~50人)為宜。

(2)小的案例教學一般采用課堂穿插或新聞解讀形式。

財政學的前沿熱點很多,小案例每年的具體數據和政策也會有新的變化。小的案例建議在老師講授完某個知識點之后,利用3~5分鐘的時間穿插一些新聞或整理好的實證數據,進一步論證知識點。小案例建議短小精悍,迅速概括要點。

(3)課后案例鞏固可以采取專家講座形式。

篇(6)

中職生不愛學文化課,許多學生一談到地理就搖頭,這需要教師探討研究,改變這種低迷現狀。我結合多年在中職學校教學的體會,認為以下幾種途徑可實現中職地理有效教學。

一、課堂教學是關鍵

課堂是中職地理教學的主陣地,要使地理課堂教學更具有效性,就需要教師從發揮專業優勢、培養學生興趣等方面努力。

1.結合專業教學

中職生有自己的專業,教師在上課時把專業知識巧妙地和地理教學結合起來,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針對美術專業的學生,把漫畫與授課內容結合起來,恰當地運用到教學中去,可使抽象的地理概念形象化、直觀化。在講完“森林資源的利用”這一問題時,展示漫畫《小鳥的悲哀》:在一片只見得著樹樁的土地上,小鳥哀求砍伐者“請把我也帶走吧”。結合漫畫,提出問題:談談你的看法,今后應如何預防這類問題的發生。學生積極回答、歸納,總結出“隨意破壞地球的生態環境,終會招來無情的報復”這樣的結尾,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也達到對本課知識的鞏固和運用。也可讓同學根據課文內容畫出漫畫,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2)音樂專業和地理學關系也非常密切,教師應加強音樂在地理教學中的滲透。講我國的區域地理,教師可向學生介紹:我國自然環境多樣,民族眾多,分布廣泛,生活在不同環境區域的各族人民,創造了各具特色的民族音樂和舞蹈。

(3)物流專業,涉及運輸方式的選擇,原料、產品分布,也與地理密不可分。

把專業知識與地理知識有機地結合,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從中體驗到學有所用的樂趣,自然就越來越用心地學地理和專業知識。

2.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的培養,對中職生尤為重要,有了興趣,中職生才能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學習知識。

(1)良好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每學期第一節的緒論課,精心設計好每節課的課堂導語,讓興趣的種子播撒在教學的起點。

(2)巧用詩歌諺語。這可以使課堂教學滿堂生輝。教師信手拈來“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等,讓學生在佩服老師的同時,喜歡上地理。

(3)幽默教學。中職生的課堂最忌沉悶,教師要不時穿插幽默笑話,來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興趣。

3.善于運用啟發式教學

中職生大部分比較懶,不善于思考,如果教學中能用不同的啟發式教學,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啟迪學生思考,開動腦筋,這樣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又發展智力和能力。啟發式教學有多種,以下是我在教學中常用的幾種。

對比啟發式。在講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自轉和公轉”時,我用列表形式比較自轉和公轉在方向、周期、角速度、線速度、地理意義等方面的特征,先向學生講解自轉的一系列特征,然后啟發學生閱讀教科書,完成公轉相應的內容,并在討論質疑的基礎上逐步深化,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直觀啟發式。人的認識過程,是建立在感知的基礎上,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的過程。中職生抽象思維能力差,要培養這種能力,在教學中必須加強方法和手段的直觀性。如講等高線地形圖時,學生不知等高線怎么來的,無法將等高線地形圖與實際地形結合起來,我拿一座模型山的教具給學生看,引導學生看模型教具的等高線,并告訴學生等高線是按一定等高距在水平方向上畫的,等高線投影到圖中,形成等高線地形圖。平時教師可充分利用實物、模型等教具,借助電視、電腦課件等,突出形象化教學。

設疑啟發式。如果我們依照教材精心設計一系列問題,讓學生思考,循序漸進,層層設疑,學生較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如講西歐乳畜業的形成時,我設計以下問題:①西歐是何氣候類型?②該氣候類型是什么特征?③光照強嗎?④是適合谷物還是牧草生長?⑤該地區經濟發達嗎?人口多嗎?通過教師的層層啟發,學生掌握了該部分內容。

4.因材施教,大膽調整教材內容

依據中職生特點對教材內容進行大膽調整;突出重點、淡化難點、拓展廣度。

專業不同,教學內容的側重點不同。旅游專業的重點選擇名勝古跡及形成的地理原因;計算機專業的重點選擇現代化技術在國土整治中的應用;涉農專業重點掌握影響農業的自然因素,了解我國各農業區的優勢、生態環境問題、人們對各區域的綜合整治。

對重點內容要精講細析,時間要保證;對于難點采用化難為易的方法,把難點分解為若干較易理解的問題,各個擊破;我們的社會在不斷向前發展,教材適當補充新知識,比如宇宙開發、信息高速公路等,使學生能夠摸到時代的脈搏,具有廣闊的視野。

5.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中職生文化課成績差,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學能力差,他們的知識僅來源于老師課堂講解,甚至還要打折扣,如果我們能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就能掌握到更多的知識。課前可以有針對性地布置一些閱讀文章、設計題目,讓學生預習;課堂上可以將章節內容設計成若干個循序漸進的問題,讓學生去翻閱課本,通過學生討論、師生問答的方式,掌握課本知識;課后可以布置一些難度有所提升的題目,讓學生去查找資料、思考總結。經過多次這樣的練習,學生的自學能力會逐步形成,同時也培養了其獨立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與能力。

二、縮短師生距離,加強師生融合

真摯的師生情感,有利于教學過程的開展和教學效果的提高。

課堂上,教師良好的情緒,會使學生精神振奮,反之會抑制學生的智力活動。提問的難易度要接近學生的水平,對他們的微小進步、點滴成績及時給予表揚。課后,教師多了解學生所學專業的一些基礎知識、發展、就業等,并提出自己的見解,增強親和力。學生有進步,及時反饋,形成良性循環。教師用自己的魅力感化學生,學生就會比以前更加關注地理的學習。中職生的自尊意識極強,面對他們的錯誤,教師不要謾罵,而應和他們溝通、了解,告訴他們不良習慣可能產生的后果,勸說他們改變。

三、對學生要有正確合理的評價

(1)增加單元考試比重。以往評價以期中、期末考的成績為準,這種考核方法不能準確反映成績。可以增加單元考試次數,并把考試成績按比例累計到期中、期末總成績。

(2)引入“增值評價”的概念,增強學生學習信念。“增值評價”即以學生原水平為基礎,將每次評價與原水平進行比較,只要成績較原水平有提高,就能得到相應的提高分。這種以“成長評價”為主的評價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使學生明確,只要努力,成功的大門始終為其打開。

篇(7)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4-178-01

2003年國家教育部頒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2004 年秋季開始,《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將陸續在全國各地逐步試行,引導學生關注全球問題以及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地理問題,弘揚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強化人口、資源、環境、社會相互協調的可持續發展觀念,這是時代賦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地理作為一門重要的課程,其教學方法的探究也倍受關注。

一、興趣教學法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運用

“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聯系實際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地理學習能力,鼓勵積極探究,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 [1]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足以看出興趣對于學生學習的重要性。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強大的動力,學生對某一事物產生了興趣,就可以激發出極大的熱情,從而產生高昂的求知欲。如何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將是中學地理教學工作者面臨的一項艱巨的任務。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我發現學生除了對精彩的導入、恰當有趣的問題感興趣外,教師根據文本知識收集的課外知識,也讓他們非常感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積極互動,教師要創設讓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學習的自信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特別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任重道遠,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還要著眼于學生的未來,關注學生的健康發展。

二、合作探究式教學法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運用

新課標中強調,要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探究式教學是以學生的學習為出發點和歸宿點,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以發揮探究性思維為目標,學生主動參與為前提,自主探究為途徑,合作討論為形式,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教師應把這一新的課程理念引入課堂,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實施合作探究式教學,首先,教學中要大膽留足學生時間,保證學生的自主探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室里寂靜,學生集中思索,要珍惜這樣的時刻。”在實際課堂中,我發現很多教師在提問后就馬上叫學生回答,不給學生時間去思考。如回答不出,教師或是不斷重復問題,或是忙于啟發。試想,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學生的思考能有一定深度嗎?學生能獲得多少“頓悟”和思維的閃光呢?學生為了迎合老師的心理,匆忙間的只言片語,表面上氣氛活躍,實際上是走進了一問一答的圈子中去了。其次,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創造民主型的師生關系。民主型師生關系是一種平等互促的關系,在教師面前學生可以自由地發表自己的意見,特別是敢于客觀真實地提出與教師不同或相反的意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想法,與學生平等合作,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自覺承擔責任,其主動性及探究能力才能得到發揮和提高。

三、情境教學法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運用

傳統的地理教學模式單一,在課堂上教師單純地教授課本知識而忽視了情境的創設。傳統的地理教學,使得教師用簡單的語言講授來進行,學生在被動地聽講,死記硬背,對書本知識的掌握缺乏深入的理解。俗話說:“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應該親自嘗一嘗”。教師要有意識地創設教育情境把課文所描繪的客觀情景和現象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身臨其境再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去體驗去感悟,加深感受。

創設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方面的場景,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從而激起學習熱情,并使之持久化。如:講地形對氣候影響時,可引用白居易的詩,《大林寺桃花》中“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來描述氣溫的垂直變化規律。除此之外,還可以用故事、廣告、漫畫、游戲、口訣等,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對地理課由“我想學、我要學、我愛學”這一認知過程。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大的背景下,只有打破傳統教學的單一性,充分利用學生們自身活潑、天真、好動等特性,在教學過程當中不斷發掘新的教學方法,如文中所述的興趣教學法、合作探究式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在教無定法的原則之下,全面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在教育工作者的引領之下做到對地理知識做到最大限度的掌握。

參考文獻:

[1] 王道俊.王漢瀾主編.教育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20-240.

篇(8)

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老師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的掌握能力有著直接的關系,學生的掌握能力跟教學質量有這直接的關系,所以,要想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方法很重要。

一、利用自然風土、奧妙激發學生興趣

地理學科雖然也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但是在教學方法上,卻有許多提高學習興趣的方法。比如高中地理教育以介紹世界范圍內的自然風土和奧秘為主,這些世界各地的自然風土和奧秘對于很少出國的學生來說,無疑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是大部分學生興趣的傾向所在,最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教師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應該在尊重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多介紹一些風土人情等知識,尤其是一些自然之謎,既是教學的需要,也是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最直接的手段之一。如果調動起學生對于地理學科的學習興趣,那么地理學科將不再是學生的負擔,反而成為學生認知世界的窗口,還能從中獲得學習的快樂,對學生的終生學習和終生發展都有積極的意義。

二、在教學中用好地理地圖

地圖是地理學科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好地圖,也是考量教師教學水平的一個標準。地圖以無聲的語言來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教材內容,以生動、形象、鮮明的視覺感官來反映地理事物的特點,且往往會提供比文字描述更為豐富的地理信息。比如我們在地理教學中,必不可少的要對一些地理名稱進行記憶,在這個記憶過程放到地圖上,就再好不過了。將地圖在大腦中進行展現,來解決問題,將這些知識點與地圖儲存在大腦中,在運用時,將其提取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這樣還可以提高自己的形象思維,形成一種無圖解決問題的習慣與能力。

三、提高學生自信心,活躍課堂氣氛

在日常教學中,活躍課堂氣氛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已經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地理課堂也不例外。地理教學中有很多的重要地理現象和地理過程是比較抽象的,無形的,老師很難說,學生理解很困難,整堂課下來,老師口干舌燥,學生不理解,缺乏動力、缺乏興趣,沒有一點興趣,這樣的課堂何談效率。所以老師應充分利用教具直觀和“小”的特點,對學生的地理范圍,事物或現象的視覺外觀的形成,形成促進空間想象能力。

例如:在地理教學中,有很對學生反應說對于“時區”和“區時”的感念和算法感到難學,很模糊。特別是在課文中“鐘點不變的情況下,自東十二區向東進入西十二區,日期要減去一天,從西向東越過日界線,日期要減去一天,自西十二區向西進入東十二區,日期要增加一天,從東向西越過日界線,日期要增加一天。”這幾句話的理解感到特別困難。應對這種情況,我的辦法是和學生一起制造直觀教具,讓學生清楚的“看到”時區和區時的不同。我將書本分開,裝訂線表示本初子午線,封面表示東十二個時區,封底表示西十二個時區,將書本合為圓柱,合攏的交界處的經度就是180,即理想日界線。將合攏的部分面對學生,在這樣直觀的教具面前,學生能夠很快理解時區等問題的差異和定義,再也不會被這個問題弄得頭昏腦脹,分不清東南西北了。進而使學生對地理學習的信心大增,還能活躍課堂氣氛。

四、講練結合法

新課程強調發展學生創新,重視研究所要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因此,地理教學強調知識發現的過程中創造性的培養,而不是簡單地展示教學結果。在地理教學中和實踐中,應該處理好強度和適度的關系,讓學生訓練思維和總結經驗,從而真正達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效果。

我們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就可以結合一些典型的例題,來進行思維方法的提煉歸納和總結,從而得出一些切實可行又高效的思維方法:①問題的歸類。首先應仔細的閱讀該題的試題要求,以明確該題的考點和問題的意圖,比如該題是考查的工業區位還是其它區位的問題;②區位的展示。比如該題考查的是工業區位問題,那么我們則要充分的展示出工業區位的諸多因素,如原材料、動力、勞動力、市場、交通運輸等等;③進行綜合分析。應根據試題的要求,我們要進行全面而又客觀的分析、評價,還應結合著具體區域的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來進一步深層次的分析,提煉出關鍵的信息、突出主導的因素、掌握動態的因素。逐漸通過這種有意識的思維方式與答題方法的歸納總結。不僅能有效的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還能幫助學生鞏固自身掌握的知識結構體系,從而就為學生今后能夠充分運用這種思維方法靈活解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而言之,對于高中地理知識的學習,的確是有一定的難度,在學習高中地理的過程中,不僅教師應該積極的地引導學生,學生自身也應養成具備高效的思維方法進行學習,師生共同努力,從而能很好的促進學生學習不斷取得進步。

篇(9)

新版高中地理教材每一課由三部分組成:一是“文字系統”(包括文字、圖像、圖表);二是“閱讀材料”,即在正文里用“楷體字”增加一些材料,供學生閱讀;三是“活動安排”,新版教材中,每一課均設計了“活動”內容。

新版高中地理的另一創新之處,是在每個單元的后面設計了由三個“知識板塊”組成的“自學園地”——技能篇、閱讀篇、練習篇。學生通過單元綜合練習對單元知識進行了復習鞏固,進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從以上分析可知,新版高中地理教材以學生為主體、以素質教育為主要內容的課程設計,把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課程作為必修課的變革,對中學地理教學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全新的、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培養學生素質和創新能力的教學方式——案例教學法。

一、何為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起源于美國哈佛法學院及哈佛商業管理研究生院。它是運用案例進行教學實踐,改變傳統教學以本為本、從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學方式,變成一種促進學生成為教學主體,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探索性學習的開放式教學方式。案例教學巧妙地在理論和實踐之間架起橋梁,縮短了教學情境與實際生活情境的差距。

二、如何實施案例教學?

高中地理案例教學法的實施應把握幾個環節:

1.地理案例的選擇,這是實施地理案例教學的前提。案例的選擇要求首先是地理案例的針對性。案例是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選定的,能反映地理事象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規律。其次是地理案例的真實性、客觀性。案例必須來自地理事實,符合客觀實際。再次是地理案例的適時性。案例須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特別是從家鄉地理事象中選取的案例最受學生的歡迎。

2.地理案例的運用,這是實施地理案例教學的重要步驟。首先,提出地理案例,讓學生從中發現有關的地理知識,形成地理問題;其次,組織學生分析討論地理案例,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再次,對案例進行綜合評價,以拓展培養學生的地理創新能力。

三、為什么要實施案例教學法?

1.案例教學有利于改革傳統的概念教學。傳統教學觀念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從書本到書本,從概念到概念,關注的是向學生灌輸了哪些知識,使教學與生活脫節、與學生實際脫節,忽視了學生學習潛能的開發,忽視了真理形成的過程教學,導致學生學不深、學不透、學不懂,甚至不會運用學到的概念去解決實際問題。而案例教學注重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自主性的發揮,注重引導學生通過案例的分析、推導,從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2.案例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把案例教學引入地理教學中,除了能給學生提供教材可能都未涉及的豐富而生動的地理知識外,更主要的是它還能為學生提供一個逼真的地理學習情境,使學生結合自己的認識,深入分析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鍛煉提高自己獨立的地理學習能力,尤其是地理解釋能力和地理預測評價能力。

3.案例教學有利于學生學會學習。傳統的從書本到書本、從概念到概念的教學方式,教給學生的是運用概念解決問題的現成答案,學生獲得的是背誦、機械記憶、按標準答案答題的知識。而案例教學告訴學生的是“答案不止一個”,答案是開放的、發展的,不是封閉的、靜止的。

4.案例教學有利于促使學生學會溝通與合作。案例教學的過程,通常要經過小組、大組合作思維撞擊,在合作中互相溝通,在溝通中增進合作,從而學會尊重他人、關心他人。

5.案例教學有利于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案例教學營造的是充滿“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一種課堂教學心理氛圍,允許學生回答錯問題,允許學生異想天開,允許學生挑戰權威,使學生的精神境界得到升華,勝不驕,敗不餒,具有一定的耐錯心理和積極向上的心態,促進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

案例教學是課堂教學創新性教學實踐的一種好方式,有助于促使教師的教育觀點的轉變,確立了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主體實踐為主、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和健全人格特別是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思想,學生整體素質得到了有效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得到了穩步提升。

篇(10)

從定義上講,素質教育是指以提高全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實施素質教育正是為了克服“應試教育”的弊端,準確地貫徹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同時,素質教育既體現一種教育思想,又為一種新的教育模式。素質教育決不是否定個體的差異,它強調面向全體學生,追求“一般個性發展”與“特殊個性發展”的統一,要注重因材施教,面向有差異的每一個個體,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實際情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就需要教師因學生、因教材配以適當的教學方法,才有可能使素質教育的思想得以貫穿下去,教學目的得以實現。

一、地理課堂教學方法實施現狀

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法,老師講,學生記,教師抄筆記,學生記筆記,教師考筆記,學生答筆記,把學生的頭腦當作是接受知識的容器,像灌水瓶一樣向學生灌注。在傳統教學中雖不斷涌現新的教學方法,比如啟發式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談話教學法等,但都沒有脫離教師提出問題、設定疑問、解決問題、總結歸納的模式,最終背離了素質教育的初衷,教學效果可以想象。

二、適合地理課堂推行素質教育的幾種方法

1.巧施情感教育,注重引導方法

情感具有巨大的誘發力和無形的鉗制力,它能牽動人的情絲,撥動心弦,產生出一種感化人心的奇妙力量。有道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在與學生的交往中,必須注重情感教育,以各種方式技巧,調和師生關系。為此,每一個地理教師都要尊重學生的人格,以心交心,誠心待人。然后是培養學生地理學科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教師的地理教育水平。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人們探索知識和從事某種活動的精神力量。在給學生講課時,先設置幾個問題,讓學生邊看書邊思考,再在黑板上畫上相關的圖形,把學生的興趣激發起來了,他們都踴躍發言。這樣就會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先導,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取得學生的喜愛和信任。

2.利用疑問學習,培養學生能力

疑問學習就是將某章節設計成若干個循序漸進的問題,這樣可促進學生看書、思考的過程。通過教師提問學生回答,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加以解決,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早日養成自己學習、自己思考的習慣和本領,而且能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對學生整體認知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幫助。為促進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言,可采用多變靈活的啟發誘導方法。這樣做比教師單純講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配合動手操作,提高創造能力

讓學生動手操作比教師講解的效果要好得多,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會遇到一系列的實際問題,這會促進其思考、探索,在不斷失敗中求得成功。經常讓學生動手操作,不僅可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得以提高,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甚至會迸發出創造發明的火花。多采用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對培養創造性人才很有幫助。

4.結合教學實際,適當野外觀察

過去的地理課堂幾乎只重視書本知識,不重視實踐能力,理論嚴重脫離實際。在素質教育提倡實際運用的觀念下,重視和加強學生的實踐教育,是當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到野外觀察是學習地理學科所必須的,也是搞好地理課堂教學所必須的。例如,講到陸地地形時,我就組織學生在課堂之余考察本地地形的種類和特征;講到巖石時,可帶領學生到野外集體采集各種石頭帶到課堂上。讓學生走出校門,有利于學生了解自然、了解社會,有利于增強學生在實踐中運用知識的能力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5.鼓勵走上講臺,提倡自我表現

這種自我表現的形式,目的是讓學生免除機械記憶、重復練習的痛苦,一方面消化、深化知識,并內化成自身知識架構,另一方面凸現主體、張揚個性,養成活潑的品格,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理。這就需要老師的適當機會與鼓勵。為了達到這一要求,各位地理教師可以采用模擬表演、對抗辯論、演講朗誦等形式鼓勵學生。以筆者的教學實踐而言,上講臺進行地理小演講是個不錯的方法。學生在自我表現戰勝自我,發展自我;其他同學共同發展;同時這個過程也給了老師一些教學啟示,有些學生別具一格的見解算是課堂上的意外之喜。

上一篇: 高三語文導學案 下一篇: 民間融資方式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久久久久久综合岛国免费观看 | 亚洲欧美综合国产精品一区看三级 |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第36页 |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另类国码 | 一级少妇高清在线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一区 亚洲第一页A∨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