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課程教案匯總十篇

時間:2024-02-21 15:35:4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健康教育課程教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健康教育課程教案

篇(1)

二、體育與健康課程中開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對策

(一)學校師生要了解體育與健康課程中關于生命安全教育的基本目標

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學生進行體育活動首先要注意安全,而且上課過程中作為體育教師要告知學生如何在運動中保護自身安全,在發生危險的時候應如何應對。教育部門頒布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需要體育老師和學生認真閱讀學習,只有教師和學生真正了解了體育與健康課程在生命安全教育里的目標,才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發展體能,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在學校里的安全意識。

(二)學校定期開展運動會和突發事件演練,普及生命安全教育

體育與健康課程屬于體育課的范疇,運動比賽是體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只有將生命安全教育與運動競賽有機地結合到一起,才能更好地進行生命安全教育工作,所以學校要定期開展各類體育競賽和突發事件演練,這類競賽和演練的種類很多,比如賽跑、籃球賽、拔河比賽、火災演練、地震演練等,在競賽和演練中學生增強了體質、鍛煉了意志,同時還學到了救險逃生的技能,強化了學生們的生命安全意識。

(三)加強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的開發與應用

體育與健康課程里雖然規定了課程目標,但并不是強制性的規定,這說明該課程是目標導向,課程內容很廣泛,體育老師在教學上有很大的空間進行選擇,各學??梢砸虻刂埔说卦诟傎愐巹t、運動項目、器材、場地上進行適當的簡化,編寫適合本學校風格的教學課程,把傳統的體育教學內容改編成機動靈活的教學內容。

(四)加強體育教師的培訓

體育教師在學校生命安全教育的實施過程中起主導作用,他是安全教育的的設計者和操作者,體育教師能力的高低決定著生命安全教育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能否順利開展,這就要求體育教師能夠擁有專業的知識和技能。但就目前情況來說,還沒有明確、具體的操作內容和評價體系應用到體育與健康課程里的生命安全教育當中,這就需要外部和內部共同加強體育教師的專業素養。就外部來說需要教育部門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定期開展體育教師的培訓活動,師范類體育院校應著重開展體育生命安全教育的課程,使體育教師在走向教育崗位之前就有這專業的技能來勝任今后的體育教學工作;就內部來說,作為體育教師要經常與同事、外校同行交流溝通對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學經驗,多學習關于生命安全教育的圖書和影像資料,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只有從內外兩個方面提高了體育教師的專業技能,才能為學生的生命安全教育打好基礎。

(五)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全面開展學生的生命安全教育

對學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工作僅僅依靠學校是很難完成的,生命安全教育是一個社會性的問題,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努力,才能提高學生的生命安全意識。學校應與社會各部門取得聯系,如公安消防、衛生、交通、地震的相關部門,聘請這些部門內的專業人員來學校對學生進行教育輔導,幫助學校建立完善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并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的演習活動。如請消防人員給學生講解發生火災后的逃生辦法,請交警向學生講解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及發生交通事故的處理方法,還可以請地震監測站的人員向學生講解地震來臨前的征兆和發生地震時正確的做法等等,只有學校與社會實現真正的結合才能使學校的生命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實處。

篇(2)

當前,在我國的職場環境中,勞動者的健康與安全存在著極大的隱患。因此,在職業教育中推行職業健康與安全教育已刻不容緩。自2010年秋季起到現在兩年多的時間里,江蘇省已經推進了職業健康安全教育試點工作,通過系列活動,已經取得了扎實的成效。在試點過程中,我們發現職業學校缺少能夠根據學生自身的身心發展特點及學生的專業特點,整合各自學校自身資源,具有地方特色的課程教材。在此背景下,江蘇省集聚了資源與開發力量,力圖開發體現江蘇精神,具有職教特色,兼具通識性和普適性的職業健康與安全教育課程教材。

通過課程開發,我們重新審視研究背景和課程定位,提煉課程開發的理論依據和地方特色。在此基礎上,我們還發現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這對于完善課程模式,推進教學的有效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一、課程教材的開發特色

職業健康與安全課程教材的開發能夠集聚多方面力量,在編寫團隊、價值取向、體系結構、教學模式等多領域體現出獨特的地方特色。

1.凝聚骨干力量,形成編寫團隊

課程教材的開發凝聚了骨干力量,形成了結構合理的編寫團隊。職業教育專家、行業專家深度參與,把最新的職業教育理念、職業規范融入到教材中。同時,教材編寫成員都是各職業院校的一線骨干教師以及在研究課比賽中獲獎的優秀教師,因此,由于教材建設團隊組成結構合理。所以教材既能把握職業教育的理念,又能符合職業規范要求,同時又能零距離地把握學生的理解應用能力,教材內容科學合理,形成地區特色。

2.源于教學實踐,活動夯實基礎

課堂教學是職業健康與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徑。在教材編寫前,江蘇省已經在2011年全面開展職業健康與安全試點工作。部分試點學校將此課程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使用李洪編寫的《職業健康與安全》教材,在一、二年級課程體系中設置職業健康與安全課程。職業健康與安全課程于2011年納入江蘇省職業教育“兩課”評比,為教材的開發奠定了課堂實踐基礎。

只依靠課題和教師,教育的效果也是有限的。在試點過程中,我省大力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營造濃郁的教育氛圍,讓此項教育滲透到各領域、各部門。試點職業學校通過開展專題講座、企業實踐體驗、主題創新活動設計、社團實踐活動以及各種實踐模擬演練、專題演講比賽、知識辯論賽、板報與手抄報設計評比等多種形式和途徑來實施此項教育。主題實踐活動和比賽切實推進了職業健康與安全教育深入人心,為課程教材的開發夯實了實踐基礎。

3.明確價值取向,強化素養提升,邏輯體系嚴密

職業健康與安全教材在價值取向上以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促進學生個性化的可持續發展為基本目標。教材的開發內容包含“知識、技能、思維、習慣、文化”五個層次的要素,體現了這一價值取向。

教材不僅僅停留在具體技能的表面,而是將健康安全意識融入到學生的價值觀中,內化為行為習慣的養成上來,以此來形成學生的職業思維和職業文化。

教材的邏輯體系嚴密,既有“工作前”的“預防”,又有“工作過程中”“控制”,以及“工作后”“治理”“保障”,也就是說“防、控、治、護”構成了職業健康與安全教育內在的一個邏輯體系。教材依據這一邏輯體系進行課程內容的選擇、內容的組織以及內容的呈現。

4.體現學生中心,采用新型教學模式

新版教材鼓勵各學校結合實際研究,以學生為中心,采用創新性和互動性的教學模式。它將職業健康與安全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與學生的未來職業、崗位和日常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將教學內容貫穿在各種生動有趣的游戲和練習中。

以筆者學校為例,學校很重視預習的作用,經常在課前給學生布置一些預習作業和調查任務。鼓勵學生尋找、記錄安全隱患,課上展示討論。課堂教學采用情境教學,注重實踐演練。例如消防安全一課,老師設計知識拓展,讓學生運用已學的知識設計疏散方法和疏散線路,活學活用。學校還把過期的滅火器發給學生操作練習,相互糾錯,評價鑒別。通過以教材為依托設計出的多種多樣的學習形式,增強教育的有效性,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素養。

二、課程教材開發中的問題

隨著新教材的出版,江蘇省各試點學校在二年級畢業生中廣泛使用了新教材。由于教材編寫時間的倉促和編寫人員知識體系的局限性,在使用過程中我們發現教材存在的一些體系內容、資源及師資等一系列問題,這對今后繼續完善課程找到了進一步改進的方向。

1.缺乏統一標準和后續資源開發

經調查,職業學校雖然開設了相關課程,但采用的課程形式有專業課滲透模式,有選修課形式,有些形式還未納入教學計劃和專業培養方案中,具體的課程計劃和課時安排各學校都不盡相同,沒有統一標準。

教材在使用過程中,很多學校授課教師反映缺少課程標準、教學指導、學習手冊資源等配套用書,這樣使得教師缺少課程教材實施使用的方法指導,無的放矢。職業學校還缺少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及專業特點、整合學校自身資源的校本教材和資源。職業健康與安全教材的建設應該是一個系統的、長期的工程,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資源,并且把這些基層試點學校的教學資源匯總起來,便于教師教學使用和學生拓展訓練。

2.師資力量匱乏

從職業健康與安全教育的教材實施主體來看,試點學校的師資主要是由專職教師、德育教師和班主任組成。但由于職業健康安全是一門通用技能課程,既有文化課程的知識特點,又更多地涉及專業性較強的知識內容,因此導致德育教師和專業教師均不能勝任此非所教領域的教學工作。同時在教材開發和教學實施中,專業教師比例較低,且參與積極性不高。專業教師的缺乏使得這項教育的職業性不強,且無法形成團隊合力,因此,這是需要解決的一個重點問題。

3.缺乏與專業教學的結合

課程沒有和專業教學相結合。在實踐過程中體現出,活動難于在課堂內展開,缺少活動的真實環境和場所,缺少活動需要的教學用具。例如要求學生學習防塵,但是缺少口罩等教具;對機械專業的學生講機械安全則缺少真實的實訓環境。

三、完善課程教材的建議

1.組織形式多樣,重構課程資源

在教學過程中,應尊重學生的興趣需要及年齡特點,根據不同專業的教學內容安排組織教學課程。重點研究如何通過學生社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企業生產實習活動等建設健康安全校園文化,作為課程教學的有效補充。例如,學校嘗試組織機電專業學生對校企合作企業參觀,聽取工廠安全員關于機械行業安全知識及防范技能的講解。

要完善教材,就要開展職業健康與安全課程建設,建立職業健康安全數字化平臺,構建江蘇省職業健康與安全教育課程資源網。學校以“職業健康與安全”市級重點課題為抓手,建立了課題資源網站,定期上傳課件、視頻、講座等資源。學校從蘇州工業園區地域出發,實現特色開發,邀請企業專家結合實訓參與資源開發,使課程資源的開發呈現出多樣性、豐富性、獨特性。

2.培養專業師資,打造骨干團隊

針對職業健康與安全教育的專業人才缺乏這一現狀,要重視職業健康與安全教育的師資培養。繼續優化課程教師的組成結構,提高專業教師參與課程教學的比例;將教育主題融入各主題培訓內容中,逐步提高教師健康安全的專業素養和從業能力。例如,從2011年起,省職教學生發展中心組利用班主任培訓契機,開展專題培訓。參訓骨干通過主題活動、專題論文等方式,從能力上獲得實踐的經驗,為課程教材的后續開發凝聚了骨干力量。

課程的后續開發,應該組成一個由德育教師、專業課教師、班主任等主要執行人組成的團隊,同時也鼓勵職業學校邀請企業、行業專家參與到課程教學中,形成職業健康安全教育團隊合力,共同完成課程的開發和教學任務。

3.自編學習講義,進行專業滲透

職校專業種類較多,所以在使用新編通用教材基礎上,還可嘗試應用自編教材,廣泛進行專業滲透。例如學校在省編教材基礎上,由何語華主任主編了《珍惜安全 遠離危險》的安全讀物作為職業健康教育的補充。該教材從學習和鍛煉安全、人身和財產安全、心理健康和社交安全、日常生活安全等方面闡明了提高安全素養的必要性。學校還結合各專業的職業特點編寫講義,與主教材、校本教材配合使用,實現與專業相關的職業健康與安全知識直接與職校學生未來的崗位對接。

參考文獻:

[1]許曙青,蔣.“職業健康與安全教育”試點工作透視[J].江蘇教育?職業教育版,2012(1).

[2]王妮.安全教育:基于生命教育的模式探討[J].發展,2012(12).

[3]許曙青.以生命的名義――江蘇省職校職業健康與安全教育試點工作掠影[J].江蘇教育?職業教育版,2012(1).

[4]李全壽,程慧.論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與企業安全文化[J].工業安全與環保,2004(8).

[5]顧建軍.職業健康與安全教育:我之教學觀與教材觀[J].江蘇教育?職業教育版,2012(1).

篇(3)

所以把握學生的心理,對其進行合理有效的心理暗示,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 心理暗示 中學生 體育與健康課 興趣

心理學認為:“興趣是個人對客觀的選擇”,“是對一定對象的心理傾向”,“是一個人力求接觸、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和參加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根據心理學的觀點,我們可以把學生的體育興趣理解為:學生從事體育(或體育中某一種內容)學習與鍛煉的心理傾向或選擇。

筆者通過對重慶沙坪壩區部分中學從初一到高二學生的調查中發現,中學生在體育與健康課中普遍存在學習興趣不高,不能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去的現象。主要障礙有這幾個方面如:心理障礙、自信心不強、抵觸情緒等。

現代中學生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在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消除心理上的障礙,提高對體育與健康課的學習興趣,教師生硬的批評和說教已經很難奏效。而心理暗示可以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基礎上,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從而達到“隨風潛入夜,澗物細無聲”的效果。

所以把握學生的心理,對其進行合理有效的心理暗示,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有效的方法。

本文針對中學生在體育與健康課中的心理活動進行研究,對在體育與健康課中運用心理暗示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激發進行了一定的探討。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重慶沙坪壩區部分中學從初一到高二年紀的學生

(二)研究方法:文獻資料法、訪談法、歸納分析法、問卷調查法

二、分析與結果

(一)對心理暗示的理解

心理暗示是指在沒有對抗的情況下,用間接、含蓄的方式對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使之朝期望的方向發展。心理暗示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心理現象,它是人或者壞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個體發出信息,個體無意中接受這種信息,從而做出相應反應的一種心理現象。

心理暗示分為自暗示和他暗示兩種:自暗示是指自己接受某種觀念,對自己的心理施加某種影響,使情緒與意志發生作用;他暗示是指個體與他人交往種產生的一種心理現象,別人使自己的情緒和意志發生作用,如著名的成語故事“望梅止渴”就是巧妙地運用了他暗示。

(二)對研究對象的分析

中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大都在13-18周歲之間,體育教育將其分為水平四和水平五兩個階段。

這兩個階段的青少年正處于青春期,其生理發育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從原來的不成熟趨向成熟,生理機能的變化涉及很多方面,歸結起來主要有“三大變化”:一是身體外形的變化;二是內臟機能的健全;三是性的成熟。

伴隨著生理上的發育,身體構造的逐漸完善,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也在迅速發展,對事物認識開始有自己的見解,開始用懷疑和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圍一切事物,不滿足成人和書本的結論,喜歡懷疑、爭論和獵奇,也喜歡探索、辯駁和提出一些新奇的想法,但其發展還不是很完善,容易產生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例如,容易毫無根據地爭論,鉆“牛角尖”,看問題孤立偏激,易走極端等。

所以,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當代中學生在學習中的普遍心理特點有:學習責任感不斷增強,但學習往往憑興趣出發;無意占主導地位;喜歡暴露獨特的個性,集體觀念不強等。

(三)學生對體育與健康課興趣不高的分析

通過對重慶沙坪壩區部分中學初一到高二的學生(每個年紀男女生各30人總共300人)進行問卷調查,發現有204名學生在問卷中表現出在體育與健康課中存在學習興趣不高的現象,占被調查總人數的67%,其中有過受傷經歷存在心理障礙的有42人占被調查人數的14%;覺得自身身體素質不行的有37人占被調查人數的12%;因為對課堂感到陌生而興趣不高的有21人占被調查人數的7%;認為課中沒有必要教授技能技巧而對體育與健康課產生反感的有38人占被調查人數的13%;因為覺得上體育與健康課很累的有33人占被調查人數的11%;覺得課的內容不吸引人的有29人占被調查人數的10%。筆者對問卷進行了整理得到表1:

從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總結出中學生在體育與健康課中的興趣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大方面:

1.在以往的運動中受到過身體上或精神上的傷害,自信心很低,不敢進行許多類似的體育活動,造成一定的心里障礙,導致體育興趣不高。

2.由于自身身體素質限制,不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和標準完成鍛煉任務,在學習中被其他同學逐漸落下,使其自信心受到打擊,從而引起體育興趣的降低。這類學生主要是一些身體素質比較低的學生,如身體肥胖的學生,身體或智力有缺陷的學生。

3.對課堂環境的不熟悉,產生怯弱的心理,導致對體育與健康課的學習情趣不高。

4.初中階段的男生雖然對體育運動的熱情比較高,但對于在課中學習技能技巧的過程比較反感,認為沒有必要,或者是覺得枯燥;女生則認為體育活動應該是男孩子的事,和自己沒什么關系。

5.高中階段的男生普遍較好,女生由于生理發育,皮下脂肪的增多,對于體育運動特別是在體育與健康課中的學習特別不感興趣,怕累、注意形象等問題普遍存在。

6.教師自身技能水平不夠,主要存在課程的安排死板,內容老套,在課中不能調動起學生主動參與到課中來,占據主導地位的始終是老師,而學生只有被迫地接受,對學生過于嚴厲,反而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

7.學校體育氛圍不夠。很多的學校已經推廣實施素質教育,但由于在現階段升學考試中競爭一年比一年激烈,也不能從根本上實行素質教育改革,只不過是在素質教育外衣掩蓋下的另一種形式的應試教育(某些地區曾經就干脆地取消了體育畢業、升學考試),從老師到領導不能制定出真正切實有效的措施,很多教師迫于升學的壓力,不贊成學生把課余時間用在體育鍛煉上,從而影響到了部分學生體育興趣的形成。

三、對策

以下幾點是筆者針對運用心理暗示在中學體育課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幾點看法:

(一)語言暗示

一位教育學家告誡我們:“教師一句話可以成就一個天才,同時,也可以催毀一個天才”。教師的教學語言往往藏有豐富的潛臺詞,語調的輕重緩急、快慢節奏都帶有“弦外之音”,學生可以從中獲得某種附加的信息。優秀的教師都很注重語言的暗示作用,對學生含而不露的批評,委婉含蓄的要求,不失時機的啟發和鼓勵都可以通過語言暗示傳遞。

1.對在授課過程中不專心的學生的語言暗示

對于不專心的學生我們可以采用加重語調的方法,如:我在實習時一節高一年紀的課上,是一堂廣播體操的新授課,當發現有幾名女同學在我講解示范的時候在隊伍里面說悄悄話,這時我故意加重了一下我的語調,暗示她們幾個不專心的同學,結果那幾個女同學在接下的整堂課都學得很認真。但換作是立即停下講課,對不專心的那幾名女同學進行嚴厲地批評我想結果一定會是很不愉快,即使是她們不講悄悄話了,但一定會出現對老師的抵觸情緒,接下來的學習也一定是很不愉快,結果也是事倍功半。而這種含而不露的語言暗示,將批評轉為委婉含蓄的要求,往往能使教學效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對于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積極狀態的學生的語言暗示

中學階段的學生對學習興趣的保持情況都不會很長,需要的是教師從旁不斷地鼓勵與引導。對于在技能學習中出現進步的學生我們一般采用:鼓勵性的語言,比如:“你越來越榜了!”、“老師為你的進步而驕傲”、“哈哈,想不到你進步得這么快,完全出乎老師的意料之外”這類的語言,在得到老師積極的暗示之后,就好比有一雙無形的大手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從一個高點推向另一個更高的點。

3.對于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心理障礙的學生的語言暗示

這里我們可以分為兩種情況:

(1)在以往的運動中受到過身體上或精神上的傷害,自信心很低,不敢進行許多類似的體育活動,造成一定的心里障礙,導致對體育興趣不高。

這類學生可以看出原本對體育的興趣還是比較高的,但在受挫之后產生不敢的心理狀態。

(2)是由于自身身體素質限制,不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和標準完成鍛煉任務,在學習中被其他同學逐漸落下,使其自信心受到打擊,從而引起體育興趣的降低。這類學生主要是一些身體素質比較低的學生,如身體肥胖的學生,身體或智力有缺陷的學生。

此類學生由于自身條件和周圍同學的影響,主動的將自己排除在體育之外,所以在課中表現出懶散厭學的情緒。

針對這些學生,我們可以通過如:“別怕,你能行!”、“來,老師在一旁保護你”、“這個難度對你來說太輕松了”這一類的語言暗示,能讓學生在體育與健康課中練習時,有充足的安全感,消除畏難情緒,從而主動地參與到課中來。在學生通過大膽嘗試后,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時,又可以用到如:“這次已經很好了,下次一定會更好”、“來,老師幫你總結一下,這次很不錯”的暗示,讓學生明白,只要積極參與到體育與健康課的學習中來,一定會得到不錯的效果,以此也可以增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行為暗示

常言道:“言傳不如身教”。行為暗示在教學過程中具有特殊的實用性和適用性,能起到感染、傳遞、調控、激勵等多方面的作用,是心理暗示最常用、最基礎的方法之一。

情況一:對于課堂的不熟悉的學生

這一情況一般出現在剛入學的初一年紀和高一年紀的學生。由于對老師和同學的不熟悉,對于課堂總是多一些怯懦,尤其是面對在體育與健康課中學習新的動作時。這時,一個信任的眼神、鼓勵的微笑會給學生以極大的鼓勵。當學生們按教師的要求完成某一動作時,教師對他們豎起大拇指,而且報以贊許一笑,是對學生最好的表揚。有了這樣的一種體驗,在今后的課堂上,學生總是能熱情飽滿地參與課堂活動,這不正是教學所追求的效果嗎?

情況二:認為教師在體育與健康課中傳授的技能技巧沒有必要的學生

這一情況一般出現在男生當中。比如一些男同學自認為自己籃球很棒,在上籃球課時就表現出很懶散,不愿意學的現象。出現這種情況后,該如何來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進行嚴厲的批評一定不是最好的辦法,反之,如果能讓這樣的學生有機會出來給大家做做示范,然后教師在同學面前給出客觀的點評,指出不足之后,由教師親自針對前面出來做示范的同學的不足做一次規范而優美的示范,相信,這類學生的學習興趣肯定會出現質的轉變。

(三)環境暗示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暗示的環境中,學生許多學習活動從本質上說都是無意識地對來自環境的各種暗示所作出的反映。教師創設特有的教學外部環境,能使學生的有意識和無意識活動在學習中同時發揮作用。如在體育與健康課教學過程中,為了給學生創設學習的氛圍,體育教師在場地、課前的提問、準備活動、游戲的布置中,既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又滲透本次課的學習內容。學生置身于這樣的環境中學習,就能在不知不覺中鞏固了所學到的技能技巧。

(四)自我暗示

教學中,教師不僅可以利用種種手段暗示學生,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正如暗示教學法提倡者之一,美國人類研究社社長卡爾·施米歇爾所說:“如果你認為學習另一種語言很困難,你就會感到困難。但是你如果真的把精神放松,相信你的老師,并且懂得學習是你頭腦中最自然的事情之一,事情就會比你可能想到的情況還要容易”,這就是自我暗示的魅力所在。

四、結論與建議

(一)建議

針對以上幾點影響學生在體育與健康課中的學習興趣的因素,結合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特點和對心理暗示的理解,通過和指導老師、中學教師進行探討發現心理暗示可以作為一種教學手段運用到體育與健康課的教學中去,可以有效地消除中學生在體育與健康課中的心理障礙,提高學生們對體育于健康課的學習興趣。

(二)結論

在對中學生的分析中我們不難發現,現代中學生自我意識在不斷增強,要想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在體育與健康課中的學習興趣,就要求我們的體育教師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充分把握住中學生各個年齡段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找出學生對體育與健康課興趣不高的原因,屏棄以往教學中用到的嚴厲批評學生的方法,多采用委婉的、積極的心理暗示的方法,才能從內心深處激發出學生們對體育與健康課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爭當課堂的主人,達到體育與健康課的真正目的。

參考文獻:

[1] 章志光.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64-98.

[2] 羅希堯.中學體育教材教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季瀏,祝蓓里.體育心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 郭志明.教師語言藝術.語文出版社[M].1992:60-97.

[5] 汪芳林.心理暗示教育的七種途徑[J].教書育人.2000.(3):13-20.

[6] 宋少衛.巧用心理暗示與孩子溝通[J].高中生.2007(04):28-33.

[7] 黃美.心理暗示的妙用.當代教育科學[J].2003(13):70-74.

[8] 張洪波.談心理暗示法在教學中的運用[J].現代企業教育.2000(08):12-15.

[9] 黃晏.體育教學中學生興趣激發初探[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2007(Z2):5-8.

[10] 汪孝英.對情緒理論在體育學習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2003(01):12-16.

篇(4)

關鍵詞:案例教學;信息化;Blackboard平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454(2012)23-0068-03

一、前言

2011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明確各高校應根據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需要,制訂科學、系統的教學大綱,保證學生在校期間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課程教育。各高??筛鶕嶋H情況,設計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其內容必須包含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課程。[1]在傳統的案例教學實踐中,不僅教師講述案例費時費力,學生接受程度也相當有限,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反而降低了教學效率。在當前數字化信息化的大環境中,借助網絡平臺,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的案例教學法進行實踐改革,實施信息化案例教學,既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新型教學關系,又有利于幫助大學生實現心理健康知識的良性遷移。

二、信息化案例教學的理論依據

信息化案例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應用,有其廣泛和深刻的理論依據:

從知識傳授的角度,建構主義是信息化案例教學的核心理論依據。建構主義強調學習是建構的過程,也是活動的過程。學習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2]所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信息化案例教學模式全過程中,教師遵循“以學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教學環節注重“知識情境”、“協作學習”和“辨析討論”,知識傳授是學生與外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是學生在一定的教學情景及社會生活背景下,借助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利用一定的信息化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學生是整個課程中知識與信息的主動構建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任課教師是學習過程中意義建構的幫助者和促進者,而不只是傳統的知識傳播者和灌輸者。

從知識獲取的角度,認知主義是信息化案例教學的基本理論依據。認知主義認為學習是人們通過感覺、知覺得到的,是由人腦主體的主觀組織作用而實現的。20世紀6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Treicher的著名實驗顯示,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這兩個加起來就有94%,而人們一般能記住自己閱讀內容的10%,自己聽到內容的20%,自己視聽兼收即既看到又聽到內容的50%,而在交流過程中自己所說內容占70%。[3]信息化案例教學注重調動學生的感官,通過學生主動參與教育或教學情境的創設,打破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大腦主體的知識獲取。另外,認知主義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一個積極的探究者,教師的作用是形成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實現學生的“發現學習”。這一過程中,學生直覺思維對發現學習活動極為重要,即映象或圖像性質的材料更有助于發現學習。[4]信息化案例教學模式中,教師提供的案例把心理健康知識轉換成一種適應大學生的形式,學生自己挖掘或編制的案例提供給學生邊做邊學的機會,信息化的手段或技術則使這些案例更具直觀性,幫助大學生認知的成長。

三、基于Blackboard平臺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信息化案例教學實踐

Blackboard教學管理平臺(Blackboard Learning SystemTM)是一套專門用于加強網絡教學、輔助課堂教學并提供互動、交流的網絡教學平臺。該平臺包括三大功能模塊:(1)教學。涉及課程制作、編輯、和管理,同時支持學生的個性化學習;(2)交流。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可以通過該模塊的異步交流和同步交流,確保學習和項目分工高效順利地進行;(3)評價。該模塊是教與學成果檢驗最全面直接的方式,教師通過創建測驗試題和作業工具,進行評分統計,生成成績報告,學生則可以通過平臺直接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5]這些功能模塊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創設了便捷的網絡教學平臺,讓學生分享自主、開放的數字化學習環境。

1.教學設計

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輔助教學手段,筆者以Blackboard平臺功能模塊為基礎,對課程進行了以下構建(如圖1)。

(1)課程通知:該課程開課信息、作業、課外活動、討論、測試等課程動向。

(2)課程概況:介紹該課程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學條件和方法等。

(3)教學師資:介紹該課程教師的相關信息,如教師個人基本情況、研究方向、聯系方式、師資結構等。

(4)課堂教學:包括教學文檔、教學課件、教學錄像、電子教材等。

(5)案例教學:設置了不同途徑或來源的教學案例,主要包括引自書籍的案例、個體心理咨詢實例、朋輩心理咨詢案例、學生自拍的案例、引自電影的案例、引自媒體的案例,還鏈接了討論版塊中的“案例分享討論”區。

(6)擴展學習:為擴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在該模塊設置了心靈書單、心理漫畫、從心解聞等專欄,為學生提供書籍、論文、課題、漫畫、網站等資源。

(7)課程作業:提供該課程作業要求、復習思考題及歷年精品作業展示。

(8)課程考核:包括考試大綱、歷年考題、考核體系、參考資料等。

(9)班級分享:發揮畢博平臺“小組頁面”的功能,提供各自然班級交流的平臺。

(10)互動交流:為所有該課程的師生提供交流平臺,設置了案例分享、測評專區、團體活動、專題講座、社會熱點等討論區。

(11)朋輩心理咨詢:包括校內朋輩心理咨詢的基本信息及咨詢個案。

(12)學生心理協會:包括心理協會介紹、各類活動情況、心理讀物等,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

信息化案例教學模式在該課程中的具體教學組織形式如圖2。

(1)課堂講授

第一周開課前,任課教師完成學生名單注冊,通過“課程通知”信息,要求學生了解“課程概況”和“教學師資”的內容。正式授課中,按照“課堂教學”模塊中的“教學課件”和“教學文檔”進行講授。

(2)案例分析

課堂授課中講授理論知識,更注重案例分析。圍繞Blackboard平臺中“案例教學”模塊的“引自書籍的案例”、“個體心理咨詢實例”和“朋輩心理咨詢案例”,教師詳細闡述心理健康知識。

(3)小組實踐

課后布置小組作業,仍然是案例教學的信息化延伸。要求學生圍繞本章節內容搜索或制作心理健康案例,并將作品分別上傳至“案例教學”模塊的“引自媒體的案例”、“引自電影的案例”和“學生自拍的案例”。

(4)案例展示

課程中所有授課案例、小組實踐案例在畢博平臺中展示,師生互動交流,并結合案例完成每一章的課程作業。

(5)課外擴展

學生根據自我需求,通過“擴展學習”、“朋輩心理咨詢”、“學生心理協會”模塊中豐富多樣的資源進行知識擴展,鞏固課程內容。

(6)考核反饋

學生完成學習后,可以通過“課程考核”進行自我評估,并通過“互動交流”,提出課程建議和意見,優化課程建設效果。

2.實踐效果

該課程自應用Blackboard平臺以來,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其對教學的積極影響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增強了學生學習的靈活性。傳統案例教學普遍采用集中討論的方式,由于受到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學生難以在短時間內進入角色,并從不同角度對案例展開分析。而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在網絡上進行案例教學則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可以自由討論,并將討論內容保留在網絡上,供學生反復觀摩,對案例感興趣的學生還可以深入探究。

(2)實現了教學資源的充分共享。信息化網絡案例教學可以擴大學生規模。傳統的案例教學,最大規模通常在40-50個學生之間。然而目前國內許多高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采用大班制授課,很多班級甚至達到200-300人,傳統的案例教學很難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因而借助信息化的案例教學,可以突破學生規模的限制,將課堂講授教學中不能有效完成的案例教學內容放到網絡教學和實踐教學中,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

(3)構建了新型的教學關系。信息化案例教學遵循建構主義的核心理念,凸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教師在教學各環節的“導學、助學、促學”作用。特別是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案例教學,可以突破跨校區跨地域的限制,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可以在網絡上進行實時或非實時的充分交流。教師不僅可以回答每位學生的問題,而且能得到學生對案例教學效果的及時反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這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型教學關系有利于課程知識的積極遷移。

3.問題對策

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用中的優勢得以體現,其共享性與開放性突破了傳統課堂教學的局限,賦予該課程教學以直觀形象和靈活多樣性。但是隨著平臺應用的深入,存在的一些問題需要不斷改進。

首先是學生使用方面。作為一種全新的網絡教學方式,學生對于Blackboard平臺的使用主要來自任課老師的要求,功能模塊上也主要局限于上傳下載的簡易功能,缺乏對平臺主動積極的利用。針對這一狀況,學校可以在新生入學教育時,加強Blackboard平臺的教學培訓,每個班級培養1-2名學生助教,全面掌握平臺的各項功能模塊。其次是教師操作方面。作為Blackboard平臺教學資源管理的主體,任課教師的操作水平直接影響網絡教學效果。而當前高校任課教師由于教學科研等任務繁重,往往不愿意花時間自己摸索平臺的操作技巧。所以學??梢赃m時組織教師培訓,幫助任課教師掌握平臺操作;同時,平臺的后臺管理部門可以為每個學院或幾個學院配備一名工作人員,作為平臺管理員,遇到困難或問題時,任課教師可以直接聯系管理員,協助該課程網絡平臺的正常運行。最后是網絡及設備運行方面。校園網絡及設備的不穩定,是影響Blackboard平臺運行效果的基礎因素,也是學生對平臺使用率低的重要原因。特別是本課程實施信息化案例教學模式過程中,因校園網速慢,導致許多學生課余時間對案例的學習遲緩。學校要積極投入資金,保證網絡設備充足有序,滿足學生使用Blackboard平臺的時間和空間需求。

四、結束語

依托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在該課程中實施信息化案例教學模式,將信息技術、信息資源與案例教學載體有機結合,并增加了實踐性案例教學環節,可以實現心理健康知識的學習以“課堂為中心”轉向“課內課外并重”,提高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但是由于網絡平臺使用的主客體因素帶來的問題,需要學校給予重視,并采取有效措施,為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良性運行提供必要的保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辦公廳.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Z].2011.

[2]萊斯利·P·斯特弗,杰里·蓋爾編,高文等譯.教育中的建構主義[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篇(5)

案例教學法是美國哈佛商學院首創的管理課程教學方法,它是指運用一定的教學案例圍繞教學目標組織教學的一種教學方法,在現代許多專業教學中廣泛應用。案例教學法的使用我國最早可在《史記》《春秋》等著作中發現,作者會借助一些經典的、生動的民間故事來闡述事理。我國《教育大辭典》中認為案例教學法是:“高等學校社會科學某些科類的專業教學中的一種教學方法。即通過組織學生討論一系列案例,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使學生掌握有關專業技能、知識和理論?!弊?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先后在大中小學采用多種形式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并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了課程教學計劃,以增加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心理調節能力,促進人格的健全。貴州大學也設置了《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課程,主要在大學一年級開設,其目的是普及心理學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與其他知識性的課程教學有所不同,心理健康的教學包含了大量內隱性的知識和社會技能,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質量,案例教學是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最應該提倡的方法。

一、案例教學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課堂教育中的優勢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堂中,案例教學具有獨特的魅力與優勢,它彌補了傳統的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的不足。案例教學法的優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實現大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內化

案例的呈現能夠為大學生創建一種寓教于樂的真實情景,案例形象、直觀、生動的形式,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易于學習和理解。在學習過程中,由于大學生先看到教師設計好的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問題情境,運用他們所學的心理學知識去理解案例情境中的現象和問題,教師逐步引導大學生形成對一些心理健康相關概念的認知,然后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去情感體驗和思考這些問題,這對提高大學生探究自省能力的同時可加深他們對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深層理解,達到對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內化。

(二)促進大學生的發散思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案例教學中,教師由于具有課堂教學的觀察者和旁觀者的角色特點,善于及時捕捉學生需要解惑的情境,從多個角度引導大學生進行思考,使他們對心理問題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同時,在大學生闡述某些心理學觀點時,應盡可能留些思考問題的空間,允許他們保留自己的意見。如果發現大學生之間存在差異較大的觀點時,師生可一起進行分析研究。由于調動了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容易開闊思路更有助于對現實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解決。

(三)融洽師生關系,實現教學相長

案例教學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活動中強調教師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鼓勵學生闡述自己的見解,允許展開熱烈的課堂討論,在討論中進行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雙向和多向的互動與交流。這種對話討論在提高學生表達能力、思維能力的同時能增進師生的合作,協調師生關系,同時教師可以發現自己的教學弱點,從大學生那里獲得大量感性材料。師生之間的這種和諧融洽的氛圍也是增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效果的重要條件。

二、精選與慎選心理學案例

選擇一個好案例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效果非常重要。教師在選擇心理案例時一定要精選和慎選,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心理學案例的典型與普遍性

教師所選的案例要與大學生生活實際相貼近,案例應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能夠反映學生遇到的普遍性問題,同時教師在教學中才能幫助大學生將案例中涉及的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遷移到實際環境中。貴州大學地處西南,四季如春,但冬天陰冷潮濕,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尤其是北方的同學在生活方面很不能適應。其次,貧困生在貴大有一定的比例,貧困生的心理問題也不可小覷;最后,許多外省的高分同學調劑在貴州大學后心理落差很大,建議在開設心理健康課程前應該進行相關的心理案例調查,使課程中所列舉的案例更接近貴州大學學生的實際情況,使案例具有典型性與普遍性。

(二)心理學案例的真實與時代性

案例應來自大學生真實的日常生活,不同時代和地域背景下的案例會反映出不同的特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遷,大學生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所關注的社會熱點等都會發生改變。以大學生的戀愛問題為例,雖然失戀、暗戀、如何表達愛、性與愛等是大學生困惑的問題,但由于時代的發展,尤其是互聯網的普及其內涵有很大的改變,同性戀、網戀、裸婚、婚前、閃婚已是當代大學生實際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案例不與時俱進,不能體現時代性與真實性,教學效果一定不會好。

(三)心理學案例的豐富與多層次性

由于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在不同年級上存在一定差異。據對貴州大學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調查表明:從大一到大四依次表現為:適應問題、人際交往與戀愛問題、學習問題、情緒調節問題、職業生涯規劃問題等等。這表明大學生在整個大學階段心理需求既有共同的問題也有個體差異。隨著全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以及分配不平衡所產生的貧富問題對大學生的心理影響中也較突出,通過豐富的案例教學會大學生對不同層次、不同角度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水平。

(四)心理學案例的慎選性

大學生智力發達,思維敏捷,喜歡關心自己和別人的心理變化,同時觀察仔細、善于分析,但由于專業知識不足加上閱歷還淺,往往對心理學中的某個概念誤解,喜歡往自己或某個同學身上貼標簽。例如在講到大學生心理問題中“強迫癥”或“抑郁癥”時,許多同學會根據癥狀的描述往自己身上貼標簽,班上一下子會涌出很多“抑郁癥”和“強迫癥”。所以教師在進行案例分析時,一定要講清楚是“強迫癥傾向”或“抑郁癥傾向”,闡述清楚該癥一定要通過專業機構的鑒定,要注意癥狀的程度、時間和對工作生活的影響程度等許多因素,否則會給大學生的心理帶來不必要的困擾,增加不必要的煩惱,沒有心理問題上了心理學課以后反而有了心理問題。

三、多媒體在案例教學中的應用

傳統的粉筆加黑板無法完成的要求多媒體卻可以,許多視頻、音頻需要多媒體展示,許多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也需要電腦完成。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不但可以直觀形象的展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在寬松的教學環境中便于大學生思考和感悟。在使用多媒體進行案例教學的課堂設計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多媒體案例的課前準備

教師在選擇案例的有關視頻時可以包括情景劇、專家講解,以及相關的心理學理論和技能。有研究發現:心理健康類的多媒體案例的時間不宜過長,內容不宜過多。一般來說,一段視頻在10-20分鐘左右,學生討論時間10-15分鐘,教師總結時間大約在5分鐘作用較為合適。例如,在“大學生心理挫折及應對”的案例教學時,首先

(二)課堂中多媒體案例呈現

在呈現多媒體案例之前,應該向學生簡單介紹多媒體案例,要先對本次課的教學目標有所了解,知道本次課的內容,也就是說不要馬上呈現多媒體案例,而是教師還需要設定課程相關的認知、情感、技能教學目標,要讓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和討論認識到基本原理。例如,在“大學生心理挫折及應對”的案例教學時,首先教師對挫折、升華、退化、幻想等概念做專業的講解后才呈現多媒體案例,否則學生會根據自己的認知來解讀案例,起不到以新的思維來提升心理素質的目的。

(三)在案例學習中提升遷移能力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傳授人的身心發展的常識、關于自我調節的技巧和方法、心理健康的維護等專業知識,因此在課程體系設計方面一定要注意課程結構的完整性和系統性,這樣才有助于將課堂中案例中的技能廣泛遷移到現實環境。以“大學生人際交往”一課為例,我們根據溝通的理論,可以圖片或故事的形式,列舉四個人際交往小故事,每個故事均以2-3個不同處理方式呈現,讓學生領悟其中的大學生由于對人際矛盾的認知不同,處理方式也會不同,從而造成了不同的人際關系結果。為達到此教學目的,教學方法要多樣,教師可以同時穿插講授、提問、討論等多方式進行,在呈現多媒體案例采用幻燈、教學錄像、圖片等多種方式提升學生遷移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心理學案例的討論與反思

大學生的分析討論和教師的總結是案例教學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的總結可以是討論進行中進行階段性小結,也可以是課堂教學結束時的總結小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不可缺少的教學環節。

(一)學生的分析討論

看完相關的心理學案例之后,教師應就案例并結合教學目標,給出題目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討論的題目要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不能和學生的實際能力脫節。在小組討論中,要求每位同學都有發表見解的機會,并通過討論獲得對相關問題的深入理解。在小組討論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全班討論,集思廣益,加深對問題的理解。教師的總結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尤為關鍵。

(二)教師的小結

這一環節的主要目的是將理論知識和案例聯系起來,但由于學生的已有認知不同,導致學生會依據自身的主觀經驗來理解案例,如此每個學生的結論就會存在差異。教師在總結時應承認這種差異的存在,對學生討論觀點的視角正確與否,對學生討論之后所形成的共識進行的概括、理論知識的提升,歸納案例中獲得的啟示、方法和思路,以及能夠將學到的知識遷移到其他情景中,處理類似的問題等內容作為重心,這是對學生知識內化和提升的一個關鍵。

(三)教師總結能力的培養

整個課堂教學總結許多教師不做是一個失敗點,但總結能力駕馭不好更會影響整個教學目標的實現,所以教師要想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成效,就需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素養,豐富課堂教學經驗,提高課堂教學的技能。

綜合案例教學的基本過程,可以用下表表示:

當然,案例教學也有其不足之處,首先主要是選出的案例只能滿足大多數學生的需要,個別不典型但學生實際存在的心理問題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反映出來。其次是教師由于能力問題把握不住案例教學的時間。最后是在討論階段容易陷入個別同學參與而大多數同學無事可做的局面。所以要根據實際情況結合多種教學方法上好每一堂課,完成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唐世綱,李梟鷹. 論案例教學的內涵及基本特征[J]. 教學與管理,2004(16).

[2]解春苓,金永濤;創新教育中的案例教學探析[J]. 教育探索,2005(08).

[3]鄭金洲.案例教學指南[M]. 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2000.

篇(6)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中小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它是對原有的體育課程進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標的一門課程。 生命安全教育是針對遭遇突發性事件、災害性事故時所表現出來的應急、應變能力的教育,避免學生自身的生命財產受到侵害的自我保護、安全防衛能力,增強安全意識的教育,以及法制觀念、健康心理狀態和抵御違法犯罪能力的教育。生命安全是生命教育的基礎,它包括身體安全、心理安全、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生命安全教育即作為體育與健康課程的一部分,同時也是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進一步深入,是對體育與健康課程理論的進一步闡述和完善。這對我國基礎教育有著深遠的影響。面對四川汶川大地震觸目驚心的傷亡數字和安縣桑棗中學的“奇跡”,讓我們清醒地意識到對學生開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二、體育與健康課程中加強開展生命安全教育對策的思考:

(一)學校層面

1、提高認識,應建立健全生命安全教育領導小組。

各級各類學校要高度重視學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成立生命安全教育領導小組,把學校生命安全教育和安全隱患排查工作納入學校管理的議事日程,確保教育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

2、對癥下藥,采取有效措施,不斷完善學校安全管理工作。

(1)認真抓好學校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設和落實情況。檢查學校安全工作領導機構是否健全;責任制度、檢查報告制度是否完善;校園安全、防控系統設備是否正常運行;校園安全管理和應急管理工作機制是否健全;有無定期開展防災避險演練的制度和措施。

(2)認真組織,著力查找存在問題。學校要防患于未然,進一步突出學校安全工作的主動性和針對性。

(3)重視食堂衛生安全工作。寄宿制學校要認真落實《食品衛生法》,對食品的采購、加工、儲存等環節,嚴格按衛生標準規范操作,嚴禁出售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從源頭上消除食品衛生安全隱患。

(4)認真抓好自然災害和次生災害的安全防范工作,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

(5)把法制教育和健康教育納入教育教學過程中,定期開展自救自護的實際演練,使學生增強法制觀念、安全防范能力、健康保健意識、自我保護和心理調節能力。

(6)建立安全事故零報告制度。

(二)學校體育層面

健康的身體,無疑是我們學生避難逃生的最大資本。體育教育是災難逃生教育的重要手段。在突發災難面前,如何讓我們的學生在災害來臨時能夠跑快一點,應變機敏一點,如何讓他們掌握一些基本的逃生技能是學校體育安全教育的緊迫課題。因此,把安全逃生教育納入體育常規教學體系,讓每一個學生都懂得一些自救互救技能,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的一段生命歷程,一種生命體驗,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災難逃生教育納入學校體育課內容,建立多元評價體制。

目前,由于種種原因我們的所謂的安全教育經常是形式大于內容。其結果是當突發災難降臨時,我們的學生往往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逃生”,更不懂得如何救助他人。而把生命安全教育納入體育課教學內容,使學生在體育課上接受各種安全教育知識和逃生技能訓練,提高學生自救、互救能力,并通過游戲的形式進行,讓學生們更易于接受和記住。在面對災難時才能表現得遇事不慌,勇敢逃生。

2)在體育課上播放有關地震、火災、水災的救生宣傳片,使學生對這些災難有一定的認識,為進一步的身體體驗做好準備。

3)開設情景模擬訓練課。通過情景模擬訓練課,讓學生能夠更直觀地了解這些災難及如何自救。在情景模擬中,如:當地震或火災發生時,學生們在做著不同的事情,有的在看書,有的躺在床上休息,有的正坐著吃飯……此時警報響起,學生們要最快速地采取不同的自救方式逃生。用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對這些災害產生具體直觀的印象,使他們有更強的適應能力和應急處理能力。

4)在學校體育課設置奔跑類、負重類(自制擔架、抬人載物)、攀爬類(火災現場逃生墻)、技巧類(翻滾、跳躍、攀越障礙、自救姿勢)、救護類(止血、包扎固定、自我救助)的訓練課程,以提高孩子的自救能力,使其成為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同時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協作精神。

5)體育教研室與學校結合每學期都要舉行防火、防震等內容演練。

不同的災難教給學生的自救措施也不一樣。例如火災時要教會學生捂住口鼻、翻滾、攀爬等逃生技能;而發生地震時要教他們不能隨便亂跑,要尋找墻角等地點躲避。通過不同內容演練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和逃生能力?!??12”中安縣桑棗中學雖然緊鄰地震慘烈的北川,但學校二千二百多名學生、上百名老師卻無一傷亡,歸功于全校平時的緊急疏散演習。

總之,加大我國基礎教育階段體育與健康課程中開展生命安全教育形式的研究力度,把安全逃生教育納入體育常規教學體系,優化體育課程結構,是我國教育行政部門和廣大體育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作者單位:河北聯合大學)

參考文獻:

[1] 李清,季建成,鄔燕紅. 結合生命安全教育的體育教學改革與實踐――以中國計量學院教學改革為例.[J].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 2010(03).

篇(7)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7)05-0451-02

【關鍵詞】 健康教育;師咨培訓;學生保健服務

18世紀初,美國教育家Hoyacc mann首先提出了健康教育的概念,強調將學校健康教育作為一門課程的迫切性。世界衛生組織原總干事中島宏博士指出:“學校健康教育的開展將為達到全球健康目的提供一個極好的機會”。我國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制定的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九五”規劃明確指出:到2000年,各省會市、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的健康教育開課率要達到100%,縣鎮以上學校要達到80%~90%,縣鎮以下學校要達到70%~80%。為充分了解甘肅省中小學健康教育的開展情況,筆者于2004-2005年對該省14個市、州所屬112所中小學健康教育相關內容進行了調查,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取甘肅省14個市、州,從每個市、州隨機抽樣調查城市和農村中、小學各2所,總計112所。

1.2 方法 采用調查問卷、專家訪談、數理統計等方法。自行編制“甘肅省中小學健康教育現狀調查表”,內容包括學校健康教育師資情況、學校開展教育活動情況、對中小學健康教育知識的需求、開展健康教育課的情況及未開設健康教育課的原因等5個項目共13個條目。問卷統一印制,由專人負責向相關市、州被抽取的學校定向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120份,回收120份,有效問卷112份,有效率為93.3%。

2 結果與分析

2.1 學校健康教育開展情況 在112所學校中,將健康教育獨立作為一門課程開設的學校有33所,占29.5%,開課的學校主要是城市中小學;未開設的學校79所,占70.5%。80%以上學校(小學56.4%,中學43.6%)以《體育與健康》課作為學校健康教育課,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課程改革,教師對體育與健康教育存在著不同的理解,導致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對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都感到困惑與無所適從;另一方面是觀念滯后,教師長期受傳統落后意識的影響,認為開展健康教育課最大的阻力是“應試壓力大”,與升學就業無關。有85.0%的農村中小學從未單獨開設過健康教育課。

2.2 健康教育教師配備情況 開展健康教育課的33所學校均沒有專職教師,主要由體育(17名,占51.5%)、生物(6名,占18.2%)任課教師和班主任(10名,占30.3%)兼職承擔。兼職教師學歷分別為本科7人、大專21人、中專6人。中小學教師迫切需要培訓的健康教育內容見表1。

在被調查的112名體育、健康教育教師及相關人員中,60%以上自認為不具備學校健康教育的基礎知識、教學方法和評價手段,僅有10%的教師在崗前接受過較為系統的健康教育學課程培訓;有84%的被調查者不知道《中小學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80%以上的學校教師認為體育教師的《體育與健康》課就是學校健康教育課;90%以上的任課教師愿意接受系統的知識培訓,有65%選擇短期脫產培訓,25%的人建議歸納在學歷教育中,其余的希望利用刊物自學。

2.3 健康教育教材 見表2。

健康教育缺乏系列教材,尤其是缺乏師資培訓教材,教材在實用性、創新性方面尚有缺憾。各類開展健康教育的學校健康教育教材擁有率為36.4%(12/33),其余大部分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體育與健康》,個別學校使用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初中生心理輔導指南》。健康教育的實施有多種形式,缺乏規范性,沒有有效、統一的要求,且極少數學校使用的學校健康教育評價方案仍然是1995年教育部制定的。

3 建議

3.1 改變觀念,把提高認識作為加強學校健康教育工作的突破口 各級學校特別是中小學校,擔負著為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高素質接班人的任務。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康教育課程肩負著培養學生強健的體魄、健全的人格等重要使命,“以學生發展為本”同樣是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必須遵循的一個基本準則。應改變過去唯“升學率”的工作觀念和做法,切實落實國家有關對健康教育課程安排的要求,將2周1課時的健康教育課程列入教學大綱的課程設置中,做到有課時、有師資、有教材教具、有教案和有考核評價制度。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對中小學領導層開展學校健康教育理論和實施方法的培訓,落實和配備師資,切實把學校健康教育列入學校工作的議事日程。

3.2 建立相關師資人才的培養體系和制度 教師是開展學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具體組織者和實施者,是確保學校健康教育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要促進學校健康教育的發展,首先必須配備良好的師資。目前,在體育專業的基礎上建立學校健康教育專業是一條可行的途徑,也培養了一批學校健康教育師資。但此次調查發現,擔任健康教育相關課程的教師大多數未接受過相關知識的培訓,今后應在師范教育課程體系方面做必要的改革,拓寬專業口徑。根據目前具體情況,短期培訓也不失為改善目前師資狀況的較符合實際的方法,可盡快提高教師的專業理論知識水平,提高師生之間溝通技巧和知識傳授技巧。隨著我國學校健康教育多元化的發展,高等院校既要培養健康教育的專業人才,又要培養具有綜合能力的專業人才。師范類高等院校應肩負起這門學科師資的培養任務。

篇(8)

《學校衛生工作條例》[1990年,國家教育委員會和衛生部聯合頒布]明確規定:“學校應當把健康教育納入教學計劃,普通中小學必須開設健康教育課?!毙抡n程方案對“體育與健康教育課程標準”又作了進一步明確和強調。將健康教育作為學校工作法規予以確定,標志著我國健康教育進入新的階段。冷靜地觀察透視幾十年來,學校對健康教育的實施狀況,一些帶共性的現象和問題,亟待我們認真反思,徹底解決。

現狀一:虛張聲勢圖形勢欺上瞞下走過場。

這種現狀在貧困的農村中小學尤其普遍。為應付上級檢查,課程表上有健康課,教師有教案,墻上有標語口號,檔案柜有健康記錄存檔,凡是迎接檢查的東西都能在短時間里“準備”得天衣無縫。時過境遷,課程表僅僅只是徒有其“表”,健康課被其他課程代替;一次性杜撰出來的東西也無須“再回首”、“細思量”;學生對健康知識的知曉率只得停滯在“臨時抱佛腳”的有限層面上。

現狀二:東扯西拉苦拼湊,師生共唱“信天游”。

教育部雖然制訂了“健康教育課程標準”,但目前既無全國統編教材,又無省級統編教材,健康教育課程成了標準的(無統編教材、無專任教師、無教研計劃)三無“產品”,同時也名副其實地列入“副課”中的“副課”,教師可講可不講,學生可學可不學。校本教材因多數學校無課標、無專任教師,因而也就無法編定,興致所至,想到什么就講什么。諸如本應在例會上講的“班級公約”、“課堂紀律”、“學校制度”、“書雜費征收”、“勤工儉學”充斥等健康教育課堂,反正不統考,師生都落得輕松。“腳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現狀三:以“法”(罰)制教超前,以“德”制教落后。

相當部分學校從領導到職工對健康教育的意義、目的、內容實施、評價等或一知半解或漠然不知,不了解社情民意,不分析施教對象,抱定陳舊觀念,死守經驗主義。如有的學校對學生中出現的“早戀、嫉妒、懶惰、虛榮、任性、偏執、沖動、吸煙、喝酒、逃學、厭學”等特征不從健康教育入手加以矯正,而是粗暴簡單地交學校政教處以“法”處理(有的學校在政教處中設立專門治安員,專門整治行為習慣不健康的學生),或請公安司法機關以上“法制”課的名義“殺雞給猴看”。

現狀四:“語罰”、“冷暴力”沖上前臺,體罰變相體罰退入幕后。

隨著《教師法》、《末成年人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貫徹實施,過去普遍存在的教師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的現象得到了有力的遏止;隨之而起的是對差生或不聽話的調皮學生,報之以冷言冷語、諷刺挖苦、侮辱、置之不理等?!罢Z罰”、“冷暴力”現象又有所抬頭。究其原因是教師缺乏健康知識修養,教師本身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不健康現象。

中小學健康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應有之義。興學校、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改造人生和增進人類的幸福,而人類幸福是以保持健康為基本前提的,維護和增進學生的健康,既是學校道義上的責任,也是學校法律上的責任。重視健康教育,實施健康教育,創建濃厚的健康教育的校園文化氛圍應作為衡量一所學校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

對策一:校長兼任健康教育教研組長。

健康教育課程,國家已頒布了新的課程標準,各級教育主管部門下發文件,具體實施過程中或“偷工減料”、或“張冠李戴”,根本原因在于中小學校長思想上不重視,措施上不得力。學校的校長或分管教學的副校長、教導主任要把健康教育課單獨劃分成一個教研組,并親自兼任健康教育教研組長。讓思想素質高、業務能力強、身心健康的骨干教師擔任健康教育的教學,將健康教育納入學校教學常規,作為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加以考評督導,并在各科教學中滲透健康教育的內容,從源頭上保障健康教育不流于形式。

對策二:著力開發健康教育校本教材。

學校健康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學習衛生、運動衛生、安全與營養、生活習慣與行為方式、安全教育、性健康教育、吸煙與反毒教育、防艾滋病教育等。各學校應根據新課標,貼近學校實際、貼近學生實際、貼近學校周邊環境實際,制定適應性很強的學校健康教育教學計劃,組織任課教師分工協作,分章節編寫校本教材,在課程實施中予以充實,在教學實踐中予以提高。

對策三:高度重視家庭和社會健康教育對學校健康教育的影響作用。

篇(9)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7-0065-02

一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要完成自身的順利改革,應當做到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特殊性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與高校其他學科課程教學相比,其自身具有較為鮮明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與高校其他學科課程存在著類別上的鮮明不同,它是一種近年來才開始逐漸興起并且為人們了解和重視的新型綜合性學科。該學科綜合了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咨詢心理學、臨床心理學等多方面的內容,屬于各學科相互交叉而形成的新學科。第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與高校其他學科課程在教學目的上存在顯著差異。該課程旨在幫助學生不斷地進行自我認識、自我完善,最終實現自我成長。第三,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主要教學方法與高校其他基礎性學科的課程教育存在著較大差別。一般來說,高校技術性學科教學往往沿用的都是較為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目的在于幫助大學生樹立起積極自信的心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具有教學內容的啟示性與體驗性、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教學主體的自主性與互動性、教學過程的開放性與參與性、教學方法的靈活性與多樣性等特征。

二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實踐

1.提高高校大學生的知識、技能、自我認識水平

推動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實踐進程,就要從知識、技能、自我認知水平三方面著手。具體來說,在知識方面,學校應當通過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識教育,讓大學生對心理健康的相關概念、標準、方法、意義等有一個較為全面而客觀的認識,幫助大學生了解常見的一些心理問題并及時找出相應的預防措施,從而提高大學生心理自助的能力;在能力方面,在開展心理健康教學活動時,應當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大學生的生活適應能力培養方面,通過在實踐訓練中不斷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從而幫助學生在情感上迅速成長為一個較為全面的人才;在自我認知水平方面,教師應當著力幫助學生盡快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時刻保持積極向上的樂觀生活態度,勤奮努力,并充分全面地認識和了解自己,在了解自身存在的優點和不足之外,不斷地吸取前人的寶貴經驗,從而完成個人自我認識水平的迅速提升。

2.創新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教學方法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活動并不是簡單地進行心理問題的疏導,它對教師的知識教導、心理指導、行為引導等教學活動都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創新發展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學方法,具體來說可以嘗試從以下方面進行有益的探索。

第一,積極引導大學生,讓大學生在心理健康學習活動中充分地認識和發現自己。摒除傳統教學過程中落伍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直面自己的內心,與真實的自己進行對話。教師可嘗試采用多種方法,例如畫自畫像、角色扮演、心理測試等方法,讓學生發現一個之前自己所不了解的自己,并通過及時的案例分析,著力培養起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教師在課堂上盡量幫助學生盡快融入課堂,參與到體驗性學習的氛圍中。這就要求教師要敢于突破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通過向學生提出具有代表性的課題,讓學生參與談論,并積極進行相互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以“正確的愛情觀”為例,在談論這一課題時,教師不妨選用“男女之間存在著純潔的友誼”這一相對而言具有爭議性的話題來要求學生進行思考辯論。在思考過程中,教師通過實施引導,鼓勵學生就“友情與愛情”之間的區別和聯系進行深入的討論和研究。針對辯論雙方所提出的正例和反例,教師應當及時提醒這些例子是屬于個別現象還是普遍現象。如果是個別現象的話,說明造成這種個別現象的原因;如果是普遍現象的話,那么友情與愛情之間是否存在著明顯的邊界和底線,如果存在,它是什么?只有通過這樣不斷地引導和發問式的探索,才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熱情,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第三,充分發揮大學生的課堂學習主體性地位。在素質教育理念的貫徹落實下,傳統的課堂角色定位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轉變,教師的地位開始有所下降,而大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則不斷得到重視。發揮大學生的課堂學習主體性地位,就要求在具體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做好相應的師生互動工作,具體來說,在開始課堂教學活動之前,教師可以先將學生以組的形式分開,并向各組提出相應的研究課題,要求小組成員就研究課題進行相應的課前學習和研討,認真準備并做好課堂發言,發言完畢后,教師要做好最后的總結工作。在作業布置問題上,教師要求學生就課堂上所提出的研究課題及其討論內容進行相關的分析調研活動,采用合作完成的方式上交作業。下一次上課時,每個小組的代表向全班做本組匯報,同學們針對該組的匯報結果進行討論,最后再由教師進行總結概括。

3.加強心理健康課程教材的創新編寫

教材創新編寫是確保心理健康課程教學質量的前提和基礎,而當前在高校的實際教學情況中,盡管已經出現了諸多不同的課程教材,但是將它們進行對比,還是能夠明顯地發現,當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材存在著內容重復、實用性較低的普遍問題。為了切實解決這一問題,高校在重新編寫教材時,應當基于高校教師多年來的教師實踐經驗,在大量開展高校大學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集中優秀教師的力量和指揮,著力編寫出符合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和成長需求的心理發展教材。一般來說,創新編寫的課程教材應當要符合專業性、針對性、實用性、可操作性等幾個基本原則。專業性指的是教材關于心理健康與心理教育的相關概念與指導方法的表述和討論,要具有鮮明的心理學特征,相關理論知識都有跡可循,所有的心理輔導措施都應建立在心理學基礎上;針對性指的是心理發展教材應當著力針對當前高校大學生在特殊的年齡階段和校園環境下較容易出現的一些心理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并能夠起到較為顯著的作用;實用性指的是教材中所提出的心理健康與心理發展的具體措施在實際生活中都能夠得到有效的實施,學生能夠通過自主學習的方法來著力完善健全自我的心智;可操作性則要求心理教育的實施過程應當過程簡易、通俗易懂,既要符合心理教育的特點,又要滿足學生接受輔導的需求。

4.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專業素質,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

在傳統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師資力量的缺乏成為限制心理教育發展的一個突出性問題,這就要求高校要著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專業素質,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首先,高校要著力提高本校心理教師的比例,堅持精英原則,寧缺毋濫,通過開設相關的心理專業知識學習活動,著力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與此同時,及時做好定期的活動組織工作,帶領教師團隊接受專家指導,去優秀的心理教育團隊中參觀學習,建立好相應的集體商議制度,從而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其次,高校要引進新的心理教育優秀人才。一方面,充分發揮優秀心理教育人才的個人能力;另一方面,在心理教育團隊內部范圍內推行最新的心理教育理念和策略,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

5.強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研究

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活動中,由于主觀和客觀等諸多條件的限制,往往存在一些較為明顯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針對這些教學重難點,高校心理教育教師團隊應著力開展必要的教學研究工作,以提高教學質量。具體來說,教師要充分發揮出團隊的力量和作用,開展必要的集體探討活動,針對當前的教學需求來設計相應的教學任務和教學項目,將重難點的解決方法落實到具體的教案與課件的設計問題上,從而達到化整為零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何政泉、郭敏、劉明荒.大學生軍事課考核評價模式變革――兼談西南石油大學軍事課的考核方式改革[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

[2]黃群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路徑探討[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4)

篇(10)

學校健康教育是通過課堂教學和健康教育活動,使兒童青少年掌握常見病防治和衛生保健知識,增強學生自我保健意識,養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從而達到預防疾病、增進健康、提高學生個體和群體的健康水平的目的。學校健康教育擔負著增強學生健康的重任,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它對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我國學校健康教育的現狀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國的學校健康教育工作在有關部門領導、專家、學者以及教師們的共同探索與實踐過程中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特別是中小學健康教育正在成為促進全民基礎健康教育、提高全民身心素質的重要途徑。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科技與教育的飛速發展,各種社會問題與教育信息接踵而至,原有學校健康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將面臨著更進一步的優化與改革的必然趨勢。通過學校教育真正培養出有知識和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使之適應社會發展的潮流,在迎接未來的挑戰面前具有積極應對能力。

二、不同國家學校健康教育實施現狀的對比

健康教育已成為許多國家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健康教育標準作為學校健康教育的指導框架,在各國都得到了高度重視。比如美國將學校健康教育列為基礎教育的一部分,制訂了相應的國家健康教育標準,明確規定了從幼兒園至中學學校健康教育的操作指標。英國教育改革條例將學校健康教育定為橋梁課系列之一,把健康教育課程的內容融入其他基礎學科以及更加廣泛的學校生活之中。

近年來,我國學校健康教育正在快速發展;但與美國相比,學校健康教育仍屬相對較新的領域。雖然我國學校健康教育的基本法規已較為完善、對學校健康教育工作也有了明確要求,但在實踐中仍存在不小的差距。我國應加快完善學校健康教育管理體系的建設,以便形成有效的健康促進模式;健康教育的目標要體現現代健康理念,讓學生能夠知道如何終身健康地生活;學校健康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落實于學校教育活動當中,應多途徑、多渠道、多方式地對學生進行健康指導,積極探索出一套有中國特色的體育健康促進模式。

三、加強學校健康教育的對策

學校健康教育是整個健康教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健康教育不同的是它所面臨的對象主要是在校的學生。學生是教育工作者的主體,教育工作者的方針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如果把學校比喻為人才的加工廠,那么,學校的健康教育則是這個加工廠的基礎工序。潘麗英的《學校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一文指出:學校應該著手完善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加強對課程體系的研究和課程內容的布置安排;教師作為健康教育知識的主要講授者,應優化教師結構,提高教師的專業業務素質。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相關機構都應該重視對教師專業知識的培訓,鼓勵學校醫護人員積極參加繼續教育,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健康教育理論和知識、教案編寫、課件制作等,成為健康教育隊伍引領者。

四、學校健康教育課程的意義

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健康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促進學生終身學習的基本保障。青少年是社會發展的代表,他們的身體狀況、心理狀態以及學習和生活狀況等健康問題日益受到社會的關注。青少年健康成長不僅依賴于社會為他們提供的健康環境和保障制度,更依賴于他們所受到的健康教育狀態。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素質的高低,重要表現之一是文明程度,體質的增強、良好的衛生習慣、文明行為方式是社會進步的標志。健康習慣的培養是健康教育的真正目的,中小學生可塑性強,是養成各種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一旦形成就可終身受益。

總之,從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出發,基礎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標是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換,健康教育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一門新生的學科。青少年學生作為跨世紀的一代人,必須掌握有關健康的知識,逐步完善自己的綜合素質,以健康的心態迎接新的挑戰。健康教育可以引導青少年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自尊自愛,尊重他人,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完善自我的人生觀,世界觀,成為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更健康、更幸福、更和諧的新時代的新人。

參考文獻:

[1]王云.中國學校健康教育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3年第20期

[2]楊梟.我國學校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6年第7期

上一篇: 區域經濟模式 下一篇: 商業模式案例分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在线观看国产日韩亚洲中 |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亚州911精品影院 | 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 | 亚洲成黄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国产va在线播放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