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戰略規劃匯總十篇

時間:2024-02-19 14:39:0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養老戰略規劃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養老戰略規劃

篇(1)

2010年,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政府開始對悉尼大都市區戰略規劃進行反思和修訂。本文試對悉尼大都市區的城市戰略規劃的過程、內容和作用作一簡要介紹,并提出對我們中國城市的戰略規劃編制和使用的一些可能經驗借鑒。

悉尼戰略規劃編制過程簡介

2005年,為了適應新世紀的發展,新南威爾士州政府規劃主管部門著手編制了悉尼都市區戰略規劃(Sydney Metropolitan Strategy Plan).

2005版本的戰略規劃稱為“City of Cities”,關注的焦點是將悉尼大都市區由一個單中心的大都市逐步轉變為以悉尼市區為主中心多中心結構。在此規劃中,強調交通設施和到達的方便性。

2010年,規劃管理部門啟動了戰略規劃的修編。首先開始的是對2005年版本戰略規劃的反思,然后在完成反思報告的基礎上編制了新一輪的戰略規劃。2012年06月,公示結束。目前2010年版本的戰略規劃正在根據公眾意見進行修改階段。

悉尼大都市區規劃2005 (City of Cities: A Plan for Sydney’s Future)

從悉尼被規劃建設開始,悉尼一直是一個圍繞海灣建設的城市。隨著城市人口、工作崗位的擴展,悉尼逐漸成為了一個東西70公里、南北60公里的都市區域。作為澳大利亞最重要的大都市區域,為了更好的指導建設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新南威爾士州政府于2005年12月頒布了悉尼大都市區戰略規劃:City of Cities: A Plan for Sydney’s Future。該規劃關注都市區內城市(centre)的發展,追求滿足區域內居民“1小時”的工作、服務交通圈,以便提供更好的醫療、法律、文化、娛樂服務和區域開放、療養空間。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是大都市區戰略規劃的基本指導原則,并在此基礎上設定了五個戰略目標:

提高宜居性

增強經濟競爭力

保證公平

保護環境

提高城市管制

該戰略規劃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分別從7個方面提出戰略設想,分別是:

經濟和就業

城市增長中心和廊道

住房

交通

環境和資源

公園和公共場所

貫徹執行和管制

為了更好的實現戰略規劃的指導性和動態性,一系列的重要行動已經被完成或執行中,主要有:

建立一個以公共交通服務為基礎的,從北悉尼(North Sydney)到麥考瑞公園(Macquarie Park)的全球性經濟走廊;

在4號和7號高速公路交匯處建立一個新的西悉尼(Western Sydney) 就業區;

建立一系列的區域步行休閑小道;

將悉尼奧林匹克公園由一個以體育活動為主的設施區域變為一個充滿活力的混合使用社區;

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將居住和就業向悉尼的西北和西南增長中心引導;

同時,規劃要求新南威爾士州政府針對上述5大戰略目標,進行有目的的回顧和評定。規劃部每年將傾聽政府、社區、市民等利益相關者的意見,并整理意見,由規劃大臣向政府報告。每五年(和人口普查年限相一致),政府將組織對戰略規劃的目標、目的以及行動計劃進行更大規模的系統性回顧。

對戰略規劃的反思2010:( Sydney Metropolitan Strategy Review)

2010年是悉尼大都市區戰略規劃的第一次反思。反思分為三個部分完成,分別為:

反思提綱(discussion paper)

公眾參與

基于公眾參與的獨立的反思報告

反思提綱(discussion paper)

2010年03月,規劃部了回顧反思的討論提綱(discussion paper):Sydney Metropolitan Strategy Review。

這是五年反思的第一步,在該文件列出了反思的計劃和內容以供利益相關者知曉,并提出了未來25年悉尼大都市區需要面對和解決的挑戰:

到2036年,預期悉尼大都市區人口將達到600萬,比2006年增長了170萬人;

到2036年,預期悉尼大都市需要額外提供77萬套住宅

到2036年,預期悉尼大都市需要額外提供76萬個工作崗位,合計達到289萬個工作崗位。

討論提綱(discussion paper)對2005年戰略規劃設定的目標進行了評價和分析,并分為十個篇章對主要討論的問題進行闡述,希望市民、社區等利益相關者提出意見。十個篇章分別是:

為未來增長人口的規劃

應對悉尼的氣候變化

土地利用與城市交通的結合

提供更多的工作

提升悉尼的價值

強化悉尼城市群

滿足住房需求

城市邊緣地區土地利用的合理化

城市更新

執行

同時,為了更好的使城市土地利用規劃與城市交通發展相結合,新南威爾士州交通部同期公布了悉尼大都市區交通規劃:Metropolitan Transport Plan,Connecting city of cities。該規劃是為了更有效的將土地利用與交通聯系在一起,并同時與討論提綱(discussion paper)一起進行公眾參與。

公眾參與

反思的第二步是公眾參與。討論提綱(discussion paper)后,將對外展示和進行公眾參與,包括電臺、電視臺的宣傳和專題采訪,以及一系列的相關論壇、網絡論壇等。

反思報告

2010年09月22日,規劃部正式關于討論提綱工作參與意見的獨立報告(Review of Sydney’s Metropolitan Strategy and Metropolitan Transport Plan),并對外公布。該報告總結匯總了市民對討論提綱(discussion paper)和大都市區交通規劃公眾參與意見。

報告主要包括兩部分,分別是對戰略規劃和交通規劃進行反思評估。對戰略規劃的反思包括人口增長、氣候變化、土地利用與交通的協調發展、工作崗位、悉尼的價值提升、城市的多中心發展、住房、城市邊緣區的開發、城市更新、實施和其他等。

悉尼大都市區規劃2010 (Metropolitan for Sydney 2036)

在完成反思報告后,新的悉尼大都市區戰略規劃(Metropolitan for Sydney 2036)被頒布并對外公示。2012年06月該規劃報告公示結束,目前正處于修改正式成果階段。

篇(2)

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口老齡化進程中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將長期存在,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環境之間的相互影響和作用也將長期存在。因此,新修訂的《老年法》確定“應對人口老齡化是我國的一項長期戰略任務”。所謂長期戰略任務,就是要有長期戰略思維、長期戰略規劃、長期戰略準備和長期戰略對策。要有長期戰略思維。人口老齡化是我國的基本國情,人口老齡化社會是全新的社會形態,不管是解決養老問題,還是解決其他問題,都必須考慮到人口老齡化這個重要因素。要有長期戰略規劃和長期戰略對策。由于人口結構變化的長周期性和復雜性,應對人口老齡化不能靠應急,不能“摸著石頭過河”,必須總體規劃,超前設計,分步實施。必須從戰略高度、長遠角度來進行全面規劃,從制度和政策法規層面來進行頂層設計,防止在應對人口老齡化方面走彎路,甚至走錯路,制定適應我國國情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戰略和行動綱領。

積極應對

人口老齡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人均預期壽命的延長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人口老齡化具有不可逆轉的特征,只能積極應對,不能消極回避。在聯合國提出“積極老齡化”理念之前,一部分國家政府和學界對人口老齡化抱著消極悲觀的態度,擔心勞動力老化、勞動力素質下降,影響經濟發展,擔心老年人過多,家庭和社會撫養負擔過重等。“積極老齡化”理念提出后,改變了人們對人口老齡化、老年人的傳統認識,人口老齡化不僅有“危”也有“機”,老年人也不再是社會的負擔,而是社會的參與者和建設者。因此,要樹立積極的老齡觀,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更加積極的政策、更加積極的行動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要轉危為機,人口老齡化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挑戰,也有發展機遇,我們既要迎接挑戰,也要抓住機遇,特別要抓住人口老齡化過程中龐大老年群體的消費需求,大力發展養老服務業,把沉重的“夕陽事業”辦成充滿希望的“朝陽產業”。要充分發揮老年人的潛力和作用,老年人有知識、經驗、技能等方面的優勢,要調整社會政策,破除影響老年人發揮作用的體制機制阻礙,吸納更多的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社會建設等方面發揮老年人獨特的作用。既要看到我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嚴峻性,又要看到我國社會制度、組織體系和文化傳統的特殊優勢。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有集中辦大事的制度和組織優勢,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孝文化傳統的國家,尊老敬老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家庭養老是我們的傳統,這些優勢將在今后應對人口老齡化進程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綜合應對

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是全方位、長周期、深層次的,因此,應對人口老齡化是一項戰略性、全局性、綜合性的宏大系統工程,必須充分發揮政府、市場、社會、家庭和包括老年人在內的各方面的積極性,既要建設“硬件”,又要完善“軟件”,建立全社會責任共擔、綜合應對的體制機制,也就是按照我國老齡工作方針“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要求,構建大老齡工作格局。應對人口老齡化,政府的責任是至關重要的,政府應當在建立制度、完善體系、提供公共服務、規范市場等方面承擔責任,特別是在制度建構和政策設計上,必須吸取西方高福利國家的教訓,立足我國特殊的國情國力,著眼于長遠和可持續發展,構建廣覆蓋、保基本、可持續的養老保障體系。但是,政府在應對人口老齡化方面只能承擔有限責任,政府既要有所為,也要有所不為,特別是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充分讓發揮社會力量“唱主角”,大力發展養老服務業,滿足廣大老年人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要根據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弘揚中華民族敬老愛老的優良傳統,營造敬老愛老的社會氛圍,增強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軟實力”,隨著養老保障制度的完善,“軟實力”將越來越重要。要加大敬老愛老的宣傳力度,特別是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要借鑒西方國家對公民道德和誠信信用情況進行評估的做法,把尊老敬老情況作為一項重要指標,作為擇業、晉升、上學、考評的重要依據。要弘揚家庭養老的優秀傳統,在強調居家養老的同時,不能削弱家庭養老。家庭養老是我國傳統的養老方式,我國歷史上老年人養老主要依靠家庭,老年人生活在幾代同堂的大家庭中,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保障,靠的就是大家庭的集體力量。必須指出,今后無論國力如何強大,政府責任如何強化,社會化養老服務如何發達,也要堅定不移地發揮家庭養老的基礎性作用,家庭仍然是養老的第一居所,特別是家庭提供的生活護理、精神慰藉、親情關愛等是其他方式難以替代的。

篇(3)

453期

投資者報

在經濟放緩和金融脫媒提速的背景下,銀行遭遇業績增速挑戰的同時,也迎來新的成長機遇。近年來,作為長三角地區資產規模最大的城市商業銀行,依托獨特的上海區域優勢,上海銀行持續改革創新,積極探索與外部環境變化相適應、與實體經濟相融合的發展道路,綜合實力明顯提升。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末,上海銀行總資產為16181億元,較2011年年末增長146.7%,相當于在規模上再造了一個“上海銀行”。憑借多年的高速成長,上海銀行近日獲得《投資者報》頒發的“值得信任成長銀行”獎。

上海銀行去年成功登陸A股市場,募資規模為當年銀行股之首。借助資本市場補充資本金后,其未來發展更值得期待。

業績“優等生”

上海是我國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以及全球成長速度最快的金融中心之一,已形成由貨幣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金融衍生品市場與黃金市場等要素市場組成的多元化金融市場。借助地域優勢,上海銀行參與到金融要素市場與交易平臺,分享超越地域限制的快速增長。

2012年,上海銀行提出了建設服務專業、品質卓越的“精品銀行”戰略愿景,并同步實施兩輪三年(2012-2014和2015-2017年)戰略規劃,加快創新步伐,走差異化、特色化發展道路。

在“精品銀行”的戰略規劃之下,上海銀行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據此前數據披露顯示,截至2016年6月末,上海銀行總資產為16181億元,較2011年年末增長146.7%,相當于在規模上再造了一個“上海銀行”。2012年~2015年,該行凈利潤年均增速逾22%,高于上市銀行年平均增速12.5個百分點。

不僅規模翻番,上海銀行的業務結構也得到優化,中間業務凈收入迅速增長,培育了中小企I、養老金融、財富管理、跨境金融、金融市場、在線金融等特色業務,同步實現了競爭能力和銀行品質提升。

借助資本再發力

作為國內首家引入境外投資者、首家跨區域經營、首家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以及首批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分行的城商行,上海銀行勇于創新,歷經多年實踐與發展,該行積極探索與外部環境變化相適應、與實體經濟相融合的發展道路,綜合實力明顯提升,總資產和一級資本排名進入全球銀行業百強。

上海銀行去年登陸A股,成為當年IPO銀行股中募資規模之首,充分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

篇(4)

但同時,各方面也反映目前規劃編制工作仍需要在五方面予以繼續關注。

協調:一是城市總體規劃與正在進行的“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上海市2050戰略規劃及長三角城市群規劃的編制工作,要加強協調銜接,明確分步走的路徑,使城市總體規劃能更扎實落地。二是要強化城市總體規劃對控制性詳細規劃指導作用,要更加重視郊區尤其是遠郊的發展,結合各郊區縣不同區域的特點,完善郊野單元規劃編制工作。三是要積極回應群眾呼聲,加快解決城中村改造、疏解城市交通擁堵、統籌建設養老設施等突出問題。

前瞻:一是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科學確定發展定位、空間布局、支撐體系,特別是在新市鎮建設、道路網格優化、歷史遺存保護等方面統籌城鄉發展,并為未來發展留足空間。二是要科學預測人口規模,促進人口合理分布。要在準確把握目前常住人口基數基礎上,科學確定人口控制的目標,改善人口布局和結構,完善相應的配套措施。隨著上海進入深度老齡化,要加強養老設施建設,并在布局和資源配置上作充分準備。要通過推動“產城融合”,科學規劃布局,以產業為抓手,通過產業布局,帶動人口的合理流動,提升城市服務功能、產業功能和居住功能的融合度。

篇(5)

(一)養老服務供需失衡,結構性問題突出

一是養老服務內容單一,服務人員短缺,對老年人急需的醫療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等服務,供給不足。二是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滯后,尤其是一些老舊社區,老年人口多,卻未配備養老服務設施,養老服務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三是養老機構往往獨立開展服務運營,對社區居家養老的輻射作用不強,養老服務專業化水平低。四是民辦養老機構難以與公辦養老機構公平競爭,公辦養老機構“一床難求”而民辦養老機構床位大量閑置的現象同時并存。

(二)政策落實難,社會力量參與不足

近年來,中央和地方政府為推動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業,制定實施了一系列優惠扶持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從總體上看,名義政策多、實際落實難。一是辦證難。養老機構設立許可的規定不盡合理,導致養老機構辦證門檻高,辦理時間長。二是社會力量用地難。一些地方政府執行養老服務業土地優惠政策的動力不強,社會力量用地難。三是融資難。這是民辦養老機構在運營發展過程中普遍面臨的問題。

(三)養老服務發展不均衡,城鄉和地區差距較大

中西部地^養老服務發展進程緩慢,與東部發達地區存在明顯差距。農村空巢老人比例高,失能半失能和病患老人多,養老服務需求大,但養老服務設施普遍落后,專業服務機構少,服務水平不高。

(四)醫養結合受到多方面制約,推進難

一是醫養結合政策有待進一步完善。醫養結合發展缺乏統一規劃布局,相關政策銜接不夠,尚未形成政策合力。醫養結合服務缺乏制度性資金來源。二是部門協作有待加強。醫養結合涉及部門較多,職責界定不明晰,部門責任難落實,監管不足。三是信息互聯互通水平相對滯后,信息技術的支撐作用發揮不足。四是專業人才缺乏,服務能力有待提升。

二、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加強頂層設計,做好統籌規劃

按照關于做好老齡工作的系列要求,應對人口老齡化要著眼長遠、立足當前,著力加強頂層制度設計。我國要從中長期戰略規劃的角度,統籌兼顧,完善養老服務體系。一要統籌發展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著力推進依托社區的居家養老服務,盡快實現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全覆蓋。二要統籌城鄉和區域發展,尤其要重視推動農村養老服務發展,出臺有針對性的、符合農村實際的發展政策,有效提升農村養老服務發展水平。三要統籌發展低、中、高端養老服務,尤其要加強對困難老年群體養老服務的保障。四是要統籌不同部門的政策規劃,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形成政策合力,推動養老服務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兜住底線,確保基本養老服務供給

根據《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基本養老服務的內容包括“生活照料、緊急救援、醫療護理、精神慰藉、心理咨詢等多種形式的服務”。

基本養老服務的對象是全體老年人,而城市的“三無”老人和農村的“五保”老人是政府提供養老服務的重點對象,而重中之重則是“三無”老人、“五保”老人、失能失智老人。

基本養老服務需要資金保障。一方面,要加大財政投入,完善現有養老服務補貼制度,解決資金不足問題。另一方面,建立長期照護保障制度,設置長期照護保險并納入社會保險統一管理。

(三)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充分發揮社會力量主體作用

要針對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業面臨的問題,修改完善不科學不合理的政策規定。要整合政策及資源,加大政策執行力度,推動各項政策真正落地、落實。

要簡政放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精簡行政審批環節,堅持“非禁即入”,全面放開市場。對公辦、民辦養老服務機構等一視同仁,大力推進公辦養老機構改革,拓展民辦養老機構發展空間,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加強事中事后監管。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項管理制度,進一步推進標準化建設,提升專業化水平,做到放管結合、放管并舉,確保養老市場活而有序,滿足老年人的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

(四)結合試點實踐,大力推進醫養結合

建議進一步細化地方政府對醫養結合的扶持政策,積極探索醫養結合的服務方式。強化專業服務人才使用和培養,制定實施有效的人才激勵政策。推動醫療衛生服務延伸至社區、家庭,鼓勵養老機構與周邊的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協議合作方式,實現醫療、養老服務的無縫對接。

篇(6)

一、引言

油田物業管理走進電子信息化時代。數字管理平臺的投用,可使企業的生產運行管理、服務質量監督、處理用戶報修投訴更加方便、快捷、直觀。工作人員坐在辦公室輕點鼠標,就可以一覽熱網、污水站運行情況,全面了解所屬單位員工服務執行情況。

二、油田物業管理的注意問題

什么是戰略?戰略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為謀求可持續發展目標,從全方位的綜合因素出發,對自己的生產經營和資本運營所做出的總體謀劃。戰略管理的基本內容是:指導企業全部活動的是企業戰略,全部管理活動的重點是制定戰略和實施戰略。而制定戰略和實施戰略的關鍵是對企業內外環境條件進行分析評估,并在此基礎上確定企業戰略目標,并使三者之間形成動態平衡。所以說,企業戰略管理的任務就在于通過企業戰略的制定與實施,在保持這種動態平衡下,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和企業使命。可以說,一個不重視戰略的企業永遠不可能做強,也形成不了核心競爭力。

振興公司是我國第三大油田――遼河油田第一家成立的物業管理企業,公司近些年來結合企業實際制定的發展戰略是:以品牌服務為主導戰略,以低成本運營、市場開發為基礎戰略,以企業文化、人力資源開發、科技創新為保障戰略。并加強對企業外部環境和內部資源變化的跟蹤,對戰略目標和具體戰略措施隨時加以調整,做精做強主營業務,積極培育輔業項目,不斷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推動企業高效快速發展,努力實現打造石油系統一流物業管理企業的戰略目標。

發現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是做好人才工作的三個關鍵環節。在這方面,企業必須打破等級界限,打破專業界限,多渠道發現人才,真正做到識才用慧眼、用才有氣魄、愛才動真格,使想干事的人有機會、能干事的人有舞臺、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形成大力培育人才、廣泛吸引人才、珍惜和用好人才的環境和氣氛。振興公司在人才培養培訓方面從兩個環節入手,收到了較好效果。一是加強對高級技術人員的培訓和復合型技術人員的培養。鼓勵技術精湛的老師傅與青年工人簽訂師徒合同,傳授經驗,同時加強多面手人員的培養,使他們在各個工種間可以進行輪崗操作,做到“精一、通二、會三”。二是廣泛開展技術培訓,提高操作人員的技能水平,舉辦各工種技能培訓班,提高技術水平和實際能力。

三、油田物業管理的發展模式

1.走“一業為主、多元化經營”之路,廣開財源

服務市場不發育、物業管理收入來源不足是獨立工礦企業物業公司生存發展的最大障礙。拓寬收入渠道,彌補經費不足,必須實行“一業為主、多元經營”的經營策略。油田礦區開展多元經營有許多有利條件,特別是發展居住小區的社區服務業大有可為。獨立工礦區因遠離城市,許多社區服務項目無法依托城市供給,因此物業公司可以發揮自身優勢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家政服務、養老服務、餐飲服務、商業服務、教育培訓服務、醫療衛生服務、文化體育服務、家庭裝飾服務、房屋出租等內容,既可以方便居民的生活,又能增加收入來源。

2.走精干高效之路,實現管理手段現代化、服務方式社會化。

在實行物業管理的初級階段,物業管理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技術含量不高、以自我服務為主。隨著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物業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尤其是信息化已經開始滲透到各個領域,物業管理行業也不例外。在服務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的形勢下,物業管理如果不擺脫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管理模式,不用信息技術提升管理手段,仍然采取封閉式的自我服務方式,物業管理公司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就難以生存。

3.走規模化發展之路,是優化資源配置、降低管理成本的必然選擇。

像石油企業這樣的獨立工礦區,居住區分散、規模相對偏小,物業管理機構往往按居住區設置,造成物業管理資源分散,成本偏高,形不成規模效益。隨著服務市場的發展、物業管理公司之間的競爭,通過兼并、重組,走向集約化、規模化是物業管理發展的趨勢和生存之道。深圳、上海等地的經驗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因此,獨立工礦企業必須適應規模化發展的要求,對物業管理機構有計劃的進行合并重組,以發揮規模效益。

4.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努力造就高素質的物業管理人才隊伍。

青海油田物業管理的人員大部分是過去從生產一線分離出來的老弱病殘和閑散人員,知識結構和整體素質已不能滿足新形勢要求。油田物業管理必須按照產業化的發展方向和專業化、社會化、信息化的發展趨勢,重視人才培養,努力造就一支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素質優良的物業管理人才隊伍。

5.物業管理必須走市場化的道路

新世紀里,市場意識和市場競爭,對于物業管理行業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物業管理企業要生存、要發展,就必須走進市場參與競爭。因此,物業管理企業應當在國內物業管理規章制度不斷健全、物業管理市場容量不斷擴展的機遇下,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理念,不斷創新服務平臺,才能獲得市場。

四、結語

因此,油田物業管理企業必須要做好短期和中長期戰略規劃。主要內容有品牌定位、目標市場、發展規模、人才儲備、服務方向、企業核心競爭力等。同時,物管企業的戰略規劃還應充分考慮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性、整體性及目標性。既要做好中長期戰略規劃,使企業的戰略規劃能增強企業品牌的生命力,也要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形成強勢品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篇(7)

*絕望的管理層……*

即便如此,竟有80%的企業對預算制定過程不滿意,特別是為此付出了大量時間的企業管理層。在某些企業,我們發現管理人員在制定預算上花費的時間高達30%,但令人苦惱的是,預算不僅沒能發揮其支持企業戰略規劃的應用作用,相反往往扮演著挖墻腳的破壞性角色。“這是美國企業的痼疾……事實上,預算制定已經淪為人們追求效益最小化的游戲。企業想方設法從員工身上得到最少的東西,因為人人都在為自己爭取最低的指標而討價還價”。這是通用電氣公司剛剛卸任的首席執行官杰克·韋爾奇說過的一段話。“預算一出臺,就成了眾矢之的,大家的目標就是怎么搞垮預算”。一位CEO這樣說。

在訪談過程中,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對預算的失望與無奈溢于言表。那么,現行預算制定流程的根本弊端究竟在哪兒?預算有沒有存在的必要呢?企業能否對其實施卓有成效的變革?

*傳統預算弊端在哪兒?*

傳統的預算制定方法遵循著一種自上而下的流程:先由總部向下屬各部門及經營單位一攬子預算方案,并輔以各種亟待填寫的表格及要求完成的銷售和營業預測,填表人本著忠實的態度填好表格,返還原處。接著通常是一段時間的討價還價,一邊是總部要求作預算調整(少花錢,多增加銷售),而另一方面,各經營單位通常是怨聲連連,訴說苦衷,雙方糾纏不清。自第一輪預算方案起,這種情況往往要持續幾周,甚至是數月的時間,最后上下才能達成一致的結果。這就是傳統預算流程的弊端。而面對如今激烈動蕩的經濟環境,再采用這種過時的模式而忽略了戰略規劃的作用,后果必然是自鑄其敗。

我們來看一家制藥企業的經歷:該公司亟待推出一種新藥,市場潛力巨大。戰略規劃結果顯示,只要有足夠的生產能力和營銷支持,新藥的推出將能提升公司50%的年收入,利潤增長70%。可是,新藥一上市,即告出師不利。原因何在?原來推出新藥的戰略計劃在公司營業預算制定過程中迷失了方向。銷售預算編制人員認為主持戰略規劃工作的同事們對新藥的前景過于樂觀,因此他們把銷售預測削減了50%。同時,生產部門人員認為銷售部作此預測簡直是白日做夢,所以他們又將預測數字打了對折。最后,經財務部門研究,又把預算砍掉了一大塊兒。產品推出時,戰略規劃人員要求新藥具備的生產能力僅剩20%。而新藥推出后6個月時間內,市場需求量猛增。但不幸的是,新藥供應嚴重短缺高達四至五倍,折合公司年收入造成機會成本損失約100億美元。而且公司失去了一次向華爾街證明自己的機會,也就是說公司本可以順利達成其戰略規劃與預算的緊密整合,而公司實力的展示將帶來的或許就是股東價值的提升。

*能否另尋蹊徑?*

面對如此陳舊的預算制定方法,面對其常常導致的破壞性后果,企業是否另有蹊徑可尋?

答案是肯定的,有些企業已經完全摒棄了傳統的預算制定流程。例如,Handelsbanken銀行采取了一種分行績效比較表。每個月,該銀行都要逐一對各分行員工人均利潤率做出考核,然后在整個機構內部進行廣泛的傳閱。名譽總裁簡·瓦蘭德說:“各分行的目標都一樣,那就是要力爭在競爭中贏得勝利,不管競爭來自銀行內部,還是外部。”對于那些達標的分行,增加部分利潤將劃出1/3的比例,按員工人數平均加入個人養老基金。

福特公司引入了一套名為“閃念財務”的系統。通過系統,自上而下,各級主管人員均可隨時調閱銷售收入和產品設想計劃,真正做到了隨時輸入,隨時查看。因此,大大節省了時間,成本削減也相當可觀。

Handelsbanken銀行也好,福特公司也好,成功的案例并不少見。但沒有一種普遍適用的預算模板,以便其他企業拿來運用。因為不同行業間的企業極具差異性,此外還要考慮到企業規模等的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把預算流程割裂開來,單獨運作的做法是錯誤的。成功的企業將預算視為更大范圍作業程序整合的一部分內容來加以對待,包括戰略規劃、績效報告和目標確定。

*還要遵循什么原則?*

.速度取勝

首先,要徹底拋棄在預算制定中填寫電子表格的做法。因為這樣做涉及諸多煩瑣的后勤協調工作,降低了流程速度,少說也得耽擱數天時間。今天,新型網絡工具的運用有助于削減行政開支,節省管理層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同樣能夠提供多年來由電子表格一手包辦的數據信息。

思科系統采用了一種共同數據庫的方法,該公司每購并一家新企業,都要鼓動對方采用與之相同的財務系統,哪怕將改換較新系統版本,走回頭路也再所不惜。原因是,采用共同系統易于在全公司范圍內實施數據整合。因此,公司就能確定每天的財務健康狀況。在思科公司,只需短短一小時時間提前發出通知,就能迅速完成“虛擬結賬”。

.信息準確

傳統經驗告訴我們,調整預算流程的竅門就是人介入越少越好,這樣就能節省管理層的時間和精力。但如果把所有的預算工作都交給財務人員去做,許多真實反映企業計劃、卓有價值的細節信息就會遺漏,譬如企業推出新產品的數量等等,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此時只有那些當事的經理們才具體掌握著最新的動態情況。所以必須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預算流程中來,但一定要有限制。

德國電信公司就是這樣做的,以前,公司大約要靠80位高級經理來提供預算數據。最后,他們終于明白,如果下至初級經理層,共800人一起參與到預算流程中來,就能獲取反映公司實際情況的更準確信息。更重要的是,公司一改常規,不讓經理們填寫長達150至250行的預算表格,相反,只要求他們提供10項數據信息,包括:推銷電話數目以及促銷電話數目、新客戶數量及促銷活動次數等,但要求每月報告一次。顯然,要管理好這樣一個龐大預算流程,就需要企業適當地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迅速完成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工作。

.與績效掛鉤

負責規劃與預算的企業高級管理人員應對經營績效負全部責任,他們的報酬也應與之掛鉤。譬如:在英國石油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的薪酬要看是否完成合同規定的績效指標而定。而這些指標的設定隨美孚、殼牌等業內其他超量級競爭對手的績效情況做出調整。

.協調一致

對于決策者個人而言,要持續不斷地做出正確的管理與投資,從而取得整個企業的協調一致。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就要激發起他們的斗志,建立強有力的目標確定和績效報告流程,同時還要幫助經理層管理人員也能得到恰當的激勵,從而確保他們在不同層面上同樣做出正確的決策。

.目標確定

篇(8)

2案件處理情況

1990年前,LAB承接的主要是刑事案件,一般是通過合同請私人開業律師辦理。1990年后,刑事案件仍然是法律援助機構關注的主要目標,但由于法律援助機構擁有自己的雇傭律師隊伍,其辦理案件的途徑已有所改變(LAB在全國各地有自己的辦公室)。目前,LAB的法律服務體系主要包括:中心辦公室(雇傭律師和公共辯護人)、私人開業律師(LAB付費聘請)、LAB的合作伙伴(LAB提供資金的其他非政府組織)。

3資金與預算

LAB資金主要來源于中央政府,另有一小部分資金來源于私人捐贈的實驗性項目,國家資金并不影響該中心的獨立性。它由一個獨立的委員會領導,其負責人由司法與憲法法制部部長直接任命②。過去三年,LAB的資金預算情況可以比較如下:

4影響政策

傳統上,南非法律援助機構主要為刑事案件提供辯護,但是最近建立了一些民事部門和一個憲法性的影響性訴訟部門。正是通過后者,南非法律援助機構內設影響性訴訟部門,為包括婦女、兒童和貧困人口在內的弱勢群體開展分類行動和先例訴訟。2004年1月,南非法律援助機構采用了一項影響政策,法律援助機構不時地抓住機遇,通過承擔或者資助訴訟和其他法律工作,積極地影響一大批貧困人口的生活,而不是僅僅為個人提供法律服務。南非法律援助機構在以下三個領域賦予影響政策以實際內容:(1)確立一項判例、法律制度或者解釋涉及貧困人口方面的法律;(2)通過開展集體訴訟或者處理少部分事務從而能夠解決大量的群體性糾紛,具備了處理群體性糾紛或者潛在糾紛的能力;(3)通過戰略性干預或者非訴法律服務,具備了促進一個群體或者該群體中重要人群生活的潛力。影響性法律服務可由以下機制提供:(1)南非法律援助機構所屬的司法中心和戰略性訴訟部門雇傭的領取薪酬的律師;(2)私人律師事務所的律師;(3)南非法律援助機構的合作伙伴;(4)法律診所;(5)以上機構和人員的組合。南非建立影響性訴訟部門,是為了保護人口中的邊緣化部分,而致力于將憲法規定的內容變成活生生的現實。它為南非法律援助機構提供承擔并資助訴訟或者其他法律工作的機會,并對一個群體或者該群體的重要部分產生深遠的影響。影響性訴訟部門通過訴訟,可以確立法律判例或者為法律的未知領域確立一個標準。此外,通過辦理集體訴訟和戰略性訴訟,影響性訴訟部門能夠在單一事務中,確立解決群體性糾紛的有效方式。

5法律援助戰略規劃

2008年9月,LAB批準了南非法律援助戰略規劃(2009~2012),為了執行這項戰略規劃,實現法律援助的展望與使命,法律援助機構制定并嚴格執行年度工作計劃。法律援助機構還根據國內外環境的變化,每年都對該戰略規劃進行評估。南非法律援助的展望是建立一個公正的南非,使憲法中所珍愛的權利得到尊重、保護與防衛,確保正義被及所有的人。南非法律援助的使命是使法律援助機構成為最重要的法律服務提供者,通過高質量的專業化法律服務,以獨立、高效并充滿關愛的方式,確保窮人和弱勢群體獲得社會正義。為了實現自己的使命,南非法律援助機構確立了以下目標和戰略:(1)發展目標:法律援助機構成為積極高效的促進正義的部門;關注并幫助窮人和弱勢群體獲得社會正義,對所有南非人而言確保憲法權利得以實現;成為一個可持續的、有效的獨立組織,以確保能夠完成自身使命;培育尊重并服從憲法價值觀的公民和社會群體。(2)2009~2012發展戰略:①客戶和社區、相關部門:為客戶提供專業有效的法律服務;為社區培訓有關憲法和法律援助服務的知識;致力于幫助建立一套積極有效的司法系統;定期向議會和行政機關作出解釋,便于他們能夠了解法律援助機構的規劃和項目。②經費與可持續發展:維持可持續的、經費穩定的法律援助機構;確保管理良好;發展成為一個強有力的、廣為認可的法律援助品牌。③事業發展進程:評估事業發展進程(服務提供和支持),確保服務是有效率的、有用的、經濟的、以客戶為中心的、專業的、獨立的;建立精確的、可行的和及時的管理信息系統,以告知事業發展進程和決定;確保財政管理合理,事業發展具有可持續性。

篇(9)

2案件處理情況

1990年前,LAB承接的主要是刑事案件,一般是通過合同請私人開業律師辦理。1990年后,刑事案件仍然是法律援助機構關注的主要目標,但由于法律援助機構擁有自己的雇傭律師隊伍,其辦理案件的途徑已有所改變(LAB在全國各地有自己的辦公室)。目前,LAB的法律服務體系主要包括:中心辦公室(雇傭律師和公共辯護人)、私人開業律師(LAB付費聘請)、LAB的合作伙伴(LAB提供資金的其他非政府組織)。

3資金與預算

LAB資金主要來源于中央政府,另有一小部分資金來源于私人捐贈的實驗性項目,國家資金并不影響該中心的獨立性。它由一個獨立的委員會領導,其負責人由司法與憲法法制部部長直接任命②。過去三年,LAB的資金預算情況可以比較如下:

4影響政策

傳統上,南非法律援助機構主要為刑事案件提供辯護,但是最近建立了一些民事部門和一個憲法性的影響性訴訟部門。正是通過后者,南非法律援助機構內設影響性訴訟部門,為包括婦女、兒童和貧困人口在內的弱勢群體開展分類行動和先例訴訟。2004年1月,南非法律援助機構采用了一項影響政策,法律援助機構不時地抓住機遇,通過承擔或者資助訴訟和其他法律工作,積極地影響一大批貧困人口的生活,而不是僅僅為個人提供法律服務。南非法律援助機構在以下三個領域賦予影響政策以實際內容:(1)確立一項判例、法律制度或者解釋涉及貧困人口方面的法律;(2)通過開展集體訴訟或者處理少部分事務從而能夠解決大量的群體性糾紛,具備了處理群體性糾紛或者潛在糾紛的能力;(3)通過戰略性干預或者非訴法律服務,具備了促進一個群體或者該群體中重要人群生活的潛力。影響性法律服務可由以下機制提供:(1)南非法律援助機構所屬的司法中心和戰略性訴訟部門雇傭的領取薪酬的律師;(2)私人律師事務所的律師;(3)南非法律援助機構的合作伙伴;(4)法律診所;(5)以上機構和人員的組合。南非建立影響性訴訟部門,是為了保護人口中的邊緣化部分,而致力于將憲法規定的內容變成活生生的現實。它為南非法律援助機構提供承擔并資助訴訟或者其他法律工作的機會,并對一個群體或者該群體的重要部分產生深遠的影響。影響性訴訟部門通過訴訟,可以確立法律判例或者為法律的未知領域確立一個標準。此外,通過辦理集體訴訟和戰略性訴訟,影響性訴訟部門能夠在單一事務中,確立解決群體性糾紛的有效方式。

5法律援助戰略規劃

2008年9月,LAB批準了南非法律援助戰略規劃(2009~2012),為了執行這項戰略規劃,實現法律援助的展望與使命,法律援助機構制定并嚴格執行年度工作計劃。法律援助機構還根據國內外環境的變化,每年都對該戰略規劃進行評估。南非法律援助的展望是建立一個公正的南非,使憲法中所珍愛的權利得到尊重、保護與防衛,確保正義被及所有的人。南非法律援助的使命是使法律援助機構成為最重要的法律服務提供者,通過高質量的專業化法律服務,以獨立、高效并充滿關愛的方式,確保窮人和弱勢群體獲得社會正義。為了實現自己的使命,南非法律援助機構確立了以下目標和戰略:(1)發展目標:法律援助機構成為積極高效的促進正義的部門;關注并幫助窮人和弱勢群體獲得社會正義,對所有南非人而言確保憲法權利得以實現;成為一個可持續的、有效的獨立組織,以確保能夠完成自身使命;培育尊重并服從憲法價值觀的公民和社會群體。(2)2009~2012發展戰略:①客戶和社區、相關部門:為客戶提供專業有效的法律服務;為社區培訓有關憲法和法律援助服務的知識;致力于幫助建立一套積極有效的司法系統;定期向議會和行政機關作出解釋,便于他們能夠了解法律援助機構的規劃和項目。②經費與可持續發展:維持可持續的、經費穩定的法律援助機構;確保管理良好;發展成為一個強有力的、廣為認可的法律援助品牌。③事業發展進程:評估事業發展進程(服務提供和支持),確保服務是有效率的、有用的、經濟的、以客戶為中心的、專業的、獨立的;建立精確的、可行的和及時的管理信息系統,以告知事業發展進程和決定;確保財政管理合理,事業發展具有可持續性。

篇(10)

以遠見尋求穩進

在林林總總的品牌口號中,嘉實基金“遠見者穩進”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但也面對保守的質疑。在趙學軍看來,所謂“遠見者穩進”絕對不是指保守,遠見是屬于戰略層面的,從2000年至今,嘉實每年都要召開戰略規劃會,參會者隊伍由最初的十余人壯大到2010年的七十余人,而指導戰略的核心思想就是保持遠見,有了遠見的高度自然就會產生創新的動力。

嘉實自成立伊始便被賦予了創新的基因,從最初倡導基金產品差異化到首只超短債產品,從變身合資基金公司到打造2.0版本的“全天候、多策略”投研模式,嘉實創新的步伐從未停歇。2009年,嘉實在中期工作會議上提出了穩中求銳,就是說要通過遠見和創新增加敏銳。趙學軍表示,“穩中求銳”是戰略指導下的現階段戰術,嘉實在新十年里仍將延續“遠見者穩進”的品牌定位,同時我們將在內涵中融入之前的經驗積累。新十年中我們關注的核心必然是業績,堅持用優秀的業績回報我們廣大的客戶和投資人。

對于業績的考量上,趙學軍給出了三個維度:廣度,即優秀業績能否在所有基金中全部體現;長度,是優秀業績所體現的持久性;背后的深度,緣于公司的投研團隊與體系。

把財富帶進未來

不過,當我們的社會正在一步一步走向老齡化的時候,當我們的肌體開始變老的時候,當我們的資產遭受通脹侵蝕的時候,如何把我們的財富帶到未來生活去?讓財富跟我們一起變老,是每個人都值得思考的命題?

趙學軍認為,基金是讓財富得以傳承的重要工具。國內基金管理業應該成為中國養老體系的重要承擔者,“基金業應該看得更遠,看到自己的未來和社會的未來,才能更好的認知在長遠社會經濟發展中的職責。”

具體來看,中國即將進入老齡化社會,而目前的養老體系存在短板,養老體系的社會化、市場化已成為解決養老問題的大勢所趨,而資產管理業在這一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無論是公募產品還是企業年金產品,都可以為普通老百姓提供豐富的養老金投資渠道,在很大程度上緩解未來的養老危機。

嘉實在11年前就提出了“創造財富增值,服務未來生活”的使命,“以客戶為導向”擔當起更大的社會責任,一直是嘉實使命的原動力。旗下基金也以優異的業績成為財富傳承、對抗通脹的重要載體。

用信仰實現卓越

上一篇: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 下一篇: 校園對學生的影響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欧洲国产1区二区 | 偷拍日韩一区中文久久 | 在线一区二区三区一本到 | 日韩中文字幕AV |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丝袜一区 | 新97碰碰新版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