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信息化的重要性和意義匯總十篇

時間:2024-02-17 11:24:2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企業信息化的重要性和意義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企業信息化的重要性和意義

篇(1)

[中圖分類號] F259.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3)07- 0051- 02

21世紀是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的世紀,其對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企業在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如何準確地評價其信息化建設取得的成效,如何精確地定位阻礙企業信息化進一步深化和提升的關鍵節點?這些問題一直是困擾企業信息化建設、需要迫切解決的現實問題。本文針對這一現狀,擬采用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理論來構建企業信息化水平綜合評價模型。

1 企業信息化水平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建立的原則

(1)系統性。評價指標應針對企業內部、外部環境涉及的各種因素,從系統的角度進行設置,反映其信息化水平的全貌。

(2)全面性。評價指標必須如實全面地反映信息化的現狀,不僅包含物質方面的因素,也要包含諸如人員素質、企業文化等精神方面的因素。

(3)客觀性。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其中定量分析是準確評價企業信息化水平的關鍵。

(4)簡約性。評價指標要具有一定的綜合性,指標之間的邏輯聯系要強。

(5)延續性。評價指標不僅可在時間上延續,而且可以在內容上拓展。

(6)動態性。評價指標應具有動態性,以便準確地反映信息化水平的實際狀況。

(7)可操作性。評價指標應盡量與現有數據銜接,必要的新指標應定義明確,便于數據采集。

2 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指標

我們將信息化水平評價指標劃分為信息化基礎、信息化應用、信息化效能3個一級指標,以及若干下級指標。具體見表1~表3。

3 企業信息化水平綜合評價模型

由于各個指標層級分明,故本文采用層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來進行指標的篩選和權重的確定;另外,由于部分指標主觀性較強,無法直接量化,所以本文采用模糊數學的方法來進行定性與定量之間的轉化。具體步驟如下:

(1)確定評價對象集:X={x1,x2,x3,…,xn}。根據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企業信息化評價體系包括信息化基礎、信息化應用和信息化效能3個一級指標,每個一級指標的下級指標可以參見表1~表3。

(2)確定評價等級:V={v1,v2,v3,…,vm}。建議評價對象的評語集V={v1,v2,v3,…,vm}={不合格,合格,中等,良好,優秀},即等級的集合,每個等級可對應一個模糊子集。

(3)確定評價的指標集:U={u1,u2,u3,…,un}。

(4)確定判斷矩陣:

R=(rij)n×m=r11 r12 … r1mr21 r22 … r2mrn1 rn2 … rnm,(i=1,2,…,n;j=1,2,…,m),rij表示第i個因素在第j個評定等級上的隸屬度。

(5)利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級評價因素的權重系數:W={w1,w2,…,wn}。首先建立層次結構模型,將影響因素集分層;同一層次的各因素關于上一層次中某一準則的重要性進行兩兩比較,構造判斷矩陣,判斷與量化各因素間影響程度大小;計算權向量并做一致性檢驗,即層次單排序及其一致性的檢驗;計算組合權向量,做組合一致性檢驗并進行排序,即層次總排序。

(6)選擇適當的合成算法,建立評判模型,進行綜合評判。模型為B=W?R。然后進行評判指標處理,得到評判指標歸一化的評判結果。

4 結束語

本文針對準確評價企業信息化成效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以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為基礎,采用層析分析法和模糊理論等多種方法,完整地提供了一個客觀有效的企業信息化水平綜合評價模型。該模型對于企業準確評價其信息化建設的成效,找出信息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推動企業信息化的建設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主要參考文獻

[1]金勇.企業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及其評價方法[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9(4):122-123.

篇(2)

新時期的企業管理逐漸趨向于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而企業的信息化管理還存在諸多問題。本文將介紹企業信息化管理的相關內容,重要分析新時期企業管理信息化模式下的管理措施,信息化管理的現狀,和信息化管理的對策研究。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企業的信息化需求越來越顯著。企業信息化管理對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不僅加強了企業管理,對于企業的變革創新,經濟的發展也有重要的意義。新時期企業管理中需要多加關注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分析問題找出應對策略。

 

1 淺談企業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信息化指的是利用高端的電子通信技術進行處理數據,并用于企業的管理。信息化的管理極大地方便了企業管理,豐富了企業的管理方式,提高了企業管理效率,增強了企業的創新能力。企業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如下。

 

1.1 企業信息化提高了企業管理效率

 

企業信息化充分利用計算機的智能化工具,從而達到了智能管理的效果。特別是現在電子計算機以及電子終端的發展,企業管理工作還可以從計算機終端延續到其他電子終端,以充分發揮人們的聰明才智,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管理效率。新時期的企業競爭日益激烈,如何實現高效率的企業管理,是關乎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企業信息化管理作為一種新型的管理模式,逐步被我國很多企業所應用。

 

1.2 企業信息化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管理水平與管理效率是息息相關的,企業信息化管理能促進企業提高管理水平。一方面,我國企業能通過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信息最大化。所謂信息最大化是指通過計算機、信息終端機器等等,企業決策者能獲取關于企業內部、客戶、供應商等市場信息,以對市場、客戶以及企業工作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并通過信息化終端獲得更為直觀的信息,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生存能力,提高了企業競爭能力和創新水平。

 

1.3 信息化管理關乎企業生存與創新

 

信息化管理與企業競爭力息息相關,特別是新時期的企業,缺乏信息化管理往往導致企業在缺乏競爭力,從而在時代的浪潮中被淘汰。一方面,企業信息化管理能提高企業創新能力。我們都知道,創新能力是企業競爭能力的重點,一個企業缺乏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只能在時代競爭中隨波逐流,并不能從企業競爭中脫穎而出。另一方面,企業缺乏信息化管理導致企業管理工作遲緩,企業工作效率低下,從而喪失了與競爭對手競爭的能力。

 

當企業迅速壯大時,原有的按職能部門管理企業的方式暴露出很多弊端。這時,管理流程創新作為一種不同于產品創新的另一種技術創新,更容易讓企業實現穩健增長。IBM大中華區總裁指出:中國企業面對開發市場競爭的風險,針對關鍵業務,再流程創新中減少競爭風險、洞察新的商業模式、創造商業價值,已成為企業成長的捷徑。事實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從管理流程創新中獲益。

 

2 新時期企業信息化管理的現狀分析

 

信息化管理的開展提高了企業的積極性,信息化的時代企業要想發展壯大必須跟上時代的節奏,不斷積極面對新時期的企業管理問題,對外及加強交流,對內加強管理力度。近年來信息化推廣不斷加大,局域性施展的信息化管理也取得了明顯的成績。點面式的信息化管理是近年來比較成功的信息化管理方式。由點向面逐漸推展開來,企業個體是點,各企業相互關聯形成面,信息化的時代就要做到相互交流溝通,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優秀的管理,但是要想發展就得開闊眼光,對外發展,信息化越來越普及的時代,企業不僅要在自己內部形成管理,也要全面發展。因此點面的信息化管理正在逐漸形成。

 

信息化的管理雖然慢慢發展起來了,但是在企業的管理中依然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需要分析。首先,一些企業決策者沒有信息化管理意識,認為人才是管理工作最為可靠的對象,依靠計算機并不能使管理工作簡便多少,并且還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用于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建設。從整體看經濟較發達的地區信息化的開展水平比其他的地區好很多,企業的實施力度也大于其他企業。

 

企業信息化的具體實施也存在明顯的缺點,有些企業急于求成,倉促開展信息化管理模式,應該以管理導向為主要側重而不是簡單的技術向導。企業要根據自身特點,實事求是,從自身出發實施穩步展開,考慮企業的基礎條件,從實用出發穩定發展。

 

3 新時期企業信息化管理對策分析

 

3.1 政府要營造環境,提高對信息化管理企業的支持

 

給企業更多地支持和幫助,明確企業的信息化管理是時展的需求,是當今時代企業參與競爭,逐漸發展強大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加強同企業之間的交流,關注企業的系統工程運作,了解細節,總體規劃,分步進行,不斷發現問題總結經驗,了解什么是真正意義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根據企業的需求和承受力去實施推進信息化管理工作。與此同時,政府應當積極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加大對信息化管理系統的開發與應用,以提升我國企業的市場綜合競爭力。對于處于剛剛發展起來的階段的企業信息化管理來說,政府要根據掌握的信息技術等方面給與足夠的支持與幫助,扶植將起到積極的導向作用。

 

3.2 建立咨詢評價機制,建立信息化管理的支持體系

 

扶持建立一些對信息化管理需要的管理診斷,工程計劃,管理監督,措施改善等方面的社會化中介機構。發揮各級的企業管理社會團體的作用,積極引導推進宣傳,對企業的信息化管理項目做出指導和建議。從技術和管理隊伍等多個方面給出監督管理和幫助。對信息化的管理服務單位的服務水平做出必要的監督管理,并制定相應的制約條例來引導企業的信息化管理工作。

 

3.3 深化企業內部改革,夯實基礎管理工作

 

企業對于自身的內部建設要抓緊抓強,不能忽略了內在的因素,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更要加強對企業的內在建設。強化基礎管理,優化內部結構,提高創新建設,積極應對時展需要,不斷改革,不斷總結,提出建設性的新目標,新要求。優化內部的管理氛圍,加強企業人員的自我總結和反省措施。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條例,不斷優化管理環境,創建良好的氛圍。以此同時,還需要提高企業的業務水平,不斷加強員工素質,培養優秀的管理人才,適應市場的變化提高企業的適應能力。當然,深化企業內部改革,提升企業信息化管理工作是需要循循漸進的,是需要從企業自身發展需求出發,根據企業發展現狀來定制相應的改革方案的。

 

3.4 加強人才的培養和管理隊伍的建設

 

新時期優秀的人才才是企業應該重視的方面,一個優秀的人才,能夠為企業帶來巨大的收益。同時一個優秀的企業,出色的公司,必然有一個強大的管理團隊,加強管理團隊建設是信息化管理的重點。企業要根據自身的特點制定相應的用人策略,用人要精,用人要用在關鍵上。在提高管理團隊的綜合素質上,加強內部培訓工作,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要運用靈活的管理模式,不能照搬死板,強化專業力量,制定綜合性的管理辦法,信息化的時代,離不開互聯網的發展,要有具備足夠專業技能的計算機技術性人才。一個好的團隊加上優秀的人才能夠為企業創造很大的利益,是企業不斷發展進步的力量。當然,要實現信息化管理,還需要企業購置一批實現信息化管理的硬件設備以及軟件,這也是實現企業信息化管理的前提。

 

回顧這幾年來在企業帶領信息化團隊的經歷,可以說整個團隊發展是非常快速的,不僅僅是人員數量上的增多,更是每個人的實踐能力大大提高。團隊從最初僅能保持信息系統的持續運行,即不出故障、不宕機的水平,逐步提高到了能夠推動公司業務流程重組、改造,幫助集團信息系統來對企業的生產效率進行提高的程度。未來,信息化團隊還會得到繼續的發展,力爭做到能夠推動企業進行商業變革,幫助企業建立下一代商業模式的程序,這也是將來信息部門應該起到的一個作用。

 

4 總結與展望

 

篇(3)

隨著生產技術的不斷發展,企業的自動化建設也逐漸受到了企業管理者和經營者越來越多的重視。信息化平臺的建設是建立在網絡技術高度發展的基礎上,利用網絡技術將生產資源有機結合,使各部門之間的信息相互連接,從而實現企業內部的信息化。冶金企業信息化平臺的建設能加強企業內部成本的控制與管理,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而促進其自動化的發展。

1 冶金企業廠內信息化平臺的整體架構

冶金企業信息化平臺的整體架構主要包括三個平臺的建設,即軟件平臺、硬件平臺和通信平臺,其中軟件平臺包括物流信息自動跟蹤系統、調度集中系統、鐵水運輸信息跟蹤系統、鋼渣運輸信息跟蹤系統、鋼材發運管理系統、歷史作業過程綜合回放以及數據報表綜合管理系統。硬件平臺主要包括鐵路信號微機聯鎖系統、自動排列進路系統、調車自動化系統、機車作業計劃無線傳輸、平面調車系統、車號自動識別系統和機車GPS跟蹤系統。軟件平臺和硬件平臺共同構成了冶金企業廠內的信息化平臺,并通過有線網絡系統與無線局域網構成的通信平臺進行信息的傳遞。

2 冶金企業廠內信息化平臺各系統組成及構建途徑

2.1 通信平臺

通信平臺主要包括有線網絡系統和無線局域網(WLAN),目前大部分冶金企業的有線網絡均采用的是光纖網絡,將企業的公網光纖作為其信息平臺的有線通信網絡系統。例如太鋼冶金企業,實施鐵路調度集中策略,調度集中需要通過遠程控制鐵路信號,因此采用專網作為調度集中網絡的信息化平臺更好,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使用雙環光纖網絡。這是因為鐵路信號這一控制系統會直接影響企業內部的正常生產,若采用雙環專網,能使冶金企業廠內網絡通信的安全度大幅度提升。無線局域網是冶金企業機車作業計劃無線傳輸系統、裝卸車房庫PDA以及機車GPS信息跟蹤系統實現數據傳輸的主要平臺。冶金企業在目前無線通信技術的基礎上構建廠區無線局域網,使機車作業計劃無線傳輸系統和機車GPS信息跟蹤系統不間斷的工作實現無線通信。

2.2 硬件平臺各系統

冶金企業的硬件平臺系統主要由鐵路信號微機聯鎖系統、自動排列進路系統、調車自動化系統、機車作業計劃無線傳輸系統以及平面調車系統等組成,此外,機車GPS信息跟蹤系統也是其重要構成部分。這些硬件平臺各個系統各自發揮著其功能共同實現了冶金企業數據傳輸的信息化。例如鐵路信號微機連鎖系統是提高車站通過能力的信號設備,工作流程為利用計算機實現對車站工作人員的操作命令,并對現場設備狀態的表示信息進行推理運算,從而集中控制車站進路、道岔以及信號機,使其相互制約,保證行車安全。

2.3 軟件平臺系統

軟件平臺如物流信息自動跟蹤系統、鋼材發運管理系統、數據報表綜合管理系統、歷史作業過程綜合回放系統等,均是冶金企業軟件平臺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冶金企業廠內信息化平臺的構建使其調度集中管理更加高效,提高了調度指揮系統的快速應變能力,歷史作業過程綜合回放系統使得作業過程能再現并可追溯;數據報表綜合管理系統為企業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提供了一個有效的信息分析平臺。

3 冶金企業信息化平臺構建的重要性及意義

在我國企業信息化建設以來,早期的信息化建設實踐多在離散制造業,在信息化的實踐中,越來越多的企業家認識到企業構建信息化平臺的重要性,并進行了信息規劃。在上個世紀90年代,冶金企業開始了信息化建設,由于冶金企業的特點,流程制造業類型的冶金企業在其生產工藝、技術、質量管理與經營等各個方面與離散制造業上存在很大的區別,因此,在冶金企業的信息化平臺建設規劃中常常會遇到許多問題。冶金企業在業務管理需求方面具有多樣性,其信息系統較多,因此,采用分布實施的方法較為有效,分布實施的前提是要對其信息化平臺的構建確立一個總體規劃。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分布實施各個功能以及前后系統之間功能的連續性,避免發生后續系統實施與前期實施系統之間形成孤島或功能沖突。企業信息化平臺的構建需要正確的應用信息系統規劃方法,只有針對企業的具體特點與實際需求才能進行有效的信息建設規劃。冶金企業中各個專業信息系統之間具有互相關聯性,這些系統之間的聯系既有縱向的,又有橫向的。在進行信息化規劃的時候首先要的考慮的便是各個信息系統間的業務集成,因此,只有使用系統的、全面的眼光進行信息系統建設的規劃,才能確保其實現的科學性。

信息化平臺的建設是企業戰略目標中的一部分,信息系統建設的規劃是企業總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冶金企業信息系統的建設的規劃需要兼顧好其是否與企業的發展戰略相匹配和是否體現了信息技術的發展兩個方面,前者需要針對企業的發展實際與具體情況,后者需要對現有資源進行分析并對未來信息技術的發展進行預測。只有對信息系統架構進行全局性的謀劃,才能確保分布實施的成功,使后續建設系統與前期實施的信息系統緊密無縫連接。

4 結束語

篇(4)

所謂林業企業信息化是林業企業為了適應快速變化的環境,提高效益和發展能力,應用信息技術,再造企業的變革過程,是信息技術從一般業務應用向業務核心滲透的過程,是傳統管理向現代管理轉變的過程,是林業企業在基礎設施、技術應用、結構調整、資源拓展、管理制度等方面向信息化轉變的過程,也是提高經濟主體活力,提高企業效益和競爭能力,最終在國民經濟中實現林業企業的現代化轉變的過程。

林業企業信息化是一項系統工程,在其建設過程中會不斷地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不斷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評價和解決,可以認為林業企業信息化的建設過程實質上就是一個不斷評價和完善的過程,因此,準確客觀地評價林業信息化必須依靠評價體系。

1林業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方法

1.1評價方法

林業企業信息化水平的評價主要采用標桿管理法。標桿管理是一個系統的、持續性的評估過程,通過不斷地將企業流程與居領先地位的企業相比較,以獲得幫助企業改善經營績效的信息。通俗地說,標桿管理就是一個確立具體先進榜樣,解剖其各個指標,不斷向其學習,發現并解決企業自身的問題,最終趕上和超過它的一個持續漸進的學習、變革和創新過程。在標桿管理實施過程中,首先要確立標桿,標桿分為標桿企業和標桿值兩種,其中標桿企業是指在同地區、同規模、相同發展階段情況下與其他同類企業相比,在信息化效益相關指標數據方面有典型特征意義的企業,作為標桿庫的成員,用來構造標桿值表。而標桿值是專家組根據一組標桿企業的信息化參數值綜合確定的。

在林業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中,這兩種標桿都要確立。標桿值的采用主要是設立參照基準,用于林業企業確定自身的信息化水平高低。標桿企業的確立則是為被測企業提供對比參照,便于其將具體指標與之對比,找出差距,分析原因,發現企業自身問題,為其今后信息化建設提供指導。

林業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標桿的確立應由林業主管部門主持,并定期或不定期更新的,以逐步改進測評精確度和不斷反映信息化水平的整體進步。由于林業企業性質不同,地區間的不均衡,因此,應設立地區、行業兩級標桿,便于企業確定自身在本地區、本行業中的信息化水平,逐步改進提高;同時應根據企業性質不同,按類型分別設置標桿,如設置營林型企業標桿和生產型企業標桿,便于企業的信息化水平評價。

1.2水平評價步驟

評價林業企業信息化水平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保證評價工作的順利進行,必須遵循一定的程序。

籌備階段:明確評價目的要求,選擇有關專家學者組成綜合評價組。

準備階段:主要是收集有關資料、分析評價工作的工作量大小并做出相應的評價預算。數據獲取方式的設計包括統計資料、問卷調查、普查數據、實測數據等方式。

數據收集階段;確定調查方法和調查群體,采集評價所需數據,對數據資料進行匯總整理,并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以保證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

評價階段:按指標體系對數據進行計算評價,組織專家對權重予以確定、并對評價結果進行驗證。

總結階段:根據綜合評價結果進行分析總結,提交相應的綜合評價報告,指出不足之處和整改意見,并由有關部門公布評價結果。

2林業企業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在標桿管理實施過程中,不論是標桿的確立還是林業企業自身評測都需要一個指標體系。以提供評測的具體參數標準,因此必須建立一套指標體系。由于信息化過程涉及諸多方面。所以需要根據林業企業的特點,從不同的側面和層次建立一套指標體系.對信息化發展進行客觀的定量評價,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相應對策.以確保信息化目標的實現。同時.林業企業信息化評價體系也是一個建設指導的體系.可以幫助企業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一方面對其實施全過程進行全面的評價,使企業了解其企業信息化的現狀和水平。并與企業的既定目標對比,發現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找出差距,為下一階段的建設確定方向和目標;另一方面.總結經驗和教訓.并結合新情況,根據企業的新目標和新業務對信息化建設進行相應的調整。

2002年10月9日,信息產業部出臺了《企業信息化基本指標構成方案(試行)》,為我國企業對自身信息化水平評價提供了標準。但該標準是一套通用型信息化水平評價的方案,不完全適用于林業行業,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適用于林業信息化評價的指標體系。

建立林業企業信息化指標體系,必須以信息化的基本規律和林業自身特點和規律為基礎,關注信息化要素的特點及其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確定評價信息系統狀態的指標集合。這種指標集合是相關指標的有機組合,可對復雜系統進行多指標綜合評價。

2. 1建立指標體系的原則

①科學性原則:必須以信息經濟學理論和統計學理論為依據,結合林業企業的特點,借鑒已公布的國家信息化指標和國際上比較通用的信息化測度的理論和方法,如波拉特方法和信息指數化方法,提出林業企業信息化評價的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

②客觀性原則:由于評價的結果將直接影響著決策,因此需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其中定量分析是準確評價林業企業信息化水平的關鍵。

③差異性原則由于林業企業具有與其他行業企業不同的特點,而且林業企業自身的規模、性質也各不相同.導致了信息、化目標和標準也各不相同.所以設汁評價指標時.不能用一個統一的模式去衡量,尤其是指標權重的設定要有針對性,以反映出不同的情況。

④可操作性原則:即要求所選取的指標應該盡量與林業企業現有數據銜接,指標含義明確,便于數據采集。

⑤簡約性原則:即要盡量選取較少的指標反映較全面的情況,所選指標要具有一定的綜合性,指標之間的邏輯關聯要強,但各指標間應保持相對獨立,不應有明顯的包容關系。

⑥前瞻性原則:所設計的指標體系應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即不僅可在時間上延續,而且可以在內容上拓展,以便于對企業的信息化建設過程進行連續評價。

⑦導向性原則:由于評價體系具有建設指導的意義,因此應能夠引導企業按信息技術發展方向開展信息化工作,以避免浪費、走彎路等現象的出現。

⑧動態性原則:林業企業信息化建設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這就要求相應的指標體系也應具有動態性,以便準確地反映出信息化水平的實際狀況。

2. 2林業企業信息化指標體系的構建

林業企業信息化指標體系分為定量評價指標和定性評價指標兩部分.其中定量評價指標主要對林業企業信息化的基本情況進行評價,定性評價指標則是對林業企業信息化所達到的實際效果進行評價。林業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分為2個層次,共6大類31個指標(見表1)。

3林業企業信息化水平綜合評價

由于林業企業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中,存在定性指標,因此可采用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對其進行綜合評價。

3.1權重的確定

指標權重是對每個指標在整個體系中的相對重要性的數量表示。權重確定合理與否對綜合評價結果和評價質量將產生決定性影響。由于林業企業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比較龐大。因此可采用層次分析法(AHP)。

選取兩組相關領域的技術、經濟和管理等方面的權威專家,其中一組專家根據各指標在林業企業信息化中的重要程度,確定各指標的相對重要性,進而確定各指標的權重;另外一組專家根據各指標在企業信息化中的重要程度,對各指標按百分制進行賦值,確定各指標的權重。綜合兩組專家的意見,初步確定各指標的權重。組織專家研討會,最終確定各指標的權重。

3.2林業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計算

將各參數與標桿庫中對應參數比較,可以得到一系列標準得分,其計算公式為:

尸‘二V /S.,

式中:尸:—第i項指標標準化得分;

V—第i項參數統計得分;

S—標桿庫中對應參數標準值。

將計算出的標準得分加權處理,則可得到該企業的信息化指數,計算公式為:

S,二藝p:·W,

式中:5,—信息化指數;

尸:—第i項指標標準化得分;

篇(5)

一、問題提出

21世紀是信息經濟和知識經濟的時代,市場競爭的內容由質量的競爭轉向了速度的競爭、信息的競爭和知識的競爭,市場競爭的范圍也由地區擴展到了全球范圍。面對經濟大潮的沖擊,各個國家的企業都不可避免地感到壓力和危機。企業如果不能及時調整自身發展戰略,搶占戰略制高點,則其后果堪憂。據統計,到2010年底,我國中小企業的數量已接近5000萬家,這些中小企業存在著一定的普遍特征:資金不是十分雄厚,管理不是非常完善,信息化基礎普遍較差,面臨著異常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富有活力的經濟群體。

這近5000萬家中小企業占我國企業數的99%以上,中小企業不斷實現創新發展,直接關系整個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實現中小企業信息化,將有效地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升級,促進形成國民經濟信息化,對建設社會主義強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是促進我國經濟增長,建立和諧社會的重要手段;是實現我國工業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普及中小企業信息化是增強綜合競爭力的強大基礎與動力,同時也將有效地促進大學生就業,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優化社會人力資源結構。

二、我國中小企業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信息化管理認識不足

信息化觀念落后是制約我國中小企業信息化的首要因素。在我國,中小企業的很多經營者信息化觀念淡薄,有的不完全知道信息化概念,不懂得企業信息化的戰略價值和重要意義,表現為以下幾種情況:有的經營者對信息化建設的意義和重要性認識不足,態度冷淡,認為可有可無,對推進信息化不積極。因此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都明顯的不足,造成很多中小企業對企業信息化持等待、觀望、慢慢來的消極態度。有的經營者對信息化項目期望值過高,把信息化等同于技術改造,甚至僅僅把它看成是純技術的問題,如讓技術部門主持信息化、盲目追求軟件的高檔次和高功能、沒有意識到行業性限制,這使得企業的信息化工作難以迅速推進。當企業信息化進行到一定程度,需要進行企業管理制度、組織機構、運行機制的深層次變革時,多年形成的運作模式和企業文化、長期的配銷體系、基礎設施合計品牌認知等,仍慣性作用于企業管理活動,牽制并阻礙企業向信息化更高水平邁進。

(二)企業信息化投資不合理

我國中小企業本身存在著資金拖欠、自有資金周轉較慢、企業融資困難等問題,加上企業自身經營風險高,造成企業資金相對缺少,最后資金短缺成為了制約企業發展的一大瓶頸。中小企業信息化是一項艱苦而又長期的工作,實施周期長,風險高,這個過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而中小企業由于存在實力弱、管理水平低、信譽差等缺陷,在融資方面一直比較困難,以至于許多企業根本負擔不起如此巨大的信息化建設費用。何況信息化的建設既要購買硬件和軟件、引進相關的專業人才、搞信息化方面的培訓,又要在信息系統建立完畢后對系統進行維護和更新,這都需要大量資金的持續投入。對我國中小企業而言,難以改變少花錢多辦事、開支第一、需求其次的心態和實際情況,這樣,中小企業在信息化過程中往往表現為堅持不了太長時間的實施過程。

此外,不少中小企業對硬件的投資占到整個信息化投資80%以上,而配套軟件投入相對滯后。這樣“重硬輕軟”的做法不僅占用了企業大量流動資金,而且達不到預期的收益。更有許多企業建了信息系統之后缺乏科學的管理和維護,沒有繼續投入人力、物力和資金,造成原有投資沒有合理應用最終導致浪費。

(三)信息化管理人才匱乏

信息化人才匱乏也是造成中小企業信息化應用水平較低的癥結。企業信息化不是一個單純的技術問題,更重要的是一個管理問題。在推進企業信息化過程中最根本的是人,企業信息化不僅需要一批優秀的信息技術管理人才,而且需要既懂得經營管理,又懂信息技術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更需要一大批信息化素質較高的執行層人員。信息化過程中,中小企業往往只注重硬件、網絡環境、系統應用情況等,缺乏高水平的專業網絡管理人才。從有關統計來看,中小企業每100人中信息技術人員還不到1人,其中既懂IT技術又懂業務流程和企業管理的復合型專業人才更加緊缺,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信息化建設的質量和速度。

除此之外,中小企業也常常面臨人才外流問題的困擾:一方面中小企業用人機制本身缺乏吸引力,難以引進優秀的信息化人才;另一方面由于資金情況、傳統的就業觀念和工資待遇等因素的影響,企業不能為企業內部員工提供很好的信息化方面的培訓,沒有高效的激勵和評估機制,企業內部信息化骨干力量流失現象嚴重,許多大學生和技術人才不愿意到中小企業工作,造成中小企業信息人員素質較低,對信息技術領悟和掌握程度差,沒有或少有專業的信息技術人才。這為計算機及軟件在企業的普及與應用上又增加了難度,進而影響了中小企業的信息化的發展。

(四)信息化服務體系不健全

由于受多年來管理體制的影響,我國不具備發達國家在長期市場經濟基礎上形成的以完備的商會、協會組織為主導的統一協調的社會化服務體系,致使我國服務機構分散,各自為政,各機構間交叉重復,無序竟爭,服務資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具體表現如下:

其一,我國還沒有行業性的、統一的中小企業信息化評估指標體系,以企業管理診斷和重組為特長的咨詢機構很少,不能準確評估地區、行業的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水平,不能及時診斷存在的問題。

其二,缺乏企業信息化的統一標準和實施監理制度,缺乏信息服務的良好宏觀環境,缺乏合適的軟件供應商為企業提供量身訂做的信息化方案與個性化服務,缺乏信息化管理的專業咨詢機構。這些不足最終致使企業信息化項目質量無法衡量,服務質量難以保證,實施過程中的糾紛較多,軟件市場也存在著亟待解決的無序競爭問題。

其三,社會經濟秩序不規范,有形市場不完善,網上營銷缺乏配套信息系統、物流系統和支付系統,造成企業間銷售、采購、結算等業務往來困難,制度環境相對落后,缺乏信息安全保障系統和法律保障體系,大企業(或關鍵環節的價值鏈)的帶動效果不明顯,企業從事信息化的外部激勵因素不足,使得中小企業信息化積極性不高。

三、改善我國中小企業信息化管理問題的對策

(一)強化信息化管理意識

分析我國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我們看到中小企業對信息化要么認識片面,要么期望過高。論文格式這就要求中小企業一定要轉變觀念,認識到開展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意識到企業信息化絕不是企業利用計算機,而是一個企業和市場完全結合的系統工程。它強調的不僅是計算機軟硬件,更強調人、管理、技術之間的有機集成,其中人是第一位的因素,特別是企業的管理層,一定要讓企業經營者對信息化有正確理解和足夠重視。在實施過程中要對員工進行信息化方面的培訓,培養企業自己的信息化人才。只有這樣,才能順利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進程。

中小企業增強信息化意識應當著重抓住增強“四個意識”,即:信息化意識、主體意識、風險意識和學習意識。中小企業經營者要對企業信息化予以高度重視,這單說的重視不僅僅是思想上的重視,更需要的是實踐上的重視。經營者思想的重視,可以確保企業信息化戰略方向的正確,使之認識到實施信息化的必要性,從管理層給予大力支持;企業信息化系統的使用實踐上的重視,則直接決定企業實施信息化的成敗。除此之外,企業經營者還要加強搞好信息化建設的危機感和緊迫感,要對信息化建設中產生的人的利益沖突問題有清晰的認識和充分的思想準備,要接受信息化所帶來的處理方式、工作習慣的改變,從心理上認同它,要將信息化管理工作作為一項最重要的工作來進行。

(二)根據企業自身情況合理投資

我國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的資金投入不足,那么企業就應該考慮怎樣以更少的投資獲得更大的效益。中小企業絕不能盲目追求最新技術和產品,而要根據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采用“滾動式”的投資方法,即以小投入邁出第一步,以后逐步投入,賺回利潤再投入,以換取更多的利潤,認真分析自身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選擇適宜的實施路線,科學、合理地安排實施計劃。

企業應當遵循既定的規劃和戰略,堅持實用原則,避免好大喜功、一步到位的盲目投資,做到逐步規劃、逐步實現、制定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使得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相互統一、相互補充,短期目標根據長期目標而制訂,長期目標根據短期目標而調整,對長期目標要有堅定的信念,對長期目標要作到充分完成、超額完成,確保長期目標的實現。如此穩扎穩打的建設戰略才能杜絕資源的浪費,降低資金使用的風險,確保投入資金的合理使用。企業應盡可能地利用政府的相應扶持政策,解決信息化建設工作中的資金短缺問題,利用政府出臺的法律法規,為自身的信息化建設爭取更多的資金。在解決資金問題后,更重要的是資金的合理使用,因為資金的使用關系到信息化建設在企業中應用的成敗,合理的使用、良性的循環發展能夠積極地推動信息化的發展。因此,企業必須制訂統一的信息化發展規劃,合理完整的信息化發展戰略,使其一者適應企業的特點和發展需要,使資金的使用符合需求,作到量體裁衣。

(三)加強信息化人才培養

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人才是企業的根本,更是企業走向信息化的根本。大多數中小企業由于資金有限,在員工的教育培養和激勵方面投資不足,造成員工水平低下、人才外流。因此,對企業來說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合理開發、使用人才,有效管理人才,全方位構建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建立科學的人才選拔機制和激勵機制,防止企業人才流失。同時,企業應加大對企業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制訂信息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力爭在較短的時間里,集中培養一批既精通經濟相關專業知識又精通計算機應用的高素質、復合型專業人才,要注意做到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努力培養一大批能夠熟練操作運用計算機的技術人員,使我國企業員工隊伍的綜合素質能夠適應“信息時代”的要求。

企業可根據自身需要選派部分員工到大中專院校、科研院所、服務機構及先進的大企業去學習和培訓,或定期請專家來企業培訓員工,對急需的核心人才一要舍得投資引進,要善于和專科院校合作舉辦培訓班,邀請專家學者或相關從業人員執教,或者到其他企業的優秀團隊中學習,從而起到共同推動的作用。

(四)營造中小企業信息化環境

我國中小企業信息化環境對企業自身的信息化有著重要作用,營造好的信息化環境首先要改善我國中小企業外部服務體系。一是側重軟件供應商服務,因為一個軟件供應商能否優化中小企業的工作流程,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信息化的內涵與實施信息化戰略對企業信息化建設起著尤其重要的作用。二是側重社會服務機構,因為它對于中小企業信息化的實施起到重要的指導與輔助的作用。此外,政府要改善中小企業信息化的宏觀環境。首先,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為企業信息化提供便利的優惠措施。其次,改善目前中小企業不良的金融環境,提供多種形式的金融信貸。再次,在各個行業協會中鼓勵企業信息化的推行,制定統一的行業標準,為企業信息化提供堅強后盾,使企業的信息系統在企業中發揮相應的功能。最后,加強對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引導,可以在自身機構推行電子政務,實現政務信息化,或者提供企業信息化的優秀典型,讓其他企業有可以借鑒參考的例子,豐富信息化的經驗,為企業信息化提供方便。

結束語

我國中小企業信息化應用己經步入了深化、整合、轉型和創新的關鍵時期,信息技術與信息系統對企業組織形態、治理結構、管理體制、運作流程和商業模式的影響日益深化;中小企業組織對信息技術和信息系統的依賴性在日益加強;信息系統的安全、管理、風險與控制日益成為突出的問題;中小企業信息化業務應用的融合,是未來發展的核心。

篇(6)

1前言

隨著信息化的發展,企業的管理也逐漸要向信息化發展,實現企業內部規范化管理,無紙化的辦公能夠使信息資源得到高度共享,傳遞速度大大加快,工作效率也會提高,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發展。然而,由于企業信息化管理的發展時間較短,目前尚存在一些問題,在應用信息化管理時,存在很多誤區。企業信息化管理并不是一種時尚,而是促進企業發展的一個途徑,必須采取合理科學的方法才能得以實現。

2企業信息化管理的意義

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企業要想在競爭激烈、變化莫測的市場經濟中取得長遠發展,就必須能夠迅速地對市場的變化做出可行有效的措施,從眾多企業的競爭中獲得利益。這就需要企業能夠及時快速的獲得準確的信息,并能夠根據這些信息快速的反應,這只有無紙化辦公才能做到,也就是必須要實現企業的信息化管理。企業信息化管理的目的是要實現企業的目標優化、結構優化和知識優化。企業的信息化管理對于企業管理是一次很大的變革,它不僅僅是要收集企業的信息,建立信息系統而已,還要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作為決策的依據,改善工作流程和職工的工作。企業信息化管理已經成為企業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

3企業信息化管理的現狀

企業信息化管理目前已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由于其發展的時間不長,很多企業對其存在一些誤區,現在企業的信息化管理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有些企業的領導還沒有對企業信息化引起足夠的重視,嚴重阻礙了企業信息化的發展;有些企業認識到了企業信息化的重要性,但在技術和經濟投入上有所欠缺;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薄弱分散,在建立企業的信息系統時,不能保證數據的準確性;信息化管理與其他管理工作目標不一致,不能統一;信息系統的建立不能滿足企業業務的工作要求。

4企業信息化管理的實現

4.1實現前提

4.1.1提高重視,加大宣傳

只有提高了對企業信息化管理的重視,尤其是企業領導,才能積極主動地發展企業的信息化管理。同時,還要加大對實現企業信息化管理意義的宣傳,使整個企業內部都能夠主動地參與到企業信息化的建設和管理工作中。

4.1.2建立準確全面的企業信息庫

企業的信息化管理是以企業內的各種信息作為依據進行的管理,即要實現企業的信息化管理,必須建立包含企業各個方面的全面的信息庫。如果數據在傳輸中出現錯誤,或本身記錄的就不準確,必然影響信息庫的可靠性,因此,輸入的信息必須真實可靠,才能做出正確合理的管理。

4.1.3建立專業的信息化管理隊伍

人才是關系到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企業信息化管理是能夠促進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必須建立企業信息化管理的專業隊伍,才能更快更有效的實現信息化管理。由于信息化管理涉及信息化和管理兩個方面的內容,這支隊伍除了必須要具備熟練的計算機技術之外,還要具有相關的管理知識。

4.1.4建立對信息化管理的管理機制

企業在日常工作過程中,有大量的信息在不斷變化,企業的信息系統要能夠實時地隨之改變,這就需要對企業的信息化管理制定一個合理可行的管理機制,保證信息化能夠快速準確地調整,以及信息化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地進行。

4.2實現過程

4.2.1可行性測試

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統之后,首先要對其有效性和可行性進行測試,只有確定其有效可行之后,才能將其應用于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管理系統中的每個子系統都有相應的管理機制,它們都有不同的管理內容,需要測試各子系統之間的整合度,保證其無縫連接,使整個系統的資源能夠有效整合,從而確保其能夠正常地進行管理。

4.2.2合理設置管理功能

不同的企業其業務需求各不相同,信息化管理的功能也隨之不同,企業信息化管理的功能要根據企業的具體需求而確定。首先結合可行性測試中的數據信息,大致地繪制出企業業務管理的流程。根據流程圖和管理目標,逐步地設置管理系統功能和程序編程。同時,要不斷地優化系統程序,保證其有效性。

4.2.3構建模型

信息系統模型的設計包括業務信息的管理和數據輸入輸出,這要借助相關的計算機技術,構建子模塊,子模塊之間盡量保證沒有交叉,彼此之間銜接流暢;輸入輸出模塊要確保數據能夠準確有效地傳輸;數據處理機制要合理有效,維護工作也一定要安排得當。

4.2.4實施和系統測試

信息管理系統投入實施之后,需要觀察其工作過程,明確子系統的流程,對整個系統進行編程,編程工作要認真細致,避免出現錯誤,否則不僅會影響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正常進行,還會影響到企業的發展。系統編制完成之后,還要再進行全面的測試,主要是針對各個板塊的功能、結構等,這個過程的時間很長,但能有效地確保系統的可行性。

5信息化管理的創新

社會經濟已經逐漸向多元化發展,企業的信息化管理也必須根據經濟的發展方向做出相應的變革。首先,傳統的信息化管理并不是完全不滿足現展的需求,可以在原有的管理基礎上采取一些優化的措施,以業務工作中的關鍵問題為重點,改善管理系統;其次,采取多元化的管理模式,而不僅僅受單一元素的控制;第三,優化管理數據,企業內的數據量很大,復雜繁瑣且有重復現象,在建立信息數據庫時要有效地整合數據。第四,信息化管理可以用于提高員工的管理技能,設置一個民主化的信息化管理平臺,使員工能夠參與進來,同時也能促進信息化管理的發展和改進。

6結語

信息化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實現企業信息化管理能夠使企業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首先要提高對企業信息化管理的重視,才能積極主動的實現信息化管理,然后要建立健全的企業信息庫和專業的管理隊伍,建立相應的管理機制,之后再逐步實現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要與業務流程一致,采取多元化模式,這不僅是企業發展的手段,也是員工提高自身管理技能的平臺,要充分發揮其作用。

【參考文獻】

[1]范玉順.企業信息化管理的戰略框架與成熟度模型[J].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2008(7).

篇(7)

我國信息產業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信息技術在財政、金融工商、稅務、海關、外貿等政府管理部門日益發揮重要作用,在城市建設、勞動就業醫療衛生等社會服務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國有大型企業信息化步伐不斷加快,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熱情日益高漲,電子商務在各行業的生產經營、供應采購、產品銷售和對外貿易等環節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得到了進一步重視,各級政府和企業整合多種信息資源,積極開展面向“三農”的市場和科技信息服務。

一、企業信息化管理的定義

企業以企業流程(優化) 重組為基礎,在一定的深度和廣度上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數據庫技術,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所有信息,實現企業內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能力。

二、我國企業信息化的現狀分析

“十五”期間企業信息化將有很大發展,信息技術在傳統產業改造中有顯著成效,全國27 個省市、46 個重點城市和近2000 企業開展制造業信息化試點示范工程基本完成。計算機輔助設計,輔助制造,過程控制及輔助管理在各類企業中進一步普及,信息技術在傳統產業改造中有顯著成效,計算機輔助設計,輔助制造,過程控制及輔助管理在各類企業中進一步普及,大中型企業基本實現信息化:大部分實現初級企業信息化(CAD、CAM、DCS、MIS、ERP 普及率、覆蓋率30- 50%);部分大型骨干企業向中級企業信息化發展(CAD、CAM、MIS、ERP、EC 普及率、覆蓋率60- 80%);小部分培養成高級企業信息化示范企業(CAD、CAM、ERP、EC 普及率、覆蓋率80- 90%以上)。大部分中小企業推廣單項信息技術,部分中小型骨干企業分期實現初級信息化,建立若干個中級信息化示范企業,為今后推廣積累經驗。

三、計算機技術對企業信息化管理中的作用

1) 更加精確;2) 更加簡潔;3) 更加人性化;4) 提高企業工作的效率;5) 可以進行設計,并且預計出結果;6) 系統更加龐大,龐大的系統就說明分工越細。

四、計算機技術在企業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 IT安全治理和風險管理缺位。目前大多數組織的最高管理層對信息資產所面臨的嚴重性認識不足,僅局限于IT方面的安全。2) 技術經濟論證不足。信息化建設項目具有投資大,風險大的特點。信息化建設項目的高風險和告失敗率就要求企業在信息化建設決策之前,要進行充分的技術經濟論證。3) 資源利用不合理。信息資源的合理應用一直是企業信息化的薄弱環節。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核心任務,是企業信息化取得實效的關鍵。4) 息的不透明和利益的沖突。由于任何企業的任務環境要考慮和關系的利益非常廣泛,在任何一個IT戰略決策中,都不可避免發生利益相關者包括部門利益之間的利益沖突。5) 多數企業缺乏自身的信息來源。一版企業獲得信息的渠道很單一,無非是一些公開性的文獻、一般性的技術交流資料或出差考察資料。專利信息及聯機檢索等現代化手段及設備較少,檢出的資料不全。大量的興起的企業自辦的信息刊物的許多內容都是東拼西湊的結果,很少有通過技術分析獲得的信息,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息污染,也使得企業缺乏自身的、固定的信息來源。6) 信息處理手段落后。企業的信息機構都存在著資金不足的問題,許多企業的信息機構無力購買一些現代先進技術設備。7) 信息化建設成本不斷增加。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各種硬件設備、網絡建設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更新換代越來越頻繁。軟件越做越大,對硬件的要求也不斷增加,導致硬件設備更新,原有設備的閑置浪費。企業在異地不斷成立新的工廠或分支機構,而現有的信息系統在低帶寬條件下無法應用,假如申請專線來支持企業原應用系統,就會大大增加網絡成本。

五、企業選擇信息化的措施及建議

1) 信息資源的價值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一方面,提高信息識別度,充分收集相關信息。為提高信息的識別度,在信息資源分類、關鍵詞確定、搜索途徑選擇方面需要下較大工夫。只要類型定位合理、關鍵詞準確、選擇路線科學,就可縮短檢索時間,提高收集效率。在信息收集時必須根據收集類型和時間界限,選擇合理的搜索途徑、收集方案和整理匯總方法,才能最終獲得企業最需要的信息資源。2) 充分挖掘信息價值,提高信息的開發度。信息管理就是對收集的信息資源進行必要的分析、分類、整理匯總,提煉其實用價值,并通過應用平臺將信息傳輸到有關部門,達到使用的目的。為使信息資源得到合理開發與應用,企業應逐步建立信息資源數據庫,確保信息資源能及時分類入庫,既方便查詢,也可避免重復收集,還可以與相關單位實施網絡聯合,構建局域網絡,擴大信息資源擁有量,采取聯機檢索方式,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充分挖掘信息價值。3) 強化企業的信息化意識目前企業信息化不溫不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還是在于企業對信息化認識模糊。廣大企業一定要轉變觀念,認識到開展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企業信息化強調的不僅是計算機軟硬件,更強調人、管理、技術之間的有機集成。其中“人”是第一位的因素,而企業領導層、決策層又是處于主導地位的。4) 企業要合理使用有限資金作為企業,能夠投入信息化建設的資金肯定不會太多,因此要考慮怎樣“少花錢、多辦事”。企業信息化建設絕不能盲目追求新技術,要根據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采用“滾動式”的投資方法,認真分析自身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選擇適宜的實施路線,科學、合理地安排實施計劃。企業一定要擺脫以硬件設備為主的投資方式,要硬件設施、軟件系統以及網絡產品同時并重的原則。5) 企業信息化要“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我國企業具有數量大、規模小、行業和地域分布廣、經營狀況參差不齊等特點,企業信息化要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策略,尋找合適的突破口,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目前財務軟件大多實現了從核算型向管理型發展,且財務體系比較固定。建立企業網站可以向社會展示企業形象,提高產品知名度,擴大產品銷路,而且有助于加強與客戶的相互溝通。6) 加強企業信息化建設。企業信息系統的建設,首先確立合理的信息系統結構,一般來說,一個合理的企業信息系統應包括一下幾個子系統,即技術信息子系統、管理信息子系統、市場信息子系統、財務信息子系統和生產信息子系統。

篇(8)

中圖分類號:TP3

身處信息與知識經濟時代,企業要想能夠快速把握市場機遇,規避市場風險,提高經濟效益,都要借助于計算機技術對信息和數據的快速處理的有效支撐以及企業管理信息、市場信息、人力資源信息等在企業信息化過程中的有效集成。提高計算機技術在企業信息化過程中的應用是理論和實踐中的重要問題。

1 計算機技術與企業信息化

1.1 企業信息化的含義。企業信息化是計算機信息技術在企業各個活動中的擴大應用,相對于一般的計算技術在企業信息化中的基本應用,企業信息化包含的企業活動更加廣泛,涉及的技術和理念更加復雜。企業信息化的基本立足點是企業在原料采購、市場定位、產品生產、流通銷售等環節中所傳遞和流通的信息,并將這些信息篩選、轉換、挖掘,滿足企業的需求和應用,企業信息化包含了信息的采集、信息的處理、信息的知識挖掘和信息的管理與應用的各個方面,是企業信息化的基本內涵。而當代的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信息技術是企業信息化的基本手段。通過企業信息化,提高企業在管理中的效率和信息掌控能力,及時發現市場機遇,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1.2 計算機技術在企業信息化的作用。計算機技術在企業信息化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體現在市場、產品、成本和管理上。首先,通過企業信息化企業可以快速收集市場信息,及時調查市場需求,從而制定相應的市場經營策略,保證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和市場地位。其次,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能極大的提高企業產品在研發、生產、銷售等環節中的效率,另外借助于計算機技術可以實現產品的新技術和新工藝的引進,增強企業的產品多樣性和市場適應性。最后,信息技術可以幫助企業在各個環節中的成本和費用,提高企業的效益,如:電子商務減少了流通環節,大大減少了企業的交易費用。信息技術的主要功能是收集產品、市場信息,改變傳統的企業收集信息和傳輸信息的方式,為企業管理層決策提供更加科學有效的信息和知識支持。

1.3 企業管理中應用的計算機技術。不同的企業有著自身的行業特點和不同性質,所以不同的企業所應用到的計算機技術有所不同,但是企業管理中最基本的技術還是微軟辦公軟件和數據庫技術的應用以及基于數據庫和網絡技術發展起來的企業管理系統。微軟辦公軟件的使用極大的方便了數據的快速編輯、計算、統計和挑選等,使日常辦公的效率大大的提高,功能強大的辦公軟件能夠應用于企業管理、企業數據統計、企業銷量分析、企業財務管理等諸多方面,既能實現信息共享,又節約環保,還能提高辦公效率。借助于數據庫技術可以實現海量數據管理、數據挖掘,尤其是在企業財務數據分析、人力資源管理系統中數據庫技術的應用更加廣泛。

2 計算機技術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范圍

計算機技術依托企業信息化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范圍更加廣泛,包含了企業的生產管理、銷售管理等基本的管理工作,成本管理、財產評估等財產管理工作,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例如:企業管理工作的核心是財務管理工作,一方面要節約企業的生產成本,另一方面要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而計算機技術在企業財務管理中可以發揮在財務信息溝通、財務計劃制定以及財務工作分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真實的反映市場和企業的財務狀況,實時監控財務運行情況,提高財務工作的效率和準確程度,從技術角度提高企業的生產經營效益。

3 計算機技術在企業管理中應用存在的問題

盡管計算機技術和企業信息化能夠為企業帶來諸多便利和實惠,但受限于技術水平和企業的經濟實力,計算機技術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存在諸多問題,影響著企業管理的效率。

3.1 計算機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未得到企業重視。相對于傳統的企業管理和企業經營方式,企業信息化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新的概念,對于計算機在企業管理中和企業發展中的應用,有些企業沒能引起足夠的重視,究其原因,一是企業管理者缺乏信息化對提高企業管理效率的認識;二是一些企業信息化的技術條件和經濟條件不具備,導致企業信息化過程無法完成。這樣直接導致一些企業管理思路和管理水平的落后。

3.2 企業方面缺少企業信息化的實現條件。資金和技術是企業完成信息化過程的兩個主要條件,而技術的實現一般也依賴于企業的資金支持。一些企業由于缺乏足夠的資金,企業信息化建設水平仍然很落后。還有一些企業即使資金充足,但企業信息化的建設和應用水平僅僅停留在計算機應用的一般層面上,對于計算機支持決策、基于計算機的市場風險評估等技術手段,還很少涉及。

3.3 部分企業存在不重視企業管理的現象。企業信息化直接決定了企業管理的效率和現代化的水平,企業不重視自身的管理,所以認為企業信息化過程也就失去了應用的意義。企業管理的方法和模式多種多樣,對企業經營效益的提高程度高低不齊,所以,一個企業在謀劃自身發展的過程中,應該將管理方法和模式與企業的實際相結合,針對性提出企業戰略管理的途徑和管理方案。

4 提高企業信息技術應用的措施

4.1 增強對企業信息化重要性的認識。企業的管理層直接決定企業發展的思路和目標,所以對任何一個企業來說,增強對企業信息化的重要性認識,首先要在管理層做起,然后這種理念逐漸滲透到整個企業。只有企業管理層認識到了企業信息化在企業管理和企業經營中的重要作用和強大功能,才會有企業信息化戰略目標的產生和措施的實施。另外企業要積極引進計算機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也是提高計算機技術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的重要手段。

4.2 制定明確的企業信息化發展目標和措施。增強對計算機技術應用重要性的認識以后,企業要著手建立企業信息化的目標和措施,目標是企業信息化的重要指引,措施是企業信息化的重要手段。企業在完成目標和實施措施的過程中要將計算機技術滲透到企業經營和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中去,逐漸提高企業管理的水平和效率,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提高效率。并且企業要加強所采集的信息的利用,對企業決策發揮積極作用。

4.3 加強資金管理,營造企業信息化的條件。資金是實現企業信息化,提高計算機技術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條件之一,加強企業的資金管理,在不影響企業正常運營的情況下,將適量資金有目的的向企業信息化模塊轉移,加強企業整體的計算機應用水平,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5 計算機技術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前景

擴大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是企業信息化的重要一部分,其目的在于提高企業在規模擴大、市場變復雜的過程中對企業管理和市場競爭的掌控能力,鞏固市場地位。因此,企業應該積極面對信息時代對企業管理的挑戰,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加快動企業信息化的實現過程。現代企業管理需要計算機技術,企業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必將成為主流。

6 結束語

計算機技術在企業管理中有重要應用,但企業的計算機應用水平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企業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利用計算機技術的優勢,順應時展,增強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有利條件,實現企業信息化與企業管理的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沈赫.計算機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問題探析[J].科技與企業,2013(03):94.

[2]董亞萍.淺談計算機技術在企業工程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3(16):53-54.

篇(9)

寧鄉市中小企業信息化問題研究

論文(設計)

來源

論文(設計)類型

指導教師

學生姓名

學號

班級

一、研究或設計的目的和意義: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國內電信設施的普及與完善為網絡商務交易的發展創造了條件。世界經濟一體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給傳統的經濟貿易方式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傳統的貿易手段和經濟活動的開展已經難以滿足現今信息時代世界經濟的要求,電子商務應運而生。電子商務手段充分運用了現今的網絡條件,利用網絡這樣便捷的工具將企業經濟活動的各方面緊密聯系起來,企業可以在同一時間了解員工、經銷商以及顧客的情況并結合各方面信息及時反映到企業的生產活動中。企業可以通過網絡及時地自身的產品信息和企業信息,在網絡上了解市場狀況尋找商機,及時把握不斷變化的市場信息并將它迅速反映到企業的生產活動中,使企業的決策更加迅速準確。產品設計和資金的投放更加合理。所以,我們可以說電子商務的發展與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息息相關,這是企業在現今的信息化時代決勝的關鍵。

當前,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在信息化過程中,中小企業普遍缺乏信息知識,缺乏信息技術資金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管理基礎薄弱。再加上市場環境不穩定,安全體系不完善,使得中小企業缺乏信息需求。有效解決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中的新問題,對中小企業信息化的健康發展具有現實意義和價值。

二、研究或設計的國內外現狀和發展趨勢:

1.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部分電子商務發展較早的國家,如美國,在中小企業信息化經濟管理方面已有相當成熟的發展和改革經驗。Rarl、Smits(2009)

都提出信息戰略應與商業需求相一致,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Levy

M

Powell

P

(2010)研究中小企業的信息化戰略,結合其電子商務發展程度提出一個合適的模型,使用這個模型來分析中小企業信息化和信息化戰略。Gunes

(2016)研究了企業戰略與信息化戰略與電子商務的匹配策略,總結了業務創新、組織創新與支持文化對企業整體績效的影響。同時,關注電子信息有效的使用可以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建立了公司戰略、信息戰略與電子商務發展實際戰略匹配的概念模型。

2.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中小企業信息化管理應用中,尤其是大數據、Saa

S、云計算等的企業應用時間不長,主要是近幾年的事,特別是電子商務和

IT

行業的發展不斷更新才促使其真正的投入到實踐中來。溫麗麗(2016)認為制約我國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因素是:缺乏充分認識信息化的重要性,對信息化管理中的誤解,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指出從基本條件、管理哲學、業務創新和人才這四個方面的因素影響整個中小企業信息化進程。劉榮娟(2016)認為,信息化管理是中小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必然路徑。但是因為各種因素的制約,我國的中小企業信息化程度普遍偏低不高,很多方面待完善。基于此,深入分析了我國中小企業所面臨的瓶頸問題,并提出解決對策。胡紅一、鄭有(2014)、趙志鴻(2016)、李永寧(2017)等學者則針對缺乏資金,低水平管理下的中小企業如何利用信息化推動電子商務發展的途徑做了探討。

三、主要研究或設計內容,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和思路:

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如下:

一、緒論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三)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

二、企業電子商務與信息化關系探討

(一)電子商務概述

1.電子商務的內涵

2.中小企業開展電子商務的優勢

2

(二)企業信息化概述

(三)電子商務與企業信息化的關系

1.企業信息化是開展電子商務活動的基礎

2.企業電子商務是對企業信息化各方面的整體運用

三、寧鄉市中小企業電子商務及信息化發展現狀

(一)寧鄉市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發展概述

(二)寧鄉市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現狀

1.寧鄉市中小企業對信息化建設的重視程度

2.寧鄉市中小企業信息化基礎建設情況

3.寧鄉市中小企業信息化技術應用情況

(三)本章小結

四、中小企業信息化模式發展策略

(一)增強領導者的信息化意識

(二)加大企業信息化管理投入

(三)以企業發展實際為基礎建立信息化網絡

(四)尋求合適的企業信息化模式,滿足企業信息化需求

五、結論

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在于:以寧鄉市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現狀為例,探討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四、完成畢業論文(設計)所必須具備的工作條件及解決的辦法:

其一,經過學習,已經掌握了本篇論文寫作的基本知識;

其二,圖書館、互聯網等可以搜集到較多的資料;

其三,有導師的指導;

其四,自身在中小企業實習過,可以獲得一手資料。

五、工作的主要階段、進度與時間安排:

第一階段:選題、定題階段,及任務書下達(201X.XX.XX-201X.XX.XX)

第二階段:搜集資料、形成論文提綱、撰寫開題報告(201X.XX.XX-201X.XX.XX)

第三階段:撰寫論文,中期檢查(201X.XX.XX-201X.XX.XX)

第四階段:論文的評閱及答辯工作(201X.XX.XX-201X.XX.XX)

第五階段:畢業論文資料的整理歸檔(201X.XX.XX-201X.XX.XX)

六、閱讀的主要參考文獻及資料名稱:

七、指導教師意見和建議:

指導教師(簽字):

篇(10)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22-0212-02

企業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術,通過融合先進管理理念和優化業務流程,建立信息系統,對信息資源進行深度開發和廣泛利用,擴大信息資源共享,促進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效益的過程。信息系統作為企業信息化的載體、也是信息化的呈現方式,建設關鍵的問題就是對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因此,如何保證它們的規范化和標準化是企業信息化成敗最為關鍵的因素。下面就結合某集團公司統建的煉油與化工生產運行系統(MES)談談相關標準的制定的意義。

1 MES簡介

制造執行系統 (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簡稱MES)是指把企業生產計劃通過生產執行系統同車間作業現場控制系統聯系起來,是一套面向制造企業車間執行層的生產信息管理系統。某集團公司煉油與化工生產運行系統作為流程行業的MES,是某集團公司《信息技術總體規劃》中服務于煉油化工業務的專業應用系統,它利用實時信息監控從生產排產、生產執行到生產統計的整個生產過程,協助業務人員以綜合生產效益最大化方式管理和優化工廠的生產全過程。

2信息標準化的重要性

信息標準規范是構成企業信息化體系的信息技術應用、信息資源、信息網絡、信息技術、信息化人才和信息標準規范6個要素的基礎要素。而信息的載體-數據是信息系統唯一接收和處理的對象,企業信息系統建設必須確保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可靠性,因此,只有系統數據準確規范才能使信息系統實施成功。由此,信息標準化是企業信息系統建設中一項至關重要的基礎性工作。

3 MES標準設計及意義

在某集團公司“十二五”信息標準規劃中明確了“信息系統”是信息標準化的主要對象,MES作為某集團公司信息化總體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建設過程中,就必須克服系統內各業務劃分不清晰、業務流程不統一,業務數據規范、不統一,接口標準不統一等問題,這就需要設計一套MES標準,來實現系統信息共享與資源整合。

某集團公司信息標準體系分為信息標準的大類、大類下的信息標準子類以及具體的標準項三個層次,數據層標準、應用層標準、基礎設施層標準、信息安全標準、運維服務標準、管理層標準五個類別。而MES制定的標準主要是和業務及信息系統密切相關的“應用層標準”和“數據層標準”,即:根源數據采集標準 、業務模型標準、屬性規范值、術語詞典和應用規范。

1)根源數據采集標準

根源數據是指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的最基本的數據,并且是企業認可的,可作為其他業務派生數據基礎的源頭數據。根源數據采集標準主要描述根源數據的范圍,數據內容,以及數據要求等信息。其意義就在于:基于企業業務活動的根源數據采集標準,可以確保數據資源管理的完善性,減少在進行數據集成時各個信息系統項目之間關于數據的溝通協調的工作,并為信息系統間數據共享提供依據和規范。

2)業務模型標準

業務模型標準為了輔助根源數據采集標準,確定所要采集根源數據的業務活動、操作者、時間、地點、操作對象、原因、結果等信息,以便通過規范業務活動確保根源數據采集的準確性和及時。其意義就在于:配合根源數據采集標準,以便能夠定崗、定時、定點、合理地進行根源數據采集工作,提升信息系統數據采集的質量。

3)屬性規范

屬性規范是指對信息系統中的信息對象的各種不同的屬性及分類的名、型、值等進行標準化,主要包括實體屬性的名稱、數據類型、分類、代碼類型及代碼結構等。其意義就在于:統一業務板塊內數據的屬性規范值,從而減少數據應用過程中數據轉換的工作量,有效促進信息系統的數據集成和信息共享,提高數據標準化水平。

4)術語詞典

信息技術項目術語詞典是對各信息技術項目所使用的信息技術項目術語及專用名詞進行定義,形成明確的內涵和外延解釋。其意義就在于:有利于在信息技術項目內部各方人員及用戶之間形成統一語言,保證嚴謹性和一致性,提高溝通效率;同時有利于外部相關方加強對信息技術項目的認識,避免歧義性理解和多義性理解,促進項目間合作。

5)應用規范

信息系統應用規范是對用戶如何使用信息系統進行準確的業務操作而制定的規范,主要包括用戶的分類定義,職責與權限定義,操作流程步驟、操作規程、考核與評價方式等。其意義就在于:指導各類業務用戶對信息系統的正確操作,保證各個信息系統的持續、正常、穩定運行。

以上描述可以看出,五個標準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體,根源數據采集標準和屬性規范值是支持煉化業務整體信息集成的基礎,應用規范則是最終的體現,關系如圖1所示:

4結束語

信息標準化作為企業信息化的基礎性工作,為信息系統建設提供硬性基礎和軟性保障,使得企業在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和信息系統建設的同時,同樣要統一推進信息標準化工作。企業信息標準工作推進得更加先進、完整,企業信息化建設就會越做越好,企業發展的支撐效果就越來越顯著。

參考文獻:

[1]王華.煉油與化工運行系統應用技術研究[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10.

[2] Q/SY 1610.1-2013,煉油與化工運行系統規范 第1部分:術語[P]

[3] Q/SY 1610.2-2013,煉油與化工運行系統規范 第2部分:屬性規范值[P]

上一篇: 物業管理實踐 下一篇: 檔案管理基礎知識大全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中文字幕第74久久 | 日韩在线精品一二三区 | 伊人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αv在线观看 | 日本特黄特黄刺激大片免费 | 日韩制服丝袜片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