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率的意義匯總十篇

時間:2024-02-10 16:21:3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生育率的意義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生育率的意義

篇(1)

我們飛車趕了過去。

朋友正在拍攝一部反映吸毒者生存狀態的紀錄片,拍了近三年了,所以,她跟這些另類人群熟悉起來,宛如朋友。小燕子是這一群吸毒女中較年長的一個,我們并不知道她的真名實姓。在那個群體中,每個人都保有各自的私隱,我們自然也要遵守“規矩”。

小燕子和七八個“姐妹”合住在位于城中村僅十來平米、靠紙板相隔的廉價出租屋里,這些外表看似光鮮的女孩,大多是吸毒女和艾滋病患者,毒癮的時常發作和艾滋病常年低燒、高燒的疾苦,早已使得她們喪失了做人的尊嚴和廉恥心,取而代之的是扭曲的心靈和茍活的欲望。她們為了應付無法擺脫的毒癮,解決生存困境,常常在夜幕下如魔鬼般站在馬路旁,艱難地扭動著水蛇般的身軀,幽靈般的眼睛死死地盯著來往的路人和車輛,懷著做幾單“生意”盡快填補毒癮的強烈渴望,一次又一次的攫住男人,帶回窩棚……,換取三十、五十元的報酬。

朋友告誡我,居住在這里的人,都有各自獨到的招術,常常是騙你沒商量。我心情很復雜,一嚴肅地點點頭,表示理解了朋友的話。

當到達小燕子的住所時,映入我們眼簾的是狹窄潮濕的一間窩棚,這間窩棚不足六七平方米,房里一片狼藉,海洛因燃燒后散發的惡臭縈繞在這狹小空間里,夾雜著汗味、物品的霉味,小燕子痛苦地蜷縮在床上,哆哆嗦嗦地重復說:“我快要生了,不騙你,真的快生了……”。朋友在我耳邊嘀咕:“這些話已經從她嘴里聽過好幾回了,她習慣用這方法來騙取朋友的同情心和金錢”。說實在的,朋友已經有些麻木了。

“別信她!昨晚到現在她接了3個客人呢!”“你們來之前不久,她還在和客人呢,有說有笑的。小燕子是不是?”果然,有毒友的話從隔著薄薄木板的另一邊丟了過來。

小燕子默認了,此時的她已顧不得難姐難妹的冷嘲熱諷了,即將分娩的子宮陣痛使得她臉龐扭曲著,大口地喘著粗氣。她艱辛地爬向床頭,顫抖的手從床邊小木柜抽屜里摸出極小的一包“白粉”, 攤在一張小小的錫箔紙上,她用白紙卷了根小小的空心煙卷,接著,用打火機燙燒著小小的錫箔紙,用空心煙卷小心翼翼地、熟練地吸了起來。

天呀!我做夢都不曾想到,竟然會在這樣的場景中,見識、吸毒,尤其是面對面撞見即將臨產的孕婦那種貪婪的、毫無顧忌地吸毒。

我不知道剛剛和小燕子上床的是什么人?他們在做生意時有沒有帶安全套?我不知道這種帶給他們的是什么樣的感受?我的內心實在難以接受臨產婦的和吸毒,難以面對這類場景,忽然感覺到我的胃激烈地痙攣起來,我忍不住沖出房外嘔吐不止。

等我吐完了,再次走進屋里時,小燕子也是一身大汗淋漓,這是由于分娩前的宮縮疼痛,這時,她吸完一小包“白粉”,看上去,神色似乎鎮靜了些。我看了看她的白帶,帶著血絲和鮮紅的顏色。憑著我的專業經驗,我知道她這次沒騙我們,看樣子她真的是快生了。

“快叫車,送小燕子到醫院吧!”

面對一大群束手無策的吸毒女和那個茫然失措的朋友,我替他們做了一個不得已的決定。

在送小燕子去醫院的出租車上,我問小燕子:“你干這行(吸毒、)為什么還讓自己懷孕呢?”

“我不知道怎么懷上的,更不知道是和誰懷上的,真倒霉!”

“你不是說過你們這些姐妹們都是要客人帶安全套才做的嗎?”

“碰上熟客或手頭緊(沒錢買安全套)時也會做的。”

“你難道不知道這樣更容易傳播性病、艾滋病,還容易懷孕嗎?”

“知道也沒辦法,要找錢買白粉呀,總要生活嘛。”

我問不下去了,我提了最后一個問題:“那孩子生出后,你有什么打算嗎?”

小燕子沉默了一會,突然拉著我的手熱切地說“大姐,你行行好,幫我找戶人家把孩子賣了,我只要三千塊錢,我求求你!”

天呀!這人難道配做一位母親嗎?我突然對她反感到了極點,恨不得打開車門逃跑回辦公室,再也不理會這等爛事。

我們在醫院婦產科的走廊上等了幾小后,小燕子安全地生下了一位女嬰,嬰兒哭聲很有勁,兩只小拳頭捏得緊緊的,似乎在向無情的命運做些抗爭。

孩子的出世,多少給這些特殊的人群帶來了短暫的快慰,小燕子的姐妹堆里,有艾滋病晚期患者阿華、吸毒女阿香、阿秀……她們都爭相為這苦命的女嬰買些用品,衣物,還在病房的一角,鄭重其事地“開會”討論BB的安置題。

兩天后,我拎著一袋奶粉去看望小燕子。那一天,小燕子在某正規醫院檢查室里,被醫生告知她身患梅毒。我聽了頭皮也是發麻的,心里立刻想到她的孩子如有梅毒,必須加緊治療,不能耽誤下一代!

幾天后,聽我的朋友說,為了籌錢購買,小燕子狠心地把生下僅六天的女兒抱上街頭,讓一位斷了一只胳膊的殘疾人攬在懷里作為道具,在東門鬧市“展覽”苦難――在他們的面前,是艾滋病患者阿華替他們寫的啟示:母親生下孩子六天,因病逝去,無力撫養嬰兒,希望好心人捐助女嬰……

天橋底下,小燕子孤苦無助的坐在那里,遠遠地看著斷手抱著她的剛出生才六天的女嬰討錢。大街上,人來人往,行色匆匆,不時有人停下來駐足觀望,不時有人往女嬰面前的小碗里扔上兩三元錢。

我還聽說,小燕子的這番行動僅換來102元錢,那錢還未在手中捂熱,便進了毒販的錢包,換回來少得可憐的,小燕子那可憐的一點母性在海洛因臭氣的散發中灰飛煙滅了……

小燕子最終以3000元的價格賣掉了嬰兒,并把賣嬰兒所得的錢全部用于購買。

也許是為了躲避我們的責備,也許遭受了良心的過度折磨,小燕子在賣了嬰兒不久后,便悄悄地離開了這群姐妹,此后杳無音訊。

篇(2)

生態旅游說的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的旅游,其特點是:游客的大眾性、地區的廣泛性、發展的不平衡性、增長的持續性、影響的雙重性和運作的綜合性。

大眾旅游,首先是指旅游活動參加者的范圍已擴展到普通的勞動大眾。大眾旅游的另外一層含意則是現代旅游活動開始形成以有組織的團體包價旅游為代表的大眾型旅游模式,并且形成廣大民眾中占支配地位的旅游形式。所謂大眾型,主要是指旅游者在旅行社的組織和安排下,借助各類旅游企業提品和服務,按照規定的時間、線路和活動的內容,有計劃的完成全程旅游活動。

(來源:文章屋網 )

篇(3)

一、用生態文化構建生態文明

用生態文化構建生態文明,既要建設物質生態文明,也要建設精神生態文明,更要建設政治生態文明。同時要注重中華生態文化傳統的弘揚。

1、發展生態產業是物質生態文明建設的首要任務。同時為了保證社會的可持續性需要認真管理人類生態系統,保證社會生態系統的各項生態服務功能的健全,并保障人類生態系統的健康。

2、精神生態文明建設應當以生態教育為核心,必須堅持把生態教育作為全民教育、全程教育和終身教育把生態意識上升為全民意識和全球意識,創造生態倫理和生態行為,提倡生態善美觀、生態良心、生態正義和生態義務。

3、政治生態文明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要保證社會生態系統生態功能的健全、生態系統的健康和社會中人群的健康。保證人人享有生態福利和生態公正,就必須建設政治生態文明。

二、生態旅游與生態道德教育

1、生態文化建設與生態旅游

生態文化是人與自然協同發展的文化。生態文化包括一切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生態產業、生態工程、綠色企業以及綠色象征意義的生態意識、生態哲學、環境美學、生態藝術、生態旅游以及綠色生態運動、生態倫理學、生態教育等諸多方面。生態文化建設要注意建設生態社會,以協調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各種關系,保證社會的和諧發展。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必須形成科學的生態氛圍,同時制定保護環境的政策、法規,這個國家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才會成功。

生態旅游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旅游業。這種旅游不應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而應與環境相和諧,并且使后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機會與當代人平等。并且,當代人要為后代人創造更新更美的人文景觀。真正的生態旅游是一種學習自然、保護自然地高層次的旅游活動和生態道德教育活動,是一種科技含量很高的綠色產業。

2、樹立生態旅游理念,培育生態旅游文化

樹立生態旅游理念,并以此指導景區生態環境建設。國際生態旅游協會將生態旅游有定義為“具有保護自然和維系當地人民生活雙重責任的旅游活動。”其要義包括這樣一些內容:當代人享受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機會與后代人應該是平等的,而且當代人還應為后代人創造更美好的、與自然和諧的人文景觀;生態旅游一定要有公眾參與,并使當地人民受益;旅游業的發展對生態環境是有影響的,因而應注意旅游的生態環境承載量問題,并把旅游收入相當一部分用于景區的生態環境建設。

培育生態旅游文化,引導人們尊重自然,熱愛自然。大自然是旅游的物質載體,是旅游業發展的重要依托。大自然以它豐富的色彩、形狀、聲音等元素,及所包含的內在的和諧、統一等特征,喚起人們對美的向往、思考和追求。在大自然中暢游,與大自然交流,可以愉悅人們的身心,陶冶人們的情操。發展生態旅游,就要培育以尊重自然、熱愛自然、保護生物多樣性為核心的生態旅游文化。

3、生態旅游與生態道德教育

應該看到,在我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國民生態意識薄弱,生態道德尚未形成普遍社會風尚的國家,需要政府決策部門對旅游業活動造成的環境影響:包括土地、空氣污染、噪音,以及游客產生的污水和固體廢棄物等,進行綜合評價以確定旅游業的發展適度和強度以外,生態旅游中的生態道德教育體系的建立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我國倡導生態旅游,首先是要各級旅游部門認識到可持續發展的旅游,才能長期獲得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3]。既不愧對祖先,又不有負后人。在我國倡導和發展生態旅游,就要充分利用生態旅游這個最直接和最生動的大課堂,對廣大游客進行生動形象的生態道德教育。為了旅游事業的可持續發展,首先必須在全國范圍內的旅游行業提倡可持續發展,必須在全國的旅游商業實行生態培訓,建立生態道德教育的旅游體系,以宣傳教育為主,大力倡導生態善惡觀、生態良心、生態正義和生態義務。變“每一個人都是污染源”為“每一個人都是環境保護的衛士”。

三、小結

篇(4)

那時,一心為了“跳出農門”,我利用業余時間搞文學創作,團部圖書室里收藏的近30000冊圖書和80余種報刊成了我增加知識營養的最佳“補品”。慶幸的是,圖書室訂閱了《人生與伴侶》這本通俗耐讀的期刊。那時,我讀的是《人生與伴侶》的創刊號(1985年4月出版的)。與《人生與伴侶》的第一次的“艷遇”,讓我這位涉世未深的軍人愛不釋手。很快,《人生與伴侶》就成了我在綠色軍營里每天工作和生活的“指南針”。那幾年,在《人生與伴侶》的影響下,我的寫作水平不斷提高,先后在軍內外報刊上發表新聞、文學作品近6萬字,并榮立3次三等功。

3年后,我告別了軍旅生涯,帶著收藏的一本《人生與伴侶》創刊號,回到了生我養我的故鄉湖北。在武漢工作3年,我每年都自費訂閱《人生與伴侶》,因為我的人生航道上永遠離不開這個“指南針”。可以說在武漢3年是我人生收獲的“黃金季節”,我在工作之余,將自己的新聞寫作、文學創作和美術設計這“三大愛好”發揮得淋漓盡致,我的作品也先后在中央、省、地市級報刊上陸續發表。一本本厚厚的發表作品的剪貼本,成了我日后追求“高薪”工作和安謐生活的一本“綠色通行證”。

為尋找人生閃光的價值,我毅然辭去了武漢那份“鐵飯碗”的工作,攜帶一本“綠色通行證”,直奔當時改革開放的前沿――廣東東莞。由于打工地點不穩定,我只有在報刊亭里尋找《人生與伴侶》的足跡,斷斷續續地去購買這本已伴我多年的“精神食糧”。

在廣東,10年漫長的打工路,10年與《人生與伴侶》攜手同行。我從一名文員、行政助理、企業報總編、總經理秘書到人事經理,打工仕途一路“綠燈”,我還收獲了一段美好的“打工愛情”,也得到了人生價值的高薪回報,還圓了我兒時的“記者夢”和“作家夢”。

告別南方打工生涯,我又返回老家湖北。無論是在某個單位就職,還是投身到競爭激烈的商場,我心中一直惦念著《人生與伴侶》,還是習慣不斷地在報攤上購買閱讀。我發現《人生與伴侶》越辦越漂亮了,欄目多,版面美,大眾口味濃,經典故事多,哲理小文讓人“久旱逢甘雨”。如今,在我的影響下,《人生與伴侶》走進了我的家庭,妻子讀后如獲至寶,讀高中的兒子也喜歡評頭論足,一本《人生與伴侶》成了我家中不可缺少的“開心寶”!

2011年7月,與我“相依為命”的《人生與伴侶》創刊號,終于走進了我創辦的“家庭報刊收藏館”,成了我收藏的近100種全國期刊創刊號中一道最亮麗的風景線!

與《人生與伴侶》牽手快30年,我從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的兒子,現在搖身一變,成為湖北襄陽大都市的新市民。從一個敢于放飛七彩夢的“單身貴族”,如今擁有一個浪漫溫馨且甜蜜蜜的“三口之家”。2006年湖北發行量最大的《楚天都市報》和江蘇《南京日報》的《周末》報還用了一個專版報道了我在南方收獲的“打工愛情”。

篇(5)

濃湯、鯛魚的鮮香已經刺激到了我們的嗅覺,再加上一絲綠茶的清香,讓菜中有茶香,更是別有一番風味。這道特別的菜品為我們帶來的不止是烹飪過程的考究,更是中國茶餐文化的升華。

臺灣地區的茶餐文化

對于四川人來說,茶餐可能有些陌生,我們熟悉的茶葉煎蛋、茶粥等等,也只是茶餐文化中較為簡單的菜品。但茶餐已經在臺灣地區盛行了60多年,這和臺灣地區是一個茶業發達的地區無不相關,以種茶為主,同時臺灣人也很愛喝茶。在這種濃郁的茶文化背景后面,聰明的臺灣人想到了將茶元素帶進菜肴中,因此出現了“茶料理”。它屬于農家菜系列,同時也屬于養生系列。在臺灣地區,生活在城市里面的人,常常到了假期,便會來到茶農家,享受著茶農用采好的茶與其他食材融合在一起為他們做出的美味佳肴。

綠茶的功效

綠茶中含有一種鵝黃素,它不僅耐泡,有降血脂、降血壓的功效。在臺灣,盛行一種用綠茶做的“冷泡茶”,就是在礦泉水中加一點綠茶,封好后放進冰箱內。冷藏一段時間后即可品飲,不僅很解渴,還有減肥的功效。除此之外,綠茶也有去除腥味的作用。

綠茶濃湯煎鯛魚:

準備材料:鯛魚80g、枸杞3g、蛤蜊 30g 、綠茶3g 、豆腐50g高湯200g

調味品:鹽2g、雞粉2g、雞汁5g、蔥油1g、生粉5g

制作步驟(見圖1-6):

1、綠茶取60度溫水泡出汁水,加入鹽、雞粉腌鯛魚10分鐘,使其入味。

2、取濃湯加入雞汁、蛤蜊、豆腐煮其入味備用。

3、同時將加入濃湯的食材放火上燒,燒開為止。

4、將腌好鯛魚灑少許生粉入鐵板上煎金黃。

5、將魚取出后放入濃湯,再放入綠茶,枸杞即可。

菜品口感特點

綠茶盡量保持茶的清香,在菜肴中可以喝到濃而不重的鮮湯,品嘗到美味的鯛魚、豆腐滲透出的一絲絲茶香。

大廚烹飪心水

篇(6)

1首先,對青少年經常進行家政教育。

篇(7)

近年來,我國的旅游產業處于如火如荼的發展建設過程中,隨著人們旅游視野的開闊與消費愿望的上升,更加生態化、綠色化的旅游方式也成為消費者的強烈追求。據此,筆者針對生態旅游經濟管理的意義與途徑所做出的分析,也便具有了十分深刻的現實意義。

一、生態旅游經濟管理的相關概述

生態旅游經濟管理指的是將大自然的價值進行開發,通過讓消費者去感受自然美景、去暢快的欣賞與獲得由自然稟賦所給人們帶來的和諧、輕松、清新的氣氛,并讓人可以從中陶冶情操、鍛煉身體、感知美好等。通過這樣一趟生態旅游的旅程,不僅能夠讓游客的身心都能夠更加健康舒展,與此同時也保障了生態旅游的經濟價值可以得到實現。生態旅游同普通旅游相比,最為顯著的區別就在于生態旅游是建立在大自然的基礎之上,并且這種旅游能夠具備可持續性,這種旅游環境的創造,不需要通過破壞、開采等方式去建立旅游景點。而是通過將人與大自然相互連接,既保證了生態圈的正常運轉,同時這種良好的生態環境也能夠為人們帶來美的享受。而從旅游產業的效益性來看,要想使得整個經濟產業鏈條可以長久的維持下去,做好經濟管理活動則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效用。只有通過合理的規劃管理,才能將旅游收入與生態維護相互統一到生態旅游的長遠發展的目標中來。舉例來說,生態旅游景點中植被的灌溉、修剪、養護、修復等都需要資金的投入,所以經濟管理活動的必要性自然也是不言而喻了。

二、生態旅游經濟管理的優勢意義

關于生態旅游管理的投入建設所具有的意義是多方面的,簡要概括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做好生態旅游的經濟管理工作有利于維護地區生態資源的長遠發展。生態旅游同其他性質的旅游不同,該種旅游方式是建立在自然生態的環境中,依托于整個大的生態環境。這種經濟發展的模式對于環境所帶來的損害是有限的,并且經過合理的規劃,這種持續化的發展方式還能夠創造出更多的實際效益,而一旦這種經濟發展模式走上了誤區,那么不僅不能夠達到預期的收益,甚至嚴重時也會給生態環境帶來難以彌補的損害。舉例來說,過度的旅游開發便是造成生態旅游難以持續發展下去的一項重大阻礙。自然界與生態系統中的每一項生物不僅同其他生物之間存在緊密聯系,生物同環境之間所形成的穩定結構也是不容打破的。但是,當缺乏正確的管理規劃時,生態旅游景區則通常會面臨著旅游資源過度開發的問題。生態系統與生態環境共同構成了人類與其他生物所賴以生存的自然界,而當這些蘊含自然風光的生態環境全都“改造”成為景區,那么脆弱的生態環境則不能再建構起堅強的防護“壁壘”。當自然災害或人為損害發生時,自然的抗風險能力與自然承載力也勢必會因為經受不了壓力而“崩潰”,最終給地區的生態與經濟維護帶來巨大“災難”。

第二,生態旅游經濟管理也是各個地區發展地方經濟所必須進行的一項措施。要發展生態旅游,則必須要注重對于生態景區的保護。這既體現在對于生態環境與生態資源的適度利用上,同時也體現在放眼長遠的經濟管理活動上。一方面,旅游管理負責人員能夠不盲目追求游客的數量與效益,而是將適度與適當作為考量自然景區承載力的首要因素,那么所制定出的旅游發展計劃也必然會更加符合地方景區的實際發展需求。舉例來說,對于有的自然生態區域來說,發展大規模的旅游是不能為當地環境所承受的,那么則此時便需要轉變發展思維,重點發展與培養規模較小、檔次較高、輻射作用較強的景區。在景區住宿、游客用餐等配套設施的設置上也盡量規劃的更加低密度,那么即使該生態景區的游客數量上限較小,同樣所獲得的效益也是較為可觀的。

第三,科學性的發展規劃有利于生態與經濟雙重效益的保障實現。在過去的旅游開發實踐中,時常會出現一些污染自然環境、破壞資源的低水平旅游項目。這些重復性高、特色單一的旅游項目的開發不僅給地區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同時高污染、高投入、高消費的經濟增長模式所帶來的實際效益也是較為負面的。在國家大力推崇綠色化、環保化發展的今天,過去這種旅游模式也顯示其巨大的落后性,換言之,只有重視自然環境的保護,在制定政策措施與發展規劃時,能夠將生態環境保護、地方實際情況、特色經濟創收結合起來。才能使得生態經濟在滿足高質量文化內涵的同時,又能達到發展經濟的需要。

三、實現生態旅游經濟管理的具體方法

要實現對于生態旅游經濟的良好管理,關鍵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把握。

1.建立起關于生態旅游經濟管理的專項部門。生態旅游經濟管理中所涉及的內容較為寬泛,而許多學科內容的交叉便要求了在管理過程中,必須要依靠專門的部門來進行管理才是最為恰當的。此外,當地政府也可以適當介入到生態旅游的項目開發中,通過對于可持續協調發展的監管,從而保障地方經濟發展可以同旅游項目相互適應。

2.重視關于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與科普工作。為了同生態旅游經濟發展相互配合,加大對于生態景區環境資源保護的道德觀念與法制觀念宣傳也是極為必要的。僅從旅游開發者一方面來保護生態環境資源是遠遠不夠的,游客作消費活動的對象,在景區中的行為也直接關系到生態環境的安全性與美觀性。對于旅游者進行生態環保意識的普及與環保法制觀念的灌輸,都能夠產生更加積極有利的效果。舉例來說,生態旅是為了讓人們體會到自然之美,這種“天人合一”的美妙感受也是同悠久的傳統文化相互銜接的,要達到熱愛自然,那么從中尋找“連接點”,讓游客能夠從中受到啟迪,也應當成為生態旅游管理中的題中之義。再如,旅游項目時常伴有對于周遭環境的累積性破壞性,特別是對于資源的破壞也是較為明顯的,所以對游客進行《環境保護法》、《文物保護法》、《森林法》、《野生動植物保護法》等法律知識的宣講與告知,也能夠為游客更加珍視自然環境奠定基礎條件。

四、結語

旅游業作為我國發展較為迅速的重要部分,不僅對于直接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意義重大,同時對于人文與自然景觀的開發與提高老百姓生活質量都有著重要作用。生態旅游作為一種優質的經濟創收方式也獲得了越來越多地區的響應,由此,只有不斷加強關于生態旅游經濟管理的方法意義探究,并且將這些探索得出的有益經驗積極運用到實踐中,才能使得各個地方的生態旅游取得更好的發展,進而促進整個行業的進步。

參考文獻: 

[1]沙志云.生態旅游經濟管理的重要意義和措施[J].信息化建設,2016,01:214. 

[2]袁靜,明慶忠,李長鳳.旅游產業生態化效應研究方法綜述[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2:33-37. 

[3]李向明.自然旅游資源價值的來源、構成及其實現途徑[J].林業科學,2011,10:160-166. 

篇(8)

法律意識是指人們把法律規范不斷內化,成為指導人們行為模式的一種觀念。當前,部分中學生法律意識不強、法律知識匱乏、法律素養低下,針對這一現象,學校積極開展中學生法律意識教育迫在眉睫。

一、中學生法律意識教育的現狀

1.中W生法律知識掌握情況

增強中學生的法律意識,首先要讓中學生具備基礎的法律知識。當前中學生法律知識掌握程度如何呢?通過對356名中學生進行調查發現,有262人上過有關法律知識的課,占調查人數的73.2%。這說明學校按照相關規定開設了有關法律知識的課程。在“學校是否發放了專門的法律教育教材”一欄中,有97.3%的學生顯示沒有專門的教材,98%的學生表示法律教育大多是通過思想品德課程來完成的,沒有安排專門的法律教育教師,也不開設專門的法律意識教育課程。在調查中,當問到“哪一天是國家法制宣傳日”時,有76.5%的學生選擇知道,23.5%的學生選擇不知道。

2.中學生法律意識淡薄

目前,多數中學生法律意識比較淡薄。一方面,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維權觀念,容易遭受不法侵害。調查發現,相當一部分中學生不熟悉《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不懂得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當他們的權益受到侵害時,72%的中學生選擇了逆來順受,不會采取向上級教育部門或者家長反映問題等方式尋求幫助。另一方面,一部分中學生守法自覺性不強,在日常生活中會做出一些侵犯他人權益的事情。由于社會的快速發展,中學生法律知識水平有限,法律知識儲備不足,中學生很容易受到外部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的影響,模仿社會上一些不良行為,效仿哥們義氣,最終誤入歧途。

二、中學生法律意識教育的開展路徑

1.明確中學生法律意識教育的內容和目標

一是提高中學生對法律的認知程度。在對中學生開展法律意識教育的過程中,首先要重點培養中學生學習法律的意識,促使其主動學習法律、運用法律和遵守法律。二是增加中學生的法律知識儲備。中學生只有掌握了相關的法律知識,才能懂得法律知識,并用法律指導和約束自己的言行。長此以往,便會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質,形成遵紀守法的習慣。三是讓中學生具備法制觀念。首先要具備守法觀念。通過法律意識教育,使中學生積極履行法律義務,杜絕一切違法行為,自覺遵紀守法。其次,要具備用法觀念。通過法律意識教育,使中學生學會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自覺維護國家、集體的合法利益。最后,具備護法觀念。通過法律意識教育,使中學生形成強烈的法律意識,樹立“法律至上”的意識,堅決維護國家法律的尊嚴。

2.強化學校在中學生法律意識中教育的作用

一是建立完善的法律意識教育體系。首先,學校應按照國家相關規定設立專門的中學生法律意識教育課程,有針對性地進行法律意識教育,提高中學生的法律意識。其次,編訂專門的教育課程教材。針對中學生的特點,編輯系統完整、行之有效的教材,并確保課程開展的有效性。二是增強法律意識教育的力度。通過開設專門的法律意識教育課程,提高中學生的法律意識,促進中學生法律綜合素質的提高。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不僅通過考試來衡量學生的法律意識教育情況,還要鼓勵中學生參加社會實踐,通過綜合考評來考察中學生法律素養的提升程度。三是提高教師的法律教育水平。通過加強教師培訓,提升教師的法律教育水平,從而培養更多具備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的中學生。

3.發揮家庭在中學生法律意識教育中的作用

一是家長要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讓孩子在學習好文化課程的同時,加強法律知識的學習,增強法律意識。二是家長要采取正確的教育方式,不溺愛孩子,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養成良好的品格及習慣。三是提高家長素質。家長也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通過言傳身教等方式,更好地指導孩子形成正確的法律觀念和法律認知。

4.營造知法、守法的社會氛圍

一是優化社會環境。各職能部門應履職盡責,加強對網吧、出版物、娛樂場所的監管,為中學生營造一個舒適、干凈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二是加強思想道德建設。通過開展“三嚴三實”“八榮八恥”等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活動,在全社會形成風清氣正的良好道德風尚,減少不良風氣對中學生的影響。

總之,中學生法律意識教育是關乎全社會的重大課題,應當引起全社會共同關心和關注,不斷提升中學生的法律意識,增強中學生法律知識儲備,促使中學生運用法律知識保護自己,維護法律的尊嚴。

參考文獻:

篇(9)

二、大學生法律援助的現狀分析

1、相關法律制度模糊

截至目前,我國專門針對法律援助制定的實體法只有《法律援助條例》,而該條例自2003年9月1日實施后,至今未修訂或頒布司法解釋及實施細則,社會組織參與法律援助的規定仍是非常原則性的。這就造成大學生參與法律援助的形式和認可度無法明確。在實踐中,大學生自發組成的法律援助機構往往得不到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的認可,學生只能以個人名義參與案件。而根據《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大學生以普通公民的身份參與刑事或行政訴訟案件的,其享有的訴訟權利受到了較大限制,尤其是在閱卷和會見當事人方面的限制,直接損害作為弱勢群體的當事人利益,使得法律援助的宗旨和意義得不到實現。

2、組織建立與管理不健全

目前高校內的大學生法律援助組織大多是由學生自發建立的學生社團,其基本成員(包括社團領導和骨干分子)主要是在校學生,指導教師多是受學生邀請而自發參與的。學校對社團工作基本不參與,對其持放任自流的態度。在校學生由于沒有工作經歷,與社會接觸不夠,對如何管理和運營一個團隊缺乏經驗。成員參與社團活動的積極性主要依靠個體興趣和新鮮感維持,缺乏相應的內部規章制度管控或有制度卻不能很好的貫徹實施。這就導致了社團呈現出組織管理松散、成員流動性大,社團穩定性差等特點。

3、成員分布不均,能力有待提高

從在校大學生參與法律援助的學生年級分布來看,各高校大學生參與法律援助人數的80%都來源于大一、大二學生,大三學生所占比例很少,大四學生幾乎不參加。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大一、大二學生進入高校時間不長,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強,對參與學生社團活動的激情高,而大三、大四學生由于面臨畢業和就業的壓力,多數學生都忙于備戰研究生考試、司法考試、公務員考試或者在校外找工作,空余時間大大壓縮,無法全身心投入到法律援助中來。但是由于成員主要集中在大一、大二年級,學生還沒有完成全部法學專業主干課程的學習,專業知識不完整,缺乏足夠的實踐經驗,不能夠很好的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務。待其專業技能和經驗提高后,又因面臨畢業而無法繼續參與法律援助,造成大學生法律援助能力始終停滯在較低水平。據統計,在上海接受過高校法律援助咨詢的當事人對大學生所提供的援助服務的滿意率僅為50%。①

4、指導老師人數不足

大學生參與法律援助是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的活動,而大學生在校期間不論是理論知識還是實踐能力都是不足以支撐其獨立承辦法律援助案件。因此大學生參與法律援助離不開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豐富的辦案經驗以及較強的辦案能力的指導老師。但目前我國高等院校老師除教授課程外,其主要工作是做學術研究,能夠兼顧并做好法律實踐的雙能型老師數量不多。此外,作為法律援助指導老師,目前主要是以無償幫助為主要形式,指導工作也不是像日常教學工作那樣有固定的場所和工作時間,往往需要老師隨著援助案件的處理進程不定時往返于司法機關、當事人和學生之間,需要老師犧牲大量的個人時間和精力,因此許多老師不愿意參與指導工作。

5、法律援助經費籌集難

大學生一般是以校園法律援助中心等高校學生社團作為參加法律援助活動的媒介和載體。但這類社團主要是學生自治組織,而非盈利機構,其資金主要來源于高校社團經費撥付和學生自籌,除此之外再無其他固定的資金來源。與此相對,法律援助作為一種法律應用類實踐活動,大學生參與援助必然要求一定的物質基礎,例如辦公場所、辦公用品、差旅費等,而這些目前都是由高校法律援助學生社團自行承擔。因此,高校法律援助學生社團常常出現資金短缺的困境。援助資金的匱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學生法律援助活動的正常開展。援助活動質量的高低受到資金情況波動的影響,造成援助活動缺乏穩定性和長期性,降低了當事人對大學生法律援助的認可程度。

6、與其他力量缺乏溝通

在大學生法律援助面臨種種困境,難以獨自前行時,更多時候選擇的是暫停活動甚至放棄,極少與法律援助的其他力量進行溝通,尋求支持。《法律援助條例》第3條規定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采取積極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為法律援助提供財政支持。《律師法》、《法律援助條例》第6條規定律師應當履行法律援助義務。依照上述法律,政府機關和執業律師有參與法律援助的法定義務,而且由于其所具有的特定身份,使得他們在參與法律援助的不同階段或方面具有大學生參與法律援助所不具備但又急需的資源優勢。如果不能團結一切能夠團結的力量,共同促進大學生法律援助活動的生存和發展,那么大學生法律援助將是舉步維艱的。

三、大學生法律援助的意義

1、社會層面

(1)大學生法律援助能夠有效緩解現階段我國法律援助資源緊缺的局面。我國現有參與法律援助的主體主要是職業法律人,其中占比重最大的是執業律師。但是目前我國在冊的執業律師尚不足30萬,僅僅是法學專業在校大學生人數的1/3。此外,職業法律人分布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覆蓋面有限,但大學生因其來源的廣泛性,造成其能夠有效輻射的覆蓋面要遠遠大于職業法律人。

(2)大學生法律援助能夠完善我國法律援助制度,減少政府負擔。我國法律援助制度自《法律援助條例》頒布以來,鮮有其他法律法規提及或完善,加上當事人尋求救助途徑不暢通、政府投入經費嚴重不足等原因,造成我國法律援助制度發展緩慢。依照《法律援助條例》第8條規定“國家支持和鼓勵社會團體、事業單位等社會組織,利用自身優勢資源為經濟困難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大學生參與法律援助不僅具有法律制度上的合法性和可行性,更是對我國法律援助制度模式單一的缺點進行了完善。同時大量愿意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大學生的加入,還能夠減輕政府經濟負擔,促進法律援助經濟資源的優勢配置。

(3)大學生法律援助是對我國高校法學教育的重要補充。法學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但我國目前的法學教育總體而言是一種以教為本的應試教育。②這種教育模式大大限制了學生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是讓大學生參與法律援助,則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而鮮活的案例來源,通過理論和實踐的不斷印證,提高學生的理論認識和實踐能力,培養應用型法律人才。(4)大學生法律援助能夠切實推進法治社會的建設和發展。大學生通過與當事人交談、收集整理案件材料、分析案情、擬定法律文書等方式將自己所學所會應用于當事人的實際案件。一方面,當事人通過法律援助能夠平等的面對法律及司法審判,確保當事人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促成司法案件的個案公正;另一方面,當事人在接受法律援助過程中不斷接收、理解案件相關法律知識,既能提高普通當事人的法律認識,幫助其樹立法治意識,還能促進當事人對司法審判的理解,提高法律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2、個體層面

篇(10)

這是重慶外國語森林小學開展“生活教育”的一個場景。

“事實上,這種貼近生活的教育活動,孩子們非常喜歡。”錢昌愈校長說,“我們看重的是讓每個孩子自己動手去做,用心去感受,學校組織孩子們到工廠、企業、農村開展實踐活動,讓孩子們在體驗中感知,在感知中適應,在適應中創造。”

“六段”生活教育模式

體驗生活是森林小學特色教育探索中踐行的一種新范式。學校從1998年開班之初就有住讀,當年是重慶市少有的小學住讀學校之一。錢昌愈校長說:“教育內容涵蓋方方面面,寄宿也是對學校教育、管理的一個挑戰”。住讀學生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大多數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由于父母工作忙,孩子一周才回家一次,祖輩、父母的寵愛,無形中滋長孩子凡事“以我為中心”的不良習慣。

基礎教育,應該從教會孩子學會做人開始。為此學校大膽實踐,將學生在校各個時段的教育內容、活動形式加以充實和更新,構建了“六段”生活教育模式,即:緊張快速的早晨――快樂活潑的課間――愉快生動的課堂――寂靜休閑的中午――豐富多彩的下午――自主自動的傍晚,為學生全面、主動、和諧的發展創造了最佳環境。

“六段”生活教育模式的實施,讓學生在“五個學會”(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學會學習、學會創造)中,形成五個能力(自學能力、實踐能力、合作能力、競爭能力、創造能力),養成“三個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三個發展”(主動發展、個性發展、全面發展),提高八個方面的綜合素質(包括思想品德好,基礎知識扎實,生活適應能力強,勞動、服務積極性高,體魄和心理健康,創新實踐有潛力,個性特長有發展,合作交往能力強),取得較好效果。

“全班乘200米接力賽”,是森林小學堅持了十二年的傳統體育項目,今年結合陽光體育運動,將此項目作為了冬季象征性長跑的終點沖刺,達到了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鍛煉的目的。每個學生都是運動場上的主角,在那200米的跑道上,每個孩子都成為大家矚目的焦點。

讓孩子的個性得到張揚

事實上,圍繞自主教育,學校搭建了許多可充分展示學生個性特長的平臺,如舉辦“足球爭霸”、“森林小百靈”、“紅舞鞋”、“瘋狂計算”、“經典誦讀”等活動,讓有不同特長的孩子都能充分地展示自己。藝術星、勞動星、智慧星、文明星、健體星等“星”級人物的評比,讓學生在展示自己的長處的同時,又受到榜樣的激勵。為了讓學生明白自己肩上的責任和義務,學校還組織了“認識媽媽”、“我是生活小能人”、“今天我當家”、“我勞動,我快樂”等主題的活動,讓“小皇帝”們走進父母,學會孝敬,懂得感恩。

學校針對勞動技能、生活本領、合作精神、健康體魄適時進行階段性檢測,開展“生活小能人擂臺賽”、“森林科技園蓓蕾創新賽”、“爭做合格小公民”、“自己的書包自己背”等活動,并要求以班為單位,全員參與。力求每個孩子既是優秀獨立的個體,又能把自己融入到班集體中,成為和諧向上的集體中的一分子,在合作、競爭的氛圍中,讓個性得到健康發展。

影響孩子一生的財富

小學教育是影響孩子一生的財富,在小學階段培養孩子學會生活,并從中學到“探索、思考、創新”的科學精神和“真、善、美”的品質,能讓孩子一生愛益匪淺。‘

十多年來,森林小學踐行“生活教育”理念的教育活動從未間斷,歷久彌新。通過搭建適合孩子和諧發展的平臺,引導每一個學生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去尋找一個崗位,獲得一份感受,明白一些道理,養成良好品質。

學校發揮英語教學、教改科研、環境教育、社區教育和網絡教育等優勢,形成了“一特色、五優勢”的校園文化特點。研發了綜合經驗性校本課程《我與社區》、《學會生活》、《藝術與生活》等,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教育實踐活動,課題《小學(寄宿制)生活教育研究》研究成果獲重慶市第三屆教學成果二等獎,成果集《走進生活》一書由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

上一篇: 律師法律意見 下一篇: 流動人口減少的原因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久久精品久国产 | 亚洲国产天堂91久久 | 欧美制服丝袜另类日韩中文字幕 | 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亚洲第一区 | 日韩动漫一区在线观看 | 亚洲日本成年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