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課文主要內容匯總十篇

時間:2022-07-30 13:10:4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草原課文主要內容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草原課文主要內容

篇(1)

字組成句,句連成段,段形成文。從這樣的邏輯來看,便蘊含了強烈的承上啟下思想。字句的理解是理解課文的鑰匙,教師可以借助于讓學生對字句進行理解,進而過渡到對整篇文章的閱讀活動中來,也使學生能從深層次上去感悟課文。比如,在對《草原》這一課文進行教學的時候,文章重點描寫的是草原的美麗景色,表達了作者第一次看到草原的快樂心情。教師可以選擇以讀代講的形式來進行課堂教學,首先教師進行課文的范讀,并讓學生思考文章中描寫草原景色的特點的詞句有那些,同時做好標記。教師的深情朗誦,再現了草原的優美景色,深深地打動著學生的心。問題也隨之迎刃而解,學生迅速找出了“清新”“明朗”、“一碧千里”、“無邊的綠毯”等一系列描寫草原景色的詞語,并且也找到了“是……也是……”、“既……又……”、“連……都……”等的句子。如此,學生便迅速且準確地理解、掌握草原的美麗風光,對草原的美好風景不禁產生向往之情,此時教師在順水推舟,引導學生齊讀并思考課文其他問題,學生因受到之前教師深情朗讀及對草原美好景色的向往的影響,朗讀的起來興致勃勃,深情而動人。如此巧妙的過渡引讀,感知文本,如此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對字句的理解與感悟,還能夠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整體把握全文,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與思想感情,并且起到了順理成章帶動閱讀的目的。不僅可以讓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可以進一步的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與能力。

二、掌握閱讀方法,承接閱讀內容

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可以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中來,讓閱讀銜接更加自如,閱讀活動更加高效。培根說:“有的書只讀其中一部分,有的書只須知道其中的大概即可,而對于少數好書,則要精讀、細讀、反復地讀。”在語文課文中,編撰人員為大家編排精讀與略讀這兩大類的文章內容。所謂的略讀就是對課文加以粗略的、迅速的瀏覽,包括了文體、作者與說明等。略讀文章的目的在于讓學生總體了解課文,了解課文中的背景,從而更好地把握整篇文章。但是精讀則要求小學生對全文進行深入研究。在精讀的時候應該注重語境的結合,充分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從深層次上理解課文的含義。其中精讀的方法包括有:品讀、誦讀、寫心得體會等。教師應該靈活指導學生循序漸進,步步深入閱讀,讓學生在掌握閱讀方法的同時,有目的的對課文進行閱讀,促進閱讀實效性的提高。比如:在課堂中引導學生批注閱讀。讓學生對課文中的不理解之處、關鍵字詞句、文章的寫作方法、文章的寫作順序以及文章的主要內容等通過各種不同的閱讀的方式來進行批注,同時相應地做好筆記。這種方式的閱讀具有很強的銜接性,承上啟下的閱讀教學讓學生在整個活動中變得秩序井然,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習的閱讀水平。

三、注重閱讀過渡的開放性,積極發展學生的個性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需要充分放手,不能以自己的閱讀分析來完全代替學生自身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自主閱讀,實現對文本的解讀。因此,可以采取的正確做法是:教師引導學生學會主動思考,將自己的思維判斷及情感活動融入到閱讀中,從而深化自己對各種文本之理解。顯然,在閱讀教學中,閱讀文本已經為學生提供了個性化的平臺。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個性化地閱讀課文,激勵他們用自己的思維進行思考,進行閱讀,發展學生的健全的人格。此外,在這一閱讀過程中,教師應靈活設置引導學生進行的閱讀過渡語,以促進學生的自由發揮。例如,在對《云雀的心愿》一文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向學生提出了以下問題:

師:同學們,你們有心愿嗎?如果有,你們的心愿是什么呢?

學生立即開始議論開來。

生1:我的心愿是能夠天天見到藍天碧水。

生2:我的心愿是老師能夠帶我們去春游。

師:同學們,你們真有想法。那你知道云雀的心愿會是什么呢?請發揮你們的想象,然后以自己擅長的方式去閱讀課文,借助閱讀進行思考,而后再把云雀的心愿吐露出來。

篇(2)

Abstract: reading teaching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s the primary school main links.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have to "with independent reading ability, learn to use a variety of reading methods. There are abundant accumulation and good language sense, on emotional experience, experience and understanding ability. Development"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independent reading ability, good is the key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class.

Keywords: independent reading ability reading methods reading comprehension effective reading

中圖分類號: H0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培養小學生獨立閱讀能力

培養小學生獨立閱讀能力,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初步養成愛閱讀的習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借助課本中的圖畫閱讀。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從而培養小學生獨立閱讀能力。

二、常用的閱讀方法

1.邊讀邊想的方法。閱讀與思考相結合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基本方法。古人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考閱讀,邊讀邊想,讀思結合,是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在閱讀過程中想什么、怎樣想是要明確的問題。課文中所包含的詞句段落都屬于閱讀思考的范圍。對不懂的字詞、科技名詞術語,就要多問幾個為什么,學會用聯系的方法進行思考。另外,在閱讀的不同階段,要有所側重。初讀課文嘗試理解不懂的詞語,提出想了解的問題;深入理解課文,抓住重點詞、句、全文進行思考理解;最后總結在閱讀方法上有什么收獲。隨著閱讀的深入由易到難,由小到大,由簡單到綜合,有梯度分層次進行閱讀。

2.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借助字、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例如:《長城》一課中,“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其中“凝結”一詞的意思是:氣體變成液體或液體變成固體。而文中不含這個意思,這時教師必須指導學生把“凝結”放在課文的語言環境中,才能理解它的含義。啟發學生讀這一段,把上下文聯系起來思考,就會發現萬里長城靠的是勞動人民辛勞和智慧才能建成,因此,理解“凝結”的意思,從而更加準確地理解課文。

3.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像,領悟內容。語文課本內容十分豐富,許多課文所描寫的事物,所運用的語言,與小學生的生活較遠,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在誦讀過程中適時引導學生體驗情感,展開想像,領悟內容。例如《草原》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話:“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么走都可以。”“灑脫”這個詞,通過查字典可以了解到,意思是(言談舉止)自然、不拘束。理解顯然不能到此為止。學生接著讀下去,從“只要方向不錯,怎么走都可以。”對“灑脫”有了較具體的理解,但是草原的遼闊,感受還不深刻。有個學生和自己生活聯系起來,說自己在廣場上騎自行車的體會,全班同學對“灑脫”有了實感,就能想象出草原上騎馬、開車是怎樣無拘無束,從而體會出只有用“灑脫”這個詞才能準確、生動地寫出草原上開車的感覺,襯托出草原的遼闊。

三、閱讀理解課文內容

1.理解詞語。在閱讀教學中,理解詞語是理解課文的前提。《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2.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理解句子。理解句子是理解課文的基礎。以下幾類句子教師要著重指導學生加以理解:一是對表現中心有較大作用的句子;二是含義深刻的句子;三是與學生生活距離較遠的句子;四是結構比較復雜的句子。指導學生理解句子的意思,揣摩句子的形式,學習說、寫這類句式的句子。

3.理解自然段包括三項內容:一是從形式上認識自然段;二是知道句與句的內在關連;三是知道整個自然段內容,歸納自然段的段意。

4.理解篇章,培養綜合閱讀能力。要在理解詞、句、自然段的基礎上進行。理解篇章包括五項內容:一是了解自然段之間的聯系,結合課文分段;二是歸納段落大意;三是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四是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五是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這五個方面緊密聯系,環環相扣,逐步提高。

四、怎樣指導學生進行有效閱讀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指導學生進行有效閱讀,使他們經過閱讀實踐逐漸領悟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1.培養有效閱讀方法。教師要把有效閱讀方法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目的寫進教案,設計實施的步驟和方法。在上課的時,把有效閱讀方法滲透在教學過程中。在讀前提出要求,讀中相機指導,讀后引導學生回顧學習過程,小結閱讀方法。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篇(3)

    二、栽下梧桐引鳳來——創設情境,培養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對一個人掌握某種知識技能起著重要作用。學生是否有學習語文的興趣,直接關系到語文教學質量。所以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情境,結合課文內容展開豐富多彩的輔助教學活動,讓學生的好奇心、興趣、愛好、求知欲在活動中得到充分的激發。

    在課堂教學中抓住時機,適當組織一些小競賽活動:如認讀生字時,可以組織開火車讀、搶答等活動;識記生字時,可以組織加一加、減一減、猜字謎等活動。使他們愿意學,主動地獲取一些知識,教師再因勢利導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愉快地學習。再如分組討論、比賽朗讀、講小故事,說與課本有關的小笑話,分角色表演等,不但能活躍氣氛、提高效果,而且能培養學生積極向上,勇于開拓的優秀品格。

    三、絕知此事要躬行——講練結合,授之予漁

    “授之予魚,弗若授之予漁”。學生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就等于得到了“捕魚”的方法,有了“點金術”,就獲得了獲取新知識的有效工具,可以終身受益。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只靠理解和感悟是不行的,還必須有大量講練結合的語言實踐。要提倡學生“自讀、自查、自寫”;提倡學生“說課”——說體會,說感悟;提倡學生“寫課文”——寫要點,寫心得。要培養學生靈活運用語言、欣賞語言和判斷語言的能力。

    如學習“草原”一課時,當講到描寫草原風光美的句子時,讓學生說自己的體會和感悟,并進行仿寫的練習。課堂教學中必須始終貫徹讀寫結合的原則,尤其要強調說和寫的訓練。除大作文以外,更要重視平時結合閱讀的小練筆。

    四、一石激起千層浪——巧設問題,促進思考

    提問是組織教學、啟發學生思維的手段,能幫助我們探索并優化學生的認定的導向性,如導向文化感,導向品格修養等,促進學生的思考。如教學“揠苗助長”一文時,當教到用“精疲力竭”這個成語造句時,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造了不少生動的句子。為了結合學校正在進行的感恩教育,即對學生進行導向品格修養的教育,我對學生進行了提示:“你們有沒有發現過爸爸媽媽精疲力竭的時候?”立刻有許多學生舉手發言了,有的說:“爸爸媽媽下班回來,累得精疲力竭。”還有的說:“媽媽既要工作,又要做家務,每天累得精疲力竭……”我趁熱打鐵:“爸爸媽媽這么辛苦,所以我們要愛我們的爸爸媽媽,那么回到家我們要怎么做呀?”

篇(4)

指導學生理解課文,是目的、更是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手段。這里說理解課文是目的,只是閱讀教學近期的目的,而不是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說理解課文是手段,意思是,作為教材的課文無非是個例子,教師要憑借這些課文訓練學生學會“舉一反三”,教師教“一”的時候不能只管這個“一”,同時還要想到“三”,要指導學生學會“反三”。能夠觸類旁通地獨立閱讀、理解教材以外的書籍、報刊。這是閱讀教學要達到的最終目的――使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這才是閱讀教學的成功。

二、閱讀理解的基本內容

1.理解詞語。在閱讀教學中,理解詞語是理解課文的前提。《義務教育大綱》要求:一是正確地讀出和寫出學過的詞語,二是懂得詞語的意思,三是注意積累詞語并能運用。理解詞語主要是理解重點詞語、特別是對表現中心有重要作用的詞語。有的熟詞在新課文中有了新的含義;有的詞語在課文中有特殊的表達作用;有些詞語不理解影響理解課文的內容,這些詞語應當指導學生準確理解。

2.理解句子。理解句子是理解課文的基礎,但并不是說課文的每個句子都要深入理解,要抓重點。以下幾類句子教師要著重指導學生加以理解:一是對表現中心有較大作用的句子;二是含義深刻的句子;三是跟學生生活距離較遠的句子;四是結構比較復雜的句子。指導學生理解句子,主要是理解句子的意思,有的可以揣摩句子的形式,學習說、寫這種句式的句子,但小學階段不宜講語法、修辭方面的名詞述語。

3.理解自然段。理解自然段包括三項內容:一是從形式上認識自然段;二是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知道句與句在內容上是怎樣連起來的;三是知道整個自然段主要講什么,能夠歸納自然段的段意。

4.理解篇章。理解篇章是一種綜合的閱讀能力,要在理解詞、句、自然段的基礎上進行。理解篇章包括五項內容:一是了解自然段之間的聯系,結合課文分段;二是歸納段落大意;三是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四是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五是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這五個方面緊密聯系,環環相扣,逐步提高。

三、常用的閱讀方法

1.邊讀邊想的方法:閱讀和思考相結合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基本方法。古人說:“學而不思則罔”,讀了又思、思了又讀,邊讀邊想,讀思結合,是被實踐證明的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那么在閱讀過程中想什么、怎樣想,是首要明確的問題。我認為,凡是課文中所包含的詞句段篇都是屬于閱讀時思考的范圍。比如,不懂的字詞、一些科技名詞術語。至于怎樣想,要多問幾個為什么,還要學會用聯系的方法進行思考。另外,在閱讀的不同階段,想會么可以有所側重。初讀課文,嘗試理解不懂的詞語,提出不懂的或想了解的問題;深入理解課文,要學習抓住重點詞、句思考理解,進而想全文主要講什么,要說明什么,給自己有哪些啟發、教育;最后還要想想學了這篇課文,在讀書方法上有什么收獲,在今后作文時可以學習什么。總之,一邊讀一邊想,所想的問題隨著閱讀的深入應當由易到難,由小到大,由簡單到綜合,有梯度、分層次。

2.聯系上下文的方法。課文中有相當多的詞語、句子,如果就詞解詞,就句析句,往往難以理解。如果把它們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里,聯系上下文琢磨,就能確切地理解。例如:《長城》一課中,“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其中“凝結”一詞的意思是:氣體變成液體或液體變成固體。而文中不含這個意思,這時教師必須指導學生把“凝結”放在課文的語言環境中,才能理解它的含義。啟發學生讀這一段,把上下文聯系起來思考,就會發現,萬里長城靠的是勞動人民辛勞和智慧才能建成,因此,這里的“凝結”含有“建成”的意思,從而更加準確地理解課文。

3.聯系生活和自身情感體驗。語文課本內容十分豐富,許多課文所描寫的事物,所運用的語言,與小學生的生活較遠,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遇到這種情況,就需要啟發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實際中去尋找、發現與課文描寫的事物相同的經驗,把二者聯系起來,幫助理解課文的語言文字。例如《草原》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話:“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么走都可以。”“灑脫”這個詞,通過查字典可以了解到,意思是(言談舉止)自然、不拘束。理解顯然不能到此為止。學生接著讀下去,從“只要方向不錯,怎么走都可以。”對“灑脫”有了較具體的理解,但是草原的遼闊,感受還不深刻。有個學生和自己生活聯系起來,說自己在廣場上騎自行車的體會,全班同學對“灑脫”有了實感,就能想象出草原上騎馬、開車是怎樣無拘無束,從而體會出只有用“灑脫”這個詞才能準確、生動地寫出草原上開車的感覺,襯托出草原的遼闊。

四、怎樣指導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指導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主要靠教師有意識地把方法滲透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之中,使他們經過一次次的閱讀實踐,一點一滴地逐漸領悟方法,并且反復地練習運用。這樣才能慢慢形成閱讀的能力。

篇(5)

小學閱讀教學的出發點、落腳點是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或者說,閱讀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使學生能夠獨立閱讀。

1 理解課文是為了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指導學生理解課文,是目的、更是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手段。這里說理解課文是目的,只是閱讀教學近期的目的,而不是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說理解課文是手段,意思是,作為教材的課文無非是個例子,教師要憑借這些課文訓練學生學會“舉一反三”,教師教“一”的時候不能只管這個“一”,同時還要想到“三”,要指導學生學會“反三”。能夠觸類旁通地獨立閱讀、理解教材以外的書籍、報刊。這是閱讀教學要達到的最終目的――使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這才是閱讀教學的成功。

2 閱讀理解的基本內容

2.1 理解詞語

在閱讀教學中,理解詞語是理解課文的前提。《課標》要求:一是正確地讀出和寫出學過的詞語,二是懂得詞語的意思,三是注意積累詞語并能運用。理解詞語主要是理解重點詞語、特別是對表現中心有重要作用的詞語。有的熟詞在新課文中有了新的含義;有的詞語在課文中有特殊的表達作用;有些詞語不理解影響理解課文的內容,這些詞語應當指導學生準確理解。

2.2 理解句子

理解句子是理解課文的基礎,但并不是說課文的每個句子都要深入理解,要抓重點。以下幾類句子教師要著重指導學生加以理解:一是對表現中心有較大作用的句子;二是含義深刻的句子;三是跟學生生活距離較遠的句子;四是結構比較復雜的句子。指導學生理解句子,主要是理解句子的意思,有的可以揣摩句子的形式,學習說、寫這種句式的句子,但小學階段不宜講語法、修辭方面的名詞述語。

2.3 理解自然段

理解自然段包括三項內容:一是從形式上認識自然段;二是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知道句與句在內容上是怎樣連起來的;三是知道整個自然段主要講什么,能夠歸納自然段的段意。

2.4 理解篇章

理解篇章是一種綜合的閱讀能力,要在理解詞、句、自然段的基礎上進行。理解篇章包括五項內容:一是了解自然段之間的聯系,結合課文分段;二是歸納段落大意;三是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四是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五是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這五個方面緊密聯系,環環相扣,逐步提高。

3 常用的閱讀方法

3.1 邊讀邊想的方法

閱讀和思考相結合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基本方法。古人說:“學而不思則罔”,讀了又思、思了又讀,邊讀邊想,讀思結合,是被實踐證明的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那么在閱讀過程中想什么、怎樣想,是首要明確的問題。我認為,凡是課文中所包含的詞句段篇都是屬于閱讀時思考的范圍。比如,不懂的字詞、一些科技名詞術語。至于怎樣想,要多問幾個為什么,還要學會用聯系的方法進行思考。另外,在閱讀的不同階段,想會么可以有所側重。初讀課文,嘗試理解不懂的詞語,提出不懂的或想了解的問題;深入理解課文,要學習抓住重點詞、句思考理解,進而想全文主要講什么,要說明什么,給自己有哪些啟發、教育;最后還要想想學了這篇課文,在讀書方法上有什么收獲,在今后作文時可以學習什么。

3.2 聯系上下文的方法

課文中有相當多的詞語、句子,如果就詞解詞,就句析句,往往難以理解。如果把它們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里,聯系上下文琢磨,就能確切地理解。例如:《長城》一課中,“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其中“凝結”一詞的意思是:氣體變成液體或液體變成固體。而文中不含這個意思,這時教師必須指導學生把“凝結”放在課文的語言環境中,才能理解它的含義。啟發學生讀這一段,把上下文聯系起來思考,就會發現,萬里長城靠的是勞動人民辛勞和智慧才能建成。

3.3 聯系生活和自身情感體驗

語文課本內容十分豐富,許多課文所描寫的事物,所運用的語言,與小學生的生活較遠,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遇到這種情況,就需要啟發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實際中去尋找、發現與課文描寫的事物相同的經驗,把二者聯系起來,幫助理解課文的語言文字。例如《草原》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話:“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么走都可以。”“灑脫”這個詞,通過查字典可以了解到,意思是(言談舉止)自然、不拘束。理解顯然不能到此為止。學生接著讀下去,從“只要方向不錯,怎么走都可以。”對“灑脫”有了較具體的理解,但是草原的遼闊,感受還不深刻。有個學生和自己生活聯系起來,說自己在廣場上騎自行車的體會,全班同學對“灑脫”有了實感,就能想象出草原上騎馬、開車是怎樣無拘無束,從而體會出只有用“灑脫”這個詞才能準確、生動地寫出草原上開車的感覺,襯托出草原的遼闊。

4 指導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

4.1 在學生理解課文的過程中滲透閱讀方法

篇(6)

“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閱讀首先是獲取信息,有些信息特點突出,會自然而然地在讀者腦中留下印象;有些信息是因讀者關注點差異,體會有所不同,才會留下不同印象。課標提出“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在閱讀過程中,要給學生設定“需要”,引導其搜集信息。有些信息是文本要告知讀者的,有些信息是為進一步感知感悟文本而要把握的,有些信息是學習語文學科必須具備的……在復習時應通過梳理這些知識信息,以競答的形式讓學生把握,使其在今后的文本閱讀中學會關注。

1.梳理閱讀文本要把握的信息。

課文涉及的內容有人、事、物、理,不同的內容需要把握的信息有所區別。如第十冊第一單元圍繞“走進西部”,介紹了西部的自然風光、風土人情、歷史文化和西部建設者,能體現這些事物特點的重點句段,在復習時有必要再賽讀一番。如教師可以提出:“老舍筆下的草原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些句段,你能背一背、讀一讀嗎?”“背一背最能突出白楊特點的句段。”“青藏鐵路是一條怎樣的鐵路?”有些信息分散在文章各處,不能簡單地找出,需要進一步分析、整合、加工。如“蒙古族人民的民俗風情體現在哪些方面?”這需要瀏覽課文,抓住迎客、待客、送客環節,關注穿戴、食物、文化等要點進行綜述。“建設者在修建青藏鐵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文中提到了“復雜凍土層、惡劣天氣、極度缺氧”三個困難,但未用到“困難”等提示詞,極易被學生忽視,要引導學生認真閱讀,關注閱讀信息,捕捉敏感字眼。復習時,提取信息不是局限于提問題、找答案,而是通過復習時羅列的一個個例子,得到方法的回顧與潛移默化的鞏固。

2.梳理閱讀文本所涉及的文學常識。

本冊教材涉及的名著、名家較多,還出現了新接觸的文體,復習時有必要進行梳理,加深印象,為后續學習打下基礎。如①本學期,我們學習的劇本是《____________》、相聲作品是《____________》。②《猴王出世》《景陽岡》《“鳳辣子”初見林黛玉》分別選自我國古典名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選自名著《三國演義》的課文是《____________》。③林海音是臺灣著名作家,課文《____________》是小說《城南舊事》的序言。④《草原》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我們以前還學過他寫的文章《____________》。

二、文本梳理,整體感知再獲方法

課標就第二學段閱讀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的要求,進入第三學段對主要內容的把握應更加嫻熟。除了整體把握,本冊教材還將感知文本中描述的場景作為訓練重點。復習中應精選例子,引導學生復習梳理已經學到的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尤其注意以下兩點:

1.抓閱讀印象,促進較知。

閱讀文本留下的信息包含著讀者對文中景物、人物、事情等的突出印象,將這些重點印象用短語簡單概括,再把這些短語聯成通順的句子,這樣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可以引導學生回顧《橋》一文,“讀了《橋》這篇文章,哪些人物、情景給你較深印象?”請了幾個學生回答,大致都說“老漢”“指揮村民過橋”“揪出小伙子”“老漢和兒子都犧牲了”。學生再用這些短語概述主要內容就顯得更加容易了。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閱讀選讀課文《一件運動衫》《豐碑》或尚未接觸過的文本,進行嘗試訓練,使方法得以鞏固。

2.文圖互換,捕捉事件場景。

縱觀第十冊教材,感知文本具體內容,呈現事件情景和圖像場景的閱讀訓練有不少。復習時,有必要進行歸類訓練。《冬陽?童年?駱駝隊》一文,先讓學生找出課文描寫的場景和畫面,和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的感受,然后提出:“將《冬陽?童年?駱駝隊》一文設想為一部微電影,再讓你當導演,剪輯一些童年林海音的精彩、有趣的鏡頭,你會如何選點抓拍呢?”經過討論,使得“看駱駝咀嚼”“和爸爸談駱駝脖子上的鈴鐺”“想為駱駝剪肚子底下的毛”三個畫面給學生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文,可提出:“跟隨季羨林先生走在德國街頭,或進入德國人家,你會用相機拍下哪些畫面?這些相片有什么奇特之處?”引導學生細讀文本,將文字還原于圖像,以此來感知事件情景和畫面場景。《祖父的園子》一文,課文中哪些情景,讓“我”不能忘懷?……這樣的復習引導會讓學生再次細讀文本,想象畫面,捕捉鏡頭,尋找奇特,并掌握相應的讀書方法。

三、人物梳理,評價能力再獲提升

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復習時進行針對性梳理,特定的閱讀能力提升便會有效實現。第十冊教材涉及人物的篇章較多,文章的閱讀提示或文后練習納入了許多關于評價人物的訓練。第一次是在《童年的發現》,“你覺得費奧多羅夫是個怎樣的孩子?先概括地說說你對他的印象,再具體地說說理由。”而后對晏子、老漢、武松、嚴監生等人物評價的習題也陸續出現。復習時讓這些人物“相聚”,引導學生在熱鬧的聚會中回憶辨認――“本學期認識的人物,你喜歡誰,不喜歡誰?”學生再次與文本內容建立聯系,回憶人物事件,羅列人物品質特點,陳述評價依據。在系列的人物評價中,學生不難獲得評價方法與評價能力。當然,教師尚需在學生交流中點撥。評價人物,有的用典型事例足以說明主人公的特點及讀者的喜惡;有的評價,還需從主人公的行為細節入手。此外,也讓學生在腦中建立起“事例與人物特點的關系”――事例典型,特點才突出;讓學生悟到“細節與人物特點的關系”――刻畫細節,人物才鮮活。

四、寫法梳理,表達方式再獲領悟

利用教材,引導學生領悟表達特點的例子眾多,有準確的用詞、生動的句子、精妙的文章結構、恰當的敘述語氣、傳神的細節描寫……梳理本冊教材,復習時這些表達方法有必要再提。

1.人物描寫方法。

第七組課文圍繞“作家筆下的人”這一專題,選用不同的方法刻畫人物,有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肖像描寫、細節描寫、對比描寫等。復習時可以列表的形式讓學生自主整理,自主體會寫法之妙,然后再做交流補充,使得上述所提的方法都能再次呈現,刻下印象。

2.借物喻人與象征手法。

篇(7)

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導入,可以直接影響到孩子們對新課的認知度,也直接關系到他們對新知識的理解與接受。一堂課導入部分新穎突出,就能牢牢地把學生抓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本人一直從事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一些高年級語文教學的導入方法,愿與廣大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共勉。

一、以講故事的形式導入

“故事是兒童的一大需要”,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要學的教材的內容感興趣。興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動力。在新課教學中就要利用兒童喜聞樂見的事例,激發他們求知的情趣,引導他們在歡樂中進入學習。小學生特別喜歡聽故事,用故事的形式導入可以盡快地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例如,奧運會上,女排姑娘獲得了奧運會的金牌,五星紅旗在高昂的國歌聲中徐徐升起,我們激動興奮,為我們的祖國而驕傲,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但同學可知道1981年11月,中國女排奪得了第三屆世界杯女排賽的桂冠;1982年奪得第九屆世界杯女排錦標賽冠軍;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再登冠軍獎臺,實現了幾代人夢寐以求的“三連冠”宏愿。那時的女排令全國人民為之熱血沸騰,女排的精神鼓舞著億萬中國人。女排的精神就是敢于拼搏的中華民族精神。女排之所以取得這樣輝煌的成績,離不開當時的女排隊長孫晉芳。今天就讓我們走近她,看看她究竟有什么法寶,讓女排成為中國人心中的長城。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把掌聲分給她一半》。

在導入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導入的故事要跟課文有一定的聯系,能使學生從動人的故事情節中過渡到課文中來,從而激發起他們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圖畫導入,制造懸念

利用圖畫導入新課,既形象直觀,又能正確理解課文內容。如教學《秋天》,當學生打開課本時,一幅美麗的畫面就展現在眼前,“藍藍的天上飄著許多白云,天底下是一望無際的金色的稻田,近處有一個池塘。池塘附近有一棵梧桐樹,樹上的葉子變黃了,天空中飛著兩只燕子,好像在親熱地說話。”這時,學生通過觀察圖畫對這一課有了很高的興趣。教師板書課題《秋天》,圖畫揭示了課文的內容,為新課的導入創設了美好的情境。

例如,教學《驚弓之鳥》。師:同學們,老師在黑板上畫一件東西,你們看看畫的是什么?(老師用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張弓)生:老師畫的是一張大弓。師:我們把它叫什么呢?(師指弦。)生:叫弦。(師又畫了一支箭,學生作了回答)師:大家知道有了弓,有了箭,才能射鳥。可是古時候,有個人只拉弓不射箭,就能把大雁射下來,這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驚弓之鳥》,學習了這一課我們就明白了。

老師從畫畫入手,畫弓畫箭,同學們既理解了什么是弓,什么是箭,什么是弦,又制造了懸念,引人入勝。上課剛剛開始,老師在黑板上畫畫,能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從下課的自由活動狀態轉入到上課的專注狀態。導入語起著聯系師生情感,打開課堂教學,引入新課的重要作用,是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溝通橋梁,它將直接影響師生之間的互動效果。

三、用猜謎或者設計有趣的板書導入

這種方法能有效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來。例如,在教《荷花》這課時,可以這樣導入:同學們,現在老師說個謎語,看同學們誰反應快,猜得準。“一個小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紅襖,撐船不用槳”。學生們聽了,紛紛舉起了手,爭先恐后地說出了謎底。這時教師板書課題《荷花》引入新課。

設計生動有趣的板書,也是一種趣味性導入方法。例如,根據課文主要內容,在黑板上描繪出有趣的圖畫,以引起學生的注意。例如在講授《珍珠鳥》一課時,課前首先制作好兩張珍珠鳥的大圖片,然后懸掛在黑板上,在上課前,先讓學生猜猜珍珠鳥究竟長什么樣的,讓學生來描繪一下自己心中鳥兒的顏色,隨后再掛出第二張圖片,等學習完這篇課文以后,再請學生用彩筆根據課文所說的珍珠鳥的外形特點來填顏色,這樣具有強烈對比的板書設計,就能很好地引起學生學習興趣,進而導入新的內容。

四、用歌曲渲染激情導入

“激情”就是激發學生情感,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若要學生動心,教師先要動情。學習新課時,教師要用聲情并茂的語言,將學生帶入到教學情境中去。例如,教學《美麗的草原我的家》一文,我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我們對美麗的草原無比向往,這節課老師給大家帶來一首蒙古族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現在,讓我們來聆聽這優美的旋律,欣賞大草原的無限風光,邊聽邊看邊想,這首歌能使你想到什么?(預設:學生想到什么就說什么,如草原的美,到處是綠草鮮花;天空也是那么藍;牛羊遍地。)

篇(8)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學實踐證明,只有當學生對學習內容、學習形式產生濃厚興趣時,其學習的主動性才會增強,創造性思維才會活躍。小學語文課堂如何導入,將直接影響到孩子們多新課的認同度,也直接關系到他們對新知識的理解與接收。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本人認為以下幾種導入方法,可以極大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一、趣味導入法

指運用生動有趣的教學語言、板書、直觀教具等表現手段,以生動有趣的形式把學生引入到新情境中。運用趣味法必須做到所使用的表現手段與施教內容密切相關,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和教師自身的個性特點,如果離開了這些條件,趣味性就起不到輔助導入新課的作用,相反會分散或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興奮點,影響新內容的學習。趣味性表現手段有以下幾種:

(1)語言生動有趣

上課時,以生動有趣的語言概述課文內容,或者根據教學內容的性質,講述生動有趣的小故事或關系密切的幽默和笑話,以激發學習興趣。例如教學《維生素C的故事》時,可先講述一個缺乏維生素C的病人的傳說,都能起到趣味性的作用,以便順利地導入新課。

(2)板書生動有趣

設計生動有趣的板書,也是一種趣味性導入方法。例如根據課文主要內容,在黑板上描繪出有趣的圖畫,以引起學生的注意。例如在講授《珍珠鳥》一課時,課前首先制作好兩張珍珠鳥的大圖片,然后懸掛在黑板上,在上課前,先讓學生猜猜珍珠鳥究竟長什么樣的,讓學生來描繪一下自己心中鳥兒的顏色,隨后再掛出第二張圖片,等學習完這篇課文以后,再請學生用彩筆根據課文所說的珍珠鳥的外形特點來填顏色,這樣具有強烈對比的板書設計,就能很好地引起學生學習興趣,進而導入新的施教內容。

二、設置懸念法

古人云:“學貴于思,思源于疑”。根據學生愛追根求源的心理特點,一上課就給學生創造矛盾,提出問題,設置懸念引起注意。因此在課堂教學導入時,利用巧妙設問造成懸念,讓學生處于一種“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狀態,促使學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 知識,引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 例如,我在教學《草船借箭》一文時,設置了這樣的懸念:《草船借箭》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改寫的。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和孫權各據一方,稱魏、蜀、吳三國。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攻打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抗曹,劉備派出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到孫權那里助戰,孫權手下的大將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能,想陷害他。諸葛亮是怎樣對待的呢?最后的結果怎樣呢?我們一起來讀課文。

三、激情渲染導入

“激情”就是激發學生情感,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俗話說:若要學生動心,教師先要動情。學習新課時,教師要用聲情并茂的語言,將學生帶入到教學情境中去。例如:教學《美麗的草原我的家》一文,我是這樣設計的。 師:生在東北的我們,對美麗的草原無比向往,這節課老師給大家帶來一首由蒙古族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現在,讓我們來聆聽這優美的旋律,欣賞大草原的無限風光,邊聽邊看邊想,這首歌能使你想到什么?

(預設:學生想到什么就說什么,如草原的美,到處是綠草鮮花;天空也是那么藍;牛羊遍地。有的能想起來以前學的歌曲《草原升起不落的太陽》或是想到詩歌《草》、《敕勒歌》)

師:同學們的想象力非常豐富,課下也了解了不少于草原有關系資料,這節課,就讓歌聲引領我們共同走進草原、親近草原、品味草原。

(板書課題: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齊讀課題

過渡:草原我們總是用遼闊、寬廣、無邊無際來形容,其不知,在它那博大的懷抱中,有著無數的美景,風吹草浪,鮮花點頭,藍天、白云、綠地令人神往。下面就請同學們打開書,認真聽讀課文,一邊聽,一邊用心去感受,美麗的草原究竟美在哪里呢?這段感人至深的導語,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四、故事誘導法

“故事是兒童的一大需要”,學習的最好刺激又乃是對所要學的教材的興趣。興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動力。在新課教學中就是要利用兒童喜聞樂見的事例,激發他們求知的情趣,引導他們在歡樂中進入學習。 例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在讓同學們回憶自己的大年夜生活后講述了這樣的故事:有一個漂亮的小女孩,長長的金黃頭發,大大的眼睛,有一副善良的心,從小沒有了媽媽。天天靠賣火柴維持生活,今天是大年夜,天冷極了,還下著雪,這天沒有人買她的火柴,天已經黑了,她還在街上走著,走著……,講述了與主人公命運相關的故事,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關注的心情,從而促使學生急不可待地去讀書,去了解。

當然,課堂導入方法還有很多,只要我們做老師的認真總結分析,并且靈活運用,任何的導入技法都可以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相信在我們的不懈努力下,良好的導入方法肯定會讓小學語文課堂成為孩子求知的天堂。

篇(9)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就表明了興趣對學習的意義。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可知,只有濃厚的興趣,才能產生很強的注意力,才能調動學生的自覺的積極性;反之,沒有任何興趣強迫學生學習就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因此,興趣有待于培養,很大程度上有賴于老師的指導。有了興趣,才談得上培養學生的能力。興趣是學生的內因,語文教學不可忽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興趣。

如學習《錫林格勒大草原》時,我首先為學生展示了我搜集到的錫林格勒大草原的照片:藍天白云、滿眼綠色、牛羊成群、野花盛開…學生一下被圖片中美麗的景色吸引住了,此時我說:“這些圖片和今天我們將要學的課文內容一模一樣,讓我們一起走進美麗的錫林格勒大草原游覽和感受一番,好不好?”同學們一致響應。接著,伴隨著悠揚的草原樂曲,我又為大家播放起了配合課文內容的錫林格勒大草原的美景的課件,并請學生們準備談一談自己印象最深的美景和自己來到草原的感受。這一下,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一下被調動起來了。由此可見,恰當地創設情景,的確能激發學生們去發現美的事物、研究美的內涵、探索美的真諦的興趣。

二、語文訓練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基礎

人的思維要有一定的知識基礎,知識越多,思路越廣,對思維的發展也有利。因此思維的擴展觸及更多的知識,產生聯想,所以掌握豐富的知識是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基礎。能力發展了又將促進知識的掌握,二者是密切聯系相輔相成的,語文課自學能力的培養與各種形式的語文訓練分不開。養成良好的默讀習慣是自學的好方法。

默讀是自學課文的主要方式。它要求不指讀(用手指文章)、不動唇(小聲叨念)。因此,在默讀中,應該做到:

1.養成按句默讀的習慣。

即用眼睛一次把握住一個句子,而不是按字或一個個單獨來瞧,以提高默讀速度,培養整體觀念。

2.養成邊默讀邊查問的習慣。對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時查字典、翻資料、找工具書,弄懂了再讀下去,不馬虎了事。

篇(10)

教師通過富有情感的語言,通過音樂、圖片、實物、影視片斷等真實生動的各種媒介,營造讀的情境,從而誘發學生讀書的熱情,激活學生思維的火花,使學生更好地感悟語言,引起感情的共鳴,愛作者所愛,恨作者所恨,達到"語語悟情"的目的。如《吹泡泡》一課,課前先用多媒體課件向孩子們出示一組美麗、神奇的肥皂泡圖片,創設情境,吸引孩子的眼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然后老師用充滿激情的語言把他們引入課文:"孩子們,冰心奶奶像你們這么大的時候也吹肥皂泡,她吹的肥皂泡可不一般,那小小的肥皂泡,經了她的手、她的嘴、她的眼、她的心,不但吹出了情趣,還吹出了冰心奶奶的夢想。想知道冰心奶奶吹的肥皂泡是什么樣兒的嗎?快打開書,讀讀課文吧!"此時孩子們欣賞肥皂泡興致正濃,于是老師"趁熱打鐵"直接學習課文描寫肥皂泡神奇、美麗的部分。

二、以讀代講

通過教師讀帶動學生讀,通過優生讀帶動差生讀,或激發學習情緒,或幫助把握感情基調,或促進思考加深理解。如有些課文,語言優美,情感真摯感人,可以通過教師范讀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如《吹泡泡》一文,老師范讀意境優美的句子"那一個個球兒,是那么圓潤,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麗。它們輕輕地飛越同巔,渡過天河,跟著夕陽西去!"通過老師的讀感染學生,帶動學生通過多讀感悟泡泡的美,感悟語言文字的美。有些課文對話較多,可以通過教師讀提示語或師生分角色朗讀,更好地激發學生讀的熱情,把握感情基調,從而在讀中理解感悟。

三、以說帶讀

如《翠鳥》一課采用角色體會法,師生都變換了一下角色:學生們變成了一只只可愛的翠鳥,老師則變成世界綠色和平組織的成員。一直以來動物都是人類的好朋友,然后身為綠色和平組織成員的老師對可愛的"翠鳥"們進行采訪:"翠鳥女士,你們的聲音為什么那么好聽呢?給我們唱一首好嗎?""聽說你們還有一個名字叫'叼魚郎',可見你們的叼魚本領一定很高超了,給我們介紹一下好嗎?""噢,你說你們本領高,速度快,有什么可以證明呢?""翠鳥先生,你的家在哪里?能不能去拜訪一下?"一系列問題根據需要靈活穿插,有詳有略,既把課文內容準確生動地呈現出來,又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此時,多讀便不僅僅是教學環節的要求了,而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成了學生情感發展的必然需求了。采訪結束后,老師還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做出總結:"非常感謝你們熱情地接受我的采訪,最后請問你們對我們人類還有什么要求要提嗎?"這樣,通過孩子們自己的朗讀感悟、思考、體會,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四、以練導讀

通過富有啟發性、針對性的練習,引導學生自主地讀課文、理解課文、領悟規律,并進行遷移運用。如《錫林郭勒大草原》一文的教學中,學習"草原是一個歡騰的世界"這一部分課文時,教師可有針對性地設計練習,讓學生通過自主讀文填空:草原上有( )的雄鷹,有( )的百靈鳥,有( )的牛羊,有( )的小馬駒,有( )的黃羊,有( )的蒙古包,有( )的牧民。又如《丑小鴨》一課,通過把"哥哥姐姐欺侮他""小伙伴們嘲笑他""媽媽也不喜歡他"三個句子連成一個句子,通過朗讀,比較體會"……連……也……"的用法和作用,然后根據課文內容,再寫幾句"……連……也……"的句子,如"野鴨不理他,小鳥譏笑他,連獵狗也追趕他。""冬天到了,天氣越來越冷,連湖水也結了冰。"這樣既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又訓練了學生的說話能力。

五、以評促讀

上一篇: 基層法官述職報告 下一篇: 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在线日韩欧美国产视频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网址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综合久久 | 精品国产电影在线观看91 | 亚洲日韩AV一级午夜在线 | 亚洲中文字幕另类人成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