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03 16:08:1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醫養結合分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9083
1引言
近些年來,人口老齡化形勢不斷加劇,從2015年的數據來看,全市 60 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已達到 315 萬,占總人口的 234%[1],這說明北京市已經全面步入老齡化社會,老齡人口呈現失能化、高齡化、空巢化的趨勢,人口老齡化形勢非常嚴峻。2013年 《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推進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為北京市推進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提供了政策支持。[2]
傳統的居家和機構養老模式中養和醫分離,忽視了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復等醫療問題,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能夠在基本養老服務的基礎上將醫療資源和養老資源相結合,兼顧醫療和照護兩個方面,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為老年人養老提供高效、有品質的醫療和養老雙重服務。[3]
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服務主體為需要護理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服務內容包括醫療服務和養老服務兩個方面,醫療服務更側重醫療保健、預防、康復,而不僅僅停留在基本的生活護理服務上,需要強調的是,“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所提供的醫療服務不是簡單的打針吃藥,在硬件和軟件上都要有一流的水平。(位于北京昌平的泰康養老社區能夠很好地體現醫養結合的理念,配建以康復、老年慢性病為特色的??贫壙祻歪t院)。B老服務包括老年人日常的文化娛樂活動、精神心理治療等。[3]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能夠很好地推進養老服務業的發展,是向健康老齡化轉變的關鍵之舉。
2北京市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1北京市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現狀
211北京市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基本形式
(1)養老機構外獨立設置醫療機構。這里我們所說的養老機構包括老年社會福利院、養老院、老年公寓、護老院、護養院、敬老院、托老所、老年服務中心。醫療機構包括各類公立醫院、民營醫院、康復醫院、療養院、護理院、護理站。太陽城銀齡公寓是這一形式的典型代表,在公寓外獨立設置醫療中心為老年人提供多種形式的養老服務。老年人可按照程序免費享受體檢、理療、健康咨詢等服務。[4]
(2)養老機構內配套設置醫療機構。這一形式充分整合了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現有資源,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醫療機構的醫護人員輪班到養老機構巡診,為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提供便捷、及時的救助。雙井恭和苑老年照料中心內設醫療機構并在老年病和康復醫療方面有著比較早的歷史和經驗。
(3)醫療機構為養老機構開辟綠色通道。養老機構可與醫療機構合作、簽訂協議。為老年人免費體檢、康復醫療、理療,大病恢復期的老人提前預約復查,滿足老年人全方位的養老和醫療需求。北京朝陽門街道東籬敬老院定期開展健康門診,為院內老人提供基本健康服務。[5]
212資金籌措方式
北京市政府在推行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過程中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和營利性機構,少部分來源于社會力量,比如社會福利彩票。近幾年,北京市政府通過一定的優惠政策吸引有實力的個人、企業參與到這一模式中。對符合城鎮職工(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定點條件的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可以申請納入定點范圍,減免老年人醫療服務費用。[6]
213組織協調性
推行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涉及民政局、衛生計生部門、人設保障部門等多個組織,主管部門是民政部門,衛生計生部門負責與醫療機構建立聯系,人社部門負責管理醫保定點事宜,發改委主管醫療服務定價。各部門在各司其職的基礎上還構建了會商協調機制和聯合審批制度,充分做好對接工作,推進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順利發展。[7]
214政策聯動性
當前,北京市關于醫養結合這一養老服務模式的政策相對完整,2013年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6],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應運而生。隨后2014年北京市《關于進一步推進本市養老機構和養老照料中心建設工作的通知》,明確規定了養老機構中的醫療服務提供者并提出了“日間照料中心”的概念。[6]
22北京市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現存問題
221醫養結合的政策效應甚微
首先,在政策具體實施過程中,國務院在國家層面上相繼頒布了多項法律法規,但是在這些政策法規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北京市政府沒有頒布配套措施跟進和調整,法律銜接不夠,出現斷層,效果甚微。
其次,醫養結合這一創新性的養老服務模式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需要相關政策的有效配合,北京市醫療保險制度還停留在傳統的層面,不具有針對性和廣泛性,一方面,很多老年人尤其是失能老人對醫療服務的需求更大,需要長期支付高昂的醫療費用,然而,目前我國醫療保險只能報銷部分費用;另一方面,老年人的護理問題一直是個容易被忽視的問題,我國醫療保險沒有這一方面專門的險種。
最后,對于民辦非營利企業,在床位、養老機構運營管理以及稅費優惠上,北京市政府的補貼政策收效甚微,扶持力度不夠,限制了北京市養老產業的發展。[6]
222醫養結合資源整合力度不夠
醫養結合的供給主體并不是單一的,涉及多個政府部門、企業、機構和個人,但是在供給主體的協調性和機構間的資源整合效果卻存在問題。
第一,就政府部門的組織協調性來說,主管部門是民政部門,衛生計生部門負責與醫療機構建立聯系,人社部門負責管理醫保定點事宜,發改委主管醫療服務定價。各部門各司其職,但是由于涉及主體較多,多元化的格局牽涉到多方利益,在職能上難免重疊交叉,在管理上也易斷層和缺位,這給醫療機構和服務機構的合作帶來了很大困難。[7]
第二,醫養結合資源的聯動性弱,北京市一、二級醫院的醫療服務功能還停留在傳統的概念上,政府雖加快更新和調整,但是仍然適應不了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三級醫院大多為獨立和配套設置,雖然自身實力雄厚,在參與醫養結合的積極性上還有待提高,就算參與其中,參與的醫療工作也十分受限。
第三,在床位供給、服務定價上的不合理。北京市養老機構床位使用率低,存在嚴重的缺口,同時,入住率也低,公立機構收費低,但是服務水平差,大多數老人不愿入住,民營機構收費高,一般家庭承受不起,醫療和養老資源的浪費讓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滯留。
223信息供給面窄
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大多數老年人退休后更愿意選擇家庭養老,他們對醫養結合模式的認知度還不夠,參加的意愿也不強烈。
另外,在對這一模式的宣傳解讀方面,不夠準確,信息的更新和覆蓋面不夠,網絡宣傳的方式雖然波及面廣但是不具有針對性和廣泛性,所以應該開辟更多的宣傳方式,讓更多人的老年人和家庭了解這一養老方式。
224制度和法律保障不到位
在關于醫養結合的法律法規上,雖然在國家層面上有法律支持,但是北京市政府并沒有配套的地方性法律法規,在醫養結合的具體實施過程中難免存在缺位現象。一方面,養老機構申請醫保定點受到限制;另一方面,醫療機構開展養老服務存在難度。
225資金籌措存在困難,籌資機制還未建成
推行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機構分為公立和私立兩種性質,資金供給大部分來自政府和社會力量,養老機構內要設醫療服務機構,機構運營、人員調配、設施配備都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養老機構一直都是微利經營,這對于養老機構來說無疑是巨大的負擔。綜合實力強、功能較為全面的三級醫院一般把盈利放在主要地位,養老機構盈利水平低,三級醫院一般不會主動合作。
226人才供給體系不完善
在人才招聘和發展前景上,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服務機構基本不占優勢,由于學醫療護理的時間成本較高,這些有豐富專業知識的畢業生或者是應聘人員更愿意選擇普通醫療機構,因為這些機構能給他們較高的社會地位,并且也有很好的發展前景,但是相反,在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的服務機構內,他們的社會地位、薪資待遇以及發展前景都受限,這使得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處于一個比較尷尬的境地。[4]
227監督評估體系不健全
北京市推行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必須以健全的監督評估體系為支撐,醫養結合監督評估體系包括機構和老人兩個方面。在機構的監督評估上,醫養結合養老模式主體呈現多元化的格局,各部門各司其職,但同時職能又紊叉,在管理標準和養老服務標準上不統一,這樣在政策的具體實施過程中,由于標準不統一,可能會使同一個老人在不同的評估標準下進入了不同的機構,醫養結合的實施也受到阻礙;在關于老人的監督評估體系中,主要是以老人的身體狀況以及資質條件為評估對象,要對老人的身體狀況進行系統全面的評估,有針對性地為老人提供服務內容。
3北京市醫養結合B老模式的對策分析
31加強醫療和養老服務標準化建設
311規范投資管理和機構運營,統一服務標準,是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必要手段
民政部門應該引導相關機構配合研討并制定統一的服務、運營、管理和評估標準,各機構和相關部門可總結歸納交叉重疊的職能,再根據自身的管理和運營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標準,之后進行推廣和實踐,將標準化工作落到實處。
312借鑒和學習國外經驗
歐美很多國家進入老年化社會比較早,在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標準化設計上已經有了充足的經驗,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機構主體在借鑒的基礎上進行豐富和發展,推進養老服務的健康發展。
313對服從標準化工作的機構給予獎勵
北京市醫療和養老機構大多以星級評定,可以在此基礎上給予資金鼓勵和支持,調動各方的積極性。
32提高服務人員質量,加強服務人員培訓和教育
321全方位地引進專業技能和心理基礎教育培訓
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所提供的服務內容是全方位、多維度的,在傳統的服務功能的基礎上還強調精神慰藉和康復護理等,所以在加強對醫護人員的專業素養、服務水平、職業技能培訓的基礎上,還應設置一些心理培訓機構并制定考核標準,讓護理人員更好地引導老年人愉快生活,預防心理疾病的發生。
322政策扶持應用型人才
我國康復醫療、護理類人才處于斷層區,國家應該在這一層面實施優惠政策,扶持醫學應用型人才,比如在職業學院或者本科教育中新開一些相關專業(如老年護理學,康復醫療學),為醫療和養老行業引進專業人才,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
323提升醫護人員的社會地位和薪資待遇
養老機構的醫護人員的社會地位和薪資待遇都處于一個比較尷尬的境地,國家應該在這一方面引入編制或者提高薪資待遇,鼓勵更多的人來養老機構工作。
33為醫養結合提供制度化規范和法制化保障
醫養結合是一個比較新的制度,為了更好地推行和完善,關鍵在于:一要立法,二要制標。第一,完善激勵機制,政府可采取財政補貼制度、報銷制度、稅費優惠政策,調動服務各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第二,立法,將醫養結合的參保對象納入社會保障體系,有明確的法律保障會讓這一養老新模式發展的更加順利;第三,建立管理體系,防止各部門“什么都管”和“什么都不管”的現象發生。
331完善監督和評估體系
嚴格準入機制、服務標準,各主管部門在統一評估標準的前提下,對醫養結合機構的準入和服務進行規范,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狀況也應該建立相應的評估標準,尤其關注失能老人的身體狀況。同時建立監督和評價體系,優勝劣汰,讓不達標的機構退出市場,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明確監督主體、監督內容、監督職責和監督方式。
332建立完善的法律體系
法律是制度強有力的后盾,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應該根據我國老年照護保險發展的迫切需要,有計劃、有重點、有步驟地出臺相關法律以及與之配套的法規,從而形成比較完善的醫養結合法律法規。
333建立長期護理制度
北京市政府應積極完善醫療保險制度,在醫療保險中增加護理險種,減輕老年人的費用負擔,同時,擴大報銷范圍覆蓋面,建立統一的報銷標準。
34在籌資、運營、服務方面全方位地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因素
341拓寬籌資渠道
一方面,政府應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和醫?;鹱鳛橥菩嗅t養結合養老模式的物質基礎;另一方面,也應該引導社會資本,將資金與慈善事業相結合,豐富籌資方式,為醫養結合提供財力支持。
342鼓勵能夠自理的老人加入服務群體中
關注一些特殊群體,讓一些可以自理還有勞動能力的老年人加入服務群體中,北京市人力資源保障局中有城鎮低保戶和失業人員的數據,可以在對他們進行專業技能培訓并通過考核的基礎上,讓他們上崗。這樣不僅可以解決人員缺口,還可以緩解就業壓力。
343引入學生志愿服務體系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北京市是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擁有得天獨厚的學府資源,高校教育者首先應該引導學生加入養老服務的組織中去,可以建立高校養老服務機構,鼓勵學生組織志愿者社團,為老年人服務,同時給予相關獎勵并頒發證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10]
344加大宣傳力度
通過微信平臺和豐富的網絡平臺與養老公共服務體系對接提供機構供應商,另外政府或者機構可以選擇形象好的明星代言,擴大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知名度;在思想意識上,可通過舉辦講座和公益廣告進行宣傳,讓更多的人知道這一養老模式。
345利用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
北京市政府首先應該在政策上給予支持,如對于社會興建的養老機構政府應o予運營補貼、稅費補貼,養老機構內設護理院、醫務室的,符合醫保定點條件的,應該優先納入醫保定點范圍,養老機構外獨立設置醫療機構的,對于專業醫護人員實施“以獎代補”的扶持政策,走“政府主導,社會捐贈,市場化運作”之路。
參考文獻:
[1]北京市統計局北京統計年鑒 2015[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6
[2]趙曉芳健康老齡化背景下“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研究[J].蘭州學刊,2014,21(9):129-36
[3]黃佳豪,孟P“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與對策[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4,7(6):63-68
[4]楊會英,彭嘉琳,李放北京市23家養老服務機構醫務室管理現狀、問題及對策[J].中國全科醫學,2015,8(1):36-39
[5]徐京北京市太陽城打造四種養老模式[N].中國老報,2008-09-18(003版).
[6]莊昱,張拓紅,陳鶴國家和北京市醫養結合政策現狀研究[J].醫學與社會,2016,29(9):14-17
[7]王長青,毛鵬遠,陳娜供給側改革視域下醫養結合資源的多重整合[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6,12(342):946-948
[8]成秋嫻,馮澤永美國PACE及其對我國社區醫養結合的啟示[J].醫學與哲學,2015,36(932):78-88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胃潰瘍;療效;
胃潰瘍在消化內科中比較常見,且中老年人居多,病程長,易反復。隨著醫學的發展,目前胃潰瘍的臨床治愈率已有明顯提高,但還是容易復發,為了探索更有效的治療方法,提高愈合率,降低復發率,筆者對今年來我院收治的胃潰瘍患者84例,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取得了效果滿意,現將相關資料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治療組43例胃潰瘍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齡(34~72)歲,平均年齡(43.5±3.4)歲,病程為7天~16年,平均5.3年。對照組41例胃潰瘍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齡(29~71)歲,平均(31.4±1.8)歲,病程為10天~18年,平均為4.6年。所有患者在治療前都有暖氣、腹痛、反酸、惡吐。惡心等癥狀,并都排除得十二指腸潰瘍及胃癌的可能,且所有患者都無胃部手術史、嚴重的腎、肝、心等重要臟器疾病、攝入非甾體類抗感染藥史等。
1.2 療效標準 依據衛生部制定的《中醫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制定療效評定標準。治愈:主要體征、證候全部消失,1年內不復發,胃鏡檢查判定潰瘍完全愈合或炎癥完全消失;顯效:主要的體征、證候基本上已消失,且在1年內沒有復發,鏡檢潰瘍及炎癥基本上已消失;有效::主要的體征、證候基本消失,1年內偶有發作,但只有輕微疼痛,持續的時間明顯縮短,鏡檢潰瘍有部分愈合,但還是有炎癥,潰瘍面縮小一半以上;無效:所有的體征證候都無改善,鏡檢時炎癥無變化[1]。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口服阿莫西林0.5g,一日三次,連服兩周;泮托拉唑鈉膠囊每天40 mg,連服四周;西咪替丁40 mg,一日三次,連服四周;替硝唑0.25 g,一日兩次,連服兩周[2]。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自擬中藥方劑:甘草10 g、海螵蛸20 g、制乳香15 g、白術10 g、延胡索10 g、制沒藥10 g,、香附10 g、半夏15g、當歸10g,、黃芪15 g等加減,水煎,日服兩次。患者依據臨床病情治療一到三個月。
2 結果
治療后追蹤觀察一年,治療結果見表1兩組的療效比較,并統計好復發人數。對照組在治后一年內復發人數為15人,復發率為36.59%,治療組在治療后一年內復發人數為7人,復發率為16.2%,差異具有統計意義(P
3 討論
胃潰瘍的發病機理較為復雜,迄今尚未完全闡明。目前公認為是對胃黏膜有損傷的攻擊因子與防御因子之間失去平衡的結果[3]。前者主要是胃蛋白酶、幽門螺旋、桿菌胃酸、膽酸、溶血磷脂酰膽堿、某些藥物、煙酒等的作用;后者主要為前列腺素、黏膜屏障、胃黏膜血流、非蛋白巰基、重碳酸氫鹽的分泌、上皮細胞和生長因子的再生能力等自體因素的改變。目前病因的治療仍有一定難度,主要方法是增強防御因子和減弱攻擊因子。一般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治療:一是抑制胃酸分泌,減若攻擊因子;二是保護好胃腸道的黏膜,增強防御因子,減少胃腸的損傷; 三是殺滅幽門螺桿菌[4]。長時間西藥治療,副作用大,復發率較高,總體療效很不理想,故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配合中醫治療,能有效的彌補西醫治療上的不足,效果更加顯著。
本次實驗結果顯示,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82.9%明顯低于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5.3%,充分說明中西醫結合的療效胃潰瘍比單用西醫治療的效果要好很多,且在治療后的復發率上也明顯要低于只用西醫治療組。西醫治療主要通過靠護胃、抗酸、殺滅Hp等方法來達到治療胃潰瘍的目的,初期能迅速改善癥狀,但后期的易復發。中藥治療能西藥治療的基礎上進一步從根本上來治療胃潰瘍,因為胃潰瘍的病位在胃上,但與脾、肝關系緊密。治療需要止痛、制酸、活血化瘀。自擬配方具有較好的制酸、止痛、促進潰瘍地方愈合等作用。方中的海螵蛸有制酸、止血的效果;黃芪具有益氣健脾的功效;延胡索具有解痙止痛、活血化瘀的效果;香附能有效行氣止痛;甘草、白術能健脾益胃;沒藥、乳香能消腫生肌、活血止痛;當歸具有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半夏能通降氣機、燥濕開結、和胃降逆?,F代藥理實驗表明:甘草中含生胃酮,可抑制胃蛋白酶分裂,促進胃黏膜黏液的生成和上皮細胞的更新,保護胃黏膜,促進潰瘍面愈合。海螵蛸中碳酸鈣的含量高,能中和胃酸,促進潰瘍面愈合。黃芪不僅能提高機體免疫力。還可以促進潰瘍愈合。延胡索的主要成分是生物堿,具有抑制胃酸分泌,抗潰瘍,降低總酸度的作用。
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治療胃潰瘍的療效非常顯著,復發率低,費用低,且治療簡單,副作用小,值得推廣使用[5]。
參考文獻
[1] 杜紅飛,中西醫結合治療胃潰瘍50例,山西中醫,2010年11月第26卷第11期;
[2] 劉樹梅,中西醫結合治療胃潰瘍的臨床研究,中醫中藥,2010年8月第17卷第23期;
[3] 王敏,王嬙,中西醫結合治療胃潰瘍42 例療效觀察,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1 年第32 卷第3 期
[4] 李志偉,中西醫結合治療胃潰瘍的臨床療效,醫學信息(內•外科版),2009年04期;
[5] 溫石強,中西醫結合治療胃潰瘍50例,山西中醫,2010年11月第26卷第11期;
作者單位:628015 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西北鄉衛生院
(上接第303頁)
4 討論
外感發熱的病因為六之邪或溫熱疫毒之氣,六既可單獨致病,亦可兩種以上病邪兼夾致病;疫毒是一種傳染性較強的致病邪氣,其性猛烈,起病急驟,傳變迅速,衛表癥狀短暫,較快出現高熱,正如2003年的非典和近期席卷全球的甲型 H1N1流感。其病機是外邪入侵,正氣與之相搏,引起臟腑氣機紊亂,陰陽失調,陽氣亢奮,或熱、毒充斥于人體,發生陽氣偏盛的病理性改變,即所謂“陽勝則熱”,屬熱屬實。若進一步發展則化火傷陰,亦可因壯火食 氣而氣陰兩傷,若病勢由氣人營入血,或疫毒直陷營血,則會發生神昏、出血等危急變證。由于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該特點更為突出。此病病機雖有不同, 但發熱為其共性,《素問•至真要大論》日“熱者寒之” 。因此,外感發熱應以清熱為治療原則,清熱解毒作為治療外感發熱之主法 應貫穿于本病的各個階段,是頓挫熱毒,防止傳變的關鍵,也是保陰存津的重要措施。銀翹白虎湯由銀翹散、白虎湯化裁而來,方中石膏、知母清瀉肺胃而除煩熱; 粳米、甘草合知母既益胃生津以滋燥熱叉緩解全方之寒涼;銀花、連翹清熱解毒, 牛蒡子升浮之中又有清降之性既外散風熱又內泄其毒;諸藥合用重點突出清氣泄熱、清熱解毒、辛涼透表,以求截斷病勢,快速取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石膏、知母、連翹、金銀花有解熱降溫作用。石膏可減少大鼠的飲水量,緩解其“ 口渴” 狀態;金銀花、連翹、甘草有較強的抗感染、抗內毒素和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作用;石膏、甘草還能鎮靜止痛、改善咽部粘膜炎癥刺激而發揮鎮咳作用,能促進痰液分泌和支氣管纖毛運動而發揮祛痰作用;地龍水煎劑中所含的蚯蚓解熱堿有良好的解熱作用;甘草甜素對一些過敏性疾病有一定 的解毒作用[5,6]。解熱降溫、抗菌抗病毒、抗炎抗過敏、鎮靜止痛、祛痰止咳作用為該方臨床用于治療小兒感發熱提供了理論依據。
本方從標本兼治 出發治療小兒感發熱,療效顯著,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明代醫家萬全提出小兒“五臟 之中肝有余 而脾 常不 足,腎常虛”、“心有余 而肺 常不足”[1],而本方為苦寒清瀉之劑,使用時應注意顧護脾胃,避免過度攻伐傷及元氣。
參考文獻
[1] 王萍芬.中醫兒科學[M].上海:上??萍汲霭嫔纾?001:3,33―47.113―11 4.
[2] 朱文峰.中醫診斷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 1997:6 2―6 4, 112,171―173.
[3] 陳文彬潘祥林.診斷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 008:16―21.
[4] 姚曉黔.銀翹白虎湯治療上呼吸道感染高熱40例療效觀察[J].中華實用中西醫雜志,2003:1656.
外陰瘙癢(pruritus of the genital)是外陰各種不同病變所引起的一種癥狀[1]。不僅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的損害,還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帶來了諸多的不便。針對這種情況,我院對2010年12月至2013年7月期間收治的260力外陰瘙癢患者分別予以西醫治療和中西醫結合治療,并取得了較為可喜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2月至2013年7月期間在我院婦科接受外陰瘙癢治療的260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課題的調查對象。患者在接受診斷期間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瘙癢和濕癢生瘡癥狀和體征,安排患者進行局部檢查和全身檢查以及陰道分泌物檢查,確診260例患者均符合外陰瘙癢的診斷標準[2]。采用抽簽的方式將260例患者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各130例,觀察組患者年齡在18歲至65歲之間不等,患者的平均年齡為(37.2±6.7)歲,患者的病程在2個月至3年之間不等,患者的平均病程為(3.6±1.7)年;對照組患者年齡在20至68歲之間不等,平均年齡為(38.5±6.3)歲;患者的病程在3個月至6年之間不等,患者的平均病程為(3.2±1.5)年。據統計,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的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針對對照組的130例患者,采用西醫治療,予以患者采用苯海拉明(河南太龍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豫中制藥廠,國藥準字H 41024879)進行治療,具體的用法用量為:口服,25-50mg/d,3-4次/d。同時服用己烯雌酚(合肥久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 34021250)治療,具體的用法用量為:口服,0.25mg/次,1-2次/d,持續用藥10d為一個療程。
1.2.2 觀察組
針對觀察組的130例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加行中醫治療,取羊藿15g、苦參15g、紫草15g、蛇床子15g、鶴虱15g,荊芥12g、黃柏12g、川花椒12g,枯礬10g、五倍子10g,煎汁500ml,每次以其汁加少許開水,倒入干凈盆中,先熏后洗,持續15min,早晚各1次[3],持續治療10d為一個療程。
1.3 療效判定標準
患者在接受治療后,瘙癢、劇癢、濕癢生瘡等臨床癥狀和體征徹底消除的治療效果為顯效;瘙癢、劇癢、濕癢生瘡等臨床癥狀和體征得到明顯改善和控制的治療效果為有效;上述臨床癥狀和體征均未發生任何變化,甚至加重的治療效果為無效。
1.4 統計學處理
將本次研究活動所得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
2 結果
據統計,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兩組之間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外陰瘙癢不是一種獨立存在的疾病,它往往是許多種疾病的一個癥狀,但有時也可能找不出什么原因,外陰瘙癢的致病因素較為復雜,藥物過敏、局部皮膚不潔、外皮膚疾病、引導毛滴蟲病、病毒感染、真菌性陰道炎等都是引發外陰瘙癢的主要因素。外陰瘙癢久治不愈或者經久不治,極容易導致患者并發感染,轉變為頑固性瘙癢,在極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中醫認為,外陰瘙癢的發生主要是由于人體肝、腎、脾功能失常造成的,肝脈繞陰器,肝主藏血,為風木之臟;腎藏精,主生殖,開竅于二陰;脾主運化水濕。若肝經郁熱,脾虛生濕,濕熱蘊郁外陰,或肝腎不足,血虛生風,失于濡養,而致陰癢,臨床常見證型有肝經濕熱、肝腎陰虛和血虛生風[4]。
中藥熏洗治療外陰瘙癢,主要是借助于藥力和熱力,通過皮膚、粘膜給藥,從而作用于病灶處,促使腠理疏通、脈絡調和、氣血流暢,驅除濕熱蘊結之毒邪,養血滋陰并改善患處機體免疫力,從而達到治愈女性外陰瘙癢疾病的目的。結合本次研究活動所得的相關數據,筆者發現,與西醫用藥治療相比,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式有效的提高了臨床治療效果,幫助患者盡早的擺脫疾病的困擾,避免給身體帶來更嚴重的危害。減輕了疾病給患者造成的困擾,提高了患者康復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值得更大范圍的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 張立生.中西醫結合治療外陰瘙癢癥165例療效觀察[J].山西中醫學院學報,2009,14(28):215-216.
0 引言
飛機結構中的尾翼主要包括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其中水平尾翼是飛機縱向平衡、穩定和操縱的翼面,垂直尾翼一般起方向安定和方向操縱的作用。尾翼的布局一般分為普通布局、十字形布局和T形布局三種[1]。目前較為成熟的大型民機的尾翼布局一般都采用普通布局形式。
對機結構設計而言,外翼與中央翼盒結構的連接是重要環節之一,連接結構不同,傳力路徑也不同,對飛機的使用壽命,結構工藝都會產生重要影響[2]。因此,水平尾翼中央翼盒結構的設計對于我國民機研制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大型民機的水平安定面主要分為兩種類型[3]:固定式和安裝角可調式。固定式是指水平安定面固定在機身或垂尾上,一旦組裝完畢,其安裝角就不可變。這種類型為兩個左右分開的水平安定面或由中央翼盒將左右外翼盒連接成一個整體水平安定面。安裝角可調式是指水平安定面的安裝角在飛機飛行過程中可以調整。這種類型的水平安定面一般都是通過中央翼盒將左右兩部分連接成一個整體,從上個世界90年代開始,世界上有超過70%的干線客機都采用了安裝角可調式的水平尾翼[4]。
安裝角可調式水平尾翼的結構形式如圖1所示。中央翼盒的前端通過升降螺桿機構固定在后機身的加強框上,后端則通過樞軸與后機身加強框鉸接。驅動器驅動螺桿轉動,平尾中央翼盒前端產生升降運動,使整個中央翼盒產生繞樞軸的轉動,從而改變水平尾翼的安裝角。
本文對水平尾翼中央翼盒結構進行了設計與分析,基于安裝角可調式水平尾翼方案,提出了一種新型的水平尾翼中央翼盒結構,并進行了強度校核。
1 水平尾翼中央翼盒結構方案選定
目前,不同機型上的尾翼中央盒段設計各有特點。結構不同意味著傳力路徑,剛度和強度特點都不同。本文對6種水平尾翼中央翼盒結構進行了分析。首先,對不同結構形式的中央翼盒建立相應的簡化模型。保證每種結構形式中所采用的腹板以及梁的參數完全一致。對不同結構形式的中央翼盒有限元模型施加相同的載荷條件。本文對每種結構有限元模型的梁的接頭處均施加10000N的載荷,將結構的最大位移以及最大應力進行比較。比較結果如圖2所示。
由上述計算結果可知,方案4得到的結果最好,但是,由于方案4的結構設計中設置了更多的梁,也付出了更多的重量代價。因此,綜合考慮重量因素以及計算結果,可以得到方案1(類似波音737-800的德克薩斯星結構)以及方案5比較合理。另外,考慮到傳力路徑最短的原則,方案5的前梁直接將載荷傳遞到連接接頭處,更好地符合了傳力路徑最短原則,因此,本文設計的水平尾翼中央翼盒結構采用方案5,具體的結構方案如圖3所示。
2 水平尾翼中央翼盒結構詳細設計
根據確定的結構方案,對水平尾翼中央翼盒的主要結構進行了詳細設計,繪制三維數模。整個中央翼盒結構的前梁為尾翼水平安定面的前梁延伸,在兩側的前梁交匯處設計一個連接接頭,如圖4所示。材料選用性能較好的30CrMnSiA。
水平尾翼中央翼盒后梁,材料選用7075-T7751鋁合金。中間腹板結構設計如圖5所示,考慮到腹板位于后機身內部,基本不會受到沖擊載荷,因此,可以選擇具有比重小、比強度和比模量大等優異性能,但不耐沖擊[5]的碳纖維環氧樹脂復合材料。
新設計的X型碳纖維環氧樹脂復合材料腹板,減輕了結構重量,借助復合材料整體成型技術,減少了連接件數目,提高了結構的維護性。
水平尾翼中央翼盒后梁通過樞軸與后機身的加強框連接,如圖6所示。樞軸的設計參考了波音787的設計方案,采用左右兩側分別設計一個樞軸的結構。每個樞軸都采用內外軸設計。提高了連接結構的安全可靠性。
最終得到的水平尾翼中央翼盒結構如圖7所示。
3 平尾中央翼強度分析
中央翼盒前梁和后梁的凸緣承受主要軸向力,故簡化為桿單元,其他的薄壁結構,如各部件的腹板,均簡化為shell單元。建立簡化模型如圖8所示,模型一共有6317個單元和6658個節點。
施加的載荷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由平尾前梁和后梁的凸緣傳遞過來的軸向力;另一部分是主要由腹板傳遞過來的剪力。載荷的大小根據文獻[6][7]中的經驗公式經過計算得到,前后梁的軸向載荷分別為Nf和Nr,前后梁的剪力分別為Qf和Qr其值分別為:
Nf=506387.2N
Nr=759580.8N
Qf=103740.8N
Qr=155611.2N
整個結構在中央翼盒的前端的連接接頭和后部的兩個樞軸處進行約束。由于水平尾翼的傳力最后都是通過接頭傳給平尾中央翼盒與后機身的接頭處,因此,應設為固支,約束所有自由度。
建立有限元模型之后,提交到Nastran進行計算。圖9為結構的整體應力云圖,可以看出,由于整個平尾的載荷最終都傳遞到中央翼盒與后機身端加強框的接頭上,因此,載荷在前端接頭處以及后端的樞軸處應力較大。前端接頭處最大應力為793MPa,小于所選用的30CrMnSiA的許用應力835MPa,因此,滿足強度要求。后端樞軸處的最大應力出現在孔邊,大小為471MPa,小于所選用的30CrMnSiA的許用應力。
圖10給出了前梁和后梁凸緣的應力云圖。對于后梁,最大應力出現在后梁外側與平尾后梁以及樞軸連接的部位,大小為116.3 MPa,小于所用鋁合金材料的許用應力280 MPa,因此,設計符合強度要求。
圖11是各結構的位移云圖,從中可以看出,水平尾翼中央翼盒結構的最大變形出現在水平尾翼前梁與中央翼盒結構的連接處,最大位移大小為18.1mm,滿足設計要求。
通過上述分析,設計的水平尾翼中央翼盒結構基本滿足強度以及剛度要求。
4 結論
通過對一種民機尾翼水平安定面中央翼盒結構的設計與分析過程,得到了以下結論:
(1)設計的新型水平尾翼中央翼盒結構,相比較波音737的德克薩斯星結構更好地遵循了傳力路徑短的原則,同時,具有結構簡單,易于維護的特點;
(2)中間X形腹板采用復合材料結構,減輕了結構重量,減少了連接件數量;
(3)對水平尾翼中央翼盒前端連接接頭與后端的樞軸結構進行了詳細設計,參考成熟機型的方案,考慮了安全可靠性,使設計更加合理;
(4)通過對水平尾翼中央翼盒的結構進行有限元分析可知,前端的接頭處以及后梁連接處應力較為集中,在詳細設計時需要特別注意。
參考文獻:
[1]王志瑾,姚衛星.飛機結構設計[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
[2]金暉. 民用飛機尾翼操縱面的特殊設計研究[J].民用飛機設計與研究,2012增刊:69-72.
[3]《飛機設計手冊》總編委會.飛機設計手冊(第十冊 結構設計)[S]. 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2002.
[4]王偉,何景武,伍春波等.CJ828水平尾翼中央翼結構設計與分析[J].民用飛機設計與研究,2013增刊:64-66.
潰瘍性結腸炎(UC)是一種反復發作的非特異性炎癥[1]。近年來,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潰瘍性結腸炎(UC)是一種反復發作的非特異性炎癥[1]。近年來,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資料與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3月收治潰瘍性結腸炎患者192例,均符合1993年全國慢性非感染腸道疾病學術研討會制定的《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及療效標準》納入[2],男81例,女111例;年齡28~71歲,平均44.3歲;病程3個月~10年,平均4.2年。
2010年1月~2011年3月收治潰瘍性結腸炎患者192例,均符合1993年全國慢性非感染腸道疾病學術研討會制定的《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及療效標準》納入[2],男81例,女111例;年齡28~71歲,平均44.3歲;病程3個月~10年,平均4.2年。
辨證分型:運用中醫辨證論治的方法,根據臨床癥狀將潰瘍性結腸炎(UC)分為濕熱下注、寒濕凝滯、肝郁脾虛、脾腎陽虛4個證型。①濕熱下注型:本組48例,癥見腹痛、腹瀉、里急后重,反復發作,大便夾有黏凍膿血,灼熱,尿黃赤,口苦口臭,身困重,舌紅苔黃膩,脈沉數或濡數。②寒濕凝滯型:本組40例,癥見大便稀溏,久泄不止,夾有赤白黏凍,白多赤少,或純白黏凍,里急后重,腹痛拘急,神疲乏力,口淡乏味,舌體胖大有齒痕,苔白膩,脈濡緩。③肝郁脾虛型:本組72例,癥見大便稀溏,次數多,黏液便或帶少量血液,腹痛則泄,泄后痛減,胸脅脹悶,每因情志變化而發病,苔薄白,脈弦。④脾腎陽虛型:本組32例,癥見久瀉不愈,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腹痛隱隱,喜暖喜按,瀉下清稀或赤白黏凍,舌質淡,苔白,脈沉細。
辨證分型:運用中醫辨證論治的方法,根據臨床癥狀將潰瘍性結腸炎(UC)分為濕熱下注、寒濕凝滯、肝郁脾虛、脾腎陽虛4個證型。①濕熱下注型:本組48例,癥見腹痛、腹瀉、里急后重,反復發作,大便夾有黏凍膿血,灼熱,尿黃赤,口苦口臭,身困重,舌紅苔黃膩,脈沉數或濡數。②寒濕凝滯型:本組40例,癥見大便稀溏,久泄不止,夾有赤白黏凍,白多赤少,或純白黏凍,里急后重,腹痛拘急,神疲乏力,口淡乏味,舌體胖大有齒痕,苔白膩,脈濡緩。③肝郁脾虛型:本組72例,癥見大便稀溏,次數多,黏液便或帶少量血液,腹痛則泄,泄后痛減,胸脅脹悶,每因情志變化而發病,苔薄白,脈弦。④脾腎陽虛型:本組32例,癥見久瀉不愈,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腹痛隱隱,喜暖喜按,瀉下清稀或赤白黏凍,舌質淡,苔白,脈沉細。
治療方法:⑴西醫治療方法灌腸法:①思密達6g,溶于100ml溫生理鹽水中,患者于清晨排空大便后,于早晨9點保留灌腸,灌腸后膝胸位10分鐘,轉側窩位保留2小時以上。②康復新50ml,0.2%甲硝唑液100ml,地塞米松針5mg,混合成灌腸液并加溫至38℃左右為宜,保留灌腸1小時以上。兩種灌腸液①、②按單雙日交替使用。保留灌腸1次/日,12天1療程,一般2個療程即可停用??诜幑染S素片20mg/次,3次/日;柳氮磺胺吡啶(SASP)1g/次,3次/日。所有病例均服用。⑵中醫治療方法:①濕熱下注型:治則:清熱利濕,行氣導滯。方藥:芍藥湯合白頭翁湯加減。炒白芍30g,馬齒莧20g,金銀花20g,當歸15g,檳榔12g,黃芩9g,黃連9g,大黃9g,秦皮9g,肉桂3g,仙鶴草30g,白及20g,地榆炭20g,槐花炭20g,炙甘草6g。加減:濕重于熱,去大黃,加白蔻仁12g,蒼術10g,薏苡仁20g,出血多,加三七粉6g,蒲黃6g。②寒濕凝滯型:治則:溫化寒濕,調和氣血。方藥:藿香正氣散合附子理中湯。藿香10g,蘇梗10g,大腹皮10g,陳皮9g,黨參30g,炒白術30g,附子9g,干姜6g,吳茱萸6g,五味子15g,三七粉3g(沖服),仙鶴草30g,白及20g,炙甘草6g。③肝郁脾虛:治則:舒肝健脾,澀腸止泄。方藥:痛泄要方合逍遙散加減。陳皮12g,炒白術20g,炒白芍30g,防風12g,當歸15g,柴胡15g,茯苓12g,薄荷6g,木香6g,黃連6g,砂仁12g,元胡10g,生姜10g,炙甘草6g。加減:大便溏薄如水,加豬苓15g,車前子30g。④脾腎陽虛型:治則:溫腎壯陽,健脾止瀉。方藥:附子理中丸合四神丸加減。制附子10g,炒白術20g,黨參30g,干姜10g,黃芪30g,補骨脂30g,吳茱萸6g,煨肉豆蔻10g,五味子15g,生懷山藥30g,炒扁豆30g,肉桂3g,山萸肉30g,菟絲子30g,仙靈脾30g,枸杞子30g,仙鶴草30g,白及20g,炙甘草6g。加減:出血多,加地榆炭30g,槐花炭15g,三七粉6g,蒲黃6g。
治療方法:⑴西醫治療方法灌腸法:①思密達6g,溶于100ml溫生理鹽水中,患者于清晨排空大便后,于早晨9點保留灌腸,灌腸后膝胸位10分鐘,轉側窩位保留2小時以上。②康復新50ml,0.2%甲硝唑液100ml,地塞米松針5mg,混合成灌腸液并加溫至38℃左右為宜,保留灌腸1小時以上。兩種灌腸液①、②按單雙日交替使用。保留灌腸1次/日,12天1療程,一般2個療程即可停用。口服藥谷維素片20mg/次,3次/日;柳氮磺胺吡啶(SASP)1g/次,3次/日。所有病例均服用。⑵中醫治療方法:①濕熱下注型:治則:清熱利濕,行氣導滯。方藥:芍藥湯合白頭翁湯加減。炒白芍30g,馬齒莧20g,金銀花20g,當歸15g,檳榔12g,黃芩9g,黃連9g,大黃9g,秦皮9g,肉桂3g,仙鶴草30g,白及20g,地榆炭20g,槐花炭20g,炙甘草6g。加減:濕重于熱,去大黃,加白蔻仁12g,蒼術10g,薏苡仁20g,出血多,加三七粉6g,蒲黃6g。②寒濕凝滯型:治則:溫化寒濕,調和氣血。方藥:藿香正氣散合附子理中湯。藿香10g,蘇梗10g,大腹皮10g,陳皮9g,黨參30g,炒白術30g,附子9g,干姜6g,吳茱萸6g,五味子15g,三七粉3g(沖服),仙鶴草30g,白及20g,炙甘草6g。③肝郁脾虛:治則:舒肝健脾,澀腸止泄。方藥:痛泄要方合逍遙散加減。陳皮12g,炒白術20g,炒白芍30g,防風12g,當歸15g,柴胡15g,茯苓12g,薄荷6g,木香6g,黃連6g,砂仁12g,元胡10g,生姜10g,炙甘草6g。加減:大便溏薄如水,加豬苓15g,車前子30g。④脾腎陽虛型:治則:溫腎壯陽,健脾止瀉。方藥:附子理中丸合四神丸加減。制附子10g,炒白術20g,黨參30g,干姜10g,黃芪30g,補骨脂30g,吳茱萸6g,煨肉豆蔻10g,五味子15g,生懷山藥30g,炒扁豆30g,肉桂3g,山萸肉30g,菟絲子30g,仙靈脾30g,枸杞子30g,仙鶴草30g,白及20g,炙甘草6g。加減:出血多,加地榆炭30g,槐花炭15g,三七粉6g,蒲黃6g。
結 果
結 果
96例患者,隨訪0.5~2年,治愈78例,顯效1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7.7%。無效2例為不注意飲食,喜飲酒嗜辛,未能堅持服藥。
96例患者,隨訪0.5~2年,治愈78例,顯效1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7.7%。無效2例為不注意飲食,喜飲酒嗜辛,未能堅持服藥。
討 論
討 論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個局限在結腸黏膜和黏膜下層的疾病,多位于乙狀結腸和直腸[3]。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個局限在結腸黏膜和黏膜下層的疾病,多位于乙狀結腸和直腸[3]。
祖國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病基礎是脾胃虛弱。正如《醫宗必讀》云:“泄皆成于濕,濕皆本于脾虛?!睗駝倌軅?,脾虛可生濕,二者相互影響,互為因果。久泄不愈,愈泄愈虛,氣隨泄去,氣去陽衰,久必及腎,導致脾腎陽虛。臨床治療上中醫藥治療已顯示了穩定可靠的療效,要辨證施治與辨病論治相結合,扶正治療與祛邪治療相結合,內治與外治相結合。在具體病例的處理上應靈活多變,從實際出發,進行及時的隨癥加減,方能獲得滿意療效,很難一方通治。需特殊說明的是:仙鶴草,味苦性涼,涼血止血,據現代研究報道,仙鶴草含有仙鶴草素、維生素K,能使血小板增加,使凝血時間縮短,其功效特殊,是中藥的“激素”,此藥扶正力宏而不留邪,絕無西藥激素的不良反應。應用于各型潰瘍性結腸炎,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白及,味苦、甘、澀,性寒微寒,主要功能為止血、消腫、祛腐生肌,并有收斂作用。與仙鶴草配伍,對促進潰瘍性結腸炎潰瘍面的愈合能起到相輔相成的治療作用。灌腸方中的金銀花、馬齒莧、白頭翁、蒼術、秦皮,清熱解毒,祛濕。地榆、槐花炭,仙鶴草、白及,涼血止血,祛腐生肌。錫類散中含有珍珠、青黛、牛黃、象牙屑與冰片等,具有清熱解毒,祛腐生肌作用。以上藥物配伍,采用保留灌腸方法使藥物直達病所,使中藥有效成分直接作用于直腸及低位結腸黏膜,有利于結腸局部炎癥的吸收清退,改善結腸黏膜血運,促進潰瘍愈合。加速組織修復,從而在短期內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達到治療的目的。
祖國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病基礎是脾胃虛弱。正如《醫宗必讀》云:“泄皆成于濕,濕皆本于脾虛?!睗駝倌軅?,脾虛可生濕,二者相互影響,互為因果。久泄不愈,愈泄愈虛,氣隨泄去,氣去陽衰,久必及腎,導致脾腎陽虛。臨床治療上中醫藥治療已顯示了穩定可靠的療效,要辨證施治與辨病論治相結合,扶正治療與祛邪治療相結合,內治與外治相結合。在具體病例的處理上應靈活多變,從實際出發,進行及時的隨癥加減,方能獲得滿意療效,很難一方通治。需特殊說明的是:仙鶴草,味苦性涼,涼血止血,據現代研究報道,仙鶴草含有仙鶴草素、維生素K,能使血小板增加,使凝血時間縮短,其功效特殊,是中藥的“激素”,此藥扶正力宏而不留邪,絕無西藥激素的不良反應。應用于各型潰瘍性結腸炎,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白及,味苦、甘、澀,性寒微寒,主要功能為止血、消腫、祛腐生肌,并有收斂作用。與仙鶴草配伍,對促進潰瘍性結腸炎潰瘍面的愈合能起到相輔相成的治療作用。灌腸方中的金銀花、馬齒莧、白頭翁、蒼術、秦皮,清熱解毒,祛濕。地榆、槐花炭,仙鶴草、白及,涼血止血,祛腐生肌。錫類散中含有珍珠、青黛、牛黃、象牙屑與冰片等,具有清熱解毒,祛腐生肌作用。以上藥物配伍,采用保留灌腸方法使藥物直達病所,使中藥有效成分直接作用于直腸及低位結腸黏膜,有利于結腸局部炎癥的吸收清退,改善結腸黏膜血運,促進潰瘍愈合。加速組織修復,從而在短期內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達到治療的目的。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 任毅,張振忠,趙宏波.潰結灌腸液治療慢性結腸炎45例的療效觀察[J].中國肛腸病雜志,2008,28(7):30-31.2 王玉芳,歐陽欽.3100例潰瘍性結腸炎住院病例回顧分析.中華消化雜志,2006,26(6):368-370.
1 任毅,張振忠,趙宏波.潰結灌腸液治療慢性結腸炎45例的療效觀察[J].中國肛腸病雜志,2008,28(7):30-31.2 王玉芳,歐陽欽.3100例潰瘍性結腸炎住院病例回顧分析.中華消化雜志,2006,26(6):368-370.
十二指腸潰瘍是消化科常見病癥,好發與十二指腸球部[1]。臨床治療主要以西醫為主,但疾病仍遷延不愈,且復發率極高[2]。我院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結合中醫治療,明顯提高了治療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1年2月~2012年11月消化科接收的十二指腸潰瘍患者96例,年齡30~65歲,平均年齡46.2±0.5歲,男性61例,女性35例,病史2~15年,所有患者均經纖維胃鏡確診為十二指腸潰瘍,且HP培養均為陽性。經中醫辯證肝胃不和型33例,寒熱錯雜型33例,脾胃虛寒型30例。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48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疾病類型等對比均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治療
給予患者治胃三聯療法治療。奧美拉唑腸溶膠囊20mg/次,3次/d,甲硝唑片0.4mg/次,3次/d,阿莫西林膠囊0.25mg/次,3次/d,療程為2個月,指導患者規律飲食,堅持少量多餐,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食生冷。
1.2.2 實驗組治療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結合中醫治療。根據患者疾病類型,給予護衛益氣湯加減,組方為:黨參10g、黃芪10g、白術10g、當歸10g、白芍10g、桂枝10g、陳皮8g、甘草8g,脾胃虛寒者加香附10g、元胡10g、吳茱萸3g,肝胃不和者加柴胡10g,烏藥10g、川楝子10g、元胡12g、黃連7g,寒熱錯雜者加吳茱萸3g、蒲公英10g、佛手10g[3]。
1.3 觀察指標與評定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效果。2個月后,癥狀完全消失,HP轉陰,潰瘍面完全愈合為治愈,隨訪1年后無復發;癥狀基本消失,潰瘍面縮?。话Y狀無變化或加重,潰瘍面無變化或加重為無效。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6系統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基準P=0.05.
2 結果
2個月后,檢查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83%,對照組為75.00%,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X2=8.36,P
3 討論
消化液主要成分為胃酸與為蛋白酶,具有強烈的腐蝕性,在正常情況下,消化道黏膜具有自我保護作用,足可抵擋胃酸腐蝕,但由于飲食不規律,理化因素等影響,導致消化道黏膜抵御胃酸能力下降或破壞,消化液對自身消化道黏膜層造成損傷,形成潰瘍,其中以十二指腸潰瘍發生率最高。十二指腸潰瘍好發于球部,臨床研究證實,其發病機制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關系密切。十二指腸潰瘍常見癥狀為饑餓樣不適、灼痛、噯氣等,空腹疼痛明顯,進食后緩解,臨床治療主要以西醫治胃三聯療法或二聯療法為主,但復發率極高[4]。
中醫認為十二指腸潰瘍屬于情致損傷、外感寒邪、肝胃不和、胃失和降或久病溫熱內蘊、淤血阻絡而生潰瘍,滋養胃陰、驅除內寒、調和肝胃、化瘀通絡為其治療根本。護衛益氣湯具有扶正固本、補氣調和、修復組織等作用,在此方上加減應對臨床不同潰瘍病癥類型,起到修復潰瘍面、調和肝胃、滋養胃陰等作用,徹底修復消化道黏膜,且從十二指腸潰瘍發生機理上治療疾病,起到徹底治愈,降低復發率的作用[5]。
通過中西醫結合法治療十二指腸潰瘍,與單純西醫治胃三聯療法療效對比,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83%,對照組為75.00%,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P
中西醫結合治療十二指腸潰瘍具有療效好、復發率低等優點,可作為十二指腸潰瘍主要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1] 周文斌,李志英.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情況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05):962- 963.
[2] 劉鐸,孫明軍,魏敏杰.托拉唑治療十二指腸潰瘍的系統評價[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2,32(02):141- 144,158.
消化性潰瘍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疾病,相關調查顯示人群中約10%曾患或現患有消化性潰瘍[1]。治療消化性潰瘍的藥物種類很多,單純給予抑殺幽門螺桿菌以及抑制胃酸分泌等西藥治療并不能完全達到根治本病的目的,而且長期進行西藥治療很容易產生不良反應和耐藥性。中醫作為我國的傳統瑰寶,與西醫結合治療相輔相成,可以彌補西醫的缺陷,以達到治療該病的目的。我科采用中西藥結合治療消化性潰瘍,治療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所有病例均為本科2010年1月—2012年2月期間住院患者,均符合文獻《消化性潰瘍病診斷與治療規范建議(2008,黃山)》的診斷標準[2]。138例患者中,男98例,女40例;年齡30歲46例,>30~50歲50例,>50歲42例;病程5~10a30例,>10a8例。138例中復合性潰病25例,胃潰瘍45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68例。均以中上腹部疼痛為主癥,伴有反酸、噯氣、胃灼熱、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癥。均經過電子胃鏡、活組織病理檢查得到確診,且排除胃腸道惡性病變,排除由肝臟、胰腺等影響胃腸道的疾病。
1.2治療方法
1.2.1對照組
西醫治療口服雷貝拉唑鈉20mg,每天一次,膠缽果膠鉍干混懸劑150mg,每天二次空腹服,合并HP感染者用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控制感染,對出現腹脹患者需合用促胃腸動力藥如嗎丁啉促進胃蠕動,10mg,每天三次。2周為1個療程,連服2個療程。囑患者保持心情舒暢,飲食宜清淡,忌酸、辣、煙、酒、濃茶等刺激性食物。
1.2.2實驗組
在西醫治療基礎上加用中醫辨證治療,依據臨床癥狀的不同結合舌脈象分成5型。①瘀血阻絡型。癥見胃脘部庝痛,痛有定處,痛而拒按,食后痛甚,舌質紫黯,脈澀或沉弦。治宜活血袪瘀止痛,方選失笑散合丹參飲加減。②脾胃虛寒型。癥見胃脘部隱痛,喜溫喜按,綿綿不斷,遇涼痛甚,舌淡苔白,脈細弱。治宜溫中健脾,和胃止痛,方選理中湯加減。③脾胃濕熱型。癥見胃脘痞悶不適,口苦口臭,口干,容易口渴,渴不欲飲,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數。治宜清熱燥濕,理氣和胃。方用半夏瀉心湯加減。④肝胃不和型。癥見胃脘脹痛,攻撐作痛,牽及兩脅,遇情志不遂而加重,吐酸,善太息,舌淡紅,苔薄白,脈弦。治宜疏肝理氣,和胃止痛。方用四逆散加減。⑤胃陰虧虛型。癥見胃脘部忍痛或灼痛,午后尤甚,或嘈雜心煩,咽干舌燥,舌質紅,舌苔少或剝脫,脈細數,治宜養陰清熱,和胃止痛,方用一貫煎加減。以上方藥均在辯證基礎上加減,日一劑,取200mL左右湯,分2次服完,服藥期間禁煙酒和飲食刺激的食物。
1.3療效觀察
療效判斷標準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的療效標準[3],將治療效果分為以下4個級別:以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胃鏡檢查潰瘍消失或轉為瘢痕期、HP陰性為治愈;以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胃鏡檢查潰瘍面縮小≥75%、HP檢測陰性為顯效;以臨床癥狀減輕、胃鏡檢查潰瘍面縮小≥50%、HP陰性或陽性為有效;達不到上述標準或惡化者為治療無效。以治愈率加上顯效率為顯愈率。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0.0軟件進行處理,采用x2檢驗,以P
2治療結果
實驗組74例,治愈60例,顯效6例,有效4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4.59%;對照組64例,治愈30例,顯效10例,有效8例,無效16例,總有效率75.00%。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2組總有效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3討論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節奏的加快,生活壓力的加大,消化性潰瘍的患者逐年上升。從對照組的治療結果可明顯看出,西醫對此疾病尚無特異性、可根治的措施。消化性潰瘍治療要虛實兼顧,寒熱平調,采用理氣、燥濕、活血、消食等治法??傊?,對于消化性潰瘍患者,中醫辨證治療能明顯提高臨床療效,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0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消化內科門診病人110例經電子胃鏡確診為活動期胃潰瘍和(或)十二指腸潰瘍,排除惡性潰瘍,符合消化性潰瘍診斷標準。。根據患者的就診時間將其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5例。治療組55例中,男35例,女22例;年齡19歲―70歲,平均年齡(44.5±7.6)歲;病程最短1個月,最長20年,平均為(5.4±2.5)年;胃潰瘍23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27例,復合性潰瘍5例;幽門螺桿菌感染者40例。對照組55例中,男35例,女20例;年齡20歲-72歲,平均年齡(43.9±6.8)歲;病程最短1月,最長22年,平均(5.3±1.8)年;胃潰瘍21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28例,復合性潰瘍6例;幽門螺桿菌感染者41例。兩組資料相比,性別、年齡分布、病程、發病部位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奧美拉唑20 mg/次,口服2次/d,早、晚飯前各服1次。阿莫西林分散片1 000 mg/次,口服2次/d,甲硝唑片200 mg/次,2次/d,早、晚飯后各服1次,威地美片1000mg/次,3次/d,飯后1小時碎服。一周后停服阿莫西林分散片和甲硝唑片,奧美拉唑改為20mg/次,1次/d。
1.2.2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服中藥治療:黨參15 g、黃芪15 g、茯苓10、白芷10 g、白術10 g、山藥10 g、木香10 g、干姜5 g、白芍10 g、炙甘草6g、,合并出血加白芨6g,泛酸明顯者加海螵蛸10 g,疼痛重者加玄胡10 g ,口干、舌燥、尿黃及脈數者去干姜,胃郁熱者加丹皮10 g、山桅10 g,胃陰虧虛肝氣犯胃者加沙參15 g、麥冬15 g,肝氣犯胃脾胃虛寒者加茱萸12 g、半夏15 g、防己15 g,1劑/d,水煎,分3次服。.
1.3療效判定標準
以電子胃鏡檢查結果及臨床癥狀的緩解為療效判斷依據。治愈:胃脘痛,噯氣,泛酸,納差,脹滿等癥狀及體征消失,胃鏡示:潰瘍面愈合或留有瘢痕,胃黏膜正常。顯效:癥狀及體征減輕或消失,胃鏡示:潰瘍面縮小50%以上。有效:癥狀和體征有改善,胃鏡示:潰瘍面縮小50%以下。以上3者統稱有效。無效:癥狀和體征無改善,胃鏡示:潰瘍面無縮小,與治療前基本相同或加重。
2結果
復發性口腔潰瘍又稱作復發性阿弗他口炎、復發性阿弗他潰瘍,屬于口腔黏膜的常見疾病,據文獻報道[1],其患病率約為20%,發作時常表現為劇烈疼痛,不利于患者進食和說話,易于復發,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導致癌變。本文就我院治療的72例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治療的72例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復發性口腔潰瘍診斷標準,隨機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36例,男17例,女19例,平均年齡(32.43±8.67)歲,平均病程(2.65±2.74)年;對照組36例,男16例,女21例,平均年齡(33.15±8.93)歲,平均病程(2.74±2.33)年,兩組患者在性別組成、年齡和病程等方面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療方法 兩組均停用其他治療口腔潰瘍的藥物,禁止煙酒和刺激性食物,并進行常規西藥治療:復合維生素B片,2片/次,維生素C片,200mg/次,口服,頻次均為3次/日,強的松口服,10~20mg/次,1次/日。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白芨18g、白茅根15g、黃連10g、紫草10g、黃芩10g、大黃9g、附子6g進行治療,同時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辨證論治:表現為心脾積熱、黏膜紅而微腫和灼熱疼痛者,加用黃芩10g、連翹10g、薄荷6g、梔子6g;腮舌俱腫和大便秘結者,加用芒硝6g、黃連6g、生大黃6g;舌燥咽痛者,加用何首烏15g、枸杞子20g、山萸肉12g等。用法:用水煎服,1劑/日。兩組療程均為1周。
1.3評價標準 參照黃健吾[2]研究,治療4天,疼痛癥狀消失,潰瘍愈合,潰瘍復發間歇時間延長為顯效;治療4天,疼痛癥狀顯著緩解,潰瘍面積明顯縮小,潰瘍復發間歇時間延長為好轉;治療4天,疼痛癥狀無改善或加重,潰瘍面積增大或無明顯縮小,潰瘍復發間歇時間無顯著改變為無效。有效率=顯效率+好轉率。
1.4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13.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數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設為0.05,當P<0.05時,差異顯著。
2結果
觀察組有效人數為35例,有效率為97.22%;對照組有效人數為28例,有效率為77.78%,觀察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
3討論
復發性口腔潰瘍在中醫學中屬于“口瘍”、“口瘡”范疇,最早記載源于《內經》,具有自限性,病灶為孤立的、圓形或橢圓形的潰瘍,其具體病因及致病機制尚不明確,據石鵬展[3]報道,復發性口腔潰瘍的發生與感染、消化系統疾病和功能紊亂、內分泌變化、神經因素、遺傳因素和某些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缺乏有關。最近研究表明[4],復發性口腔潰瘍尚與免疫學功能紊亂、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口腔幽門螺桿菌感染、微循環改變、變態反應、氧自由基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有關。對于復發性口腔潰瘍的病機的研究,黃向群[5]認為其與臟腑功能紊亂密切相關,尤其是心脾兩臟,并主張對復發性口腔潰瘍應進行分型辨治。對于復發性口腔潰瘍的治療,西醫多以補充維生素B和維生素以及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進行治療,中醫的治療原則為涼血止痛、清熱解毒、消腫生肌[2]。李源媛和王新文[1]綜合多家文獻報道,認為中西醫結合用于復發性口腔潰瘍的治療,可明顯提高治療療效。本研究中,觀察組顯效率為77.78%,好轉率為19.44%,無效率為2.78%,有效率為97.22%;對照組顯效率為61.11%,好轉率為16.67%,無效率為22.22%,有效率為77.78%,觀察組有效率顯著優于對照組,無效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
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用于復發性口腔潰瘍的治療,可顯著增加治療的有效率,降低無效率,提高治療療效,是對復發性口腔潰瘍臨床治療的較好選擇,值得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 李源媛,王新文.復發性口腔潰瘍的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11):270-273.
[2] 黃健吾.中西醫結合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40例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1,4(1B):63-64.
[中圖分類號] R573.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8-001-02
據相關資料顯示由于人們生活壓力增大和生活習慣改變等因素影響,胃潰瘍的患病率呈現出有增無減的態勢且復發率一年內可高達50%[1],所以我們此次利用中西醫結合治療胃潰瘍以降低復發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120例胃潰瘍患者且符合《內科學》[2]有關胃潰瘍診斷標準,同時對存在以下情況者給予排除:①存在胃、十二指腸潰瘍手術病史者;②存在穿孔、幽門梗阻或是活動性出血者;③服用激素類和非甾體類抗炎藥者;④復合性潰瘍者;⑤未按照本次研究規定執行者。100例胃潰瘍研究對象基礎資料顯示男61例、女49例,年齡35-68歲、平均(42.00±2.30)歲,潰瘍分類:胃潰瘍69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51例,胃潰瘍平均最大直徑(7.5±2.2)mm,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平均最大直徑(6.0±3.0)mm。
1.2 研究方法 采用隨機、對照的臨床研究方法,將納入的120例病例通過SAS軟件得出隨機數字,按1:1比例分為西醫治療組(對照組)和中西醫結合治療組(試驗組)、每組60例,同時對兩組研究對象諸如年齡、性別、病程、潰瘍情況等資料進行統計學處理分析后發現兩組研究對象在此方面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同時根據臨床試驗設計標準,設計《120例胃潰瘍患者臨床觀察表》且指定專人對表中內容進行觀察與數據記錄、分析;其中表中主要內容包括潰瘍分類、潰瘍大小、治療方法和隨訪情況等。
效果評定參考《消化系統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即①臨床治愈:臨床表現均完全消失、鏡下潰瘍消失或是疤痕形成而無充血水腫;②顯效:臨床表現明顯改善,潰瘍面縮小50%以上或潰瘍面干凈、僅存在少量苔膜;③無效:臨床表現無緩解、潰瘍面無變化或加重。
生活質量參考Spitzer指數,共計10分,包括患者活動能力、日常生活、健康感受、生活感受、家庭支持,評分越高提示生活質量越高。
1.3 兩組研究對象治療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均采取①戒煙戒酒、規律生活、避免辛辣刺激和生冷食物等;②抑酸治療:采取西咪替丁40mg、3次/d;③保護胃黏膜:給予硫糖鋁1.0g/次、3次/d;④抗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克拉霉素片0.5g/次和阿莫西林膠囊1.0g/次、2次/d、飯后服用,連用一周。
試驗組研究對象則在上述基礎上加用中醫藥,基本方為:黨參、海螵蛸各20g、茯苓15g、白術l2g、砂仁l2g、重樓l0g、沙參25 g、三七12g、貝母15g、烏梅肉20g、白芍15g、元胡15g、木香15g、莪術12g、甘草6g;同時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對于氣滯型加用逍遙丸或是柴胡疏肝散、對于郁熱型加用左金丸、虛寒型給予黃芪建中湯、對于陰虛型加用一貫煎、對于食積型加用保和丸、對于血瘀型則加用失笑散。以上中藥均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溫服。三個月為一療程,共服用兩個療程。
1.4 統計學處理方法 本次研究所觀察到的數據均采用SPSS13.0軟件分析,p
2 結果
2.1 兩組研究對象不同時段胃潰瘍情況對比 見表1。
表1 (n,%)
注:在不同時間段兩組研究對象總有效率相比p0.05、對照組總有效率相比p
2.2 兩組研究對象治療后生活質量對比 見表2。
表2
注:兩組生活質量各項內容除了家庭支持外,其他項目相比p
3 體會 胃潰瘍的發生主要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襲作用增強或者是胃黏膜的防御功能下降致使二者之間的平衡被破壞所引起,另外存在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致使潰瘍難愈且極易反復發作,所以西醫治療上給予抑酸、保護黏膜和抗感染為主,但存在復發率高等缺點。而中醫對胃潰瘍早有研究且認為該病屬于“胃脘痛”,其發生或由飲食不潔(或不節)傷胃致使胃中氣機受阻引起胃氣失和而作痛,或由寒邪客胃造成氣機阻滯使胃氣不和而導致胃脘收引作痛,或情志所傷造成肝氣犯胃致胃失和降誘發胃脘痛,或由脾胃虛弱引起中焦虛寒造成胃失溫養作痛,或由熱病傷陰、胃失濡養所致等。根據以上胃潰瘍發病機理,我們在抑酸、抗感染和保護胃黏膜基礎上對其進行中醫辨證論治,從表1治療效果和隨訪情況可以看出中西醫結合治療胃潰瘍近期、遠期效果顯著,另外表2中患者生活質量的調查也印證了中西醫結合治療可以明顯促進患者康復、提高其生活質量;同時現代藥理研究也顯示此次所采取的中藥:黨參、白術及海螵蛸等藥物具有促進潰瘍面愈合及抑酸、止痛等功效,烏梅肉則可抑制幽門螺旋桿菌的繁殖與生長等??傊?,中西醫結合治療胃潰瘍效果顯著,可以起到標本兼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