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語文的古詩詞教學匯總十篇

時間:2024-02-02 16:56:3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淺談小學語文的古詩詞教學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淺談小學語文的古詩詞教學

篇(1)

小學語文新課標中對每個學段的小學生古詩詞教學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第一學段的要求是: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第二學段的要求是: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第三學段的要求是: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新課標在“讀”和“背”中均強調了一個“誦”字,這既符合傳統詩詞的文體特征,也符合詩詞的審美及教學特征。因此,如何在“誦”字上下功夫是小學古詩詞教學的不可或缺的環節。何為誦?對其一直有兩種不同的理解,一種認為同“吟”、同“詠”,“就是拉長了聲音像唱歌似的讀”;一種認為同“吟”、同“詠”有區別,“就是用抑揚頓挫的聲調有節奏地讀”,側重強調語言本身的節奏,而非音樂的節奏。其實,“吟”、“詠”、“誦”的內涵早就混同合一,之間難以區分明確的界限,當前,豐富多彩的誦讀方式的探索恰恰就說明了這一點。因此在這里用“吟誦”一詞代替“誦”的稱名。用吟誦的方式學習詩歌是先秦以來就建立起來的最基本的方式,其優越性、實效性早被證明,現在強調這種方式不過是對傳統的回歸。

其實,很多作品可以配樂吟唱,可以拉長聲調吟誦,這些不僅僅本身是切入詩詞情境的方式,也由于其形式活潑更能激發兒童的興趣。

2詩與畫──悟得其境

宋張舜民有詩云:“詩是有聲畫,畫是有形詩。”自古至今,便有詩畫同源之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能詩者多識畫,能畫者多知詩,二者同體也。人們也常說“如詩如畫”,由此可見,詩與畫這兩種藝術形式經常是“畫中有詩,詩中有畫”。詩歌里的畫,即詩中的景物及其所誘發的想象空間、場景;詩歌里的詩,即詩中的景物及其所誘發的想象空間、場景里蘊含的情思韻致。詩畫相融的境界即是所謂的意境。中國的優秀詩歌都是有意境的。而閱讀、欣賞詩歌一個必要的也是一個很難的環節就是入畫入境。詩有可解、有不可解、有不必解,小學階段學生所接觸的詩詞多屬于不必解作品,教師除了幫助學生作必要的字詞疏通外,不必把過多的精力放在旨意的挖掘上,而應該創造條件讓學生入畫入境。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就是一首將多幅富有動感的畫面高度濃縮于46字之中的傳世佳作。但它又只不過是等待讀者激活的一串符號,在教學中如何能讓學生從文字進入畫境,讓他們在腦海中形成一幅幅氣韻生動的畫面,顯得尤為重要。竇桂梅老師執教該課時,她先引導學生想象茅檐、青草、小溪等單獨的畫面,然后又通過小溪這條線將“甕媼”、“大兒”、“中兒”、“小兒”等多幅畫組合成一幕有立體感的生活場景圖,然后,她又引導學生想象畫中人物的動作、神態……不知不覺中,孩子們腦海中的畫面被激活了,變得有血有肉有生命了。

這就是詩中的畫,它的意蘊無限,內涵無窮,它能將人帶回到古代詩人的生活中,讓讀詩的人走進詩人豐富的內心世界。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我們在教學中抓住詩激活畫,讓孩子們腦海中的意象立起來的過程,不就是學生讀懂詩詞的過程嗎?

3詩與情──品得其意

白居易說:“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詩歌的目的即表情達意,情意統稱為意蘊。意蘊中情是根本。因此讀詩的最終旨歸是入得其情、會得其意。

在《清平樂·村居》的教學實錄中,我們可以看出有的老師可謂引導學生在詩畫中品情會意的高手。例如:

師:讓我們好好看看這個“臥”。看圖,小兒的“臥”是什么意思?

生:(七嘴八舌)趴、躺。

師:把“趴”“躺”送進詩句中,說說感受。

……

師:小兒的兩個腳丫翹起來,想分開就分開,想合上就和上,想前后擺就前后擺……總之想怎么樣就怎么樣。送他一個詞!

生: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天真無邪。悠閑自得……

師:這是“臥”動態的時候,可“臥”還指“睡覺”或休息的時的安靜,例如“臥佛”,多么安詳寧靜。那你再看小兒“臥”剝蓮蓬的表情,再送小兒一個詞!

生:專心致志。聚精會神。全神貫注。旁若無人……

……

老師從詩中的一個“臥”字入手,讓學生反復咀嚼想象,不僅激活了孩子們腦海中關于小兒的那副畫面,而且又透過畫面十分自然的想到了使這幅畫面有靈性的小兒身上流溢出來的那份悠閑自得,若無旁人之情。

同時,“醉”字也是竇老師引導學生反復推敲的一個詩眼。當學生明白了甕媼為什么而醉,醉成什么樣的時候,我們也醉了。詩人心中那豐富的生活情趣,極富人情味的內心世界不就躍然紙上了嗎?詩中有畫,詩中有樂,畫樂中滲融情意。從教學步驟看,似乎是誦韻在先、悟境其次、品意為終,實則不分先后,尤其入情品意貫串始終。

4詩與詩──聯得其類

當我們立足教材和孩子們一起誦詩賞畫品意之后,我們還得豐富拓展詩詞的學習空間,以一詩為端緒,聯類引帶,詩外覓詩,以詩帶詩,用詩比詩。使孩子們在老師的比較教學中學會舉一反三,自讀自悟。如:

同一詞牌不同作者的對比,納蘭性德有《長相思》、白居易不是也有《長相思》嗎?

篇(2)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古詩詞教學往往占據著很大的比例,并且也是考試當中的重點。國家教育部希望通過古詩詞教學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令學生感受古詩詞的美妙與內涵,以便能夠將我國歷史悠遠的古詩詞文化一代代傳承下去。然而,古詩詞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卻存在著重重困難、面臨著種種阻礙,小學生無法在短時間內對古詩詞產生強烈的興趣、熱情地投入到古詩詞教學之中。那么,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現狀呈現怎樣的狀態呢?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狀呢?小學語文教師又該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來改變目前的現狀呢?

一、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現狀的原因分析

(一)教師過于重視內容,忽略了詩的意境教師授課的基礎是教材,教師需要根據教材制定教學目標,帶領學生完成教學任務。然而,對于古詩詞教學來講,一味地依附于課本教材卻并不能令課堂效率提高,只會令課堂變得枯燥乏味。因為,教材只會給出古詩詞的內容,卻無法詳細的幫助學生對古詩詞的內容進行理解。而教師長時間重視古詩詞內容也會導致學生對課堂產生厭惡。盡管學生會將古詩詞一句不落的背誦出來,但是學生對詩歌的意境卻一無所知。這樣從根本上來說不利于學生的古詩詞學習。

(二)教師過于重視傳授,忽略了學生的自主性導致古詩詞教學在小學階段停滯不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語文教師忽略了學生的自主性。教師在教授過程中往往根據試題對學生進行規律性的做題解答。比如說,這首詩表達了一個什么樣的思想,這首詞運用了什么樣的手法,這首詩歌體現的意境是什么等等問題,教師為了節約授課時間也為了提高答題的正確率直接將答題的一般規律傳授給學生。然而,這種做法卻令學生喪失了自主思考的機會,變成機械的做題工具。

(三)教師過分看重背誦默寫,忽略了朗讀大部分教師在教授過程中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喜歡讓學生進行背誦。今天背《靜夜思》,明天背《望廬山瀑布》,學生每天都要完成一定的背誦量。這種教學方式雖然能夠令學生增加古詩詞存儲量,但是卻忽略了對詩歌進行有感情的朗讀,不利于學生對古詩詞進行深層次的理解。

二、加強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措施

(一)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的朗讀訓練,通過朗讀促進感悟學習古詩詞,教師首先要進行的就是要帶領學生對古詩詞進行朗讀。通過朗讀學生可以學會如何對古詩詞進行抑揚頓挫來表達詩人的情感,還能夠在朗讀的過程中感受詩詞的語言美。比如說,學生在朗讀宋代陸游的《游山西村》時,前兩句“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學生則需要讀出田園生活喜悅,而后兩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則需要體現重見光明的驚喜,做到因境抒情。經過反復朗讀訓練之后,學生會對詩歌朗讀產生一種習慣,以后每當看見詩歌的時候便會不自覺的進行朗讀,也會對詩歌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二)教師需要創設情境,令學生全身心投入詩的意境情境教學是教學過程中最有效的一種方式,當教師為學生創設情境之后學生會感覺自己真的身在其中。此時,學生更容易將自己當做作者自己,切身感受作者當時創作詩歌時的思想感悟。而情境教學的方式也有很多種。比如教師在講解杜甫《春夜喜雨》的時候,可以播放一首關于春天的歌曲,將學生引入春的情境,感受春雨的滋潤。再比如,教師可以將《村居》中描繪的草長鶯飛放紙鳶的情景通過繪畫的形式表達出來,令學生更加直觀的通過畫作感受到無憂無慮的悠閑生活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態。總體來說,教師在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采用情境教學的方式會更加生動形象、充滿活力,令課堂充滿樂趣,極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加強課外閱讀,致敬經典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上的內容,我國古代的優秀詩人、詞人數不勝數,他們所創作的詩詞也并不是單靠幾本語文課本就能夠包含的。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加強課外的古詩詞閱讀,向經典致敬。此外,教師還需引導學生在向經典致敬的同時加強與課本之間的聯系,形成系統化的學習。比如說,在學習過杜牧的《山行》以后,學生可以在課下學習積累杜牧其他的優秀詩篇,觀察其中的共同點,總結杜牧的創作特點。經過長時間的課外積累,學生的知識量會不斷增加,學生的文學素養也會不斷提高。

(四)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歸納總結,靈活運用

教師除了鼓勵學生積累課外詩詞之外,還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培養學生的總結能力。學生需要縱觀教材,能夠從自己曾經學習過的古詩詞中找尋到共同的獨特之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要給予幫助。比如說,令學生能夠找出五句帶“花”的詩句或者帶“鳥”的詩句。通過類似的訓練,教師能夠有效的鍛煉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此外,知識不僅僅是放在腦海中儲存的,學生還必須能夠靈活運用。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詩詞帶進自己的生活,鼓勵學生根據原有的詩詞結構大膽的創作,學會用詩詞來表達自己的思想。這樣才能夠令學生真正的將詩詞作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真正的熱愛詩詞。

篇(3)

傳統的古詩教學注重字句講解,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造成課堂教學低效。新課程背景下,古詩教學要回歸本色,立足樂、畫、境、情、蘊五要素,喚醒學生的審美體驗,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古詩,讓學生接受美的教育和傳統文化的熏陶,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一、吟誦體味,走進“詩樂”情境

古詩講究韻腳的合轍、平仄搭配,合乎樂曲的韻律、節奏,誦讀起來瑯瑯上口,鏗鏘有聲,自然而然地產生樂感。在古詩教學中,可通過吟誦體味,讓學生在“詩樂”的情境中,品味語言靈動美。

吟誦詩文時,為學生創造和諧的音樂氛圍,能使他們充分體驗古詩詞的意境和神韻,充分享受聽覺上的美感。如教學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送別詩,詩人將對故友惜別情緒寄寓“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情景之中,可選用古箏樂曲《高山流水》渲染氛圍。借助婉轉舒緩的樂曲背景,學生吟誦詩文的語氣語調也將變得舒緩而悠長,平和的心境將慢慢地感受到詩句的音韻美、節律美。

二、運用圖片,呈現“詩畫”景象

一首古詩往往就是一幅寫意畫。在古詩教學中,可通過捕捉意象,藝術地再現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景象畫面,引導學生從“詩畫”的直觀體驗中理解作品意象的靈動美。意象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在古詩中經常被賦予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因此,可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古詩插圖和多媒體手段,實現詩畫互見,幫助學生更形象地領悟古詩,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詩人選取了山巒、飛鳥、山道、行人、漁船、老人、江河、白雪等意象,構建了一幅凄清的畫面,傳達特定的情感訴求。筆者利用多媒體等手段展示一段Flash視頻畫面:在大雪紛飛的日子里,連綿起伏的山巒銀裝素裹,四野寂寥開闊,江邊一艘漁船上,披帶蓑衣和斗笠的老人手把魚竿,全神貫注地望著江面……在這樣一幅幅空靈凄清的畫面前,學生宛如置身其境,對詩歌傳達內容的理解就變得生動立體起來。

三、激發想象,融入“詩境”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理解古詩,還需進一步體味古詩意境。有學者認為,“古詩的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感情和客觀事物(意象)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是一種情景交融而又虛實相生的藝術形象,是作者的創作與讀者的想象共同創造的結果”.因此,意境的體味需要讀者的想象。詩人的想象,在于創造新的意境,以寄托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讀者的想象在于借助已知的生活經驗,把詩歌中意境再現為有特定含義和內在聯系的畫面,從而把握詩歌的思想和感情。在古詩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想象,調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對詩句進行“補白”,感受古詩靈動的意境,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和體驗,接受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四、聯系生活,喚醒“詩情”體驗

古詩是詩人抒發感情的一種文學形式。雖然古詩距離現實生活極為遙遠,但詩人表達的喜怒哀樂等情感,是每一個人所共有的。在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調動個人生活經驗,嘗試觸摸、體驗詩人的內心世界,培養自己豐富的情感。

詩人情感不是空穴來風,而是來源于日常的生活。古詩教學如果不注重聯系生活實際,就無法讓學生理解詩人呈現的細膩感情。在教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時,筆者首先引導學生交流討論“春節是怎么過的”。學生通過討論得出,每到春節,在外地工作、學習的親戚朋友不顧旅途的艱辛,都要回到老家,與親人團聚,除夕夜一家人“圍爐”――吃團圓飯,還要走親訪友互拜新年……在學生了解傳統民俗風情和國人團圓情結后,筆者告訴學生:在古代,重陽佳節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詩人王維旅居在外,想象著家鄉的兄弟一起登高望遠,自己卻孤身獨處異鄉,思念之情油然而生。這首詩就是詩人在這種心境下寫成的。筆者還讓學生聯系自己生活實際,假如自己是王維,離開了親人,是否也會有同樣的感受。通過這種情感的引導,學生對“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詩句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五、拓展延伸,感悟“詩蘊”魅力

許多古詩是詩人的睿智及深刻的人生感悟的結晶,給人以鼓舞和啟迪,具有深刻的內涵。在教學中,還要通過拓展延伸的方法,讓學生準確地把握古詩深厚的意蘊,感受古詩歷久彌新的魅力。

篇(4)

古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范疇,是我國文化的一顆永恒的明珠,在我國的優秀文化中有著特殊的位置和作用。我國一直有“詩國”的美譽,從詩經到現在詩詞一直伴隨。作為獨有的文化,古詩詞也一直是我國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古詩詞不同于現代詩,它的詩語節奏感和凝練感較強,對強化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和技能有著推動性的作用。然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多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往往采取的是注入式教學模式,讓學生死記硬背古詩詞,學生感受不到古詩詞的韻味和魅力,不利于學生的發展,更制約了古詩詞的傳承。在此,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初中語文古詩詞有效教學的策略。

一、以朗讀啟感

古詩詞語言凝練,情感豐富。它的產生本身是對情感的一種抒發和寄托。初中生年齡有限,他們難以一下子體會和感悟,需要教師循序漸進的引導。朗讀即是讓學生大聲的將內容讀出來,把死的語言轉化成為口頭表達的語言,以有聲來吸引自我的思維,引導自我思維去感受。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通過朗讀,能夠啟發學生的情感,更容易促使學生與詩詞產生情感共鳴。最簡單的朗讀過程中,音聲的輕重、音量的高低、音的長短等,都代表著一定的情感。同時,朗讀適合全體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更便于引導,學生也便于實施。對此,筆者認為,朗讀可作為古詩詞教學的第一個環節,啟發學生自己去讀、初步產生一定的情感。

如:在學習《江城子》教學內容時,筆者讓學生朗讀幾遍,逐漸的感受詩詞中言語的雄渾有力,越朗讀聲音越高亢,語速越慢,慢慢地自我融入到朗讀中去,感受文章中蘊含的作者那種壯志未酬、想要報國的豪邁之情。再如:在學習《天凈沙?秋思》教學內容時,學生一開始朗讀的比較快,越朗讀通過“字”越能感觸文章“愁苦哀怨”的主題,進而,朗讀時候聲音逐漸放低,語速也變慢,促使自我思鄉情感的產生。

二、以改寫強化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時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古詩詞距離學生的心理認知有很大的距離,他們不能夠充分的體會和感悟,對此,筆者嘗試通過采取一定的措施來讓學生“身臨其境”,參與到其中,更好地體驗古詩詞的內涵和韻味。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初中生的感性思維超越理性思維,在分析和認知事物時更多的是感性理解。從古詩詞的學習角度來說,改寫更適合初中生的心理認知,同時也有助于學生融入到古詩詞中,實現自我的體驗。改寫即是學生通過自我對古詩詞的理解和認知結合自我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發揮想象力,對古詩詞進行創新展示,讓學生深入體驗古詩詞的同時,也有助于推動學生的寫作能力、創新能力、想象能力的提升。

如:在學習《木蘭詩》教學內容時,筆者鼓勵學生模仿電視劇《花木蘭》對其進行自由的改寫,學生有的將其改編成為劇本、有的學生則模仿林俊杰的《曹操》歌曲,將其改編成為“說唱”歌詞,還有的將內容進行續寫,甚至還有的將其改編成為穿越劇,自己直接參與其中等,以多元化的改寫形式來促使學生個性體驗的產生,深化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性。

三、以比較升華感悟

古詩詞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之所以能夠占有一席之地且久經不衰,更多的是因為其經典的表達形式和較高的意境,而這也是學生學習古詩詞的一個階段性的目標。相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對于古詩詞更多的是節奏和情感的體驗,真正的感悟還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外力。筆者在教學中基于學生的學習認知規律,采取比較教學的手段來強化學生對詩詞的學習和掌握,深化學生的感悟。

如:筆者在教學中將李清照的《武陵春》和辛棄疾的《破陣子》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教學。首先,引導學生分析二者的共同點:作者的朝代都是宋朝,時局都動蕩不安,他們都愛國,命運都一樣的坎坷,都想要在那樣動蕩的社會表現自我,實現自我的價值,都有著理想抱負。其次,在學生有了一定的認知基礎之上,分析兩者的區別,感悟不同詩詞的不同意境、表達手法、情感等。從而讓學生更清楚的感悟李清照詩詞的情感的細膩,表達的委婉;辛棄疾詩詞的大氣豪邁等。以比較來深化感悟,形成自我詩詞學習的知識鏈,提升自我學習古詩詞的有效性。

總的來說,古詩詞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對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強化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升學生的內涵等有著直接的推動作用。作為教師應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不斷探究新的教學手段,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體驗和感悟古詩詞,促使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同時為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也注入活力,確保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持續發展。

篇(5)

課標中明確指出:九年義務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

一、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現狀

(一)應試環境下忽視古詩的深度剖析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流傳下來不計其數的華麗辭藻和優美篇章,這是無數文人墨客思想的結晶。教師的教學也是需要著一定的知識背景和詩歌背景的,而且這種要求更高。在應試環境下,教師為片面追求高分數,片面追求知識點,很容易忽視對古詩詞的深度剖析,忽視被劃分在非重點學習范圍的古詩詞。介紹古詩詞時,由于受教師知識背景的限制,不能把古詩詞作者豐富立體、多方面呈現在學生面前。

(二)教師古詩詞教學方法比較單一

1.注重內容理解,忽視自我表達

在古詩詞講解時,往往依據注釋將文章用現代漢語翻譯一遍,讓學生了解詩詞大意,在重點詩詞上讓學生熟練背誦。這種方法是當下教師普遍采用的,但是卻忽視學生的自我表達。“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讓學生在聽、讀的基礎上練習說、寫,大膽表達自己所觀、所感,這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方法。

2.重視一時學習,忽視長遠積累

古詩詞學習過程中,如果不帶領學生反復咀嚼,很容易造成學生掰棒子,掰一個扔一個。只學習一時的古詩大意和創作背景,不深入引導學生學會創作和使用。雖然初中階段的學生有了一定的古詩詞知識,但是缺乏對古詩詞創作技巧的把握,不能很好的在寫作和表達中有效運用。

二、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性

(一)傳播優秀文化,傳承中華經典

語文教育不僅是國民基本素質的培養手段,更是中國傳統文化賴以延續和發展的基礎和平臺。在歷史長河中流傳下來的古詩詞,一定是經過時代檢驗的,具有一定流傳和保存價值的文化瑰寶。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作為初中生有必要了解我國的文明發展過程和優秀的大國文化。在古詩詞中深切體會某一朝代的人文特色、時代特征、詩人的思想情感,有利于初中生文化知識的積累,有利于中華文化的傳承。

(二)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塑造良好性格

“讀史使人明志,讀詩使人靈秀。”初中是學生心理發展的重要時期,表現為有種種心理矛盾沖突,心理發展具有不平衡性,是可塑性很強的階段,因此要對學生的思想進行積極引導。除了常規德育引導外,在古詩詞學習中,也能以古代文人為榜樣,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人生追求。在優秀篇章中汲取文化營養,培養審美情趣和文學鑒賞能力,塑造良好品格。

(三)培養學生想象力,塑造生活情趣

古詩詞中,作者很少將自己的情感直接表達出來,會隱晦的借助一定的事物來表現。所以就需要學生在學習時,培養想象力,大膽想象。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瑰寶,經歷多少年沉淀下來,學生要細心體會其中一字一句的運用,不斷積累培養自己想象力。詩詞并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隱含生活哲學的文化傳播,在詩詞中陶冶情操,能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有效古詩詞教學的策略

(一)反復吟誦代替反復背誦

古詩詞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調,若是一味強調背誦,則容易打破詩詞中的意境美,引起學生反感。因此在吟誦過程中要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一定感情基調基礎上細細揣摩,在反復吟誦過程中發揮自己想象力,提升對詩詞的理解。在吟誦時要注意輕重緩急、停頓和作者感情的變化,配合一定的想象,反復推敲,體會作者字詞使用的妙處。

(二)以情景鑒賞代替內容理解

古詩詞中都有一定的意境美、結構美、音樂美和韻律美。教師教授課文之初,運用配有音樂或畫面的多媒體技術,把古詩詞的背景用動態畫面展示給學生,不僅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培養學習古詩詞的興趣,還能調動多種感官帶人古詩詞的意境中。

(三)靈活多樣的學習形式代替單一呆板的學習形式

篇(6)

隨著近些年來我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基礎教育越來越受到家長和學校的重視,而作為一門致力于提高學生素養的學科,語文也漸漸得到了重視。在我們積極進行教學改革的同時發現了許多問題,在這些問題中就有關古詩詞教學難的現狀。對于理解能力不足、生活經驗也不豐富的小學生硭擔學習這些表達較為委婉的詩詞可能確實存在一些問題。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古詩詞,教師要積極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革和探索,幫助學生提高理解能力。

一、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忽視學生的理解狀況,一味要求死記硬背

仔細研究我們近些年來的教學就不難發現,多數課堂都多多少少受到了應試教育的影響,當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也有類似情況。尤其是在古詩詞的講解過程中,許多教師不管學生是否真正理解體會了詩詞中的含義,只是一味地要求他們背誦,并能在考試中一字不差地默寫下來。這樣讀書不求甚解的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學生的成績,但對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究竟能有多大助益?我們心里自然都清楚。在這樣缺乏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強硬的記憶,只會讓學生有暫時的記憶,對詩中各種美好的意象都完全沒有體會,甚至可能會使他們產生厭煩的心理,更加不利于以后的學習。

2.忽視古詩詞的意境分析,講解只停留在表面

古詩詞最美的地方就在于它的意境和情感的表達方式上,然而傳統的語文教學卻默契地忽略掉了這一點。許多教師在講解古詩詞時,都只是逐字或者逐句地將詩詞拆開來解讀,從而忽視了整首詩的意境美。比如,在講《村居》一詩時,以往的老師只是按照課下的注解一點一點拆開來給同學們講解,什么叫紙鳶,什么叫東風。這樣枯燥的講解不但激發不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達不到教學目標,更是將詩歌中原有的意境打散,對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觀念沒有任何幫助。

3.忽視學生的興趣培養,教學方式較為枯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好奇心和求知欲都相對強烈的小學生來講,培養他們的興趣是提高他們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的最簡單方式。傳統的古詩詞教學內容無非都是簡單的詞義講解、單句含義、全詩的中心思想等幾個方面,每節課都這樣就略顯枯燥,對于好動愛玩的小學生來說,這根本激發不了他們學習的激情。沒有了興趣,每一堂課上的講解就都變成了教師的“獨角戲”,沒有觀眾,沒有捧場,沒有應有的回報。

二、古詩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

1.改進教學理念

要改變你做一件事的方法,首先要改正的就是你自己的觀念。所以,要改進我們的教學方法,首先就要改變我們以“應試”為主的傳統觀念。我們要明確,古詩詞是蘊含了我國幾千年文明的瑰寶,其中的文化底蘊是難以估量的,我們不能僅僅把它當作考試的一項內容,更要把它當作一種傳承和發揚。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再單純地強調,這首詩要考所以你們必須要背下來,這樣簡單粗暴的教學方式已經不適合現在提倡素質教育的社會。比如,在講《石灰吟》的時候,我們就不要再告訴學生這首詩必考或者不考,而是耐心地講解這首詩中蘊含的那種堅定不移的信念和堅持,告訴學生這才是他們真正要學習的東西。

2.豐富教學內容

在傳統的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注重的就是詩句的直觀理解和表面意義,為此經常將一首詩拆開來分析。這樣的講解雖然是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那些較為晦澀的句子,但是整首詩的意境也隨之被打散,所有的美感也都不見了。所以教師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多多注意教學的內容,保證在讓學生理解的前提上進行完整的意境賞析。再比如,在講《元日》時,教師可以把詩中的意境細化到學生的生活中去,把這些傳統的春節習俗和現在的春節聯系起來,幫助他們體會詩中的情景:在一聲聲的爆竹聲中,你們都長大了一歲,家里的大人們也都喝著新酒,初升的朝陽灑在每一戶的窗上,家家都忙著把舊的桃符換下。這樣的整體分析過后不妨再加上一些相關的圖片或者背景小知識,讓學生能更形象的體會。

3.改善教學方式

傳統的課堂總是避免不了一些枯燥,為了保證課堂的活力,教師可以在課上加入一些小游戲和活動。比如,在講《清平樂?村居》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他們親身體會生活中的樂趣。這樣的教學過程將更加有利于學生興趣的培養和課堂氛圍的保持。

總之,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已經漸漸露出了弊端,所以我們必須要不斷地探索、改進教學方法,保證古詩詞的教學效果。

篇(7)

引言

自古以來,我國都是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大國,我國文學作品的種類甚多,其中古詩詞以精湛的文字,向我們展示了先輩的聰明才智。小學生雖然年紀還小,但是未來他們將是我國最美麗的“花朵”,我國各方面的發展和文化的傳承都要依靠他們。對于傳統文化而言,古詩詞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小學加強語文古詩詞教學可謂勢在必行。然而,由于諸多原因,我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教師應不斷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促進古詩詞教學的良好發展。

1.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教育本身的問題。

目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就近學習的政策使小升初的考試不像中考、高考那樣重要,但是小升初的考試依然是學校教學質量的體現。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教師為了滿足應試教育的要求,保證學生能熟練背誦并默寫古詩詞,通常在課堂上只是對古詩詞的內容做簡單介紹,再翻譯每一句的意思,剩余的時間就留給學生,讓他們背誦學習的內容,直至學生能熟練默寫為止。這種“講—記—背—寫”的應試教育的教學模式缺乏對古詩詞的鑒賞,過于單一,不利于小學生對古詩詞內容與情感的掌握。

1.2教學目標問題。

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小學語文課本中古詩詞所占比重越來越大,其中以唐、宋兩個時期的文學作品居多,這主要是因為唐、宋時期的詩詞不但情感豐富,而且貼近生活,易于理解。教材的選材很有針對性和代表性,一般情況下,教師在進行古詩詞教學中應該明確教學目標。然而,事實卻非如此。調查顯示,很多小學語文教師的古詩詞教學的教學目標不明確,有的甚至把學生能夠背誦和默寫作為最終的教學目標。在新課標下,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是教學總目標,這就意味著小學語文教師更應注重的是學生古詩詞學習能力的培養和語文素養的提高,而不是背誦與默寫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學目標不明確是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問題中一項急需解決的問題。

1.3教師專業素質問題。

目前,仍有一部分教師的教學素質偏低,不重視古詩詞教學,主要體現兩個方面。第一,教師不能很好地把握古詩詞的意境和情感,只是講一些詩詞大意、詩詞每一句的解釋等淺層次的內容,而不能深入講解古詩詞,缺少對古詩詞的鑒賞。第二,教師由于自身專業素質不高,對古詩詞自身包含的邏輯性的理解不夠全面,只能將古詩詞所包含的畫面簡單介紹給學生,使古詩詞自身畫面、情境、情感等方面的完整性遭到破壞,因此學生很難在理解古詩詞的基礎上掌握古詩詞。

1.4教學方式、內容問題。

在教學方式方面,由于教師更多注重的是學生對詩詞的背誦與默寫,而忽視了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因此教學方式十分單一,幾乎就是讓學生死記硬背,學生很少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這就使教學過程變得枯燥無味,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喪失學習興趣。在教學內容方面,教師對古詩詞的每一句、每個詞都講解得很詳細,可謂面面俱到,卻缺少對詩詞的鑒賞與整體內容的講解。事實上,每一首古詩詞都是一幅內容豐富且優美的畫面,如果教師只注重零散細節的講解,而缺少對整體內容的描述,整個畫面就缺少了完整性,而且由于小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較差,很難將每個細小的事物有機地聯系起來,造成對古詩詞的理解不全面,或者有變差,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2.改進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

2.1改變教學觀念。

在我國,古詩詞文化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其作為我國重要的文化而源遠流長。學習古詩詞不但有利于習得歷史知識,而且有利于培養愛國情懷。目前,隨著我國《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古詩詞教學量的增加和小學生必背古詩詞篇目的確立,學校應一改傳統的應試教育教學模式,提高對古詩詞的認識,加強古詩詞教學,同時要注重古詩詞教學的文化性,讓小學生通過學習古詩詞,不但文化素養得到提高,而且情操受到陶冶,同時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2.2明確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教師應首先明確總的教學目標,注重對學生各方面能力與綜合素養的培養。小學語文教師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古詩詞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養,可以先講解古詩詞的內容,讓學生理解每一句的含義,然后對學生進行適當引導,讓學生自己描繪詩詞所包含的畫面。其次教師應明確古詩詞教學的目標,合理利用教材,找準教學的切入點,在講解詩詞內容的同時穿插對詩詞的鑒賞,讓學生更多地了解詩詞的內容,體會其中蘊含的情感。最后教師應將古詩詞教學與其教學目標有機結合起來,深入學生的內心,用古詩詞啟迪學生的心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3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

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是課堂的領導者,其在課堂教學中的一言一行都可能給學生古詩詞的學習與理解帶來很大的影響。因此,為了提高古詩詞教學質量,小學語文教師應不斷充實與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首先,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積累知識與經驗,做到不但自己能充分理解古詩詞的內容和意境,把握古詩詞的情感,而且能在課堂上將自己所想到的古詩詞的意境與情感展現出來,讓學生充分理解古詩詞,以便背誦、記憶。其次,由于語文是以文化為起點的學科,尤其是古詩詞,其本身是一種優秀的古代文化,因此教師應不斷增加文化知識的儲備,深厚自身的文化底蘊。例如,講《清明》一詩時,教師應該首先介紹清明節的來歷,以及清明時節人們的情感,以便于學生把握整首詩的情感,從而更準確地理解本詩。

2.4改進教學方法,充實教學內容。

事實證明,好的教學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使用傳統單一的教學方法,只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喪失,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必須改進教學方法。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教學方法得到了革新,教師可以采用革新后的方法教學。例如,可以采用為學生創設極具吸引力情境的情境教學法、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的小組教學法等。在教學內容方面,教師應不斷豐富古詩詞教學的內容,在保證學生學到了古詩詞的基本知識之后,可以適當進行相關知識的拓展和優美詩句、詞句的賞析,以便于學生儲備知識和提高鑒賞能力。

結語

古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文學和文化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提高對古詩詞教學的認識,保證學生學好古詩詞,使我國的古詩詞文化得到繼承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敏.淺談小學古詩詞教學的審美體驗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2(03).

篇(8)

引 言

我國傳統文化藝術作品中蘊含豐富的語言知識,其較高的文化價值和意識價值,使得其對于培養小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國古典詩歌是古代作者智慧與文化的結晶,其在表達作者人生感悟的同時,也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在小學語文古詩閱讀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進行閱讀教學,可以使小學生深入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體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語言魅力和知識,從而規范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個人言行。

一、小學語文古詩閱讀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現狀

我國傳統語文教學模式基本以傳授式為主,這種教學方式主要是以語文教師為中心,語文教師的文化程度和知識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小學生的傳統文化接受水平。小學語文的傳統文化教學多是古文教學,對于古詩閱讀教學的涉及比較少,使得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古詩閱讀教學中難以進行滲透。由于小學生的語文水平處于學習階段,其對于古詩閱讀教學的理解基本是由語文教師進行引導,而一些語文教師為了追求知識講授速度,不注重于古詩閱讀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導致小學生無法通過古詩閱讀了解傳統文化的藝術價值。

二、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古詩閱讀教學中的滲透措施

(一)優化小學語文古詩閱讀教材案例

小學語文古詩閱讀教材內容都是有限的,在規定的文章中合理的融合傳統文化進行閱讀教學,是提高小學生對傳統文化了解的關鍵途徑。對此在進行小學語文古詩閱讀教材選材是,需要選擇傳統文化元素較多的古詩進行閱讀教學,使得學生們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傳統文化的藝術美和文化形象。例如在進行《題破山寺后禪院》古詩教學中,這首詩主要描寫了破山寺后禪院在清晨的美麗風景,其中蘊含了作者對于風景的情懷感受,后禪院不但是《題破山寺后禪院》的描寫對象,其也是傳統文化的一種藝術體現。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充分閱讀此篇古詩,在閱讀后對學生們進行古詩的中心思想講授,使得學生們能夠對傳統文化的建筑和藝術的賞析,從而體味到作者寫這首詩時的情懷。

(二)利用誦讀教學加強傳統文化古詩閱讀的深入

誦讀教學是小學古詩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教學方式,小學生在大量的古詩誦讀情況下,能夠對傳統文化的語言進行豐富的語言積累。體現傳統文化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比較多,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結合新課程的教學標準,選擇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較高的語文古詩詞,讓學生進行進行古詩詞的誦讀,以在古詩的誦讀過程中,領悟到傳統文化在古詩詞中的體現形式。例如《游子吟》這首古詩詞,這首詩看似在描寫一個母親為臨行兒子進行縫衣,實際在歌頌母愛的偉大與無私,其表達了作者對于母親的感激和深摯的愛。小學生在進行《游子吟》古詩誦讀時,能夠在流暢的古詩語言中,感受到親情的可貴與作者深深對母親的愛。

(三)優化小學語文古詩閱讀教學模式

相對于傳統講授式模式,情境式古詩閱讀教學模式更適用于傳統文化的融入,其能夠在情境模式的具體展現下,引領學生們去感受到傳統文化在古詩詞中含有的韻味內涵。例如《三衢道中》這首古詩“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綠蔭不減來時路,添的黃鸝四五聲。”小學語文教師在講授此詩時,可以結合傳統時令文化,對學生們講授這首時蘊含的作者情懷和文化描寫。語文教師在進行《憶江南》古詩教學時,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們展示江南的風景,并適當的插入江南的古典音樂和古詩朗讀,使得學生們能夠在情境式的展現下融入到江南風景聯想中,從而更好的感受古詩中傳統文化的藝術美。

(四)用民族習俗吸引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

傳統文化中含有較多的民族習俗,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結合民俗習俗進行課外古詩閱讀教學,以加深學生們對于傳統文化的深入感受。如王安生的《元日》這首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尤眨總把新桃換舊符。”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結合我國的傳統春節文化,給學生們進行古詩的滲透和講解,使得學生們能夠通過個人的傳統文化體會,明確知道這首詩描寫的作者心情與傳統文化。我國有很多關于描寫傳統文化的古詩詞,語文教師可以適當的講解一些含有傳統文化的古詩詞,以讓小學生感受中華的傳統文化。

三、結語

綜上所述,傳統文化中含有較多的歷史文化和藝術作品,其是我國中華民族重要的傳承文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入一些傳統文化,利于小學生對于傳統文化和古詩閱讀的理解,同時使得小學生的文化素質和藝術品格以及酃精神能夠得到培養。傳統文化與小學語文古詩閱讀教學進行有效的結合,不但有利于加深學生對于古詩閱讀的理解,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古詩閱讀的興趣,同時對于弘揚傳統文化有著巨大的有利作用。

參考文獻:

[1]房姝.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J].佳木斯教育學院院報,2013,(11):66-68.

篇(9)

古詩詞作為我國古代文化的積淀,能夠起到提升小學生文化素養的作用。在小學古詩詞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明確不同內容的教學目標,并且要仔細研究分析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到的問題,提升古詩詞課堂效率。學習古詩詞一方面可以使學生領略其中的文化魅力,另一方面還可以發揮學生的主觀想象力以及創造力。

一、小學階段開展古詩詞教學課堂的意義

其一,開展小學古詩詞教學課堂能夠提升小學生的鑒賞能力。古詩詞是意境美、韻律美以及哲理美的三種結合體,小學生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可以領悟其中的美。由于小學生還處在成長的初級階段,并不具備辨析鑒賞能力,只能從事物的外觀上辨認出丑或美,缺少體會其中內在美的能力。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古詩詞本身就具備的內在美條件,在古詩詞教學課堂中闡釋其中含蓄美以及古代文人騷客在詩中寄托的情感、壯志凌愁,使學生提升內在美的鑒賞能力。

其二,古詩詞教學可以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豐富的想象力是創造力的源泉,因此,若想提升小學生創造力,就要為小學生創造有利的想象空間。古詩詞雖然篇幅較小,內容簡練,但在這其中包含著詩人情感和思想的凝練。由此可知,古詩詞擁有充分的想象空間以及藝術創造力,小學生若想充分領會古詩詞其中的涵義,就要深刻體會詩中的意境,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小學生的想象力極少受到外界因素影響,因此小學生可以借助古詩詞盡情的發揮想象力,在主觀頭腦中形成詩的畫面。大多數的古詩詞意境都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小學生可以憑借對古詩詞的理解,形成主觀印象,與此同時,能夠提升學生的思維創造力,幫助小學生豐富語言知識,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提升其寫作能力。

其三,古詩詞能夠培養小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思想品德。古詩詞中較好的體現我國古代文人對當時社會以及生活的思想認識,是我國古代文化的歷史積淀。在小學中加強對古詩詞的教學,一方面可以弘揚我國傳統的民族文化,傳承我國經典;另一方面還能夠使學生產生愛國情懷,提升道德品質。

二、在實際古詩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古詩詞教學活動中,比較容易忽略整體教學。部分語文教師在古詩詞教學課堂上都先從古詩詞讀音校正出發,之后對句子逐句翻譯。這種方式顧然是教學手段的一種,但其并沒有發揮最佳教學效果,只強調對字詞的解釋,并沒有了解學生實際的掌握情況。因此,語文教師不應該僅僅局限于此,更應該強化古詩詞其中意蘊。

在平常的古詩詞考試題目中往往只注重對古詩詞背誦情況,很少考察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與掌握。由此可見,多數的小學生在學習古詩詞時都是單板的,只通過背誦并且依靠主觀形式去理解。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缺少給予學生想象的空間,語文教師若想提升古詩詞教學課堂中的質量,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就應該深入研究分析古詩詞的合理教學方式以及其重要性,以此為根本立足點開展古詩詞教學課堂。

三、改善小學古詩詞教學課堂的對策措施

(一)加強對古詩詞的朗讀訓練

朗讀是學習古詩詞的重要部分之一,語文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入情感式的朗讀,在朗讀中感受詩人所處的空間意境,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的情感語言表達能力。在朗讀的過程中也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例如:在小學語文《絕句》中,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正式進行之前創設教學情景,帶給學生春天來臨的感覺,使學生在情景中展示閱讀風采。

(二)給予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

我國古詩的創作多數都來源于田園山水、因此從詩中就能夠透露出一幅完整唯美的山水畫面。同時在山水畫面的表現之外,還寄托著詩人的主觀情感。由此可見,在小學生領會詩中意蘊之后,在頭腦中就會形成一幅帶有情感的山水畫。但需要注意到的是不同學生對這幅山水畫的構思以及情感表達的測重點不同。

(三)豐富古詩詞教學內容

古詩詞與現代詩歌在創作時間與空間上存在著較大差異。小學生的理解能力較差,難以對古詩詞其中的涵義以及文化背景理解與掌握,因此。就需要借助一些輔助材料。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課下查閱相關的詩人背景、興趣愛好等資料,幫助小學生從多個角度理解詩詞內容,有效加深記憶與理解。例如:在《石灰吟》中,其作者是于謙,教師可以闡述其是明朝民族英雄等內容,由于其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詩,可以將《墨梅》放在一起對比。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階段引導學生學習古詩詞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綜合文學素養。小學語文教師作為小學階段教學活動的重要引導者,有必要承擔起古詩詞教學責任,并對古詩詞教學課堂作出反思,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進行課堂教學,將古詩詞培養人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化,做好我國古詩詞文化的傳播者。

參考文獻:

[1]聞俊媛.誦讀經典美文傳承傳統文化――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認識與思考[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4,(02).

篇(10)

1小學語文的古詩詞教學對于小學生素質教育的具體作用

1.1古詩詞中所擁有的人文思想和生命情感

很多偉大的古詩詞作品都是歷朝歷代先閑流傳下來的人文思想以及生命情感的精華所在,可以說所有的古詩詞都是與社會、自然以及本人緊密聯系的一種抒發。擁有人文思想和生命情感的古詩詞也就能夠容納更加深刻的內涵。首先,古詩詞表達的是一種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這種關系,人和自然密不可分,這也是人文思想中最為深層的意義。從大量的描寫自然風光的古詩詞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這種趨勢。一些古詩詞的作者常常以景抒情,把自然的景物與人物本身的遭遇結合到一起來表達,恰恰說明了人和自然之間的關系。同時也表達了人類對自身意義的思考和領悟

。1.2古詩詞的教學對于小學生素質教育的作用

上文已經提到了古詩詞表達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所以在進行小學生的古詩詞教學的時候,就應該更加注重讓學生們去體會和把握詩中的人文思想和生命情感,從而起到素質教育的作用。另外一方面要在稱贊友誼的詩當中讓學生體會到友情的珍貴,同時也要在描繪自然的詩詞當中體會到自然的美好,從而使得學生們能夠感受到人和自然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進而學會愛護大自然,更加重視對自然環境的保護,更加注重對自然資源的節約使用,懂得自然對于人類的重要性,提升自身的環保意識,最終符合我們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理念,起到了素質教育的作用。

1.3在古詩詞的教學中讓學生們學會為人處事

從培養學生為人處事能力的角度上來說,一些含有勵志意義的古詩詞就最有效的,例如蘇變的《竹石》中就深刻的表達了這種永不放棄,勵志向上的含義,同時也表達了不畏艱難的樂觀態度,這種古詩詞當中不但有著詩詞的優美,同時也提升了學生們的綜合素質,起到了素質教育的作用。還有一些富有愛國情節的詩詞,對于這種詩詞的理解和感悟,比口頭對學生的愛國教育有效的多,讓學生們從詩歌中感受到作者的愛國之情,從而培養自身的愛國情感。另外一方面,一些古詩詞當中也蘊含著各種人間的真情,親情、友情和愛情,這一類的詩詞對于小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建立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這些人間之中美好的情感可以使得小學生們更愿意去愛和關心身邊的親人和朋友,感受人間情感的美好,從而提升小學生們的綜合素質,起到了素質教育的作用。

1.4古詩詞的教學對于小學生思想品德作用

一個國家的強大,體現在整個國民的素質。誠實守信,善良勇敢,這些美德對于一個國家人民來說非常的重要,這同時也是對小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本跟目標。在一次古詩詞當中,許多對于國家榮耀的表達以及對于善惡的表達都會使得小學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什么是好,什么是壞,什么是高尚,什么是低賤。這也是非常有效的提升小學生素質的一種教育方式。用這種古詩詞當中的濃烈情感去感染學生們,比口頭的教育來的更加有效,也更加深刻。

2如何利用古詩詞教學來進行小學生的語文素質教育

從上文我們可以了解到古詩詞的教學對于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作用,下面我們來探討一下具體的古詩詞教學方法。首先,在進行古詩詞教學的時候,要適當的進行歷史背景的介紹和講解,讓學生們能夠站在當時歷史背景的角度上來體會作者在詩詞中所表達的情感,從而體會那種人文的思想以及生命的情感。其次,要把一些意義抽象以及內容含蓄、暗有所指的詩詞進行生活化,為了讓小學生們理解起來更加的容易,老師們可以把這類的詩詞通過故事的方式來進行講解,從而加深學生們的理解,方面他們進行體會和感悟。用這種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們不再覺得古詩詞晦澀難懂,并且更加喜歡學習古詩詞,這樣一來也就提升了古詩詞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同時也培養了小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和自主學習能力和意愿。最后,要培養學生們在誦讀古詩詞的過程中體會其中的人文思想和生命情感,背誦的過程也是培養小學生記憶力的過程,同時也是培養小學生欣賞高雅文化的過程。最終達到讓學生們可以自行欣賞古詩詞,通過自身的想象來把古詩詞中所表達的意境表象化,并刻畫在他們的腦海中。通過多次的背誦和朗讀,讓學生逐漸的體會到詩詞當中的韻律之美,從而加深對于詩詞的理解,更加深刻的體會到詩詞當中的人文思想和生命情感,從而提升了學生們的綜合素質,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3結束語

從本文可以總結出,詩詞歌賦對于學生們的教育作用是十分巨大的,特別是對于學生們的素質教育方面,通過古詩詞當中的情感,來感染學生們的情感,提升學生們的情感感悟能力,培養他們的審美品味,完善他們的人格,最終達到素質教育的效果。

作者:范紅艷 單位:吉林省四平市中央東路小學校

【參考文獻】

[1]姜翠珍.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培養[J].文理導航(下旬),2014,(6):40-40.

上一篇: 事業單位金融基礎知識 下一篇: 對學校教學管理的建議
相關精選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一本之道高清乱码久久久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在线视频 | 亚洲岛国精品视频在线 | 亚洲免费国产视频 | 亚洲jiZZjiZZ在线播放 | 日韩1区2区3区蜜桃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