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30 15:25:1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事業單位物流管理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和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及社會變革的進一步加劇,現代財務管理方法在事業單位管理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目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在深化改革過程中不斷地改進,有力地促進了財務工作的順利開展。但是在經濟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發現財務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更新事業單位管理理念,加強財務人員隊伍建設,優化財務業務流程,進一步規范和強化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積極探索財務管理方法的創新,是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本文針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對運用精益六西格瑪方法提高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一、精益六西格瑪理論概述
(一)精益思想
精益思想是在豐田生產方式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綜合批量生產與單件生產的優點是最大限度地消除浪費和降低庫存以及縮短生產周期,力求實現低成本準時生產的技術理論。精益的指導思想是從顧客實際需求出發,精確地確定顧客價值,識別和優化產品價值流,并通過顧客需求拉動生產,追求完美。其最終目的是通過流程整體優化,均衡物流,高效利用資源,消滅一切庫存和浪費,達到用最少的投入向顧客提供最完美價值的目的。美國管理學家于1990年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生產經營管理理論――精益會計。即以價值流為核心,消除浪費為目的的精益會計觀點。
(二)六西格瑪管理
六西格瑪管理是建立在測量、試驗和統計學基礎之上的管理方法,由摩托羅拉公司1987年首創。作為以全面滿足顧客需求為關注焦點的現代質量管理模式,經過20多年的發展,六西格瑪管理如今已經成為許多世界一流公司的管理范式。從實質上講,它是一種從全面質量管理方法演變而來的一個高度有效的企業流程設計、改善和優化技術,并提供了一系列同等地適用于設計、生產和服務的新產品開發工具。六西格瑪管理方法的重點是將所有的工作作為一種流程,采用量化的方法分析流程中影響質量的因素,找出最關鍵的因素加以改進,從而達到更高的客戶滿意度。現在六西格瑪已經發展成為以顧客需求為主體來確定企業戰略目標和產品開發設計的標尺,通過使用數據和流程分析來減少過程變差和缺陷,以改進業務流程,從而增加客戶滿意度和利潤的管理方法、管理哲學。
(三)精益六西格瑪
精益與六西格瑪具有很強的優勢互補性,通過將精益和六西格瑪進行有機整合,建立精益六西格瑪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體系,協調運用精益與六西格瑪兩套工具,將有助于在消除過程浪費、減少過程波動的同時,加快過程速度,提高質量水平,真正實現利潤最大化和顧客滿意的雙贏目的。
二、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面臨的突出問題
(一)財務管理意識淡薄,理財觀念陳舊
大部分事業單位不同程度上存在著對財務管理認識不到位、粗放型管理、對財務管理的職權不分等情況,財務管理部門尚不能完全適應市場經濟的新環境,理財觀念陳舊,普遍存在著“等、要、靠”的現象。一些單位領導不重視財務管理,財務監督職能難以發揮,違規違紀現象不斷發生,而且財務管理工作人員參與財務管理的意識不強。部分事業單位對財務管理工作缺乏創新意識,工作人員業務能力比較差,對財務管理的理念和先進的管理方法了解甚少,沒有把單位財務管理作為議事日程加以研究和探索,致使財務管理與業務管理嚴重脫節。
(二)財務人員業務素質不高、職業道德不強
從事財務工作的人員不僅要有財務會計專業知識,而且還必須掌握本行的財務會計各項法規、稅收法規以及其他的財經法規制度。部分事業單位財務人員結構不合理,知識老化,管理觀念陳舊,理財知識欠缺,理財方法落后,職業道德意識不強,對會計制度、法規不熟悉,處理業務能力不高,習慣于按單位領導吩咐辦事,從而導致財務人員對不合理的財務收入及會計核算的違規事項無心監管,無力監督。
(三)財務分析觀念比較弱,財務分析管理存有漏洞
由于事業單位所需經費一般由國家財政全部或部分補助,形成了事業單位只重視會計核算、忽視財務分析的現狀。財務人員一般用季度會計報表或年終決算報表的情況來代替財務分析報告。即使進行財務分析的單位也存在著財務分析報告模糊不清、形式單一、質量不高等現象,采取的分析方法也不夠靈活、創新。參與財務分析人員的管理意識不強,參與單位管理的機會少,對本單位業務的現狀、問題和今后的發展缺乏全面了解,只能被動地通過財務收支來判斷,難以為決策者提供有效的財務信息依據,使得財務報告為管理者進行科學決策的功能大大削弱。
三、實施精益六西格瑪財務管理的策略
精益六西格瑪是消除浪費和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統一,是人、過程和技術的集成,是當今世界上最為實用、最先進的管理方法理論之一。精益六西格瑪在財務領域的應用應從管理理念、管理人才、信息管理體系、財務分析管理等方面進行改革和創新,積極推進財務管理的現代化,逐步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和事業單位發展要求、科學的精益六西格瑪財務管理體系。
(一)樹立適應市場經濟和事業單位發展要求的精益六西格瑪財務管理理念
沒有先進的財務管理理念,就沒有先進的財務管理,觀念落后是管理落后的重要根源。因此構建精益六西格瑪財務管理體系的首要任務是:事業單位的全體人員特別是管理領導層要樹立適應市場經濟和單位發展要求、科學的精益六西格瑪財務管理理念。具體地講:首先要樹立創造價值最大化的理念,提高一次性把事情做對、做好的質量和效率,消除做錯事的根源,在源頭處消除浪費,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益,創造最大化的價值;其次要樹立注重業務過程的理念,通過過程控制PDCA循環法則和DMAIC(定義、測量、分析、改進、控制)業務流程改進的科學方法,反復進行標準化工作和持續改進,點滴積累,夯實管理基礎;最后,要樹立全局和系統的理念,從全局和系統的高度貫徹精益六西格瑪財務定理理念,通過系統地優化業務流程、管理流程、工作流程,最終實現以“最優的質量和最低的資源的產品,對社會需求作出敏捷的反應。”
(二)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精益六西格瑪財務管理人員隊伍
精益六西格瑪管理的成功實現需要全體財務人員的積極參與和支持,需要全體人員自發地去工作、去運用。近年來,我國進行了改革預算編制方法、建立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推行政府采購制度等一系列的財政體制改革。這些全新的財政管理模式要求事業單位的管理者及財務人員都應及時轉變觀念、提高認識。除了應當具備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以外,還要熟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并嚴格遵守職業道德。同時,精益六西格瑪管理也對這支隊伍的素質提出了更新的要求:1.思想觀念新,要樹立適應精益六西格瑪管理的觀念、集體觀念和主人翁意識,能自覺地進行自主的管理。2.要一專多能,能一人多崗位操作,并有能力參與管理工作。3.要有團體協作精神,依靠集體智慧去解決工作和管理中的難題。4.堅持效益價值優先原則,要求所有人員要把精益六西格瑪付諸于行動,消除一切無效勞動和浪費,不斷改進和不斷完善。因此,事業單位要有步驟、有策略地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精益六西格瑪財務管理人員隊伍,提升隊伍的整體水平,不斷滿足適應現代化財務管理的需要。
(三)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構建精益六西格瑪財務信息管理體系
1.要以財務管理為中心,推進事業單位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結合各單位實際情況,積極引進或開發運用統一的財務與業務一體化的管理軟件,按照“長遠規劃、分步實施、突出重點”的原則,依次開發運用,逐步構建精益六西格瑪財務信息管理體系,實現財務過程的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的集成和數字共享,保障事業單位的預算、結算、監控等財務管理工作的規范化、精益化、高效化。2.要從財務管理的薄弱環節入手,建立起以財務管理為核心的內部信息管理系統,通過網絡手段和統一的財務管理軟件,采用精益六西格瑪方法對會計數據進行加工,為科學決策提供準確的依據。對那些財務規章制度,可以通過計算機程序化排除人為因素干擾,變成技術上解決信息不及時、不對稱和監督不力、滯后的問題。3.要建立良好的信息溝通機制,提高事業單位的成本效益管理。一個良好的信息溝通機制,可以使單位及時掌握財務收支使用狀況,提供內容全面、及時、準確的信息,有利于各部門和人員進行溝通協調,由此產生的會計信息的相關性、真實性和透明度又會得到進一步提高,從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增強財務管理水平。
(四)運用精益六西格瑪提高事業單位財務分析能力,為重大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在精益六西格瑪質量管理過程中,每一百萬個機會中只有3.4個錯誤或故障。它將所有的工作分解成業務流程,采用量化的方法分析流程中影響價值的因素,找出其中最關鍵的因素加以改進,從而達到更高的顧客滿意度。它強調以數據為基礎,通過對數據的收集、分析和利用,為管理部門提供明確而清晰的目標。過去,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重點只是財務數據的記賬、算賬、審核、報銷等日常工作,忽視對重大決策從財務管理的角度提供決策依據。在實施精益六西格瑪質量管理后,可以充分利用DMAIC優化流程,對單位的收支情況、支出結構等實際指標與其各項計劃指標進行持續漸進的分析,找出各項項目之間的聯系和影響因素,得出指標之間關鍵的差異和主要變動趨勢,這樣形成的財務分析報告條理清晰、層次性強,而且得出的數據真實可靠。財務分析工作只有采用先進的管理方法和分析手段,才能大大降低事業單位重大決策的財務成本,為事業單位的健康發展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
(五)運用精益六西格瑪方法提高財務業務流程質量管理水平
事業單位的財務部門是單位經濟管理的核心,其質量管理水平的高低、業務處理過程效率和出錯率直接影響到事業單位經費的使用效率、資產的完整以及財務控制和監督的有效性。運用精益六西格瑪的系統方法可以很好地提升財務業務流程質量。具體實施過程:在定義階段,確定單位繪制流程圖和確定要改進的方面等,如事業單位財務日常業務流程常可分解成報賬審核、付款登記、編制會計憑證、過賬結賬、編制會計報表等,確定編制時間、出錯率等為改進目標;測量階段先明確進行目標的方法和測量指標,確定輸入、輸出指標和過程指標之間的關系,如可將財務報表的首次合格率、機會缺陷定為測量和計算指標等;分析階段就是指出影響這些指標關鍵、潛在的因素,如在報賬審核中,要分析預算安排、相關手續、金額等因素是否存在缺陷等等;改進階段就是在分析階段找出主要原因的基礎上,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控制階段就是在實施新業務流程方案后,建立新的過程控制系統和監控系統,不斷地進行實時監控、調整和控制,直到改進的目標(出錯率等)達到理想狀態,最終實現提高財務業務流程質量管理水平的目標。
【主要參考文獻】
[1] 陳明坤.精益會計[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
[2] 馬林,何楨.六西格碼管理(第二版)[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隨著人才價值的回歸和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人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堅持用人制度改革,是實現人才資源配置市場化、人才管理社會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傳統人事管理向新型的社會化人事管理過渡轉變。作為政府人事部門所屬的人才交流結構,開展社會化人事管理和服務,如何為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人事人才專業化的配套管理和規范的服務,是我們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
一、充分發揮人才管理服務職能,為人才社會化管理服務提供保證
人才的社會化管理就是單位實行人事制度改革、實行新的用人方式后,要解決人才和單位對人事檔案依附關系的問題,讓人才自由流動而沒有人事檔案管理的后顧之憂,同時也為單位在自主選擇用人上消除人事管理關系的顧慮,最終實現人才資源的社會化配置。
(一)發揮政府人事部門人才服務機構的主渠道作用
按照規定,人事檔案除可由單位的組織人事部門和政府人事部門所屬人才交流服務機構管理。組織人事部門賦予人才交流服務機構人事管理職能,來保證人事檔案的真實性、嚴肅性、完整性和安全性。作為承擔政府人事部門職能的人才交流服務機構,起著聯系政府人事部門、單位及人才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專門負責為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人事人才社會化管理和服務。多年來,人事部門為人才的流動和管理制定了相應的政策法規,人才交流服務機構通過借助于行政職能,為配合企業改制和用人制度改革,為企業和人才個人搭建了社會化管理的服務平臺,開展了相應的配套人事保障服務。
(二)轉變職能,創新機制,拓展服務領域
1.變管理為服務。轉變職能最重要的就是要從管理延伸到服務,由過去單純的“管檔管人”逐步轉變到“為人才和單位服務”,貼近企業與個人的需要,不斷拓展服務領域和空間,通過管理體現服務,實現管理的價值,增加服務附加值,使人才檔案管理和使用發揮新作用。人才服務機構在人才檔案的社會化管理中不斷提升人才檔案的使用價值,豐富檔案記錄內容,為企業用人提供必要的有效信息,以優質、高效、一流的服務,讓人才滿意放心,讓單位減負消腫,更好地為用人單位和各類人才服務,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服務。
2.建立適應市場化、符合社會化的運行新機制。時代在變,管理也要變,適應市場化就是要有適應市場競爭的能力,要有市場的促銷方式和手段,要有廣為人知的宣傳力度,要讓人才個人和單位能接受和認可的社會化管理和服務的方式。符合社會化運行的新機制就是人才交流服務機構內部要有激勵創新機制、調整分配機制、用人機制,調動員工積極性、工作動力等,激活內部管理和服務,來贏得客戶。
人才進入市場,通過市場調節優化配置,實現人才效能的最大釋放,單位用人到市場,人才求職找市場的市場化格局已逐步形成,人才服務機構在市場化經濟環境中提供社會化管理和服務的作用更加顯現,在推進人才市場化配置和人才檔案社會化管理服務方面,作為政府人事部門人才服務機構,也要調整定位,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符合人事政策和市場運行的機制。
3.做好基礎管理服務,不斷拓展新服務項目。基礎管理服務工作是原來已建立起來的傳統人事管理業務,包括檔案管理、人才調動、身份保留、工齡計算、職稱評審、出國境政審、辭職審批等管理服務,在做好基礎管理服務的前提下,挖掘和發展的新服務領域和項目,使傳統業務與現代管理相結合,擴大管理和服務面,以解決不斷發展的新需求,通過人才檔案管理提供新的服務,如注冊資格審查的存檔證明、合同鑒證、代辦社會保險、人才派遣、人才引進、人才測評等,使管理和服務不斷推陳出新,人才檔案的社會化管理才有生機和活力。
(三)整合社會資源,優勢互補
人事服務有其自身的專業屬性,又具有政策性強、管理規范、社會信譽度高等獨特性,但傳統的人才管理條塊分割依然存在。人才檔案受不同部門、行業管理在全國較普遍,勞動部門職業介紹機構在管理人才檔案,各行業主管部門成立的人才服務機構也在管理人才檔案,涉外人才服務機構作為一個企業也在開展社會化人才檔案的管理工作,形成了多頭管理的局面。改革進程需要逐步推進,人才的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需要規范,又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打破部門和行業的管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各自發展格局。對此,作為政府人事部門的人才交流服務機構可發揮自身優勢,聯合行業中介服務機構開展工作,實現優勢互補。
(四)運用現代技術,提升管理服務水平
當今世界已進入信息化時代,電腦化管理已相當普及,各人才交流機構要充分應用信息技術,加快提升現代化的管理技術水平和手段,加快硬件投入和軟件開發,使服務方式更為便捷,辦事環節和手續更加簡化,從而提高服務標準和服務效率。
二、營造社會化環境,加快社會化公共服務進程
(一)以政策為導向,為社會化管理和服務鋪路搭橋
人才的社會化管理和服務進程離不開政府的推動,以及人事行政部門的政策性支持。隨著各項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促使人才服務機構為單位改革和人才進入社會化提供配套的人事人才服務保障。這一切都是政府在穩步推進各項改革的基礎上發展過來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既有其行政手段,又有其社會特征,既依靠政策導向,又依賴于市場實現社會化管理和服務。
(二)挖掘服務潛能,樹立服務品牌
本專業旨在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有扎實的物流學、管理學、經濟學和工程科學的基本知識,系統掌握現代物流管理理念、專業知識與相關技能,并能夠綜合運用國內外先進的物流管理理論、方法和技術從事物流管理與運作、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物流技術分析與應用等工作的創新型復合型物流人才。學生畢業后,能夠在物流企業、運輸企業、工業企業、商業企業、科研院所、行政事業單位等從事物流管理工作。
物流管理專業就業方向
本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在各級經濟管理部門,工商企業中從事物流管理工作和與物流相關的鐵路,航空,港口,倉儲等管理和技術工作。
從事行業:
畢業后主要在交通、互聯網、貿易等行業工作,大致如下:
1 交通/運輸/物流;
2 互聯網/電子商務;
3 貿易/進出口;
4 新能源;
5 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
從事崗位:
畢業后主要從事倉庫管理員、物流專員、采購主管等工作,大致如下:
1 倉庫管理員;
2 物流專員;
3 采購主管;
基于現代物流管理的要求,對Delphi應用程序設計,Delphi數據庫技術進行了較深入的學習和應用,主要完成對企業物流管理系統的需求分析、功能模塊劃分、數據庫模式分析,并由此設計了數據庫結構和應用程序。系統運行結果證明,本文所設計的物流管理系統可以滿足客戶、運輸人員和高級管理員三方面的需要。第一章主要介紹了該系統的項目背景。第二章介紹了物流系統的特點和應用,并分析了物流的主要設計任務和開發方法。第三章結合具體的要求對系統進行了全面的需求分析,介紹了系統的結構關系和組織模塊等信息。第四章對系統進行了總體設計,對登陸系統的用戶訪問權限進行了設計和實現。第五章主要模擬真實的使用過程對系統進行了全面的測試。最后介紹了開發整個系統的心得體會。
本系統為用戶提供強大的數據操縱功能,界面友好、使用簡單方便,系統維護成本低。
關鍵詞 :物流管理系統 , 查詢 ,結算, 數據庫
:17000多字
有中英文摘要、開題報告(2000字)、流程圖、界面圖
有完整可直接運行的程序
2影響因素二———院校所在區域物流狀況
不同區域的物流發展階段和側重點不同,而高職院校的學生當中本地(或就近)生源以及畢業后留在本地(或就近)就業的學生比例一般較高,所以物流管理方向設置應考慮與區域物流發展形態及用人需求相銜接。以下通過表2來說明這一點。
3影響因素三———院校的行業背景
很多高職院校曾經附屬于某個大型企業或者政府行業管理部門,因此相比本科院校其行業背景特征更加明顯。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方向設置和課程設置應該充分利用這種背景,這樣能在就業、校企合作等方面占據優勢(如表3所示)。
4影響因素四———物流技術進步
從學科屬性上看,物流管理屬于應用性非常強的邊緣叉學科,因此課程當中應該將最新的物流設施設備、物流技術涵蓋進去,以幫助學生適應畢業后的工作崗位并獲得認可。尤其是對于高職層次的物流管理專業學生更是如此,因為高職畢業生工作單位多為民營企業,利潤至上的觀念和“跳槽”的高頻率使得民營企業不希望招到“生手”,所以不能給畢業生像國企和事業單位一樣長周期的“適應期”,這就要求在課程設置當中考慮實習課程和工作崗位的“接軌”。表4即說明課程內容應和物流技術進步保持同步。
5影響因素五———師資和實訓條件的限制
在某些情況下一些課程(或某些課程內容)有開設的必要性,但是由于師資條件和實訓設施設備的限制不具備開設條件。主要是一些操作性比較強的課程,教師本身沒有接觸過實際的工作,僅憑臨時的理論學習而沒有實際工作經驗很難講出來有用的知識,更不用說幫助學生掌握相關能力;另一方面即便教師具備了講授該課程的能力,但是該課程的實作性很強,不通過身臨其境的實際工作環境的感知、實際設備和實際軟件的使用難以掌握相應的能力。
一、物流管理專業的人才教育情況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物流管理認識的不斷深化和物流業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理論界和產業界對物流管理人才的培養問題越來越重視,物流管理人才的培養剛剛起步就開始了全面提速,并且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一是物流管理專業的學歷教育開始啟動,很多學校設立了物流管理本科專業,少數高校開展了物流管理的研究生教育;二是物流管理教育科研隊伍不斷壯大,在這支隊伍中,既有一直從事物流管理教學與研究的老專家,也有國內培養和海外學成歸來的優秀中青年者,他們專注于我國物流管理學科的建議和發展,傾心培養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為我國物流管理業的發展獻計獻策,推動了我國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的發育和健康成長;三是不少物流企業也都加入到物流管理人才的培養中來,對內對外提供物流管理的培訓服務。
二、物流管理專業的就業方向與就業現狀
(一)物流管理專業的就業方向
物流管理專業主要是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物流管理、物流社會服務、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等領域的應用型人才。該專業本科的教育重在培養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將來能夠在流通管理部門、內外貿公司、物流企業和相關部門部門、物流政策研究部門等各類組織中從事物流管理工作的復合型專業人才。
由于物流管理專業是一個實踐性、應用性都比較強的專業。因此,該專業培養出的學生將來能夠在政府機關、流通管理部門、內外貿公司、物流配送中心、大中型物流單位從事物流管理與實務工作。
物流管理專業由于其自身的廣泛性,市場適應性強等特點決定了該專業的學生有很大的就業空間。該專業畢業生的去向大體分為三類:一是進入高校和科研機構從事教學和科研活動。二是進入各類物流管理部門,成為各級政府公務員。三是進入企事業單位物流業部門從事具體業務工作。后兩類的具體就業方向有:各級政府經濟管理部門、內外貿物流公司、物流配送中心、物流設計與規劃部門和大型超市等。
(二)物流管理專業目前的就業狀況
由于物流管理專業屬于理科、文科并兼性專業,相對其他專一類畢業生來說,其就業難度面就要困難得多,就業機會也就難得多。因此,總體說來,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就業狀況不是很樂觀。尤其在我國物流管理部門剛剛從原來的倉庫管理、運輸部門管理轉變而來,對其需求量的不大以及競爭程度的激烈,該專業畢業生能夠進入各類物流管理相關部門的比例很小,大部分畢業生將在各類企業單位從事與物流相關的工作或其他管理性工作等。
三、物流管理專業就業難的原因
(一)當前物流行業發展不完善
由于目前我國物流行業發展的不完善,從事物流業各項工作的人員隊伍參差不齊,以及很多中小型物流企業大部分都是從運輸業和倉庫轉變而來,這些企業中的員工大部分都停留在招運輸工和倉庫保管員及搬運工概念,真正的物流人員等工作都給一些非專業性人員來做,從而導致了工作的低效率。但現實條件又不允許這些企業馬上改變這種不合理的現象,因為要考慮到很多相關因素。因此,這些不足還有待我國物流行業的發展,造就招聘的員工必須具備物流管理與技術人才。
(二)人才的供給遠遠大于需求
由于近幾年來高校的不斷擴招所帶來的需求關系的變化使大學生在擇業時的談判地位急劇下降,這不僅表現在收入水平的下降,還表現在就業單位提出許多不合理的要求,這也嚴重妨礙了大學生的就業。根本說來,這種擴招沒有面向市場的需求,沒有以市場的就業行情為參考而及時調整招生規模和培養方向,這就導致了人才的供給遠遠大于市場的需求。
(三)學生的價值判斷盲目
當下,很多學生的攀比與求高心理十分強烈。這種不能給自己合理定位而產生高期望值的盲目求高心理,往往使自己與很多用人單位失之交臂。
(四)學校在實踐環節的重視度不夠
在很多高校的物流管理專業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把實踐環節的教學擺到一個重要的位置上來,這種現象勢必造成學生在實習方面收效甚微,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差。而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的實際操作能力、適應工作環境變化的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這種學生自身能力的不足與企業高要求的脫節最終影響了企業對此類學生的聘用。
四、促進物流管理專業就業的幾項措施
(一)關于學生自身方面
針對學生的價值判斷盲目問題,需要學生認識到社會就業的整體趨勢,自覺調整自己的就業期望,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樹立“先就業后擇業”的就業觀。其次,大學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做人”的素質。有些大學生意識落后,只重視對學校所安排課程的學習,不注重對自己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造成畢業時高分低能,不能滿足社會和用人單位的需要。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里,既懂物流專業知識又懂物流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因此,大學生不但要掌握必要的書本知識,還要重視對自己綜合素質的培養。
(二)關于學校方面
1.首先,學校應該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調整,做到整體優化,重視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拓寬學生的專業知識面,加強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從而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和專業應變能力。其次,學校要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注重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不斷補充學科前沿知識,用先進的知識理念充實課堂教學,改變教師教學中理論脫離實際的狀況,并且積極主動地參與企業的課題研究。
2.學校要切實重視與與用人單位的聯系,建立暢通的就業實習渠道,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學校要多組織學生參與物流業調查等工作,并且推薦學生到相關部門進行認知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等。
3.學校應及時了解用人單位的具體用人需求特點以及歷屆畢業生的工作表現反饋情況,掌握第一手市場需求和反饋信息,調查目標市場的需求特點,即用人單位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人才應具有哪些知識和能力,了解市場對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知識結構的要求,并把以上相關信息傳達給學生,使學生能夠更加準確地定位自己。
五、結論
綜上所述,只有在政府政策疏引、學校教育培養結構調整、大學畢業生對自己的正確定位等綜合引導下,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才能夠得到解決。但是,解決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問題是一個長期的問題,需要政府、學校以及個人的共同努力。大學生要在政府、學校的幫助下,轉變就業觀念,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自覺深入物流企業單位中參加實習性勞動,在社會實踐中接受實際環境和崗位技術的要求,爭取早日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First som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course seting up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were analysed, include changes in employment market、rising curve of occup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regional logistics status、industry background of school、logistics technology progress、the limits of teachers conditions and training conditions, on the basis of that make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then three advic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course seting up; employment; rising curve of occupation; logistics technology progress
物流管理專業是新興的熱門專業,目前開設此專業的高職院校不少,但限于開設時間短等諸多原因,目前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的辦學還存在很多問題,課程如何設置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將從幾個角度分析課程設置的影響因素及其中的不合理現象,并提出建議。
1 影響因素之――與就業市場變動趨同
和本科院校不同的是,高職院校依靠就業來吸引生源,就業是院校生存和發展的生命。在就業以及自身發展的雙重壓力之下,高職院校必須要確保就業率。因此其各個專業的課程設置都要適應就業市場的需求。對于物流管理專業而言也概莫能外,因此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應該及時調整以適應就業市場需求――當然不論如何調整核心課程都是要保留的,因為這些核心課程所涉及的知識和能力是多數物流管理崗位都能夠用到的。比如運輸管理、倉儲與配送管理等。熱門就業方向與對應的專業方向如表1所示。
2 影響因素二――職業上升曲線
由于自身素質及學習基礎等原因,一般來說高職學生工作后的起點較低,職業上升曲線比本科生更平緩,圖1能夠說明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和本科物流管理專業有不同的職業上升曲線。
由圖1中能夠看出,總體來看高職生由于職業上升曲線的限制,對戰略規劃與決策管理以及較為復雜的管理層次的知識能力需求較少,主要還是初級操作和簡單管理知識,因此課程設置中此類“實務操作”性質的課程較多,而在本科課程中常見的規劃類(如物流系統規劃、交通規劃)和數學及數據類(運籌學、數據庫原理)的課程內容在高職層次課程中一般沒有。同時,盡管有些課程名稱高職和本科的相同,但是其講授深度和內容相差很大。當然也會有少數的高職生其職業上升曲線也能達到甚至超過本科生的平均水平,但是課程設置針對的是大多數高職生,因此這少數優秀學生的知識與能力學習需求只能通過其他途徑來獲得滿足。
3 影響因素三――院校所在區域物流狀況
不同區域的物流發展階段和側重點不同,而高職院校的學生當中本地(或就近)生源以及畢業后留在本地(或就近)就業的學生比例一般較高,所以物流管理方向設置應考慮與區域物流發展形態及用人需求相銜接。以下通過表2來說明這一點。
4 影響因素四――院校的行業背景
很多高職院校曾經附屬于某個大型企業或者政府行業管理部門,因此相比本科院校其行業背景特征更加明顯。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方向設置和課程設置應該充分利用這種背景,這樣能在就業、校企合作等方面占據優勢(如表3所示)。
5 影響因素五――物流技術進步
從學科屬性上看,物流管理屬于應用性非常強的邊緣叉學科,因此課程當中應該將最新的物流設施設備、物流技術涵蓋進去,以幫助學生適應畢業后的工作崗位并獲得認可。尤其是對于高職層次的物流管理專業學生更是如此,因為高職畢業生工作單位多為民營企業,利潤至上的觀念和“跳槽”的高頻率使得民營企業不希望招到“生手”,所以不能給畢業生像國企和事業單位一樣長周期的“適應期”,這就要求在課程設置當中考慮實習課程和工作崗位的“接軌”。表4即說明課程內容應和物流技術進步保持同步。
6 影響因素六――師資和實訓條件的限制
在某些情況下一些課程(或某些課程內容)有開設的必要性,但是由于師資條件和實訓設施設備的限制不具備開設條件。主要是一些操作性比較強的課程,教師本身沒有接觸過實際的工作,僅憑臨時的理論學習而沒有實際工作經驗很難講出來有用的知識,更不用說幫助學生掌握相關能力;另一方面即便教師具備了講授該課程的能力,但是該課程的實作性很強,不通過身臨其境的實際工作環境的感知、實際設備和實際軟件的使用難以掌握相應的能力。
7 綜合分析
綜合上述影響因素,可以得出以下的結論――影響課程設置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這其中驅動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選擇課程的最主要目的是就業;與本科課程差異化的因素是不同的職業上升曲線;選擇課程的自身基礎條件是院校所在區域物流狀況及院校自身的行業背景;限制條件是師資和實訓條件;同時課程內容要跟上物流技術變動的步伐。根據上述分析課程設置還應該考慮如下問題。第一,應注重物流教師師資的培訓才能實現課程設置的初衷。上述分析提到物流專業課程設置具有“就業驅動”特征,需要根據就業市場調整課程結構,同時還要與新的物流技術保持同步,可見相比其他很多專業高職物流管理課程設置的變動性很突出,要求教師能夠有充分的培訓和再教育機會來保持與行業發展的同步。如果師資培訓滯后,以上很多設想都難以實現。第二,逐步改進實訓條件,增強實訓基地建設。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和本科物流管理專業相比,對實訓條件和實訓基地的要求更高。沒有合格的實訓條件,沒有和課程內容緊密結合的實訓基地,課程設置的目標也難以實現。當然相比校內實訓條件的改進,建設校外實訓基地并充分利用好校外基地才是難點,這牽涉到政府的政策支持。第三,在一些共性問題上提供更多理論性的公共研究產品。對于物流管理專業高職畢業生的職業成長曲線以及物流管理領域的就業市場變動,本文只是做了定性說明而沒有條件做數據調查統計和定量分析。但另一方面全國幾百所開設物流管理專業的高職院校真正需要此類研究成果,因此相關教育管理部門應加強這方面的研究投入。
1、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可在物流企業、工商企業、貨代公司、配送中心、港口、貨物集散中心和物流基地(園區)、物流管理咨詢公司及相關行政、事業單位等從事采購、倉儲、包裝、配送、運輸、規劃等物流業務運作管理、物流服務咨詢與策劃、供應鏈管理以及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等工作。
2、主干課程:物流概論、物流規劃與設計、采購與供應管理、采購項目管理、運輸管理、倉儲管理、配送管理、國際物流學、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采購過程演練、運輸實務、倉儲管理實務、物流配送中心設計、國際物流實務、成功學、創新學、素質拓展訓練等。
(來源:文章屋網 )
3、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機電一體化技術在高職的專業中屬于制造大類,是高職院校普遍開設的專業之一,就業率也一直不低。對于普通考生來說,要求不高,屬于相對大眾化的專業。機電一體化技術主要培養從事機電一體化設備的使用和技術管理工作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4、物流管理專業:本專業培養有工商企業管理、經濟貿易和電子商務應用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具備物流管理基本技術技能的,能在工商企業從事與物流相關的管理、經營工作的大專層次的人才。學生經過基本訓練,從而具有在相關企業承擔物流管理、經營工作的基本能力。
5、輪機工程技術專業:輪機工程技術專業畢業后可從事船舶修理、船檢與制造等工作,很多時候需要在船上作業。就業方向:航運企事業單位從事遠洋和近海船舶的輪機管理工作,也可在航運機務部門、港務監督、船檢等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相關工作。
6、鐵道工程技術專業:鐵道工程技術專業著重培養能從事鐵路線路勘測設計和施工組織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據業內人士稱,這個專業在鐵路里是最吃香的主干專業,學好了很有前景,但工作非常辛苦。
7、藥物分析技術專業:藥物分析技術專業屬于生化與藥品類中食品藥品管理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方向比較多,可以做醫藥企業做醫藥代表,工作會比較辛苦,但是收入也會相應教高。到醫院的藥房或者藥劑科工作,工作較穩定,福利待遇也非常不錯,唯一一點就是會比較枯燥無聊。
8、市場營銷專業:本專業主要培養了解貿易相關知識,熟悉國際貿易實務,能熟練應用計算機與網絡技術,具有現代市場營銷觀念和熟悉市場營銷管理的應用性高級專業人才。畢業生可從事市場營銷的調研與策劃、市場開拓、機電產品的銷售和服務,以及企業的經營管理及咨詢等工作。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social demand for logistic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is increasing, and the school itself to carry out logistic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talents training mode, mechanism reform, curriculum system, practice base, teaching staff and a series of construction and exploration of cable, the 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 significantly improved. However,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need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and solve to make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further, so that can better be a demonstration and leading role to otherprofessional.
Key words: vocational school; logistic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1物流管理專業建設的背景與現狀
1.1物流管理專業建設的背景
物流業是融合運輸、倉儲、貨代和信息等功能的復合型服務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許多地區都將物流業列為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特別是隨著各地的產業轉型升級,勢必要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服務業,但是與物流業迅速發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物流人才非常緊缺或物流人才與企業需求不匹配。
1.2物流管理專業建設的現狀
我國物流產業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起步,各高職院校從2002年開始設置物流管理專業。自2006年教育部、財政部啟動第一批“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計劃”,從全國現有1 000多所高職院校中遴選出100所國家級示范性高職院校。2010年教育部、財政部啟動第二“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計劃”,即“國家骨干校建設”。與此同時各省教育廳、財政廳也在相繼開展“省級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計劃”。在各批次與層次的建設院校中,有部分院校將物流管理專業作為示范性建設專業,這說明經過10年左右的發展與建設,物流管理專業的系統規模基本具備,物流管理專業辦學規模、辦學理念和特色、儀器設備、雙師比例、報到率、就業率、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等方面都有明顯提升。在取得成就的同時也存在著專業培養目標上,各高職院校大同小異。在專業規劃、開設課程等方面大體相似,缺少自身特色,沒有做到人才培養多樣化。這一現狀遠遠不能滿足物流專業發展和國家經濟建設對物流人才的需求。
2物流管理專業建設存在的問題分析
2.1人才培養目標與地方產業經濟發展吻合度不高
作為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在學校招生對外宣傳和在學校制定培養計劃、課程體系以及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同時還可為企事業單位選擇所需人才提供重要參考。為滿足上述要求,物流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至少應滿足以下幾點要求:(1)體現物流管理專業特點;(2)體現學生畢業后適合的就業領域;(3)體現本校(專業、方向)特色;(4)體現對專業人才的層次定位;(5)體現如何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然而,有的物流管理專業建設方案所體現的人才培養目標在這些方面并沒有得到很好體現,存在著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大同小異。
2.2課程體系設計未能服從于人才培養目標
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的關鍵和核心。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必然通過科學、系統的專業課程體系來實現,即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最終要落實到課程的學習上,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置合理性必然會影響到物流管理人才培養質量。目前高校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主要存在著以下問題:(1)課程體系設計不系統,傳統的專業課程體系培養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已無法滿足行業企業發展的需要,需要變革專業課程體系。(2)課程開設時序不科學,缺少服務于本地經濟發展特色課程。(3)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設置不銜接,而且實踐課程安排上存在課時數量少、實踐教學內容過于簡單、實踐教學內容與所學理論相關性不強等現象,導致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不銜接。
2.3師資隊伍專業程度不足
師資隊伍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在實際工作中,物流管理專任教師大體可分三部分,一是40歲左右以上老師,這部分老師絕大多自己所學專業并非物流專業,其中一部分是經過不斷自我學習“轉行”而來從事物流專業教學工作,另一部分是在工作中繼續進行研究生學習與深造轉入到物流專業教學工作中。二是40歲以下年輕教師,在這部分教師當中有的是本科與碩士都是學習物流管理專業,有系統的知識體系,而實際工作中這部分年輕教師數量較少。有的是本科學習其他專業,碩士學習物流專業;還有一部分所學專業為企業管理、工商管理、經濟學等專業,實際工作中這類年輕教師較多。因此師資隊伍當中專業度還不理想,由于職稱、待遇等各種客觀情況所限,那些專業度高,又有企業一線工作經歷的教師還不能真正充實到這個教學團隊當中,高水平教研活動開展次數有限,高層次交流不多。
3物流管理專業建設的有利條件分析
一是經過10年來的辦學實踐和探索,各校對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開設方向、目標有了很好的理解和認識,基本理清了思路。二是培養一支基本適應本專業教育教學需要的教師隊伍,經過10年來教學實踐和人力資源開發,使師資隊伍水平不斷提高,規模不斷壯大,有利于今后物流管理專業建設與開發。三是課程體系建設有一定進展,專業設置、目標管理、教學和課程安排等環節在實踐中有所加強。能根據授課對象的差別,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注意課程與專業科目的連接。在講授基本理論的同時,注重理論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由理論知識儲備轉化為實踐效果,注重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有效地促進課程體系建設。四是國家政府對教育,尤其是職業教育十分重視隨著國家各項事業的發展,特別是物流產業的發展,社會急需大量物流專業方面專業人才,對此,政府將會給予資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解決了專業建設中資金的困撓。
4物流管理示范專業建設對策措施
4.1明確示范專業建設指導思想與目標
明確高素質技術技能型物流人才培養目標,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市場為導向,以專業特色為主線,加強專業建設;以雙師型教師隊伍為重點,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加大實驗、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力度;通過示范專業建設為其他院校起到輻射與帶動作用。專業建設目標雖然各院校在建設方案中有不同表述,就其根本還是提高教學質量,培養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綜合素質等滿足企業需求人才標準,服務于物流產業發展和地方經濟發展。
4.2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建立以提高全面素質為基礎,以增強職業操作能力為本位;以企業需求為基本依據、以就業為導向;適應行業技術發展,體現教學內容的先進性;以學生為主體,體現教學組織的科學性、靈活性和開放式的課程體系。具體體現為:
(1)課程體系體現以職業素質為核心的全面素質教育培養,并貫穿整個教學的過程始終,分別落實到各個教學環節。高等職業教育所培養的學生應具備職業素質,面向地區建設和社會的發展。該體系包括政治素質、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心理素質,一線實際工作能力等。
(2)課程結構設計合理,符合高職教育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的目標。物流管理專業按照突出“實際、實用、實踐”的原則,依據專業培養目標、專業人才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建立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應突出基礎理論知識的應用和實踐能力培養。基礎理論教學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專業課的教學必須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專業知識則根據職業崗位群有針對性地設置專門化教學模塊,建立一個知識面較寬廣、技術應用能力針對性和實用性都很強的知識平臺。
(3)實踐課程體系要突出符合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規律。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出發點,重新審視原有課程體系問題,該整合的整合,該重組的重組,使學生學到的不僅僅是一門具體課程的知識,而且能夠應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產實踐中的實際問題。加大實踐教學時數,加強實用性基礎知識教學,削弱較深理論內容。重視多種實訓實驗,使實踐教學體系完整實效,并形成校企聯合辦學、產學結合的實踐辦學模式,保證培養目標和專業特色的實現。
4.3教學內容和方法改革
根據物流產業和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及時改革授課內容,刪除不適應教學目標要求的內容,適當加大實踐教學比例,改革傳統偏重理論講授的教學方法,積極采用和創新現代化教學方法。在倉儲管理實務、物流運輸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市場開發等骨干課程或核心課程中進行教學做一體化改革,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實踐教學,增強學生實踐操作能力。
4.4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為適應高職教育發展和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學校要重視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盡快提高當前教師隊伍的學歷水平、教學質量、專業技能、科研能力,要從院校發展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采取積極培養和努力引進雙師型人才。加快師資隊伍建設,建立一支政治思想過硬、師德高尚、教風優良、學歷與學術水平高、實踐經驗豐富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同時,學校要積極安排骨干教師到國內重點高校進修或到物流管理部門實踐體驗,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實踐能力,積極培養學科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