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學的概念匯總十篇

時間:2024-01-29 16:55:0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生物化學的概念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生物化學的概念

篇(1)

【中圖分類號】G633.91

醫學生物化學是從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現象的本質及疾病發生發展的一門重要的醫學專業基礎課。在醫學教育中,生物化學有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是聯系基礎與臨床的橋梁學科。然而,由于生物化學內容抽象、復雜、基本概念多,學生往往難理解、難記憶,是一T讓很多學生“頭痛”的科目。因此,如何將枯燥而龐雜的知識形象化、清晰化,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是該學科教學中的重要課題。

漫畫作為一種視覺藝術形式,直觀生動,詼諧幽默。近年來,它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用,應用于課堂教學的導入,重難點講解,新課的歸納總結等各個教學環節。在新課導入中,利用漫畫創設情境,能有效地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使其迅速進入學習狀態。概念圖最初是由美國康奈爾大學的諾瓦克(Novak, J.D.)教授在 20 世紀 80 年代提出的一種教學策略[1]。 它將概念和概念聯系起來,形成一個知識網絡。教師利用概念圖可以對每次所學知識點進行總結,構建清晰的知識網絡,便于學習者掌握整體知識構架,有利于直覺思維的形成,并促進知識的遷移[2]。筆者抓住漫畫和概念圖各自的特點和優勢,將漫畫和概念圖進行巧妙地結合,采用漫畫“引”,概念圖“結”的教學方式,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果。

一、漫畫與概念圖結合教學法的具體實施

1. 明確“引”與“結”的主題

要實現漫畫與概念圖的有效結合,首先必須明確漫畫導入與概念圖整體歸納的共同主題,即兩者聯系的結點,做到課堂設計的有的放矢。主題的確定很簡單,往往是章節中的重難點。如《脂質代謝》一章中,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謝既是章節的重點也是難點。明確好這一主題,便可針對性地設計漫畫,繪制概念圖。

2. 借畫入題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成功與否與導入的好壞密不可分。相較于常用的導入方式,如問題導入、案例導入、故事導入等,漫畫導入顯然更引人入勝,吸人眼球。它不但可以輕松地將問題、案例或故事進行整合,而且賦予它們直觀性、形象性和生動性。

借畫入題的第一步是對漫畫進行選擇。漫畫的來源途徑廣泛,可以來自教材、參考資料、網絡或是自行創作。在眾多的漫畫素材中,應選取與授課重難點最貼切的素材,不能只是為了引出課題或是創設有趣的情境而濫用素材。另外,在漫畫的構成要素中,除了圖像,還有解說文字,而它往往是理解漫畫內涵或是引出課題的關鍵,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因此,解說文字的搭配和選擇應比圖像的選擇更加慎重,除了能點化主題,還應簡潔精練,最好還具有一定的幽默性。但是,切不可為了凸顯幽默,嘩眾取寵而忽略其最本質的作用。如在確定好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謝這一主題后,筆者又從中以酮體這一重要知識點作為引入的突破口,選取下面的漫畫(圖1)進行了導入。

漫畫中人物的夸張表情和內心旁白能迅速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教師再適時的提問 “為什么有人會呼出有爛蘋果味道的氣體?會是什么原因所引起?”,這樣便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啟發學生自主思考,讓學生以飽滿和愉悅的心情進入新的課題。

3. 以圖結題

一節或一章乃至整個課程結束時,學生的頭腦中往往塞滿了零散的知識點和各種模糊的概念。此時,教師利用概念圖對所教知識進行梳理、綜合,呈現各知識要點及其相互間的聯系,能促使學生系統地掌握所學知識,并產生合理的聯想和推斷,便于改善記憶力和推動創新思維的形成。如筆者根據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謝途徑,按層層推進的邏輯順序繪制了概念圖(圖2)。此概念圖可以幫助學生回顧甘油三酯分解過程中的所有重要概念,理清各概念間的相互關系,強化理解。當筆者再次拋出問題“糖尿病患者易并發酮癥,為何?”時,學生還可以在原有概念圖的基礎之上展開推斷和聯想,進一步完善概念圖(圖3),并成功地解答問題,實現知識點的遷移與有效應用。

二、漫畫與概念圖結合教學中的建議

1. 注重漫畫設計的靈活性

漫畫素材的來源途徑雖然廣泛,但是與授課主題完全契合的漫畫卻極少,往往需要對現有的素材進行靈活地加工和重新設計。比如我們可以直接利用與主題相關的圖像素材,文字說明則自行設計。這樣不但節約了漫畫制作的時間,還能使導入更加生動,更加貼近主題。

2. 注重漫畫和概念圖與其他教學方法的結合

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應采用多種教學策略相結合的方式組織教學。漫畫的應用可與問題、故事和案例等相結合,使漫畫導入更具有啟發性、趣味性和情境感。概念圖的應用則可采取邊繪制邊提問或討論的方式展開,促進師生互動,引發學生積極回憶和聯想,并通過概念圖以知識體系的方式對知識要點及其聯系進行重新地認識和理解,進一步強化記憶。

結語

篇(2)

1.1 消極影響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學生的意識中,不明確的、模糊的、膚淺的表象越少,壓在他肩上的負擔就越輕,他的思想對于學習新知識的準備就越充分,他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果就越好.”可見前概念對科學概念的學習很多起消極影響.所以,對物理現象的片面或錯誤理解而產生的前概念,將會成為學生學習物理的障礙,這些錯誤的前概念如果得不到及時糾正,學生就會覺得物理很難學.例如,學生的生活經驗告訴他們,力是使物體運動的原因,物體運動一定是受到力的作用,所以他們會認為在空中運動的足球仍然受到腳的踢力.平時照鏡子的經驗告訴他們,當他遠離鏡子時,自已的像看起來變小了,所以學習平面鏡成像特點時他們對像與物大小相等的結論深感懷疑.生活中他們認為鐵比木塊重,鐵放入水中會下沉而木塊放入水中會漂浮,所以認為重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小而輕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這些片面的甚至錯誤的前概念已經對科學概念的學習制造了許多障礙,要讓學生牢固掌握科學的物理概念,就必須打破這些不正確的認知圖像.

1.2 積極影響

教學實踐也證明,學生頭腦中的不少前概念有助于科學概念的建構與掌握,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一種資源. 我們應把這種“資源”作為讓學生理解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從原有的前概念中生長出新的科學概念.例如“鐵比木頭重”是密度的前概念;“冬天,室外的鐵塊比木塊的溫度低”是熱的良導體的前概念;“平面鏡成的像看起來隨距離的變大而變小”是視角的前概念.教師應抓住這一契機,幫助學生建構正確的物理概念.還有一些前概念本身已經很接近科學概念,只要稍作深化就能整理出科學概念.例如,學生通過推箱子的經驗可以得出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通過坐車看見樹木往后退得出運動的相對性原理.

2 物理前概念的成因及常見前概念舉例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個體的學習過程,是個體自己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在這過程中,個體通過已有的認知結構對輸入的新信息主動地進行選擇、加工和編碼,從而建構自己對新信息的理解.由于個體經驗背景的差異,在特定的學習情境下,個體只能理解到事物的某些方面,沒有全面、標準的理解.中學物理學習中,學生形成前概念的途徑很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2.1 日常生活經驗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從大量的物理現象中獲得了不少物理方面的感性知識,積累了許多生活經驗,但這些憑直觀感覺學習到的東西不一定都是正確的.例如,用力推桌子,桌子就運動,停止用力桌子馬上停止運動,所以學生認為物體要運動就一定要受力,認為踢出去的足球能繼續在草地上運動是因為足球一直受到腳的踢力;認為推物體不動是因為推力小于摩擦力;推物體時摩擦力阻礙前進,所以認為摩擦力總是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反等等.

2.2 其他學科知識的負遷移

數學知識是學習和研究物理學的重要工具,能否恰當運用數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也是衡量學生能力高低的重要方面.但物理學不同于數學,物理學更重要的是物理事實、物理本質和物理關系.學生由于從小就接受數學教育,在思考物理問題時常常有“數學慣性”,用數學思維來理解物理概念.比如對公式R=U/I的理解,學生用數學思維,就認為電阻與電壓成正比,與電流成反比,卻忽視了電阻是導體的一種物理屬性,與電壓和電流沒有成正比和反比的關系.類似的理解還有密度,速度,比熱容,熱值等.

2.3 進行不恰當類比

類比是推理的一種重要方式,是人們認識新事物或做出新發現的重要思維形式.但類比的結果是否正確,還需要經過實踐檢驗.學生在學習一些物理概念時,運用類比思維可得到很大幫助,但有時用其它概念來類比推理一些物理概念時,會導致錯誤的結論.例如把電流比作水流,把電荷的移動比作水的流動,以為電荷像水一樣在電路中不停地快速移動.

2.4 對詞語的曲解

篇(3)

一、錯誤概念的形成原因及特點

錯誤概念的形成受學生、教師、學習內容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學習的實質是學習者在已有認知的基礎上對新刺激、新內容進行新的意義建構,這是建構主義關于學習的最重要觀點。在這個過程中,日常概念的干擾、知識的負遷移、心像系統的替代、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等,對學生錯誤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

1.日常概念的干擾

日常概念(daily conception)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直接觀察事物的外部特征而形成的概念。它一般在專門的教學之前獲得。隨著兒童交往、提問的逐漸擴大,日常概念形成了兒童對于世界的觀念建構和再建構。如,剛出生的兒童會認為所有事物都有生命。隨著經驗的積累,這一觀念再次建構為:只有移動的物體才有生命。因為汽車是移動的,所以有生命,而小草是不動的,所以沒有生命。由于日常概念往往沒有觸及對事物的本質理解,因而具有寬泛性、多義性和模糊性等特點,對學生學習科學概念往往造成干擾。例如,學生在學習幾何中的“垂直”概念時,根據日常觀察和狹義的理解,總是認為,一條直線水平、另一條直線與之相交成90°所形成的圖形才叫垂直。又如,生物課上,學生往往認為果實都是可以吃的,鳥類就是會飛的動物等等,不一而足,從而導致錯誤概念的產生。

2.知識的負遷移

遷移是指一種學習情境對另一種學習情境的影響。知識的學習離不開遷移。從兩種學習情境相互影響的效果方面看,遷移分為兩種:正遷移和負遷移。兩種學習互相促進,形成正遷移;兩種學習互相干擾或沖突,則形成負遷移。知識的正遷移和負遷移取決于兩種學習在內容、過程、環境、條件等方面的相似性。當學生用先前經驗和心向去建構內容、環境、條件等已發生變化的新任務時,就會造成對新任務的干擾,影響當前任務的學習。如,兩種不同的語言,在語法規則上有很大的差異。學生如果根據先前的語法學習經驗來建構另一種語言情境中的語法知識,往往會造成對概念的錯誤理解。又如,同一種化學物質在不同的條件下會產生不同的化學反應。當條件發生變化后,先前化學反應過程和結果的習得性知識極易形成學生的某種心理定勢,對當前的認知產生不利影響,從而導致錯誤概念的發生。

3.心像系統的替代

1986年,加拿大心理學家Paivio及其團隊提出了人腦認知系統的“雙重編碼”理論[2]。該理論認為,言語系統和心像系統,作為人的大腦認知系統中的兩個子系統,分別對不同信息進行編碼、存儲等處理。前者主要處理言語類信息,后者主要處理聲音、圖像等非言語類信息。兩個系統既獨立又聯系,既分工又合作。同時運作,可以降低學習負荷,增強理解、記憶能力,大大提高學習效果。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左右腦”全腦學習。但是,這兩個系統在執行任務時并不是平均運作。多數情況下,某個系統比較強大時,另一個系統就會變得弱小。在早期概念教學中,這種不均衡被教師放大了。幼兒和小學教師在教授具體事物的概念時,一般直接用概念例子進行實物直觀或模型直觀,啟動了兒童的心像系統,卻疏忽了對兒童關于概念本質特征的言語信息輸入。比如,花朵、交通工具,昆蟲等概念。圖像等非言語類信息的過多輸入使得兒童的心像系統替代了言語系統本應發揮的作用。雖然,心像系統在理解和記憶概念時,有其自身的優點,如豐富性、深刻性、形象性、整體性等,但是它并不能取代概念定義的明確性、不變性和抽象性。最主要的是,它缺少概念定義的排他性。當然,把抽象的定義硬塞給低齡兒童確實不妥,但教師不可不作為,可將反映概念本質特征的抽象語言(即概念定義)進行具體、形象地言語轉化后,配合直觀教學,以靈活方式呈現出來。教師對概念定義的不作為,導致學生僅僅建立了概念的整體心理映像,對概念本質特征的理解模糊、易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為錯誤概念的產生提供了土壤。

4.學生心理發展水平的制約

20世紀最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Jean Piaget將學生從出生到成人的認知發展分為感知運動、前運算、具體運算和形式運算四個階段[3]。這就是著名的Piaget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它充分反映了學生心理和認知發展的階段性差異以及在同一階段內發展所具有的共性。知識的教學受到學生心理發展水平的制約。因此,教師在教學時,不能無視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即學生的知識背景和認知水平)隨意選擇教學內容與方法,而應與之保持同步。如果教學內容與方法低于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就會形成無效的教學,學生將得不到發展;超出了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就會造成學生對概念的錯誤理解,甚至無法理解。例如,小學生的認知發展正處于具體運算階段,如果數學教師忽略了這一點,對學生傳授方程、函數等形式運算的內容,將會導致學生對這些概念的誤解甚至不解。

錯誤概念具有廣泛性和隱蔽性。不僅是兒童,即使是在大學生和成人中也屢見不鮮,并深藏于人的觀念之中。由于錯誤概念通常能“解釋”一些客觀事物的表面現象,符合直觀觀察,表現出“合理的”一面,因此還具有頑固性。原有的錯誤概念可以引發新的錯誤概念,形成知識學習的惡性循環,具有很大的破壞力。

二、概念轉化的條件

Posner等人在認知建構理論的基礎上,提出概念轉化(conceptual change)的條件理論[4]。他們認為,一個人的原有觀念要發生轉化,應具備四個條件:

一是對原有概念的不滿,即它已經無法解釋當前發生的學習情境,因而使學習者感到失望。二是新概念的可理解性。學習者能夠理解新概念及其組織方式,這是學習者建立新的科學概念的前提條件。三是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與個體的其他知識經驗、信念等保持一致,能夠實現有效整合,而不是相互發生沖突。四是新概念的有效性。新概念能夠提供對當前學習情境更好的解決方案,體現出巨大的價值和潛力。學生認識到新概念優于原有概念,是實現概念轉變的現實動力。

個體的經驗背景也是影響概念轉化的重要因素。Posner等人稱之為“概念生態”(conceptual ecology)[4]。它包含以下幾個組成因子:一是認識信念;二是原有概念;三是獲取知識的方式;四是解釋知識的方式;五是問題解決策略;六是情緒情感;七是對科學本質的看法。概念生態構成的要素,例如問題解決的策略、情緒情感等,對學生學習的過程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也都可能對不同的學習者的概念轉化產生影響。1992年,針對該理論由于未重視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動機所引起的質疑,Posner對此理論作了一些修改,把學習的動機因素也納入概念生態中,進一步完善了概念轉化的條件理論[5]。

三、促進錯誤概念轉化的教學策略

有效的教學策略是實現學生錯誤概念轉化的根本途徑。在研究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的基礎上,根據知識建構的過程和規律,嘗試“探測錯誤概念引發認知沖突建構科學概念運用科學概念元認知監控(反思)”的五步轉化法,是促使錯誤概念向科學概念最終轉化的完整的、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與方法。

研究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是教育適應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必然反映,是教學促進學生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有效教學的基本條件。一切優化的教學都必須適應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和階段特征。中小學生的心理發展多數處于具體運算階段,在理解和運用概念時,需要具體經驗的支持。針對這一心理特點,教師在教學中應綜合使用實物直觀、模型直觀和言語直觀,引導學生動手動腦,深入觀察和實驗,在此基礎上進行感性概括,形成感性認識,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理性概括,從而獲得正確的概念。

1.探測學生的錯誤概念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探測學生的錯誤概念。這是實現錯誤概念轉化的前提。在揭示新概念之前,教師應首先盡力去了解學生對當前情境或任務的想法,采用具有揭示力的探測性問題,讓學生積極參與,根據自己的理解,大膽推測可能的結果。教師先提供一種開放的問題情境,采用“如果……將會如何”的形式,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梢韵葘W生進行分組,學生通過組內討論充分發表意見,由自選代表進行綜合后發言,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2.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

這是實現錯誤概念轉化的重要環節。怎樣制造認知沖突呢?較可行的思路是:誘導學生暴露其原有的概念或想法,創設情境使其與科學概念發生強烈沖突,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原有概念與科學概念產生了無法調和的矛盾,讓學生產生“震撼”,以動搖其頑固信念的基礎,而不得不以批判的眼光審視他曾深信不疑的東西,才有可能發現其原有概念的局限性和錯誤之處,才能徹底地拋棄它們。

3.建構科學概念

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不是最終目的。當認知沖突的情境發生后,教師應進一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引導學生去思考現象背后說明的問題,促使學生主動思考造成沖突和差異的深層次原因。在討論中,教師不要過多地干涉,應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充分發表意見,自然地進行感性概括。學生通過交流一一呈現對沖突情境的理解,并去粗取精,基本達成一致意見時,科學概念的重建就開始了。教師的任務是:其一,呈現科學概念的定義,深刻揭示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概念的內涵是對概念本質屬性的界定,是此概念區別于彼概念的標志,也是解答認知沖突情境的鑰匙。概念的外延是概念所反映的對象的具體范圍。定義的教學是學習科學概念的關鍵環節;其二,綜合呈現與概念本質特征相關的言語信息和圖形圖像信息,同時啟動學生的“雙重編碼”系統,培養學生的全腦思維能力,提高學習和記憶效果;其三,呈現足夠的概念正例和適當的反例,促使學生對概念理解的精確化。呈現正例,把符合概念本質特征的對象變化范圍盡可能包括進來,可以防止“概括不足”;然后呈現適當表面相似的概念反例,可以防止“過度概括”,把不符合概念本質特征的成員排除出去。前者提供對概念的證明,后者提供對概念的辨別。二者的綜合使用,則會迅速促使學生對概念定義的精確理解;其四,解釋科學概念的可理解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如上所述,新概念要被學生接受是有條件的。教師應該通過科學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科學概念與其他相關概念之間的聯系、科學概念的運用等方面的具體解釋和直觀呈現,使學生在主觀上認識到它的種種“優點”,從而在心理上真正接納它,實現科學概念的重建。

4.運用科學概念

熟練地運用科學概念是檢驗概念掌握程度的標準,也是概念學習的最終目的。但是,錯誤概念的徹底轉化和科學概念的真正建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的,必須經過反復地運用和練習才可以實現。在概念的運用階段,教師應考慮到概念對象各種可能的變化類型(變式),通過訓練學生對概念對象各種變式的理解與運用,觸類旁通,才能促使學生錯誤概念的最終轉化和科學概念的真正建構。

5.元認知監控(反思)

元認知,就是對認知的認知。具體地說,是指認知主體對自身思維和學習活動的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監督和自我調控等。元認知對學習狀態的改變具有監控、評價、管理等重要功能。在錯誤概念轉化的學習過程中,元認知的參與可以使學生激發學習動機、端正學習態度、提高注意力、選擇有效的學習策略等,使學習過程從死板低效變為富有生機和高效。在學習之后,通過反思概念轉化的過程及評價學習過程的得失,使概念學習得到升華,學習興趣得到培養,學習策略得到提高。

――――――――

參考文獻

[1] 陳琦,劉儒德.教育心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Clark,J.M.,Paivio,A.Dual coding theory and education.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1991(Vol 3).

篇(4)

[中圖分類號] G4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13-0118-02

生物化學是醫學院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基礎課,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與很多學科都有交叉滲透,已經成為生物各學科之間、醫學各學科之間相互聯系的共同語言。[1]醫學生學習好生物化學將為以后的專業課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生物化學不但內容抽象復雜,而且在實際教學中普遍存在著學時少的問題,因此,生物化學已成為基礎醫學中“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課程之一。生物化學緒論是縱覽和把握生物化學基本內容的一個提綱,是對生物化學整本教材甚至生物化學整個學科的一個說明,通過緒論學習能使學生盡快了解生物化學的整體結構。因此本文在闡述緒論教學重要性的基礎上,指出目前緒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教學實踐總結了幾點講好緒論的方法。

一、緒論教學的重要性

緒論作為開篇之首,它的教學對學生學習生物化學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講好緒論課對學生大有裨益:首先,它能夠讓學生對生物化學有一個系統認識,消除陌生感。緒論教學是生物化學課程教學的第一課,主要向學生講授生物化學的內涵、發展史、研究內容、與醫學的關系,以及生物化學的學習方法。緒論的教學內容可謂涵蓋了生物化學的方方面面,能夠讓學生站在一個高度上縱覽生物化學的全貌。其次,它能夠使學生明確學習生物化學對醫學工作的重要性。生物化學與醫學緊密結合,可以在分子水平上解釋疾病發生的機理。另外,生物化學也能夠為疾病的預防、治療以及新藥開發提供理論依據。讓學生認識到生物化學其實沒有想象中那么難學,也并不只是枯燥的理論,它是在生活和看病過程中都能用到的一種實用的科學。學生認清這一點后,就容易將被動的學習變成一種主動的追求。再次,緒論課講得生動有趣,不但可以消除學生的畏難心理,甚至可以讓學生從一開始就喜歡上這門功課,對于以后教學效率的提高大有幫助。

另一方面,講好緒論對教師本人來說也是一件好事,是教師樹立良好教學形象的有效方式。緒論教學涉及的范圍廣,內容枯燥,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講,就會覺得空泛;若教師能夠整體把握教材的知識結構,對所有內容能夠融會貫通、信手拈來,就會使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能力產生認可,甚至心理上對教師產生信任和敬重。這樣無形中教師就樹立起了一個良好的教學形象。

俗話說“美好的開端就等于成功的一半”,有了生動講解緒論這個好的開始,不論對學生的學還是對教師的教都是一件好事,是營建雙贏局面的必備法寶。

二、緒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關于緒論的講解還存在著很多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就是教師不注重緒論的教學。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教學學時的限制,另一個就是教師并沒有認識到緒論教學的重要性。生物化學是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一門重要基礎課。以前生物化學理論課時多在100學時以上,但是現在多數院校將其壓縮至70幾個學時。教師要確保完成教學大綱規定的任務,達到教學目的,就必須妥善、合理地安排時間。正因為如此,很多教師就將緒論非常粗略地帶過后直奔具體章節的講解。這樣做妨礙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教材,使學生難以前后貫通。還有部分教師沒有認識到緒論教學的重要性,覺得緒論可有可無,從而忽視了緒論教學。而研究證實,詳盡講授緒論能夠有效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對生物化學整體的教學效果具有積極影響。[2]

另一方面是教師對緒論的講解不夠生動。若只是泛泛而談,照本宣科,會使學生感覺生物化學深奧難懂,枯燥乏味,讓學生興趣索然,這無形中打擊了學生學好生物化學的信心。同時學生會對教師的教學形象產生不良印象,甚至對教師產生厭惡和抵觸心理。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其一可能是有些教師只是將緒論的重要性停留在口頭上,并沒有真正落實到課堂上。其實講好緒論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教師除了平時要注重教學經驗的積累外,還需要在課前做精心充分的準備。其二就是教師雖然知道緒論教學的重要性,并且在課堂上花很多時間來講解,但是卻因為沒有好的方法,而達不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生物化學緒論的教學方法

既然講好緒論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那么如何才能講好緒論呢?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并結合一些優秀教師的經驗,歸納總結出一點心得,與大家分享。

第一,用具體的例子來解釋生物化學的概念和研究內容。生物化學概念較為抽象,如果只按照書上的定義來講解,大多數學生都不能對這一概念形成一個有形的認識。若從概念內涵出發,以多姿多彩的生命表象來拋磚引玉,讓學生們討論躲在生命表象下的生命本質是什么,就可以以這種方式引出生物化學實際上就是從化學的角度研究生命本質的一門科學,它在分子水平上闡明生命現象,是當今生命科學領域的前沿學科。[1]以這種方式給出生物化學的定義可以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容易引起學生們的興趣。進而再介紹生物化學學習的主要內容。生物化學雖然內容豐富繁雜,涉及面廣,但是其研究內容可以大致高度概括為:生物體基本組成物質的結構、性質和功能,生物體在生命活動過程中進行的化學變化,遺傳信息的傳遞和表達。[3]在講解研究內容的過程中可穿插一些生活中的生化現象。如劇烈運動后為何感覺肌肉發酸,吃糖過多為什么會長胖等,這些問題都涉及相關的生物化學知識,在以后的授課中答案會一一揭曉。這些問題的提出,既可以幫助學生具體形象地理解生物化學的課程內容,又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興趣和求知欲望。

第二,通過講述生物化學發展史, 激發學生學好生物化學的激情。在生物化學的發展中,有許多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歷史人物,在授課過程中可適當介紹他們的工作和事跡。如胰島素的發現者加拿大人F.G.班廷,為了籌集實驗資金變賣了自己的家產,他不顧一切實現自己心中的夢想,并最終將胰島素用于臨床,使過去不治的糖尿病患者得到了救治。他也因此獲得了1923年的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通過介紹這些事例,可以激勵學生奮發圖強,激發他們對生物化學的濃厚興趣,甚至產生將來從事生物化學研究的美好愿望。

第三,講述學習生物化學的重要性。生物化學的理論和方法不論在農業、航空航天事業、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等方面,還是在生物化學工程技術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對于醫學生來說,學習生物化學具有更特殊的意義。首先,學習生物化學可以增加對治病機理的認識,提高對疾病的正確診斷。人處于病理狀態往往是由于細胞中的化學成分發生變化,從而引起功能的紊亂而造成的,如血清中乳酸脫氫酶LD1相對于LD2升高是心肌炎或心臟受損的標志,[4]許多疾病的臨床診斷愈來愈多地依賴于生化指標的測定。其次,生物化學理論和方法可以促進生物藥物的研究與開發利用。生物藥物的基本成分為氨基酸、蛋白質、酶、輔酶、糖類、脂類、核酸等及其降解產物,它們都是采用生物化學方法合成從生物體分離、純化所得,具有藥效高、副作用小等優點,廣泛應用于預防、治療和診斷疾病,在制藥行業和醫藥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四,在講解生物化學緒論的過程中,還要跟學生講解一下生物化學的難學之處,對于這些難點要采取什么樣的方法應對,讓學生有充分的思想準備,這樣有助于克服學生的畏難心理。生化學習中的難點之一就是三大物質代謝,其中會涉及很多代謝反應,如三羧酸循環、脂肪酸的β氧化和尿素循環等,對于這些代謝反應的學習,應讓學生把握住三點,一是要知道為什么會發生這個反應,即這個反應的生理意義是什么。二是要知道發生這個反應的部位,發生在什么組織,什么細胞器。最后就是要抓住這些反應的關鍵點,如起始反應物和終末產物各是什么、耗能或產能步驟以及受調控的步驟都有哪些。要掌握這些內容就要學會歸納總結,多比較不同的反應特點,加深印象。

只有將緒論講好了,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克服畏懼心理,主動并信心十足地把生物化學課程學好。

[ 參 考 文 獻 ]

[1] 查錫良. 生物化學(第七版)[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

篇(5)

1.1 生物化學的研究現狀 

與其他學科相比,生物化學是一門出現時間較晚的基礎學科,它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的時間非常短。雖然它的出現時間很短但是卻創造出了很多價值對人們的生活非常有幫助。近些年來,經過生物化學科學家們的不懈努力,我國的生物化學已經取得了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使人們能夠更加清楚地知道生物大分子的分解代謝、生物的合成途徑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科學家們還合成了很多種具有生物化學活性蛋白質及基因。人們根據生物化學成功研制出來了克隆技術、人類基因組計劃,這些都在不斷地推動科技向前發展。 

1.2 生物化學的發展歷程 

人類把生物化學史分為三個部分,從敘述生物化學到動態生物化學最后是機能生物化學,這三部分的生物化學代表生物化學史上的三個不同的階段,生物化學是從18世紀開始被人們發現的。一開始,舍勒研究生物體的各種化學組成成分,然后發現了生物與化學之間的聯系,這為人們之后研究生物化學奠定了基礎。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有各門類的科學家去研究生物化學,他們分別合成了尿素、多肽;發現了核酸;引進生物催化劑的概念;進而又發現了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各種維生素及生物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后又確定了蛋白質和DNA在遺傳中所起到的作用;到今天的基因工程和克隆。生物化學在最近的一百年里飛速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3 現階段生物化學的研究熱點 

雖然生物化學出現的時間很短,但是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生物化學現階段的研究雖然距離我們預計的目標很遙遠,但是生物化學的發展空間是不可估計的。生物化學主要突出對生物大分子物質的合成、結構和功能,生物工程,生物膜結構,物質代謝調控的研究,并且已經取得了一些進步。通過研究生命大分子的物質組成我們知道生命的基本物質是核酸和蛋白質;通過研究生物膜結構,我們懂得了,膜結構是生物體的基本結構之一,細胞間進行物質交換和傳遞都需要膜結構;通過對生物工程的研究,人類揭開了生命的秘密?,F階段的研究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仍有一些地方我們沒有研究出結果仍需要繼續努力研究。 

2 高科技的應用給生物化學帶來的新發展 

2.1 將高科技應用到生物化學的研究中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科技在不斷發展,于是高科技就被應用到了我們的生活中,科學家們也把高科技應用到了生物化學的研究中。人們將同位素標記法應用到了生物化學的研究中,利用同位素跟蹤技術能夠準確地找到被標記的物質在生物體中的具置,這樣有利于人們對生物體的觀測,幫助人們研究生物化學。人們還將近些年逐漸發展起來的生物芯片技術應用到了生物化學的研究中,生物芯片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質芯片、組織芯片和細胞芯片它們之間的不同在于探針的差別,人們通過設計不同的探針陣列、使用特定的分析方法可以產生更多的應用價值,為生物化學的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幫助。 

2.2 高科技的應用對生物化學研究所起到的作用 

科學家們應用同位素標記法,使生物化學的研究更加容易,科學家們可以利用同位素對生物體內的物質進行追蹤,這樣可以有效地追蹤到生物體內的物質??茖W家們利用生物芯片,為“后基因組計劃”時期研究基因的功能和現代醫學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幫助,在不久的將來更會在基因的發現、基因診斷方面取得重大的進步,為社會帶來歷史性的進步。 

3 結語 

我們都知道,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都離不開生物化學的幫助,人類要面臨人口數量、飲水、糧食、生活環境和住房等各種各樣的問題,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我們離不開生物化學的幫助。生物化學的發展前景不可估計,特別是把高科技運用到了生物化學中的時候,生物化學的發展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將高科技應用到生物化學中給生物化學領域帶來了新的發展,更加方便了我們的生活??傊锘瘜W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一點一滴中,我們需要解決的許多問題都需要生物化學的幫助。 

篇(6)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4-0104-02

生物化學是一門很重要的教學課程,課程體系嚴謹,理論知識較難,發展速度很快,新知識、新成果層出不窮。由于這門課涉及許多生物學科方面的知識,內容抽象,分子結構龐大、復雜,對許多開設了生物化學課程的化學專業的學生來講,生物基礎底子薄、基礎差,掌握好該課程存在一定的難度。況且,目前化學專業生物化學教學的授課時數較少,我院化學專業生物化學授課時數只有36學時,這讓教學工作者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既要使教學緊跟學科發展的步伐,突出化學特色,又要使學生在系統學習生物化學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及時掌握生物化學領域內的最新理論成果和應用技術,以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為此,我們對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的各個環節進行了分析與探討,旨在進一步實現培養綜合性應用人才的目標。

一 結合化學專業實際,選擇合適的教材和參考書

生物化學教材較多,如王鏡巖主編的《生物化學》(第三版)、聶劍初主編的《生物化學簡明教程》(第三版)、鄭集主編的《生物化學》,這三種教材均為高等教育出版社發行,是公認的比較優秀的教材,各具特色。以上三本教材雖然內容豐富,系統性強,但由于化學專業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目的、興趣以及知識基礎不同,在使用這類生物專業通用教材時,常常會感到不適應,給教和學都帶來一定的難度,不太適合化學專業學生,因此,結合化學專業實際,選擇適合化學專業學生用的生物化學教材是十分必要的。我院主要選擇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古練權主編的《生物化學》。因為該教材是專門為化學專業而編寫的,全面反映生物化學的基本內容,介紹學科的前沿和發展趨勢,在闡明重要的生命現象化學本質的同時,也介紹生物技術在化學研究中的應用,并且根據化學專業學生的需要和知識基礎,更多地應用化學的觀點和理論來討論生命過程中的化學問題。

綜上所述,化學專業使用古練權主編的《生物化學》作為教材比較適宜,同時輔以聶劍初主編的《生物化學簡明教程》(第三版)、王鏡巖主編的《生物化學》和鄭集主編的《生物化學》作為教學參考書。

二 基于“加強基礎,強調應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模式修訂生物化學教學大綱

教學大綱是對教學計劃的具體體現和落實,是指導教學工作、規范教學行為的綱領性文件。不同專業要求不同,教學內容的側重點就會有所不同。作為專業選修課來要求的化學專業,必須強調生物化學的應用性。因此,我們以古練權主編的《生物化學》作為教學藍本,基于“加強基礎,強調應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模式,編寫了生物化學的教學和考試大綱及本科生物化學教師備課提綱。上述教學資料著力于優化生物化學課程內容,對本科生生物化學教學的內容提出了明確要求,對各章節的重點、難點和疑點進行了詳盡說明。每年開課前可根據生物化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對陳舊的概念和理論進行及時修正與更新。教學時以教學大綱為指導,以教科書作為學生的參考書,另向學生推薦一些新版專著及相關的綜述文章以及生物學網址作為參考。這樣,一方面有效地解決了教材“舊”與進展“新”的矛盾,保證教學內容不落伍,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不依賴教材的自主學習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了解和認識到生物化學前沿學科的發展現狀,刺激了學生的求知欲,增加了他們學習和掌握新知識的主動性。當然,這對授課者來講要求更高,既要通曉各章節理論知識,還需側重具體實踐應用。如在講解酶的競爭性抑制時,要聯系磺胺藥的發現,以及酶的抑制作用在制藥行業和農藥等行業的應用,充分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三 采取多元化教學手段,增加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生物化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具有理論性強、邏輯性強、內容抽象、基本概念多等特點。因其涉及的理論與技術較多,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增強學生對這門課的認識水平,需采取多種教學手段。

1.優化教學內容和過程,抓住學科發展前沿

在教學內容上,要對生物化學一般性內容進行融合、壓縮、削減和取消,保留必須的基本部分和最新的研究成果。突出化學學科特點,重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從事科學研究的素質。在授課時,理論聯系生活實際應用,重在啟發學生興趣,對在21世紀可望有重大突破的新的研究內容給予重點加強。

在教學方法上,打破“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從單純的傳授知識向注重發展智能轉變,通過正確引導,提高學生興趣和主動性,注重啟發式、參與式教學。短短的幾十個學時不可能教會學生所有的生物化學知識。因此,在教學時,教師應重點使學生了解本學科的知識結構,著重講授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由淺入深、由表及里,把學生感知孤立、零散的概念納入體系之中。

2.利用化繁為簡的動畫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生物化學的教學過程中,有些理論性很強的知識點講解起來非常抽象,可借助多媒體的動畫效果,將呆板單一的教學內容安排轉變為生動、多彩的動畫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知識主體作用的發揮,提高教學效果。

3.理論聯系實際,采用案例教學法提高教學效果

結合本專業學生的專業性質,以生物化學在化工、制藥、環境工程、材料學等領域中的實際應用為例,采用案例教學法,把靜態的、被動的接受專業知識變成師生共同探討的過程,把枯燥、抽象的理論變為生動典型的例子,活躍課堂氣氛,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便提高生物化學教學效果。

四 開展綜合設計性實驗,全面提高學生的科研素質和能力

實驗在生物化學教學過程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它不僅是理論聯系實際、鞏固課堂知識的重要環節,更重要的是通過實踐性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但對于化學專業的學生來說,《生物化學》這門課的總課時極少,實驗課更少,一般僅有6個課時,所以不能安排更多的實驗來訓練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開展綜合設計性實驗顯得尤為重要。采用綜合設計性實驗模式開展《生物化學》實驗課程的工作,可使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進行試驗設計工作,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綜合設計性實驗的開展,還能夠提高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獲取信息的能力,養成嚴謹的科研和工作態度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使學生了解科學研究的一般程序,提高對科學研究的認識和興趣,培養他們的科研素質和能力。

五 改革課程的考核方法,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

生物化學是一門以理論為主、應用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但對于化學專業來說,生物化學課程性質為選修,加上課時較少,因此,學生對其缺乏興趣,經常缺席,學習態度不端正。生物化學的考核不應只看期末考試成績,這樣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更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因此,必須對生物化學進行改革課程的考核方法,進行全面考評。首先主要體現在優化考試的成績比例上:期末考試成績占60%、作業占20%、實踐占20%。在平時作業的設置上多一些理解型、應用型強的題目,既要考查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也要適當考查學生的綜合應用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關于蛋白質等電點知識,可以給出三種蛋白質的混合溶液,并提供等電點,讓學生設計一種簡單方法分離這三種蛋白質溶液。這樣的題型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這些改革,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也有利于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

參考文獻

[1]古練權等.生物化學(第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篇(7)

引言引入的方式及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關系著教師能否將這門學科帶入學生興趣的樂園,而且對于引言做出一個明確的知識框架與清晰的脈絡對學生今后學習理論知識有著很關鍵的促進作用,而且生物化學內容里框架的建立及其脈絡的簡介能夠便于學生從整體概貌上全面系統地認識生物化學、、在了解生物化學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研究生物化學及其在社會生活中的具體實際的應用。同時在引言的講解過程中為學生說明生物化學的大內容:靜態部分(糖、脂、核酸、蛋白質、激素、酶、維生素等)、動態部分(三大循環及其它復雜代謝與合成過程)、生命現象(遺傳信息的傳遞表達)。 

2 生物化學與基礎化學銜接 

面對有著復雜化學反映與代謝過程的生物化學,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往往難以接受并吸收教師傳授的知識,考慮到高中階段有機化學和無機化學對于的學習中已經涉及到了生物化學中的一些知識,將高中階段學習與生物化學的教學要做一個科學的銜接,像高中階段學的就是一些基礎的理論知識,物質的組成、結構及性質,而生物化學里便是對這些物質的一種應用,因此,教學中可以安排課前預習已學過的基礎知識,以問題的形式作為作業任務督促學生鞏固知識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內容。 

3 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教學過程中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一方面營造活躍自由的良好學習氛圍,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習知識探索知識;另一方面有助于學生獨立進行思考,表達自己對于教學內容或問題的想法與認識,對學生的理解記憶有很關鍵的作用。經常鼓勵學生以全新的思維方式認識事物,同時也為學生們創造積極大膽地質疑并提出自己自己的認知與創新見解的機會。 

4 多媒體輔助教學 

在生物化學就一些復雜化合物立體結構的教學過程中,傳統的平面教學方式難以展現分子的構象,對于一些復雜的循環代謝過程僅僅依靠教材里的文字描述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因而,應用多媒體生動形象的動畫與文字呈現不僅將抽象難以理解的內容形象化而且在也使學生注意力集中的同時調動學生主動思考的興趣。 

5 抽象內容形象化 

生物化學的很多概念與內容總是特別抽象,因而以一些具體生動的描述來代表抽象摸不著的知識,簡單形象的喻意可以使難以理解的抽象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從而便于學生對于生物化學里概念知識的理解。例如:用“能量貨幣”的比喻稱號喻指ATP,以“婚姻介紹所”來具體形象指代酶活性中心的功能等等,這樣恰當的比喻描述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理解以更好地掌握知識內容。 

6 提煉口訣促進記憶 

對于三大循環及其他復雜的循環代謝過程往往會讓學生摸不著頭腦,拗口且難以記憶的物質名稱加之無規律可循的反映過程,編制口訣便于學生在記憶的基礎上促進理解。如對于糖酵解過程,編制口訣“撲(葡萄糖)溜撲(6-磷酸葡萄糖)溜(6-磷酸果糖)一溜果(1,6-二磷酸果糖),3桿(3-磷酸甘油酸)2槍(2-磷酸甘油酸)又3桿(1,3二磷酸甘油酸)”,這樣的口訣有趣生動描述了物質代謝過程,同時又能夠以深刻的方式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與長期記憶。 

7 小結 

對于生物化學的教學,做到以上幾點能夠很好地將生物化學與基礎化學做到知識的完美過渡與銜接。將多媒體對于教學的優勢應用于生物化學的教學過程,在教學中以一些具體生動的描述來代表抽象摸不著的知識,充分運用比喻意來使難以理解的抽象知識、抽象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從而便于學生對于生物化學里概念知識的理解,與此同時,教師為學生們創造一些積極大膽質疑并提出自己自己認知與創新見解的機會,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參考文獻】 

[1]小宇,劉軍華,高云,盧小玲,黃才國,焦炳華.淺談各種記憶法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9年05期. 

篇(8)

1教材因素

1.1教材內容抽象、枯燥、乏味、專業性過強,涉及的化學結構式、反應過程復雜、難記,代謝過程僅有文字敘述,學生難以理解。

1.2學生園素

中等衛生職業學校生源主要是初中畢業生,他們基礎差,缺乏扎實的生物學、化學知識,學習目的不明確,厭學且學習方法不當。如有些學生想學但學不會;有些學生則能聽懂教師的講解,卻看不懂書本內容。

1.3教學大飼因素

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多,但學時少,且課程安排銜接不當,如化學與生物化學同時開課,導致生物化學第一節課涉及的氨基酸結構式等有機化學方面的知識,學生還沒有學到。

1.4教師國童

由于教材的權威性,專業知識的嚴密性,使教師教學受到制約,對枯燥難記的概念、化學結構及代謝過程必須按教材講授,以保證生物化學知識的科學性、規范性和完整性,限制了教師的課堂發揮。

1.5教學方法園素

生物化學教學缺乏直觀的教學用具,傳統教學方法難以動態表述代謝物化學結構的變化特點和代謝過程的化學變化。而: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個別教師制作課件存在困難,課件制作水平不高,只是將文字、圖片羅列出來,難以動態展示代謝過程的變化規律,教學效果不好。

2提高中等衛生職業學校生物化學教學質量的策略

2.1注重教師個人儀容儀表,樹立文好教師形象

黑格爾說過:“教師是孩子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教師的言行舉止、儀容儀表、教學風格、人格魅力等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對本門課程的學習。一位儀態大方、教態自然、語言幽默、親切和藹、關愛學生的教師,會很快贏得學生的認可和喜愛,有助于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2重視生物化學緒論講授,激發學生學習募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講解生物化學緒論課是教師介紹本學科專業知識的第一步。如果教師使用傳統教學方法,照搬教材,講解缺乏新意,學生很快就會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學習興趣。生物化學緒論雖然不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但其內容十分豐富,是全書學習的指南,可以幫助學生村立學習信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熱情{。筆者對緒論中“生物化學”概念采取“望文生義”教學法進行講解.讓學生用已知的生物學和化學知識,分析未知的生物化學概念,并得出以下知識點:生物一研究生命的本質(研究對象一生命體)-一生命現象(健康、疾病、死亡);化學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化學反應(新陳代謝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從而總結出生物化學的概念(生命的化學)、研究內容(生命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代謝過程)、學習生物化學的意義(掌握代謝與健康、疾病、死亡的關系)及方法。

2.3明確學習目標,提高教學效果

學習目標的展示應少而精,重點突出,并結合學生實際聽課情況,由易到難,由淺及深。鼓勵學生記住知識的結構和提綱,準確把握知識的點(要點、重點、難點、疑點)、線(主線)、面(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只有從知識的點、線、面入手,結合教材內容,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解氨基酸代謝一章時,圍繞蛋白質是體內主要的含氮化合物,引導學生注意氮的代謝途徑,總結出蛋白質分解代謝的主線:蛋白質(N:16%7氨基酸(基本單位)墮墨墨堡旦氨(劇毒)塑墼堡尿素(肝臟)_堡一排出。明確本章的學習內容、學習重點為氨基酸脫氨基作用的方式、氨的代謝。

2.4精心組織教學,集中與保持學生的注意力

美國教育學家約翰洛克說過:“教師的教學技巧在于集中與保持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在教學中起引導作用,如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是對教師組織能力和應變能力的考驗。教師應觀察學生的聽課狀態,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法,加強課堂教學的交互性,采取提問、討論、多媒體教學等方式活躍課堂氣氛,從而集中與保持學生的注意力。

2.5引用生話實例,輔助赦學

生物化學教材中的生活實例很少,且與專業知識聯系密切,缺乏趣味性,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教師應采用貼近生活、通俗易懂、趣味性強的實例,以幫助學生理解生物化學知識。例如:三羧酸循環是生物化學中的核心代謝過程,也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代謝過程十分復雜為此,筆者在教學中,利用磨盤可以將豆類磨成豆粉,再加水制成豆漿的實例,形象地將三羧酸循環(機構)比喻為磨盤,乙酰輔酶A比喻為黃豆(大分子物質),Co’、0比喻為豆漿(小分子物質),進而理解三羧酸循環的主要作用就是氧化乙酰輔酶A中的乙酰基。再例如:生物氧化中H20的生成是通過呼吸鏈來完成的,十分抽象且難以理解。筆者在講解呼吸鏈的概念時,通過多媒體動畫將呼吸鏈比喻為接力比賽:呼吸鏈(接力賽)是指代謝物(起點裁判員)脫下2H原子(2H++2e)(接力棒)經遞氫體和遞電子體(4名運動員),按照一定順序(1、2.3、4棒),最后傳遞給激活的氧分子(終點裁判員),生成H,0(獎品)的全部體系(體育項目)。使學生理解了呼吸鏈的組成(遞氫體和遞電子體)、受氫體(氧分子)、呼吸鏈在生物氧化中的作用(2H++0一H2(})。如果將2e遞給氧分子(終點裁判員),不是最后的遞電子體(細胞色素氧化酶)(第4棒運動員),則違規,生成H20:(無獎品H1O)。并結合煤氣中毒進一步闡明呼吸鏈在生物氧化中的意義。

2.6指導學習方法,掌握記憶硯肆

篇(9)

1 生物化學課程教學的指導思想

科學、先進、創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生物化學教學的指導思想是精選教學內容,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把課程教學方法與手段建設在現代教育平臺之上,不斷提高、不斷發展、不斷完善。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教會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學會獲取知識的方法及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老師“教”為主,方法主要是單邊灌輸,我們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習慣,不能主動探求知識,更缺乏一種對學習的創新精神。現在的教學改革運用多種輔助方式教學,強調學生以“學”為主,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成為教學的主體,這樣的教學可以激發我們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培養我們自主探究的能力。

2 對生物化學教學的認識

2.1 課前結合專業考研需求,優化生物化學內容

由于生物化學是在分子水平上進行研究,故一些概念和反應過程十分抽象,難以理解。針對這一特點及各專業對生物化學的要求,教師對教材內容進行了分析、討論,刪繁就簡,濃縮基礎教學內容,突出主線。在有限的學時內把教學的主要知識點、當今最新的研究成果及發展趨勢介紹給學生,把重點、難點講通、講透。同時結合專業考研需求,將近幾年的考研趨勢以及發展動態介紹給學生,及時調整經重點、難點等,盡量把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及研究熱點融入到日常教學中[1]。比如今年的H1N1型流感,老師對其進行了詳盡的介紹,讓學生加深了對這種病毒的了解,做到學有所長、學有所想、學有所用。

2.2 課后用競賽的方式強化知識,激發學習的主動性

今年期末,教研室組織進行了一次生物化學知識競賽,分為團體賽和個人賽。在團體賽中,38名學生分為4個小組,做必答題、問答題,題型全部是課內習題,基本上讓每一個人都參與到活動中,既加強學生間團隊合作意識,又加深了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熟練程度。在個人賽中,80 %的題型是課內習題,20 %是創新題,即與現實生活聯系比較緊密、需要綜合各方面知識去解答,更利于強化生物化學知識,提高學習生物化學的熱情。

3 生物化學對學生的思維的鍛煉

3.1 對放射性思維的鍛煉

以一個知識占為中心,把相關內容像蜘蛛網一樣不斷向外延伸,有利于深化和滲透知識,可以增強學習的興趣。比如糖、脂、氨基酸代謝途徑的相互關系,通過乙酰輔酶A、草酰乙酸、6-磷酸葡萄糖等關鍵物質達到相互轉化,學生可以依靠這個關系把糖、脂、氨基酸代謝中相關反應都放射性的添加到其中,就可以從整體來看3大物質代謝,從而減少記憶某些反應產生的概念混淆。

3.2 對框架性思維的鍛煉

按照一定的模式去提煉和消化書中的內容,將有關或相近的知識點通過有條理的比較、分析、歸納成固定模式框架,進行高效的學習。如在基因信息傳遞這一章中,可以把復制、轉錄、翻譯進行比較,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對探索性思維的鍛煉

在已掌握的知識基礎之上,不斷向未知的領域探索,如對基因工程進行探索,人們發現了DNA的雙螺旋結構、岡崎片段等。在生物化學的學習過程中,在學生能力范圍內值得探索的知識很多,如1分子葡萄糖有氧氧化,在什么情況下產生多少個ATP等。

4 小結

教學過程不是一個單一的發展過程,而是一個多層次的復雜的發展過程,教學方法的運用必須根據這種復雜的發展變化,靈活掌握、靈活運用[2]。在課堂中將多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不斷探索更新、更實用的教學方法,勢必會提高生物化學的教學質量。

篇(10)

一、中高職畜牧獸醫專業《生物化學》課程銜

接的調查分析《生物化學》課程是高職畜牧獸醫專業的必修專業基礎課,其前導課程為《生物》《、化學》,其后續專業課程有《細胞生物學》《、生理學》《、病理學》《、解剖學》《、藥理學》《、遺傳學》、《微生物學》、《基因工程原理》等。生物化學不僅是進一步學習專業課的必要基礎,亦為研究這些學科中的問題提供了必要的基本理論和手段。1.畜牧獸醫專業《生物化學》前導課程在中職和普通高中的開設情況表一可以看出,普通高中《化學》和《生物》課為人教版高中教材,各中職學校教材不盡相同,不同出版社的教材內容有比較大的差異,導致不同學校中職學生的化學和生物基礎差別很大。中職學?!痘瘜W》和《生物》課程多為一學年課程,總學時約130學時。而普通高中《化學》為三年課程,總學時約400學時,《生物》課程也為三年課程,總課時約為350學時。各中職學校這兩門課課時較普通高中少一半還多,因此高中畢業生與中職畢業生知識水平差距很大。特別是《化學》中的《有機化學》部分是生物化學課程學習的必備基礎,各中職學校一年的《化學》課時,很難讓學生擁有較扎實的《有機化學》基礎,導致中職學生進入高職院校畜牧獸醫專業學習《生物化學》課程時,出現知識斷層,無法學習新知識。2.高職畜牧獸醫專業對口生源學生學情調查。我院畜牧獸醫專業2013屆共87名學生,其中中職來源學生62名。2013年9月我們對中職來源的學生進行了《生物化學》學科知識的摸底調查。以期清楚的了解學生的生物化學基礎,學習過哪些知識點,沒學過哪些知識點。比例均低于10%,沒有一個學生能夠寫出葡萄糖、某一脂肪酸的結構式,說明中職學生《化學》基礎薄弱,特別是《有機化學》知識缺失,導致他們在高職學習《生物化學》各類物質的化學反應時,出現學習困難,原有底子的與新知識銜接不上的現象。表二10-14題是高職《生物化學》課程中的一些內容,多數學生能夠知道一些,有些學生還能答出更詳細的內容,這些知識主要來自于中職階段的專業課程的學習,包括《畜禽營養與飼料》《、畜禽疾病防治》和《獸醫基礎》等對口升學必考專業課。但學生從中職專業課獲得的這些生物化學知識,零散不系統,只知果不知因,因此對于15-18題的知曉率不高,有必要對《生物化學》進行系統學習。3.我院畜牧獸醫專業《生物化學》課程開設狀況調查我院畜牧獸醫專業生物化學課程開設在第一學期,周學時為4,總學時為64。所使用教材為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夏未銘主編的《動物生物化學》。表三,我們可以看出,對于中職畢業生,凡涉及化學反應或化學結構的部分他們都掌握不好。代謝過程與生理功能的關系,中職學生掌握則很好?,F有的生物化學教學體系更加適合普通高中畢業生學習,從考試成績來看普通高中畢業生的《生物化學》期末考試成績多年來一直遠遠好于中職來源的學生。

二、中高職生物化學課程教學內容的集約整合

中高職生物化學課程銜接過程中既存在知識的斷層問題也有重復的問題。因此需建立高職畜牧獸醫專業講有機化學內容與生物化學教學內容集約整合的全新的課程體系。按照畜牧獸醫專業的人才培養要求,及對生物化學的教學要求,依據中職學生的知識水平,本著“彌補斷層、避免重復”的原則,對《有機化學》《、生物化學》的內容進行提取,集約整合形成六大教學板塊:1.有機化學及生物化學概念內涵集約整合的教學板塊自然界的物質從化學的角度上看一類是無機物,另一類是有機物。生物體的組成既有無機物,又有有機物,不過生物體內最主要的是有機物,這樣的話,從化學的角度來看,生物體無非是若干有機物的融合體而已。按著生物化學的定義內涵,生物體是研究對象,但是把生物體拿過來,怎么研究?如何下手,好像很抽象。現在問題變得簡單了,我們完全可以把生物體和生命物質等同起來。生物化學的概念內涵實質上就演變成研究四大生命物質在生物體內的變化規律。經過這樣的概念整合,把有機化學和生物化學的概念內涵完全融合在一起。2.化學中催化劑知識與生物化學中酶的知識集約整合的教學板塊生物化學中酶的內容涉及到兩方面,一是酶的特性,二是酶的催化機理。酶還有一個名字,也稱之為“生物催化劑”。我們就在這個名字上做文章,既然叫催化劑,肯定具有催化劑的性質,這也就順理成章的把催化劑的東西糅合在酶中。酶畢竟是生物催化劑,和普通催化劑相比較有它的特殊性。我們還是從普通催化劑的基礎上,對酶的特殊性進行挖掘。和普通催化劑相對照,得出酶作為特殊催化劑的特殊性:高效性、不穩定性、專一性、受生物機體的調控等等。3.有機化學中有機物結構知識與生物化學核酸的知識集約整合的教學板塊這部分內容先是從核酸講起,談到含氮堿,學生對含氮堿結構迷惑的時候,采用倒敘方式把有機物結構加進來。通過這樣的整合,學生能夠清楚地知道嘌呤堿是怎么來的,嘧啶堿又是怎么一回事,來龍去脈有頭有尾,不唐突。結構決定性質,把含氮堿結構鬧明白了,后面核酸相關的結構、特性等內容才易于理解。4.有機化學葡萄糖知識與生物化學碳水化合物代謝內容集約整合的教學板塊把有機化學中糖類一章中葡萄糖的知識提取出來,移植到生物化學碳水化合物代謝一章中,作為第一部分進行講解。生物化學碳水化合物代謝主要針對的是葡萄糖的代謝。代謝過程二十幾個化學反中,羥基、醛基特性有很多體現,氧化、脫水、活化等反應在葡萄糖代謝中多次出現。因此,有機化學葡萄糖相關知識與碳水化合物代謝必須整合、融為一體。5.有機化學脂肪知識與生物化學脂肪的代謝內容集約整合的教學板塊脂肪隸屬于有機物中的酯類物質,典型的性質是水解反應,水解后的產物正是形成脂肪的甘油和脂肪酸。而這個反應也恰好是脂肪分解代謝時的第一步反應。生物化學中動物體內脂肪的消化主要發生在十二指腸里,原因有兩個:一是十二指腸中偏堿性,是脂肪酶的最適PH值;二是動物體內膽囊分泌的膽汁流入十二指腸先期對脂肪有一個類似的乳化作用,將脂肪解離成一個個的小油珠,為后期消化做好準備。至于脂肪的其它內容,像什么酸敗、干化等和脂肪代謝沒什么關系,全部舍棄。6.有機化學蛋白質知識與生物化學氨基酸代謝內容集約整合的教學板塊需要把有機化學中蛋白質內容整合到生物化學氨基酸代謝中知識點有兩個。一是蛋白質的酶促降解過程,另一個個需要移植過來的知識點是氨基酸的結構和性質。除此之外還有脫羧基反應和脫氨基反應等等。這些內容是需要融入到生化之中的,在氨基酸代謝中都需要用到。有機化學與生物化學集約整合,形成全新的《有機及生物化學》教學模式,做到了中高職課程的科學銜接。在教學實踐中,整合后的課程體系在已經中體現出來越來越多的優越性。整合后的《有機及生物化學》將在我院畜牧獸醫各專業中全面應用推廣,并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隨著師生間教與學的心得體會,逐步地改進和完善。

作者:王秋穎葉海峰單位:河北旅游職業學院

上一篇: 人工降雨方法 下一篇: 可降解塑料原理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字幕中文在线乱码AV | 亚洲国产第一在线 | 五月婷久久综合狠狠爱97 | 日本香港三级三级久久妇 |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