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19 14:46:3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化學纖維的特征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TN6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43-0296-01
近年來,羊毛、絨類、化學纖維在混紡產品越來越多,如果按照現行的檢驗方法(物理方法+化學方法,我們稱之為“方法一”),首先必須采用GB/T16988-2013《特種動物纖維與綿羊毛混合物含量的測定》標準,測定羊毛、絨類的直徑和根數,根據公式計算出羊毛、絨類在動物纖維這部分各自占有的百分比,再利用化學的方法,采用標準GB/T2010.4-2009《紡織品 定量化學分析 第4部分:某些蛋白質纖維與某些其他纖維的混合物(次氯酸鹽法)》,測算動物纖維和化學纖維兩類纖維各自占有的百分比,最后根據前面兩種結果的比例分數計算出各類動物纖維和化學纖維所占的百分比。實驗過程復雜而且繁瑣,耗費時間長。本人通過長期實踐,摸索出一套簡單可行的實驗方法-投影顯微鏡直接測量法(我們稱之為方法二)。
一、投影顯微鏡直接測量法描述
參照GB/T16988-2013《特種動物纖維與綿羊毛混合物含量的測定》標準,在投影顯微鏡下測量羊毛、絨類直徑和根數和同時,測量出化學纖維的直徑和根數(要求化學纖維的截面接近園形)。每種纖維測量直徑的根數不少于300根,不足300根的,測量出現在投影顯微鏡下的每根同種纖維。每個試樣所測量的纖維根數不少于1500根,不足1500根的,測量每個試樣(在截玻片上)的所有纖維。根據標準中的公式一次性算出羊毛、絨類、化學纖維的百分含量。
二、可行性分析
GB/T16988-2013《特種動物纖維與綿羊毛混合物含量的測定》的測試原理是:是根據特種動物纖維與綿羊毛的鱗片結構特征,在投影顯微鏡下分辨出各類纖維,并分別記錄其根數,同時測量其直徑,通過公式計算出特種動物纖維、綿羊毛及其混合物的質量百分比。
各類化學纖維的縱面和橫截面也有其獨特的形態,通過對照標準顯微鏡照片和標準資料,再輔以簡單的化學方法,如向測試完直徑和根數的試樣滴加化學試劑,在顯微鏡下觀察其溶解狀態,就可以鑒別未知化學纖維的類別。從公式中可以知道,各組分纖維的重量百分比,只與該類纖維在混合試樣中所占的根數、直徑、標準差和密度有關,與纖維的化學性質無關。各類纖維的根數、直徑和標準差可以直接測算,密度可以從有關資料中查閱,計算化學纖維的重量百分比套用此公式應該是有依據的。
上述公式中Pi-某組分纖維質量百分比,%;
Ni-某組分纖維的計數根數;
Di-某組分纖維平均直徑,單位為微米(μm);
Si-某組分纖維平均直徑標準差,單位為微米(μm);
ρi-某組分纖維的密度,單位為克每立方厘米()。
截面接近園形的各類化學纖維,其直徑的變異系數較小,根據抽樣原理,應測量直徑的纖維根數由下面的公式確定:
從后面的表格中我們可以知道,在95%的置信水平,5%的允許誤差下,測量根數符合理論計算要求。
三、實例論證(見“兩種試驗方法檢測結果對比表”)
四、結論
從后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方法一”和“方法二”的檢測結果存在差異,主要原因是: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中紡聯品牌辦、科技發展部、棉紡協會、針織協會、家紡協會、長絲織造協會、產業用協會、中國服裝工業企業管理協會、服裝協會、中環聯合認證中心、中再生廢紡專業委員會等相關機構領導、專家及部分企業代表出席會議。
綠色纖維標志認證現在進行到了哪一步?
雖然剛剛召開新聞會,但是綠色纖維認證工作的試點工作早在今年3月份就已經開始。
所謂綠色纖維,是指原料來源于可循環再生的生物質資源、生產過程低碳環保、制成品棄后對環境無污染或可再生循環利用的化學纖維。我國綠色纖維認證范圍,主要包括生物基化學纖維、循環再利用化學纖維以及原液著色化學纖維三大類別。
綠色纖維認證工作始于2016年3月,目前,已有寧波大發化纖有限公司、浙江綠宇環保有限公司、浙江金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蘇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優彩環保資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滁州安興環保彩纖有限公司、海斯摩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廣東新會美達錦綸股份有限公司8家企業部分大類產品獲得了首批綠色纖維產品的認證。
“綠色纖維認證是一種非強制的認證體系。目前我們已經基本完成了對上游紡織企業資質認定規則的制定。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做好綠色纖維認證的宣傳和推廣工作,同時,進一步完善將紡織服裝下游企業納入綠色認證體系的具體規則,讓紡織品從生產到終端都納入綠色纖維認證體系之內。”中國化纖協會副會長賀燕麗說。
如何獲得一份綠色纖維認證?
本次會上,中國化纖工業協會副會長賀燕麗介紹了申請綠色纖維標志認證的條件和程序。
根據規定,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登記,具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從事化纖產品生產經營活動的企業均可向中國化纖協會申請使用綠色纖維標志,但需具備一定條件。
申請綠色纖維標志的企業應具備以下條件:
(一)持續兩年以上的生產經營;
(二)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ISO14001 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三)具備有效的售后服務體系;
(四)具有先進的生產工藝和完備的檢測手段,具備良好的健康與安全的工作環境;
(五)嚴格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保證職工享有國家規定的合法權益、勞動所得、福利待遇和社會保障;
(六)尊重知識產權和消費者權益,以誠信為本,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使用綠色纖維標志的產品條件:
一是綠色纖維產品采用的主要原輔料參照《再生化纖(滌綸)行業綠色采購規范》(化纖協會標準)的要求;二是綠色纖維標志產品生產過程中能耗、物耗、水耗、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及三廢排放指標達到清潔生產的評價指標體系二級及以上指標要求;三是綠色纖維標志產品屬中高端產品,其品質特征符合《綠色纖維標志產品評價體系(試行)》和有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協會標準的規定。
綠色纖維標志認證的程序是:
認證申請;形式審查;產品檢測;實地核查;總審評定;頒發證書;編號導入。綠色纖維標志認證的有效期為3年,每年將通過復審確定其認證的有效性,并隨機進行抽檢。
標志形式:
包括吊牌、包裝箱、包裝袋、包裝膜等,標志內容包括綠色纖維標志圖案及認證單位名稱(中國化纖協會、產品開發中心)、認證類別(生物基化學纖維/循環再利用化學纖維/原液著色化學纖維)、認證有效期、二維碼等。
有效認證期:
3年。
使用范圍:
綠色纖維認證的工作始于2016年3月,至今已有寧波大發化纖有限公司、浙江綠宇環保有限公司、浙江金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蘇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優彩環保資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滁州安興環保彩纖有限公司、海斯摩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廣東新會美達錦綸股份有限公司8家企業部分大類產品獲得了綠色纖維產品的認證。
此次綠色纖維認證體系有不同
細心觀察,不難發現,此次推出的綠色纖維認證標準與以往國內大大小小的纖維紡織品認證標準有些不同,在考慮產品企業技術指標的同時,更是將觸角延伸到了一些非技術領域。
例如,申請綠色纖維標志企業條件的(四)、(五)、(六)條,將工廠生產環境、勞工保障以及企業的經營信譽都納入了考察范圍之內,將標志認證條件從技術性向社會性延伸。
在介紹綠色纖維標志的產生背景時,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高勇說:“紡織工業是我國傳統支柱產業、重要民生產業和創造國際化新優勢的產業,在美化人民生活、增強文化自信、建造生態文明、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拉動內需增長、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我們國家步入工業化、城市化的關鍵階段,能源、氣候、水資源、勞動力資源匱乏的矛盾進一步凸顯。紡織業的綠色纖維標準,不但要解決人與資源的矛盾,也要解決人與人的矛盾,加入保障勞工權益、福利待遇的條款是應有之意。
有業內人士認為,綠色纖維標志和目前國際上比較受到認可的GOTS標準(全球有機紡織品標準)有些類似。GOTS從農產品收獲,到原材,到加工,以及到最后產品包裝的規范性,都會進行檢測,除了對紡織品本身的要求,工人的勞動安全、工資水平、工作時長、正常的福利待遇是否能得到保證都是GOTS關心的議題。
這種從單純技術價值取向向綜合技術價值與社會價值綜合取向是未來我國科技環保類紡織纖維認證的趨勢。
發展綠色纖維,意義重大
“引領世界化纖發展的重任已經歷史性地落在了我們肩上。”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賀燕麗說。
隨著滌綸長絲加工技術的不斷發展,細旦技術、異形截面技術、異纖度技術、異收縮技術、功能纖維技術、混纖技術和變形技術都日趨成熟。這些技術的有機組合極大地豐富了滌綸產品的品種。多異多重復合變形滌綸長絲,就是這樣一種新型仿毛化纖紗。它是通過改變生產工藝,生產出具有異線密度、異收縮、異截面、異剛性、異卷曲率、異模量的多異長絲,采用多異性原料進行多重的復合變形產生的長絲紗線,稱之為多異多重復合變形長絲,它具有多種更接近短纖紗結構和形態的特征,但比短纖紗毛羽少,抗起球性能好,牢度高[1]。這類滌綸長絲通常由不同滌綸絲混纖形成,如五葉、六葉或其他形狀的異形截面細旦滌綸絲,多種單絲細度、多種熱收縮率、剛度和模量的滌綸絲,混纖后會分成內外兩層,通常收縮率小、較細的纖維會在外層,而收縮率大、較粗的組分會在內層,進而形成內層剛挺、外層柔軟、消除極光、結構蓬松的仿毛滌綸長絲[2]。
1 多異多重復合變形滌綸長絲的生產工藝
異截面組分主要通過異截面形狀噴絲板可以達到,而另一組分則可以通過同板異線密度噴絲孔的設計來達到。在同一噴絲板,各孔阻件紡絲壓力相同的條件下,當各噴絲孔截面積不相等時,即使孔形完全相同,由于潤周(孔周長對孔截面積的比值,這是流體力學中的一個基本參數)、各孔中心黏流體的速度、孔壁的黏滯阻力不同,可紡成不同粗細的單絲線密度的復絲,同時,同一噴絲板、同一卷繞頭實際卷繞速度一定,但每孔擠出流速不同,故各根單絲實際牽伸不同,使得每根單絲在同一卷繞條件下的結晶度、取向度均不相同,從而最終成品各根單絲的模量、剛度、熱收縮率等均不相同。
而滌綸長絲受到的變形加工可能是熱刀刃刮擦變形法、熱箱填塞變形法、假捻加彈變形法、空氣變形法、超喂法、不規則牽伸變形法等方法中的幾種復合變形[1]。
不規則牽伸絲采用變速拉伸原理,對預取向絲POY(UDY、MOY)運用電腦和變頻電機控制牽伸機牽伸羅拉的速度而得到粗細(條干)不勻且有一定規律的絲線,其預取向絲POY(UDY、MOY)牽伸倍數可以正常(高速紡預取向絲POY的牽伸倍數為1.5~1.8、低速紡預取向絲的牽伸倍數為2.8~3.5、中速紡預取向絲的牽伸倍數為2.0~2.8)、低于正常或高于正常。由于牽伸倍數的分段差異,導致絲線結晶區域的分段變化,從而最終導致染色時的競染性、上染率、上染速率等上染性能分段差異;并且分別以黑節(低于正常牽伸段即粗段+正常牽伸段)、白節(高于正常牽伸段即粗段+正常牽伸段)和黑白節(低于正常牽伸段即粗段+高于正常牽伸段即粗段+正常牽伸段)三種牽伸形式之一的段節效果存在于整根絲線中,通常正常的絲線段節的顏色呈現底色,整根絲線色彩顏色呈現多層次、多樣性的不規則的且有一定規律的水洗狀(或竹節狀)的混色效果[3]。
混纖復合是一種廣義的概念,它是指聚合、紡絲、織造等工序之中的共、混、絡、纏、包、交、并、合等加工技術,使化纖具有優異性能,多指纖維和絲束之間的復合。混纖的材料多種多樣,可以采用FDY和POY的混纖產品,如一步法POY/FDY滌綸異收縮混纖絲,市場上有多種不規則牽伸絲和FDY混纖絲,如不規則牽伸FDY絲可與常規FDY絲網絡復合;不規則牽伸DTY絲與常規DTY絲網絡復合;不規則牽伸DTY絲與不規則牽伸DTY絲混纖復合;不規則牽伸HTY絲與常規HTY絲網絡復合等。
混纖方法也是多種多樣,可以在紡絲時直接混纖,具體方法可以在同一噴絲板上配置規格不同的噴絲孔,紡出的長絲就具有不同規格;也可以并板混纖,就是使用多塊不同規格的噴絲板同時紡絲混纖的方式。一步法異收縮滌綸絲則是在傳統單螺桿單箱體紡絲設備上實施同一部位同時投紡FDY和POY,分區牽伸匯聚成形的混纖方式。還可以將不同的單絲或絲束原料通過網絡、變形、多重加捻、熱處理等工藝過程制成單絲纖度不同的成品絲。與其他混纖法相比,優點在于選擇的組分可以有較大的范圍,原料的單絲線密度及物理性質上可以具有較大的差異,混纖后制成的織物風格多樣;缺點在于在混纖時需要許多集束筒子架,絲路較復雜,操作較困難,與一步法混纖方式相比,生產工序延長,生產成本較高[4]。
由多異多重復合變形滌綸長絲的生產過程可知,多異多重復合變形滌綸長絲中的纖維單絲或絲束由于經過了不同的紡絲、牽伸、變形的加工,單絲或絲束在形態、結構等方面都有較大差異,因而,復絲內的單絲性能也是不完全相同的,通常來說,會呈現一個較廣的分布。例如,就染色性能而言,多異多重復合滌綸長絲內部不同單絲的著色效果有顯著差別,單絲間會呈現深淺不均的狀態。作為多異多重復合滌綸長絲,加捻前后的單絲在復絲中的位置也是不固定的,會發生變化,這時復絲整體的染色效果就很難達到預期[5]。而不規則牽伸絲由于單絲內部不同位置受到的牽伸速度不同,同根單絲不同位置的形態、結構和性能都有明顯差異。
2 多異多重復合變形滌綸長絲的檢測方法
研究和生產中對多異多重復合變形滌綸長絲的檢測通常仍采用化纖長絲的相關測試標準,主要是對復絲整體的檢測分析。目前常用的檢測方法及檢測標準有以下幾項。
2.1 線密度試驗
在規定的試驗條件下,測定已知長度試樣的質量,計算線密度。按照國家標準GB/T 14343―2008《化學纖維長絲線密度試驗方法》測定[6]。可采用絞絲法,將卷裝的絲頭引出,拉去表層絲數米,經加張力裝置引入縷紗測長儀的夾片上。加規定的預張力負荷(用張力測量儀校驗),搖取規定的試樣長度,在頭尾相接處剪斷,取下成絞,依次放在試樣盤內。試樣在標準大氣中調濕后稱量,絞絲精確至1mg。也可采用單根法,將卷裝的絲頭引出,拉去表層絲數米,然后取單根長度合適的松弛態試樣。將試樣一端夾入量尺上端夾持器中,另一端加規定的預張力,手托張力夾,使試樣沿軸線緩緩伸直,并使試樣與量尺呈鉛垂位置,待30s后,準確剪取規定長度(一般是1m)的試樣。線密度用特克斯制表示,推薦的單位為分特(dtex)。
2.2 斷裂強度和斷裂伸長率試驗
該試驗采用美國INSTRON電子萬能材料試驗機按照國家標準GB/T 14344―2008《合成纖維長絲及變形絲斷裂強力和斷裂伸長試驗方法》測定。在力學性能試驗測試前,樣品需在溫度為(20±2)℃、相對濕度為(65±3)%的試驗用標準大氣下調濕24小時。在規定條件下,在等速拉伸儀上將纖維拉至斷裂,從強力―伸長曲線或數據顯示或數據采集系統中得到試樣的斷裂強力、斷裂伸長、定負荷伸長、定伸長負荷、初始模量和斷裂功等拉伸性能的測定值。按照國標規定設置上下夾鉗的隔距、預加張力、拉伸速度等試驗參數,測試20次取平均值[7]。
2.3 沸水收縮率試驗
在規定條件下用熱處理介質(沸水或干熱空氣)處理試樣,測量處理前后試樣長度的變化,計算其對原試樣長度的百分比,由此得到熱收縮率。按GB/T 6505―2008《化學纖維長絲熱收縮率試驗方法》執行,包括沸水收縮率和熱空氣收縮率,試驗方法牽伸絲可以采用絞紗法(包括手工法和儀器測量兩種方法),變形絲可采用單根法[8]。
2.4 含油率試驗
可以采用萃取法,利用油劑能溶解于有機溶劑的特質,將適當的有機溶劑通過脂肪抽出器把試樣中的油劑萃取出來,蒸發溶劑,稱量殘留油劑的質量及試樣質量,計算得到試樣的含油率。也可以采用中性皂液洗滌法,利用皂液與油劑親和的性質,在洗滌力的作用下,使試樣上的油劑轉移到皂液中。根據試樣洗滌前后的質量變化,計算試樣的含油率。按GB/T 6504―2008《化學纖維含油率試驗方法》執行[9]。
2.5 網絡度試驗
常規的測試網絡度方法可以分為三種,手工移針法、手工重錘法、儀器移針法,其測試原理基本相同。其中手工移針法主要適用于牽伸絲;手工重錘法主要適用于變形網絡絲;儀器移針法適用于牽伸絲和變形網絡絲。手工移針法測試原理:將加有規定解脫力負荷的針鉤在規定長度的絲條中緩緩移動,每遇到網絡結時,針鉤即停止移動,經此計數網絡結數。手工重錘法測試原理 :沿絲條垂直方向施加規定的重負荷,在規定的時間釋放后,目測計數規定長內的網絡結數。儀器移針法測試原理:將加有規定解脫力負荷的針鉤在規定長度的絲條中緩緩移動,每遇到網絡結時,針鉤即停止移動,經此計數網絡結數。當針刺入絲中(將被刺絲分開兩半)的同時,儀器的程控馬達帶動移動羅拉驅動被測絲條向前移動,此時張力測試頭檢測絲條的張力,當被測絲條有一節經過針刺機構時,由于節本身具有一定張力,該張力達到儀器預先設定的條件時,即檢測到有一節點,此時針刺快速縮回機構中,再快速刺出,由于絲條在緩緩移動,剛好能重新刺入原測出的節點后方約5 mm~10mm(可設定),如此往復,從而自動快速將絲條上每一節點測出并做記錄及統計分析。按FZ/T 50001―2005《合成纖維長絲網絡度試驗方法》執行[10]。
2.6 纖維截面異形度試驗
由一小束伸直平行的纖維,穿入特制的試樣板孔中,切去兩端露出纖維,形成一薄片。運用顯微投影儀放大觀察若干纖維截面的內、外接圓半徑或特征形態參數,由此計算出纖維的異形度及其變異系數。表達指標有徑向異形度及其變異系數、截面異形度及其變異系數和特征異形度及其變異系數。按FZ/T 50002―1991 《化學纖維異形度試驗方法》執行[11]。
3 結論
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目前對于多異多重復合變形混纖滌綸長絲的檢測通常停留在對復絲整體熱收縮率和強伸度的檢測分析上,對于常規化纖品種,這些檢測方法是完全可行的,但混纖絲是由異線密度、異收縮、異截面、異剛性、異卷曲率、異模量的單絲或絲束混纖形成的,因此,復絲整體熱收縮率和強伸度的檢測分析無法表征復絲中單絲之間性能差異程度。這些方法未對其中的單纖維性能分布進行測試研究,也未探討這些性能分布與復絲整體性能之間的關系[12]。同時,不同規格、不同工藝、不同混纖比的多異多重復合變形滌綸長絲之間不同使用環境下的性能差異和真實品質僅靠復絲的整體性能檢測分析也是無法精確表征的。
正確表征復絲內單絲間的線密度差、收縮率、剛性、卷曲率、模量等指標的差異程度將有助于體現多異多重復合變形滌綸紗的真實性能,也有助于更精確地反映不同規格、不同工藝的多異多重復合變形滌綸長絲之間的性能差異。
參考文獻:
[1] 姚穆.多異多重復合滌綸長絲在毛紡織產品中的應用[J]. 毛紡科技, 2001,(4): 3-10.
[2] 施楣梧.新一代士兵冬常服面料的結構、性能和加工特點[C].2005現代服裝紡織高科技發展研討會,2005:309-311.
[3] 孫文虎.滌綸不規則牽伸絲織物的研究與開發[J].上海紡織科技,2007,35(7) : 21-26.
[4] 焦國彥.滌綸長絲多異復合混纖絲及其織物性能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學,2013.
[5] 施楣梧,郝新敏,徐鵬,等.多異多重復合滌綸長絲的染色均勻度及檢測方法研究(第一報)?常壓染色襪筒的目測判色和儀器測判色對比研究[J].合成纖維, 2003,32(1): 31-34.
[6] GB/T 14343―2008 化學纖維長絲線密度試驗方法[S].
[7] GB/T 14344―2008 合成纖維長絲及變形絲斷裂強力和斷裂伸長試驗方法[S].
[8] GB/T 6505―2008 化學纖維長絲熱收縮率試驗方法[S].
[9] GB/T 6504―2008 化學纖維含油率試驗方法[S].
[10] FZ/T 50001―2005 合成纖維長絲網絡度試驗方法[S].
1概述
莫代爾纖維是具有高斷裂強力和高濕模量的再生纖維素纖維。該纖維的原料采用木漿粕,通過專門的紡絲工藝加工成纖維。該產品原料全部為天然材料,對人體無害,并能夠自然分解,對環境無害。它的干強接近于滌綸,濕強要比普通粘膠提高了許多,光澤、柔軟性、吸濕性、染色性、染色牢度均優于純棉產品;用它所做成的面料,展示了一種絲面光澤,具有宜人的柔軟觸摸感覺和懸垂感以及極好的耐穿性能。目前市場上銷售的莫代爾主要為奧地利LENZING公司生產的LENZING MODAL――蘭精莫代爾,以及臺灣化學纖維股份有限公司(FCFC)生產的FORMOTEX――臺化莫代爾。其他的還有泰國THAI RAYON生產的BILRA MADAL、BILRA MADAL MICRO及印度GRASIM生產的BILRA MADAL MICRO。不同公司生產的莫代爾纖維因生產工藝不同,所以其表面特征也略有不同。
萊賽爾纖維是英國COUR TAULDS公司生產的再生纖維素纖維的商品名稱,俗稱“天絲”(Tencel)纖維。 萊賽爾纖維被稱為21世紀的環保纖維。它是以針葉樹為主的木漿、水和溶劑氧化胺混合加熱至完全溶解,在溶解過程中不會產生任何衍生物和化學作用,經除雜而直接紡絲,其分子結構是簡單的碳水化合物。其生產過程不污染環境、不破壞生態[1]。
2鑒別方法
筆者長期從事纖維鑒別工作,積累了一定經驗,下面簡略介紹市面常見的蘭精莫代爾、臺化莫代爾和萊賽爾纖維的特征及鑒別方法。
2.1顯微鏡法
蘭精莫代爾占領了中國絕大部分市場,它是奧地利LENZING公司采用歐洲的櫸木,制成木漿,再通過專門的紡絲工藝加工成纖維。用顯微鏡觀察,蘭精莫代爾的橫截面呈啞鈴形,沒有中腔,見圖1,縱截面表面光滑,有1~2道溝槽,見圖2。
臺化莫代爾是由臺灣化學纖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一種木漿纖維,橫截面接近于圓形,沒有中腔,見圖3;縱截面表面光滑,有的有斷續、不明顯的豎紋,見圖4。
圖1蘭精莫代爾橫截面 圖2蘭精莫代爾縱截面
在顯微鏡下觀察,萊賽爾纖維橫截面為不規則的圓形,沒有中腔,見圖5,縱截面表面光滑,有的有斷續、不明顯的豎紋,見圖6。
圖3臺化莫代爾橫截面 圖4臺化莫代爾石蠟油介質
圖5 萊賽爾橫截面圖6 萊賽爾縱截面
綜上所述,根據顯微鏡法可以把蘭精莫代爾區分出來。臺化莫代爾和萊賽爾截面無論縱截面還是橫截面都最接近。從縱截面圖片可以看出,在以水為介質時,臺化莫代爾雖然與萊賽爾一樣也是平滑的圓柱體,但是直徑比較大,也沒有萊賽爾那么有光澤;而且有時還會看到上圖所出現的斷續、不明顯的條紋。在硝酸為介質時,臺化莫代爾和萊賽爾都發生溶脹現象,臺化莫代爾的縱截面變成接近扁平帶狀形態,光澤減弱。萊賽爾只是直徑變大,還是很有光澤。還有一點,萊賽爾并不是全部的平滑的圓柱體,會有如上圖中的凹凸結,而且有時還可觀察到像小泡的點。
2.2燃燒法
莫代爾纖維和萊賽爾纖維接觸火焰時都是立即燃燒,有紙燃味,殘留物都是細軟的絮狀灰燼;靠鼻子聞燃燒味道一般情況下根本不能分辨。
燃燒不充分的纖維素纖維會有灰燼。根據資料和經驗,含有輕金屬鹽類時呈現稍微白色灰燼,含重金屬氧化物則呈現黑色。臺化莫代爾的原料來源很廣而且很雜,其灰燼會呈現黑偏灰色。蘭精莫代爾的漿粕來自奧地利樹齡在10年左右的櫸木,而萊賽爾是針葉樹為主的木漿,含有礦物質較多,其灰燼會稍微偏向黑色,但區別很細微,而且灰燼會受到整理用試劑殘留物的影響,單靠肉眼也很難準確判定。
萊賽爾纖維采用的原料是木漿,制造時用有機胺氧化物的有機溶劑來溶解木質素,因而與莫代爾纖維相比含雜率更低,燃燒得更充分。在燃燒時會不斷有火星飛出,燃燒后只剩少量灰燼。這種灰飛現象是萊賽爾纖維特有的。
2.3溶解法[2]
分別取少量蘭精莫代爾、臺化莫代爾和萊賽爾纖維,比較一下它們的溶解情況,見表1。
表1蘭精莫代爾、臺化莫代爾和萊賽爾纖維溶解情況表
根據上表可知,莫代爾與萊賽爾之間的溶解,時間越長,差異越明顯――萊賽爾比較難溶。室溫下,莫代爾在59.5%硫酸和37%鹽酸試劑經過5min的處理,已經算是溶解了。70℃甲酸/氯化鋅試劑處理也是一樣。但是萊賽爾還是果凍狀,比較難溶。所以在做定量分析時,萊賽爾混紡織物要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需要延長溶解時間或提高溫度。
3結論
通過顯微鏡觀察,可以把蘭精莫代爾區分出來,臺化莫代爾和萊賽爾可以通過觀察燃燒時是否有灰飛現象初步判定,再通過顯微鏡觀察纖維的直徑及光澤;之后通過溶解法觀察溶解的難易程度作最終判定,從而定性分析這三種纖維。但因都是再生纖維素纖維類,化學組成相似,目前還不能用化學方法做定量分析。
參考文獻:
[1] 張世源. 生態紡織工程[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4.
紡織纖維分為天然纖維和化纖纖維;天然纖維有植物纖維棉、麻,動物纖維絲、毛等;化學纖維有人造纖維和合成纖維;人造纖維是用自然界存在材料制造的,性能和天然纖維相似,植物纖維主要有纖維素纖維如粘膠纖維、天絲、原竹纖維等,合成纖維從石油中提取,主要有滌綸、錦綸、腈綸、氨綸、丙綸、維綸等。
眾所周知,世界石油資源日益減少,原油價格不斷上漲,使傳統合成高分子纖維產業發展受到大大制約且污染嚴重。天絲原料來自自然界植物,它們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資源,而且這些材料易被自然界生化降解,對環境無污染,尤其可以通過化學、物理方法改性成為新材料,其性能由于傳統天然纖維和和化學纖維,成為流行時尚。
一、Tencel(天絲)纖維生產工藝
先將纖維素漿粕(a~纖維素含量96.5%~98.8%,DP為700~1000)與含水量大于17%的NMMO混合,在60℃下研磨成均勻的“懸濁分散液”在筒狀料斗中緩緩攪拌以促使纖維素充分溶脹,然后將之連續喂入螺桿擠壓機中施加剪切。通過螺桿機上方的排料孔既然薄膜蒸發機,除去過量水分。當含水量降至13.3%在95~100℃下,纖維素充分溶解于溶劑中,制成粘度很高的10%~15%纖維素紡絲液。紡絲液經過濾后,在100℃下從噴頭干或濕法噴出。經過空氣降溫牽引提高取向度和強力,進入含量大于17%的NMMO凝固浴而析出成絲以后再經水洗、上油、干燥、卷曲、切斷,制成天絲纖維。
二、Tencel(天絲)纖維性能分析
1、Tencel(天絲)纖維的常用規格有1.4dtexX38mm,和1.4dtexX51mm用于棉型低線密度紗,1.7dtexX38mm和1.7dtxX51mm用于棉型紗;2.4dexX70mm用于精梳毛型紗等。
2、Tencel(天絲)纖維與其他纖維物理性能比較如表1
由表中數據說明天絲具有高的干、濕強力,干濕強比85%;天絲具有較高的溶脹性,干濕體積比1:1.4,吸濕性能恰到好處。
3、Tencel(天絲)纖維聚合度高
聚合度表示聚合體中分子的大小程度,Tencel(天絲)纖維聚合度較高,與原料漿粕聚合度非常相似,如表2所示。
隨著纖維聚合度的提高,紡織品加工適應性、織物尺寸穩定性、耐洗性也相應提高,會大大提高織物產品的柔軟性、透氣性、舒適性、吸濕性和懸垂性等使用性能。
4、Tencel(天絲)纖維的結晶度較高
Tencel(天絲)纖維的結晶度與其他纖維的比較,如表3。
三、Tencel(天絲)纖維的結構
Tencel(天絲)纖維的生產方法屬于在空氣中從噴頭噴出,然后經NMMO凝固浴而析出成絲以后再經水洗、上油、干燥、卷曲、切斷,制成天絲纖維,普通粘膠纖維是在凝固浴中噴絲,由于空氣牽伸, Tencel(天絲)纖維的分子取向性好,分子排列的緊密程度高于粘膠纖維許多,呈現出桃皮絨感(薄起毛風格),通過調整牽伸度的程度,改變其原纖化產生的狀況。
四、Tencel(天絲)纖維的質量檢驗
無論進口還是國產Tencel(天絲)纖維,為保證其質量必須進行嚴格檢驗與管理,檢驗項目有聚合度,纖維油跡附著量、強度、伸長度、白度、卷曲數、卷曲率、染著性、短纖維形狀等。
五、Tencel(天絲)纖維的鑒別
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開發了許多新型再生纖維素纖維如Tencel(天絲)纖維、原竹纖維、MODAL(莫代爾)、麗賽等,這類纖維在本質上都是纖維素纖維類別,在生產中、生活及服飾用品面料如何識別他們有很大難度。在多年教學中,通過大量實驗及參與廠家生產實踐,總結出一套簡單易行,適于企業及消費者掌握的鑒別方法。主要從形態特征、燃燒狀態、化學試劑性能溶解相結合來觀察、比較、分析逐一區分鑒別。
從形態特征上看,亞麻、苧麻與原竹纖維有相似之處,天絲纖維與麗賽纖維相似,粘膠纖維與莫代爾相似,它們與棉纖維有明顯不同。
從燃燒狀態看,粘膠纖維與莫代爾纖維差異較大,天絲纖維與麗賽纖維差異較大,棉纖維、麻纖維與其它纖維有較大不同。
1)78%硫酸試劑配制:取98%的濃硫酸極緩慢沿杯壁倒入水中,并不斷攪拌,直至比重達到1.67即可,1克纖維加入150毫升78%硫酸溶液;
2)60%硫酸溶液試劑配制:取98%的濃硫酸極緩慢沿杯壁倒入水中,并不斷攪拌,直至比重達到1.52即可,1克纖維加入150毫升60%硫酸溶液。
從化學試劑溶解性能分析可見,棉纖維、麻纖維、原竹纖維需用78%硫酸試劑來溶解,棉纖維溶解最慢,粘膠纖維、莫代爾纖維、天絲纖維、麗賽纖維用60%硫酸試劑溶解,天絲纖維即刻溶解,粘膠纖維慢慢溶解,從這很容易區分天絲與粘膠纖維,因所使用試劑不同比較容易將纖維素纖維與棉麻區分開。
小結
1、棉纖維因其獨有的特點顯而易見識別;
2、粘膠纖維、MODAL(莫代爾)纖維、Tencel(天絲)纖維、麗賽纖維可通過燃燒殘留特征結合60%硫酸試劑溶解性能很容易識別;
3、亞麻、苧麻、原竹纖維可通過纖維形態特征結合密度區分,麻纖維密度1.50,原竹纖維密度0.8比較輕。
六、結束語
通過對Tencel天絲纖維性能分析及鑒別可得出下列結論:
1、Tencel天絲纖維具有高聚合度、高結晶度、高濕模量,干濕強度接近,干濕強比85%等優于其它纖維特點。
2、Tencel天絲纖維較高強度,低伸長度等優點,使天絲可紡性好,易染色,紗線非常均勻,織物色澤漂亮。
3、適用范圍廣,可以制造床上用品及各類服飾用品;既可以純紡又可以與棉、毛、絲、麻、化學纖維混紡;既能機織又可針織生產出棉型、毛型、絲型、麻型多樣風格優質高檔豐富多彩紡織產品。
關鍵詞:聚四氟乙烯纖維;紅外光譜;熱裂解;定性分析
1 引言
聚四氟乙烯纖維簡稱PTFE。PTFE 纖維具有優良的耐腐蝕性,低摩擦因數,不燃,耐強酸、強堿、強氧化劑等強腐蝕性試劑或溶劑,耐高、低溫性能優良,符合全天候使用的條件。由于PTFE纖維具有優良的性能,因而PTFE纖維已經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以及其他工程領域。聚四氟乙烯纖維加工的縫合線能延長雨篷等戶外織物的壽命;膨體聚四氟乙烯纖維可加工制成從宇航服到整日曝曬于日光下的建筑工業用的能抵御自然界惡劣環境的紡織品。除此之外, 聚四氟乙烯纖維還應用于化工和其他產業過濾加工等苛刻環境中[1]。目前,國內外關于PTFE已有了較多的研究,但主要集中在其各方面的性能以及應用領域等,而關于該纖維系統鑒別方法及定量方法的研究尚沒有相關的報道。因此本項目以此為出發點,對聚四氟乙烯纖維與其他纖維進行定性和定量方法的系統研究,最終得到準確的定量方法,為貿易及質量控制時提供檢測依據。
本項目在利用燃燒法、顯微鏡觀察法、熔點法、溶解法、紅外光譜法、熱裂解法對聚四氟乙烯纖維進行定性分析的基礎上,研究出聚四氟乙烯纖維與其他纖維的系統鑒別方法。在此基礎上,對聚四氟乙烯纖維與其他纖維混紡的不同情況做定量分析。
按照FZ/T 01057.3―2007中纖維橫截面切片的制備方法制得PTFE的橫截面切片,在CU-Ⅱ纖維細度分析儀下放大500倍觀察。其橫截面圖像見圖3。聚四氟乙烯其橫截面呈腰圓形,有裂紋。少部分呈不規則多邊形。
聚四氟乙烯纖維在顯微鏡下縱面形態特征及橫截面的形態特征及電鏡圖縱面形態特征的觀察結果顯示,與天然纖維、合成纖維、再生纖維素纖維在外觀形態上有明顯的差別。但隨著工藝的改進,作為化學纖維的聚四氟乙烯纖維,其縱向及橫向形態會隨著工藝改變而改變,因此,要成功鑒別聚四氟乙烯纖維還需結合燃燒法、溶解法等一種或多種方法進行確認后最終確定準確鑒別。
2.4.3 熔點試驗
取少量聚四氟乙烯纖維放在載玻片并覆蓋蓋玻片,在顯微熔點儀下進行熔點試驗。當加熱溫度升至300℃時,聚四氟乙烯纖維中有部分物質開始熔融,溫度升至327℃~345℃,該纖維迅速熔融。由于該纖維熔融溫度范圍較大,熔融過程需嚴格控制升溫速度(在300℃前按6℃/min~8℃/min升溫,在300℃以后按3℃/min~4℃/min升溫)。
2.4.4 紅外光譜試驗
聚四氟乙烯纖維樣品通過紅外光譜儀掃描后,纖維中的分子將吸收一部分光能并轉變為分子的振動能和轉動能。
儀器測試條件為:檢測器DTGS-KBr;采用分辨率4cm-1;掃描次數32次;波數范圍為600cm-1~4000cm-1(ATR法)和400cm-1~4000 cm-1(透射法)。
聚四氟乙烯是單體四氟乙烯的均聚物,由透射法和ATR法的紅外光譜圖可知, PTFE在1210cm-1和1150cm-1附近有兩個較強的峰。1210cm-1附近的峰是由CF2 基團的反對稱伸縮振動引起,而1150 cm-1則是由于CF2 基團對稱伸縮振動引起。CF2 基團的振動所對應的吸收峰在PTFE 的譜圖中是最強的,這也可以證明CF2 是聚四氟乙烯分子鏈中的基本單元。此外,因透射法的強度比ATR法強,在透射法的紅外光譜圖中,還可以看到由C―F 彎曲振動引起的位于640cm-1附近的吸收峰; 以及C―F 變形振動引起的550cm-1、 500cm-1處的吸收峰,而ATR法因其反射深度較淺,無法測得。
2.4.5 溶解試驗
溶解試驗選擇了FZ/T 01057.4―2007標準中所有的試劑和GB/T 2910―2009標準中的二甲苯等試劑,將少量的聚四氟乙烯纖維置于燒杯以1:100的試劑比例加入容器中,在不同溫度條件下,觀察聚四氟乙烯纖維在不同試劑中的溶解性能。聚四氟乙烯纖維溶解性能見表3。
從表3中得知,沒有一種溶劑能快速有效地溶解聚四氟乙烯纖維,但該纖維在萘鈉溶液中被碳化,纖維顏色逐步變深最后變黑,繼續加熱纖維仍不被溶解,但溶液顏色變深;經四氫呋喃洗滌后碳化的纖維由黑色變成褐色,這些溶解特征是鑒別該纖維的重要依據。表3的結果也可作為聚四氟乙烯纖維與其他纖維交織或混紡產品定量分析的重要依據。
3 結論
3.1 聚四氟乙烯纖維的燃燒特征與其他纖維的燃燒特征有明顯的不同,因此可通過燃燒方法鑒別該纖維,但該方法對試驗人員的經驗要求較高,因此在纖維鑒別過程中,可先采用燃燒法初步鑒別出聚四氟乙烯纖維后,盡可能用其他鑒別方法如溶解法等進一步確認。
3.2 顯微鏡觀察能初步鑒別出聚四氟乙烯纖維與天然纖維和某些合成纖維具有明顯外部特征的化學纖維,但很難辨別出與其他化學纖維的區別,還需結合燃燒法、溶解法等一種或多種方法進行確認后最終確定待測纖維的種類。
3.3 聚四氟乙烯纖維熔點在273℃至345℃,熔融溫度范圍較寬是聚四氟乙烯纖維的重要特征,但一般熔點儀可測試最高溫度為300℃,不能滿足測試聚四氟乙烯纖維熔點的試驗要求,因此盡可能不單獨采用熔點法來鑒別聚四氟乙烯纖維。
3.4 利用紅外光譜能快速準確有效地鑒別出聚四氟乙烯纖維及其他各類紡織纖維。
3.5 熱裂解分析的裂解產物只有一種,就是四氟乙烯,能快速準確有效地鑒別出聚四氟乙烯纖維。
3.6 采用溶解法鑒別聚四氟乙烯纖維具有經濟實用、可操作性強的特點,可直接用于鑒別聚四氟乙烯纖維和其他纖維。紅外光譜及熱裂解分析也能準確有效地鑒別出聚四氟乙烯纖維,但考慮到這兩種方法的成本較高,各實驗室可依據自身試驗條件選擇相應的方法。
參考文獻:
關鍵詞:廢棄紡織纖維;紡織廢料;再加工纖維;質量安全控制
Abstract: The reprocessing of waste textile fibers is concerned by the community because of its recycling, resource recovery and rationality.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waste fiber sources, processing methods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ies of reclaimed fibers were analyzed. For the different fiber re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uses on reclaimed fiber, quality and safety control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waste textile fibers; textile waste;reclaimed fiber;quality and safety control
紡織纖維分為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兩大類。天然纖維是從自然界直接取得的纖維,如植物纖維、動物纖維、礦物纖維;化學纖維則是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聚物經過化學合成或機械加工制得的紡織纖維,一般以石油、天然氣、煤、農副產品及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為原料[1,2]。從纖維的來源可以看到紡織纖維的稀缺性,因而,使用適當的方法對廢棄紡織纖維進行再加工不僅符合我國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而且具有廢物利用、資源回收的合理性。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復雜變化、石油價格大幅上揚等因素的影響,回收利用廢棄紡織纖維越來越引起各界的關注。
1廢棄紡織纖維的來源
可供回收利用的廢棄紡織纖維很多,除了禁止用于生產再加工纖維的原料以外,主要來源于輕紡工業的廢料和各種廢舊紡織品。
1.1纖維加工產生的廢料
無論是天然纖維還是化學纖維的生產都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些副產物或廢棄物,如軋花產生的落花和棉短絨、梳麻產生的亞麻下腳和麻屑、生產化學纖維過程中產生的粗纖維屑和廢絲等。這類紡織廢料成分單純,且主要呈纖維狀。
1.2紡紗工程產生的廢料
在紡紗工程中也會產生各種紡織廢料,如落花、落毛、落絲、回絲、廢紗等。這類廢料成分易于確定,有的呈纖維狀,有的則以具有一定捻度的紗線形式存在。
1.3服裝、紡織品加工產生的廢料
服裝、紡織品加工過程中,剪裁和縫制時產生的線頭、布邊、布角、布頭等紡織廢料除了可以拼接加工布藝產品外,還是生產再加工纖維的主要原料。我國是紡織品生產和出口大國,每年紡織行業產生的纖維廢料數量相當可觀。這類廢料的成分比較復雜,花色多,具有一定的組織結構。
1.4生活中的廢棄服裝和紡織品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裝、紡織品的更新周期加快[3],生活中的廢棄服裝和紡織品數量驚人而且隨處可見,如舊服裝、舊絮片、舊地毯、舊的纖維制包裝物等。這類廢棄物均可作為生產再加工纖維的原料。而且,其中的一些舊服裝或紡織品還可以進入二手市場流通。這類紡織廢料的成分復雜,不僅具有一定的組織結構,而且顏色和形狀多種多樣。
1.5禁止使用的原料
根據《再加工纖維質量行為規范(試行)》的規定,醫用纖維性廢棄物、使用過的殯葬用纖維制品、來自傳染病疫區無法證實其未被污染的纖維制品、國家禁止進口的廢舊纖維制品及其他被有毒有害物質污染的纖維和纖維制品禁止用于生產再加工纖維。
2廢棄紡織纖維的處理方式
鑒于廢棄紡織纖維質量狀態存在的差異性,對其處理的方式可分為再加工利用和棄置兩種。再加工利用是指利用機械對廢棄紡織纖維進行切割、開松、除塵、梳理以獲得纖維狀物質。棄置的廢棄紡織纖維可以傳統的方式進行掩埋,也可以焚燒的方式作為熱源使用。
3廢棄紡織纖維的加工技術
挑揀分類是合理利用廢棄纖維的首要步驟。經過回收的廢棄紡織纖維因為成分復雜,顏色、狀態差異大,所以,必須要先根據顏色、成分或其他特征進行分類、分級。經過分揀,廢棄紡織纖維中的一些大而硬的雜質如紐扣、拉鏈、金屬裝飾物等被去除,纖維的成分、狀態、顏色等趨于一致。既可以保證后續工藝步驟的順利進行,又可以提高纖維的可利用程度。
經過分揀得到的廢棄紡織纖維有的呈纖維狀,有的呈織物結構。呈纖維狀的廢棄紡織纖維可直接喂入開松設備進行開松。呈織物狀的需要進行切斷處理,被切割或撕扯成一定尺寸后喂入開松設備進行開松,以獲得再加工纖維。廢棄紡織纖維在開松設備中多次經過多孔塵籠、開松輥筒達到開松、除塵、混合的效果。在開松前后均可以對纖維進行混合。最后,將再加工纖維打包。
在加工廢棄紡織纖維過程中,一些有資質的企業可以對再加工纖維集中進行脫色漂白,但須經過循環經濟發展綜合管理部門和環保部門的批準。
4影響再加工纖維質量的主要因素
4.1分揀
分揀不僅僅是為了排除雜質,關鍵在于要能夠根據廢棄紡織纖維的各種性狀做好分類和分級,以保證獲得的再加工纖維具有均勻的品質。如,服裝加工廠下腳的同一色系的紡織廢料,既要區分纖維成分分類,又要區分色差進行分級。
4.2開松
開松是加工廢棄紡織纖維的關鍵環節,關系到再加工纖維質量的優劣。開松工藝有干法和濕法之分[4,5]。干法開松流程短,工作環境較差,加工劇烈易拉斷纖維,得到的再加工纖維的纖維長度較短,質量偏低,對捻度較小、組織結構較松散的紡織廢料開松效果較好。濕法開松有潤濕洗滌作用,工藝流程較長,工作環境較干法有所改善,對纖維的損傷程度降低,得到的纖維長度保持較好,質量較干法好,對捻度較大、組織結構較緊的紡織廢料有良好的開松能力。另外,開松設備的設置也會影響開松效果,如錫林隔距。
4.3原料的結構
廢棄紡織纖維既有松散的,也有緊密的。這種結構的差異性會影響再加工纖維的質量。如,紗線的結構越結實,越難保證低損傷回收纖維。
5再加工纖維的用途
利用廢棄紡織纖維生產的再加工纖維根據其性狀和品質既可以直接使用,還可以生產一些具有高附加值的產品。按照我國的規定,再加工纖維禁止直接或間接用于生產脫脂紗布和脫脂棉等醫療衛生用品、生活用絮用纖維制品(符合GB 18383―2007 絮用纖維制品通用技術要求 之4.1.3規定的除外)、嬰幼兒用品和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及國家規定的其他產品。也就是說,在我國使用再加工纖維是有限定要求的。
5.1紡織原料
再加工纖維可以作為紡織原料直接用于紡織品加工。如,加工非生活用絮用纖維制品;再加工纖維能紡出較好的紗[6],可以織造牛仔布、粗紡面料等用于生產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還可以織造帆布、濾布、地毯、裝飾布、包裝布等工業用布或家用紡織品。
5.2非織造布
加工非織造布是利用再加工纖維的重要途徑。用于加工非織造布的原料范圍廣,對纖維長度、性能等要求比較寬泛。隨著適合利用再加工纖維生產非織造布的成套設備的研制和升級,以再加工纖維為原料生產非織造布的技術日趨成熟[7],加工的非織造布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這種非織造布可用作鞋帽的襯里、工業用手套、皮箱皮包內襯、人造革基布、沙發氈墊、地毯基布、汽車車體內襯和壁板、隔音層、隔熱層、減震材料、包裝材料、農業用覆蓋材料等[8,9,10]。
5.3造紙原料
棉纖維、麻類纖維是天然纖維素纖維。這類再加工纖維可用作造紙原料,生產鈔票用紙、復印紙、濾紙、絕緣板等[11]。
5.4再生纖維
以再加工纖維為原料生產再生纖維可分為物理法和化學法兩種。物理法適用于純組分的化學纖維,是利用化纖的熱塑性,通過加熱使再加工纖維熔融呈顆粒狀,繼而加工成新的再生纖維。這種再生化學纖維的品質與原產化學纖維相差無幾,且具有一定的價格優勢[12],可以用于毛絨玩具、枕墊的填充物,也可以用來生產織造布。化學法則適用于天然纖維素纖維,是利用化學試劑將纖維素纖維溶解,再紡絲制備再生纖維素纖維。如將廢棄棉纖維回收利用紡制Lyocell[13]。
5.5復合材料
再加工纖維可作為增強材料與其他物質制備復合材料用于建筑等領域。如,將以廢舊地毯為原料加工得到的再加工纖維作為混凝土的增強纖維,改善了力學性能,降低了成本[14];將堿處理的廢棄劍麻纖維與脲醛樹脂經乙酰化處理得到的復合材料,其彎曲強度、耐磨性、熱分解溫度、吸水性及電絕緣性都超過了脲醛樹脂/木粉復合材料[15]。
6再加工纖維的質量安全控制
從再加工纖維的加工技術來看,方法簡單,設備投入有限;從再加工纖維的用途來看,應用廣泛,進行深加工需要一定的技術支持和設備投入。因此,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一些不法商販將再加工纖維制成“黑心棉”、“黑心紗”等牟取暴利,甚至在國內的某些地區作為產業發展。鑒于此種情況,為了切實保護消費者的權益、保障紡織廢料再加工行業的健康發展,再加工纖維的質量安全控制必須引起重視。
建立再加工纖維的質量安全控制要求既要符合我國的有關法律法規,還要考慮再加工纖維的加工工藝和用途。加工工藝不同,再加工纖維的組成成分和質量狀況不同;用途不同,對再加工纖維品質要求不同;生產的產品不同,對應的產品標準要求不同。有的是共性要求,有的則是個別要求。要充分考慮技術發展水平、產品質量等現實因素,使建立的再加工纖維質量安全控制要求既能達到提高產品水平、保護人身健康和安全的目的,又能將成本控制在較低水平,具有較強的應用性。
6.1衛生要求
廢棄紡織纖維來源復雜。原料在堆放、加工和貯運過程中,每個環節都可能受到細菌的污染,尤其是一些化膿性致病菌危害性比較大,對生產者、銷售者和使用者的健康安全存在著潛在的危險。使用再加工纖維加工的絮用纖維制品,其中符合GB 18383―2007之4.1.3規定的生活用絮用纖維制品的產品標準對衛生指標有所要求,非生活用絮用纖維制品尚未建立國家或行業標準;其他用途涉及的產品標準未見對衛生指標的要求。鑒于再加工纖維來源的復雜性,從安全角度考慮,應該對再加工纖維的衛生指標提出要求。
筆者認為,參考一次性衛生用品初始菌的技術指標要求,把再加工纖維的菌落總數、真菌菌落總數和大腸桿菌作為考核指標意義不大,設定檢測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鏈球菌等化膿性致病菌作為技術指標比較適宜,并且要求再加工纖維不得檢出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鏈球菌等致病菌。
6.2異味和雜質
異味作為考核再加工纖維的技術指標,主要是考慮雖然再加工纖維禁止用于生產醫療衛生用品、嬰幼兒用品、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及生活用絮用纖維制品,但是再加工纖維無論是作為直接使用的產品,還是作為終端產品的原料,最終都要進入百姓生活和社會生產中被人們使用。所以,參考GB 18401國家紡織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 設定這個技術指標。
再加工纖維不應該含有針狀物和沙石等硬質顆粒狀雜質,否則會影響使用,也會影響后續的深加工。因此,設定雜質這個技術指標,要求采用手工挑揀的方法,不得在再加工纖維中檢出針狀物和沙石等硬質顆粒狀雜質。
6.3pH值
再加工纖維的生產過程中,洗滌、潤濕、漂白脫色等步驟引入的化學助劑會使再加工纖維的酸堿性發生改變。眾所周知,紡織品的酸堿性對皮膚健康有影響。因此,參考GB18401國家紡織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 對C類產品的技術要求,設定pH值檢測技術指標,要求pH范圍為4.0~9.0。
6.4助劑殘留
再加工纖維生產過程中加入助劑的種類不多。其中,進行漂白脫色時加入的某些漂白劑在一定的酸堿條件下可生成強氧化劑,因此,這類助劑的殘留應引起重視。《再加工纖維質量行為規范(試行)》規定,再加工纖維生產企業的生產、排放等符合國家環境保護規定要求,并經過循環經濟發展綜合管理部門和環保部門批準才可以對再加工纖維集中進行脫色漂白。其原因就在于漂白工藝不同會直接影響企業的經濟投入和環境污染的程度。
紡織品漂白使用的漂白劑主要有次氯酸鈉、過氧化氫和亞氯酸鈉,相應的漂白工藝稱為氯漂、氧漂和亞漂。氯漂成本低廉,設備簡單,對纖維的損傷大,漂白廢液污染環境,漂白效果不及氧漂和亞漂;氧漂對設備要求較高,對纖維損傷小,環境污染小,漂白效果好;亞漂成本高,對設備腐蝕性大,漂白效果好,漂白時產生的二氧化氯毒性大,危害人體健康,并且污染環境[16]。鑒于上述原因,對于可能經漂白脫色處理的再加工纖維要考核助劑殘留指標。根據漂白工藝的化學原理,設定檢測余氯和過氧化氫殘留量作為技術指標。關于纖維及紡織品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中尚未建立此類限值,所以限值的設定建議參考飲用水或食品標準的相關規定。
6.5產品說明
根據《再加工纖維質量行為規范(試行)》規定,再加工纖維最小單位產品包裝物上要標明以下內容:“‘再加工纖維’的產品名稱,并注明‘回收再利用’字樣;在顯著位置標注‘禁止用于生產醫療衛生用品、嬰幼兒用品、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及生活用絮用纖維制品’的警示語;在再加工纖維最小單位產品包裝物上附有產品合格證;國家的其他規定。”筆者認為,再加工纖維產品包裝物上還應該標明纖維成分。另外,呈白色的產品必須明示是否經過漂白脫色。
參考文獻:
[1]肖長發,尹翠玉 張華,等.化學纖維概論[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1997.
[2] 瞿才新,張榮華.紡織材料基礎[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4.
[3] 裘愉發.廢棄紡織品的綜合利用[J].江蘇紡織,2007(6):68-70.
[4] 冷純廷,袁成俠.再生纖維深加工及其應用技術[J].產業用紡織品,1996,14(1):1-5.
[5] 季曉雷,吳綏菊.毛紡再生原料的開發與利用[J].北京紡織,18(1):40-44.
[6] 郝泉蘭,徐景義.利用再用纖維加工轉杯紗[J] .棉紡織技術,1999,27(1):13-15.
[7] 李傳榮.紡織品廢料的再加工[J].再生資源研究,1996(1):22-25.
[8] 姚培建.紡織廢料的回收與利用[J].紡織裝飾科技,2008(2):29-30.
[9] 冷純廷,辛琰.再生纖維非織造布新型棚布的研究與應用[J].北京紡織,2001,22(2):11-13.
[10] 高延敏,王紹明,陳立莊等.利用廢舊纖維材料制造汽車內裝飾材料[J].產業用紡織品,2005,(8):10-14.
[11] Maggie Thurgood紡織品回收、重復利用和再制造[J].產業與環境,1995,17(3):23-25.
[12] 張卓.紡織品回收業的現狀[J].天津紡織科技.39(3):9-11,49.
[13]周立平.生態紡織產品最新標準規范和應用技術及質量控制手冊[M].合肥: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2004.
[14]王建坤,高曉萍,劉玉梅.紡織廢料再生纖維增強混凝土力學性能研究[J].天津工業大學學報,2005,24(4):12-15.
作為仿真絲的第一種化學纖維,人造絲出現在一個世紀前,這種化學纖維擬態絲是用木漿制成的,隨后,人們發現木質漿具有可溶性,還可濕紡加工。而人造絲與木質纖維具有纖維素同樣的結構。隨之,尼龍又出現了。尼龍是人類模仿天然纖維的杰作。50年后,混紡加工技術出現,合成纖維漸漸成為我們的時尚,也形成一種開發方式。隨之,聚酯纖維以標新立異的固有特征使其他人造纖維刮目相看,也與人造絲形成鮮明的對比。然而,卻不是所有的真絲特征都可以再造的。例如,光澤特征、吸濕特征、可染特征并沒有完全盡如人意地模仿出來。例如,的所有有機要素,如糖類、蛋白質、脂肪、纖維素等均含碳元素。光合作用使碳元素生成新的植物碳元素。據稱,每年全世界約有2000億噸碳元素因光合作用被植物從空氣中吸收。其中植物就包含了空氣和植物中水分子中的二氧化碳,將其轉化為植物糖類。
光合作用使植物需要更多能量。植物糖類所含能量高于其他簡單化合物,其能量主要來源于光的吸收,即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的生成,而植物不僅能生成糖類,而且其化合物可以轉化為結構性材料,如纖維素和蛋白質。這種轉換要求更多能量,這一趨勢又使其分解具有高能量的糖類。在氧化作用下,它再次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這種能量釋出和轉換過程被看做植物呼吸與生長的過程,類似于動物的呼吸。而光合作用使植物獲得能量后以糖類的形式儲存下來。日本農業生物科學研究所(NIAS)馬越博士(Dr J. Magoshi)認為,蠶絲的形成經歷了這個機械過程,而這個過程在所有動植物體內都會產生。也就是說,所有動植物都可以成為擬態生物纖維的“工廠”。
眾所周知,家蠶不是真正的吐絲,而是從口中拉出絲,靠移動編織蠶繭。家蠶可以將蠶絲蛋白固定在平面上。如果能給家蠶下“命令”,它們或許能按照人類的指令,直接給人“紡織”衣服,而省掉了織布這一過程。這與我們傳統的人造纖維紡織大相徑庭,事實上,天然絲纖維要比人造纖維更有伸縮性,絲纖維的隔熱性能、手感、吸濕性都要好于合成纖維。并且,絲纖維具有很好的功能性,甚至可以設計更多的人造功能。
在過去,人們并不知道,家蠶是怎樣通過食用桑葉而制造蠶絲的。現在發現,那是因為桑葉被消化后形成氨基酸,然后形成絲腺。就這樣,分層的絲蛋白就在蠶的肚子里形成,然后又通過絲腺鈣離子形成膠質蛋白絲,而凝膠體又通過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溶膠,最終變為液態水晶體,蠶一邊移動一邊拉出口中的液態水晶體而形成蠶絲。這個過程與人類合成纖維的生產大同小異。
其實,當提及動物纖維時,人類沒有真正理解自己的毛發和羊毛生長的過程。人類毛發和羊毛的生長都是一個氨基酸的聚合過程。倘若毛發在形成過程中,聚合體相互纏繞,形成新的合成纖維,那么聚合體就會形成一種溶體并儲存下來,然后從皮膚里冒出來。這個過程可以讓我們明白,其實這也是一個人造絲的過程。若能真正模仿這種生物動態,那么人類就可以不斷創造無數種擬態纖維。目前,世界上已有許多纖維公司把觸角伸向人類毛發生成原理。現代生物技術可以讓頭發按照人類預期的形狀在活體內生長。倘若人發能夠復制,那么羊毛也可以用未來的生物擬態技術合成出來。
蜘蛛絲是另一有趣的纖維材料。這種動物性纖維具有很強的韌性,它可以任意伸長。為了使自身產絲更有效地捕捉到昆蟲,蜘蛛往往會自動地將絲中的養分加以調整,使其絲的強度能讓纖維絲以蜘蛛網的軸心看齊。當蛛絲一邊被拉伸時,其韌度卻在由中心到邊緣加大。蜘蛛絲的韌度相當于凱夫拉爾纖維,其延伸性或抗斷裂性高于凱夫拉爾35%。因此,其經緯黏度足以捕捉到比蜘蛛自身大得多的昆蟲。但是,當蜘蛛移動時,蜘蛛網上的黏度卻不會粘住它。這就是大自然的奇妙。世界頂尖級纖維科學家因此對蜘蛛絲的結構十分感興趣。他們希望能解釋蜘蛛絲結構的物理屬性,從而開發像蜘蛛絲一樣的擬態非均勻性智能化纖維材料。這或許成為未來開發新纖維材料的關鍵所在。這樣的生物擬態應用信息,確定無疑,將成為今后新型化學纖維誕生的溫床。未來的生物擬態技術可利用動植物體內的均質物質和非均質物質開發多種生物纖維,以滿足人類更多需求。例如,模仿生物的功能即可強化液晶蛋白纖維的強度。使用這樣的纖維材料紡織物,可使人類在炎熱的沙漠地帶都免受強光的照射和熾熱高溫的危害。
當然,除了動物纖維,人類也可以利用植物纖維的擬態開發纖維種類。例如,竹子纖維是一種天然的強化型復合材料。其橫斷面顯示具有豐富的纖維素材料,而外部堅硬且密度高,其非均質性結構可幫助人類抵御高寒和強風的襲擊。日本東京理工學院教授菊谷先生(T. Kikutani)成功地合成了一種同等密度的竹類生物擬態,這種材料擁有極高強度、高韌度、高系數,因此成為市場需求最迫切的產品。
為了探索聚合體材料的理想功能,人類還需要在聚合體分子量和減少分子結構缺陷上下工夫。而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紡紗加工技術則成為創新者的另一挑戰。因為,未來的生物擬態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紡織,而是利用分子導向控制以實現預設的纖維紡織精準度。
一、原材料工業逐季回升態勢明顯,多數行業增長加快
2009年,隨著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一系列經濟政策的貫徹實施和產業調整與振興規劃相關政策的逐步落實,原材料工業逐季回升態勢明顯,多數行業增長加快。
鋼鐵行業:2009年,增加值同比增長9.9%,較2008年加快1.7個百分點。其中,各季度依次分別增長0.3%、2.4%、13.3%和24.5%。生鐵產量5.4億噸,增長15.9%;粗鋼產量5,7億噸,增長13.5%;鋼材產量6.9億噸,增長18.5%。主要鋼材品種中,鐵道用鋼材、中小型型鋼、鋼筋、線材(盤條)、熱軋薄板、冷軋薄板、熱軋薄寬鋼帶、熱軋窄鋼帶、冷軋窄鋼帶、焊接鋼管等產量增長較快,均較同期增長20%以上。
有色行業:2009年,增加值同比增長12.8‰較2008年加快0.5個百分點。其中,各季度依次分別增長2.8%、8.8%、12.9%和25.5%。十種有色金屬產量增長5.8%,有色金屬產品中,精煉銅產量增長9.6%;氧化鋁產量增長4.49%;電解鋁產量增長1%;鉛產量增長16.4%;鋅產量增長11.6%;銅材產量增長22.2%;鋁材產量增長16.8%。
化工行業:2009年,增加值同比增長14.6%,較2008年加快4.6個百分點。其中,各季度依次分別增長3.7%、9.8%、17.3%和26. 6%。基礎化學原料中,硫酸、鹽酸、濃硝酸產量分別為5,958.3、803.4和205.6萬噸,分別增長18.7%、6.5%和10.7%;燒堿、純堿產量分別為1891和2,001.4萬噸,分別增長8.6%和8.7%;乙烯產量1,069.7萬噸,增長8.3%。農用物資中,化肥產量6,706.2萬噸,增長16.3%;化學農藥產量226.2萬噸,增長12.3%。化學制品中,塑料產量3,603.2萬噸,增長11.8%;合成橡膠產量275.5萬噸,增長8.7%。
建材行業:2009年,增加值同比增長14.7%,較2008年減緩2.2個百分點。其中,各季度依次分別增長10.8%、13.5%、16.3%和19.1%。水泥產量16.3億噸,增長17.9%;平板玻璃產量5.6億重量箱,增長1.7%。
二、紡織行業中,化學纖維制造業回升明顯
2009年,化學纖維制造業回升明顯,增加值同比增長10.2%,較2008年加快8個百分點。受出口仍未顯著恢復的影響,紡織業及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增長減緩。紡織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較2008年減緩2個百分點,實現出貨值3.777億元,同比下降6.2%(2008年同比增長4.4%);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9%,較2008年減緩2.6個百分點,實現出貨值3,375.2億元,同比增長2.8%,較2008年減緩1.6個百分點。
紡織產品中,化學纖維產量2,726.1萬噸,增長14.3%;布產量567.5億米,增長5.3%;服裝產量237.5億件,增長6.9%。
三、裝備制造業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快速增長
2009年,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3‰較2008年減緩4.3個百分點。實現出貨值4.6萬億元,同比下降8.6%(2008年同比上升12.8%)。
受購置稅減半、汽車下鄉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4%,較2008年加快3.2個百分點。汽車產量1382.7萬輛,增長47.8%。其中,轎車產量749.2萬輛。增長47.4%。轎車中,排量在1升以下,及在1升至1.6升之間的增長最快,分別增長53.2%和67.3%。民用鋼質船舶產量4394.3萬載重噸,增長40.1%。
受外需不足影響,其他裝備制造業均較2008年減緩。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3%,較2008年減緩6.7個百分點;金屬制品業增長10%,減緩5個百分點;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11%,減緩5.9個百分點;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13%,減緩7.5個百分點;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增長12%,減緩6.1個百分點;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增長2%,減緩10.7個百分點。
四、主要能源工業生產增長有所減緩
2009年,能源工業中,除石油加工行業較2008年略有加快之外,其他行業均有所減緩。
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3%,較2008年減緩10.8個百分點。原煤產量29.6億噸,增長12.7‰
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增長4.8%,較2008年減緩1.3個百分點。天然原油產量1.9億噸,下降0.4%;天然氣產量829.9億立方米,增長7.7%。
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6%,較2008年減緩2.6個百分點。發電量3 7萬億千瓦小時,增長7%。其中,火力發電量3萬億千瓦小時,增長7.2%。
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增長5.2%,較2008年加快0.9個百分點。原油加工量3.7億噸,增長7.9‰主要原油加工產品中,汽油產量7194.8萬噸,增長13.1%;煤油產量1479.4萬噸,增長27%;柴油產量1.4億噸,增長6%。
五、高技術制造業明顯減緩
2009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7%,較2008年減緩6.3個百分點。其中,醫藥制造業增長14.8%,減緩2 3個百分點。
高技術產品中,電子元件產量同比下降2.9%;微型計算機設備產量同比增長27.5%;手機6.2億臺,增長9.8%;化學藥品原藥產量193.6萬噸,增長3.4%。
[中圖分類號]F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3-5595(2015)05-0024-06
一、引言
制造業是工業化的直接推動力和貢獻者,制造業的發展水平直接關系本國(地區)工業化進程和經濟健康穩定發展。山東省作為具有中國制造業典型發展特征的省份,其制造業的發展也是中國制造業發展的縮影。以工業為主導的山東省,其制造業在山東省工業化進程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山東統計年鑒2013》數據顯示:2012年山東省第二產業工業增加值為25293億元,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5%,其中制造業占比高達875%。然而,單純的統計數據只能片面地反映山東省制造業的發展水平,山東制造業在保持高速穩定發展的同時出現了如生產效率低下、產業結構落后、創新能力不足、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等一系列問題。因此,需要構建一套科學客觀、具有針對性的評價指標體系和方法對山東制造業的發展進行評價,并根據評價結果提出科學客觀的轉型升級對策。
國內外學者對先進制造業進行了深入研究,Sohal等認為制造業先進程度取決于制造技術的革新,而制造業技術是競爭與合作的結果,企業與同行企業相互競爭,與供應商博弈,與政府合作都能夠在競爭與合作的同時提升自身制造技術[1];Gouvea Costa等認為先進制造技術的進步是由企業自身組織結構的特點和競爭決定的[2];李廉水認為制造業需要通過提升經濟創造、技術創新、資源環境保護來實現協調發展[3];王玉珍認為先進制造業是以新興高技術產業為核心、著力發展產業附加值高的行業,是利用較少的資源創造較高的產值、積極與第三產業銜接的新型工業[4];李慧認為先進制造業相對傳統制造業主要在產業結構、制造技術、管理能力、制造模式方面存在區別[5];龔唯平等認為制造業發展程度可從先進制造技術、先進制造模式、市場網絡化、經濟創造能力四個方面來衡量[6];郭巍等認為影響制造業先進性的要素有先進制造技術、先進制造管理、先進制造模式、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五個方面,其中社會效益核心要素的提出最具創新性[7];黃燁菁認為先進制造業相對于傳統制造業來說,其獨特性主要體現在先進制造模式、先進生產制造組織方式、制造與服務功能關聯模式等方面[8]。已有的先進制造業理論研究成果,有的操作性不強,只是停留在理論層面;有的在實際應用中存在局限性,造成評價結果不全面且不具有針對性。因而,構建一套適用山東制造業的評價指標體系不僅具有理論價值,更具有實用意義。
二、山東制造業評價指標體系
在遵循系統性、客觀性、時效性、可操作性、指導性五大原則下,構建山東省制造業綜合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三、山東省制造業評價研究
本文采用《山東統計年鑒2013》中山東省制造業統計數據為指標評價原始數據,利用SPSS19.0中因子分析法對其進行分析評價。根據國家統計局頒布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GB/T4757―2011)》,中國制造業包括31個行業大類:農副食品加工業(A1),食品制造業(A2),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A3),煙草制品業(A4),紡織業(A5),紡織服裝、服飾業(A6),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A7),木材加工及木 竹、藤、棕、草制品業(A8),家具制造業(A9),造紙及紙制品業(A10),印刷和記錄媒介復制業(
A11),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A12),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A13),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A14),醫藥制造業(A15),化學纖維制造業(A16),橡膠和塑料制品業(A17),非金屬礦物制品業(A18),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A19),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A20),金屬制品業(A21),通用設備制造業(A22),專用設備制造業(A23),汽車制造業(A24),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A25),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A26),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A27),儀器儀表制造業(A28),其他制造業(A29),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A30),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A31)。由于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數據的缺失,因此本文不予評價。
(一)經濟效益分析
對經濟效益初始成分矩陣進行標準正交旋轉得到旋轉成分矩陣,見表2。其中第一個因子F1的高載荷指標是X12、X14、X15、X16,將其命名為規模因子;第二個因子F2的高載荷指標是X11、X13,將其命名為效率因子。
通過回歸方法得到成分得分系數矩陣,因子得分表達式為:
(二)制造技術分析
對制造技術初始成分矩陣進行標準正交旋轉得到旋轉成分矩陣,見表3。其中第一個因子
F3的高載荷指標是X21、X22、X23、X26、X27,將其命名為研發因子;第二個因子F4的高載荷指標是X24、X25,將其命名為專利因子。
(三)管理模式分析
對管理模式初始成分矩陣進行標準正交旋轉得到旋轉成分矩陣,見表4。其中第一個因子
F5的高載荷指標是X31、X32、X33、X35,將其命名為財務因子;第二個因子F6的高載荷指標是X34、X36,將其命名為經營效率因子。
通過回歸方法得到成分得分系數矩陣,因子得分表達式為:
(四)發展模式分析
對發展模式初始成分矩陣進行標準正交旋轉得到旋轉成分矩陣,見表5。其中第一個因子F7的高載荷指標是X41、X42、X43,將其命名為工業“三廢”排放因子;第二個因子F8的高載荷指標是X44、X45,將其命名為能耗因子。
通過回歸方法得到成分得分系數矩陣,因子得分表達式為:
(五)綜合能力評價
通過回歸方法得到成分得分系數矩陣,因此我們能夠得到因子得分表達式:
式中,Mi是由得分分數組成的矩陣。
(六)評價結果
由上述計算得到的山東省制造業評價結果,見表6。
經濟效益方面,從得分情況看,化工、農副產品、紡織、非金屬、通用設備、有色冶金、電器、橡膠和塑料等行業經濟效益處于制造業平均水平之上,其中化工、農副產品、紡織業經濟效益尤為突出。汽車、電子通訊、醫藥、石油、服裝、食品等行業經濟效益處于制造業中等水平。皮革羽毛制品、印刷、化學纖維、交通運輸、煙草等行業經濟效益處于制造業平均水平之下,其他制造業經濟效益最差。從各項因子得分情況看,規模效率因子中化工、農副食品、紡織行業位列前三,規模水平較高,印刷、儀器儀表、廢棄資源回收、化學纖維規模水平較差。效率因子呈現單極化特征,其他制造業的效率水平極低,廢棄資源回收、儀器儀表、木材加工等行業效率處于領先水平。
制造技術方面,從得分情況看,電子通訊、醫藥、煙草、電器、儀表儀器等行業制造技術水平處于制造業平均水平之上,其各行業之間的差距較小。化工、通用專用設備、造紙、橡膠塑料等行業制造技術處于中等水平。農副產品、木材、家具、服裝、廢棄資源回收等行業制造技術處于制造業平均水平之下,其中服裝和廢棄資源回收的制造技術水平最低。從各項因子得分情況看,研發因子的單項排名與綜合排名基本相符,電子通訊、醫藥、煙草等行業研發水平處于行業前三,家具、木材、廢棄資源回收研發水平處于行業墊底。專利因子呈現單極化趨勢,其他制造業遠遠超越其他行業專利水平。
管理模式方面,從得分情況看,煙草行業擁有遠超其他行業的管理模式效率,醫藥、飲料、儀器儀表、專用設備等行業管理模式水平高于制造業平均水平,電器、化學纖維、汽車、食品、金屬制品等行業管理模式處于制造業中等水平。農副產品、紡織、石油加工、皮革羽毛制品、黑色冶金、木材等行業管理模式水平處于制造業平均水平之下,其中木材行業管理模式遠遠落后于其他行業。從各項因子排名情況看,財務因子的單項排名呈現單極化特征,煙草行業財務管理水平遠超其他行業,石油加工、黑色冶金行業的財務管理水平墊底。經營因子分布較為平均,鐵路船舶航天設備、煙草、汽車經營較好,其他制造業、木材、廢棄資源回收行業經營水平較差。
發展模式方面,從得分情況看,煙草、儀器儀表、電子通訊、科教娛樂用品、鐵路船舶航天制造等行業發展模式高于制造業平均水平,其中各行業差距較小。紡織、飲料、食品、金屬非金屬制品、石油加工等行業發展模式處于制造業中等水平。化工、造紙、有色冶金、黑色冶金、化學纖維等行業發展模式處于制造業平均水平之下,其中黑色冶金、化學纖維行業發展模式遠遠落后于其他行業。從各項因子得分情況看,工業“三廢”因子的單項排名呈現單極化趨勢,化學纖維行業 “三廢”水平遠遠低于其他行業,有色冶金、造紙行業次之,表明這三個行業對環境污染較為嚴重。能耗因子也呈現單極化特征,黑色冶金、化工行業遠低于其他行業水平,表明這兩個行業對資源消耗較為嚴重。
從綜合得分來看,煙草、化工、醫藥、電器、電子通訊、通用專用設備制造等行業處于山東制造業前列,且煙草制品業遠超其他行業。汽車、金屬非金屬制品、橡膠塑料、鐵路船舶航天設備、飲料等行業處于山東制造業中等水平。印刷、石油加工、造紙、廢氣資源回收、黑色冶金、化學纖維等行業處于山東制造業較低水平,其中化學纖維行業綜合評價倒數第一。從產業結構來看,發達程度高的電子通訊、電器、醫藥、煙草行業基本屬于技術密集型行業,發達程度低的印刷、石油加工、造紙、廢氣資源回收、黑色冶金、化學纖維行業都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從主導行業來看,山東制造業中黑色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造紙及紙制品等行業在評價體系中綜合得分不高,因此從長遠來講,這些行業需要轉型升級。
(七)基于山東制造業評價的聚類分析
本文聚類分析使用系統聚類中的最遠距離法,量度標準選取歐氏距離平方,根據山東制造業單項綜合評價數據結果對山東省制造業進行聚類分析,分類情況及得分見表7、8。
從各分類行業來看,Ⅰ類行業的煙草制品業屬國家壟斷行業,一系列特殊原因使其最發達。Ⅱ類行業基本屬于技術密集型行業,其大部分行業處于新興行業崛起階段,其發達程度較高。Ⅲ類行業基本都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基本是山東傳統制造業主導行業,發達程度處于一般水平。Ⅳ類行業占制造業行業的47%,發達程度較差,其中輕工業行業占比較大,還包括石油行業。Ⅴ類行業中的有色冶金、造紙、黑色冶金、化學纖維四個傳統的山東制造業支柱行業其發達水平令人堪憂。
四、轉型升級對策
(一)整體轉型升級對策
加強區域優勢的發揮。山東具有獨特的地緣優勢,地處黃河下游,北臨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區,南臨長三角經濟發展區,東臨韓、日發達國家。山東具有得天獨厚的承接產業的能力,目前中國正值大力推動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時期,山東憑借區域優勢可以順利承接制造業轉移。同時,韓、日發達國家產業轉移過程中,山東便利的交通和發達的物流具有一定的競爭力。
產業集群模式多元化。山東制造業產業集群主要以內源型品牌帶動發展,以青島家電制造業為例,其以海爾、海信等知名品牌的發展來帶動周邊制造業企業的發展。山東應促進產業集群模式向多元化發展,引入國際先進制造業企業,以外來品牌帶動周邊制造業企業的發展。
以重大項目為載體,引進國外核心技術。山東制造業整體處于落后階段,先進的核心技術基本都掌握在國外發達制造業國家手中,山東制造業應引進國外核心技術來提升自身競爭力。山東制造業應以重大項目為載體,引進國外核心技術,在引進核心技術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消化吸收能力,將核心技術吃透,對其進行本土化改進,使其最大限度地適應企業發展。
建立產業發展指導規劃,大力培養新興制造業產業。政府要制定細化的產業發展指導規劃,為制造業的發展指引方向。產業發展指導規劃有利于企業制定切實可行的戰略發展計劃,也能為投資者提供投資方向。山東新興制造業目前處于規模小、程度低的階段,但新興制造業擁有高技術、低污染、高產值等優點,是未來山東制造業發展的方向。考慮山東的區域優勢,新興制造業應主要在海洋裝備制造業、海洋生物制藥、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發展。
(二)各分類轉型升級對策研究
Ⅰ類行業要著重提升經濟效益。首先,以提升行業整體的勞動生產率來提升產品的產出率,要著重培養熟練勞動力,制定減少熟練勞動力流失的工薪制度。其次,降低煙草原料的采購成本、加工成本、勞務成本,以控制企業的總成本。最后,引進先進生產制造設備來提升生產的自動化程度,提升產品的產出率。
Ⅱ類行業屬于高技術制造業,經濟效益、制造技術、管理模式、發展模式四項指標基本都處于制造業中上水平,需要加大以上四項指標的投入力度。在經濟效益方面,重點加強高附加值產品的研發,以此拉動經濟效益的提升;在制造技術方面,要以重大項目為載體,引進國外核心技術來提升自身技術水平;在管理模式方面,學習國外發達制造業國家高新技術產業的管理模式,注重人力資本和固定資產的投入;在發展模式方面,新興高新技術制造業發展要因地制宜,發展適合本地區的高新產業,發揮自然要素稟賦。
Ⅲ類行業整體發達程度一般,經濟效益單項較為突出,制造技術、管理模式、發展模式三個單項指標處于制造業中等水平。在制造技術方面,要加大工業技術引進的投入力度,同時要加強對高新技術的消化吸收;在管理模式方面,引進精益管理理念并將其融入企業生產的各環節,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成本;同時加強營銷投入力度,打造明星品牌。
Ⅳ類行業涉及制造業中的輕工業,整體發達程度差,四個單項評價指標都處于制造業的中下水平,需要加大經濟效益、制造技術、管理模式、發展模式投入。在經濟效益方面,要多生產制造高附加值的綠色產品;在制造技術方面,加強技術的自我創新能力,將傳統技術與新興技術融合;在管理模式方面,引進市場化管理模式,一切以市場為中心,生產制造都要服務于市場;在發展模式方面,要引入“綠色發展”理念并將其融入企業發展戰略規劃。
Ⅴ類行業涉及山東傳統制造業支柱性產業,整體發達程度較差,發展模式明顯嚴重落后,其他三單項處于行業的平均水平,需要加大以上四個單項的投入。在發展模式方面,樹立和諧發展理念和企業社會責任意識,引進國際先進生產制造和凈化技術用于生產制造,在提高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的同時降低企業污染和能耗。
[參考文獻]
[1] A S Sohal, J Sarros, R Schroder, et al. Adoption Framework for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2006,44(24):52255426.
[2] S E Gouvea Costa, E Pinheiro Lima.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doption: an Integrated Approach[J].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08,20(1):7496.
[3] 李廉水.中國制造業“新型化”狀況實證分析[J].管理世界,2005(6):7688.
[4] 王玉珍.淺論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的耦合與發展[J].工業工程與管理,2008(5):36.
[5] 李慧.對長三角先進制造業發展問題的研究[J].上海經濟研究,2008(4):5260.
[6] 龔唯平,薛白,董華.先進制造業發展的動力模型與評價指標體系[J].產經評論,2010(2):3442.
[7] 郭巍,林漢川,付子墨.我國先進制造業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1,28(12):125129.
[8] 黃燁菁.何為先進制造業[J].學術月刊,2010(7):8793.
[9] 山東統計年鑒2013[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3.
A Study of Upgrade Strategies and Evaluation of Shandong
Manufacturing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
HUANG Changsheng, ZHANG Xu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