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19 14:46:3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產業數字化的意義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數字媒體是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載體。伴隨著現代化傳播媒介的不斷多元化發展,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的更新和發展,對文化創意產業的傳統傳播方式造成了強大沖擊。但是,信息技術能夠為創意產業的傳播提供良好的技術力量,不論是在圖片還是文字方面,都可以在互聯網的支持下顯示并傳播。與此同時,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能夠將語音、文字、圖像等文化信息融合在一起,并進一步為人們及時了解文化等各種社會信息提供了重要的傳播途徑。
(二)數字媒體是文化創意產業的主要技術手段。數字媒體技術的不斷更新發展給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創新性的動力,在數字媒體技術的支持下,不僅能夠將圖像、文字和聲音全面融合起來,還能夠增強不同形式傳播媒介之間的聯系性。數字媒體技術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灌輸了強大的生命力,尤其體現在影視產業、動漫產業等這些與圖像采集處理緊密相連的產業中。在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各個行業對數字媒體技術的要求也隨之增高,所以說數字媒體技術的不斷創新為文化創意產業提供了重要的技術力量。
(三)數字媒體是提高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方式。競爭力的形成和提升主要通過兩個有效途徑,即成本低和差異性。而對于文化創意產業,產品的差異性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特點,而數字媒體技術的普遍化和不斷更新則能夠為產品的差異性提供更加良好的發展平臺,尤其是和影像等多媒體文件有關的文化創意產業,都需要數字媒體技術支持獨特性的制作和傳播,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為差異性群體提供優質服務。而在成本方面,數字媒體的特性即雙向傳播和數字化為文化創意產業帶來了更加獨特的傳播方式,進而有利于降低成本,在此基礎上,數字媒體的技術和性能的提升能夠為文化創意產業降低成本提供很大的幫助。
二、數字媒體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的作用
(一)數字媒體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新動力。數字媒體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全新的動力,主要體現在影視制作產業方面,數字媒體技術不僅改善了影視的畫面質量,還改變了影視制作的方式方法,帶動了影視制作產業的深入改革發展。數字媒體技術創新了影視圖像、音頻的制作方法,影視開始加強重視后期的制作,大量的商業電影主要就是依靠特效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贏得觀眾的歡迎。數字媒體技術的出現,實現了影視作品的數字化發展,制作人員可以通過數字媒體技術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制作和處理,進而提高影視制作的效率,提升影視產業的發展,為其提供堅實的技術力量。數字電視已經普及到了人們的生活中,從初始的信號到最終的終端接收,全程使用數字技術,這不僅促進了影視制作的創新發展,還進一步推動了影視產業的革新,進而實現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二)數字媒體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引導新方向。數字媒體的變革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引導了新方向,主要體現在廣告產業方面。傳統的廣告媒體有報紙、電視等,而數字媒體的到來,徹底顛覆了傳統的廣告模式,為廣告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寬廣的平臺。廣告產業是實現企業經濟發展,促進產品銷售的主要宣傳渠道,所以其所處的位置非常關鍵。數字媒體技術的更新發展既給廣告產業帶來了新的機遇,也帶來了挑戰,在雙重作用下,廣告產業開始不斷地變化發展,廣告的制作和設計逐漸多元化和創新化,為廣告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從而推動了文化創意產業的更新發展。
(三)數字媒體技術為文化創意產業帶來巨大變革。數字媒體技術在動畫和游戲等文化創意產業中的影響更是不容小覷,數字媒體技術的運用使得動畫變得更加生動直觀、形象逼真,將設計師的真實想法體現得淋漓盡致,給觀眾帶來了良好的視聽覺體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動畫制作的方式方法。通過互聯網進行動畫傳播,既節省了大量的經濟成本,又能夠收獲更大的經濟效益,使得我國在動畫產業中占據更加有利的位置。而對于游戲產業,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游戲已經占據了整個游戲市場,并且對人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娛樂設施,由此可見數字媒體技術的影響力是不容忽視的。所以,充分合理地利用數字媒體,對游戲進行創新制作,完善發展,將有利于推動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快速發展。
(四)數字媒體技術為文化創意產業注入新靈感。數字媒體技術在我國的許多重要會議中都有所運用,尤其是在奧運會和世博會上,數字媒體都展現出了其獨特的藝術性,為參觀者帶來了精妙絕倫的視覺體驗。伴隨著數字媒體的普遍發展,為傳統展示設計提供了一個更加優質和廣闊的發展平臺,同時數字媒體技術的發展還進一步推動了展示設計的多元化,尤其是在設計內容和表現風格上,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最終的效果也得到了更好的完善,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良好的視覺體驗。這不僅促進了展示設計的發展,進而還推動了我國文化產業的進步,為文化創意產業帶來了更大的經濟效益,并且數字媒體技術與文化產業的創新結合已經成為了一種新的經濟趨勢和發展方向。
(五)數字媒體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實踐基礎。數字媒體最大的貢獻是實現了文化創意產業的實踐發展,而不再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數字媒體技術衍生的數字出版,不但給人們帶來了新的閱讀感受和體驗,還為讀者節省了時間,提供了便利,讀者可以通過最方便的方式和媒介實現閱讀,最普遍的媒介有手機、電腦、數字化圖書館等等,這類電子媒介的出現備受讀者歡迎。對于傳統的出版產業來說,互聯網和數字媒體技術的不斷更新,對其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傳統的印刷時代走向終結,漸漸流行的數字時代到來,而文化產業和出版產業必須接受數字媒體,并在數字媒體的影響下進行創新發展,這樣才能在文化創意產業中占據有利的位置,進而推動出版產業的進步,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全新發展。
1.前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增長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轉變,科技與知識對于經濟發展越來越重要,文化依然轉變為經濟發展的不可或缺資源。最近十幾年來,文化產業逐漸的發展壯大,其擁有旺盛的生命活力以及發展態勢,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全球范圍內的很多國家與地區,包括經濟不太發達的發展中國家,都逐漸的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將其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產業來看待,依靠文化產業的發展逐步的提高本國的經濟增長速度。
創意產業屬于新興產業,是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擁有超強的創造性以及先導性。創意產業是根據現階段人們對于精神生活以及娛樂等新要求作為出發點,通過運用新興科學技術手段,采用電視、手機、網絡等媒體作為產業的主導傳播方式,將文化以及經濟發展相結合,形成具有獨特魅力的跨越地域、跨越行業、跨越領域的新型產業。創意產業的價值核心就是創意,同時給社會提供精神、藝術、文化等產品。創意產業的發展使得時代產業的發展由靜態的平衡性轉變成為動態的平衡性。創意產業很大程度的展示了現階段文化和經濟的結合與融合,同時也展示出了兩者未來的發展方向與趨勢?,F代數字媒體技術的改革與進步,成為了信息產生與傳播的主要形式,也是新世紀最為先進的生產力之一,對于創意產業的發展與進步有著關鍵的作用。
2.數字媒體在文化創意產業中的地位及作用
數字媒體所含有的形式非常多,像圖像、音頻、視頻等,其傳播的形式以及信息內容也實現了數字化。數字媒體中的信息在進行收集、處理、儲存以及傳播的工程中都實現了數字化運行,數字媒體所涉及的領域非常廣,從影視、廣告制作到建筑設計再到智能仿真等很多的領域都涉及到數字媒體的應用。數字媒體是現階段最為主要的信息載體之一,其發展與進步會給文化創意產業帶來重要的影響。
2.1 數字媒體是文化創意產業的主要內容
2.1.1 數字電影
現階段,電影的發展逐漸向數字化方向靠攏,在整個電影的制作、發行與放映過程中,都逐漸的實現了數字化,給電影的改革與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與機遇。在數字電影的制作過程中,數字特效對于電影品質的影響非常關鍵,觀眾對于電影畫面感官的要求不斷提升,特效恰恰能在很大程度上讓觀眾產生畫面的沖擊感與震撼感,達到觀眾所需要的視覺效果。對于目前的電影來說,幾乎每一部電影都會涉及到數字特效,而且其比例在不斷的增加。對于電影來說,數字特效是電影贏得觀眾的重要保障以及提高競爭力不可或缺的因素。
2.1.2 動漫
對于動漫產業來說,其為社會創造的經濟效益非常的大。首先動漫電影的票房收入已經相當可觀,而由動漫電影所延伸產生的鏈條產業經濟效益更是巨大,比動漫電影自身的經濟效益要高出許多。據數據統計顯示,世界范圍內的動漫產業每年的產值有400多億美元,而由動漫所衍生的產業產值每年高達4000多億美元,是動漫產業自身產值的10倍左右。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如日本的動漫產業,多年前以及發展成為了本國經濟文化的主流產業,同時日本也成為了世界范圍內動漫產量最多的國家。雖然有些國家和地區的動漫產業發展較晚,例如韓國的動漫產業,但是其產量也占世界動漫產量的將近1/3,并迅速變成韓國經濟發展的六大支柱產業之一。數字網絡技術的發展與進步很大程度上都體現在動漫產業的發展中,動漫產業同時又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玩具、服裝、裝飾燈產業的發展,動漫產業更是創意產業發展的先鋒。
2.2 數字媒體是文化創意產業的關鍵載體
最近一段時期內,傳播媒介的改革速度不斷加快,隨著新興的多媒體技術發展,例如寬帶技術、網絡技術、數字化多媒體技術等,對傳統的文化當時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數字媒體可以作為文化創意產業信息的傳播與推廣的載體,特別是網絡多媒體的產生,能夠讓文化創意產品的傳播更為迅速與廣泛。不管是創意產品的形式是圖片、音頻、視頻以及文字等形式,都能夠通過網絡技術來傳播與展現。通過網絡向手機發送信息、下載喜歡的音樂等已經被普及,人們的生活的各方面也越來越離不開網絡。網絡多媒體能夠使各種創意信息互相融合,并得到迅速與廣泛的傳播。網絡多媒體的即時性、多樣性、互動性等特點,給文化創意產品信息的傳播提供了良好的渠道。
2.3 數字媒體是文化創意產業的主要技術手段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關鍵推動力就是技術的創新能力,其中數字媒體的內容設計以及內容制作時技術創新的核心部分,通過技術創新能夠讓數字媒體中的圖像、視頻以及數據得到更有機的結合,還能夠讓多種形式媒體間的聯系與互補得到提升,突破了傳統的文化藝術的局限,為文化創意產業的進步與改革提供了動力與保障。很多文化創意產業的領域中,例如網絡游戲、網絡媒體、廣告、出版等領域,必不可少的要包含數據與信息的采集、處理與傳播,這些過程的完成很大程度上要依賴數字技術的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的不斷發展,勢必會逐漸的提升對于技術的要求,技術的改革與發展反過來又能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進步。
3.結語
文化創意產業在現階段得到了迅猛的發展與進步,促使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一定的轉變。文化創意產業之所以發展如此迅速,正是新時期知識經濟環境下的必然趨勢,文化創意產業的迅猛發展,在推動服務業進步的同時,也很大程度上為制造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而數字媒體自身的即時性、互動性以及傳播的廣泛、快速性等優勢,決定了其在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中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與作用,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與保障。(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
黨的十會議進一步提出“文化產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要“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目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政策法規由國家和各個地方政府陸續出臺并開始實行,從而為創建文化創意產業的道路提供了一條便捷之路。隨著國民經濟中文化創意產業地位的逐漸提升,對創意文化及創意經濟所帶來的價值越來越明顯。在文化藝術領域,在國家的文化建設中,以及國家塑造文化軟實力的過程中,藝術教育“三術型”職教師資人才是把握時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前沿、引領文化創意產業改革創新的主力軍。我們所說的“三術型”師資主要是三個方面:第一精藝術、第二懂技術、第三重學術的高質量藝術教師,它不僅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藝術變革的關鍵力量,同時也是一個國家文化競爭力的重要標志。
一、國內外現狀
我國的職教師資培養從改革開放就有了這個模式,在經歷30多年的變化下,我國的職教師資培養模式已發展成了一套體系?;诋斀裎幕瘎撘猱a業的發展,中國高校藝術教育也在積極地結合當前文化創意產業的實際發展,改革專業設置以及人才培養方法;同時,并行產學研一體化的教育體系,促進產學研的合作教育,學校、企業和研究機構共同合作。同時還堅持與文化產業市場的高度融合,突現高校藝術教育聯手行業與市場的育人模式,加強校企合作,建立產學研聯盟。王麗琦《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與高校文化創意人才培養》指出:高校應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建立產學研聯盟,與企業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實現產學研一體化,并利用當地的政策等優勢,加快創意成果的市場化,增強產業園區向全市乃至更廣范圍的產業輻射能力。
目前國內外研究比較多的是高校藝術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的產學研一體化,缺少對推進藝術教育“三術型職教師資”創新人才教育工作的整體性和系統性關照,真正能為政府提供參考建議的研究也為數不多。所以藝術教育專業“三術型”職教師資培養研究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和價值性。
二、發展趨勢
1.文化創意的變化和對職教師資的培養方法提出了新的需求
首先,未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要求工程師和藝術家攜手,這勢必要求我們的職教師資既精藝術又懂技術。發展創意性產業的關鍵還在于藝術家們的創意以及自身知識。文化創意產業是一種高技術密集型、高知識密集型的新興產業,文化、創意、技術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文化創意與現有科技相結合,是文化創意產業成為現實的主要路徑和方式。其次,文化是文化創意行業的核心,這里就需要我們的職教師資精通文化重視學術。文化創意強調藝術創新人才厚實的文化素質,文化是創意產業的重要資源,設計作品需要較高的文化內涵來創造高額的附加值,這就要求我們重文化、重學術,要具備寬口徑的知識,掌握和了解科技、人文、管理等相關知識,從而形成開闊的文化視野??偟膩碚f,技術創新、藝術創新和商業創新的三者融合將會成為日后職教師資培養的主力軍。文化創意產業其實就是人才的競爭,要想有效地促進創意產業發展還應當加大力度對藝術教育專業“三術型”職教師資的培養。
2.目前的職教師資培養情況不能適用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新要求
因為創意產業有藝術性、技術性、創新性強的特點,那么這就需要作為文化創意產業服務的專業藝術畢業生,必須擁有比較高的創意能力以及較強的操作能力,也就是“操作與創意一體化”的雙重技能型人才。高等藝術院校培養出來的畢業生,他們的知識結構主要是藝術技能、藝術學基礎和文化基礎方面,和實際工作中所需要的職業素養和能力還有著一定的距離,很難滿足當今文化企業的人才需求。藝術創新型人才數量不多,創新能力的缺乏也就成為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道路的絆腳石,另一方面文化創意產業生存與發展的核心層、高層等專業性人才數量的欠缺,也給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造成了很多不利因素,由于過分強調高等職業教育的職業性,忽視其高等性,教學中只在意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而不重視學生“創意”能力的培養,就會造成社會文化方面的人才結構性需求矛盾。然而面對職教師資的專業實踐能力不強,教育理論業素養偏低這一尷尬局面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所產生的影響,藝術“三術型”職教師資人才強調團隊精神和協同精神,能夠凝聚集體的力量,在取長補短、相互借鑒、智力互補過程中完成藝術創新活動和藝術經營活動。
三、“三術型”職教師資培養研究
1.創立藝術教育專業“三術型”職教師資文化創意人才培養思路
首先需要做的是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讓學生在教育中自由幸福地成長,最終實現個人價值,努力讓教育成為人們心中滿意的教育和社會想要的教育。
其次要在“三術型”創意能力培養理念和人才培養進程中,要著重突顯出創新精神、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激發和培育,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要從各個方面著手,如在教學方法、實習實訓、課程設置、評價考核、師資隊伍等其他方面要做到與文化創意產業特性、文化創意人才相適應的培育規律。
第三,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在培養學生善于思考、敏銳觀察,豐富的想象力和前瞻性的眼光的同時,要讓他們認識到理論知識積累的重要性。與此同時,我們還要重視培養學生深廣的人文素養、創新意識、版權意識、團結合作能力等,讓學生了解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的現狀,感悟到只有文化知識是不夠的,不具備創意能力和創意意識,那么將很難在這個文化產業社會中謀得一席之地。
2.構建藝術教育專業“三術型”職教師資采取分段合作培養模式
分段合作培養模式當然就是在不加長學制的前提下,把正在實行的教師專業教育、學科專業教育、職業教育以混合交叉的方式分二、一、一分段制,通過一定的機制和方式把教師教育與學科專業教育、職業教育結合起來。藝術類學生通過兩年的學科專業學習后,在第三年以自己的意愿,選擇自己想學的專業,以此達到職業培養分流。選擇師范專業方向的藝術類學生,通過一年的師范類專業的學習以及實踐,獲取學士學位學分。最后通過在實訓中心、企業一年的訓練,得到職業資格證書。專業理論的學習,通過在企業、工廠的實踐,和教育學院、師范院校的教育培養經歷,再將平時所學的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并貫通整個培養的過程,使其在理論學習―――――實踐應用―――――自我反思―――――實踐總結的過程中積累教師素養,培養教學能力和教學技巧,以此達到教師終身性的專業發展。
3.注重教育技能課程的綜合性,通過多種教育培養技術來發展綜合的教育能力。
優化課程一方面能賦予未來教師教學技能和藝術技能,另一方面也使未來教師擁有課程創新能力和課程資源研究能力等。未來教師所擁有的教育技能是要經過豐富的教育課程發展和教育模式創新而生成的,那么教師的教育技能最終也是在教育課程的實踐中不斷提升的。
結語
通過本文的分析可以得出結論,藝術教育成為文化創意產業園的支點之后,應當是以文化創意產業的新需求為前提,以創建“師生設計制作室”為新教學方式,實現“三術型”職教師資培養的目標;以“三術型”職教師資培養為目標,以培養動手能力和人文素質為重點,構建新的藝術創意人才培養方案。將學生的“藝術、學術、技術”三方面培養統一,要以開發學生創造力為重點,以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為圓點,以開發學生的藝術創造性和培養較高文化素養為宗旨,以便更好地適應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藝術教育專業“三術型”職教師資培養研究不僅要從職教師資培養模式的培養目標、實施主體、具體的類型和實施階段等方面探討,還應考慮當今的文化創意產業背景,從而構建成熟的藝術教育專業“三術型”職教師資特有的理念和培養模式。(責任編輯楊建)
升級轉型
科技是推動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重要力量。從經濟發展的角度看,科技始終是生產力范疇內最為活躍的要素。任何產業發展史的背后都會有相關技術的發展軌跡。從歷史、現狀與發展趨勢看,作為承載信息內容傳播功能的新聞出版業,始終、也必將繼續與信息傳播技術緊密相關。
在印刷術誕生之前,受傳播手段與傳播方式的限制,信息與知識的傳播一直維持在高成本、低效率的狀態。印刷術出現以后,信息與知識的低成本、高效率的廣泛傳播成為可能,出版產業逐漸形成。隨著印刷技術的不斷升級,隨著錄音技術、影像技術的出現,出版產業的傳播手段與傳播方式不斷豐富,出版產業的生產力不斷提高,具體的產品形態與宏觀的產業模式也在不斷擴展。上世紀末以來,在數字技術的推動下,出版業正在發生著歷史性的變革與升級,科技創新推動出版產業升級轉型是基本的經濟發展規律。
在產業升級過程中,標準既是科技創新成果在實踐應用過程中的經驗總結,更是新一輪科技創新的重要推動力。標準是科技創新成果的價值總結,當某一產業領域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市場實踐時,市場將產生對新標準的需求,通過一系列嚴格的程序,產業形成共識,標準得以制定。在出版業的發展進程中,基于印刷技術形成的市場模式下,針對出版產業鏈的各個重要環節,各國出版業達成了諸多共識,并形成了一系列國際標準,包括我國已經采用的國際書號標準、連續出版物號標準、錄音制品編碼標準、書號條碼標準等。這些標準在保證出版產品統一規格與統一管理、規范生產流程、避免重復勞動、提高生產效率、減少交易成本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使出版產業實現了秩序化發展,實現整體產能與整體效益最大化。
標準與科技創新之間還將產生互動力,交替更新、不斷前進。標準是對科技創新成果開放性的、基于實踐應用的抽象歸納。當一項科技創新成果上升為出版領域的標準時,將不限于某種特定技術的支持,并且鼓勵不斷發明出新技術,從而不斷推動標準的更新與升級。
近年來,我國新聞出版科技創新工作與標準化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本世紀初,當數字技術的優勢還未充分顯現之時,從國家層面已經意識到一場劃時代的產業革命即將到來。為使我國新聞出版業在新的技術變革時代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總署及時作出判斷,提出“以重大科技項目帶動產業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升級轉型”的總體戰略,并強調,在科技項目推進過程中堅持“標準先行”的基本原則,并在“十一五”時期提出了多項重大工程項目。目前,這些新聞出版重大工程項目中,數字復合出版工程的立項工作已經完成,數字版權保護技術研發工程、中華字庫工程已經進入研發實施階段。這些重大工程項目發揮了良好的帶動作用,為出版企業自發的科技創新活動以及在出版產業領域的投資活動提供了方向。
同時,新聞出版行業標準化工作駛入了快車道。我們已初步建立了一系列標準化工作規章制度;標準化組織機構建設不斷加強;標準制定工作緊扣產業發展新趨勢,標準制定的工作面更為開闊,出臺了一批服務于產業升級轉型的標準,橫跨傳統技術到數字技術時代,覆蓋了信息內容的生產加工、傳播分發、終端呈現等各個產業鏈環節;企業參與標準化工作的積極性不斷增強,以企業標準為基礎、行業標準為指導、國家標準為引領的多層級標準體系初步形成。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參與出版領域國際標準化活動方面,我國新聞出版行業已經由國際標準制定的旁觀者轉變為積極參與者,并正在力爭成為相關門類的主導者。
二、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出版產業
升級轉型的主要任務
經過近幾年的探索,數字出版產業作為新興產業已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這要求我們,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調整思維方式,轉變發展觀念,深入開展調研,摸準產業特性,掌握行業特點,找準各自優勢,努力推動出版產業的升級轉型。
一、引言
“產學研結合”模式是一種面向市場、面向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 以市場為導向, 立足于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的教學模式。目前,各有關藝術設計類院校已逐漸認識并著手產學研結合的教育模式,堅持以企業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為目的,積極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紡織CAD技術由于在紡織行業中的普及和重要應用也被納入了各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體系中,并作為培養學生在該行業綜合應用計算機輔助工作能力的專業基礎課程。因此“產學研結合”模式下如何設置、實施藝術設計專業的紡織CAD教學是一個具有現實意義的課題。
二、紡織CAD教學現狀
1.教學內容。紡織CAD系列課程(如印花CAD、紋織CAD、繡花CAD等)主要內容是專業軟件的操作和應用,教學中直接可用的資源只有簡單的操作手冊,任課教師往往根據自己對軟件操作的理解和經驗給學生講解。因此教師自身的素質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效果,教學質量無法得到保障。
2.教學方法。盡管是計算機應用課程,但紡織CAD系列課程教學采用的仍然是傳統教學模式。教師講課,學生按步就班操作;教學中過于強調軟件的菜單、工具、濾鏡、特效的使用和一些簡便的操作技巧,而不是從更深的層次去引導學生如何利用CAD軟件的特點去進行結合行業動態、有創意的設計。這樣的教學不利于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創造型人才培養。
3.課程體系。在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體系中,紡織CAD系列課程與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設計課程、綜合設計型課程之間缺乏橫向或縱向的連貫性和整體性,課時數分配和時間安排存在不合理。
三、紡織CAD教學改革
紡織CAD的教學必須樹立“以學生為本位,以應用為目的,培養創新思維”的教學理念,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
1.改革教學內容:專業化的紡織CAD教學研究。教學內容要體現專業特點。同一種CAD軟件在不同專業中的應用(如工具和技巧的使用等)是不同的,因此教學內容(如例題、習題、案例分析等)應該根據專業量身定制。CAD技術只是一種工具,因此在教學中盲目脫離專業進行教學不可取,要積極引導學生充分利用CAD技術來表現藝術設計,使技術服務于藝術,真正實現技術與藝術的整合。
2.改革教學方法:構架基于Web的紡織CAD教學互動與知識共享數字化教學平臺。紡織CAD數字化教學平臺通過信息技術與CAD課程的有效整合,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實現資源共享;提倡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主”教學模式;提供學生個性化學習、教師因材施教的良好環境。
3.改革課程體系。從專業及行業發展出發,建立適合學生認知規律和創新能力培養的新型課程體系:在低年級完成計算機軟件操作的學習,在高年級將綜合設計性的專業課程與CAD課程合理穿插結合,形成一體化、三層次(基本實驗?綜合實驗?研究型、創新型實驗)、多模塊的CAD課程體系。
四、產學研結合教育模式下的紡織CAD數字化教學
通過上述對藝術設計紡織CAD教學的分析,我們認為紡織CAD數字化教學建設主要包括以下兩部分:
1.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1)資源建設的主體:有各自教學和科研經驗的教師。(2)資源建設的途徑:產學研結合的教育模式下,通過與企業的合作,擴大資源來源。在教學內容上推陳出新,刪除陳舊、繁復的內容,吸收新興的實用技術,將企業流行的領先技術教給學生,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動手能力、社會認知能力;通過網絡搜集專業資料,制作適合學生學習的內容,使資源更有針對性,教學效果也會更明顯。
2.數字化教學平臺建設。紡織CAD數字化教學平臺按照Browser/Server模式,將傳統的瀏覽器/WEB服務器的兩層體系結構擴展成瀏覽器/WEB服務器+應用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三層體系結構,這種模式采用多種標準的協議和技術,適合于任何硬件平臺和軟件環境。
紡織CAD數字化教學平臺必須遵循現代教育的教學規律和藝術設計專業的特點進行科學的設計,該平臺應包括用戶登錄、網絡教程、交流模塊、資源模塊等基本模塊。網絡教程模塊包括課程信息(包括課程大綱、教學計劃、教師信息等)、教案、課件、習題等;資源模塊包括素材、課堂視頻(操作示范)、企業現場視頻、知識鏈接點(指與課程內容相關的背景資料、行業動態、國內外站點等)等;交流模塊以Email、論壇方式,給學生提供一個學習交流的場所,給教師提供一個能夠對學生進行個性化輔導的空間。
五、結語
紡織CAD數字化教學的實現可以克服傳統教學的弊端,實現個性化、自主式和“任意時間、零距離”交互式協作學習,有利于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與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紡織CAD數字化平臺去觸摸行業,實現教學與實踐的互動,從單一的教學到教學與實踐、研究有機結合,建立高校與企業互動共贏的發展模式。
接受電話采訪時,四川宏華石油設備有限公司產品研究所設備室助理機械工程師李璽如是說。
石油鉆探設備的設計生產在機械設計領域中是比較復雜的,石油鉆探機結構復雜、類型多變且功能需求很多,對設備的設計與生產的要求很高。
在設計過程中,整機需要涉及到井架、底座等大型鋼結構件的設計,絞車、泥漿泵等涵蓋了鏈條、齒輪等機械傳動的設計,同時還需要部署自動化程度相當高的石油鉆具處理裝置,例如:頂驅、液壓貓道和鐵鉆工等機電液一體化產品。這一系列的設計過程包括了普通建模、鈑金、焊接件建模、結構件分析以及運動分析等多種設計手段,幾乎覆蓋了傳統機械設計領域的所有應用。這不僅是對設計人員、制造企業的挑戰,也是對設計軟件的挑戰。
四川宏華石油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宏華石油)是一家專業從事石油鉆采設備研究、設計、制造、成套和技術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產品涵蓋1000 至12000 米的陸地鉆機,包括DBS 交流變頻數控電動鉆機、直流電驅動鉆機、機械驅動鉆機、復合驅動鉆機、拖裝鉆機和轉盤獨立電驅動鉆機,以及新研制的連續管鉆機等20 余種型號規格,還有各種與之配套的直驅頂驅、直驅泵、游吊系統、固控系統及電控系統等產品。
宏華石油十分注重對技術研發與設計軟實力的投入。在設計軟件應用方面,以AutoCAD Mechanical 為基礎軟件,Inventor 為升級軟件,并在大量新產品中試點應用了Vault 設計協同平臺。自1997 年公司成立以來,相繼開發研制出連續管鉆機、超級單根鉆機、五缸泵、壓裂泵及直驅頂驅等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產權的新產品,近年來申請389 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147 項,獲得授權25 項,申請實用新型專利222 項,獲得授權201 項。
在整體數字化設計平臺建設過程中,宏華石油經歷了相當長的設計軟件考察期。宏華石油的產品設計主要集中在結構件設計方面,對曲面設計的要求有限,因此在購買軟件時,設計部門將關注點放在了簡單易用、運行快捷且性價比較高的設計軟件上。同時,為了完成企業整體數字化設計平臺的建設,宏華石油選擇的設計軟件還需要良好適配整套分析、產品以及數據管理等相關產品。
早在2002 年,宏華石油就采購了Inventor 5.3,在企業內部開展相關的試行設計工作。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試用,并多方對比了其他設計軟件在行業內的應用情況,結合企業自身的設計工作和生產施工特點,最終宏華石油決定全面采用Inventor 完成對企業設計平臺的升級,并通過歐特克設計套件完成了企業內部統一的通用設計平臺建設。利用歐特克設計套件,宏華石油完成了很多新產品的開發工作,例如頂驅、鐵鉆工、液壓貓道以及海洋鉆井包等高難度機電液一體化產品。
通過應用Inventor 三維設計軟件,使新產品設計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干涉、投影、不合理布局以及結構冗余等情況得到了規避。標準件庫功能在日常的設計工作中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通過建立企業自有的標準化零件庫、材料庫和圖庫,零件的設計重用率有了大幅提高。參數化和模塊化的設計方式使工程師有了更多的選擇,參數化設計保證了設計的可修改性,大幅減少了設計修改和改型設計的建模時間,而模塊化設計則在新產品的設計過程中很好地保證了產品的準確性和可維護性。
大多數石油鉆探機械都是結構復雜,零件數過萬的大型裝配體,在設計過程中,由于硬件條件有限,造成的模型運行過慢,大大地降低了設計效率。Inventor 的提取包覆面功能幫助宏華石油實現了大裝配的設計輕量化,解決了這部分問題。通過合理規劃大裝配設計,對各個子裝配提取包覆面、從子模塊開始輕量化,建立上萬個零件的大裝配也變得輕而易舉。
Inventor 的應用對宏華石油的設計效率提升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井架、底座等鋼結構部件的設計質量明顯改善,絞車、泥漿泵等系列化產品的設計周期大幅縮短。同時,Inventor 還幫助宏華石油建立了鋼結構上面的骨架線理念,實現了相似零件的參數化設計,并在系列化產品的零件重用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骨架線的理念使設計變更更加方便,在新產品修改和老產品改型的設計過程中節省設計時間超過40%。在系列化零件的設計中應用的參數化設計理念,可以把設計修改的時間壓縮到原來的30%。
在一些工況已知,載荷情況不復雜的新產品研發項目中,Inventor 還能幫助完成一部分結構件分析和有限元分析工作,有效地提升了這些項目的工作效率。
數字化浪潮由技術層面帶動傳播產業的變革,加速了不同領域的技術匯流,引發電信、有線電視、計算機等事業的快速整合。本質上這三種體系都能作為數字信息的傳輸載體,未來信息的內容與服務將不再依媒體類別區分,影像、音樂、數字游戲、電子商務服務等數字化后將帶來的新服務,信息與內容服務市場將更為多元化。
對所有的媒體而言,數字化代表著可靠而穩定的通訊質量,更好的抗噪聲能力,封包化的數據傳輸結構可跨過傳輸媒體的限制,使得傳輸影像畫面、聲音和數據更為容易。數字化模糊了傳輸媒體的界線,科技發展提供了內容不同的傳輸接口,使得不同傳輸通路得以整合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益,并產生更大的傳播效果。影音資料數字化后,可以長久儲存、重復修改、大量復制,可使用計算機進行編輯處理,對內容進行加工提升價值,并可在互聯網上流通。
數字化媒體的軟性價值在于變傳統的新聞單向傳遞為提升、傳遞價值與服務給受眾,信息透過不同傳輸架構間的搜尋、存取、分類、篩選與傳送,使得信息的流通更為便利??缑襟w的傳輸架構發展的目的是為了使信息能夠更容易到達受眾,確保消費者能在不同時空條件獲取媒體信息。
當有線、無線網絡走向寬帶,功能更強時,傳輸網絡將會變成各種應用軟件與內容遞送、平臺合作的數字基礎架構,不論是有線還是無線網絡經營者,未來都必須與內容平臺緊密結合,彈性地選擇所需與可供應的信息類型。對于中國媒體的數字化前景來說,必須要注意全球化的格式與規范,數字化后無論數據內容多豐富,若格式無法兼容于大眾格式者,終將被淘汰。
轉制中的媒體應深入了解不同類型的數字化傳輸體系的特性,并針對其物理特性優化自身的信息編輯、、流通流程。例如收看電視與收聽廣播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接收信息的方式,而數字信號的固定式接收與移動式接收也有不同的使用環境需求與限制,數字化媒體必須透過營銷與受眾習慣的調查深入了解這些差異。在標準化流程中,也必須有相對應的策略與方法。
數字內容制作上模塊化的應用
不論是聲音、影像和數據,只要是以數字型態存在的就可稱為信息,并可在兼容的網絡上流通。信息生產具有規模經濟的特性,信息產品的主要成本在頭版的制成與初期設備的投資,而且具有制造成本高但再制成本低的特性。這個特性讓信息產品通過成本來定價的實質意義消失,消費者必須親身體驗后才會知道信息產品的價值。可透過信息增值的方式,如利用互聯網搜集篩選信息、專業編輯信息、整合不同資訊滿足受眾需求等方式來進行信息的增值,提升信息的使用效能。
資訊數字化的特質具有累積性、可切割性和可復制性三種特性,資訊可通過不斷累積、切割與重組、及不斷復制達到規模效益的特性,產生更高的價值。從信息的本質思考增值信息的類型,資訊內容可經過完全利用(復制、重新使用既有信息)、修正采用(因應使用者需要進行調整、重組)、部分利用(結合有意義的部分使用)等類型來進行信息增值。
隨著音畫資料的標準化與數字化,模塊化生產應用在數字內容的制作與增值過程上,就特別凸顯其意義。有了模塊才能進行交換與重組,當廣電制作環境的完全數字化后,從拍攝、剪接、到后制全面改用數字化的器材,同時采用計算機非線性剪輯,引用高分辨率攝影機及數字化輔助等工具,內容可通過想象力與創意對信息進行分類、組和、切割,透過剪接與編輯來提升內容的價值,并建構信息單元數據庫,再經過營銷與廣告的包裝后,推出符合不同目標受眾喜好的資訊產品。
數字資產管理:數字化媒體的核心資源
中圖分類號:F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2)20016101
1 引言
當前,我國電子傳媒已初具雛形,數字化的深入發展使電子傳媒產品發生了質的飛變,并改變了傳媒產業市場的結構。新時期,怎么樣讓我國電子傳媒產業來對應當前的數字化變革,這個問題已經擺在當前。數字化變革對傳媒產業的影響及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電子傳媒業的產品內容、傳播渠道、經營運作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2 數字出版產業新趨勢
當今社會是一個高科技發展社會,一切傳統事物已被高新事物所代替,我們新聞出版業也不例外。隨著改革步伐的加快,傳統新聞出版業已轉為現代新聞出版業,數字出版等新型出版業形態進入高速發展期。自1996年9月24日報社創刊以來,我們先后經歷過數次改版。每一次改版,我們呈現給廣大讀者的都是不一樣的直觀效果。2007年8月,我們成立了泰州新聞網,我們積極開展數字媒體、手機報及新聞資訊一體化網站業務?!皥缶W互動”成為報業發展的新方向。我們在做好傳統報紙出版的同時,也在不斷探索和摸索出新的出版形式,先后通過刻錄光盤、互聯網、手機等載體為工具,策劃出新媒體數字期刊。電子期刊它具有可視性、互動性、娛樂性、多樣性及傳播速度快等特點,發行成本低而且訂閱方便、形式多樣,內容緊隨當前潮流等優勢。我社自數字化期刊以來,已與中國城市聯盟34家,蘇皖城市聯盟16家。我們通過招投標的方式,挑選各類精英數字出版技術及售后服務供應商,與他們共同進行有益的實踐和探索,積極打造各類新媒體業務模式。隨著互聯網技術和數字化技術普及推廣,新聞出版業的規模、實力、質量及生產效益正日益壯大,發展速度已遠超出版業其他業態。
3 數字出版產業新特點
數字出版就是用數字化的技術去加工、生產、使用知識和內容。數字化變的是介質,不變的是優秀內容的永恒。個人認為,紙介質出版一定會逐漸衰退。大家求知的欲望是無止境的,有時間去閱覽是有限的。但如果通過數字化處理出版產業,有限的時間卻會被最大化利用,還提升數字出版產業的價值空間。
一是數字技術在不斷創新。技術創新及高效應用是數字出版發展的新動力。近年來,以移動終端、搜索引擎、電子閱讀器等為主的數字出版技術創新層出不窮,高新技術產品不斷升級,新型閱讀方式不斷呈現。新近研發出的一些電子書閱讀器,其功能更強大,設計更人性化,使用也更加簡便、快捷。
二是手機出版勢頭迅猛。近年來,手機已逐漸成為人們獲取各種信息的主要閱讀終端。利用手機查閱新聞、看電視、上網沖浪、閱讀、交易已很普遍,為數眾多的當代追潮族成為手機出版產業的主力軍,為出版產業提供了巨大發展空間。在發展速度上,手機出版是增長最快的數字出版產業。由此看來,未來手機出版產業還會有更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
三是產業融合不斷深化。傳統出版的數字化進程繼續加快,積極探索新的出版方式。如《泰州晚報》小記者軍事夏令營圖文直播系列活動,采用了“全方位”出版,以報紙、互聯網、手機閱讀等載體,與廣大讀者互動,通過互動既了解報業中存在的問題,也提高了數字出版運營的快速增長。我們以內容價值最大化為目標,再不斷加深融合其他相關的產業內容,降低了生產成本,拓展了閱讀空間,延長了出版物的生命周期。
四是產業格局日趨完善。目前,數字出版的產業格局經過多年的探索,已經逐漸明了、清晰,數字出版企業結合自身優勢,找到了適合產業特點的數字出版模式。其經營方式各有不同,格局已成特有模式,在培養用戶消費習慣的同時,也建立了持續有效的盈利模式。
這一轉變無疑從根本上動搖了傳統的大眾媒介傳播理論及其基礎之上的大眾媒介傳播實踐。麥克盧漢認為:“媒介即是訊息”,也就是說,基于技術手段的媒介本身形態的變化對于整個世界的革命性力量不容忽視。
因此,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數字化成為了世界各國比拼的新的競技場,尤其是發達國家都力爭成為這場競賽的領跑者。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要想在新世紀全球性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盡快縮短與發達國家的數字化差距,甚至掌握更大的主動權,對于數字化作一全面解析無疑是具有
數字化技術下的媒介融合
電波媒介和紙質媒介內部雖先期融合,但是數字化技術的飛速發展改變了這一切。電視和廣播開始采用同一種載體――數字來傳播,它們無須再通過不同的播放器傳送,而是可以混合使用共同的播放器。這就使得電視和廣播在某種程度上達成了融合。而因特網的出現更是混合了電視和廣播,人們既可以專心聽音樂或別的廣播節目,也可以邊聽別干別的事情,還可以看到聲音所傳遞的訊息――如FLASH產品等。
此外,數字化技術也大大加強了廣播節目的生動性:虛擬合成、更加逼真的音效、更加好的聽覺效果,而且數字化技術提供的額外服務也加強了廣播對于受眾的服務性:如顯示所播放的節目或歌曲的詳細信息、可以即時保存所播放節目等,這些都促使了廣播與電視娛樂性質的融合,也為其繼續生存和發展下去創造了良好條件。
而雜志和報紙也開始呈現出靠攏的趨勢。數字化技術催生的分眾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報紙也不得不將視線轉向分眾市場。越來越多的報紙擴大版面,越來越多的專業性強、出版周期長的報紙誕生,報紙正在趨向于雜志化。而技術也使得雜志的時效性進一步增強,雜志的出版頻率趨密。
電波媒介和紙質媒介的界限逐漸模糊
由于數字化技術的發展,電波媒介和紙質媒介的界限也逐漸模糊。一方面,電波媒介的節目內容可以被很方便地保存下來,并以DVD光盤的形式出版發行,以至于演變為“電子雜志”。近年來很突出的“探索(Discovery)”系列科教節目就是一個范例。同時也由于其可保存性,電波媒介的節目內容也開始向深處挖掘,嘗試一些深層描述和剖析。電波媒介的娛樂功能漸漸被教化功能分去了一部分領地。
另一方面,紙質媒介為了求得更加生動的表達和更為互動的溝通,紛紛制作電子版。它們不僅建立因特網站,將傳播內容以可視、可看的形式,還可以以更好保存、容量更大的光盤形式儲存并發行。此外,數字化技術也使得“電子報紙”、“電子雜志”成為可能。我們不僅可以在屏幕上而不是紙上進行全新的閱讀體驗,還可以在類似印刷物的載體上欣賞生動的畫面和聲音。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報紙和雜志的娛樂功能開始加強,“新聞娛樂化”、娛樂版塊、體育版塊的大量擴版便證明了這一點。
當人們在電視上看報紙、雜志,可以像挑選過刊一樣隨時播放自己喜愛的電波節目;當人們可以在類似報紙、雜志的載體上看電波節目;當學歷、地位各異的人們都在因特網上娛樂、游戲、了解新聞和國家大事,電波媒介和紙質媒介那不可逾越的鴻溝正在技術的熔鑄下一點點愈合。
傳媒產業和信息產業的區別開始消失
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就是:我們在數字化技術和新媒體面前混淆了傳媒產業和信息產業的概念。過去,用一句簡單的話來概括這二者,就是:一群人面對大眾的傳播活動叫做傳媒產業;一個人面對一個人的傳播活動叫做信息產業。但是,在數字化技術使得所有信息都以同一種載體通過同一種渠道傳輸之后,傳播活動可以是一群人面對大眾、一個人面對一群人、一個人面對一個人,還可以是一群人面對一個人等等,傳者還可以同時是受者,受者也可以是傳者……總而言之,就是傳播活動的源頭、終點、傳播順序、傳播渠道及傳播內容都有了無限種可能,再也沒有了明顯的區分。在這種情況下,很難說清究竟什么是傳媒產業,什么是信息產業。而大眾傳播也突然被納入了廣義的信息傳播的洪流,由此,不僅大眾傳播的內涵和外延起了變化,也帶來了行業管理體制、經營機制等方面的改變。
驅使大眾媒介加強資本活力
中國的媒體一個非常大的變化就是形成了巨大的市場。其市場規模如果按2003年年廣告費總額是712億美元的話,那么媒介市場就可達到1400~1600億元。
正因為有了這樣巨大的市場,就推動了媒體的極大的規?;?,而規模對資本的渴望是顯而易見的。數字化技術的發展更加加強了傳媒產業對于資本的需求,這是因為:
首先,數字化技術創造了無限廣闊的媒介內容空間,需要產業化、專業化的內容市場形成。數字化技術極大地拓展了媒介空間,而這些空間都需要用內容來填充。中國是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內容市場的,至多只有一些零星的萌芽,而這些萌芽顯然滿足不了大眾傳媒數字化以后的發展。而內容市場的形成,無疑急需資本的啟動。
其次,數字化技術使得大眾傳媒的規模進一步擴大,資本則成為規模經濟的首要需求。規模經濟是大眾傳媒產業一個最為顯著的特征。大眾傳媒產業極低的邊際成本要求它必須擴大規模才能夠獲得足夠的效率,數字化技術在拓展傳媒發展空間的基礎上,也帶動了傳媒產業的發展速度和規模都以極高的層級遞增。
再次,嚴峻的國際數字化傳媒競爭形勢呼喚資本。在全球媒介一體化的進程中,中國媒介市場始終是西方國家非??粗氐膽鹇砸亍D壳叭蛄竺浇榧瘓F無一例外的進入了中國市場。美國在線―時代華納、索尼、貝塔斯曼、迪斯尼以及新聞集團等,已經從期刊合作、書籍、電影和電視節目的創作、生產和發行各個媒介環節進入中國媒介產業和娛樂業。“理解、配合,爾后求發展”,成為西方媒介在中國市場開展業務謹慎而實用的道路。
近年來數字化技術的進步,資本流動速度的加快,以及機構投資者勢力的增強,使得各國內部分散的資本市場的交易體系出現了統一化的趨勢,遍布世界各地的資本市場和證券機構也日益緊密的聯系起來,從而推動了資本市場全球化的發展勢頭。資本市場的全球化擴大了媒介上市融資和交易的范圍,媒介實體的擴張與資本市場的統一及互相促進大大推動了媒介的全球一體化進程。
數字化對傳媒經營方式的影響
我國發展數字化技術是從電視開始的,就讓我們首先來看看數字電視的發展戰略。國家有這樣的戰略安排:2003年是有線電視先行,2005年是直播新業務,到了2008年全面推廣地面的數字電視,2015年就是全部停止模擬電視的播出。
在這樣的情勢下,大眾傳媒首先要解決技術問題,其次要解決內容問題。技術問題也就是要解決傳者和受者互相溝通、實現互動的網絡和接收終端的問題。目前我國正在通過機頂盒來解決這個問題。
機頂盒時代之后,各種大眾傳媒的數字化將開始邁入具有真正意義的階段,從機頂盒到數字電視、到真正的數字廣播、數字報紙和數字雜志。
而技術問題解決之后,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構建新的產業平臺、形成新的運營模式和贏利模式、大眾傳媒體制改革……大眾傳媒和大眾傳播活動將以和以往完全不同的面目呈現在世人面前。
數字化給大眾傳媒的經營造成的不同于以往的改變主要在于這樣幾方面:大眾傳媒消費者細分加?。淮蟊妭髅脚c受眾的互動性空前加強;接收終端的音畫質量大幅提高;大眾傳媒需要進入資本市場積極融資。
這些改變實際上是對大眾傳媒提出了新的營銷要求:即以技術為核心手段,以市場為出發點,提高節目質量,打造屬于傳媒自己的品牌。傳統的大眾傳媒處于計劃經濟體制下,品牌并不包括在核心競爭力中,大家做好做壞區別不大。但是在技術革命帶來的變化之下,傳媒不得不改變經營理念,將考慮的重點從國家政策向市場需求轉移,并一改籠統粗略的眼光,開發適合重點目標市場的節目。而在節目開發和制作方面,大眾傳媒需要及時利用“互動”的技術優勢,積極編制受眾可以直接或間接參與的節目,增強受眾的接近感,提供盡可能周到、有效的服務,使人們生活更加愉快、便利。而建立在這一切努力之上的,就是大眾傳媒機構的品牌效應――節目促成品牌,品牌帶來利潤,將成為數字化時代傳媒的經營法則。而傳媒也要學會利用品牌進行營銷,積極推銷自身優勢。
對于融資的運作,更是如今我國大眾傳媒機構的一個軟肋。長久以來在沒有資本引入的情況下生存,大眾傳媒已經變得對資本比較陌生,也缺乏這方面的人才,而資本運作人才又缺乏傳媒經營經驗。數字化時代,大眾傳媒對于資本的渴求使得他們不得不開始了艱難的摸索。組建傳媒集團、買殼或借殼上市近年來在中國方興未艾,這些都給大眾傳媒帶來了全新的經營模式。
建立嶄新的數字化大眾傳媒產業鏈
關鍵詞:工裝數字化;制造與功能性;研究
1工裝數字化制造技術的國內現狀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字化技術也越來越多的應用于制造業中,數字化技術與制造業融合已經成為主流。在目前的制造業中,數字化技術用于制造業中已經成為提高產品質量以及提高產品效益的重要手段。在近30年的制造產業發展過程中,在一些發達國家已經可以實現無圖化生產模式,采用CAD/CAM實現百分之百的數字化設計生產[1]。
我國采用CAD/CAM技術是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的,剛開始僅僅應用于航空產業,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在諸多領域中已經都進入了實用階段。我國工裝數字化技術中的CAD技術已經得到很好發展,實現制造業自動化設計的巨大飛躍。
2工裝數字化制造技術的意義
對于制造產業而言,工裝數字化技術是實現技術升級的必要手段。為了使制造技術得到提升與創新,改變以往制造模式,就需要對數字化技術進行引進,采用數字化的技術來對產品質量進行嚴格控制。隨著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采用工裝數字化技術,此技術將會逐漸成為市場所需的主流。
在激烈的制造業市場競爭過程中,人們對所用產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一些需要長期使用的物品,例如:汽車,冰箱等大型家用電器。人們除了對它的性能、質量以及價格要求之外還希望產品多樣化,外觀更加個性等[2]。采用數字化技術應用于制造業不僅僅能夠滿足這些需求,還可以更好的適應市場所需,有效降低制造企業成本。
工裝的制造以及準備對于產品的零部件而言是很重要的,它是整個制造生產的準則,它的制造精度可以直接影響產品的質量,甚至可以影響產品生產所需的周期。所以將工裝數字化技術應用于制造生產來講,是具有重大意義的。
3工裝數字化制造工藝參數
在進行數字化生產過程中,工藝參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合理的選擇參數對產品的生產效率、成本、質量以及利潤都有深刻聯系。對工作人員來講,應該在現有基礎上,根據市場所需以及產品要求來合理并且有效的選擇切削用量,進而達到最佳的指標。
4工裝數字化的重要應用
在我國,工裝數字化最主要是應用于航空產業,因為此產業對制造要求極高,飛機之間的零部件數量較多,并且許多零件尺寸較大,剛性很小,在進行裝置過程中容易受損變形,為了滿足飛機產品的高精度要求,這中間也就需要標準數字化工裝來進行信息之間的協調與控制。
在航空領域多采用工裝數字化技術中的柔性裝配工裝技術,這項技術已經得到國內外大多數航空企業的關注與使用。柔性工裝技術一般具有柔性化、數字化以及模塊化和自動化的特點。柔性化可以使得工裝具有使得產品進行快速重構的過程,這也一套工裝也就可以應用于多種產品之中,這個也就是柔性工裝最主要的特點。數字化則表現在進行產品制造、設計過程中均采用數字化模式進行。模塊化則是指工裝在硬件上具有模塊化結構的特點,這個特點也可以體現工裝的柔性,進而對各個模塊進行重構。模塊之間可以自動重組調整也體現了柔性工裝的自動化特點。柔性工裝雖然是一種柔性可重復利用的工裝,但其本質決定了必須有足夠的結構強度和結構剛度來保證其定位準確度;同時,柔性工裝要實現其柔,使得其結構較一般剛性工裝復雜。因此,針對柔性工裝特點的結構優化設計技術是柔性工裝設計的一項重要技術。
工裝數字化在功能方面是非常全面的,并且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能夠充分滿足制造業的需求[3]。單就柔性工裝而言,就很很多種構成模式。例如:1、多點陣真空吸盤式柔性工裝。這種形式的工裝是模塊化單元為帶真空吸盤的立柱式單元,并且具有3個方向運動度,通過整體控制系統可以進行自動調形。2、行列式結構柔性工裝。行列式結構柔性工裝是一種由多個行列式排列的立柱單元構成的工裝,各立柱單元為模塊化結構,獨立分散排列,每個立柱單元上裝有夾持單元,夾持單元一般具有3自由度的運動調整能力,從而可通過調整各立柱單元上多個夾持單元排列分布,來實現對不同飛機零件的裝配。
結語:綜上所述工裝數字化制造技術對于制造企業而言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術,在功能方面也非常全面實用,不僅能夠滿足企業的需求同時也能夠滿足市場的需求,具有非常好的前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