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教育方法匯總十篇

時間:2024-01-18 14:38:2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傳統教育方法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傳統教育方法

篇(1)

一、網絡教育與傳統教育教學方法優勢互補的具體途徑

要實現網絡教育與傳統教育工作者的教學方法優勢互補,就必須深入挖掘兩者的優勢,了解實現兩種教學方法優勢互補的具體途徑,有機結合,發揮其最大功效。

(一)傳統數學教學方法優勢及開展教學的具體途徑

傳統數學教學方法具有備課省時省力、教學成本較低、操作靈活自如、可以隨機應變、方便臨場發揮、直接影響學生留有想像空間、便于情感交流,交互性強等特點,我們可以發揮其優勢,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

1.發揮傳統教育教學方法的講授優勢與親合優勢,突出人文因素在教學中的作用

傳統教育教學模式的特點是以老師為中心,教師利用教科書、粉筆、黑板、簡易模型,通過語言描述和身體動作來傳授知識。主要教學手段是教師的口頭傳授、粉筆板書、實驗演示等等,把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這樣的一個講授過程,更能體現教師作為教育者的人文因素作用,師生的互動和交流具有真實感。

2.發揮傳統教育教學方法的表演優勢,充分體現教師的示范作用

雖然傳統模式下教師是主動施教者,學生是被動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輸對象,許多教學知識是在教師講的過程中,學生認知、體會和理解學習到的,但有的知識是不能完全簡單依靠語言和描述能讓學生容易理解到的,還需要一定的過程演示和真實展現,才會形象生動的讓學生領會到。相當多的數學知識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教師通過板書、實驗等形式,采用邊寫邊說邊演示的傳統教學方法,學生更容易領會到加法運算的規則和方法,這種示范作用對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效果非常突出。教師的講授、教師的言傳身教才會使學生的思維真正“活”起來,使抽象的東西在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的活動過程中默契傳遞。

3.運用傳統教育教學方法的習慣優勢,發揮學生的依賴作用

傳統教育方法的使用,歷史已久,我們的學生基本上都是在傳統教育環境中長大的。很多數學生都習慣了傳統教育教學方法,并且已經對之產生了依賴心理。合理的運用傳統教學方法,能保證我信的教育教學效果。所以,在采用網絡教育教學方法的同時,有機運用傳統教學方法,會使教學效果更好。

4.發揮傳統教育教學方法的導向優勢,增強師生之間的共鳴效應

傳統教育有特定的活動場所,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學習活動,相對于人機對話這種形式更容易產生師生間良好的心靈感應作用。教師在講授法中所表達出來的多種蘊含感彩的語言及營造的氣氛,對教學目標實現是相當重要的,它對學生的心理才會產生深刻的共鳴作用。有意識采用傳統教育教學方法,才會達到鮮明的導向作用。

(二)發揮網絡教育教學方法優勢開展教學的具體途徑

與傳統教學相比,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具有以下優勢:①直觀性;②形象性;③動態性;④交互性;⑤模擬性;⑥針對性;⑦重復性;⑧高效性。如果能利用好這些優勢,我們可以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的效果。

1.運用網絡教育教學方法的靈活優勢,克服傳統教育教學的時間、空間限制

傳統教育教學方法的實施一般都是基于課堂形式進行的,具有很強的時間約束性和空間限制特點。課堂是教師與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的場所,沒有課堂教學就很難組織教學,而網絡教育教學方法,可以克服這一弱點,提供靈活的學習時間和廣泛的學習空間,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所理解不到的東西,學生可在網絡教學中進行進一步的理解。學生在課余時間利用網絡學習,或進行網上考試,是傳統教育教學的一個有益補充,出是課堂教學的一種延伸,給學生深入學習和補充學習提供了條件和機會,在生活中得到學習。

2.發揮網絡教育教學方法的媒體與顯示優勢,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讓教學形象生動化

網絡使用方便,不受空間限制,而且信息幾乎不受容量的限制,課件系統、協作交流系統、網上作為及題庫系統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網絡中的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學生學習的教師,它是一種特定的豐富的人力資源。采用網絡教學方法,學生不僅能接觸書本教材的內容,而且可以廣泛的接觸教材以外的學習資源。網絡媒體的類型很多,主要包括文本、聲音、圖畫、動畫和視頻等多媒體因素。多媒體豐富的表現形式,也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進而激起學生學習興趣。數學學科本身有很多抽象的知識,教師可以發揮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方法的媒體模擬與放映優勢,促進教學形象生動化。網絡資源具有很強的模擬和放映優勢,可以把真實的教學內容或真實或模式放映出來,對于突破教學重難點效果突出。

3.運用網絡教育教學方法的開放、互動的優勢,促進師生交流,培養和發揮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的精神

新課程標準中提倡體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個性發展,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發揮主體自主學習,加強協同學習和學習交流。網絡教育教學方法以其開放式的教學模式正好為之提供了有效的條件。學生們也更樂于探索知識奧迷,對網絡易于接受,這也迎合了當今學生的特點。學生的學習交流活動,可以通過網絡的聊天、論壇、BLOG和留言本等多種方式來實現。運用網絡教育教學方法,充分創設網絡教學情境,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

4.運用網絡教育教學方法的形式多樣化優勢,實現分層教學

傳統教育對于同一個教師,采用相同的教學模式、教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進度,由于學生存在的差異,不能充分滿足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所以,我們嘗試過分層教學改革,但在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中難以操作,而網絡教育教學方法打破了一種固定的模式和學習內容的局限,通過教學設計和網絡設計,可以提供多套學習方案和學習方法,供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選擇性學習,從而滿足分層次教學需要。

二、網絡教育與傳統教育教學方法優勢互補的策略

1.整體把握、有機結合,揚長避短,注重實效

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目標任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合理選擇網絡教育或傳統教育教學方法,突破教學重難點,根據不同教學課型,有側重使用傳統教學方法與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手段,實現優勢互補。有時表現在同一節課,要分階段分別運用網絡教育或傳統教育教學方法,在一段教學時期中,實現網絡教育和傳統教育教學方法優勢互補。如不同的教學環節可有不同的互補方法。在導入環節,宜多使用傳統教學方法,輔以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手段。如需要創設情境,則可以選擇信息技術手段,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新知環節,可以根據實際需要,交替使用傳統教學方法和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手段。

2.因“材”施教、靈活運用、合理優化

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就應有所不同。針對不同的教師個體,不同的學生群體,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習條件都存在一定的差異的情況,教學方法的選擇應根據切合教學條件的實際情況,發揮自身特長,盡可能地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參與程度,有意識的進行傳統教育與網絡教育教學方法有機結合,達到更佳教學效果。對于學生的課外學習探究活動,可提供輔導學生制作幾何畫板模型等,促進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踐,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網絡教育與傳統教育教學方法的優勢是多方面的,實現的途徑也是各不相同的。我們不能把所有的教學理論和優秀的教學方法在每一節課上都發揮得淋漓盡致。只有靈活運用兩種教學方法,對教學方法和教學進程進行合理優化,教學活動才會生動,才會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3.相互補充,各顯其能

篇(2)

[中圖分類號]D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3)11-0242-01

一、價值觀、價值觀教育及其方法

研究價值觀教育,必須清楚的剖析價值觀系統中的一些基本范疇和概念體系,從而更準確地把握研究對象的本質。本章按照“價值觀-價值觀教育-價值觀教育方法”的邏輯,對價值觀、價值觀教育、價值觀教育方法等概念和范疇進行了較為詳盡的闡述。

(一)價值觀

價值觀,是人們對人生目的、意義和社會行為的認識與評價所持有的基本態度和基本觀點。價值觀世界觀的核心是人們判斷是非曲直、真假美丑的價值準則。價值觀雖然很抽象,但在現實生活中它卻以一種強大的力量實實在在地作用于整個社會,它是支撐人類生活的精神支柱,決定著人類行為的取向。大學生的價值觀是他們評價是非曲直,決定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而采取相應行動的一套價值系統。它既影響和規定著大學生的認識和行為指向,更是大學生觀察事物、處理問題的尺度和標準。因此,加強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引領其形成積極科學的價值觀,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二)價值觀教育方法

中國古代對“方法”的理解是多義的。最初的“方法”概念出自墨子:“中吾矩者,謂之方;不中吾矩者,謂之不方;是以方與不方,皆可得而知之。此甚故何?則方法明也。”這里的“方法”,更加接近“法則”的涵義。真正接近現代涵義的方法概念出自韓愈:“而又為之奔走經營,相原隱之宜,指授方法。”這里指的“方法”涵義就是“辦法”。現代意義的“方法”,一般是指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為達到預期目的所采取的方式、程序、手段以至技巧的總和。

二、傳統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方法的反思

(一)對傳統灌輸式教育方法的反思

就一般意義而言,所謂灌輸是與教育相隨的一種教育活動形式,也是傳統教育的基本特征,它既是教育的原則性問題,也是方法性問題。而作為方法層面的灌輸,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科學的灌輸,而另一種是教條的灌輸。

作為方法層面另一種灌輸也就是教條的灌輸,這是一種與教條化教育、填鴨式教育相提并論的灌輸,這也是傳統意義上的灌輸。這種灌輸教育在當今日新月異的社會,不僅沒有緊隨時代,更是滯后于時代。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第一,灌輸的強硬化。只有這樣,灌輸教育的內容才能被學生所吸收,輕而易舉地被學生理解,從而才能達到較好的灌輸效果。第二,灌輸的呆板化。以往的“灌輸”,教育者一向是一幅毫無情感、生硬的姿態。第三,灌輸的空洞化。如果能夠真正搞清楚被教育者的所急所需的問題,并且要盡心竭力地對這些問題給予支持和幫助,從而解開被教育者的心結。

(二)對傳統專項教育方法的反思

對于我國目前的高等教育來說,價值觀的教育僅僅是單獨的一門學科而已,這就在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局限性,也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大學生的價值觀教育不僅僅是應該建立在各個學科的基礎知識之上,而是更應該與各學科之間形成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關系。各個高校對于大學生的德育教育必須有一個大體的思路,逐步激發和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使老師能夠和同學一起參與到提高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活動中來。第一,大學生的德育教育不單單是學習各種文化知識,而是要在學習各種文化知識的基礎之上,引導大學生逐步形成與學歷相配的修養素質、價值觀念和生活理念。第二,心理的健康教育是價值觀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所謂價值觀教育形式的專項化,就是在傳統的價值觀教育中,把學校教育的比重擴大化,認為教育只能依靠學校,從而把社會和家庭等外界因素對大學生教育的影響給忽視了。要想達到對大學生價值觀進行正確引導的目的,必須通過各種條件的共同作用,而這些條件不僅僅是學校、家庭,還包括社會的因素,這些條件的綜合作用就要求我們必須有多樣化的教育途徑和載體與之相適應,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價值觀教育的最終目的。大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言行和生活方式在這個重要的場所表達自己存在的價值觀,從而以道德為基礎,以法律為準繩對自己的言行進行約束。

(三)對傳統一元教育方法的反思

首先,要根據社會的發展形式來相應地調整大學生價值觀的評價標準。我國當前的社會是以人為本的社會,評價標準的多元化取代了評價標準的單一化,這與我國的總體社會結構的改變是分不開的。當然,多元化的評價標準并不是說彼此相互對立的價值觀都是沒有錯誤的價值觀,也不是說事情的起點和終點就都是多樣和多元,把大學生的評價主體的特殊需求作為一項必須重視的需求。綜上,我們只有對傳統的價值觀教育的方法進行改革,才能真正地做到與實際相結合,切實做到以人為本。我們不僅要對價值觀進行書本的教育,還要在公共生活的領域、責任意識等方面對大學生的價值觀進行正確的引導。

對價值多元背景下的價值觀教育,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此,更為贊同在承認價值觀多元化的基礎上凸顯主流價值觀的做法,只有通過比較,使主流價值觀的指導意義通過自身魅力展現,以確立其主導地位,才是價值觀教育的可行之法。

【參考文獻】

篇(3)

1.1 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正確的進行英語學習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我們不應該拘泥于英語教材的學習,而是要鼓勵引導學生參與更多的課外實踐活動,因為實際的活動能夠為學生創造語境,使學生能夠用英語進行對話,從而使每位學生都能夠獲得相應的進步。例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班級或者校級舉辦的英語演講比賽,或者是與英語相關的其他活動,使學生運用英語的綜合能力得到鍛煉。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給予學生肯定和表揚,幫助學生樹立學習好英語的自信心,尤其是對于英語成績比較差的學生。英語是一門語言,是我們生活交流的工具,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將生活的實例引入到課堂上,使枯燥乏味的書本知識與生動的生活結合起來,有助于幫助學生掌握英語知識,還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

1.2 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將素質教育落實到英語教學中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語法和句型結構非常重要,因此,在傳統的教學中,大多數教師采用“講”和“寫”來闡釋教學的內容,學生只能夠被動的接受教師講述的知識,然后將語法和句型背下來。英語是一門語言,是交流的工具,換言之我們學習英語的目的是讓其為我們服務,這樣來講,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顯得有點呆板、老套,不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運用語言交流的環境。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我們要注重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全面發展,能夠運用英語進行交流。作為當代的英語教師,我們不僅要認識到英語的教學不能僅局限于書面表達,還要培養鍛煉學生運用英語交流的能力,將素質教育落實到英語教學中。

2.實施分層式教學,構建創新教學模式

分層教學的方式是指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采用不同層次的教學,因為每位學生的英語水平和智力水平不一樣。那么,在實施分層式教學時,具體可以采用以下四點措施。

2.1 分層備課

在備課時,教師定要認真研讀教材,分析學生具體的學習狀況,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有針對性地分層次備課,使每位學生都能夠收獲知識,能夠享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提高課堂的英語教學質量。

2.2 分層授課

英語課堂上,教師要根據學生不同的認知能力,提出相應的學習要求,避免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例如,對于英語水平比較差的學生,要求他們掌握基礎知識,教師就要從基礎知識著手授課;而對于英語成績比較優異的學生,就要求他們掌握較難的延展的內容,教師就要將課外的知識引入到課堂上,使學生能夠掌握學習課本以外知識的技能和技巧。

2.3 分層練習

布置練習任務的時候,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英語能力布置不同的練習。教師布置的任務,要盡可能的在學生的能力范圍之內,使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完成練習任務,使學生的能力得到鍛煉。

2.4 分層評價和管理

評價和管理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不可忽視,因此,在評價和管理中也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分層進行。對于水平比較低的學生,不能要求過高,應鼓勵學生打好基礎,扎扎實實進行學習,一步一步向學習難度較大的內容靠近。

3.發揮教材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性

3.1 把握教材的基本要求,引導學生掌握英語的基礎知識,強化訓練基礎能力

部分教師認為,要提高學生的英語基本能力,就必須要擴大學生的詞匯量。記單詞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在乎學生記得多少,而是關注學生記住多少。但是,有部分教師為了能夠快速提高學生的詞匯量,就會給學生布置大量的任務,要求學生每天必須要記多少等等,大大加重了學生的負擔和壓力,同時,也不利于引導學生掌握英語的基礎知識,強化訓練基礎能力。可見,單純的依靠記憶單詞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是不可行的,而是要加強英語的基礎訓練。例如,在每節課的最后幾分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或者之前所學的知識點,潛移默化中鞏固學生學習的知識。

篇(4)

高中語文教學中華五千年所沉淀積累下來的優秀的傳統文化代表著我們東方大國歷史的文化積淀,這些寶貴的文化財產代表著我們國家發展過程的文明傳承,我們應該重視這些文化背后所代表的重要意義,將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并發揚下去。作為新一代的學生,應該立足當下,努力學習語文知識,通過學習語文知識來更好地了解國家優秀的傳統文化。教師則應該找到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應用到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更好的有效方法,讓學生了解這些優秀文化的魅力與精彩之處,鼓勵學生積極地學習語文知識,將傳統的歷史文化傳承并發揚下去。

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作為一名積極向上的優秀青年,應該立足于當下的現實生活,將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發揚下去,這是作為新世紀的學生應該履行的義務和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首先學生應該了解優秀的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才能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和綜合素質,才能提高自身的文化內涵。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國這一古老的東方大國的精神文化標志,它不僅僅是國家的文化積淀,更是國家的文化寶藏,它是國家發展的根本;第二,學習優秀的傳統文化可以提高我們國家的綜合形象,使其憑借獨一無二的文化底蘊和良好的文化魅力,贏得世界人民的稱贊和喜愛,使得各國友人都紛紛學習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播;最后,優秀的傳統文化可以讓我們領略古代文人騷客慷慨激昂的文人情懷,激勵我們向這些文人學習。通過學習高中語文知識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

二、中國傳統文化應用到高中語文教學的方法探究

(一)通過朗誦環節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學生在學習高中語文知識時,首先就是將散文詩篇誦讀出來,通過朗誦的方式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印象和大概了解。通過朗誦的方式,對課文的內容和作者的感情、情懷都能有整體的了解,這足以體現朗誦的方式對于學習高中語文知識的重要價值。學生可以在朗誦的過程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變化過程,在自己的主動學習過程中便能對課文知識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這樣對養成良好的閱讀和學習習慣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教師應該積極鼓勵學生多朗誦一些課外文章,特別是那些蘊含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美詩篇。

篇(5)

長期以來,許多教師對語文傳統的教學方式采取全盤否定的態度,他們認為傳統的語文教學法教師是主動者,學生是被動者,因而學生的學習難以生動活潑。即使有的教師在啟發式教學的影響下,加強了設置疑問,以此引導學生動腦思考,但“教師問學生答”本身仍然未從根本上改變學生在學習中的被動地位。

其實,現實和傳統有一脈相承、千絲萬縷的聯系,傳統的語文教學猶如一座塵封的寶庫,有許多閃光點值得繼承和光大。如何對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進行批判地繼承,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是語文教學中值得摸索、探討的課題。

傳統教學法是相對于現代教學法而言的。它是指產生于教學實踐,并經受了一定歷史時期教學實踐的檢驗,而廣為沿襲使用,并具有某種特點的教學方法。在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我們勤勞、智慧的祖先創造了光輝燦爛的華廈文化,而傳統教學法也是其中一部分。在教育事業創建的初期,語文教學領域更多出現的是教學思想,而這些教學思想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合理地借鑒。比如古人主張“文以載道”。這種教學思想在于“道”不以裸、干癟癟的面目出現,而是借助于“文”這個載體,與道德、倫理熔為一爐,天衣無縫。在古人觀念里,文史不分家,優秀的歷史作品同時也是優秀的文學作品,那些傳世的典范文章,往往也包含豐富的歷史內容或深刻的歷史見解。再有“學思結合”的思想,孔子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韓愈也說“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他們都強調學思結合。這些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有許多很有生命力,至今還活躍在我們的教學工作中,如“學而時習之”、“溫故知新”、“學、思、行三結合”、“循循善誘”、“啟發教學”、“因材施教”、“循序漸進”、“教學相長”等等。特別是到封建社會的后期,更出現了一些比較引人注目的教學方法,比如宋、明、清三代的教育組織――書院中出現的自學討論教學法。

近現代西方各種教育學派的教學思潮相繼傳入我國,沖擊了我國傳統的教學思想,引起了教學方法的種種變革,而且陸續出現了一批教學方法改革的成果,如梁啟超的《中學以上作文教學法》、《教授法》,的《中學畫文的教授》,朱自清、葉圣陶的《精讀指導舉隅》等等。這些教學法針對時弊,提出了不少改革的見解。

研究古代、現代的語文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思想與教學方法,不難發現有許多引人注目的閃光點。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法,就是傳統教學法的歷史發展。當然,傳統教學法即使是優秀的部分,由于受時代歷史與科學發展的限制,必然帶有這樣那樣的局限,我們只有了解了語文教學法的優秀傳統,才有助于我們理解現在的語文教學法,并科學地去開拓語文教學法的更美好的未來。

對傳統教學法如何批判繼承呢?筆者認為應從三個方面著手:

一、吸取精華、剔除弊端

在語文教學中,作為一種傳統教學法而能為廣大教師沿襲使用,那肯定有它的特長與價值。但我們使用傳統教學法時,如看不到它的局限,就往往會使教學工作陷入盲目性而出現被動局面。如講述法,這是一種古老的教學法,所以至今依然在語文教學中廣為使用,自有它的長處。它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能使教師在學生原有知識的基礎上系統地、連貫地向學生傳授新知識;能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間接知識;能為教師提供結合知識教育,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機會。但這種教學法,只是教師講授,不了解學生的反應,缺乏反饋信息,往往會使教學陷于盲目性,不能實現有效的控制,容易出現注入式教學的被動局面。

批判繼承傳統教法,就要吸取它的精華,剔除它的弊端,做到揚長避短。在發揚講述法長處的同時,要克服講述法缺乏師生交流的不足。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述過程中,穿插啟發談話,注重講述內容的啟發性,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與主動性,并激發他們積極思維,在講述知識的同時,注重方法的傳授。這樣就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而且著眼于智力訓練與能力培養。

二、古為今用、推陳出新

要貫徹古為今用的方針,首先要把傳統教學法的精神吃透,做到不只理解而且掌握,這才談得上為今所用。

要使這種傳統的啟發式談話更好地為今天的語文教學服務,就需要對它注入新鮮的血液,推出新意:所謂啟發式,應該是在教師為主導與學生為主體相結合原則指導下的啟發式,應該是既有教師引導又把思考主動權交給學生的啟發式。這就要求教師善于引導學生在自學中存疑,并以學生的質疑為基礎,進一步用提問方式啟發引導學生就教材的重點難點深入思考。這樣的提問,由于從學生實際出發,有針對性,所以能真正起到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作用,可以真正稱之為啟發式。

要推陳出新,還應根據現代最優化教學理論,把現有水平的教學法向更高層次的理想境界推進。從內容上看,所提問題著眼于掌握知識的基本結構,著眼于從無疑處生出牽動全局的提問,著眼于促使學生運用舊知識去追求新知識,從而提高認識能力。從方法上看,提問的最佳狀態是“引而不發”。(《孟子?盡心上》)提問如能進入這樣的境界,那是一種最佳狀態。教師提問,不宜輕易對所提問題作出結論,或是學生答不出就作暗示,這些都不利于思維訓練。教師在提問過程中應始終循循善誘,以充分激發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生思考成熟時,自己對問題作出認識結論。

三、洋為中用、取長補短

篇(6)

必須承認的是,近些年來,隨著國家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在中學教育當中,部分學校已經將傳統文化作為獨立的課程開展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是中學生中傳統文化缺失的現象仍然十分嚴重。

1.傳統文化學習的時間和質量缺乏保障

現階段,很多中學都已經開設了和傳統文化有關的課程,但是這些課程并不都是獨立的課程,而是同其他學科參雜在一起進行。例如傳統文化和語文課程、傳統文化和思想品德教育、傳統文化和歷史課程、傳統文化和美術欣賞等。并且在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過程中,所占比重不是特別高,形式也比較單一。與此同時,部分專門設置了傳統文化課程的學校,開展課程教學的教師也不是專業的,多由語文教師兼任,加之沒有統一的教材和課程標準,教學質量難以得到充分保障。

2.傳統文化學習的環境有所欠缺

隨著全球化社會的到來,各種文化相互碰撞,對于傳統文化的學習也帶來了嚴峻挑戰。尤其是在我國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受到越來越多西方思想文化的影響,傳統文化的意識變得越來越淡漠。例如,很多中學生在選擇食物的時候,對于肯德基、麥當勞等洋快餐的興趣大過了傳統的中國食物,會彈鋼琴的大大多于會拉二胡的,英語培訓班的學生遠遠多于國學書畫班的學生。

3.缺乏傳統文化的教育實踐活動

由于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中學傳統文化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很多知識停留在課堂的講解上,沒有為傳統文化學習提供一定的實踐機會,使得學生學習到的傳統文化無從施展。中學階段,傳統文化缺乏實踐機會,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教育實踐活動嚴重缺乏。

二、中學傳統文化教育的方法探究

中學傳統文化教育該如何有效的進行呢?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把語文課堂作為傳統文化教育的前沿陣地

通常來講,中學傳統文化教育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為傳統文化專門開設相關課程,另一種是在其他課程教學中參雜傳統文化教學。盡管當前有部分學校已經開展了專門的傳統文化教學,但是還只是初步的嘗試,各種配套設施還不完善,也缺乏專業的教師隊伍。所以,在短期內要想收獲傳統文化的學習效果,就必須同其他課程學習相結合。而在其他學科當中,要屬語文與傳統文化的關系最為密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通過語文學科認識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營養,提高文化品位。這非常到位的指出了語文教學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使命。

2.營造傳統文化學習的日常氛圍

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而中學教學在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過程中,應當注重氛圍的營造,讓學生能夠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對中學生學習傳統文化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1)注重日常積累,形成文化積淀

坡曾經說過:“腹有詩書氣自華。”通過誦讀古代經典作品,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修養,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受能力。在中學教材當中有許多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作品,并且絕大部分是以詩、詞、曲的形式來表現的,這些詩歌、詞曲內容簡短、押韻,背誦起來朗朗上口,通過誦讀積累,可以形成中學生的傳統文化積淀。

(2)開展家校合作,將傳統文化教育落實到日常行為當中

Υ統文化的學習不能只從表面上進行認識和理解,必須將傳統文化的精髓根植于心,落實到日常行動中去,這才是行之有效的學習。如今好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絕大部分學生都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并且孝心、愛心、團隊意識以及合作意識不足。所以,要突破這種瓶頸,開展家校合作,讓學生所學的優秀傳統文化落實到現實生活中,對于學生人格塑造具有重要的影響。

(3)開設文化大講壇,并利用網絡電子設備,使傳統文化的學習日常化

傳統文化的學習應當是多種多樣的,尤其是在現代教育發展的今天,各種電子設備用作傳統文化傳播的載體,更有利于將學習日常化。因此,學校可以開設文化大講壇、講座。在日常生活中,教師也可以利用電子設備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比如,教師可以將有關傳統文化的知識內容上傳到班級QQ群、微信群,與學生共享。又如,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給學生呈現一部有關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視頻,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

3.注重師資隊伍的培養

傳統文化教育的參與者除了學生還有教師,教師對于傳統文化的掌握與理解直接影響著教學成效。以山西省2011年出臺的“十一五規劃課題”的調查結果為例,在所有接受調查的教師當中,有將近98%的教師認為在中學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非常有必要,但是卻有40%左右的教師不知道如何進行傳統文化的教學,在這部分教師中,絕大部分都認為自己對-傳統文化知識的積累不足,在進行傳統文化教學過程中容易因為缺少知識的積累出現差錯。因此,必須對教師進行傳統文化方面的培訓,使教師能夠在傳統文化的教學中游刃有余。

4.在傳統文化教學中貫穿實踐內容,讓學生真實體驗感受傳統文化

篇(7)

社會的進步,推動了中國傳統道德文化在國民生活中的發展。2014年9月在北京師范大學視察時指出:“我很不贊成把古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里,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2016兩會期間,新疆師范大學副校長牛汝極說道:“應分學段有序地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從現在就開始著手。”作為一位中國人,有責任和義務繼承和發展它。

當下,我國基礎教育階段進行中國傳統道德文化教育是有重要作用的。如今不少學生在自身素養方面出現嚴重的“營養不良”,不利于他們長期持續發展。中國傳統道德文化是一塊巨大的寶藏,可以豐富內涵,開闊眼界,鞏固知識,培養文化素養,提高道德修養。在將這一巨大的寶藏有計劃有目的地傳授給學生的時候需要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

1.啟發誘導的教學方法

對于傳統道德文化教育,啟發誘導的方法主要用于教師實施教學時,對于本身沒有生命力的傳統道德文化教育課本,要用積極誘導的方式使學生感興趣。

孔子主張:“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自主探索的欲望。在傳授有關道德知識的時候,可以運用皮亞杰的對偶故事或者科爾伯格的道德兩難問題。這種故事或問題必須貼近兒童的實際生活,能夠很容易被兒童體認,這樣會使兒童原有的認知結構產生不平衡,然后通過努力將其同化或順應,讓他的認知結構重新達到平衡。這樣激發其動機以產生學習行為,最終習得道德知識。這一過程中要讓兒童自己發現問題,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老師要更加貼近其生活,提出各種問題和故事,使其內心產生矛盾沖突。這樣有利于兒童道德階段的向前發展和兒童推理能力的發展。

2.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

在擁有五千多年歷史文化沉淀的古國――中國。由于它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在教授時必須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要按照它應有的次序交給學生,傳授給學生系統的知識。

循序漸進是由孔子提出,經其弟子孟子繼承發展,之后又被朱熹納入朱子讀書法中的。孟軻認為“其進銳者其退速”,進程過于迅速,勢必影響實際效果,致使消退也快。他通過“揠苗助長”的寓言告誡人們:必須懂得教學是自然有序的過程,人們應當關注并促進教學過程的實現,但決不能用“揠苗”的方式助長,否則“非徒無益,而有害之”。

十七世紀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紐斯在著作《大教學論》中,明確提出教育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他要求教授學生的知識應該是系統的,教學的進行應該是循序漸進的。夸美紐斯要求學校“自始至終,要按學生的年齡及其已有的知識循序漸進地進行指導”。

3.知行合一的教學方法

從學與行的關系來看,學是手段,行是目的,行比學更加重要。即學以致用,學習如果不能應用,那么學得再多也沒有意義。學習道德更應該是這樣的,知道社會道德規范,就要體現于生活實踐中。傳統道德文化教育不是抽象的學問,而是需要學生通過學習把它付諸實踐的一門學問。其目的在于促使傳統文化對社會、個體行為和思想觀念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這種潛移默化不僅僅是思想上的,還要結合行動,將其內容運用于實踐是學生深刻理解知識的一個有效的途徑。荀子主張:“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之而止矣。”以行為為最終目的,對于傳統道德文化教育,追求的是對學習者從外到內的影響。教師在實際教育中應該注重引導學生身體力行,注意發揮知、情、意、行的整體功能,對學生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恒,使四者相輔相成。對于基礎教育階段的孩子,這四者需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有效實施教育教學。要注意兒童在身心發展過程中的順序性、階段性、差異性、不平衡性,在選擇教學內容、教育方法的時候都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基礎教育階段進行中國傳統道德文化教育,在選擇教學方法的時候要充分尊重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教師要盡可能營造真誠和諧的環境,充分利用兒童原有的好奇心引導兒童自己主動探索、自主學習、自主解決問題,從而感知到中國傳統道德文化,并注意引導兒童把已獲取的傳統道德文化中的間接經驗體現在實際生活中。最終真正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和諧發展的社會公民。

參考文獻:

篇(8)

1、犯罪主體均為一般主體。即凡是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為教唆罪與傳授犯罪方法罪的主體。但是,對于已滿14歲不滿16歲的未成年人,二者有較大差別。已滿14歲不滿16歲的未成年人不能成為傳授犯罪方法罪的主體,而在教唆罪中,如果其教唆的是搶劫、殺人、等嚴重暴力犯罪,則可以成為教唆罪的主體并承擔刑事責任。

2、犯罪主觀方面的相同點與不同點。二者的相同點是都可以由直接故意構成。不同是傳授犯法罪只能由直接故意構成,即行為人明知自己傳授的是犯罪方法,并且希望被傳授人學會和掌握其傳授的這種犯罪方法。如果行為人采取放任的態度,即處于一種間接故意的心理狀態下,不去關心傳授對象是否在學、是否學會則不能構成該罪。至于是希望還是放任被傳授人是否將該犯罪方法用于實施和完成犯罪,則不是本罪的故意內容。教唆罪則不同,教唆罪行為人主觀上具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故意的內容包括認識到他人尚無犯罪故意,遇見到自己的教唆行為將會引起被教唆對象產生犯罪決心和故意,并希望或放任教唆行為所產生的結果。因此,教唆罪的主觀方面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間接故意。

3、犯罪侵犯的客體有較大不同。

傳授犯罪方法罪所侵犯的客體是確定的,無論傳授的是何種犯罪方法,其侵犯的直接客體都是社會管理秩序。當然,傳授犯罪方法罪也可能侵犯其他間接客體,但已經不是其行為直接所致,不應作為傳犯罪方法罪侵犯的客體對待。而教唆犯侵犯的客體是不確定的,它隨教唆內容的不同而變化。

篇(9)

20*年我市林業系統普法工作的指導思想是: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發展現代林業、建設生態文明、促進科學發展”的方針,推進我市林業法制宣傳教育工作。

一、用科學發展觀促進普法工作開展

(一)按照“五五”普法規劃任務要求,要始終把宣傳憲法和國家基本法律作為首要宣傳工作來抓。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普法工作的各個環節。

(二)深入學習宣傳林業法律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今年要以新《森林防火條例》頒布和新出臺的《遼寧省防沙治沙條例》為宣傳重點,有計劃地開展專題學習宣傳活動。認真學習《*市林業局行政處罰自由裁量實施標準》,繼續深入開展《森林法》、《種子法》、《瀕危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條例》等與林業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宣傳。

(三)認真宣傳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法律法規。不斷加強對林業職工和林農安全生產、保護生命財產及勞動和社會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規宣傳教育,依法保障林業職工及林農根本利益。

二、用重點法制宣傳帶動全面普法深入開展

(一)繼續做好林業主管部門領導干部、林業干部職工、林業行政執法人員的學法用法工作。按照“五五”普法規劃的要求,積極探索推進對重點對象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不斷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堅持以活動為載體,廣泛開展適合不同對象參與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推進重點對象法制宣傳教育的深入開展。

(二)繼續加強對林農和林區青少年的法制宣傳教育。結合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國有林場改革,進一步加大對林農的法制宣傳教育力度,幫助和引導廣大林農了解和掌握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解決矛盾糾紛的法律常識和法律途徑。建立和完善學校、社會、家庭相結合的法制教育網絡,充分利用各種林業法制宣傳教育陣地,加強對林區青少年的法律宣傳教育。

三、用多措并舉的普法形式增強普法宣傳實效

(一)繼續深入推進法律進機關活動。20*年要把法制學習作為機關學習的重要內容。不斷堅持和完善黨委(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法制度、領導干部、公務員和執法人員法律培訓制度、考試考核制度,使領導干部、公務員和執法人員的學法用法經常化、規范化,在工作中做到依法行政。

(二)多渠道多形式開展法制宣傳工作。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在本單位門戶網站、網頁上進行法制宣傳;加強對媒體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指導,創新報道形式,以滿足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新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如在案件報道中,可作案例分析,指增強法制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實用性。

(三)搞好專項法制宣傳教育。利用“3·12”植樹節、“4·22”地球日、“6·5”世界環境日、“6·17”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等,開展各種專項法制宣傳;繼續做好“12·4”法制宣傳日系列宣傳活動。認真組織落實好國家林業局普法辦統一部署的全國林業系統年度普法考試工作。

(四)繼續運用普法培訓證書制度促進普法工作深入開展。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要及時將法制培訓情況及考試成績登記入冊,作為被培訓、考核、定級、晉升的重要依據。

篇(10)

一、JIT體系的含義適時成本核算

(JIT)是一種可以消除浪費的核算,主要通過順序安排的生產活動、較短的設備裝備時間、需求拉動的生產計劃和高水準的職員培訓來消除浪費。它起源于世界汽車巨頭日本豐田公司,并對世界汽車帶來了一場深刻變革的一種生產管理和成本核算方法。它的基本思想可概括為“只在需要的時候,按需要的量生產所需的產品”,這也就是JustinTime(JIT)一詞所要表達的本來含義。JIT是一個需求———拉動體系,客戶對產出的需求來拉動生產。在這種生產方式下,生產行為被“拉動”而不是被“推動”,它的核心是追求一種零庫存生產系統,或使庫存降到最低限度的生產系統,以達到降低成本的基本目標,從而實現獲取最大利潤的最終目標。

二、JIT制造與傳統制造系統的比較

作為一種以需求拉動生產的體系,適時制造系統的基本理念是:僅在顧客需求時才生產,并且僅生產顧客所需的數量。因此在整個制造過程中,均以需求帶動生產,每一工序僅為滿足后一工序的需要而生產,與傳統制造相比較而言,JIT法在以下幾方面存在差別:

1.庫存量。實施JIT的首要目標就是將庫存存貨降低到零庫存水平。傳統的制造方法是推壓式的制造系統,原材料及零件在某一工序完工之后,即轉入下一工序加工生產,而不考慮后一工序的需要。在這樣的系統之中,如果生產超過需求,則會產生存貨。但是,由于JIT實現了生產的同步化和均衡化,存貨基本為零,即使有存貨也是很少量的,不會占用大量資金,影響企業正常生產運轉和企業資金流量。

2.制造單元與員工技能。在傳統產品制造過程中,設備采用車間部門式設置,即把同一類型的機器設備安排在同一車間,如零配件車間、裝配車間、噴涂車間和檢驗車間等分部門進行設置,產品由一車間相同的機器制造完工后,即轉入另一車間機器繼續加工,而工人則接受專門的訓練,僅僅擔任該部門內特定機器的操作;與之相反,JIT則采用了制造單元的方式。制造單元通常采用循環式設置,容納一群機器,并將機器按加工工件的順序布置,形成相互銜接的生產線,以從事不同的生產作業,每一單元僅擔任一種產品或產品系列的生產,某一道工序完工后的產品,即轉到下一道工序繼續加工;分配到單元內的工人,則對其進行全面的技能培訓,通過崗位定期輪換的方式,使其成為對各道工序都熟悉的多面手,因而每一個制造單元,均可視為一個小型工廠或廠內工廠。

3.彈性配置作業工人。傳統的生產系統中,通常實行“定員制”,即所謂的“一個蘿卜一個坑”,相對于某一設備群而言,即使生產量減少了,也必須仍然有相同的作業人員才能使這些設備全部運轉,進行生產。而在JIT的環境中,各生產線的作業人數根據生產量的變動彈性地增減,以盡可能少的人力完成盡可能多的工作。實現彈性配置作業人數的前提條件是:(1)要有適當的設備配置;(2)要有訓練有素、具備多種技能的作業人員,即“多面手”;(3)要經常審核和定期修改標準作業組合。

4.全面質量控制(TQC)。在JIT生產方式下,質量管理貫穿于整個制造過程始終。一旦發現產品有缺陷,就將導致整個生產的中斷,在零庫存的制造環境中,決不容許不良產品的存在,因此如果沒有全面質量管理,則不能實現JIT。5.服務的分散化。JIT要求能夠簡單而迅速地提供服務,這就要求將集權式的服務部門進行裁減,而將人員分派到直接的生產場所,例如在原料方面,JIT設置數個儲存區,而每一個儲存區均與原料的使用場所在一起,因此,設置倉庫就沒有必要了。

三、JIT環境下的產品成本管理

與傳統制造系統相比,在JIT環境中,某些以往為多種產品共有的制造費用,已能直接歸屬于特定的產品,單元式的制造、對員工進行綜合訓練以及分權式的服務作業,不僅是JIT的主要特征,而且也是使成本的歸屬性發生轉變的原因。

以往分散存放于各個部門的用以生產某一產品的設備,如今則被重新安排在各個單元內,每一單元僅生產一種產品或零件,這樣,設備折舊就變成了可直接歸屬的成本。具備多種技能的工人和服務的分權化,也增加了成本的歸屬性,在單元內的工人經過全面的培訓后,不僅能夠從事設備的準備、維護及操作,而且,也可以擔任兩部機器間在制品的搬運工作和以往由其他工人擔任的后勤服務,由于這些單元內的工人都直接從事了該產品的生產,因此該單元內發生的人工成本就是直接人工。所以,在JIT環境中,許多以前的間接人工,如今都可以直接歸屬在某項產品下。

1.JIT對產品成本的正確性的影響。間接成本減少而直接成本增加促進了產品成本的正確性。某種產品所發生的直接制造成本可以直接歸屬于該產品;然后間接成本則與多種產品有關,因此要以成本動因和制造費用率分攤在各種產品上,但是在分配率和各種產品應分攤數額時難免會出現誤差。為了成本計算的準確和方便起見,企業或許會選擇與制造費用作業的耗用相關較少的成本動因,而JIT制造不僅減少間接成本,而且還將大部分制造費用轉變為直接成本,從而減少了分攤,提高了產品成本計算的正確程度。需要注意的是,JIT并未將所有的間接成本轉變為直接成本,事實上,即使實施了JIT,許多制造費用作業仍然是為各制造單元所共有的,只有當JIT與作業成本制相結合時,才能對產品成本計算的正確性產生巨大的改進。

2.JIT對服務部門的成本分配的影響。在傳統制造中,服務部門和生產部門的經理是由不同的人擔任,服務部門采用集權式來為生產部門提供后勤服務,服務成本的發生由服務部門的經理負責,而生產部門的經理盡管對服務成本的發生也有關系,但其只能對服務成本施加間接控制;而在JIT環境中,許多服務則采取了分權式,即將技術工人(例如工程師和生產計劃人員)直接分配到產品制造單元內,并對工人進行訓練使其能夠從事以往由間接人工(如維護人員)擔任的工作,這樣,許多服務成本便可直接歸屬于制造單元,而最后也能歸屬于特定產品中,從而可以使得經理人更加了解產品的真實成本,同時由于其必須對服務成本負直接控制責任,因此就能對服務成本作出更適當的控制。

3.JIT對直接人工成本的影響。當廠商采用JIT和自動化之后,會引起直接人工成本的數量和性質發生變化。例如制造單元內的工人,可以在產品生產的空檔期間從事預防性的維護工作,這種行動會產生兩項結果:其一是數量上,直接人工占總制造成本的比例下跌了;其二是在性質上,直接人工由變動成本轉化為固定成本。而這兩項結果都將導致直接人工成本收集和報道的重要性比以往降低。

4.JIT對存貨計價的影響。JIT消除的第一項就是產品成本的計算和存貨的計價問題,當存在存貨時,為了編制財務報表,就需要依照一般公認的會計原則以存貨予以計價,然而,當存在著零庫存或僅有少量存貨時,則存貨的計價對財務報表而言已無關緊要,實際上,在JIT環境中,計算產品成本的目的僅僅是為了管理上的需要,而經理人需要正確的成本資料是為了決策的需要。

5.JIT對分批成本法的影響。采用分批成本法計算產品成本企業在實施JIT時,應該首先將重復性的生產業務與特殊性的定購劃分開,然后可以設置制造單元以處理重復性的業務,對于那些需求量低,因而沒有必要設置其制造單元的產品,可以將不同的機器組合在一個制造單元之內,用以生產需要相同制造工序的產品或零件族。由于制造布置的改變和生產批量的縮小(由于降低在制品及制成品庫存量的結果),為每批產品設置成本單就已顯得不切合實際,成本可以按照制造單元匯集,從而簡化了分批成本法的計算工作;同時由于JIT的基本思想是以需求帶動生產,這就使得產品的前置時間大為縮短,而且對通過制造單元的每件產品都進行追蹤并非易事,因此實際上,JIT環境中的分批成本法還具有分步的性質。

6.JIT對分步成本法的影響。在傳統的分步成本法下,生產過程劃分為相對獨立的若干步驟,以某一期間各步驟生產的半成品和產成品為成本計算對象,并將同一期間的制造成本按照生產步驟進行匯集,然后以該期間的總成本除以當期的產量,即為單位成本。單位成本在半成品及產成品存貨計價中有很大作用。

單位成本的計算雖然簡單,但是由于存在期初和期末半成品,從而涉及到了制造費用在半成品和產成品之間的分配,所以在計算中產量一詞通常包括某一期間的產成品產量和約當產量,即半成品按期完工程度折合成產成品的產量。由于約當產量的計算視加權平均法或先進先出法而定,因此單位成本的計算相當繁瑣,尤其是在先進先出法下。

由于在JIT制造中實施了零庫存,因此單位成本的計算也較為簡單,只要將某一工序在某一期間內的總成本除以產量,而不必計算約當產量,也毋需考慮期初成本,所以JIT使得會計工作大為簡化。

四、JIT成本法的賬務處理

采用JIT存貨制度的,其產品存貨的稱為JIT成本法。由于JIT存貨制度以零庫存為目標,因此并不設置半成品存貨帳,所以其程序甚為簡單。采用JIT存貨制度的企業,將直接人工包括在制造費用之內,因而減少了許多對人工成本的記錄。有些企業還采用“原料及半成品存貨”(簡稱RIP)科目,以代替原有的個別原料存貨及半成品科目。會計處理上如此簡化,其理由是因為JIT制度的主要目標是為了徹底消除或降低存貨,將存貨科目合二為一,可進一步簡化會計處理;在簡化過程中,由于原料在進貨時是直接記入RIP存貨賬戶,并且僅在產品完工時再作結轉分錄,因此領料記錄也被取消了。

JIT成本法通常并不設置詳細的成本記錄,所購買的原料,于收到時立即轉入生產部門生產;當產品完工時,應將原料成本轉入產成品賬戶。至于人工及制造費用,則合并而成為生產成本,實際發生的生產成本,記入賬戶的借方;而在分攤時,則記入產成品賬戶的借方,以及生產成本賬戶的貸方。

:

1.[美]查爾斯·T·亨格瑞.會計學(第三版,下)

上一篇: 農業創新理論 下一篇: 大數據時代的前景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中文字幕视频一区二区 | 青青青视频香蕉观看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公司 | 在线播放亚洲人成电影 | 日本十八禁免费看污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