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17 14:40:0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校園產生的主要原因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冷暴力主要是利用心理攻擊將受暴力對象在心理上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農村校園中展現的形式主要是兩種方式[1]。一種是利用具體的言語動作給目標帶來負面情緒,使受暴力目標在感受上偏向消極。另外一種展現形式就是施暴者對目標展現?o視行為,讓目標感覺不到受尊重,逐漸在心理上產生困惑。施、受暴力對象也存在著顯著差別,有可能是團體之間或者個人之間、以及個人和團體之間產生矛盾情況下造成冷暴力的發生。
二、在農村校園環境中呈現冷暴力的具體展現
學生在互相交流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常常會因為見解不同造成冷暴力的發生,在校園這樣同一學習環境下長時間相處下的學生,由于存在著某些矛盾促使他們發生爭執。從對農村校園在這方面的表現可以看出大部分施暴者在性格上存在很大問題。由于學生在個體行為上存在很大差異致使他們對待事物的看法顯著不同,很容易因為意見無法達成一致造成冷暴力時間發生。如果受暴對象長期處于負面情緒,不利于該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甚至對社會的認知產生偏差。由此看來,這一現象的發生對暴力雙方都造成不利影響,對學生的身心成長產生一定阻礙。同時,對農村校園在校園建設方面加大了難度,不利于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
三、在農村校園中頻發冷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分析
在農村校園中發生冷暴力事件,對校園整體建設呈現不利作用。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來自以下方面因素的不正常引導。首先,學生在個性養成上存在著一定偏差[2]。很多學生在情緒表達上過于悲觀致使其在與他人相處時發生矛盾。同時,家庭在對學生展開教育時也存在著很多問題家長與學生之間相處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學生性格養成。此外就是校園、社會兩大環境對學生造成的不正確引導,造成了這一不良現象的發生。
四、農村校園在處理冷暴力、構建和諧校園的主要決策
(一)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確立正確觀念
農村學校在展開教學工作時,要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訓練,將提升學生整體素質設為主要教學目標。老師在教學時著重觀察學生的心理狀態并對其進行適當疏導,有助于學生良好品格的養成。學生自身要不斷努力提升道德修養,對事物產生正確看法,嚴格控制自身負面情緒的產生。在與他人相處時既要保證自身的利益又要考慮他人的想法。學生應該利用閑暇時間多參與活動,注重與人交流,在活動中掌握與人相處的正確方式。
(二)家長配合學校展開心理疏導
家長在與學生相處時要注重自身行為的管理,以及與他人相處時要注意言行規范,給學生呈現榜樣作用。同時,家長應該主動與學校配合完成教學工作,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心理引導。當學生在某一方面表現困惑時,老師及家長要及時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并給予正確的指導。
(三)學校、社會加強環境監察力度
近年來,新聞媒體報道了多起校園欺凌事件,這些事件的發生不僅給受害學生的身心造成了嚴重傷害,也對我國學校教育及人才培養提出新的挑戰。在多起校園欺凌事件當事人中,初中生占有很大的比重,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與學生自身密不可分,同時也說明我國初中德育沒有充分發揮自身有效性,對初中生人生觀、價值觀等沒能進行良好的引導。本文從充分發揮德育有效性對于初中生成長的重要性入手,對德育在初中生培養中的有效性進行了探討。初中生處于人生成長的叛逆階段,同時,相比小學,初中階段面臨更加沉重的學習負擔,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如果不懂得調整自己的心理,而學校又過于重視文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必將導致部分初中生在成長過程中思想發生扭曲,甚至養成語言和行為暴力的習慣。這部分初中生在日常學校生活中會對同學有一些欺凌行為,對同學的身體及心靈造成傷害。我們在加強初中階段人才培養的同時,必須重視德育的有效性,確保初中生能具備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及品德素養。
一、充分發揮德育有效性對于初中生成長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國民素質有所提高,國家經濟發展對于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的需求量增加。然而,在傳統教育當中,學校及家長對學生文化知識課程傾注了更多的心力,卻忽視了德育的重要性。近年來,新聞媒體報道的多起初中生欺凌事件反映了我國現階段德育有效性不足的一面。學生道德素質水平較低,同自身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及克己的思維品質緊密相連,也與學校忽視德育實效性有重要關系。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初中生是我國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石,加強初中德育,促使初中生身心健康發展對于我國的長遠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德育”即通過教育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思想及行為,在日常生活和社會實踐中以良好的行為和心理為社會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做出貢獻。新時期,在社會發展對人才要求越來越高的背景下,我們不僅需要學生擁有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同時還應當具備強健的體魄、健康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品質。這就要求在初中教學過程中,不僅注重智育的培養,同時重視道德教育,并且學校還應及時轉變傳統的教師評價模式,增加德育教育的內容,促使教師在教學中緊跟時展潮流,加強對學生的全面培養,為我國未來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1]。
二、初中生欺凌行為產生的主要原因
(一)個人原因
1.缺乏正確的情感體驗。
經調查發現,在多起初中生欺凌案件當中,雙方學生在其成長過程中都沒有接受到正確的情感體驗,這是導致其思想狀態異常的主要原因。具體表現如下:首先,缺乏同情心。據有效調查顯示,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實施欺凌或被欺凌的學生,更習慣以沉默的態度來面對此事件,但那些未接觸這些事件的學生卻擁有相對積極的態度,同時,女生的態度要比男生積極。盡管擁有積極的態度,但在事實面前,這些學生僅有少于65%的人愿意出來制止。這充分說明學生消極對待欺凌事件的比例較大。其次,較大的情緒波動[2]。初中生處于叛逆期,沒有成熟的自我意識,在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中極易受到各種負面情緒和思想的影響,自身又無法及時找到解決的辦法,因此,思想和情緒變化會很大,在面對某種逼迫的情形時,很容易因激動的情形造成行為失控。
2.行為習慣不良。
在最初發生初中生欺凌事件時,由于被欺凌學生沒有良好的自我保護意識和教師對這方面問題預防的疏忽,部分欺凌行為實施者會避免被追究責任,這樣一來,這部分學生會感覺到自己盡管做了傷害別人的事也沒有受到懲罰,同時,那些被欺凌的學生也會更加害怕自己,這種現象將導致他們欲望膨脹,會繼續實施欺凌行為,長此以往便養成了不良行為的惡習。言語欺凌是整個欺凌行為習慣養成的最初表現,言語中的欺凌最初都不會受到欺凌事件雙方的重視[3]。這樣一來,實施欺凌行為的初中生就能感受到欺凌過程中自尊心和欲望的膨脹,同時,這種行為并沒有被家長或教師進行嚴格的懲罰,因此,他們開始嘗試更加嚴重的欺凌行為,如毆打等,不良行為習慣的危害開始逐漸顯現出來。
(二)學校原因
1.不健全的德育管理。
新時期,初中學校在進行正常學習秩序維護的過程中,應當充分落實德育管理工作。現階段,我國的初級中學普遍存在德育管理不健全的狀況,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首先,沒有有效監管隱蔽地點。在對多起初中校園欺凌事件進行調查時發現,這些事件普遍發生在校園內學生和教師很少出入的隱蔽場所,而學校也沒有專門針對這些位置設置監控或安排相關人員進行巡邏監視。不嚴格的監管是導致惡性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初中學校沒有較強的責任意識[4]。近年來,多起初中欺凌行為存在二度傷害發生,這指的是校方和教師在掌握了相關事件的情況后,并沒有對其進行嚴格的管教,促使欺凌行為實施者再次更嚴重地實施欺凌行為。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家長為了偏袒自己的孩子及教師不希望事情擴大影響自己事業等。
2.德育體制存在缺陷。
在總結欺凌行為的具體原因的過程中發現,我國現階段的德育體制存在較大缺陷:首先,忽視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初中階段的教學,教師和家長更加注重對學生文化知識的傳授,以此來有效面對強大的升學壓力。盡管新課程改革得以深入,但部分初中學校還在沿用傳統的教育理念及模式,以學生成績為重點教學目標,忽視了品德教育的重要意義[5]。其次,不恰當的教學方法。在品德教育越來越受到關注的基礎上,我國初中教學開始增加思想品德課程比例,但卻沒有使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教學并沒有深入了解初中學生現階段的心理發展狀況,同時也沒有遵守未成年人的心理發展規律,只一味地將傳統的道德觀念傳輸給學生,這種教學模式是無法發揮德育的有效性的,學生良好的道德觀念也無法得到確立。
三、充分發揮德育有效性,減少初中生欺凌行為的對策
(一)提升學生道德素養
在充分發揮道德教育有效性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引導學生不斷提升自身的道德素養。首先,引導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在實施道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無論做什么事,都要保證自身的行為同自身信仰的準則保持一致。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中,讓自己始終堅持正確的道德行為,并逐漸形成屬于自己的道德素養,從而提升自己判斷和處理惡性事件的能力。其次,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自我反思[6]。反思的過程是發現自身問題的過程,是提醒自己以更好的狀態和行為面對明天的過程。在這一過程當中,學生應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來進行思考,從而消除實施欺凌行為的欲望。
(二)養成良好道德習慣
首先,教師在充分發揮德育有效性的過程中,應引導學生對道德發展進行嚴格的遵守。還可在課堂教學中以舉例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學,引導學生了解其他人在面對道德考驗的過程中是如何選擇的。經過長期堅持不懈的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能逐漸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還會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嚴格遵守相關道德準則。其次,充分發揮德育有效性,還有助于學生不斷提升自身的自我控制能力[7]。教師在進行德育教學的過程中,不能一味地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應引導學生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實現自我控制。這樣一來,未來在面對多種誘惑時,學生就能擁有較強的抵抗能力,這是減少初中生欺凌行為的有效對策。
(三)加強學校德育管理
首先,完善德育管理體制。初中學校在減少校園欺凌行為的過程中,應構建起完善的德育管理體制,積極建設和諧的校園環境。在對校園管理制度進行完善的過程中,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促使道德教育活動能夠順利進行是基礎。在民主精神下,保證全體教師和學生能夠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共同努力構建完善的德育制度。學校方面應加強這方面工作的落實,學校領導應在嚴格控制自身行為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保持良好的行為習慣。在這一過程中,學校可以嘗試開展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給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更多樂趣的同時,促使學生在享受良好人際關系的基礎上,努力去維護它,從而起到規范行為的作用。例如,在文藝比賽、體育比賽等比賽當中,學生的特長得以發揮,對生活也就更加熱愛,道德教育就能更加順利地實施。其次,轉變德育觀念。我國傳統的初中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對文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新時期應積極轉變這一觀念,實施文化與道德培養并重的教育理念[8]。因此,新時期我國初級中學可以通過完善德育教學體制,轉變傳統的教師考核標準,增加德育教學效果評估,促使教師和學生更加重視高尚道德品質的養成。
四、結論
近年來,我國初中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生了多起欺凌事件,這些事件引發了人們對道德教育有效性的重視。盡管我國始終重視道德教育,但是,在初中教學過程中,由于升學壓力等因素,對德育教學的具體實施有所忽視。因此,在新時期中,我國初級中學應充分發揮道德教育有效性,不斷提升學生道德素養的同時,加強學校德育管理,促使德育有效性的充分發揮。
參考文獻:
[1]黃成榮,袁志文.穗港澳三地青少年欺凌行為比較與社群福祉觀輔導應對[J].青年探索,2010(6):22-29.
[2]曾琬雅,張高賓.現實治療團體對受霸凌青少年憂郁之輔導效果:以臺灣某初中為例[J].青年探索,2011(3):23-29.
[3]朱家安.學校德育矛盾的調查與研究:以廣西5所中學為例[J].教育探索,2011(12):142-144.
[4]浙江省教育廳.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2008年度立項研究課題名單[J].浙江教育科學,2008(1):59-64.
[5]徐永勝,張克新.傳承與創新:2014年河北省中考思想品德試卷評析[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5(4):23-45.
[6]凌紹崇.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學校、社會、家庭德育配合的研究報告[J].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2000(S2):1-6.
校園突發性安全事件往往會使整個校園陷入一種混亂狀態。從社會心理學看,人類在突然發生的事故面前會感到茫然無措甚至失去適應力。因此,校園內的突發性安全事件會使得整個學校的生活秩序受到影響,部分學生會出現由于心理極度惶恐導致的行為失常。例如在09年12月,湖南湘鄉某中學發生了校園踩踏事件,導致八人死亡,二十六人受傷,而整件事發生的主要原因則是因為學生安全意識淡薄,在校內危險區域如樓梯間、走廊等玩耍。嚴重的校園安全事件使得整個學校陷入混亂,導致部分學生們產生心理陰影,這對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是極為不利的。
(二)激化了潛在的校內矛盾
由于我國教育體制的變革,為了能夠更好地配合教育部工作,各高校招生力度加大。但是,由于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并不平衡,就導致了窮富兩極分化嚴重,因此在校內不可避免地出現一種情況,即部分學生由于家庭原因生活較為貧困而受到一些生活條件較好的學生排斥,如馬加爵事件,馬加爵正是因為在學校被同學嘲笑,心理壓力過大才會對同學痛下殺手。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由于我國現在獨生子女家庭居多,他們自小受寵,事事以自我為中心,很容易與他人因瑣事產生矛盾。導致了部分學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以及適應能力較弱從而出現心理扭曲的現象,對身邊同學心生恨意甚至有報復的想法。如復旦大學某學子因日常瑣事與舍友不合,心存不滿,在經過事先預謀之后向舍友投毒,導致被害者身亡,自己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這些潛在的矛盾都成為了影響學校發展的重要因素。此外,由于畢業生就業壓力加大,畢業生的問題已經成為了社會、家庭、學校關注的問題,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校內的各種矛盾使得畢業生的就業更為困難。
二、高校安全教育內容探討
在突發性的安全事故面前,校內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應該以預防為主作為工作開展的原則。如何做好學生的安全工作,關鍵的一點就是預防。
(一)加強校內安全教育的宣傳力度
校內會發生突發性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學生的安全意識過于淡薄。因此,學校應該加強校內安全教育宣傳力度,讓學生們樹立安全意識,如通過開展專題講座、知識競賽,制作宣傳海報、向學生發放安全手冊等等活動,將安全教育工作貫徹落實到位。
(二)開展安全演練活動
在通過安全教育宣傳可以讓學生掌握到各種安全事故的應對方法同時,還應定時開展安全演練教育活動,如消防演習、逃生訓練等。讓學生在實時演練中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真正地掌握生存的技能。在培養學生的自護與自救能力的同時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與團隊意識,以至于在事件發生時不僅能自救還能互救。
(三)完善校內的檢查機制
校內的突發性安全事故并不僅僅局限于自然災害、火災等意外災害,其更是包括了身邊存在的安全隱患如飲食、住宿、課程實驗、學校治安等各方面內容。因此,一方面各高校應該建立并完善本校的檢查機制,開展定期檢查工作。另一方面,學校應組織專門的治安工作者定時在校內巡查,以避免身邊存在的安全隱患。
(四)規范校內安全規章內容
學校應抓好每一項安全教育工作,規范校內安全規章的內容。筆者認為規章內容可以從以下幾點展開。
1.課間活動
(1)學生應做到不跳欄桿、不滑扶手、不爬防護欄桿等,避免危險活動。
(2)上下樓梯應緩慢行走,謹遵左上右下的原則。課間活動以及體育活動應到運動場。在活動過程中不能追趕打鬧,避免發生碰傷的事件。
2.教室活動
(1)防火災。學生不應攜帶打火機、煙花等危險物品入校。
(2)防止意外傷害。學生不應隨身攜帶刀、剪、圖釘等文具,避免意外傷害。
3.交通安全
(1)在走路時應專心,不應東張西望、忘我地聊天等而忘記觀察路面的情況,避免發生車禍等事故。
(2)禁止在馬路上做游戲、踢球或是追逐打鬧,更不能追車或是站在路中間強行攔車。
(3)在騎車的過程中,不應忽左忽右地騎行,轉彎時應放慢速度,遵守交通規則。
活動時間:2021年5月24日
活動地點:教室
主持人:張煜淇
參加人:全體同學
引導語:每年校園發生的欺凌的事例很多,那么校園應該如何杜絕呢?我們可以通過校園欺凌主題班會的學習,使學生懂得什么是校園欺凌以及校園欺凌的危害。
教育目的:
1.通過本次主題班會,使學生懂得什么是校園欺凌以及校園欺凌的危害。
2.使學生掌握面對校園欺凌時應該采取的措施,教育學生遵紀守法,互幫互助,共建平安校園。
教學重點:
使學生懂得什么是校園欺凌以及校園欺凌的危害,學會正確面對校園欺凌,保護自己。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主題
同學們都知道校園是一個供我們讀書和掌握知識的地方,這里承載著我們的夢想,但是,如果這片圣潔的土地上因充斥著暴力而失去生命,將是何等的悲哀啊!“暴力”,它不但可以摧殘你的肉體;還可以使一顆純凈的心靈走向彎曲;更能使人的精神受到痛苦的折磨,嚴重時,能威脅你身邊的人的生命安全。今天我們班會的主題就是“反校園欺凌,建平安校園”。
二、分析校園欺凌產生的原因
校園欺凌的產生原因比較復雜,受多方面的影響。有家庭原因,有社會因素,也與教育工作者和學校管理有關。調查中發現,僅從施暴者自身來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學習壓力大,無法通過正常渠道排解。
第二、
第二、心理不健康,精神空虛。
第三、傳媒渲染(網絡、電視、電影、廣播、報刊等),社會暴力文化的影響。
三、校園欺凌帶來的危害
校園欺凌在很多人的心里都留下很深的烙印。這種不良影響,不僅僅體現在受害者,也使施暴者的心靈成長和社會前途中增添了大量的阻力。
對于施暴者而言:給他人帶來傷害,要承擔治療甚至賠償費用,要受到學校老師嚴肅批評教育,甚至無法繼續完成學業。他們的行為很難獲得社會(主要是學校和家庭)的認可,那些常在中小學打架,特別是加入到暴力幫派的學生,很多最終都走上犯罪道路。
對于受害者而言:帶來肉體損傷甚至殘疾;易造成性格懦弱、自卑,缺乏信心和勇氣;造成心靈的陰影和傷害;厭學甚至輟學。
四、如何預防校園欺凌
(一)校園欺凌常見情形:
1.索要錢物,不給就拳腳相加;
2.以大欺小,以眾欺寡;
3.為了一點小事,大打出手;
4.同學之間因“義氣”之爭;
5.不堪長期受辱,以暴制暴。
(二)預防欺凌的辦法:
第一,不能“怕”字當頭。在遇到勒索、敲詐和毆打時不害怕,要敢于抗爭。因為這些攔截的不良少年大多和受害者同齡,他們所實行的第一次攔截往往都是一種試探。如果此時在心理上就被對方所壓倒,任其欺壓,那么這樣的第一次妥協其實就縱容、鼓勵了攔截者,就會帶來了更不良的后果。因而,有效防范校園欺凌的第一要訣就是“不怕”。但是要注意避免激發對方欺凌升級,導致眼前吃虧。
第二、要及時報告。
我們也要認識到勒索、敲詐經常是同欺凌緊密聯系的,我們提倡在“不怕”的前提下與之抗爭,但不意味著逞一時之勇,反而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因此,在遇到勒索、敲詐后要及時向學校、家長報告。第一次遇到攔截后的表現是十分重要的。無論對方的目的是否得逞,如果一味害怕而忍氣吞聲,或是不想宣揚,相反的會在無形中助長了對方的氣焰,使得對方以為你軟弱可欺,往往會導致新的勒索、敲詐和毆打事件的發生。
第三、要搞好人際關系,強化自我保護意識。
這也是防范校園欺凌的一條途徑。一個有廣泛、良好人際關系的學生,就不容易成為勒索、敲詐和毆打的對象。
第四、要慎重擇友。
相較于體罰而言,冷暴力是一種精神上的頭!S捎誒潯┝λ造成的危害不能夠在表面體現出來,往往被人們忽視掉,導致校園冷暴力越來越猖獗,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甚至會使學生形成畸形人格。引起校園冷暴力發生的因素有很多,需要對其進行詳細分析和研究,進一提高人們對于校園冷暴力的認識。
一、校園冷暴力形成的重要原因
校園冷暴力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其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學生因素。由于每個學生的性格千差萬別,但是都或多或少會有爭強好勝的心理,有可能會在無意間對其他學生實施一定的冷暴力。而且,學生之間存在學習成績、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異,能夠使有些學生出現歧視、嘲諷等行為,從而形成校園冷暴力;其次,教師因素。雖然我國教育體制發生了重大變革,但是依然沒有改變教師的主體地位。當教師面對升學壓力時,其會對學習較差、較為調皮的學生實施語言上的羞辱,從而形成冷暴力;最后,教育體制因素。當前,我國還以學習成績視為衡量一個學生好壞的重要標準,家長和教師這種對成績的過度重視,使得其忽略學生在其他方面的培養,從而出現校園冷暴力現象。
二、校園冷暴力的危害
(一)挫傷學生的自信心
教師教育過程中會對于學生自身存在的錯誤進行訓斥,這種訓斥主要是為了使學生能夠改正自身的缺點和問題,但是由于很多學生承受壓力的能力較為薄弱,這種教育方法所產生的效果常常都適得其反。教師用犀利的語言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沒有對學生造成任何傷害,但是其卻會給學生的內心造成嚴重的傷害,這種傷害甚至比體罰更為嚴重,會嚴重挫傷學生的自信心,使其在學習和生活中都顯得十分自卑,不利于其健康成長。
(二)容易產生心理疾病
當學生長期處于校園冷暴力中,會給學生帶來嚴重的心理問題,甚至會使其出現自閉心理,不愿與他人溝通。另外,校園冷暴力還會改變學生的性格,其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會使學生形成退縮性格。在面對任何問題都會采取回避措施,不愿與他人交流來解決問題;其次,會使學生形成暴躁性格。當其面對任何問題都會變得十分爆照,甚至會出現帶有攻擊的行為,這種攻擊行為會嚴重影響我國社會的和諧發展,威脅到他人的人身安全。
(三)不利于教育改革
近年來,我國在教育上做出了很大的改革,重點重視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而校園冷暴力的存在,嚴重阻礙了這一改革的實現。通常教師所實施的冷暴力都是從教師的角度出發,學生成為了其釋放工作壓力的對象,這與我國教育改革中的要求相違背。如果這種教師身上的校園冷暴力不受到有效的控制,將會嚴重影響到我國教育的改革,阻礙教育事業的發展。并且,這種冷暴力還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反感、厭煩等負面情緒,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從而導致教育效果和教育質量的下降。
三、預防校園冷暴力發生的有效對策
(一)提高教師個人素質
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重要的知識傳授者,因此教師的個人素質將會對學生學習和成長產生直接影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多言行都是通過對教師進行模仿而學會的,基于這種情況教師應當不斷提高個人素質,不應當將負面情緒帶入到課堂教學中,否則將會給學生造成不良影響。此外,還應當鼓勵教師積極融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情意,讓學生在不斷學習中提升個人綜合素質。學生還可以根據其在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向教師請教,并在教師的幫助解決這些問題,從而提高學生自信心和學習興趣。
(二)加強學生心理輔導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進行知識的傳授,還需要幫助學生構建其內心世界,讓其學會堅強,敢于面對任何困難與問題。在教育學生上,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例如,對于一些不喜歡學習的學生,教師在應當多與其進行溝通,了解其厭學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學習興趣,發現知識的魅力,使其重新燃氣學習的欲望。教育不僅僅需要教師進行知識的傳授,還應當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性格和習慣,讓學生能夠積極面對生活。當學生面對校園冷暴力時,教師還應當為其指明方向,盡量避免校園冷暴力給學生所帶來的消極影響。
(三)完善教育體制改革
我國傳統的教育評判標準主要是看學生的學習成績,然而這種評判標準所存在的弊端越來越明顯,如實踐能力差、綜合能力偏低等。在這種背景下,應當進行教育體制的改革,改變這種單一的評判標準,應當重視學生的全面培養和教育。當前這種教育體制是產生校園冷暴力主要原因之一,嚴重違背了我國學生成長教育理念,因此應當摒棄傳統教育不適應現代教育的理念,對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進行培養和教育,從而使我國所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具有較強的綜合能力,有利于其健康成長。當教師在教育學生時,如果發現學生自身存在缺點和問題,也應當盡量避免采取體罰、冷暴力等措施,應當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教育,這種教育方式所產生的教育是最為理想的。因此,完善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是改善校園冷暴力的重要措施。
四、結語
總之,校園冷暴力給學生所造成的傷害是十分嚴重的,也是人們很難發現的,為了降低校園冷暴力發生的概率和其給學生所造成的消極影響,我國相關教育工作對其進行了詳細的分析。通過分析能夠發現,校園冷暴力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學生自身的原因,教師觀念上的問題和教育體制問題,只有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才能夠降低校園冷暴力的出現,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邢春燕,王晶.中國校園“冷暴力”的輿情研究及對策分析[J].新媒體與社會,2013,(01).
[2]佘海霞.關注校園冷暴力,構筑和諧人際交往[J].科技信息,2012,(10).
(一)打架斗毆。
打架斗毆是校園里最常見的暴力行為,通常是一些品德較差的大同學,自以為有力氣,就以大欺小、以強凌弱來毆打校內外的學生。除此之外,還有這伙中學生與另一伙中學生相互毆斗的現象,也稱為學生打群架。中學生打架斗毆破壞了學校的正常秩序,給學校帶來了不好的聲譽,對學生的身心造成傷害,其危害性是顯而易見的。
不難發現,中學生打架斗毆的發生具有時間上的規律性:
(1)放學 時。中午或傍晚放學,特別是周末中午,一些與校內學生有聯系的校外少年,還有被學校開除的不良少年,站在門口尋找機會打架。同時,大批學生出校時易因發生碰撞而引發打架。
(2)考試結束時。每個學期的期中和期末考試后,老師忙于批改試卷,學生普遍松口氣,一些不良學生就惹是生非,易發生打架斗毆。
(3)秋季開學時。新生剛入學,學校老同學串聯的,其中有因過去的仇恨而算賬的,往往采用暴力攻擊的手段來解決。
(4)課外游樂活動時間。不少學生喜歡到校外去打桌球、玩電子游戲和相聚郊游等。由于社會活動場所管理不嚴,人員復雜,學生之間常因爭輸贏、爭地盤而發生沖突,導致打架斗毆。
(5)節假日。由于休息時間,有的學生家長又不在家中,在無事可做的情況下,有的學生就跑到外面去,易發生打架,甚至相約互斗。
(二)強索錢財。
這是近幾年來發生的比較普遍且嚴重的校園暴力現象,往往發生在中小學校門口或附近地區,大年齡的中學生向低幼學生強索錢財,以暴力相威脅,逼迫低年齡學生交出零用錢或學習用品等,并不準他們告訴學校和家長。此類事件不僅摧殘了被襲擊學生的心靈,影響他們的學習生活,而且造成許多家長人心惶惶,對孩子的身心和教育擔驚受怕。
(三)毀壞物品。
有的中學生由于心中的不滿、怨恨等情緒作用,通過毀壞物品來表現和發泄。在一些中學生里可以看到被學生破壞的課桌椅、墻壁、門窗等,其中一部分就是有的學生發泄情緒實施攻擊的結果。這類攻擊行為的目標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
(四)爭風吃醋。
青少年生理、心理的早熟使早戀現象越來越呈現低齡化趨勢,而早戀給青少年的成長和生活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但由于中學生心理不夠成熟,往往會因為女生而產生嫉妒、排擠甚至仇恨的心理。小小的矛盾因為缺乏溝通和引導而釀成打架甚至兇殺等暴力事件。
(五)心理障礙。
青少年攻擊行為還有一種特殊的情況,這就是由于青少年的精神障礙所引起的攻擊性行為。國內外研究表明,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的一個主要表現就是具有攻擊傷害他人的行為。主要原因是在于他們的意識障礙、幻覺和妄想作用、智力障礙、情緒情感激烈等。在這種異常心理的支配下,青少年患者易與他人發生沖突,引起攻擊性行為,給他人造成輕重不等的傷害,極端嚴重的可以致人死亡。比如常見的少年多動綜合癥,表現為多動、多話、任性和注意力不集中等,比較嚴重地影響患者的學習和生活,并會干擾社會秩序。有多動綜合癥的少年行為,常有攻擊性,一次性精神癥狀有突然發怒、行為沖動的表現,二次性精神癥狀有明顯的暴力攻擊行為,在生活中顯得喜與人吵架和打架。又如,少年精神分裂癥表現為意志和行為的障礙,造成行為混亂,在興奮之下會傷人或物。再如,少年躁狂癥者有的經常惹是生非,發生打鬧等沖動行為,造成對他人的攻擊。鑒于這些攻擊行為不是一般的品德障礙,而是在精神障礙的情形下發生的,所以應提醒人們給予特殊的注意。
二、校園暴力產生的原因
校園暴力從根本上說是社會暴力病態在向校園延伸的結果。如果任由這種勢頭發展下去,無疑會給在校青少年造成一種不良的暗示:武力比智力更有價值,邪惡比正義更有力量。如果青少年一旦形成這種認識上的偏差,無論對其個人還是對社會而言將是非常危險的隱患。這種由家庭、社會和學校多方造成的校園惡瘤,如果不在校園內得到應有的遏制,那么以后社會將會為此付出更昂貴的代價。
(一)家庭暴力是校園暴力產生的根源。
校園暴力的施暴者大多生活在不幸的家庭。他們大多受到極度貧困、父母離異甚至家庭暴力等負面的刺激。家庭生活的不和諧很容易使孩子感到缺少關愛和安全感,從而形成攻擊性人格。為此,他們往往采用暴力去欺凌弱小,一方面釋放壓抑,獲取一種心理上的平衡,另一方面還可借此在同學中樹立威信。可見,缺乏關愛、缺少管教是這些孩子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
(二)老師對學生施行暴力或冷暴力也是校園暴力產生的土壤。
老師不論出于什么目的體罰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都是嚴重的。老師施暴在前,學生想要對抗在后,這也是榜樣的力量吧!
現在老師對學生體罰的事件,雖還是時有發生,但已大大減少,這正是教師觀念進步的體現。而校園冷暴力卻常常被忽略。校園冷暴力是指在教育過程中,老師對問題學生采取不理睬、疏遠、隔離及在語言上進行諷刺等行為。這些看來并沒有什么大不了的舉動,但其殺傷力更大。老師如果對向個性較強的孩子采取冷暴力的話,將會極大地傷害孩子的自信和自尊,輕則導致他們厭學,重則造成自閉的后果,還可能會影響到他們的心理健康,極易成為校園暴力的施暴者。
【預防校園欺凌主題班會教案二】 活動目標:
1.認知與技能:讓學生認識校園暴力產生的原因,認清校園暴力帶來的負面影響。
2.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恰當的引導和暗示教會學生察覺自己的攻擊意識,并合理控制與調整不合理的觀念。
3.行為與表現:當面對他人的攻擊時能夠嘗試用溫和和理智的態度處理矛盾,有效化解危機。掌握應對校園暴力的正確方法,從而提高防暴能力,進而學會保護自己。
活動重點:了解校園暴力的實質和危害,掌握正確應對校園暴力的方法和策略。
活動過程:
活動一:走近校園暴力
這一環節讓學生就其平時聽到或遇到的校園暴力進行討論,然后,教師進行簡單的歸納,之后引出校園暴力的概念。
校園本是靜美之所,然而這片靜土也染上了血腥。如果任由這種校園暴力發展下去,那無疑會在青少年中間造成一種不良的暗示:邪惡比正義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有價值。這是相當危險的,所以要拒絕校園暴力。
校園暴力的最可怕之處在于其施暴者是孩子,而受害者也是孩子。對施暴者來說,其過早染指了不良惡習,日后的成長令人擔憂。而對受害者來說,這樣的經歷無疑是一場夢魘,很容易留下永久的傷痕。列舉一些校園暴力事件:
2010年9月30日下午3時50分,西安市81中初一學生于某與同班同學李某在教室因瑣事發生打架,于某用隨身攜帶的一把不銹鋼單刃匕首捅入李某左肋部,李某經搶救無效死亡。
2010年10月24日下午4時20分,高陵縣原后小學三年級學生巨某與五年級學生唐某放學回家途中,戲耍發生口角,打鬧中唐某用隨身攜帶的小水果刀劃破巨某的頸部,巨某因流血過多,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2010年11月2日晚10時40分,西安桃李旅游烹飪專修學院中專學生甄某與同學史某等打斗,被史某用雕刻小刀刺傷,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活動二:分析校園暴力產生的原因
校園暴力的產生原因比較復雜,受多方面的影響。有家庭原因,有社會因素,也與教育工作者和學校管理有關。調查中發現,僅從施暴者自身來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學習壓力大,無法通過正常渠道排解。
第二、心理不健康,精神空虛。
第三、傳媒渲染(網絡、電視、電影、廣播、報刊等),社會暴力文化的影響。
活動三:校園暴力帶來的危害
這一環節讓學生就常見的校園暴力進行深入的分析,經過學生分析總結后讓學生自己先說出校園暴力帶來的危害。之后,教師進行總結。 從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四方面來看校園暴力危害。
校園暴力在很多人的心里都留下很深的烙印。這種不良影響,不僅僅體現在受害者,也使施暴者的心靈成長和社會前途中增添了大量的阻力。
對于施暴者而言:
給他人帶來傷害,要承擔治療甚至賠償費用,要受到學校老師嚴肅批評教育,甚至無法繼續完成學業。他們的行為很難獲得社會(主要是學校和家庭)的認可,那些常在中小學打架,特別是加入到暴力幫派的學生,很多最終都走上犯罪道路。
對于受害者而言:
帶來肉體損傷甚至殘疾;易造成性格懦弱、自卑,缺乏信心和勇氣;造成心靈的陰影和傷害;厭學甚至輟學。
活動四:如何預防校園暴力?
校園暴力常見情形:1.是索要錢物,不給就拳腳相加;2.是以大欺小,以眾欺寡;3.是為了一點小事,大打出手;4.是同學之間因義氣之爭;5.是不堪長期受辱,以暴制暴。
這一環節,教師首先歸納有關校園暴力常見的情形,然后,讓學生討論后為事件里的主人翁出主意,教主人公幾招預防暴力的辦法。對于學生而言,以下幾個方面可參考:
第一,不能怕字當頭。在遇到勒索、敲詐和毆打時不害怕,要敢于抗爭。因為這些攔截的不良少年大多和受害者同齡,他們所實行的第一次攔截往往都是一種試探。如果此時在心理上就被對方所壓倒,任其欺壓,那么這樣的第一次妥協其實就縱容、鼓勵了攔截者,就會帶來了更不良的后果。因而,有效防范校園暴力的第一要訣就是不怕。但是要注意避免激發對方暴力升級,導致眼前吃虧。
第二、要及時報告。我們也要認識到勒索、敲詐經常是同暴力緊密聯系的,我們提倡在不怕的前提下與之抗爭,但不意味著逞一時之勇,反而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因此,在遇到勒索、敲詐后要及時向學校、家長報告。第一次遇到攔截后的表現是十分重要的。無論對方的目的是否得逞,如果一味害怕而忍氣吞聲,或是不想宣揚,相反的會在無形中助長了對方的氣焰,使得對方以為你軟弱可欺,往往會導致新的勒索、敲詐和毆打事件的發生。
第三、要搞好人際關系,強化自我保護意識。這也是防范校園暴力的一條途徑。一個有廣泛、良好人際關系的學生,就不容易成為勒索、敲詐和毆打的對象。
1.讓學生認識校園欺凌產生的原因,認清校園欺凌帶來的負面影響。
2.通過恰當的引導和暗示教會學生察覺自己的攻擊意識,并合理控制與調整不合理的觀念。
3.當面對他人的攻擊時能夠嘗試用溫和和理智的態度處理矛盾,有效化解危機。掌握應對校園欺凌的正確方法,從而提高防欺凌能力,進而學會保護自己。
教學重點:
了解校園欺凌的實質和危害,掌握正確應對校園欺凌的方法和策略。
教學過程:
一、走近校園欺凌
校園本是靜美之所,然而這片靜土也染上了血腥。如果任由這種校園欺凌發展下去,那無疑會在青少年中間造成一種不良的暗示:邪惡比正義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有價值。這是相當危險的,所以要拒絕校園欺凌。
校園欺凌的最可怕之處在于其施暴者是孩子,而受害者也是孩子。對施暴者來說,其過早染指了不良惡習,日后的成長令人擔憂。而對受害者來說,這樣的經歷無疑是一場夢魘,很容易留下永久的傷痕。列舉一些校園欺凌事件:
2019年5月22日媒體曝光,安徽懷遠縣火星小學13歲的副班長小賜因為擁有檢查作業、監督背書的權力,向另外6個孩子要錢。錢沒給夠,就逼迫他們喝尿吃糞。 2019年6月10日上午,16歲的永泰縣東洋中學初三學生小黃,在結束中考語文科目考試后,難以忍著劇烈腹痛繼續參加中考,這才向父母道出了一個藏掖4年多的秘密:自小學五年級起,他就經常被其他同學無故毆打。8日晚,小黃再次遭同班同學夏某、林某和張某圍毆,忍痛2天后被送醫,卻被發現脾臟出血嚴重,于11日晚,經手術切除了脾臟。 2019年6月21日,江西永新縣發生一起多人圍毆女生事件,受到網友廣泛關注。據了解此次涉事女生有9人,其中小學生有2人,中學生4人,3人已輟學。她們年齡都在12至16歲之間,其中涉案人員劉某被刑拘。
二、分析校園欺凌產生的原因 校園欺凌的產生原因比較復雜,受多方面的影響。有家庭原因,有社會因素,也與教育工作者和學校管理有關。調查中發現,僅從施暴者自身來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學習壓力大,無法通過正常渠道排解。
第二、 心理不健康,精神空虛。
第三、傳媒渲染(網絡、電視、電影、廣播、報刊等),社會暴力文化的影響。
三、校園欺凌帶來的危害
校園欺凌在很多人的心里都留下很深的烙印。這種不良影響,不僅僅體現在受害者,也使施暴者的心靈成長和社會前途中增添了大量的阻力。 對于施暴者而言:給他人帶來傷害,要承擔治療甚至賠償費用,要受到學校老師嚴肅批評教育,甚至無法繼續完成學業。他們的行為很難獲得社會(主要是學校和家庭)的認可,那些常在中小學打架,特別是加入到暴力幫派的學生,很多最終都走上犯罪道路。 對于受害者而言:帶來肉體損傷甚至殘疾;易造成性格懦弱、自卑,缺乏信心和勇氣;造成心靈的陰影和傷害;厭學甚至輟學。
四、如何預防校園欺凌 校園欺凌常見情形:
1.索要錢物,不給就拳腳相加;
2.以大欺小,以眾欺寡;
3.為了一點小事,大打出手;
4.同學之間因“義氣”之爭;
5.不堪長期受辱,以暴制暴。
預防欺凌的辦法:
第一,不能“怕”字當頭。在遇到勒索、敲詐和毆打時不害怕,要敢于抗爭。因為這些攔截的不良少年大多和受害者同齡,他們所實行的第一次攔截往往都是一種試探。如果此時在心理上就被對方所壓倒,任其欺壓,那么這樣的第一次妥協其實就縱容、鼓勵了攔截者,就會帶來了更不良的后果。因而,有效防范校園欺凌的第一要訣就是“不怕”。但是要注意避免激發對方欺凌升級,導致眼前吃虧。
第二、要及時報告。我們也要認識到勒索、敲詐經常是同欺凌緊密聯系的,我們提倡在“不怕”的前提下與之抗爭,但不意味著逞一時之勇,反而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因此,在遇到勒索、敲詐后要及時向學校、家長報告。第一次遇到攔截后的表現是十分重要的。無論對方的目的是否得逞,如果一味害怕而忍氣吞聲,或是不想宣揚,相反的會在無形中助長了對方的氣焰,使得對方以為你軟弱可欺,往往會導致新的勒索、敲詐和毆打事件的發生。
第三、要搞好人際關系,強化自我保護意識。這也是防范校園欺凌的一條途徑。一個有廣泛、良好人際關系的學生,就不容易成為勒索、敲詐和毆打的對象。
第四、要慎重擇友。要對學生的交友進行教育,鼓勵多交品德好的朋友,多交“益友”,不交“損友”,對已經受到暴力侵害的朋友要多安慰,但不宜鼓動或煽動其找人來報復,以免引起更大的爭端。 課堂小結 校園本應是我們學習知識、接受教育的地方,但頻頻出現的校園欺凌卻打破了校園應有的寧靜。我們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應當互相幫助、互相諒解、互相包容,讓我們遠離校園欺凌,做個健康陽光的學生。
【小學校園欺凌主題班會二】活動目的及意義:不管是言語上還是身體上的攻擊,都是校園欺凌,校園暴力行為。在校園暴力欺凌發生的時候,我們該如何抵制呢?我們應該保護自己,應對暴力,臨危不亂 ,及時報告,以法維權 。讓學生認識到任何形式的欺凌行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為欺凌對「受傷者造成傷害外,對「欺凌者和「旁觀者同樣造成傷害。「欺凌者長期欺負別人,會很自我中心,對同學缺少同理心等等,而「旁觀者會因為幫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內疚,不安等等。同時間也會影響到學校的整體紀律和風氣。所以,欺凌是學校須正視并加以制止及預防的問題。但同學和家長的合作也很重要的。
活動準備:
1、每人準備說一件有關校園欺凌的事情。
2、播放幾則校園欺凌記實錄像片。
3、由電腦高手制作smart課件。
4、準備一句反欺凌口號。
活動過程:
1、開場白。
校園欺凌是指同學間欺負弱小的行為,校園欺凌多發生在中小學,由于很多國家實行多是九年制的義務教育制度,受害者會長期受到欺凌。欺凌過程,蘊藏著一個復雜的互動狀態,欺負同學會對同學構成心理問題,影響健康,甚至影響人格發展。
2、下面請每個同學都來說一說你對校園欺凌最深的一件事情。(略)
3、大家說了很多欺凌事件,下面我們來看看一些真實的校園欺凌事件。(播放校園欺凌記實片)
4、看了這部記實片,大家有什么看法呢?(同學意見略)
5、我們將怎樣用實際行動來反欺凌?,請大家說說想法。
6、請胡悅悅同學帶領大家讀口號。
7、活動結束,請班主任老師講話。
班會效果:
鼓勵學校對校園欺凌采取全校范圍的干預措施,如制定課堂規則,對學生行為進行限制,組建教師職業發展小組,與學生開展有關同輩關系與行為的班會活動,為欺凌者、受害者及其家長提供心理咨詢等。挪威于2019年通過了一個宣言,號召國家、地方政府以及家長和教師團體加入到盡快根除校園欺凌現象的行動中。
班會總結:
一、抵制校園暴力,辨別是前提
一些同學在遭遇校園暴力、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時卻全然不知,以為校園暴力僅僅是不禮貌行為;另一些同學在目睹校園暴力時也無動于衷,以為只是同學間的“嬉鬧”。要抵制校園暴力,首先要具備對校園暴力的識別能力。
校園暴力包括行為暴力、語言暴力和心理暴力。行為暴力在校園暴力現象中最為普遍。
行為暴力主要指包括打架斗毆、敲詐勒索、搶劫財物等一系列對人身及精神達到某種嚴重程度的侵害行為。
二、向校園暴力說“不”
頻頻發生的校園暴力打破了校園里原本屬于我們的寧靜與和諧,為了不讓校園這方凈土成為另一個“江湖”,為了不讓我們的“花季”變成“花祭”,我們要堅決向校園暴力說“不”!
①不崇拜暴力文化,要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②不參與校園暴力。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堅決不充當校園暴力行為中的幫兇。
③注重心理的健康發展。要保持樂觀的心態,主動與他人溝通,解決各種困難和問題。
④加強自身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施暴者法律意識淡薄,對法律無知,這是校園暴力產生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我們要學法、懂法、守法。既要以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也要以法律來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三、保護自己,關注他人
(1)安全第一,預防為主
校園暴力的發生通常有兩個原因:一是同學間因口舌之爭或其他原因的肢體沖突。二是為了滿足自身的私欲而引起的爭執、事端。預防爭執和事端應做好以下兩點:
①與同學友好相處。有的同學遇到矛盾時,不愿意吃虧,認為忍讓就是沒了面子失了尊嚴,最終只能使得矛盾不斷升級,不斷激化。我們應該寬宏豁達,不應為一丁點兒小事僵持不下,斤斤計較,甚至拳腳相加,做出降低人格的事情。
②避免自己成為施暴者的目標。我們平時不要隨身攜帶太多的錢和手機等貴重物品,不要公開顯露自己的財物。學校僻靜的角落、廁所或樓道拐角都是校園暴力的多發地帶,我們在這些地方活動時尤其要注意,最好結伴而行。
③養成善于觀察的好習慣。多留意身邊發生的事,很多暴力事件的信息可以從校園同學間的交流中得到。為了保障我們自身的人身安全,避免施暴人對我們打擊報復,我們可以通過電子郵件的形式匿名報告。預防暴力重于應對暴力,而這一切需要我們共同參與。
(2)應對暴力,臨危不亂
如果我們無法避免危險的發生,那么,在危險發生的時候,我們一定不要驚慌!保持冷靜、清醒的頭腦是制勝的關鍵。我們應克服心里的恐懼,積極地去解決問題或者本能地保護自己。
①遭受語言暴力時的自救
應對語言暴力,我們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是淡然處之。二是自我反省。三是無畏回應。四是肯定自己。五是調整心理。六是法律維權。
②遭受行為暴力時的自救
如果被攻擊者毆打,我們該怎么辦?
一是找機會逃跑。二是大聲呼救。三是借助一些小動作給自己尋找逃跑的機會。四是求饒。求饒不是懦弱的表現,是減少傷害的策略。五是如果以上退路被攻擊者截斷,那么應雙手抱頭,盡力保護頭部,尤其是太陽穴和后腦。
在人身和財產雙重危險時,應以人身安全為重,舍財保命,以免受到更激烈的傷害。
(3)及時報告,以法維權
由于校園暴力事件的隨機性,許多同學對其產生了恐懼和焦慮。一些同學不敢把事情告訴家長和老師,更不敢報警,甚至警方破案后也不敢出面作證,成為“沉默的羔羊”。忍氣吞聲往往會導致新的暴力事件的發生。
自己或發現他人遭遇緊急情況時,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向家長、老師或警察求助,采取最有效的救助措施。
要應對暴力,我們必須增強五個意識:
第一,要有依法的意識。違法行為是不受法律保護的。
第二,要有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
第三,要有方法和策略意識。在力量懸殊的情況下,切記不能蠻干。
就中國足球水平現狀來看,水平偏低。對其原因進行探究,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第一,足球場地等硬件設施嚴重不足,使得推廣足球運動遇到了非常大的阻礙;第二,缺少從校園走出來的少年足球天才,使得中國足球運動“先天不足”;第三,很多家長不愿意讓孩子踢足球,缺少完善的激勵、約束機制,都對中國足球的發展形成了不利影響。
二、校園足球發展對策
1.舉辦足球藝術節。推進校園足球普及,首先必須激發學生踢球興趣。為此,可以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開展足球藝術節,加深W生對足球運動的了解,讓學生對足球運動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為校園足球運動的普及奠定堅實的基礎。
2.加強體育課培訓。學生對足球運動的興趣和技術水平,與系統的訓練有著密切的關系。主要是因為通過足球運動系統的訓練,可以讓學生掌握相關的技巧。校園足球推廣中,實現對學生系統的訓練,其主要渠道是體育課。充分利用體育課,由專業教師在課堂上指導學生踢球技巧,通過反復的基礎練習,鞏固學生的基礎。
3.建立長效教學機制。足球運動在校園推廣中有一定的難度,學校以理論知識教學為主,音樂、美術、體育等素質教育為輔。而推廣校園足球運動,并將培養校園足球運動天才作為目標,就會出現理論教學與足球運動教學的矛盾,如何有效開展校園足球運動,是一個值得深思和踐行的問題。通過深入發掘足球運動的內涵,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建立長效的教學機制,實現理論課程教學與運動教學的協調配合,就可以呈現出最佳的足球運動效果。
4.借鑒國外經驗。國外校園足球運動普及率非常高,以西班牙為例,開展校園足球教學主要通過游戲性的比賽,以期通過趣味性的游戲,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中感受到足球運動的魅力和樂趣。為此,我國在推廣校園足球的時候,就可以適當學習借鑒國外足球運動的發展模式,結合我國校園教學的實際情況,融入國外先進教學理念,豐富校園足球教學模式,不斷提高校園足球教學水平。
5.因材施教。校園推廣足球運動,需要注意學生的年齡層次。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對應不同的足球教學內容,讓學生可以真正理解足球知識和運動技巧,滿足學生基本的學習需求。對小學生進行足球運動教學,要抓住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將游戲融入足球運動中,以趣味性的足球運動游戲,增強學生學習足球的興趣,而且通過在游戲中滲透足球知識和技巧,也可以實現足球運動的教學目標。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5C-0178-02
頂崗實習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職業素質能力的重要途徑,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頂崗實習以其工作崗位的真實性,實現了學生與崗位的零距離接觸。本文通過分析高職院校“2+1”人才培養模式下頂崗實習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提出做好“2+1”人才培養模式下頂崗實習學生教育與管理工作的若干對策。
一、高職院校“2+1”人才培養模式下頂崗實習內涵及意義
高職院校“2+1”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學生入學后,前兩年在校接受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實訓學習,第三年到校外實訓基地進行頂崗實習,從事具體工作崗位,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和職業素質能力。
頂崗實習實際上是一種“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它通過有效地利用合作企業資源,校企雙方共同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和職業綜合素質能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其意義在于:第一,通過頂崗實習,讓學生以“準員工”的身份進入企業,參與企業生產、管理、服務等實踐活動,在真實的企業環境下參加生產勞動,接受企業文化的熏陶,獲得真實的職業體驗,實現學生向員工身份轉變,有利于學生職業素質的全面提升。第二,通過頂崗實習,促使學生將所學專業理論知識與具體工作實踐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激發學習的興趣,豐富工作經驗,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第三,通過頂崗實習,既能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品質、敬業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又可使學生學會寬容與忍讓,提高服務態度和人際交往能力,有利于學生更早、更快地接觸并融入企業和社會,提高就業生存能力。
二、“2+1”人才培養模式下頂崗實習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
在頂崗實習過程中,由于學生人數眾多,實習地點分散等諸多原因,頂崗實習期間學生的教育與管理存在著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頂崗實習期間學生管理難度大。由于各高職院頂崗實習單位、崗位眾多,實習地點分散,而且有些實習崗位流動性很大,學生往往得不到及時、有效、全面的管理,管理難度較大。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多數高職院校重視程度不夠,實習任務不明確,管理松散,也沒有建立完善的頂崗實習管理辦法、學生頂崗實習管理制度和考評體系;二是在實習過程中,企業只是把學生當做實習生或學生來看待,沒有按照企業正式員工來管理;三是多數高職院校沒有建立專兼結合的頂崗實習指導教師隊伍,很難滿足頂崗實習指導要求。
(二)職業素質較低,適應能力差。通過走訪調查廣西南寧幾所高職院校,結果顯示學生頂崗實習穩定率低,職業素質較低,難以適應企業工作環境。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部分學生認為參加頂崗實習只是為了獲取學分,致使不能快速融入企業生產中去,同時,高職學院是為一線培養技能型人才,學生難以承受一線工作和鍛煉,缺乏愛崗敬業精神和吃苦耐勞精神,服務態度出現偏差。二是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流于形式。三是學生到企業實習,難以適應企業嚴格的規章制度,不能堅持正常工作,出現離崗現象。
(三)思想認識不高,難以調整好實習心態。學生剛剛步出校園,面對社會的形形,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難免會受到影響,加上社會競爭激烈,競爭中金錢至上以及享樂主義思想對學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尤其表現在工作環境、條件、工資待遇上的攀比上。同時,學生在新的工作崗位上實習一段時間,面對具體的實習生產環境,發現頂崗實習與自己所想象的有很大的偏差,逐漸失去了實習的興趣,對實習厭煩的情緒會逐漸滋生,造成學生不能夠正確認識自己,難以調整實習心態。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生思想上沒有正確認識頂崗實習的意義目的,沒有充分調整好頂崗實習心態。
(四)出現心理問題。在頂崗實習過程中,一些學生表現出不安、焦慮、煩躁心態,缺乏處理問題的信息,出現自卑、消極、失落、懶惰心理。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大多是學生是“90后”、獨生子女,自我獨立性差,一味依賴家庭,產生惰性心理;二是在校所學知識不能立刻應用到實踐中來,造就一部分學生感覺理想和現實相距太大,產生失落心理;三是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差別,工作任務繁重,導致學生難以適應企業生產運作環境,致使部分學生產生失落心理;四是頂崗實習期間人際關系復雜,學生既要處理好同事之間人際關系,又要處理好上下級之間的人際關系,導致學生壓力大,出現不安、焦慮心理。
(五)存在安全隱患。學生的安全問題主要有兩種:一是學生頂崗操作期間發生的安全事故;二是學生在工作崗位意外發生的安全事故。在頂崗實習過程中,實習地點分散,實習崗位各不相同,有的學生從事與電、機械有關工作;有的學生紀律性差,工作經驗不足,在工作中容易出現安全事故;有的學生住宿與工作單位距離較遠,上下班交通過程中的安全問題;有些學生時常上夜班或加班,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有些學生思想比較單純,自我保護和防范意識薄弱等。
三、對策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5(a)-0014-01
1 現轉分析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絡進入到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網絡對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都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計算機網絡的發展深刻影響還改變了我們的工作、生活和受教育的方式,反應在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網絡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網絡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相互交流的有效途徑[1]。在網絡日益普及的今天,大學校園成了網絡用戶最為密集的區域,網絡正以日益迅猛的速度進入大學生生活的各個角落,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方式正在發生變化。[2]由于網上交流沒有地域、距離限制,十分便利,大學生的視野更開闊,更容易獲取有用信息,某種程度上地提高自己知識水平。在體會到網絡作為有效工具的便利性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了網絡帶給我們尤其是處于關鍵成長期的大學生的危害。高校中網絡設施為為了學生沉溺網絡提供了溫床。青年大學生涉世未深,社會經驗缺乏,辨別是非能力差,網絡傳播的弱點以及網絡管理體制的不健全,對大學生學習負面的影響也十分明顯。[3]
那么,導致大學生沉溺于網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通過調查,大學生每天上網時間大都在1 h以上,超過5 h的也不在少數,在這么長的上網時間中,被有效利用的時間卻很少,大部分同學上網首先打開瀏覽器(網頁)、QQ等聊天工具,上網主要活動瀏覽新聞、玩游戲,聊天、看電影、查找資料,在網絡中漫無目的的游走,網絡在同學們心目中是娛樂性占主要地位,查找學習資料的僅占少數。而網絡娛樂的主要原因是為了消磨時間,久而久之成為一種習慣乃至沉溺于網絡而難以自拔。
2 分析與對策
網絡給我們帶來便利的生活和學習方式,而能夠大量接觸網絡的大學生的心理和思想都受到很大的影響,怎樣利用好這一工具,揚長避短是我們應該積極應對的重要問題。
(1)積極引導和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自己的學習目標,人生目標,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網絡已經大學生必不可少一個工具。但是網絡是一把雙刃劍,也會帶來許多負面的問題。要積極引導學生充分認識網絡的特性,引導教育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觀,樹立學習目標和生活目標,有目的的使用網絡,選擇對自己有價值的信息,把握上網時間。
(2)增強大學生的自律意識和網絡應用能力。大學生普遍能夠意識到時間的寶貴性,但充分利用,有效自律的能力千差萬別,認為自己在網上能夠充分利用時間和有效自制的的大學生極少。因此提高大學生對網絡學習時間管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大學生在上網前硬明確上網目的和上網時間,但有很多時候很多大學生的上網行為處于放任自流的散漫狀態,沒有對時間的規劃,更沒有明確目的,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大學生利用網絡的效率。因此提高大學生的自律意識,提高網絡時間的管理能力、應用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3)根據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加強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我國大學生一般年齡跨度為18~22歲,處于人生的青年中期,有自身的心理特點和心理傾向,受周圍環境、社會發展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體現出比較鮮明的特點;當代大學生的思維能力明顯提高,自我意識顯著增強,創新意識具有鮮明時代特點,步入一個心理轉型期;創造力和創新能力達到一個高峰的階段,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具有本年齡段的特點,依賴性較強,遇到問題很多時候處于迷茫的狀態,心理自我調節能力需要加強。[4]認識到大學生的這些心理特征,我們學校可以利用這些特性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和引導,使其樹立正確、合理、有效使用網絡的觀念。
(4)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豐富大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大學生上網主要原因就是無所事事,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打發時間,如果他們的現實校園生活非富多彩,必然會很大程度上減少他們的上網時間,因此,學校可多組織一些能夠調動學生熱情的豐富多彩的有意身心健康的活動,讓學生參與進來,既能夠增進同學之間的友情,又能曾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增進社會意識,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學校氛圍,又能使大學生從這些活動中激發自己的興趣、潛能,既有利于身心健康,又能獲取豐富的知識和生活體驗,很大程度上降低對網絡的迷戀。
(5)規范校園日常管理,從技術手段上規范網絡行為。通過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規范大學生的網上言行,把所提倡的思想觀念和道德標準融于各項管理之中,使內在約束與外在約束有機地統一起來,最終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5]。再者,現在很多的網絡安全軟件可以對以些不網絡內容進行有效管理和屏蔽,學校可以采用這些技術有段進行校園網絡入口的管理,從而避免一些不健康內容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
參考文獻
[1] 張建中,李華麗.網絡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機遇與挑戰[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09,30(6):45-48.
[2] 熊濤.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南昌工程學院學報,2007,26(5):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