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13 17:10:0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校園教育的意義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G420
茶文化的推廣符合校園文化多樣性發展的需要。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在學校素質教育中的綜合反映,而在中學推廣茶文化,則充分體現了校園文化不斷向前發展的重要特征。
一、 茶文化作為校本課程對于中小學生的積極影響
茶藝是一種高尚的精神修養和境界,借茶而飲并相互交流是一種文明而優雅的活動。從文化本身的意義和形式上看,茶并不是勝利者的旗幟,也不是失意者的解藥,它只是賦予人們一種靜的心態,在思緒隨茶香飄散飛舞的剎那,和諧靜謐就會在大腦中漫延。于是張狂的思緒也慢慢轉淡,煩惱和不安也漸漸消散。因此,品茗不僅可以讓人正視自己,也可以讓人重新振作,這點對于中學生人格的養成和發展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是使其性格發展健康而向上的有利手段之一。
通過研究,我們發現了茶文化有助于中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三個方面的客觀原因:
第一,推廣茶文化,作為一種微觀現象,是素質教育全面提高的綜合標志。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發展,在學校推廣各種藝術形式已成為各級各類學校育人的一條重要途徑,成為校園文化管理的一種重要手段,充分顯示了校園文化的多層性、規范性和科學性,為中學素質教育的發展開拓了新的思想。
第二,校園茶文化,作為中國茶文化發展的一個組成部分,加強了中國茶文化的歷史傳承性,并且使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中學校園的土壤中不斷培植,為我國茶學文化的發展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生力軍,也為提高中學生的文化修養和自身人格魅力提供了潛在的動力。
第三,我國茶文化的發展不僅于物質生活上給人以實質性的享受,也為國民精神品質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貢獻。因此,在中學進行茶文化的推廣,也有助于學生精神品質的提高,是其得志時怡情、修性的重要手段,使得學生們不驕傲自大,不盲目自喜。在其失意之時,品茶論藝也是學生們互相安慰、平衡心靈的重要方式。因為茶中自有人生的滿足,品茗時的互動也會沖淡失意和落漠的心境。使得學生們不陷入一種自閉的狀態,也不會沉浸在深沉的憂郁中。
二、茶文化走進中小學校園的素質教育意義
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在學校素質教育中的綜合反映,而在中小學推廣茶文化,則充分體現了校園文化不斷向前發展的重要特征。
已有研究表明:茶文化有助于中小學身心健康發展的三個方面的客觀原因:
(1)認同作用
當茶葉逐漸深化成人們日常生活的飲料時,便有了"粗茶淡飯""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醋茶"之俗語,而今,茶已成"國飲",并有著它傳承古今,經久不衰的文化內蘊。于是,在中學推廣茶藝文化,是學生們認識社會,溝通理解的一個窗口,而作為一個我們不可忽視的群體,其認同作用有著必然的功效性,校園文化群體的選擇趨向,歸根到底是一種人格、人品、情操等的協調與認同,相近趣味、愛好的個性在整個校園文化的傳統氛圍中被渲染開來,當這個興趣群體逐漸擴大,并慢慢拓寬時,其實就是一種精神的凝聚,一種整體的認同。
淺茶慢飲,作為一種審美狀態,使學生領悟到一種簡約、含蓄、寬容、自律的處世哲學,讓茶藝之香在中學中廣范傳播可以高雅人的氣質,規范人的言行舉止,優化人的藝術教養,從而達到義務教育之美育的目的。而茶文化又以音樂、詩畫、表演等多種藝術形式來表現茶對人的思想、感情、生活情趣、道德觀念和價值影響,可以對學生產生精神鼓舞,情感愉悅,以及審美效應等。
(2)修養作用
漫長的歷史積淀使中國茶文化是那樣的深沉和凝重,在它的廣袤和無限豐富性的面前,我們感到了一種深藏于內的藝術魅力,當茶變成一種思考時,會讓人在假想中回到自我,也回歸過去,只有在茶葉那既苦澀又香醇的滋味中,人們才可以真正懂得體會人生,當茶變成一種激勵時,感受茶的那一絲苦澀,拋棄那些惘然,在茶藝與精神結合的瞬間產生共鳴,這就是茶文化的修養作用。
品茶之美,美在意境。閑來獨坐,沏上一杯茶,觀杯中湯色之美,亦濃亦淡,如釅如醇:看盞中葉芽之美,若眉若花,栩栩如生:賞手中茶具別致,或古樸大方,或精巧玲瓏,香霧繚繚,云氣裊裊。細啜慢飲,悠悠回味,只覺齒煩留香,清幽撲鼻。此等意境令人心曠神怡,矜持不燥,物我兩忘。
于是,在這樣的品茶活動中,學生的人文修養和自我修養都會達到一定的社會高度,相較之其它的教育方式而言,更為有效,更為形象,也更為深刻。使得校園之中得以處處都見紳士淑女的風范,使學生對茶的享受由生理轉化為心理,使其修養不斷提高和完善。讓學生們在品味中顯示出超俗,在優雅中不乏激情,從蒙懂的孩子,慢慢成長,慢慢了解這個社會,這個世界;讓學生們通過沏泡技藝,體會那種深刻的美,包括境美、水美、器美、茶美和藝美,在這種雅致的藝術中,磨練自己的意志,鍛煉自己的心境,陶冶自己的情操,讓修養在潛移默化中漫漫深化。
中圖分類號:TP393.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3) 20-0000-01
隨著中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互聯網成為現代社會主要的信息傳遞平臺,通過互聯網的幫助下社會各個領域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而作為教育機構當中采用互聯網進行教學已經不是新興名詞,因為已經有很多學校采用網絡實施教學,但是作為教育機構使用公用的互聯網進行交流,難免會遇到很多實際的問題,比如學生再通過公共互聯網進行學習的時候,很可能受到來自互聯網上面不良網站、網絡游戲等其他因素的影響,而且對于學校來說在進行某些特定的學術研究,或者教育會議的時候難免不被外部因素所干擾,所以校園網由此誕生。
一、建立校園網的重要意義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不會使用電腦,不會上網將是這個世界的新一代文盲,因為網絡和電腦已經成為大部分人們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為新時代的教育機構建立自己獨有的網絡是當前最為主要的事情,而校園網的建設是重中之重的事情。校園網是由教育管理機構作為主導,學校作為終端的網絡平臺。校園網主要的功能體現在可以讓教學更加輕松,讓學習更加直觀和愉悅,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而且在教育論證、教學研究等相關重要領域也可以實現全范圍覆蓋。對于教職員工來說無疑是拉近師生關系,提高自身素養的最好平臺。
迄今為止中國的校園網建設已經初具規模,在調查中發現,中國的校園網絡覆蓋已經達到幾千所學校,在這些學校當中所有的教育數據都可以實現資源共享,教育數據對比,以及相同專業老師和學生的相互交流。但是,在中國擁有十三億人口的大國來說,幾千個校園網的建立遠遠不能滿足教育傳播的全面覆蓋,只能算是冰山一角而已,還有很多學校由于多種原因沒有加入進來。這對于教育的傳播以及知識文化的共享形成了一定的阻力。在這方面不僅僅是教育機構自身的責任問題,還牽扯多方面的原因。而如何能夠實現教育網絡的全面覆蓋,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因為教育關乎每一個人的未來,組建校園網不止是學校的責任還需要全社會的幫助和支持。
二、校園網的主要內容
一所學校的校園網主要功能,是包含了教育資源共享、全校師生信息溝通、學校規章制度一目了然、學生學習計劃建立以及教職員工的文化培養。學生可以通過學校自己的校園網查找每一個學習科目的知識信息,而老師也可以通過校園網把一些教育心得上傳分享,學校管理者通過互聯網可以隨時查看每一位老師的教學質量,學生遇到事情可以通過校園網與其他人進行心理疏導,并且作為校方在建設校園網的內容的時候還要添加當今社會就業情況的分析,以及與各大招聘網站進行聯盟,把學生未來就業的方向給明確到位。
一個成熟的校園網要包含很多種類的信息資源,其中包括對于學生住宿有所幫助的房屋租賃信息建設,學校食堂的每天伙食標準以及校外附近的小吃特色都要有所體現。并且建立畢業班學生使用過的雜物出售信息專欄,提倡節約利用。校方應該主動建立家教中介專欄,方便學生在假期打工實習??梢哉f一個成熟的校園網所包括的從學生的衣、食、住、行,在教育上包括所有學校已知并掌握的學術信息,讓所有師生都可以通過校園網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三、學校當中校園網的建設要點
學校在校園網的建設方面,首先要注意自身的經濟情況以及學校的規模性,而且盡可能的利用學?,F有的資源進行建設,當學校經濟情況有所扭轉的情況下在進行更換升級是比較穩妥的建設方法。
校園網的建設成功后,還要進行日常的管理和維護,但是在調查中發現,我國很多學校當中的校園網長期處于無更新的狀態下,究其原因有的是沒有更多的專業人員進行管理,還有的是更新不準確不及時,這是因為校園網管理員的知識水平有限,這和薪資待遇有很大的關系,由于學校本身的經費有限,對于聘請高級計算機人才方面還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學校在建設校園網之前首先要根據學校本身的經濟情況而定,而且為了能夠及時的掌握控制校園網的使用方法,需要提前選取老師進行網絡操作技能培訓,還可以組織定期和不定期的網絡知識培訓等。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校園網的防護殺毒措施,做到系統定期殺毒,定期更新,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起完善的校園網。
四、校園網的維護和未來走向
首先在校園網的網速方面盡可能的選用光纖標準的作為傳輸基礎,在條件準許的情況下基礎設備必須具備有良好的升級空間,在應用方面盡可能最完善的數據填充,保證系統的信息豐富程度,保證使用者可以在校園網上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識信息。
在校園網的搭建上要選用較為先進的系統平臺,建立完整的教育數據信息庫,實施的更換硬件與軟件,網絡管理員可以是專業人士,也可以是老師或者在校學生擔任,老師和學生來擔任管理員的話,會極大的調到師生對于校園網的熱情和參與性,對于校園網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國的校園網建設是保證現有教育最大化的進行傳播,保障學校能夠全面的了解掌握現代文化知識的信息,而且還可以讓很多偏遠地區的學生學習到較為前沿的學術知識,對于教育的發展是起到非常重要的意義。
校園網是專門為學校教育機構所研發設計的,通過校園網的建立,本校可以實現所有教育科室以及班級的計算機互聯應用。外部也可以進行全國教育機構的資源共享數據連接等,在未來校園網將會與世界所有國家的教育機構實現全面共享,讓教育不分國界、不分地域、不分民族,真正的實現全世界學生擁有自己的網絡家園。
在2022年冬奧會申辦過程中,“冰雪進校園”設想就被提出。中國代表團在申奧陳述中強調,中國奧委會正在落實“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計劃,并將持續實施“百萬青年上冰雪”、“冰雪陽光運動”等推廣項目。申奧成功后,國家體育總局在《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中明確提出推行“校園冰雪計劃”,促進青少年冰雪運動的普及發展。明確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支持學校與社會培訓機構合作開展冰雪教學。就北京而言,在《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冰雪運動發展的意見(2016一2022年)》中,擴大青少年冰雪運動的覆蓋面被列為重要任務,并單獨制定了《北京青少年冰雪運動發展規劃》。
“冰雪運動進校園”正是圍繞“三億人上冰雪”這一計劃開展的。是以校園中的青少年為參與主體,培養冰雪運動的鍛煉習質,讓青少年更直觀地感受體育魅力,激發夢想和熱情,從而帶動冰雪運動發展。此外,備戰2022年冬奧會的工作關鍵是冬奧項目重點人才的培養,尤其是青少年后備力量。冰雪進校園活動是夯實我國冬奧會項目發展基礎的有效手段川通過政策引導廣大青少年積極投身冰雪運動,形成人數眾多的青少年冰雪愛好者群體,為冬奧項目發掘和培養有天賦的人才,提高項目成績,同時推動三億人上冰雪。
1.2 “冰雪運動進校園”的形式
在冬奧會的籌辦背景下,北京作為實踐校園冰雪的核心地區,自2016年9月開始在全市16個區的中小學全面普及與冰雪相關的活動。各中小學主要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冬奧主題活動、有區域特色的冰雪運動、在課程中增設冰雪教學內容、組建冰雪社團,帶動青少年參與冰雪。羊坊店中心小學延續了多年的奧林匹克教育成果,開創了“冬奧少年體驗先鋒營”,自制器材帶領學生體驗冰雪項目。此外還有冰雪明星進校園,如黃城根小學邀清花樣滑冰冠軍為學生講授冰雪及冬奧知識。以及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讓青少年接受校外冰雪運動機構的專業培訓的形式。2016年12月,昌平區政府聯合一如體育、太野極限兩家俱樂部啟動了青少年冰雪項目。由俱樂部的專業人士在校園中講授滑雪項目技巧和常識,再通過實地體驗,讓學生掌握滑雪技能。這種形式中實現了政府與學校的結合,也發揮了社會組織的作用。
進校園的實質是“進”與“出”的結合。在校園內講授理論知識,在冰場、雪場等地親自體驗冰雪。未來的實踐中,或將有高校參與理論傳播并提供學術支持。
2 奧林匹克教育的含義與價值
2.1 奧林匹克教育的含義
奧林匹克運動起源于教育,古希臘平衡教育思想是古奧運產生的重要文化動因。古希臘人認為一個人的教育程度由運動能力和身體健壯程度體現,因此追求健與美的身體觀?,F代奧林匹克運動之父顧拜旦,深受這種教育思想的啟迪,在復興奧運會之初,便將教育功能定義為奧運會的核心價值。并且希望通過復興古希臘體育教育思想,引起人們對體育的重視。顧拜旦為體育注人新的內涵,他認為體育要從思想和情操上培養和教育青年,而不僅是肢體運動。他嘗試將體育融人到教育中,由此促進青少年身心和諧發展困。
奧林匹克教育強調動態活動,鼓勵學生參與其中,是一種新的教育形式,它包含廣泛的體育思想。奧林匹克精神、理念,體育哲學與美學,是對體育教育中“育”的補充。作為一種教育手段,奧林匹克教育不是嚴格的說教,而是將重點轉向人的平衡發展、全面發展。通過奧林匹克教育與體育教育的結合,讓青少年感受到美與尊嚴,體驗到快樂,將其培養成為具有健全人格、樂觀向上、積極進取品質和國際視野的世界公民。
2.2 冬奧背景下奧林匹克教育的價值
在奧林匹克的發源地古希臘,人們非??粗伢w育,體育訓練的目的不只是參加奧運會,奪取金牌,而是培養健康的公民。體育教育滲透到教育領域,要求先于智育進行,身體健全是智力健全的基礎。古希臘人眼中,體育的最大特點是“自由自在與無拘無束”。這些思想是人文精神的體現,是對學生自由發展的順應和尊重。西方體育在中國已經歷百年發展,然而當前國人對體育,尤其學校體育的認識仍沒有擺脫“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固有觀念。中國教育過分強調圍繞應試進行的智育,對體育的理解存在嚴重偏見。功利、僵化的模式使學生從小被捆綁在“學習”的枷鎖中,甚至背負著在此年齡不該有的負擔和壓力。許多人在學業的壓迫中成長,沒有自己的思想、個性和追求。
冬奧會的成功申辦,再次為奧林匹克教育的深人推廣提供契機。以學生為本,促進其身心自由、和諧發展是奧林匹克教育的出發點。在動態活動形式中,讓學生學會參與、選擇、競爭、尊重、友好,感受到體育為身心帶來的解放,由此熱愛運動,享受運動帶來的自信與快樂,是奧林匹克教育的重要價值。此外,與夏奧會不同,冬奧會對于氣候和環境的特殊要求,能夠使得體現著“堅持”、“拼搏”、“頑強”等品質的奧運精神更加深人人心,具有對青少年更深刻的勵志作用。對綠色奧運理念的教育也由于同自然環境的結合而產生效果。
3 “冰雪進校園”與奧林匹克教育的結合意義
3.1 促進冬奧精神與理念的傳播
奧林匹克運動在一定哲學思想的指導下不斷發展,這一思想就是奧林匹克主義,是將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種品質均衡地結合起來,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種生活哲學。奧林匹克主義的重要內容是以體育運動為途徑,促進人的和諧發展。奧林匹克精神強調的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是實現人自身、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因素。具備這樣的精神境界和社會氛圍,才能培養有視野和胸懷的世界公民,真正實現國際交流,促進世界和平。
冰雪進校園不僅講授項目知識和技能,結合奧林匹克教育,能使奧運理念更深人人心。例如賽事舉辦地崇禮具備優越的自然條件,親自實踐項目的過程中能夠使青少年感受到人與自然的融合,彰顯冬奧和冰雪的魅力,這正是對綠色奧運理念的解讀。
公眾對奧林匹克價值的理解普遍缺失,認為奧運會與其他賽事無異。借助百萬青少年上冰雪、冰雪進校園等政策,宣傳奧林匹克思想,從青少年開始了解冬奧,認識到奧運不只是運動會,更是豐富、有內涵,具有人文精神的。
3.2 對體育教育中“育”的補充
奧林匹克主義認為,要想使體育運動發揮促進人全面發展的功能,實現其改造社會的目標,一個重要前提是與教育融為一體為更好實現教育目的,競技運動要與文化結合。因此奧林匹克教育與體育教育有著本質區別,除了包含體育的內涵,還有對文化、美學、藝術、哲學等內容的傳播。
在中國,人們對體育持有偏見是因為沒有認識到體育教育的價值。一直以來,體育課都是過度注重“體”,強調技巧、動作的教授,沒有在思想上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認識。在奧林匹克思想體系中,體育是健與美、美與尊嚴的表達。奧林匹克教育的注人,能夠拓寬青少年眼界,發揮體育中“育”的作用。
從項目特征和環境上看,冰雪運動是對青少年身心智的綜合鍛煉。參與冰雪的同時,通過奧林匹克教育樹立“自我超越、竭盡全力”的觀念,能夠在體育之外的其他領域產生持久影響。同時,改變外界對體育的認知,促進整個社會在意識上充分認識到體育的價值,將體育發展為自覺行為。
3.3 拓展體育課形式
青少年體質逐年下降這一話題已被熱議多年,很多政策在引導學校、學生、家長重視體育鍛煉。盡管如此,體育在中小學課程中的地位也一直沒有被擺正。一方面,長期的忽視使得體育難以在短時間內被正名;另一方面,由于備受考核標準的束縛,很多學生心目中體育的地位不高,不少學生上體育課的唯一目的是為了達到測評標準,甚至為了考試突擊訓練,一旦體測結束,仍然不會主動參與鍛煉。尤其在高中階段,學習任務重,身體活動少,體育的課時本就不多,但一些學生仍對每周僅一兩次的鍛煉機會產生抵觸情緒。傳統以考核為主線的體育課形式,無法培養青少年從小樹立終身鍛煉的習慣。
結合冰雪進校園進行奧林匹克教育,強調參與,融人體育精神與思想的教育,是對體育課內容的拓展。講解冬奧項目,奧運文化、圍繞奧林匹克主題設計體育課程,注重趣味性和豐富性,體現體育課的獨特。不像其他理論課程一樣,與考核過度捆綁,體育課要鼓勵學生自覺、自愿的參與和學習,最終目的是學會運動技能,養成鍛煉習慣,不應是任何形式的強迫。并且與數理化等課程的應試目的不同,體育課是一種運動意識和習慣的培養,它的作用會影響人一生,從這一角度講,體育的重要性超過其他課程。
3.4 對青少年人格的塑造
古希臘對于合格公民的描述是:身體健壯,動作協調,態度從容,談吐得體,目光中閃爍著智慧與仁慈的光芒,具有整體與雕塑感「川在西方,沒有體育習慣的人是被輕視的,被認為是沒有受過良好教育的人。而在中國,體育的文化意識需要普及。成功的教育不是將學生培養成機械、只會考試的機器,而是對塑造其健全人格。在眾多學利一中,體育最具備這種功能。在奧林匹克教育的參與、競爭、拼搏、進取等品質,能夠促進身、心、智、德、才、思和諧發展,培養具有國際素養的青少年。教會他們深人理解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格言,樹立尊重優勝、不斷超越、活出自我的人生態度。
奧林匹克教育是體育教育的助推劑,始終圍繞青少年的健康、快樂和成長。在冰雪進校園的實踐中不斷融人,展現冬奧本身包容、開發、和諧的內涵。在項目實踐中,培養青少年的自信、選擇和思考。理解奧林匹克哲學中的和諧、和平、尊嚴、友誼、自由,真正順應青少年的天性和發展。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冬奧背景下,“冰雪運動進校園”是奧林匹克教育的重要傳播途徑,兩者的結合具有重要意義。體現在奧運精神與理念的傳遞、體育教育的補充、體育課程形式、青少年人格塑造等方面
奧林匹克教育的推廣空間很大。以冬奧會、“冰雪運動進校園”為契機,進行深人的奧林匹克教育,不僅使我國青少年受益,也是奧林匹克思想在世界范圍內弘揚的需要。
外界對體育教育的認識依然存有偏見。在眾多學科、甚至公眾意識中,很多人認為體育不是需求,事實上體育具有對人的教育價值體現在各方面,不是單一的“體”。作為對體育教育的補充,奧林匹克教育的內涵更夠更好地實現體育的目的。
4.2 建議
探索新的結合形式,在“冰雪運動進校園”與奧林匹克教育的活動中以更加多元、趣味的方式講解項目、傳播奧林匹克文化、開展項目體驗。讓親身參與的學生建立對于冰雪和冬奧的深刻印象。
注重體育教育中“育”的作用。通過“育”的培養改變人們對體育文化認識缺失的現狀。體育的真正價值是無形的,需要有文化和內涵的注人,才能使體育具有說服力,使人們認識到體育的意義。
發揮多方力量,鼓勵政府、社會組織、高校參與“冰雪運動進校園”。政府進行政策引導,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帶動企業的參與,為學校提供專業指導、實踐機會。同時,高校以學術支持形式進行宣講和研究,將更多學術成果服務于冰雪及奧林匹克的推廣。
參考文獻:
[1]新華網.北京申辦冬奧將帶動3億民眾參與冰雪運動[Z].2015
[2]搜狐體育.國家體育總局《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一2025年)》[Z].2016.11.
用科學的義利觀對當代青年學生加以教育和引導,是一個值得重視的教育課題。國內在高校培育社會主義義利觀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踐,已取得不少成果。醫學院校的義利觀教育不僅關系到學生在校期間的全面發展更關系到將來的醫風醫德建設和醫療服務行業的健康發展,具有“源頭教育”的重要意義。文章旨在通過具體的教育途徑,用更加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方式讓醫學生將優秀的義利價值內化為人格、修養,外化為正確的價值選擇和自覺行為。
一、貫穿于課程教學中。構建完整的教育體系
學校教育目標的實現主要依靠課程。任何內容的教育都不可能僅靠某一門甚至某一類課程實現預期的目的。教育體系的形成需要不同學科和不同課程的相互配合、相互補充和完善。要通過教學的途徑進行義利教育必須深入發掘各類課程的教育資源,不斷強化并實現各門課程的育人功能。
(一)融入課程
1.專業課程。專業教育不只是專業知識的傳授和職業技能的培訓,還包括與該專業有關的倫理精神、文化傳統。醫藥專業的學生是未來醫藥行業的主力軍,醫學專業技術和醫德修養都是學校進行專業培養的目標,缺一不可。教師要在專業課程的教學中拓展德育空間,將醫療腐敗、醫患糾紛等社會熱點作為教育內容和素材,引領學生價值目標的走向。讓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對自己將要從事的工作會遇到哪些困難面對什么樣的沖突和選擇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并鍛煉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樹立起正確的職業意識、職業精神、職業道德。這既體現學校專業培養目標,又從長遠上呼應了醫療衛生行業對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的需求。
2.醫學人文類課程。人文教育與醫學專業教育是互相滲透,緊密結合的。人文課程中的“兩課”是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是開展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的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徑。義利觀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在內涵與實質上是高度契合的。因此,要充分發揮馬列主義理論課、思想品德課的作用,將義利教育有機融合在“兩課”的教學內容中,有效穿插于教學過程中。文學、歷史、醫學心理學、衛生法學等課程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和人文精神,教會人如何處理自我身心、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啟迪學生在人格、人眭、人的價值、尊嚴、人生的意義方面的思考:是實施義利觀教育的有效載體。
3.就業指導課程。就業指導課程也是培育正確的義利觀的重要途徑。就業指導課幫助學生了解自己所學專業的發展方向和趨勢,明確擇業取向,堅定醫學信念,樹立起為大眾健康服務的職業自豪感。同時對醫療衛生行業的性質、工作要求、職業知識、道德素質、福利待遇等都有一個先期的了解,形成正確的就業心理和就業觀念,避免將來因就業期待與現實情況的落差而產生心理失衡進而做出、道德失范的行為。
(二)教學原則
1.尋找結合點,注重自然性、有效性。在各課程的教學中融入、滲透義利觀教育首先要立足教材實際,緊扣教材內容。不能脫離教材,生搬硬套、強行介入。要找到所講授內容與義利觀教育的內涵相聯系之處或結合點,自然地切入并交融于本門課知識的傳授中。既體現本門課程內容的主體地位又使義利教育的滲透有序、有效進行。其次,要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提高教育的實效性。不對教育的內容過分解讀,過分強調,每一句話都非常明顯的標記上“義利觀”字眼,將整堂課上成義利觀專題教育。適時切入,引導到位,點到即止,給學生思考和領悟的空間。
2.探索、創新教學方法,注重可操作性。教育內容要盡可能豐富、生動、有新意,教學形式不能單一,照本宣科。要營造自由、開放、“熱鬧”的課堂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采用講授、討論、案例分析、寫作、情景演示、辯論等多種教學方法,結合社會和醫療行業的現象和熱點問題,引發思考,加深理解。
3.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就應該堅持以學生為本,既教育人、引導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與進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進行強迫式教育,以老師的身份居高臨下的強制性灌輸,迫使學生硬性接受,這樣做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和逆反心理,難有教育、說服、引導的效果。要讓學生積極投入教學全過程,對問題和事物的看法有自己的分析、判斷和評價。然后才是在師生討論、交流的過程中或者修正自己的觀點或者完善認識,提高對道德判斷和評價的能力,并形成內心的穩定認識,將受教育轉化為自我教育。思想教育如果不講究方式方法往往枯燥乏味,流于說教。教師要注重將教育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實際,貼近社會現實,著眼于解決學生現實生活中的困惑和矛盾,在有生活情景和聯系的實例中調動學生情感,引導學生判別是非、善惡、榮辱,產生與科學的義利觀相一致的情感體驗,切實感知義利教育內容的價值和意義。
二、樹立榜樣。發揮榜樣的示范教育功能和價值認同功能
榜樣身上凝聚著道德力量,具有傳承、傳遞優秀的價值觀的功能。發揮榜樣的力量是學校培育正確的義利觀的重要舉措。與學生接觸密切的老師是最為直接的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為人師者當用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言語行事引導和影響學生。學校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教師要自覺地提高師德修養,以自身在教育工作中的態度、情感、作風、原則在義利教育中做表率。醫學院校的很多老師同時還是長期奮戰在醫療一線的醫務工作者,他們勤奮工作,為解除病患痛苦無私忘我;堅定醫學信仰,為服務大眾健康敬業奉獻;追求精湛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情操的職業精神都能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染、感召。學校和當地的名老中醫也是醫學生踐行科學的義利觀的精神榜樣,他們治學嚴謹,廉潔行醫的典型事例,一生奉行仁心仁德的人格魅力都契合了醫學院校對學生進行義利教育的要求。學校重視榜樣的作用,教學中注重引用身邊人物的先進事例,長期堅持必能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榜樣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行為作用于學生,促進學生道德的發展和理想人格的形成。
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涵育優秀的價值觀
藝術教育作為高校的一門學科,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認同。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的藝術教育課程在新的教育大綱中已經不僅僅是輔助課程,他的作用力已經越來越明顯,尤其是在構建和諧德育的今天,藝術教育已經成為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手段和舉措。
校園文化的建設,是圍繞著和諧德育,落實科學發展觀來推進的一個長期的,戰略的,系統的工程,它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同時也具備了陶冶學生情操,完善學生人格,提升教育質量的作用。如果說,藝術教育是高校的“水”,那么必須肯定地說:校園文化的建設就是“水”中的“魚”,他們是相互影響,相互依靠地發展的。
新的歷史時期,高校的藝術教育除了它原有的特征以外,歷史性的社會環境和德育教育的內因賦予了它更高的一個杠桿作用。對于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似乎不能單純地依靠說教和課堂上生硬的書本知識來完成了,如果一味地把建設校園文化套上一個什么樣的架子,那么勢必違背建設校園文化的和諧初衷,激化引發一個潛在的矛盾。然而藝術教育的外延就是有效地通過先進的精神文明,通過有機的,形式多樣的活動來豐富校園文化的內核的。下面就高校藝術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做一些簡單的分析。
1發掘藝術教育的創造性,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創新性
藝術的潛在生命力就是無限地創造,藝術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在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中融合并能發揮其積極作用。高校藝術教育對于培養學生全面的素質,完善他們的人格,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都是十分有利的。校園文化建設的內質同樣是為了保證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的展開,為素質教育和基礎教育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校園文化的建設要在傳統的意義上加以合理的吸收和整合,針對藝術教育的功用性,作用力,創造性地把德育教育的形式多樣化,從而推進高校教育改革的步伐。
繼承和拓展藝術教育的創造性,輔助校園文化建設,加之以合理的科學的觀念,形成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理念,最終是校園文化不僅要具備實用性,更要具有創新性。
2弘揚藝術教育的和諧性,建設和諧校園文化
藝術教育有著它獨特的和諧性,它對學生的心理,生理上都形成了一個良好的促進作用,顯然這種和諧性和我們當前正在建設的和諧德育是相互吻合的。藝術教育的和諧性是當前高校和諧德育的根本所在,也是校園文化的一種拓展和創新。這里所指的藝術教育不同于培養專門藝術人才的專業教育,而是指提高、普及學生的文化修養、鑒賞能力、審美情趣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的藝術素質教育。他們之間的各個因素具備了相互的和諧性,使學生的身心能夠在藝術的熏陶下逐漸地健康起來,對于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構建和諧的校園環境,校園文化,和諧德育都具備相當的張力。
3汲取藝術教育的多面性,豐富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
藝術教育是多面性的,他不僅代表人們對藝術的修養和欣賞,而且在更深的一個層次上來說,高校藝術教育通過自身的誘發作用和感染力,能夠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有助于提高學生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的能力。藝術教育通過音美內力的合成,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形成藝術教育與綜合素質教育相互促進的良性互動關系,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開展形式多樣的藝術教育,能夠使學生的性情得到陶冶,思想得到交流,從而成為四有新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a.可以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b.可以促進大學生思維能力的全面發展.c.可以增強學生的身心素質;d.加深學生對人文知識的理解,為他們提供智力保障;e.培養大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而這些主要的元素又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真正構架,對于高校的和諧德育建設是一個豐富和拓展,對于校園文化的進一步深刻理解和建設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提煉藝術教育的先進性,打造校園先進文化的平臺
通過藝術修養培養起高尚的藝術欣賞趣味來,對于高尚人格、理想人生境界的追求和確立有重要、積極的意義?,F代社會,人們面對著激烈的競爭,越來越感覺到生活的壓抑,為此,健全的心理品質對當代大學生尤其重要。藝術教育可以通過愉快、輕松的藝術形式來改變和調節人的情緒狀態,使人從藝術作品中得到情感的抒發。具有較高藝術素質的人,能夠較好地認識生命的價值和生存的意義。從而形成良好的科學思維方式和健康的生活習慣。使自己能夠從容面對外界的各種困難。藝術教育又具有他鮮明的時代特點,代表著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而高校作為人才的發祥地,作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領頭軍,高校的校園文化必須是既先進,又和諧,不失活力,同樣具備文化的統領性和全面性,只有在此基礎上,高校文化和藝術教育本身的魅力才能得以有效的融合和利用。
《晏子春秋》中說,“凡人之所以貴于禽獸者,以有禮也”,禮儀是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必須重視的一個方面。作為人們日常交流的行為準則,禮儀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們之間的感情溝通。對個人來說,是否懂禮儀決定了其在人們眼中的形象高低,個人的良好修養,道德水準,自身素質等多個方面的內容都是通過禮儀這一細節表現出來的,其重要性自不待言[1]。對社會來說,一個文明程度較高的具有禮儀的環境能夠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情感的交流和人性的光輝,這對提升全民的幸福感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因此在各級院校中加強禮儀教育,使學生具有較高的禮儀素養,進而提升社會禮儀文明程度就是當前亟需考慮的一個問題。在高職院校開展禮儀教育,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并在以后的工作中遵守基本的禮儀規范,提升整個社會的禮儀文明水平。
一、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禮儀教育的意義
(一)有利于提升個人修養
在當下的高等院校教育中,許多學校偏重于具體的文化知識方面的傳授,忽視了對學生個人修養的塑造,以至于許多在校學子絲毫不注重內在的禮儀涵養,身為學生卻沒有文明氣質,個人的修養非常差,在一定程度上不但破壞了學校的尚禮氛圍,還給自身造成了極其不良的影響。因此,加強學生的禮儀教育在這一時期顯得尤為必要。高職院校在進行禮儀教育的大環境下,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到禮儀的重要性,逐步使學生具備禮儀的相關知識,進而促使學生自身形成良好的禮儀修養。禮儀首先是個人的行為規范,其次才談得上社會層面的整體素質。在高職院校加強禮儀教育,其最根本的意義在于全面提升學生的個人修養,使學生具備較高的道德素質[2]。
(二)有利于和睦同學關系
關于禮儀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試想在一個不注重禮儀的院校內,學生之間的相處必將會出現許多問題。在近年來的頻繁出現的各級院校中學生之間發生矛盾而做出許多出格的事情最終導致悲劇發生的事件中,多數事件的起因都是因為一些生活中的細節,一些學生因為缺乏基本的禮儀常識,在無意間做出傷害他人的事情后,不懂得與人致歉,進而導致矛盾升級,釀成慘劇。所以當下非常有必要加強對在校學生的禮儀教育,通過對學生進行禮儀知識的普及,讓學生懂得在與同學相處的過程中,應該處處以禮為先,尊重其他同學,如此才能獲得一個較為和睦的同學關系。高職院校中加強對學生的禮儀教育,有利于實現學生之間的和睦相處,從而營造一個良好健康的校園環境。
(三)有利于規范自身行為
人類的多數行為都是利己的,在這之中不免會傷害到其他社會成員的利益。從個人的行為規范來說,一些人不符合禮儀要求的行為舉止可能會造成他人的不適,尤其是在高職院校中,大部分學生都涉世未深,社會經驗缺乏,遇事往往注重個人利益,忽視他人感受,沒有實現以禮待人,這樣極易造成學生之間的嫌隙,甚至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工作生活,當前高校中存在的諸多現象都表明了新時期加強學生禮儀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禮儀教育首先是從自身出發,規范自身的行為舉止,在日常生活中約束自己的越禮行為,努力以禮儀的相關規范要求自己,這樣才能在與人交流中獲得他人尊重。因而加強禮儀教育有利于規范學生的自身行為,促使其成為有禮貌的新青年。
(四)有利于優化自身形象
許多人的禮儀水準通過其外在形象就可以看出來,一些不經意間的失禮表現會讓他人對自己的印象極為差勁。高職院校的許多同學也許自身專業知識的學習并沒有什么不足之處,然而在經歷過一些工作的面試機會后,卻無一得中。這多是因為在面試的過程中沒有注意待人禮儀,忽視了基本禮儀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性,故而使得自身形象一落千丈,用人單位也因為這些失禮行為而否定了面試學生。而在經過相關的禮儀教育后,學生的禮儀素養得以提升,在生活中的表現也符合相關禮儀標準,這對優化學生的自身形象無疑有很大的積極意義。
二、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禮儀教育的途徑
(一)發揮教師的榜樣帶頭作用
在高職院校開展禮儀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就需要教師以身作則。常言道,“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的學識不一定每個學生都能深刻的理解,學生也許會發出高山仰止的感嘆,但是其較高的道德修養,禮儀水平卻是學生可以完全學習的[4]。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就做好禮儀教育的榜樣作用,有利于在潛移默化中感染學生,使得學生逐漸產生禮儀的意識并進而在生活中處處遵守禮儀。然而讓人感到遺憾的是,目前高職院校中許多教師的禮儀水平卻比較低,在學習生活中的一些不好的言行舉止也給學生造成了負面影響,這樣的教師又如何來實施禮儀教育。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尤其是學生們非常尊敬的老師,因此,高職院校開展禮儀教育,首先應該提升教師的禮儀水平,發揮教師的榜樣帶頭作用。
(二)開展禮儀方面的相關課程
在高職院校中加強禮儀方面的教育,其中一個非常重要而且有效的途徑就是開展與禮儀教育有關的專業課程。一些非?;镜亩Y儀很容易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與人交流的過程里熟悉并且時時遵守,但是一些正式場合的禮儀,尤其是關于禮儀背后的文化則非常有必要開設相關課程對學生進行教育。毋庸置疑,現在通行的禮儀背后有其形成的相關文化背景,只了解學習禮儀的外在形式是不夠的,只有在深入了解了禮儀之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后,才能使學生具備關于禮儀的基本涵養。例如在當前的高職院校禮儀教育中,學??梢蚤_設中外禮儀對比以及禮儀文化介紹之類的課程,并結合當下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禮儀現象為學生進行具體分析,從而吸引學生學習禮儀的興趣,實現高質量的禮儀教育。
(三)應注重生活細節中的禮儀
關于禮儀的相關教育,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基本禮儀意識,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按照禮儀規范的要求做到待人接物處事。因此,高職院校加強禮儀教育必須從生活中的細節入手,從具體的實踐中使學生認識到禮儀的重要性和其所帶來的良好的社會效應。具體來說,高職院??梢栽谛@內開辟出一處關于禮儀的公示欄,列舉校園內學生遵守禮儀的典型事件和學生忽視禮儀要求,違背禮儀規范的反面案例,通過對兩種行為的褒貶,讓學生感受到禮儀在校園內無處不在;如果出現較為嚴重的違背禮儀規范的事件,也可適當進行通報批評,進而使禮儀在廣大學生心中扎下根,確立起遵守禮儀的觀念。這樣一來,就能夠在校園內營造起良好的禮儀氛圍,學生在日常小節中也會倍加重視自己的禮儀,從而可以取得較好的禮儀教育效果[5]。
(四)組織禮儀主題的集體活動
加強高職院校中的禮儀教育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多種多樣的禮儀教育方式,只有這樣才能激發起學生的參與主動性和對禮儀學習的興趣。目前一些院校的禮儀教育效果不是很好就是因為整體流于形式,忽略了學生在禮儀教育過程中的主人翁狀態,只強調課上的單方面的理論說教,學生無法對其有感性認知?;谶@一現狀,高職院校就需要改進禮儀教育的相關方法,只局限于課堂肯定不可取,適當應當讓學生自主開展一些關于禮儀宣傳的集體活動,比如各種形式的禮儀競賽和節目表演等,以學生更感興趣的形式為其介紹禮儀方面的知識,這樣學生對于禮儀的感受就比較直觀而且其接受程度更高。除此之外,學校也應該組織一些關于禮儀知識的講座,可以選擇具體的主題進行宣講,例如大學生相處禮儀,工作面試禮儀等等。以具體的形式組織起禮儀主題的相關活動,能夠起到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三、總結
中華民族素來是禮儀之邦,待人接物的禮儀已經貫穿了我國幾千年的歷史。先賢孔子曾經說過,“不學禮,無以立”??梢姸Y儀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作用,一個具有文明禮儀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會得到他人的尊重,一個國家也是這樣,懂禮節且行禮儀的國家在國際上也更有話語權。在我國近些年的經濟飛速發展過程中,禮儀的重要程度逐漸被忽略了,因此新時期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非常有必要的。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是未來祖國建設事業的中堅力量,其自身素質對我國的綜合國力提升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的禮儀教育就是當前較為重要的一個方面,進而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知禮守禮的習慣,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得以踐行,成為未來國家發展能夠倚仗的高素質人才。
作者:郭潔 單位:甘肅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林豐平.高職院校學生禮儀教育的現狀探索與途徑[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03.
[2]張麗娜.關于高職院校學生禮儀教育的探討[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01.
然而,在各級廣播電視大學傾其全部力量努力申辦遠程開放大學的同時,也需要清楚的認識到遠程教育這種學習模式的缺陷。非常明顯的一點問題便是遠程開放大學人文環境建設的缺失,這是開放大學建設過程中很嚴重的短板。
一、遠程開放大學人文環境的現狀
各地方電大在建設遠程開放大學的過程中,往往比較重視多種媒體的綜合性利用以及網絡技術的開發,而忽視人文環境的構建,這使得開放大學的校園缺少“人文關懷”或者說缺乏“人氣”。
(一)學生與教師間、學生間缺乏溝通與情感關照
遠程教育的特點是通過計算機與網絡進行教師與學生間知識的傳授。與普通高校傳統教育中教師與學生面對面交流有所不同的是,開放教育學生面對的是電腦、鍵盤、鼠標。學生看到的是已錄制好的課件,而無法與教師及同學產生任何教學互動。然而教學中師生的溝通和同學間的交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又是極其重要的,這便很容易造成一種思想隔閡。同時,由于學生很少到學校進行面授輔導,而只是通過Email或電話進行溝通,這便很難在師生間及同學間形成一種情感互動。學生對師長難以產生崇敬,教師對學生也難以產生關愛與呵護。同樣,學生間也往往由于較少坐在教室里共同聽課而產生陌生感,更談不上彼此關照,互相學習,共同提高。這種“永久分離感”不利于遠程教育中人的情感培養。
(二)校園文化氛圍淡薄
普通全日制高等院校中的校園文化建設包涵內容較多,例如教師及學生對校園辦學理念的理解、學生對恩師人文精神的傳承、濃厚的學術氛圍、熱鬧的文體活動等等。然而這些典型的校園文化在遠程教育過程中卻處于缺席的狀態,形成這類癥結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開放教育類學生的求學動機不純。一部分學生只為了盡快拿到畢業證書,而不是求知,因此對于遠程大學的辦學宗旨、學校歷史、學術發展等校園人文基礎并不感興趣,對待各類校園活動更是漠不關心,因此很難形成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
(三)學生缺少歸屬感
由于開放教育強調網上教學,因此學生較少到校園內進行面授輔導,這種在校時間較短的現狀使學生很難形成一種存在感。存在感的缺失使學生對“校園實體”始終保有一種模糊的概念。只有強烈的認同感和存在感才能使人形成類似于“家”的歸屬感。因此在遠程開放大學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人與校園“準分離”狀態使學生缺少歸屬感,認為學校只是其考試和交學費的行政機構,而非將自己置身其中,接納知識,這種歸屬感的缺失不利于校園人文環境的建設。
二、藝術教育在提升遠程教育效果方面的作用
藝術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育宗旨是“通過文學藝術形象影響大學生們的審美感知、意志等,使他們學會主動去追求美,體驗美,創造美。同時,對藝術美的感知和判斷還能夠潛移默化地促使他們形成對社會和人生中美丑、善惡、榮辱的正確認識,進而形成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崇高的道德品質。”而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和提高道德品質恰恰是建設校園人文環境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對常常產生“校園疏離感”的遠程開放大學學生。
(一)藝術教育在遠程開放類學生人格塑造方面的作用
參與遠程開放教育學習的學生來自社會各個階層,所受教育程度各有不同,從事的工作也五花八門,因此在道德素養、意志品質等人格方面更是參差不齊。藝術教育與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不同,藝術教育的特點是“潤物細無聲”,而非簡單的理性的道德說教,它是一種美的教育。這種美的教育使學生對社會萬物有了基本的審美觀,即何為美,何為丑,何為高貴,何為低俗,最終達到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這種通過藝術審美教育而達到的道德感化對學生的人格塑造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遠程教育成人類學生由于其工作及生活環境迥異,往往形成多元化的價值觀與道德觀,因此,藝術教育的以美導善,凈化心靈的作用決定了它非常適合在遠程開放大學實施與推廣。
(二)藝術教育促進遠程開放類學生情感交流
藝術與人類復雜而細膩的情感息息相關,不論是在藝術創作過程中,還是在藝術欣賞與教育的過程中,人們都要投射大量的情感因子,以一種感性的態度來面對文學藝術作品,以一種審美而非邏輯的情緒來面對藝術意境,進而體現出一定的情感自由特征??v觀審美啟蒙的歷史進程,從盧梭到康德,“這些大思想家始終致力于將藝術從被奴役的處境中解救出來,賦予藝術的自律性以合法地位,并昭示其固有的‘心理自由’的內在規律”??梢?,藝術賦予人類的“情感自由”和“心理自由”特質早已為眾多思想家所認可。
因此在藝術教育過程中,不論是文學教育還是音樂教育,美術教育,教師與學生間,學生與學生間都在進行著心與心的自由交流,靈魂與靈魂的自由碰撞。遠程開放類學生由于平時很少來學校,因此缺乏與老師及同學們的情感交流,而文學藝術教育恰恰彌補了這一問題。學生在進行文學藝術類課程面授及小組討過程中,可以就自己的審美觀提出自己的藝術理想和藝術創作思路,所有同學互相學習,彼此借鑒,在不斷交流的過程中,情與情互相感染,心與心拉的更近。這種心靈化的情感交互作用,可以消除學生與學生間的陌生感,以及學生與校園間的疏離感,使校園的情感環境更加濃郁。
(三)藝術教育增強遠程開放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加強學生凝聚力
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便是校園社團的建立及學生活動的開展。融合個體到集體中來,是社團組織及學生活動的基礎。在群體性的組織與活動中,個體的興趣愛好、信念、理想會被凝聚,放大,形成具有一定影響力和感召力的集體精神產物,這種精神成果日積月累,便成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而藝術教育作為審美精神成果的分析、展示與傳播,更是成為校園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因素。特別是對遠程開放大學的學生們來說,社團組織與學生活動偏少,這迫切的需要藝術教育的融入。音樂欣賞、美術創作、詩歌征文、聲樂大賽、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等等,不僅僅局限在課堂上,這些由于藝術教育衍生出的藝術活動形式,將大大豐富成人類校園文化建設。同時,開展開放教育類學生藝術文化活動,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凝聚力。遠程開放教育類學生由于學習地點較分散,彼此聯系較少,因此個體性較突出,個體意識較強,即個人主義思想較嚴重。但諸如詩歌大賽、合唱比賽、小型音樂會等群體性藝術活動可以促進團隊意識的培養?;ゲ皇煜さ膶W生們在彼此協作的過程中,差異得到了協調,性格得到了磨合。原本各色不同的審美經驗在群體性藝術活動中得到了同化,心與心的距離拉近了,精神共鳴由此產生,凝聚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遠程開放大學開展藝術教育的途徑
遠程教育的特點決定了遠程開放大學開展文學藝術教育注定與傳統高校有較大不同,遠程開放大學具有自身特有的教育優勢,那就是計算機網絡,利用這種優勢,遠程開放大學可以開發完全不同的藝術教育方式方法,營造獨特的藝術氛圍,但首先要做的卻是要徹底轉變教育理念。
(一)轉變傳統遠程教育辦學理念,塑造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
傳統的遠程開放教育辦學理念往往存在較多問題,主要體現在辦學宗旨與人才培養模式方面。很多廣播電視大學過度重視經濟效益,在招生方面投入大量精力,面對學生入學后的教育問題則關注較少,同時很少考慮將學生往哪個方向培養。這往往使部分廣播電視大學陷入以經濟效益為辦學宗旨的惡性循環中。而事實上,高校辦學的根本目的應該是人才的培養。高水平人才的塑造是高校優質辦學的最有效的宣傳方式,往往比招生廣告更有說服力。因此,首先要轉變單一型人才培養的理念,要形成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復合型人才的辦學思想。文學藝術教育與技能教育有所不同,不能夠立竿見影,而是春風化雨般滋潤學生的心靈,增強學生對美好事物與美好生活的追求欲望。善惡美丑的展示加強了學生對現實生活的判斷力,使學生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擁有更強的敏銳度與感受力。這些都是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質的靈魂教育,都直指學生內心世界,決定了學生的意志品質,為人品格,這是培養復合型人才所不能缺少的。因此,廣播電視大學要著眼于未來,著眼于多元社會的發展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打破舊有的觀念,將詩詞鑒賞、音樂、美術、舞蹈、書法等藝術教育融入到遠程教育中來。
(二)開展多角度藝術實踐活動,打造藝術教育第二課堂
開展多種類多角度的藝術實踐活動是遠程開放大學開展藝術教育非常有效的途徑。其中藝術欣賞與藝術競賽是兩種最有針對性和最有成效的文藝實踐活動。詩詞欣賞、音樂賞析、美術欣賞、電影觀摩等文藝欣賞活動能夠較快的使學生們收獲審美愉悅,并產生情感共鳴,這對于平時較少見面的開放教育學生來說是一次非常好的交流情感與分享愉悅的機會。成人開放類大學可以與專業藝術院校合作共同開展文藝展覽等活動,擺脫被傳統高校孤立的局面,同時也可增強校園藝術文化氣息。這對于將學生從電腦前拉回到校園,對于增強學生的校園歸屬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開放類大學要積極主動地挖掘有藝術才能的學生,將他們組織起來,形成各種文藝社團。社團可以改善成人類學生零接觸的狀況,讓這些學生廣泛的進行接觸與交流,形成一種集體人文藝術效應,創造出藝術氛圍。情感溝通使得心與心的距離更加貼近,“藝術交流”使得校園文化更加豐富多彩,這些藝術實踐教育對于校園人文環境建設都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
2高校排球文化秉承和諧校園文化的獨具特色
回顧歷史,從發現排球這項運動的起始發展到至今繁榮的全過程,都可以依稀可見其文化的延續性和先進性。
2.1排球文化活動堅持個性突出的特色
校園文化的和諧發展是在堅持和弘揚自身優良辦學傳統基礎上促成文化進步的各種因素的新提高、新跨越,并不是脫離學校自身的個性因素而發展。要形成大學和諧校園的精神、校風、特色和品牌不僅需要辦學的重要資源和財富,更離不開從自己的優勢、特色和個性特征去獨辟路徑。高校排球文化堅持以獨特的文化為理念,突出校園文化內涵,設計了體現大學生積極向上、團結拼搏、開拓創新精神風貌的隊標、隊旗、口號等人性化的色彩。在突出排球主題文化的同時,也十分注重各自不同的特色,各高校專門為自己的排球隊設計了彰顯時代氣息與青春活力的隊旗和隊標。排球賽場上隊旗飄揚,賽場內吶喊助威聲響徹在校園中,成為一道道引人注目的風景線,到處洋溢著和諧大學校園文化氣息。
2.2排球文化活動凸顯以人為本的特色
高校在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體現以學生為中心、以育人為己任,以推進素質教育為主線,實施人性化管理,促進大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和諧,在學校的組織活動中,給學生以關愛,始終貫徹“平等、尊重、合作、發展”為基本內涵的人本思想。圍繞著高校開展的排球文化活動的主體是大學生,任何校園的比賽和校際間的排球競賽參賽隊員均是在校大學生,承擔各項裁判工作的是在校大學生和大學教師,后勤保障和各種表演活動的志愿者均為球隊各自所屬的大學生。排球比賽場邊演繹著文明與激情的助威的拉拉隊與大學生球迷們富有生氣與活力的鑼鼓聲、吶喊聲和掌聲都屬于拼搏賽場上的每個隊員和球隊。所有的這些都凸顯排球文化的人文性。
2.3排球文化活動集中發展性和動態性的特色
高校校園不會是靜止的或極致的狀態和諧,總是表現為在事物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達到的平衡。高校也是知識分子較為集中的地方,對富有特色的體育技術動作的渴望與對新知識的追求是一樣強烈、好奇。從硬排中演化而來的軟排、氣排、沙排滿足了人們對文化求新的功能。排球運動在高校如火如荼的開展,充分展示校園風采,是一項具有濃厚校園文化氣息的活動,有活力四射、熱情奔放的硬排球,有時尚流行、剛柔并濟的軟式排球,有魅力獨特、輕松隨意的氣排球,各式打法的排球無不增加了排球文化的活力。排球文化活動在高校不僅是一個簡單的活動,而且是展示各高校校園文化和大學生精神面貌的一個舞臺,排球所展現的不僅是運動本身,而且是一種激情,是一種活力,是一種全新的校園文化,并將校園文化與體育文化自然結合,融合成一種獨特的風格,它是積極向上的精神,是大學生的意志力、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具體體現,蘊含著高校校園文化的深刻內涵。
3高校排球文化彰顯校園文化的主要特性和文化價值
排球運動作為文化現象之始,就被標示著在社會文化中具有活力和深邃的內涵。這項運動不僅豐富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而且從文化的最高境界中折射出深刻的哲理,體現了強烈進取、敢為人先的精神追求,有效促成了個人魅力與社會魅力的和諧發展。所有的這些無不顯現排球運動的精華之處和感召的魄力,完全展現了它的社會文化價值和獨特的特性。
3.1具有很強的觀賞性
高校排球運動是以大學生為主要參與者的文化活動,有著很強的觀賞性。排球比賽精彩紛呈,扣人心弦,特別是流暢的配合、多變的戰術,不僅展現了運動員嫻熟的技藝、高漲的熱情、高超的技戰術、良好的體力,同時也看到了排球運動員強壯、自信、矯健的颯爽英姿,而且從更深的層次體現了排球運動員更快、更高、更強的精神。透過排球豐富的內涵讓所有關注它的人也深深地領略到一種理想化的奮斗模式,在目標面前,任何人都有同等的機會和競爭的權力,要想達到目標,要不斷的磨練和進取,用汗水和心血不懈努力,面對著充滿挑戰與不可知的挫折,要學會自信樂觀、永不放棄、把握時機、全力以赴做到勝不驕、敗不餒,領略“贏的不是比賽而是尊嚴”的精髓所在。排球運動理論與實踐活動內容的多元化,技術多樣與戰術多變,使排球比賽攻防對陣更加激烈,圍繞這個展開的所有形式和內容將給參與者帶來感性、理性認知和文化內在的熏陶。
3.2具有鮮明的文化性和強大的文化向心力
以大學生為主體的高校排球運動,既繼承了競技文化傳統,又兼備現代教育的文化內涵。作為面向校園群體開放的竟技性體育運動,排球運動必然具備現代體育的娛樂刺激性和超越競爭性,可以說排球運動正是現代教育與現代體育這兩個文化體系的交匯點。當今校園排球形成了個性、獨特的文化景象,這種濃郁的校園文化是高校排球運動的重要特點,在高校排球場上,你時常還能看到狂熱而文明的觀眾,充滿詩情畫意的口號,健康活潑、熱情奔放的參與者。從這種意義上,排球運動完全可以等同于大學校園其他任何精彩的文化活動,都是因其自身深厚的內涵和底蘊煥發出強大的文化向心力。
3.3具有廣闊的社會性和強大的輻射力
學生是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他們滿載學識并不斷地加入到社會大潮中,不僅增加社會群體的文化成員的比例和知識結構,而且直接對社會其他成員產生廣泛的輻射和相互作用。排球文化活動在高校孕育而生,并培育出了骨干和愛好者,隨著時間的推移,排球文化活動繼續在高校推廣,這是排球運動能保持發展勢頭的強大動力源。作為高校深受歡迎的文化活動,校園排球也走出了象牙塔、走出了自娛自樂的傳統高校體育運動模式,走上了社會化發展的經濟建設道路,通過市場化的運作快車道,加上先進傳媒的推廣,高校大學生排球從里向外被武裝起來,迅速從高校校園向社會輻射和拓展,吸引社會對高校賽事和教育的關注,借此高校與社會的聯系也就更為緊密。
3.4具有良好的教育性和人才培養體系
作為球類的重點項目,高校排球文化活動有其特殊的意義,是以推廣和宣傳體育精神,展現和宣揚校園文化為宗旨的文化,它集德、智、體、美于一身,從表層上造就了高校學生的良好體質,增強了大學生的健康體魄,從內在中塑造了廣大大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進取精神、堅強的品質,規范了他們的文明行為,發揮著身心雙育的功效,與《關于深化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所提倡的素質教育目的吻合?!绑w育不是工具,也不是榮譽,是一種文化”,通過排球文化活動來推動和發展這種和諧校園文化才是最重要的部分。多年來排球成功在高校中普及與推廣,堅定了教育工作者們堅持高校排球改革的信念,他們在發展高校排球、培養排球人才的目標指引下,歷經艱苦,百折不撓,逐步探索出一條構建知識型、系統化的排球人才培養體系新路。堅持其育人宗旨,利用高校豐富的資源,結合高校文化優勢,以排球運動和比賽為平臺融合高校校園文化,發展出了形式多樣、普及范圍廣泛、運動水平高超、內容豐富新穎、社會影響深遠等良好教育模式,推動了大學體育文化和人才培養體系的發展。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059-01
隨著市場經濟浪潮中個人利益的驅使,加之醫療體制不完善,社會法治不健全,造成了當前醫患關系緊張、惡化的形勢。如今,全社會都在呼吁加強醫務人員職業道德,醫學生作為國家醫療事業的后備力量應該得到社會更多的關注。醫學院校在國家醫德教育體系中承擔著重要的責任和義務。對于培養健全的醫學人才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國大部分醫學院校醫德教育從認知程度到研究實踐均處于相對初級的階段,主要表現為醫德教育重視程度不足,教育內容陳舊,教育途徑單一,體系發展不健全等。通過對目前中國醫學院校醫德教育的內容、途徑和效果的調研發掘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為醫學院校醫德教育改革尋找新的突破口,為國家培養健全的、優秀的醫學人才,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一、豐富醫德教育內容,注重人文素質培養
目前,醫學院校醫德教育內容單調、乏味,醫學生文化底蘊不足,人文社科知識匱乏,缺乏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感,制約了醫德教育的進一步發展。針對這一問題,醫學院校應重新認識醫學生人文素質對于醫德教育的重要性。原本單調的醫德教育內容已無法適應新時期的要求。醫德教育的內容不應僅限于醫學生思想道德層面,還應該包涵醫學生人文素質培養。將醫德教育融入到醫學生文化生活的各個領域,通過靈活多樣,內容豐富的人文素質教育,促進和培養醫學生的醫德觀念。
與醫學生醫德教育息息相關的人文科學涵蓋了多個方面,涉及文學、美學、哲學、歷史學、社會學等多類學科,要實現醫學人文素質教育全面融入醫德教育體系,需要擺脫人文素質教育只作為輔助教育,相關課程多為選修且課時極短的狀況。將人文素質教育內容與醫學的實踐應用進行良好的結合,例如,由文學、美學、歷史學等學科與醫學的融合延伸出諸如“醫患溝通語言技巧”、“醫學人體美學”、“中外醫學發展史”等創新課程。通過對哲學和社會學相關知識的掌握,從容應對當今社會和醫療活動中的問題和挑戰。
通過創新課程內容優化課程設置,使醫學人文教育貫穿醫德教育始終,將原本脫離醫學人文精神單調、枯燥、乏味教學效果不佳的傳統醫德教育內容進行革新,真正讓醫學生在汲取精神營養,凈化心靈,陶冶藝術情操,豐富個人情感的過程中逐步樹立起正確的醫德觀念。
二、拓展醫德教育途徑,構建完善的醫德教育體系
長期以來,醫德教育途徑的單一、重復,缺乏創新是阻礙醫德教育發展的又一重要因素。醫學院校開展醫德教育的途徑基本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實踐、臨床帶教三種主要教育形式。學生在醫德教育的主體,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1.典型選樹――轉變學生地位,打造醫德教育新生力量
目前,各高校大學生先進典型的選樹工作受到越來越高的關注,大力培養選樹先進典型是高校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長期性、基礎性工作,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導作用,對于弘揚當代大學生自強自立,開拓進取的時代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國醫學院校典型選樹工作在注重弘揚醫學生刻苦鉆研,勤奮學習,自強不息精神的基礎上還應該將醫德教育元素融入其中,引導學生關注自己身邊的先進典型。學生從原來醫德教育模式中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醫德教育的參與者、建設者和傳播者。使醫德教育形式跳出傳統的老師教導學生,課堂理論灌輸的形式,通過典型選樹的教育模式,讓學生從自己身邊生活的點滴中領悟醫德的定義和內涵。醫德觀念應該滲透到醫學院校開展的各類典型選樹工作中,讓學生們認識到醫德素質與學習成績和評獎評優處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醫德與專業技術一樣,是一名優秀的醫務工作者必備的個人素質。通過這一過程學生地位的轉變,使學生們成為醫學院校醫德教育的新生力量。
2.名師講座――名師、名醫思想品德的“傳、幫、帶”
大學作為國家高端人才的培養基地,各類講座是大學生活中一道亮麗的風景,同時也是大學教育形式重要的組成部分。豐富多彩的講座對于營造校園文化氛圍,活躍科研學術氣氛,指導學生價值方向等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對于醫學院校醫德教育,名師、名醫講座是不可忽視的塑造醫學生醫德醫風的有效途徑。內容生動的講座能給醫學生以切實的價值觀、事業觀指導,促進良好醫德醫風的形成。講座不僅成為醫學生開闊視野,豐富學識,加深專業認識,發掘職業興趣的有效途徑,還可以通過與名師、名醫開放自由的對話,通過他們生動立體的教育題材,豐富的職業經歷,坎坷的人生感悟,無私的大醫情懷震撼學生們的心靈,從內心深處領會醫德的真諦。名師、大家是一所高校最核心、最重要的精神財富,尤其對于醫德教育這種人文教育,一位大師一次深刻的講述十倍于單調的課堂理論學習。醫學院校醫德教育發展應該重視這種名師、名醫對于醫學生大醫精神、醫德醫風的“傳、幫、帶”作用。
3.校園文化――營造良好的醫德教育環境
二、實施過程與對策
1.明確藝術教育理念,開展普及工作
(1)根據藝術教育的總目標,把藝術教育作為一種思想,在學校各個環節和形式上體現素質教育的宗旨,構建一個“以美促德,以美益智”的藝術教育環境。同時,明確藝術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這一理念,為每一位學生提供藝術教育的機會,避免藝術教育的功利化、狹隘化,把藝術教育與其他幾方面教育一起形成合力,促進學生發展。
(2)完成課程設置:根據醫學院校的具體情況和特點,在教務部門的支持下,將藝術課程納入教學計劃,開設了音樂、美術、舞蹈、影視作品欣賞等理論課程和攝影、書法、樂器演奏、國標舞等實踐課程。首先把國內外的優秀藝術作品介紹給學生,使學生從藝術文化的發展中感悟世界的美、人生的美。其次,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基本藝術知識和技巧,在實踐中逐步提高藝術修養。
(3)開辟課外藝術活動場所:課外藝術活動既能展現校園文化風貌,又是促進學生藝術能力發展的重要環節,根據學生的興趣和需求,開辦了樂隊、舞蹈、攝影、繪畫、手工等藝術活動室,使學生每周有兩次機會按照自己的喜好進行藝術實踐。
2.深化藝術教育,提高藝術教育層次
(1)加強教學研究,提高教學質量:藝術課程除了要學習藝術知識和技巧本身,學生更要通過背景、文化,把握藝術所表述的本質和藝術的精神。所以,安排教學內容時,有目的地選擇優秀的藝術欣賞作品,合理擬訂審美教育計劃,有的放矢地提高審美高度和層次。
(2)明確科研方向:科研的目的是帶動教學的發展,所以藝術教育的科研工作不能只重視藝術理論的研究,要針對藝術教育在學生心理、情感、審美和創新能力的作用進行研究,大力挖掘教師潛力,積極申報高層次的研究課題,以取得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科研成果。
(3)在藝術實踐中檢驗藝術教育成果:在課外藝術實踐中以各類藝術節做契機,充分發揮社團作用,成立合唱隊、舞蹈隊、攝影、書畫協會,積極參加各級大型文藝演出與國家、省、市的藝術展演活動,在實踐中使學生的藝術技能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培養、人格得到升華。
3.促進藝術與專業教育的融合,發揮藝術教育的育人作用
學校教育中各個學科、各個環節乃至學校教育的全過程都蘊含著豐富的藝術因素,只有拓寬藝術教育途徑,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審美能力。
(1)專業教學與藝術教學的融合:教學實踐中我們摸索出醫學院校的課程應將審美教育融入藝術教育的全過程,由原來的藝術審美延伸到醫學審美;由開設單純的藝術課程發展到與專業相結合的審美課程中。如開設音樂療法、醫學美術、形體儀態技能訓練等。在藝術與醫學結合的教學實際中,強化學生發現美、感受美的能力,激發學生創造美的能力,促使學生在專業領域內審美水平的提高。
(2)挖掘教師藝術潛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課堂教學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各個專業教師藝術素養的提高,會對學生的審美水準起到促進作用,因此,學校定期開辦藝術講座和藝術技能培訓班,開發教師的藝術潛質,使他們在教學中以美學的觀點、審美的眼光培養學生。
(3)校園藝術環境的建設:指校園的物質文化設施,如校園內部景觀設計、建筑物內部的裝飾設計等,其目的是為學生提供學習生活和發展的良好環境,它不僅反映學校的文化傳統和學習風氣,還可以反映學校所蘊藏的發展潛力和創造力,使學生從無意識接觸中獲得相關專業知識的滋潤和思維的啟迪,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
轉貼于
三、取得的效果與分析
1.健康人格的提升:藝術教育實踐中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欣賞課中憑借優秀的藝術作品所蘊含的廣泛思想內容、深刻的寓意和豐富的情感,給學生以美的享受與啟迪。這情感和意識上的觸動往往是構成人的美好性格的必要條件。有了美好性格,學生就會以對美好事物無比熱愛、對丑惡事物無比憎惡的審美態度去對待現實社會、人生、事業、親友、同志等。在課外活動中,讓學生在審美的環境中和親身的實踐中去感悟藝術作品所反映、描寫、刻畫和塑造的人物的高尚境界,看到生活美與藝術美標準的差距,從而對優秀作品中的人物或事物產生認同。這種認同反過來又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激勵作用,激勵他們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從而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2.審美能力的提高:無論是課堂教學、課外藝術實踐還是藝術環境的熏陶,都是通過具體、直觀、可感的美的形象,使學生在直接感知美的事物過程中充分展開想象,發揮創造,提高敏銳的發現美、感受美的能力,在美的品位與感悟中得到愉悅和理性的啟迪。另外,藝術活動中師生間能保持暢通的情感溝通,這種溝通和理解伴隨著豐富的情感體驗、感染學生,激感活動。強烈的情感活動形成巨大的動力,推動學生的想象和思考,以審美的態度對待人生、對待社會。
3.應用能力的提高:學生在藝術課程中獲得的藝術能力和經驗,使學生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富有情趣,工作和學習變得更有效率和富有創造性
四、結論與建議
1.藝術教育的實踐使學生對美擁有了感受力、鑒賞力和創造力,情感得到一定程度的升華和凈化,促進了人格的完美。事實證明,藝術教育在培養學生方面起到了其他學科無可替代的作用。
2.藝術教育是一種生命教育,是提高審美而完善個人文化的品格教育。因此,它的教育是廣泛的,不能只局限在藝術文化范疇,而應進一步融合于藝術教育,與其他幾方面教育一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為促進藝術教育在學校的深入開展,領導應制訂政策,在教職工或學生考核中必須與藝術教育相聯系,從而引起學校各個方面的重視。
4.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一個成功的教師,不僅是豐富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學生精神世界的探尋者,教學中時刻把握學生心理特征和教學規律,運用高超的技藝、豐富的藝術、健康的內容,來激活學生的精神世界,促進學生情感的健康發展,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