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產業化特點匯總十篇

時間:2024-01-13 17:10:0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建筑產業化特點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建筑產業化特點

篇(1)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建筑信息技術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建筑信息模型作為建筑中的一種革命性技術,具有分析、計算、模擬以及統計等功能,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業成本,同時還可以實現保護環境的目的。住宅產業化是我國新興的一個課題,主要目的是提高住宅建筑的質量,降低住宅建設成本,減少能源消耗,由此可以看出住宅產業化與建筑新型模型技術的目標是相近的,因此應加強建筑信息模型在住宅產業化中的應用,這也是我國相關工作者研究的主題。

1 PC住宅產業化

預制裝配式建筑也可以有英文簡稱PC來代替,PC住宅產業化的含義是指通過工業化方式生產預制裝配式住宅,從而促進住宅生產現代化,在生產PC住宅時,首先在工廠對PC住宅構件進行生產和加工,其次利用運輸工具將加工好的PC住宅構件運送到施工現場,并在施工現場進行拼裝,最后利用拼裝好的PC住宅構件建設成完整的建筑,預制裝配式建筑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1)強度、品質以及耐久性好。由于PC住宅構件采用的是工業化生產方式,因此在生產工藝、質量管理等方面更加的標準化、精細化,因此可以保證住宅建筑的質量;而且由于需要高空作業的構件,如門窗、外飾面等,事先都已經安裝完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空作業的危險,另外與現澆混凝土結構相比,預制混凝土住宅構件的耐久性、品質以及抗震性能也相對較好。(2)建造速度快。由于PC住宅構件已經制作完成,因此只需要進行現場拼裝即可,而且還可以實現結構施工、內裝修和外裝修同時進行施工,改變了傳統的施工工藝,因此大大提高了建造速度,據有關資料顯示,與傳統施工工藝相比,采用預制裝配式建筑技術,建造速度可以提高30%-50%左右。

2 BIM技術在PC住宅產業化中的應用

2.1 BIM技術在PC住宅產業化中的優勢

目前,我國許多建筑業都在使用BIM軟件,它主要來源于制造業的生命周期管理理論,其英文簡稱為PDM,最早的制造業,如航空、機械以及造船等都采用了PDM軟件,其主要管理的是單個“零件”,而預制裝配式建筑將柱、梁、板等構件作為“零件”進行生產,因此PC住宅產業化和制造業的生產方式非常相近,而且采用BIM軟件對住宅產業化能夠產生重要作用。

工業住宅的外觀較為簡單,模塊化特點較為顯著,因此非常適合采用BIM技術,可以實現工業住宅的模塊化設計,降低BIM建模工作的難度,另外BIM技術能夠滿足住宅產業化的實際需求,減少住宅設計過程中的錯誤,加強對項目建設成本的控制,提高對住宅產業化建設的管理水平,從而使住宅產業化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2.2 BIM技術在PC住宅產業化的實際應用

BIM技術在貫穿于裝配式住宅中的各個環節(圖1),下面主要探討了BIM技術在住宅設計、深化設計以及施工過程中的管理應用。

2.2.1 BIM在PC住宅設計、深化設計的應用

在住宅設計階段,可采用BIM技術進行PC住宅設計,包括建筑設計、結構設計以設備設計等,BIM建筑模型具有計算、分析等功能,因此可以對建筑的日照性能、能耗性能以及結構性進行分析,提高住宅建設的質量,降低能源消耗;在深化設計階段,由于PC住宅的是在所有構件制作完成后,才將其運輸到施工現場進行安裝,因此這就要求住宅構件一定要精確,否則構件無法安裝到位,影響施工質量,還會延長施工工期,增加企業的建造成本,但是這對于單靠工人篩選檢查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可以通過BIM模型,消除在施工現場可能會發生的問題,并且加強建筑模型的碰撞檢測,及時發現構件之間、構件的預埋鋼筋之間存在沖突和問題,并根據檢測結果,深化設計圖紙,對存在問題的設計構件進行相應的調整。

2.2.2 BIM技術在工程建設管理中的應用

BIM技術在工程建設管理中具有很好的應用,利用BIM技術可以建立一個建筑管理集成平臺,將參與到工程中的不同組織聯系起來,如業主、設計方、施工方等,并及時的進行交流和溝通,共同做好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促進PC住宅產業化的發展。

建筑管理集成平臺包括一個中心數據庫和四大子系統:一個中心數據庫為BIM模型中心數據庫,主要用于存放BIM模型數據;四大子系統主要有PC構件深化設計子系統、生產階段管理子系統、現場施工管理子系統以及工程遠程監控子系統(如圖2),其中深化設計系統主要用于數據的傳輸,生產管理階段子系統主要用于讀取構件的相關設計數據,并將PC構件的相關信息返回記錄在中心數據中,現場施工管理系統主要用于掌握構件的生產情況,如進度、質量等,并在中心數據庫中記錄構件的安裝情況,工程遠程監控子系統可以實現PC工程建設進度的動態顯示。

3 BIM技術在PC住宅產業化中的應用的進一步拓展

BI技術在PC住宅產業化中的應用還有很廣闊的拓展空間,因此筆者認為還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拓展:

3.1 4D/5D仿真模擬

BIM模型可以根據現實中的建筑,建設一個虛擬建筑,因此工程現場出現的問題,可以在實驗室內利用計算機進行分析和解決,4D主要優點在于增加了時間的維度,因此可以利用仿真模擬技術,對不同建筑施工方案優缺點進行檢驗和分析,并對其進行比較,最終選擇出一個最優方案,5D主要優點在于增加成本的維度,可以通過BIM模型使工程預算和項目成本可視化、精細化,而且5D仿真模擬可以對多個成本方案進行分析和比較,了解各個成本方案之間的差別,從而選擇最為科學合理的成本方案。

3.2 數字化制造

PC住宅的采用是工業化生產方式,因此利用BIM模型,一些住宅構件可以實現自動化和數字化制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模具設計自動化。利用BIM模型為模具設計提供三維幾何數據,從而實現模具設計的自動化。(2)鋼筋加工自動化。BIM模型中的鋼筋加工相關數據,可以實現鋼筋加工的自動化,同時也使得鋼筋的用料更加的科學合理。(3)構件檢測自動化。充分利用BIM模型中的尺寸數據可以實現預制構件檢測的自動化。(4)現場自動定位放樣??梢岳肂IM模型中的空間信息,實現施工現場自動定位放樣。

總結:

總之,BIM技術在PC住宅產業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國的建筑企業應不斷加強BIM技術的應用,充分利用BIM模型中的分析、模擬、計算以及統計等功能,提高建筑企業的施工質量,降低企業的成本,實現保護環境的目的,促進住宅產業的現代化,從而促進我國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熊誠. BIM技術在PC住宅產業化中的應用[J]. 住宅產業,2012,06:17+19-20.

[2]龍玉峰,焦楊,丁宏. BIM技術在住宅建筑工業化中的應用[J]. 住宅產業,2012,09:79-82.

篇(2)

房地產業的迅猛發展給我國帶來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帶動了房地產相關行業的發展進步,尤其是建筑施工企業。當前階段我國建筑施工企業由于成立時間較短,受傳統舊時代觀念影響,其建筑施工過程中存在著建筑施工管理水平較低、建筑施工方式粗陋、建筑施工企業受益率較低,而伴隨著建筑施工活動的進行,住宅產業化已經成為當前不可避免的趨勢,現階段由于我國建筑施工企業本身管理水平和施工粗陋等缺陷,導致了住宅產業化進程中住宅施工工藝粗陋不僅極大的浪費了建筑施工企業的資本材料而且也給廣大的人民群眾買房購房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壓力,通過對現階段建筑施工企業施工工藝和管理技術的改革來提高建筑施工企業的收益,進而改觀當前我國粗陋住宅產業化道路做了簡單的討論,分別為以下幾點。

一、現階段建筑施工企業的經濟現狀

現階段我國多數建筑施工企業規模發展迅猛,但是單位建筑企業效益卻較差,集中表現為建筑施工企業建筑經濟困難。這種困難現狀的造成,一方面是社會科學技術等客觀原因,更大一方面是由于我國建筑施工企業粗放型經濟體本身造成的。一直以來建筑施工企業依靠“類能源型產業”的先天優勢,在占據大量客觀建筑市場訂單的同時,雖然單位利益較低,仍然可以取得較為豐厚的利潤收益,很多建筑施工企業領導對于粗陋式的建筑施工管理以及粗陋的建筑施工工藝,一直保持著隨之發展的態度,并沒有予以太多的關注和重視,但是近年來伴隨著我國原材料人力資源等建筑基礎材料價位的上漲,我國建筑施工企業的利潤受到猛烈波動,在新的形勢下,不少建筑施工企業開始了探索新形勢下更加合理科學發展途徑的探究。

二、住宅產業化的建筑施工方向探究

隨著工程原材料的漲價廣大建筑施工企業在新的環境下開始考慮通過改變質量,來解決能源提價和利潤之間的矛盾。其主要的做法就是通過提高管理水平和施工技術水平來從產業性內部來找到良性的改良方案進行企業利潤的在提高,其中住宅建筑方向提出了新的產業化探究。住宅建筑作為一項面向廣大購房業主的特殊“商品”,就其切身生活需求功能被列為該項商品的第一位,因而建筑企業在進行有關住房住宅的建設時候,更應該的考慮是滿足消費者需求應該放在住宅建筑的合理設計,更多的加入現有時尚潮流因素來提高住宅建筑的個性,突破傳統住房建筑一成不變的舊有模式,在新的形勢下突出自己建筑施工企業的特點和優勢,通過對建筑風格的再塑造和再模仿,從而提高住宅產品的吸引力,來改變住宅產品粗放單一的結構,從而解決當前能源價位上漲和利潤降低的關系。第二個方面,通過不斷的開辟新的商品住宅品種,來刺激消費者市場。由于當前階段我國房地產市場發展還不夠成熟,廣大消費者對于成品房屋的要求仍舊比較初級,對于高科技住宅的認可度并不高,同時物業管理方面提出的要求也很少,從而在進行產業化的過程中注意對房地產周圍增設一系列相關產業例如零售業等,來此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從而通過新的統一化建造在新的形勢下突出建筑住宅房屋的多功能性來彌補原材料漲價帶來的利潤流失。

三、關于建筑經濟和住宅產業化問題的補充

第一,住宅產業化是住宅工業化的進一步發展,主要利用先進的技術來完成住宅建筑設計上的標準化和生產制造上的工業化,集中體現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和新設備的推廣應用,其中住宅產業化的具體操作過程又具體分為六個環節,即建筑施工企業獲得土地、規劃和設計、工程施工、建材生產、銷售、物業管理六個環節,通過吸收先進的管理經驗來進行六大環節的再分化,從而進一步的分工,在降低成本的同時也引入更多的專業性人才參與建筑設計,從而在降低建筑施工企業成本的同時,更大程度的提高建筑施工企業的利潤,提高建筑經濟的獲益,培養出屬于自己的多方面核心技術人才,才是其長遠目標。第二,住宅產業化的提出在我國比較晚,尤其是近年來我國原材料價位提高,才導致了住宅產業化思想的流行,由于出現較晚其住宅產業化的構想還存在著一系列缺失,這些缺失導致了在實際操作實施中困難重重,精品住宅和高檔住宅的建造數量較少??v觀我國當前市場發展形勢,我國房地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尤其國家政府不斷出臺相關的政策來鼓勵和市場認可度,精品住宅的住宅產業化趨勢已經成為我國當前住宅建筑的發展方向,而廣大住宅企業通過住宅產業項目的再發展可以在新的能源原材料價位上漲的過程中,有效的解決其利潤減少,實現單位收益的提高,并且不斷的吸收先進的多方面人才,開發新的建筑風格精品建筑,來提高自己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現階段,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均生活水平和人均消費能力有了長足的提高,現有住宅已經無法滿足當前廣大人們對住房的新需求,而不斷價格上漲的原材料也督使廣大建筑施工企業改變現有粗陋的施工工藝和管理理念,積極朝著是實施精品住宅建筑為主的住宅產業化方向發展,只有通過新技術的引入和管理工作的科學分配,才能夠在原材料價格上漲的條件下提高單位企業建筑施工的收益,從而總體的提高企業的建筑經濟回報,提高建筑施工企業的綜合競爭實力,并且在發展中注意新型專業化人才的吸收,在精品住宅產業化的途中培養出核心的競爭力才是建筑施工企業實現長遠發展的唯一途徑。

參考文獻:

[1]孫興國,于麒.淺談建筑經濟和住宅的產業化問題[J].科技與企業,2012,06:6.

[2]邵萍.談建筑經濟和住宅產業化[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15:232.

篇(3)

所謂住宅產業現代化,即讓住宅納入社會化大生產范疇,以住宅成品為最終產品,做到住宅開發規?;⑴涮谆?,設計多樣化、標準化,施工機械化、裝配化,住宅部品通用化、系列化,以及住宅管理專業化、規范化的生產和經營的組織形式。產業化住宅有兩個重要特點,一是技術集成,功能一體化組合,實現節能、節材與節水。比如墻體集承重、圍護、保溫、裝飾等多種功能于一體。二是工廠化生產與現場裝配,減少原材料的損耗,減少建筑垃圾。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如果實現工業化生產,節約材料可以到20%左右,節水可達到60%以上。

根據調查資料表明,從遼寧省朝陽市城建部門獲悉,該市夏季房交會成交套數、面積和成交額均超過春季房交會,成為遼寧省中等城市房地產投資和銷售快速增長的一個“縮影”。業內人士表示,遼寧省中等城市房地產業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三個方面的客觀變化,值得建筑鋼材生產企業關注。

首先,凸顯用鋼需求和淘汰落后鋼筋的主陣地功能。目前,中等城市房地產項目建設主要采用框架結構,每平方米用鋼約50公斤,主要是螺紋鋼和線材。朝陽市房地產業今年要完成建筑面積1800萬平方米,粗略計算需要消費建筑鋼材90萬噸。在成為建筑鋼材生產企業產品營銷重要市場的同時,朝陽市按照國家淘汰落后鋼筋等相關政策要求和部署,從設計、鋼材市場等前端環節抓起,在建筑業全面推廣使用Ⅲ級抗震鋼筋。目前,在該市鋼材市場,Ⅲ級抗震鋼筋已成為主打產品。2012年以來,該市新建的多層和高層商品房等普遍采用Ⅲ級抗震鋼筋建設。

其次,房地產業的增長空間促使鋼廠發展多元化經營。如凌鋼擬自籌資金投資1億元設立朝陽新城鎮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新設公司包括房地產開發,房屋租賃、房屋工程設計、舊樓拆遷、道路與土方工程施工、室內裝修、冷氣工程、管道安裝,物業管理等。

最后,現代建筑產業化技術產品被廣泛采用。所謂現代建筑產業化技術,即工廠化制造、裝配式安裝的綠色建筑模式。有建筑企業已經采用箱型柱+H型鋼架+桁架樓承板+灌裝墻的裝配式輕鋼輕混凝土結構住宅體系。該體系與傳統現澆混凝土結構技術相比,可節約混凝土40%~60%,減少現場濕作業50%;與普通熱軋型鋼結構技術相比,可節約鋼材15%~25%;裝配式結構、裝修一體化設計,減少施工垃圾和二次裝修垃圾50%以上。目前,這種技術已在遼寧省取得一定成果。上半年,沈陽現代建筑產業實現產值770億元,構件產能突破400萬平方米,采用裝配式建筑方式建設的項目達到210萬平方米,商品住宅采用全裝修的工程建筑面積430萬平方米。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目前現代建筑產業化技術已經引起中等城市建筑企業的高度重視,將引領行業發展方向,推動轉型升級加速前行。

一、我國產業化建筑發展史

1)第一階段,上世紀50年代,我國學習蘇聯經驗,發展預制構件、中小型建筑施工機械和預制裝配建筑,在裝配式工業廠房和砌塊房屋取得不錯進展。

2)第二階段,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進一步改進了建筑工業化的標準化設計、生產和施工方法,在大模板、框架輕板、預應力技術、機械化施工等方面取得較大進展。

3)第三階段,1995年至今,針對之前住宅工業化存在的產品單調、造價偏高等問題,提出了“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提高住宅質量,加快住宅建設”的發展思路。目前形成了示范工程為載體,房地產公司、建筑公司為主導,材料設備公司為輔助的市場體系。建筑結構形式主要有鋼結構、輕鋼結構,預制混凝土裝配結構等。

二、建筑產業現代化的重要意義及必要性

建筑產業現代化是我國建筑業擺脫人工短缺、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和安全事故頻發的必由之路,對我國傳統建筑業轉型升級,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 國家發展低碳經濟的必然要求

傳統的現澆或砌體結構的建造方式需要大量的模板、腳手架?,F場濕作業過程中木材,鋼材、水泥、水消耗量巨大且浪費嚴重,能源消耗量大。工業化生產的構件在工廠集中生產,生產用水和模板可以做到循環利用,能大量減少施工現場的濕作業,降低資源和能源消耗。

新型建筑工業化是對傳統建筑生產方式的變革,可實現建設的高效率、高品質、低資源消耗和低環境影響,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未來我國建筑業的發展方向。推動建筑工業化生產,可有效地降低資源、能源消耗,實現節能減排,是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必然要求。

(二) 能夠應對我國即將到來的人力資源緊缺及人工成本持續提高的難題

中國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迫切需要建筑業抓緊實施工業化以解決下一步我國勞動力短缺和資源消耗過大的問題。國家為解決三農問題,提出了多項扶持政策,農民收入持續增加;80后、90后新生代農民不愿再像父輩那樣外出務工,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建筑工人將逐步減少,人工成本將大幅增加;建筑工人數量的缺乏以及人工成本的增加將會縮小建筑工業化與傳統建筑生產方式成本之間的差別。如果能夠將建筑的大部分現場作業轉移到預制工廠里面去,將一部分農民工轉變為產業工人,使他們享受更好的工作環境和社會福利條件,這必將能夠激發工人們的工作積極性,提高人力資源的利用率,明顯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和安全事故的發生率,同時也可以減少現場作業工人的數量,降低了生產過程對熟練工人的依賴程度,從而極大的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三) 能夠有效降低建筑施工對環境的污染

工業化的建造方式可將大部分濕作業轉入工廠,這樣可以有效的減少有害氣體及污水排放,降低施工粉塵及噪聲污染,降低固體垃圾的排放,大大減少了施工擾民的現象,有利于環境保護。

(四) 能夠提供高品質的建筑產品

工業化建造方式能提供高品質、高耐久、節能環保的建筑產品,解決長期以來建筑業存在的各種各樣質量問題。由于大多數部品是在工廠生產制造,可以按照一定的作業流程和嚴格的工藝標準控制產品生產質量,容易滿足質量標準要求,現場吊裝和少量節點連接作業可大大降低現場工人的工作量和勞動強度,為保證施工質量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五) 能夠有效縮短施工周期

工業化建造工期一般可縮短20%左右,較短的建造周期可以提升開發商建設期的抗風險能力,并提高投資資金的周轉率,改善財務狀況,提升盈利水平。

三、建筑產業現代化建筑的可行性

建筑業已成為我國重要支柱產業,目前我國的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水平整體偏低,建筑企業盈利水平和勞動生產率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也有較大差距。我國建筑業發展絕不能依靠粗放型和數量型的增長方式,而應當抓住建筑產業化發展契機,充分發揮科技引領作用,推廣“綠色低碳” 的工業化建造模式,升級再造建筑產業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一) 政策條件分析

在國家大力提倡住宅產業化并提出節能減排和可持續發展的政策背景下,國家住建部和全國各地建設主管部門均已成立住宅產業化和綠色建筑推廣機構,出臺了系列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商品房推進住宅產業化的激勵辦法,包括面積獎勵、財政補貼、稅收優惠以及貸款貼息等政策。住宅產業化和保障性住房政策必將成為推進我國建筑產業化進程的根本保證。

(二) 區位條件分析

從區位條件上看,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較快,工程建設規模很大,產業化基礎較好,具有技術研發和人才集聚優勢,市場分工協作比較成熟,實施建筑產業化的時機已經成熟。

篇(4)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3)06-164-001

省委,省政府改善“兩個環境”建設,住宅產業作為我省乃至全國能耗最大的行業,其自身能耗加上使用能耗占到全國各行業總能耗的47%,亟需采取有效措施解決高能耗問題。

一、現有住宅建設模式存在的問題

就目前來說,我國住宅產業呈現出“四低兩高”的特點,即工業化水平低,住宅部件的系列化產品率目前只有20%;成套技術集成度低,科技進步對住宅建設的貢獻率僅為30%;勞動生產率低,從業人員人均年建設住宅不到發達國家的五分之一,建筑業增加值更是只有發達國家的二十分之一;住宅綜合質量低,大部分住宅建設還是現場手工操作為主;住宅產業鏈上的企業普遍規模小,粗放型的發展模式導致資源耗能高,造成的污染程度更高。

二、推進住宅產業化是改善“兩個環境”的重要抓手

所謂住宅產業化,即住宅生產方式的產業化,就是運用現代工業手段和現代工業組織,對住宅工業化生產的各個階段的各個生產要素通過技術手段集成和系統的整合,達到建筑的標準化,構件生產工廠化,住宅部品系列化,現場施工裝配化,土建裝修一體化,生產經營社會化,形成有序的工廠流水作業,從而提高質量、效率和壽命,降低成本和能耗。就社會效益來說,產業化的住宅建設具備以下的優勢:

首先是改善生態環境。工業化制造住宅部品節煤省地,而且可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有害物質的排放。施工現場則大大減少了建筑垃圾的產生、建筑污水的排放、建筑噪音的干擾、有害氣體及粉塵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體現了綠色施工。

其次是明顯節約能耗。據研究機構測算,采取工業化集中生產的方式,預制率可達到90%以上,降低了建筑主材的消耗,裝配化施工的方式也減少了輔材的損耗。其中,施工現場模板用量減少85%以上,現場腳手架用量減少50%以上,鋼材節約2%,混凝土節約7%,抹灰工程量節約50%,節水40%以上,節電10%以上,耗材節約40%。

第三是經濟效益明顯。以產業化實施住宅建設,鋼模板可節省65%的材料費、90%的人工費;抹灰可節省90%的人工費、95%的材料費;苯板、外墻裝飾面可節省95%的人工費;鋼支撐可節省80%的材料費;腳手架可節省70%的人工費和材料費;管理費用可節省50%,項目綜合造價大約節省15%以上,經濟效益十分明顯。

第四是保證住宅品質。采用住宅產業化方式生產部品,實現了主體結構精度偏差由公分級向毫米級轉變,基本消除了傳統施工常見的滲漏、開裂、空鼓、房間尺寸偏差等質量通病,實現了更高的生產力和更佳的質量控制,住宅室內空間舒適度、整體安全等級、防火性和耐久性更加優良。

相比傳統的住宅開發建設模式來說,產業化的住宅建設具有三個特點。一是提升構件產量。由于生產方式的工業化,建筑構配件在工廠里可以批次的重復制造,也不受季節和天氣的影響,是典型的以“空間換時間”,所以能夠迅速滿足社會的需求,在短時間內建造大量的建筑。二是縮短建設周期。大量的建筑構件在工廠里由產業工人生產完成,現場只是以組裝和安裝作業為主,特別是用機械代替人工,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可以大大縮短工期。以一般民用住宅為例,高層建筑的施工可以縮短1/3左右的工期,多層和低層由于預制程度較高,現場工期可以縮短50%以上。三是降低事故幾率。大部分建筑構件在廠房生產,很大程度提高了住宅的綜合質量。施工現場采用機械化裝配式建房,減少現場作業人員,降低了施工過程質量安全事故發生的幾率。

三、推進全省住宅產業化的建議

推行住宅產業化,要把握“四化”,即標準化、通用化、規模化和系列化,這需要政府、社會、企業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篇(5)

中圖分類號:F287文獻標識碼: A

住宅產業化是指在工廠將住宅主體結構和內部裝修等全部或部分的部件和部品(如樓板、內外隔墻、樓梯板等)預制完成,通過設計的標準化和模數化、建筑構部件的工廠預制,現代化組織管理等,在施工現場對預制的部件和部品進行組裝,形成住宅施工現場裝配式生產的模式。

1.住宅產業化發展是必然趨勢

現階段我國的房屋建設廣泛采用的仍然是施工現場人工作業的方式,施工人員的素質以及技術操作水平相對較低,絕大多數未接受過正規且系統的培訓,施工過程往往操作不按規范、誤差較大,并且由于建材質量、施工現場的項目管理能力等因素的存在,都會導致施工質量并非完全處于可控的范圍之內。同時,施工現場的人工作業會受到許多不可抗力因素的影響(天氣、勞動力不足等),并且施工過程重復交叉,施工強度較大,現場各項要素間的協調工作量大且艱巨,因此,往往會有很多諸如工程返工等不可控的因素出現從而延誤工期,增加建設成本[1]。大量的現場作業也會消耗大量的水、電及各類建筑原材料,會嚴重地浪費資源、無謂地消耗能源,會產生大量的廢水、廢渣、揚塵等建筑垃圾,造成環境污染,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而住宅產業化發展與上述傳統住宅建設方式相比,可以提高工程質量、縮短工期、減少建筑垃圾、減少能耗、污染、減少對技能型勞動力的需求等。因此,住宅產業化是我國住宅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住宅建設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是提高住宅有效供給和住宅產業勞動生產率的根本出路;是住宅建設堅持可持續發展,合理利用資源、保護資源的有效途徑。

2.公租房建設為住宅產業化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住宅產業化發展是對以往建筑形式的一種徹底變革,由社會化大生產的方式來改造傳統的住宅產業,把現在半手工半機械的比較落后的建造方式,轉變成一種工業化生產方式[2]。以住宅這種最終產品為目標,采用一體化經營的方式使各生產要素完美地組合起來,減少中間環節,優化資源配置,它意味著資金和技術的高度集中,大規模的生產,社會化供應等。但是,這種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我國目前的住宅產業化仍處在較為初期的發展階段,具有“四低二高”的特點:工業化水平低、勞動生產率低、成套技術集成度低、住宅的質量低;資源消耗高、污染程度高。因此,要大力發展住宅產業化還需要尋找良好的機遇和平臺。

公租房在全國各地雖然有著不同的類別劃分和保障人群,但是它們都有著共同的特點。一是由政府主導實施建設;二是套型接近,都以主力中小戶型為主;三是建設成本高且質量要求極高;四是工期緊張;五是租賃戶流動性較大。所以,公租房的堅固耐久性、安全經濟性、以及對有限的戶型空間所能提供的居住舒適度與功能的要求較高。以政府為建設主體,戶型小、設計簡單的特點,非常適合標準化設計和工業化生產的建設方式。因此,從公租房利于采用產業化技術這一角度出發,大規模地建造低價優質的新型住宅,在滿足政府建設保障型安居工程的需求的同時,也能從長遠上解決住房難的社會問題。此外,實施住宅產業化到一定的規模后,便可有效地降低建設成本,提高住宅質量,大大緩解低收入人群的居住壓力,產生較大的社會效益。由此可見,將住宅產業化技術運用到保障房建設中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其優勢具體有:

(1)住宅產業化技術可有效提高建筑產品質量。采用定型的模具,生產出尺寸精準、平整光滑且重復使用率高的部品構件,生產工人在經過培訓熟練技能后,構件的質量更易于保證,消除大部分的質量隱患。

(2)住宅產業化技術能加快工程進度,快速提供住宅產品。部品構件在工廠預制生產,免受季節和天氣影響的同時,也避免了傳統受作業面影響導致只能進行串聯施工的不利因素,能迅速提供作業面,為多專業并聯施工創造了條件。

(3)住宅產業化技術可以最大程度地實現節能減排、降低工程造價。由于預制部品構件的表面光滑平整,不需要抹灰裝飾,節省了大量建筑砂漿。此外,裝配式施工也節約了大量的腳手架和模板。

(4)住宅產業化技術有利于提高住宅性能。保障房屬于政府針對不同收入水平所采取不同。救濟利措施和限制性消費行為的產物,由于政府的宏觀調控和限定性政策,房地產開發商采用傳統方式建設保障房盈利很低,導致大多數保障性住房都存在選址較偏、戶型不夠合理、面積過大或過小、施工質量不過關、分配不公等問題。[3]利用產業化技術,在充分保證房屋質量水平的同時,可以集成先進技術提高房屋的整體性能。

而我國目前以及未來的公共租賃房的工程建設規模浩大,并且公租房的戶型及使用功能標準化程度較高,用戶的個性化需求也相對較低,采用住宅產業化來化解公租房建設中的問題是不錯的選擇,同時也為住宅產業化中的新技術和材料的運用提供了試點平臺,這恰好為住宅產業化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和市場空間。

3.公租房產業化發展的運作機制

我國住宅產業化由于目前僅處于起步的初級階段,除了萬科等少數大型集團完全掌握從設計、施工的關鍵技術以及構配件采購的關鍵控制要素,其它的開發企業、設計單位以及施工單位構成比較分散,不具備完整的企業產業鏈條的運作條件。而住宅產業化強調各階段的高度技術集成,必須緊密聯系相關的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以及構配件制作單位,它對開發企業的技術管理能力、開發經驗、配置和管理市場資源的能力要求很高,并且住宅產業化技術需要企業的前期投入較大,對企業的綜合實力要求較高。住宅產業集團是以生產住宅為最終產品,集住宅投資、產品研發、設計、構配件制造、施工和售后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住宅開發企業,是一種智力、技術、資金密集型、能夠承擔住宅全部生產任務的大型企業集團。企業對住宅的開發建設實行一體化經營是住宅產業化集團的經營特色。

公租房的建設由政府的職能機構進行指導及監管,在產業化發展路線下應該有著特定的建設過程。如圖1所示,首先,政府根據當地的住房政策及需求,確定公租房的建設需求,由公租房的管理機構與住宅產業集團進行溝通,闡述建房的相關標準和要求,并下訂單進行委托建設。然后集團的相關設計人員按需求進行符合產業化設計、生產及施工等方面的設計,并且此期間,公租房管理機構的負責人員應與設計人員進行溝通,以確保設計方案符合需求,待設計完成且得到管理機構的認可后,產業集團則按照圖紙對構配件、部品及建筑設備進行生產與準備。由于住宅的相關設備及部品種類繁多,除了由產業集團本身生產制造以外,集團也可以采用外部協作的方式,選擇長期的戰略合作伙伴,與外部的住宅建設設備、部品的生產企業簽訂合作協議,確定長期的合作供應關系。[4]施工部門則根據設計要求進行基礎施工,然后根據進度安排將運至現場的住宅構配件、設備部品進行裝配施工,全部工序施工完成后由政府的質檢部門、公租房管理部門以及集團的質檢部門進行檢查,竣工驗收合格后交付使用。住宅產業集團在交付使用后的保修期內仍需定期進行回訪和事故處理,[5]做好售后服務工作。公租房的整個建設過程都是基于政府提供住房需求的前提下,在住宅產業集團內外部分擔并協調完成的。

圖1:公租房運作機制

4.結語

住宅產業化是住宅建設的發展趨勢,從長期市場需求角度,產業化住宅產品能夠滿足消費者的未來需要;從產業鏈的角度,能夠促進資源優化配置,有利于效益最大化;從社會責任的角度,有利于綠色建筑的普及,積極推進低碳環保的可持續發展社會形態的建立。公租房因其戶型小、設計簡單的特點,非常適合標準化設計和工業化生產的實現。以公租房為切入點,推進住宅產業化的發展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趙輝,楊元華. 基于市場需求的住宅產業化發展思路探索[J]. 建筑經濟,2012(4)

[2]沈良峰. 住宅產業化:房地產企業由傳統向現代轉型的現實路徑[J]. 閱江學刊,2010(5).

[3]王全良. 依托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拉動住宅產業化發展[J]. 住宅產業,2011(1):16-18.

篇(6)

關鍵詞: 住宅產業化;推進;制約因素;政策;措施

Key words: residential industrialization;promote;limiting factors;policy;measures

中圖分類號:[TU-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02-0057-04

1浙江省推進住宅產業化的制約因素

1.1 技術因素

1.1.1 住宅結構體系技術應用缺失住宅結構體系技術作為“省地節能環保型十大關鍵技術”之首在浙江應用幾乎空白。結構轉換難是產業化住宅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制約因素。目前浙江的國家產業化基地―寶業建設其輕鋼結構的住宅結構體系在公司內部的房地產開發中應用比例不足10%,重鋼結構和鋼筋混凝土預制(PC結構)的住宅建造技術還未應用。傳統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如何順利接洽PC結構或鋼結構體系,如何選擇、引導和推廣適合浙江省的住宅結構體系是推進我省住宅產業化發展亟需解決的首要技術問題。

1.1.2 技術規范、標準缺失,審批、驗收標準缺失,建造過程中施工技術標準化程度欠缺規范和標準是市場經濟活動的技術規則,是對住宅建設經濟活動及行為的規范及約束,也是住宅技術人員必須執行的政策法規,因而至關重要。產業化住宅作為新型建造方式,其標準規范的制定和實施目前滯后于實踐,審批和驗收標準尚在研討和試運行階段,建造工程中的施工工法欠缺,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產業化施工的速度優勢,制約著房地產企業對住宅產業化的研發和嘗試。同時,由于房地產市場的區域性特點,浙江省應在國家標準和規范基礎上制定符合我省產業化住宅建設需求的技術規范標準運行機制和審批、驗收標準,對科研機構和企業的產業化技術研發提供支持。

1.1.3 熟練技術工人缺失產業化住宅建設徹底改變了傳統住宅建造方式,需要大量的技術工人。以萬科的合作伙伴日本東京建屋和大成建設為例,這些公司均擁有大量熟練的技術工人。各個工程節點都有相應的技術工人,達到了與生產汽車一樣的建筑模式。[1]而中國目前的建筑工人最起碼要進行2年左右的培訓與實踐,才能夠真正掌握與熟練運用這個新工藝,最終成為像日本公司一樣的技術工人。熟練技術工人的缺失,將大大影響產業化住宅的建造質量,成為推進產業化進程的瓶頸。

1.1.4 配套產業鏈缺失產業化住宅建設僅靠房地產企業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制造業和房地產業的深度結盟,形成完整的產業鏈。住宅產業化在我國進展緩慢,產業鏈整合配套不齊全是重要原因之一。配套產業的不完整、部品質量和數量的選擇性低,產業化住宅建設中就無法進行資源整合,在配套技術上也得不到成熟的產業鏈支持,也就無法保證產業化住宅的質量,成本始終居高不下,成為阻礙產業化住宅發展的又一重大因素,而產業鏈的形成僅靠企業是無法實現的,需要政府的引導、推動與扶持。

1.1.5 技術集成缺失住宅性能的完善和提高需要借助大量科技成果轉化運用,我國的住宅產業化尚待發育,既沒有形成完整的節能技術體系,也沒有形成完整的節能產品體系,更沒有形成產業內部的分工協作體系。生產技術水平低,普及性差,配套產品種類少,標準化程度低,建筑節能上下游產業之間缺乏應有的互補和協作,難以形成規模經濟,導致節能建筑的開發成本偏高。以節能達到北京市節能65%標準的北京鋒尚國際公寓為例,外墻復合保溫隔熱技術,造價為120元/m2;屋面與地下保溫技術造價為80元/m2;外窗保溫隔熱技術中,低輻射中空玻璃造價為200元/m2左右,鋁合金遮陽卷簾造價為80元/m2;混凝土輻射采暖制冷技術,造價為200元/m2左右;置換新風技術造價為70元/m2左右。目前綜合成套技術做法的成本約在每建筑平米面積增加650元左右。[2]對于普通的房屋使用者來說,這一增量成本還是比較高的。這部分增量成本只能通過提高建筑的銷售價格予以消化,而在消費者缺乏對建筑節能需求的前提下,高價格的產業化住宅節能建筑與低價格的普通住宅節能建筑相比在市場競爭中未必占據優勢,因此,難以成為開發商的自覺行為。

目前就住宅建設單項技術和產品性能而言,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并不落后,但缺乏技術、部品集成和配套能力。住宅技術的發展和推廣應用仍以單項技術、產品為主,缺乏配套化、系統化,缺少先進的實用技術的集成和完善的產業技術體系。需要通過技術開發、技術創新及技術推廣,形成完整的體系,主要如建筑體系的標準化和部品體系的通用化。

1.2 經濟因素如從節能角度,與非節能建筑相比,節能建筑形式上表現為能耗水平的降低,但其背后隱含的是相關技術的進步,是節能技術的應用和普及。在目前我國每年房屋開發量巨大,房屋建筑還處于供不應求的賣方市場的大環境下,開發商缺乏足夠的市場競爭壓力,在粗放經營的情況下仍然可以獲得較高利潤,因此,開發商失去了依靠科技進步獲取超額利潤的動力,更不愿冒著增加技術風險和額外成本去開發產業化住宅的節能建筑。面對采用新節能技術、新節能材料等可能導致的成本增加、工廠化生產對投資的風險等,絕大多數開發商持觀望態度。

如前所述,無論采用何種結構,產業化住宅建筑模式不可避免的帶來成本的上升,包括建造的直接成本和研發等間接成本,可以說經濟因素是目前絕大多數房地產企業對住宅產業化猶豫、觀望、甚至抱著“坐享其成”的態度的最直接原因。

1.3 環境因素

1.3.1 微觀環境因素開發商、部品供應商和消費者是住宅產業化的參與者,是推進產業化住宅的重要力量。本課題組通過對浙江省30家房地產企業的調查顯示,76.92%的企業知道住宅產業化和全裝修,但很清楚了解其含義的只有11.54%,認為全裝修能提高住宅品質的企業比例(39.62%)比持節能環保觀念的企業比例(13.21%)高出2倍以上;同樣,針對浙江省8個地級市上千份消費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過60%的消費者知道全裝修住宅,30%的消費者知道住宅住宅產業化,但進一步訪談發現,能真正理解產業化和全裝修住宅的卻不足十分之一。同時,針對開發商、部品供應商和消費者選擇產業化住宅(或全裝修住宅)的障礙性因素調研發現,相關法律、規范標準的不完善、政府支持力度不足和售后服務增加分列企業障礙性因素前三位;而擔心住宅價格(單價和總價)上漲、對開發商選擇的材料質量和價格不放心、政府對購買全裝修住宅缺少傾斜政策高居阻礙消費者消費的前三位。

由此可見,住宅全裝修和產業化住宅作為一種新型的建造模式和經營方式進入我們的生活,由于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陷,要獲得社會的廣泛認同還需要政府、住宅開發企業、部品供應企業、科研機構和消費者的共同努力,消除阻礙其快速推進的影響因素,營造適應我省住宅產業化和房地產業升級轉型的良好環境。

1.3.2 宏觀環境因素中國產業政策對于住宅產業化的支持不足是制約住宅產業化發展的又一重要環境因素。調查結果表明,三分之二的被訪企業認為政府在推廣住宅產業化和全裝修住宅中工作重要性排序首位是出臺傾斜扶持性政策,其次為統一認識,調查同時發現,70%的房地產企業愿意進行住宅產業化的技術體系研發,雖然目前尚未建立研發體系。說明推進我省的產業化住宅發展政府是主導者,企業的產業化住宅之旅需要政府的技術支持和政策扶持。

推動產業化住宅的開發與建設僅依靠市場自發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政府一是要采取必要的強制性措施規范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行為,以減少或避免負外部性。二是要將外部經濟內在化,引導市場對其產生有效的正面作用。

2浙江省推進住宅產業化目標

2.1 目標立足點

2.1.1 形成住宅產業集群,為浙江經濟服務,成為浙江經濟新的增長點。

2.1.2 快速推進符合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和“低C”經濟目標的產業化住宅建設。

2.1.3 通過推進住宅產業化加快我省房地產業的轉型升級。

2.2 住宅產業化發展3~5年總體目標依靠科技進步,建立住宅產業五大體系,即標準體系、結構體系、部品體系、質量體系和性能認定體系,實現“十二五”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目標,實現浙江房地產業再次領先于全國的愿景。主要落實為:

2.2.1 建設一批符合《住宅性能評定技術標準》和國家康居示范工程要求的項目;

2.2.2 培育若干個集設計、開發、施工、材料物質供應、物業管理為一體的大型住宅集團公司;

2.2.3 建設若干個住宅產業化基地,引導和扶持住宅及其部件配件的專業研究開發和生產。

2.2.4 以全裝修住宅、康居工程和性能認定住宅小區為切入點,建設省地節能環保型住宅,綜合提高住宅品質。

3浙江省推進住宅產業化的政策與措施

3.1 總體思路

3.1.1 政府主持如前所述,政府在住宅產業化的推進中起著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住宅產品兼具保障與商品一體的兩重性、房地產市場的不完全競爭性更決定了政府的政策和輿論導向的影響力,政府支持的重要性。因此,本研究認為我省要快速推進住宅產業化,以達到促進房地產業轉型升級的最終目的,政府必須出臺相關鼓勵性、扶持性和懲罰性政策。

3.1.2 技術集成先行建設高品質、高性能的省地節能環保型住宅是推進住宅產業化、升級房地產業的根本目的。而提升住宅性能質量和住宅建設“四節一環?!彼降母驹谟诩夹g集成,住宅建筑是技術、產品的集成體,同時,工業化、標準化和模數化的產業化住宅建設應符合市場多樣化的需求,技術培育政策應考慮將所有技術進行技術整合同步進行,并在技術上探索多樣化的可能性。通過現金的實用技術的集成和完善的產業技術體系推進產業化住宅發展進程。

3.1.3 規范標準保障住宅建設中的法規、規范和標準是推進住宅產業化的重要保障?!斗康禺a法》、《建筑法》作為目前我國住宅建設的基本法律,對產業化住宅和“四節”規定甚少,《住宅建筑規范》雖然是強制性標準,但有些指標已落后于發達國家,如住宅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只要求不少于50年,而目前產業化住宅基本能達到100年,日本已推廣設計使用壽命200年的住宅。其余如《住宅性能認定技術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等只是推薦標準,且只針對住宅的綜合性能。相關法律責任的不明確和標準體系的不健全嚴重制約產業化住宅發展,需要盡快制定、出臺適合我省住宅產業化發展和房地產業轉型升級的住宅建設規范、標準和條例,促進住宅產業化建設。

3.1.4 經濟利益促使產業化住宅的建設、研發成本和市場的購買欲望制約著房地產企業對住宅產業化的投入和建設,需要利用金融、稅收、保險等方面出臺相關政策讓開發、購買和管理產業化住宅的企業和個人享受到經濟利益的傾斜以促使開發商和消費者對住宅產業化建設、消費的熱忱。

3.2 浙江省推進住宅產業化加快房地產業轉型升級的政策

3.2.1 住宅產業機制與職能政策

3.2.1.1 政治機制政府對住宅產業化的推進首先應體現在機制和職能上,圍繞產業化住宅建設構建一定的政治結構、功能和運行法則。目前,國家和地方政府為促進住宅產業化進程,通常成立專門的組織機構――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體制主要有以下四種模式,見表1。

3.2.1.2 技術推廣機制產業化實施的主體是住宅建設,因此技術的推廣離不開住宅項目的運行。建議以開發項目為載體,依托省住建廳和土地、規劃、房地產管理等政府行政部門在房地產項目的整個開發過程中,將開發和產業化合二為一。在我省良好的房地產開發市場和先進的房地產開發條例基礎上,在土地出讓、設計、規劃、竣工驗收和管理等一系列項目運作過程中通過制定相關標準、規范和條例,強制推行產業化住宅的建設。

3.2.2 住宅產業政策住宅產業結構政策是指確定住宅產業的各組成部分(投資開發企業、規劃設計企業、建設企業、部品生產企業等)的構成比例、相互關系及發展的先后次序,以實現產業內部結構的合理化和集約化。主要有:

3.2.2.1 建議調整制定產業結構政策,引導一部分基礎好、技術力量強、品牌質量優的集團型企業從原有的行業中分化出來,通過內部整合轉型和技術集成成為住宅產業獨有的主體;同時,積極引導其它行業的企業,在較高的技術層面上進入住宅產業,形成完整的產業集群和產業鏈。為此可在土地出讓、貸款融資、財政支持等方面制定一系列政策,鼓勵企業進入住宅產業,促使住宅產業發展成熟。

3.2.2.2 浙江省發達的經濟和旺盛的房地產需求市場保證了住宅產業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為此,應制定向大型優質住宅產業集團傾斜的政策,在技術上、在組織管理上為一體化住宅產業集團的形成和發展創造條件,鼓勵其進行擴張、兼并、重組,引導住宅產業中的各主體企業向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實現規模經濟,促進產業健康發展和房地產業的轉型升級。

3.2.2.3 將現有的住宅部品和設備生產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產業重組,使其形成比較完善的產業體系。建議政府在土地批租、用地目錄上出臺相關政策鼓勵住宅產業鏈企業開展產業化集成產品的試制、檢測、模擬、展示和體現,為其提供低成本的研發場所,降低企業從事住宅產業化技術研發的成本,提高企業從事產業化住宅技術研發的意愿。

3.2.3 住宅產業技術培育政策住宅產業技術培育主要是指通過政府投入研究完善住宅產業現代化技術框架體系。目前住宅的基礎技術研究不足,技術標準不健全。建議制定政策將以單項應用為主的住宅技術進行有效的集成和整合,形成完整系列的建筑體系;提高住宅部品的通用性、配套性、工業化水平,形成系列化、規?;a體系;完善建筑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保標準體系,出臺適合浙江省發展的“四節一環?!睒藴?,力求體系完善、內容配套、要求明確。

如以節能技術培育為例,按照中國最新的建筑能耗標準,浙江省的新建住宅能耗降低50%。在能耗降低一半后,每平方米負荷仍然為75瓦。而按照歐洲的低能耗標準,每平方米負荷僅有25瓦,只相當于中國新標準的三分之一,未來依然有相當大的減排空間。[3] 推進住宅產業化應圍繞提高建筑能效而進行,在下一個五年計劃中,使住宅建筑節能全面進入65%的節能率。這需要包括建筑節能技術研發,節能建筑的設計、建造,節能材料、節能部品的開發和生產,空調、供熱系統等用能系統的設計、建造與改造,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以及節能服務等。

除培育 “硬技術”外,建議注重產業化住宅“軟技術”的培育,即產業化住宅建造和經營人才的培養、消費者理性消費的引導,產業化住宅市場生產和消費環境的培育,以促進整個社會住宅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的轉變,推廣中小戶型普通住宅的建造消費,抑制高檔豪華商品住宅的市場供應和消費。

3.2.4 經濟金融政策經濟金融政策主要有:

3.2.4.1 建議設立住宅產業化專項科研基金,政府投入一定的財政支持住宅產業化的基礎研究。如課題研究、技術研發、產品試驗等。

3.2.4.2 開發建設、消費、管理產業化住宅的企業和個人優先享受金融信貸支持,提供低息貸款、貼息貸款等。

3.2.4.3 開發建設、消費、管理省地節能環保型住宅的企業和個人享受優惠的稅收政策,如免收物業管理保證金、契稅稅率優惠、土地增值稅優惠、配套費返還等。

3.2.4.4 出臺政策對那些經過培育仍無建設產業化住宅能力的企業處以經濟、金融和稅收的懲罰性措施。

如以省地節能環保型住宅建設為例,建筑節能政策主要可以采用以下類型(見表2)。

結合我省目前產業化住宅發展現狀,經濟金融政策的實施可有以下幾種模式。

①經濟金融政策需要分階段實施。經濟金融政策應分為幾個不同的階段,不同階段政策的側重點不同。初始與推廣階段應出臺較多的扶持性、鼓勵性性政策,如稅收減免、財政補貼等,激發企業和業主采取節能措施的積極性,培育市場機制的建立,推動產業化住宅的發展。隨著產業化住宅市場成熟,可逐步減少激勵政策,更多采用強制性、懲罰性政策,如對沒有達到節能標準的建筑勒令停建或限期改造,對無開發產業化住宅能力的房地產企業降低開發資質、提高貸款利率、提高土地拍賣企業資格審查等。

②經濟金融政策需要正向與負向限制相結合。經濟金融政策不僅包括對符合產業化建設要求的住宅(如達到康居工程、性能認定住宅),以及符合產業化及節能發展方向的技術、材料、部品,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政府貼息等進行正向鼓勵,也包括對一些不符合住宅質量發展,如不符合節能發展但暫時又不便于強制性退市的材料、部品等,通過經濟手段,如收取額外的費用等來限制其發展。

③經濟金融政策需要結合產業化建設效果。經濟金融政策應結合產業化建設效果,是指根據產業化住宅建設的實際效果進行的激勵,如按照產業化建設面積、按照每戶或每平米的能耗水平給予激勵,而不僅僅停留在概念上的應用,借以促使企業依靠技術創新和擴大產量來增加利潤。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產業化住宅規模的擴大,產業化住宅和部品的市場競爭力會越來越強,技術進步也會促使其價格越來越低,消費者、國家和社會都將從其投入中得到越來越多的收益。即使激勵減少或者終止,產業化住宅和部品仍然保持競爭力,從而建立起有效的市場運行機制。

3.3 浙江省推進住宅產業化加快房地產業轉型升級的措施

3.3.1 推行部品認定和成套技術選用的研究工作。部品專門化生產是住宅產業化的關鍵,組裝式住宅建造的推進沒有部品是不可能成功的,而浙江省在部品生產的方面在全國并不占優勢。因此,推行住宅產業化戰略首先必須推行部品認定和成套技術認定的工作??蓞⒄諊铱稻邮痉豆こ痰霓k法,設置省內標準,促使企業的參與,并在此基礎上鼓勵企業成立研發中心。

如以產業化節能住宅為例,結合浙江省現狀,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①以太陽能熱水系統為龍頭,推進綠色能源的應用。家用太陽能熱水系統技術比較成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浙江省現有的政策是對13層以下的住宅建筑屋面強制采用太陽能熱水器。但比較先進省份,我省太陽能熱水器的使用不夠廣泛。政府應充分考慮太陽能熱水器與建筑構建一體化的有機結合,激勵13層以上的住宅建設“太陽能屋頂”,汲取山東力諾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太陽能陽臺”、 “太陽能墻面”技術等先進技術,降低住宅熱水供應、采暖能耗。并以此帶動地源熱泵、空氣源熱水器等節能部品的使用,提高建筑使用能源中綠色能源的比例。

②以圍護結構節能為主打,降低空調、采暖能耗。中國向國際社會作出了碳減排的承諾,在建筑領域要履行該承諾,減少冬季采暖、夏季空調的能源消耗是關鍵,這都可以通過房屋維護結構的改造來實現。圍護結構能耗是指由建筑外墻、外窗、屋面等建筑護結構傳熱所產生的空調采暖能耗,這部分能耗約占建筑使用能耗的50%。其降耗的主要方法應是保溫、隔熱、遮陽三項技術齊頭并進。其效益遠遠大于增加的建筑成本,對于碳減排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p>

降低護結構的傳熱系數,降低空調、采暖能耗。對于外門窗而言,本省的住宅建筑歷來存在窗墻比大、外窗傳熱系數較大的弊病。在一般的住宅建筑中門窗面積占建筑結構面積的30%,而能耗卻占結構熱損失的40%~50%,其中玻璃面積又占門窗總面積的58%~87%。因此,改善門窗的絕熱性能成為降低建筑能耗的重點。[4]目前,我省住宅建筑的外窗采用我國生產的中空玻璃[浮法玻璃+間隔條(6~9mm)+浮法玻璃],其傳熱系數一般在2.9W/m2K以上,而北美和歐洲一般標準配置“低輻射鍍膜(Low-E)玻璃+間隔條(16mm、充氬氣)+浮法玻璃”其傳熱系數可降低到1.8W/m2K以下。如今國內的Low-E鍍膜玻璃年產量達2000萬平方米左右,我們有條件將外窗的傳熱系數降低到2.0左右,而且增加的建筑投資并不大。若按平均窗墻比0.3,夏季空調時間為60日計算。浙江省十一五期間新建住宅的1億平方米,僅外窗一項夏季可節省49680萬KW空調冷量,若空調能效比為2.5,約能減少消耗19872萬KW電能、折合標煤2.4萬噸。因此,政府制定的經濟政策應激勵房地產商選擇低傳熱系數的外窗。

對于外門墻而言,結合浙江地區的氣候特點,合理采用外墻外墻保溫隔熱措施,也是保證建筑節能效果的關鍵。目前,我省的住宅外墻從提高保溫效果的角度考慮,采用熱阻較大的有機材料,構成外墻外保溫系統;從提高保溫系統使用壽命、減少維護的觀點出發,采用強度較大、熱阻小于有機材料的無機材料,構成外墻外保溫系統;從保溫和墻體一體化考慮,從提高保溫系統使用壽命、減少維護的觀點出發,采用外墻自保溫系統。但是,從產業化工廠化生產、提高保溫效果、便于現場的裝配式施工方式的視角,住宅建筑的外墻采用保溫夾心的復合系統或無機自保溫系統更有利于提高墻體的保溫性能、使用壽命。

隔熱和遮陽主要是指隔絕夏季太陽的輻射熱。浙江隸屬地區夏季夏熱冬冷地區,太陽輻射熱是構成消耗了大量空調制冷能耗,對護結構既要考慮保溫又要兼顧隔熱,應對材料的“保冷”和隔熱問題應制訂出合理的材性指標。其中外門窗遮陽、屋面遮陽、墻面遮陽技術是解決隔熱問題的有效措施。住宅工廠化生產中為建筑的外門窗遮陽、屋面遮陽、墻面遮陽設計和生產創造了有利條件;也為該類產品、部品的系統化,構件的標準化提供了先決條件。因此,政府應該制定經濟政策,激勵遮陽技術的應用與發展。另外,據試驗測定,隔熱涂料的使用,在夏季也能降低外墻和屋面的表面溫度約4℃左右,所以推廣墻隔熱涂料的使用,提高外墻和屋面隔熱性能,也是節省節能投入,降低建筑能耗的一條有效捷徑。

3.3.2 培育住宅產業化生產基地。以部品認定和成套技術選用為基礎,培育省內企業的產業化生產基地,成為產業化基地的企業,可以參與省級部品標準和技術標準制訂的組織工作。并給予一定的經濟政策(免稅等)、資質認定等方便。

3.3.3 建設產業化住宅示范小區及相應的政策優惠。采取以點帶面的方式建設產業化住宅示范小區,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

①以政府投資為主體的保障性住宅小區率先成為產業化住宅示范區。

②新農村建設示范工程。以政府補貼代建方式委托省內有產業化住宅開發經營能力的住宅集團以產業化住宅建設管理模式開展新農村建設。

③建設住宅產業化示范城市。扶持杭州或寧波建立產業化試點城市或區塊,類似于保稅區,享受傾斜政策,鼓勵研發、鼓勵生產、鼓勵消費。

④鼓勵房地產企業將產業化住宅技術、設計、規劃和管理應用于新建小區,對產業化住宅樓盤的建造和消費給予一定的貸款利率和稅收優惠。

3.3.4 扶持培育住宅產業集群。住宅產業集群主要有四大板塊組成,分別為房地產開發業、新型建材制造業、建筑施工業和圍繞著住宅產業相關的服務業。圖1為典型產業化住宅集團產業鏈流程結構示意圖。[5]

3.3.5 依托政府的《土地出讓條例》、《房地產開發條例》、《住宅驗收條例》和《物業管理條例》將產業化住宅開發比例作為土地出讓和項目開發建設的前置條件,住宅驗收的必備條件。

3.3.6 推廣住宅全裝修。住宅的裝修設計必須通過土建設計單位認可,施工總承包中必須將全裝修納入工程裝修中,以避免出現土建與裝修“兩張皮”的所謂“精裝修”住宅。為提高企業開發全裝修住宅和消費者購買全裝修住宅,建議將土建和裝修分開計算稅基,分別納稅。

3.3.7 房地產企業資質認定與整合與產業化住宅開發相關聯。依托住宅建設質量控制體系引導企業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在企業資質認定和升級審核標準中體現產業化住宅的比例要求;引導企業培養產業化住宅研發和建設人才,建議一級房地產企業的“總工程師、總會計師、總策劃師”必須接受一定課時的產業化理論和實踐培訓。

3.3.8 將建筑工程技術列入《高新技術產品目錄》,讓住宅產業化的開發與消費享受高新技術擁有的產業優惠政策。

3.3.9 將省地節能環保型的產業化住宅列入“浙江省政府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規定范疇,住宅產業化的研發技術和產品列入浙江省政府規定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產品的目錄,享受相關的優惠政策。

3.3.10 將用于省地節能降耗的產業化住宅研發的國外先進實驗儀器設備列入海關減免稅產品目錄,享受海關稅率優惠,降低企業住宅產業化研發成本,激勵企業對產業化住宅的投入。

3.4 推進住宅產業化的主要工作任務和目標今后3~5年推進住宅產業化的主要工作任務包含以下內容:

3.4.1 嚴格實施住宅建筑節能從2010年始,新建住宅建筑節能設計嚴格執行不低于50%的標準,其中康居示范工程項目實施節能65%的標準。對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逐步開展,到2011年底,各設區城市完成應改造面積的25%,縣和縣級市完成15%,其他小城鎮完成10%。新建建筑對不可再生資源的總消耗比現在下降10%。

3.4.2 強化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通過居住區的合理規劃、設計,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約和節約程度,嚴格控制別墅等低密度項目建設。居住建筑要在符合健康衛生、節能及通風采光標準的前提下合理確定建筑密度和容積率。

3.4.3 深入開展節約用水積極開展節水產品研發,加大節水設備和器具的推廣力度,推動居住小區住宅節水和中水回用設施建設。推進雨水回收使用和污水處理再生利用,不斷提高再生水使用比例。建筑建造和使用過程的節水率在現有基礎上提高20%以上。

3.4.4 積極推進原材料節約要積極采用新型建筑體系,推廣應用高性能、低材(能)耗、可再生循環利用的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立和發展住宅產業生產基地,加快推進住宅建筑工業化、標準化、產業化,實現住宅部品通用化和生產、供應、服務的社會化。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到2010年底,新型墻體材料應用比例達到65%以上。

3.4.5 加強對住宅項目的裝修管理積極推廣住宅一次性全裝修或菜單式裝修模式。2010年,新建住宅一次性裝修到位率力爭達50%以上。

3.4.6 建立健全和全面實施住宅性能認定制度繼續抓好住宅性能認定工作,建立健全住宅性能認定制度,不斷擴大覆蓋面。到2010年,全面開展住宅性能評定工作,引導并確保住宅建設滿足居民對其適用性、安全性、耐久性環境性和經濟性等基本需求。

參考文獻:

[1]梅文兵,李琨.日本“可持續性住宅”[J].包裝工程,2009(2):207-209.

[2]佚名.把實施節能65%建筑設計標準提上日程[J].北京勘察設計,2003(2):59-63.

[3]何庚軍.房地產業的建筑節能與可持續發展[J].住宅產業,2008(3):17-20.

[4]曠玉輝,王如竹.太陽能熱利用技術在我國建筑節能中的應用與展望[J].制冷與空調,2001(4):27-34.

[5]應佐萍,丁夏君.浙江省推進住宅產業化的必要性研究[J].建筑經濟,2010(6):17-20.

[6]李忠富.住宅產業化論――住宅產業化的經濟、技術與管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18.

篇(7)

(一)農村住宅產業化的概念

所謂住宅產業化,是指將住宅的生產和經營納入社會化大生產范疇,用工業化生產方式生產住宅,使住宅產品的開發系列化、生產工業化、技術集約化、銷售配套化,從而使住宅建造成本降低,提高住宅生產效率[1]。而農村住宅產業化則是將住宅產業化的概念應用到農村住宅中,以提高農村住宅的建造質量和生產效率。農村住宅產業化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1)村莊布局規范化,控制和改變布局的凌亂。(2)農宅設計標準化、體系化,從而為農村住宅產業化生產奠定基礎。(3)農宅部品及構配件的生產和施工產業化,即事先將住宅的部品和構配件在工廠進行批量生產,然后在施工現場用機械化的方法進行組裝,這是農村住宅產業化的核心內容。(4)農宅的生產、供應和銷售一體化,即將農宅建設從投資、設計到部品生產、施工及銷售形成一體,組成能夠產業化生產農村住宅的企業[2]。

(二)鄂東南地區農村住宅產業化的可行性分析

1.各具特色的村落特征

鄂東南農村住宅的建設一直處于一種自發隨意的狀態,各地區建筑形式之間沒有統一的風格,體現出建造的無序性。但是在同一個地方區域,因為生產和生活方式基本趨同并且都是相同的建造體系,農民大多按照左鄰右舍的戶型進行設計,因此建造出來的房子趨于相似。這種戶型功能和建造體系上的相似,為住宅產業化發展提供了一定基礎,有利于大規模復制生產。

2.設計條件趨于相似

農村住宅產業結構的調整,鄂東南地區同一區域內的農村住宅功能模式基本趨同。比如有的區域的農村大都以運輸為生,農宅建設上需要配備車庫;有的區域的農村著力發展鄉村旅游,農宅功能應更加靈活,有利于改造。這種生產生活方式的相似性提供了住宅產業化設計條件。

3.農村地區有著模數化的傳統

鄂東南地區在農宅建設中仍然廣泛使用預制板這種建材,農民習慣于在購入預制板后,能把暫時多的預制板儲存下來,在以后其價格高時將它賣出,比如賣給正要進行住宅建設的鄰居。可見農民構件的接受程度還是很高,這有利于住宅產業化在農村的推行。

4.豐富的自然資源

鄂東南地區電力資源充沛,鋼材、水泥、石膏、沙、石等材料資源豐富,這為住宅產業化結構體系的實施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

5.技術準入門檻低

鄂東南地區農村住宅大多以低層為主,基本是二到三層的農宅。這樣,某些住宅產業化技術稍加改良就能應用于農村住宅的建設。低層為主的農村住宅形式大為降低了技術的準入門檻,不用像多層或者高層住宅那么復雜,農民自身經過培訓也就能夠進行建設[3]。

二、鄂東南地區農村住宅

產業化設計策略研究

“光?宅”是作者參加2015年臺達杯國際太陽能建筑設計競賽的參賽作品(圖1)。該方案是湖北“黃石住宅公園”內一個產業化節能示范農宅,為考慮今后農村住宅產業化的示范、推廣及應用的目的,設計充分考慮到當地鋼材資源豐富、農村經濟水平較發達的特點,選取了輕鋼結構作為建筑基本結構體系,為增強農宅的適應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結合當地農村發展模式和農民生活現狀,并從構件標準化、空間部品化、戶型多樣化和功能靈活化等方面提出了鄂東南地區農村住宅產業化的設計策略。

(一)構件標準化設計策略

由于黃石地區鋼材資源豐富,輕鋼住宅本身具有節能環保、便捷易用、利于產業化推廣等特點以及中國已有一些輕鋼結構住宅的實踐經驗,本設計作品選取輕鋼結構作為建筑基本結構體系,對其進行了構件標準化設計。首先,為了同時滿足輕鋼結構體系模數尺寸和鄂東南地區農宅常用模數尺寸的要求,對設計作品進行了基本模數的配適設計。作品以600mm 的網格模數作為輕鋼農宅標準化構件,并以300mm為模數的少許構件對調房屋的面寬和進深進行微調,從而形成適合不同需求的建筑尺寸。其次,對設計作品進行了構建拆分,依次形成了柱、梁、板、連接件等構件要素,并對每一部分都進行了滿足模數要求的構件標準化設計,形成了整個農宅的標準化構件庫(圖2)。

(二)空間部品化設計策略

由于設計作品在系列化設計中采用相同或相似大小的衛生間、樓梯間、天井和陽光房,所以對衛生間、樓梯間、天井和陽光房等功能空間進行了單元空間的成品化設計,在工廠加工裝配成一個房間整體后再在現場進行組裝。天井和陽光房是對太陽能技術的部品化設計。其中天井部品是集采光、通風、太陽能光熱技術為一體的產品設計,可按照居民意愿選用,而陽光房部品集合了夏季遮陽、冬季采暖等功能,結合了太陽能光電技術的產品設計(圖3)。

(三)戶型多樣化設計策略

為了適用于夏熱冬冷地區的住宅示范,為我國夏熱冬冷地區的城鎮集合住宅、低層住宅和農村住房提供文化傳承與新技術應用的集成示范?;跇嫾藴驶?、空間部品化設計的基礎上,以60?O、90?O、120?O為宅基地面積,設計了三種不同尺寸的雙層農宅戶型,以實現戶型的多樣化。宅基地60?O的戶型建筑面積為123.68?O,設置了1個兼餐廳功能的堂屋、1個起居室、2個臥室、1個廚房、儲藏室、衛生間、閣樓功能空間等,主要適用于一代人的居住要求,居住主體可以為單獨居住的老年人或年輕人等等。宅基地90?O的戶型建筑面積為173.96?O,設置了1個堂屋、1個起居室、2個臥室、1個餐廚合用廚房、儲藏室、衛生間、閣樓功能空間等,主要適用于兩代人的居住要求,居住模式可以為老人和一個兒子合住或者年輕夫婦外出打工老人和旅游者合住等等。宅基地120?O的戶型建筑面積為218.45?O,設置了1個堂屋、1個起居室、3個臥室、1個廚房、1個餐廳、儲藏室、衛生間、閣樓功能空間等,主要適用于三代同堂的居住要求(圖4)。

(四)功能靈活化設計策略

篇(8)

中圖分類號:TU391文獻標識碼: A

何為住宅產業化?住宅產業化是指采用工業化的方式建造住宅,主要包括“四化”:住宅設計標準化;部件生產工廠化;現場施工裝配化;土建裝修一體化。其核心是預制裝配模式,就是在工廠生產加工建筑主要構件,通過運輸工具運送到建設現場拼裝成各種建筑形式。

目前國內住宅主體結構采用產業化方式建造的不足1%,已建或在建產業化住宅樓的預制裝配率一般在10%-20%,相關建筑部件及配套產品不到2000種。國家1999年曾出臺《關于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提高住宅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促進住宅建筑材料、部件的節約化、標準化生產,加速住宅產業發展”。住建部也曾就住宅產業化多次發文,令人遺憾的是,住宅產業化在中國的發展一直不溫不火,倒是呈現出“百家爭艷”的發展態勢,既有鋼結構住宅產業化,也有混凝土預制轉配產業化,甚至還有木結構住宅產業化。。。

那么我們中國的住宅產業化到底應該做何取舍呢?

第一適合中國國情舍棄木結構

從技術角度講,木結構確實符合預制裝配的特征(就像家具),且具有污染少、排放低的特點。但是在建筑使用功能上木結構建筑更適合底層住宅和別墅,甚至不能建筑小高層。中國目前正在穩步推進城鎮化建設,小高層甚至高層應該成為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城鎮建設的主流,應該沒有多少木結構的用武之地。單純從這一層面來說,木結構就已經被淘汰出局。

同時要注意的是作為木結構最為普及的地區之一——北美洲,無論是美國還是加拿大,都屬于地廣人稀,并且林木資源豐富,尤其是有適合作為木結構原材料的高大喬木,我們時常在高速公路上看到一車一車裝載著一人抱不住進口的大木材。我們國家森林人均占有率與美國、加拿大等國相比少得可憐。所有說根據中國國情必須舍棄木結構住宅。

第二高成本高污染抑制混凝土預制

我國預制件的生產應用有60多年的歷史,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城鄉建立了數萬個規模不同的預制件廠(那個時候這些小預制件廠是“”財政的主要來源)我國構件行業發展達到巔峰。全國各地到處建水泥廠,我們江都就建了兩座水泥廠(白水泥老早就關閉了)。主要的預制件有以下種類:民用建筑構件有外墻板、預應力大樓板、預應力圓孔板、預制混凝土陽臺等;工業用建筑構件主要有行車承重梁、預制廠房立柱、預應力屋架、屋面板、屋面梁等。

篇(9)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能夠在建筑的整個生命周期內,對協調一種的信息進行利用,并對建筑進行分析、統計、計算與模擬與可視化。該技術的應用從根本上保證了建筑從規劃設計,到施工、運營,再到維護、拆除各個階段信息的連續性,實現了在整個建筑生命周期對工程信息的有效利用與管理,促進了協同工作的進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同時也提高了工程的質量。

一、建筑產業化

建筑產業化是指以工廠生產的形式進行房屋建筑,即是將房屋當做工廠的產品按照統一的標準與結構形式,在先進工藝操作下,根據專業進行分工,將房屋構配件集中在工廠中進行大批量的生產,然后運送至施工現場進行組裝。其特點在于,通過這種工廠化的生產,使房屋構配件生產具有連續性、標準化,生產過程集成化,工程高度組織化,由于大規模采用機械進行生產替代了人力手工勞動,使生產效率大幅提升??偟恼f來,建筑產業化發展將對傳統建造模式進行取代,并進一步朝著節能、環保、高效率、低耗能,平型設計、施工的方向發展。目前對建筑產業化發展造成影響的主要原因在于設計、制造與安裝之間的關系協調問題,這對建筑工程的質量、工期與成本都有著較大的影響,為此,建筑產業化的主要任務就在于協調設計、制造與安裝之間的關系。

二、BIM技術及其在建筑產業化中的作用

(一)BIM技術

建筑信息模型BIM由美國查克伊士曼博士提出,該模型是以建筑工程各項相關信息數據作為基礎構建的,能夠通過數字信息進行建筑物真實信息的仿真模擬。該模型以數字化3D建筑模型為核心在建筑工程的設計與施工工作方法中進行運用,能夠通過協調一致的信息進行建筑全周期的管理,包括分析、模擬、統計、計算與可視化等。

(二)BIM技術在建筑產業化中的作用

BIM技術在建筑產業化中的應用,能夠促進建筑工程項目信息在建筑生命周期內進行自由流通與共享,其主要作用集中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BIM技術能夠提升建筑設計的參數化、可視化與性能化。BIM技術在建筑設計中能夠有效地對設計中存在的錯漏碰缺進行檢查,并實現對設計方法的優化,提高施工圖的質量,避免設計的多次變更。同時能夠促進設計中多專業的協作,有效地協調建筑平、立與剖面的關系,以及土建、安裝件的關系。其可視化功能使工作人員能夠隨時進行效果圖的查看,便于施工圖設計、出圖與優化。此外,BIM技術的應用還有利于節能分析與異性建筑的參數化設計,有助于進行力學計算與結構分析,以及進行火災預演與逃生模擬。第二,BIM技術在施工過程的應用有利于對施工總包方與各發包方間的關系進行協調,更加有效地控制施工進度、施工質量,確保施工工序的合理性、施工的安全性與施工效率,盡早發現并處理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同時也有利于進行綠色施工,推動建筑產業化的精細化、可持續化發展。第三,BIM技術在建筑運營維護中能夠提高其運營管理水平,通過前期的集成化信息為建筑后期的運營維護提供數據保障,同時還能夠通過BIM數據庫更快捷有效地查找故障點與故障原因。第四,BIM技術在建筑產業化中的應用對企業來說能夠促進其精細化管理,提升品牌效益,進而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三、建筑產業化中BIM技術應用的瓶頸及應對策略

(一)建筑產業化中BIM技術應用的瓶頸

首先,BIM認識誤區。BIM技術即為“建筑信息模型”,在建筑產業化的應用中,通常被人們關注到“建筑”那部分,而往往忽略了具有更大功能的“信息”。實際上,建筑產業化是否能夠健康持續的發展,信息在其中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

其次,BIM軟件制作與用戶的需求相悖離。在使用CAD進行圖紙的制作時,在圖紙完成后即可直接打印并生成二維的圖紙進行施工,而BIM軟件則與CAD不同,其制作的成品(模型與信息)并非用戶所需,對于用戶來說這些“成品”還屬于最終所需物品的原材料,用戶還需要通過其他軟件將原材料進行加工處理生成所需要的最終成品,而這些成品的質量則是大大超過CAD所生成的。

再次,BIM技術改變了建筑的生產方式。建筑系統中,工作人員已經習慣于按照圖紙進行施工的方式,通常采用的CAD圖紙使用圖紙進行施工圖的繪制與打印,工作人員在閱讀中更加容易,施工時需要依靠圖紙來進行的。而使用BIM軟件將這一種傳統的工作方式進行了改變,即是通過電腦直接對施工進行指導,這對于大多數的工作人員來說是很難在短時間內適應的,無從下手,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該技術的大規模推廣。

此外,BIM技術的使用需要多方面的協作。在建筑工程中,BIM技術的應用貫穿到了設計施工、運營與維護等多個環節,而每個環節是由不同企業、單位、部門與工作人員負責的,因此BIM技術的應用需要通過多方面的協作才能夠在建筑的整個生命周期發揮其最佳的效果。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在于利益的分配,具有關調查顯示,BIM的最大受益者為業主,但其技術力量薄弱,動力缺乏;施工方的受益居中,其技術力量中等,動力最大;而設計方的受益最少,技術力量最強,動力居中。

(二)應對策略

1、提高建筑產業化宣傳力度,建立建筑產業化促進中心

建立由政府部門進行主管的建筑產業化促進中心,進而指導與約束BIM技術的推廣與應用。該促進中心應提高對建筑產業化的宣傳,幫助人們對BIM形成正確的認識,提高BIM的使用率。同時該促進中心還需要對業主、設計方與施工方三者間的關系進行協調,建立起規范的BIM使用機制。

2、針對用戶需求進行軟件升級

現階段,在BIM軟件的應用中,軟件具有一定的使用門檻,并對計算機硬件有一定的要求,為了便于該技術的應用與推廣,軟件研發部門需要加大力度進行BIM軟件的研發,進而使BIM軟件高度集中化,操作系統統一化,便于聯機使用。同時,軟件操作還應簡單化,以便人們學習與使用。此外,還可實現一鍵操作,將每項功能進行綜合。

3、加強學習,培養專業的BIM人才隊伍

為了避免應BIM技術應用對工作人員造成的不是,建筑企業應組織員工進行BIM的相關培訓,進而改變原有的參照CAD圖進行施工的工作方法,并掌握在電腦中進行操作與模塊的分解等工作。同時還需要加強專業BIM人才隊伍的建設,包括業主方、設計方與施工方均需要培養自身的BIM人才隊伍,并承擔BIM業務。

4、成立供配網絡機構

為促進建筑產業化的健康發展,還可成立供配網絡機構用于對各部門信息流通的監管,進而防止篡改信息或者惡意隱瞞等行為的發生,并予以相關人員的懲治。

結束語

BIM技術的應用在我國建筑市場的精細化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并逐漸成為了建筑行業的管理思想與工具。為此,我們需要對BIM進行深入的學習,并掌握其理念與技術,擴大BIM技術在建筑產業化中的應用,進而促進建筑產業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武紅.BIM技術在建筑產業化中的應用[J].山西建筑,2014,40(32)

篇(10)

[中圖分類號]F40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36X(2012)06-0196-03

1999年國務院轉發了建設部等八部門提出的《關于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提高住宅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出促進住宅產業現代化和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指導思想。此后,我國開始大力推進住宅建筑工業化的研究和實踐,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一些較為成熟的工業化技術也開始應用于住宅項目中。但總體而言,推進速度緩慢,工業化技術應用較為有限,絕大多數住宅的建造方式仍以傳統粗放型生產方式為主,與工業化水平和勞動生產率都較發達國家有很大的差距。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住宅的大規模建設是促進建筑工業化的根本原因和強大動力。而目前,大批量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為推進我國住宅建筑工業化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和發展空間。

一、住宅建筑工業化的優勢

住宅建筑工業化,指的是改變傳統住宅生產方式,運用現代工業化的組織和生產手段,對住宅生產全過程的各個生產要素通過技術集成和系統整合,達到建筑設計標準化、構件生產工廠化、住宅部品系列化、現場施工裝配化、土建裝修一體化和生產經營社會化,形成有序的工廠化流水式作業,從而提高質量和效率,并且降低資源和能源消耗。簡單地說就是住宅的主要構成部分(如墻體、梁、柱、樓板以及樓梯)均在工廠預制生產,然后運到工地對這些構件和部品進行搭建組裝。與傳統建筑技術相比,住宅建筑工業化具有以下五大優勢。一是預制構件提前在工廠里流水化生產,現場裝配,工業化程度高。一些構件和部品在預制時可進行集成或復合,減少現場施工工序,提高效率。如當前應用最多的工業化技術就是預制裝配式外墻板,可將外墻和外保溫系統集成在一起制作完成。二是成型模具和生產設備可重復使用,工廠內生產用水可循環利用。工業化使用的定型鋼模具通??梢灾貜褪褂蒙习俅我陨希瑘髲U后還可回收再利用,大大減少了模板消耗,節約資源與費用。三是預制構件標準化,尺寸精度高,有利于保證工程質量。比如對預制裝配式外墻,由于在工廠制作,外窗洞口尺寸誤差可以控制在毫米級,安裝精確、嚴絲合縫,從根本上解決了外窗滲漏問題。四是現場裝配、連接可避免或減輕施工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采用建筑工業化技術,可以從根本上改變現場施工條件差、管理難度大的傳統施工現場狀況,降低揚塵、噪聲污染,減少浪費和建筑垃圾,有利于保護環境,節能降耗成效顯著。五是工程施工周期短,勞動力資源投入少,機械化程度高,操作人員勞動強度得到有效緩解。這對于當前建筑業不斷加劇的“用工荒”情況,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有資料表明,住宅的預制率一旦達到37%,就可以節約用水36%,節約用電31%,垃圾減少83%,材料損耗減少60%,節能50%以上。在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住宅建筑工業化水平很高。從日本、美國、香港地區以及一些歐洲國家住宅工業化發展經驗來看,通過建筑體系標準化、技術應用集成化建造的住宅,既能滿足人們對住房的需求,又能提高住宅的綜合性能。更為重要的是,住宅建筑工業化符合建筑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節能環保,是發展低碳建筑、綠色建筑的重要途徑。

二、住宅建筑工業化的發展歷程

(一)世界各地住宅建筑工業化的發展歷程

住宅工業化的起源,最根本的原因是城市住宅的巨大需求。20世紀50年代,二戰后的歐洲由于戰爭的破壞和人口的增長,住宅短缺嚴重,勞動力又不充足,一些國家和地區為解決房荒問題,掀起住宅建筑工業化。

歐洲以法國為代表,早期是為了解決數量問題,施工企業與設計公司聯合開發出“結構一施工”體系,預制廠根據來圖加工制作,模板并不標準,可以根據設計進行加工和調整,構件生產具有一定的靈活性。經過二十年的實踐,工業化住宅進入質量階段,法國國家住房部開始推廣樣板住宅,通過設計競賽確定了大概25種樣板住宅,也就是標準化住宅,設計圖紙公開,所有廠家都可以生產。后來又通過建立模數協調規則來建立一種通用構造體系,向開放式工業化過渡。美國工業化住宅雛形是汽車房屋,真正的住宅工業化在20世紀70年代以后,人們對住宅要求面積更大,功能更全,外形更美觀。1976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國家工業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美國聯邦政府住房和城市發展部(HUD)出臺一系列嚴格的行業規范標準,一直沿用到今天。早在1955年,日本為了推動產業化的發展,制訂了一個住宅建設10年計劃,并且在隨后每過3~5年就作一些修正。這10年被稱為戰后復興時期。接下來的20年是其高速增長期。在這個階段,其出臺了一系列的法律和產業政策,對促進住宅的建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香港的工業化在1953年開始起動,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長,為了解決越來越多人的住房問題,香港政府啟動了公屋計劃。從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香港公共房屋設計型式幾經演進,這一過程促成了香港住宅設計的標準化,從而推動了施工預制裝配化,為推進住宅工業化發展打下了基礎。2002年,在所建公屋中,預制構件的混凝土方量約占建筑鋼筋混凝土總方量的17%。到2007年,包括整體式廚衛及結構墻體,其比例提高到65%。由此可見,預制混凝土構件的應用發展迅速。

綜觀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實踐,住宅建筑工業化從啟動到成熟需要一個過程,通常都經歷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和注重節能環保三個發展階段。0目前,美國每16個人就有1個居住在工業化住宅中;日本高層集合住宅中的85%使用預制混凝土技術,占全日本住宅總量約50%;法國的預制技術已形成成熟的與之匹配的技術和行業平臺;香港截至2007年底已有65%的住宅項目采用了預制技術;新加坡從1981年開始推廣工業化建筑,目前79%的組屋采用了預制技術。

(二)我國住宅建筑工業化的發展歷程

我國大概在20世紀70年代初的時候就開始了“三化一改”,即:設計標準化、構配件生產工廠化、施工機械化和墻體改革。其最終目標是實現建筑工業化的高質量、高速度、高功效和低成本。在技術方面,預制混凝土產品應用較為廣泛,包括預制梁柱、預制樓板、預制混凝土墻板等,在80年代中期達到鼎盛。但在進入90年代后,由于拼裝結構的設計問題以及預制構件加工精度和生產工藝落后等原因,導致預制拼裝房屋經濟上缺乏競爭力,建筑質量難以滿足要求,預制構件逐步被取代,業內也停止了對預制技術的研究,預制裝配技術被淘汰了。

1998年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成立,1999年《關于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提高住宅質量若干意見》出臺,首次提出了住宅產業現代化的概念。國內的住宅產業化工作主要集中在住宅部品的研發和生產上面,從1998年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成立開始到2005年為止,中心陸續批準建立了幾個國家級的住宅產業化示范基地,但由于技術的配套與標準、審批和驗收、成本等等問題,住宅產業化在市場推動方面進展緩慢。2006年6月,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新增加了兩類產業化基地。一類是試點城市,第一個住宅產業化試點城市授予了深圳市。另一類是以房地產開發商為龍頭整合住宅產業鏈上的企業形成的企業聯盟,屬于開發應用型的產業化基地。經過申請,萬科成為了第一個獲得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稱號的房地產開發商。

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使住宅產業將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而提高工業化水平促進住宅產業化和現代已成為我國住宅業發展的必由之路。當今的住宅產業化技術與20世紀80年代不可同日而語,施工技術已不是障礙,關鍵在于社會認識和設計理念的更新。

三、推動保障性住宅建筑工業化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一)必要性分析

1 推動建筑工業化是完成保障性住宅建設任務的客觀需要。早在1995年我國就提出了“安居工程”,也就是保障房的雛形,之后又提出建設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等住宅保障政策,以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問題。但真正開始大規模建設保障性住宅則是2009年之后。2011年國家發改委提出,要進一步提高住房保障的水平,未來五年,要建設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萬套,2011年1000萬套,2012年1000萬套,后面三年還有1600萬套,使保障性住房的覆蓋率達到20%。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非常龐大的建設計劃,各級地方政府已開始積極落實保障性住房的建設任務。在未來的三至五年內,保障房建設的時間緊、任務重,在當前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又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傳統建造方式很難完成保障性住宅的建設任務。因此,推進住宅建筑工業化是非常必要的。

2 推動保障性住宅建筑工業化是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內在要求??沙掷m發展強調節約資源、綠色環保、循環利用和節能降耗,而傳統建筑技術顯然不符合這一要求。建筑業是能源、資源消耗極大的產業,在住宅建設中推動工業化技術,不僅對住宅產業,而且對整個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3 推動住宅建筑工業化是實現住宅產業現代化的核心內容。住宅產業現代化,也經常被簡稱為住宅產業化,早在1994年就在科研設計領域被提出。建設部在1996年了《住宅產業現代化試點工作大綱》,將住宅產業現代化定義為“用現代科學技術加速改造傳統的住宅產業,以科技進步為核心,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全面提高住宅建設質量,改善住宅的使用功能和居住環境,大幅度提高住宅建設勞動生產率。”由此看出,對住宅產業進行現代化改造的主要內容就是實現住宅生產的工業化。之后,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住宅產業現代化的內涵不斷豐富,還包括住宅產業的市場化、信息化、低碳化等內容。但就我國現階段的實際情況來看,推動住宅建筑工業化仍然是實現住宅產業現代化的核心內容。

4 推動建筑工業化是提高保障性住宅工程質量的重要手段。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住宅性能和質量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傳統粗放的建筑生產方式越來越難以滿足這種要求。保障性住宅是一項民生工程,它的質量好壞尤其得到各方關注。住宅建筑工業化是以標準化、系列化和工業化為前提,能夠保證部件生產的同質化,避免傳統施工方式存在的質量通病,全面提高保障性住宅的品質,更好地滿足人們的居住要求。

(二)可行性分析

1 保障性住宅的特點和廣闊的市場前景,為建筑工業化提供了有利條件。保障性住宅通常具有戶型面積較小、建筑設計簡單的特點,非常易于標準化和工業化生產。而且,如此大規模的保障房建設需求,很容易形成住宅產業的規模效益,從而降低住宅建筑工業化的成本。這對于有識的房地產企業,無疑是一個具大的市場機會。

2 世界各地成熟技術和先進經驗,可以為我國住宅建筑工業化發展提供很好借鑒。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住宅工業化經過了以住宅建設的數量效率為主和提高質量性能二個發展階段,開始進入以可持續建筑為理念的第三個階段,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技術體系和經驗,這對于促進我國住宅建筑工業化發展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3 國家重視和政策扶持將為住宅建筑工業化提供有力的支撐。自1998年以來,國家出臺了若干政策文件和技術措施,鼓勵扶持住宅建筑工業化的發展,成立了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制定了住宅產業化技術政策與國標《住宅性能評定技術標準》,推出了國家康居住宅示范工程及其技術體系,建立了住宅產業化示范基地等等。這些政策和措施為促進住宅建筑工業化的發展提供了良好外部環境和制度條件。

四、推動保障性住宅建筑工業化的問題和對策

保障性住宅的建設為建筑工業化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場需求和推廣平臺,但目前要想大規模推進住宅建筑工業化技術,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既有技術層面的,也有成本、制度層面的,這些問題解決不好,將成為建筑工業化發展的巨大障礙。

(一)技術層面的問題和對策

1 目前工業化的主要技術問題不是技術本身,而是技術標準。歐美、日本、香港等地預制裝配式住宅技術已用了幾十年了,技術問題在使用過程中不斷完善已經比較成熟,我國可以直接學習和引進。但是這些技術和國內現行的建筑技術標準、規范不兼容,即所謂“超限”。這種情況就使得設計、審批、驗收無標準可依。因此,我國必須盡快建立我國住宅建筑工業化的技術標準和相關規范,包括建筑設計、構件運輸、裝配施工、竣工驗收和質量評價等方面,建立住宅建筑工業化較為完整的技術體系。在萬科集團、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同濟大學和其他一些科研院所的推動下,國家和一些地方已經開始預制裝配混凝土結構規范的編寫,包括國家的預制裝配式建筑技術標準和上海、深圳等地工業化建筑技術標準。

2 目前我國進行住宅部品生產的企業數量少、產品類型有非常有限,部品生產標準和質量標準還沒有建立。因此,要大力發展通用住宅部品,逐步形成系列開發、規模生產、配套供應的標準化住宅部品體系。要根據工業建筑體系的要求,研究建立住宅部品體系、部品認證體系,積極推廣先進、適用、符合標準化和模數化的住宅部品和構件。

3 加強住宅建筑工業化技術的引進和開發,進行關鍵集成技術攻關,做好住宅體系及集成技術的轉型換代與技術創新。我國發展住宅建筑工業化,一方面要引進借鑒,另一方面,還要結合我國特點,進行集成創新。要發揮我國人力資源優勢,在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過程中堅持住宅建設可持續發展,走一條符合我國國情和特點的新型住宅建筑工業化道路。

(二)制度政策層面的問題和對策

1 房地產開發企業是推動住宅工業化的主體,由于保障性住宅的特殊性,與一般商品房相比企業利潤較低。而住宅建筑工業化初期成本往往是比較高的,需要大量的前期研發投入,沒有形成規模效應,平均成本較高。因此,政府應制定相應的產業扶持政策和稅費優惠政策來促進住宅工業化的發展。從日本的經驗來看,日本政府在住宅工業化的初期給予了大量投入,很多研發經費都是政府通過經費補助的方式提供給企業的。目前,我國房地產開發企業開展住宅工業化研究與實踐的企業還非常少,應盡快建立相應的激勵制度,調動開發企業應用住宅建筑工業化技術的積極性。

2 具體的扶持政策和優惠制度包括研發經費補貼、稅收減免、貼息貸款等財政金融政策,也包括建筑面積豁免、容積率或建筑高度限制放寬等非財政政策,還可以對報批、報建等程序開辟綠色通道以減少工業化項目的審批周期,提高效率等行政審批措施。通過這些措施,可以促進企業應用住宅建筑工業化技術的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業化給企業帶來的成本增加。之后,通過社會化、規?;厣a,成本會逐步降低,政府在適當的時候就可以取消這些優惠政策,產業自身也進入了一個良性發展的階段。另外,還可以考慮對購買工業化住宅產品的消費者,在契稅、房貸利率等方面減免,以起到在政策層面引導消費傾向的良好效果。

上一篇: 公共關系學的概述 下一篇: 人文地理的問題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野狼第一区精品aⅴ | 午夜宅男国产在线播放 | 日韩国产中文综合 | 先锋成在线人资源视频 | 亚洲欧美动漫少妇自拍 |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