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教育匯總十篇

時間:2024-01-13 10:10:3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人工智能的教育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人工智能的教育

篇(1)

課程設置應與高職教育培養目標和方式相一致

人工智能課程主要講授當今智能領域的理論方法及其應用,是一門涉及哲學、邏輯學、語言學、控制論、生物神經學等多個學科的課程。以普通高校高年級計算機專業學生為講授對象,人工智能課程在教學上一般以理論講授為主,并輔以一些應用實例加以分析。課程本身理論性強,內容較為抽象,因此對學生專業知識基礎的要求高,在教學上往往強調對各種智能理論的深入講解和分析,以此達到提高學生專業理論水平的目的。

當前高職教育中為計算機專業學生所開設的人工智能課程很大程度上沿用了普通高等教育環境下的教學方式和內容,這顯然與高職教育本身培養人才的目標和方式不一致。高職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要培養適應生產需要的技能型、應用型人才,而高職教育在教學方式上應更為注重實踐教學,包括各種實驗、實訓、實習和設計。因此,人工智能課程中單純的理論講授并不能有效地適應高職教育的實際教學環境要求,有必要對人工智能課程在教學內容和方式上加以改革。

三個改革途徑

(一)引導學生閱讀應用研究文獻

高職教育強調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技能,其中重要的一點是要培養學生把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生產中的能力。然而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學生普遍反映由于人工智能課程理論性強,難于從課本理論聯系到實際的專業應用上,這樣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技能應用水平是不利的。

實際上,人工智能涉及的應用領域極為廣泛,其中在專家系統、模式識別、智能控制、數據挖掘、自然語言理解等方面尤為突出,每一種應用都能夠很好地體現出人工智能學科的基本理論方法特點。因此,在課程學習的開始階段,應讓學生按照個人興趣自行選定某個應用領域,在一定的提示和引導下通過檢索有關文獻,訪問相關的科研院校網站等方式獲取資料,了解當前該領域的發展現狀和具體產品的開發和使用情況,最后在課程的結束階段以學習報告的形式在課堂上加以演示和共同討論,這樣可以大大激發學生學習人工智能課程的主觀能動性,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資料的收集閱讀與思考是知識應用的首要環節,對于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知識應用技能很有幫助。

(二)安排學生對經典算法程序進行實驗

與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職教育更加強調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從實踐中學習和理解理論知識,并且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這是高職教育的重要特點。人工智能課程內容抽象而概念性強,單純的理論講解學生難以從中得到啟發,也難以體現出高職教育突出實踐教學的特點,為此需要安排學生動手實驗,從實踐中理解人工智能科學的理論原理和應用途徑。

在人工智能科學的發展過程中,先后提出了一些經典的優秀算法程序,如A*算法、遺傳算法、神經網絡的BP學習算法等,在科研和工程實際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實踐教學中同樣有著重要價值。根據教學要求和實際情況,學生并不需要自行設計關于這些算法的具體程序,在提倡開放和共享源代碼的今天,通過網絡能夠獲得大量相關的程序代碼資源。同時,一些軟件平臺也集成了一些工具箱,如遺傳算法工具箱、神經網絡工具箱等,只需設定相關輸入參數和數據,便可通過調用工具箱函數實現算法,極為簡便而易于理解。

學生應通過對這些程序作驗證性實驗來理解所學內容。為安排學生有效地進行實驗,教師應結合當前階段所講授的內容準備相應的算法程序,當該部分內容結束后在課堂上講解和演示算法程序的運行方法。學生獲得該算法程序以及具體的實驗任務后在課后完成實驗并提交實驗報告。

例如,在講授啟發式搜索時,可向學生提供A*算法求解八數碼難題的算法程序,并對某個學生給定某個初始棋盤狀態,要求學生動手運行程序并記錄由算法擴展所得的每個棋盤狀態的估價函數計算結果,以及相應的OPEN表和CLOSED表的變化情況,從中理解A*算法的原理特點。又如,在講授BP學習算法時,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內容進行調整,強調BP神經網絡的實際工程應用價值,而對BP算法的基本原理只作簡單介紹。向學生提供利用BP神經網絡學習特定目標函數的MATLAB程序代碼后,要求學生動手運行該程序,并且記錄和對比神經網絡在訓練前后對目標函數的逼近效果。

(三)啟發學生引入人工智能理論方法對畢業設計加以創新

畢業設計是高職教育的重要環節,學生通過畢業設計對以往所學知識作系統性總結,通過畢業設計能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技能訓練,提高學生的技能應用水平。從實踐教學的角度來講,畢業設計不僅僅要求學生對已學知識和技能的簡單重復運用,更重要的是強調學生能夠主動獨立地分析實際問題,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提出新的觀點并付諸實踐。然而從教學的實際來看,在畢業設計中學生創新的主動性不足,往往停留在繼承和模仿階段,畢業設計作品少有突破和創新。究其原因,并非學生所學知識和技能不足,而是學生未懂得如何分析已有問題,在其基礎上引入新的解決方法或提出新的應用內容。

在計算機領域中,人工智能屬于研究和創新的前沿和熱點,許多舊有問題利用人工智能方法都得到了新的解決途徑。教師在指導學生畢業設計時,可針對某一問題恰當地啟發學生引入人工智能的理論和方法,并嘗試性地運用在解決當前問題之中,這樣能較容易地獲得新的改進和突破,對培養學生創新觀念和能力很有意義。

近年來,高職教育得到了迅速發展,其社會認可度也不斷提升。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其中突出的是如何對以往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學方式和內容加以改革,以適應高職教育的新要求。人工智能課程作為一門重要的計算機專業課程,仍需要結合高職教育的實際要求以及學生的具體情況,在加強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加強實踐教學上不斷進行探索和改革。

參考文獻

[1]趙蔓,何千舟.面向21世紀的《人工智能》課程的教學思考[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04,6(4):131-132.

篇(2)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3-0159-02

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構造智能機器(智能計算機)或智能系統,使其模擬、延伸、擴展人類智能的學科。隨著人工智能的理論與技術在社會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其在教育領域內的應用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一、人工智能教育應用的主要形式

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應用的最直接結果就是誕生了智能教學系統。智能教學系統是以計算機輔助教學為基礎而興起的,它是以學生為中心,以計算機為媒介,利用計算機模擬教學專家的思維過程而形成的開放式人機交互系統。目前,智能教學系統已成為人工智能在教育中應用的主要形式。智能教學系統主要是在知識表示、推理方法和自然語言理解等方面應用了人工智能原理。由于它綜合了知識專家、教師與學生三者的活動,因此,與之相對應的,智能教學系統一般分成知識庫、教學策略和學生模型三個基本模塊,再加上一個自然語言智能接口。智能教學系統的功能具體來說有以下幾條: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特點和當前知識水平;能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并可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指導;允許學生用自然語言與“計算機導師”進行人機對話。智能教學系統的設計不僅要有計算機科學的知識,還需要有教育科學的理論指導。

二、人工智能在教育中應用的局限性分析

1.阻礙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因素。在人工智能的發展中,一直存在著對“計算機是否能代替人腦甚至超過人腦”的問題的討論,實際上,以電子計算機為主要工具模擬人的某些思維活動而產生的人工智能是有局限的。①計算機處理問題的根本原理。要計算機解決某種問題,有三個基本的前提:必須把問題形式化;問題還必須是可計算的,即要有一定的算法;問題必須有合理的復雜度,即要避免指數爆炸。由于人的智能活動不能完全形式化,因此,機器就不能將人腦的智力活動全部復制出來。電子計算機最終只能把握0、1這兩個開關代碼,遇到不能形式化、不能找到算法或不能程序化的任務,計算機則難以執行。②人和機器之間的根本區別。智能模擬利用了人和機器的共性,即兩者都是一個信息轉換系統,但兩者之間存在著不容忽視的本質區別。智能模擬與天然智能屬于兩種不同的進化系統,人類的智能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機器的智能是機械制造的結果。大腦和電腦的組織結構也不相同,兩者屬于兩種不同的運動過程,前者是復雜的生理--心理過程,后者是機械--物理過程。智能模擬可以在局部上超過天然智能,但是,模擬的根本方法是功能模擬法,兩個系統在結構和實際過程上是不一樣的。智能模擬不具有人的思維的社會性,不具有主觀世界。

2.人工智能在教育中應用的局限。就目前人工智能的發展水平以及人工智能本身的特點而言,它在教育中的應用也是有其局限性的。①與學生之間無法暢通交流。教育本質上是一種“交互”活動,而智能教學系統無法實現最充分、最真實的交互。目前自然語言理解的研究成果非常有限,遠不能達到人人交流的要求。此外,就態度、品德、情感等教育問題而言,機器只能通過學生輸入計算機的信息來判斷其掌握和內化程度,而無法像人類教師通過自然狀態的交流和觀察來判斷學生的真實情況,因此,“機器智能”很容易被蒙蔽“雙眼”,無法做到像人與人之間那樣自然暢通的交流。②決策和推理機制不完善。智能教學系統的關鍵智能所在是其決策和推理機制,即“教學策略”模塊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通過推理做出靈活決策,這種決策基于學生模塊提供的有關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特點和學習風格,而這些不能完全被形式化。同時,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以及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不斷改進,系統所應用的教學策略模塊用于評估和判斷學生學習過程的能力是有限的。③人工智能并非適合所有的學習領域。根據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學習分為言語信息、智慧技能、認知策略、動作技能和態度五類。言語信息分為符號學習、事實學習和有組織的知識學習,這些屬于可形式化內容,適用于智能教學系統;智慧技能分為辨別、具體概念、定義性概念、規則和高級規則,其中前四項屬于可形式化內容,適用于智能教學系統,而高級規則屬于復雜――形式化內容,部分內容不適用于智能教學系統;動作技能和態度領域的學習,在其認知成分中可以使用智能教學系統,但情感和行為成分等非形式化內容,則難以用智能教學系統來實現。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學習領域都適用于智能教學系統。智能教學系統在教育中應用的重點應放在認知領域中的符號學習、事實學習和有組織的知識學習、辨別、具體概念、定義性概念以及規則這些學習內容上。

三、人工智能教育應用的發展方向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人工智能技術以及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的發展,人工智能在教育中應用的發展呈現出以下幾個趨勢。

1.開始突破單一的個別化教學模式。長期以來,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和智能教學系統都是強調個別化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在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進行因人而異的指導等方面確實有許多優點。但是,隨著認知學習理論研究的進展,人們發現在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和智能教學系統中只強調個別化是不夠的,在某些場合(例如問題求解)采用協作方式往往更能奏效。因此,近年來在智能教學系統中,協作型教學模式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和研究。

2.智能教學系統日益與超媒體技術相結合。超媒體系統具有良好的開發環境、靈活方便的用戶界面以及圖、文、聲并茂的特點,而且其信息的組織方式與人類認知的聯想記憶習慣相符,已成為目前一種最理想的信息載體和最有效的信息組織與信息管理技術,在許多領域尤其是教育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把超媒體技術引入智能教學系統,從而發展成為智能超媒體輔助教學系統,可以大大改善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顯著提高教學效果。

3.智能教學系統與網絡的關系日益密切。網絡的應用和普及為遠程教育和終身教育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空間。當前,智能教學與多媒體網絡的結合成為人工智能在教育中應用的一個勢不可擋的發展趨勢。

4.傳統人工智能與神經網絡模糊決策機制相結合。傳統人工智能從宏觀角度開展認知模擬,可以部分地模擬人類的邏輯思維過程,而神經網絡模糊決策機制從微觀方面進行認知模擬,著力實現模仿人類右腦的模糊處理功能和整個大腦的并行化處理功能。今后將探索一種新的智能處理模型:把神經網絡的模糊決策機制和符號專家系統的推理能力結合起來,利用多重知識源、多種模型進行復合協同處理。如果上述技術能夠成熟運用,那將對人工智能的發展及其在教育中的應用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士同.人工智能教程[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1.

[2]王永慶.人工智能原理與方法[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

[3]何克抗.計算機輔助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篇(3)

一、前言

當前的人工智能雖然還不夠完善但其在人類的發展進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為其具有了超強的學習和分析的能力,在個人以及人工智能較量的過程中人工智能一直都是處在領先的地位,為此可以利用到人工智能來促進到人類社會的快速發展。

二、相關概念闡述

人工智能又稱AI,是模擬物種智能應用的技術實現和科學。機器智能的科研市場領域包括各種圖像和語言結構的快速識別,以及使用語言直接處理和服務機器人。它不僅相當于人類行為的智能,還可以系統地模擬物種的思維,并將在幾年內超越歷史上的物種。在未來,機器人不斷學習,以使仿人機器人模仿人類的學習方式,在這一過程,獲得新的各種知識,智能機器人的學習過程更快,可以實現對海量綜合數據的深入分析。此外,人工智能機器人不僅可以獲得更準確的結果,而且具有獨特且更快的信號傳輸速率。許多科學家有能力超越人類自身。在深入思考核心問題時,實際上,很多人因為機器人是人類設計的,所以不可能超越人類的歷史,但是人工智能機器人可能具有集成的學習功能,因此這種可能性將變得非常大。人工智能機器人具有繼續學習技術的能力,沒有人能夠預測學習數據后的整體智能水平。

三、人工智能視域下機器人學習的適切性

在當前的文化和教育生活環境中,由于智能教育的興起,大數據情境系統功能可以為學生綜合分析和選擇各種類型的信息,從而重用具有潛在影響的知識可以促進智能教育的發展。智能機器人繼續學習,但借助計算機來分析綜合數據,例如,以完全掌握規則并進行非常有效的分析和預測。可以看出,機器人正為人類智能教育而學習更有益。在教育中,信息化的進程在今天的時代,智能教育無疑已經成為吸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因素。將學習與先進技術核心技術結合起來的方法有很多。人工智能機器人必然會給文化教育生態系統帶來幫助。向人工智能機器人學習的方式很多,學校教師可以提高和教育的整體質量和效率,學生也可以贏得符合自身市場需求的學習服務,這有助于減輕學生和家長的負擔。

四、人工智能視域下機器人學習的應用創新研究

從人工智能技術的角度來看,智能機器人學習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大數據在教育相關領域的應用具有很好的業務前景。人工智能機器人持續學習的應用可以幫助一些學生實現相關知識與數據之間的聯系。

(一)機器人學習與教育之間的融合僅從當前的現象來看,大多數教師不了解核心技術,而了解該技術的人也不了解教育,這很容易導致無法在教育與核心之間形成良好的關系。因為技術研發人員不了解教育,所以不能從教育的多個角度審視開發過程,優秀的教師也不能從技術角度回應數據的全面發展。在人工智能開發領域,機器人應該深入地整合到學習和教育中。組織技術實施和教育核心領域的相關人員進行直接溝通和交流,使人工智能機器人在學習和應用過程中能夠更充分地認識到技術研發和生產人員的過程。

(二)機器人學習在學習場景方面的應用人工智能在學校教育領域的應用,因其未來的發展趨勢而呈現出明顯的趨勢。然而,隨著學校教育核心領域的許多專業學科的介入,對學習人工智能機器人的要求將越來越高。當你開始學習同一個主題時,需要在同一個應用程序中逐步建立不同的場景。這對機器人來說更難在未來繼續學習,但也是最值得創新的。仿人機器人普遍對大量綜合數據進行深入分析,分析每個學習內容主題的特點和各部分學生的特點,并采取相應的更有針對性的基本教學方法,提高同學教育的速度和效率。

篇(4)

1 人工智能定義和發展階段

人工智能的英文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簡稱AI, 人工智能的內容不斷豐富和發展, 至今還沒有統一的定義。比較權威的說法認為[3]:人工智能是關于人造物的智能行為, 主要包括知覺、推理、學習、交流和在復雜環境中的行為。人工智能的長期目標是發明出可以像人類一樣或能更好地完成以上行為的機器, 短期目標是理解這種智能行為是否存在于機器、人類或其他動物中, 所以它包含了科學和工程雙重目標。根據其功能強弱, 人工智能分為三類, 即弱人工智能、強人工智能還有超級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發展大體上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20世紀50~60年代, 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主要以命題邏輯、謂詞邏輯等知識表達和啟發式搜索算法為代表;第二階段是20世紀70~80年代, 提出了專家系統, 同時基于人工神經網絡的算法研究發展迅猛, 伴隨著半導體技術計算硬件能力的逐步提高, 人工智能逐漸開始突破;第三階段是自20世紀末以來, 尤其是2006年開始進入了大數據和自主學習的認知智能時代。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 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也開始增多, 特別是深度學習算法在語音和視覺識別上實現了巨大的突破[4,5]。人工智能的技術體系主要分為四個方面, 即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以及人機交互等。當今擊敗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的Alpha GO主要應用了機器學習中的深度學習算法。

2 人工智能應用狀況與反思

2017年, 阿里的無人超市落地杭州, 進店、挑選商品、付款支付一氣呵成, 消費者幾乎在完全自主的狀態下完成購物。與此類似, 昆山富士康公司裁員6萬名工人, 全用機器人代替。京東、淘寶引入的智能機器人替代了原來的倉庫管理、人工客服等崗位。因此有學者悲觀地斷言:在人工智能時代, 因為很多職業崗位或技能將被智能機器人所代替, 職業院校畢業生很有可能面臨畢業就失業的窘境。筆者認為, 我們不應該重蹈歷史上英國制定的限制汽車推廣使用的《紅旗法案》的悲劇。正是這個在今天看來毫無道理的, 但卻持續了三十年的法案讓德國和美國的汽車工業完全趕上來, 最終遠超英國。人工智能應用必將淘汰或替代很多現有就業崗位, 但同時又會創造新的就業崗位, 這是一個伴隨著產業智能升級的、長期的艱難過程, 對于職業教育來說, 這既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也是一個難得的機遇。

3 人工智能時代職業教育的發展策略

為了更積極地適應人工智能時代, 除了國家層面的統籌規劃、科學指導和政策、經費支持之外, 建議還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發展規劃。

3.1 解放思想, 更新理念與制度

中國工程院院士潘云鶴提出, 人工智能走向2.0階段的真正原因是世界正從原來由人類社會與物理空間構成的二元空間, 向著由物理空間、人類社會與信息空間構成的新三元空間演變[6]。因此, 職業教育在教學和管理過程中應該加入人工智能等相關理念和技術, 同時其辦學定位、人才培養方案、專業建設、課程內容、考核評價標準等方面都需要做出相應的改進。比如當前大多數職業院校非計算機類專業的課程安排中, 信息技術類課程課時偏少, 數據處理、編程類或人工智能課程幾乎沒有, 這樣的安排不利于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 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 同時適當減少將來可被人工智能應用替代的技能課程的課時, 比如電算會計、環境監測等。

3.2 善用人工智能, 提升教學與管理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 教師們現有的重復性工作和大量數據積淀的教學任務, 比如批改作業或閱卷或課堂考勤都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 因此, 教師能騰出更多的時間, 更充分地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 從而為學習者提供更精確的個性化學習服務, 教師也能夠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手段, 優化教學評價方式, 補充教學資源, 減少備課重復性工作, 提升教學效率, 真正地做得因材施教, 同時學生們的學習方法和方式將不同程度地得到重構, 基于大數據的智能在線學習平臺大量出現, 不同的學校、學科及專業課程不再封閉, 學習時時處處都可以進行, 碎片化與個性化學習將日益普遍。教師能完整地跟蹤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 比如學生上課是否睡覺、是否玩手機、是否在教室里與其他同學合作學習等, 都能夠根據監測數據進行智能解析, 有利于更有效、更全面地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大部分課程考試將全部自動化, 考生資格審查利用人臉識別、監考與閱卷都由智能機器來完成。上述人工智能給教學帶來的這些變化既需要網絡硬件設施和相關軟件系統來支撐, 更需要職業教育的教師們繼續提升信息技能、深化和加強信息素養。

3.3 深化產教融合、優化實訓筑牢就業

在人工智能時代, 職業院校應與相關行業統籌發展, 深化產教融合, 拓寬企業參與的途徑, 深化引企入教改革, 支持引導企業深度參與職業院校的教育教學改革, 多種方式參與學校專業規劃、教材開發、教學設計、課程設置、實習實訓, 促進企業需求融入人才培養環節;鼓勵以引企駐校、引校進企、校企一體等方式吸引優勢企業與學校共建共享生產性實訓基地;全面推行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 推動學校就業與企業招工無縫銜接。比如職業教育將出現新師徒制, 行業領域的行家里手將通過互聯網以VR或者AR技術言傳身教的方式, 帶領規模龐大的徒弟用碎片時間進行學習與實踐。

3.4 完善終身學習的職業教育體系

隨著人工智能應用的深入推廣, 職業院校培養的技能型人才所掌握的技能如果不及時進行充電升級, 中低端的重復性強的工作將面臨被智能機器人不同程度進行替代的危險。所以對于不少技能崗位, 守著一門技術吃一輩子老本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因此, 職業教育要繼續完善終身教育體系, 為職業教育學生的充電升級鋪就一條縱深的通道。

3.5 人文教育為道, 智能教育為用

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 簡單重復性的工作將被機器替代, 人們將從重復繁瑣的事務中解脫出來, 轉去從事更具有創造性、創新性或者更具有情感類的工作, 這些工作需要人與人之間的合作與溝通, 因此, 職業教育更需要注重學生思想道德水平、人文綜合素質的培養, 這是做人之道, 在此基礎之上激發學生們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力, 促進跨界思維的形成, 更好地掌握人工智能時代的相關職業崗位知識和相應的智能技能。著名理論物理學家霍金曾說:完全人工智能的研發可能意味著人類的末日。Tesla汽車和Space X公司創始人馬斯克說:我們必須非常小心人工智能。如果必須預測我們面臨的最大現實威脅, 恐怕就是人工智能了[7]。一群沒有良好道德水平的, 但掌握了智能技術或設備的人們是危險的, 所以職業教育應該從學生入學起就開始, 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熱愛社會、熱愛生活、樂于助人、與人為善。只有這樣, 人工智能應用才能更好地服務人們、造福社會。

4 結論

人工智能正在快速又深刻地改變我們的教學、生活和工作方式, 也對職業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同時也是一個巨大的機遇。職業教育在面對人工智能時代的變革時, 須要從國家政策、理念與制度、教學管理、產教融合、終身學習等方面做好應對, 切實地把握人文教育之道對智能教育之用的統領原則, 培養能很好地掌控人工智能技術和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謝青松.人工智能時代職業教育的轉型和發展[J].教育與職業, 2018 (8) :50-56.

[2]蘇令.人工智能來了, 教育當未雨綢繆[EB/OL].[2018-05-15].

[3]Nils J.Nilsson.人工智能[M].鄭扣根, 莊越挺, 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0.

[4]王璐菲.美國制定人工智能研發戰略規劃[J].防務視點, 2017 (3) :59-61.

篇(5)

這只是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小試牛刀。雖然有專家預測在未來十年內不會看到人形機器人替代教師進入課堂,不過地平線報告2016年基礎教育版和2107年高等教育版都預測未來五年內人工智能將會在教育行業普及。

教育行業已有的人工智能研究和應用

Woolf等人在2013年提出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應努力解決“五大挑戰”:①為每一個學習者提供虛擬導師:無處不在地支持用戶建模、社會仿真和知識表達的整合。②解決21世紀技能:協助學習者自我定位、自我評估、團隊合作等。③交互數據分析:對個人學習、社會環境、學習環境、個人興趣等大量數據的匯集。④為全球課堂提供機會:增加全球教室的互聯性與可訪問性。⑤終身學習技術:讓學習走出課堂,進入社會。

過去十年,一些研究者對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做了大量的探索。相關的研究成果包括:①跟蹤學習者的思維步驟和解決問題的潛在目標結構(Anderson等,1995);②診斷誤解和評估學習者的理解域(VanLehn,1988);③提供及時的指導、反饋和解釋(Shute,2008);④促進高效學習的行為,如自我調節、自我監控和自我解釋(Azevedo&Hadwin,2005);⑤以合適的難度水平和最適當的內容來規劃學習活動(VanLehn,2006)。

這些研究,基本上使用到了人工智能的每一項技術——自然語言處理、不確定性推理、規劃、認知模型、案例推理、機器學習等。“智能導師系統”就是基于這些研究和技術而開發的人工智能教育應用。類似的成熟產品包括Tabtor(hellothinkster.com)、CarnegieLearning(carnegielearning.com)和FrontRow(frontrowed.com)。2014年,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的一項試驗發現用智能導師系統的學習者比使用其他教學方法的學習者獲得的成績更高。

人工智能在教育行業的新發展

教育行業的三種類型(內容、平臺和評估)的服務商都在經歷著一場變革。內容出版商面臨紙質印刷到數字出版和開放教育內容的挑戰。學習平臺正試圖區分自適應、個性化和數據分析的功能。評估供應商則繼續探尋從多項選擇題測試轉向更具創新性的問題類型。人工智能將為這三種類型教育服務商帶來新的發展思路和契機,同時也惠及教育生態系統中的所有利益相關者。學生通過即時反饋和指導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將獲得豐富的學習分析和個性化指導經驗,父母能夠低成本地為孩子改進職業前景,學校能夠規模化提高教育質量,政府能夠提供負擔得起的教育。2017年,人工智能將在以下領域發揮其效益。

1.人工智能批改作業

批改作業和試卷是一件乏味的工作,這通常會占據教師大量的時間,而這些時間本可以更多地用于與學生互動、教學設計和專業發展。

目前,人工智能批改作業已經相當接近真人教師了,除了選擇題、填空題外,作文的批改能力已經大幅提高。美國斯坦福大學已經成功開發出一種機器學習程序,能夠批改8~10年級的作文。隨著圖像識別能力的大幅提高,手寫答案的識別也接近可能。就連占有美國標準化考試60%市場份額的全球最大教育企業——培生公司也認為,人工智能已經可以出現在教室并提供足夠可信的評估。據培生公司近期的報告IntelligenceUnleashed推測,人工智能軟件所具有的廣泛的、定制的反饋能夠最終淘汰傳統測試。

2.人工智能實現一對一輔導

自適應學習軟件已經能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支撐。據2011年VanLehn的一項研究發現,人工智能在某些特定主題和方法上比未經訓練的導師更具有效性。進一步的研究發現,人工智能導師能在學生出錯的具體步驟上給予實時干預,而不是就整個問題的答案給予反饋(Corbett&Anderson,2001;Shute,2008)。

自適應學習在拉美地區正在興起。AndréUrani市政學校的學生使用人工智能軟件Geekie觀看在線課程(視頻和練習)。Geekie為學生提供每一步的實時反饋,并隨著學習的進展來傳授更為精細的課程內容。

早在1984年,本杰明·布盧姆的研究就提出一對一輔導能帶來更好的學習效果。而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模擬一對一輔導,以更好地跟蹤、適應和支持個體學習者。這將是人工智能在教育中更高層次的個性化學習應用。例如,比爾·蓋茨看好的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或個人虛擬導師,能在學生面臨挑戰時提供強有力的支持,隨時隨地回答學生的提問;還可以為學生訂制學習方案和規劃職業發展路徑,并引導學生走向成功。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可以匹配聊天機器人或虛擬導師的面孔和聲音來滿足學生個人喜好。對比網頁界面的自適應學習系統,這才是真正做到了一人一導師。

3.人工智能關注學生情感

2016年地平線報告高等教育版把情感計算列為教育技術發展普及的重要方向。也就是說,人工智能不僅限于模擬人類傳遞知識,還能通過生物監測技術(皮膚電導、面部表情、姿勢、聲音等)來了解學生在學習中的情緒,適時調整教育方法和策略。例如,機器人導師捕捉到學生厭煩的面部表情時,就可以立即改變教學方式努力激發他們的興趣。這種關注情感的人機交流為學生營造一個更真實的個性化學習環境,更好地維持了學習者的動機。美國匹茲堡大學開發的AttentiveLearner智能移動學習系統就能通過手勢監測學生的思想是否集中。突尼斯蘇斯國家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正在研究開發基于網絡的人工智能教學系統。該系統能夠識別學生在任何地方開展科學實驗的面部表情,以優化遠程虛擬實驗室的教學過程。

進一步的研究發現,人工智能還可以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當前已經有使用人工智能來為自閉癥兒童提供有效支持的案例。例如,倫敦知識實驗室在Topcliffe小學開展試驗,讓自閉癥學生與半自動虛擬男孩安迪開展互動交流,研究人員發現患有自閉癥的學生在社交能力方面有進步。

4.人工智能改進數字出版

教科書等課程材料并非總是完美,傳統印刷出版讓課程的修訂變得過于緩慢。這不僅是生產工藝的問題,更主要的是紙質課程材料無法快速獲取使用者的反饋來識別缺陷所在。而數字化出版在人工智能的支撐下能徹底改變這一現狀。

人工智能可幫助使用者快速識別課程缺陷。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Coursera的提供者已經將這一想法付諸實踐。當發現大量學生的作業提交了錯誤的答案時,系統會提示課程材料的缺陷,進而有助于彌補課程的不足。

另一項人工智能在數字化出版的應用是自動化組織和編寫教材。這是基于深度學習系統能模仿人類的行為進行讀和寫。ScottR.Parfitt博士的內容技術公司CTI就依據這項技術幫助教師定制教科書——教師導入教學大綱,CTI的人工智能引擎能自動填充教科書的核心內容。

隨著自然用戶界面和自然語言處理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成熟應用,課程材料的數字化出版也會有更新的形態——不再局限于書本或網頁的形式,聊天機器人和虛擬導師將成為內容表達的更好的方式。

5.人工智能作為學生

多年的研究表明,教會別人才是更好的學習,即learning-by-teaching。美國斯坦福大學教育學教授DanielSchwartz正基于這一理念來開發新的人工智能產品。他聯合了多個領域的專家一起開發了人工智能應用——貝蒂的大腦(Betty’sBrain),讓學生來教貝蒂學習生物知識。試點研究發現,使用這一方法來學習的學生比其他學生成績更好,且在科學推理上也更勝一籌。

類似的研究和開發還有瑞典隆德大學的TimeElf和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SimStudent,這兩個人工智能產品也是基于learning-by-teaching而開發,讓學生在教會機器人知識的過程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

篇(6)

【關鍵詞】人工智能 網絡教育 具體應用

1 網絡教育模式的發展現狀

1.1 網絡教育的優勢

網絡教育模式是對傳統課堂教育模式的更新與演進,傳統課堂教育模式具有交流便捷、課堂管理方便的優勢,但是也受到空間和時間的雙重限制,需要繳納昂貴的場地和設施費用,難以追趕新時期人們快捷的工作步伐。網絡教育通過互聯網遠程傳遞,在繼承和發展了傳統課堂優勢的同時,彌補了缺點和不足,在虛擬的網絡環境,擺脫了有關時間、空間、身份等諸多限制,促進了教育手段的創新,為人們提供了更多接受教育的機會,促進了國民教育水平的提高。

1.2 網絡教育存在的問題

網絡教育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2.1 操作平臺的局限性

網絡教育登錄界面的首頁,一般包含著課程選擇、成績查詢、習題演練、師資介紹等基本內容,這容易導致眾多網絡教育平臺具有相同的首頁模板和計算機程序,不同平臺、不同學科、不同專業沒能充分體現出其獨一無二的課程特色。操作平臺具有局限性,無法充分體現人性化特色和該課程的特殊化要求。

1.2.2 教學方式的一致性

網絡教學中,一般采用計算機程序設定好的流程,授課、復習、習題演練、期末考試、綜合評估為基本程序,流程化操作,無法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成績要求制定相應的教學方式。教學評價流程過于死板,無法像教師一樣考慮其他綜合因素進行分析,這就容易導致考試系統的公平性、評分的合理性受到質疑,無法體現教學權威性。

1.2.3 服務系統的落后性

網絡教育是以計算機的軟件程序為表現載體,將教學課程和學習方式相融合。隨著知識體系更新換代的不斷加快,學術糾錯的發生,課程及時更新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網絡教育服務系統具有一定的落后性和延時性,傳遞的知識和答疑手段相對落后,影響著網絡教育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2 人工智能在網絡教育中的具體應用

網絡教育缺陷的存在,其重要原因是教育流程系統的“剛性”無法符合學習者不同的教學需求,不懂得如何具體因人而異、因材施教;而人工智能“柔性”的工作特點,可以有綜合考慮各種影響因素,并及時調節,恰好是對缺陷的補充。事實證明,人工智能在網絡教育中的具體應用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2.1 專家系統的應用

專家系統是對智能教學系統、決策系統、導學系統以及先進的智能化硬件設備的總稱。傳統的網絡教育是流程化、規范化的,智能化教學系統是對每個流程應用智能化手段,促進教學過程的科學性。

2.1.1 智能決策系統。

在課程開始之前,增設智能決策功能即智能決策系統,類似于學校的入學考試,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成績水平、智力狀況進行基本的分析和了解,以學生能力而不是教師要求為教學依據,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和學習方案;通過智能化設計,確定學習成績分階段測試計劃、智力開發方案和考試模擬系統等,通過這些方式,實現對學生能力的充分開發。

2.1.2 智能導學系統

這是通過對學生一定時期學習環境的營造,通過對環境內各影響因素施加措施,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優質條件。影響因素包括教師、學習資源、外部因素等,一旦學生學習沒有達到預定的目標,教師模塊就會對學生的動態行為做出科學正確的指導,并向正確的學習軌跡糾正;學生學習所需要的參考資料、試卷分析、時事熱點等,會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展情況及時更新資料庫;學生在學習中遭遇困境,系統會根據智能化發揮引導和提醒功能。

2.1.3 智能教學系統和智能化硬件設備

智能教學系統和智能化硬件設備分別是智能學習系統的軟件和硬件載體。智能教學系統是智能決策和智能導學子系統的綜合,是幾種不同模式的組合與搭配,最終出現適合學生自身的學習模式,并且讓系統關系更加穩固;硬件系統是網絡學習的基礎和載體,包括傳輸設備中的路由器、交換機設備,終端的打印機、攝像頭等。

2.2 其他人工智能系統的應用

2.2.1 語言處理系統

語言處理系統在人工智能領域是一種應用較為廣泛的技術,系統內部擁有錄音模塊、語言識別模塊、轉換模塊和輸出模塊。學生向錄音系統發出聲音,語言識別和轉換模塊將語言轉化為文字顯示在計算機界面上。就目前的技術來說,語言處理系統可以處理簡單口語和書面語言,局限在普通話,隨著語言庫的升級,語言處理系統的功能會越來越強大。這一功能的出現,對學生學習語言口語和減少文字任務有很大的幫助。

2.2.2 知識庫系統

知識庫系統是對知識和數據的整合、匯總和儲存,學生僅依靠記憶中對知識的只言片語和殘損記憶,發揮知識庫強大搜索功能,自動分辨出關鍵詞,并提供完整的數據。這對學生學習記錄的查找和知識的復習有很大幫助,也有助于系統的升級和完善。

3 促進人工智能在網絡教育中應用的具體措施

3.1 加大資金支持

資金支持是發展新科技的堅實保證,政府和相關機構應該重視人工智能在網絡教育發展中的巨大作用,提供政策的優惠和資金撥款,給予場地和設備的支持。有了資金的支持,可以吸引優秀人才開展系統研發和技術升級工作,可以為人工智能的應用提供高性能、高水平、先進的硬件設施保障。

3.2 開展教學實施

應該積極促進人工智能在網絡教育中的教學實施活動,通過一線學習的監測和實驗,推動新技術的普及與應用。在相關專業院校安裝人工智能軟件,也是促進教學實施的有效途徑。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人工智能是一項應用廣泛,可研究性強的計算機前沿技術。通過人工智能相關技術的研究,能夠解決網絡教育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方便老師的教學管理,以及對教育教學模式將產生深刻影響。

參考文獻

[1]馮佳.虛擬機技術在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1(17).

[2]王世剛,王紀鳳,尚玉蓮,趙學軍.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中的虛擬機技術應用[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1(01).

[3]劉健.人工智能在網絡教育中的應用探索[J]. 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4(06).

[4]陳建鋒.人工智能及其在計算機網絡技術中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5(03).

作者簡介

篇(7)

1引言

作為計算機科學技術的全新領域即人工智能,其正在迅速成長與成熟、新方法、新理念、新技術并且不斷壯大,同樣也包含著計算機網絡、數學、信息論各類學科的交叉和邊緣學科。人工智能包含的主要內容有知識表示和推理機制、問題求解和搜索算法,自然語言理解、專家系統和機器學習等;也作為計算機科學各專業重要的基礎課程,國內外各高校都非常重視,都將人工智能作為計算機專業的必修課程。人工智能包含的學科多,知識點雜、理論性強、內容抽象,算法難度高復雜,在此情況下各高校采用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單一教學模式,學生處于被動學習地位;課堂教學與實際操作、理論與現實應用相脫節;加上理論知識強,案例缺乏,容易使學生感覺空洞;學生易產生厭學情緒,也達不到鍛煉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如何讓學生高效的學習一直是教師研究的課題,在大數據和網絡信息時代的大背景下,“互聯網+”已經廣泛應用和存在于生活、工作各個方面,其在教育教學中表現出的創新性、互動性尤為突出,并極具優勢。

2基于案例的教學研究

此方法開始于上世紀20年代左右,最早是由美國哈佛商學院所提倡的,基于當時特殊的商業管理真是背景和特殊事件,能夠有效的發展和培養學生主動性、積極性和應用能力,開展案例教學后,學生實際解決問題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此教學研究方法知道到上世紀80年代后期,才引起教師的重視。1986年由美國研究小組提出《準備就緒的國家:二十一世紀的教師》書中,強烈推薦此方法在實際教學的重要性,并說明今后在教學過程中將其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應用于各類課程中去。

3基于人工智能的案例教學研究及應用

3.1案例精選

此方法第一步是案例選取,案例的好壞是決定案例教學效果關鍵因素。案例的選取需要滿足以下要求:(1)符合現在的教學目標,明確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重難點等,能夠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中,以此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2)案例要有代表性、趣味性,由于人工智能課程內容多、抽象,需要將枯燥乏味的知識點轉化為趣味生動的案例,有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例如,講到“知識表示”這部分內容中引入“機器人搬積木”、“野人修道士渡河”案例;(3)采用互動的形式,此為人工智能的案例教學研究重要特征,同時也是教學目標得以充分展現的必要條件。能夠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學生和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3.2案例的執行

(1)講授法。基于教學內容具體知識點設計案例;通過教師講解,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理論知識。案例的呈現有兩種基本形式:一是“案例—理論”,即先給出教學案例,后講解理論知識;二是“理論—案例”,即教師先講解知識,再給出教學案例;案例的呈現方式不同,會直接影響案例的功能,也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習效果。為了使案例能更好地為教學服務,教師講解案例之前應從創設案例情境開始,通過情境體驗與案例剖析激發學生認知的興趣,引導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產生注意,有利于教師導入新課。(2)互相討論法。大學生課余時間充沛,鑒于此,將班級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教師將事先準備好的案例分配給各組,學生采用組內互動討論的形式,設計出此案例的各種解決方法。課堂上,將本小組的解決方法用課件展現給其他小組。講解完成后,學生開始互相討論,對比各自的方法,然后由老師進行分析、對比和總結。以此來增強學生對學科知識點、應用能力的掌握。(3)相互辯證法。課后,采用相互辯證的方法,組織大家相互辯論。選擇一些綜合應用比較強的案例。與簡單的案例相比,綜合應用案例能更加高效地啟發學生全方位地思考和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法。相互辯證法是一種探索新型的教學形式,學生的自主性強,能夠在辯論中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充分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來維護自己的觀點,還可以促使學生查閱大量資料,拓展知識面。

4結語

通過以上論述,人工智能技術開始應用于教學,與教學現代化有著密切的聯系。其發展必將對現代教育起巨大推動作用。在教學,可以基于人工智能技術建立人類推理模型學習工具等諸多的運用,展示出越來越好的實用性。

參考文獻:

[1]鄒蕾,張先鋒.人工智能及其發展應用[J].信息網絡安全,2012(02).

[2]陳柯蒙,張寧.人工智能的發展探析[J].新西部(理論版),2012(05).

篇(8)

改革傳統教學模式

田納西州立大學是一所由政府資助的大學,地理位置優越,其所在地――納什維爾,是醫療衛生、音樂、出版和交通運輸的重要中心,也是美國鄉村音樂的發源地,素有“Music City USA”之稱,曾在2006年被提名為美國最佳居住地第一名。學校共提供45個學士學位和24個碩士、博士學位,主要集中在人文科學、行政管理、心理學、特殊教育和教學、生物科學以及計算機科學等七個領域。學校商學院在1994年獲得高級大學商學院國際協會認證,并同時在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兩方面得到了國際認可。

在早期發展階段,由于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學校采取了以人工智能輔助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如今,田納西州立大學的人工智能教學法在美國可謂獨樹一幟。他們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從學生的心理特征出發,營造了科學高效的學習環境,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田納西州立大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側重于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設法將文本、圖形、色彩、聲音、影像等信息融為一體,打造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學內容,而不是機械地灌輸書本知識。這對于激活學生的感知能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及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等具有十分顯著的作用。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獲取的信息量遠比傳統教學環境下要多,學生學習的態度也更加積極主動,有效地培養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極大地提高了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與此同時,學校在教學過程中十分注重新技術的應用。當微軟公司剛推出MS Power Point(PPT)時,學校便嘗試將這種技術應用到教學中。從教學實踐來看,基于PPT的教學課件,具有吸引學生注意力、刺激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的特殊功能。教師們借助該課件強大而生動的演示功能和鏈接功能,將自己多年總結的教學內容制作成多層次和交互性較強的演示文稿,利用超級鏈接功能將詞匯、語法、語音和圖像等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形成了線性和非線性課程教學體系,極大地豐富和強化了課堂教學。

隨著PPT形式、顏色、動畫效果等不同的變化,學生們對課件內容產生了越來越大的興趣,對所學知識的掌握也更牢固。同時,老師還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自己動手做成幻燈片,拿到班上演示給大家看。學生在準備課堂發言時,會上網查詢相關文化背景知識,正確使用相關專業知識點,既復習了所學知識,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實際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

近年來,學校還自主開發了人工智能化的語言教學軟件,學生可以在校內的任何一個計算機終端上鏈接到服務器上的教學軟件,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教學環境。

創設“人工智能”課堂

田納西州立大學的教學人員認為,語言學習的核心目的是為了形成語言能力,而語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真實語言材料基礎之上的,整個教學活動必須有一個自然、真實的語言環境。而在傳統英語教學中,教師所采用的單詞、句型往往都是教科書上或是詞典上的,與現實生活存在一定的差異,不利于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

為此,他們在英語教學活動中大膽引入人工智能技術,與時俱進地吸收當前流行的英語詞匯,并且及時更新一些舊詞匯的新用法。通過人工智能教學系統,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全方位地展示英語文化、英語語言思維以及英語語言習慣,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英語,從而有效地克服傳統英語教學存在的缺陷。該系統不僅有助于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獲得更多的信息,而且拓展了教學空間,讓教學活動從課堂延伸到課外,使學生們可以自由地調取多媒體課件,實現自主學習英語,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與此同時,閱讀及寫作能力培養也是田納西州立大學的一大特色。傳統的閱讀及寫作課主要采用的手段是教師講解,教學內容也大多源自教材,形式單一,內容陳舊,很容易讓學生產生疲勞感。針對這種情況,學校通過采用人工智能教學系統,使教育教學效率明顯提升。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掌握不同體裁的語篇所具有的不同交際目的及篇章結構,幫助學生提升閱讀、寫作能力。教學中,教師將教學內容所屬體裁類型的特點用多媒體一一展示,使學生有效地掌握不同題材的語篇結構,使他們在閱讀理解相關體裁的內容時,能準確理解內涵,并能夠模仿其特點寫出相同體裁的文章。

借助人工智能系統,田納西州立大學為學生們提供了全方位、自主式的學習環境,同時,他們的學習進度會被計算機完整地記錄。計算機會根據他們各自的學習情況,提供適合的學習內容,使他們在沒有教師指導的情況下,也能夠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

定制“個性化”學習模式

多年來,田納西州立大學的教育教學活動一直倡導“自主化、個性化”,力求打造以學生個體為中心的學習模式。在傳統教學中,由于課時短、教學內容多,教師往往無暇顧及每個學生的需求和差異,只能夠設定一個統一的標準開展教學活動,對于學生的個性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針對這種情況,學校進行了多元化教學模式改革,為每個學生定制“個性化”學習模式,使他們擁有更多自主選擇的空間,從而能夠同時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同時,學校還從根本上打破了傳統教學活動受到時間和空間限制的局面,使學生在課堂上沒有解決的問題,可以通過智能教學系統加以解決,也可以通過網絡向教師求助。這樣,他們就有了更為寬廣的思維空間。這對于專業能力的形成而言,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篇(9)

人工智能是多種學科相互滲透而發展起來的交叉性學科,其涉及計算機科學、信息論、數學、哲學和認知科學、心理學、控制論、不定性論、神經生理學、語言學等多種學科。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和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不斷擴延,其涉及的學科領域將愈來愈多,它已和人們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時代和社會需要此方面的大量人才。在高中信息技術課中開設人工智能初步模塊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擬從其發展現狀、存在問題等幾個方面對我國高中信息課程中人工智能教育做一下探討。

一、高中開設人工智能課程的意義

(1)人工智能定義

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己成為一門具有廣泛應用的交叉學科和前沿學科。它研究如何用計算機模擬人腦所從事的推理、證明、識別、理解、設計、學習、規劃以及問題求解等思維活動,來解決人類專家才能解決的復雜問題,例如咨詢、探測、診斷、策劃等。

(2)開設人工智能課程的意義

現實世界的問題可以按照結構化程度劃分成三個層次:結構化問題,是能用形式化(或稱公式化)方法描述和求解的一類問題;非結構化問題難以用確定的形式來描述,主要根據經驗來求解;半結構化問題則介于上述兩者之間。

將人工智能課程引入到我國現行的教育中,可以讓學生在了解人工智能基本語言特征、理解智能化問題求解的基本策略過程中,體驗、認識人工智能技術的同時獲得對非結構化、半結構化問題解決過程的了解,從而使學生了解計算機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培養學生的多種思維方式,更好的解決現實問題。

二、高中人工智能教育現狀及存在問題

目前,該學科的教育正處于摸索階段,由于中學信息技術師資水平、學校硬軟件設備等條件的制約,我國尚未在中學專門開設獨立的人工智能類課程,Internet上與人工智能教育相關的中文信息資源也十分貧乏,在教學環境上大致存在以下問題:

(一)教學條件參差不齊

開設好人工智能課程,就要求安排更多的實踐課程和活動來增強課程的趣味性,讓廣大師生切實體會到人工智能對我們生活的影響。這些活動大部分要求上機操作或利用網絡資源來學習交流,這就對教學條件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尤其是一些偏遠農村、條件相對落后的中學在開設人工智能課程上存在很大困難。

(1)對硬件性能的要求

人工智能課程中有較多的實踐課程需要老師和學生利用網絡資源,使用計算機進行操作。這就需要學校配備計算機網絡教學機房,若其性能較差,會延長學生在線進行人機對話的時間,一旦遇到網絡堵塞,可能連網頁都打不開,這不僅浪費了僅有的上課時間,而且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對軟件性能的要求

為了降低成本,學校可以利用互聯網上提供的免費下載軟件和免費在線教學網站等進行實踐教學,可大大減少自研開發軟件和軟件維護的費用。但一旦遇到網絡不通、網絡擁擠或在線網站停止服務等情況,將無法使用網絡資源進行教學,可見,軟件的依賴性較強也存在很大的問題。

(二)對人工智能科學的認識不足

(1)學生的認識誤區

提及人工智能,給大多數學生的感覺是一門神秘、遙不可及的科學。很多學生認為人工智能技術是很高深的科學,離我們現實生活有一定距離,研究和接觸這門科學是少數科學家的事情,從而對該科學的關注程度不高。其實,人工智能學科是一門漸漸成長的科學,它將應用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應在教學中讓學生多去體驗人工智能的魅力所在,吸引更多對該學科感興趣的人去研究和使用它。

(2)教師對人工智能學科開設存在偏見

一些從事該學科教學的教師沒有接觸過人工智能方面的知識,在接觸過后被其中深奧難理解的知識所嚇倒,認為即使開設了這門課程也不易被同學們所接受;而一些在大學接觸過人工智能課程的教師則認為,其理論枯燥乏味,知識內容艱深,不適合放在高中開設。

(三)一線教師經驗不足

在我國大學教育中,開展人工智能專業課程的大學為數不多,師范類院校更是少之又少。從事人工智能領域的專業人才輸出少,所以,缺乏具備一定知識結構、有專業素養的教師來擔任高中信息技術課中人工智能課程的教育工作。絕大多數的一線教師并沒有接受過人工智能課程的專業培訓,在授課內容上的著重點掌握不好,教學目標不夠明確;在授課形式上也沒有前人的經驗可尋,這就給一線教師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三、解決上述問題的幾點建議

(一)加強軟、硬件建設

在學校條件允許的條件下,應加大硬件設施的投入,改善網絡傳遞信息的效率,同時加強軟件資源建設。鼓勵師生上網搜索更多適合AI教學的網站,教師應整理出和AI相關的趣味小故事、電影、光盤等和教材相關的素材,以便更好的配合硬件教學。

(二)端正認識,增強支持

作為教師要樹立對高中人工智能選修課程的正確認識。通過對課標中規定的相關內容的深入了解和學習,克服對人工智能的神秘感或恐懼感,理性而客觀的看待人工智能技術及其應用,明確在高中開設該課程的目的。同時,教師也不能因為該課程的“選修”性質,從而輕視該課程的作用。

作為學生不應該僅僅看見這門課程的娛樂趣味性,應把一些重要的技術理論知識重視起來,不能過分的放松自己而偏離了我們的教學目標。家長也應該支持和贊同學生選擇該課程,不能應認識不到這門課程的作用、怕耽誤學生主干課的學習而反對學生積極參與。

校方領導也不應條件限制就輕易放棄這門課程的開設,應給予積極的配合。社會各界也應加強輿論與正確引導,讓更多的人們認識人工智能并予以肯定。

總之,人工智能是一門逐漸成長的科學,開設好該課程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和校方領導不斷努力,互相交流,共同克服困難。

參考文獻:

[1]張劍平.人工智能技術與“問題解決”[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3(10).

篇(10)

中圖分類號:TP393-4

所謂人工智能,就是利用人工方法在計算機上實現智能,也可以說是人工智能在計算機上的一種模擬。人工智能廣泛融合了神經學、語言學、信息論和通訊科學等眾多學科和領域。目前主要存在三條人工智能研究途徑:一是以生物學理論為支撐,掌握人類智能的本質規律;二是以計算機科學為支撐,通過人工神經網絡進行智能模擬,實現人機互動;三是以生物學理論為支撐。

1 人工智能技術的特征

智能技術主要分為兩類,人類和計算機智能,兩者存在相輔相成的關系。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能夠實現人類智能向機器智能的轉化,相反,機器智能也能夠利用智能教學轉化為人類智能。

1.1 人工智能的技術特征。首先,人工智能具備非常強的搜索功能。該功能是利用相關搜索搜索技術實現對海量信息的快速檢索,滿足個性化信息需求;其次,人工智能具備很強的知識表示能力。具體來講,就是人工智能對信息的行為,能夠像人類智能一樣,對模糊的信息加以表示;最后,人工智能具有較強的語音識別和抽象功能。前者主要是為了對模糊信息加以處理。而后者主要是為了對信息重要度加以區分,以便提高信息處理效率。用戶只需要智能機器提出具體要求便可,至于復雜的解決方案就交給智能程序了。

1.2 智能多媒體技術。首先,人機對話更加靈活。傳統多媒體在人機對話方面極為欠缺,導致教學單調乏味,不能取得預期良好效果,但智能多媒體卻不然,他能夠實現人機自由對話和互動,同時還能結合學生實際對學生的問題給出不同層次的答案。其次,教學可行性更強。由于學生在認知能力和個人素養方面都存在差異,而且學習主動性也不盡相同,人工智能必須要結合學生實際學習狀況,為每一位學生設計制定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對學生進行針對性較強的教學,真正實現因材施教。再次,具有強大的創造性和糾錯性。前者屬于人工智能的顯著特征,而后者屬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表現方面。最后,智能多媒體具有老師特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智能多媒體可以對教學雙方的行為進行智能評價,以便能夠及時發現教學中的薄弱點,有助于實現教學相長,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2 計算機網絡教育的現狀

隨著現代科學的進步,網絡信息的發達,人們的教學觀念和學習觀念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變,網絡時代正全面到來。為了滿足現代社會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培養大量現代化優秀人才,計算機網絡教學模式業已成型并不斷完善。目前,高校正規教學模式依然是現代教學主流,盡管在系統傳授知識和規范培養人才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但在資金投入、效益創收和時空限制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弊端,靈活性不足,無法有效滿足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求。

計算機網絡教學對傳統教學形成了巨大挑戰,并產生了深遠影響。它不僅有效彌補了傳統教學的時空限制缺陷,而且賦予了教學極大的樂趣性,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積極投身到網絡教學建設中去,任何人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夠通過網絡課堂去學習和提高。但目前計算機網絡教學發展仍處于探索期,在實際運用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第一,計算機網絡教學中的學習支持服務體系尚不健全,導學手段和答疑方法還非常落后,由于各種原因,在服務方式上缺乏針對性、策略性和積極性;第二,計算機網絡實驗教學中存在著空間分散、時間流動和自主性差等問題和弊端;第三,計算機網絡的系統承載能力和信息查詢能力還十分有限;第四,如何實現計算機網絡考試的開放性,確保考試的客觀性、公正性、權威性,已經成為網絡教學發展的瓶頸;第五,計算機網絡教學中的核心支撐系統――CAI,還無法有效滿足和適應網絡教學的實際需求和發展要求。

主流CAI課件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單機版的初級課件,包括簡單的Authorware課件、PPT幻燈片和圖文網頁等。一種是高級的網絡版課件。該類課件主要以靜態圖文和動態演示組成的網頁為主,以聊天室、電子郵件和QQ群等形式為輔,實現師生互動、網絡答疑的一種改進型課件。初級課件在實際教學中以操作容易、更新及時和維護方便著稱,但實際上就是傳統教學手段的變相挪用。還有些課件,盡管在互動性方面有著不錯的效果,但是制作繁瑣、更新較慢和維護復雜。因此,高級網絡課件是目前網絡教學中的主流課件,已經成為了計算機網絡課件的固定模板。改進型的網絡課件有效地解決了傳統多媒體在師生互動不足的問題。上述兩類課件是現在最為常見的兩種CAI課件,盡管兩者都有各自的優勢,但作為網絡教學的重要手段,仍存在許多問題和弊端:無法實現因材施教,無法開展層次教學;作為教學的一大主體,學生在個性化交互操作方面仍有很大不足;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普遍問題無法進行智能統計、分析和評價等。

3 人工智能技術在計算機網絡教學中的運用

3.1 人工智能多媒體系統。(1)知識庫。智能多媒體已經不再是用來進行紙質媒體數字轉化的工具了,它應該具備相應完善的知識庫,而知識庫里的教學內容要結合教學實際和學生現狀進行針對性、個性化設計。同時,要實現知識庫資源的高度共享,并及時加以更新和補充,如此才能充分發揮知識庫的教學服務作用。(2)教學板塊。教學板塊的設計主要是出于教學綜合性考慮的,教學方法的創新是其關注的重點內容。該模塊的實現要以掌握專業知識、教學策略和人機對話等領域的知識為前提,結合學生實際學習現狀和特點,利用智能系統的現代化技術手段對知識和相關教育措施加以高效搜索。(3)學生板塊。及時掌握學生心理動態和學習狀況是智能網絡教學的一大特征,結合學生實際狀況加以智能評判,進而加以針對性指導和個性化輔導,實現因人施教和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4)用戶模塊。用戶模塊是智能系統無法忽視和省略的關鍵模塊,整個智能系統的正常運行離不開人工程序操作,用戶需要通過用戶終端將教學內容上傳到網絡教學平臺,才能順利完成教學。

3.2 人工智能多媒體教學的發展。(1)加強與網絡的結合。隨著網絡技術的成熟,智能網絡教學與網絡之間的關系日益緊密,多元化、多維度網絡空間日益成為一種趨勢。互聯網具有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超時空性等優勢,加強與網絡的結合是人工智能計算機網絡教學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2)加強智能的應用。人機對話、機器指導的教學模式將成為未來網絡教學的核心模式,傳統教師的角色將逐漸被計算機取代。最為典型的就是現代智能導航系統。(3)加強系統軟件的研發。系統軟件的更新日新月異,舊的系統軟件已經無法有效滿足網絡發展的時代要求,加強系統軟件的研發以便充分滿足網絡要求,更好地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進而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

4 結束語

人工智能技術在計算機網絡教學中的運用將為現代化教育提供新的發展思路,將全面改善網絡教學環境,拓展學習服務渠道,提高計算機網絡教學質量,并有可能徹底打破計算機網絡教育的時空限制,全面加強網絡教學的開放性,實現網絡學習的個性化、人性化和智能化,充分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未來CAI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將全面提高網絡教學的整體格局,我們有理由相信,智能網絡教學將迎來全新的發展春天。

參考文獻:

[1]劉廣鐘,高軍,劉,李吉彬.報文分析技術在計算機網絡教學中的應用[J].計算機教育,2014(01).

上一篇: 古希臘的主要文化成就 下一篇: 工程項目財務管理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三级AV永久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观看 | 亚洲欧美国产制服另类 | 亚洲日韩小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92午夜福利免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