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12 15:57:3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健康教育課教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生命安全教育顧名思義是指面對突發的狀況時人所做出的應激的反應,其中包括自我的應急和保護,避免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受到損失。中學體育和健康課作為中學生的一門基礎性質的必修課,不僅是中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培養全方位發展的中學生必經的道路。生命安全教育的最初目的就是最終目標一直都是培養中學生的求生能力并且加大對于自己的保護力度。
一、當前體育與健康課中開展生命安全教育的現狀分析
近年來的數據統計不難顯示,中國學生由于意外傷害而導致死亡的概率普遍為發達國家學生由于意外傷害導致的死亡率的3-11倍。2014年,昆明市的明通小學就發生了一起踩踏事故,這次事故一共造成了6名學生死亡,26名學生受傷。其原因是體育老師將教學所用的海綿墊放置在宿舍樓的過道處,學生蜂擁而出的時候,先下樓的學生跌倒在海綿墊上,后續小學生不明情況,相互積壓,造成了學生的嚴重傷亡。這起本來可以避免的事故,從側面證明了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學教學過程中落實不力。雖然2000年以后,中國開始實施一系列教育和課程的改革。此時有關的教育部門才開始慢慢正視生命安全教育問題,將生命安全教育作為體育健康課的一部分。但是由于中學存在升學率的問題,生命安全教育在落實到實際的過程中并沒有引起校方和老師足夠的關注。中學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僅僅存在于理論的層面,并沒有提高身體素質和求生技能。可以這么說,中國中學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尚且處于初級階段,整個生命安全教育的課程體系尚未達成,但是中學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卻已經迫在眉睫,不容許我們再忽視了。
二、如何在中學體育與健康課中開展生命安全教育
生命安全教育作為體育與健康課的一部分,不僅是對體育與健康課的進一步闡述,而且影響著中學的基礎教育。但是目前中學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僅僅停留在純理論層面,中學生本身缺乏實踐的應用,一旦發生意外情況,受年齡的限制,中學生仍然沒有更好的應急性。如何更好地在體育和健康課中開展生命安全教育就變得至關重要。我們在開展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學中,要努力從以下幾點入手:
1.教師要明確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的教學目標
我們首先要明確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目標,明白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開展生命安全教育的意義不僅是課程改革的探索,而且是學校落實生命安全教育的必要的模式。我們應該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培養學生對于突發事件的應急的能力。學校作為特殊的群體在面臨突發事件中應該將合理的疏散作為自身的必要課程。
2.加大對于師生體育與健康課的教育的重視力度
中學校方要明白生命安全教育貫穿于學校的整個教育過程。老師必須思想上有著清晰的認識,要明確地告訴學生正確面對突發事件或者意外傷害事故的重要性,增強中學生對于生命安全的意識,真正做到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明白生而為人真正的價值。善于利用合法的科學的手段保護自己與他人的生命的質量。要在體育課程中明確運動的危險性,讓學生進行一定程度上的練習。
3.在教學內容上滲透生命安全教育
(1)要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教導學生逃生技巧和自救互救的辦法,如人工呼吸和緊急外傷的處理。逃生技巧和自救互救的辦法并不是中學體育課的考試內容,關于逃生技巧的理論學習,很多學生不重視,沒有認真聽。教師可以改變以往的說教式教學模式,善于運用探究式教學,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讓學生思考:人的一生可能會遇到諸如火災、水災、地震、食物中毒等危險,遇到這些危險時應該如何自救和救助他人?接著讓學生回答,然后教師進行總結,這樣學生的理解會比單純老師說理要更深刻。關于自救互救的方法,不能光讓老師示范給學生看,教師必須重視,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訓練,確保每個學生都掌握自救互救的辦法,當危險來臨時,學生才能很好地應對。(2)要善于利用體育與健康課展開生存技巧的訓練。生存技巧訓練包括生存訓練和逃生拓展訓練,經過之前的理論學習,教師再組織學生開展有關各種生存訓練和拓展訓練,在訓練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的一些錯誤做法與選擇或把學生的錯誤做法與選擇記錄下來,訓練結束后再與學生一起總結經驗。通過這樣一系列教育活動的開展,使中學生在災難中得以生存并且提高生存能力和應急避險能力,相信這些求生的知識與技能能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增強學生生命安全意識。(3)培養中學生堅強的意志力。面臨突發狀況的時候,心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一個人的求生,中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屬于弱勢群體,但是如果過于慌亂,就會降低應急避險能力。教師要在平時練習中注意對中學生意志力的培養,使學生在突發災難面前沉著、冷靜,并且積極施救,從而降低這個突發災難對于自身的影響,才能真正面對險情,提高應急避險能力。
4.教師教學過程一定要按照教育教學規律
體育老師要在日常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注重客觀存在的教學規律。要組織中學生井然有序地進行準備活動,并且讓中學生從根本上明白體育教學活動中體育與健康課的重要性,要讓學生從心里做到真正的重視。在教學過程中要循序漸進,不能一味地突飛猛進,要尊重學生的接受程度,拒絕毫無意義的填鴨式教育,讓學生從根本上理解生命安全教育的真正含義。最后,體育老師要排除器械的不確定的故障,經歷從根本上克服不安全的因素。在教學過程中注意保護學生,并且樹立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5.強化學校體育法制觀念近年來,由于中學生命安全教育的不到位,由此而來的相關民事訴訟大大增加。強化學校體育法制觀念的目的在于增強老師責任感和法制觀念,真心實意地關心中學生,老師要具備較好的職業道德,必要的時候會利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和學生的合法權益。
三、結語
不難發現,在中學體育與健康課中開展生命安全教育是非常迫切的。生命安全教育不僅有助于中學生自身的健康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促進社會的穩定。中學生命安全教育不僅要有理論知識的構建,還要有豐富的技能和較高的實際操作水平,不能僅僅做到紙上談兵。正是基于此點,在新課改中完善生命安全教育是中國有關教育部門和學校義不容辭并且責無旁貸的責任。
作者:周明 單位:欽州市第七中學
中圖分類號:G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0845(2013)05-0143-02
心理健康教育課是以發展學生積極心態、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基礎,以塑造學生優秀心理品質為目的的一門集知識性、實用性、操作性、發展性、體驗性為一體的課程。它對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提升學生心理品質能夠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從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現狀來看,該課程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重灌輸、輕體驗,重矯正、輕發展,重知識、輕能力的問題。所以,如何使心理健康教育課成為更有助于學生應對各種心理困惑、改善生活質量和發展積極心理品質的一門實效性較高的課程,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案例教學法概述
1.案例教學法的含義
案例教學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以精心選擇的案例作為教學的基本內容,組織引導學生圍繞案例提出的問題開展分析、討論等活動,讓學生找出問題及問題的原因,在分析和解決問題中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
2.案例教學法的實施步驟
1)精選和制作案例。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及目標精選難易適中的案例。2)組織引導案例討論。教師要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呈現案例,組建討論小組,對案例進行討論。3)歸納總結。教師歸納總結案例討論成果,并加以拓展,對各小組的討論情況進行點評。
3.案例教學法的作用
1)有助于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2)有助于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3)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4)有助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二、案例教學法在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中的應用
1.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1)選擇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是指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蘊涵著一定的心理學原理、能夠引人深思和具有一定教育意義的能對學生的心智有所啟發并具有研討性的事例。通常一個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包含著多個心理問題,而且問題的原因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產生的,其問題的解決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這些案例可以選自經典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集,也可以由發生在學校及周邊高校的鮮活典型的例子編輯而成。
(2)案例的分類
根據教材,課時安排及教學的難點和重點,確定了人際交往、情緒管理、就業心理、戀愛心理四個章節的內容進行案例教學。人際交往類案例主要解決學生人際交往中的自負、自卑、害羞等心理問題,培養學生換位思考、共情的能力;情緒管理類案例主要解決學生抑郁、焦慮、嫉妒等心理問題,培養控制和保持良好情緒的能力;就業心理類案例主要解決學生應對挫折、心理退化等心理問題,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和規劃執行能力;戀愛心理類案例主要解決由單相思、失戀、三角戀、網戀等因素產生的頹廢、迷茫、輕生念頭等的心理問題,培養學生正確的戀愛觀及正確的戀愛行為。
(3)案例課的課件制作
教師在選取適當的案例后,根據實際情況,借助多媒體技術,通過添加配音、圖片、視頻等形式制作成生動形象的課件,力求給學生以深刻的印象,達到觸動學生內心并激發“我要說”的沖動的效果。
(4)組建討論小組
一個班級一般組建4~5個討論小組,每組4~6人。在組建小組時,要注意各小組成員在個性、性別、語言表達等方面的均衡性及互補性,避免有些小組過于沉悶,有些小組過于活躍。小組領導者應具有親和力和組織能力,教師還應專門安排時間講授小組討論的相關知識和技能。這樣挑選出的小組領導者就能組織好小組討論并能記錄各成員觀點,歸納總結小組成員的觀點,以便在班級自由討論中進行充分交流。
(5)熟悉案例
一方面,教師要充分研究案例,既要對案例的基本情況了如指掌,又要精心設計案例討論的問題,使討論的問題難度適中,并且能與學過的心理知識緊密聯系,同時,教師還要對學生可能提出超出案例范圍的相關引申問題做好預案或準備。另一方面,由于受教學時間的限制,為了讓學生在課上討論充分,通常提早一周左右把案例的文字材料及問題發放給學生,讓學生有充裕的時間去熟悉案例,查閱相關資料,準備自己的發言材料。
2.課堂實施過程
(1)呈現案例
案例的呈現方式要符合學生的心理和認知特點。根據案例討論主題的不同,可選擇口述、圖片、視頻、現場模擬、課件等呈現方式,讓學生重溫案例內容,加深對案例的認識,較快融入案例情景,喚醒自我認知和體驗,激發討論的沖動。教師根據案例設計討論問題的多少以及問題的難易程度也可采取呈現案例、討論,再呈現案例、再討論的步驟進行,引導學生逐層深入地交流與探討。教師還可根據實際案例及學生討論的情況對部分關鍵節點或爭議點反復進行呈現。
(2)組織討論
以心理健康教育課第三章情緒管理章節的案例教學為例。教師在教學中將“認識和預防抑郁”作為重點,選擇張國榮等人的事件為案例。先通過幾組心理疾病圖片的展示,讓學生初步討論當前危害最大的情緒疾病是什么。這個問題的討論可以讓各組派代表把課前準備的資料或課件帶到課堂進行交流。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引用數據說明各種情緒疾病的類別及發病的比例等,并說明數據來源的可靠性和真實性,培養學生收集資料信息的能力。接著呈現張國榮自殺的相關報道視頻,讓學生分析和討論張國榮因抑郁自殺的心理原因。然后,教師播放幾段不同類型抑郁癥患者的視頻以及心理醫生的治療方案。各小組分別討論不同類型抑郁癥患者的成因及心理調適方法,可采取小組領導者主持,小組成員輪流發言、補充發言等靈活方式。這一環節是本節案例討論課的重點,教師要啟發和引導學生進行擴散性思維,多角度多層面地思考抑郁的成因及對策,如從社會支撐、家庭氛圍的改善、興趣愛好的培養、人際關系的改善、生活習慣的改變以及理性認知等層面對因失戀導致抑郁的患者提出心理調適建議以及幫助他們的途徑和方法。最后,小組領導者總結各自小組案例討論的觀點、解決方案,其他小組的同學可以就相關問題、觀點進行提問、反駁、辯論,通過不同理念的撞擊,啟發更深入的分析論證,加深對案例的思考和認知。
(3)歸納總結
教師對案例討論的歸納總結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首先,教師剖析案例所涉及的相關心理學原理,對這些知識起到進一步強化的作用。如在總結“抑郁”案例時,要幫助學生區分抑郁情緒和抑郁癥狀,消除學生對抑郁情緒的錯誤認識。其次,教師幫助學生梳理思路、理清頭緒。由于心理健康是很難衡量、很難定量的心理現象,使得心理健康案例討論的結果或答案具有不確定性,但教師無需給出標準答案,而應重點講解分析案例的思路,幫助學生分清主次,把握節點,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然后,歸納總結案例討論的結果,并加以拓展。如在“抑郁”案例討論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扮演不同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和工作背景的人物來拓展理解案例中人物的言行,通過多角度、全方位的感悟、體驗案例中人物的情緒情感,提升自我的共情能力以及調節抑郁情緒的能力。接著,教師要對學生參與案例討論的表現情況進行總結,要多以贊賞激勵為主,以指出努力方向為輔。教師要及時表揚討論熱烈、氛圍良好的小組,公開贊賞分析問題透徹、提出獨到見解或觀點的學生,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進步,并在課后及時加以鼓勵。教師對學生取得的點滴進步進行表揚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自我認同感,提升其自信心,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參與下一次案例教學。
三、應用案例教學法時應注意的問題
1.教師、學生的角色定位
在應用案例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不是案例討論的裁判員,而是案例教學法的設計者和案例討論過程中的激勵者、指引者。學生由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成教學活動的主體,成為積極的參與者,成為主動學習的踐行者。
2.案例的選擇、制作
1、認知目標:通過學習,學生知道高尚的道德和豐富的知識是增進健康、延長壽命的必要條件。
2、能力目標:通過學習,學生能在理解的基礎上熟練地說出和恰當地解釋課文中的兩句話——“大德必得其壽”、“知者不惑”;同時,能做到日行一善(天天做好事)、日增一智(天天添知識)。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學生能樹立培德、增智、健體三位一體的觀念,并化為行動,付諸實踐。、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修其德”和“運其智”二訣的學習,闡釋德與智對體的保健奇效。
難點:明確養生必須以高尚的道德為前提,以豐富的知識為指導。
三、教學方法:
先學后教。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隨著物質生活的改善,越來越多的人希望自己能夠活得健康一點,長壽一點,這也就是養生。但是,很多人都處于一種矛盾之中,一方面希望自己能夠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而另一方面卻在不斷地損害自己的身體。那么,我們該如何去做才能活得更健康、更長壽呢?在這點上,我們的先輩古人給我們留下了一筆無價之寶——“中華養生”。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中華養生中的“修其德”和“運其智”兩條古訓,并希望同學們通過學習之后,能夠自覺地把這些知識運用到實踐之中。
(二)出示思考題,指導學生自學。
請同學們根據思考題進行自學,并找出答案。
思考題:
1.“大德必得其壽”出自何書?何人最先提出?意思是什么?
2.“養德養生無二術也”出自何書?何人最先提出?意思是什么?
3.解釋“智者不惑”。
4.如何理解“修德可以養生”?
5.如何理解“運智可以養生”?
6.如何發揮強身延年的主觀能動性?
(三)學生自學。
(四)檢查自學效果,師生討論。
思考題答案:
1.出自子思所作的《中庸》,最早由孔子提出,全文是“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大德:崇高的道德,此指道德高尚的人。其壽:指自然壽命,古稱“天年”,分為上、中、下“三壽”——下壽八十,中壽百歲,上壽百二十。
2.出自《醫先》,由王文祿(明代醫學家、養生學家)提出。養德;培養道德。養生:保養身心。無二術:沒有不同之處,是一致的。
3.出自《論語》。智者:原為“知者”,有智慧的人,聰明的人。不惑;沒有疑惑,不受迷惑。
4.修德,指努力培養(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
德,是做人的基礎,更是做長壽人的基礎,早在春秋時孔子就指出了“大德必得其壽”,在明代,醫學家和養生學家王文祿專門從養生角度指出了“養德養生無二術也”,可見品德的健全和身心的健康是一致的,也就是“修德可以養生”或者說“修德可以增壽”。
5.運智,指運用知識,即把在學習和實踐中獲得的知識加以運用。
“運智養生”即把在學習和實踐中獲得的知識運用于養生。用生理養生知識養生,過正常而規則的物質生活;用心理養生知識養生,過從容而樂觀的精神生活;用哲理養生知識養生,過唯物而辯證的理性生活。
6.在養生過程中要積極發揮強身延年的主觀能動性,即病可預防,老可延緩,死可推遲。例如:積極預防,以防生病;過正常而規則的物質生活,減少機體的損害;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保持良好的心態,過樂觀的生活……
1、學習目標。(1)懂得學習的重要性,明確自己的責任。(2)擺正自己在班級(或小組中)的位置,肩負起自己的責任。(3)掌握學習技能,克服自卑,培養良好的智力品質。(4)能集中精力,及時完成學習任務。
2、人格目標。(1)能正確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長處和不足。(2)學會觀察別人的優點,能接受別人的批評。(3)懂得寬容待人,與他人真誠溝通,并體諒他人。(4)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經常保持輕松愉快的性情。
3、生活目標。(1)了解消費常識,學會合理消費,培養管理錢財的初步能力。(2)培養處理日常班務的能力。(3)學會與他人合作的技巧。
四年級:
1、學習目標。(1)增強學習技能,學會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2)學會調整學習情緒,具有良好的進取心。(3)增強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
2、人格目標。(1)懂得與他人交往應遵循的準則,尊重他人人格,友好的與親人、老師和同學相互溝通和交往。(2)能向別人敞開心扉傾訴自己的焦慮,爭取別人幫助(3)能諒解別人的不足,在老師與家長地指導下,學會指出他人不足的方法。
3、生活目標。(1)增強處理日常事務的能力。(2)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3)能合理安排作息時間。
五六年級:
1、學習目標。(1)進一步提高學習技能,靈活掌握學習方法。(2)能及時調整學習情緒,克服考試緊張心理。(3)能自覺集中注意力,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
2、人格目標。(1)能在成績面前,保持良好的進取心;在困難和挫折面前具有較強的自信心。(2)能正確的進行自我評價,并以恰當的方式指出別人的不足。(3)能理解別人,真誠待人。
3、生活目標。(1)培養生活中的獨立自主能力。(2)進一步增強適應環境的能力。(3)進一步提高與他人合作的技巧和能力。
實施途徑的工作目標:
1、使學生在身心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達到優良水平。
2、培養學生好奇心、想象力、創造性思維能力、獨立性、堅持性、批判性、挑戰性、進取性、合作性等個性特征以及創新人格,具有能經受挫折、失敗的良好心態,以及堅忍不拔的性格。
3、研究探索編寫更適合小學年齡特點,符合學校實際的心理輔導活動課教材。
4、探究在心理輔導活動課、學科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創新人格的方式方法。
5、深化家校結合的方法與途徑。
6、幫助個別學生克服較嚴重的心理障礙,使之以健康的心態對待人生。
7、探索“教育活動中的心理輔導”,“教師健康素質的培養”的方式方法。
四、研究的內容
(一)心理輔導活動課的研究
1、研究心理輔導活動課的模式。
2、研究心理輔導活動課如何培養學生創新性學習能力的方式方法。
3、研究編寫心理輔導活動課教材。
(二)學科教學中的心理輔導研究
1、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2、加強對教材教法的研究,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3、善于為學生創設成功體驗,增強學習自信心。
4、加強對學生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創新性思維能力,讓學生會創新、能創新,促進創新人格的形成。
(三)小學生心理咨詢研究
1、及時了解學生的個性心理,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學生度過心理危機,使之以健康的心理對待人生。
2、幫助個別學生克服嚴重的心理障礙,使之增強自信心,形成積極向上的態度。
3、做好個案研究工作,建立健全檔案,規范管理。
4、出版心理輔導個案研究成果集。
(四)在家庭教育中滲透心理輔導的研究
1、提高現代家庭教育質量,在家庭教育中滲透心理輔導。
2、針對問題家庭開展心理咨詢。
3、探討新形勢下現代家庭教育模式。
4、充分利用家長學校探討理論培訓的方式,推廣家庭教育成果。
5、構件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格局。
(五)教育活動中的心理輔導研究
1、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懂得自己在班級中的角色與承擔的責任。
2、讓學生學會聽取別人的建議,能接受別人的批評。
3、引導小干部自覺在同學們當中起模范帶頭作用。
4、學會遇事的處理方法。
(六)小學教師健康素質的培養
1、具有自尊、自信和較好的自控能力。
2、能愉快的勝任教學,與學生、家長、同事有良好的關系。
3、具有廣泛興趣、果斷、機智,有領導才能,有幽默感。
4、坦白、公正、真誠、熱情尊重學生,積極向上,有較強的責任心和創新意識。
五、研究的方法和類型
根據各子課題研究的內容和性質將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實驗法 2、調查法 3、行動研究法
根據研究方法的不同可采取以下類型:
1、應用研究 2、個案研究 3、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
六、實施步驟
1、準備階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
(1)研究制定課題實施方案,制定各子課題實施方案,成立各子課題研究小組。(2)組織課題開題會,廣泛動員廣大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組織各子課題組長制定研究方案和實施計劃。
2、研究階段(20013年1月——2014年12月)
(1)各子課題全面展開研究,完成階段性研究目標,及時寫出階段研究報告。
(2)各子課題完善研究檔案,整理研究成果。
3、結題階段(2014年1月——2014年6月)
(1)各子課題進一步實驗研究,并寫出實驗報告,總課題全面總結研究成果,完成總課題實驗報告。
(2)撰寫結題報告,申請組織專家鑒定結題。
(3)對研究成果進行全面推廣。
七、成果表現形式
1、實驗研究報告
2、活動課教材及教師用書
3、校刊及研究論文集
4、個案研究典型案例集錦
八、課題研究機構
課題領導小組
組 長:陳新能
副組長:謝緒友 張曉毛 葉仕紅
成 員:黃明芳 劉 芳 管雪君 王德良 李桂華 伍邵華
周進良
課題實驗小組
組 長:謝緒友
副組長:劉 芳 周進良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集知識、體驗和行為訓練為一體的綜合性課程。鑒于課程的特殊性,為了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效果,一些任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大膽引入了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是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方法,教師通過對案例的講授和分析,讓學生學到“活”的知識。實踐表明,案例教學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借助它既能傳授心理健康的理論知識,又能讓學生深入實際案例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在訓練中提高,增強學生分析和應對心理健康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1案例教學法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的作用
1.1案例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案例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其基本宗旨在于,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采用案例教學法,把實際的心理案例引入課堂,在教師指導下,通過組織學生參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體驗活動等方式,強化理論學習,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讓學生形成獨立思考和學習的習慣,可以使學生成為活躍在課堂中的真正主體。
1.2案例教學法有利于學生對抽象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任課教師采用案例教學法,通過案例將抽象難懂的理論知識以具體、易懂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符合大學生的認知特點,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比如講到人格障礙中的強迫性人格障礙,如果只是從概念和特征等理論層面對強迫性人格障礙進行闡述,一則枯索乏味,二則艱澀難懂。但假如我們采用案例教學法,通過具有代表性的強迫性人格障礙的個案分析,給學生直觀地展示強迫型人格障礙的基本特征,學生會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1.3案例教學法可以充分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案例教學法在教學形式上比傳統教學方法增加了更多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得課堂氣氛活躍,師生關系融洽。這種活躍、和諧的氛圍正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實效的重要條件之一。
1.4有利于滿足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助人自助,促進身心和諧
大學生的心理有其特殊性,他們思想上趨于獨立,對外界的看法常常帶有質疑和批判的傾向,樂于在心理上進行自我反省。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中運用案例教學法,將大學生引入心理問題情境,讓其積極參與討論、分析和探究。這對大學生心理特點給予了積極的回應,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他們的心理需求,他們深入案例情境也能更好了解社會并融入現實社會事件中,促進身心和諧發展。
2案例教學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實施
2.1準備階段
2.1.1教師課前準備
(1)確定教學目標。課程教學目標是指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運用案例教學法應達到的效果,即激發學生的興趣、運用所學的心理健康知識參與討論,能夠通過心理案例情景分析和探究驗證所學知識,建立對心理健康知識的認知,最終讓學生內化所學知識,增強助人自助的心理調適能力,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2)搜集教學案例。案例教學法的運用,其關鍵在于案例,重點是案例的分析過程。出于教學的需要,案例教學法所選擇的案例應具有實用性和典型性。“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運用的案例有其特殊性,某一個心理案例中通常會包括若干個心理問題,并且造成的問題產生的因素也是多元的。這些案例素材十分豐富,既包括心理實驗、典型心理個案分析,也包括了學生身邊的生活和思想實際等等。(3)選擇并制作案例。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課程將情緒與壓力管理、人際交往及戀愛心理作為教學的重點、難點。我們在案例的選擇上也將以上述重點、難點為依據,選擇信息體量大且有典型代表意義的案例。在選擇案例的時候,除了要考慮所講本章節的內容外,還要考慮課程前后的連貫性,以便學生能通過案例討論分析系統掌握所講授的心理知識。選好案例后,任課教師可以根據上課內容的需要和案例篇幅、難度的需要,靈活選擇視頻、文字、口頭闡述等案例形式,力求達到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2.1.2學生課前準備
(1)學生組建討論小組。在案例教學法中,學生的主要任務是針對案例進行自主探究、群體合作式的學習,討論分析其中出現的問題,找到解決辦法。為了增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提高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積極性,我們可以適當借鑒“項目管理”的理論,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小組設立組長,設計組名、旗幟和口號。分組的時候,任課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們設置一些和上課內容相關的問題,讓學生根據問題情境選擇自己隊伍的成員。這種做法的優點是學生在選擇合作伙伴時,能夠事先考慮到全體小組成員的包括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和心理預期等關鍵問題,會大大縮短小組從組建到規范階段的磨合期,從而促進后續的學習過程中的彼此信任、配合默契,使討論活動能夠更加有效進行。(2)學生預習相關知識、熟悉案例。教師要充分研究案例,精心設計案例的問題。出于教學的需要,案例問題既要難度適中,又要和所學過的心理知識有密切的聯系,同時還要對可能超出預計內容范圍的一些問題有所預備。由于課時有限,為了維持正常的教學進度,任課教師應提前將文字、視頻等案例材料給予學生,好讓學生形成對心理案例的基本思考,提前做好準備。
2.2實施階段
2.2.1教師呈現案例,提出問題,實施引導
為了能使學生更好參與心理案例討論的過程和把控上課節奏,任課教師要注意引入心理案例的時機。最好是在上課之初拋出部分心理案例,提出要解決的問題,繼而引出本節課的知識點。隨著課堂學習的深入,再將心理案例的其他部分呈現給學生,用當節課所講的知識進行分析,以加深學生對該理論的理解,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此外,正如上文所述,案例教學法的案例呈現方式是靈活多樣的,如視頻、角色扮演、口述等,而不同的方式各有其利弊。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應根據教學內容需要和大學生的認知特點,靈活地使用案例呈現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參與互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與此同時,根據實際心理案例和學生課堂中討論的情況,任課教師可選擇其中的關鍵點和爭議的焦點進行反復的呈現,以達到提高教學實效性目的。
2.2.2學生進行小組討論
案例教學法的運用,其最關鍵的環節是案例的討論過程。為了最大限度激發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提高討論效果,要對小組內部進行責任分工,并要求小組成員根據不同的心理案例問題實時調整所擔任的角色。通過分工協作,角色轉換,小組中各個成員將自己的知識、見解轉化為小組成員之間共享的學習經驗,使成員之間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實現共同進步。另外,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任課教師要起到監督和指導的作用,一方面能夠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討論過程的重視而更加努力,另一方面,教師在監督的過程中,能夠及時發現學生討論時出現的偏差,予以及時的糾正和指導。
2.2.3開展班級交流討論
小組討論結束后,各個小組將本組的觀點和結論在班級進行分享,其他組可以對此發表看法,從而使全班各組在交流合作的基礎上產生新的認識。為營造一個熱烈而又有序的課堂交流環境,任課教師要提醒其他小組認真聆聽,做好筆記,同時以溫和的態度對發言的小組做出正面評價和鼓勵,甚至可提供一些物質獎勵。這樣使學生能更加感受到教師對于其觀點的重視,從而更加積極地參與之后的討論,此外能夠保證其他小組保持較為高度的注意力,營造井然有序的課堂環境。實踐表明,這種引導方式對于此后的課堂交流起到了積極的影響。此外,針對班級交流的過程中討論偏題或陷入僵局的情況,任課老師不應立刻打斷,因為離題、偏題也是一種思考問題的表現。但是由于課堂時間有限,任課教師首先采取鼓勵的方式,然后再告訴學生其思路過于發散,比較適合其他章節或其他學科的內容,可以留在課下與同學探討,從而及時將學生引回正確的方向,使與教學內容相符合的交流能順利進行。
2.2.4教師對案例討論的總結
案例的總結評價對于案例教學而言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任課教師應及時針對學生的發言予以評價和引導,指出其表述不嚴謹或錯誤的地方,使學生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得出正確的結論。對于能夠提出創新性觀點的學生,任課教師要鼓勵其他學生學習其勇于探索的精神;對于有爭議的觀點,則要引導學生為自己的觀點尋找正確合理的理論依據;對于明顯錯誤的觀點,研究者一般不會明確指出是哪個小組的觀點,因為在教師講解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觀點,如果教師刻意指出的話,可能會影響到學生甚至整個小組的積極性。
3案例教學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應用的注意事項
3.1教師與學生的定位
案例教學法有別于傳統教學模式,它不再是教師單向的知識傳授,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而是以學生為中心的互動式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而在傳統教學中主宰整個課堂的教師也發生了角色的轉變,他們在教學過程更多起到的是引導的作用。
3.2案例的選擇
案例教學法的基礎是案例,其關鍵是案例討論的過程。出于教學的需要,案例在選擇上要滿足實用性、典型性和啟發性的特點。另外,為了能夠吸引學生,案例還要貼近學生學習生活實際,且難度適中,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3.3教學條件
案例教學法在實施的過程中對教學條件也是有相應要求的,首先是教學班的規模不宜太大,一般控制在50人以內為宜。其次是需要活動桌椅的教室,且須具備多媒體教學設施設備等條件。案例教學法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應用,不僅是大學生認知與情感的需求,也是課程改革的要求。案例教學法以案例討論為載體,讓學生深入案例情境,能夠通過心理案例情景分析和探究驗證所學知識,建立對心理健康知識的認知,最終讓學生內化所學知識,實現心理教育“助人自助”的目的。
作者:黃修明 單位: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
參考文獻
[keyword] sports and health;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safety
中圖分類號:[G40-01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3)“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為人民服務的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使學生掌握基本運動技能,養成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 素質教育是體育與健康的改革方向,“健康第一”是新課程體育的指導思想,而體育與健康教學安全是“健康第一”的基礎,也是每個中學體育教師應盡的義務與責任。 素質教育的實施,對我國學校體育的改革與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學校體育的指導思想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終身體育”和“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已成為當前我國學校體育的主導潮流。
學校體育更加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及全面發展,關注學生終身的體育參與和體育能力。現代社會的學生不但要學會社會適應,更應該身體健康、心理健康。 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防止傷害事故的發生,確保學生練習的安全,是每個中學體育教師應盡的義務與責任,是體育與健康課特有的教學任務之一,也是增強學生體質,促進身體健康,系統地進行教學工作的重要保證。作為體育教師必須要高度重視,積極采取預防措施,加強安全教育,要根據中學生的身心特點,仔細分析教材,認真的備課,認真上課,精心設計,嚴謹管理,營造和諧安全的體育課堂氛圍。
為了能高效安全地上好一堂體育與健康課,我認為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堅持科學、合理安排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作為現代素質教育中的必不可少的課程,體育學科有著其它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價值,校方和體育老師對此要有清醒、明確的認識。我們要對學生全面發展負責,要對國家教育方針負責,切實安排好體育課程的教學活動,嚴格執行相關教學規定,開足課程,要從面上認真落實工作要求,使體育教學在學校教育活動中的應有地位得到體現,使學生的全面發展、“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得到應有落實。教學活動中,有很多教學內容可供選擇,我們應結合學生特點,學校實際情況,還有季節、氣候等因素去安排教學內容,在綜合上述因素中,不能脫離實際,憑空想象,要周密考慮,合理安排,有效地預防和減少傷害事故的發生。2、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充分了解學生。學期前,上課前,我們都要先了解自己所任教的學生情況,盡可能熟知學生的身體狀況、興趣愛好、守紀情況等,這樣,可以為我們備課提供依據,也可以為我們上課打基礎。備好課才能上好課,體育教師應針對上課內容及學生情況,去精心準備每一節課,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及步驟。要加強預見性,預見可能發生傷害事故的教學環節,做到心中有數,早做準備,這樣,我們可以較好地去組織、駕馭課堂,有效地實施教學,有效地防范傷害事故發生。同時,要求學生要主動向老師報告自己的既往病史;另外,鍛煉是為了健康,當身體不舒服時不提倡堅持鍛煉,要主動請假。3、加強安全教育,落實好課堂常規。學生參加體育課,都是在一種比較開放的狀態下進行的,他們生性好動,因此,在課堂上容易張揚個性。所以,體育教師要切實加強安全教育和警示,要把安全第一的思想灌輸給學生,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讓學生對安全鍛煉的重要意義有正確的認識,了解和掌握在什么情況下容易產生傷害事故,如何進行預防和自我保護。另外,良好的課堂常規;也是保證體育課安全進行的前提之一。體育課上,教師應嚴格執行課堂常規,并努力要求學生做到,切不可忽視組織、紀律性的要求,更不能放縱學生,要及時發現、處理違反課堂常規的人和事。只有保證良好的課堂常規得以落實,學生的組織、紀律性才能提高,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也就能有效地預防傷害事故的發生。
4、做好準備活動。做好準備活動,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傷害事故發生。體育課上,老師非常注重準備活動,但學生往往不重視、不配合,這樣在身體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就容易發生傷害事故,因此,我們的同學一定要對準備活動有新的更清晰的認識,讓自己在充分活動好的情況下參加體育課的練習。 5、課堂運動負荷安排要合理性。體育課中學生身體要承受一定的運動負荷,才能在不斷適應中鍛煉身體。但是,運動負荷的安排是否合理,將對體育課的質量有直接的影響,負荷過小時,學生得不到鍛煉,過大會給學生的身體造成傷害。作為專業體育教師,應能及時觀察課上學生的狀況,有張有弛,既讓學生得到鍛煉又不能傷害學生身體,更要有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切不可隨意地安排學生的運動負荷。
6、認真做好整理運動。
激烈運動后的整理運動必不可少。整理運動有助于血液返回心臟,促進運動中代謝物的排出,加速運動后的體力恢復。通過舒展肌群,還可以消除肌肉痙攣,緩解運動后的肌肉酸痛,也能避免不必要的運動損傷。7、注意場地、器材安全使用及布置。場地、器材是上體育課的必備條件,能否保證這塊安全,將直接影響課堂能否安全進行。教師首先應根據教學內容合理選擇場地、器材,避免場地不整,有障礙物等隱患出現。布置場地器材時,首先要考慮合理的空間位置,防止相互擁擠相撞等情況的出現。同時,每次上課前,首先要對場地、器材本身做一次安全檢查,要防止因器材本身安全隱患而發生傷害事故。 8、要掌握一些常用的急救方法。實際工作中,傷害事故是難免要發生的。因此,我們就必須掌握一些急救方法,爭取在第一時間給學生開展救治,阻止傷害事故進一步惡化,也消除一些負面影響。我們專業體育教師都應該掌握中暑,脫臼、骨折、抽筋、扭傷等情況的急救方法。如果遇到也不要驚慌,首先開展急救,同時應盡快通知校醫、學校等,采取合理、有效的處理措施。
為了使體育與健康教學能更好地鍛煉學生身體,增強學生體質,我們體育教師必須高度重視這一工作,積極采取預防措施,加強安全教育。同時也要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以及高度的工作責任感。關心愛護學生,讓學生在安全的環境中,和諧的氛圍下有序地進行學習和鍛煉。
下面就談談我對美術課設置前置性作業的重要性的看法:
一、學生通過前置性作業的完成讓學生有了思想上和知識上的準備 。
(1)思想上的準備: 學生如果認真完成了前置性作業,自主學習的能力就會有所提高,如一些美術欣賞與評述課 ,通過前置性作業的完成,學生們就會有備而來,帶著輕松愉悅的心情走進課堂,對課上分析的藝術家和藝術作品不會有陌生感,上課能夠更加集中精力投入學習,增加自信。
(2)知識上的準備:學生如果認認真真完成了前置性作業,就能夠掃除課堂學習的知識障礙,提高聽課效果,還能夠復習、鞏固已學的知識,而把不懂的地方,還有藝術表現形式中的一些自己疑惑的地方記錄下來,在課堂上和同學、老師交流。這樣一來,老師就能根據學生的需要有針對性的來教學。
二、美術前置性作業的設置,有利于提高聽課水平。 由于完成前置性作業時掃除了新課中的障礙,課堂上學生能按照自己想學的內容學,在很大程度上會調動其積極性,聽課時就會感到輕松,就能夠把精力放在理解和思考問題上。學生學得高興,教師教得輕松,這樣自然就會提高美術課的效率。
三、前置性作業的設置,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新課程改革要求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前置性作業的完成過程就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因為前置性作業是學生在自學新知識的前提下,自己獨立動手、動腦,完成前置性作業的內容。這種學習方法如能長期堅持,可以減少對老師的依賴,增強其獨立性,還能夠改變學習的被動局面,加強對知識的理解能力,獲得課堂學習的主動權。堅持這種方法能不斷提高自己的自學能力,對其他課程也會起到一定的作用,它將受益終生。完成前置性作業時,往往會遇到一些重要的知識點。如藝術作品的獨特效果是怎么產生的?作品是什么材料制作的等等!學生就會通過各種方式、查閱各種資料,如運用各種報刊書籍或是上網進行查閱,總結所要學習的重要內容。學生通過查閱大量的資料,不僅能夠解決疑難,還豐富了課外知識,另外,可以使學生對美術產生濃厚的興趣,可以說是一舉而多得。
四、前置性作業的設置是生本課堂成功的關鍵要素。
“生本教育”是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它提出的教學原則是:先做后學,先會后學,先學后教,教少學多,不教而教,以學定教。假如在教學前,學生對所學內容一無所知,就做不到以上幾點。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句話在民間已為人們所熟知。這就是“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做好了生本課堂中的前置性學習,就如工匠有了精良的工具,才能把事情做好一樣。
另外,巧用前置性作業,也可以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美術的興趣。美術課的學科特點:課堂上老師講的時間少,學生操作、活動的時間多。如何在這有限的時間內激發起學生主動學習的內驅力呢?前置性作業能較有效的、積極的提高學生的這種主動性。學生可以在收集材料、動手操作、提前思考的過程中,接觸到很多書本上沒有的,但又比較有趣、創新的材料。這類材料能吸引學生們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勁頭。特別是一些創意畫、手工類的資料,不必要讓學生去做一遍,可以讓學生收集相關資料,思考自己覺得資料中有價值的或感興趣的部分,學生在深入思考、探究的過程中,有了些許的想法后,自然會想學、想交流、想做,這就達到了激發主動學習的目的。所以在設計前置性作業的時候,可以多從學生的角度進行考慮、設計,讓學生收集他們有興趣的的資料,讓學生的大腦、雙手自愿的動起來。
據統計,我國約有50萬廠礦存在不同程度的職業危害,實際接觸職業危害的職工超過2500萬人,職業病的累計數量、死亡數量和新增病人數量,我國都居世界首位。每年因工傷事故直接損失數十億元,職業病的損失近百億,因此造成的經濟損失達800億元,成千上萬的家庭因此受到毀滅性的災難和無法治愈的創傷。每年國際勞工組織(ILO)大會都有批評中國職業健康安全問題的言論,世界人權大會等組織也以此為借口攻擊中國“忽視人權”。
2 高等職業院校工科專業實施職業健康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職業教育發達的國家已將職業安全健康教育作為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近年來也對職業健康安全給予了高度重視,2010年8月,教育部提出了在部分職業院校中開展職業健康與安全教育試點工作。隨著我國企業規模擴大和生產集約化程度的提高,對企業的質量管理和經營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必須采用現代化的管理模式,使包括安全生產管理在內的所有生產經營活動科學化、規范化和法制化。按照職業院校“以就業為導向”和“工學結合”的教育原則,從源頭上做起,將職業健康與安全教育關口前移到高職院校并有效實施,已成為當前職業教育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3 在高等職業院校開展職業安全健康教育的優勢和必要性
職業教育是對受教育者施以從事某種職業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的訓練,是學生邁入職業生涯的啟蒙和導引。在高等職業院校開展職業健康與安全教育有其顯而易見的優勢:
3.1能針對專業、職業和崗位進行職業健康安全教育。在高等職業院校,學生是按專業(職業)劃分進行學習的,相同專業的學生集中在一起學習,為開展相應專業的職業健康與安全教育提供了方便。學生可以有針對性地學習相應專業,也就是未來相應職業的職業健康與安全的知識和技能,從而有針對性地獲得相應職業和崗位的職業健康與安全知識和能力。
3.2有專業的師資力量。高等職業院校具備“雙師型”教師和兼職從事實踐教學的企業的“能工巧匠”,這樣的專業師資隊伍能夠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有針對性地將職業健康與安全知識和專業知識緊密結合起來進行教學,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運用安全與健康的知識和技能。
3.3有利于新一代勞動者形成職業安全與健康的觀念。高職教育階段是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形成和提高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進行職業健康與安全教育,不僅僅能夠使他們獲得職業健康與安全的知識和能力,更能夠幫助學生培養安全的工作態度,樹立安全和健康的職業觀,形成健康安全的良好習慣。只有這樣才能逐漸推動全民全社會重視職業健康與安全,更好地發揮職業健康安全教育的作用。
3.4有利于彌補社會企業職業健康與安全教育短板。盡管職業健康與安全的重要性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但很多用工企業的職業健康與安全工作做得并不好。在高等職業院校開展職業健康與安全教育,使學生在畢業時就已經獲得了一定的職業健康與安全知識和能力,顯然可以彌補社會企業職業健康與安全教育的短板。
4 高等職業院校工科專業職業安全健康教育的內容
工科專業的安全健康教育要根據專業特點,重點從勞動者個體的角度出發,普及職業健康與安全知識。主要內容應該包括:
4.1職業健康與安全相關法律法規:重點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等的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勞動者的權利與義務、職業健康與安全的法律規定等。
4.2職業健康:重點介紹粉職業中毒、噪聲、高溫、電磁輻射和工作壓力危害及預防等基礎知識。
4.3職業安全:重點介紹工作中的用電安全、機械作業安全、起重安全、運輸安全、防火防爆、安全色與安全標志識認等知識。
4.4個體防護:包括工作中的頭部防護、呼吸器官防護、眼(面)部防護、聽覺器官防護、手(臂)、足(腿)部防護、軀體防護、皮膚防護等知識及專業保護裝備的運用。
4.5急救與避險:包括事故現場救護、突發安全事件的避險和逃生的知識和技能。
4.6實訓實習安全操作規程:包括實訓實習安全一般操作規程、制造類車間設備安全操作規程、化學實驗安全操作規程、電工電子實訓實習安全操作規程和建筑實訓實習安全操作規程等。
4.7校園健康與安全:包括心理健康、飲食安全、傳染病預防、交通安全和防盜、防搶、防詐、防暴力侵害等相關知識。
5 高等職業院校工科專業職業安全健康教育的開展
5.1職業健康與安全公共課程的設置
有效的職業健康與安全教育應在全校范圍內開展。學校要把職業健康與安全教育作為主要公共課程進行授課,把職業健康與安全的相應法律法規的規定、個人防護用品的使用、職業危害和職業病知識、常見事故的防范、事故現場的急救與逃生等知識和技能作為教學內容,使學生樹立起職業健康與安全的思想意識、獲得職業健康與安全的基本知識,掌握職業健康與安全的基本技能。
5.2在專業課程中引入職業健康與安全教學內容。職業健康與安全的知識和技能本身就是專業知識和技能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在各專業的各門專業課程中增加職業健康與安全的教學內容,將職業健康與安全的知識和技能與專業知識和技能緊密結合在一起,在學生獲得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就獲得職業健康與安全的知識和技能,有利于學生學習職業健康與安全的技能,培養安全的工作態度,樹立安全價值觀,形成健康安全的良好習慣。
5.3培養職業健康與安全專職教師。學校一方面可以通過培訓增加專業課教師的職業健康與安全知識,在學校推行職業健康與安全教育。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引入專業教師或企業安全負責人、安監人員作為兼職教師的方式,形成相應的師資力量。
5.4強調職業健康與安全知識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運用。倡導和鼓勵學生將在教室或實訓場所學習到的職業健康與安全知識和技能進行經驗的總結,并運用到生活中去。
5.5加強與國家安全監察部門和企業的合作。學校應當從安全監察部門及企業生產一線的安監專業人員中聘任兼職教師開展教學和講座,吸收有關人員參與教材編寫、課程設計和培訓的實施。
參考文獻:
新學期開始,作為班主任,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就是給學生排座位。在小學里,通常的做法是男女生從矮到高站成兩隊,然后由老師做主,按男女生搭配原則,矮的坐前面,高的坐后面,個別特殊情況的適當再做調整。教師考慮最多的是男女生同桌可避免學生課堂上講話,能更專心聽講。這種排座位法是相對公平的,但不是最科學的。因為這樣的做法老師更多的是從自己的主觀愿望出發,雖然出發點都是好的,但是忽略了學生作為一個個體他的需要和感受,也忽視了這個時期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我在學生的座位安排上,打破以往的方式,做了一個新的嘗試,讓學生自己找同桌。根據班級情況和學生發展的需要,提出相應的擇同桌標準,通過幾年的實踐證明,在小學中高年級讓學生自主選擇同桌是能促進學生心理更健康地發展的。
一、自主選擇同桌,能促進自我意識和正確的自我概念的發展
座位是為每一個學生發展服務的,安排座位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頭高矮、視力好壞、自控能力強弱、互助能力的高低等個性特點。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自我意識迅速發展的階段。從小學中年級起,兒童的抽象邏輯思維逐漸發展起來,其辯證思維也得到初步發展,他們不僅擺脫對外部控制的以來,逐漸發展了內化的行為準則來監督、調節、控制自己的行為,而且開始從對自己的表面行為的認識、評價轉向對自己內部品質的更深入的評價。此時把選擇座位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感受到來自老師的信任和尊重,他們表現出了慎重。他們慎重考慮老師的要求,也認真考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所以自己選的同桌相對比較滿意。于是以往的那些被動、冷漠、勢不兩立的同桌狀況自然消失了,更多的是幫助和監督、與同桌友好合作,因而心情愉快。通過排座位我做到了對學生上進愿望的最大信任,更是促進和激發了學生自我意識的進一步發展。
在五年級階段要求優秀生主動找一個后進生同桌時,一個比較內向的男生蔡**找不到同桌孤立在一旁,我過去一打聽,他說自己屬于后進生,沒有優秀生找他同桌,于是我請同學們評價一下他的情況,同學們幫他指出了他的很多優勢,說得他自信心倍增,很高興地去找了一個后進生坐在一起。這樣排座位,讓這位男生找到了自信,而且培養了正確的自我概念。
二、自主選擇同桌,鍛煉了學生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能力
處于自我意識發展階段的小學生,有一種強烈的愿望是愿意向大人們表示出自己長大了。當老師把選擇同桌的權力交給他們時,他們無疑是興奮的。一方面他們會從好朋友里面考慮自己的選擇對象,另一方面也會重視老師的要求。這就促使學生主動去評價自己和他人,從中年級起,學生已不再將教師或家長的評價作為評價自己的尺度,而是已學會將自己的行為與別人的行為進行比較,并以對別人的評價為依據獨立地評價自己的行為。到了高年級,學生的自我評價開始表現出最初的批判性,此時他們不僅能看到自己的優點,而且也開始注意到自己的一些不足,并試圖去改掉它。在這些階段,提出相應的條件讓學生自主選同桌,能促進學生的自我評價的發展。如四年級時,我提的標準是:你找同桌時要考慮他是否能與你友好合作又能互相監督共同進步,其次適當注意高矮的搭配,不至于坐下來后高的擋住了后面矮的。第二年我又根據班級學習需要,要求學習能力較強的同學主動找一個后進生,與之同桌并結對。畢業班這一年,我提的要求是四人前后桌組合,注意不同能力的學生科學搭配,以方便于課堂教學中越來越多的小組討論和小組合作學習。
我發現他們在互相認定為做同桌后摟著肩膀或者拉著手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我們今后要友好合作,互相監督,共同進步哦。當班級里的調皮生陳*拉著體育委員黃**來到我面前時,我不免露出擔心的神情,因為體育委員在課堂上也是比較多話的一個學生。他們很認真地向我保證會認真聽講的。這樣激發了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無形中,課堂上的紀律好了。個別做得不夠好,有時犯了老毛病,如陳*和黃**等的組合,只要我稍加提醒,他們就馬上改過來了。當遇到需要小組討論和小組合作學習時,表現出來的氛圍是友好而熱烈的。以前不愿意與同桌交流的幾位比較內向的應**、林**、陳*等,現在也能積極地參與課堂小組討論和小組合作學習。
三、自主選擇同桌,促進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
關鍵詞:案例教學;信息化;Blackboard平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454(2012)23-0068-03
一、前言
2011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明確各高校應根據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需要,制訂科學、系統的教學大綱,保證學生在校期間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課程教育。各高校可根據實際情況,設計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其內容必須包含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課程。[1]在傳統的案例教學實踐中,不僅教師講述案例費時費力,學生接受程度也相當有限,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反而降低了教學效率。在當前數字化信息化的大環境中,借助網絡平臺,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的案例教學法進行實踐改革,實施信息化案例教學,既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新型教學關系,又有利于幫助大學生實現心理健康知識的良性遷移。
二、信息化案例教學的理論依據
信息化案例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應用,有其廣泛和深刻的理論依據:
從知識傳授的角度,建構主義是信息化案例教學的核心理論依據。建構主義強調學習是建構的過程,也是活動的過程。學習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2]所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信息化案例教學模式全過程中,教師遵循“以學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教學環節注重“知識情境”、“協作學習”和“辨析討論”,知識傳授是學生與外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是學生在一定的教學情景及社會生活背景下,借助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利用一定的信息化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學生是整個課程中知識與信息的主動構建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任課教師是學習過程中意義建構的幫助者和促進者,而不只是傳統的知識傳播者和灌輸者。
從知識獲取的角度,認知主義是信息化案例教學的基本理論依據。認知主義認為學習是人們通過感覺、知覺得到的,是由人腦主體的主觀組織作用而實現的。20世紀6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Treicher的著名實驗顯示,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這兩個加起來就有94%,而人們一般能記住自己閱讀內容的10%,自己聽到內容的20%,自己視聽兼收即既看到又聽到內容的50%,而在交流過程中自己所說內容占70%。[3]信息化案例教學注重調動學生的感官,通過學生主動參與教育或教學情境的創設,打破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大腦主體的知識獲取。另外,認知主義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一個積極的探究者,教師的作用是形成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實現學生的“發現學習”。這一過程中,學生直覺思維對發現學習活動極為重要,即映象或圖像性質的材料更有助于發現學習。[4]信息化案例教學模式中,教師提供的案例把心理健康知識轉換成一種適應大學生的形式,學生自己挖掘或編制的案例提供給學生邊做邊學的機會,信息化的手段或技術則使這些案例更具直觀性,幫助大學生認知的成長。
三、基于Blackboard平臺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信息化案例教學實踐
Blackboard教學管理平臺(Blackboard Learning SystemTM)是一套專門用于加強網絡教學、輔助課堂教學并提供互動、交流的網絡教學平臺。該平臺包括三大功能模塊:(1)教學。涉及課程制作、編輯、和管理,同時支持學生的個性化學習;(2)交流。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可以通過該模塊的異步交流和同步交流,確保學習和項目分工高效順利地進行;(3)評價。該模塊是教與學成果檢驗最全面直接的方式,教師通過創建測驗試題和作業工具,進行評分統計,生成成績報告,學生則可以通過平臺直接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5]這些功能模塊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創設了便捷的網絡教學平臺,讓學生分享自主、開放的數字化學習環境。
1.教學設計
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輔助教學手段,筆者以Blackboard平臺功能模塊為基礎,對課程進行了以下構建(如圖1)。
(1)課程通知:該課程開課信息、作業、課外活動、討論、測試等課程動向。
(2)課程概況:介紹該課程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學條件和方法等。
(3)教學師資:介紹該課程教師的相關信息,如教師個人基本情況、研究方向、聯系方式、師資結構等。
(4)課堂教學:包括教學文檔、教學課件、教學錄像、電子教材等。
(5)案例教學:設置了不同途徑或來源的教學案例,主要包括引自書籍的案例、個體心理咨詢實例、朋輩心理咨詢案例、學生自拍的案例、引自電影的案例、引自媒體的案例,還鏈接了討論版塊中的“案例分享討論”區。
(6)擴展學習:為擴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在該模塊設置了心靈書單、心理漫畫、從心解聞等專欄,為學生提供書籍、論文、課題、漫畫、網站等資源。
(7)課程作業:提供該課程作業要求、復習思考題及歷年精品作業展示。
(8)課程考核:包括考試大綱、歷年考題、考核體系、參考資料等。
(9)班級分享:發揮畢博平臺“小組頁面”的功能,提供各自然班級交流的平臺。
(10)互動交流:為所有該課程的師生提供交流平臺,設置了案例分享、測評專區、團體活動、專題講座、社會熱點等討論區。
(11)朋輩心理咨詢:包括校內朋輩心理咨詢的基本信息及咨詢個案。
(12)學生心理協會:包括心理協會介紹、各類活動情況、心理讀物等,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
信息化案例教學模式在該課程中的具體教學組織形式如圖2。
(1)課堂講授
第一周開課前,任課教師完成學生名單注冊,通過“課程通知”信息,要求學生了解“課程概況”和“教學師資”的內容。正式授課中,按照“課堂教學”模塊中的“教學課件”和“教學文檔”進行講授。
(2)案例分析
課堂授課中講授理論知識,更注重案例分析。圍繞Blackboard平臺中“案例教學”模塊的“引自書籍的案例”、“個體心理咨詢實例”和“朋輩心理咨詢案例”,教師詳細闡述心理健康知識。
(3)小組實踐
課后布置小組作業,仍然是案例教學的信息化延伸。要求學生圍繞本章節內容搜索或制作心理健康案例,并將作品分別上傳至“案例教學”模塊的“引自媒體的案例”、“引自電影的案例”和“學生自拍的案例”。
(4)案例展示
課程中所有授課案例、小組實踐案例在畢博平臺中展示,師生互動交流,并結合案例完成每一章的課程作業。
(5)課外擴展
學生根據自我需求,通過“擴展學習”、“朋輩心理咨詢”、“學生心理協會”模塊中豐富多樣的資源進行知識擴展,鞏固課程內容。
(6)考核反饋
學生完成學習后,可以通過“課程考核”進行自我評估,并通過“互動交流”,提出課程建議和意見,優化課程建設效果。
2.實踐效果
該課程自應用Blackboard平臺以來,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其對教學的積極影響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增強了學生學習的靈活性。傳統案例教學普遍采用集中討論的方式,由于受到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學生難以在短時間內進入角色,并從不同角度對案例展開分析。而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在網絡上進行案例教學則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可以自由討論,并將討論內容保留在網絡上,供學生反復觀摩,對案例感興趣的學生還可以深入探究。
(2)實現了教學資源的充分共享。信息化網絡案例教學可以擴大學生規模。傳統的案例教學,最大規模通常在40-50個學生之間。然而目前國內許多高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采用大班制授課,很多班級甚至達到200-300人,傳統的案例教學很難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因而借助信息化的案例教學,可以突破學生規模的限制,將課堂講授教學中不能有效完成的案例教學內容放到網絡教學和實踐教學中,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
(3)構建了新型的教學關系。信息化案例教學遵循建構主義的核心理念,凸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教師在教學各環節的“導學、助學、促學”作用。特別是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案例教學,可以突破跨校區跨地域的限制,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可以在網絡上進行實時或非實時的充分交流。教師不僅可以回答每位學生的問題,而且能得到學生對案例教學效果的及時反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這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型教學關系有利于課程知識的積極遷移。
3.問題對策
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用中的優勢得以體現,其共享性與開放性突破了傳統課堂教學的局限,賦予該課程教學以直觀形象和靈活多樣性。但是隨著平臺應用的深入,存在的一些問題需要不斷改進。
首先是學生使用方面。作為一種全新的網絡教學方式,學生對于Blackboard平臺的使用主要來自任課老師的要求,功能模塊上也主要局限于上傳下載的簡易功能,缺乏對平臺主動積極的利用。針對這一狀況,學校可以在新生入學教育時,加強Blackboard平臺的教學培訓,每個班級培養1-2名學生助教,全面掌握平臺的各項功能模塊。其次是教師操作方面。作為Blackboard平臺教學資源管理的主體,任課教師的操作水平直接影響網絡教學效果。而當前高校任課教師由于教學科研等任務繁重,往往不愿意花時間自己摸索平臺的操作技巧。所以學校可以適時組織教師培訓,幫助任課教師掌握平臺操作;同時,平臺的后臺管理部門可以為每個學院或幾個學院配備一名工作人員,作為平臺管理員,遇到困難或問題時,任課教師可以直接聯系管理員,協助該課程網絡平臺的正常運行。最后是網絡及設備運行方面。校園網絡及設備的不穩定,是影響Blackboard平臺運行效果的基礎因素,也是學生對平臺使用率低的重要原因。特別是本課程實施信息化案例教學模式過程中,因校園網速慢,導致許多學生課余時間對案例的學習遲緩。學校要積極投入資金,保證網絡設備充足有序,滿足學生使用Blackboard平臺的時間和空間需求。
四、結束語
依托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在該課程中實施信息化案例教學模式,將信息技術、信息資源與案例教學載體有機結合,并增加了實踐性案例教學環節,可以實現心理健康知識的學習以“課堂為中心”轉向“課內課外并重”,提高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但是由于網絡平臺使用的主客體因素帶來的問題,需要學校給予重視,并采取有效措施,為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良性運行提供必要的保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辦公廳.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Z].2011.
[2]萊斯利·P·斯特弗,杰里·蓋爾編,高文等譯.教育中的建構主義[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