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設計基礎課程匯總十篇

時間:2024-01-12 15:57:3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景觀設計基礎課程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景觀設計基礎課程

篇(1)

一、我校高職高專景觀設計專業學生的現狀

近年來,我國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全國已有1200多所高職高專院校,高等學校教育已從過去的精英教育階段進入到大眾教育階段。連續幾年的擴招,導致了新生文化素質有所降低。我院招收的景觀設計專業學生雖然是歸口在藝術設計的一級目錄下,但大部分學生在高考前基本上沒有經過專門的美術基礎訓練,缺少必要的美術基礎知識、基礎技能、設計概念。

二、專業教學目標對景觀設計初步課程的要求

人們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人居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進而使景觀設計專業成為熱門專業。作為一個景觀設計工作者,要想設計作品具有很高的品位,就必須具有較高的審美能力、造型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這是一個景觀設計者所必備的能力。景觀設計初步課程對景觀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講,是打好堅實基礎的重要環節。

(一)景觀設計的職業定位

景觀設計的概念一直在學術界爭論不休,但針對高職高專的教育,其職業定位上的定義主要有兩種觀點:

其一是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院長俞孔堅博士的觀點――運用專業知識技能,從事景觀規劃設計、園林綠化規劃建設和室外環境創造等方面工作的專業設計人員,其終身目標是將建筑、城市和人的一切活動與生命的地球和諧相處。

其二是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景觀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劉濱誼的觀點――運用景觀策劃、規劃、建設、施工、養護管理等專業知識技能,保護與利用自然與人文風景景觀資源;創造優美宜人的戶外為主的人居環境,組織安排良好的游憩休閑活動。

(二)景觀設計初步教學的課程要求

高職高專景觀、園林專業培養的目標是既有一定的專業技能,又具備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設計的基本出發點是人的大腦的創造性思維和視覺的審美。手繪技法訓練的好處還在于人腦的協調配合,即存在于大腦中的創意思維,雖然有邏輯思維因素在里面,但更主要的是一種形象思維,而這種形象思維的結果需要得到視覺形式的表述和肯定。因此,腦子里面所想的要能夠正確地表達出來,這才是一個完整的形象思維的過程。一個有創意的設計,其靈感的火花是在“想”和“畫”的反復肯定和否定中碰撞出來的,景觀設計初步課程技能訓練是訓練學生手腦并用,培養其設計思維和啟發創新能力的方式。

三、景觀設計初步教學的創新思路

如果說素描能讓學生了解掌握藝術造型的基本規律,訓練、培養學生基本的造型技能,那么景觀設計初步教學就能培養學生視覺藝術活動的表現能力和審美修養。這種技藝和能力的訓練有著廣泛性的意義,但對于特殊的對象――美術學科起點為零的學生來說,景觀設計學科基本技能的訓練、創新意識的培養、審美能力的提高就不能按慣常的方式、程序和要求進行,需要有一套適合這一群體的新的教學方法。

“貼近教學對象和學習目標”是課程教學的新思路,是教好景觀設計初步課的前提;武商職院提出的“理論夠用,技能過硬”的教學理念,就是對本門課程教學思路的指導。因此,景觀設計初步的課題內容必須圍繞景觀設計的造型元素和形式語言展開,要將景觀設計的實質傳遞給學生,將造型的實質技能貫穿于教學實踐中,關注技能的文化顯現并給學生提供足夠的空間去探索藝術真諦。

四、景觀設計初步課程創新教學的實施

(一)教學內容的理性選擇

因學生的專業基礎和文化基礎等各方面的原因,我校景觀設計初步教學從03年至今經歷了3次大的調整。除了基本的識圖、制圖、初步設計等能力訓練外,04級學生的課程教學環節逐步添加了藝術設計教學中“構成”的教學環節,05級學生的教學環節加大了三大構成、模型制作的課時比例,06級學生的教學環節加入了測繪的教學內容,此后的07級、08級的教學環節主要是針對教學環節細化和深化的調整。目前經過幾屆學生習作成果的縱向比較,發現學生的知識接受和作業表達能力均有所提高,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形成較好的學習習慣,知識系統有一定的連貫性。

(二)教學方法的全新嘗試

在設計初步的教學中,教師不再是一味地講,或者是一味地做示范,而是教師、教練、陪練和學習伙伴等多種形式的結合,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教師給予學生不同的引導,從講解示范修改建議討論等不同的形式教學中,給學生一個與傳統教學相比相對輕松的學習環境,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近3年幾個年級的學生課后反饋來看,這樣的教學方式比較適合我校本專業的學生初步課程的學習。教師可以在不同的教學過程給予學生不同的啟示,在技能上鍛煉學生的基本功,在思想上讓學生有自主思考的能力。

(三)教學順序的合理設計

社會上的各種影響以及各種教育方式并存,使得學生更加地向往“快餐式”的教育,為避免這樣的問題,我們在本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有目的地調整了課程的教學順序。如我校06級以后的教學活動都是在上課伊始就先讓學生對專業、對學校等有一定的了解,并進行積極的討論,由討論內容得出學生學習這個專業必須掌握哪些技能,然后根據這些技能介紹學院的課程體系,以及本門課程必須完成的教學計劃。教學順序的調整,對學生的學習有相對積極的引導,能打消學生急于求成的焦躁心理。

五、對于本課程的其它說明

由于教師年齡結構年輕化,在教學中不可避免存在不足,比如教學內容的組織、理論與實際聯系的還不夠緊密,以及教學環節中對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調動還不充分等。但是在教學環節中我們能夠不斷地進行教學討論,精心組織教學內容,建立科學合理的課堂講授、訓練體系,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景觀設計初步課程,是景觀設計專業學生接觸的第一門和專業直接相關的基礎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有關如何進行教學的討論還會繼續,但可喜的是,我們已經看到了本課程的教學效果逐年提高,這對教學的主體和主導來說都是值得欣慰的。

參考文獻:

篇(2)

景觀設計屬于藝術設計范疇,需要有美術基礎,需要有基本的藝術造型能力。手繪表現做為景觀設計的一種表現語言,是設計師必須具備的基礎技能之一。而手繪表現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又是從美術基礎訓練中獲得的。也就是說不管什么材料、什么風格的手繪表現技法,都是從美術的基礎造型訓練中得來,經過演變和轉化而形成的。可以說美術基礎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手繪表現能力的好壞。景觀設計不但要有基本的藝術造型能力,更要有正確的美學思想和掌握美學的基本規律。而美學思想又是從長期藝術造型的訓練中理解和形成的。觀察發現問題、理解提出方案和深化落實表現是設計創作的一個完整的全部過程。在這個反復訓練的過程中,造型能力和藝術修養都得到了升華和提高。這也是景觀設計師必須要有的充實藝術底蘊的過程。

手繪技法能力是從美術基礎訓練中獲得而演變來的。所以景觀設計專業的手繪技法包括了繪畫的全部過程。從設計草圖的構畫,到最終效果圖的繪制,都是對美術基礎的實踐與延續,也是對審美能力、設計能力和藝術修養不斷提高的過程。從我院教學實踐中我們能清楚地看到,手繪能力強的同學,在設計過程中不但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創意,而且設計創意的水平也都是比較強的,相反手繪基礎差的同學,往往是懶得動筆,很少有創意草圖和深入的設計過程,作業大多是靠資料的拼湊而成,最后的繪圖效果也不盡人意,甚至有些同學為此而失去了對景觀設計專業的興趣。手繪能力的不足,是影響學生和設計師全面發展的一個大問題。

2.景觀設計教學中手繪技法課程教學模式的現狀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對景觀設計學科的模糊認識,以及教學資源的匱乏,使我們的學生存在著一些共同的問題:思維狹隘、缺乏創意、創造性弱、設計中照搬和模仿現象非常普遍、設計語言貧乏等等。形成上述問題有其復雜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學生長期受到填充式教育培養,缺少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能力的訓練。另一方面我們的專業教學模式也存在某些不足,教學模式單一、僵化,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其信息處理能力的迅速增強,各種軟硬件層出不窮,以及軟件操作的簡單化,價格的不斷下降使得越來越多的學生和設計師選擇計算機作為主要設計工具。使得制圖和文件修改、文件存儲等復雜工作變得更為快捷。然而計算機改變的不僅僅是工作方式,而是思維模式的轉變。由此帶來的是:排斥個性,使各種圖像趨向標準化和規范化。這種方式在某種程度上也影響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形成。

對學生的創造性能力的培養沒有足夠的重視,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局限于表現空間質感氣氛的真實性為主的寫實訓練。另一方面,片面追求“手繪感”和“設計味”,以致忽略結構,歪曲透視,最終導致忽視手繪思維的過程和問題的探討。

因此,我們在景觀設計教學環節中應重視對創造性思維教學的研究,有目的地加強對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培養,并通過一些具體的、切實的措施改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例如:我們在景觀設計課程中加入主題創意單元,在一節課時間內全班同學一起圍繞一個主題展開創意設計,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1、基于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的手繪技法教學

以圖形的方式進行思維是人類最早認識世界和記錄思想的手段。用手繪技法課程訓練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例如:在線條練習的環節中,要求學生從最基礎的認識線條開始,培養學生記錄和捕捉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在空間訓練的環節中改變案例作品原有的視角,建立新的觀測點來表達,在原有畫面中加入一些新的創意元素,改變家具原有的布置和格局,甚至是風格,從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建立起三維空間概念。這是對完整設計構思過程和研究結果的最佳展示。訓練學生通過對線條的取舍和重新組織來觀察對象,從而用主動思考的方法達到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目的。

2、基于圖解思考能力培養的手繪技法教學

手繪表現體現為圖解思考的能力,是景觀設計人才的基本能力。圖解的思考所體現的交流作用:首先在于自我交流,作者與設計草圖的相互交流,涉及了手腦與紙面圖像,在同一紙面上表達多樣的創意思考,同時訓練學生的多維思考。例如:在同一張作業紙上既有透視效果草圖,有平、立、剖面圖和節點大樣、分析圖、全景草圖,使學生由平面到空間的思維不斷轉換。其次是與客戶的交流,作者與非專業的客戶交流,那么,在交流的圖形上更需要清晰的表達。例如:訓練學生在反復推敲的草圖中提煉客戶最好接受的方式。在作業中要求學生徒手繪制比例、尺度、透視、結構準確的透視圖和平立面圖,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最后形成景觀設計人才所特有的圖解思考能力。

3、基于藝術素養培養的手繪技法教學

作為景觀設計師,除了必備的專業技術知識、掌握現代設計手段外,其美學素養和藝術情操是必須的素質。但是,現在的學生僅在考前經過幾個月的繪畫突擊訓練外,學生基本沒有太多機會進行更多的繪畫訓練。因此,手繪技法在滿足設計思維需要的同時,更應該起到如畫家或音樂家不間斷的手頭功夫訓練的作用。例如:在課程教學中,要求學生除了進行具體的設計構思外,還要有寫生訓練、手繪資料收集、以圖形的方式記日記等形式,并鼓勵多種工具的表達和創意表現。最終達到通過手繪技法教學提升學生藝術素養的目的。

4.結語

手繪表現技法主要是鍛煉學生的空間設計思維與表達能力。課程具有綜合的內涵,注重專業課程體系間的橫向聯系和縱向貫通,應當引起教師和學生們的重視。手繪表現技法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是程式化和開放化的統一體,既要尊重規律,又要勇于創新。全面提高學生的空間創造能力,就要從教育模式的創新入手,摒棄盲目臨摹,突出創新精神的培養,提倡舉一反三和逆向思維,培養出真正具有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高素質設計人才。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化,與時俱進地對課程進行有機的調整,才能真正體現高等藝術設計教育的特點,形成適應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① 鄭曙D:《室內設計思維與方式》,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篇(3)

文獻標志碼:A

《基礎會計》課程是向學生講授會計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為學習《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和《審計》等后續課程奠定基礎。通過對課程的講授,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我學習的能力,以及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1 《基礎會計》課程定位和設計思路

1.1 課程定位

本課程是會計專業知識結構中的主體部分,是會計專業的一門專業入門課、必修課。是后續會計專業所有課程的基礎,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課程結束后,學生應具備獨立的建賬、做賬、編制會計報表的能力。為考會計上崗證打好基礎。

1.2 設計思路

以會計就業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形成行動領域為依據,以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為宗旨,確定本學習領域的目標和進行學習領域情境設計,緊緊圍繞“基于工作過程”來選擇和組織課程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具體學習情境中學習并掌握會計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增強課程內容與職業崗位能力要求的相關性,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扎實的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

1.3 課程目標

使學生掌握初、中級會計人才所必備的會計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并為進一步學習各種專業會計和有關管理課程奠定基礎。

2 研究具體內容如下:

2.1 教學內容建設

構建以“提升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為主體”的《基礎會計》課程教學體系。延續校企合作方式,與會計記賬公司及企業財務部門合作等形式進行課程教學內容的設計與開發。全面推進校企合作教材的開發進程。結合高職高專教育教學特點,遵循學生會計職業能力培養的基本規律,以會計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全力推進會計崗位化訓練。采取“理論講授校內實訓室仿真實訓校外實習基地綜合實訓”相結合,“教、學、做”一體,課堂與實訓地點有效融合的教學模式。

2.2 教學方法與手段建設(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

(1)啟發式教學。對于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該課程是學生入校以后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課程內容專業術語較多,學生學起來有一定難度。教學中必須精心設計教學情景,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重點放在啟發式教學上。注重教與學的互動。深入淺出,使學生邊聽課,邊思索,邊掌握,邊學邊練。教會學生自學的方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

(2)模擬實訓教學。模擬企業實際經濟業務,印制原始憑證,讓學生根據仿真的原始憑證自己填寫記賬憑證、登記會計賬簿、編制會計報表。反復練習“憑證賬簿報表”這一會計循環的工作過程。讓學生自己能熟練地操作,為日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基礎。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本教學方法規范了學生的操作技能,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主動性,取得非常不錯的教學效果。

(3)仿真崗位化訓練。在廣泛進行會計模擬實訓的基礎上,以校內會計服務部和校外會計記賬公司為平臺,全面推行仿真崗位化訓練。在實際訓練過程中,讓每個學生都輪換崗位(出納崗位、總賬崗位、稽核崗位、成本崗位等),使每個學生都能在仿真的情景中親身體驗各種會計崗位的工作。實現了仿真模擬實習向全真崗位訓練過渡,真正達到會計教學與會計崗位零距離的目的,使學生在畢業前就得到了全真的崗位化訓練。極大地提高了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4)現代教學技術手段的應用。多媒體教學:結合所教學生自身特點,制作出富有特色、有吸引力的課件。力爭做到內容簡潔、生動、直觀,重點突出,難點明確。采用多媒體教學,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生動活躍起來。教師和學生互動較果好,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聯系經濟業務。特別是“會計憑證”及“會計賬簿”這兩章,理論講授起來即抽象又枯燥,通過多媒體講學,可以把實際工作中運用的憑證、賬簿真實地搬到課堂上來,對憑證的填制、賬簿的登記也能講解得栩栩如生,教學氣氛生動活潑,教學效果良好。

2.3 課程特色與創新

由于《基礎會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因此在本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改革了傳統的以“講授”為主的授課方式,建立了傳統教學與啟發式、多媒體教學、案例教學、項目式、情境教學等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體系。經貿會計服務部是經濟貿易系與哈爾濱嘉信記賬公司所合作成立的校內服務性實訓基地,時間安排在學生在校學習期間,與頂崗實習、就業結合進行。服務部組織機構健全,面向社會開展業務,主要從事記賬、納稅申報、業務咨詢、審計等業務。服務部的成立旨在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實踐工作環境,更好地踐行“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

2.4 課程考核評價方式建設

(1)在《基礎會計》課程建設中,教研組積極改進課程考核方式,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評價,關注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運用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進行課程考核。經教研組教師共同的教學研討和部分教師的教學實踐,嘗試運用靈活多樣、側重考查學生理解與應用能力的考核方式。如在考核時,理論部分的考核,除利用卷面考試考查學生理論學習的情況以外,加入了平時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以課堂記錄為依據評定學生平時成績。

(2)實踐教學主要考察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基礎會計實訓考核采取理論和實踐考核相結合的辦法,并結合平時階段性分項考核和出勤、實際操作等考核成績綜合進行評定。

3 結論

(1)通過實施精品課程的建設,可以轉變教師職業教育觀念。一是可以改革教學手段,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手段開展教學活動,使教學內容更直觀、具體、形象、生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二是可以強化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本課程的建設就是要凸顯職業教育實踐技能特色,對實踐技能部分有明確的內容和要求,體現高職教育的實踐性、技能性和職業性。充分利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走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規范化教學道路,進一步轉變我國職業教育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傳統。

(2)通過實施精品課程的建設,可以進一步完善會計實驗實訓基地建設。高職教育的重要特點就是提倡理論與實踐并重,把實踐技能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高職學校可以根據《基礎會計》精品課程的建設的內容和要求申請獲得當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持,加大會計實訓基地的投資力度,增加會計模擬實驗室和會計電算化實訓室的設施設備,建設完善的實驗實訓基地。

參考文獻

[1] 徐經長.會計學精品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大學教學,2011,(12).

[2](美)Antyony,R.N.等著,《會計學精要》,電子工業出版社, 2012.

篇(4)

一、《景觀規劃與設計》教學的現狀及問題

1. 教學現狀。

長期以來我們傳統的教學方式都是采用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為輔。教學大部分采用先進行專題理論知識講述,然后給個地形讓學生進行相關內容的設計實訓,多數采用真題假做的概念性設計,實施起來較難。在教學手段上則廣泛使用多媒體教學,使學生能很直觀地通過圖片和文字對理論知識進行理解,但也存在不足之處和值得探討的地方。

2. 教學問題。

第一,培養目標。高職高專教學課程改革,要求構建以培養實用型、技能型人才為出發點,根據市場對人才各方面能力的實際需要,以職業能力訓練為基礎,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確定既有較強針對性,又有較強適應性的培養目標。高職高專景觀設計專業的培養目標不能要求太高,主要培養設計輔助人才、施工和管理人才,要求具有一定的團隊合作性。

第二,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理論知識介紹得過多,實踐知識介紹得不夠,容易一個課題重復訓練,時間分配重點不突出,教學要求面面俱到。每個設計均要求從構思、詳細設計到表現等全過程,使學生在正圖、表現等大量簡單重復性工作上浪費大量的時間,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三,教學方法。《景觀規劃與設計》課程主要采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大量相關的圖像可以使原本抽象、枯燥的內容變得形象、生動、直觀,易于學生理解和記憶。但與此同時,多媒體教學也存在其弊端。如信息量大,速度快,來不及記筆記,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消化;師生互動少,容易形成“滿堂灌”,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

第四,教學資源。教學過程中學生可參考的內容太少,沒有適合高職高專的專業教材,大部分參考本科教材。大部分教師是靠經驗教學,重點和難點不突出。再加上高職高專建校較早,校內資源和校外資源相對欠缺,學生的課余生活比較單一,對于所學的知識和實踐訓練不能很好地融為一體。這些都給我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困

難,極大地阻礙了景觀設計專業學生能力的發展和專業水平的提高。

二、《景觀規劃與設計》教學內容的改革

本門課程總學時為144學時,每周8節,實踐訓練比例較重。作為景觀設計專業的專業核心課,在課程內容上既要突出針對性和實用性,又要注意和其它相關的專業技能課程相銜接。對此,應當注意的問題主要為:一對理論知識掌握以夠用為度;二針對能力培養目標,打破傳統的課程體系,重新編排章、節及前后順序,根據現在相關企業對人才的要求適當增加教學內容,并使每一章為一個專題,每個專題對應一個實踐訓練;三注意每個專題的連貫性。

三、《景觀規劃與設計》教學方法的改革

1. 展示教學。

不能因為是設計課程,我們就一改以前傳統的授課方式。相反應利用不同顏色的粉筆加黑板邊講邊畫,利用掛圖、模型、多媒體教室等手段,增強直觀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在不能實現現場講課的情況下,利用多媒體將有關設計要素展現在學生面前,增加感性認識,使學生將課程與項目背景聯系起來,從而能更好地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 互動教學。

通過典型案例及項目實例邊講邊討論,活躍課堂氣氛,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激發其學習主動性。形成師生間互動關系,有利于學生理解、深化、拓寬所學內容。其目的是一方面提高學生在公開場合的應對能力,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另一方面培養學生語言組織的能力。通過參與,學生從知識的接受者變為學習的研究者。

3. 實例教學。

通過組織學生到各類城市或周邊進行實測與調查,加強感性認識。在現場教學中,教師結合實地進行景觀規劃設計理念和方法的講解,可以起到更加直觀、具體、生動、形象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

三、《景觀規劃與設計》實踐教學的改革

實踐主要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可改變傳統實訓獨立完成的模式,采用分組合作性完成,發揮每個學生的專長,互相協調。借助企業合作辦公模式,讓學生在了解企業辦公流程的同時達到訓練的目的。實踐教學過程中,在課堂上主要進行方案的討論,挖掘每一個學生(設計組成員)的想法激發學生設計的靈感。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實訓課堂上的每一分鐘,學生設計、制圖主要在課外時間完成。

1. 方案構思。

這需要全組學生各述起見,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靈感,活躍課堂氣氛,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2. 圖片收集、分析圖制作。

可利用網絡資源收集與設計專題相關的案例,進行專題分析。借助電腦運用PowerPoint、PhotoShop等軟件繪制分析圖。

3. 效果圖制作。

要求做出CAD平面圖、PhotoShop平面效果圖、PhotoShop效果圖和3DMAX效果圖,熟練掌握各種軟件的運用。

4. 書面文字表達。

方案投標中設計說明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視的,需要學生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條理清晰、思路明確、對每一個設計想法都能給予文字的美化。

四、《景觀規劃與設計》考核方式的改革

傳統的考核是平時成績10%,最后作業90%,而且要獨立完成一套方案。這不能發揮學生的特長,學生的每次作業都在趕時間,最終導致其厭惡學習,喪失個性,缺乏能力與創新。這種考核模式在高職高專教育中必須加以改革。考核方式將做如下更改:

1. 平時到課率10%。

只扣分不加分,遲到或早退一次減0.5個百分點,無故曠課一次減2個百分點,并不得評定優秀成績,曠課次數累計達學校規定則不能參加考試,按學校規定執行。履行了請假手續的病事假不減分,但累計達3次以上的,將影響成績的等級。

2. 實踐考核分占80%。

每部分成績考核分四塊:方案階段20分、收集資料完成分析圖10分、CAD制圖10分、效果圖制作20分、設計說明20分。

3. 期末技能考核占10%。

通過快題的形式,考察學生的快速設計能力。在規定的時間、規定的地點進行設計快題考核,要求學生做出完整的設計圖紙,根據圖紙完成情況給成績。

五、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其它問題

面對現在激烈的學生就業現狀,我們的任課教師應在專業的教學中,加強專業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從關心學生的生活入手,急學生所急、想學生所想;把握學校教育過程中的各個重要環節,充分利用不同的教學場合和教育機會,幫助學生明確本專業的培養方向,認清本專業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優勢。

年輕教師應抓緊時間、機會自我充電,可從理論知識和實際項目兩手抓。我們的教學不僅要有理論的講解,還必須有實踐技能的指導,以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項問題。這就要求高職學院的教師向“雙師型”發展,重視“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加強實踐教學,走學產研究相結合的人才培養之路。

篇(5)

我校的《汽車電工與電子基礎》精品課程緊緊圍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梯隊、教材建設、教學效果等幾大方面來進行建設。經過一段時間的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將此門精品課程的建設過程呈現以此,以供同仁參考和雅正。

1 課程設置

(1)課程教學模式:本課程的教學采取“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分別進行理論講授、實踐操作的教學和輔導,讓學生有充足的實踐操作時間。

(2)課程內容設計:根據國家汽修專業設置標準與職業能力標準將課程總教學時數設置為56學時,分成8個項目:安全用電、汽車常用工具量具、汽車電路常識、汽車電子半導體元器件、交流電路與發電機、磁路與電磁器件、直流電動機、汽車電路圖識讀。以工作任務為載體將8個學習項目中分別設置了23個學習項目,每個學習項目中設置不同的工作任務。

(3)課程內容組織形式。教材: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國家職業技能要求為標準,汽修組專門編寫了《汽車電工與電子基礎》教材,教材采用項目化、任務化的編排模式,該教材由從事汽修專業教學的一線教師和企業的一線技術人員編寫。

教學設計方案:具體包括教學目標的選取、教學重難點的突破、教學過程的設計,職業能力目標的要求,學情分析、學習情境的描述,教學環境的分析,教學方法的選用,教學過程中的組織安排以及考核方法等。

學案:在每一情景實施中,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包括專業技能、與人溝通等能力、分析能力和終生學習的能力)。

PPT課件:每一課時的教學PPT課件,可指導教師的教育教學,同時也可作為學生自學的材料。

學習任務單(任務工作單):在每一個任務中都設置有任務工作單,工單的設計按照“項目教學法”注重和實際工作過程中的操作流程、操作工藝等的一致性,用于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習題集:每一個項目設置項目習題,用于檢測學生項目的學習效果,達到查漏補缺的目的,同時配備有教材的復習題、技能考工練習題等,供學生的學習。

資源庫:資源庫中配有汽車維修電工手冊、汽車維修電工學習指導手冊、汽車電路大全、汽車電氣維修短片、汽車仿真教學軟件等資源,方便教師和學生的課外與課內學習。

實訓指導書:主要對學生的實訓目的、實訓注意事項、實訓操作要領與步驟、實訓效果評價等進行指導。同時也可作為實訓教師的教學指導材料。

2 教學團隊

(1)本課程的教學團隊建設分別是從課程負責人、課程主講教師、課程實訓指導教師和兼職教師4個方面著手進行建設。

(2)本課程是一門以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為主的專業課程,我們積極從汽車維修企業中吸收一部分能工巧匠加入到該課程的師資隊伍中,讓企業培訓學生和教師的同時,我校汽修專業也對這些企業人員進行了教學教法的指導和培訓,讓他們具有一定的教學能力,為本門課程的教學和研究打下堅實的人力資源基礎。

3 課程實踐條件

(1)校內現有條件:根據教學要求,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需配備理實一體化專業教室、汽車電器實訓室、汽車發動機實訓室、汽車底盤實訓室、汽車整車實訓室、仿真實訓室等。

(2)《汽車電工與電子基礎》課程依托專業,先后與省內外多家汽車服務與維修企業簽訂了校外實訓基地,讓學生和教師共同實踐和進步。

4 課程管理

在本課程的管理上實行三級管理模式,分別是學校教學督導組管理、專業部管理、學科組管理的模式,對課程的教育和教學進行多方位的管理模式,達到對課程的教學質量進行多方面的監控。

5 特色與創新

(1)校企合作共同開發建設課程:我校汽修專業與多家汽修企業建立深度合作,校企合作進行專業建設,根據企業需要制定人才培養的具體目標。根據崗位需求共同開發課程,共同確定教學內容,制訂教學標準、教學計劃。

(2)構建突出實踐教學的理論實踐融為一體的專業技能培養體系;本課程教學學時為56學時,其中實踐教學2時,保證了教學中一半以上的時間來進行實踐操作,充分體現了“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3)任務引領,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以基于工作過程的任務驅動教學法為主,輔以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小組學習法、項目教學法等,充分發揮了各種教學方法的特點,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4)建立以職業能力為標準的評價體系:本課程的考核評價主體:由校內老師、校外企業人員、學生考核評價相結合的方式。 建立以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集平時考核、期末考核、校內外實訓考核的考核評價方式。

參考文獻

[1] 烏仁圖亞.關于高校如何建設精品課程的理解和感悟.內蒙古師范大學傳媒學院.2007年

[2] 孔七一.精品課程建設規劃實施方案.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2007年

篇(6)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9)33-9441-03

The Reflection of Yangtze University's Constructing the Excellent Courses of Computer Basic

FENG Cui-li, LIU Bo-tao

(Computer Science Department in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434023, China)

Abstrac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xcellent Courses of Computer Basic in Yangtze University, propose some thinking, point out the problem and give the corresponding solve direction.

Key words: computer basic; excellent courses; teaching reform

在當前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計算機作為一種越來越重要的獲取、交流信息的工具[1],其應用能力逐漸成為一種衡量人最基本的生存技能,也正在逐步被社會作為衡量一個人文化素質高低的重要標志之一[2]。因此,絕大部分高等學校已形成共識:計算機基礎教育既是學習后續計算機課程的必備基礎課程,又是強有力的技術基礎教育[3]。我校開設“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已有十余年的歷史,從2006開始又成立了一年級教學工作部,將計算機基礎教育與英語、數學一起作為大學公共課程的教學重點。經過長期建設和發展,我校已形成一批穩定的具有較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一套科學而系統的培養目標、教學大綱及其配套教材、較為先進的基礎硬件設施,可以說將計算機基礎作為精品課程進行建設已水到渠成;另一方面,在建設計算機精品課程的道路上也存在著一些實際問題有待解決。

1 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特點及存在的問題

當前,在高等學校里,普遍存在一種認識誤區:計算機基礎教育比較簡單,誰到能教,誰都能教好。然而,只要認真帶過兩輪計算機基礎的教師都有這樣的一個體會:帶好計算機基礎不是那么簡單,其原因由計算機基礎教育的固有特點決定了。

1.1 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特點

第一、新生入學水平參差不齊[2]。在近幾年的教學中,我們可以明顯地發現新生在入學時,計算機水平相差很大:部分學生已經能夠熟練收發郵件,有的還會簡單地編程,當然也有部分學生連郵箱及QQ號都沒有,有的甚至連計算機都沒有見過。

第二、計算機基礎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2]。有的同學反應,我上課時很認真,基本上也聽懂了,上機時也能完成實驗任務,但是遇到一個很小的實際問題就是解決不了。而有的同學卻僅僅因為愛打游戲,卻很快地掌握了相關的操作。因此,過多的注重課堂教學,會導致教學效果不好。

第三、計算機基礎也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2]。例如,學好Office三套件對學習其他很多專業工具,不管是界面、菜單還是操作都大有裨益,甚至于很多專業課都以計算機基礎為先修課程,否則無法開課。可以說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其他專業課程的教學效果。也因此,很多教師都贊同將計算機基礎教育以應用為主要目的。

第四、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內容日新月異。在Vista系統還沒有普及教育時,微軟即將又要推出Windows 7系統,各種新技術、新應用層出不窮,不光對學生有沖擊,對教師一樣具有沖擊力,大部分IT業人士都有這樣的感嘆:三個月不學習就落后于時代了!

1.2 當前存在的一些問題

由于以上計算機基礎教育的固有特點,雖然我校高度重視計算機基礎的教學,加上一些歷史地原因,但也無可避免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

第一、部分學生學習熱情不大、動機不強:有些學生壓根對計算機不敢興趣,認為計算機就那回事情,沒有必要學;有些剛開始有點學習熱情,一旦某些環節沒有弄懂或碰到一些困難后,就放棄以后的學習。這些學生上課不聽講,上機試驗時看電影玩游戲,因此,一旦出現這樣的學生,對整個班的學風將造成非常嚴重的消極作用。

第二、教學內容相對滯后、計算機基礎教育涉及知識面太窄:由于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速度,實際教育一般落后于實際應用,很多實用的技術無法從計算機基礎教育中獲取,例如,計算機基礎筆試得滿分的同學碰到機器中毒后可能會一籌莫展,沒有能力對計算機進行基礎的維護。

第三、學習環境不夠完善:主要是機房問題,由于歷史原因,我校一部分一年級學生的上機環境比較差――主要存在于西校區,總是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經常死機、機器中毒運行很慢、系統無法登陸或登陸很慢,鼠標壞死等等,這些問題都無可避免地打擊了學生試驗的積極性,學生意見很大,教師也無可奈何。

第四、實踐教學不夠重視:因為考試只考理論知識,考試成績占平時成績的80%,而上機和考勤等是作為平時成績來進行考核的,只占到總成績的20%,因此考核方式這個指揮幫使很多學生重理論,輕實踐。這樣一來,就偏離了計算機基礎的應用性和實用性的特點,造成了高分低能現象,偏離了素質教育的初衷。

2 關于這些問題的一點思考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一些解決思路如下。

2.1 備課先備興趣

心理學認為學習興趣是對學習活動產生的心理上的愛好和追求的傾向,這種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聯系的,它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較強的延續性,對某個事情的“好奇”心理或偶爾有興,不能稱為興趣。學生有興趣表現為他們有主動了解、積極探索的愿望,可以不惜時間,不怕困難,集中較長注意力[1]。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提倡發揚教師這樣的教學方法――注意培養學生興趣,把握學生的興奮點,有效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如在第一節講解任何內容之前,可以告訴學生計算機的巨大用處:它是一個無所不知的、耐心的老師,通過它可以獲取海量信息;未來就業對人才的要求是三個基本“會”――“會走路”即會開車、“會說話”即會英語、“會寫字”即會計算機;它是人作為立足社會的一個飯碗――“一體兩翼”,一體即專業知識,兩翼即計算機和英語,計算機是人事業騰飛的翅膀,等等通過這些講解,讓學生充分理解計算機基礎的重要性,首先從思想上要高度重視,愿意學習它。又如,在講解計算機的基礎知識時,可以以講故事的形式將計算機的產生、來源、歷史發展等知識點溶合進去,這樣學生既掌握了知識點也不覺得老師講解的內容枯燥,增加了趣味性,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2.2 改革教學方式

2.2.1 引入分層次教學

可以嘗試著引入分層次教學的理念,針對新生入學時計算機基礎水平因材施教[4-5]。分層次教學在我校教學中也不是什么新鮮事,一年級教學工作部就專門針對學生入學時的英語水平作了不同層次的培養,教學效果良好并得到大家的肯定。我們也可以通過這種教育理念,對新生的計算機水平摸底,為學生量身制定學習計劃,不同基礎的學生采用不同的培養方案,來解決 “吃不飽”和“吃不好”的矛盾,使各種基礎層次的學生在都能在達到培養目標要求的基礎上有最大收獲。

2.2.2 引入分類教學

可以嘗試著引入面向專業應用的分類教學的理念[4-5]:針對計算機應用要求的不同,精心組織教學, 注重學科交叉, 根據不同專業的情況和要求,通過與專業課教師合作,確定各專業計算機應用的具體要求和授課的側重點來講授不同的教學內容,學習不同的計算機技術,采用不同培養方案。如大體上可以把學生分成以下四類[6]:工程類(測繪工程、地質學、勘查技術工程、土木程等專業)、信息類(地理信息系統、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專業)、經濟及管理類(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市場營銷專業、工商管理及各種管理類專業等)、文科綜合類(外語、新聞專業等)。又如,針對工程等相關專業的學生,可以擴展常用專業相關的軟件(如計算機輔助設計等)應用及操作知識。

2.2.3 引入實例化教學

可以嘗試著引入實例化教學[7]的理念。這點需要教師積極配合。

1) 教師備課時需要將教學目標、要求實例化,不再是了解、理解等等抽象的語句,而是說出,能做到等等看的見摸得到的具體內容。讓學生知道學完本節課后,能達到的具體目標及何種具體程度。

2) 將教學內容進行實例化講解:盡量用生活中貼切的實例或案例來講解內容,如,在講解PPT的課程中,可以將上屆新生參加大學生講壇的PPT放映給同學們看,以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師兄師姐能做好,我也能做好。

3) 必要時可改變教學組織的模式,如構建任務驅動式教學,改變傳統的重灌輸輕探索的教育模式。在講解Word之前不妨先布置任務,將知識點溶合于任務之中,為防止抄襲,還可以以自我介紹為題目,上機時輔導,上課時點評。這樣一來,則學生會為了完成任務而刻苦鉆研,自己摸索的東西比老師講解記憶更深刻,自己摸索不出來的東西經過老師點評后會恍然大悟,這樣一來教學效果則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實例化考核方式:期末完了之后,可以組織一場上機測試,作為上機成績,并計入總成績。精心選擇上機測試的內容,并以題庫的形式事先通知學生,讓學生充分練習,并隨即抽取題庫內容進行測試。為防止拷貝、抄襲,還可以考慮用類似于計算機等級考試那樣的考試系統來真正測試學生的動手能力。

2.2.4 建立更加合理的評價機制

為了保證計算機教學質量,同時應改革計算機教學的考核手段,畢竟大部分學生習慣了傳統考試指揮棒的作用,他們更看重的是看的見摸得到的分數,而不是計算機素質這個抽象的東西。因此,可以改變目前學生成績評定的方式,將學生的最終成績轉換為筆試成績,上機成績和平時成績的有機結合,筆試成績側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上機成績是操作技能的表現,平時成績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嚴格要求。這樣一來,可以避免學生盲目追求高分采取死記硬背的方法學習計算機,激勵學生重視操作技能,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可以考慮課程結束后精心設計一個綜合設計的課程設計,這樣學生自主創新能力可以得到增強,同時讓學生會有很強的成就感。

同時應增加一些激勵機制,畢竟激勵機制是學習一個非常重要的動力。如結合我校萬人創百星活動,舉行Office技能大賽、打字競賽、系統優化等競賽活動,強化實踐技能,用大量的操作技巧來提高操作速度,同時也深化了學習內容。還可利用微軟等相關認證,增加學生就業砝碼,激勵學生主動、努力學習。

2.2.5 加強師生交流

由于很多固有的原因[8],如大學規模的擴大,一個班100多人,造成了師生交往的困難,從而淡化了學生在學習上對教師的信賴關系,師生之間僅保持著一種平淡的人際關系,從而使大學師生關系出現某種程度的疏離。而這種疏離是不利于教育的有效展開。為此,應該加強師生的交流,以提高教學效果。

首先應提倡在培養學生“個性化”的同時,也彰顯教師的個性和風格。不隱藏自己的愛與恨,上課時感情豐富的老師一般比較受學生歡迎,相反從頭到尾沒有添加老師個人情感的教學是枯燥的、不受學生歡迎的教學,其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其次應提倡口語化教學,書面語言正規但是沒有口語化語言生動,曾經有個同學告訴筆者,他不喜歡某某老師的課,原因在于該教師從頭到尾都是書面語言,太呆板,讓學生想睡覺。

再者應提倡互動式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跟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特別是眼神的運用。一個鼓勵的眼神看著學生講,學生會得到很大的激勵;教師上課時不光站在講壇上講,也應該走到學生中間去講解,空間距離拉近了和他們心理的距離,且有利于端正學生聽課的態度;互動式教學還體現在操作、語言的幽默化,操作幽默化可以體現在講解Word中圖片的放縮時,故意將一個人的相片拉寬,從而制造出一個哈哈鏡的效果,一般情況,學生會笑起來。語言的幽默性可以體現在:舉出一個學生在二級考試時鍵盤操作的實例:“一個學生問我怎么保存,我告訴他,按‘F2’,結果他先按‘F’再按‘2’,我恨不得當場暈倒“。一般情況下,學生會大笑。適時制造出這樣的笑料,盡量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加強交流還體現在:如果有條件,可以建立一個教師個人博客,在第一節課時告訴學生,畢竟網上交流比現實交流要容易得多。鑒于條件限制,筆者采用另外一種方法,就是為學生新建一個公共郵箱,作為一個交流資料的媒介。郵箱里除了包含課件、課外閱讀資料外,還包括一些有用的小軟件。另外,為了方便情感交流,筆者又同時公布了一個私人郵箱,并在第一節上機課時布置一份作業---給筆者寫一封自我介紹的信件。在閱讀每個學生的信件后,回復學生的信件。通過這些措施,拉近了與學生的關系。

總之,在談到師生關系時,我們常聽到的一種比喻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以往教師絕對權威的那種舊的僵化的師生關系正在改變,一種新型的平等的、互惠式的師生關系正在逐步形成---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處于平等中的首席[9],從注重外部的職業權威轉向注重內部的學術及修養權威。

2.3 加強建設配套的軟硬件環境

盡管,我校從多方面加強計算機基礎的教育,但客觀上還是很難滿足學生的多元化教育需求。例如,很多同學在學完計算機基礎后還不知道怎么架構宿舍局域網,機器中毒后不知如何是好等等實際問題。計算機基礎教育鑒于學時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應提倡加大開設計算機公共選修課程,來滿足學生的這種教育需求。

另外一方面,建議加大計算機機房的建設的投入,特別是應加強西校區的機房的硬軟件建設和管理規范化建設。

當然,計算機基礎精品課程的建設更離不開建設一個高質量的計算機基礎精品課程網站。精品課程網站的建立既能滿足網上評審的需要[10],又能推動課程建設網絡化的學習平臺的建立,更為重要的是網站還能夠推進課程多媒體網絡資源的充分利用,引導學生基于網絡的探究性學習,同時還可以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網絡共享。

最后一點建議:加強立體化教材的建設。盡管我校組織一批長期奮斗在一線的、高素質的教師精心編制了一套立體化的教材,但IT業固有的特性就決定了我們不能有絲毫懈怠,例如,可以補充相應的視頻教程,方便學生網上自主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3 總結

該文在筆者總結自己近幾年的教學心得、充分觀摩其他老師教學過程的基礎上,針對長江大學建設計算機精品課程存在的相關問題,進行了一些探索性、有益地思考,吸取了一些較為成功的經驗,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觀點。

參考文獻:

[1] 高璐.芻議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J].石家莊聯合技術職業學院學術研究,2007,2(1):10-11.

[2] 趙鑫.計算機基礎教育之我見[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教育研究),2008,10(3):61-61.

[3] 魏丹.大學計算機基礎精品課程的建設[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8,1(3):583-585.

[4] 高敬陽,山嵐,朱群雄.北京市精品課程“大學計算機基礎”的建設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06(10):81-85.

[5] 何成林.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探討[J].科技信息(科教前沿),2008(31):21-21.

[6] 陳宇,李慶.獨立學院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設置探索[J].各界(科技與教育),2008,12(43):73-74.

[7] 高鷺,丁雨,余金玲.“實例教學法”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08(2):149-149.

篇(7)

教育改革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實效性是檢驗改革成敗的關鍵,教育改革不能曇花一現,而應經得起歷史的考驗。這條規律同樣適用于公民教育。公民教育實踐的實效性和持久性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利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有利時機,將公民教育納人學校教育長期計劃和中小學的日常教育課程,腳踏實地踐行公民教育,是實施我國特色公民教育的必經之路,也是取得實效性的關鍵。公民教育社區服務活動課程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公民教育課程,它充分利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社區服務課程的特點,貫穿學校教育的全過程,是一種長期有效的公民教育課程模式。

一、課程產生的背景和基礎

“廣義的公民教育是指在現代社會中培育人們有效的參與國家和社會公共生活、培養明達公民的各種教育手段的總和。狹義公民教育是指為培養參與國家或社會公共生活有效成員所需知識的公民學科。它是指一門課程,通常開設在實施基礎教育的學校中。”

由此可以看出,學校公民教育課程的構建對公民教育尤其重要。下面我們將探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實施公民教育社區服務活動課程的背景和基礎。當代中國政治、經濟和社會轉型為學校公民教育提供了條件。公民教育是現代民主政治的伴生物。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民主與法治的發展為公民教育提供了廣闊的政治空間。從經濟和社會方面來說,中國自20世紀70年代末起,“開始改革國家取代社會的全能政府治理模式。政府在原則上放棄了對社會經濟運行的全過程進行嚴格控制的權力,而僅僅運用法律來規范市場,運用必要的計劃手段和宏觀政策對市場進行調控,允許市場主體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按照市場經濟的方式進行活動。這樣,一個相對自主的、不受公共權力控制干預的社會空間產生了。”公民社會的產生為公民教育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也為學校公民教育發展提供了踐行的主體。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學校公民教育提供了有利時機。全國范圍實施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我國教育改革的核心,改變了過去只強調知識掌握的學校教育,重視與學生生活經驗密切聯系的教學內容,將學校與社會聯系起來,擴大了學生的視野,重視學生自主人格的培養,是培養合格公民的教育變革。具體來說,新課程培養目標提出了培養合格公民的時代要求,要求“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

社區服務活動中的公民教育因素分析。首先,從活動的環境求說.弛區是社會的縮影,為公民教育提供了實施的情境。“征影響個體品德發展的諸因素中,社區披認為培影響個品豫發展最復雜、最難以控制的社會環境。”“兒童生活在何種社區,就意味著將接受何種性質、何種類型的環境影響。”其次,從活動的性質方面來看。社區服務實踐活動具有主體參與性、實踐性、生成性、互動性、綜合性等特征,隨著學生的參加活動.這些活動持性也會對學生產生潛在的影響。再次,從活動內容來看,社區服務活動涉及人、自然和社會等領域,而這些領域涵蓋公民教育的全部內容領域。最后.從活動的主體來說,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活動中具有和成年公民相類似的民主活動形式。

“民主首先是一種聯合生活的方式,是一種共同交流的方式.人們參與一種共同利益的事,每個人必須使自己的行動參照別人的行動,必須考慮別人的行動,使自己的行動有意義和方向,這樣的人在空間上大量地擴大范圍,就等于打破階級、種族和國家之間的屏障。”

國外相關成功經驗——美國服務學習。美國1993年的服務行動(service action)這樣定義“服務學習”:“服務學習”指的是一種方法,通過學校和社區的合作,將提供給社區的服務與課程聯系起來,學生參與到有組織的服務行動中以滿足社會需求并培養社會責任感,同時在其中獲得知識技能,提高與同伴和其他社會成員合作分析、評價及解決問題能力。”服務學習在公民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服務學習有助于增強公民意識、提高公民技能;服務學習為學生成為民主社會主動積極的參與者提供了機會,參加了服務學習的學生,多年以后更多地參加社會服務機構,更多地參與投票等政治活動,認為他們有能力對外界產生影響;服務學習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總的來說.當代中國的政治、經濟轉型和教育領域的課程改革為課程的建立提供了背景;社區服務活動的本身具有有利于公民教育的相關因素,是課程存在的理論前提;國外的相關學習方法為課程建設提供了實踐經驗。

二、課程性質與特點

公民教育社區服務活動課程是指學生作為公民,在教師的指導下。走出教室,進入實際的社區情境,開展力所能及的社區服務活動,滿足社區的實際需要,養成服務精.州時在服務中運用所學知識技能,并在活動中獲得新知識、新技能.實現自身的生長,并通過活動理解民主的意義,增長公民知識,形成公民技能和養成公民品質,成為負責任的新公民。

公民教育社區服務活動具有以下特點:1.注重課程整合。首先,公民教育社區服務活動課程整合了“服務學生:學習”和“服務社”。在活動中,學生可以利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服務社區,同時在活動中學到了新的知識和技能。此外,服務活動能滿足社區的真實需要。其次,公民教育社區服務活動是一門整合了自然、社會、他人以及自我關系的綜合性實踐課程。公民教育的原義是自然、社會和人的關系的和諧教育。社區服務實踐活動的內容既涉及人與自然的關系,也涉及人與他人、社會的關系。2.強調學校與社區的關系。社區是學校師生在其中生活、學習、活動、交往的區域,社區是社會的縮影。服務社區目的是使學生關注社區中的問題.并學會綜合地運用所學知識加以解決,使學生在服務社區的過程中學會合作、交往,懂得理解、尊重,形成群體意識和歸屬感,增強公民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學會民主參與技能,養成公民品質。3.強化服務活動在公民資格生成中的作用。形成服務倫理是民主社會的主要特征,服務精神的養成是公民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4.重視學生民主生活體驗。公民教育社區服務活動強調活動過程中學生的親歷親為,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鍛煉合作能力,獲得民主生活體驗。

三、課程內容:公民意識教育

公民意識是公民對其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的自我認知,體現為公民對其權利和義務的心理認同與理性自覺。黨的十七大在關于“擴大人民民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論述中提出: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理念。這表明,加強公民意識教育已成為當代中國擴大人民民主、弘揚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一項重要內容。作為教育主體的學校教育應主動承擔公民意識教育的責任,探索公民教育的理論和實踐。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新型課程形態——社區服務實踐活動課程涉及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他人、人與自我的關系等內容領域,涵蓋了公民意識教育的全部領域,利用社區服務實踐活動的內容領域,我們可以更好地實施公民意識教育。

公民教育社區服務活動課程中的公民意識教育包括以下內容:1.主體意識。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性質要求課程的組織和實施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將學生的需要、動機和興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活動中發展主體性。2.權利義務意識。課程在實施時重視學生權利意識的培養,改變了學生在以往教學中的從屬地位。此外,學生通過參加社區公共事務管理,了解自己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增強了義務意識。3.民主參與意識。課程中的師生關系不是領導者和被領導者的關系,整個活動過程就是學生體驗民主生活和積極參與社區服務活動的學習過程。4.道德意識教育。學生通過參加公民教育社區服務實踐活動,了解社區的概況和社區公民應遵守的日常道德規范,學會關心他人,幫助弱勢群體,維護社會良好的道德風氣,養成良好公民品質和價值觀。5規則意識。公民教育產生的土壤是當代民主社會,而民主社會的主要特征是民主與法治。法治社會的建立需要培養具有法律意識的公民。公民教育社區服務活動讓學生自主參與實踐活動,學會與同學、他人的相處,了解小組活動或集體活動的規則,并按照組織規則開展活動。此外,通過與社區相關機構(法院、公安等)的接觸,了解社會公共機構的辦事規則,接受相關法律法規教育。6.生態意識。社區服務實踐活動將學校教育的視域擴大到自然和社會,擴充了學校教育的內容,把人類與自然的關系以及生態保護作為重點通過社區服務中的環境保護相關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生態意識。

四、課程目標:三個“服務”

“服務”學生學習。本課程是一種有組織的服務經驗集合,由學校開發,學校和社區一起協調活動,能夠服務學生學習和符合社區真正的需求。此外,社區服務實踐活動將學校課程融人服務活動之中,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應用所學知識和技能,或給學生提供固定的時間,讓學生針對活動中的所見所聞,進行思考、討論和寫作。另外,在活動中,學生獲得新的知識技能和豐富的生命體驗,發展關心他人的情感。

“服務”社區和社會。社區服務實踐活動是“服務”和“學習”的結合,除了服務學生的學習,它還能滿足社區的真實需要。它有利于學生增強服務意識,形成積極健康的情感體驗和充實進取的生活態度,有助于學生珍視生命,熱愛生活,保持蓬勃朝氣和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體驗服務他人與社會的充實與愉悅。這對于深化學生的生存體驗,舒展學生的個性,全面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具有獨特價值。

“服務”公民教育。“個人生活于社區之中,‘社區精神’也必然內在于人心之中。因此,為社區做點什么,使社區更美好,是學生個性發展的內在要求。成為一個好公民與成為一個好學生,二者不可分割。具有服務精神和公民素養,既是個性發展亦是民主社會的要求。設立‘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乃至整個綜合實踐活動絕非權宜之計,而是現代民主教育的內在要求。”公民教育社區服務活動的公民教育功能可以分為顯性功能和隱性功能。顯性功能首先是指活動的過程中公民知識技能的運用、內化以及適當的公民行為,直至活動后公民知識、技能的增長,公民品質、價值觀的養成;其次,學生通過服務社區,在服務中形成服務倫理,根據杜威的相關理論,服務他人、自然和社會是民主社會的主要特征,離開了服務倫理,民主社會將不復存在。隱性功能是指社區環境和社區中的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的關涉對于學生社會性和公民資格形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五、課程的組織與實施

課程的組織和實施包括以下具體內容:活動準備、活動方案設計、活動實施、活動評價等環節。

(一)活動準備

首先,研究學校的各項資源。在組織開展活動前,學校要了解自己擁有的人力資源和財力資源。其次,分析社區的需求。學校附近的社區或學生所居住的社區是開展服務實踐活動的場所。再次,讓學生了解活動的理念與實施過程。因為學生在從事真正有價值的工作時,學習的效果更好。活動與真實世界越接近,學生為真實世界所作的準備越充分。同時,讓學生了解服務的方法、服務所需的知識和技能、以及活動要求。最后,選定服務主題。根據學校所能提供的資源、社區的需求和學生的意愿和能力,由學生個人或集體來確定活動的主題,使學生選擇的主題與學科內容結合,采取合科或單科的方式開展活動。

(二)活動方案設計

活動方案設計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確定服務活動目的和目標。制定服務活動計劃首先必須確定整個項目所要達到的目的和目標。確定目的和目標最好由教師、學生和社區機構三者共同商定。2.確定服務活動項目與所學課程和課程標準的關系。在服務活動中,可以采用兩種方法來體現課程標準:一種是先確定必須達到的標準,然后根據標準來設定計劃;另一種是先設計項目,然后與課程標準對照,選擇與項目相符合的標準。3.教師、社區人士與學生共同參與。制定計劃要由社區人員、教師和班級中的學生共同參與,以便社區團體、機構以及學校方面做出安排。

(三)活動實施

行動和反思是服務活動中不可分割的、相輔相成的組成部分,其在服務活動中呈現循環往復的關系:反思——行動——反思。行動是指在實踐中運用社區服務活動的相關理論研究結果反思應該在活動過程中定期進行,讓學生在可以安排的時間里深層次地理解服務的經驗。反思的核心問題是服務和促進學生個體發展的方式。

(四)活動評價

篇(8)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23-0263-01

一、加強景觀設計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伴隨著我國當前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對景觀環境設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高校景觀設計教育應當不斷創新教學模式與方法。但是,我國傳統的景觀設計教學方式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嚴重制約著我國景觀設計人才的培養以及景觀設計隊伍綜合水平的提高,同時我國范圍內關于景觀設計教育的探討和研究還非常少,關于景觀設計教育問題與對策的理論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加強景觀設計教學改革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我國景觀設計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景觀設計專業定位不合理

景觀設計在近幾年的發展中,逐漸形成為一門交叉性學科。它是建立在“園藝”,“景觀建筑”,“造園”,“風景園林”,“環藝”等概念之上,涵蓋更為廣闊內容的一門綜合性較高的設計藝術。

景觀設計專業在不同院校進行開設,然而從教學現狀來看,大多數都沒從景觀設計學科的交叉性,綜合性角度出發合理定位景觀設計教學。景觀設計教學結構與專業定位不合理。

(二)景觀設計作業缺少創意,模仿之風盛行

課程作業缺乏創意,較多學生面對課題作業,喜歡借用優秀案例直接模仿他人的設計與創作,使得學生在專業學習中不動腦筋,方案平實,嚴重限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與訓練。

(三)過分依賴工程實踐而忽視研究性、概念性方案設計的訓練

高校里的專業設計教學固然與社會上的設計實踐有著密切的聯系,但畢竟與工程實踐不完全相同。過早或過分的依賴工程實踐,從學生綜合能力培養上未免會適得其反。

三、景觀設計教學發展對策

(一)加強基礎理論教學以及交叉學科之間的交流

加強基礎理論教學是深入進行學科研究的重要基礎,因此,應當在景觀藝術設計教學中使學生能夠對景觀藝術設計的產生與發展、常用設計策略、審美觀念以及景觀設計理論前沿等有一個比較系統的認識與掌握,從而為日后景觀藝術設計理論體系的構建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

(二)調整專業定位,明確培養目標

現代景觀設計,其核心是風景園林、環境藝術、建筑規劃三大塊綜合而成。在景觀設計教育上來說應該改變各大院校的群雄逐鹿“三國格局”,而是現代景觀設計學科的“三位一體”。應當把景觀設計專業定位為園林、環藝、規劃、建筑等整合基礎之上的一種新專業。在教學目標中,結合環境藝術設計景觀設計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

(三)加強基礎課程與景觀設計課程教學銜接

目前我國高校的設計學科的教學大致都分為基礎課、專業設計課、實踐課幾部分。但是,我們目前高校基礎課的開設與專業課的教學脫節現象尤為顯著。

在基礎教學階段,著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水平,創新思維發展與專業的基本功。大多數學生在這一階段都達到了教學目標。在專業教學階段,著重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然而在后期學生的設計方案大多數還是缺乏創意,有的甚至出現審美問題。因此,在后期的專業教學階段,教師應把握課程的前后貫通,積極發展學生的思維,。作業得設置可以靈活多變,不要一味的與實際工程結合。

四、結語

景觀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是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景觀需要的重要基礎,加強景觀設計教學的創新十分必要。景觀藝術設計教師應當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推進景觀設計教學的創新與發展,從而逐步構建一個以社會經濟發展為依托、以課堂教學為主要內容、以社會人才需求為立足點和出發點的景觀設計人才培養體系,從而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經濟生活的發展對景觀設計教學的要求。

參考文獻:

[1]王璐.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景觀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美與時代(上),2010(3).

[2]張繼之.對高等教育中景觀設計人才培養的思考[J].科學大眾,2009(3).

篇(9)

1.平面構成課程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重要性平面構成課程將點、線、面、體等抽象的形態作為構成要素來研討,力求培養學生的基礎造型能力,其原理和方法在園林景觀設計方面具有指導意義。平面構成中的對稱、均衡、比例、尺度、對比、調和、多樣、統一等法則可以擴展學生的園林造型思路,培養學生造型的創造力,有效地提高他們的設計水平。

2.色彩構成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重要性色彩是通過心理來判斷的,作為視覺傳達的重要因素,它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我們的情緒和行為。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利用色彩組合構成,能使風景園林景觀更加豐富多彩,更具有時代氣息。園林中豐富的植物及其富于變幻的季相景觀,為我們創造不同氛圍、不同意境和不同作用的園林景觀提供了便捷的素材。為了滿足不同使用者的要求而營造出功能不同的景觀空間,設計師往往需要利用色彩的物理效應,如色彩的距離感、輕重感、冷暖感等來調整景觀空間方面的不足,而相關的色彩原理都屬于色彩構成的內容。

3.立體構成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重要性立體構成是由二維平面進入三維立體空間的構成表現,是三維空間的實體形態構成。立體構成在結構上要符合力學的要求,運用綜合材料將造型要素按一定的構成原則組合成美觀的形體。它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形體塑造能力和空間想象力的學科,而風景園林設計恰恰就是從多角度表現真實的空間藝術構成。為了創造出層次豐富、靈活多變、充滿情趣的景觀空間,設計師需要利用立體造型中的設立、圍合、覆蓋、架起、組合與重建、變形與扭曲等手法。

二、存在的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學需要的變化,構成課程的教學模式存在以下的問題和不足。首先,以往的構成課程基本上都是圍繞構成本身進行研究和訓練,與園林景觀設計專業聯系較少,專業指向性較弱,與其他專業課程相脫節。其次,園林景觀設計的學生基本上沒有繪畫的基礎,對于構成課程的學習幾乎是從零開始,培養學生的興趣是至關重要的,提高學生對構成課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是教師順利開展教學活動的關鍵。最后,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這三門課程之間相互聯系較少,在園林景觀設計專業的應用也不多,因此加強構成課程與專業設計課之間的聯系也是至關重要的。三、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探索與改革構成課程是一門專業基礎課,為了加強其與其他專業課的聯系,提高學生的積極性,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與總結,筆者認為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

1.橫向教學,拓展課程,向專業靠近在課程教學上擺脫舊的教學模式,橫向拓展。構成課不僅僅是基礎的圖案教學,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加強構成課程在園林景觀中的專業方向性,對舊的傳統課程內容進行優化重組,在保留講授課程基礎理論和練習的同時,增加與園林景觀設計專業有關的教學內容。例如,教師在平面構成教學中講到點、線、面時,可以拿出一些國內外典型的園林景觀設計方面的成功案例進行分析討論,如法國著名解構主義大師屈米的作品拉-維萊特公園等。這樣既可以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點、線、面等構成元素,又使其對園林景觀設計有了初步的了解。

篇(10)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6-0231-01

將手繪融入景觀設計教學,加強動手實踐環節,對原有的教學大綱進行修改和完善,調整理論課時和實踐課時的比例,增加手繪基礎課時和手繪創意設計課時,加手繪創新實踐項目訓練模塊,增強整套方案的設計和表現能力。布置手繪創新實踐任務教學環節,將教學成果轉化成商品和比賽作品,開發手繪文化產品、景觀設計比賽等,使內容更加貼合教學改革的需求,滿足景觀設計教學的創新創業目標,向雙一流學科建設邁進。

一、改革的主要內容

(一)課程設置。將景觀設計類課程由淺入深地進行系統排課,大一安排景觀寫生類的基礎課;大二安排中小型景觀設計課;大三時安排大型的景觀設計課;大四進入畢業設計階段,將手繪融入到畢業設計中,與電腦結合,做出精美的設計方案,成為景觀設計行業的亮點融入社會。

(二)教材建設。一是基礎課程教材建設。將手繪表現融入到基礎課程教學,加入手繪設計表現的手法,講授如何用簡潔的線條和色彩來表現景觀中的建筑、植物、水體等元素,為后面的景觀設計課程教學打下扎實的基礎。二是設計課程教材建設。采用簡潔易懂的語言,用手繪結合不同主題的設計方法進行教學,使學生對園林景觀的設計思路更為清晰,有一定的規律可循。而表現技巧的學習也可以讓學生很好地將設計思路表現于圖紙上,達到美觀的視覺效果。

(三)教學方法的改革。以手繪融入設計的教學方法來增強教師和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將老師的手繪示范融入景觀設計教學中,用投影儀輔助多媒體教學,更直觀,更有效。利用電腦繪制方案更方便、更快速。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可以參與實際景觀項目的制作,與社會接軌。

(四)對學生考核評價的改革與創新。在以往對學生考核評價的基礎上進行創新,除了考試、繪制方案、進行展覽外,還要將優秀的手繪作品應用到旅游產品中,將教學成果轉化成商品,真正做到學有所用,體現其經濟價值。創建一個手繪景觀作品商品化與市場融合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通過創業平臺的建設與商品的孵化,將學習與創業融為一體,擴散學生的專業能力,最大程度體現其經濟價值。

(五)團隊建設。一是教師團隊建設。要求教師根據所授課程的內容,了解景觀設計類課程對學生個人專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并用適合的方式方法,有針對性、扎實地開展教學。充分利用桂林旅游市場上的信息和需求展開教學,拓展外延思維,使學生自覺地學習專業知識,主動地參與創新創業教學模式。二是學生團隊建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習和創新創業發展,將學習成果轉換成商品,體現經濟價值,促進創業意識的形成。學生在完成學習成果與商品轉換的過程中,會主動去探索和思考,搜集大量的信息并積累經驗,提高自我創業能力的同時也為將來的就業拓寬門路。

二、教學改革的目標

(一)創建優質的景觀設計類課程體系。通過對景觀專業人才知識與能力結構的分析,按照不同課程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作用,υ有的單元制課程進行分類和重構,整體構建學生在理論基礎能力、手繪表現能力、專業技術能力、職業能力與創新創業能力的全面協調發展的課程體系。

(二)景觀設計類課程專業教室建設。創建帶有實物投影臺、拷貝臺和投影儀的多媒體專業教室,真正將設計和項目融為一體,讓教學成果與社會接軌。

(三)構建全新的設計類課程教學模式。手繪表現可以貫穿所有設計類課程,包括室內設計、建筑設計、服裝設計、工業造型設計、動畫設計等,那么這些設計類課程也可以效仿將手繪表現融入設計的教學形式進行教學,構建全新的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設計類課程教學模式。

三、結語

新時代的教學需要打破以往傳統的授課方式,將景觀設計類課程教學在內容上、方法上、課程建設上進行創新和改革,結合創新創業教育使授課內容的目的性更明確,更直接。在掌握設計方法和表現技巧的基礎上了解市場的需求,提高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增強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創業能力。

上一篇: 合法勞動教育 下一篇: 生態豬市場前景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日本欧美中文幕 | 亚洲欧美综合国产精品二区 | 亚洲综合精品一二三区在线 | 亚洲欧美v不卡在线 | 永久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 一本大道之中文日本香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