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11 15:52:2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居家養老服務存在問題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1)36-0279-02
一、問題的提出
人口老齡化已成世界趨勢,而中國老齡化又呈現出“老年人口龐大、未富先老和速度快”的嚴峻形勢。上海作為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其老齡化問題尤其嚴重。根據最新的人口普查,上海市人口是2千3百多萬,老齡化程度是23.4%,遠高于全國的13.26%。為了解決日益嚴重的養老問題,上海探索出了適合我國國情的養老模式――“9073”的養老格局。即90%的老年人實現家庭自我照顧,7%享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3%享受機構養老服務。上海的居家養老開始從家庭養老向社會養老的轉變,即從以家庭為主體,向以居家養老、社區照顧為主體,機構養老為補充的轉變。從05年上海市實行居家養老制度以來,上海的養老情況有所改善,但在實施過程中也出現了許多問題。
二、居家養老服務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群眾認知度不高。有數據顯示,在被調查者中,有36.21%的人知道居家養老這項政策,有63.79%的人不知道。一般只有當親戚中有受照顧老人或是從事照護者這個職業的人時,才知道這項政策的存在。政府部門基本上沒有做太多的宣傳,只是任由政策一級一級向下傳達,最后交由各村委會、居委會負責人手中,由他們去了解有需要的老人。群眾認知度低,直接表現為人們不知道居家養老政策,或者不了解其內容,使得有需要、符合資格的老人因為信息不了解而錯失申請時機或由于誤解而不愿意參與,影響了政府制定政策的本意,并且使得這項政策得不到真正的落實。
(二)受照顧老人的選擇不全面。首先是由于市政府、區政府下撥的資金有限,漕涇鎮居家養老中心所能選擇的受照顧老人也有限,不能普及到所有有需要而且符合資格的老人。其次,鎮居家養老中心將選擇老人參加這項服務的權利下放到各村委會、居委會。但是村委會、居委會的居家養老負責人并不全面地了解自己所轄地區的老年人具體情況,所以在老人的選擇上存在偏差,忽視了一些有真正需要的老人。
(三)照護者的挑選標準存在偏頗,專業性不夠?,F在漕涇鎮從事居家養老服務的人員主要是下崗 、失業人員和“4050”人員。這些人員普遍有較強的責任心,但明顯缺少服務老年人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不能充分滿足老年人多元化的服務需求。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居家養老照護者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缺乏專業的知識和技能;第二,他們在工作中缺乏系統性和連續性。第三,專業化的服務項目較少,心理輔導、康復指導等專業化服務難以開展。
(四)考核制度不夠完善。照護者照護質量的考核由每月考勤和評估組成??记诒硎怯衫先嘶蚱浼胰藢φ兆o者每天是否有來老人家里照護的考核,評估表是由各村委居委會的負責人每月讓老人或其家人來簽署,以此考察照護者的照護質量??墒枪P者調查了解到漕涇鎮受照顧的老人多是農民出身,他們樸實寬厚,對于他們不用出錢而照顧他們的照護者非常的包容體恤,照護者僅僅幫助他們洗衣服,打掃衛生,他們已經覺得受了莫大的照顧,并不會計較照護者的工作時間是不是足夠,工作內容是不是合乎心意。所以在日后的評估中不管照護者照護得怎么樣,他們依然會給出很好的成績。
(五)專業人才匱乏。表現一是照護者的不專業。老人需要的不僅是生活上的護理,還有醫療檢查,心理輔導等都是老年生活所必須的,而現在居家養老所提供的服務僅限于生活起居的照料。表現二是管理人員的不專業?,F在漕涇鎮各村委、居委的居家養老負責人都不是養老方面的專業人員,以致無法制定符合漕涇鎮實際情況的居家養老制度。
(六)資金有限,后續服務受到制約。從目前的情況看,漕涇鎮居家養老雖然依靠上級部門的投入,啟動了居家養老工作,并連續開展了幾年的居家養老服務,但是靠政府部門為高齡、特困、低保等老人每月提供購買居家養老服務的300―500元的資金,雖然解決了一部分老人的燃眉之急,但若要提供較為全面的居家養老服務,這些資金是遠遠不夠的。居家養老資金的來源有限,使得老人享受的服務層次較低,而社區又沒有經濟來源為居家養老繼續注入資金,這也制約了居家養老政策的進一步發展。
三、對居家養老政策實施的優化建議
針對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如下幾條建議,希望能夠對改善漕涇鎮居家養老的現狀起到一定作用。
(一)加大宣傳力度。據筆者了解,現在居家養老政策幾乎沒有任何宣傳,群眾的認知度很低,只是限于受照顧家庭。加大宣傳力度,通過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讓群眾了解這項政策,這樣的話,一方面能讓有需要的家庭知道這個政策,來申請獲得受照顧的資格,另一方面在群眾中產生輿論,也能完善政策的制定與實施?,F狀是群眾認知度小,有關申請的流程相當于作廢,選擇老人只靠各負責人的主觀印象,缺乏對老人家庭情況的詳細調查,范圍相當窄。
(二)堅持四個原則。堅持以人為本,從老年人實際需求出發,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高質量、人性化的服務;堅持依托社區,在社區層面普遍建立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場所和服務隊伍,整合社會資源,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共同營造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的社會環境;堅持因地制宜,緊密結合當地實際,與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社區人文環境和老年人的需求相適應,循序漸進,穩步推開;堅持社會化方向,采取多種形式,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和支持居家養老服務。
(三)引進專業人才。專業人才一方面指的是專業的照護者。老年人不僅需要生活照顧,還需要精神照顧和心理上的慰藉。老人行動不便,在家享受生活上的照顧免去了自己親力親為,又能減輕了家庭負擔。老年人身體健康每況愈下,提供每月一次的上門身體檢查,既能免除老人到醫院排隊檢查的不便,還能提早預防各種老年疾病。老年階段老年人社會參與度減少,人際交往較封閉,容易產生孤獨等多種心理疾病,為老人制定專門的心理輔導計劃,就能減少多種老人心理疾病的發生,給老人一個幸福健康的晚年。專業人才另一方面指的是專業的管理人員。引進專業的社工參與管理居家養老的實施。
(四)建立專業人員與志愿者相結合的居家養老服務隊伍。在居家養老服務工作中,仍需加強對專職照護者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不斷提高照護者的專業化水平,成立一支專業、敬業的為老服務隊伍,滿足老年人的多種形式的需求服務。同時,積極鼓勵志愿者參與到社區居家養老的服務中來,完善對志愿者的意愿及服務特長與其希望提供的服務等相關信息的登記,以方便對志愿者進行分類,拓展鄰里互助式志愿者服務,使志愿者盡可能地發揮各自的專長,提高服務效率。專業人員和志愿者服務人員相結合的居家養老服務隊伍,從不同的側重點為老人提供各類服務,并得到較好效果。
(五)建立完整的服務管理體制,完善考核制度。“散養的雞好吃,散養的人難管”,說的就照護者的難以管理,不在統一地點照護,照護時間不確定,照護內容也難以規范,使得考核工作困難重重。完善考核制度,首先要規范照護內容,對照護者的選擇標準要提高,培訓要全面。其次是加強考核力度,做到家庭考核、居委考核、社區考核。每月的考核認真地聽取老人及其家人的意見,考核內容也要完善,不能只是服務得好不好幾句話而已。而且負責部門要增加暗訪次數,在照護者的服務時間內去觀察他們的工作,讓照護者將工作質量放在心上。
(六)加強人性化的建設。居家養老是一項人性化的制度,但是存在不人性化的管理。老人名額的有限性決定了再有需要再符合資格的老人只能等納入政策照顧的一位老人去世之后才能得到照顧,這就是一種不人性化的體現。制度的人性化還體現在照護者對老人的關懷上。幾位照護者都提到要將老人當做是自己的父母那樣對待,但實際做到的寥寥無幾。在家人都出去工作老人獨自在家時,老人不僅需要生活上的護理,還需要有個人聊幾句,解解悶。這時每天上門的照護者是個很好的對象。
(七)廣泛開拓居家養老服務資金來源,加強財政監督機制。居家養老服務經費來源不能單靠上級政府,而應擴大政府財政投入,建立起對于居家養老項目整體財政預算制度。但我國政府現在還不可能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投入大量的資金,這就需要我們拓寬資金渠道,學習西方對于稅收的一些優惠政策,鼓勵 各企事業單位、個人等關注我國養老現狀,為居家養老工作提供資金援助。政府還可以通過發行關于居家養老服務的福利彩票,為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長遠開展提供充足的資金資助。同時,要加大居家養老服務資金的透明度,堅持 “陽光操作” 廣泛接受群眾監督。此外,政府要深入社區對居家養老資金的進行專項監督,明確規定居家養老資金監管的重點內容,這樣才能維持這項政策的可持續發展。
(八)政府應盡早建立各項養老照護者規章制度,明確規定照護者的職業標準,嚴格要求照護者持證上崗。國家也要及時制定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方面的法律,使居家養老服務走上法制化軌道。
參考文獻:
[1]宋世斌.中國老齡化的世紀之困[M].經濟管理出版社,2010.
[2]董溯戰.養老社會保障權論[M].立信會計出版社,2010.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6.123
[中圖分類號]D66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06-0-02
1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及其運行機制
2010年,中國老年人(65歲以上)已經達到了1.13億人,占總人口的8%,按照聯合國的相關定義,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超過7%時,便可稱之為老齡化社會。《民政部 財政部關于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民函[2016]200號)提出,要重點支持試點地區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發展,通過政府扶持、社會力量運營、市齷運作,全面提升居家和社區養老綜合服務能力。
1.1 社區居家養老的內涵
社區居家養老,是指老年人在社區中享受養老服務,具體形式有社區家庭養老、社區機構養老、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和社區老年人互助中心等。需要指出的是,社區居家養老與傳統的居家養老不同,它結合了社區中機構養老及老年人互助中心等形式,內涵更為豐富。
1.2 社區居家養老運行機制的構成要素
社區居家養老運行機制包括以下幾個組成部分:①社區居家養老供給機制;
②社區居家養老動員機制;③社區居家養老社會協同機制;④社區居家養老監管機制。
2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運行機制存在的問題
2.1 供給機制存在問題
政府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供給中,存在角色定位的困境。作為主要“供給主體之一”的角色和“管理者”的角色,其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供給的實踐中存在角色沖突。雖然經過簡政放權和“一站式”行政服務大廳的創新,各級政府致力于加大社會養老服務供給的努力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在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供給其他多元主體的管理上,管理者的身份要求政府對其運營資格進行準入限制和審查,因此,在如何進行有效管理與如何加大養老服務社會供給之間存在困境。
2.2 動員機制存在問題
社區居家養老動員缺乏明確的制度規范。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運營資格獲取,需要消防、床位、員工數量等條件滿足行政許可標準,這決定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具有投入較大、回收較慢的特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動員機制主要依靠政府宣傳和民間慈善力量,但這種動員通常是偶然的,且效率較低?,F行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動員機制,缺少專門的制度規范,動員機制沒有常態化。
2.3 社會協同機制存在問題
社區居家養老中多元主體之間的協同聯動水平不高,社會協同機制有待改進。各地區具體情況不同,政府“公辦”養老院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中占據絕大比重,近年來,各地政府在試點探索“公辦民營”及“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等形式,但無論是從規模還是實際受惠人群數量來看,都遠遠不夠。同時,其他多元主體之間,如企業和非營利組織,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協同供給的實踐中,聯動水平較低。
2.4 監管機制存在問題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現行檢查評估機制更多的是一種形式,不具備發現問題和及時處理問題的效果?,F行的檢查評估機制主要是,每年向主管部門提交年度運營報告,其他相關主管部門對硬件設施等進行檢查,輔以主管部門的抽查。但現有檢查評估機制流于形式,大量未能達到準入標準的民間“社區居家養老機構”,以“合法運營”或“透明運營”的形式存在。原因并非是政府主管部門不具備責任感或者作風,而是客觀存在的社會養老服務需求缺口以及監管之后的責任歸屬模糊,使政府主管部門難以處理,對部門社區居家養老設施采取“不出事就是好事”的策略。
3 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運行機制的建議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是政府和社會各界多元協同,構建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重要創新形式和組成部分。相關人員應改進現行機制的不足之處,努力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運行機制。
3.1 強化政府“治理者”的角色
政府作為社會管理者,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這么一個深入影響社會各階層人員的領域,應該明確自身的“治理者”角色,以規范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保護廣大人民的養老權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為管理目標。近年來,老年人及其家屬與養老服務機構的權益糾紛日益增多,政府作為治理者,應當創造更良好的法律環境和社會氛圍,規范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發展和運營。不是追求以供給主體的身份更多地參與社區居家養服務供給,而是追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健康、高速發展。
3.2 出臺特定的動員制度規范
任何一項政策的實施或者是任何一份事業的成功,都建立在人、財、物等資源高效整合的基礎上。同樣,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健康發展也離不開對資源的整合利用,因此,這就需要有一個高效和常規的動員機制。政府通過出臺特定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動員制度規范,對政府力量、社區力量、非營利組織力量和其他民間力量進行科學動員,最大程度實現動員的精準、高效、常態化。
3.3 建立多元主體的聯動機制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政府與其他主體相對互動較多,其他主體之間聯動性則較差。建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多元主體的聯動機制,不僅僅是加快“公辦民營”和“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的試點及經驗推廣,還應當探索加強非營利組織與企業的聯動,如企業以投資入股等形式,負責非營利組織名下養老服務設施的運營,并以市場的力量促進其健康發展。同理,民間團體或個人慈善力量名下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可以通過支付報酬的形式,聘用企業幫助其進行管理,實現成本和效益控制,從而得到健康發展。
3.4 落實檢查評估機制,完善配套措施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出現,是完善社會養老體系的創新措施,是適應新時代的現實背景而產生的,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社會養老服務需求存在巨大缺口,客觀上造成了,大量不具備市場準入資格的“透明”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存在,政府主管部門苦于沒有良好的處理辦法,大多是默認其存在于“灰色地帶”。另外,已獲取行政許可,具備運營資格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也存在著因檢查評估流于形式,硬件設施投入逐年減少,養老服務質量下降,甚至帶來安全隱患等問題。建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檢查評估機制,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完善“透明”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重點防抓安全隱患,并給予政策照顧,還可適度降低準入門檻,將其納入監管體系;對已具備運營資格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應嚴格落實周期性考核和抽查評估,且進行相應的獎懲,并建立區域內的養老服務供給設施的評分評級系統。
4 結 語
適應新時代現實背景而產生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是完善社會養老體系的創新措施,對實現各階層人民享受更好的養老服務權益,具有重大現實意義。而要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運行機制,應當在供給機制方面明確政府的治理者角色,在動員機制方面出臺明確具體的制度規范,在協同機制方面建立多元主體聯動機制,在監管機制方面落實檢查評估制度,并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措施。
主要參考文獻
[1]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Ageing 1950-2050[R].2002.
[2]F Burns.Reverse Mortgages in Australia: An Exercise in Sustainability?[M]. Sydney:Thomson Reuters(Professional) Australia Limited,2011.
[3]王浦劬,[美]R斯特?M?薩拉蒙.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公共服務研究――中國與全球經驗分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5]蘇健.居家養老中非營利組織的動員機制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4.
【關鍵詞】
居家養老;養老模式;養老需求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結構急劇變遷,人口流動加速,老齡化程度加深加重,老年人口數量日益龐大,家庭結構小型化、空巢化,家庭養老功能弱化,家庭養老模式已無法單獨應對老齡化挑戰,迫切需要探索新的養老方式,社區居家養老由于兼備了家庭養老與機構養老的優點而受到老年人的認可與歡迎,成為我國應對養老挑戰的重要方式。
一“、居家養老”的界定
概念是對事物本質的描述,對概念的闡釋有助于把握事物的特征與規律。居家養老概念雖然在我國提出已久,但學者們對其內涵外延依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從已有研究來看,學者的觀點主要集中在兩個角度:一,從居家養老與家庭養老關系角度進行的界說。居家養老是家庭養老地點與社會養老服務方式的組合。陳友華以養老地點、養老資源和養老服務供給三個要素為標準,將養老分為不同模式。根據養老場所與居住方式的不同,養老可以分為居家養老與機構養老;根據養老資源提供者的不同可以分為社會養老、家庭養老和自我養老;根據養老服務來源的不同,可以分為社會養老服務、家庭養老服務和自我養老服務。居家養老模式即是上述“養老地點”與“養老服務供給”兩個維度劃分出來的“家庭養老”與“社會服務”的組合形式。[1]居家養老是一種以家庭養老為主,社會養老為輔的養老保障體系[2],是家庭養老的補充與更新。居家養老模式古已有之,如鄰里照顧、家政服務等,只是伴隨著社會轉型和家庭養老功能弱化,家庭社會化服務增多,社會化養老服務增多而已;二,從居家養老與機構養老的區別與聯系進行界說。居家養老是一種不同于機構養老的養老方式,是老年人居住在熟悉的環境中安享晚年而非集中居住在養老機構,是一種“半社會化半家庭”的養老模式[3];居家養老是改良了居住形式的機構養老,是“家庭養老院”,是“沒有圍墻的養老院”。“居家養老”+“社區照料”是把養老院的部分功能搬回了家。總而言之,上述兩種視角分別從不同維度揭示了居家養老的內涵與特征,對認識和理解這一概念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對比分析可以發現,對“居家養老”概念的界定共同涵蓋了以下幾層意思:第一,家庭是居家養老的主要場所,這里的家庭有別于傳統意義的家庭,更強調熟悉的生活環境和情感上的歸屬性。第二,養老不完全是家庭的責任,也是政府與社會的責任。第三,居家養老的內容不僅涉及基本的生活照料、家政服務,還包括精神慰藉、康復護理、法律援助等更高層次的養老服務。第四,居家養老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二、居家養老模式的諸多實踐與研究
(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研究。
對已有文獻進行梳理,有關居家養老服務需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1.居家養老意愿研究。這類研究以機構養老為比照對象,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統計老年人對居家養老與機構養老的傾向度。研究結論具有普遍一致性,大多數老年人傾向選擇居家養老,機構養老需求雖有提高,但其比例仍遠遠低于居家養老。分城鄉進行比較,城鎮老人對居家養老選擇度略低于農村老人。2.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影響因素研究。在居家養老服務需求研究中需求影響因素研究占比例較大。需求影響因素研究能夠準確鎖定居家養老服務的需求群體以及不同群體的需求特征。這類研究多遵循假設檢驗的思路,分析篩選影響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的可能因素,并對相關因素進行交互分析,最后對分析結果利用各種模型進行進一步的顯著性檢驗,確定最主要因素。研究結果普遍顯示,從不同人口、社會經濟特征老年人的居家養老服務需求來看,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居住類型、家庭經濟狀況、自理能力、社會保障等都對養老方式選擇有一定影響,其中以居住類型、年齡和自理能力的影響最為顯著,即獨居、高齡、不能自理老人對居家養老服務的需求最強烈,其他因素影響不明顯。在群體需求特征上,高齡老年人對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需求度較高,受教育水平高的老年人對法律援助、精神慰藉、服務熱線的需求度較高。3.居家養老服務項目需求強度研究。需求強度反映了服務受體對不同服務項目需求的迫切性、優先程度以及不可或缺性,有助于政府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分輕重緩急的安排居家養老服務項目,有助于其他主體實現居家養老服務供給的精確對接。已有研究多以全國老齡辦的居家養老三大類服務為基礎,在此基礎上研究者根據需求細化項目,再通過項目選擇的頻率統計或者需求強度測量確定不同服務需求的迫切性。研究結果顯示,整體來看,城鄉老年人最急需的養老服務項目主要有健康體檢、健康教育、緊急救助、醫療護理、陪護就醫、便民維修、家政服務和文化娛樂。分城鄉來看,城市老年人對家政服務、文化娛樂、健康教育的需求程度較高,農村老年人對緊急救助、陪護就醫、便民維修、健康體檢的需求較高。縱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的研究,筆者認為存在以下幾點問題:一,調查者與受訪者對居家養老的認知存在差異。居家養老意愿調查中,普遍存在被調查對象將居家養老與家庭養老混為一談現象,將居家養老等同于家庭養老。二,對居家養老服務需求的調查多停留在不同養老服務項目需求強度的描述分析上,缺乏指導實踐的深入探索。服務需求只有轉化成利用率才能實現居家養老的可持續發展。養老服務需求研究僅僅呈現了老年群體的一種主觀愿望,與客觀利用率之間存在較大落差。分析兩者之間產生落差的原因并促成兩者的平衡才應是需求研究的目的所在。
(二)居家養老實踐模式總結。
關注不同地方的做法并對其經驗進行總結。從已有文獻來看,一方面學者的研究呈現為不同地方做法的描述,如對先進社區工作做法的介紹、實際工作部門一般性工作經驗介紹和應用研究中地方做法的概述,理論層面的模式總結較少。另一方面,從已有的模式總結來看,模式提煉維度錯綜雜亂,有從服務提供主體維度將養老實踐總結為“政府包戶型”、“企業主導型”、“非營利組織運作型”、“志愿者凸顯型”,也有從特色經營方式上將其歸納為“社區集中照料式”、“社區互助養老式”、“社會關愛探視式”,還有從多元主體作用方式上將其歸納為“政府+社會組織+志愿者”“、政府+企業+社會組織”、“政府+志愿者”等。以上歸納多以地方經驗的特色概括為主,缺乏系統性的理論提煉。中國老齡辦副主任閻青春通過對各地居家養老實踐的深度分析和提煉,較為完整和系統的將居家養老模式概括為四種:一,政府主導,層級聯動模式。這是一種政府采用行政強制力自上而下推動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建設運營的方式。其以政府主導的方式(即政府籌集資金、政府管理、政府運營)在城區、街道、社區居委會三級行政單位分級建立規模有別的居家養老服務機構或站點,同時建立區、街道、社區三級管理機構,為轄區內老年人提供多樣化社會養老服務,服務對象主要為老弱病殘群體。二,政府主導,民間運營方式。這種模式的實現主要有兩種方式,第一,公建民營方式,即由政府投資建設養老服務設施,建成后交由民間經營,提升運營效率。第二,政府資助民間力量建設居家養老服務站點或中心。政府通過出臺各種優惠扶持政策,調動民間積極性參與養老產業。第三,政府資助,機構主辦。此種模式的特點在于發揮機構養老的輻射作用,采用政府出資和社區籌資,委托或資助專業養老機構在社區舉辦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的方式,為社區居家老人提供專業化服務的運營方式。第四,政府購買,市場運營。其采用政府全額或部分出資在市場上購買服務的的方式為特殊老年群體提供基本養老需求。[4]上述文獻資料在一定程度上歸納總結了我國居家養老實踐的具體模式,對其他地區推廣居家養老模式具有一定的啟發和借鑒意義。
三、居家養老研究評述
近年來,學界對居家養老的研究越來越豐富,累積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和數據資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以往的研究主要對居家養老的概念、理論現實意義、實踐現狀、運行機制、服務需求現狀、存在問題與對策研究等進行論述,觀點重復的較多,而且普遍存在以下問題:第一,缺乏將外部環境考慮在內的系統分析。已有文獻多是專注于居家養老服務建設本身,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囿于學科視野,缺乏對居家養老服務建設所依賴的外部環境進行充分系統研究。任何項目、組織、制度的正常運轉都是嵌入在一定的制度、結構甚至文化因素中,就像一顆種子的發芽必須具備適宜的土壤一樣。居家養老服務要持續平穩運轉,必須與其嵌入其中的制度結構、文化環境、認知觀念、政治氛圍相配套,當前文獻缺乏從外部環境出發的系統研究。第二,相關研究多停留在表象描述,缺乏觸及本質的深度分析。當前居家養老研究主要是以宏觀抽樣為主的實證研究,這類研究以服務需求和居家養老服務現狀研究為主,研究注重對統計結果的現狀描述,缺乏解釋性分析。以個案研究、典型研究為主的經驗介紹、模式總結和問題發現,停留于表面分析,缺乏系統深入的原因剖析和理論提煉。第三,缺乏城鄉差異性視角。城鄉擁有的經濟社會資源存在明顯差異性,尤其是西部農村地區,比如城鄉社會組織的發育、養老市場的發展以及地方政府的財政實力等,現階段的研究沒有對城鄉上述差異給予關注,而是倡導城鄉統一的居家養老推進方式。第四,學科視角過于單一。當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社會學、人口學、建筑學、醫學等領域,與其他學科如公共管理、經濟學、文化學、政治學等相關性較小。第五,居家養老研究過多的將目光聚焦于養老模式本身的研究,缺乏從老年人、養老問題、社會發展、可持續發展等角度對居家養老模式進行深入分析。第六,相關研究多停留于地方實踐的經驗總結而缺乏學術性的理論指導與概括,雖然部分學者也嘗試著進行了理論建構與提煉,但仍然不成熟。葺
[參考文獻]
[1]陳友華.居家養老及其相關的幾個問題[J].人口學刊,2012,(04).
[2]張波.我國居家養老模式研究綜述與展望[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8).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09-0-02
一、基本狀況
(一)出臺文件并成立領導小組
為了解決我縣老年人的生活困難和提高他們生活水平與質量,我縣出臺了蒙發【2017】2號文件,通過了《關于2017年農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計劃2017年規劃、布點、建設農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00家左右,并且對服務中心的建設規模、服務對象、伙食標準、補貼標準、資金來源等做了細化,并且成立了由縣委副書記懷穎為首的農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參與單位有民政局、財政局、司法局、人社局、工會、婦聯、文聯、殘聯等部門。
(二)發展情況
通過近期調研我們了解到,目前我縣已經著手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的有39家,初具規模的10家,已建成但未運營的6家。其中籬笆鎮有3家的運營已經初具規模,走在各鄉鎮前列,郭集村成為全縣第一家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二、存在問題
(一)服務內容單一
現階段,我縣的居家養老服務處于發展初期,規模不大,服務內容相對單一,缺乏有針對性和差異化的養老服務。所提供的服務多為照顧老年人的日常就餐,對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娛樂活動關注較少,雖然服務中心建立了文化娛樂室并初具規模,但工作人員缺乏應有的集體娛樂引導,實際參加文化娛樂活動的老年人寥寥無幾,文化娛樂室形同虛設。老年人在服務中心只是閑聊、閑坐、閑等,形成吃了上頓等下頓的局面。這樣的服務內容不能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養老需求。
(二)管理經驗欠缺
我縣居家養老服務剛剛處于起步階段,缺乏統一的管理和服務標準,管理水平低下,基本無經驗可循,不能充分整合原有資源,比如,不能充分利用休閑場地為老年人提供豐富多彩的集體娛樂活動;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人數及力度薄弱,沒有充分利用失業下崗、鄉鎮及村級閑置的人力資源。在各方面條件都不成熟的情況下,村委無法充分發揮管理優勢、充分整合資源,無法提供優質的居家養老服務。
(三)資金不足
俗話說得好:萬事開頭難。這句話是有一定含義的,我們進行任何一項工作的時候,一開始總會遇到難以回避的困難和問題。同樣,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在剛開展工作時,首先面對的就是資金投入不足這一現實問題,比如硬件上市的投入、服務人員的培訓和學習、前期的各項宣傳工作等等,都需要我們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而政府的投入資金一時半時下發不到服務中心或者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下放到了服務中心,這就導致服務中心明顯呈現出資金不足的形勢。當前我縣服務中心的基金籌集渠道主要是縣鄉財政補助和社會慈善捐助,缺乏多元化的籌資渠道,這就造成居家養老服務只能在小范圍內開展,先是滿足一小部分老年人的養老需求,不能迅速擴展到大范圍,滿足大部分老年人的需求,形成規模效應。
(四)缺乏專業化的服務提供者。目前,從事居家養老服務行業的人員多為下崗職工和文化程度較低的農民工,這些人大多數沒有經過系統化和標準化的培訓,專業化程度較低,不具備從事居家養老服務的專業素質。再加上,從事居家服務行業的人員物質報酬較低,甚至不如一般家政服務人員待遇好,導致許多專業人士不愿進入居家養老服務行業,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居家養老服務的發展。
三、建議
在居家養老服務方面,雖然我們做了許多工作,但還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今后我們打算:
(一)豐富居家養老內容
1.生活照料。要以村居家養老中心為服務基地,開展集中寄養與分散服務等項目,向老年人多提供一些必要的生活照顧和日常護理方面的服務,這不僅僅是單純的提供中餐和晚餐,而是要以老年人的生活需求為重點,提供助餐、助潔、助浴、助醫、助行、助急等服務;同時兼顧老年人的多種需求,提供文化娛樂、學習教育、聊天、心理咨詢、代購代辦、法律等服務。要對服務中心提供的用餐做好衛生檢查、營養搭配、如何悉心護理等項目做出具體的規定,盡量做到讓每一位老年人舒心、放心,從而逐步規范居家養老服務的內容。比如,每年逢到節日的時候要增加伙食標準,多做些可口的飯菜,盡量讓居家養老的老年人感受到社會的關愛和溫暖,時刻生活在充滿歡聲笑語的大家庭中。
2.心理和身體方面的保健服務。服務中心建成之后,一定要定期槔夏耆私行身體上的健康檢查和心理上的健康咨詢,及時發現問題并給與充分的救治,特別是要提供心理慰撫方面的談心和交流,出現心理問題后不能任其發展釀成大禍。
3.法律咨詢服務。比如家庭財產、贍養權、婚姻法、勞動法、婦女兒童保護法等知識的咨詢,基本上讓老年人了解到自身的權利,從而更好的維權。
4.文化知識方面服務。專門為老年人提供閱覽室,購買大量書籍,讓老年人通過閱讀提高文化知識,從而放松心情、陶冶情操。
5.體育健身服務。為老年人分別提供室內活動場所或室外活動場所,經常開展一些適合老年人的體育健身項目。
歷史的發展使我國逐漸步入老齡化,家庭養老已經不能夠適應社會發展和老年人的生活需要。當家庭成員無力承擔對老人的照料時,就希望能夠得到國家或社會的指導和幫助,在此背景下,居家養老服務便應運而生,但是因為缺少服務資金、服務內容單一和服務人員隊伍綜合素質低等問題,使得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開展受到阻礙。為了緩解養老服務中存在的矛盾,解決老年人養老問題,維持社會穩定,現從其存在的問題展開分析,探尋解決策略。
一、居家養老服務現存問題分析
(一)缺少服務資金
就目前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資金來源來講,主要有財政撥款、彩票公益金的資助、社會捐助和市場化運作,其中財政撥款是現今養老服務中心的主要資金來源。資金短缺的最主要表現為服務中心員工工資支出不足,大多數的居家服務中心給員工的報酬是按照小時計算的,大約每小時報酬為十元人民幣,很多員工對此報酬是存有怨言的,甚至以縮短服務時間以實現討價還價,這在服務中心造成了不好的影響。還有的公司,因為交不起保險費和培訓費,不和員工簽訂合同認證,也不對員工進行培訓,這使得居家服務中心的服務質量下降不少。
(二)服務內容單一 缺乏精神慰藉
老年人的需要是多樣性的,特別需要精神方面的安慰,而目前的居家養老服務項目比較單一,多注重照料老人的基本生活,忽視了對老人精神層面的關懷,同時醫療保健服務設施的缺乏,也容易使老人的精神出現空虛。其實和日常生活的照料相比,老人更加需要情感方面的安慰,比如“空巢”現象,就給老人造成極大的失落感和孤獨感,使老人產生不健康心理。居家服務中心提供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只是滿足了老人的生活需求,而親情的缺少給老人的傷害依然沒有得到彌補。居家服務中心在提供基本的生活需要的同時,要注重老人在更高層次上的追求,提供多樣化服務方式。
(三)服務隊伍專業化能力不足
居家養老服務分為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兩支隊伍,服務隊伍的不完善主要表現如下,首先缺乏專業的管理人才,目前大多數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都是“自我”培訓員工,管理素質不足的情況下,使得居家養老服務能力有所欠缺,特別是有的公司還缺少現代技術手段的指導。另外養老服務隊伍也不夠專業,當前的居家養老服務員工和一般的家政服務員是沒有什么不同的,所能給的待遇并不高,上述原因首先會造成養老服務人員的缺乏,還會造成高素質人才的流失,而愿意到此處工作的員工在綜合素質方面存在不足,這對居家養老服務質量是極大的影響。
二、解決居家養老服務存在問題的對策分析
(一)擴大政府財政投入 建立老年護理保險制度
要推廣居家養老服務,政府啟動臨時性補貼老人福利服務的社會政策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要占據主導地位。所以政府應擴大財政投入,以補充居家養老經費來源,不能單單依靠基層財務補貼和來自于社會的募集資金,應建立起專門的政府居家養老資金預算制度,以使居家養老的投入資金具有持續性。此外,資金投入比例也應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以擴大受益老年群體,讓本應得到幫助而尚未得到幫助的老人也能享受到服務。使這種為老人提供養老服務成為一種國家制度,并將這一措施逐步納入到國家社會保障體系中去。伴隨著各種老年病的頻發,各種意外事故的資金支出也隨之增多,雖然居家養老服務正在逐步完善,但是各類醫療保險中都沒有包含老年護理費用。針對有特殊需求的保戶,可以增加其個人的交費數量,并使每個賬戶都能享受到國家給予的適當補助,而企業不必再為此支出補貼,這筆資金要做到??顚S?。
(二)豐富居家養老服務內容
居家養老服務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即生活護理、家政服務和精神慰藉。服務內容要緊貼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從多個層面、各個方位入手實現居家養老服務。針對缺乏精神慰藉方面,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要及時補充新的活動內容,如開展老年書畫班、舞蹈班等,以充實老年人的生活,滿足老年人的求知欲望,不再讓老年人感受孤獨。很多老人退休后,感覺自己不再被社會需求,產生多余感。那么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就可以充分調查并利用老年人中的優秀人才,特別是退休的老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可以建立起社區老年人才市場,使這些老人能夠在需要的地方繼續發揮余熱,再度為社會做貢獻。此外,還要對其他形式的養老服務加以擴充,要大力發展起全科醫生或者家庭醫生,保障公共衛生和一些小疾病的治療,其經費可由財政部門承擔。
(三)建立專業居家養老服務隊伍
關于專職服務員隊伍的建設,首先是要開設養老服務管理專業,能夠實現開設老年護理、養老管理與服務專業的高等院校要得到重視,并申請有關部門對這些專業的收費和就業方面給予優惠。其次就是要對服務員隊伍進行定期培訓,養老服務員工要具備基本的護理保健和康復知識,并界定好奇工作性質和工作要求,要明確區分于一般的家政服務。做好宣傳,爭取得到全社會的認可和尊重。居家養老服務員工的待遇要有一定程度的提升,爭取結合勞動保障政策和政府補貼。還要能夠吸引養老專業人才的進入,引進途徑是多樣化的,可以公開招考,也可以定向培養,讓高學歷的優秀人才充斥進居家養老服務隊伍中去,使整個隊伍的綜合素質得到根本提升。
中圖分類號:D66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1)10-009-01
隨著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人們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發生深刻變化,家庭小型化趨勢日益明顯,由此導致家庭養老功能日益弱化,傳統家庭養老服務模式受到了挑戰。國家民政部《關于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意見》指出,“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是破解我國日趨尖銳的養老服務難題,切實提高廣大老年人生命、生活質量的重要出路。”
一、居家養老服務現狀
居家養老,是指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托、以專業化服務為依靠,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服務。
受傳統文化影響,現時家庭養老仍是中國主要的養老方式。但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家庭成員為老年人提供的支持越來越不能滿足老年人的需求,“空巢老人”的社會新聞層出不窮,看來讓人心酸,老年群體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人們不再拘泥于傳統的養兒防老思想,養老已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的問題。老年群體尋求社會資源支持已成為趨勢。
目前,我國已存在的絕大多數社區老人服務都是由政府提供并由街道居委執行的,主要的服務內容包括對孤寡老人、獨居老人等生活困難老人的經濟救濟、日常上門巡視、義工服務、負責操辦老人去世的后事等,對于身體更弱無法自理的老人,則會選擇送入公辦的養老院等。但是這樣的現狀對于龐大的老年群體來說,僅僅是杯水車薪,解決不了大眾群體的養老問題。
二、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居家養老服務覆蓋問題。目前接受養老服務的老年人只占老年群體的很少一部分,而且是城區老年群體的一部分,鄉鎮的老年群體完全享受不到。這種地區偏差導致很多老年群體目前還幾乎處于基本生活水平得到滿足或者得不到滿足的狀態,如果放任下去,必將造成一些社會動蕩因素。
其次,現存的老人社會服務往往是補救性和救濟性的,只注重老年群體的生活救濟補助和日常照顧,老人的社交、心理方面的綜合需要沒有得到很好的滿足。老年群體變成目前最孤獨的群體。養老,不僅僅是滿足老年群體生活需要,老年群體更應該在精神上獲得支持和照顧。
再次,目前已存在的居家養老服務調查顯示,養老服務還存在一個問題是,養老場地欠缺。目前的養老主要是由各個社區組織的,但是還未得到政府和廣大社會群眾的有效支持,社區本來存在很多的資源,卻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和配置,情況不容樂觀。
最后是養老服務專職人員的缺乏。眾所周知,養老不僅僅是解決老年群體的衣食住行問題,還應該兼顧老年群體的各種精神層面及醫護層面的需要,這就需要進行居家養老服務的專職人員有明確的分工合作和良好的服務素質,還需要一些專業的衛生醫療知識。就目前的現狀來看,僅存的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專職人員不足,很多服務人員還缺少必要的醫護常識,使得老年人得不到好的服務和照顧。
三、幾點政策建議
養老,已不僅僅是每個家庭的問題,應該上升為社會的責任和義務,這應該成為廣大群眾的共識,在居家養老這一新型養老模式起步的階段,加強養老觀念轉變及群眾對于養模式的認知,是獲取群眾對于這一新型模式支持的前提和必要條件。
第一,應該加強政策宣傳。政策不明往往是阻礙政策實施的大問題,不論什么政策及社會活動,當群眾不明了時,阻礙因素便在無形中產生了,此外,如果缺少了群眾的支持和監督,實施過程中的問題發現和控制機制就得不到有效完善。居家養老服務的推行也是如此。這就需要地方政府或社區在開展居家養老服務時做到內外分工明確及責任明確,各司其職,抱著真正為人民服務的心態,融入群眾,造福于民。
第二,調動社會有效資源,實行社會資源有效利用和配置,實現居家養老模式帶動社會發展的雙贏模式。當養老成為一個社會的問題時,人們就不能僅僅拘泥于家庭養老的思想,所以對于每一個老年人,得到的待遇應該是一樣的。政府或社區可以積極調動地區周邊的閑置或者暫時閑置的勞動力,為老年群體提供養老服務和照顧,這其實是社區義工的一個延伸,即利用資源配置手段,達到閑置勞動力的有效利用和居家養老服務的更好進行,實現雙贏,形成一種社會積極互動的模式。
第三,擴大試點范圍,實行地區或區域化統籌,政府控制、群眾監督的發展模式。養老政策特別是居家養老政策有待于廣覆蓋老年群體,解決社會的養老問題,但是當一項政策涉及范圍廣的時候,往往會因為監控機制的不完善而屢屢出現問題,因此這就需要政府的積極支持和廣大群眾的監督,使得這一造福于民的措施得到有效實施。
到2012年末,阜新市總人口323.4萬人,60歲以上老年人口為23.94萬人,占總人口的11.11%,其中,農村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的85%。老年人口中, 80歲以上高齡老人3.6萬人,占老年人口的15%,百歲老人達106位。
二、阜新市養老服務機構的現狀
(一)社會養老機構
阜新市社會養老機構共有35家,床位4543張,入住老人3197人。養老機構床位數約每千名老人19張。有護理人員243人,持證上崗率達50%左右。
(二)居家養老服務機構
阜新市共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208個,居家養老床位890張,日平均收住孤寡、獨居、失能及空巢老人近1200人;有護理人員410人。
2012年建成80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同時建成3A級示范性居家養老服務站2個、城市托老所1個、“老年關愛之家”2個,為老年人提供日托、半托和短期居住養老等服務。
按省政府“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末,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實現全覆蓋,農村社區(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建成比例達到70%以上的要求,阜新市合計需建成275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
(三)收費標準
(1)社會養老機構:五保戶的供養標準:全市有五保戶3925人,其中集中供養2457人,供養費5800元/人年,分散供養1468人,供養費5000元/人年,集中供養率達68%
自費老人收費標準:公辦在700-900元/人月之間,民辦在1000-2100元/人月之間,具體標準由敬老院與老人協商,視護理等級而定。
(2)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大部分實行無償服務,少數民辦的對短期居住的自費老人養老每人每月收費在1000-2100元之間,具體標準由中心(站)與老人協商,視護理等級而定。也有個別實行低償服務,每人每月只收300-400元的生活費,如唐洋申道山居家養老服務站。
三、對阜新市老年人養老服務方面需求的調查分析
(一)老年人養老服務的選擇
從調查數據反映,全市有92%的老人選擇的養老形式是居家養老,8%的老人選擇機構養老。居家養老中有90%的老人選擇靠子女或晚輩養老,10%的老人選擇社會日托服務。
阜新市有殘疾、特困、“三無”、失能、高齡(80歲以上)等五類老人近4.2萬人,占老年人口總數的17.48%,這些老人是最需要社會幫助服務的群體。如,高齡老人由于年事己高,行動不便等原因,希望得到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機構提供的生活照料、供餐采買、生病護理、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務;城市“三無”和特困老人生活困難,雖有“低保”救急,但經受不起任何疾病、意外事故的打擊,希望得到養老和醫療救助;殘疾、失能老人,因生理障礙必須依賴家人或他人長期照料,所謂“一人受罪一家人受累”,一個人甚至把全家拖累得筋疲力盡、負債累累,他們最希望得到政府和社會的救助。目前,除高齡(80歲以上)、城鄉“三無”、特困及殘疾等老人有政府的“五?!?、“低?!惫B和“尊老金”補助外,其他老人,除基礎養老金外,政府和社會給予的救助還很少。
(二)養老服務需求分析
(1)對社區服務的需求。調查中發現有不少獨居空巢老人認為生活照料及吃飯是問題,希望通過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開辦的助餐點、老年餐桌為其服務;也有些子女,希望送老人白天到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日托,晚上帶回家。這種形式的優點在于比養老機構收費低,對于有半自理能力的老年人群將有很大的吸引力。
(2)對養老機構的需求。全市養老機構的床位數只占老年人口的1.9%,與實際需求相差較大。另外,全市各醫療衛生機構核定的醫療床位2750多張,平均每千人只擁有2.43張,而用于老年人醫治老年病及臨終關懷的護理床位數只占12%。到“十二五”末,按省政府每千名老人30張以上床位要求,需7200張床位,現只有床位4500張,缺口較大。
四、阜新市做好養老服務工作的主要經驗及存在問題
(一)做好養老服務工作的主要經驗
1、建設養老服務工程。近年來,阜新市政府一直把“尊老敬老關愛工程”、“老人公寓工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保障工程”等工程列入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并提出“加大投入改造市、鎮敬老院,使農村五保集中供養率達70%以上”,“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加快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健全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農村社會救助體系、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大力發展以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為重點的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認真落實城鄉居民‘低?!瘶藴首匀辉鲩L機制,不斷擴大低保覆蓋面,實現應保盡保”。從2011年起連續兩年將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建設列入市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進行督查考核,全面推進了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建設。
一、居家養老服務的內容
“居家養老”的概念最早源自于西方發達國家中所體現的對老年人群的“社區照顧”。隨著人口老齡化,在中國逐漸出現的居家養老服務模式主要包括物質保障、生活照料、精神慰藉、醫保健等方面,在滿足老年人物質需求的同時也滿足老年人的精神需要。
二、居家養老服務的特點
居家養老是家庭養老和社區服務相結合的一種養老方式,它具有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的基本特征。第一,居家養老具有全方位的養老功能性,基本可以滿足老年人的各方面需求;第二,居家養老服務具有養老資源的多元性特征,主要體現在老年人的經濟來源可以包括社會保險、家庭供養、個人儲蓄、自我供養等方面,而參與照料包括國家、社區、家庭和個人等方面;第三,這種居家養老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各種養老資源,例如一些社會務工人員、下崗職工等;第四,居家養老服務具有社區性,這種模式主要是依托于社區的照料和管理;第五,居家養老具有方便性和靈活性,可以根據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制定特色的服務模式。
這種越來越受到老年人歡迎的養老服務模式,不僅是為老年人提供基礎的服務,而且最重要的是關心關愛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和身體健康,著重于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帶來幸福和依靠。
三、城市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的現狀
伴隨著“銀潮”的出現,我國居家養老服務產業也在逐漸興起和發展,相對于傳統的居家養老服務模式,新型的養老服務更符合時代潮流的發展,更符合絕大多數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多層次需求。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年人對于新形式的養老服務需求的渴望會變得越來強烈,也就催生了更多的針對不同老年群體的信息智能化服務。
通過對成都市兩個不同的社區進行實際調查發現,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發展過程中,這兩個社區做得相對較好,受到了老年人的歡迎,并且滿足了老年人基本的日常生活需求,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的健康監測項目,極大的豐富了社區許多老年人的生活。
四、存在問題
通過調查發現,對于現實實踐中的社區養老服務來說,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不斷地完善。例如在實際調查過程中發現社區并沒有完全將所有的符合條件的老年人納入服務群體,社區提供的服務項目只是基本的健康檢測項目和與老年人聊天等,并沒有很完善的養老服務體系,而服務人員的的專業水平也參差不齊,專業化程度很低。
因此,我們需要著重完善以下幾方面:第一,提高社區的發展程度,增加養老服務項目的種類。在服務過程中,應該多關注一些孤寡、獨居等困難老人的生活;第二,完善服務項目,增加一些高技術含量的,諸如醫療護理、生活器械提供、家庭病床護理等項目;第三,提高服務人員的專業化水平。專業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減少老年群體服務的風險性,并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第四,應該優化服務資源的有效整合,社區之間應做到資源共享,建立多方位、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體系。
五、智能化背景下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的發展方向
(一)探索多層次服務方式,實現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
居家養老服務越來越成為老年人養老保障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種服務模式應該逐漸趨近與老年人低齡化,而不是僅僅只解決部分老年人的養老問題,應該逐漸為全體老人提供養老服務。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積極探索多層次的服務方式,滿足不同類型的老年人各自特殊的養老需求,盡可能實現養老服務的全覆蓋。
(二)完善社區建設,提高養老服務專業化
在養老服務中,專業的醫護人員是服務模式良好進行的保障,隨著居家養老服務的進一步發展,社區也應該相應地提供更為專業的養老服務,并對上崗的醫護服務人員進行日常的培訓學習,增加上崗人員的專業審核度,從源頭控制醫護人員的質量。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為老年人提供更貼心、更專業的服務。
(三)建立手機健康管理平臺
通過建立互聯網、手機等平臺,可以隨時隨地檢測老人的血糖、血壓、心率等各種健康數據,并給予相應的治療保健方案和照護。此外,通過建立服務交互體系,實現24小時的在線交流,通過電話、網絡、老年人穿戴設備、生命體征監控系統等多種方式,必要時可為老人佩戴GPS定位設備,實現老人與家人、社區、社會之間的交流與聯系,對老年人進行全面良好的全方位服務。
(四)提倡“互聯網+”形式下的智能養老模式
智能居家養老是指利用互聯網、云計算等先進技術,去制定適合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一些檢測數據。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老年人年紀比較大,平時出門不方便,很多老年人經常出現獨自在家的情況,因此在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可以通過互聯網服務、智能感知設備等手段,實現老人的活動量、位置信息、生理健康指標等各類傳感器和互聯網、數據中心隨時隨地連接,讓家人、服務機構醫護人員、社區志愿工作者等,能遠程自動實現對居家老人的生活服務、關心關懷、健康監測和緊急救助等幫助。
六、結論
本文基于智能化的基礎上,分析了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的發展方向,并且提出了一些新型的養老服務項目管理模式。在我國社會老齡化趨勢加快的大背景下,創新更好的養老服務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社會中的每個人的力量作為社會養老資源,在減小國家養老經濟負擔的同時,可以十分有效地緩解我國當前的養老壓力。人生漸老是不可逆轉的自然規律,但是通過全社會的努力,為老年人建造一個幸福安康的晚年也是我們每一個年輕人應該做的。
參考文獻
[1]楊蓓蕾.英國的社區照顧:一種新型的養老模式[J].探索與爭鳴,2004(12):42-44.
[2]劉曉梅.我國社會養老服務面臨的形勢及路徑選擇[J].人口研究,2012,36(5):104-112.
[3]張亭,薛偉蓮.基于云計算的居家養老模型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3,16(14):96-98.
傳統的中國養老模式以家庭養老為主,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計劃生育的實行,導致了社會轉型下的人口老齡化,家庭小型化、核心化趨勢。在這種背景之下,不斷增長的養老需求與家庭養老功能越來越不能滿足養老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家庭養老模式面臨嚴峻的挑戰。鄭功成認為:“沒有發達的養老服務保障,即使有養老金也不可能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質量。”[1]隨著“銀潮”之勢日益猛烈的襲來,越來越多的學者們開始探尋“居家養老”這一順應國際潮流,且符合中國國情的養老方式。
一、“居家養老”的概念
(一)“居家養老”的概念
“居家養老”的養老模式是西方發達國家首先提出的,直至目前為止,學界對居家養老的定義也沒有完全達成一致。縱觀我國學者對居家養老的定義,這種定義更全面、更具有代表性,也更普遍地為學者所采用:居家養老是指老年人在家中居住但卻享受社區為老年人提供的養老院式服務的一種社會化養老模式,即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養老服務網絡為、以養老制度為保障的養老體系,也被許多學者形象地稱為“沒有院墻的養老院”。因此,本綜述主要以這個定義為基礎,對與此定義相符的“居家養老”進行綜述。
二、我國發展“居家養老”的必要性
1.家庭養老的困境
趙立新在《論社區建設與居家養老式社區養老》一文中指出:在我國,由于核心家庭的增加,青年一代的生存競爭加劇,婦女就業率的提高,對他們而言,尤其是 “421家庭”,青年夫婦沒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照顧老人,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造成了家庭養老功能的弱化同時,“代際傾斜”現象在許多家庭普遍存在,青年夫婦“重幼輕老”,他們對獨生子女的關心遠超過了對老年父母的關心,這對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都產生了負面影響。由此可知,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已不再適應時代的要求。
2.機構養老的困境
2.1 資源和資金不足
根據現在老年人的比例,社會養老機構的床位嚴重不足。林娜在《社區化居家養老論略》一文中指出: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最大的特點是“未富先老”,加之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完善,這決定了我們不可能照搬西方福利國家的模式。
2.2與中國“孝道”不符
此外,機構養老與中國傳統“孝”的倫理觀念也存在相悖之處。眾多老年人不僅難以承擔養老院高昂的養老費用,同時也難以在精神上得到需要的慰藉。從老年人身心健康的角度來看,有研究表明,在家庭照顧的背景下子女與父母之間的日常互動和支持對老人的身心健康有較明顯的影響。
2.3服務人員素質欠缺
養老服務機構從業人員少,素質較低,服務水平不高。更有甚者,一些服務質量低劣的養老院工作人員還會嫌棄、欺負、打罵老年人。這不僅不能解決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卻反而使辛苦了一輩子的老年人養老都難以安生。
3、居家養老的優勢
正是由于在我國機構養老、家庭養老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我們在實踐的基礎上才找到了一條更適合我國國情的養老模式—居家養老從現有的研究來看,這一模式的優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3.1符合經濟性和效率性
首先,居家養老既可充分利用現有的家庭物質資源(如住房及生活措施等),又可根據老年人多年的生活習慣安排日常生活,節省開支,同時也有利于保證老年人生活質量。其次,這種養老方式的開展不僅有利于社區內資源的開發,又有利于閑置資源的再利用。這種資源的優化利用不僅體現在社區物質資源方面,還體現在人力資源方面。
3.2服務對象具體、服務針對性強
以社區為依托的居家養老服務,服務的對象相對單一和確定。在社區內開展的老人照顧,能更好地了解到他們的真實需求。社區通過對老年人進行信息檔案管理,對老人的健康狀況、家庭大概情況等建立檔案,根據檔案中記錄狀況進行針對性管理,既包括物質方面的,又包括精神層面的,通過社區成員和志愿工作者的調查了解,有針對性地提供服務,更好地滿足老年人不同層次的需求
三、發展“居家養老”存在的問題
對于居家養老服務下作所而臨的困境,概括起來,學界主要從以下角度進行了分析:
第一,資金不足。表現在家庭資金和政府補貼均有所不足。
第二,服務質量有待提高。首先,服務人員專業素質不高。其次,評估機制方面欠缺。楊春華、費逸認為日前的居家養老服務在運作的過程中涉及太多的行動主體,環節和選擇,而評估機制卻非常落后,服務滿意度難以測算,無法有效的進行效果反饋,使得居家養老陷入了困境,難以有效推廣和大范圍實施。
第三,政府角色定位不當。目前,政府在推進居家養老服務中參與較多,行政色彩較濃,長期下去會阻礙居家養老的不斷發展。
第四,政策法規制定不足。王金元認為目前政府對居家養老重要性、緊迫性認識不足,未進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整體規劃,資源分配和政策扶持力度不夠。
第五,城鄉居家服務發展差距較大?,F階段,居家養老服務的試點在城市開展非常迅猛,而在農村則是相對滯后。相對于城市的養老問題,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問題更加突出。
四、關于居家養老服務的對策建議
第一,資金方面。①在養老金方面,無疑應當加強社保基金的管理,確保養老金的保值增值。②籌資方面,學者們在居家養老資金籌措方式完善方面的討論主要意見為,在保證基本養老金足額發放的前提下,政府應該加大對居家養老服務的資金投入,同時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居家養老服務。對來自福利彩票的福利金,應當加強監督和管理,使其專款專用。
第二,服務質量方面。①人員配置方面:首先應當合理利用現有的社區從業人員。在此基礎上,可以鼓勵進城民工、下崗職工等人員加入服務隊伍,以解決服務人員不足的問題。同時加強居家養老服務人員的業務素質,對其進行崗位培訓、業務素質考試,持證上崗。②在評估機制方面,評估機制主要針對社區服務者以及志愿者進行服務。在對社區專業服務人員的評估方面,一定要建立全方位、反饋程度高的評估方式。
第三,政府角色方面。在居家養老供給主體部分也已經闡述了大部分學者對于政府在居家養老中應當承擔的角色。學者們普遍認為政府應當逐步減小政府在公共資源配置中的比重,增大社會的基礎作用,采取多元化的攻擊模式。政府應該將掌舵和劃槳的職能分開,轉變自身角色,建立政府、市場、非營利組織三者互動的居家養老服務供給體系。
五、居家養老的研究不足及展望
近年來,學者對于居家養老的認可度越來越高,從不同角度針對居家養老進行的研究也越來越多。學界對居家養老服務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有益的成果,從理論上支持著我國相對年輕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但我們仍然可以看到,目前的研究仍然有著不足之處:第一,研究視角狹窄;第二,主體責任研究不足;第三,政策法規研究不足;第四,具體構想不足;第五,農村研究不足。(作者單位:南京農業大學)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04-0114-02
面對日趨嚴重的老齡化的挑戰,我國政府積極應對,提出了社會化養老的總體要求,并頒布了系列政策。2006年、2008年10部委分別聯合頒布的《關于加強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意見》、《關于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意見》,提出農村社區依托鄉鎮敬老院、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等現有設施資源,力爭80%左右的鄉鎮擁有一處住養院、社區照料和居家照料等多種服務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老年服務福利中心。2011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十二五”規劃(2011-2015年)》,提出要以建制村和較大自然村為基點,依托村民自治和集體經濟,積極探索農村互助養老新模式。到2015年,基本建設形成制度完善、組織健全、規模適度、運營良好、服務優良、監管到位的可持續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何為居家養老,居家養老指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托,以專業化的服務為依靠,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的服務。服務的內容包括生活照料與醫療服務。
一、居家養老的優勢及可行性
1.符合老年人的意愿。生兒育女,老人在家享受天倫之樂是我國歷來所推崇的。而且由于地緣文化、血緣聯系、經濟聯系根深蒂固,老人更愿意在自己所在的環境中養老。
2.符合社區的發展需求。隨著時代的進步和西方先進思想和理念的深入滲透,現在的社區和以前的社區有著質的區別,不再只是被稱為“居委會大媽”,現在的社區開始注重培養高素質的社區管理人員,積極為社區的有效運行儲備優質的人才。有的社區已經開始向社會公開招聘人才,以便提高社區的管理水平,丁蜀鎮從2008年開始向社會招聘社區干部,公開招聘已經有5個年頭了,從起初的招聘人員4個到現在每年要向社會招聘具有本科學歷的大學生社區干部15名,不斷積極擴充社區人才隊伍;有的社區還有計劃地安排社區管理人才到大學學習從事現代社區工作所具備的專業知識,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和管理能力;還有的社區直接吸收一批有專業知識的大學生,來提高社區的服務質量。
3.我國已形成了一套社區管理的組織基礎,并有相關成熟經驗的借鑒。各區的街道辦事處、居委、村委在居家養老的管理、服務方面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備的系統、規范的管理方法。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已形成了開展社區養老服務的較為完善的組織體系,例如,北京每一家庭戶都由明確固定的居委會所管轄,在這種條件下,社區養老服務將會很快進入每個老年家庭中。在發達地區的社區有了一些關于居家養老成功經驗的積累,近年來各地在推進機構養老的同時努力探索適應大多數老年人需求的養老途徑,大力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已初步形成了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機制和服務體系。我們是站在巨人的肩上,所以我們丁蜀鎮在這種優勢的前提下,可以借鑒成功經驗,來發展符合丁蜀鎮實際的居家養老,從而緩解丁蜀鎮的老齡化問題。
4.符合現實情況的需求。作為機構養老,政府將花大力氣投入大量的人力、精力、物力將原來老的青校改建為新的敬老院,從而擴大丁蜀鎮的養老規模。舊的敬老院所能容納人員僅僅不過百人,即使是新建的敬老院所能容納的人數也只是數千人,但與丁蜀鎮數萬老人相比是杯水車薪。而傳統的家庭養老更是如此,現在大多數的80、90后都是獨生子女。一對年輕夫妻至少需要照顧4個老人還有自己的孩子,他們的壓力是相當大的,因此居家養老成為一個明智的選擇。
5.居家養老收費低廉,服務范圍較廣,所以用其來緩解老齡化具有效益好、見效快的特點。1996年,美國入住養老院的老人數量僅為居家服務老人的十七分之一,但護理費用開支總額達到800億美元,比居家老人的護理費用總額高出1.6倍。從養老機構床位的成本來說,以上海為例,建造一個設施條件良好的養老機構,平均每張床位的成本也在10萬元左右,一個200多個床位的養老機構,就意味著2000多萬元人民幣的投入,還不包括建成后運作費用的補貼。從養老機構的收費來看,以北京市為例,對生活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城區和鄉鎮養老機構每月人均入住費分別為817元和600元,而對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鄉鎮的收費標準為950元左右,城區則高達1200元,而老年人中絕大多數為中低收入者,大部分老人,尤其是對于農村低收入的老人來說更是如此,因此居家養老的收費標準更適合于普通老年人的經濟承受能力,從而可以使更多的低收入老人也能享受到養老服務。
二、居家養老的困境
1.居家養老僅僅只是停留在文件和臺賬中。筆者相信很多村、社區都已經、正在或即將創建居家養老服務社區、服務村。但是現階段我們所謂的居家養老很多只是停留在了紙質材料或者臺賬中,有些村或者社區即使有居家養老的相關設施設備等硬性材料,也只是僅供居民或者領導參觀罷了,真正實施居家養老的又有幾個呢?
2.組織體系行政化色彩濃重?,F階段的社區可以被稱之為小政府,他們更像是政府的設置機構,來負責處理政府行政工作的大小事宜。就我所了解丁蜀鎮的社區工作者的工資是由我們丁蜀鎮鎮政府發的,每個月20號由會計做好賬目,將工作人員的工作轉到他們的工資卡上,村委還好,尤其是社區所有的日常開支都是由政府提供的,自己并沒有任何收入來源。然而組織體系過于行政化會帶來很多的弊端,就會使得社區居民只是簡單地沖淡了服務的受助者,從而加深了受助對象對政府的依賴性,不利于培養社區居民參與意識和社會責任心,這與社工“助人自助”的初衷是相違背的。
3.領導的重視程度。此時我們丁蜀鎮正在高速發展的時期,高鐵新城的建設、環境衛生整治花去了政府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確實政府也就沒有過多的精力和金錢投入到解決老齡化的問題中。
4.資金的問題。建設居家養老是需要大量資金的,不僅是硬件基礎設施需要大量的資金,人才服務等軟件設施上也需要大量的資金,而居家養老建設是一項低利潤甚至是零利潤的事業,很少有企業會參與,這也就意味著政府是居家養老的主導,政府需要大量的金錢投入,然而政府的資金相對有限。
5.居家養老的人才服務不到位。要支持居家養老不僅需要相當實力的資金作為后盾,更需要有專業的服務人才隊伍。現在我國的社工隊伍相對較少,2010年度全國擁有社工從業資格證的社工不足25萬,我們丁蜀鎮擁有社工從業資格證的社工不足20人,有些擁有社工證但是對于真正意義上受過專業知識培訓的社工又有幾個呢?現在的護工也大多是沒有退休的阿姨,在與他們的交流中了解到,如果有退休金的話他們是不會來做這種工作的。
6.養老的方式和內容上也存在問題?,F在中國的居家養老,其服務面仍然很狹窄,大多數的服務設施只適用于低齡和身體較健康的老人使用,很多設施難以滿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而農村的居家養老更要遠遠落后于城鎮社區。
三、完善居家養老的方式
1.付諸實踐。即使現在有很多困難和障礙,如果一味只有畏難情緒,一直不愿去做,不愿去邁出第一步,那么再好的辦法也將是一紙空文。作為社區、村的我們,可以試探性地邁出一小步,如定期組織志愿者隊所在的老人定時、定點上門服務。如果不能一蹴而就,我們就應該發揮愚公移山的精神,分部瓦解,那么再難的難題都將不再是問題。
2.政府的支持。政府可以出臺相關的鼓勵政策和措施,對于做得好的社區給予適當的鼓勵。對于愿意出錢、出力的企業給予相應的榮譽或者稅收上的優惠。政府也可以通過購買專業的社工服務,讓服務質優價廉的民間慈善組織進入居家養老領域。這樣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資金的壓力,更將先進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帶入丁蜀鎮。2012年筆者在南京參加過一次社團展銷會,來參加的社團,他們的服務領域、對象、工作方式、服務理念各異,許多街道、社區、政府機構甚至是企業當場就簽了服務意向書??吹矫耖g社團的蓬勃發展,也為我們傳統的政府主導的慈善事業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
3.通過獎勵、增加補助、提高工資等方式來提高社工和護工的工資水平(2013年丁蜀鎮社會工作者的年收入26600元),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穩固社工隊伍,政府也意識到了現在社工的工資相對低,政府也在努力每年在原有的基數上提高10%的工資收入。顯然這是相當有效的,現在的社區干部的招考達到接近20:1的錄取比例。
4.社工服務人才的培養。作為社區、村工作人員應該提高思想覺悟,不僅將社會工作者當作一份職業,更當成一份任務,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提高自己的專業業務能力。鎮政府也可以定期由高校等地方引進專業的社工師,來對社區工作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從而提高整體社工的綜合素質。形成一個金字塔模式,再由社工向其他社工進行培訓,不斷快速擴大社工隊伍。
5.發揮老人自身的優勢?,F在老人漸漸意識到養老不僅僅要靠政府,也需要老人自己來出力。老人養老互助組、組團養老層出不窮。
或許居家養老已經不再新鮮不夠創新,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做好、做強,筆者相信一定能成為丁蜀鎮人一個亮點,為丁蜀鎮的發展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王金元.城市老人居家養老的現狀與對策―以無錫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為例[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