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安全風險評估與管理匯總十篇

時間:2024-01-10 14:59:3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患者安全風險評估與管理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患者安全風險評估與管理

篇(1)

急診科護理風險是指急診科護士在護理工作中及患者在接受護理過程中有可能發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護理風險是一種客觀存在的職業風險,不可能完全避免。護理風險能造成對患者身心傷害、導致醫院遭受經濟損失或影響醫院正常的工作秩序和聲譽。造成護理風險的主要因素有護士因素、患者因素、管理因素、醫師因素等。如何盡早發現和有效處理各種護理風險隱患,減少護患糾紛和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確保護理安全,已成為護理管理者面臨的重要課題。急診科是風險系數極高的科室之一,為有效規避護理風險,降低醫療糾紛,保證患者安全,近年來,筆者所在科室采用自制的急診科護理風險隱患評估表強化急診科護理風險管理,效果較好,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10年1月~12月,本院急診室共有護士10名,年齡20~45歲。主管護師1名,護師2名,護士7名;大專學歷6名,中專學歷4名。

1.2 方法 根據筆者所在科室實際情況,自制急診科護理風險隱患評估表,評估表評估項目共包括16項護理風險因素內容,包括:(1)制度不健全/執行不嚴格;(2)崗位責任心不強/脫崗、惰崗;(3)操作規程不完善/執行不嚴格;(4)知識缺乏/經驗不足;(5)無菌操作及消毒隔離不嚴格;(6)觀察、處置不及時/延誤救治;(7)查對不嚴格/輸血、給藥錯誤;(8)手術患者或部位識別錯誤;(9)告知不當/護患溝通不良;(10)一次性用品或藥源性不安全;(11)儀器設備或服務設施不安全;(12)院內跌倒、燙傷、壓瘡等;(13)護理記錄不當,醫護記錄不一致;(14)人力不足或配置不當;(15)帶教不力;(16)其他。對上述每一項不安全因素內容進行評估,以確定患者是否存在本項護理風險,可能發生護理風險的主要問題及后果、發生護理風險原因分析以及消除護理風險的整改措施及管理對策,最后對評估效果進行評價。責任護士每天對患者評估1次,根據評分調整護理干預方法。統計2010年、2011年急診科發生護理差錯、事故、意外、糾紛例數,并與實施護理風險評估前的2009年急診科發生護理差錯、事故、意外、糾紛例數進行比較。

1.3 統計學處理 選用SPSS 17.0進行統計學分析,P

2 結果

實施護理風險評估后,與未實施護理風險評估2009年比較,急診科2010年發生護理差錯事故情況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3.1 常見護理風險 護理工作是一種高風險的工作,而急診科急救因其突發性,是醫院救治過程中非常容易出現問題的一個階段[2],如護士技術不熟練或動作慢、操作失誤或言語不當、出診記錄缺陷或漏記,在急救轉運的途中沒有向患者或家屬交代清楚途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危險,對急救器材操作不熟悉,護士責任心不強,未嚴格按操作常規和制度執行醫囑,皮試或注射前未詢問患者是否有無過敏史,當醫囑不詳時未明確醫囑等直接影響了搶救的質量和速度,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研究結果顯示,本院急診科在實施護理險評估后,與未實施護理風險評估的2009年比較,2010年與2011發生護理差錯事故情況分別下降至2009年的15.38%和7.69%,說明進行護理分險評估,確定患者是否存在某項護理風險,可能發主護理風險的主要問題及后果、發生護理風險原因分析以及消除護理風險的整改措施及管理對策,是護理風險管理的基礎。急診科風險管理的重點是加強急診護理風險管理,提高急診科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和應對能力。

3.2 護理風險管理對策

3.2.1 完善醫院管理制度,牢固樹立“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思想,不斷轉變服務觀念,加強急救業務培訓,加強護理管理,建立護理風險管理組織,制定完善風險管理制度。進行急診專業思想、醫德醫風教育,規范搶救物品、藥品、儀器的應用與管理,增強急診護士法律意識,加強護理記錄單的管理,規范護理文件書寫,積極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有效的溝通。在治療和護理過程中充分體現愛心和真誠,從而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建立護患告知制度,強化護患共同承擔風險意識[3]。

3.2.2 建立預防急診科護理風險干預流程 對急診科護士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使每位護士都能熟練地根據急診科護理風險隱患評估表準確評估患者護理風險。對新入院患者由專職的護士進行評估篩查,對篩查出的有護理風險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和特殊護理干預,如對有褥瘡高風險患者使用氣墊床、氣圈、局部易壓部位使用褥瘡貼等[4]。對有跌倒高風險患者在床頭掛“小心跌倒”的安全警示牌。提醒各級工作人員、患者及家屬在患者活動時給予協助和警告,以防跌倒[5]。

風險管理的重點是加強護理風險管理,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和應對能力[6,7]。通過實施急診科護理的風險評估,使急診護理安全管理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減少了醫療差錯、事故與糾紛,切實為患者提供放心、安全、滿意的全程優質服務,提高了患者滿意率。

參 考 文 獻

[1] 繆薇菁.護理風險管理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9):830.

[2] 李小平.風險管理在急診護理安全工作中的實施及效果[J].護理研究,2007,21(12):3367.

[3] 何元風.護理管理中實施風險管理的效果與分析[J].現代護理,2007,13(1):83-84.

[4] 楊春莉,杜金蓮.骨科患者壓瘡風險評估與護理干預[J],2011,32(6):1016.

[5] 李新輝,陳麗麗.老年病房跌倒危險因素及預防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08,6(11A):2829-2831.

篇(2)

0引言

精神病人由于精神癥狀的影響存在認知,情感意志行為方面的障礙,發生意外的可能性往往難以預料。因此對精神科入院患者進行護理評估,掌握其精神狀態、性格特征,社會支持等實施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顯得尤為重要。為此,對本院精神科新入院110例病人進行調查,分析影響病人發病的相關因素,從而提出改善對策。觀察應用入院風險評估在精神科風險管理中的作用效果,現作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精神科住院患者不分性別、年齡、病種,隨機抽取11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兩組。實驗組55人,對照組55人。對照組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3例,年齡在(48~70)歲之間,平均年齡在(61.3±4.2)歲,疾病類型包括:25例精神分裂癥患者,10例躁狂癥患者,12例抑郁癥患者,6例神經癥患者,其他2例;實驗組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1例,年齡在(50~76)歲之間,平均年齡在(62.4±1.7)歲,疾病類型包括:22例精神分裂癥患者,11例躁狂癥患者,10例抑郁癥患者,8例神經癥患者,其他4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5,存在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護理模式,遵醫囑,予以生活、飲食、用藥以及心理等常規護理評估。即安排專人負責患者的生活和飲食,叮囑患者要定時、定量的用藥,通過患者能夠接受的方式和語言予以患者心理疏導,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使患者能夠積極接受治療;實驗組利用自行設計的精神科風險評估表進行評估。首先對新入院病人進行壓瘡、跌倒/墜床,日常生活功能進行首次評估,通過這三類比較常見的評估表,評出低中高分值,分類進行干預。低度風險:存在或潛在風險應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加強看護,做好心理護理,開展健康教育。中度風險:加強安全護理管理,給于保護性隔離,專人看護。高度風險:每天進行風險評估,給予24h看護,制定詳細周密計劃,安排重癥觀察室。再結合患者當前狀況,家屬的代訴以及醫生提供的病史分別給予暴力。出走、藏藥、自殺、自傷、噎食進行評估。根據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建立評分等級。低度危險性患者要對其精神狀態和行為實施全面觀察,如發現新風險應提高危險等級,做好風險防范及應對措施。中度危險性患者應加強心理疏導,嚴格交接班制度,加強防范。高度危險性患者應該作為重點管理的對象,可以將其安置在觀察室,實施全面監控并給于患者相應的心理輔導,制定針對性心里輔導方案,在監視過程中如發現有異常行為,及時予以制止。

1.3觀察指標。

對患者住院期間發生暴力、自殺自傷、外走、藏藥、噎食等不良事件進行記錄,分析應用入院風險評估在精神科風險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4數據處理。

使用SPSS10.0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²檢驗,組間比較,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用P<0.05表示。

2結果

實驗組在住院期間風險發生率為7.3%,對照組在住院期間風險發生率為21.8%,實驗組風險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安全管理是醫院的重要組成,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醫院的整體管理效果。良好的醫院管理是促進醫院穩定發展的前提,是保證醫院持續性發展的關鍵。尤其是精神科的護理工作,具有特殊性,其護理對象多為行為異常、精神混亂的患者,可能隨時存在自殺、他殺等意外,因此,有效的安全風險管理是至關重要的。精神障礙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精神病患者大腦活動異常,思維行為異常,自理能力下降,特別是在受幻覺妄想的支配下,往往出現危害自身和傷及他人的行為,護理風險的發生具有偶然性和突然性,護理安全存在極大挑戰。相關研究報道顯示,對于精神科患者予以入院風險評估,可以有效的降低風險的發生率,本次研究結果與該報道結果一致。在此次調查中,在精神科實施入院風險評估,對患者實施風險評估取得滿意的護理效果。55例患者中,有4例出現風險事故,其風險發生率為7.3%,顯著低于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的21.8%。因此可以得出,利用精神科護理評估表、評估風險程度,在危險未發生前采用積極措施有效防范,可以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提高護士風險意識和護理風險識別能力,是一種切實可行的安全管理辦法。

參考文獻

[1]陸沈艷.護理安全管理在精神科護理管理中的作用[J].中國中醫藥咨詢訊,2010,02(30):49-50

[2]李靜,樊海雷,等,精神科風險評估在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4,(18):236-237

[3]徐志欣.精神科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與安全管理對策[J].精神醫學教育,2013,(11):102-103

篇(3)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7-4242-01

跌倒是指平地行走或從稍高處摔倒在地,一旦跌倒極易發生骨折或形成血腫。患者跌倒的發生是多種因素迭加的累積效應,跌倒的可能性隨危險因素的增加而增加【1】,跌倒/墜床會造成腦部損傷、骨折、軟組織挫傷和脫臼等傷害。患者在醫院內跌倒,不僅增加了護理工作的難度和患者及家屬的痛苦和負擔,而且還給醫院帶來負面的影響。在護理工作中,確保患者的安全是維護就醫者利益的主要內容【2】。由于小兒康復患者的特殊性,因此在護理工作中,確保患者的安全至關重要。我科在2012年開始將跌倒風險評估應用于住院的康復患者,在科室跌倒/墜床預防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1 一般資料

統計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400例患者設為對照組,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400例患者設為實驗組,進行跌倒風險評估,落實防范跌倒/墜床的護理安全措施

2 方法

患兒入院時由責任護士應用跌倒風險評估表(上海兒醫中心的跌倒/墜床風險評估單)對患者進行評估,年齡1歲須進行逐項評估,總分為五項分數之和;高風險人群包括1歲以下者、1歲以上評分≥3分者。對高風險患者填寫跌倒風險評估單和跌倒風險管理記錄單,并在其床頭懸掛“防跌倒”的安全標識。病室粘貼“防跌倒”的宣傳圖片,時刻提醒患者家屬在患者活動及床上時給予警示,以防跌倒/墜床,并根據患者情況給予相應的護理措施。跌倒評估每周評估1次,對于特殊用藥者、轉科患者均要重新給予評估。若發生跌倒/墜件30分鐘報告護士長,護士長2小時上報護理部,并填寫不良事件報關單,科室及時進行討論、整改。

3 預防跌倒的護理措施 ①引導患兒及家長熟悉病區環境;②教會家長使用床欄③檢查環境和設施是否完好;④夜班時開啟夜燈;⑤孩子坐嬰兒車或輪椅時使用安全帶;⑥告誡孩子不要在不安全的地方玩耍,如窗臺、椅子;⑦加強對患兒的評估及觀察。⑧告知穿防滑鞋等。

5 討論

護理安全是醫院質量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護理人員要以人為本,重視患者安全,要詳細告知患者及家屬住院期間的安全事項,加強安全教育,以引起患者及家屬的重視。自實施住院患者跌倒風險評估以來,護理人員提高了預警意識,及時告知做好宣教,采取相應有效的措施,從而減少了患者跌倒/墜床的發生,提高了住院患者的安全,增進了護患之間的關系,避免了不必要的糾紛,提高了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篇(4)

統計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及并發癥的發生率。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

1.2統計學方法

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上述匯總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組間率對比采取x2檢驗;對比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和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有2例發生并發癥,并發癥的發生率為6.3%。對照組有8例發生并發癥,并發癥的發生率為25%,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且組間差異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如表1所示。

3討論

在對骨科患者進行護理時應用風險評估,不僅需要對風險評估單進行合理設計,而且還需要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準確的判斷,并做好風險防范護理。患者在入院24h內由責任護士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估,主要采用的是ADL評分,通過評分結果,對患者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這樣有助于提高護理質量,從而降低患者發生風險的可能性。

篇(5)

選取于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療患者64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年齡為12~78歲,平均年齡為(32.6±2.8)歲,其中有11例患者進行肱骨粗隆間內固定手術,有12例患者進行擰脊柱手術,有27例患者進行關節置換手術,其他手術患者14例,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2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對比上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應用風險評估,首先,設計風險評估單,我院通過多次會議討論,以《護理安全應急預案》等相關條例為依據,并結合我院骨科具體的護理工作情況,設計了風險評估單的內容,具體的評分內容包括:日常生活能力、壓瘡風險、跌倒墜床風險、病情變化及其他5個方面,具體的存在風險預測包括壓船風險預測、器械風險預測、跌倒墜床風險預測及其他4項。在存在風險方面,主要分為有發生和未發生兩個方面。在風險評估單設計出來以后,由護士對患者的5項風險進行評分,并在存在風險攔打“√”,如患者已經出現壓瘡,則在壓瘡發生一欄打“√”。評估的時間分別為患者入院時,及以后的每周進行三次評估,每次評估間隔為一天。通過風險評估,了解高風險患者,并在護士交接班時進行風險評估單的交接,并做好高風險患者的防護措施。最后護理人員應該做好護理風險的防范工作。

1.3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及并發癥的發生率。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上述匯總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組間率對比采取x2檢驗;對比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和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有2例發生并發癥,并發癥的發生率為6.3%。對照組有8例發生并發癥,并發癥的發生率為25%,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且組間差異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如表1所示。

3討論

篇(6)

跌倒傷害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危險的因素。患者在住院時間發生跌倒,不僅給患者帶來痛苦,還影響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容易成為醫療糾紛的隱患[1]。也影響醫院的聲譽和正常的醫療秩序。衛生部亦將防范住院患者跌倒與墜床作為評價醫院醫療護理質量的主要指標之一[2]。因此,防范住院患者發生墜床/跌倒的危險,確保患者就醫安全,減少醫療糾紛,我科于2010年10月份開始使用跌倒風險評估表,根據跌倒風險評估表評分值,對患者采取針對性的個體預防護理措施,效果顯著,現將方法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方法分別選擇2010年1~10月及2011年1~10月在我科住院的患者。其中2010年1~10月在我科住院852例患者中,有跌倒危險因素181例,男116例,女65例,年齡52~98歲,平均(75.1±6.4)歲。住院天數9~28d,平均(14.3±3.2)d,疾病類型:缺血性腦血管病74例,腦白質病、腦萎縮48例,出血性腦血管病13例,酒精性腦病18例,帕金森病11例,癲癇9例,顱內感染5例,腦囊病3例。2011年1~10月在我科住院患者1036例,存在跌倒危險因素276例,男180例,女96例,年齡45~101歲,平均(73.3±4.8)歲。住院天數7~25d,平均(13.6±5.3)d。疾病分類:腦白質病、腦萎縮104例,缺血性腦血管病99例,出血性腦血管病18例,酒精性腦病19例,帕金森病14例,癲癇11例,顱內感染8例,其他5例。2年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均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規范首次入院評估流程,運用首次入院患者護理評估程序,對入院患者首次護理評估,根據患者主訴和病情及護理體格檢查,發現存在跌倒危險的患者,參照跌倒風險評估表逐項評分。評分值的高低,取決于患者跌倒的風險系數,分值越高,患者發生跌倒的危險性越大。

1.2.2運用跌倒風險評估表評分,該評分表有19項內容,根據個體化差異,給予不同分值(見表1),其中總分5分,為高度危險性。

1.2.3根據分值的高低,采取針對性的個體化護理防范措施。

1.2.3.1 總分

1.2.3.2 中度跌倒危險(3~5分)患者,由于老年患者視力、智力下降,發生跌倒的危險性較高。有資料顯示,患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因認知能力、視力、聽力下降,平衡能力減退,思維能力紊亂,使患者跌倒的危險性增高[4]。當患者認知能力下降,行為異常,意識障礙,躁動不安時,護士應給患者加床欄,必要時使用保護性約束帶,確保患者安全。此類患者必須有專人看護,護士必須向患者及家屬告知,留陪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會家屬使用便盆和床頭呼叫鈴,告知使用床欄和約束帶的目的及注意事項,取得患者及家屬的配合,告知患者活動范圍,適當下床活動或入廁時,需要有人陪伴;家屬有事外出,務必告知護士,護士加強巡視病房,及時幫助患者所需,起到防范患者跌倒、墜床不良事件的發生。

1.2.3.3 總分超過5分者,視為高度危險性,此類患者病情較嚴重,活動能力較差,患基礎疾病多且復雜,同時長期服用鎮靜催眠藥、抗焦慮藥、降糖、降壓、利尿、擴血管藥等,患者可產生視物模糊、興奮不安、共濟失調、性低血壓等不良反應[5],容易導致患者發生跌倒的危險。對此類患者,護理人員必須重點看護,重點交班,班班監督,隨時對患者進行動態評估,發現跌倒危險因素,及時處理,防范跌到發生。

1.3統計學方法 數字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χ2檢驗比較實施跌倒風險評估表應用前后患者發生跌倒情況的差異。

2 結果

跌倒風險評估表實施前后,高危患者跌倒發生率有著顯著的差別,見表2,從表2可見,實施跌倒風險評估表后,護士責任心增強,加強了對跌倒危險患者的看護和反復疾病宣教,住院患者跌倒發生率明顯降低,實施前后比較,均P

3 討論

3.1跌倒對老年患者的影響 跌倒一般好發于老年人,對下肢無力、行走不穩、共濟失調、性低血壓、短暫性腦供血不足、意識錯亂、判斷力差、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發生率高[6]。而跌倒傷害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危險因素,是老年人致殘、致死、功能障礙的重要原因,給家庭、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和生活負擔。因此,護士應對首次住院患者進行全面評估,有的放矢,并根據患者病情及康復情況,在患者住院期間隨時動態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制定個體化護理防范措施,不斷增強患者防跌倒意識。

3.2提高護士防范跌倒意識 護士對跌倒問題的重視和預防意識的提高是防止跌倒發生的基礎。通過跌倒評估表的應用,便于護士重點掌握高危險患者的病情,重點防護,環環相扣,班班交接,避免工作的隨意性,規范了防跌倒管理,統一工作流程,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從而加強了護士的責任感,提高跌倒防范意識。

3.3通過實施跌倒評估表,降低了住院患者跌倒發生率 住院患者跌倒的預防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涉及到醫護人員、患者、家屬,也涉及到管理者的重視和有效管理。通過跌倒評估表的應用,使患者跌倒發生率明顯降低。一方面,住院患者發生跌倒已作為衡量臨床科室護理質量管理控制的重要指標,是衛生部住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標之一,也是等級醫院評審的必檢內容,越來越受到醫院管理層的重視和有效管理,使防范患者跌倒管理程序化、規范化、制度化。醫院在廁所、浴室、走廊設扶手裝置及防跌倒標志,護士在患者床頭懸掛"防跌倒標識",意在提醒患者、家屬及醫護工作者,共同參與加強對環境因素的管理,預防患者跌倒發生。另一方面,預防患者跌倒,作為護理質量監控指標與護士績效考核相結合,使護士主動防范意識增強,由原來的被動防范轉變為主動預防,增強護士責任心,強化對患者及家屬的健康宣教和監督,使他們提高防范意識,提高遵醫依從性,增進了護患之間的協作和溝通,共同防范患者跌倒發生。

4 結論

預防住院患者跌倒的基礎工作是評估,評估是對跌倒高危風險的識別,是預防跌倒工作的基礎[7]。跌倒的預防,關鍵是預防措施和知識宣教的落實,特別是針對性的措施是關鍵[8]。在神經內科病房中應用跌倒風險評估表,使預防患者跌倒的工作流程規范化、標準化,使護士自覺遵循操作流程,做好本職工作,有效減少患者發生跌倒的危險,提高了護理風險安全系數,確保患者住院安全,減少醫患糾紛。

參考文獻:

[1]辜麗江,張泓,跌到高危患者跟蹤評估監控流程的設置和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12,11(2)55-57.

[2]葉美燕,住院患者跌倒/墜床因素評估表在外科室的應用[J].護理雜志,2010,27(9):1322-1324.

[3]尤黎明,張軍,劉可,等.老年人跌倒的有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8):571.

[4]齊艷,吳美福.阿爾茨海默病家庭護理進展[J].護理進修雜志,2005,20(8):690-691.

[5]肖春梅,周巨林,李陽,等.老年人跌到相關因素的國外研究進展[J].中國臨床康復,2002,6(7):104.

篇(7)

血液透析為當前使用的最為廣泛和普遍的一種血液凈化方法,其主要特點有:(1)技術含量較高。血液透析要求精確的儀器,如血液透析儀進行檢測和透析,對血液中一些非常規的檢測需較高的檢測技術。(2)專科性較強。現在每家醫院(三甲以上)基本上都設立了獨立的血液透析中心,獨立于其他科室,這說明血液透析專科性較強。(3)風險性較大。血液透析所使用的血液透析機存在著不確定的風險性。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對我院的854例血液透析患者(包括各種急慢性腎功能衰竭以及部分藥物中毒者)進行回顧性分析,一共作了854次透析。具體患者資料為:男性患者532例,女性患者為322例,年齡范圍為18―82歲。在各個年齡段,急性腎衰病例數、慢性腎衰病例數以及藥物中毒病例數為:(1)18―30歲:82例;(2)30―50歲:184例;(3)50―70歲:233例;(4)70歲以上:355例。

1.2 方法

1.2.1 危險源的識別危險源的識別是在已確認危險源的前提下進行的一個特定性過程,其實質是找出在血液透析過程中是否會產生排斥反應、組織中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為以及血液透析機的不安全性、外界因素對患者的危害及其在管理護理上的缺陷。危險源的識別是較為復雜的血液透析前期工作,它不僅需要收集各類可能在血液透析過程中出現的異常現象,而且還要查閱血液透析的相關標準,從中找出有不符合的危險源。總的來說,危險源識別主要包括醫護人員的健康與安全、患者安全、環境安全以及機械設備安全等方面。

1.2.2 風險評估在對患者進行上述危險源識別后,就需以識別的危險源為基礎資料進行風險評估。風險評估流程為:(1)風險評估方法確立:查閱相關專業書籍及法律法規,查找透析過程中常見護理安全事故原因,并組織科室護士進行深入討論與交流,調查研究患者既往發生過的護理安全事件以及潛在的不安全因素。(2)風險因素分析:護理風險因素包括四個方面,即護理、透析機操作、護理意外事件以及突發事件處理不當。風險評估最終目的就是對護理風險因素進行分析。上述又可以分成兩個大的方面,即人為因素及系統因素。人為因素包括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以及抗風險的能力,另外,患者不遵醫行為也是構成護理風險的主要因素,如透析間期不注意控制水分攝入造成水潴留過多,透析當日注射胰島素等;系統因素主要來源于透析機可能出現的一切問題、管理機制上的不完善以及監控制度的不科學等方面。

2風險護理管理對策

2.1加強經常性措施,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積極開展各項學習活動,如組織透析室的全體護理人員進行《護理文件書寫條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深入學習和交流,定期地邀請資深專家來我院進行講座以及一些定期的醫學義務護理的社會活動。通過舉行各種活動,不僅鍛煉了護理人員的實踐技能,又在意識或思想層面提高了她們的風險防范意識。

2.2 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血液透析中出現的各種異常現象經過對本院854例血液透析患者回顧性分析,在實際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以下幾種異常現象,并提出相應措施:(1)惡心欲嘔吐的策略:血液透析中務必要避免患者產生低血壓,而且在血流量控制時要按照患者自身的情況,如血管粗細以及患者的適應能力等進行血液透析時間的延長。(2)斷電、斷水時的策略:斷電時,透析室應進行雙路供電,定期地對透析機進行維護與保養;斷水時,立即將透析機改為旁路或者單超程序。(3)血液時的感染策略:定期進行空氣細菌的培養,對透析液進行檢測。

3結果

通過上述方法、評估過程以及護理管理對策的實際應用,首先我院透析科室的全體護理人員有了護理風險防范意識以及風險護理管理上的經驗,并將這些管理策略應用于我院透析科的854名患者,患者無論在心理上還是在身體健康方面都取得了較大地好轉,而且護理缺陷完全減少(由往常的12例減少至1例),且護理滿意度也由原來的89.9%上升至現在的99.5%。

4討論

血液透析是一門專科性、技術性以及風險性較強的醫療工作,護理人員的工作也起著舉足輕重之作用,對患者進行科學的護理管理尤其是風險護理管理,是需要專科性的知識、技能以及強烈的責任心的。因此,實施風險管理,必須抓住“以人為本”的理念。血液透析是一門技術性、專業性、責任性很強的工作,只有我們不斷完善各項管理機制和工作流程,提高自身理論水平和風險意識,繼續探索出更好的防范對策,才能降低血液透析過程中的護理風險,為患者提供優質、安全、高效的護理服務。

參考文獻

篇(8)

2風險評估的積極意義分析

我們將風險管理機制引入內科護理,對護理質量的提升有很好的幫助,通過完善護理規章制度,實行風險管理,保證安全護理,能夠有效的回避護理風險,保證患者的安全,提升了護理的質量;正確的識別、評估風險事件是風險管理的關鍵,我們首先要確保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使得護理人員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進行識別風險,評估風險事件,進一步控制風險事件的發生,通過完善風險管理機制,進行定期檢查,定期分析和反饋分析,重視風險事件的控制,有助于防患于未然。

篇(9)

中圖分類號:R749.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6729(2010)003-0202-04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0.03.008

精神疾病患者危險行為的發生率明顯高于普通人群[1],而且往往造成嚴重不良社會后果。北京市朝陽區現有在冊管理的社區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近萬人,而從事社區精神衛生管理工作的精防醫生人數和技術力量均有限。2008年,朝陽區精神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根據奧運精神衛生保障工作需要,依據既往預防精神疾病患者發生肇事肇禍事件的工作經驗,設計編制了社區重性精神病人安全風險評估量表,對社區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安全風險性進行量化評估,篩選出高風險病人,以便在重點保障時期有針對性地分級分類落實監管。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08年3月,在北京市朝陽區43個街鄉中隨機抽取8個社區,對在朝陽區社區精神衛生信息管理系統中登記在冊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使用社區重性精神病人安全風險評估量表進行調查。調查對象必須同時符合以下2個納入標準:①朝陽區社區精神衛生信息管理系統中診斷為精神分裂癥、偏執性精神障礙、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礙、情感性精神障礙、中度以上精神發育遲滯及精神發育遲滯伴發精神障礙、癲癇所致精神障礙,或既往有肇禍滋事史的精神疾病患者;②目前屬地轄區內居住的患者。排除標準:①因住院、拆遷等原因目前不在所屬社區居住的患者;②合并嚴重軀體疾病及妊娠的患者。共篩選出患者930名。

調查分預測和正式調查兩部分進行。預測對象為8個社區中隨機抽取的1個居委會的30名患者,其中男性14人,女性16人;年齡21~72歲,平均(41.1±11.4)歲;精神分裂癥17例,情感性精神障礙1例,中度以上精神發育遲滯及精神發育遲滯伴發精神障礙9例,癲癇所致精神障礙2例,其他1例。正式調查共發放問卷900份,將條目缺失率>10%的問卷視為無效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860份,回收率為95.56%。其中男性407人,女性453人;年齡18~91歲,平均(47.9±14.3)歲;精神分裂癥620例,情感性精神障礙36例,偏執性精神障礙8例,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礙7例,中度以上精神發育遲滯及精神發育遲滯伴發精神障礙133例,癲癇所致精神障礙34例,其他22例。

1.2 方法

1.2.1量表編制

國外對精神疾病患者危險行為的研究發現[2],既往暴力史、精神癥狀、物質濫用、不良家庭環境等是引發其危險行為的主要影響因素。國內也有相關研究指出[3-4],精神疾病患者的暴力行為與性別、疾病狀態、藥物治療、既往暴力行為史及誘發因素等有關。在文獻檢索和分析的基礎上,同時根據以往社區精神衛生管理工作經驗,初步形成理論構想并確定社區重性精神病人安全風險評估所需涵蓋的項目內容。量表從4個方面來評價病人的安全風險度:既往肇事肇禍史、目前病情、治療監護情況、有無誘發因素。隨后組織20名從事社區精神衛生管理工作的專業人員進行訪談,篩選出8個項目納入社區重性精神病人安全風險評估量表,并按重要程度進行排序并賦予分值。從第一位到最后一位順序依次是:既往肇事肇禍史、肇事肇禍危險度、治療情況、近1個月有幻覺癥狀、近1一個月有妄想癥狀、監護情況、物質濫用史、應激性生活事件。每個項目再細化出不同的等級,按照等比關系在等級間分配分值,建立量表的初稿。

量表初稿完成后,聘請15位國內知名或在相關領域經驗豐富的精神科或臨床心理學專家對量表進行審核,對語義不清、描述不恰當的項目進行修改,并對個別項目分值進行調整。量表經過反復推敲、修改后,確定在結構和內容上沒有疑義,形成最終問卷,包括8個大項10個條目,分別是既往肇事肇禍史(I1事件類型、I2發生時間、I3發生頻度),近1個月行為異常表現(II),近1個月情緒情感表現(III),近1個月幻覺和妄想癥狀(IV),治療情況(V),監護情況(VI),物質濫用史(VII),應激性生活事件(VIII)。量表滿分為100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發生肇禍滋事事件行為的風險性越大。

1.2.2 量表施測

社區重性精神病人安全風險評估量表由社區精防醫生在征得社區內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屬的同意后,逐人面談后評估填寫。在實施評估前,對社區精防醫生進行了量表使用的培訓,明確量表中每個項目的含義,統一評分標準。

1.3統計方法

對收集的數據采用Visual FoxPro6.0錄入數據,并建立數據庫。用SAS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t檢驗進行項目分析,使用等級相關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驗證量表的信度與效度。

2 結 果

2.1項目分析

30名預測被試者的量表總分按高低排列,得分最高的27%為高分組,得分最低的27%為低分組,對高低分兩組被試者間每題平均值進行t檢驗,結果顯示,該量表10個條目的鑒別能力均較好(P

2.2 相關分析

860份有效量表中總分最高79分,最低0分,平均(20.19±9.10)分。各條目得分與量表總分間的Spearman相關系數在0.40~0.56間(表1)。

2.3信度

社區重性精神病人安全風險評估量表的同質性信度Cronbachα系數為0.86。由兩名評分者分別給同樣30個患者評分,通過計算兩次評分的相關系數評價量表的評分者信度。結果兩次評分的相關系數為0.92,二者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4效度

2.4.1內容效度

采用專家評定法評價量表的內容效度。組織15名相關領域專家,就條目設置是否適合、分數設置是否適合征求專家意見。專家均表示條目設置合理,具有較好敏感性。

2.4.2 結構效度

為檢驗量表結構效度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對量表10個條目采用主成分分析極大方差旋轉因素分析法,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4個,特征值在1.03~3.13之間,累計方差貢獻率為68.14%,各條目因子負荷見表2。根據每個因素包含的條目,對4個因素做出解釋和命名:因素1命名為既往肇事肇禍史,包括最重一次事件類型、最近一次事件發生時間及發生頻率;因素2為目前疾病表現,包括近一月行為異常、情緒情感異常和幻覺妄想癥狀表現,以及應激性生活事件;因素3為治療和監護情況;因素4為物質濫用情況。

2.5 風險等級劃分

對量表總分進行正態性檢驗,檢驗統計量W=0.99,P>0.05,符合正態分布。將量表評分高于單側95%置信區間,即≥35分者定為高風險病人,

3 討 論

本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達0.8以上,表明本量表內部一致性較高,性能穩定。兩名評分者的評分間相關性較好,表明本量表在不同評分者間一致性較高。各條目得分與量表總分間具有顯著相關性,顯示了項目反應的高一致性。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得出4個主要因子,可解釋的總變異為68.14%,符合最初設計時對該量表的理論構想,表明該量表的結構效度良好。

既往曾有肇事肇禍行為的患者再次發生肇事肇禍行為的可能性非常大,尤其是在近期發生過肇事肇禍事件[5]。因此,本量表將既往肇事肇禍史作為預測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禍行為的首要指標。同時,量表注重患者目前精神癥狀、情緒情感和行為方面的異常表現。為便于操作和方便在社區中應用,本量表條目設置盡量精簡,并選擇對開展社區干預有指導意義的項目,經反復討論和專家審核,性別、年齡、患者的人格特點等因素未納入量表中。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暴力行為往往具有隱蔽性、經常性和嚴重性等特點,帶來重大經濟損失和嚴重不良社會影響。精神疾病患者發生暴力行為的危險因素雖然是一系列復雜、多元的相關因素,但仍具有一定可預測性。因此,有效的安全風險評估可以使家庭和社區對高風險病人進行更有針對性的監護管理,有利于維護社會治安秩序的穩定。但經文獻檢索發現,國內外相關研究多為針對已發生肇事肇禍行為患者的回顧性研究,缺少對社區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禍行為進行預測的工具。

2008年4月,朝陽區使用社區重性精神病人安全風險評估量表對全區4208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進行評估,篩選出高風險病人525名,實行風險分級管理,從而有效預防和減少了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禍事件的發生。可見,本量表作為社區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風險評估的一種前瞻性工具,對社區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按風險等級分級管理具有一定指導性。同時,在實際工作中發現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安全風險性并非一成不變的,而是隨病情波動而變化。因此,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安全風險評估應定期進行,根據量表得分調整患者風險等級,實施動態管理。

本研究不足之處在于:研究時間較短,未能對研究對象進行長期的追蹤,定期復測;缺乏重測信度方面的數據;另一方面由于國內缺乏公認的社區應用的精神疾病患者安全風險評估統一標準,本量表缺少效標效度的評價。因此尚需對量表進一步修正。

致謝:北京安定醫院科教科主任王傳躍和心理檢測中心主任姜長青、北京精神衛生保健所副所長侯也之、北京精神病司法鑒定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汪平和專家組成員陳建生、中國心理衛生協會辦公室主任唐永怡、北京回龍觀醫院科教辦主任王建、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副院長王向群等在研究過程中給與了支持與指導。

參考文獻

[1]張欽廷,蔡偉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暴力攻擊行為[J].上海精神醫學,2005,17(3):178-181.

[2]Doyle M,Dolan.M.Predicting community violence from patients discharged from mental health services[J]. Br J Psychiatry,2006,189:520-526.

[3]王躍,衛舒麗,汪雅敏,等.社區精神病患者暴力行為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6,12(7):610-611.

篇(10)

跌倒是指患者突然或者非故意性停頓,倒于地面或者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住院患者中發生跌倒的事件并不少見,跌倒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與負擔,特別是老年人因跌倒發生骨折的事件屢見不鮮。而且許多老年人因此導致生活不能自理。此外,在住院期間發生跌倒還是導致護患糾紛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做好護理安全管理,防止跌倒事件發生應該作為醫院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應用質量管理工具進行護理質量與安全管理,有助于工作過程的漏洞填塞,流程優化,以及風險管理機制的完善,對構建患者安全管理體系具有重要意義。根本原因分析法(RCA),是一種回顧性不良事件分析工具,主要針對事件以一套邏輯的程序找出造成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并執行改進措施,避免類似事件的重復發生的方法。下面就我院1年中發生的10例跌倒事件進行匯總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219例風險評估患者中,發生患者跌倒事件10例。2012年8月~2013年2月846例中發生跌倒8例,2013年3月~8月1373例中發生跌倒2例。10例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齡54~87歲。根據住院科室不同,外科患者6例,其中上消化道出血2例、各種手術后患者4例;內科患者4例,其中高血壓3例,腦梗塞1例。

1.2方法 對我院11個病區2012年8月~2013年8月存在跌倒風險的2219例患者中發生跌倒的患者進行統計分析,針對跌倒事件發生較多的原因及范圍,確定相關人員組成RCA分析小組,人員包括護理安全管理委員成員、各科室護士長、后勤保障部門等,負責對事件進行描述、原因分析及改進措施的擬定與執行。使用魚骨圖,從根本上找出存在的原因(如下圖1)。根據原因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

2 分析

2012年8月~2013年2月跌倒的8例患者中,1例因回家后在家中不慎跌倒,導致雙上肢擦傷;1例為上消化道出血,護士對病情觀察不認真(該患者血色素僅有6g),對患者出現的病情變化未及時發現,導致患者在辦理出院手續時暈倒在電梯門口;1例老年患者到食堂打飯時暈倒在食堂;其他的5例分別跌倒在病區的衛生間和病房門口、床旁;2013年3月~8月跌倒的2例為術后起床時無家屬和護士在旁、起床速度過快產生暈厥所致。10例跌倒患者年齡均在50歲以上。外科患者所占比例較大。

3 擬定和執行改進措施

主要工作是根據找出的根本原因,擬定改進措施和方向,包括相關部門,便于對未來事件防范的整合處理。使整改做到切實有效。

3.1加強對入院患者的全面評估,護理部制定入院患者評估單,對所有入院患者實行全面評估,對存在安全隱患的患者再次進行風險評估,對風險評估標準重新進行修訂,根據評估的風險程度采取及時有效的防范措施。

3.2床頭懸掛警示標識,加強與患者的溝通與交流。使患者明白自己容易發生跌倒的原因和采取防范措施的必要性。

3.3根據患者及家屬的文化程度進行有效的健康宣教,取得患者和家屬的配合,提高患者及家屬的醫從性,避免和杜絕患者外出。

3.4加強風險時段的人力資源配置,對危重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較多的科室實行雙夜班制,保證患者的安全。

3.5后勤部門加強對住院環境的管理,對特殊區域采用防滑墊及警示標識、安全扶手等。如開水房、食堂、衛生間、電梯、樓梯走道等。食堂根據患者病情及需要送飯到病區。

3.6護理人員加強責任心,對年老、行動不便和手術后的患者生活上給于細心全面的照顧。特別對服用降壓藥、手術后、體質虛弱者除做好健康宣教外,還要經常巡視病房,滿足和協助患者各種活動的需要。

4 結果分析

4.1應用RCA分析工具對患者跌倒事件進行根本原因分析。針對存在問題制定去除風險因素的整改措施,及時加以落實,護理人員對患者的評估及時到位,2012年8月~2013年2月全院共計評估人數僅有846例,通過修訂評估制度及風險評估表后,護理人員對患者風險評估的人數明顯增加,2013年3月~8月共計評估1373例,較前6個月的846例增加了62.3%。

上一篇: 建設項目建筑設計 下一篇: 投資管理公司行業分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色综合网日本久久 | 色综合中文字幕色综合激情 | 亚洲另类日韩国产综合 | 亚洲中文色另类欧美小说 |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高清在线 | 亚洲综合另类专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