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10 14:59:3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環境污染及其防治措施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城市建筑施工主要環境污染問題
1.城市建筑施工中的噪聲污染。
城市建筑施工的噪聲污染指的是在城市建筑的施工過程中所產生的對周圍生活環境有干擾的聲音。一般的建筑施工工地都混雜在城市住宅小區和農村住宅之間,在其施工的各個階段和使用的各種建筑施工機械設備,比如在土方施工階段中使用的推土機、挖掘機,基礎施工階段中使用的打樁機,結構施工階段中使用的振搗棒、攪拌機,裝修施工階段中使用的砂輪機、電鋸等,都會產生一定的噪音并并對周圍環境產生噪音污染,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對城市的聲環境質量產生了較大影響。尤其是城市建筑的夜間施工,產生的強烈的噪聲污染嚴重影響了工地附近民眾的工作、休息以及生活,進而危及民眾身體健康造成大量投訴。由于建筑工地本身的流動性以及其施工階段的突擊性,造成了建筑施工噪聲污染的強度高、分布廣和難以控制等特點。
2.城市建筑施工中的揚塵污染。
在城市中的舊樓房拆遷過程中,無論是使用的是人工拆遷還是定向爆破技術,往往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揚塵污染,特別是在天氣比較干燥的情況下,空氣環境的揚塵污染就顯得更加突出。根據空氣中揚塵顆粒的大小可分為三種:即降塵、飄塵以及可吸入顆粒物。空氣中最主要的污染物就是揚塵污染。在我國城市空氣中的揚塵污染物主要由煤煙塵、建筑揚塵以及風沙塵組成。其中形成建筑揚塵的主要因素是:建筑施工中渣土的挖掘與清運;在外的堆料;在拆遷過程中自上而下隨意拋灑的垃圾;施工現場攪拌混凝土等。
經過多年努力,城市中的煤煙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受季節性因素影響較大的風沙塵,隨著城市道路硬化和綠化工程的逐步實施,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由于近些年來我國城市化進程速度進一步加快,城市的人口也越來越多,房地產項目的開發也日益激烈,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建筑揚塵對城市空氣的污染。
二、城市建筑施工環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1.城市建筑施工噪聲污染的防治措施。
首先,建筑施工單位要嚴格執行建筑施工工地申報制度。但凡是需要在城市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機械設備,其排放的噪音不符合國家規定的環境噪音排放標準的,施工單位有責任在建筑工程開工的十五天之前,將該建筑工程的項目名稱、施工工程場所、施工期限和設備可能產生的環境噪聲值以及施工單位所采取的防治環境噪聲污染的措施情況等申報給工程所在地縣級以上環保行政主管部門,以促使環保部門對施工單位進行有效的管理。
其次,嚴格限制施工單位的施工作業時間。原則上禁止施工單位進行夜間也就是晚十點到次日早六點施工,建筑單位夜間施工也嚴格禁止使用打樁機、混泥土攪拌機以及電鋸等建筑機械設備。建筑單位確實因特殊原因需要夜間施工時,應提前按照相關規定請示環保部門的批準,并辦理《夜間施工許可證》。同時在建筑工程施工工地周圍的民眾居住區張貼施工告示,以取得周圍居民的諒解。
最后,建筑施工單位還要積極的不斷更新建筑施工設備。對建筑施工中的噪聲污染的控制主要就是對噪聲源的控制,只要噪聲源得到良好的控制,那么城市聲音環境質量就會得到極大的改善。因此,各地環保部門就要積極督促建筑施工單位對落后的建筑設備和技術進行淘汰,引進新的技術和噪音相對較低的建筑施工設備,比如在建筑施工的樁基施工階段,要使用靜力壓樁機代替傳統的打樁機,促使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對噪聲污染的有效控制。
2.城市建筑施工揚塵污染的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U492文獻標識碼: A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農村生產力的不斷提高,農村的經濟取得了飛速的發展,農民的生活質量大大改善,但同時,農村的環境狀況也在每況愈下,這主要由于我國農村法律制度的缺失、農民的環境意識比較淡薄、農業生產方式不合理等等。下面我就將從不同的層面對我國農村環境污染的成因以及對策進行分析。
1、農村環境污染成因
1.1、環境意識淡薄
我國農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比較低,長期以來農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淡薄,造成資源的過度開采,造成隨意處置農業廢棄物的現象比較嚴重,垃圾亂倒、畜禽亂放、死畜亂扔等不良的生活習慣常見,基層農村管理者忽視了環保工作的法律強制性,使現存涉及農村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在具體工作中被政策化,其靈活性代替了法律法規的強制性以及規范性,這就造成了我國的新農村環境保護遇到重重的障礙,農村的環境污染持續惡化。
1.2、畜禽污染
近年來,在我國農村,比如人口較為密集的地區對畜禽煩人養殖已經從分散的農戶養殖轉向集約化的養殖,而對于工廠化的養殖,使得禽畜糞便的污染在大幅度的增加,再加上布局上的不合理,沒有注意避開人口聚居區,造成畜禽糞便還田的比例比較低。與此同時,在污染排放的強度上并不低于工業企業的集約化養殖場,其污染危害也就變得更加嚴重。
1.3、法律體系缺失
多年來,我國已逐步建立、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為主體的法律,其中包括憲法關于環境保護的規定,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環境保護體系,但是該體系建立的立足點往往是工業污染,雖然涉及了農村環境保護,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上述法律法規體系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農村發展的需要,以此造成我國農村法律體系的不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對農業環境雖有涉及,但都比較簡單,而且未能將農業自然資源的保護協調起來,農業造成的環境污染等重要環境領域還存在立法空白,這就使得我國農村環境保護管理體制也未能有效建立,不利于我國農村環保事業的健康發展。
1.4、鄉鎮企業污染
近年來,隨著我國一系列富農、惠農政策的出臺,鄉鎮工業企業以及畜牧養殖企業得到迅速發展,為農民增加了就業機會,但同時也帶來了諸多環境污染問題。這其中,鄉鎮工業存在著數量多、設備簡陋、技術落后等問題,很多鄉鎮企業缺乏防污治污設施,而大多數的畜牧養殖企業經營管理也多比較粗放,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出現了大量糞便得隨意堆放等現象,造成養殖場周邊水環境亞硝酸鹽、大腸桿菌等指標的嚴重超標,威脅居民的人身健康。
1.5、現代化農業生產
現階段,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農業生產都采取粗放型生產經營方式,以資源的浪費為農業發展基礎,再加上我國是世界上化肥年使用量最多的國家之一,并且有效利用率之低遠遠超過發達國家,為了保證糧食供應,大量使用化肥、農藥,過度的使用土地資源,這給農村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污染,嚴重的危害了農村居民的生活健康。
2、農村環境污染現狀
2.1、生活垃圾和水源污染
結合我國農村生產、生活習慣,很難做到將生活垃圾的分類,絕大多數農村生活環境比較差,與此同時,村鎮的環衛基礎設施不健全、布局不合理、大量有毒有害垃圾的任意丟棄等嚴重的污染了土地、水源。同時,城市垃圾向農村的轉移,也嚴重污染了當地的土壤、水源,給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糧食安全帶來長期危害。
2.2、白色污染
目前在我國農村,農用塑料薄膜是農村白色污染物的最主要來源。雖然地膜覆蓋技術的普遍運用,大幅度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由于缺乏殘留薄膜的回收措施,造成殘留薄膜在農田土壤中逐年增多,對農業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殘留薄膜長期存在于土壤中,會改變或切斷土壤空隙的連續性,阻礙土壤水分的遷移,削弱耕地的抗旱能力,最終致使農作物產量煩人下降。
2.3、重金屬污染
金屬一般不會自行分解,有毒的金屬離子被腐蝕后會溶于水形成金屬離子,隨雨水流入河流中或滲入土層,對土壤,水源造成嚴重的污染,導致所產的農作物無法食用。比如一些造紙廠、化工廠等排放的重金屬都是農村環境的污染源,這些企業排放的污水直接流入河中,嚴重危害了人們的健康,“癌癥村”越來越多,根據統計,年以來,我國已經連續發生了多起特大重金屬污染事件,這些事件中,農村是主要受害地區,農民也是主要受害人群。
2.4、農藥污染
現在我國農村在生產過程中,對農藥的大量運用較大程度地污染了環境,給人們的糧食留下了致病的隱患。目前,農民為了增加農作物產量而過度使用化肥,農藥,其實在實際上噴灑的農藥只有少部分的附著在農作物上,而其他部分則流失在土壤以及空氣中,這些不僅造成藥劑浪費、地力下降,而且對土壤和水源造成嚴重污染。
3、農村環境問題治理原則
3.1、堅持城鄉統籌的原則
目前,我國城鄉之間雖存在一定的地域分隔,但城鄉環境同屬于一個整體,相互影響,然而中國環境保護長期側重城市,使得農村環境的不斷惡化,這就要求我們應該徹底的改變環境保護輕農村的傾向,把城鄉環境保護放在同等重要位,統籌規劃。比如制定環境衛生標準以及責任區的制度;完善農村環保法律法規的建立、實施;加強農村的環保宣傳工作,發揮村民自身的力量來美化生活環境。
3.2、堅持協調發展的原則
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然而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生態環境的惡化,已經成為了我國面臨的重大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要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堅持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實施可持續化的發展戰略,即既能滿足當代人的發展需要,又要滿足后代人的生存,所以農村社會的發展就必須實現經濟、社會、環境效益的統一,并且充分的突出環境效益優于經濟效益的原則。
3.3、村民自治的原則
環境的保護應該以教育為本。首先,在農村各中小學開展綠色進校園活動,提高中小學生的環境意識;其次,對廣大村民加強宣傳引導,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動員村民自覺參與農村環境的保護工作,引導村民關注、支持環保工作,提升農村整體環境的質量。
4、農村環境治理對策
4.1、增強環保意識
廣大農民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所以增強廣大農民的環保意識,對農村環境污染防治工作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要在平時通過多多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引導農民樹立生態文明觀念,提高環保意識;開展環境保護技能的培訓,使農民掌握科學農業生產技術;廣泛聽取農民對涉及自身利益的發展規劃和建設項目的意見與訴求,維護農民的環境權益。
4.2、完善環境監督法律體系
要做到重視農村生態系統的整體性與環境問題的特殊性,根據實際制定出完善的約束性法規政策。在國家層面需要制定環境基本法,并增加自然生態保護方面的內容;在地方層面上可制定專門性的農村環境保護地方性條例,對現有法律沒有規定的內容作出全面具體的規定;完善相關政策,以已頒布實施的相關法律法規為基礎,系統分析對農村環境管理的具體要求,對相關政策進行完善。
4.3、建立城鄉污水處理系統
要建立城鄉污水處理系統,新建擴建污水處理場站,在近郊農村應建立比較完善的污水分流收集系統;在遠郊鄉村,可利用濕地以及溝塘等就地處理或者開展“一池三改”提高污水的處理效率。
4.4、統籌城鄉發展
建立城鄉統籌協調的環境保護機制,防止污染轉嫁;針對我國農村的特殊情況,制定更適合于農村環境現狀及發展的法律規范,提高農村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法律的現實操作性;創新城鄉一體化環保工作與投入機制,全面貫徹“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方針,切實加大對農村環境保護的投入。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環境直接影響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所以在以后的發展中一定要根據實際,加強對環境污染的預防與治理,使得農村居民生活品質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促進我國經濟的有效發展。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 X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19-0073-03
在平流層大氣中,臭氧吸收了90%以上的太陽短波輻射,從而對人類及生態環境起到了保護作用。但是在近地面大氣中,臭氧作為首要光化學污染物,可以誘發光化學煙霧的生成,使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環境面臨光化學煙霧污染的威脅[1]。臭氧本身是一種毒性氣體,近地面高濃度的臭氧會對人體健康、農業生產以及生態系統造成不利影響。因此,了解臭氧污染的來源及影響因素,開展環境大氣中臭氧污染規律的研究,對于防治大氣污染、提高環境空氣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對環境空氣中臭氧的來源、影響因素及城陽區臭氧污染規律進行分析,并結合城陽區實際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
1 環境空氣中臭氧的來源及影響因素
近地面環境空氣中臭氧主要來自平流層臭氧的向下輸送和對流層的光化學反應生成。CTM(Global Chemical Transport Model)模型研究表明,對流層臭氧可達 344Tg/a,其中約48%自本區域的光化學反應,約29%來自外遠距離傳輸,約23%來自平流層向下輸送[2]。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汽車保有量迅速增加,以及各種燃料、油、有機溶劑、涂料被大量使用,大氣中的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濃度不斷增加,導致近地面臭氧濃度不斷升高[3]。研究表明,人類生產、生活過程中產生的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在光照下,經過復雜的化學過程生成的二次污染物是近地面臭氧的主要來源。城市大氣污染地區臭氧濃度變化主要受當地光化學反應控制,這主要是因為污染地區形成臭氧的前體物的濃度較高,臭氧的產生和損耗決定于光化學反應[4]。
氣象條件是影響環境空氣中臭氧濃度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是造成臭氧濃度晝夜變化、季節變化、年際變化的主要原因,其中,太陽輻射、氣溫、風向和風速是比較重要影響的因素。如果天氣晴,少云高溫,紫外線較強,則會促進光化學反應的進行,導致該日臭氧濃度較高。反之,如果天氣多云,氣溫較低,風速大,再加上顆粒物濃度較高,則造成到達近地面的紫外線較弱,導致臭氧濃度較低[5]。
相關研究發現,臭氧與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污染物均呈較好的負相關,其中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與臭氧的負相關性最好,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可以吸收和散射太陽輻射,使光化學反應減弱,從而影響臭氧生成[6-8]。
2 城陽區環境空氣中臭氧的污染特征
青島市城陽區位于E120°07′~120°34′,N36°11′~36°24′,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具有明顯的海洋性氣候特點,四季分明,春季氣溫回升緩慢,較內陸遲1個月。城陽區共有2個大氣自動監測點位,分別為城陽區北部子站(城陽環保分局站)和城陽區南部子站(嶗山水庫站),監測項目為臭氧(O3)、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細顆粒物(PM2.5)。2個自動監測點位均使用API400E臭氧分析儀,分析方法為紫外熒光法,24h連續自動監測。本文數據周期為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判斷標準采用《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中二級標準(簡稱二級標準,日均值160μg/m3)。
2014年青島市城陽區大氣中臭氧日均值范圍為22~218μg/m3,平均濃度為99μg/m3,全年中有23d臭氧濃度超過二級標準,超標率為6.30%。臭氧超標多出現在春末夏初,氣象條件多為天氣晴好,少云,偏南風,高溫,紫外線強,有利于光化學反應的進行,有助于臭氧的生成。最小值出現在2月5日,當日氣象條件:天氣陰,西北風5~6級,平均氣溫-1℃,細顆粒物濃度為114μg/m3,顆粒物對太陽短波吸收和散射效用,使到達近地面的紫外線較弱,光化學反應生成臭氧的的濃度低。
從全年數據來看臭氧濃度變化具有明顯的日變化規律,主要表現為夜間濃度較低且變化平緩,最低值出現在夜間,日出后臭氧小時濃度迅速上升,最大值主要集中在14:00―15:00,而后濃度逐漸降低。晝夜變化振幅夏季最大,最低值與最高值最大可以相差7倍。
2014年城陽區環境空氣中臭氧濃度呈明顯的季節變化:春季升高,夏季最高,秋季逐漸降低,冬季最低。臭氧濃度月變化基本呈現倒“V”形,臭氧濃度在7月份達到最高值后逐漸降低。從臭氧全年監測結果可以看出,臭氧日均值最大值超過二級標準的天數集中在太陽光照充足的5―8月,臭氧濃度日均值低值一般出現在太陽光照較弱的12月、1月。
3 臭氧污染的防治措施
目前,臭氧已經成為城陽區重要的大氣環境污染物之一,防治臭氧污染,一方面需要建立長效機制,建立、落實法規和技術標準,另一方面要減少臭氧光化學反應前體物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放。因此,根據青島市年度空氣質量提升行動計劃的要求,建議從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治理污染點源、使用清潔能源、提升車用燃油品質、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等各個方面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不斷改善全區空氣質量。
3.1 綜合治理、聯防聯控 由于揮發性有機化物既可能造成細顆粒物超標,又是臭氧的前體物之一,因此,臭氧應與細顆粒物治理結合起來綜合考慮,實行綜合治理。同時,城陽區特殊的地理位置,易受外部區域大氣污染物擴散的影響,城陽區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氣態污染物和細顆粒物污染在南風條件時受來自李滄區、市北區、黃島區等外部大環境污染物由南向北擴散影響,較北風條件時污染嚴重。可見,只針對城陽區臭氧污染治理的效果有限,青島市各級政府應建立聯防聯控機制,共同治理,共同受益。臭氧前體物在不同地方比例不同,即便在同一個城市,市區與郊區也有差別,因而城陽區環保部門應加強與科研機構的合作,搞清楚城陽區臭氧形成受控因素,通過監測摸清楚臭氧前體物的具體比例、排放源的位置,做到有的放矢。
3.2 減少氮氧化物排放 城陽區工業園區較多,2014年城陽區工業氮氧化物排放量達到3 338.9t,居青島六區之首。環境空氣中氮氧化物濃度變化對光化學反應有很大的影響,控制、減少氮氧化物的排放,可以有效地控制臭氧污染。
3.2.1 優化產業及能源結構,提高清潔能源的利用率,減少燃煤的用量 對城陽建成區內20t/h以下燃煤鍋爐強制淘汰,鼓勵節能新型燃燒設備的研發與使用;在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實行集中供熱,減少生活面源對環境空氣質量的影響。
3.2.2 有效控制機動車污染 截至2014年末,城陽區各類在用機動車已達19萬輛之多,比2013年增加了3萬輛。而且城陽區地處青島市北部,是陸地交通進入青島的必經之地,機動車尾氣污染嚴重,有效控制機動車污染將成為提升城陽區空氣質量的手段之一。環保、公安、工商等部門建立完善聯合執法長效機制,嚴查無環保合格標志、黑煙車和駛入限行區域內的黃標車;大力發展以軌道為主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有軌電車盡快投入使用,鼓勵民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加大對電車、天然氣車等排污量小的機動車的推廣力度,對于購買環保型汽車的家庭進行獎勵。
3.2.3 大力推進鍋爐廢氣脫硝設施的安裝和使用 城陽區金田熱電、金海熱電等廢氣污染物排放重點企業,已于2014年7月1日前完成了鍋爐脫硝改造,氮氧化物排放濃度達到了環保部門規定的標準要求。環保部門對已建成的鍋爐廢氣脫硝設施,要嚴格管理、堅持穩定連續運行,同時要加大經濟政策的支持,對企業安裝、運行脫硝裝置給予經濟補貼。
3.3 減少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放 環境空氣中揮發性有機物的來源很多,交通運輸是最大的揮發性有機物人為排放源,溶劑使用是第二大排放源[9]。因此,做好揮發性有機物的減排工作,需要從減少交通運輸排放和減少溶劑的使用和排放2個方面入手。
3.3.1 加強揮發性有機物環境監管力度 對產生揮發性有機物的工業企業,以及廣告噴涂、車輛維修、噴漆、服裝干洗、餐飲業等小型加工業和服務業,均納入監管范圍。同時,結合《青島市環境保護局關于印發的通知》開展城陽區大氣揮發性有機物調查工作,掌握轄區內大氣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源、分布、數量,從中選擇代表性行業進行分析,了解行業排放情況,結合排放標準,配合國家環保部相關政策,達到揮發性有機物總量排放控制目標。
3.3.2 堅持源頭控制與末端治理相結合的原則 在工業生產中推廣清潔生產技術,減少揮發性有機物的使用。嚴格控制原料與產品在生產、儲運等過程中的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鼓勵企業使用先進儀器設備對有組織排放的揮發性有機物進行回收再利用或采用燃燒等方式使其達標排放。
3.3.3 減少機動車、飛機和輪船等交通工具的排放量 減少機動車、飛機和輪船等交通工具的排放,儲油庫、加油站和油罐車配備相應的油氣回收系統。2014年青島市環境保護局城陽分局制訂、印發《關于對全區加油站、儲油庫油氣污染防治設施規范化監管的通知》,明確轄區儲油庫、加油站規范化監管標準規范化監管標準,告知環保部門現場監察的三項重點內容,便于各加油站、儲油庫強化內部管理,建立健全油氣治理運行機制提供了保障。
4 結語
隨著經濟的發展,汽車及其他污染源的增加,臭氧污染現象將會更加突出,治理臭氧污染已成為大氣環境治理的必然階段要求,因此,應采取加強部門合作、綜合治理、聯防聯控、動員全社會參與等措施,讓空氣清新、青山綠水的美好環境早日實現。
參考文獻
[1]唐孝炎,張遠航,邵敏.大氣環境化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2-109.
[2]SUDO K.AKIMOTO H.Global source attribution of tropospheric ozone:Long-range transport from various source regions [J].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2007,112(D12):1-21.
[3]唐孝炎,張遠航,邵敏.大氣環境化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21-231.
[4]安俊琳,王躍思,李昕,等.北京大氣O3與NOx的變化特征[J],生態環境,2008,17(7):1420-1424.
[5]嚴茹莎,陳敏東,高慶先.北京夏季典型臭氧污染分布特征及影響因子[J].環境科學研究,2013,26(1):43-49.
[6]劉獻輝,周兵利,陳建新.洛陽市老城區環境空氣中臭氧污染特征及相關氣象要素分析[J].環境研究與監測,2014,27(2):14-17.
[7]鄭冬,李丹,紀德鈺.大連市區近地面臭氧污染規律研究及與PM2.5等污染物的相關性分析[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4,6:177-180.
【復習策略】
1.學會運用比較法分析不同污染類型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環境污染產生的原因與防治措施如下表所示。
工業污染工業生產中“三廢”的排放關鍵是減少“三廢”的排放量和對廢棄物實行資源化、無害化處理。主要措施有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生態工業園區等
農業污染過度施用化肥和農藥等造成土壤、水體污染,還有使用塑料薄膜產生的“白色污染”等合理施用化肥、農藥,發展有機農業等
城市垃圾污染 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拋棄各種廢棄物分類回收可再次利用的垃圾,并將剩余垃圾填埋、焚燒,或制作堆肥;用城市垃圾顆粒物礦物燃料燃燒、汽車尾氣、采礦,以及冶金等工業生產和人類的農耕活動被人類吸入,可引發多種疾病 [HJ2mm]
(3)大氣污染防治。
大氣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有植樹造林、調整能源戰略、清潔生產、調整產業結構、合理規劃產業布局等。能源生產和消費是大氣污染物的主要來源,因此在大氣污染的防治措施中,最主要的是調整能源戰略,其包括節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開發潔凈煤技術、開發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控制機動車污染等措施。
我國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的四大重點領域包括煙氣脫硫、煙塵治理、汽車尾氣污染防治和有毒有害氣體處理,其中潔凈煤技術是使煤炭在開發、利用過程中,減少污染和提高利用效率,以實現煤的高效、潔凈利用。
【考生易混知識】
5.(1)噪聲污染。理由:該聲波的波幅和頻率均不規則,屬于物理學上的噪聲。
(2)生理、心理。
(3)影響兒童智力發展。
(4)聲源控制,傳播途徑控制,接受者的防護。
6.(1)噪聲值:120分貝。污染源可能是車站或碼頭。
(2)不能。因為噪聲過大會影響奶牛生長和產奶量,效益低。
7.(1)由高到低依次為:廢氣―廢水―固體廢物。
中圖分類號 X5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11-0178-01
土壤污染是農產品安全問題的源頭,包括重金屬污染、農藥和持久性有機化合物污染、化肥施用污染等多方面。為了全面、系統、準確地掌握安達市耕地土壤污染狀況,有效防治土壤污染,發展生態農業,此次調查以2012年全國重金屬污染普查為依據和樣本,對全市耕地進行污染狀況調查,并據調查情況提出了防治措施,現將調查分析情況報告如下。
1 調查方法及項目
1.1 點位布設
點位布設是調查成敗的關鍵,以科學性、可行性、代表性為前提,按2012年全國重金屬污染普查點位分布進行點位布設,選擇典型區域、典型地塊和典型作物布設調查點,布點密度按照平均每226.67 hm2 1個點位,原則上采用均勻布點法,在相對較大的農產品產地地塊布點,力求覆蓋所有鄉鎮,不留死角。覆蓋安達市14個鄉鎮67個村。
1.2 調查項目及方法
據安達市實際情況,設定9個調查項目,包括調查點位置、農產品種類及產量、耕作制度、化肥種類及使用量、有機肥使用量、除草劑使用量及種類、農藥使用情況及種類、農業生產管理措施、周圍環境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排放、處理情況。成立了3個調查小組,確定調查人、記錄人等工作人員,做好調查工作的分工。優化采樣路線,并采用由遠及近逐個調查的方法。
2 耕地土壤污染現狀
2.1 以化肥、農藥污染為主
安達市以農牧業為主,工業污染相對較少。2012年全國重金屬污染普查結果表明,安達市耕地無重金屬污染,但是此次調查結果顯示安達市耕地普遍受肥、藥污染嚴重,主要是過度施用和使用方法不當造成的。
2.2 部分土壤白色垃圾污染嚴重
雖然塑料農膜的推廣在農業增收方面效果顯著,但農膜污染對農業生產具有潛在威脅。塑料農膜殘留在耕作層,在土壤中會形成隔離層,破壞土壤通透性,惡化土壤結構,減少農作物產量,破壞環境和自然景觀。目前安達市3個蔬菜主產區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農膜污染問題。
3 防治措施
3.1 預防措施
3.1.1 合理使用農藥,積極發展高效低殘留農藥[1-3]。依托“玉米螟綠色防控項目”,推廣赤眼蜂和白僵菌防治玉米螟的生物防控措施,減少殺蟲劑使用量;加強對標準施藥機械的推廣,提倡農民使用標準化的藥罐和霧化效果好的噴頭噴施除草劑和殺蟲劑,有效提高農藥利用率,減少農藥使用量[4]。
3.1.2 正確引導農民合理施肥。加大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使農民做到因地施肥,減少肥料浪費;推進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培肥地力。從種植技術、配方施肥到秸稈還田、秸桿綜合利用等進行直觀展示,推廣農業標準化種植,以達到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和提高秸桿綜合利用率的效果,保證各項節能減排環保技術得到有效推廣,保護農業生態環境,提高農業環保水平。
3.1.3 廣泛宣傳,增強農民的環保意識[5]。通過電視專題宣傳、發放宣傳材料、科技趕集等形式,大力宣傳農業環境保o的重要性,提高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
3.2 治理措施
具體包括:①生物修復。積極推廣使用農藥污染的微生物降解菌劑,以減少農藥殘留量[6]。同時可利用植物吸收去除污染。②化學方法。對于硝態氮積累過多并已流入地下水體的土壤,一是大幅度減少氮肥施用量,二是配施脲酶抑制劑、硝化抑制劑等化學抑制劑,以控制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大量累積。③增施有機肥。增施有機肥料可增加土壤有機質和養分含量,既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質特別是土壤膠體性質,又能增大土壤容量,提高土壤凈化能力[7]。④改變輪作制度。實行水旱輪作,減輕和消除農藥污染。⑤換土和翻土。若土壤受輕度污染,可對土壤進行深翻或換無污染的客土;若土壤污染嚴重,可鏟除表土或換客土。⑥實施針對性措施。對于有機污染物的防治,通過增施有機肥料、使用微生物降解菌劑、調控土壤pH值等措施,加速污染物的降解。
4 參考文獻
[1] 趙新雙.土壤污染現狀及防治措施[J].現代農村科技,2009(12):37-39.
[2] 葉靜茹,肆濤.我國土壤環境污染的防治措施研究[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07(4):26-29.
[3] 袁培博,袁若韞,吳現力,等.土壤污染因素分析及改良方法探討[J].山東化工,2017(2):115-117.
[4] 莊建玲,陳芹,陸其通.東海縣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措施[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4(4):47.
1 區域污染防治的措施
區域污染是對局部地區的污染。區域污染是由多種污染源排放的幾種主要污染物造成的中尺度空間污染,形成河流水系、海域等整個水域的污染。區域是指一個較大的地區,而多種污染源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往往成面狀分布,排放量大而持續時間長,對人們生活和生產造成普遍性的較大危害。所以區域環境污染的綜合防治,首先要從區域整體出發,對污染物的發生、排放、遷移、轉化,及其環境效應進行全面的調查研究,并從區域整體功能考慮,確定環境目標、確定區域環境污染的主要問題。
1.1 體制機制控制
在體制機制方面區域污染防治應盡快立法,根據區域自然資源承載力和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制定區域協同發展空間布局規劃,制定以環境質量改善為導向的政府績效考核激勵機制,建立區域間財政平衡機制。促進整體區域內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均等化,推進區域協同發展,運用市場機制,推行重點污染物跨行政區排污權交易,建立并完善區域污染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建立公眾參與監督機制,明確政府責任、加大違法排污的懲罰力度以及加強監督等。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推廣清潔能源的生產和使用。
1.2 準確的科學評估
在進行科學評估的過程中要根據國際基本標準和做法,通過第三方的委托,其中要注意的是第三方機構的資質和科研實力要得到保證,另外要根據區域特點設定監測點,尤其強化空氣中PM2.5等相關污染物的監測,形成完善的區域監測體系。對區域內重點排污企業的環保設施在建設、運營中進行專業化、全過程的集中管理。
1.3 防治措施實施
對于區域的污染要嚴格進行污染檢查工作,對于違法行為要嚴厲打擊,另外對于科學體系要嚴格拓展防控,強化屬地管理的責任,將揚塵污染控制納入網格化管理。應用新型的科技發展,推進污染的實時監控,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另外要提高污染防治的責任意識,具體責任到人,除了空氣的污染防治之外還要考慮水域的污染,水域方面的具體措施就是進行綜合整治,依托市場經濟的發展進行招商引資,把握當地資源條件充分挖掘自身資源優勢,為經濟建設快速順利發展增添動力,保駕護航。
2 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可持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稱為可持續發展。它們是一個密不可分的系統,既要達到發展經濟的目的,又要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資源和環境。
2.1 人為措施
綜合考慮人為防治措施:人為防冶措施要強調以防為主,防治結合,保證必要合理的環保投資,建立環境污染控制系統工程。綜合考慮人為防治措施與充分利用環境的自凈能力,要把多種人為防治措施和環境自凈能力作為一個系統來看待,進行系統分析,運用環境系統工程的方法,制定出最優的區域污染綜合防治方案,采用區域環境污染總量控制和發放排污許可證的辦法控制污染。
2.2 治理補救
統籌規劃,制定科學可行治理方案。加強領導落實工作責任。針對嚴峻污染防治形勢,整合各個職能部門力量,統籌指揮安排部署工作,形成整治合力。開展污染全面摸底調查。對重點排污企業、重點排污時段做好數據統計,制定方案分解落實任務。讓治理工作步入規范化、制度化、效率化軌道。嚴格考核實行一票否決。建立責任考評機制,層層分解和落實責任。突出重點,點面結合狠抓污染防治。要搞好源頭管控。嚴格執行污染物排放申報登記排污許可證制度,依法實施排污許可證制度,確保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環境可容納的范圍內。認真履行環保第一審批權,提高環境準入門檻,嚴格控制新一輪污染源產生。大力推廣農村能源沼液施肥技術,發展生態農業、循環農業和有機農業。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就近接入城鎮污水處理廠或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的鄉鎮、村要加快污水管網建設,加大節能減排資金投入。督促各企業結合實際情況認真制訂好企業治污和環保工作方案,引導和鼓勵企業加大治污投入,全面開展治污整治工作,政府可設置專項資金,用于獎勵企業更新生產工藝設備,提高節能減排效率,開展污染治理。健全機制,形成長效監管嚴防松懈。建立日常巡查制度。加大對涉排涉污企業的查處力度。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加快污染治理進度,對查出的違規生產經營甚至頂風作案、拒不整改的,依法嚴處絕不姑息縱容。
2.3 加大宣傳力度
強化宣傳,提高群眾認可和參與度。多渠道多形式深入宣傳。充分運用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媒體進行宣傳,在流域范圍內設置環保公益牌、張貼環保宣傳標語,大力宣傳保護水環境的重要性,引導人民群眾形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流域所在鄉鎮、村(社區)可以聘請環保監督員的形式,建立群眾環保監督員制度;利用有關環保主題紀念日,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傳展出活動,努力營造全民參與防治污染的氛圍。建立健全舉報獎勵制度。充分發揮廣大群眾維護監督環境的作用,從環保專項資金和排污費中拿出一部分資金作為有獎舉報的經費專款專用,制定和完善舉報獎勵實施辦法,舉報違規違法排污及造成污染的企業和生產經營戶,經查實后給予舉報人一定獎勵,切實提高群眾的參與度和積極性。
3 結語
綜上所述,區域防治在環境保護中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方式,我們要不斷的總結經驗吸取先進理念,不斷進步促進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進程。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TU7文獻標識碼: A
在我國的國民經濟建設發展過程中,建筑行業起著不可替代的促進和推動作用,它的建設發展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以及人民生活質量水平的提高。然而,在實際的建筑施工過程中,會不可避免的造成一些環境方面的污染問題,尤其是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社會大眾對建筑污染問題也越來越關注和重視。因此,國家和各建設單位必須要予以高度的重視和解決。本文就我國目前建筑施工過程中存在的相關環境污染問題進行簡單的分析,并分析和討論造成環境污染問題的原因和其防治措施,從而減輕建筑污染問題,促進我國建筑行業的和諧、綠色、可持續發展。
1建筑施工中的環境污染問題
建筑施工中帶來的環境污染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1.1噪聲污染
噪聲污染是建筑施工中最為直接的污染,建筑施工中的鑿巖機作業、鉚釘機作業、打樁機作業等都會帶來極大的噪聲污染,它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噪聲污染被稱為“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藥”,是一種感覺性危害,長期工作在高噪聲環境下而又沒有采取任何有效的防護措施,將會導致永久性的無可挽回的聽力損失,甚至導致嚴重的職業性耳聾。除了導致耳聾之外,還會對人體的神經系統、心血系統、消化系統以及生殖機能等產生不良的影響。
1.2空氣污染
空氣污染中最顯而易見的就是粉塵污染,就是在施工過程中,各種材料的裝卸都會撒下一些粉塵在空氣中,比如說水泥、干石灰的裝卸,一般在裝卸的時候都能看見塵土飛揚,不僅會造成空氣污染,還會給人的身體帶來一定的危害。在裝修的過程中也會引起一些粉塵污染,空氣污染中除了粉塵污染外,還有各種建筑施工設備在運作時所釋放出的尾氣,這對人的身體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1.3水污染
地球上的淡水是越來越少,在我國北方,雨水較少,空氣較干,缺水情況較為嚴重,現代的人們提倡節約用水,各種各樣的節水設備應運而生,比如說節水型漱口杯、節水型馬桶。在很多城市里,為了督促大家節約用水,采用階梯水費、分時段供水。
水是人們的生命之源,而在建筑施工中需要大量的水資源,這個暫且不說。就是建筑施工之前需要先鋪好下水道,于是需要打很深的地基,而在這個過程中,土壤就自然而然的對水質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另外一方面,由于人們的環保意識不強,于是在建筑施工中很多廢棄物隨意亂扔也給水源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危害。
1.4有毒有害廢棄物污染
建筑施工中經常會有很多廢棄物,對于廢棄物的處理不當,就會致使廢棄物中一些化學物品發生作用,造成環境的危害。而會產生毒素的廢棄物主要就是:廢棄的化工材料、油手套、工業棉布、鋁錫紙、化學藥品等,這些廢棄物如果隨意丟棄,就會逐漸的將其中的化學藥品揮發到空氣中去,進而造成空氣污染、水污染等環境問題,還會給周圍居住的人們帶來很嚴重的身體危害。
2防治措施分析
在建筑施工無處不在的今天,在建筑施工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今天,建筑施工中帶來的各種環境問題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一定的困擾,尤其是那些長年生活在建筑施工中的人們,他們的身心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危害。為了保護環境,提高人們生活的環境質量,對于建筑施工中早餐奶的環境問題就要嚴格對待,認真的處理問題,最大限度的降低污染和危害。
2.1提高環保意識
在建筑施工中,可能大家覺得環境污染是無法避免的,進而就不管它,這是一種非常消極的方式,會造成惡性循環。首先要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提高思想認識。對于建筑施工中的所有人員都要進行環保意識的教育,讓大家在施工過程中盡量的避免的環境污染的產生。
環保意識不能停滯不前,它是需要跟著時代的步伐不斷發展進步的,要定期的對建筑施工工作人員進行環保知識的教育和培訓,對于先進的環保知識要及時的傳授給施工人員,讓他們在工作時能夠更好的做到環保。
2.2改進施工工藝技術
在環境保護的問題上,建筑施工技術工藝的不同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設備能夠使得污染更少,而且先進的技術和設備能使得工作效率更高。就比如說噪聲污染,很多傳統的老舊的機器設備就會發出更大的噪聲污染,而進過改良的先進的技術設備就能減少噪聲,或是在施工現場通過一定的措施而防止早上呢的快速擴散。
所以,建筑施工單位要及時的更新設備和技術工藝,運用先進的技術設備,改良施工工藝,這樣不僅能提高工作效率,保證建筑工程的質量,還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環境污染,保護環境。
2.3對噪聲污染的處理
在對噪聲污染的處理上,一是改進機器設備,使得噪聲減少;二是根據周圍的環境,對于居民生活、學校等人員較多的地方采取一定的措施阻止噪聲的擴散,比如說在居民區一側做好降噪圍簾工作。三是對于施工時間的控制。夜晚是人們睡覺養精蓄銳的時間,原則上是不允許施工的,如果實在是迫于無奈,施工單位要跟周圍的居民進行協調,最大限度的降低噪聲,在夜晚施工中也要選擇噪聲最小的工種。
2.4粉塵污染的防范
在建筑施工中的粉塵污染防范中,應注意以下措施:1)保證施工現場中生活、辦公區的道路進行硬化處理,并且配備專人定期灑水和清掃,以有效控制施工過程中的揚塵;2)在市區內進行建筑工程施工時,應盡量控制現場的混凝土攪拌,而是要使用質量合格的商品混凝土;3)在市郊建筑工程項目的混凝土攪拌中,應加強施工現場的封閉管理,以盡量減少或降低施工過程中的水泥、石料塵量;4)在土方運輸過程中,應嚴格限制運載車輛的裝土高度,并且對土方表面進行覆蓋、噴灑水處理;5)在進行樁基施工時,盡量選用環保性能突出的先張法預應力靜壓管樁,并且配合使用無循環的環保泥漿工法,從而有效減少泥漿循環鉆孔、灌注中的粉塵污染;6)在進行建筑裝修工程時,應盡量使用半成品或成品,以減少揚塵。
結束語
建筑施工在現代生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它對環境的污染很大,所以需要不斷的進行改革創新,最大限度的減少環境污染,保護人們生存的環境,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環保是當今社會的主題,是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一起保護環境。在建筑施工中,環保措施的實施首先是建筑施工隊伍環保意識的提高,只有大家都有著強烈的環保意識,才能在實際施工工作中做好環保措施,最大限度的保護我們生存的環境,讓大家都生活得健康、開心。
參考文獻:
[1] 張旭東.城市建筑施工中的環境問題及其控制對策[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0(08)
[2] 陳惠芬、珠美珍.建筑施工過程中的污染防治與環境管理措施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02)
湟源縣位于我國黃土高原最西端日月山下,是青海省東部農業區最西邊的一個縣,由于其處于湟水流域上游地帶,致使流域表面受生活污染、農業污染、工業污染、交通污染等因素的影響較大,為當地地表水環境帶來很大的威脅,因此相關部門必須加大防治力度,制定完善的防治措施才能得以解決,本文也會對當地水環境質量現狀及污染來源進行詳細的闡述,為當地政府解決地表水環境污染防治提供有效技術支撐。
1 湟源縣的主要水系情況及污染情況
湟水河是黃河上游的一條較大支流,是湟源縣的主要過境河流,縣境內河長41.5公里,流域面積1509平方公里,湟水河湟源境內一級支流有藥水河、申中河、拉拉河等7條,二級支流有白水河、寺灘河等6條,分布范圍較廣,流域面積較寬。隨著近年來湟源縣工業及農業的大力發展,地表水環境受到嚴重污染威脅,尤其是湟水河流域的污染,其具體污染調查情況(調查范圍為河道兩岸100米之內)。
如下圖所示:
由上圖所示,可見湟源縣所有河流的源頭段的水質較好,都屬于地表水Ⅱ類水質,但出境段的水質都屬于地表水Ⅲ類水質,并呈現逐步惡化的趨勢,相關部門必須采取對應的污染防治措施,才能保證地表水水質穩定達到Ⅲ類水體以上。
2 湟源縣地表水環境污染來源
2.1 湟源縣地表水污染源比重表
2.2 生活污染源主要來自村莊、農家院(餐飲)、學校等污染源
近年來,隨著社會生活經濟不斷發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鎮化的加劇,導致生活污染源對水體影響越來越嚴重,生活污染源占44%,主要來自河道兩岸村莊、農業院餐飲等污染因素,村民綜合素質有限,在河道內隨意傾倒垃圾、直排生活污水、河道內清洗衣物、拖布;河道兩岸季節性農家院越來越多,生活污水、垃圾、人畜糞便直接或間接進入河流。
2.3 工業污染源主要來自水泥廠、鐵合金廠、污水處理廠、水電站、制磚廠、煤炭銷售場、預制板廠、汽車修理廠、采沙場、陳醋廠等污染
自改革開放以來,縣城內各企業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但由于其分布不均勻,致使中小型企業分布在鄉鎮河道兩岸,規模以上企業都集中在工業園區,規上企業的廢水經過處理后全部進入城市管網,最終由縣城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后排放。工業污染源占40%污染來源主要集中水電站、制磚廠、煤炭銷售場、預制板廠、汽車修理廠、采沙場、洗沙廠等中小微企業,生活、生產污水,生活、生產垃圾等對地表水環境造成的污染嚴重,尤其湟水河湟源段沿岸分布11家水電站,嚴重影響水體淤泥的自然沉降、水體生物正常活動、水體的自凈能力。
2.4 農業污染源主要來自蔬菜集中種植地、苗圃、畜禽養殖場等污染源
隨著城鄉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肉類的消費需求也是越來越多,加劇了農村養殖業的發展。目前湟源縣養殖戶每年不斷的增長。為了節約成本,取得更大的利益,養殖戶會把一些廢棄物直接排放到河水中,使其形成富營養化的河流,加劇地表水環境的污染。蔬菜種植地、苗圃等數量不斷增長,農戶對農藥和化肥不科學的使用對水體帶來了潛在的威脅。
2.5 交通污染源主要來自國省道、青藏鐵路、鄉村硬化路等污染源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交通越來越便利,車輛越來越多,交通運輸越來越復雜。主要影響有路基開挖、施工,水土流失,所有道路車輛行駛中灑落的煤、生活垃圾、柴油、機油等垃圾最終經過雨水沖刷進入水體污染地表水環境。
結束語
上級政府部門應加大對湟源縣潛在的水污染問題的重視度,因為其環境污染因素較多,有隱蔽性、隨意性、廣泛性等諸多污染特點,嚴重制約了地表水環境質量的改善和自凈能力。如果不及早對其進行處理和解決,還會加劇地表水水質的退化,對人們的身體健康也會帶來一定的威脅。因此地方部門要積極采取合理的解決措施,制定完整的防治規劃,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力爭將這一嚴重局面徹底的打壓下去,為改善地表水環境作出應盡的貢獻和力量。
由于市政工程往往建址于城市中心、居民區等人口密集的地方,環境問題更應該受到關注。雖然這些施工所產生的環境問題不能避免,但作為市政工程建設企業,本著造福于民的原則,應盡最大能力減少施工給居民生活帶來的不便。以下就市政工程建設過程中的環境管理進行探討。
1市政工程建設過程中的環境管理內容
市政工程建設施工期的環境管理,應堅持以防為主管治結合的原則,將施工階段的環境保護工作納入施工單位和建設單位的管理軌道之中,其主要內容有以下幾方面。
1.1進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
根據我國的《環境影響評價法》規定市政工程項目在施工開始前應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對環境有重大影響的施工項目應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對環境有一定輕度影響的施工項目應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對施工項目可能造成的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并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議;環境影響報告應得到環境行政主管部門的審批,對環境影響較小的施工項目應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
1.2實行建筑施工申報登記
根據國家有關環境保護法律規定,建筑施工前應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建筑施工噪聲的申報登記,說明施工工藝施工主要設備、施工時間和周期以及污染防治措施等,市政工程項目由于其特殊性有時在道路施工時存在連續作業的情況還必須將施工時間提前申報并告知周圍居民,采取適當的防噪聲措施。
1.3落實環境保護措施
必須加強對施工人員的環保意識教育,在施工前、施工間期、施工后期的幾個階段落實環境保護的措施。施工單位在施工前,應按相關的法規和條例以及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中對施工期的環保要求,制定施工期間的環境保護計劃并予以落實。環保計劃的主要內容包括對污水、粉塵、噪聲、固體廢棄物等的防治措施。
1.4有效進行環境影響監測
市政工程項目施工期的環境監測可以了解和評價施工期間的周圍環境質量,為環境管理提供技術支持。施工期間的環境監測,需確定各種污染物的最終排放量,應對周圍大氣、水體甚至土壤的環境質量及居民生活區受影響的程度開展監測,在居民生活區附近施工的建設項目,還需開展噪聲、振動監測以評估施工期間周圍環境是否符合國家環境質量標準的要求。
2市政工程建設存在的環境問題及其防治措施
2.1市政工程建設存在的環境問題
(1)施工揚塵。施工揚塵是市政工程施工中造成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它是指施工現場因各種作業、車輛運行、地面風蝕等原因擴散到空氣中的各種粉塵。這些施工揚塵的產生往往對施工現場及附近區域造成一定程度的大氣污染,在市區居民集中的區域施工時甚至還會出現污染糾紛。(2)施工噪聲。施工噪聲是指在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其特點是:噪聲源相對穩定,噪聲的產生時間有較大的波動性。施工噪聲污染主要發生在施工現場及構件加工場,主要噪聲源來自各類施工機械。(3)施工水污染。市政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的水污染主要是由于施工現場施工人員的生活污水排放和由于施工場地的地面沖洗水、降雨所造成的地表徑流和流失的漿料進入水體等所造成的。這些影響會使施工場所附近的水質受到一定的影響。
2.2市政工程建設環境問題的防治措施
(1)施工現場揚塵防治措施。使用新型環保材料,對施工現場土方用綠網進行覆蓋,硬化臨時道路,隨時灑水防止揚塵,對水泥等細顆粒建筑散體材料密閉保存,使用密閉式運輸車輛運輸土方和垃圾,在施工現場主要出入口設置沖洗臺,專人對出場車輛進行清洗,嚴格控制使用尾氣排放不合格車輛,除設有符合規定的裝置外,不在施工現場熔融瀝青或者焚澆油氈、油漆以及其他會產生有毒有害煙塵和惡臭氣體的物質。(2)施工噪聲防治措施。市政工程施工離不開機械操作,噪聲伴隨著施工的開展而產生,噪聲污染不僅影響周圍居民的學習、工作和正常生活,它對健康的威脅也是不可忽視的。根據法律法規,當地環境保護標準和體系文件要求,對于噪聲污染可采取:攪拌機等噪聲設備加設隔音棚;推士機、挖掘機、裝載機等白天限制值75dB夜間55dB,混凝土、攪拌機、震搗棒、電鋸白天限制值70dB夜間55dB,注意機械保養使機械保持最低聲級水平;盡量不采用強噪聲機械,夜間運輸車輛進入施:I:現場嚴禁鳴笛,裝卸材料要輕拿輕放。(3)施工廢水污染的防治措施。要確保施工場地遠離水源地,做好臨近水源地的隔離保護措施,以免施工廢水污染水源。市政橋梁樁基施工中的泥漿廢水等,必須要先沉淀,然后排放到指定區域。還可以將施工現場的部分廢水回收利用,噴灑于施工現場,有利于減少揚塵,還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施工作業人員生活區中產生的污水應當經過市政污水管道排放。含有有害物質的污水必須要進行無害化處理后才能排放。
3市政工程建設施工的環境保護管理
3.1準備階段
制定合理可行的環境保護措施管理,在施工作業的準備階段,第一,應當建立起完善的環境保護管理機構,建立針對可能導致環境污染的各項潛在因素做出及時的應對處理辦法,明確施工作業組織中針對各項環境保護管理工作的分工細則,完善施工作業中環境保護管理方面的各項規章制度。在組織計劃實施市政施工時,應當先了解施工過程中環境保護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并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崗前培訓,明確我國針對建設項目中對于環境保護的各項規章制度,并嚴格遵守。
3.2施工階段
加強環境保護的管理實施,在工程作業實施的階段中,就不同程度不同時期的施工工序的特點及時改善相關環境保護管理措施的相關制度,并且做好相關的環境污染的應急預案,不斷提高施工過程中環境保護管理中作的水平。為了確保施工階段各項作業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要及時評估施工階段中可能造成的污染狀況,還要定期開展施工環境影響的調查,依據以上兩個方法制定相關的環境保護污染的防治措施,并且還要確保其可行性和科學性。
3.3竣工階段
污染發生后的處理機制,由于各種原因,施工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許許多多的污染。施工部門應當及時針對污染發生狀況采取預案,作出相應的處理措施。還要將污染事故的現況及發展趨勢及時上報主管部門,一邊采取積極有效的處理措施,避免污染危害蔓延擴大。針對已發生的污染事故,要嚴格分析其發生原因,并處罰造成事故的相關責任人,整改相應的施工作業中的漏洞,不斷完善施工階段的環境保護管理工作
結束語:
為防治市政工程建設項目施工期的環境污染,應加快對施工期的環境監測技術規范的研究,建立和健全市政工程建設過程中的環境管理制度,使市政建設項目全過程受到環境部門的監控。
參考文獻:
[1]駱國良,李維權.市政工程施工與保護環境協調發展[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0(11)
[中圖分類號] P694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4)-2-253-1
0引言
我省是地質災害的多發國家之一,地質災害種類多、分布廣、影響大、造成損失嚴重。礦山地質災害是地質災害的一個分支,是人類開采礦山而直接誘發的人為地質災害。我省是采礦大省,開采技術和設備相對落后,導致礦山開采環境不斷惡化。近年來,重大地質災害明顯上升。
1礦業開發與地質災害
經濟的快速發展加快了對礦物的需求與消耗,這也為礦產開采企業帶來更大的發展機會。然而由于迅猛發展的中小型礦山疏于管理,加之小型礦山的開采方法和選礦工藝落后,大多無環保措施,加劇破壞礦區環境。開采環境明顯惡化,礦山地質災害問題日趨嚴重,潛在的致災隱患不斷增多,且隨時可能發展成災,造成人員傷亡、設備報廢、設施損毀甚至礦井關閉、資源浪費等嚴重后果,嚴重制約了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礦山地質災害的主要類型
礦山地質災害種類繁多,按成災與時間的關系,可分為突發性礦山地質災害(如礦坑突水、瓦斯爆炸、巖爆等)和緩發性礦山地質災害(如采空區的地面變形、環境污染等)。但最常見的是以災害的空間分布和成因關系分類。
2.1地下水位改變引起的災害
礦坑突水涌水這是最常見的礦山災害,突發性強、規模大,后果嚴重。生產過程中常因對礦坑涌水量估計不足,采掘過程中打穿老窿,貫穿透水斷層,驟遇蓄水溶洞或暗河,導致地下水或地面水大量涌入,造成井巷被淹、人員傷亡災難。
坑內潰沙涌泥這是常與礦坑突水相伴而生的災害。當采掘過程中驟遇蓄水溶洞,常見溶洞中充填的泥沙和巖屑伴隨地下水一起涌入,另外一些透水斷層和地裂縫也常會使淺部第四紀沉積物隨下漏的地表徑流涌入坑內。其結果是使坑道被泥沙阻塞,機器、人員被泥沙所埋,嚴重時甚至會使礦山遭受毀滅性的打擊。
環境污染環境污染是礦山災害的另一種重要形式。因采礦、選礦產生的“三廢”物質,由于未經有效處理就被排放到江河湖海中,造成環境污染公害事件。采礦還會造成水土流失、土地砂化、鹽漬化、地下水斷流等。
2.2礦體內因引起的災害
瓦斯爆炸和礦坑火災這種災害最常見于煤礦。由于通風不良,使瓦斯積聚發生爆炸,造成井下作業人員傷亡,礦井被毀;礦坑火災除見于煤礦外,也見于一些硫化礦床。因硫化物氧化生熱,在熱量聚積到一定程度時則發生自燃,引發礦山火災。礦山火災的危害極大,而且還嚴重損耗地下礦產資源,如有的煤礦在地下已燃燒上百年,其資源損耗量十分巨大,使當地氣候發生改變,農作物和樹木大量死亡,田地荒蕪,環境嚴重惡化。
地熱隨著開采深度加大,地熱危害不斷加劇。我國已有許多礦山開采深度達到800m以下,礦山因含硫量高,開采深度又大,地溫非常高。礦山地熱災害導致礦工勞動環境惡劣,嚴重影響了有關礦山的正常生產。
3礦山地質災害的防治措施
根據不同礦山的地質條件和地形特點及礦山的開發利用方案以及災點的分布特點劃分不同層次的防治區,以便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一般分為重點防治區、次重點防治區和一般防治區。
3.1重點防治區防治措施
(1)合理設計邊坡參數,加強邊坡監測,建議做擋墻穩固邊坡,開挖后如果出現開裂變形,建議做專門的工程地質勘察。
(2)對于原有的災害點,做好邊坡加固和預防工作,盡量消除因礦山開采而誘發災害復發的隱患。
(3)渣場棄渣,嚴格做好方量及邊坡坡度的設計,做好擋墻設計,設置攔渣壩,防止泥石流的產生,并充分、合理利用渣場,嚴禁隨意棄渣(特別在公路沿線)。
(4)對于坑道開采,在坑道內一定要做好支護,做到邊開采邊支護,防止因礦頂坍塌、冒頂等產生的危害,尤其上方有住戶處要預防引起上部地面開裂。
(5)做好坑道的排水設計,以防因礦坑涌水造成危害。
(6)設置監測點,做好監測記錄與分析工作,確保在易于發生災害地段防患于未然。
(7)開采結束后,對礦區進行統一規劃,計劃進行礦山復墾工作,恢復礦山生態功能。
3.2次重點防治區防治措施
在進場公路、礦山生活區建設中,會形成大量的邊坡和一定數量的棄渣,可能形成邊坡失穩,造成滑坡和塌方;沿途不合理的棄渣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可能形成坡面泥石流,可能有滾石和飛石危害。
(1)科學合理設計邊坡參數,并進行合理支護和加固,邊坡上方應設置排水溝,做好地表擋排水措施。
(2)加強工地管理,合理堆放棄渣,嚴禁隨意棄渣;在險要地段建設攔擋滾石和飛石的設施。
(3)開采結束后,將棄渣場扒平覆土,植樹還林,恢復植被。
3.3一般防治區防治措施
區內無主要建筑物和工程項目建設,主要可能因地表巖體的破碎而造成水土流失。應嚴禁越界開采,減少人為擾動,做好植被保護和水土保持。
3.4地質環境恢復方案及措施
為防止水土流失、恢復植被和景觀,礦山須規劃進行礦山復墾工作,以恢復礦山生態功能。開采棄渣切勿胡亂堆放,必須統一堆放到開采境界線以外的礦山棄渣場內,在開采過程中,有計劃地將棄渣回填到采空區。棄渣場經處理后再敷表土、植草種樹。通過上述地質環境恢復工作,減少水土流失,恢復礦山的生態功能,達到生態恢復和維護人類與環境和諧的目的。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根據災害的空間分布和成因關系,礦山地質災害主要有巖土體變形災害、地下水位改變引起的災害和礦體內因引起的災害三大類型,本文對這些類型及其亞類型進行了論述,并闡述了對于礦山地質災害的防治措施的建議。
參考文獻
[1]林芳,郭守權.淺析礦山地質災害類型與防治措施[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