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園內涵匯總十篇

時間:2024-01-10 10:15:0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智慧校園內涵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智慧校園內涵

篇(1)

引言:我國的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大數據技術更是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在此背景下,高校更加關注智慧校園建設。高校智慧校園建設較之前的數字校園模式更為先進,能為學生和教師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因此,學校應當致力于高校智慧校園建設,提高自身的辦學水平。

一、大數據技術的內涵

大數據技術是集收集、挖掘、存儲和處理信息為一體的綜合性技術,具體包括四個方面。

第一是大數據分析技術,幫助人們分析數據,尋找數據計算方法;第二是云數據庫技術,在海量的數據中挖掘有效信息,進行存儲;第三是內存數據庫,集中對數據進行管理;第四是數據安全問題,采用數據遷移或雙機容錯的方式對數據進行保護[1]。

二、高校智慧校園的內涵

2.1定義和優點

所謂的高校智慧校園,是高校以物聯網技術為基礎,為師生打造良好的智慧化校園環境。這種校園模式具有以下的幾種優點:

第一是整合了高校的信息,可以使校園資源集中管理;二是打造了和諧的校園環境,有利于校園的發展;三是吸收了數字校園的優點,同時對數字校園又有所超越。

2.2特征

智慧校園具有以下的幾個特征:首先是信息化,智慧校園在建設的過程中需要網絡信息技術的支持。其次是協作性,在建設高校智慧校園的過程中,高校的各個部門要積極配合,實現信息的溝通交流,促進最終目標的實現。再次就是便捷性,智慧校園在建設過程中支持移動終端,為師生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務。

三、大數據背景下建設高校智慧校園的策略

3.1培養智慧型人才

高校致力于培養人才,而在大數據背景下建設高校智慧校園,也需要培養智慧型的人才。我國網絡信息技術不斷發展,人們進入數據化時代,培養人才的方式也發生改變。傳統的線下培養方式發展為線上培養和線下培養相互融合的方式,高校以在線教育為平臺,在平臺上對教師進行線上教育,既節省了時間和資源,又提高了教育效率[2]。教師在接受教育時可以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對于自己掌握良好的知識點,教師可以選擇跳過,對于掌握較差的知識點,教師可以進行重點學習,從而提高教學水平。

3.2提高服務的水平

建設智慧校園,學校需要提高服務水平,使師生切實感受到學校的服務質量。

首先,學校要利用物聯網技術和智能感知技術,對學校的后勤進行技術化管理。在服務信息上,學校應當建立網絡信息平臺,實現信息的共享,對校園內部的實驗室安全、教學樓節能等環節進行動態監測,從而提升為師生服務的水平。

其次,學校應當整合各種服務資源,并擴展校外的生活資源。比如,學校可以實行一卡通制度,一張校園卡可以在學校通用,滿足學生的日常生活需求。這種一卡通制度的應用需要以物聯網技術作為基礎,因此學校應該引進先進的技術,便捷學生的校園生活。

3.2提供科研的支持

智慧校園可以看成是數字校園的升級版。在數字校園中,學校為師生提供信息的方式由資料檢索和圖書文獻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智慧校園中,學校應當發揮技術的巨大效用,在學生課題申報、教師科學研究等環節給予技術支持。比如學校可以豐富研究工具,更新實驗器材,利用電子平臺自動生成數據信息,并將這些信息提供給教師和學生。通過學校的支持,學生和教師的科研項目可以更加順利地完成。

3.3智慧決策和管理

傳統的數字校園雖然使校園內部信息的傳遞更加便捷,但是許多部門之間還存在著協調不暢的問題,各個部門的信息系統相互孤立,會導致數據無法實現共享。面對這種情況,智慧校園首先應當進行校園的集中管理,整合學校的各個部門,讓各部門實現信息的溝通和交流。其次,在管理物資和人力資源時,學校應該科學決策,合理調配,使物盡其用,人盡其才[3]。最后,高校應該建立校務管理的信息化平臺,讓師生了解校園內部的信息,從而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

四、結論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高校越來越關注智慧校園的建設。高校智慧校園一方面能提高為師生服務的質量,另一方面能提高自身的辦學水平,促進高校的長足發展。因此,學校應當探討有效方法,打造智慧校園,順應大數據時代的發展要求。

參 考 文 獻

篇(2)

1引言

在信息化的教育方式與物聯網的影響下,“智慧校園”被提出并逐漸開始實施,不過對智能校園進行建設與推廣是非常復雜的,必須要先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探討,從各個方面搜集智慧校園建設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一些問題,只有對智能校園建設有足夠的認知,找出智能校園在建設過程中的一些難點,應用多視角理論體系來深度解析其在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才能夠有效的提升智能校園建設的實踐效果,使其能夠在校園活動中發揮出更好的作用,進而使智慧校園得到更好的發展。

2智慧校園的內涵及其意義

2.1智慧校園的內涵

伴隨著物聯網技術在教育領域的不斷運用,使我國的學校管理與教學模式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智慧校園”的建設也逐漸的普遍了起來。智慧校園就是以物聯網技術為基礎,將學校的管理、教育和生活這幾方面賦予智慧,進而使學校能夠得到更有效的管理,使教師的工作以及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便利。智慧校園主要由以下方面組成:將計算機信息技術與學校的教育、生活相結合;給學校內的教師與學生提供一個方便教育與學習的平臺;合理的運用信息平臺和智能環境,將學校網絡與外界互聯網鏈接,以達到教育資源共享的目的。

2.2智慧校園的意義

智慧校園能夠使學校的教學方式得到改善,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教師所講述的知識,拉近了教師與同學們的距離,加強了同學們的交流與討論,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還進一步實現了校園的智能化與現代化,使學校能夠得到更加有效的管理,確保了在校教師與學生們的安全。

3智慧校園建設的必要性

3.1優化教學方式及環境的要求

隨著我國各個領域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社會各界的人才也是變的極度缺乏,而學校作為人才培養的地方,人們對它的教育條件也是越來越重視,因此學校必須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條件,為學生與教師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和教育環境,抓緊對“智慧校園”的建設,合理的應用現代化的物聯網技術,能夠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使教師更加容易對學生進行教育,進而使教師的教學質量與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3.2實現校園生活智慧化的要求

往昔學生在學校里的生活太過于單調,在生活中還很容易碰到一些麻煩,學生們在住校的時候非常的不便,進而導致學生們不能夠保持良好的狀態去學習。“智慧校園”的建設,能夠使這一問題得到有效改善,使學生們的生活與學習變得更加便捷,提高師生在學校內的生活質量。

3.3促進校園管理高效化的要求

早先在對學校進行管理的時候,安全事故頻發,給在校師生的人身安全帶來了很大的威脅。現如今,隨著學校在建設的過程中對物聯網技術的普遍應用,大大的提高了校園的安防能力,使在校師生的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徹底改變以往校園的管理模式,使校園管理更加現代化、智能化。

4物聯網與智慧校園

在當下這個以網絡為主的時代,合理運用相關的計算機技術來加強教育工作的質量是非常有必要的。智能化的教育方式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潛力,使教師的教學質量與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大幅的提高,使校園的智能化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

4.1智慧校園的特征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普遍應用,讓很多學校發展成為了“智慧校園”,使校園內的生活與學習變得更加現代化、智能化,智慧校園具體有以下特點:為許多教師以及學生創造一個能夠有效提升教育質量的平臺,使學生能夠更好的與教師溝通,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將相關的計算機技術應用在學校的各個方面,使信息資料與各方面知識能夠得到共享;合理的運用計算機網絡,將校園內的網絡平臺與外界的互聯網平臺鏈接在一起,使在校師生能夠獲取到外界一些有用的知識與教育資料。物聯網技術的應用能夠使學校得到更好的管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校師生的生活以及教學質量。

4.2物聯網在智慧校園中的作用

4.2.1實現學校的可視化智慧管理在智慧校園中,合理的運用物聯網技術能夠使校園內的各個方面都能夠得到監控,對學校內的環境以及教室內的狀況實行可視化的監管,及時的發現問題并找出問題出現的原因,校園環境的可視化能夠為校園管理工作提供幫助,使校園管理工作更加現代化、智能化,確保在校師生的人身安全。在學校內安裝一些安保設施,比如能夠感應校內人員聲音、運動、光線以及溫度的傳感器,能夠對教師與學生的身份進行識別的設備等,將校內的一些安保設施接入網絡,使校內各方面的情況能夠得到智能化可視化的監測,這樣能夠有效的避免校內安全事故的發生。4.2.2構建智慧的教育教學環境隨著我國科技領域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網絡以及多媒體方面的技術水平也是在不斷的提高,師生們經常在互聯網上獲取一些知識與教學資料,大大的提高了教學質量,不過也不能過分的依賴網絡來進行學習與教育,過分的依賴網絡資料進行學習,學到的知識會變得非常的死板,給學生們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物聯網技術的應用能夠使現實資料與虛擬的資料相結合,實現互聯網信息空間和現實空間的互聯,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網絡知識的時候能夠體驗到身臨其境的感覺,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進而加強教師與學生間的溝通與交流,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4.2.3促進區域資源共享由于大多數學校內的實體教學材料有限,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很容易出現資料缺失的情況,使教學不能順利的進行。物聯網技術的應用能夠使區域內的學校教學資料得到共享,讓教師與學生能夠享受到區域內多所學校的教育資源。

5結束語

國內學校要想不斷的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就必須要建立起現代化、智能化的“智慧校園”并不斷的跟隨時代的步伐對其進行改善。“智慧校園”在給學校與師生帶來便利的同時,還帶來了很多必須解決的問題,比如安全隱私、資源控制、數據保護以及信息共享等等。因此,物聯網在教育中的發展不能夠急于求成,要明確智慧校園的含義與作用,不斷探索新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黃瑞鈺.智慧校園建設方案與實現[D].華南理工大學,2014.

篇(3)

一、漫畫適合校園場合

1、漫畫承載的信息量大

漫畫這種表現方式與音樂、演講等方式的不同在于其視覺的鮮明。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視覺最富有接受信息的特性,人的信息80%之多是由視覺完成的。而且漫畫的視覺不同于文章的視覺性,文字文章缺乏漫畫的生動形象性,顯得枯燥,并且還需要特意閱讀方能從中有所領悟,而漫畫的這種視覺性是生動活潑讓人在忍俊不禁之中獲得教益。漫畫能適合校園的許多場合,受時空制約性小,因此能在潛移默化中使師生受到教益。

2、漫畫形式的熟悉性

漫畫在校園內流行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很多學生尤其是女生的書包里都塞滿了各種漫畫。如果將他們喜歡的漫畫形式添加針對現實的因素,構成教育漫畫,便能夠讓他們更加認同與喜歡。此外,很多學校都有美術教師講授過漫畫,很多學生都有制作漫畫的經歷,所以校園借助漫畫這種師生熟悉的表現形式來教育學生也是可操作的。

3、漫畫教育符合學生心理

漫畫的教育方式與紀律規定和教師的訓話的不同之處,便是它教育的間接性,學生不會與教育他們的教師當面對峙,這在心理上能夠滿足青少年學生的需要。學生有較為強烈的自尊心,直面教育者總給學生很多壓力,易于引起學生的抗拒反應。漫畫的教育方式便能夠減少甚至杜絕學生的執拗對抗,更具有教育的實際效果。

且看下面這幅漫畫:一個書寫著“愛護樹木人人有責”標語的條幅系在一棵大樹和小樹之間,由于條幅的拉力,小樹被拽彎了身子,很痛苦。在被拉彎的小樹旁邊有一“我好累”的提示。這樣的漫畫比文字教育師生要言行一致更有實際效果。

二、校園漫畫推行的措施

漫畫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有更多的有利條件,要發揮漫畫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應有的作用就需要采取多種方式。

1、學校普及漫畫知識

漫畫是一種繪畫形式,其構圖與線條也有一定的講究。不僅要讓學生看到漫畫能夠識別,更重要的是知道漫畫創作的原理及其思想表達的技巧。學生領教漫畫的相關知識才能讀懂深刻的內涵,從中獲得更好的啟發教育。這就需要學校充分利用美術師資來普及和宣傳基本的漫畫知識,讓漫畫從個體表達思想的方式轉變成文全體喜愛的表現手段。因為漫畫不僅本身就是一種文化、一種知識,而且還能傳達更豐富的知識與思想,值得學生學習掌握。

2、漫畫置換紀律手冊

漫畫給人的感受是活潑幽默,同時意味深長,讓讀者久久無法忘懷其所傳遞的思想。同時,由于漫畫以簡單輪廓模擬現狀,便能夠使讀者見仁見智,不同心態與思想觀念的人都能從中發掘出教育性的意味,所以漫畫又是多功能教育的形式。

由于青少年學生處于心理欲獨立與未獨立、成熟與半成熟的狀態,自覺自己思想行為正確,對外界說教干預往往持有較強的逆反心理。然而,很多學校通常的做法是用班會、張貼紀律規章等形式來矯治各種違紀違規行為和錯誤思想。學校這樣做,勞神費力又事倍功半。如果學校轉變教育方式,以各種教育性的漫畫來感化、影響、教育學生,學生更能夠接受,其效果也會更好。因為漫畫的方式隱匿了訓話的對抗情境,在平靜中隨時隨地警示學生,使渴望成長與成熟而又敏感自尊的青少年學生自覺地調整思想行為,達到漫畫提示下的自我教育,這是一種更高更有效果的教育形式。所以,以各類教育漫畫置換當前學校紀律規章,或許更具有教育效果。

3、校園教育性漫畫大賽

欲使漫畫這種教育形式為廣大師生接受,便需要采取一定宣傳措施來加以推動。開展校園教育性漫畫大賽,不僅能夠點燃廣大師生的激情,借用漫畫這種載體去揭示現實的善惡美丑,而且能夠發現漫畫人才,創作出針對現實和富有教育意義的漫畫作品來。

篇(4)

“智慧校園”是指將開平聯社的POS機系統接入校園內,在校園飯堂、超市等消費場所安裝支持小額電子現金支付功能的POS機,通過使用金融IC卡電子現金“閃付”功能進行支付,將金融服務、校務管理、校內服務做到了最佳整合。通過“智慧校園”項目的建設,學校將改變過去的多種證卡局面,新的校園一卡通集圈存、消費、身份識別功能于一體,實現“一卡在手,走遍校園”,為在校師生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服務。

二、開僑中學“智慧校園”項目的主要做法

(一)周密部署,層層攻關

人民銀行江門中支、開平聯社多次與開僑中學、開平市教育局等單位進行溝通協調,商議推廣應用事宜,研究解決推廣業務中存在的難點。由開平聯社網點工作人員到網點負責人至開平聯社和人民銀行江門中支分管領導,基層社與聯社聯合營銷,逐級攻關,開平聯社最后成功獲得該項目的承建權并得到校方的全面配合,如通過學校統一收集師生資料,首次即為近四千名師生進行批量發卡。

(二)制定方案,明確內容

人民銀行江門中支聯合開平聯社深入學校調研、整體規劃,對學校各方需求進行深入了解,切實以客戶為中心,為其量身定做項目的推廣方案,重點從學校軟硬件環境建設、師生體驗優化等方面做好設計方案,得到學校的肯定。

(三)分步建設,逐步上線

“智慧校園”項目時間緊、任務重,經人民銀行江門中支和開平聯社細致分析,決定采用“分步建設、逐步上線”的工作方案,圈存及飯堂、小賣部消費、校醫繳費等作為“智慧校園”項目的首批重點功能,在暑假期間建設完成。門禁、圖書館借書、水電費繳納、學費代收、教職工工資等其他功能逐步推進。既有效的控制了風險,又確保項目按時上線。

(四)適當讓步,立足長遠

金融IC卡多行業應用目前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前期投入大,短期收益較低,在項目投入上開平聯社作出適當讓步,不再堅持誰需要誰投入,而是誰進來誰投入。同時開平聯社立足長遠,認識到在金融IC卡推廣之初也正是爭取客戶搶占市場的好時機,以此為契機,發展新客戶開拓新市場。放眼未來,培養年輕一代的客戶群體,擴大影響力。

(五)克服缺點,凸顯優勢

“智慧校園”項目克服了開僑中學原有校園卡缺點,尤其為開僑中學解決了財務管理的大問題。一是學生使用自助圈存設備進行自助充值,完全免去財務管理人員工作量;二是收費后的資金自動清算入賬,減少現金收付環節,避免假鈔和攜帶大量現金往返銀行的風險;三是免除校園卡系統購置、升級、維護及校園卡卡片等成本;四是學校能享受更專業的金融服務。

三、項目的成本收益分析及成效

(一)項目的成本效益分析

開平聯社為開僑中學“智慧校園”項目安裝了電子現金收費設備50臺、電子現金圈存設備8臺,并建設了一個校園自助銀行,首次投入共約50萬元,后續每年的維護成本約5萬元。

此項目首次在開平聯社新開卡近四千張,后續每年新生新開卡約一千多張,為開平聯社帶來存款日均約100多萬元,且均為低成本存款(電子現金賬戶不計息)。并且為開平聯社與學校合作提供更多機會,后期計劃推出的專業金融服務如學校教職工的工資、代收學生的學雜費、向教職工推銷保險理財產品等,同時還通過此項目將該校學生家長培育為聯社的潛在客戶。后期推出的這些金融服務將為開平聯社帶來長期穩定的收益。

(二)項目初顯成效

2015年8月中旬,開平聯社與開僑中學合作建設的“智慧校園”項目正式投入使用。據統計,該校在全體師生正常到校后,僅9月份一個月就完成電子現金交易22萬多筆。

今年8月份江門地區電子現金交易量為6萬多筆。在該項目的帶動下,9月份江門地區電子現金交易量激增到30多萬筆,同比交易量翻兩番。目前江門地區電子現金交易量在全省的排名已升至第五。其中開僑中學“智慧校園”項目9月份的電子現金交易量在江門地區占比達70%。從中可以看出,開僑中學“智慧校園”項目的成功推廣,對江門地區金融IC卡多行業應用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四、金融IC卡行業應用推廣下一步實踐目標

篇(5)

“校園一卡通”是高職院校校園信息化系統建設的重點項目之一,它使原有業務系統和管理系統相互獨立的現象得到很大改善,減少了資源浪費,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校園一卡通”的建設,極大地方便了廣大師生的學習和生活,真正實現了“一卡在手,走遍校園”的目的。同時,基于“校園一卡通”的數據挖掘,也為智慧校園的建立提供了可靠的數據支撐。

1 校園“一卡通”的內涵及應用現狀

1.1 “校園一卡通”概念的內涵

“一卡通”是以校園網為平臺,依托物聯網和射頻識別技術集校園內身份識別、校務管理及各項校園服務為一體的綜合系統,其最根本的需求是“信息共享、集中控制”。通過對校園內各種信息加以收集處理,在傳統校園基礎上構建一個數字平臺,以拓展現實校園的時間和空間,提升傳統校園的運行效率,豐富傳統校園的業務功能,最終實現教育和校園生活的全面信息化和智能化。

1.2 “校園一卡通”的應用現狀

隨著高職教育的不斷發展,高職院校基本都已開始建設校園“一卡通”, 如何充分利用高職院校“一卡通”為智慧校園的建設提供全面的數據采集和良好的信息共享環境,促進高職院校的校務管理與人才培養水平已成為當前建設智慧校園的一項重要任務。目前高職院校“一卡通”管理為實現校內資源的有效利用做出一些成就,但同時還有一些方面有待改進。

2 校園“一卡通”系統應用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 系統數據整合規劃問題

高職院校在校園“一卡通”建設初期,仍有相當一部分院校把校園“一卡通”系統只看作是原餐卡的功能擴展,校園卡的其它應用未給予足夠重視,沒有做整體的數據標準與數據規劃,甚至連校園卡最為基本的校內身份認證功能都沒有考慮,學校有些部門也只從自己的需求出發,購買應用軟件使用,未能與“一卡通”系統對接,沒有相關部門的參與,沒有學校強有力的協調與統一管理,勢必造成“一卡通”系統運行不順暢,“一卡多處不通”的情況,無法實現信息共享、集中控制的功能。在實際建設過程中,“校園一卡通”系統應當是智慧校園建設的一部分,校園“一卡通”的數據只能來源于數字校園數據中心,包括校內各應用系統獲取師生等個人數據也應當來自于數據中心,只有這樣,“一卡通”系統的個人數據才能實現自動同步,才能確保數字校園各應用系統及“一卡通”數據的唯一性和權威性。

2.2 系統安全方面

可靠性、安全性是“一卡通”系統最重要的技術指標,應當采取多種措施,建立一個應急啟動防護機制,從各方面保證數據的安全,涉及的范圍有卡片安全、網絡安全、數據安全三個方面。目前大多數校園還是采用M1S50的卡片,通過黑、白名單的及時更新確保校園卡的安全。網絡方面采用校園主干網劃分獨立的校園“一卡通”VLAN網絡,最大可能地保證信息傳輸的安全性,轉賬前置機通過專線連接,既保證了數據的實時交換又保證了系統間的相互獨立。數據安全方面,采用Oracle大型數據庫系統,為數據的安全性提供保障,最大限度的保障數據的安全性。

2.3 管理體制方面

高校“一卡通”工作是一項涉及面廣、繁瑣且極其重復的工作。目前大部分高校“一卡通”人員均是從學校原有的財務及網絡技術人員中選取。由于缺乏靈活的組織保障機制,所以普遍存在人手不足、知識結構差異較大、部分工作人員學歷層次較低等現象,這就造成了工作人員自身素質與目前快速發展的信息行業及財務知識不對稱的問題,缺乏應有的專業素養和敬業精神,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校園“一卡通”的服務水平與用戶體驗。

2.4 管理人員方面

移動及第三方支付行業的快速發展使得實際工作中對校園“一卡通”的操作及技術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人員除了具備基本的技術解決能力,更要注重溝通與協調能力。“一卡通”系統是數字校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穩定運行能夠同時帶動學校各單位、各部門信息化、規范化管理的進程,必然會牽扯到學校的各個部門,所以在工作過程中,應培養管理人員的全局意識,積極協調各部門的關系,合理安排崗位職責。

3 建立高效的“校園一卡通”管理體系的重要舉措

在校園“一卡通”使用過程中,網絡技術是基礎支撐,財務工作是根本,良好的用戶體驗及多元化應用是最終目的,只有網絡技術與財務管理有效結合,才能提高使用者的用戶體驗,促進校園“一卡通”事業的穩步前進。

3.1 服務為主,優化流程

管理與服務是學校教育工作者的兩項基本職能,“一卡通”工作更是如此,這就要求工作人員必須做到愛崗敬業,建立善待師生的服務理念。不但要遵守學校相關的管理制度,精通業務,更要從自身做起,言傳身教。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師生會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去處理,當面對各種意見和建議時,都要認真聽取、細心解釋、及時改進。在處理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杜絕對立情緒的產生,避免與師生發生沖突,真正和服務對象建立相互尊重、信任、理解的良好關系,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形象。

3.2 樹立主動學習觀念,勝任崗位新要求

隨著新媒體、新技術的發展,“一卡通”管理環境和工作范圍內容也會不斷更新、變化,所以“一卡通”工作人員必須積極主動,樹立自主學習觀念,更好地適應工作需求。

3.3 加強業務培訓,嚴格規范從業資格

篇(6)

殘疾人由于生理的缺陷,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會遇到種種困難,如聽力障礙和視力障礙殘疾學習者由于“聽不到”和“看不到”問題,無法在課堂上與教師進行有效的信息傳遞,準確獲取知識,影響課堂效率,同時他們在校園內的學習和生活也受到限制。加拿大傳播學者馬歇爾說,“媒介是人體的延伸”,這種媒介當然包括文本、圖形圖像、聲音、動畫、視頻剪輯等。在本研究中,我們則把“媒介是人體的延伸”視為“媒介是對人體缺陷的補償”,因此在殘疾人職教學院的數字化校園建設中,我們充分分析聽力障礙、視力障礙、肢體殘疾等學習者在學校學習生活的場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為他們在校園內搭建暢通的生活學習平臺。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目前數字化校園建設已經處于成熟期,很多高校的建設架構都是大同小異,只是在內涵建設上凸顯自己的特色。特殊教育職業院校的數字化校園建設應以服務殘疾的人學習和校園生活為理念,逐漸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數字化校園。從事特殊教育的院校,一般在多年的教育教學中積累了寶貴的關于殘疾人教育的管理經驗、教學經驗和特色化的數字教學資源(如配備手語或者字幕的教學課件等),這些經驗和資源是學校進行信息化建設的基礎和方向,未來的信息化建設將圍繞上述特色資源展開。

一、建設主題

考慮到目前教育信息化建設的趨勢和殘疾人職業教育的現狀,我們將此次建設的主題定為“以信息無障礙理念打造面向殘疾學習者的智慧校園”,其選題產生的原因如下:

1.新技術發展的趨勢

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信息技術的發展,尤其是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的進步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大量企業開始采用以數據中心為業務運營平臺的信息服務模式。進入新世紀后,數據中心變得空前重要和復雜,這對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戰,一系列問題接踵而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企業如何通過數據中心快速地創建服務并高效地管理。虛擬化和云計算技術正在快速地發展,業界各大廠商紛紛制訂相應的戰略,新的概念、觀點和產品不斷涌現。云計算的技術熱點也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比如以互聯網為支撐的虛擬化解決方案的運行平臺,基于多租戶技術的業務系統在線開發和運營平臺,大規模云存儲服務,大規模云通信服務等。

2.殘疾人教育發展的趨勢

據調查,目前云計算和物聯網主要應用于為殘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外出陪護、安全監控、應急援助、康復、健康管理等多種服務。我校的學生主要是聽力障礙和視力障礙的殘疾人,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中有很多困難。如果將云計算和物聯網應用于校園,必將為殘疾學生帶來全新體驗,大大提升他們校園生活的質量和學習效率。例如,學生在校區內漫游時,可以獲得各個樓宇的各個行政職能部門的信息,從而方便學生辦事;學生可以隨時獲得一些關于教學和學校活動的通知;每天提前獲得食堂的菜譜和價格,方便視障和聽障學生就餐;獲得校內安全信息提示,等等。

綜上所述,通過“以信息無障礙理念打造面向殘疾學習者的智慧校園”的建設,一是為廣大師生提供一個全面的智能感知環境和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提供基于角色的個性化定制服務;二是將基于計算機網絡的信息服務融入學校的各個服務領域,實現互聯和協作;三是通過智能感知環境和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為學校與外部世界提供一個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

二、建設原則

我校從事針對殘疾人的職業教育,其信息化建設與普通教育的信息化建設相比,有自身的特點。特教學校校園數字化建設仍遵循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基本架構,但是在應用需求分析上要更加細化,也就是要充分考慮到不同殘疾類型學習者在使用相關應用的時候遇到的困境,同時遵守殘疾人信息無障礙的規則。因此,特教信息化的建設應該從兩個方面入手:第一,引用普教的相關應用后,根據使用的殘疾人的特點進行二次開發;第二,專門開發針對不同殘疾類型學習者的應用,滿足特殊教育的需求。

特殊職業教育由于學生情況比較復雜,為數字化校園的規劃帶來難度,因此我們首先對特殊教育職業學校的角色進行分析,以更好地挖掘每個角色在數字化校園中的真實需求。針對不同角色,我們將服務類型劃分為以下兩類:教師和領導:工作、生活;學生:學習、生活。通過分析我們發現,教師的“工作”與學生的“學習”既有交集的部分(如課程平臺),也有無交集的部分(如科研系統);教師的“生活”與學生的“生活”幾乎都是有交集的。因此,我們在建設中只要考慮到與學生相關的部分,對于與學生無交集的部分則可以參照普教的模式建設(如科研系統)。

三、建設方案

信息化建設既是一個改造學校業務流程、管理方式的過程,更是全校從領導到基層工作人員和一線教學人員全面轉變理念和提升信息素養的過程,因此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們將遵循“統一規劃、逐步建設”的原則,主要從兩個方面開展建設:第一,基礎平臺的搭建;第二,特色服務平臺的搭建。具體如下:

1.基礎平臺的搭建

一是借助校園基礎建設的機遇,進一步完善學校的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二是完成支撐平臺的搭建,主要包括:數據中心、統一身份平臺、信息門戶平臺;三是完善部分業務系統,對業務單一、服務職能少的業務系統還需要進行補充,如資產管理等。

2.特色服務平臺的搭建

由于主要是針對殘疾人開展的高等職業教育,鑒于教學對象的特殊性,因此對其服務平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將以服務聽力障礙、視力障礙等殘疾學生為理念,從生活、教學等各個方面構建我校的無障礙智慧校園,它包括:利用物聯網和移動技術打造校園內外的“全方位綜合信息無障礙服務系統”,實現殘疾學習者校園內外生活學習活動的信息無障礙;打造服務于聽力障礙、視力障礙學習者的特色教學平臺和學習平臺,提升殘疾人職業能力;改造學校現有的安保系統,做到校園安全無死角,為殘疾學習者建設一個安全的校園環境。

四、特色建設內容

根據調查研究,特殊教育職業學校的特色建設內容可體現在遠程教育教學平臺、無障礙圖書館和安全校園三個方面。

1.遠程教育教學平臺

由于殘疾人的生理缺陷,其異地求學存在一定困難,且目前參加職業培訓的殘疾人主要是聽力障礙、視力障礙的殘疾人,除了學校教育,針對殘疾人的遠程教育需求逐年增加,其原因如下:一是殘疾人的殘疾情況較復雜,除了聽力障礙、視力障礙等,可能還伴有多重殘疾,但是每個人都應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因此對于這部分殘疾人,需要通過遠程教育在家里學習;二是學校發展與社會需求的發展不相適應,特殊教育職業學校雖然已經逐年擴大招生規模,但是仍然難以滿足殘疾學生對于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

為了滿足更多殘疾學習者接受教育的需求,目前國內針對殘疾學習者開設的遠程教育,主要有中央電大和中國殘聯合作的遠程教育平臺及北京聯大特教學院開設的遠程教育專業。但是,這樣少的資源滿足不了國內殘疾人的需求,因此建議各個省可自己舉辦遠程教育。

學校將與為殘疾人提供服務的相關部門共建殘疾人遠程教育平臺,其規劃如下:初期,依托學校已有的視障教學資源,建設針對盲人的遠程教育專業――針灸推拿專業;中期,依托學校已有的聽障教學資源,建設針對聾人的遠程教育專業――動漫制作專業、裝飾藝術專業等;后期,擴大到其他類型殘疾人(肢殘、腦癱等)的遠程教育專業。

本遠程教育平臺目前受眾為本省的殘疾學習者,平臺的開通將需要如下的改造:一是需要對“在線教育與學習平臺”增加硬件投入(服務器、視頻點播服務器等);對于“在線教育與學習平臺”的管理功能不需要大的改動,但是對于課程的建設內容將進行部分改造,畢竟職業教育需要實訓,利用遠程進行實訓,需要對內容進行重新規劃。

2.無障礙圖書館

圖書館的無障礙建設主要是針對視力障礙殘疾學習者,其中我們要了解如下術語:

(1)口述影像服務:一種透過口語或文字敘述,將視障者無法接收的影像訊息轉換成言辭符號,協助他們克服生活、學習和就業環境中各種影像障礙的服務。簡單地說,口述影像就是把“看見”的“說”出來。

(2)視障信息服務體系:是以政府為主導,以公益性文化單位為骨干,鼓勵全社會積極參與,努力建設公共文化產品供給、視障設施網絡、資金人才技術保障、組織支撐為基本框架的覆蓋全社會的視障信息服務網絡架構體系。

3.安全校園

特殊教育職業學校的學生主要以聽障、視障、肢殘等殘疾人為主,未來將會有智障殘疾人,甚至很多學生是具有輕度智障、聽障和其他障礙的多重殘疾人,其對社會和自身的認知程度受到一定限制。另外,這些殘疾人可能還有一些其他基礎性疾病,如心臟病等。這些都是校園安全需要保障的內容,我們將在學校信息化過程中,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提出解決方案。

(1)校區環境安全:由于我校殘疾人較多,在某些危險區域設置一定安全邊界,使學生在靠近危險區域時獲得提醒。

(2)特異體質報警:建立特異體質人員信息檔案,使上體育課或者進行一些其他活動時,相關教師與工作人員獲得預警信息,從而避免危險發生。

五、結語

如果特殊教育職業學校的數字化校園建設只是參考普通高校的數字化校園建設,顯然是不夠的。特殊教育職業學校的數字化校園建設,應立足于接受教育的各類殘疾人,在成熟的數字化校園框架下,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挖掘有內涵的特色服務。

參考文獻:

[1]李玉順,馬丁.移動學習的現狀與趨勢[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08(3):9-11.

篇(7)

【Key words】Location Service; Wireless Location; Data Mining; Log Analysis; Behavior Portrait

0 引言

位置服?眨?location based services,LBS)又稱定位服務,是近年來隨著無線通信網絡和智能移動終端的普及而興起并蓬勃發展的互聯網應用之一,它是指通過無線通信網絡向用戶提供與位置有關的服務。位置服務的目標是幫助用戶通過移動終端獲得空間信息及其相關的社會信息和進行信息查詢。[1]目前高校數字化校園基礎平臺均已基本建設完成,大部分高校都憑借之前的數據技術沉淀、互聯網+以及大數據云等技術方面的突破,投入到了更加個性化、智能化的智慧校園建設中,以高校位置服務為代表的校園信息服務應用系統及相關應用正逐漸成為智慧校園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云計算是一種基于互聯網的大眾參與的計算模式,其計算資源(包括計算能力、存儲能力、交互能力等)是動態、可伸縮、被虛擬化的,以“服務”的方式提供,可以方便地實現分享和交互,并形成群體智能。[2]使用云計算手段,對地理數據、人員行為日志數據、智能終端應用記錄等進行分析,構成的地理信息大數據資源,已超出傳統測繪的范疇,成為感知校園內社群和個人行為畫像,校情分析和數據預警等構建智慧校園的重要手段。

1 智能定位數據來源

1.1 一卡通刷卡日志

校園一卡通是高校數字化校園建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通過非接觸刷卡方式,一般采用M1卡技術或者CPU卡技術,將校內人員信息與財務數據綁定在校園卡上,是目前高校內使用最廣泛的金融消費管理手段。目前常規的使用場景包括食堂消費,購水購電,超市消費,洗澡消費,校車乘車,門禁刷卡,教室簽到等。校內人員在校內的學習與生活離不開校園一卡通。

校園一卡通刷卡記錄每年產生海量數據,這些數據通常包括時間、卡號、人員姓名、POSE機編號、刷卡金額等,日志清單如圖1所示。將一卡通刷卡日志進行采集、清洗、分析,能夠獲取校內人員最基礎的生活軌跡,分析人員消費水平,分析校內人員大致分布等。

1.2 智能移動終端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文中專門要求推進“無線校園”建設,各類學校應實現無線網絡全覆蓋。伴隨著數字化校園的推進,目前大部分高校已基本實現wifi信號全覆蓋。同時隨著以及智能移動終端特別是智能手機在校園內全面普及,依靠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以及網絡數據處理能力的提高,無線定位技術已基本成熟。無線定位技術能夠基于WiFi技術實現定位、監測目標的位置,AP將收集的MU(Mobile Unit,移動設備)信息發送到相關的大數據平臺,通過大數據平臺根據一定的算法和規則進行位置計算,然后將計算的位置數據傳給GIS軟件。在軟件上用戶可以通過地圖、表格或者報告等多種形式直觀的獲取物資的位置信息。

只需使用設備登陸網絡一次,無線AP與網絡認證設備就能將MU信息與認證信息相匹配,產生MAC地址、賬號、姓名的對應信息。進入大數據平臺之后,只要移動終端處于校園WiFi覆蓋范圍內,并且無線開關處于開啟狀態,無需連接網絡,AP就能偵聽終端連接數據,記錄并計算出相應的位置信息。主要可應用在人員熱區展現,人員軌跡繪制及失物查詢等方面,平臺架構如圖2所示。

1.3 人臉識別系統

智能人臉識別系統,指的是采用基于視覺通道信息的面部感知識別系統,包括人臉檢測和跟蹤、面部特征定位、面部特征提取、人臉信息歸類、人臉身份比對等分系統,通過由人像采集設備采集到的人臉圖像信息,經過人臉動態識別,實現無感知、快速精準的人員身份確認,經過數據分析,從而對人員進行統計、管理的綜合性應用平臺。

通過智能人臉識別系統,可完成對不同功能區域的人員統計、管理,實現校內人員上課、會務考勤的查詢與統計以及校內學生的學習生活軌跡進行展示,如宿舍區智能身份識別、會議考勤、考試身份認證等。具體架構圖如圖3所示,主要涵蓋了宿舍管理、實時考勤統計、考試人員身份核實以及數據分析、預警等。

1.4 其它

承載校園用戶行為數據的來源還包括車輛識別,云桌面終端,宿管系統等,這些數據通過清洗,均可以展示在特定時間點或時間段上校內相應人員的活動信息。

2 系統應用場景分析

2.1 學生畫像

高校學生管理錯綜復雜,除了對學生考試成績進行管理之外,還要對學生生活學習各方面進行管理。高校智能定位服務分析系統可以為學生工作處,輔導員提供決策參考。它可以分析學生是否能夠上課前吃飯,進入圖書館頻率,喜歡看什么書,上課總缺勤率以及在校園內軌跡分析等數據。通過這些數據與學生的學習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可以形成學生的行為畫像。

2.2 管理支持

高校智能定位分析系統能夠為智慧校園管理決策提供支持,系統能夠提供學校管理相關的校園熱點、人流監控、不在校預警等指標。

2.3 師生服務

高校智能定位服務分析系統還能根據校內人員所在位置為師生提供學校內各類活動、社團活動的推薦,展現校?雀鞒〉氐氖凳閉加們榭觶?為校內人員提供各類校園導航,能夠通過無線定位系統實現移動終端的定位,方便師生對此類失物的查詢,同時它還具有社交功能,為相同生活學習習慣的人員提供溝通機會。

2.4 智慧校園

智能定位對接智慧校園平臺,通過平臺智能推送校園介紹等相關信息,特別在校園迎新的時候,全方位提供地理位置支持,實現智能迎新等功能。

3 系統建設的關鍵問題

3.1 數據清洗

利用數據中心平臺提供的UC(U:使用數據,C:創建數據)調研矩陣工具,在對應用系統和涉及到的數據利用現狀進行調研,明確共享數據使用關系和范圍,確定數據的UC關系。

對應用系統進行集中的規劃調研,分析出應用系統數據庫和數據中心平臺進行數據抽取和訂閱時采用的方案,初始化數據中心平臺的數據整合工具。使這套工具能夠成功的從業務應用系統數據庫中抽取數據到數據中心平臺。

3.2 平臺對接

建立統一數據處理中心。位置數據同步要求具有實時性,數據可以通過如ODI等技術實現多系統數據庫間的數據同步,也需要WEB服務、公共接口,供其它系統調用,也可以調用其它系統提供的接口和WEB服務。統一數據處理中心數據應包括用戶身份數據、位置數據、行為數據等,同時也要與數字化校園平臺以及教務系統、人事系統、學工系統、會議系統、一卡通系統等多個業務系統進行數據交互。

篇(8)

探究背景

1.政策層面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高中階段教育是學生個性形成、自主發展的關鍵時期,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強自立和適應社會的能力”。《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基本方針與發展任務,其中提到:要面向未來,“努力為每一名學生和學習者提供個性化學習、終身學習的信息化環境和服務”,要“建設智能化教學環境”,“探索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新模式”,“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結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筆者認為,當前教育的有關政策突顯以下關鍵內容。

(1)教育應關注學習者自身的生命狀態,突出學習者全面、自主而有個性地發展。

(2)教育要通過創新的模式和方式方法,為學習者創設符合其認知規律的環境,提升學習者的學習效率與效果。

創建學生個性的學習環境,滿足學習者對教育需求的“私人訂制”,在教育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國國情下,需要良好的信息化環境去支撐。

2.學校基礎

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先后經歷了從應用軟件建設到數字校園建設,再到智慧校園建設三個時期,建設了支持不同業務形態的軟件應用體系,形成了數字校園普遍使用的基本面。目前學校正在開展數字互動課堂實驗,并已著手研究技術支撐下的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理論認識與思考

結合實踐研究與對個性教育的思考,筆者提出如下幾點認識與思考。

1.對課堂定位的思考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渠道,是培養學生的主陣地。對課堂的定位直接關系到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面對現代教育發展的主旋律,我們總希望培養更多具有自主探究精神的、有健全人格和個性特質的學生,因此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課堂形態,已經不滿足現代教育發展的需要。筆者認為,現代的課堂,應是師生在教師設置的情景中,就學科內容及其蘊涵的學科思維所進行的師生對話的空間,是積極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高級認知發展的重要場地。

2.智慧校園支撐師生教與學核心業務的幾個層次在學校教育發展過程中,隨著教師對教育信息化認識的不斷加深,智慧校園在支持學校教學核心業務及師生個性發展方面,呈現出以下五個逐漸深化的特點。

(1)支持教與學的信息管理。在這一層次中,智慧校園的核心功能將體現在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課程信息管理、選課信息管理、個性化學業成績查詢等方面,以給師生提供便捷的信息管理、查詢等服務。

(2)支持資源動態積累與教學互動。當智慧校園有效解決了基本的信息管理后,師生將在教學資源的豐富性、便捷性、互動性等方面產生訴求,智慧校園主要功能也將擴展到提供良好的資源積累與互動環境上,從而對教學核心業務提供有效支持。

(3)面向評價,支持教與學的個性化診斷。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每個個體都是一個鮮活的生命,都有獨特的發展特質。如何讓其充分發現自己的優勢與不足,以幫助其按自己的特質,自主發展,在傳統教育形態,我們的經驗會顯得蒼白無力。在智慧校園中,伴隨技術在教與學過程中的應用,學生的學習與認知行為能以數據形式得到自然的積累,再經過智慧校園內嵌的智能分析、反饋與可視化技術,能給師生提供及時、有效的個性數據,為教師進行個性化施教提供研判依據,為學生的自我發現提供了契機,從而促使學生有效、自主地學習。

(4)面向個性學習,提供智能引導體系,支持學生個性學習與發展引領。當智慧校園較好支撐了教與學的個性診斷后,在很大程度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將得到激活,建設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學習資源與智能推送體系,助力學生有效學習,將成為智慧校園建設要重點推進的事情。

(5)面向學校整體的教育工作,提供基于大數據的分析技術,用于支持師生及學校健康、科學與持續發展。智慧校園在這一層次要著重解決的任務是:從已形成的大數據中,去挖掘不同學生群體的認知特點與發展規律,為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參考;挖掘學生個體的發展特質,為教師或學校盡早實施個性教育提供契機,較好地促使每一位學生成才。

3.關于智慧校園內涵的認識

智慧校園是數字校園發展的高端形態。結合學校建設實踐,我們認為,智慧校園是在數字校園已建成的基礎數字環境(如校園統一資源管理環境,泛在網絡學習環境,數據、消息、資源、系統融合互通的技術支持環境等)支撐下,利用情景識別與感知、數據挖掘與關聯、智能分析與推送等技術,構建面向師生服務,支撐個性發展的智能應用系統。其最終宗旨是服務學生個性學習與發展。

實踐思路與策略

1.實踐思路

(1)在技術環境上,構建基礎的、支持學生泛在學習的技術支撐體系。如:校園無線網絡;數字校園基礎運行支撐體系;面向學習過程的集成化學習工具支持環境(如具有勾圈點畫功能的有痕工具、學習行為記錄與智能分析工具、評測與反饋工具等)。

(2)在數據與資源環境上,構建基于學習過程的個性數據積累與資源分享體系,營造良好的應用生態。這里面主要包括:學生學習過程數據的自然采集;支撐學生學習與認知發展的資源體系建設;支撐學生個性學習的社群資源建設。

在以上內容基礎上,借助智能技術,為學生個性學習構建生態的專遞數據與資源體系,促使學生自主而有效地學習。

(3)在使用環境上,創設相關機制,營造常態化、個性化的數字應用環境。聚焦課堂,推行以數字互動課堂為核心的新型教學體系建設,促進數字化學習常態發生;聚焦課外,推進以社群資源、個性資源為主體的自主性、個性化學習。

2.主要策略

(1)以課堂為切入點,推行數字互動課堂教學實驗,通過智慧校園環境在課堂中的應用,促使數字學習常態發生。

為開展數字互動課堂實驗,筆者學校創辦了數字化學習特色班,選擇了語文、數學、英語三門學科,開展數字互動課堂實驗。由于在高中開展此實驗還處于摸索階段,學校為此建構了較為全面的數字互動課堂保駕護航體系,為數字化教與學的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到目前為止,開展數字互動課堂實驗的班級已擴展到了9個班,文科綜合學科的教師們已自發進入了該實驗。

要有效開展數字互動課堂實驗,促進數字學習常態發生,除了常規保障外,我們認為學校層面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做好師資深度培訓與數字互動課堂實驗的發展規劃工作,形成教師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的新局面;第二,引進課題資源與發展平臺,維持并推動教師積極探究的熱情;第三,重點培育具有良好教育思想的教師,以教育與技術深度融合的角度,開展教與學的實踐引領探究。

(2)以數據積累與資源應用為核心,通過恰當的應用入口,搞好生成性數據與針對性資源的自然積累,做到數據、資源的生態應用。

在數據積累方面,依托平板終端設備,以課堂互動教學、考試、作業等為入口,搭建具有知識主線的軟件應用,自然積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有效數據;通過技術創新,實行師生由傳統使用模式向新型應用環境的平滑過渡;借助智能抽取技術與學習分析技術,向學生提供個性化數據傳遞與診斷分析,幫助學生把握自己的學情,提高學習效率。資源積累方面,以學科知識體系為主線,立足微課、問答、社群三個維度,以面向對象的資源建設方式,展開資源建設。其中,微課內容以面向學科重點、難點、疑點等內容開展建設;問答方面則以注重構建面向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碎片知識管理體系,關注學生群體認知與多維度思考。社群則關注社會建構主義理論支撐下學生學習圈的相互影響,關注學生在群體中的有效學習。

筆者所在學校推出了數字互動課堂軟件、基于平板的作業與考試系統等平臺,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數據進行了自然積累;建設和推進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的三維幾何課件模型、微課程等有針對性的學習資源,其中微課程建設已經在生物、語文等學科中深度開展。以上平臺與資源,比較受教師與學生的歡迎,值得深入建設與推進。

篇(9)

【關鍵詞】高校智慧校園 應用效果 策略研究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推進將高校教育功能推向了網絡校園、數字校園的階段,這兩個階段的實踐過程已經取得一些成績,而智慧校園則是繼數字校園建設后的又一階段目標。智慧校園的建設需要在網絡校園以及數字校園的基礎上進行,集合網絡校園、數字校園在實踐應用中的效果分析,尋求可行途徑解決網絡校園及數字校園在應用中出現的典型問題,不斷優化校園教育信息化配置,為高校學生提供一個更加便捷、現代化的學習生活氛圍。

1 高校智慧校園的提出背景及發展歷程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著眼點在于現代信息化技術與高效校務管理的有機結合,隨著云理念及云計算技術的不斷革新,新一代網絡技術儼然成為智慧校園建設的支撐引擎。現階段我國智慧校園建設仍舊處于較為初期的階段,需要各界人士加大智慧校園建設進程中的努力程度,實現高效能、低成本、多角度、全方位的可為高校師生提供智慧服務的校園環境。

1.1 智慧校園的提出環境

進入現代化社會,隨著社會進程的不斷推進,各行各業掀起了信息化升級的浪潮,對于高校校園信息化建設而言,其所需要達到的應用需求越來越高。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智慧系列理念的提出,推進了信息化時代的智慧演化進程,高等院校作為知識和信息服務的重要媒介,其勢必會加入智慧化轉型大軍,借助先進相關技術信息手段的發展與應用,建設智慧校園。

智慧校園理念的正式提出源自2010年浙江大學在信息化十二五規劃中提出的議題,其建議宗旨在于創建無處不在的網絡學習、融合創新的網絡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務治理、豐富多樣的校園文化生活、便利舒適的校園生活。也就是說,智慧校園概念自誕生以來,便伴隨著安全、穩定、環保、節能等特征。浙江大學提出智慧校園建設意見后,便引起了教育領域眾多高等院校的積極響應,在不斷的探索與研討過程中,人們在智慧校園的核心特征上達成了共識。智慧校園理念中包含三個核心特征:

(1)智慧校園建設工作旨在為高校環境中的廣大師生營造一個全面的、智能感十足的、綜合的信息服務品臺氛圍,并根據師生及校務相關的不同角色、訴求,提供個性化定制服務;

(2)智慧校園建設的技術支撐為融入高校的各個服務領域的計算機網絡信息服務技術,其技術目標在于實現校務相關的互聯以及即時寫作;

(3)智慧校園的建設主體在于通過智能感知環境和校務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的有效結合,為學校內部與外部環境提供一個可供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以及其與高校相關角色之間相互交流、相互感知的接口。

智慧校園建設的理念內涵與智慧地球理念如出一轍,其與當前流行的物聯網技術有著密切關聯,智慧校園的首要目標也是將物聯網技術與校園應用進一步融合,借助物聯網技術連接高校局域網中的各類型物件。

關于智慧校園在實際應用中的概念解析,不同應用目的的組織或企業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些企業認為智慧校園與特定的產品之間有著捆綁關系,有些企業則認為智慧校園的主要載體是運營商的相關產品。但從高校角度看,智慧校園是數字校園建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表現形式,因此,智慧校園的概念可以理解為是數字校園的發展版。從這一理解方式看,智慧校園建設的首要任務便是建立一個具有統一性的基礎設施平臺以及具有統一性的數據共享平臺和校務相關綜合信息服務平臺。

1.2 智慧校園的發展歷程

我國在“十二五”以來對高等院校的教育投入比例有明顯增加,越來越多的高校逐漸將革新眼光放在信息化特色與教育環境的結合上。教育信息化這一概念便應運而生,在眾多高校響應國家政策號召興建的新校區配置中,不乏一些具有典型現代社會信息化特色的教育資源,完成了教育教學環境逐步向網絡化、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多元化的轉型雛形。這也為智慧型校園建設奠定了背景基礎。信息化校園的建設目標在于培養集合創新性、應用性、復合型的綜合人才,通過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的方式提升學生培養的多元化轉型力度。

網絡校園建設階段回顧:從技術層面看,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中的網絡校園階段將原有校園網進行雙棧式網絡升級,實行IPv4與IPv6并存的校園局域網環境。引進了有線網絡和無線網絡的技術,為高校學生構建了一個連接所有校園內教學樓、支持多種數據終端訪問校內資源的技術途徑。在網絡校園建設階段,應用重點在于高校 門戶站點、校內郵件系統、職能部門管理信息系統互通、視聽教學、網絡課程、教學資源庫共享、圖書館文獻資源系統查閱、網絡辦公等網絡技術支持的項目建設。雖然在網絡化高校校園建設階段,師生們體會到網路化學習環境的優勢,但不能忽略的是,在網絡校園階段存在著信息門戶與身份認證方面有效的統一手段。

數字校園建設階段回顧:數字校園理念出現于網絡校園實踐之后,其在網絡校園建設成果的基礎上以壯大信息化校園為核心目標,進一步整合了網絡校園MIS系統、實現身份認證與信息系統的統一。可以說,數字校園建設階段的應用重點在于校園內網絡相關資源的統一化建設,從校園基礎數據庫、校園數據交換系統、校園信息門戶站點到校園管理信息平臺登錄的身份認證,都實現了網絡化校園階段并未出現的統一化轉變。從高校教育資源的整合及優化方面看,數字校園將校園一卡通以及包含智能決策支持系統在內的高校教育資源計劃系統引入建設體系中,創建了數字圖書館、網絡視聽課程以及網絡協同工作等應用系統,進一步方便了高校師生的日常工作及學習。

智慧校園構建設想概況:智慧校園的發展依托于已經有明顯成效的數字校園實踐成果,是高校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創新目標,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新興模式。目前,智慧校園的應用尚處于構建階段,其將嘗試以有線無線一體化校園網、物聯網、移動網等多類型網絡進行融合,并以此為基礎,采用近年來興起且勢頭正猛的云計算技術,配合應用層數據交換技術以及應用集成框架技術等高端計算機技術,進一步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力度。智慧校園的建設目標在于實現高校校園環境內的物物之間、物人之間、人人之間的感知互通、互聯,從而改變傳統靜態狀態中的校園管理模式,實現高校教學以及其他方面的動態管理,并通過一系列高端技術作為保障手段,不斷提升教育信息化建設應用過程中的精細化程度。智慧校園目前在我國南方多所高校有所應用,例如,浙江大學將智慧校園建設的范圍確立在平安校園建設、綠色校園建設、和諧校園建設、生態校園建設、科學校園建設等項目上;上海交通大學在國內高校首次提出“智慧泛在課堂”的智慧校園建設理念,將圖書館電子教參資源融入學校教務系統之中,方便師生在教學課程信息與教參資源之間的即時互通操作。

2 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的架構介紹

結合智慧校園的概念解析以及其在實際應用中的實踐整合成果,按照魯東明在《信息化VS高等教育創新-融合-發展》文中的觀點,將智慧校園的定義所蘊含的總體架構可以分為基礎網絡、公共支撐、數據資源、共享服務、應用服務、用戶訪問等六個環節,具體的結構展示圖如圖1所示。

按照順序對于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的結構中的典型主要模塊的具體細節做如下分析:

(1)基礎網絡環節主要包括三個部分:數據通信、語音通信、電視傳輸。基礎網絡環節所依托的技術手段主要是超高速局域網技術,利用有線網絡以及無線網絡的相關計算機技術,構建智慧校園建設的基礎平臺,可支持包括文本、圖形、圖像、語言、媒體等多類型、大規模的數據之間的傳輸與共享,并支持校園一卡通的數據傳輸。前文提到的平安校園的視頻流傳輸也可以通過智慧校園結構中的基礎網絡環節實現。而電視傳輸的主要對象則是數字化有線電視和校本電視,語音通信則是依托電信建設,實現有線電話以及近年來興起的4G移動通信等。

(2)公共支撐環節主要包括多業務融合的高性能復合云計算、數據中心智能機房環境、校內樓宇集合的智能大樓以及智能場館、協同感知相關設施等。

數據資源緩解主要包括基礎數據庫、辦學資源庫、圖書文獻庫、物資環境數據庫、人文環境數據庫五類。其中,基礎數據庫包括教務管理、科技管理、人事管理、財務管理、學生管理、校務資產設備管理、高校體育運動管理、高校后勤服務管理、校園卡管理等。而辦學資源庫包含高校教學及輔助用場地、高校辦公行政用房及場地、高校學生宿舍、高校學生食堂等數據庫以及高校教育科研儀器資產數據庫等。圖書文獻庫主要指的是數字圖書文獻、學報校刊數據庫等。物資環境數據庫包含高校校園建設規劃、高校校園衛生、高校校園綠化、高校校園景觀等。人文環境數據庫則主要包含高校校容校貌、高校班級風范、校規校紀、高校環境下的師生禮儀和人際關系等。

(3)共享服務環節包含六個模塊:公共數據交換系統、統一身份認證、公共通訊系統、校園卡系統、平安校園監控系統、應用服務層、用戶訪問層。其中需要格外注意的是統一身份認證環節,其支持用戶、權限管理以及應用服務注冊等功能,保障平臺使用的每一個用戶均具有一個唯一的電子身份。統一化的身份認證也是智慧校園區別于網絡校園的重要指標。

3 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的應用示例展示

高效智能校園建設在一些地區的高校應用所取得的成績是令人們欣慰的,針對其中幾項較為典型的應用及其效果,筆者將作如下分析:手機開門:鷹潭某學院施行了憑借手機掃描門禁讀卡器的智慧校園建設項目,讓學生們體會到了在校園生活的便利。手機考勤:對于高校學生而言,用手機進行考勤可以不用花費過多的時間在點名上,缺勤與出勤的確定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盡可能少的占用課程時間,從某種程度上促進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

校園一卡通:作為網絡校園、數字校園的產物,在智慧校園中的校園一卡通相對于此前有更進一步的升級,不僅結合了多類型計算機高端網絡技術,更在原有基礎上,添加了網絡校園以及數字校園建設中所缺少的統一身份認證,實現高校校務數據管理的集成和共享。

4 高校智慧校園建設應用中的問題分析

雖然智慧校園建設的應用成果展示了其方向的正確性,但對于高校智慧校園應用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也不能忽略,對于其中的典型問題及結合實際的可行對策分析如下:

首先,智慧校園參與師生對于現代化信息素養程度有待提升。信息化技術的迅猛發展令高校師生在具體操作中對于相關技術的適應程度與智慧校園建設的要求之間出現差距。由于技術限制,造成智慧校園建設中的相關部門對于信息化的接受熱情并不是很高,造成新進系統資源的利用率下降。現階段我國高校在智慧校園建設的具體操作中多數將精力放置于外包網絡技術公司完成,這一現狀并不利于智慧校園建設的深入進行。正確的操作模式應該是外包公司與本校信息化部門共同完成,根據學校的不同需求將網絡高端計算技術進行本土化、個性化加工、開發。

其次,可以嘗試校企合作的模式推動智慧校園建設的發展。結合智慧校園建設的實踐情況可以發現,高校環境下的師生對于技術性智慧校園的應用參與度并不高,一方面源于高校環境的影響,一方面源于缺乏有效激勵手段。而校企合作的模式不僅可以提升辦學水平,也可以推進信息技術在高校中的快速發展,更能通過人才培養計劃吸引學生的對于智慧校園建設的參與熱情。也就是說,高校可以通過認真調研以及與企業之間的商談過程,確定合作企業,借助校企合作在高校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推進本校智慧校園的信息化建設。

5 結語

基于本文分析不難看出,智慧校園建設已經成為未來較長時間內我國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主要任務,雖然就目前智慧校園在國內高校的應用效果看,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但對于問題原因的準確分析可以有效改善現狀,通過參與師生觀念的更新以及操作模式的多樣化轉變,進一步推進高校內智慧校園的滲透程度。

參考文獻

[1]魯東明.信息化VS高等教育創新-融合-發展[D].商場現代化,2011(4).

[2]杭州華三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新一代網絡建設理論與實踐.[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3(3).

篇(10)

二、讓文化展板長期保鮮

圖文并茂的校園文化展板,讓參與設計承辦的師生有一種成就感,是集體智慧的結晶。縱觀校園文化展板:有美德教育類,傳統文化類,科學技術類,文明禮儀類,體育藝術類等等,這些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校園文化展板不光美化校園環境,具有藝術價值,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還是一本內涵豐富的教科書。但在實際生活中,那些精心設計的校園文化展板似乎只在張揚外表美,并未綻放內在美。只成了裝扮校園的飾品,并沒有彰顯教育價值,成為師生成長中的良師益友。如能讓校園文化展板常換常新,定時定期給學生供給新鮮的知識營養,發揮其時效性、實效性、美觀性,就會具有潤物無聲的效果,讓學生在優雅的校園環境中受到熏陶感染。

上一篇: 傳統的污水處理方法 下一篇: 物業管理基礎知識培訓心得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精品日韩国产欧美在线观看 | 私人尤物在线精品不卡 | 欧亚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日韩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不卡 | 亚洲性爱之国产精品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乱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