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收賬款的信用管理理論匯總十篇

時間:2024-01-09 11:04:5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應收賬款的信用管理理論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應收賬款的信用管理理論

篇(1)

二、認真對待應收賬款的賬齡

一般而言,客戶逾期拖欠賬款時間越長,賬款催收的難度越大,成為呆壞賬損失的可能性也就越高。企業必須要做好應收賬款的賬齡分析,密切注意應收賬款的回收進度和出現的變化。

通過對應收賬款的賬齡分析,企業財務管理部門可以掌握以下信息:(1)有多少客戶在折扣期限內付款;(2)有多少客戶在信用期限內付款;(3)有多少客戶在信用期限過后才付款;(4)有多少應收賬款拖欠太久,可能會成為壞賬。

如果賬齡分析顯示企業的的應收賬款的賬齡開始延長或者過期賬戶所占比例逐 漸增加,那么就必須及時采取措施,調整企業信用政策,努力提高應收賬款的收現效率。對尚未到期的應收賬款,也不能放松監督,以防發生新的拖欠。

三、不斷完善收賬政策

篇(2)

1.信用

信用(Credit)是經濟和市場范疇的一個概念,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根據《英文韋氏詞典》的解釋,信用為“The system of buying and selling without immediate payment on security”。由此看出,信用是以授信人、債權人對于受信人、債務人所作還款承諾和能力有沒有信心為基礎,決定是否同意產生授信人到受信人經濟價值的轉移,其中定義有明確的時間因素。在西方經濟學中,“信用”是一個純經濟概念,它表示價值交換滯后所產生的活動,主要突出體現為商業流通領域的賒銷行為。

在《中國大百科全書》中,信用的定義是借貸活動,以償還為條件的價值活動的特殊形式。在商品交換和貨幣流通存在的條件下,債權人以有條件讓渡形式貸出貨幣或賒銷商品,債務人則按約定的日期償還借貸或償還貨款,并支付利息。信用作為一種社會交往的關系,這種關系也是一種建立在信任基礎上的能力,即不用立即付款就可獲取資金、物資、服務的能力。

2.信用管理

2.1 個人信用管理

王良(2003)在《社會誠信論》中,從誠信的本質、社會倫理等方面論述了社會誠信體系的建立,但他的研究偏理論化,只能在宏觀上提供指導,缺乏可操作性。

張中秀(2002)的《個人信用指南》一書對個人信用評分的設計以及美國個人信用體系和評分機構都做出詳細的介紹,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本書的研究角度側重于金融行業,主要用于銀行對個人用戶的信用評估。

王紹輝等(2004)認為個人信用評價的內容應該包括能反映個人信用水平和還款意愿等若干方面內容。并運用統計方法論來評價個人信用,建立綜合評價模型、客觀評價模型、主觀評價模型來評價個人信用。

2.2 企業信用管理

吳晶妹(2002)認為信用管理的基本含義是對于消費者個人的信用和企業的資信狀況進行管理,管理的內容包括征信數據的收集和處理,使之變成征信產品,然后以征信產品為工具,從技術上保證信用交易的成功實現。從信用管理水平影響一國經濟的作用看,在經濟普遍發達的征信國家,信用管理更側重對消費者個人信用的信用管理。而在廣大的發展中國家,信用管理的側重點在于企業信用管理。企業信用管理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信用管理指企業為獲得他人提供的信用或授予他人信用而進行的管理活動,其主要目的是為了籌資或投資服務。狹義的信用管理是指信用銷售管理,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競爭力、擴大市場占有份額。

波特在其代表作《賒銷管理手冊》(1998)中首次比較全面地提出了賒銷管理理論,他的理論認為賒銷管理是一個企業發展壯大的加速器,將極大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波特提出了一維即按時間劃分的賒銷管理模式,注重賒銷過程的嚴密性,從各個賒銷環節嚴格監控和管理企業的賒銷,降低企業的信用風險。他的理論為企業賒銷管理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但同時也帶有了粗糙和簡單的缺點。

Jamal,Sarkar,Wang等(2000)建立了在固定需求量、延期付款的條件下,購買者的經濟訂貨批量。Shinn,S W(1997)建立了在價格敏感條件下,購買者的經濟訂貨批量模型。他的研究同時得出結論,在價格敏感的條件下,消費者的最終需求不會因為信用期限的長短而影響最終需求量。以上研究的出發點都是從受信角度建立模型,即在授信方給予固定商業信用的情況下,研究如何選擇確定最優的反應策略。

Alexander,G L和J M Gahlon(1980)是最初研究優化信用周期和現金折扣的學者,但由于當時的模型過于簡單,得出的結論在理論界、實務界反響不大。

Kim,J Hwang H,Shinn等(1995)則研究了在單位價格固定情況下,銷售方應提供的最優信用周期,以上的研究都是在假設最終需求是固定時得到的。Amy Hing-Ling Lau,Hon-Shiang Lau(2000)在此基礎上建立了需求不確定的季節性產品信用政策模型。

P L Abad和C Kjaggi(2003)則在最終需求是價格敏感的條件下,綜合考慮購買方和銷售方的狀態函數情況下,建立了確定產品價格和商業信用期限的綜合商業信用模型,該模型比傳統的商業信用模型考慮了更多的因素。

Kevin Cowan和Jse De Gregorio利用智利的私營信用報告公司SINA-COFI提供的數據,驗證了信用報告的數據對預測拖欠的作用,發現正面信息和負面信息都對解釋拖欠起了重要作用。他們還發現信息共享使放貸額增加,且信用記錄中的歷史越長,這種作用越大。

Jarl G Kallberg和Gregory F Udell利用鄧白氏公司提供的信息,以圖表表示證明貿易或商業信用數據的預測作用大大超過僅有財務報表數據的預測作用。他們的研究模型考慮到了大多數公司向不止一個放貸人借款,從而促使放貸人交流信息的情況。

Allen N Berger,Leora F Klapper,Margaret J Miller和Gregory F Udell研究了公共征信機構數據在經濟分析方面的作用。他們利用阿根廷中央銀行公共征信機構提供的1998-1999年數據進行研究,發現小公司是一個信貸市場中信息最不透明的部分,他們更多的依賴關系銀行,更有可能與小銀行合作。

王慶成、王化成(1995)從風險準備金提取、資產重組等方面研究了信用風險化解機制。趙德武(2000)從財務管理角度研究了應收賬款的成本計算、風險測定、風險準備金提取比例等風險分析和監控方法,通過綜合考慮賒銷增加帶來的管理成本、收賬成本、機會成本、壞賬成本等因素,分析賬齡與呆、壞賬之間的關系,建立即時發現逾期賬款并進行及時處理的策略。易平(2001)、許文珍(2002)等分別從假賬甄別、會計準則、信息披露、舞弊表現形式等方面研究了企業信用管理相關的法律問題。黃新炎(2004)深入對當前我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其中關于應收賬款管理的相關問題分析包括應收賬款現狀、形成原因及后果分析。賀蓓(2006)從應收賬款管理的各個環節著手進行分析,旨在通過制度約束來減少企業的壞帳損失,已達到降低財務風險的目的。王霞、沈向光(2006)認為應收賬款的形成原因包括商業競爭、銷售和收款的時間差以及企業自身管理水平低下等,并提出了信用管理對策,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王本燕(2007)、胡業鳳(2007)研究企業應收賬款現狀的基礎上,從應收賬款的成因進行分析,提出一些關于企業加強應收賬款管理的構想和對策。任海芝(2007)利用實地考察的方式對當地國有企業應收賬款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現狀進行了分析,并進一步分析出存在這些問題的原因,具體包括制度不夠完善,相關人員重視程度不高以及會計人員素質低下等。

韓家平、蒲小雷(2001)提出的“3+1”信用管理模式,它的體系是一個客戶信用調查的評估機制,一個交易中的債權保障機制,一個交易后的信用管理的應收賬款管理和回收機制以及一個獨立的信用管理部門,但“3+1”信用管理模式也存在缺陷,即僅有企業授信管理,缺乏企業受信管理,但企業授信與受信均為企業信用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有鑒于此,陳曉紅教授等人(2001)提出包含企業授信管理和企業受信管理的企業信用管理的全過程控制法。總的來看,這個方法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但它同樣存在漏洞,不具有普遍應用性。謝旭(2002)提出了全程信用管理模式,所謂全程信用管理,從事前、事中、事后三方面,通過全面控制企業交易過程中各個關鍵業務環節,達到控制客戶信用風險,提高應收賬款回收率的目標。按照過程控制和系統分析的原理為企業制定全程信用管理計劃。陳臻(2006)主要將企業全程信用管理理論運用到企業中,有很高的實踐意義。徐明亮(2004)闡述了企業全面信用管理的重要性,分析當前我國企業信用管理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探討提高我國企業信用管理水平的措施和對策。文亞青(2007)提出“三位一體企業全面信用管理體系的構建及應用”,他提出了由企業全體員工參與、囊括企業生產和經營環節,由道德信用、經濟信用和法制信用三者有機結合的、以建立高效有序的企業信用文化、滿足顧客和員工的信用需求、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為根本目的的一種嶄新的企業管理理念和方法。也為今后的企業信用管理體系構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邢凱旋(2004)從國有企業信用缺失的危害,國有企業信用缺失的原因以及加強企業信用管理的對策和建議幾個方面進行了分析。張的勇(2005)主要針對中小企業的信用問題產生的深層原因和中小企業信用建設現實情況,要從改善中小企業信用制度基礎,完善中小企業信用管理體系,和加強中小企業信用管理等方面治理中小企業信用問題。

周漢華(2002)認為市場失信的實質是法律的失范,信用制度的建立與法律制度的建立是一個相互促進的演進過程,同時與法制演進的方式聯系在一起。要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信用體系必須改變己有的變法模式,即變控制―命令變法模式為合作式規制模式。張維迎(2003)認為法律和信譽是維持市場有序運轉的兩個基本機制。在商業社會,企業是信譽的載體。中國企業不重視信譽的原因在于產權不明晰和政府對經濟的任意干預。法律制度的運行離不開執法者的信譽。進一步,法律的判決和執行依賴于當事人對信譽的重視程度。當人們沒有積極性講信譽的時候,法律就失去了信譽基礎。沒有了信譽基礎,法律所起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康勇(2005)從制度設計角度提出加強信用管理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信用政策、日常催款制度。

夏敏仁、林漢川(2005)對企業信用評級信用風險防范進行了研究,運用比較研究與實證分析相結合以及現代數理統計方法和借助于統計工具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研究出多套企業信用評級方法。何軍峰(2011)運用AHP法對于企業進行信用評級,主要選取中國神華和山西焦化兩個上市公司進行實證分析。趙道升、陳永豐、林凱瓊等(2011)對臺灣農民創業園農戶信用評級進行分析。阮渝生(2004)在建立企業信用管理績效評估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利用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對企業信用管理績效度進行衡量。王春蘭(2005)研究了信用管理績效評價指標的選取及相關評價方法。

陳文玲、王飛(2006)從南寧市經濟發展現狀及面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出發,全面分析了南寧現代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研究,個人信用征信體系研究,政府信用建設研究,現代金融的社會信用體系研究等四個方面,具有很強的實踐意義。王康(2006)從信用管理的基本理論、我國企業信用管理工作的實施現狀、西方信用管理工作的現狀和成功經驗進行分析,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國信用管理體系的建議。紀峰(2007)認為現代的信用管理思想應以客戶為中心展開,而客戶關系管理(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正是進行客戶信用管理的有效工具,其中一些思想和方法可以在信用管理體系的建設中得到很好地實踐。通過對CRM的分析提出企業信用管理系統建設的解決方案。張勇(2007)對我國企業信用管理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立完善的企業信用管理流程,包括對新客戶授信決策、客戶信用風險的中期監控、應收賬款的跟蹤管理與催收和信用風險的轉嫁的全過程管理。葉(2008)從企業信用客戶管理、企業賒銷管理、企業信用風險管理、企業信用評估、企業信用管理制度、企業信用文化等發面對企業信用管理進行了分析研究。張旋(2011)從成立專門的信用管理部門、構建企業信用控制管理體系、協調銜接好信用管理部門與其他部門的關系三個角度來研究企業內部信用管理體系,其中,企業信用控制管理體系又從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管理體系來分析。

2.3 政府信用管理

劉江翔(2003),政府信用就是政府在不斷地履行對民眾的承諾或約定的過程中,而獲得民眾對其信任的一種狀態,它是民眾對政府行為可信程度的主觀反映,并對政府的行政效率產生直接影響。并從倫理學和政治學的角度對政府信用與官德建設進行系統深入的論述。

毛黎青(2006),政府信用即政府對公眾在委托契約中賦予的期待和信任的責任感及其回應。其核心就是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和政府行為對公眾的信用。從而分析了政府行為的各個方面,從外部環境制度和內部環境制度兩個方面來構建我國政府信用的制度。

3.總結

當前的信用管理研究,多數是針對銀行、保險等金融行業以及傳統企業內部的信用管理。對個人信用管理、政府信用的管理的研究相對較少。企業信用管理的理論主要從社會公正角度、經濟制度層面、企業管理層面、財務角度、信用管理模式、信用管理的工具模型等來分析。

參考文獻

[1][英]波特?愛德華.賒銷管理手冊[M].宇航出版社/科文(香港)出版有限公司,1998.

[2]Jamal,Sarkar,Wang.Optimal Payment Time for a Retailer Underpermitted Delay of Payment to the Wholesale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0,66(3):59-66.

[3]蒲小雷,韓家平.企業信用管理典范[M].北京: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2001.

篇(3)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09)11-0121-03

0引言

應收賬款是企業因銷售商品、產品或提供勞務等而形成的債權。是指企業因銷售商品、產品或提供勞務等原因,向購貨客戶收取款項或代墊的運雜費等。他屬于商業信用的一種形式。[1]

1應收賬款在生產經營中的作用

(1)擴大銷售,增加企業銷售份額。

(2)減少存貨占用水平。

(3)激勵企業提高產品質量。

但應收賬款是把雙刃劍,他在給企業帶來益處的同時,也必然會帶來相應的負面影響:

①應收賬款數額的增加會導致流動資產和總資產的增加

②會導致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虛假增加

③可能會侵蝕企業的實際運營能力,導致企業陷入經濟危機。[2]

2當前企業應收賬款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 對往來客戶的資信狀況缺乏分析與評估

對往來客戶的資信狀況進行科學的評估是從源頭上遏止應收賬款增加和形成壞賬的重要途徑,但目前很多企業為了占領市場,對客戶不加以選擇,對客戶的信譽程度、支付貨款能力、財務狀況等缺乏必要的科學分析和評估,不能針對不同的往來客戶制定不同的信用政策,使企業的應收賬款平均收款期延長,資金占用數額增大,壞賬損失發生的概率增大。[3]

2.2 應收賬款所占比重過大影響資金周轉

應收賬款在企業流動資產中所占比重過大,嚴重影響企業的正常資金周轉,降低了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率,使企業效益下降。企業因追求表面效益而產生的墊繳稅款及墊付股東分紅,占用了大量的流動資金,久而久之必將影響企業資金周轉,無法實現既定的效益目標。[4]

2.3 缺乏有效而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

財務部門與銷售部門往往缺乏溝通,各行其是,銷售部門只注重推銷,財務部門則只管記賬。沒有必要的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造成出現問題部門之間互相推諉。再者,企業財務部門在對應收賬款管理方面制度不全,帳目不清,長期不與客戶對賬和溝通,一旦遇到客戶發生人員或名稱變更等情況,拿不出有力的證據追討欠款,而且長期帳目不清,易形成欠款超過訴訟時限,使企業利益得不到法律保護,給企業帶來不應有的損失。也有一些企業對討賬人員缺乏管理,讓一些素質不高的人鉆了空子,使收回的資金長期滯留在個人手里。致使企業資金安全性受到嚴重威脅。[5]

2.4 應收賬款使企業的財務費用和企業的管理成本增加

企業為清欠,每年都花費一定物力和財力,增加辦公費、差旅費、通訊費、業務招待費和訴訟費等,當企業的應收賬款不斷增加,大量占用企業流動資金時,就會影響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為了維持資金鏈不斷,企業就要不斷地增加融資增加企業財務費用。因此大量應收賬款存在,不但有可能害了自己企業,還可能害了銀行。[6]

2.5 錯失應收賬款的追收良機會給企業造成重大財產損失

對應收賬款的追收錯失良機,讓呆帳、壞賬等不良資產不斷上升,沒有及時采取相應措施追債,給企業造成了重大財產損失,從而使企業資不抵債而破產。

3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辦法

3.1 制定并落實應收賬款管理制度

3.1.1制定并實施應收賬款分類管理制度

根據應收賬款產生的具體原因進行分類。一類客戶是基于將在賒銷期間的貸款看成是從企業獲取的一筆無息或低息貸款的想法而賒銷,這類應收賬款劃分為A類,應重點管理;二類客戶是因資金暫時周轉不靈,以資產抵押或擔保賒銷產品而產生的應收款,這類應收賬款安全性好,可以劃分為B類進行管理;三類客戶是由于銷售產品和收款時間上的差異而形成的應收賬款。屬于真正的應收賬款,可以劃分為C類,不對它進行重點管理。

根據應收賬款的賬齡進行分類。企業可以根據以往的工作經驗將賬齡最長,風險最大的應收賬款劃分為A類,而將賬齡最短,風險最小的應收賬款劃分為C類,其余劃分為B類。對應收賬款回收情況進行監督,通常通過編制賬齡分析表來進行。

根據應收賬款的比重進行分類。應將在應收賬款中所占比重較大的客戶劃分為A類,占比重較小的客戶劃分為C類,其余的為B類。

3.1.2制定并執行應收賬款壞賬準備制度

按照應收賬款余額的一定比例計提壞賬準備是避免發生壞賬成本帶來風險最好的管理辦法。

3.1.3制定并落實適當的收賬制度

對過期較短的客戶,不過多地打擾,以免將來失去這一市場;對過期稍長的客戶,可措辭婉轉地發函催款;對過期較長的客戶,頻繁的信件催款,并加以電話催詢;對過期很長的客戶,定期向客戶寄發帳單,在催款時措辭嚴厲,必要時提請有關部門仲裁甚至提起法律訴訟,或委托收賬企業收款。在具體實施收賬政策時,要有明確而量化的獎勵辦法,有發生重大壞賬損失問責辦法。

3.2 落實應收賬款管理專門人員,進行專業分析

財務部門應定期對應收賬款的回收情況,賬齡等情況進行分析,而不能將所有責任都交給主要負責確定賒銷受信額度和資信調查的信用管理部門,這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財務部門應編制一定期間的對賒銷客戶的銷售、賒銷、收賬、賬齡分析表及分析資料交管理當局。

3.3 應收賬款投資分析,確定適當的信用政策

確定適當的信用政策的原因是應收賬款在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有其獨特的功能,歸納起來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可招攬客戶,擴大銷售,擴大市場占有率,增強競爭力;另一方面采取賒銷的方式,發生應收賬款,可以降低存貨的存儲成本。

采取賒銷方式,可以促進銷售,降低存貨量,從而降低相應的管理成本、倉儲費用和保險費用,達到降低存貨儲存成本的目的。但持有應收賬款的同時,必然為其付出一定的成本,包括:機會成本、管理成本和壞賬成本。

根據現代信用管理理論,壞賬損失是不可避免的,完全沒有壞賬損失,反而說明企業的賒銷潛力沒有完全被挖掘出來,企業進行信用管理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在支持銷售最大化的前提下,努力將壞賬損失降低至合理水平。企業要充分利用應收賬款,以達到在競爭中獲勝的目的。因此,確定適當的信用政策,便成了應收賬款管理的核心內容之一。

適當的詳細而具有可操作性的信用政策有:信用期間、信用標準、現金折扣政策。

3.4 進行系統的應收賬款融資分析和融資政策

對于企業來說,應收賬款融資可以使企業的債權類資產轉化為現金,增強企業資產的流動性在企業資金緊張時或者需要大量現金時,采取應收賬款抵押、票據抵押或應收賬款出售等方式進行融資,可以解決臨時的資金困難。

3.5 建立信用管理部門和管理系統以及監控體系

3.5.1建立信用管理部門

一種是財務總監領導下的信用管理部門,另一種是銷售總監領導下的信用管理部門。

3.5.2建立客戶動態資源管理系統

動態監督客戶尤其是核心客戶,了解客戶的資信情況,給客戶建立資信檔案,并根據收集的信息進行動態管理,這就是客戶的動態資源管理。調查的內容主要有:客戶的品質、能力、資本、抵押和條件(C5系統),客戶與企業往來的歷史記錄、客戶的規模、財務狀況、發展前景、行業的風險程度等等。

3.5.3建立應收賬款的監控體系

監控體系包括賒銷的發生、進行應收賬款跟蹤管理服務、對賬、逾期風險預警等各個環節。

賒銷發生的監控:一般銷售業務要經過接受客戶定單、批準賒銷信用、按銷售單供貨、按銷售單裝運貨物、向客戶開具賬單、記錄銷售、收回資金這樣一個業務流程。賒銷監控主要發生在接受客戶定單、批準賒銷信用、記錄銷售和收回資金流程。

信用部門和銷售部門進行應收賬款跟蹤管理服務:在工作中信用部門和銷售部門要相互配合,分清各自在跟蹤服務中的職責,達到相互監督,相互促進,提高應收賬款回收率,促進企業銷售的目的。

篇(4)

在傳統的應收賬款管理模式中,中小企業因為行業特性、市場競爭等原因,關注比較多的是如何加強對逾期應收賬款回收,這種事后的管理方式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總是顯得比較被動。所以,引入全程化的應收賬款管理模式才是比較科學的,企業應對影響應收賬款的各個環節都要加強控制,從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等三個階段來綜合地進行管理,從而全面提高應收賬款管理工作質量。

一、小企業應收賬款產生的原因

1.中小企業所屬行業特性是應收賬款產生的根本原因。小企業規模小,財務人員少,管理水平低,是小企業存在的普遍問題,也是小企業應收賬款管理不善的基本原因。現實經濟環境中,小企業往往屬于競爭激烈的勞動密集型行業,產品銷路一般不是很好。為了搶占市場,盡快地打開營銷局面,往往在事先未對客戶的品質、能力、資本、抵押、條件等5C信用品質進行詳細調查和有效評估的情況下,就同客戶訂立合同,允諾以賒銷方式吸引客戶,以此擴大市場份額。這樣,一開始就給企業以后的壞賬埋下了禍根。導致這部分企業短期會計報表上的“虛贏”,而現金賬戶上的“實虧”。

2.中小企業缺乏完善的應收賬款風險管理內控制度。受限于市場競爭環境,中小企業管理者往往重視銷售而忽視應收賬款回收,缺乏完善的應收賬款風險管理內控制度。賬款回收是應該的,但問題是當缺乏及時足額回收賬款的激勵制度和不能回收的懲罰制度,那么相關負責人員并不會產生積極回收應收賬款的動力。實際上,管理者往往對銷售部門的銷售業績有明確的獎懲機制,但對應收賬款的回收卻缺乏相相應的考核指標。如此一來,銷售部門在業績壓力下往往以業績增長作為考核的唯一指標,而將應收賬款的處理扔給對客服資信狀況不是很了解的財務部門處理,這種兩部門責任扯皮的制度安排,很難調動應收賬款回收的積極性。

3.中小企業法律意識淡薄。由于小企業銷路不暢,推銷人員常常看客戶的臉色銷售商品,害怕客戶不要貨,害怕損害業務合作關系,往往在簽合同時唯客戶之命是從,有時甚至連簽合同都不敢主動向對方提出來。這給購貨方留下了違約的道德風險。

二、基于全程管理模式下的中小企業應收賬款管理措施

1.事前控制。應收賬款的事前管理,即在應收賬款正式形成之前對影響應收賬款的各種因素進行分析,是應收賬款全程管理工作的起點。中小企業應該事先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出適合其自身的應收賬款事前控制制度,制定出預防措施、關鍵控制點和保護性措施。(1)客戶資信售前調查。應收賬款管理不善會嚴重影響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依據財務學營運資本管理理論,企業的凈營運資金是生產經營上存貨、應收賬款等流動資產占用所需資金以來自應付賬款而非短期借款的流動負債滿足之后,仍然不足而需要企業另行籌集的現金需求部分。即應收賬款的多少直接關系著企業生產經營的穩定性。正是這種重要性,應收賬款的事前管理至關重要。而要用好信用銷售,拓展市場份額,信用政策的制定必不可少。因此,客戶的資信調查是制定信用政策的重要依據。中小企業因為缺乏專業的信用管理人才以及因資金原因導致的管理機構不全,可以通過聘請專業的信用管理機構對企業進行指導。(2)科學選擇客戶。錯誤的客戶是造成壞賬損失的首要因素。首先應建立客戶檔案,依據“5C”評價體系進行客戶資信的收集、整理,并分類登記歸檔。其次應認真分析客戶信用狀況。資信管理部門要定期對客戶進行信用分析,評定客戶的信用度。每年作一次全面審核、以便能與客戶的最新變化保持一致。然后根據不同客戶的信用度采取不同的銷售策略。企業在銷售時,針對不同信用等級的客戶采取不同的賒銷額度、信用期限以及結算方式。(3)建立信用管理制度。信用政策是應收賬款管理制度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信用標準、信用條件和收賬政策三個方面。信用標準是企業給予客戶最低的信用條件。信用條件是銷貨企業要求賒購客戶支付貨款的條件。企業的收賬政策是指當企業的應收賬款產生后企業對應采取的措施。制定信用政策應該把信用標準、信用條件、收賬政策三者有機的結合起來,充分考慮應收賬款的機會成本、壞賬損失、管理費用,選擇寬嚴適度的信用標準,力求增加銷售收入的同時,使應收賬款的總成本最小。(4)健全內部控制制度。首先,在業務交易上,實行交易審批程序,定期監督檢查交易審批程序的執行情況。其次,在付款程序上,采取總經理和財務雙簽制度,保證每一筆支出有據可查。第三,在結算方式上,既要從自身角度出發,安全及時的收回全部貨款,保證企業的資金周轉和應收賬款的周轉率;又要從客戶的角度出發,選擇的結算方式應具有競爭力。(5)加強履約保障。履約保障既是通過抵押、保證、質押、定金、留置商品所有權等幾種方式以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尤其是對新客戶和信息資料不太準確的潛在客戶來說,更是一種必須的債權保障措施。

2.事中控制。事中控制是指在企業在辦理賒銷手續過程中的監督和管理。應收賬款的事前控制是企業從簽約到發貨階段的控制管理,而事中管理是對信用銷售方式從發貨到收款階段的控制管理。(1)完善企業的賒銷申報制度。企業要加強對應收賬款的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賒銷申報制度。通過預設統一編號的“四聯賒銷單”,載明欠款單位名稱、法人代表、開戶銀行及賬號、經手人、經辦人、責任人等內容,分別由經手人、客戶、資信管理部門、責任人保管,并定期進行檢查,杜絕挪用和截留貨款。其次企業要嚴格執行商品交易過程的簽發制度。四聯中的一聯必須作為會計憑證附件附在增值稅發票記賬聯后,以備以后審核查證。(2)加強企業經濟合同管理。企業的經濟往來,主要是通過合同形式進行的。合同管理是指企業對以自身為當事人的合同依法進行訂立、履行、變更、解除、轉讓、終止以及審查、監督、控制等一系列行為的總稱。合同管理必須是全過程的、系統性的、動態性的。企業不僅要重視簽訂前的管理,更要重視簽訂后的管理;凡涉及合同條款內容的各部門都要一起來管理;而且還要注重履約全過程的情況變化,特別要掌握對我方不利的變化,及時對合同進行修改、變更、補充或中止和終止。(3)做好單個客戶的信用管理。一是做好基礎記錄,了解客戶付款的及時程度。包括企業對客戶提供的信用條件,建立信用關系的日期,客戶付款的時間,以及目前尚欠款數額和客戶信用登記的變化等,企業只有掌握這些信息,才能及時采取相應的對策。二是檢查客戶是否突破信用額度。企業對客戶提供的每筆賒銷業務,都要檢查是否超過信用期限的記錄,并注意檢查客戶所欠債務總額是否突破了信用額度。三是掌握客戶超過信用期限的債務,密切監控客戶已到期及將到期的債務的增減變動,及時提醒客戶盡快付款。(4)及時分析應收賬款周轉情況,做好賒賬銷售的總額管理。一是通過與企業同期和行業平均水平比較,分析應收賬款周轉和平均收款期,查看流動資金是否處于正常水平,以修正信用條件。二是考察拒付狀況,觀察應收賬款的壞賬損失率。(5)編制賬齡分析表。根據應收賬款的實際占有天數了解有多少欠款尚在信用期限內,有多少欠款超過信用期限以及估計有多少欠款會因拖欠太久而可能轉化為壞賬。如果大部分應收賬款超過了期限,企業應檢查信用政策是否過于寬松。

3.應收賬款的事后控制。事后控制是指企業在應收賬款己經形成的情況下,為保證款項按時、足額收回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事后控制主要針對已經超過信用期限的客戶,是對欠款的追收。對企業來說,要保證利潤的最終實現,事后控制也是很重要的一個階段。(1)強化應收賬款的動態跟蹤管理。企業應該針對不同的應收賬款類型采取不同的催收控制措施。對于信用期限內的應收賬款,銷售人員應及時跟進,與客戶加強溝通。對于超過信用期還未能收到款項,企業要首先查找現行的信用標準及信用審批制度是否有缺陷,然后對違約客戶的信用等級進行重新調查。對于惡意拖欠的客戶應當不再對其賒銷,并加緊催收。如果催收無效,則可向法院進行。對于信用記錄一貫良好的客戶,應積極的與客戶溝通、協商,在不破壞雙方的友好合作關系的前提下積極尋求解決逾期應收賬款的辦法。對于經過多次催收仍然無果的應收賬款,企業應該采取特殊情況的預案,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壞賬發生的可能性。(2)完善應收賬款的催收制度。企業應在收到全額貨款之前,妥善保管所有的銷售資料,以作為催收乃至訴訟的依據。向客戶催收貨款必須講究方式才能達到目的。首先可采用多樣化的催收方式,通過業務員直接催收、委托專業追賬機構催收,或以合同為依據,采用仲裁或的方式進行催收。其次是循序漸進的執行應收賬款的催收程序。當應收賬款剛發生逾期,企業應以比較溫和、委婉的方法對客戶進行提示。若無效,則應對客戶的相關情況進行具體的調查了解,分析無法收回的原因,并尋求解決的措施。如果多次催收仍然沒有結果,則應加大對客戶的壓力,必要時采取法律措施進行催收。(3)建立應收賬款的保理業務。保理業務就是企業把應收賬款按一定的折扣賣給銀行以獲得融資款,并在一定時期內以收回的應收賬款用以償還該融資款。通過保理業務進行融資的方式能夠加快企業資金周轉的速度,適當的緩解企業資金周轉的壓力,減少應收賬款成為呆賬、壞賬的可能性。也為一些應收賬款回收期比較長的企業擴大產品的銷量,擴大規模創新了思維,找到了新的途徑。保理業務在具體操作中對企業的要求還比較高,對應收賬款質量的要求也比較高。對于企業來說,一方面要加強自身的經營管理,提高應收賬款的質量;另一方面要善于學習,掌握保理業務的相關專業知識,充分利用保理業務的優點,減少企業的風險,并為企業的經營發展、擴大規模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

在我國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企業應根據成本效益原則,在保證企業良好持續運營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控制應收賬款規模,把應收賬款的管理作為一個體系來逐漸完善,用科學的管理方法來提高企業應收賬款質量,通過事前、事中、事后全方面控制,提高企業應收賬款周轉能力,確保實現的收入及時足額流入企業,增強企業的信用風險意識和防范能力,并最終提升企業的競爭能力。

參 考 文 獻

[1]郭建華.企業應收賬款的事前控制[J].會計之友.2011(3)

[2]侯杰.應收賬款事后管理研究[J].財會通訊.2011(5)

篇(5)

關鍵詞 應收賬款 企業競爭力 管理對策

一、前言

應收賬款指的就是企業對外賒銷產品、勞務或者商品所形成的對外債權。比較合理的應收賬款數目有利于企業提高銷售量,擴大經營規模,占領市場。在商業貿易中,賒銷成為了促進銷售,增加產量的一種十分重要的方式。在市場疲軟、資金匱乏、經濟政策壓縮的情形下,賒銷有著十分明顯的促銷作用。這對于企業開拓新的市場、銷售新的產品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伴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在采用運用商業信用等方式來擴大銷售時,很容易的造成應收賬款的大量增加,嚴重的影響了資金正常的運轉,出現財務困難的問題。如果賒銷方經營不善,企業倒閉,就會產出呆賬死賬,嚴重威脅著企業的健康良性發展。所以,加強企業應收賬款的管理,提升風險防范的能力,已經變成了企業在經營活動中必須要考慮的一個問題。

二、應收賬款形成的原因

(一)商業競爭必然的結果

由于日益激烈的商業競爭,產生應收賬款是無法避免的。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之下,就存在著非常激烈的商業競爭,賒銷就成戰勝競爭對手,促進銷售的重要手段。不但能夠擴大銷售、減少庫存、降低存貨的風險與管理開支,還可以爭取到很多長期的顧客。所以應收賬款的出現在所難免。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些企業一味要求抓生產、抓銷售,而忽略了對資金的管理,再加之沒有健全的應收賬款管理的制度,或者即便是有章也不循。財務部門和其他的業務部門無法及時地核對帳目,缺少有效地清理應收賬款的措施。

(三)盲目賒銷,風險意識淡薄

經營者為了片面的追求高利潤,高收入,在沒有對客戶的資信作深入調查的情況之下,就盲目的賒銷。在一定的程度上夸大了企業的經營成果,讓企業的風險成本大大增加。

(四)激勵機制不配套、不完善

為了提高市場的占有率,很多企業的營銷部門就采取了營銷業績與銷售額相掛鉤的績效考核辦法來激勵企業的銷售人員完成其限定的銷售任務。但是并未把銷售回款這一項納入營銷業績的考核之中。這就造成了銷售人員為了能夠完成銷售的指標,就采用回扣、賒銷等方式銷售,最終導致了企業雖然超額完成了銷售的任務,但是應收賬款大幅度增加的現象。資金緊張嚴重影響企業的健康發展,讓再生產的無法正常的進行。

三、應收賬款管理不善的弊端

(一)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率降低

因為企業的資金流和物流不同步,發出了商品,開出了銷售發票,但是貨款無法同時回收,但是銷售活動已經成立了。這種貨款沒有回籠的銷售收入,一定會產生沒有現金流入的銷售損益發生。但是銷售稅金和年內所得稅都必須繳納。假如是涉及到跨年度的銷售收入所導致的應收賬款,還可能發生用企業的流動資產來墊付股東年度分紅的情況。

(二)企業的風險成本加大

因為我國的企業所實行的權責發生制類型的記賬,所以當期發生的賒銷都要記入當期的收入。企業賬面上利潤的增長并不代表這能夠如期實現的現金流入的增長。企業按照會計制度的要求以應收賬款余額的多少來決定提取壞帳準備的多少,壞帳的準備率一般是3%到5%。假如實際所發生的呆壞帳的數額超出了所提取的壞帳準備額,會讓企業蒙受著巨大的損失。大量存在的企業應收款,讓賬面上銷售收入虛高,在非常大的程度上夸大了企業經營的成果,讓企業的風險成本大大增加。

(三)減少了企業的現金流

賒銷雖然能夠讓企業獲得較多的利潤,但是卻不能真正讓企業的現金流入增加,相反的,反而讓企業必須運用有限的流動資金來支付各種費用與稅金,從而導致企業現金的加速流出,給企業造成不愿看到的結果:(l)企業的流轉稅支出。應收賬款帶來了銷售收入,并沒有實際收到現金。但是流轉稅是把銷售做為計算的依據,企業必須要按時用現金進行交納。(2)所得稅支出。應收賬款帶來了利潤,但也沒有以現金實現,而所得稅的繳納也必須用現金來支付。(3)現金利潤分配,也同樣面臨著這樣的問題。

(四)影響企業營業周期

營業周期的長短,完全由存貨的周轉天數與應收賬款的周轉天數來決定,兩者之和就是營業周期。由此來看,不良的應收賬款,可以讓營業周期延長,嚴重的影響企業資金的循環,讓大量的流動資金積壓在非生產的環節之上,導致企業現金的短缺,嚴重的影響原材料的購買與工資的發放,對企業正常的經營產生影響。

四、加強應收賬款管理

(一)構建合理的信用管理制度

管理者必須要清楚地認識到信用標準、信用政策對于企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企業要對于應收賬款的管理有著足夠的認識,充分的結合市場輿論,歷史經驗和相關的管理理論來制定出一個合理科學的信用管理制度。主要內容應當包含信用條件、收賬政策和信用政策。企業的信用制度必須給客戶進行分級,對于不同級別的客戶采取與之相對應的信用政策。針對不同情況的應收賬款使用與之相對應的收賬政策,并按照收賬政策的實際執行情況與客戶反映來不斷的完善這個信用體系。

(二)建立健全管理責任體制

明確劃分企業相關人員的責任,做到各負其責,各司其職。對于那些超越權限,不按照程序辦事所形成的壞帳與應收帳款,和那些變更、隱瞞應收賬款的,要明確其所應當承擔的責任。其次,還應該設置監督部門相應的責任,防止應收賬款責任的管理流于形式。

(三)加強應收賬款的計劃管理

企業可以在對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不產生影響的前提之下,按照資金的流轉狀況與自身發展的戰略,明確在年度計劃之中限定好應收帳款年末的余額。在制定了應收賬款的最高絕對額數的同時,還有要設定個應收賬款所占流動資產總額的比例,有彈性的對應收賬款總額進行控制。于此同時,在企業的年度計劃里還可以設置一個平均收賬期,允許在這個指標在每年的平均收帳期里上下浮動,并且按照超過實際收賬期計劃指標的程度大小,把其設置為極度財務危機、嚴重、輕度等若干個級別,并根據此來采取相應的舉措。

(四)完善應收賬款預算機制

第一,要建立健全預警指標的報告制度,也就是要確定專人來負責有關于應收賬款的賒銷賬齡與額度的報告。第二,要按照企業業務與銷售的特點,定期對各個客戶應收賬款的預警指標進行修訂,通常的做法是適量縮小賒銷額度與縮短賒銷的期限。第三,制訂應收賬款的管理制度與核算辦法,完善企業內部的財務監控和管理。

(五)應收賬款債權重整

企業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求生存、促發展,可以針對應收賬款的履約情況與風險程度,根據不同的情況對應收款開展債權管理。第一,可以通過應收賬款變現的方式來籌措資金。比如將應收賬款抵押。這項業務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類似,企業拿應收賬款作為擔保物,從銀行那里預先獲得貨款,等客戶交付所欠貨款之時,再將借款歸還給金融機構。一但有欠賬發生,銀行就有權向借款企業來追索,借款企業就必須把全部貨款清償。第二,轉讓應收賬款。企業在取得了應收賬款客戶的同意之后,把應收賬款轉讓給專營此項業務的財務公司,提前拿到現金,在發生了壞賬時,企業就無需承擔責任。這項業務能夠有效的轉嫁應收賬款所帶來的風險。所以,即便實收金額比賬面值小,但是在企業資金緊缺之時,并不失為一種應急的措施。此外,還可以對停止償還欠款但是還沒有構成呆壞賬的應收賬款,進行協議清算,重新理清債務關系。

五、結語

應收賬款作為影響企業財務狀況的重要因素之一,對于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加強企業應收賬款管理,可以讓企業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經濟競爭環境下,占領市場份額,增加銷售業績。能夠保證企業正常的進行生產經營活動,降低財務的風險,提升企業的競爭力,滿足經濟體制的要求。只有我們堅持加強管理工作,干在實處、想在遠處、放眼全局,從財務的組織、調控、計劃、領導等諸方面一一落實,就可以不斷的提升企業的競爭優勢,實現企業健康發展的的總體目標。

參考文獻:

[1]王強.如何建立應收賬款內部控制制度.財會通訊.2012.2.

[2]陳顯蘭.企業走出應收賬款困境的思考.四川會計.2010.6.

篇(6)

相比較而言,我國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能力,整體上仍處于一個較低水平,存在諸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缺乏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理念和方法,財務管理觀念陳舊

在我國,有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的管理人員,在日常經營管理中,只重視產品銷量和市場份額,較多精力放在產銷環節,認為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是企業管理的重心,沒有認識到財務管理工作是日常經營管理工作的核心。不具備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知識,把企業管理工作簡單地局限在生產經營型管理格局之中。受過分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陳舊觀念的影響,一味注重控制經營成本的絕對額,依靠減少短期投入來提高利潤,在日常財務管理工作中缺乏科學性、系統性、長遠性。另外由于經營業務單一、資金流轉相對簡單等原因,認為日常的記賬、算賬、報賬等會計工作就是財務管理工作的全部內容。重會計核算,輕財務管理,使得預測、分析、監督、控制等財務管理職能也得不到有效發揮,影響制約了企業健康良性發展。

二、 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財務人員業務水平低,企業財務管理水平不高

我國中小企業中,個體、私營企業居多,投資者較多使用自有資產或家庭朋友資產進行投資,投資者本身也是企業的主要經營管理人員。中小企業典型的管理模式就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的高度統一。這種管理模式,容易造成企業領導者過分集權,而又缺乏有效的外部監督制約,導致其在日常經營管理中,職責不分,越權現象嚴重。企業流動資金與投資者或主要管理者的自有資金混淆不清,企業無法建立和實施有效的內部審計制度,導致財務監控不嚴,日常財務管理混亂。另外,中小企業在財務管理中存在內部人控制的情形,任用家屬、親朋從事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財務人員任用實行“家族化”。招聘任用財務人員不看重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的高低,而看重與企業主要領導者血緣親緣關系的遠近。這導致不具備企業會計或財務從業資格的人員在中小企業中從事財務管理工作。這樣的財務人員經常法制觀念淡薄,認識不到財經紀律和財務制度的強制性和嚴肅性。這種做法違反企業財經法律法規要求,導致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很難得到有效改善或提高,也為企業經營風險埋下隱患。

三、對業務流動資金風險問題認識不到位,應收賬款管理能力弱

對企業日常業務經營流動資金的管理是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其中,對產品或服務銷售環節的銷售款回籠及科學管理,是企業日常經營流動資金管理的關鍵環節。在當前商品交易規模快速增長、商品交易方式日益多樣化、商品交易活動更加復雜化的市場環境中,以賒銷為特征的信用交易越來越多,賒銷規模越來越大。中小企業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爭取和維護客戶,賒賬交易已逐漸成為產品銷售環節的常見交易方式。應收賬款也已經成為絕大多數中小企業財務報表中的重要常規會計科目。實踐中,由于對流動資金風險性及安全性認識不到位、缺乏相關專業人才或有效手段等原因,中小企業經常遇到客戶不能及時按時支付購貨款等應收賬款管理問題,導致企業產品銷售款不能按計劃順利回籠,嚴重影響了中小企業的日常業務經營現金流。在目前我國經濟社會整體信用環境狀況仍有待大力改善的背景下,中小企業開展業務經營的信用環境不佳的情況處處存在。應收賬款管理涉及對客戶企業的調查分析、資信評估、債權債務確認、信用風險政策制定及執行、應收賬款賬齡分析及銷售款催收追討等多方面工作,眾多中小企業對此項工作在思想認識以及工作方法的掌握等方面亟待加強。

四、存貨控制薄弱,存貨管理能力不高

存貨管理涉及原材料采購、產品制造及產品銷售等各環節,直接涉及企業日常業務流動資金的支出、占用和收付。大量存貨一般會占用企業流動資金,導致企業日常業務流動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許多中小企業在日常經營中,缺乏相關的存貨計劃、缺乏存貨監控及檢查制度,對日常存貨的管理不到位,經常導致月末或年末存貨余額多,大量占用經營資金。這造成業務資金無法及時、科學周轉,導致業務資金呆滯、周轉失靈。資金及時流動是企業正常經營和獲利的前提,存貨管理水平低下,必將對中小企業財務管理造成不良影響。

改善提高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的建議:

一、 改變陳舊企業財務管理觀念,建立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理念。

在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深入發展的當今社會,我國中小企業面臨諸多發展機遇。中小企業要獲得健康、持續發展,要做大做強,必須通過主動學習和積極變革,掌握和具備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理念及現代企業管理知識和能力。我國中小企業需在思想上摒棄簡單的生產銷售管理理念,充分認識到財務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中小企業管理者需對時間管理、風險價值、邊際成本、現值、信用風險、機會成本等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概念及理念有深刻到位的掌握和認識,對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分析、預測、監督、控制等財務管理職能有科學正確的理解和把握。在日常經營管理中,重視對業務流動資金的流動性、科學性、系統性、安全性管理,重視對業務流動資金成本、風險及收益的管理,建立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理念。

二、 通過學習、培訓等手段提高企業財務人員業務水平和工作技能。

現代企業財務管理是一項綜合性強的工作。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涉及企業運行各個環節,涉及投資、融資等多項工作內容,對企業財務人員的知識水平和工作技能提出較高要求。企業做好自身的財務管理工作,需要掌握會計、財務、企業管理、經濟、法律、金融等專門知識和工作經驗的專業人才。正因為企業財務管理的專業性特征,很多國家包括我國要求企業從事會計、財務等工作的從業人員必須接受相關專門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訓練,否則不能在企業中從事該類工作。目前我國眾多中小企業內從事財務會計的人員,由于專業知識儲備不足、業務技能和職業操守水平不高等原因,導致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一直維持在較低的水平,影響和制約了企業自身的持續向前發展。一方面,中小企業需要招聘更多掌握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理論及實務能力的專門人才,另外,對于在職從事財務類工作的人員,中小企業應當提供各種條件和途徑,對其進行各種形式的在職學習和培訓,使得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工作能力能夠滿足企業正常健康發展的需要,能夠滿足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的需要。

三、 持續加強對應收賬款的管理,提高企業的信用管理水平。

健康、安全的業務經營流動資金,對于資金實力普遍較弱的我國中小企業來說更加重要。在目前商業信用環境整體不佳的情形下,中小企業持續改善對應收賬款的管理能力,提高自身信用管理水平,對于企業經營現金流的安全性、健康性至關重要。

改善應收賬款管理,中小企業首先需要樹立資金時間成本以及提高企業資金流動性、保證安全性的理念。其次,中小企業應當掌握足夠相關法律知識和技能,對每一筆交易形成的債權債務做到關系明確、手續齊備、注重保存相關材料及憑證,運用法律思維和技能開展對外交易。再次,中小企業應當對客戶按照一定標準和指標進行分類評估,有效評價客戶的信用狀況和資信水平,針對不同客戶制定相應的信用管理政策,并保證信用管理政策執行的有效性和針對性。中小企業可通過委托專門資信調查及評估公司等途徑,事先對合作客戶進行相關了解調查和資信評級,作為開展合作的重要參考依據。中小企業的銷售人員及財務人員也應當重視對客戶經營發展變化的跟蹤了解和掌握,以后續的業務合作特別是賒賬合作提前做準備。中小企業應當重視對應收賬款的賬齡分析,對于違約及逾期欠款,應制定科學有效的收賬程序和方法,選擇委托合適的收賬人員,保證欠款的及時安全回收。

四、 提高存貨管理能力,維持存貨在合理水平,盡量減少存貨對業務流動資金的不必要占用。

篇(7)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應收賬款管理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特別是在施工企業中,應收賬款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企業資金的能否正常運轉和流通,尤其關系到企業流動資金是否能夠實現良性循環。在施工企業資金管理中,應收賬款管理目前已經成為企業資金管理中重要問題,施工企業要重視應收賬款管理,通過做好施工企業的應收賬款管理,提高企業資金質量和企業的競爭力。

一、施工企業應收賬款管理的現狀及目標

現階段施工企業應收賬款管理水平整體上不高,施工企業應收賬款管理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首先企業的應收賬款管理的制度的不完善。企業各項生產、經濟活動都可以通過合同的方式來完善和實施,合同的約束作用可以更好促進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現階段施工企業在應收賬款合同管理方面比較薄弱,應收賬款活動往往是口頭答應或者打個紙條,應收賬款管理不嚴格謹慎。這樣就造成了施工企業應收賬款回收的困難。其次施工企業應收賬款職責分配不明確,考核監督制度不完善。施工企業在業績的考核時,只注重企業規模擴大了多少,施工項目增加的多少,追求企業賬面上的利潤,而沒有看到是施工企業實際的企業利潤。企業在項目施工的過程中墊付大量的施工成本,造成了大量的施工企業應收賬款,如果這些應收賬款不能及時回收,會造成企業資金的短缺,嚴重影響企業的繼續發展。施工企業的各部門各自干各自的,沒能夠共同來做好企業的應收賬款管理。做好施工企業應收賬款管理需要企業各部門的共同努力,各部門都應充分認識到應收賬款管理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施工企業應收賬款職責方面分配不明確,各部門在賒欠時都表現的很積極,但是在施工企業回收應收賬款時,各部門都抱著躲避的心態,各部門間推卸責任。長期下去造成了企業大量的應收賬款沒有得到回收,企業的應收賬款管理混亂。第四企業內部控制不嚴格,出現問題以后沒有得到及時的發現和控制。施工企業的應收賬款關系到企業的各個部門,各個部門都應該做好應收賬款及時清算工作。在許多施工企業中,企業財務管理部門沒有能夠負起責任來,沒有做到企業應收賬款及時的清算。而且許多都礙于面子,不想去完成施工企業應收賬款的催收工作,而且應收賬款賬面管理管理不夠細化具體,控制力度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在施工企業應收賬款管理中,其管理的目標就是為了提高企業的資金管理質量,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增加施工項目的數量和規模,給企業帶來充足的業務項目,最大限度降低企業應收賬款管理成本及壞賬損失。同時充分利用應收賬款的優勢,利用應收賬款給企業帶了更大的經濟效益。通過應收賬款的管理實現了企業資金的及時回收,優化企業應收賬款的數量和結構,提高施工企業的凈收益,利用合理的制度和規定,保證客戶能夠及時的清賬和還款。施工企業應收賬款管理首先要保證企業必要的流動資金,能夠保障施工企業的正常運轉。降低施工企業應收賬款管理成本也是應收賬款管理的重要目標之一,應收賬款的管理成本指的是從應收賬款發生到截止的過程中所發生的管理總成本。有效的應收賬款管理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企業的管理成本。施工企業應收賬款管理另外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保持良好的客戶關系,企業能夠穩定持續發展是離不開客戶的,在應收賬款的管理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客戶難處和要求,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在完成施工企業應收賬款回收工作的同時,還要給客戶留下良好的印象,提高企業的聲譽。

二、加強施工企業應收賬款管理對策

加強施工企業應收賬款管理對于企業的穩定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通過建立相應的應收賬款回收責任制度,可以有效的減少施工企業應收賬款的壞賬率。首先在企業的領導層要制定負責企業應收賬款回收的領導小組,直接負責企業應收賬款的回收工作,定期的開展施工企業應收賬款回收效率的檢查和監督,督促相關的責任部門能夠及時的去完成應收賬款的回收工作。確定出企業合理應收賬款的使用和回收的方案。其次在工作考核時增加應收賬款管理這一項考核指標,通過將應收賬款考核指標具體到部門和個人的方式,有效的保證了施工企業應收賬款管理實施的力度。第三,根據企業的規模可以設立企業的信用管理部門或者崗位,通過對客戶信用的調研與審查,完成對施工項目風險的評估,得到客戶信用質量水平,為施工企業是否承接項目提供支持依據,并且根據評估的結果,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第四,通過提高企業應收賬款的合同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施工企業應收賬款的回收率,在合同的制定時要按照我國合同法來實行,特別是對于付款的方式、期限等要做出明確的標注,合同在制定完后,要有一個嚴格的審批過程,保證合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利用合同的方式,為企業應收賬款回收提供了法律依據,能夠更好更快的完成施工企業應收賬款的及時回收。

三、結束語

施工企業應收賬款管理關系到企業資金能否正常運轉,關系到企業能否長久的穩定與發展,開展施工企業應收賬款管理研究是現代企業管理模式的要求,也是企業加強財務管理的重要一個方面。文章通過調研研究,指出現階段施工企業應收賬款管理的現狀,提出了施工企業應收賬款管理的目標和對策,通過研究實現了施工企業應收賬款的有效管理,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

篇(8)

建立和完善企業的信用評估和監控體系,對于保障各種信用關系的健康發展與整個市場經濟體系的正常運行十分重要。當前我國經濟市場上存在著嚴重的信用缺失現象。航運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正面臨著非常嚴重的信用問題。而航運企業具有運輸周期長、投入成本高、風險規避能力小等特點,其客戶大部分是貿易公司,具有高風險性。因此,不論是企業了解自身信用情況,還是企業對與其進行交易的客戶的信用進行評價,企業信用評估都是至關重要和必不可少的。

【關鍵詞】:信用 信用管理 應收帳款航運企業

一. 貨運公司采取信用期管理后的實踐

作為在海內外享有盛譽的全球承運人,貨運公司世界級的船舶、跨越五大洲的航線網絡、覆蓋全球的銷售及服務網

絡,結合全球各市場的地區經驗,可以為客戶提供航運價值鏈內的綜合和高質量服務。結合航運企業的經營特點,分析了航運企業信用風險的含義及其主要影響因素,從不同的角度探討了目前我國航運企業信用管理的現狀及不足,進而從事前、事中和事后幾方面提出了航運企業信用管理的對策。

1.1客戶信用管理總體策略。

(一)預付運費信用期:

1.各貿易區、泛亞公司、海內外各分部、各口岸公司、各公司對客戶信用期自行授信權限。

(1)出口預付運費:直接客戶30天,貨代客戶15天。

(2)國家相關法規允許進口的廢舊物資、危險品、冷凍貨等特殊貨物的預付運費信用期,不得超過15天。

(3)各口岸公司、公司自行授信客戶數量,不得超過其全部客戶的50%,平均天數不得超過30天。

2.超出上述各部門、單位自行授權權限的信用期申請,須由各部門、單位提出,通過中遠集運信用管理辦公室,向中遠集運信用管理委員會報批。申請時,要注意以下原則:

(1)原則上不接受直接客戶出口預付運費60天以上、貨代客戶出口預付運費30天以上的申請。

(2)GKA客戶的申請,統一由貿易區、泛亞公司向中遠集運信用管理辦公室提出。得到中遠集運客戶信用管理委員會批復后,由申請者書面通知相關口岸,在NEW CPF系統中進行維護。中遠集運客戶信用管理委員會不接受口岸為GKA客戶提出的申請。

(3)為重點客戶申請較長信用期時,申請者必須提供相關客戶的信用調查報告。

(二)到付運費信用期:

1.僅限GKA客戶、貿易區的關鍵客戶、CIF&FOB條款下的國內汽車CKD大客戶,可申請進口到付運費信用期。

2.所有客戶的到付運費信用期,必須由各貿易區向中遠集運信用管理委員會申請,并在得到批準后方可生效。

3.到付運費信用期的申報,須有詳細申請報告。申請報告內容必須包括但不限于:

(1)客戶經營主業、規模、經營情況,客戶在其行業中的市場地位,客戶信用調查情況,客戶擬與中遠集運簽約的箱量,是否會在中遠集運連續出貨、運價和貢獻值情況。

(2)運費收費對收取該客戶到付運費的控制管理措施書面文件,其中必須包括到付運費的收費,在客戶有超期欠費的情況下不得放貨的控制條款。

4.如貿易區新接客戶系國際知名企業,或國家和集團重點項目客戶,且將符合我公司信用策略的信用期條款作為投標門檻的,為方便業務操作,相關業務單元應在應標前,向信控辦報備相關情況和相應信用期條款。

(三)必須嚴格執行付款放單、付款放貨原則的客戶:

1.首次與我方合作的客戶。

2.偶有訂艙,或年箱量不足20TEU的客戶,不得給予預付運費信用期;預計年出運箱量低于500TEU的客戶,不得申請到付運費信用期。

3.以前年度付款信譽較差、信用評定等級為D級的客戶。

4.上年度未經信用等級評定的客戶。

5.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允許進口的廢舊物資、危險品、冷凍貨等特殊貨物,不得給予到付運費信用期。

(四)各貿易區、泛亞公司、海內外各分部、各口岸公司、各公司與客戶簽訂協議時,信用期協議條款。

(五)在符合當地法律法規基礎上,盡可能在服務協議中列明超期欠費的懲罰條款。

(六)考慮到當前經濟形勢,允許國內口岸公司適當接受客戶以銀行匯票支付運費。

二、供應商信用管理總體策略。

1、除政府類規費外,國內普通供應商原則上繼續積極執行90天付費的信用策略,而對于中遠集運長期戰略合作供應商,以及在2009至2010年度大力支持中遠集運業務的供應商,則可考慮由總部各業務部門,申請適當調整結算信用期。海外供應商的付款信用期,原則上控制在45天(含)以上。

2、國內普通供應商繼續推行銀行匯票結算方式。

3、對符合總部信用管理規定的供應商信用期,各貿易區、泛亞公司、海內外各分部、各口岸公司、各公司,須向中遠集運財務部報備。

4、根據進口到付運費一般不予授信的原則,超期重箱無信用期。分部、口岸、公司應按照公司有關超期重箱處理的文件規定,指定專人,跟蹤超期重箱。對超過免費用箱期,卻仍未提取的重箱,必須及時向總部相關貿易區報告。

5、各分部、口岸、公司每年2月底前,須向中遠集運信用管理辦公室上報上一年度信用管理工作總結報告,內容應該包括客戶信用管理和供應商信用管理工作情況。

6、各分部、口岸、公司每年3月向中遠集運信用管理辦公室上報上一年度所有客戶的信用等級評定報告。

7、各分部、口岸、公司應根據中遠集運運費壞賬處理實施細則規定,及時上報本單位運費呆賬情況和特定客戶的信用風險。

8、2011年運費回收工作考核指標為:

(1)近12個月運費回收率(合格指標值為96%)

近12個月運費回收率=1-信用期外近12個月累計運費余額÷信用期外近12個月累計運費發生額

(2)當年運費回收率(合格指標值為93%)

當年運費回收率=1-本年累計運費余額÷本年累計運費發生額

(3)信用期外運費余額占總運費余額的比例(合格指標值為低于40%)

信用期外運費余額占總運費余額的比例=本月信用期外運費余額÷本月運費余額

9、未收回老運費清理工作考核指標:

1.全面清理2010年1月1日前的未收回老運費。到2011年年底,期間,未收回老運費余額不得超過其在2010年年底余額的5%;

2.全面收回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年底的運費。如未能全部收回,各應逐票說明原因。到2011年底,各單位2010年未收回運費余額不得超過2010年當年運費發生額的0.05%。

10、實施信用期管理后存在的問題

1.對往來客戶的資信狀況缺乏科學的分析與評估

2.缺乏有效而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部門與部門之間缺乏溝通

11、信用期管理的對策

1.加強應收賬款內部管理,主要體現在:

2.制定切實可行的信用政策,選擇對企業有利的結算方式。

3.建立完善的應收帳款壞帳準備制度。

4.制定合理的收賬政策,采用恰當的清欠方法。

參考文獻:

[1]計云海。對應收賬款進行有效管理探討[J].會計之友。2001.3

篇(9)

一、企業應收賬款的內部成因

(一)企業的風險意識缺乏

面對現在經濟市場上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很多企業為了實現自己市場份額的擴張,不僅在成本和價格上面狠下工夫,現在還運用商業信用進行產品的促銷。一些企業為了實現減少存貨、增加存貨、拓寬銷路等目的,往往不得不向客戶采取賒銷的銷售策略。但是,為了擴鋪市場而進行盲目的賒銷策略,很可能會造成流動資金被客戶拖欠且不能夠及時收回的問題產生。

(二)缺乏嚴格管理制度

一些企業的管理層由于缺乏專業的財務知識和企業財務管理意識薄弱,因此就對應收賬款的管理缺乏足夠的重視,也沒有一套規范的規章制度對其進行規范。一些企業由于缺乏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的及時溝通和核對,使得核算與銷售出現脫節,使得問題不能及時被暴露。應收賬款問題嚴重的一些企業一直出現應收賬款居高不下的情況,造成賬齡老化等情況的發生,而面對這些問題企業卻缺乏有效的監控控制措施。除此之外,還有這樣一種情況,企業為了調動銷售人員的積極性,只將工資報酬與銷售任務掛鉤而忽略了壞賬的可能性,進而導致應收賬款大幅度上升。這些情況的產生均因為企業內部缺乏嚴格的關于應收賬款的管理和控制制度,而這一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將會給企業資金運轉甚至經營背上沉重的包袱。

(三)及時對賬工作的不到位

在實際經營活動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即由于經營過程中銷售和收款的時間差,導致商品成交的時間和收到貨款的時間出現不一致情況。因此,就出現債權債務雙方為對經濟往來中的未了事項進行定期對賬等問題,也就失去了明晰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的機會。而有時即使對了賬,也只是進行了口頭上的承諾,并未落實成合同或者具有法律效率的對賬依據。

二、加強企業應收賬款內部控制的策略研究

(一)抓好資信調查、評估和應收賬款風險

企業要想真正實現對應收賬款的控制就必須從源頭抓起,從開始的銷售環節進行有效的控制。具體的操作方法可以通過建立專門的對賒銷進行管理的信用部門,這樣可以實現防患于未然的效果。信用管理部門可以對客戶的信用狀況進行資料收集,收集資料的渠道有很多,可以從銷售部門掌握的客戶資料獲取、從客戶的其他供應商那里調查情況以及從客戶在網絡上公開的信息中獲取,并根據所獲得信息采用評估等方法進行總結和分析,并最終記錄檔案。應收賬款的風險既可能來自公司內部也可能來自公司外部,對風險進行評估就是通過識別和分析相關風險,這是企業進行風險管理和應收賬管理的重要內容。

對風險進行管理的起點是對風險進行識別,其主要內容包括:對威脅目標實現的風險因素的識別、對客戶信用情況的識別、對財務報表目標的識別、對貿易合同真實性和合理性的識別等。企業的管理層應該要充分認識到風險識別的重要性,并且需要對影響目標實現的主要風險有一定的了解,進而根據風險管理理論,對能否進行賒銷做出正確的決斷。

(二)完善信息共享系統

考慮到企業內部可能會有信息獲取不對稱等情況的發生,因此筆者建議企業在進行應收賬款內部控制的過程中,可以建立一個信息共享平臺以為各業務部門提供共享信息。平臺的運行就是通過各個業務部門在平臺上進行部門數據的錄入和存取工作,以保證該系統可以連接到公司各部門,對各部門也可以進行合理的授權,以實現各個層次的各取所需。這樣的方式能夠減少各部門的溝通成本和降低摩擦的產生,使各部門相互之間擁有更加順暢的合作。這一信息平臺的建立可以使信用評估部門直接獲得應收賬款部門提供的顧客支付的信用信息,并將信息進行評估處理后及時回饋給合同中心和銷售部門,這樣不僅能大大降低各個環節所延誤的時間,還能夠提升內外部顧客的滿意度。

(三)制定員工應收賬款考核獎懲制度

將銷售人員的銷售業績與應收賬款回款率直接掛鉤,銷售員工必須對每一項銷售業務的全過程進行負責,從簽訂合同開始到資金回籠需全權把關,并對能保證銷售額有及時收回貨款的銷售員工進行重點獎勵。這一制度不僅能讓銷售員在銷售過程中更加注重銷售風險,更能保證資金的回流并在很大程度上實現應收賬款風險的規避。

企業可以根據公司具體情況制定一系列合適的考核制度,將銷售業績和回款率作為考察銷售人員工作效率的標準,并將考核結果直接與其報酬和薪金掛鉤。資金的回籠情況應該被作為一個重要的考核標準,這樣不僅能調動銷售人員的積極性,還能保證銷售款項的及時回收。

(四)健全風險評估體系,強化評估意識

篇(10)

一、信用政策概述及其選擇和評價意義

(一)信用政策概述

企業信用政策(CreditPolicy)是指在特定的市場環境下,公司權衡了與應收賬款有關的效益和成本之后,依此指導公司信用管理部門處理賒銷業務與收賬措施所制定的一系列的配套政策的總稱。具體分為三種類型:保守型信用政策、穩健型信用政策和激進型信用政策。信用政策制定的目標是要在賒銷收益率和應收賬款持有成本二者之間進行權衡,進而采取科學且有效的措施,保證應收賬款的流動性,并最終使公司的效益和價值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通常情況下,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期間、信用標準、信用額度和現金折扣政策[1]。

(二)信用政策選擇及評價的意義

信用管理工作在國外通常被視為一個企業的生命,一個完善、有效的信用管理體制和政策可以為企業帶來較大的市場競爭力、提高防范風險的能力。信用管理是現代公司管理的核心內容之一,而信用政策則是企業信用管理工作的核心。“不賒銷是等死,賒銷是找死”,這是國內許多公司所處的一個尷尬的局面。一方面在以買方市場為主導的競爭環境中,信用交易已成為公司獲得市場競爭力的必要手段和經營方式;另一方面,由此帶來的信用風險又會造成大量的應收賬款被拖欠,變成壞賬造成公司流動資金緊張,經濟損失越來越多。賒銷使得銷售與風險并存且同向增長,如何擺脫這個尷尬局面,保證公司持續健康發展,建立一套規范、有效的信用管理機制勢在必行。而企業在選擇信用政策類型時,必須綜合考慮企業的自身情況,包括所在行業,市場競爭狀況以及企業的生產規模和所處的階段,制定出一套適合自身的信用政策,因為信用政策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應收賬款的回收,影響企業的資產狀況,甚至影響企業的財務安全。通過制定并實施一套完善可行的信用政策,同時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對企業現行信用政策進行評價并及時做出調整,使企業經營者能夠獲得擴大銷售與控制風險之間的最優平衡從而實現利潤最大化。

二、我國企業信用政策的現狀及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信用銷售被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因此,企業的信用管理和信用政策也越來越重要。企業的信用政策建設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其他企業的信用進行管理,力求在達到企業銷售最大化的同時將信用風險降至最低,并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是企業自身的信用管理,從而樹立企業在市場中的良好形象,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由于我國經濟處在一個飛速發展的時期,而企業的經營管理卻相對滯后,因此存在一系列的信用問題:

(一)缺少專門的信用管理部門

我國絕大多數企業都沒有設立專門的部門來負責信用政策的制定與實施,而基本上由銷售部門和財務部門來負責。由于兩個部門在職能和利益上有很大不同,往往出現分工不清、相互推諉,影響到企業的信用政策的執行。

(二)信用政策制定時存在盲目性

由于事先對信用政策的成本收益缺乏周密的考慮,可能使企業的信用政策過于寬松或過于嚴格,前者雖然擴大了銷售業績,但有可能因應收賬款的問題而使企業陷入財務困境。后者雖然降低了企業的信用風險但同時使企業喪失了應有的市場份額,從而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同時,由于我國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現象,也沒有權威的企業的信用等級評估機構,企業收集到的客戶信息不充分、不完整,并且對信用政策的實施效果缺少及時的分析和綜合評價,嚴重影響到企業信用政策的效果。

(三)信用管理方法和技術相對落后

大多數企業沒有很好地運用現代先進的信用管理技術和方法。缺乏對客戶的信用風險進行評估和預測,信用額度的確定過于隨意以及缺乏專業化的回收賬款方法。

(四)忽視了自身信用建設

大多數企業認為信用政策是對其他企業的信用評估,忽視了自身信用政策的建設與管理,結果使企業形象受損,降低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因此,我國的信用政策建設及信用管理現狀相對滯后,極大地影響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三、信用政策方法的選擇

我國信用管理的研究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才開始,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和完善,已經建立相當完善的理論體系,現在主要從事建立相關模型和分析行業特定背景。

企業信用政策選擇的方法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是找出信用政策改變時收益與成本的變化并進行評估,若收益大于成本,則可采用新的信用政策,反之,則不能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有凈現值法(NPV);定性分析法則主要依賴經驗和判斷來決定,主要考察行業風險、經營環境、企業素質、管理狀況等影響企業信用政策的因素,綜合判斷后從而決定采用何種信用政策。定性分析法常用的有5C信用評分法和信用評分法。

(一)凈現值法(NPV)

公司信用政策方法選擇是成本與收益權衡的結果,是多個變量因素一起變化而求得最優解的結果。多個變量因素主要包括信用標準、信用期限、信用額度、現金折扣政策等。斯蒂芬·A·羅斯等在其著作《公司理財》中提出使用置存成本和機會成本來定量分析公司信用政策[2],建立了公司信用決策的基本決策模型:

NPV=h*p0*Q0/(1+Rb)-(C0*Q0)

其中:NPV為提供信用時的凈現值,h*p0*Q0/(1+Rb)為實施信用政策帶來的增量收入現值,(C0*Q0)為實施信用政策可能帶來的成本與損失現值。P為銷售單價,C為單位成本,Q為銷售量。

由此得出公司信用決策的基本確定方法:

NPV=信用政策帶來的增量收入現值-信用政策可能帶來的成本與損失現值

若NPV>0,說明該信用政策是可行的,信用政策管理執行帶來凈現值,為公司創造了價值;反之,則是不可行的。凈現值法的優點是:(1)使用現金流量。公司可以直接使用項目所獲得的現金流量,相比之下,利潤包含了許多人為的因素。在資本預算中利潤不等于現金。(2)凈現值包括了項目的全部現金流量,其它資本預算方法往往會忽略某特定時期之后的現金流量。如回收期法。(3)凈現值對現金流量進行了合理折現,有些方法在處理現金流量時往往忽略貨幣的時間價值。如回收期法、會計收益率法。

但是傳統的凈現值法也有其局限性:(1)對于一項信用政策,決策者只有兩種選擇,NPV值>0,該政策可行;NPV值<0,該政策不可行。(2)該項信用政策若是可行的,在可預期的壽命中將一直執行下去,并不考慮若出現不利情況可以停止或隨情況的發展進行調整。(3)未來收益是可以預測的。(4)忽略了企業經營所處的一些現實情況(諸如未來不確定性、信息不對稱等),無法對由于企業信息化建設項目的投資而產生的各種發展機會的價值進行評價,容易低估項目本身的價值。

(二)5C信用評分法

5C理論是企業信用分析理論的基礎,它是一種定性的確定一個公司的信用是否符合信用風險標準的分析方法,是西方國家銀行業衡量信貸客戶的一種比較普遍的評價方法。它主要是從影響信用的五個方面進行分析:品行(character)、能力(capacity)、資本(capital)、抵押(collateral)和環境(condition);

企業的品行是企業在長期的經營活動中形成的行為和作風。但是在人才流動頻繁的今天,根據企業前任管理者的行為作出的企業品行等級評價往往不能反映企業現在的狀況;

企業的能力是一個長期的管理行為的體現,單憑某一個時點上企業的能力來評價該企業的信用等級不合適;

企業的資本評價可能由于獲得的資料不完整而使作出的信用等級評價不全面;

企業的抵押評價則由于很難得到真實的信息而使信用等級評價失之偏頗;

企業的經營環境評價則由于大家所處的宏觀環境大體相同,因此在信用等級評價方面意義不大。

因此,由5C信用評分法評價出來的企業的信用等級在理論上來說有相對的科學性,但在我國目前的情況下,實際操作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三)信用評分法

主要通過對企業主要財務指標等特征進行分析和模擬,從而預測企業的信用風險。比較著名的是Altman的Z計分模型。該模型是建立在單變量度量指標比率水平和絕對水平基礎上的多變量模型,可以較好的區分破產企業和非破產企業。其他模型還有神經網絡模型等。信用評分法由于不摻雜個人主觀意見,是一種比較客觀的方法。但在我國,由于財安信息真實性問題和財務報表的規范問題,在實際中使用很容易產生偏差。另外,目前我國對于信用評分法尚未進行比較科學的檢驗,有關參數能否適用還需論證。

四、完善的信用政策評價體系的構建

構建完善的企業信用評價體系,應著重研究建立新的信用評價方法。近年來期權定價理論的出現及其在投資決策領域方面的應用在這方面彌補了傳統的凈現值評價方法的不足。一般實物期權方法主要應用于不確定環境下的投資決策,強調不確定性環境下的管理靈活性(ManagerialFlexibility)的價值,同時它也克服了NPV方法中的無法避免的另一個難題:不可逆性[3]。實物期權評價方法所考察的不僅僅只是項目自身的凈現金流價值,而且還考慮了的項目的外部管理方面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管理者經營靈活性對項目價值的影響[4]。通過將項目眾多的經營靈活性以各種各樣的實物期權形式展現出來,使得項目的真實價值表現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表現項目內部財務因素的凈現金流價值,另一部分則是表現決策者管理因素的經營靈活性的期權溢價,也即項目投資實物期權的價值構成[5]。在我國的實物期權方法應用研究中,多是對B-S模型和二項式模型的應用擴展,但無法滿足復雜多變的項目投資領域。也沒有考慮投資決策之間的策略互動關系。在我國,由于市場的非理性、期權和二板市場的未開放、行業及企業信息的不透明,使得實物期權方法的評估準確性大打折扣。因此,就我國現階段來說,實物期權方法在項目投資評估領域只能起到對NPV法的補充輔助作用,主要是提供不確定性價值的參考[6-7]。

現實中非對稱信息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市場參與雙方一方擁有另一方所沒有的信息就是非對稱信息。多數情況下,非對稱信息會導致道德風險而使市場出現逆向選擇,不利于市場的發展[8]。對市場經濟而言,無論是企業、同行還是客戶,信息在其決策中顯得尤其重要,非對稱信息帶來的問題也就額外突出[9]。由于信息不對稱及市場經濟中復雜博弈關系的存在,使得企業的合法權益屢屢受到侵害、企業之間由于無序的競爭常常陷入混亂狀態、企業與客戶之間由于信息不對稱使得企業的金融風險大幅度增加[10]。“信息不對稱”現象的存在是導致企業與客戶之間及企業之間糾紛產生的主要原因。而博弈論在對未來不確定性和信息不對稱時企業之間復雜關系進行分析時則克服了傳統方法的局限性。

期權博弈方法是一般實物期權方法的新發展,它是以傳統凈現值評價方法為基礎,將實物期權評價方法和博弈理論結合起來,研究不確定情形下企業之間技術創新投資的策略互動,以解決企業所面臨的等待以獲得期權價值和搶先投資以獲得先動優勢的沖突。這種方法具備了實物期權評價方法和博弈理論的優點。期權博弈思想廣泛的應用于投資決策領域,而企業信用政策與投資領域在評價方法上具有共通性,因此,基于期權博弈視角進行企業信用政策制定及評價也是可行的,可在傳統的凈現值評價模型的基礎上既考慮一般實物期權方法所強調的管理靈活性價值又考慮進博弈論所強調的決策制定中的戰略價值,而如何以非對稱信息為主線,利用期權、信息經濟學理論及博弈理論等理論工具,對企業的信用政策決策問題進行系統分析及研究,尚需建立一個模型。該模型可以從信息不對稱下企業同行之間博弈關系和信息不對稱下企業客戶之間博弈關系兩個方面分別討論,并進一步進行量化和敏感性分析。

五、結論

綜上所述,我國對于企業信用管理的研究還不成熟,信用管理理論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而現實又要求我們必須加快研究進程。建立一套科學完整的現代企業的信用政策及評價體系,對改善企業的信用狀況,優化市場信用環境,提高經濟運行質量,促進社會經濟健康發展將產生重大作用。傳統的信用政策評價方法已不適用。應用期權博弈方法進行信用政策評價的相關影響變量,找尋二者結合點,從新的角度構建基于期權博弈的企業信用政策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MyersSC.Determinantsofcorporateborrowing[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77,5(2):147-176.

[2]斯蒂芬·A·羅斯,羅德爾福·W·維斯特菲爾德,杰弗里F·杰弗.公司理財[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251-263.

[3]AbdullanYavas,C.F.Sirmans.RealOptions:Experim-

entalEvidence[J].TheJournalofRealEstateFinanceandEconomics,200531(1):27-52.

[4]RundongZhang,XiaolinZhang.TheRealOptionGameModeltotheTechnologyInnovationInvestmentStrategy[J].ChineseBusinessReview,20054(9):47-50.

[5]SpirosH,MartzoukosandEleftheriosZacharias.RealOptionGameswithR&DandLearningSpillovers[J].MunichPersonalRePEcArchive,2009(1):1-35.

[6]安瑛暉,張維.期權博弈理論的方法模型分析與發展[J].管理科學學報,2001,4(1):38-44.

[7]王涌,翟孟亭.3G投資期權博弈二維模型的構建[J].統計與決策,2009(16):73-74.

上一篇: 旅游資源的性質 下一篇: 水電工入門基礎知識
相關精選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午夜在线视频影院 | 性欧美大战久久久久久久 | 午夜成午夜成年片在线观看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日韩 | 在线网站亚洲观看 | 午夜久久第一场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