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08 11:19:5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提升美麗鄉村建設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目前白山市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的進展和成效有三個方面。一是實施美麗鄉村示范村創建活動。圍繞道路硬化、村屯綠化、街路亮化、庭院美化、公益事業設施配套化的建設內容,今年將打造重點村46個,其中建設22個省級重點村,創建24個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二是實施百村集中連片環境綜合整治。長期以來“臟、亂、差”是建設美麗鄉村需要解決的首要任務,此次連片整治將重點突出“凈、綠、暢、美”,以“八清”即清垃圾、清柴草、清糞堆、清院落、清溝渠、清死角、清四害、清淤泥和“四旁綠化”即村旁綠化、宅旁綠化、路旁綠化和水旁綠化為主要整治內容。全市共設計打造6條整治帶,包括靖宇縣20個村,臨江市20個村,撫松縣20個村,長白縣15個村,江源區13個村和渾江區12個村。三是開展美麗家庭創建活動。今年全市將創建5000個美麗庭院和1萬戶干凈人家。截至目前,各縣(市、區)通過農戶自評、村民代表集體評議、縣區評選認定的方式,以庭院美、室內美、景色美、生活美、村莊美等“五美”為標準,初步評選完成美麗庭院創建戶3548戶;以庭院凈、居家凈、廁所凈、畜舍凈、儀表凈的“五凈”標準,完成干凈人家創建戶6750戶。
由于我區是四平市核心主城區,多數村為城郊村,農民收入水平不低。因此,一直以來區委、區政府的工作重心都是二、三產業,“三區一建”工作一度拉全市后腿,特別是新農村建設,只是利用省補資金在省級示范村、重點村上作表面文章,小打小鬧。2013年以來,區委、區政府對照省、市會議精神進行了認真反思,深感4.8萬農民雖然衣、食基本無憂,但生產生活環境很差,幸福指數急需提升,為百姓打造整潔優美的生存環境是最大的民生。基于此,我們及時召開區、鄉、村、社四級干部座談會,并組織召開了全區美麗鄉村建設動員大會,進一步統一了全區干部的思想認識。
二、重視到位是關鍵
美麗鄉村建設能否取得實效,能否克服一陣風、出現形式主義,關鍵看區、鄉、村三級領導的重視程度,關鍵看區、鄉、村三級領導是否真抓實干。一是成立組織機構。成立以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并明確由區委專職副書記、分管副區長具體負責。全區抽調18名區級領導包村,52個部門、52個區屬企業包18個村,明確了包保任務、完成時限。二是領導親自指導。我們區委書記親自包保一個村,并經常到所包保村及重點建設村進行檢查指導,督促工作落實。四平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多次實地踏查調研、現場辦公,指導美麗鄉村建設并幫助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困難。三是嚴格檢查評比。明確每月領導小組檢查一次,每季度一評一通報,建立激勵機制,并將全年評比結果納入年終考核主要內容。四是堅持以獎代補。區財政每年安排美麗鄉村建設資金,用于獎勵行動快,效果好的村項目建設,以激勵先進,鞭策后進。
一、注重因地制宜,科學定位美麗鄉村發展方向。美麗鄉村發展的定位,關系建設的主攻方向。在實施中,一是美麗鄉村建設必須順應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歷史趨勢;二是美麗鄉村建設必須注重鄉村良好的自然生態品質;三是美麗鄉村建設必須突出地域特色,體現差異性和多元化的鄉村之美。此外,一些地方還可從產業發展、景觀改造等方面入手,實現“一村一景”、“一村一品”,充分彰顯鄉村的特色和韻味。
二、注重市場運作,著力增強美麗鄉村發展活力。要注重發揮市場在美麗鄉村建設發展上的基礎作用,遵循市場經濟規律辦事,充分依靠市場這個主體,堅持市場這個導向,在政府這只“有形的手”推動下,建立多方籌資、共建共享的投入機制,通過企業化運作、村企共建等形式,廣泛吸引社會資金參與美麗鄉村發展建設,實現互惠互利,合作共贏。
三、注重群眾受益,放大美麗鄉村建設實際效應。美麗鄉村建設的落腳點和出發點就是群眾受益。要注重發揮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尊重農民群眾意志,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引導他們自覺參與到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中。同時,可通過美麗鄉村的開發建設,積極發展商品流通、交通運輸、餐飲等第三產業,為群眾就業、創業搭建平臺、創造機會,讓群眾享受更好的居住環境和發展條件,最終實現農民增收、村集體經濟壯大、鎮域經濟發展。鄉村的外在美主要體現在山美、水美、田美、房屋美等方面,但外在美的創造與維護卻要靠農民素質的提升和鄉風文明的進步。為此,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一定要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培養農民正確的價值取向和行為習慣,不斷提升農民的整體素質。良好的生態是美麗鄉村的靈魂,要積極倡導低碳生活,轉變農民落后的生產、消費方式。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農村人居環境建設涉及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一定要注意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發揮他們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聰明才智。
建設美麗鄉村,環境整潔是基礎,提升品質是根本。各地堅持一手抓中心村建設和農房改造建設,促進農村環境整潔和美化;一手抓歷史文化村落建設和農村特色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提升農民生活品質。
抓好中心村建設,促進環境優美整潔。按照“人口集中、產業集聚、要素集約、功能集成”的要求,把重點培育與連線成片相結合,持續推進“六化”工程建設,有效地引導人口向中心村、中心點集聚,通過人口的集聚效應帶動產業、資源等發展要素的同步集聚,推動農村各類資源的集聚集約發展,形成了一批諸如龍游城東小區、開化東晨小區、衢江后山小區等生態優美、設施齊全、環境整潔、管理規范、特色鮮明的新型社區。全市累計啟動中心村培育建設84個,已完成中心村培育建設60個,其中省重點示范中心村25個。2012年完成了中心村培育建設30個,其中省重點示范中心村7個。
抓好農村住房改造建設,促進環境整潔有序。農房改造建設,對于改善農民居住環境、提升農民生活品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衢州市按照加快推進統籌城鄉一體化的要求,積極推進以農民公寓、拆舊建新、集中聯建等方式的農村住房改造建設,進一步豐富了農房改造建設內涵。2012年,全市共完成農村住房改造建設29106戶,其中農村困難家庭危房改造16480戶。在全省農房改造建設現場會上,衢州市作了典型發言。衢江區出臺了《關于加快農村住房改造建設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推進農村住房改造建設若干政策意見(試行)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讓農民愿意搬,搬得出。江山市堅持因村制宜,民主決策,分類指導,多類型多模式推進農村住房改造建設,根據不同的區域確定不同的建設模式,涌現出一批可看可學的典型,如賀村鎮獅峰村的集鎮集聚模式、大橋鎮店邊村的中心村集聚模式、新塘邊鎮卅六都村的整治空心村模式、四都鎮上峰村的撤并自然村模式等。
抓好農村特色產業發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各地堅持規劃、建設、管理、經營并重,進一步利用農村森林景觀、田園風光和鄉村文化等優勢,發展各具特色的鄉村休閑旅游業,加快形成以重點景區為龍頭、骨干景點為支撐、古村落文化游和農家樂體驗游為基礎的鄉村休閑旅游業發展格局。柯城區積極開展“油菜花文化觀光節”、“葡萄文化節”等農業觀光活動。衢江區初步形成了黃壇口—藥王山—天脊龍門的黃金旅游線、廿里—湖南—烏溪江的生態旅游線、云溪—蓮花的現代農業觀光線和樟潭—全旺—大洲的歷史文化生態線。江山市出臺《關于加快發展農家樂鄉村休閑旅游業的若干政策意見》,市財政每年安排300萬元資金作為農家樂鄉村休閑旅游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扶持5個具備現代服務功能的農家樂鄉村休閑旅游集聚區。如今,現代農業產業和鄉村休閑游已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新亮點,促進了農民人均純收入持續增長。
抓好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工作,提升農民生活品質。農民收入增加了,物質生活富裕了,在精神生活方面也會有相應的更高追求,從而使自身生活品質不斷提升。歷史文化村落充分體現了人與土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不僅有著豐富的文化價值和景觀價值,而且有著良好的經濟價值。在全省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工作現場推進會之后,我市紛紛啟動歷史文化村落的保護利用工作。目前,我市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的班子組成、項目確定、規劃編制、部門協調、要素保障、政策處理等相關工作已相繼到位,全市5個省第一批歷史文化村落重點村保護利用工作已全面啟動,被省確認的116個一般性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工作也漸顯成效。龍游縣注重挖掘開發歷史文化項目,開發了社陽鄉大公村“清明祭祖燈會”、溪口鎮寺下村“狀元文化節”、橫山鎮天池村“草龍文化節”等項目,拉近歷史,延伸風景。江山市按產業化發展的思路,先后實施了清漾毛氏文化村、廿八都古鎮、大陳特色文化村等歷史文化村的保護和旅游開發建設,讓新村建設項目盡量與古建筑保持協調統一,形成鄉村觀光旅游新亮點,既增彩,又生財,讓農民在保護保全古建筑的同時,提升自身的品質。
注重突出重點與面上推進相結合,不斷顯現美麗鄉村建設的整體效果
各地以示范鄉鎮、精品村為支點,以美麗鄉村風景線為骨架,以“村莊整治”為基本面,打造了一批可看、可學的示范點,亮點紛呈,從整體上改變了衢州的農村風貌。
點上抓“示范”。一方面,培育了具有鮮明個性的示范鄉鎮、精品村。各地按照“生態優美、底蘊深厚、環境美好、特色鮮明”的要求,從自然、人文、產業、建筑、風俗乃至飲食、特產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發掘鄉鎮、村的個性和特色,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和“一村一韻”的建設主題,努力打造支撐美麗鄉村地域品牌的示范鄉鎮、精品村。2012年全市已有12個鄉鎮和40個行政村分別通過衢州市第一批美麗鄉村示范鄉鎮和精品村的驗收。衢江區以“環境美、經濟強、生活優、民風好”為目標,建成了“畬鄉風情”洋坑村、“綠色神奇”茶坪村、“精致華麗”華家村、“三江集匯”烏溪橋村等一批具有個性魅力的特色精品村。開化縣列出25個村進行重點打造,組織規劃、建設、文化等部門進行專家會診,按照“一村一景、因地制宜”的原則,搞好村莊規劃設計,從多方面進行提升,努力把村莊建設成旅游景點。另一方面,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沿線景觀帶。各地以沿景區、沿產業帶、沿山水線、沿人文古跡等為區域重點,以沿線綠化、干凈整潔、小品塑造、立面改造等為建設重點,加大資金扶持力度,打造了若干條各具特色的景觀帶,并以此來示范帶動美麗鄉村建設。如龍游縣突出抓好“一線一環”風情旅游線,即“北部十里荷花萬畝富硒生態農業觀光線、南部環靈山生態經濟圈”,使之成為該縣美麗鄉村建設中產業布局最具特色、生態環境最為優美、農民增收最具潛力、歷史文化最為深厚的示范區。常山縣以“中國觀賞石藝術長廊、鄉村休閑旅游長廊、花卉苗木博覽大道”三條美麗鄉村風景線建設為抓手,繼續深入推進國省道等交通要道沿線的潔化、綠化、美化工作。
面上抓“兩化”。各地按照“廣泛覆蓋、全面惠及、提升水平”的要求,深入實施以道路硬化、垃圾處理、衛生改廁、污水治理、村莊綠化等為主要內容的“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2012年重點抓好201個待整治村的潔化、綠化兩項工作,把連片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作為優化農村生態環境的重點,加快改善農村環境面貌,為美麗鄉村建設奠定扎實的基礎。積極開展保潔創建活動,如龍游縣開展清潔家庭創建活動,組織萬名婦女進黨校學習賀田經驗,增強農村婦女潔化、美化家庭的意識。加大農村清潔工程督查力度,市里每個季度對各縣(市、區)開展一次衛生檢查,不定期開展暗訪,檢查結果公開通報,限期整改。開化縣規定縣領導下基層必須檢查農村環境衛生情況。大力鼓勵農民種樹,廣泛開展“見縫插綠”、“花開百戶”、“美化庭院”等活動。
注重政府主導與農民主體相結合,不斷促進美麗鄉村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各地堅持科學規劃,統籌整合各級各類資源,探索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作、農民主體、社會參與”的共建共享機制。工作中突出“四個堅持”:一是堅持科學規劃。各地以規劃為龍頭,加強指導、精心策劃、合理布局、科學編制,形成了一系列相互配套銜接、管理有序的規劃體系。全市已完成了14條美麗鄉村沿線創建規劃,完成了中心村規劃編制288個。衢江區從實際出發,以建設“秀美衢江、幸福家園”為總定位,以“二圈三走廊”為主線,編制了各項規劃。常山縣按照“一線一特色”要求,完善美麗鄉村風景線建設規劃,著力打造“青石花石文化長廊”、“鄉村休閑旅游長廊”、“花卉苗木博覽大道”。開化縣立足“山好水好空氣好”的生態優勢,以“建生態鄉村、享品質生活”為基本要求,以“一線兩環”沿線整治為重點,全面推進“六美”鄉村建設。二是堅持持續投入。各地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合理分配公共財政對城市和農村的投入,讓公共財政投入對美麗鄉村建設起到支撐、引導和保障作用,為美麗鄉村建設各項工作提供有力的經費保障。2012年市財政追加了107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美麗鄉村“四級聯創”。各縣(市、區)也結合實際,進一步加大美麗鄉村建設的投入力度。如柯城區明確區財政每年安排“美麗鄉村、幸福柯城”建設專項資金3500萬元,其中2000萬元專門用于景觀帶和節點村建設,1500萬元用于“十百工程”建設;江山市財政安排專項資金6050萬元,保障美麗鄉村建設各項工作有序推進。三是堅持項目整合。各有關部門積極整合項目,按照“來源不變、用途不亂、捆綁使用、各計其功”的原則,將村莊整治、農房改造、康莊工程、農民飲用水工程、312綠化工程、農村沼氣工程等一系列工程整合到美麗鄉村建設中去,做到“美麗鄉村規劃建設到哪里,相關項目和資金配套就跟到哪里”,形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錢往一處投的良好氛圍。常山縣由規劃建設局、農辦、農業局、民政局和縣委宣傳部分別牽頭抓好規劃編制、環境整治、產業培育、公共服務配套和鄉土文化等六個方面的工程建設,將農村公路連網線、農家樂休閑旅游、來料加工業培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等系列工程項目,優先安排到美麗鄉村創建村,在項目、資金和技術指導服務上予以重點傾斜,部門協作、合力推進的局面前所未有。四是堅持農民主體。農民既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受益者,也是美麗鄉村的建設者、管理者與維護者。在美麗鄉村創建過程中,各地始終把調動農民積極性、增強農民參與度放在首位,不斷探索農民群眾投資投勞參與建設和“幸福家庭”、“五美家庭”等評比活動的方式和途徑,激活農民主體。柯城區在實施美麗鄉村建設項目中,村集體不統包統攬,對一些農戶直接受益的項目,諸如飲用水入戶、宅間道硬化、赤膊墻粉刷、戶廁改造等,主要依靠農民自身力量來完成。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共創建“幸福家庭”、“五美家庭”、“和睦家庭”、“愛心家庭”、“五美家庭”等“五美農戶”27596戶。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總目標,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統籌規劃、協調發展、激發美麗鄉村內生活力、凸顯美麗鄉村建設人文內涵,促進美麗鄉村互通共享,為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鄉村振興提供基礎保障。
二、目標任務
堅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分類推進的原則,將美麗鄉村建設與“四大板塊”(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治理)有機融合,扎實推進四項工作。
(一)全面完成2019年度美麗鄉村中心村建設任務。對照省美麗鄉村中心村建設標準,加快在建工程和環境整治進度,加速推進產業發展工程,提升鄉風文明和村民自治水平,完善檔案建設與管理,高質量完成2019年度15個省級中心村的建設任務,確保第三季度順利通過省級驗收和民生工程績效評價。
(二)加快推進2020年度省級中心村建設。根據省委農工辦《關于印發2020年度全省美麗鄉村中心村建設名單的通知》和2020年省級民生工程任務安排,對照標準,因村施策,細化工作方案,科學推進2020年度10個省級中心村建設,確保年內完成整治類、工程類建設任務,并同步建立村民自治組織和長效管護機制。
(三)全面完成2020年度美麗鄉村示范村建設任務。在2019年創建示范村的基礎上,對未完成省市驗收的12個村,抓緊?差?缺,完成各項建設任務,確保上半年通過省市兩級考評驗收,成功創建8個示范村、4個重點示范村。
(四)著力提升美麗鄉村暨示范村長效管護水平。全面開展已建美麗鄉村中心村暨示范村的長效管護與運行“回頭看”,建立健全監督和運行機制,落實保障職能和管護責任。將美麗鄉村暨示范村的長效管護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脫貧攻堅“六凈一規范”、正威振風超市評比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等有機結合,以管促治、以管促新,以管促美。同時著力提升村內自治、德治和法治水平,進一步提升美麗鄉村暨示范村建設的品位,使其真正成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優質樣板,鄉村振興的活力源泉。
三、方法步驟
(一)合理規劃(1月-3月底)
1、宣傳動員。各鄉鎮可采用會議、廣播、標語、明白紙、流動宣傳車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營造氛圍,激發農民群眾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農民主體作用。
2、落實任務。按照推進在建、啟動新建、管好建成的總體要求,各鄉鎮對照標準,梳理任務,逐項落實。
3、制定方案。按照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原則,制定符合當地實際的美麗鄉村暨示范村建設工作方案,逐村細化具體實施步驟,明確建設內容、建設工藝、工作路徑、工作保障、責任分解和時限安排等事宜。
(二)環境治理(1月-12月)
1、集中整治(1月-3月)。結合“五清一改”村莊清潔行動開展村莊環境整治,階段性開展新建中心村暨示范村環境整治工作,著力提升在建和建成中心村暨示范村環境狀況。
2、持續實施(4月-12月)。建立健全鄉村環境整治和長效管護機制,加強督導力度,確保常態化運行。
3、督查檢查(6月下旬-12月中旬)。6月下旬對新建省級中心村環境整治進度和示范村創建驗收完成情況進行全面督查;12月中旬對新建美麗鄉村中心村實施檢查,并通報檢查結果。
(三)工程建設(4月中旬-12月底)
根據各村實施方案,梳理新建、在建和管護中心村工程類建設任務清單,明確項目和資金來源。示范村5月中旬應竣工各項建設工程,完成工程項目驗收,組織項目決算審計。各中心村對縣級下達新建項目,要盡快有序啟動,確保11月份主體工程全面完工,專項資金項目完成報賬。
(四)提升完善(4月-12月底)
開展建設工作“回頭看”,對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等建設問題進行整改完善。依據美麗鄉村中心村和示范村檔案建設要求,及時對內業資料進行整理保存,其中示范村檔案應于5月底整理完成。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鄉鎮黨委政府要把美麗鄉村暨示范村建設作為“三農”工作的重要任務,強化領導意識,主要領導要親抓實抓、科學謀劃、統籌推進。
(二)部門鄉鎮聯動。美麗鄉村暨示范村建設涉及基礎設施、環保、經濟發展、精神文明創建等方方面面,各有關部門和鄉鎮要加強聯動,協同發力,形成合力。
(三)持續保障投入。一是發揮專項資金的杠桿作用,原則上每個新建省級中心村給予不低于150萬元的專項資金補助。二是加大涉農資金整合力度,繼續整合部分涉農項目資金,優先支持美麗鄉村暨示范村的基礎設施和環境整治工程建設。三是廣開渠道,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導社會資本、能人大戶和優質客商支持建設、參與經營。
聚焦環境整治,突出生態宜居鄉村美。通過對鄉鎮所在地的“治臟、治亂”和“加強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對中心村的垃圾污水治理、環境整治、道路建設及公共服務能力的提升,打造功能齊備、設施完善、生活便利、環境優美的特色鎮村;通過對農村垃圾處理全覆蓋,讓鄉村更加凈化、綠化和美化,讓農民種好糧、喝好水、住好房、入好廁、走好路。
著眼長遠,充分規劃。大多數鄉鎮通過規劃引領創建美麗鄉村。甘肅省隴南市兩當縣張家鄉主抓《打造“美麗張家?生態家園”總體規劃》,狠抓農村危房改造、整村推進、農村公路三項建設;開展基層組織建設晉檔升級年、干部作風轉變年、計劃生育精細化管理年、環境衛生整治四項活動;實現招商引資、土地流轉、產業發展、旅游開發四個方面的新突破,全力打造“生態宜居、生產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諧”的美麗鄉鎮。浙江省安吉縣報福鎮實行“一村一規劃,一家一美景”,著力打造特色鄉村。安徽省蕪湖市無為縣湯溝鎮直梗村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注重發揮規劃引領、政府引導、群眾主體三方面作用,重點開展環境凈化、村莊綠化、房屋美化、夜間亮化、村莊綠化、公共設施配套化六項工作。貴州省貴陽市加大財政投入引導“美麗鄉村”創建,市財政每年投入1億元專項資金,區(市、縣)按照1:1配套資金,市直各部委辦局、人民團體、新聞單位和市管企業定點結對幫扶示范村。
二、立足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產業。
發展主導產業,扶持優勢產業,形成品牌效應,增強支撐功能,此舉足以提升鄉村的內在經濟實力,壯大集體經濟。如走“一村一品”的路子,很多鄉村已經起步。浙江省安吉具有的村大力發展花卉苗木,還有的村發展蠶桑、白茶、高山蔬菜、筍竹、有機綠色農產品、特色畜禽和現代家庭工業等特色產業,全縣已呈現出“一村一品”、“一村一韻”、“一村一景”的大格局。安徽省蕪湖市蕪湖縣灣鎮魯村依托良好的區位優勢和生態資源,圍繞農業產業新發展、農民生活新提高、村容村貌新變化,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的目標要求。
三、綜合整治土地,建設現代農業園區。
山西省長治市通過產業園區化支撐“美麗鄉村”創建,重點建設了長治縣振興新區現代農業園區、潞城辛安泉新農村連片示范區等11個美麗鄉村示范片區,共涉及138個村、8.6萬農業人口和13.32萬畝耕地。浙江溫州實施農業招商引資“千項百億”工程,建設現代農業園區,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充分開發、利用這些資源,讓農田不僅能生產糧食,還能借助生態、農耕文化傳承、休閑觀光、養生等多種功能發展二產、三產。
四、依托項目帶動,強化基礎設施建設。
大力整合支農項目,使各類建設項目和資金優先安排實施“美麗鄉村”創建。福建長汀縣統籌安排新農村建設項目,整合相關涉農項目資金1000萬元,著力實施村莊環境綜合整治、現代農林業發展、農村管理創新等工程,努力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此外,該縣還把“美麗鄉村”建設成效作為考核鄉鎮領導班子工作實績的重要依據,建立獎懲制度,每年拿出500萬元,通過以獎代補形式,專項用于獎勵先進鄉鎮。貴州省錦屏縣在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方面加大投入,重點扶持。浙江省溫州市推進農村宅基地整理,上規模、多模式地集聚改造農房,改善農民的居住條件。江蘇省金壇市先后投入5億多元改造縣級公路,建設“風情農路”。金壇交通部門對全市鄉村公路進行通盤設計,將綠化與“美麗鄉村”建設有機結合,同時著力體現地域文化,如創建“農家風情路”、“紅色文化路”、“水鄉生態路”和“茅山旅游路”。
五、建設生態環境,推進綠色有機農業。
開展退耕還林、荒山造林、環境綜合治理等生態工程建設是建設“美麗鄉村”的有效手段。山西省長治市通過園林化把生態美麗導入鄉村,積極開展自然生態農村園林化實踐。江蘇省東海縣在堅持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并重的基礎上,以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為根本出發點,積極實施城鄉統籌、區域一體的生態建設模式,把今年確立為“項目突破和生態創建年”。東海縣還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溫泉生態旅游業、優質高效生態農業和循環經濟,向綠色農業、品牌農業、標準農業、設施農業要效益,為農村生態“減壓”。
六、提升農村環境,推行清潔生產。
整治農村環境,綜合改善農民生活質量,全面提高鄉村品位。如修建垃圾池、垃圾房和垃圾壩;改造重點路段,補植道路兩旁的行道樹;修建文化廣場。遼寧省政府年初印發了《關于全面開展農村環境治理的實施意見》,村內道路要有硬化,道路兩側要有排水邊溝,路邊屋旁要有樹木、垃圾收集池、保潔員和村規民約;鄉(鎮)要有垃圾、污水、養殖糞便處理等設施;建立有制度、有隊伍、有設施、有經費的農村環境治理工作體系,實現常態化管理。廣西也是通過“清潔鄉村”打造“美麗廣西”,以清潔家園、清潔水源、清潔田園為主要任務。一是清掃垃圾,清除雜物,清潔房屋,開展鄉村垃圾分類、收集、轉運和處理工作,整治農村環境衛生;二是清淤治理鄉村水井、水塘、小河流、排水溝、下水道,清理水面漂浮垃圾,處理廁所、畜禽場(圈、欄)污水排放;三是清收和處理各種農業生產廢棄物,控制農藥、化肥等過量使用,大力推廣農業清潔生產實用技術,防治農業面源污染。
七、利用可再生能源,提升生產生活質量。
新疆廣大農村通過利用沼氣、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推動了農村傳統生活用能方式向清潔、綠色用能方式的變革,以此勾勒“美麗鄉村”畫卷。新疆各地實踐總結出了“十大農村沼氣生態建設模式”,因地制宜,將沼氣與畜牧業、設施農業、生態農業相結合,充分利用畜禽糞便、廢棄秸稈、生活污水等生產沼氣,實現了廢物資源化循環利用。農業生產上大量使用沼肥,改善土壤質量,提升農田有機質水平,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量,有效推進綠色、有機農業的發展。
八、城鄉統籌創建,連片聯動推進。
強化全局戰略思維,把縣、鄉或鎮當作一個大鄉村來規劃,把一個村當作一個景來設計,把一戶人家當作一個小品來改造,大規模推進環境、空間、產業和文明相互支撐,一、二、三產業整體聯動、城鄉一體有機發展。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美麗鄉村創建活動就是以鄉鎮為單位,著力發展整村推進,全面改造提升,并突出示范引領特點,實現縣級“美麗鄉村”目標。通過“點”上的重點突破,帶動“面”上的重點提升,逐步形成有特色、成規模的“美麗鄉村”大格局。
九、實施循環經濟。推動村美民富。
甘肅省涇川縣黨原鄉高豐村按照“玉米-豬-沼-果”的發展模式鼓起了農民腰包,也美化了村莊環境。此模式實現了“種植玉米不花化肥錢、養豬養牛不墊圈、做飯照明不用柴和電、綠色產品無污染”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雙贏,產業鏈上的循環經濟已成為涇川農民增收、涇川鄉村美麗的主渠道。
據統計,農村人口占全國比重較大,完成美麗鄉村建設對于我國經濟發展、社會發展、文化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應加快美麗鄉村建設的步伐。但是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應運而生,相應的也出現了一些迫在眉睫的問題,例如,鄉村建設質量與速度發展步不協調、目標不明確、管理規劃不完善等問題在農村中浮現,阻礙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成長[1]。從國家戰略性角度思考,國內外學術界對美麗鄉村建設也開展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從美麗鄉村建設的概念內涵、影響因素、存在的問題、對策建議及發展模式等幾個方面,對國內關于美麗鄉村建設的問題研究進行梳理和總結。
一、美麗鄉村的概念內涵
鄉村是集經濟、社會、文化、自然等多方面因素匯集的一個整體, 是人類從古至今經過發展形成的產物。從廣義上來說,鄉村是一個地域范圍,將鄉村的特質展現的淋漓盡致,可稱之為鄉村地域,主要是以農耕為主、具有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和鄉村生活方式的歷史古鎮也屬于鄉村領域。“美麗鄉村”建設是“十一五”期間為新農村建設加速發展而提出的,可提升新農村建設質量。黨的十報告中首次提出“美麗中國”的概念,這成為“美麗鄉村”的最高目標,其深層內涵就是生態文明建設,強調天地人的和諧相處。“美麗鄉村”中所強調的“美麗”,可歸納為鄉村的環境優美、經濟富美、景色秀美、民風淳美[2]。我認為,美麗鄉村建設是體現在生態、社會、文化和諧發展的一個表現,它是一個全面的、綜合性的概念,是內在美與外在美相結合的,在促進人與自然友好相處的前提下不斷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為建立一個對農村居民有利的生態環境和產業結構、農民生產方式和農村消費模式等而努力,是一項以提升農民幸福指數為目的的建設。
二、美麗鄉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美麗鄉村建設在政策解讀和執行方面存在著非常復雜的過程。在政策執行中會受到主觀和客觀條件的影響,最終的執行是否能夠順利,是否達到期望的目標,均取決于是否得到大眾的支持與贊成。但在實踐的過程中政策執行存在一些顯著的問題,一些村莊對建設的政策方面理解的不夠全面,從而找不到可實施的方案,使美麗鄉村建設進度緩慢,影響其發展。
(二) 建設美麗鄉村需要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群體,其文化層次的高低對鄉村文明建設起著重要的作用,也決定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成敗。但是我國鄉村建設的文化培育還是有些欠缺,應建設文明、健康、科學的鄉村文化娛樂勝過,對鄉村文明建設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三)產業發展不夠成熟,統籌城市與鄉村的經濟社會發展,走現代農業之路,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重點,因為鄉村居民的收入直接關系到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也關系到美麗鄉村建設的可持續性。
(四)民主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近些年來,民主管理意識在鄉村中長久發展,但是在某些時間點、某些方面,在村務管理具體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像基層組織職能發揮不夠全面從而制約美麗鄉村建設的發展,導致村民產生誤解和猜測。
三、美麗鄉村建設的對策建議
應擴大基礎設施的服務范圍、領域和對象來促進城鄉聯動,實現共同富裕。提高農業科研機構的科研水平、成果轉化水平,要積極指引企業、科研單位、甚至個人參與到科技創新中,不斷激發群眾創新能力[3]。可成立農業專業合作社,將松散的農戶團結起來,提升村民抵抗風險能力和團結協作的能力。在鄉村形成一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大對圖書館、文化館、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設施的投入,建設一個比較全面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還要加強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是建設美麗鄉村應有的內容。實現村民自制目標,因地制宜,不斷嘗試制度創新,同時將現有規章制度、監督檢查執行到位。可選擇個別鄉鎮來嘗試農村環境治理資金投入到村到戶,通過獎懲手段引導、調動、激勵廣大群眾積極參與。
四、美麗鄉村建設的發展模式研究
“產業發展型模式”以代表的是江蘇省永聯村。永聯村位于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區位優勢明顯,耕地資源貧乏,曾經被稱為 “江蘇最窮最小村莊”。永聯村為解決全村村民的溫飽問題,搞集體經濟,經過多種嘗試,敏銳地抓住軋鋼這個行業,實現了永聯村經濟上跨越式的發展。“生態保護型模式”以代表的是浙江省高家堂村。該村是一個竹林資源豐富、自然環境保護良好的山區村。努力打造以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為特色的鄉村,該村依靠豐富的竹林資源建設生態型高效毛竹林現代園,規模化養殖竹林雞,成立竹筍專業合作社,發展生態農業,使本村具有一個良好的發展趨勢。“文化傳承型模式”以代表的是河南省平樂村。該村地理位置優越,文化底蘊深厚。改革開放以來,依靠著“洛陽牡丹甲天下”這一文化背景,以牡丹畫為龍頭產業,形成書畫展覽、書畫裝裱、書畫培訓、牡丹觀賞等一條龍服務體系,不僅提高了農民收人,也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休閑旅游型模式”以代表的是貴州省的納灰村,該村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是貴州地區主要的產糧區。依靠豐富的旅游資源,在傳統種植業、養殖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旅游業,形成了集特色農業、特色花卉培育、鄉村旅游、休閑娛樂于一體的鄉村旅游區。實現了農業與旅游業的有機結合,不僅提升了公眾對農村與農業的體驗,也實現了農業與旅游業的協調可持續發展。“環境整治型模式”以代表的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紅巖村。該地區典型的山區地貌,早期非常貧困。紅巖村堅持走“養殖-沼氣-種植”農業循環發展之路,積極發展“富裕生態家園”之路,同時開展沿路、沿河、沿線、沿景區的連片環境整治,加強污染治理。紅巖村以科技農業生產為龍頭,逐步拓展了集農業觀光、生態旅游、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發展模式,成為全國美麗鄉村建設環境整治型模式的范本。
五、結論
總結縱觀多年來國內美麗鄉村建設的研究,學者們對國內外美麗鄉村建設的發展開展了有價值的研究,較為全面的分析了不同地域美麗鄉村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對策和發展模式并揭示了各鄉村模式的成因、特征及其影響,探討了中國鄉村建設的道路模式,為推進中國鄉村健康發展做出貢獻。但目前鄉村建設的研究也存在明顯的不足:一是美麗鄉村建設研究重視的多是地域的個性差異,而對其形成問題的理論研究較少; 二是美麗鄉村建設的研究多局限于鄉村發展某一方面的內容或特征,而缺乏全面性和系統性的研究; 三是對鄉村建設的研究往往局限于環境資源、旅游文化方面,較少揭示鄉村建設中其他影響因素。今后,美麗鄉村建設的研究應加強對美麗鄉村內在發展規律的認識,加強美麗鄉村建設的整體性研究,從而提高美麗鄉村研究對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指引作用。(作者單位: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參考文獻:
(1)在理念上,重硬件輕軟件現象比較普遍農民是美麗鄉村建設的直接受益者,但部分村民缺乏全局觀念,過分重視住房擴建和硬件建設等,忽略了整體環境美化、建設內涵、經濟發展、文化傳承等軟件方面的提升,造成對美麗鄉村整體建設參與積極性不高,存在著“干部干,群眾看”的現象。
(2)在規劃上,重數量輕質量,特色不明顯2011年以來,編制了48個農村新社區(村莊組團)建設規劃;各鎮、街道和村根據建設需要,又分別編制了特色村規劃;2013年又編制精品村、重點村等美麗鄉村建設規劃,規劃數量多但相互銜接難。這些規劃缺乏村莊的整體布局和優化,部分還過于理想化,實施難度大。有些規劃由政府統一委托編制,部分規劃深度不夠,精品意識不強,千村一面,特色挖掘不夠,導致一些村莊存在無序建設、重復建設的問題。
(3)在操作上,重建設輕管理比較突出受部分村干部能力的局限,美麗鄉村建設缺乏與當地的生態、文化、產業的結合;加上有些鎮(街)美麗鄉村建設指導和管理人員缺乏,造成建設內容和管理機制不科學。如在規劃和建設的管理方面,已編或在編的幾個村規劃質量參差不齊,個別村舊房已拆除而改建的審批手續半年未完成。在村莊長遠發展方面,過分強調現狀條件和近期利益,造成重復建設或資源浪費,甚至有些村熱衷于形象工程。在建設管理機制方面,未能結合當地經濟發展與農民實際需要制定適應村莊規劃建設的管理機制。
(4)在投入上,建設需求大而資金來源少美麗鄉村建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據對該市首批1條精品線和11個精品村統計,計劃總投資為3.69億元,平均每個村為3075萬元。除去舊房改造由村民自負外,村莊基礎設施、公益設施、環境景觀等項目將主要由村集體籌資。而中西部村集體經濟實力普遍薄弱,基本無收入來源。同時,由于市級層面尚未出臺具體的資金撥付、使用等政策,使各鎮街在實施過程中經常會遭遇資金瓶頸,導致創建底氣不足。
2.對策
(1)深挖內涵,拓寬美麗鄉村建設新思路一是要優化農村人居環境,夯實美麗鄉村建設基礎。美麗鄉村建設的基礎是清潔、樸素、自然,要堅持全域覆蓋,大力開展清潔鄉村行動,為美麗鄉村建設打好基礎。二要結合財政實際和村民意愿,有序安排重點項目。堅持“因地制宜、彰顯特色”的理念,分類推進精品村、重點村建設。三要發展農村特色產業,強化美麗鄉村建設實效。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促進鄉村旅游跨越提升;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平臺,促進現代都市農業快速發展;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促進農村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四要弘揚農村優秀文化,提升美麗鄉村建設內涵。要通過美麗鄉村建設,培育和彰顯農村傳統文化。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注重農村傳統耕讀文化、孝德文化的整理和重建,充實美麗鄉村的傳統文化之魂,使美麗鄉村成為農民和市民共同的精神家園。
(2)因地制宜,重塑美麗鄉村建設規劃新貌一要轉變村莊規劃設計理念,以塑造豐富的新農村特色為目標。尊重自然環境,尊重當地歷史文化,尊重自然村落的空間生長肌理,努力營造出自然和諧的新農村風貌。二要將尊重群眾意愿與尊重發展規律相結合。村莊規劃關系到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其編制過程既要堅持科學性,遵從村莊發展規律,又要廣泛聽取村民群眾意見。規劃方案要協調各方利益和矛盾,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兼顧村民的近遠期利益的需求。三要推廣優秀規劃設計方案,形成示范效應。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優選和推廣特色可行的規劃設計方案,突出地方傳統特色。
(3)注重結合,創新工作機制與建設管理并舉一是將美麗鄉村建設工作考核單列。把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作為鎮街道、部門目標責任制和新農村建設考核重要內容,切實增強廣大干部群眾建設美麗鄉村的責任意識。二是注重美麗鄉村建設與當地的重點工作相結合。利用“四邊三化”、“三改一拆”、“千百工程”等活動載體,各方借力,形成整體合力。建立和完善領導小組定期協調機制,及時解決創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三是加強考核,實施動態管理。下發“美麗鄉村”創建考核標準,實行市、鎮街、村三級聯動考核機制,定期考核相關鎮街美麗鄉村建設內容,通過月督查、月考核、月通報以及年終考核等制度,強化考核督查,根據考核結果對執行不力、推諉扯皮的要通報批評,對創建優秀單位以獎代補。
南京美麗鄉村建設與全市城鄉統籌發展、新農村建設等相結合,為南京創建生態城市夯實了基礎。
村容村貌顯著改善。在保留村莊建筑風貌與傳統文化特色的基礎上,對規劃保留村、交通干線沿線、城鎮和重點園區、市級以上風景名勝區等窗口地帶和重要環境敏感區周邊村莊實施建筑物整體出新,保護性修繕具有傳統建筑風貌和歷史文化價值的古建筑,使整治后的村莊整體協調,村容村貌整體提升。
生態環境明顯優化。落實村莊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長效管理機制,保障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實現了村莊污水合理排放。加強了農村自然濕地保護,實現了“水清、暢流、岸綠、景美”的村莊水環境。通過村莊工業污染源治理,建立了工業污染源穩定達標排放監督機制,有效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
公共服務大力提升。以提升村級公共服務功能為目標,建設了一批滿足群眾基本性、便利性、公益性、保障性等需求的公共服務設施,提升了村級便民服務、科技服務、醫療服務、就業創業服務、平安服務等公共服務水平,群眾議事得到保障,基本形成了功能完善、覆蓋面廣、滿足居民需要的公共服務體系。統一布局,進行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村公路通行服務水平。推動城鄉區域供水工程,加快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提高村民生活飲用水量和水質。
興業富民渠道得到有效拓展。首先,促進農業產業發展。在村莊環境整治中,注重促進農村發展,推動經濟轉型。借助風景名勝區、城郊接合部區位優勢,大力發展以農家樂為主的鄉村旅游。其次,促進農民增收。結合村莊特色,有效推動村企聯合建設農村,促進農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村持續增收,提高村級經濟能力和農民收入。最后,促進農民就業。形成一批形式多樣的休閑農業旅游村莊,引導當地農民開辦農家樂;利用土地流轉政策,建設現代農業園區等,讓農民到園區就業;村莊環境整治中,鼓勵村民個人通過投工投勞參加村莊建設,拓寬了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渠道,提高農民收入。
鄉土特色充分彰顯。一是傳統建筑更有特色。江寧區橫溪街道前石塘、谷里街道世凹,高淳區椏溪鎮大山下等村徽派建筑風格,鄉土綠化圍合、道路鋪裝;江寧區橫溪街道后石塘等村蘇式建筑風格,利用起伏的臺地地形,形成憩水而居的空間風貌。二是鄉村文化充分體現。農民畫是六合區冶山鎮等地區的民間傳統文化特色,這一特色在整治中得到充分發揮。他們將農民畫畫在村內建筑墻面上,既豐富了農民文化,又宣傳了黨的政策等,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益。三是田園風光更加濃郁。整治緊扣生態特色,結合農業休閑旅游,突出自然、親山、近水,努力打造原生態的新農村。
南京美麗鄉村建設的指向目標
空間優化形態美。按照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的要求,全面完成新市鎮城市設計,完成美麗鄉村示范區建設規劃和鎮街土地綜合整治規劃或實施計劃,做到優化城鄉形態,塑造空間特色,彰顯風貌品位。
綠色發展生產美。按照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的要求,堅持推進低碳、綠色、特色發展。農業“1115”規劃基本落實,高效設施農業、休閑旅游農業快速發展,全面達到農業現代化指標要求,集體經濟實力不斷壯大。
創業富民生活美。按照促進農民收入倍增的要求,不斷拓展農民增收渠道。勞動力就業層次不斷提升,創業農戶穩步增長,農民參加合作經濟組織比例不斷提高,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建立,農村養老、醫療、低保等實現應保盡保。
村社宜居生態美。按照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要求,加強農村生活環境整治建設。新社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完善,農村環境長效管護機制健全,生活垃圾和污水得到有效治理,主要水體、水質達標,村莊綠樹成陰、水清流暢、空氣優良。
鄉風文明和諧美。按照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的要求,倡導形成健康、文明、和諧的生活方式。農村文化建設、平安村和文明村創建廣泛開展,做到管理民主、鄰里和睦、團結互助、遵紀守法,農民素質進一步提高,農村治安狀況良好。
南京美麗鄉村建設的基本原則
堅持規劃引領,集聚集約。樹立“綠色、人文、智慧、集約”的規劃理念,充分考慮各地自然條件、資質稟賦、經濟發展水平、民俗文化差異,貼近實際,量力而行,突出特色,注重實效,差別化制定各類美麗鄉村創建目標,以高標準規劃為引領,以集聚要素、集約發展為導向,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美麗鄉村建設,促進區域功能科學定位,城鄉空間一體布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均等覆蓋。
堅持生態為基,綠色發展。遵循自然發展規律,尊重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自然之美,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發展理念,實施最嚴格的能源節約、環境保護、土地管理、生態綠地保護和水資源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切實保護農村生態環境。統籌推進融生態經濟、生態人居、生態環境、生態文化于一體的生態文明建設,為全市發展提供更多的生態產品。
堅持因地制宜,試點先行。立足農村資源稟賦和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順應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發展要求,挖掘整合當地的生態資源與人文資源,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大力發展特色化的“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業”,充分彰顯南京地域農村的特色和韻味。堅持試點示范、改革創新,以試點鎮街為重點,加快創建美麗鄉村示范區和示范村,為面上推進探索新路,積累經驗。
堅持以人為本,民生為先。始終把落實好、維護好、發展好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切實維護農民合法權益。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同步推進農民收入倍增,加快城鄉社會保障并軌;在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同時,努力增進農民福祉。
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建設美麗鄉村,責任在區,關鍵在鎮街,基礎在村組,主體是農民。必須堅持政府主導,明確責任分工,整合資源、聚焦重點、合力推進;廣泛動員社會力量投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共同建設美麗鄉村、幸福家園。
南京美麗鄉村建設的重點舉措
土地綜合整治工程。一是優化城鄉用地結構與布局,緩解土地供需矛盾,保障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建設;二是推動農田適度規模集中,提升耕地生產能力,夯實土地流轉與農業現代化建設基礎;三是有效顯化農村土地價值,壯大集體經濟組織實力,促進農民增收;四是堅守基本農田紅線,落實國土生態空間,加快生態文明建設;五是促進城鄉土地資源有序流動,提高土地配置效率;六是加快形成新型城鄉工農關系,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現代農業發展工程。深入實施農業“1115”工程,對納入規劃的高標準農田和標準化菜地實行永久保護。推動農業高效規模集約發展,主導產業形成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生態農業、生物農業、休閑農業、智能農業、加工農業。創新農業經營機制,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因地制宜發展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農民收入倍增工程。一是增加農民土地財產收益。加快推進征地制度改革,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確保被征地農民生活水平有提高、長遠生計有保障。探索建立農村宅基地、農民承包地有償轉讓和退出機制,允許農民在自愿的基礎上通過市場方式流轉或退出宅基地、承包地,獲得土地收益,增加財富積累。探索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土地綜合整治新模式,增加農用地流轉和開發收益。二是提升農民創業就業層次。推進農民創業基地建設,扶持農民初始創業。突出低收入農戶較集中的地區整體扶持開發,整鎮、整村推進低收入農戶增收。三是提高集體經濟股份分紅收入。強化村級標房招租管理,規范社區股份合作社社員分紅占比。
鄉村旅游發展工程。推動休閑農業提檔升級。加快形成以森林(濕地)公園、農業休閑園區、優良傳統文化、精品農莊、農家樂村、農家樂經營戶為支撐的鄉村農業旅游發展格局。發展鄉村休閑旅游業。重點建設江寧美麗鄉村之旅等精品鄉村旅游線路,創建一批省四星級鄉村旅游點。
農村交通路網建設工程。加快城鄉路網連通,推進郊區高速公路通道建設。開展全市2000多公里農村公路提檔升級,進一步提升農村公路安全條件、通暢水平、沿線環境,形成鎮村互通互聯、成網成環的現代城鄉交通體系。完善農村公交體系。建設城鄉客運一體化體系,實現鎮村公交全覆蓋。
農田水利建設工程。進一步調整優化農田水利建設規劃,加快推進農田水利連片治理,農田水利重點縣及灌區建設,農村河道河塘疏浚整治等。持續推進村莊河塘清淤等水環境治理,著力改善農村水環境和用水條件,建設水美鄉村。因地制宜打造生態清潔型小流域,推進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建設。
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程。把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納入美麗鄉村建設的全過程,以尊重自然規律為前提,以人與自然、環境與經濟、人與社會和諧共生為宗旨,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建立節約環保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為著眼點,逐步實現農村地區生態文明理念顯著增強,綠色發展水平顯著提升,污染排放總量顯著下降,生態環境達到率先基本現代化標準,為推動農村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新市鎮新社區建設工程。優化新市鎮新社區建設布局。科學確定新市鎮新社區的數量、規模、布局,有序推進農村人口適度集聚。完善鎮村生活設施配套。加強鎮街建成污水管網建設,提高農村新社區(保留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環衛清掃保潔采取市場化運作,提高垃圾集中收集率和無害化處理率。開展美麗鄉村示范村創建。按照“五美”要求,建立美麗鄉村示范村指標體系,以五大示范片區為重點,每年重點打造30個以上美麗鄉村示范村。強化公眾參與,美麗鄉村示范村群眾滿意度不得低于80%。
農村公共服務提升工程。強化農村衛生體系建設。推進城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同標準,建立完善各級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務機構。推進城鄉教育均等化發展。加快農村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實施農村幼兒園綜合提升項目。引導優質教育資源向農村地區輻射。完善農村文化體育設施。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推進社區(村)文化活動室示范點建設。實現廣播電視全面覆蓋,推進農村有線電視全面數字化整體轉換。對村鎮體育設施進行提檔升級,加快構建村鎮公共體育服務“四有”目標。
和諧農村建設工程。加快建立城鄉一體化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開通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與企保的銜接通道,著力解決原農保歷史遺留問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覆蓋率穩定在99%以上。整合城鎮居民醫保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加快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藥品、診療項目與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統一。加強文明和諧鄉風建設。加大居(村)務公開力度,完善民主議事機制,拓寬農民利益訴求表達渠道。全面推行“一委一居(村)一站一辦”的“扁平化”、“網格化”社會服務治理模式。深入開展和諧社區、平安社區創建活動,努力提升農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南京美麗鄉村建設的政策支持
加大現有政策扶持力度。市級土地綜合整治、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農田水利建設等涉農專項資金安排向美麗鄉村示范區傾斜。設立美麗鄉村建設以獎代補資金,對考核達標的市級美麗鄉村示范片區適當獎補。研究制定市級生態紅線區域專項生態轉移支付政策,進一步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各區加大美麗鄉村建設資金整合投入力度,同時,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形成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合力。
探索建立集體建設用地流轉機制。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制定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最低價和指導價,完善有關市場管理與交易規則。健全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的內部決策制度,完善土地流轉收益分配制度,各區政府從流轉中提取一定比例作為城鄉統籌配套建設資金,專項用于農業農村發展。
完善農民建房與宅基地審批政策。探索符合南京特點的農民集中居住模式,各區根據農村人口流動、農民搬遷和城鎮化進程的實際,結合新農村建設和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全面貫徹落實宅基地有償退出制度,鼓勵農民向新市鎮、新社區集中,提高農村土地利用水平和農民居住條件,加強農民集中居住區公共資源配置和公共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