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的臨床表現及處理措施匯總十篇

時間:2024-01-07 16:23:1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高血糖的臨床表現及處理措施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高血糖的臨床表現及處理措施

篇(1)

2型糖尿病;腦梗死;臨床分析

作者單位:453100河南省衛輝市新鄉醫學院一附院急診科

近年來,糖尿病呈上升的趨勢,2型糖尿病并發腦梗死的發病率也呈上升趨勢,其腦梗死的病變范圍較廣泛。糖尿病合并腦梗死的危險性是非糖尿病者的2~4倍,病死率高[1]。糖尿病合并腦梗死的危險性是非糖尿病者的2~4倍,病死率高[1]。本組對將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110例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110例中,男69例,女41例,年齡44~81歲,平均63.5歲。糖尿病病程0~29年,合并、高脂血癥59例,高血壓42例、冠心病39例,既往有腦梗死病史者19例。發病前已明確診斷為2型糖尿病者67例,發病后確診者43例,入院時空腹血糖3.9~27.6 mmol/L。根據WHO1997年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全部病例已確診為2型糖尿病;經頭顱CT或核磁共振確診為腦梗死。

1.2 臨床表現及影像學檢查 患者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頭昏、肢體運動及感覺障礙、語言障礙、意識不清、病理征等。頭顱CT檢查 所有腦梗死按下述標準分類:①單發腦梗死,梗死直徑>15 mm。②腔隙性腦梗死,梗死區直徑15 mm。②腔隙性腦梗死,梗死區直徑

1.3 治療方法 根據血糖水平給予降糖治療,空腹血糖>10 mmol/L可使用胰島素降糖,空腹血糖

2 結果

本組110例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均得到及時正確診斷和積極有效治療,經治療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愈48例,好轉56例,無效7例,有效率為94.5%。

3 討論

糖尿病并發腦血管病已成為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高血糖的存在,

使血液黏稠度增加,此外,高血糖可引起內皮細胞損傷,血小板在受損內皮細胞上黏附聚集,血液流經已經狹窄的腦動脈時更加緩慢,更易導致血栓的形成,引起缺血性腦卒中[3]。糖尿病合并腦梗死的臨床表現特點是:梗塞以中小灶梗塞、多發性腔隙性腦梗死梗塞多見。本組這與糖尿病患者微小動脈病變較為嚴重有關,而較大面積梗塞多與繼發性粥樣硬化有關,因為這些患者多數同時患有冠心病和(或)高血壓病[4]。由于高血糖的存在,使血液黏稠度增加,此外,高血糖可引起內皮細胞損傷,血小板在受損內皮細胞上黏附聚集,血液流經已經狹窄的腦動脈時更加緩慢,更易導致血栓的形成,引起缺血性腦卒中[3]。2型糖尿病是一種多代謝綜合征,而胰島素抵抗是該綜合征基本病理生理現象,胰島素抵抗是引起血脂異常、高血糖,糖尿病患者是心、腦血管疾病的潛在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均不同程度存在胰島素抵抗,且合并腦梗死的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抵抗更明顯[5]。高血糖是糖尿病腦血管并發癥的危險因素,“歐洲糖尿病診斷標準協作組”指出餐后血糖與大血管并發癥關系密切,且發現糖尿病患者在糖耐量降低階段其大血管動脈粥樣硬化高血糖是糖尿病腦血管并發癥的危險因素,“歐洲糖尿病診斷標準協作組”指出餐后血糖與大血管并發癥關系密切,且發現糖尿病患者在糖耐量降低階段其大血管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率明顯增加[6]。總之, 對于糖尿病患者平時應積極治療,注意飲食療法、有效控制血糖、適當的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療,可望預防延緩腦梗死的發生。遇到腦梗死患者,要注意詢問病史、急查血糖,明確是否合并糖尿病,避免僅按一般的腦梗死處理

參 考 文 獻

[1] 孟曉梅,董耀眾.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臨床分析K.實用糖尿病雜志, 2006, 2(3): 2526.

[2] 羅錦嬌,譚文琪,廖國猛.2型糖尿病并發多發性腦梗死75例臨床分析.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2):4849.

[3] 于爽,謝華,丁長青.老年2型糖尿病血糖水平與缺血性腦卒中的相關研究.實用糖尿病雜志, 2006, 2(3): 41.

篇(2)

關鍵詞 新生兒窒息;血糖異常;護理措施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10.027

Clinicalefficacyofindividualizednursinginthetreatmentofabnormalbloodglucoseafterneonatalasphyxia

HUANGRi-mei(ShenzhenBao′anDistrictPeople′sHospital,Shenzhen518100)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nursingmethodofabnormalbloodglucoseafterneonatalasphyxia.Methods:Randomlyselected112patientswithabnormalbloodglucoseinourhospitalfromSeptember2011toMarch2014.Thesecaseswererandomly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Thecontrolgroupwasgivenroutinenursingandobservationgroupwasgivenindividualnursing.Bloodglucoselevelwasdetectedinthetwogroups.Results:Theincidenceofhypoglycemiaandhyperglycemiaintheobservationgroupwaslessthancontrolgroup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applicationofindividualizednursinginthetreatmentofabnormalbloodglucoseafterneonatalasphyxiacansignificantlyimprovethequalityofnursingcare,improvetheabnormalbloodglucoselevelandtheprognosisofthepatients.

KeywordsNeonatalasphyxia;Abnormalbloodglucose;Nursingmeasures

新生兒窒息是圍生期臨床十分嚴重且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其不但能夠導致新生兒各器官發生缺氧、缺血性損傷,此外還可導致新生兒基礎代謝紊亂,尤其對糖代謝過程較為明顯,導致新生兒發生包含低血糖及高血糖在內的血糖異常[1]。血糖異常可進一步導致新生兒發生腦損傷乃至死亡,嚴重影響著新生兒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健康[2]。為改善新生兒生存質量,本研究旨在探究新生兒窒息后血糖異常的護理措施,以期能夠盡快恢復新生兒血糖水平,為臨床新生兒窒息后血糖異常護理提供一種新的選擇。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2011年9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12例發生新生兒窒息后血糖異常患兒為研究對象,男58例,女54例。出生時間3~28d。出生體重2.36~3.12kg,平均(2.91±0.29)kg。發生窒息時間為出生后84~118min,平均(98.36±14.78)min。其中75例新生兒出現低血糖,37例新生兒出現高血糖。84例新生兒為輕度窒息,18例新生兒為重度窒息,所有患兒均給予對癥治療。將患兒隨機等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兒的性別、出生時間、出生體重、疾病進程以及治療方法等方面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護理,包括常規藥物治療、飲食、體溫監測及心理等方面的護理。觀察組患兒在此基礎上給予個體化護理,具體包括:(1)加強血糖監控。血糖異常會對患兒機體功能產生可逆以及不可逆的身體損傷,增加血糖監測頻率,詳細記錄并細致分析患兒血糖波動情況,有助于了解患兒疾病進展,輔以對癥治療和護理。(2)加強健康教育。加強對患兒父母的健康教育,一方面教授患兒父母正確的自我護理方法,如對低血糖患兒,可喂患兒10%葡萄糖水以期改善其低血糖癥狀;另一方面提醒患兒父母注意觀察患兒臨床表現并記錄,并就所觀察內容與臨床護理人員進行溝通,幫助護理人員了解患兒病情變化。(3)嚴格控制葡萄糖和胰島素用量。對發生低血糖的患兒應靜脈滴注10%葡萄糖溶液,為避免腦損傷應將滴注速度嚴格控制于1ml/min以下,且當患兒血糖水平恢復正常或者異常升高時,應及時降低滴注速度或者停止滴注。對發生高血糖的患兒,應嚴格控制胰島素滴注量,且當患兒血糖恢復正常或者異常降低時,應及時減少滴注量或者停止滴注。(4)糾正缺氧。及時細致全面清除患兒呼吸道黏液,由專人定時給予呼吸道護理,對癥狀嚴重者給予面罩吸氧。(5)加強監護。臨床護理人員細致監測并詳細記錄患兒體溫、呼吸變化,同時仔細觀察患兒是否出現驚厥、發紺等情況。此外應特別注意新生兒低血糖分為有癥狀低血糖及無癥狀低血糖,其中無癥狀低血糖發生率明顯高于有癥狀低血糖,故臨床護理人員應更細致的了解患兒的臨床變化,以期能夠及時了解患兒的病情變化,能及時對癥護理,改善患兒的預后質量。(6)加強保暖。依據患兒臨床資料及時調整環境溫度,減少患兒基礎消耗,避免患兒出現低血糖。(7)采用足跟部取血。足跟部取血進行血糖檢測能夠更準確的反應患兒的血糖水平,故采用足跟部取血。

1.3評價標準血糖異常診斷標準如下:(1)低血糖。對出生24h內新生兒,血糖水平低于2.2mmol/L診斷為低血糖;對出生24h后新生兒,血糖低于2.8mmol/L診斷為低血糖。(2)高血糖。血糖水平高于7.0mmol/L診斷為高血糖[3]。

1.4統計學處理采用PEMS3.2數據統計包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表1)

3討論

新生兒發生窒息后,由于機體各臟器缺氧可發生可逆轉以及不可逆轉的損傷,危及新生兒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對伴隨有血糖異常的新生兒,機體損傷更大,對低血糖患兒,可導致患兒出現昏迷等癥狀,加劇患兒呼吸困難等癥狀;對高血糖患兒,由于機體處于高滲狀態,可導致不同程度的腦損傷[4-5]。因而,給予患兒全面細致的護理,盡早糾正患兒血糖異常對于挽救新生兒生命,提升其預后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4-7]。

本研究通過個性化護理,給予了患兒更細致與全面的護理,不僅能夠及時全面了解患兒的病情變化,提升治療及護理的針對性,同時也通過控制外部條件,降低了患兒低血糖的發生概率。同時,加強臨床血糖檢測頻率,分析血糖變化趨勢,并結合臨床表現制定護理措施,提升了護理措施的臨床效果,避免了過度護理以及護理缺失,不但保證了患兒的預后質量,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臨床護理人員的工作量。此外,在本研究中將患兒父母納入了臨床護理范圍,通過父母的護理實現了對患兒的全天候觀察,有助于全面細致了解患兒的病情變化,制定更合理有效的護理措施,加速患兒恢復,改善其預后質量。

綜上所述,將個體化護理應用于新生兒窒息后血糖異常護理可明顯提升護理質量,明顯糾正患兒血糖異常狀況,提升患兒預后質量。

參考文獻

[1]蘇寶琴.個體化護理對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妊娠結局及新生兒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藥,2013,20(11):1756-1758.

[2]高本安.新生兒窒息后血糖異常的臨床護理方法分析[J].中國處方藥,2014,12(1):121-122.

[3]莫靜金,陸月儀,林淑儀,等.新生兒窒息后血糖異常的臨床特征及護理對策[J].中國醫療前沿,2013,8(6):101,111.

[4]徐承琴,白婧.窒息新生兒血糖變化的臨床意義[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33):159-161.

[5]孫召香.早期護理干預對新生兒窒息患兒膽紅素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14,6(6):563-564.

[6]牛建佩.新生兒窒息搶救中的護理體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8):195-196.

篇(3)

doi:10.14033/ki.cfmr.2016.33.0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33-0132-03

新生兒低血糖是圍產期新生兒常見并發癥,致病因素較多。新生兒低血糖病情嚴重者會影響新生兒健康發育。新生兒低血糖病情進展,多表現為廣泛性腦損害,甚至會有腦發育不全等后遺癥[1],影響患兒正常發育。新生兒低血糖臨床表現多缺乏特異性,易被原發疾病掩蓋,進而增加了新生兒低血糖診斷難度及治療難度。因此,對新生兒低血糖,必須要及早發現,及時干預處理。本文就分析新生兒低血糖患兒臨床特點,并提出必要預防措施,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筆者所在醫院2011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低血糖新生兒中隨機抽取102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經血糖監測,與《實用兒科學》中新生兒低血糖診斷標準相符合[2],不論胎齡、日齡和出生體重,測得血糖

1.2 方法

1.2.1 檢測方法 102例低血糖新生兒入院后采取足跟血,運用微量血糖儀監測血糖變化,異常者取靜脈血測量,使用葡萄糖氧化酶化學法測定血清葡萄糖值,根據診斷標準確診是否為新生兒低血糖。

1.2.2 治療方法 低血糖新生兒在院確診后立即給予針對性處理,對無法進食的無癥狀低血糖新生兒,行葡萄糖靜脈輸注,每分鐘輸注6~8 mg,每小時對微量血糖定期檢測,若血糖值逐漸穩定24 h后,逐漸停止輸注葡萄糖;患兒可進食,在進食后定時監測血糖。對癥狀性低血糖新生兒,取10%葡萄糖200 mg/kg根據1.0 ml/min速度靜脈注射;隨后改變輸注速率為6~8 mg/(kg?min)。每小時對微量血糖進行監測并記錄,并適當調整血糖輸注速率,待血糖值穩定24 h后逐漸減緩葡萄糖輸注速度,在48~72 h內停用。若新生兒低血糖病程持續較長,聯合靜脈注射氫化可的松5 mg/kg,每12小時注射1次;或者口服潑尼松1~2 mg/kg,1次/d;連續用藥3~5 d。

2 結果

2.1 低血糖新生兒臨床表現分析

102例低血糖新生兒臨床表現分析中,95例新生兒無明顯癥狀,占93.1%;7例新生兒存在臨床癥狀,占6.9%。其中癥狀表現為反應差3例,占3.0%;喂養困難1例,占1.0%;顫抖

1例,占1.0%;嗜睡1例,占1.0%;青紫1例,占1.0%。

2.2 低血糖新生兒治療與預后

102例低血糖新生兒經及時干預處理,87例新生兒在用藥12 h內血糖恢復正常并穩定;11例低血糖新生兒在用藥48 h內恢復正常;4例低血糖新生兒用藥48 h后血糖降低反復,經使用氫化可的松、潑尼松等藥物治療后24~48 h內血糖恢復正常。102例新生兒在用藥治療期間,10例新生兒出現一過性高血糖,經使用5%葡萄糖溶液,或者減慢葡萄糖輸注速度后血糖在24 h內恢復正常。新生兒經治療后多在24~72 h內血糖恢復正常。

2.3 原發疾病分析

102例低血糖新生兒中,第一診斷為早產兒60例,占58.8%;糖尿病孕母兒23例,占22.5%;新生兒窒息10例,占9.8%;足月小樣低體重兒6例,占5.9%;新生兒感染2例,占2.0%;新生兒黃疸1例,占1.0%。

2.4 胎齡、體重與新生兒低血糖發生關系

早產兒低血糖發生率較足月兒低血糖發生率高,出生體重低(4000 g)低血糖發生率較正常體重新生兒的低血糖發生率高,詳見表1。

3 討論

新生兒低血糖是新生兒常見的代謝疾病,目前對新生兒低血糖臨床尚存在一定爭議,一方面認為新生兒出生后血糖會出現正常的生理性降低和恢復過程;另外一方面認為新生兒低血糖會出現無癥狀性,且血糖變化與新生兒神經系統預后的關系也需進一步研究[3]。胎兒所需要的能量多來源于葡萄糖,占據著60%~70%,自母體通過胎盤臍帶給新生兒提供血糖。新生兒出生后臍帶離斷,也中斷了葡萄糖接受過程。而為了維護新生兒機體正常的血糖水平,新生兒體內需要快速分解肝糖原、糖異生,并要及時接受外源性營養物質為機體補充必要葡萄糖[4]。新生兒低血糖是因機體糖代謝功能紊亂所致,機體所需葡萄糖利用率增加,機體糖生成減少,機體糖儲備量減少等,造成低血糖發生。

一般低血糖新生兒癥狀表現為反應低下、喂養困難、應激反應、蒼白、嗜睡、多汗、紫紺、震顫、驚厥、眼球異常運動、呼吸困難等。但新生兒低血糖多無特異性癥狀,本次研究中,102例低血糖新生兒,93.1%新生兒無臨床癥狀,6.9%新生兒存在一定癥狀,表現為反應差、喂養困難、顫抖、青紫、嗜睡。判定癥狀性低血糖時,需及時采取安全可靠方法測定新生兒血糖變化,新生兒癥狀屬于低血糖癥狀或體征;在對新生兒及時干預處理后,血糖水平恢復,體征和癥狀也隨之消失。

在新生兒低血糖發生因素分析中,早產、窒息、妊娠期糖尿病、低體重新生兒及巨大兒是新生兒低血糖主要發生因素。究其原因首先是糖原儲備不足,糖原儲備主要發生在妊娠的最后4~8周,因此早產兒和小于胎齡兒的能量儲備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且胎齡越小,糖原儲備越少,再加上新生兒機體酶系統功能發育尚未完善,對糖原異生和分解功能尚未成熟,腦組織相對偏大等,進而使機體對葡萄糖利用率增加。其次是葡萄糖的消耗增加,應激狀態下,如窒息、感染等,兒茶酚胺分泌增加,血中高血糖素、皮質醇類物質水平增高,血糖增高,繼之糖原耗竭,血糖水平下降。同時缺氧會造成無氧酵解,使葡萄糖利用增多,進而發生低血糖。再者是高胰島素血癥導致低血糖,母體妊娠期糖尿病會誘發胎兒慢性高血糖癥,引起胎兒胰島細胞代償性增生,高胰島素血癥,而胎兒娩出后高血糖過程中斷,肝葡萄糖生成和釋放速度降低,造成低血糖發生。

在治療新生兒低血糖時,應及早干預處理。對無癥狀低血糖新生兒,盡量在出生1 h內喂飼或鼻飼葡萄糖,盡早開展母乳喂養。并要在1 h復查血糖值變化,若血糖依然處較低狀態,需取葡萄糖靜脈輸注。癥狀性低血糖新生兒處理時,需先確定新生兒血糖值,并開始使用葡萄糖靜脈輸注,并每小時測量血糖變化,根據血糖值變化確定靜脈輸注速度。在靜脈輸注葡萄糖時,不可突然停止葡萄糖輸注,以免誘發反跳性低血糖[5-6]。若新生兒低血糖病程持續較長,應聯合氫化可的松、潑尼松等藥物及時糾正低血糖狀態[7-8]。本次研究中,新生兒經及時干預處理,血糖多在24~72 h血糖恢復正常。其中10例新生兒出現一過性高血糖,主要是發生于早產兒和低體重新生兒,早產兒、低體重新生兒血糖調節功能尚不完善,胰島素活性降低,對葡萄糖輸入反應較差,在治療期間會造成高血糖發生。因此靜脈輸注葡萄糖時,需定時測量新生兒治療期間血糖變化,根據血糖值調整葡萄糖輸注速度,減少高濃度葡萄糖溶液的輸注和利用,以免發生血糖異常情況。若新生兒發生高血糖,應立即減慢葡萄糖輸注速度,或者降低葡萄糖濃度。當新生兒血糖恢復正常且能夠良好進食時,可逐漸緩慢停止葡萄糖輸注,不可突然停止,但要盡早停止,以免誘發顱內出血癥狀。同時在治療期間,需積極注意并處理新生兒原發疾病,以免影響新生兒疾病處理。

總而言之,新生兒低血糖發生因素較多,包括早產、圍產期缺氧、低體重兒及巨大兒、孕婦妊娠期糖尿病等,臨床需要嚴密監測新生兒血糖變化,盡早開奶,采取針對性干預措施,進而改善新生兒血糖狀況。

參考文獻

[1]何蒼勁.新生兒低血糖62例臨床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2015,8(3):171.

[2]劉志偉,陳惠金.新生兒低血糖的診斷與治療[J].臨床兒科雜志,2010,28(3):212-214.

[3]趙惠琴.新生兒低血糖的病因分析與治療體會[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12):2806-2807.

[4]李婕,于方,陳曦.60例新生兒驚厥臨床分析[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6,30(8):789-799.

[5]齊光昭.54例新生兒低血糖的診斷與治療[J].吉林醫學,2012,33(3):592-593.

篇(4)

[中圖分類號] R587.1[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6(b)-0164-03

Clinical features and analysi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hypoglycemia

LAN Cui-ping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People′s Hospital of Yizhou City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Yizhou 5463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treatment and related predisposing factor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hypoglycemia. Methods 5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hypoglycemia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0 to November 2012 were selected as study.The research data were reviewed and clinical features,treatment and related predisposing factors were analysed. Results 20 cases of patients were with symptoms of sympathetic nerve,7 cases of patients were with language dysfunction and paralysis,17 cases of patients were with mental abnormalities and drowsiness or coma,3 cases of patients were with repeated convulsions,3 cases of patients were with chest pain.35 cases were due to improper antidiabetic drug therapy,8 cases were caused by dietary factors,7 cases were due to the patient′s own factors,the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 caused by drug factors was 70.00%,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incentives,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nat (P

[Key words] Diabetic hypoglycemia;Clinical features;Diagnosis and treatment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引起[1]。糖尿病時長期存在的高血糖可導致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等各種組織的慢性損害或功能障礙。糖尿病低血糖癥指的是因為治療不當或其他原因導致的血糖持續性過低的現象,最常見的低血糖原因為胰島素治療和磺脲類藥物治療不當[2]。輕則出現低血糖癥狀,重則意識障礙發生低血糖性昏迷。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療中常見的一種并發癥,臨床誤診率較大,由此延誤搶救時機造成患者腦組織發生不可逆損傷的不在少數,如果診斷不及時或搶救不當還會遺留相關后遺癥,甚至危及生命健康[3]。本文探討糖尿病低血糖癥患者的臨床特點、治療措施及相關誘發因素。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本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低血糖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45~78歲,平均(56.8±1.2)歲;糖尿病病史3~9年,平均(5.2±1.5)年;合并冠心病13例,伴發高血壓20例,伴發糖尿病腎病6例,3例患者有腦梗死病史,3例有糖尿病神經病變,5例有慢性腎功能不全。所有入組患者指尖毛細血管采血檢測血糖濃度

1.2 分析方法及治療方法

回顧性分析患者的臨床資料,總結分析其臨床特點。暫停所有降糖藥物治療,意識清楚、能口服給藥者給予糖水飲用,或給予糖果服用,重者予50 ml 50%葡萄糖靜脈注射,重癥者在靜脈注射50%葡萄糖后給予10%葡萄糖靜脈滴注,至患者能進食,血糖升高到5.0 mmol/L以上。血糖上升較緩慢者加用激素。嚴重昏迷、并發癥較多的患者同時給予糖皮質激素、內科其他急救措施處理。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患者的臨床特點

20例患者有躁動、心悸、四肢顫抖、大汗、情緒激動等交感神經興奮的癥狀,7例患者語言功能障礙且偏癱,17例患者精神異常,嗜睡或昏迷,3例患者多次抽搐,3例患者胸悶胸痛。43例患者低血糖癥發生在夜間、凌晨、空腹狀態。

2.2 低血糖癥誘因分析

50例患者中35例(70.00%)由于降糖藥物治療不當引起,其中藥物搭配不合理16例,服用劑量過大10例,胰島素劑量過大4例,胰島素劑型錯誤5例;8例(16.00%)由于飲食因素引起,其中6例因進食太少情況下足量服用降糖藥物,2例在足量服藥后未進食;7例(14.00%)由于患者自身因素引起,其中5例年齡在60歲以上,2例并發癥>3種。藥物因素導致低血糖癥的發生率為70.00%,明顯高于其他誘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治療效果

經過停用降糖藥物、給予升血糖治療后,50例患者中45例(90.00%)患者低血糖癥狀得到改善,血糖恢復正常,未遺留任何后遺癥;2例(4.00%)患者出現記憶力明顯減退、反應遲鈍后遺癥;1例(2.00%)昏迷時間超過4 h,經治療后蘇醒,但遺留輕度癡呆后遺癥;1例(2.00%)患者因延誤搶救時間,昏迷時間過長,經治療后蘇醒,但大腦已發生不可逆損傷,遺留癡呆后遺癥,成植物狀態;1例(2.00%)患者因合并心臟、腎功能衰竭,搶救無效死亡。

3 討論

低血糖癥指的是由于某些病理性、生理性、醫源性因素引發的血糖濃度低至2.8 mmol/L以下而導致的一系列綜合征[4],主要臨床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中樞神經異常,疾病發展迅速,輕者無力、眩暈、頭痛,重者引發心腦血管疾病。若得不到及時診斷和治療,延誤搶救時機可能會造成大腦損傷、危及生命。近些年,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老齡社會的趨向,糖尿病發病率逐年增加,糖尿病低血糖癥發病率也隨之逐漸增加,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在生理功能減退、攝食不足的情況下,對低血糖敏感性降低,發病率更高[5]。

3.1 糖尿病低血糖癥的發病機制

人體各組織都依靠血糖供應能量,葡萄糖是大腦維持正常功能的能量來源,而大腦耗糖量約占全身的25%。機體正常情況下血糖濃度范圍為:空腹血糖在3.3~5.0 mmol/L,餐后血糖在6.7~7.2 mmol/L,葡萄糖負荷之后血糖濃度≤8.9 mmol/L[6]。其中空腹血糖以肝糖輸出為主,餐后血糖以腸道吸收為主。腦組織在血糖濃度低下、供應不足時需要分解大腦本身及肝糖原維持代謝需求,而大腦本身糖量儲備較少,因此一旦出現低血糖,大腦反應極為敏感,會很快發生大腦功能障礙,甚至是不可逆損傷[7]。

3.2 糖尿病低血糖癥的臨床特點

糖尿病低血糖癥主要臨床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中樞神經抑制,本組40.00%的患者有交感神經興奮癥狀、48.00%的患者有意識障礙、嗜睡等中樞神經抑制癥狀。主要發病誘因以降糖藥物應用不當為主,本組70.00%的患者是由于藥物應用不當所致。發作時間則以清晨、夜間為主,夜間機體升糖激素分泌下降,自主神經癥狀反應遲鈍,發病率相對增高。此外,年齡越大,機體反應能力越低,癥狀更加隱蔽,預后更差[8]。

3.3 糖尿病低血糖癥的防治

為了避免延誤病情,糖尿病患者要警惕自身癥狀變化,及時就診治療。臨床要及時根據病情補充葡萄糖糾正低血糖。靜脈注射葡萄糖溶液是最快速的方法[9]。定期監測患者血糖,控制血糖維持在7~10 mmol/L范圍,癥狀改善后要鼓勵患者進食,補充能力。飲食治療貫穿糖尿病整個治療過程,需要長期堅持,避免少進食、劇烈運動的降糖誤區。生活中注意勞逸結合是預防低血糖癥的有效措施之一,生命在于運動,但要注意合理安排運動方式及時間,不可空腹下劇烈運動,加之服用降糖藥物,會使低血糖癥發生率急劇增加。糖尿病患者在長期性的降糖治療過程中要遵醫囑合理用藥,定期復查,根據自身血糖水平變化及時調整降糖藥物的用量,不能一個劑量長期服用,也不能自行增加劑量。醫護人員要做好糖尿病患者隨訪指導工作,向患者宣教糖尿病治療知識,共同努力,在降低高血糖的同時預防低血糖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張東輝,劉琳,孫晨,等.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三種糾正方法效果比較[J].護理學雜志,2012,27(1):6-7.

[2]袁曉明.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低血糖臨床分析[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2,11(8):102.

[3]武秀玲,韓忠奎.糖尿病并發低血糖昏迷的病因分析[J].安徽醫藥,2011,15(8):1012-1013.

[4]毛建良.糖尿病老年患者低血糖誤診臨床分析[J].北方藥學,2011,8(8):73.

[5]范淑紅.中老年糖尿病低血糖57例臨床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2,16(8):990-991.

[6]陳璐璐,王文一.重視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發生的低血糖事件[J].臨床內科雜志,2012,29(9):581-583.

[7]崔玲,劉效勤.院前急救中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救護[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1,17(3):133-134.

篇(5)

臨床上將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統稱為三高癥,是老年群體的常見疾病,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現有老年人1.3億,占人口總數的10%[1]。老年群體對于衛生健康教育及臨床治療的需求遠遠大于其他人群。本文就對老年群體所展開的健康宣傳及臨床所采用的急救措施的情況加以統計分析,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科就診的236位老年三高患者的臨床資料,男性130例,女性106例,患者平均年齡在50-62歲之間,輔助診斷支持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病史已有數年,堅持服用降壓、降糖及調脂藥物,效果不明顯。

1.2 方法 對本文所觀察的236例患者,在進行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及特點,采用不同的方式加強對患者有關三高疾病的健康知識宣傳,鼓勵患者加強體育鍛煉、合理飲食、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等,同時通過健康宣傳是患者及家屬樹立信心,積極配合臨床治療。經過健康宣傳及臨床治療后,觀察患者了解三高疾病的程度及患者的疾病控制情況。

2 結果

2.1 經過2個月的健康教育后,此組患者對三高疾病的了解情況統計結果:

【注】將經過健康教育后,患者對三高疾病的了解情況達到:了解及一般統計為健康教育有效,由表一可見,健康教育的整體有效性達:80%。

2.2、統計患者經過健康教育及臨床治療后,患者的疾病控制情況,結果:

【注】:將患者的疾病控制情況達到控制及好轉的患者統計為治療總體有效,由表二可見,此組患者的治療總體有效率高達88%。

3 討論

通過對本組患者的觀察發現,對老年三高患者在進行積極臨床治療的基礎上,加強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宣傳等工作,使患者充分了解病情,幫助患者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及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提高患者的醫療依從性,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 現階段對于老年三高人群的治療方法主要是藥物治療與飲食調試相結合的。藥食本同源,藥偏致病,食為養生,三高癥的出現主要是患者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因此,加強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幫助患者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十分重要,臨床上藥食同源療法也是目前常用的治療方法之一。

三高癥一般不會出現危急癥狀,但臨床上有一些患者放縱病情發展,不采取積極的措施預防治療,也會出現急癥。多項研究表明,高血壓及糖尿病被公認為是引起卒中的兩個最重要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應加強對三高疾病的預防及治療。高血壓發展過程中,可以出現嚴重危及生命的血壓升高情況,需要作緊急處理,及時準確地處理高血壓急癥十分重要,可在短時間內使得病情緩解,預防進行性或是不可逆性靶器官損害,降低死亡率,治療原則主要有:迅速降低血壓、控制性降壓、合理準確地選擇藥物。若出現合并癥時,如腦出血、腦梗塞、急性冠脈綜合征、急性左心衰等等,不可一味地盲目降壓,需要權衡器官關注量問題。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糖尿病高滲狀態是高血糖的并發癥,在處理過程中,要求做到病情良好控制,及時地防治感染等并發癥及其它誘因,盡量補液以恢復血容量、糾正失水狀態,降低血糖,糾正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失調,同時消除誘因,注意病情變化過程,及早發現和處理。對于三高人群的治療,總體上要把握住改變飲食習慣,鼓勵患者,得到患者積極的配合,對于臨床療效至關重要。

老年人屬于生理衰退階段,患病后臨床癥狀不典型,病程長,遷延不愈,出現并發癥多,治療難度大,需要長期服藥。對于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是一種特殊教育,根據老年人的疾病特點,教給他們具體的預防措施和方法,使其做到無病早防,有病早治,促進健康。預防教育環節主要是針對于常見病、多發病以及老年性疾病的知識教育,使得他們能夠了解各種疾病的臨床表現及相應的輔助檢查、預防措施。緊急情況下怎樣和社區醫生聯系。老年人對于藥物的排泄慢,且肝腎功能減弱,因此治老年病不應將藥物治療作為首選。老年人應該學習良好的養生心理,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培養自己廣泛的興趣和愛好,修身養性充實精神世界,自然可以有效地預防疾病的發生。患者正視現實,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不斷地提高患者的飲食習慣和自我護理能力,使得三高人群獲得規范的治療和理想的血壓、血脂及血糖控制,改善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亢秀英,劉文玉.老年人健康教育與疾病防治指導[J].青島醫藥衛生,2003,35(1):28-29.

篇(6)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內科的一種常見病,發病突然,臨床表現復雜,病情進展迅速,并發癥多,死亡率高。2009年3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急性胰腺炎53例,5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血糖。臨床通過應用胰島素調節血糖,血糖控制良好,并在治療過程中總結出切實可行的護理方法。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患者53例,男32例,女21例,年齡25~68歲。主要表現為腹痛、發熱、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升高,均行CT或超聲等影像學診斷,全組均有空腹血糖升高,為12.8~23.2 mmol/L。

1.2 治療方法按葡萄糖與胰島素的比例4~6 g∶1 u配置胰島素注射液,用微電腦輸液泵勻速輸注,定時(4~6 h)監測血糖和尿糖,根據監測結果調整葡萄糖與胰島素的配比。

2 護理措施

2.1 病情觀察嚴密觀察血壓、心率、神志、尿量、腹部體征,若出現意識障礙、血壓下降、心率增加、腹痛劇增、無尿等病情變化及時通知醫生處理。

2.2 用藥護理胰島素的配置要準確,用1 ml注射器配上7號針頭,按醫囑劑量準確抽吸,注入輸液瓶后應充分搖勻,胰島素配制液的使用時間不宜超過4 h。用快速血糖儀監測。根據血糖結果調整胰島素的滴速,開始使用胰島素時1~2 h監測一次,血糖水平相對平穩后4~6 h監測一次,使24 h的血糖波動在8~2 mmol/L。妥善固定輸液,維持靜脈通道的通暢,嚴防留置針扭曲、脫出或堵塞。使用微電腦輸液泵控制胰島素的輸注速度,調節胰島素用量時不宜大起大落,且不能從使用通道內推注其他藥物,以免引起血糖水平波動。如在胰島素控制期間出現頭暈、惡心、大汗淋漓、心悸等低血糖反應,應暫停胰島素,并及時通知醫生處理。

2.3 管道護理對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胃管要及時抽吸,以減輕胃腸道的壓力,減少胰酶的分泌,減輕胰腺的負擔。護理人員應嚴密觀察胃液的量、色,嚴防病人拔管。同時做好導尿管的護理,嚴密觀察24 h的尿量、顏色、性質、透明度,每日晨晚間用0.5%的碘伏消毒尿道口。維持三管靜脈通道,一管為微泵靜脈輸注思他寧或善寧等生長抑素,一管為補充熱量、抗生素,另一管為RI調節GT。準確記錄24 h出入量,保持胃管及靜脈通道的通暢。

2.4 基礎護理急性胰腺炎并發高血糖的患者感染的幾率增大,做好口腔護理,每日2~3次,防止口腔感染;加強皮膚護理,保持床單位及皮膚清潔、干燥,防止褥瘡的發生。

2.5 心理護理由于此病療程長,治療費用高,加之軀體所經受的各種不適,以及疾病的反復與波動,每日大量的輸液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精神壓力,特別是一些經濟狀況較差的患者及家屬擔心住院費及疾病的預后。因此針對不同的心理狀況,我們要密切與患者交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及家屬解釋本病的病因、發展、治療方法和檢查情況,解除患者的恐懼、焦慮等心理,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態配合治療及護理工作,以期早日康復。

2.6 出院指導去除病因,防止復發,積極治療膽道疾病,戒酒及避免暴食暴飲、酗酒及高脂飲食。

3 討論

急性胰腺炎時出現應激性高血糖主要是由于患者處于應激狀態時可引起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加,使體內促分解代謝的激素分泌增多,導致糖原分解和異生增加,糖耐量降低,出現一過性血糖升高;另一方面,當胰腺發生急性炎癥時,由于胰腺組織出現微循環障礙,水腫、缺血、壞死,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胰島素的分泌和排泄,促使血糖升高。因此急性胰腺炎并發高血糖時,血糖水平增高,是反應急性胰腺炎時胰腺自身壞死范圍、程度以及由此導致胰腺內分泌障礙的重要指標,即病情越重,血糖水平越高,對生命體征的影響越大,患者的預后就越差[1]。但經針對性治療和護理后,急性胰腺炎并發高血糖可得控制。對急性胰腺炎患者,我們不僅要對生命體征、神志、意識、尿量、腹部體征進行細致的動態觀察,做好呼吸道、各種管道及預防各種并發癥的護理,而且還要依據病情變化對血糖進行監測,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同時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在調整胰島素治療及配制藥物濃度、控制速度上均應根據血糖的變化,及時協助醫生調整胰島素的用量及糖水的濃度與劑量還應注意觀察用藥反應,如有低血糖反應要及時處理糾正,并記錄24 h出入水量和觀察水電解質平衡,以達到控制高血糖,將胰腺炎并發高血糖的損害減少到最低程度,進而提高急性胰腺炎的護理質量及患者的生存質量。

篇(7)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3(a)-0004-0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yperglycemia and Hyperglycemia Management and the Condition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ICU

LI Jing-zhou

IC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gqiu, Shangqiu, Henan Province, 476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CU inpatients incidence of hyperglycemia and high blood sugar managem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dition and prognosis. Methods 89 cases hospitalized in the ICU of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4 to August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44 cases)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45 cases).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hyperglycemia management, while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not. The incidence of hyperglycemia, remission rate and length of stay in the ICU were observed in both group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hyperglycemia was much higher in the control group than tha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36.36% vs 11.11%) (P

[Key words] ICU; Hyperglycemia; Blood sugar management; Prognosis

ICU住院患者合并應激性高血糖現象在臨床中較為常見,高血糖的出現極易對患者預后產生不良影響,極易加重患者的病情程度。臨床上有報道稱,降低ICU住院患者血糖水平能有效促進其預后[1],該院為了觀察不同血糖水平控制對應激性高血糖ICU患者預后的影響,針對收治的ICU住院患者采用血糖控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5月―2015年8月該院收治的89例ICU住院患者為觀察對象,將其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44例患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8例,支氣管哮喘患者7例,惡性腫瘤患者8例,尿毒癥患者5例,其他危重病患者4例;實驗組45例患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1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7例,支氣管哮喘患者8例,惡性腫瘤患者9例,尿毒癥患者4例,其他危重病患者6例。該次觀察進行之前,患者及患者家屬均對該次觀察的內容進行了詳細了解,且均已自愿簽署知情同意協議。對兩組CIU住院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均衡性檢驗后發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44例不采用高血糖管理,實驗組45例采用高血糖管理,根據患者的一般情況、胰島素的使用方式、用量及患者每日晨起空腹血糖值等,嚴格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給予患者胰島素強化治療,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及病情程度將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圍內。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ICU住院患者之間的高血糖發生率、病情緩解率及ICU住院時間。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學數據處理,以數據上下浮動5%作為可信區間。計數資料用例數(%)表示,對比方法使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對比方法使用t檢驗。P

2 結果

對照組ICU住院患者與實驗組ICU住院患者之間對比的高血糖發生率、病情緩解率及ICU住院時間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對比兩組ICU住院患者的高血糖發生率及病情緩解率[n(%)]

注:兩組ICU住院患者的高血糖發生率及病情緩解率相比較(P

3 討論

應激性高血糖主要是指機體在大出血、感染、創傷及手術等刺激下,在以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興奮為主的一系列神經內分泌反應及細胞因子的作用下出現的糖代謝異常現象[2],簡而言之,就是糖的清除率遠達不到糖生成率的標準,導致患者出現血糖升高現象[3],屬于機體在應激反應下較為常見的臨床表現。ICU病房內,高血糖現象較為普遍,患者的高血糖主要分為以往不存在糖尿病史,在應激原刺激下出現糖代謝紊亂后出現的應激性高血糖及患者以往存在糖尿病史且存在高血糖現象[4]。

應激性高血糖通過激活神經內分泌系統,使得生長激素、皮質醇、兒茶酚胺及胰高血糖素等應激激素出現分泌異常現象,各種細胞因子產生過多,導致肝糖原及肌糖原分解現象過于頻繁[5],而組織細胞利用葡萄糖出現障礙,導致患者產生嚴重的胰島素抵抗,持續的高血糖會增加ICU住院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采取有力措施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有利于保護患者內皮細胞功能,改善患者血流動力學狀態,有利于激活T細胞及B細胞的表面表達,能有效建立及維護患者的免疫系統[6],主要通過促進炎癥恢復、降低感染現象等達到促進預后,改善病情的效果。合理控制應激性高血糖水平能有效改善ICU住院患者的預后,采用胰島素強化治療將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內能在不同程度上減少高血糖的發生情況,緩解病情的發展,促進預后。傾芝娟[7]等在ICU應激性高血糖的干預管理研究一文中提到:“當ICU患者出現應激性高血糖時,應對患者實施常規血糖監測及采取有效治療保持血糖水平平穩,避免出現嚴重高血糖導致相關并發癥的情況,采用胰島素強化治療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調整胰島素使用的劑量及方式,保持ICU住院患者血糖水平平穩安全,對ICU住院患者病情緩解及預后是及其有益的”,這一結論與該文研究結果一致。該觀察結果中顯示,采用血糖控制的實驗組ICU住院患者高血糖發生率比對照組低25.25%,說明了有利的血糖控制能顯著減少ICU住院患者高血糖的發生情況;實驗組病情緩解率及ICU住院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說明血糖控制能緩解患者的病情,促進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針對ICU住院患者采用高血糖管理措施能有效降低高血糖發生率,緩解患者的病情,促進患者預后,且高血糖管理與病情及預后之間的關系較為密切。

[參考文獻]

[1] 刁華英,王愷.ICU護士在應激性高血糖管理中的作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2,9(49):301.

[2] 王曉婧,柳潔.血糖對內科重癥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8):75-76.

[3] 仲愛玲.循證護理在ICU高血糖血糖管理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1,32(11):1873-1874.

[4] 單亮,王彌,王志宏,等.神經危重患者的血糖管理[J].臨床內科雜志,2014,31(3):212-214.

[5] 侯靜,何偉,劉楊,等.北京地區老年重癥患者的血糖管理[J].中華臨床營養雜志,2011,19(5):316-319.

篇(8)

結果:觀察組用硫酸鎂熱濕敷消炎、消腫快,熱敷增加患肢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缺血缺氧,促進創面治愈快。對照組局部消腫慢,治愈天數較長。

結論:糖尿病足用硫酸鎂熱敷有效地控制炎癥,消腫,疼痛消失,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創面愈合快。

關鍵詞:糖尿病足 硫酸鎂 熱濕敷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10-0466-02

我科收住院的糖尿病足輕度濕性壞疽局部周圍出現紅腫熱痛66例,采用50%硫酸鎂熱敷消腫、消炎、止痛、促進創面愈合,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2008年11月~2012年10月我科收住糖尿病并發糖尿病足輕度濕性壞疽局部紅腫熱痛表現66例,均為2型糖尿病,其中男46例,女20例,患者年齡42~82(62.5±11.6)歲,糖尿病病史3~18年。對照組32例,年齡59.9±11.4,觀察組34例,年齡65.2±10.6。66例空腹血糖6.8~33.5mmol/L,餐后血糖11.8~44.2mmol/L。糖尿病足根據臨床表現分期,66例中,糖尿病足患肢有動脈血管狹窄,足背動脈搏動減弱及消失23例;靜脈血栓足部浮腫明顯11例;有周圍神經病變18例;同時合并血管病變及神經病變14例。損傷原因為胼胝2例、昆蟲叮咬傷7例、碰傷15例、磨損傷15例、銳利器傷20例、抓傷7例。

1.2 方法。兩組基礎治療相同和用康復新液直接噴藥敷創面。對照組給予常換藥,觀察組用無菌容器取蒸餾水加熱溶解硫酸鎂粉配成50%濃度溶液,水溫自然降到40℃放入無菌敷料或消毒毛巾使之濕透,不滴水為宜,取出濕敷患處超過創面5cm30分鐘,創面皮膚紅腫發亮范圍大時,熱濕敷整個足部40分鐘,待水腫明顯消退后改30分鐘。每天敷1~2次,直至紅腫熱痛完全消失,冬季熱濕敷時外用熱水袋保暖,1h后用康復新液直接敷創面。根據創面情況選擇適宜的敷料包扎,避免2次受傷。紅腫熱痛浮腫未消退時均抬高患肢,利于靜脈回流。濕敷治療前取創面組織分泌物做細菌培養,根據細菌培養+藥敏使用抗生素。兩組均給予控制血糖、抗感染、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調血脂、適當增加營養素、適當的運動,防止患足繼續受壓,局部有明顯波動及張力大時,用硫酸鎂濕敷消腫局限后,給予切開引流等綜合治療及護理措施。

1.3 數據處理。采用臨床醫師統計學助手V3.0統計軟件處理資料,計量資料用表示,用t檢驗。

2 結果

兩組治療以紅腫熱痛消失天數及治愈天數為評價標準,P

3 討論

糖尿病足根據臨床表現分期,可分為濕性壞疽期、干性壞疽期和混合性壞疽期,濕性壞疽臨床多見此種類型,約占糖尿病足的3/4。多因肢端循環及微循環障礙,常伴有周圍神經病變、皮膚損傷感染化膿。局部常有紅、腫、熱、痛,功能障礙,嚴重者常伴有全身不適,毒血癥或敗血癥等臨床表現[1]。糖尿病足紅腫熱痛我們給予50%硫酸鎂熱濕敷治療,使足部血液循環增加,足部創面組織細胞再生所需的營養供給增加,從而促進新陳代謝,促進創面愈合。硫酸鎂熱濕敷過程觀察中,消腫顯著,止痛效果好,創面愈合快。同時Mg2+還具有保護局部血管內皮細胞及增加內皮細胞前列腺素的合成及釋放,增強抗凝活性及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改善局部循環、保護血管完整性的作用[2]。糖尿病足局部治療外,還需要給予多方面綜合治療及護理。①糖尿病足患者肢要保暖,有實驗證實,保持創面局部溫度接近或者恒定在正常的37℃時,細胞的有絲分裂速度增加108%。用50%硫酸鎂濕敷使血管擴張,熱濕敷時血管擴張,從而改善組織血液循環。糖尿病足患者由于周圍血管病變和末梢循環障礙,足易冰冷,冬季應足部保暖,穿柔軟舒適保暖襪鞋并透氣,起到保暖和防止足易受傷。②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有利于白細胞的吞噬能力。因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狀態是細菌生長的良好環境,高血糖使血漿滲透壓升高,抑制白細胞的吞噬及殺傷能力,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易發生感染及感染不易控制[3]。③心理護理:當患者足部紅腫熱痛心理壓抑、緊張、焦慮狀態時,使機體的免疫系統功能易受損,間接地影響創面的愈合。④飲食護理:糖尿病足壞死的患者,因感染炎癥消耗大,感染未控制時,血糖容易波動,可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進食,適當增加蛋白質、維生素C、A、B2、B6、微量元素Zn等營養素,可促進組織細胞再生和肉芽組織形成快,促進創面愈合。⑤局部處理:感染有波動感、張力大、疼痛明顯時,使用抗生素消炎,硫酸鎂濕敷,待局部紅腫熱痛消退、局限后,在低位處切開減壓、充分引流膿液,消除創面愈合不利因素。告知患者糖尿病足治愈后仍有再次發生的可能性,病人出院后要定期回訪,了解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必要時再給予糖尿病足健康指導。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硫酸鎂無味,使用方便,安全、經濟、無不良反應,病人易接受,在基層醫院可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篇(9)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character of blood glucose among high risk newborns,and then carry our nursing measures.Methods: Using the blood glucose meter to survey the blood glucose of 72 high risk newborns. Results: There were 28 hypoglycemic newborns,the incidence rate was 38.89%; There were 6 hyperglykemia newborns,the incidence rate was 8.33%. The incidence of newborns pathoglycemia about the gestational age more than 37 weeks、birth weight more than 2500g and without merge diseases were less than the gestational age less than 37 weeks、birth weight less than 2500g and with merge diseases.It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Keywords】Newborns; hypoglycemia; High risk factors;nursing

【中圖分類號】R4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515(2010)012-0116-02

新生兒低血糖癥是新生兒危重癥之一,主要損害新生兒中樞神經系統,是圍產期窒息、早產兒、小于胎齡兒、糖尿病母親新生兒等高危新生兒的常見并發癥[1,2]。因此必須積極防治。我們對收治的72例高危新生兒中34例出現血糖異常的相關因素進行了分析并總結了相應的護理措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選擇2009年6月~2010年6月期間我院收治符合高危新生兒標準的72例新生兒,其中男39例,女33例,日齡2h~10天,胎齡

1.2 臨床表現:反應低下30例,(41.67%),拒奶17例(23.61%),體溫不升14例(19.44%),面色蒼白14例(19.44%),驚厥11例(15.28%),昏迷6例(8.33%),無癥狀17例(23.61%)。

1.3 方法:

1.3.1 血糖測定方法:用血糖儀及相應試紙和針頭,采足跟毛細血管血1滴進行血糖檢測。血糖值正常者每6小時檢測1次,異常者給予常規對癥處理后30 min檢測1次血糖,待血糖正常后再改為6 h檢測1次。連續監測正常3 d后停止檢測。診斷標準如[3]。

1.3.2 護理方法:對低血糖癥新生兒生后1 h即開始喂10%葡萄糖水,觀察1~2 h,如無嘔吐及其他反應,生后2~3 h開始喂奶,不能經口喂養者予鼻飼,保證熱量供給。嚴格控制輸液速度,并根據監測血糖值及時調整,爭取盡早停用靜脈輸液。進行腸道外營養的新生兒,同時加用多種氨基酸和類脂質,以減少葡萄糖用量,預防高血糖的發生。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根據其體重及體溫情況,給予暖箱保暖,及時調整暖箱溫度,維持體溫在36~37.5℃,避免過多暴露患兒,減少能量消耗。嚴密觀察新生兒神志、呼吸、面色、哭聲、吸吮能力,肌張力及抽搐情況。在操作時要嚴格消毒,采血后用無菌棉球壓迫,無出血后用無菌敷料包扎,防止皮膚破潰感染[4~7]。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X2檢驗。

2 結果

2.1 血糖結果:本組72例患者中,血糖異常者34例,占47.22%,其中低血糖28例,占38.89%;高血糖6例,占8.33%。對照組72例患者中,血糖異常者7例,全部為低血糖,占9.7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血糖異常的相關因素:胎齡

2.3 護理結果:34例血糖異常新生兒均于發現后2~4 h血糖恢復正常,其中12例出生后7d內血糖有波動,及時發現并糾正。本組無1例采血部位發生感染,未發生與血糖異常相關的并發癥。

3 討論

葡萄糖是新生兒腦耗氧代謝的全部物質[8~9]。低血糖時會導致這些腦細胞結構的基質碎裂,進而加重腦缺氧、缺血性腦損傷的程度。高血糖對腦缺氧或缺氧損傷巳成定論[10]。新生兒血糖異常時,其臨床表現常不明顯,易被其他疾病所掩蓋,故對高危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低體重兒及合并其他疾病的患兒應常規進行血糖監測,以早期發現血糖異常,及時進行治療。本組資料中34例血糖異常的新生兒經針對性護理后血糖均于2~4 h糾正,其中12例生后7 d內血糖有波動,均及時發現糾正。本組資料中顯示胎齡、出生體重、合并疾病的新生兒血糖異常發生的影響因素,分析其原因為早產兒肝糖原儲量不足,糖原與產熱能的棕色脂肪易被耗竭而發生血糖異常;低體重兒胰島素分泌不足且活性低,分解反應和調節功能較差,使血糖處于不穩定狀態而發生血糖異常;窒息、感染、缺氧等刺激可使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及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立即啟動,使胰島素相對不足及效率降低,此時血糖雖高,卻不被組織器官充分利用,這種利用障礙導致血糖異常[11~13]。

總之,對高危新生兒生后24h內要連續監測血糖,對高危新生兒加強對的病情觀察,輸液時嚴格控制輸液速度,及早喂奶,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及治療措施對疾病的治療及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閔玉芳,黃瑞萍.母嬰NUC感染與不良妊娠結局研究[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1999,7(1):32

[2] 周志玉,何莉,鄧靖怡,等. 高危新生兒血糖的臨床分析與護理3 18例[J].主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11):36~37

[3] 金漢珍,黃德眠,官希吉主編.實用新生兒學[M ].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661~666

[4] 張麗霞,崔艷芳. 新生兒窒息后血糖異常的護理[J].護理學雜志,2007,22(7):41~42

[5] 吳紅燕,康文清,趙磊.鳥巢護理應用于早產兒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雜志,2005,20(23):14~15

[6] 宮魯萍.新生兒低血糖監測及護理初探[J].護理學雜志,1994,9(2);69

[7] 張家驤,魏克倫,薜辛東.新生兒急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666~668

[8] 李智英,梁海華,劉曉紅,等.窒息新生兒的血糖變化及護理對策[J].現代臨床護理,2003,2(2):5

[9] 常向秀,徐節,劉菲菲,等. 窒息新生兒血糖動態檢測及其護理[J].護理學報,2006,13(9):4~6

[10] Pulsinelli WA,waldman S.rawlin SOn D,et al hyper glycenlia oonverls neuronal damage into brain infarction neurology,1982,32:1239~1246

[11] 馬美麗,徐紅貞.早產兒低血糖癥的觀察及護理58例[J].實用護理雜志,2002,18(1):36

篇(10)

1.1一般資料   搜集我院在2011年7月至2014年1月期間治療的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相關資料信息。對照組9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49例,女性患者有41例,年齡介于40~72歲之間,中位數年齡是54歲;實驗組9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52例,女性患者有38例,年齡介于38~75歲之間,中位數年齡是54歲。經統計學分析得知,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上比較時無顯著性差異,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行常規健康教育,如開展相關講座宣傳2型糖尿病的病因、危險因素、臨床表現、防護措施等。實驗組患者則進行品管圈健康教育,具體包括:在宣傳2型糖尿病的病因、危險因素、臨床表現、防護措施等基礎上,相關工作人員針對患者分析其患病原因,并根據其身體素質情況制定特殊防護并進行一對一的指導。經過一段時間后,比較兩組患者對相關疾病的認識程度及自我防護能力,進而分析品管圈方法在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應用效果。

1.3統計處理   對此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系統進行統計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2檢驗,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若結果比較時具有明顯差異,且P<0.05,則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均采用常規方法進行疾病治療,在治療過程中,對照組患者行常規教育方法,實驗組患者則進行品管圈教育方法,經過一段時間后,比較兩組患者對相關疾病的認識程度及自我防護能力。具體見表1:

上一篇: 公益營銷案例分析 下一篇: 康復護理要點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丝袜精品一区 | 亚洲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 |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免费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动漫 | 日本在线视频一区的 | 人人爽免费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