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學理念匯總十篇

時間:2024-01-06 16:31:26

序論:好文章的創(chuàng)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yōu)槟扑]十篇思想政治教學理念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思想政治教學理念

篇(1)

課堂教學中應該如何以學生為主體:新課程改革帶來了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樣,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了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新課程的理念要求我們更新觀念,更新知識,轉變角色,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在教學中尊重學生,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許多教師在這方面作了積極的探索,本文主要談談我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具體做法,與同仁探討。

一、轉變教師觀念,樹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意識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將學生的學習看成了學生自己的事情,教師在其過程中只是起著輔助的作用,幫助學生在關鍵時候給予點撥,對學生學習鼓勁加油。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與廣泛宣傳,許許多多教師已經接受了這一理念,漫漫地顛覆了傳統(tǒng)的“教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模式,教學成了相互激勵相互探討彼此學習的過程。但是,這一理念的轉變是極其漫長的。由于在幾千年的教學中,許許多多的人已經習慣了“教師教,學生學”這一簡單模式,把教師幫助學生排憂解難看成了天經地義的事情。究其原因,這與“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不無關系,學生就是應該聽從教師的諄諄教導,學生就是應該不加選擇地予以全盤吸收。在幾千年的教育史上,學生都只是一個容器,廣泛地接納老師所傳授的思想,老師所教授的知識,哪怕其間的錯誤也要吸收過來成為己用。

因此,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又尤其是從事學生思想教育的工作者,必須帶頭轉變觀念,那就是“無論在何種情況下,學生都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其間起著關鍵時候的引導作用。學生是學習的探索著和發(fā)掘者,新的礦場需要他們去探索和實踐。”在探索以生為本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朋友關系,而絕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師徒關系,相互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尊重和互信,彼此學習,教學相長。

二、追求和諧的課堂活動,在師生交流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

1.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任何人主體性的的完美體現都必須是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展現。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內容的特殊性,許多教師成為了“說唱文學”的主角,教條式的照本宣科,教條式的盡情灌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味地口若懸河,學生沒有絲毫的發(fā)表自己觀點機會,教師常常是教學內容的主體,學生只能盲目崇拜,鸚鵡學舌。這種教學模式下催生出來的必然是死氣沉沉,嚴肅而一絲不茍。為了打破這種嚴肅的氣氛,教師必須將恰當的活動適當的引入課堂教學,化抽象的內容為具體的活動,這種方法既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合作交流的空間,又能夠放手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獨立見解。 例如,在進行“依法治國和思想道德建設”這一專題教學時,我采用了將全班學生分成兩個學習小組,一個小組持正面觀點:依法治國對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重要性,一個小組持反面觀點:治國的根本在于以德治國。在進行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之前,我就將班級學生進行了小組劃分,每一個小組有專門負責人,他們有根據實情進行了材料收集的分組,通過幾天的收集整理,學生手里已經有了及其充分的理論依據和事實依據,雙方各持觀點已經非常明朗。在此基礎上,通過一堂課中雙方的激烈辯論,依法治國漸漸成為了一種共識,包括先前堅持以德治國的同學以漸漸地放棄了自己的觀點,強烈的法紀觀念漫漫地滲透到了個人意識之中。

2. 通過小組協(xié)作,激發(fā)學生的主體作用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也”。新課程要求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盡量為學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在進行《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教學時,可以先組織學生先了解我國水利資源的分布特點以及水利污染的現狀。然后將全班學生分成四個學習小組,每一個小組有一人進行主任負責,由學生根據當地實情進行全方位的調查,廣泛收集第一手資料,例如,“河流的變遷,飲用水的狀況等”,在此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寫出調查報告。

三、培養(yǎng)提取有效信息能力,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

1.培養(yǎng)學生自己“看”書的能力

基于政治學科的特點和近年來中考發(fā)展的趨勢,我認為學生首先應該學會“看”書,從書中吸收營養(yǎng)。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學會自己閱讀教材,要學會在閱讀教材的過程中尋找感覺和體驗。學生在閱讀時,注意構建基本框架,全面了解知識與知識之間的必然聯系。

2.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提問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理應在適當的時候啟發(fā)學生,引導學生,將學生一步步的領向真理。學生在思想政治課的學習過程中,同樣需要刨根問題地多問幾個為什么。無論是書本上的材料,報紙上的時事,都可以做為學生提問的素材。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可以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提問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3.教會學生學會解答疑難的方式與技巧

篇(2)

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要立足于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需求,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構建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有機結合”。然而,現實情況卻不容樂觀,在教育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學習的課程內容與生活實際有著較大的距差,影響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興趣,泯滅了學生學習的生命活力。

一、在教學實踐中,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學的誤區(qū)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把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學對立于知識化

生活化教學與理論學習并不矛盾,但實踐中卻出現過于追求生活化而對立于知識化的傾向。生活化必須建構在知識化的基礎上,不能離開知識化片面去談生活化,更不能以生活化而犧牲知識化,否則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學將會陷入形而上學。

(二)把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學混淆于全面化

生活化教學強調把教材內容和現實生活相結合,但有的教學卻只停留在生活瑣事層面,以致教學過于發(fā)散,學科主題迷失。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學并不意味著教學內容是個體日常生活經驗的全方位簡單重現,而是需要具有邏輯張力和思辨色彩的內容。

(三)把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學等同于活動化

有的教師就濫用活動,每堂課都用,每個知識點學習都用。生活化教學的實踐活動,必須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必須服務于教學的三維目標,并不是僵化的、教條式的,剝離了重要思想政治觀點的活動都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活動。

二、如何創(chuàng)建生活化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堂?

(一)優(yōu)化教學過程

教師要把教材中與學生生活有關的內容融合到教學中去,使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學生經驗和知識的形成過程相聯系。在信息時代,從人與自己、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這四個方面來說,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合作精神教育、網絡道德教育等內容是不可缺少的。政治課教師應及時將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熱點問題作為教學資源納入教學過程,使教學內容體現出時代性、生活性、實用性和趣味性,以增強教學內容的內在價值和吸引力。

如在學習《國家的宏觀調控》時,我先給學生出示了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10年10月20日起上調存貸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從2011年7月7日起上調一年期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各0.25個百分點。其他期限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作相應調整。學生感到很新鮮,于是,我趁勢提出我國為什么在當時做出這樣的決策?這又是國家在運用什么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控?讓學生們展開充分討論并發(fā)言,最后老師聯系國內國際形勢進行分析,使學生弄明白這樣做是國家在進行宏觀調控。以及為什么宏觀調控,結合時政熱點,運用教學知識點,分析教材,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引導學生關注國內國際大事,為政治課教學提供了鮮活的實例。除了關注國內國際的重大事件,還要聯系學生身邊小事,善于把身邊的小事與熱點問題聯系起來,從中認識和體驗所學知識,進而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實際動手能力。針對學生中有炫耀名牌和生活的浪費現象,我組織他們對“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問題的大討論;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市場,我引導他們對“企業(yè)應如何樹立品牌,提高經濟效益”的探討等等。

(二)挖掘和拓展教材

思想政治教材的內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要運用教材的內容指導生活,必先將其還原于生活。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不能局限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材,必須利用與開發(fā)多種多樣的課程資源。在筆者看來,這里所提及的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fā),從最細小的層面上而言,那就是要求教師從平凡但廣泛的生活之中挖掘出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素材,把那些與學生生活世界緊密聯系的事物、現象等引入課堂,讓他們去探詢、去感悟、去理解、去想象,從而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三)回歸現實生活

新一輪課改彰顯了這樣一個重要的理念:在生活中學政治,到生活中用政治。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尤為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行為習慣,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是目前政治課教學的最終目的。于是,我通過學生自身的實踐把政治課觀點在生活中體驗和內化,達到思想的提升和品德的形成。創(chuàng)造性組織學生走進社會生活,把課堂知識學習和社會體驗學習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體驗生活。體驗社會從而促進知行合一,造就學生的生活本領。例如結合“銀行的業(yè)務和作用”“稅收的性質和作用”,組織學生親自到銀行參觀訪問,并親自動手寫定期的儲蓄存款單,見一見轉賬支票和匯票以及信用卡。到我市的稅務局調查研究通過稅收怎樣調節(jié)我市經濟的,我市當年稅收收入是多少。并幫助稅務人員計算個人所得稅。這樣將課堂上所學的理論與生動的社會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去檢驗所學的基本理論。

總之,高中政治課生活化教學勢在必行。實施“生活化教學”,一方面拓展了教與學的空間,關注了學生主體體驗;另一方面把學習置于社會生活的大背景下,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真正體驗到學習的意義和價值,實現了教師教學、課堂學習與生活感悟三者的和諧統(tǒng)一。

篇(3)

【中圖分類號】G373.56 【文章標識碼】D 【文章編號】1326-3587(2013)12-0038-01

2009年9月4日,總理到北京35中調研與學生共聽5節(jié)課。聽完課后,總理談了聽課感受,強調樹立先進教育理念,并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教育要符合自身發(fā)展規(guī)律的要求;教育要符合時展的要求;教育要符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人才的要求;教育要符合以人為本的要求。總理提出的這四點要求本身就是先進教學理念的體現。結合總理的談話和這幾年在中學思想政治教學的經歷,對在中學思想政治教學中如何體現先進教學理念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政治內容中結合愛國主義教育

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愛國主義精神一直貫穿于我們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之中。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偉大的祖國日益繁榮昌盛,愛國主義更應該成為這個時代的最強音!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應該是最重要的教育。學校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專門場所,愛國主義歷來就是學校教育的主旋律,學校中的各門學科都包含著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只要教師在備課時有意加入愛國教育導向就可以使愛國主義精神體現在每一節(jié)課上。尤其是思想政治課,更應當在完成每節(jié)課教學任務的同時,自覺地擔負起這個重任。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我們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戰(zhàn)略預備隊,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的好壞,不僅關系到他們一生的為人之本、做事之道,而且還關系到我們民族的興衰成敗。因此,要培養(yǎng)符合時展要求,符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人才,就不能忽視愛國主義教育,我們思想政治老師更應在教學中自始至終加以重視。

二、政治課堂注重學生情感價值觀的培養(yǎng)

培養(yǎng)符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求的人才,首先就必須陪養(yǎng)一個合格的公民。中學政治課教育是對中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公民品德教育的必修課程,是中學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徑,對幫助學生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因此,在中學政治教育中注重情感價值觀的培養(yǎng)就顯得非常必要,這也是先進教學理念的具體體現。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擺脫傳統(tǒng)政治課的枷鎖,重新認識政治課和政治課教育,把學生的情感價值觀的突破作為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如我在教學《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一課時,由于這節(jié)課的概念、觀點較為抽象、單一,與中學生的年齡和心理有一定差距,書上的例子又較簡單,有些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差太遠,所以較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對此,我琢磨了很長時間,都覺得難以下手。最后,我從相關資料上把憲法的有關條例都羅列出來,打算在這些條例中尋找與學生有關的條款,結果憲法中的關于愛護國旗的一個條例,使我茅塞頓開,這不是一個很好的教材嗎?我可以從每周一的升旗儀式入手,告訴學生憲法其實就在我們身邊,作為中學生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遵守憲法,維護憲法的權威,并與違法行為做斗爭。在課堂上,我播放了一段事先拍好的升旗儀式的錄像,以加深學生的印象。果然,學生對此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反響強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在政治教學中,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備知識,而且應該思考怎樣才能讓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得到培養(yǎng)和升華。教師應注意學科知識與生活主題相結合,努力把基本的思想道德觀點、原則融入生活題材之中;結合應用性常識,圍繞學生關注的社會生活問題組織教學,全面落實課程目標。同時,還要注意內容目標中有關過程性目標與結果性目標的陳述,從而在教學中準確把握課程標準的要求。

中學政治課教育不僅是知識目標的天堂,更應該引領學生感悟人生的意義,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基本的善惡是非觀,幫助他們學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培養(yǎng)他們成為符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的人才。

三、教學課堂讓學生成為主體

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師習慣于“滿堂灌”和“一言堂”,習慣于讓學生跟著自己的思維轉。這樣學生成了學習的機器,缺乏主觀能動性,只是一種被動接受,與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素質的要求是很難適應的。更加不能體現教育要以人為本的先進教學理念。

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體現,更要在科學、和諧的教學活動中進行。目前政治課教學中,教師仍然在唱主角,在盡情地灌輸,即使讓學生講,也不能有與自己意見相左的東西,一派教師主體性的體現。這種教學方式的課堂里往往充滿著嚴肅、刻板、沉寂的氛圍。學生的課堂行為也就相應地被規(guī)范為:正襟危坐,目不斜視,不得隨便亂動,不許私下討論。在這種氛圍中,學生的主體性如何能發(fā)揮出來?

篇(4)

成功教育理念是上海市閘北第八中學校校長劉京海先生提出來的,經過二十幾年的教學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成效。成功教育認為“成功才是成功之母”,把培養(yǎng)學生的內部動力機制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通過反復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激發(fā)起學習潛能。

劉京海先生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為成功教育理念建立了深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成功教育的教育信念是“三個相信”,即“相信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潛能”、“相信每個孩子都能取得多方面的成功”。

成功教育理念在操作層面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①積極的期望,即教師應該建立以完成教學目標為內容的近期期望和以踐行教學理念為內容的遠期期望,并在教學實踐中將二者有機結合;②成功的機會,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堅持“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jié)奏,多活動求變化,快反饋勤矯正”的教學理念,及時調整教學要求和教學進度,以增加學生成功的機會;③鼓勵性評價,即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以鼓勵表揚為主,積極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點,并對學生的失敗做出正確評價。

二、中專生思想政治教育困難的成因

中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欠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學生的角度來說,中專院校的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在初中時大部分文化課成績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同學被老師長期遺忘在班級的角落里,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這一批學生都存在嚴重的心理缺陷,而這必然會給中專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除此之外,當前嚴峻地升學就業(yè)形勢,導致許多人認為中專院校沒有前途,好學生都進了高中,中專院校的生源都是那些被挑剩下來的學生,這些學生基礎知識不牢,學習熱情不高,缺乏鉆研精神,且學習目標不明確,這種種的原因都不利于中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從教師的角度來說,一些中專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的素質欠佳,導致其沒有對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正確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走過場,敷衍了事,使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習也產生誤區(qū),而還有一些教師的教學方法簡單粗暴,嚴重傷害了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進而導致學生自暴自棄,拒絕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從社會方面來講,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各地區(qū)之間的交流的深化,各種價值觀充斥在社會中,而這其中一些不良的價值理念對中專生的思想產生一定的影響,甚至讓其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產生懷疑,而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下,中專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必然難以有效的展開。

三、在成功教育理念指導下對中專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1.運用期望效應鼓勵學生邁出成功的第一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成功都需要邁出第一步,學生的學習也是一樣,對有些學生而言,教師的期望就是一種信任、一種鼓勵,是他們邁向成功的助推器,因此,中專院校的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要積極幫助學生建立起期望目標,讓其在期望效應的作用下主動邁出成功的第一步,并不斷前進。當然,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夠按照教師的期望發(fā)展,不同學生由于其個性、氣質、知識基礎、生活經歷等方面的不同,對自己的期望也有所差異,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因材施教,對學生提出恰如其分的期望,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的自覺性,也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從點滴做起,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

任何教育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樣,中專教師要想提高思想政治的教學效果,就要從點滴做起,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開始,例如教師要對學生學習中產生的問題進行耐心的講解,以培養(yǎng)其愛思考、愛觀察、愛提問題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自主建立學習計劃,并監(jiān)督其完成,而獨立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就是學生突破心理局限,逐步建立自信的過程;教育學生不但要遵守社會的法律規(guī)范、道德規(guī)范,還要遵守學校基本的行為準則,讓學生在好習慣的引領下,逐步提高思想道德素養(yǎng)。

3.采用分層教學的方式,提高教學效果

分層教學指的就是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要給予不同的學習時間、學習任務、學習指導以及學習機會。有些中專院校的教師認為分層教育只適用于那些文化課程,而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對學生的要求都是樹立正確的世界觀、認識觀、價值觀,因此,分層教育在這里沒有用武之地,其實這種觀點存在著嚴重的誤區(qū),雖然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趨于一致,但是由于學生心理素質和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著個性化的差異,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也應該對學生進行分層,例如在提高學生法律意識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播放一些法律案例,然后讓成績較差,思想道德意識淡薄的學生組成“評審團”,從法律的角度對事件進行點評,而讓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組成“監(jiān)督團”,對“評審團”中的觀點進行監(jiān)督和糾正,這樣的分層教學既可以提高后進生參與的熱情,也可以讓他們在對事件的點評與學生的監(jiān)督中進行自我行為的反思,從而提高其法律意識。

4.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質

篇(5)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6-0042-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是以“以民為本”、“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為依據,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倡導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才能實現學生自由全面的發(fā)展,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取得實效的關鍵。

一、“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必須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取得實效,必須把學生內在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充分調動起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想政治理論課確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有利于克服過去教學中的一些弊端,充分認識和肯定學生的主體作用。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不僅是教學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貼近學生實際,而且要分析解答學生關心的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多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鮮活的事例、新穎活潑的形式,活躍教學氣氛,啟發(fā)學生思考,增強教學效果。

1.變革教育模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實現其實效性,關鍵在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第一,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把學生看成是有主見、有理想、有感情的個體,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第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建立學生參與的思想政治教育機制,鼓勵學生學會自我學習、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樹立自己的目標和人生追求。第三,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是大學生知、情、意、行不斷內化與外化循環(huán)轉化的過程,在對大學生實施教育的過程中,首先要廢除單向的灌輸式模式,構建民主、平等、教學相長的新型師生關系,注意與學生的交流溝通,在熏陶與共鳴中實現教育要求的內化。

2.重視人文關懷,管理上要體現人性化。當代大學生的權利意識、法制意識不斷增強,依法治校已成為高校改革和發(fā)展的根本要求。學生管理是體現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理念,落實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措施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因此,高校的管理必須確立以學生為本、管理就是服務的新觀念;強化責任意識,增強服務意識,轉變管理方式,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提高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務。首先,突出民主。因為民主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平等,體現了對教育客體主體地位的尊重和保護。其次,講求靈活。思想政治教育不應該有嚴格的、刻板的、固定的模式,必須因人因時因地而異,堅持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的原則。再次,把管理和教育相結合。大學生是處在一個特殊年齡段的高知群體,極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既要重視教育的作用,又不能忽視管理的作用,兩者并不矛盾,落腳點都是為了學生的成長成才。

3.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的領軍人物,承載了一個國家、社會和家長的高值期望,然而伴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以及高校的不斷擴招,大學生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由此在環(huán)境適應、人際交往、理想現實、交友戀愛和求職擇業(yè)等方面反映出來的心理障礙、心理困惑等心理問題不斷增多。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視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據大學生的特點,確定教育的內容和方法,注重運用心理學的有關知識發(fā)掘大學生的潛在思想和心理問題,通過采用課堂教學、課外教育、心理咨詢等多種途徑引導和教育大學生。

4.加強對大學生的正面激勵。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重視采用各種獎懲措施來調節(jié)、激發(fā)、鼓勵學生的積極性,指導學生權衡利弊得失,決定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提高自身行為的積極性,變“要我做”為“我要做”,從而形成一種“無為而治”的狀態(tài),創(chuàng)設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環(huán)境。

二、“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必須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基本構成要素有教師、學生和教育內容。在教育過程中,學生不僅以客體身份參與教育過程,而且還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和接受道德觀念的主體的身份參與教育過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樹立“學生同樣是教育過程主體”的思想,在教師和學生之間確立平等的關系,堅持以“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確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必須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使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其教學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1.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必須緊密聯系大學生的思想實際。當前,國際國內形勢正發(fā)生著深刻的變化,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的涌入對大學生形成了不容低估的沖擊,對他們的思想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一些大學生對于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有一定的應付心理,學習缺乏主動性;一些大學生把現實生活中的不如人意之處以及、腐敗現象嚴重歸結為缺乏現實力量或不具有科學性。對此,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持,緊密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為他們釋疑解惑,用正確的理論引導他們健康成長,從而使他們能夠正確地認識社會和人生,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2.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必須充分了解當代大學生的特點。與改革開放之初甚至十年前相比,當代大學生出現了一系列新的變化。他們主體意識增強,關注自身發(fā)展,知識面廣,具有較強的獨立思考能力,渴望平等的思想交流,重視知識的實際應用等等,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必須轉變方式,應以一種與學生平等的身份進入教學過程,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處于平等交流、共同探討的狀態(tài),從而最終主動地接受正確的政治觀念、思想理論和道德觀念;應在深入了解教育對象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采取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內容和語言、學生喜聞樂見的教育手段,充分調動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3.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必須做到解決大學生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大學生的許多思想問題與他們面臨的實際問題密切相關。可以通過問卷調查、走訪、座談等形式開展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深入了解大學生存在的思想困惑問題和生活問題、就業(yè)問題、心理健康問題等。結合大學生的實際,配合學校有關部門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用正確的思想教育方法引導大學生,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要轉變育人觀念,努力營造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社會環(huán)境。堅持育人為本的理念,從學生個性出發(fā),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幫助他們緩解思想壓力,放下思想包袱,正確面對生活的挑戰(zhàn)。只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在工作中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思想道德教育才能有聲有色,才會收到實效。堅持把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理念貫穿于各項主題活動中,組織主題鮮明、影響力大、參與面廣、有教育意義的活動,大力加強形勢政策教育和主旋律教育,加強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yǎng),以全面加強學生全方面素質、修養(yǎng)和內涵目標。

總之,肩負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重任的高校,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關注學生的需要,把切實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廣大學生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條件。

參考文獻:

篇(6)

一、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最初是由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開創(chuàng),“產婆術”,亦稱“蘇格拉底法”、“蘇格拉底問答法”,原是指討論問題的方式。蘇格拉底用這種方法引導學生自己思索,自己得出結論的一種方法。引用到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生活中來,案例教學法就是依據教學的目的,采用案例組織學生討論,從而鍛煉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參與意識和團體合作的精神。

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教學方法,是由美國哈佛大學工商管理研究院于1918年首創(chuàng)。最先運用在法學界、醫(yī)學界,后普遍推廣在醫(yī)學、法律、管理以及商業(yè)。直到 20 世紀 70 年代,教育界才引用了案例教學法,并在世界范圍普及。

案例教學法(Case method of instruction):高等學校社會科學某些科類的專業(yè)教學中的一種教學方法。即通過組織學生討論一系列案例,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使學生掌握有關的專業(yè)技能、知識和理論。它具有以下特點:

1.教育性

葉瀾教授定義教育為“有意識的以影響人的身心發(fā)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活動。”在案例教學中,教師通過案例講解,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盡量從現實生活中找出典型事例以幫助學生理解。力求用最有沖擊力和最有實效性的典型事例,給學生營造出合理的情境和氣氛,引發(fā)學生思考和討論,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感受,從而,通過案例教學起到教育的作用,引導學生正確理解人生觀和價值觀。

2.參與性

案例教學是互動式的教學,使學生被動聽講變成主動參與,有利于調動和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它培養(yǎng)學生以“當事人”的身份,身臨其境的做出決策。它要求學生在教室的指導下,獨立自主的深入案例,充分體驗角色,通過探究和合作做出決策、解決問題。

3.實踐性

實踐性是新課程實施的追求,將是在新課程標準指引下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的一個亮點。課堂生活要切實加強實踐環(huán)節(jié),不斷拓展和更新課程資源,給學生呈現一個真實的世界,使他們具有走近社會、面對挑戰(zhàn)、規(guī)劃人生的真實本領。引領學生在認識社會、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實踐中,感受政治、經濟、文化各知識領域的價值和理性思考的意義。

4.情境性

案例是選取的真實的典型事例。其描述的真實事件,是對已經發(fā)生的事實進行原本的生動描述。它是案例情境再現,且本身的實施和操作具有一定的情境性,主要體現在案例模擬的教學過程中;它既可以將抽象的材料內容還原為多彩多姿的、生動具體的現實生活情境,給人“主人公”身臨其境之感,也可以使學生增強角色體檢、觸景生情,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縮小理論知識與實踐的差距。

二、思想政治課堂實施案例教學的理念

基于當代高中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以及事物發(fā)展的內外因、辯證關系,應該正確處理課堂教學中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關系,教師引導學生由“會學”向“學會”學習轉變。思想政治教育是成于內、形于外的治、信、行的轉化過程,不僅要學生掌握理論知識,還要幫助學生把理論知識轉化為行動,使學生成為適應和促進現代社會發(fā)展的現代合格公民。這既是教學的原則也是教學的責任,貫徹該教學理念,應注意幾方面:

1.堅持教育與時代特征相統(tǒng)一

思想政治課的性質決定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基本觀點教育上,與時事政治教育相結合。同時社會生活的感性特點,當代社會的復雜性,現代社會的多元價值觀,決定學生在認識上存在局限性。因此,需要教師的理性知識的指導,培養(yǎng)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fā)展。

2.建構以生活為基礎的學科模塊

建構以生活為基礎,以科學技術為支撐的課程,立足于生活,反應生活,與生活緊密聯系,為生活服務,理論指導實踐。課程模塊設置立足于學生現實生活經驗,著眼學生的發(fā)展要求。在新課程的指引下,高中思想政治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個部分,特設計四個必修課“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學與生活”,以滿足學生發(fā)展的不同需求。

3.引導與學生成長特點相結合

思想政治課堂以“引導”學生為出發(fā)點,教師應提供正確的價值標準,把握政治的方向。著眼于學生“特點”,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把握好高中階段學生成長特點,要求教師要多關心,多幫助,多尊重學生。教師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引導與學生成長特點相結合,教學要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實際思想,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三、對 “案例教學法” 的思考

案例教學法是通過對案例的討論,對理論知識升華、理解的方法。教學實踐證明,案教學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的知識結構,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得到更新與改進。但案例教學法收到青睞的同時,也面臨著問題,有時采用案例教學法未必會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下面幾個問題。

(1)案例教學法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理論知識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同時要強化技能的學習與訓練。通過典型案例的學習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論指導的實踐,引領學生在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和融入社會的實踐活動中,感受經濟、政治和文化各個領域應用知識的價值及理性思考的意義。

(2)案例教學法與其他教學方法應相輔相成。教學中采用傳統(tǒng)的“傳道、 授業(yè)、 解惑” 的講授方法,并結合案例教學,有限的課堂創(chuàng)造出無限的教學效果,諸如,《經濟生活》第二單元第六課第二框《股票、債卷和保險》組織學生走入企業(yè)進行實地調查,調查了解股票,債卷、保險的交易過程,在課堂上交流體驗,探究疑惑。案例教學法與其它教學方法的關系,應避免兩種傾向,一是堅持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拒采納案例教學法;二是認為案例教學法是“萬能的”,可替代任何教學方法,這兩種傾向都有失偏頗。實際上,它們是相輔相成,教師應根據不用的教學目的、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3)案例教學與其他教學手段相互配合。在案例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教學手段,將聲音、動態(tài)圖示與案例討論充分結合起來。一方面豐富課堂教學,帶動學生的學校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效率。另一方面加大課堂信息量輸出,給學生不同的聽覺、視覺感受。

(4)案例教學的教學模式應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育家杜威曾經說過:“教學形式應多樣化,要服務于教學內容、教學目的和學生的自主發(fā)展”。教育在本質上是對學生主體性的培養(yǎng),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支持者、組織者,引導學生積極討論、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

(5)要做到教與學的和諧發(fā)展。把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貫穿于整個教學的始終,切忌顧此失彼。教師既不能放任自流變成“放羊式”的教學,也不能把課堂變成教師的“言堂”。案例教學使學生置身于學習之中,從而最大限度地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在潛移默化中將正確的世界觀“灌輸”到學生的內心深處。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種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和提高全面素質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 鄭金洲.案例教學指南[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7

[2] Towl, A.R.etal, ASCI case collection,1963

篇(7)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存在著一定的弊端,學生對政治課程的興趣不高,學習缺乏主動性等,在新課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教學,我們一定要認真解決這些存在的問題,促進思想政治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整體水平的提升。

一、新課標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課標把握不透

雖然新課程改革已經實施了不短的時間,但是還有部分教師對于新課程的理念沒有完全透徹領會,對新課程的要求理解不夠到位。

(二)教學理念滯后

教師要積極改變教學的觀念,才可以更好的適應新課程的要求,從根本上取得教學水平的提高。但是還有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常常按照自己的思維和教案進行教學,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模式化的教學。

(三)教學方式方法單一陳舊

雖然進行了課程改革,但是大部分教師還是沿用舊的教學方法,教師嚴重的依賴于教材,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教師教學以及學生學習的方式方法還是單一陳舊的,學生也習慣于才老師那里學會現成的知識,不能夠自己進行總結,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不強。

二、新課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方法

(一)注意學科知識與生活主題相結合

高中的思想政治課程應該與生活主題結合起來,圍繞生活實際進行教學,把所學的知識點和實際運用結合,使得學生善于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社會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更好的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這也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教學目標的要求。

(二)重視課堂導入的方法運用

課程開始的導入有著重要的作用,精彩有趣的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積極性,只有學生對課程產生了興趣,才能更好的學習一門課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現象對蘊含著一定的經濟常識,和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是息息相關的。所以教師在導入教學的時候可以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引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師生共同進行分析總結,使得學生能夠更好的運用和掌握知識,也讓課程本身增加了趣味性。或者教師也可以先拋出一些帶有爭議的問題,引起學生的注意,然后組織學生之間進行討論等活動,發(fā)散他們的思維,然后進行知識點的講解,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三)強化實踐環(huán)節(jié),豐富教學內容

高中的思想政治課程需要與時事政策的教育進行相互補充,可以在教學中增加一些實踐環(huán)節(jié),豐富高中政治教學的內容,積極開展社會調查,讓他們能夠把課程中所學到的知識點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使得政治課程的教學內容更加有實際意義,同時也可以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他們的綜合水平。

(四)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

要積極倡導研究性的學習方式。要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空間讓他們能夠互相之間進行有效的交流,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積極探索的態(tài)度。

(五)建立共同成長的師生關系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要積極和學生之間建立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教師和學生共同進步,建立良好的情感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教師要建立起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方式

新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對于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方式變化有引導作用,教師要運用新的教學方式建立高效的課堂,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針對不同的政治學科教學內容,依據教學設施、自身及學生的特點進行分析、選擇,加上自己的教學經驗從而形成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策略。只有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教師要鼓勵學生發(fā)揮自我的個性,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提升綜合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的學習習慣對于成績的取得有著重要的意義,有的學生是通過死記硬背記住了知識點,有的學生是通過大量的練習對知識進行了掌握理解,還有的學生是自主探究學習的。學習方法的不一樣獲得的知識效果也就不一樣。這也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要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對他們進行引導教育,讓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關心每一個學生。

總之,教學方法的改變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就要求教師要積極努力進行教學方法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作為高中思想政治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觀念,與時俱進,轉變教學思想,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不斷的在教學實踐中總結經驗,促進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師應該富有激情的認真投入到教學改革中去,在改革中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建設高效課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蔡仙煒. 新課程理念下高中政治教學的改革[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09(07)

篇(8)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要加強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導與注重學生成長的特點相結合,要求課程要立足學生的生活經驗,強調課程實施的實踐性和開發(fā)性,但目前的思想政治教學中仍存在教學觀念落后、理論與實踐脫離等問題,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如何創(chuàng)新教學,提高思想政治教學質量成為擺在眾多教學工作者面前的一大

問題。

一、創(chuàng)新教學觀念,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擔當的主要是教材內容的復述者,課堂教學的模式主要是老師按照教學計劃復述教學內容,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這種模式下,很多學生其實對教學內容并沒有深入的理解和領會,在記憶背誦的時候基本是死記硬背,背誦記憶較為困難,尤其是一些哲學知識,有些句子較為拗口,很容易導致學生的厭倦心理,即使勉強背誦下來,也難以靈活地應用,因此,在創(chuàng)新教學上,應當首先轉變教學理念,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維,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創(chuàng)造條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將“教”轉變?yōu)椤皩W”,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鼓勵學生提問和獨立思考,使學生能夠更為深刻地理解教學知識,從而更好地掌握和運用知識。

由于不同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潛能等各有不同,在教學中還應當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共同進步。如,在設計習題時,分別設定“基礎練習題”“變式題”“綜合題”和“探索性問題”四個層次的習題,由學生自主選擇完成至少兩種,以此來保證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也能完成要求,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信心。

二、合理設計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

課堂提問是深化學生對知識理解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設計課堂問題時,應注意問題的難度及提問的頻率,過于容易或太難的問題難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太過頻繁的提問又易引起學生反感。在實際工作中,可以設置一些開放性的問題,由學生進行討論,如,在學習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時,單一的提問學生概念或者哲學原理,雖然能暫時加強學生的印象,但起不到深化的作用,同時枯燥的背誦還可能導致學生對課程的厭煩,而提出一些有新意的問

題,利用課文中“風吹動經幡,是風動、幡動還是心動”的例子,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后,由每組的代表分別對本組的觀點進行簡單的闡述,這樣不僅能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為深刻,背誦起來更為容易,同時一些趣味性的問題還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使學生樂于學習和探索,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

三、理論聯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目的之一是指導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中,以基本理論去分析時政熱點、方針、政策,促使學生客觀全面地了解社會,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探究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也應當注重理論與實際的聯系,指導學生將抽象、概括的理論與具體的材料結合起來,通過對具體材料的分析更好地理解基本理論。如,以金融危機為案例組織材料,對事物之間存在的因果聯系進行分析,指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以汶川大地震后人們?yōu)暮笾亟ㄈ〉玫某删蛯Α耙庾R具有能動作用”進行闡述,揭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并讓學生就所舉的案例,從不同角度和方面,利用不同的基本理論對其進行

分析,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自主性。

四、注重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以往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往往認為教學內容多是理論性知識,與實踐關系不大,因此并不重視課外活動,而實際上,政治的實踐教學也同樣十分重要,在教學中,通過開展一些調查、觀察等課外思維活動,能夠更好地鍛煉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如,在講述消費與供需關系時,讓學生分組對本縣內的房地產市場進行調查,指導學生通過不同的途徑對國家宏觀調控的政策進行了解,并對政策出臺后房價的波動及人們購買的情況進行統(tǒng)計,使學生能真正將課堂學習的知識與實踐結合,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提

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新課程改革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思考、探索、創(chuàng)新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融會貫通能力和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這也就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通過創(chuàng)新改進使其適應現代教育及社會發(fā)展的要求。在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教育者們應當積極地對現代教育理論進行學習,將現代教育理論應用于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使教學方法更為科學、合理、有效,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學的實效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篇(9)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745(2013)06-0533-01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對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習慣提出了新的、更加明確的要求。作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師,應積極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將思想品德、道德習慣、情感品質等方面的工作融入到初中政治教育課程當中。轉變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改革教學內容,提高教師教學水平,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尊敬,架起師生溝通交流的心橋,獲得教學質量和學生政治成績的提高。

一、教師角色轉變,培養(yǎng)良好的師生關系

新課程最大的變化就是教師角色的轉變。而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是一種倡導師道尊嚴的不平等的關系,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控制者、組織者、制定者和評判者,是知識的化身和權威,學生是向老師求學的,理所應當聽老師的話,服從老師的安排,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是主動者、是支配者,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是消極、被動的學習者和服從者。這一點,尤其在一些思想政治課上,教師高高在上。照本宣科,滿堂灌,脫離學生實際,學生就會產生厭學情緒,使課堂教學效率低下。而新課改基于對課堂與教學一體化的認識,提出新的教學觀,強調師生的互動關系,倡導師生之間是一種平等的關系,塑造師生之間多種多樣、多層面、多維度的溝通情景和溝通關系。學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為方式應該得到同樣的尊重,應給予學生足夠的展示自己才華,表達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機會。在教學中。學生不再是消極、被動的學習者和服從者,而是積極、主動的求知者。教師應本著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原則,樹立師生平等觀念,注意與學生進行情感交融,創(chuàng)造一種平等、尊重、和諧、發(fā)展的師生關系,營造一個民主、活潑的課堂氛圍。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熱情、開拓學生思維,把課堂變成實現以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心的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所以,新課程教師最大的變化就是角色的轉變,在新課程標準中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

二、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探究合作

在《課程標準》中增加了與學生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有密切聯系的相關知識,滲透政治、經濟、法律的基本觀點和黨的重大方針政策的教育。因此,我在教學中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一些情境,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體會來領悟課本知識。八年級政治是法律常識教育,隨著我國法制文明的不斷加強,中學生的法制思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對具體的法律知識的掌握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欠缺。基于對各種法律條文和法律思想的掌握要求不同。我在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一些案例來模擬,通過模擬進行具體分析,通過分析尋求解決途徑。

三、啟發(fā)誘導置疑,注重探求新知

新課程理念下的政治課堂教學,一個顯著的特征是把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施教之功,貴在引導。”“疑”既能讓學生在心理上感到茫然,但同時也會使之產生強烈的認知沖動,教師巧妙置疑,讓學生置于問題情景中,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比如我在指導學生學習“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這一內容時,把自己前幾天在個體商店里買的“旺子”牛奶和“樂哈哈”牛奶擺上了講臺,向同學們訴說自己被坑害的事實,然后設計這樣一些問題:①生產和銷售“旺子”和“樂哈哈”牛奶的單位分別違反了市場經濟的什么法則?②你在生活中有無類似被騙的經歷?碰到了這種情況,作為消費者應該怎么辦?這樣學生為了弄清楚上述問題,就必須仔細認真閱讀教材,當然教師在出示問題情景后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思考、探索,還需根據學情適時點撥。當學生通過思考、交流、討論準確地解決了出示的問題時,其心情是輕松的、激動的,同時還增強了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習貴在提出問題。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自我意識強、喜歡獨立思考的特點,鼓勵學生在閱讀中動腦思考.善于發(fā)現和提出問題。如:在講“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這一課時,有位學生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當初我國逐漸消滅私有制,建立起社會主義公有制,我國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如今我國鼓勵發(fā)展個體、私營經濟,這會不會影響、動搖社會主義制度?雖說所提問題顯得有些幼稚和欠思考,但這足以說明學生在閱讀教材時是用心地思考了。這本身便是一種成績,是“學思結合”的體現。這樣的閱讀質疑,不僅極大地調動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讓學生了解知識的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過程,既學習的方法。提高了政治素養(yǎng)。

四、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教學相長

思想政治作為對學生政治思想和行為規(guī)范教育的主力軍,必然要擔負起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任。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多種途徑和形式,大力倡導課本知識引導下的創(chuàng)新思想、創(chuàng)新行為,適時搞一些小規(guī)模辯論會等活動,就能受到同學們的歡迎,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講課之前,要求學生采集大量與學習有關的信息資料,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課本知識與學生資料相結合,能有力地證明課本中的觀點,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五、引入時政教育,貼近生活

純理論的教學,相對中學生而言在理解和分析能力上都有一定難度,為提高教學效果,擺脫理論脫離實際的困境,我在教學中切實引入時政教育,提高課堂時效。我運用電視、報紙、新聞等報道的重大事件來論證課本觀點,闡明基本理論,使學生能體會到政治理論來源于社會生活,同時又對社會具有指導作用,由此激發(fā)學生探索精神和求知欲,培養(yǎng)良好興趣下的自主學習精神。

篇(10)

生命教育的思想是由美國學者杰?唐納?華特士1968年首次提出的。所謂生命教育,就是依據生命發(fā)展的規(guī)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生的價值,理解生命與生活的真正意義。注重其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關注其生命的整體發(fā)展,使其充滿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鮮明個性和創(chuàng)造智慧的過程。隨著這一理念的提出。生命教育問題開始得到應有的重視。世界上的許多國家都已經有了一定的實踐,取得了一定得成效,逐步喚醒了教師對學生生命、個性等的尊重,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果。本文將生命教育理念運用到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中,闡述了一些較為粗淺的看法和認識。

一、生命教育理念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運用的必要性

(一)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決定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必須運用生命教育的理念

高職生雖然也是大學生。但他們學習動力不足,自信心不強。組織紀律觀念淡漠。自律性差。他們當中有的過早地世故圓滑,得過且過或游戲人生,有的則打架斗毆,網癮吸毒,甚至殺人或者自殺。他們既面臨著學業(yè)、就業(yè)、情感、家庭貧困和人際關系等諸多人生事務的處理,倍受著“何以為生”問題的困擾。同時。市場經濟條件下價值觀的多元化,信仰的失落,物質生活的富裕,精神生活的貧乏,使得他們又深陷“為何而生”的意義迷茫和生命困頓。面對教育對象的這些基本問題和特點,作為培養(yǎng)人的靈魂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責無旁貸。必須關心他們,愛護他們,引導他們生命的健康成長,促進人性品質的完善,使他們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好好活著,活出意義。所以政治課教學中必須滲透生命教育理念。

(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生命教育理念的缺失,決定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必須運用生命教育理念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教師大多能夠按照學校的規(guī)定完成教學任務。至于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效果等考慮得不多,存在生命教育理念的缺失。許多教師把上課僅僅作為一種任務,缺乏生命的激情;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雖有關于生死、事業(yè)、幸福、情愛、道德等“如何做”的引導,但功利化非常嚴重,只教人“何以為生”的本領,不教人“為何而生的思考”,只問“know how”,不問“knowwhy”;一些政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重視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滿堂灌,不顧學生的感受和反映。忽視了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作用,缺乏同學生的溝通、交流和對話;一些政治教師在處理學生違紀行為時,方法簡單、粗暴,存在著壓服、馴服的現象。對學生的一些正當合理的需要和一些實際問題缺乏必要的關愛和幫助。思政課教學中缺失生命教育理念的狀況,影響了教學效果的提高,影響了學生的自由和全面發(fā)展,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生命的個性和多樣性,所以在思政課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理念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三)“以人為本”的社會呼喚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運用生命教育理念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fā)展觀的核心和本質,也是當前社會的基本特點。而高校思想政治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育人”。它是一種高級的育心、育德的文化心理活動。是人與人的心靈的溝通。因此。政治課的教學要完成培養(yǎng)人這一基本任務,就必須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就必須重視生命教育,因為生命教育本身就是教育“以人為本”的重要表現。所以從這一層面出發(fā),思想政治課教學就必須滲透“生命教育”的理念,把學生當“人”看,尊重學生的生命及其價值,尊重學生的個性,關注學生人性的完善,關注學生生命意義的提升,用人性化的方式去教育感化學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德育的本質特征。如果離開了“人”這一根本尺度和基本法則,那么一切所謂知識的傳承、心靈的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素養(yǎng)的完善,都將成為空話,德育的功能就無從談起,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有效性就要受到挑戰(zhàn)。

二、生命教育理念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生命教育理念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運用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要做的事情非常多,本文從以下四個方面談了一些看法:

(一)教學目的上,應該把學生自由、全面、和諧發(fā)展,幸福成長作為教學追求的最高境界,而不應該把學生變成接受知識的容器,考試的機器,這是思政課教學中運用生命教育理念的基本指導思想

1.要求教師樹立正確的生命教育觀。落實教學目的,教師是關鍵。作為教師應該具有一定的生命教育的意識,掌握生命教育的知識、技能,對其中的危機狀況能夠實施準確而有效的指導、干預和救助。增強教師的生命關懷情感,把學生當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嚴禁教師體罰、虐待學生,或采用辱罵、諷刺、挖苦等形式對學生的身心造成傷害。要求教師轉變教育觀念,確立生命教育理念。無論是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還是在各類課外活動中,抑或是平常的師生交往中,都要有這種思想。并在此理念的支配下進行教育教學改革。

2.要求教師放棄原來的應試教育的思想,樹立素質教育的理念。教學不僅僅是為了考試,而且是為了培養(yǎng)人,所以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要育人。因此教師一定要深度挖掘教學內容背后蘊含的教育資源,提煉出一些學生的能力發(fā)展目標、情感目標、價值目標等。然后教師在傳授知識的教學過程中就可以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的能力、情感、價值等素養(yǎng),通過這種學習,學生不僅能夠獲得知識,還能夠提高能力,發(fā)展智慧,陶冶情操,鍛煉意志品德,豐富心理、道德和法律素養(yǎng),促進學生自由、全面、和諧發(fā)展,幸福成長。

(二)教學方法上,應該尊重學生的人性、個性和生命的多樣性。彰顯人文關懷,而不應該“目中無人”,漠視學生鮮活的生命,這是思政課教學中運用生命教育理念的突破口

1.情感滲透法。情感是教育的生命。教師應該把學生當作鮮活的生命主體,尊重學生,關愛學生,通過教師的激情、真情去感染學生,煥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主動求知,正確對待人生基本問題,為今后人生的發(fā)展多思考、多準備。

(1)要以情育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注意始終發(fā)揮情感的作用,這種情感主要滲透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以飽滿的熱情,高昂的情緒去感染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有一種快樂感。假如一個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內容理不直、氣不壯,講起課來沒勁、沒味、蔫巴巴,試想學生會聽的有味嗎?第二是滲透在案例教學中。對于案例,不能讀稿子,念稿子,始終堅持以自己的

語言把案例有聲、有色、有情感地宣講出來。讓學生處在一種真實的環(huán)境中來體驗,通過體驗來打動學生的心靈,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打動人心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第三是滲透在講授法中。在講授理論的過程中,堅持以生動的語言、有節(jié)奏感的語調、幽默感的方式用情、用心去教,去引導。

(2)夯實師生的情感基礎,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生命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因此,教師就要平等地對待學生,把學生看成是活生生的、有個性和多樣性的生命主體。主動地關心學生、愛護學生,盡自己的能力幫助解決學生遇到的學習困難、生活苦惱、情感糾葛、理想信念的迷失、經濟貧困以及就業(yè)等問題。這樣,師生關系就會非常融洽,彼此之間就能架起一座溝通和信任的橋梁,學生就會親其師、信其道。這樣,教師的教誨學生就會愿意聽,覺得是中肯的、是對他有好處的,從而變原來的被動學習為主動求知,主動思考人生問題,思索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為今后的人生做準備。

2.生命體驗教育法。過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就是從理論到理論。假大空,學生不愿聽,教師教得沒勁。針對這種狀況,我們特別注意了研討,加大了實踐性教學的力度。在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在課堂內以及課堂外創(chuàng)設一些實踐活動情境,如參觀監(jiān)獄、考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旁聽法院庭審、觀看影片、辯論等,讓學生親身體驗、親身感悟,在體驗和感悟中接受教育,洗滌心靈,陶冶情操,培養(yǎng)自身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養(yǎng),掌握以及中國化的理論,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安排一些和學生生命相聯系的情景來進行體驗,如參觀臨終病房、墓園、或者寫遺言、墓志銘等方式,讓學生充分體驗、感悟,在體驗感悟中升華,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生命是短暫的、也是寶貴的,生命中生理生命、精神生命與社會生命是多樣性的,從而珍惜生命、善待生命,體驗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主動學習,尋求個性和多樣化的發(fā)展。

3.因材施教法。過去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嚴重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忽視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沒有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等等,結果導致人性的扼殺,個性的喪失。因此,滲透生命教育理念的政治課教學一定要關注大學生的個性的培養(yǎng)。因為個性是教育的靈魂,沒有個性就沒有人才,沒有創(chuàng)造性。

(1)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有針對性地施教。我們的教育要人性化、個性化,要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狀況。有針對性地施教。對“性格豪邁”者應對酒當歌,直陳事理;對“小橋流水”者應纏纏綿綿。動之以情;對“潤物無聲”的安靜者,要娓娓道來,潛移默化;對“震耳發(fā)聵”型的暴躁者,要春風拂面,曉以利害……通過這樣的個性化教育,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創(chuàng)造得以發(fā)揮,良好的個性品質得以塑造。

(2)著力弘揚學生的主體性。高揚人的主體性,是教育人性化的要義。人的主體性是人的個性的本質特征。所以思政課的教學要從過去那種不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忽視學生主體作用發(fā)揮的病態(tài)教育中走出來,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主體在知識建構、能力培養(yǎng)、性格塑造等方面的重大作用。只有通過學生主體的積極參與,學生的各種素養(yǎng)和品質才能得以形成。

(三)教學內容上。應該把生命教育的內容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體系,而不應該使這一內容成為教學的盲區(qū)或弱區(qū),這是思政課教學中運用生命教育理念的核心表現

1.生命觀教育。生命對于每一個人來說。有且僅有一次,生命是非常寶貴的。我們每一個人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和挫折,都應該珍惜生命,保護生命。要懂得欣賞生命的美好,要有一雙發(fā)現生命之美的眼睛和一顆感受生命之美的心靈。讓我們用生命去欣賞自然的美、藝術的美、科學的美、人性的美等。世界之美、生活之美都是生命賦予的。要懂得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與眾不同的。要相信自己,發(fā)現自己,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創(chuàng)造生命的價值,讓生命煥發(fā)出光彩。

2.人生觀教育。人生觀是人們對于人生的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和態(tài)度,是一定的世界觀在人生問題上的表現。它通過生死觀、幸福觀、戀愛觀、苦樂觀等表現出來。一個人有沒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決定了他的人生是否幸福、是否有意義。人生觀對于整個人的一生起核心和引領作用,指導著人們如何認識自我,如何活在這個世界上,應該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因此,政治教師要教育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用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對待人生、對待生活。始終對祖國和人民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在服務人民、奉獻社會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3.挫折觀教育。俗話說的好,人生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挫折和苦難是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沒有苦難的人生是殘缺的人生。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往往是在戰(zhàn)勝困難、厄運等的過程中得以實現的。現在的大學生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受著父母雙親和長輩們的寵愛,很少獨立處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從小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一直都是順風順水,耐挫折和困難能力較差。進入了大學就不一樣了,無論是學習、生活、交友乃至認識社會和人生,都需要更多地依靠自己去思考、判斷、選擇和行動。因此。政治教師要教育學生認識到挫折的不可避免性,必須面對,它是我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要加強抗挫折的能力的培養(yǎng)。鍛煉學生戰(zhàn)勝苦難的意志和心理品質,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和生活。樂觀地面對人生、面對世界、面對社會、面對生活、面對未來。

上一篇: 常見重金屬污染及危害 下一篇: 互聯網教育特點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成年在线影院 | 日韩亚洲国产中文永久 | 日本一高清二区视频久二区 | 婷婷色香合缴缴情 | 亚洲Aⅴ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77 |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