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實踐活動匯總十篇

時間:2024-01-06 09:45:4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初中地理實踐活動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初中地理實踐活動

篇(1)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8-0227-01

實踐活動不僅僅是一種讓學生放松的活動,還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式。把實踐內容放到教室內,把教室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這是一種有機的結合,學以致用就是這個道理。在教學過程中,把實踐內容合理的結合起來,可以促進師生共同學習。

1.地理教學的特點

地理研究的對象是各種因素的組合,例如自然地理是由水文、地形、氣候以及土壤等特征組成。而人文地理主要由農業、工業、人口、交通以及城市等組成,這個體系內部的個要素都是相互聯系的。如果一個要素發生了變化,其它的要素就會隨之發生變化,這些因素之間是互相制約的。地理學包含的內容非常豐富,而且各要素都有著密切的聯系,這也是其它學科所不具有的特征。所以學習好地理,就必須得先掌握好它的各個組成要素,然后再根據這些知識點,把它們合理結合起來。同時地理還是由多個區域組成的,每一個區域都有自己特征,所以在學習地理過程中,應該從區域性出發,突出各個地區的主要特征。地理研究的現象具有一定的空間性,空間性是指空間分布、位置以及彼此之間的聯系等。動態性也是地理教學的一大特征,因為時間和空間的變化,會給人類的生產帶來一定的影響。例如有些地區干旱,那么這種干旱的因素是什么?為什么會造成這一現象?所以掌握好區域性、空間性以及動態性等特點,是學好地理的重要途徑。歸根結底,地理是一門實踐性學科,沒有實踐經驗,地理是無法學習和掌握的。

2.實踐教學的必要性

很多人都喜歡紙上談兵,但是現如今社會這種所謂的"能力"已經落伍了。所以,一些講話沒有邊際的學生很不受歡迎,而一些具有豐富生活閱歷的學生反而受到了大家的歡迎。例如有些學生有著豐富的旅游經歷,所以很多學生都喜歡跟他們做朋友。因為這些學生會把自己真實的經歷告訴給所有的同學,把自己的快樂和大家分享。旅游就是一種學習地理很好的方式,它可以幫助你去閱覽山河大川,還可以幫助你去了解不同地域的風俗習慣。同學們旅游可能重點是在游樂和小吃方面,小吃也逐漸成為了旅游的伴隨曲。例如臺灣游的廣告中,把臺灣各地的小吃作為了一個主題來講。小吃作為一種文化,其實也是具有地理特色的。因為地域不同,環境的不同,所以有很多地方特色的出現。

2.1 融入生活元素。正如前面所說,不同的地域因為環境不同,都會出現很多特色,小吃就是一方面。很多學生是不會拒絕吃的,所以我們可以從一個地方特色著手。四川的酸菜是非常好的,但是在其它地方卻做不到,這是為什么呢?讓同學們帶著問題去實踐,他們會考慮到環境因素。例如,本地的溫度和濕度因素就是影響這一特色的最重要因素,其次就是這里的土壤和其它地區也有所不同。之所以產生這樣的環境,主要是因為四川的地理位置決定的,四面環山,氣流的特殊導致了環境的形成。這些問題如果學生們考慮到,然后繼續探索,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學會自學。而且在這種輕松的環境下,他們可以很快記住當地的氣候和地理環境。生活中的元素是非常多的,而跟地理有關的也是非常多,所以實踐的過程中不會因為地域的困惑而不能夠實現。例如對當地的某個物種數量的調查工作,這是非常鍛煉學生思維和靈活性的一種實踐活動。同學們需要好的體力,同時需要隨機應變的能力。盡管得到的數據可能不是很完美或科學,但是他們通過實踐得到的會更多、更豐富。

2.2 樂趣與學習同步。課外活動對于初中學生來講是最具有吸引力的,他們對于教室內聽課已經非常厭煩,所以實踐活動的設計就非常合理。樂趣與學習同步,在快樂中掌握課本知識,這是最好的教學理念。而且新課標要求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工具,所以這是一種響應號召的教學模式。例如一些學生非常喜歡收集石頭,而自己對石頭的鑒定能力有限,所以教師可以給他們講各種石頭的鑒定方法。在實踐過程中,他們會根據教師所講授的方法,來進行石頭的鑒定。一些學生對于當地特產有興趣,老師可以告訴學生去收集幾方面的環境數據。讓學生通過自己使用溫度和濕度儀等儀器,然后把這些數據進行詳細記錄,等到了學校,模擬這種環境,然后看是否可以通過相同的方法制備出原來的口味。在實踐活動成熟之時,學生們就會形成一套屬于自己的設計方法,他們遇到地理問題時,會從多方面因素考慮,使用正確的邏輯進行思考,然后去實踐。這樣就很好的鍛煉了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而且對他們的學習成績提高有重要作用。

地理作為一門實踐科學,想掌握它就必須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積累,同時要有豐富的生活和實踐經驗和閱歷。實踐教學,給學生們提供了很好的鍛煉機會,讓同學們在實踐環境中得到鍛煉和能力的提升。學校應該克服一些困難,多給學生實踐的機會,不僅僅是地理學科需要學生們去實踐,其它學科同樣也是離不開實踐過程的。打破傳統教學的模式,發現并驗證新的教學模式,最終使學生的能力得到總體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呂福平.淺議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地理教學[J].吉林教育,2011,05.

[2] 魏慧生.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J].才智,2011,08.

[3] 周曉青.聯系生活,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J].中學教學參考,2011,24.

篇(2)

在《初中地理課程標準》中要求教師“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作為指導思想,選擇“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為地理教學改革的突破口,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和“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在這里,更多地強調了生活中的地理和地理知識的把握及地理技能的運用,地理教師必須摒棄落后的教育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讓學生真正地走進地理,并且帶著地理知識走進生活,帶著生活中的問題走進地理課堂,才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結合地理教學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是地理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方面。

對于剛剛進入初中的學生來說,對中學學習、生活還不是很適應,甚至對環境還不了解,學習興趣需要激發,學習方法需要培養,同學間的合作需要鍛煉,但他們有的是對新事物的渴望和蓬勃的朝氣與活力。教師在設計活動方案時要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特點,有針對性地取題,活動方式和目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不能太難、太高,學生無法達到;也不能太簡單,學生沒有愛好。另外,學生年齡還比較小,活動應以家庭、校園和社區為中心,以人地關系為主線,既與教學相關聯,又聯系生活,只有這樣的方案才切實可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進行了如下幾種類型的嘗試。

地理課程的研究對象是地理環境和人地關系,它兼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這一特點決定了初中地理教學必須走出課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實踐中去。結合初一教材,我們設計了以下幾個實踐活動方案。

1.在學習了《地圖》一節后,指導學生繪制學校的平面圖。學生剛升入初中不久,對校園比較熟悉但不夠全面,剛學習了地圖的基本要素,通過繪制學校的平面圖,可以很好地把二者結合起來,既可以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又可以增強學習興趣,還可以激發學生對校園的熱愛之情。

2.在學習了《海陸的變遷》一節后,指導學生實地考察家鄉的海陸變遷。課后組織學生分組找尋我們身邊的海陸變遷,因為是山區,在我們身邊就有許多海陸變遷的實例,學生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效果顯著。

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口的急劇增長,環境問題已從地域性問題變為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之一,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因此,環境教育在中學教育中日益受到重視,這也成為綜合實踐活動的又一平臺。

1.結合重大的環保節日進行深入了解。隨著環境問題日益得到關注,聯合國和我國政府都確定了一些重大的環境節日,如4月7日“世界無煙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5月11日“世界人口50億日”、6月5日“世界環境日”等。每一個節日來臨,教師都向學生具體地介紹它的由來和現實意義,讓學生搜集資料,并探討針對這一問題,我們都應該如何做。通過環保節日的宣傳,學生不但增強了環保意識,而且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知識。

2.結合實際尋找生活中的環境問題。環境問題有很多都存在于我們的實際生活當中,能夠意識到并解決這些問題就是教給學生“學會生存、學會生活”。針對我們日常生活中產生大量垃圾如何處理這一問題,我們設計了“生活垃圾,你會分類嗎?”的實踐活動方案;學校周邊小飯館天天使用的一次性的筷子和餐盒數量驚人,學生進行了調查并發出了“自帶飯盒,拒絕使用一次性餐具”的倡議等。這些活動貼近學生生活,可行性強,并且對學生的現在乃至將來都會有積極而深遠的影響,是我們進行環境教育比較典型的案例。

通過初一地理教學中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學生的地理素養和綜合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運用地理知識的技能有了明顯的增強,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逐步明確,具體意義有:

1.有益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地理實踐活動對正確理解地理知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學生實踐活動可以為課堂上和書本上抽象的、孤立的知識提供極為生動形象的例證和解釋。如繪制校園平面圖可以使學生對地圖的使用和繪制有深刻的熟悉。學習一切知識的目的都在于應用。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通過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而看到地理知識的價值。

2.有益于地理知識和技能的遷移與發展。例如學生通過初一地理的學習,熟悉氣候、地形、交通、資源等是人類生存的先決條件,并通過實地調查、查閱資料進一步了解到人們的居住場所與氣候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氣候直接影響著房屋的形態和結構,通過探究學習分析西亞熱帶沙漠里和嚴寒的極地地區人們居住場所的形態特點,就是對地理知識和技能的遷移。

3.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無論是采取個人活動還是小組活動的形式,在活動中每個人都要承擔一定的責任,為了履行責任,必須依靠自己的頭腦和身體,自主地思考和行動,這就形成了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顒右孕〗M或集體的形式進行,人際交往的機會要比課堂上多,即使是個人活動,也需要學生不斷同他人進行交流,綜合活動實踐使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得到提高。學生的實踐活動還可以鍛煉學生,學生的實踐活動幾乎沒有或很少現成的資料,所需數據、事實實例,都要靠學生自己尋找、查閱、選擇、摘錄、分析。這種搜集和處理信息、資料的能力對學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極為有利。

我國近代教育家先生說:“我們教書最重要的是引起學生的興趣?!背踔袑W生好動,好奇心強,好表現,對地理課比較感興趣,但是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還比較差,因此在地理教學中綜合開展多種多樣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綜合實踐活動,在培養學生地理興趣、地理素養等方面有重要作用。這需要地理教師轉變思想觀念,不斷學習,拓展知識面,提高業務素質才能設計出符合學生學情的實踐活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篇(3)

由于在現在的地理教學中,許多教師選擇不講鄉土地理或者只講與考試相關的鄉土地理知識,更不用說代領同學們開展鄉土地理實踐活動。因而不僅不利于鄉土地理教學的展開,更造成了同學們實踐能力的缺失,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這是不利于學生全面的成長。同時,在我們這個農業人口占多數的農業縣,我們學校也是農村的孩子居多,開展鄉土地理教學其實是有優勢的。因此筆者根據所在學校的實際情況,淺談一下初中地理教學開展鄉土地理實踐活動的重要性。

一、開展鄉土地理課外活動有利于創造型人才的培養

鄉土地理課外活動是地理教學中發展學生智力與能力,提高創造力最為有效的途徑。因為地理學科內容既涉及自然科學,也涉及社會科學,綜合性很強,而鄉土地理的教學,在綜合性的基礎上,更強調了實踐性,因而課外活動內容十分豐富,從而為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提供了可能性。

鄉土地理教學要求通過具有實踐特色的教學過程,讓學生認識家鄉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點,了解家鄉人民如何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初步懂得如何注意協調好家鄉的人地關系以及家鄉經濟建設的戰略方向和美好前景。圍繞以上教學目的而開展的課外實踐活動是豐富多彩的,既可開展野外考察、環境監測、資源考察、規劃開發,又可開展社會調查、參觀旅游等活動。錯綜復雜的自然、社會環境,促使學生在考察活動中動心、動手、動腦,不斷地去接觸、分析、思考、解決一連串的問題,這無疑會提高他們地理觀察和調查。運用地圖、分析和運用地理圖表等能力,對訓練他們的理解、判斷、推理、歸納、綜合、評價等思維能力和發展智力有極大的好處。

二、豐富的地理知識儲備是創造的基礎

地理創造能力是指學生學習地理知識和運用地理知識,新穎、獨特地分析、解決各種地理問題的本領,其核心是創造性思維能力。它的形成和發展是以牢固掌握地理知識為基礎的。人們常說,“無知必無能”,這是很有道理的,不愛學習,知識和經驗貧乏的人,他的認識思維活動不可能發展得很好,當然也就談不上發展創造性思維了。因而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運用各種方法加強地理知識的傳授,精講多練,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于分析解決問題中掌握好地理知識,并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鼓勵學生自己通過閱讀、觀察、分析、比較、綜合概括,尋求更多的知識。

三、敏銳的地理觀察能力是創造的基本技能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觀察是思維最重要的能源”。思維無論是反映事物之間的聯系,還是推斷和解決問題,都需要有一個觀察事物、發現事物的過程,一個人如果沒有經過周密的、正確的、系統的觀察,就不可能收集到大量有價值的事實材料,并從中發現新的規律。觀察對一般的思維過程尚且如此重要,進行創造性思維就更需要具有敏銳的觀察力了。因為只有具備了敏銳的觀察力,才能覺察到別人所忽略然而意義卻不尋常的事物或事物細節,才能獲得更多更具體的感性材料,才能形成豐富的表象儲備,否則創造性思維就成為“無米之炊”。尤其是鄉土地理野外考察,由于研究對象都活生生地存在于家鄉周圍環境之中,只有堅持實地觀察,才能獲得極為豐富的地理知識,才能進一步經過創造性思維產生出創造性的產品來。因而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應成為教師開展鄉土地理課外活動的首要教學目標。而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對復雜對象的觀察效果,沒有周密安排是不行的。

四、掌握創造性思維方法是提高創造力的關鍵

1、以形象思維、邏輯思維的綜合運用,增強創造力

地球上的地理事物是在各種地理要素共同影響下的產物,各種地理要素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錯綜復雜關系,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同時,一切地理事物都分布在一定的地理空間,表現為一定的“點、線、面”的結合,具有區域性的特點。這使得我們在研究它們的關系或解決地理問題時,既要運用形象思維,形成直覺的表象,經過類比、聯想、想象等活動而使其思維產品具有創造性;也要運用抽象的邏輯思維,去分析資料、形成概念、尋找問題的癥結、檢驗假設。只有這樣才能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2、重視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發散性思維是對同一問題多角度、多方向尋求答案的思維過程,地理要素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決定了地理事物的形成。變化與發展具有一果多因、一因多果的特性,這就為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活動提供了豐富的思維材料。教師應善于捕捉與構想克服思維定勢的問題,提高學生變通求異能力,在活動中可采用逆向、橫向、多向等思維方法,加強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

總之,開展鄉土地理課外活動,可以讓學生真實地了解到家鄉的地理狀況,激發和培養創造意識和毅力,在實地考察中,學生們提高了地理觀察力,豐富了地理知識,懂得了如何注意協調家鄉的人地關系,并在分析和解決遇到的地理問題過程中,提高了創造性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柯志坤.淺淡初中地理課中的鄉土地理教學[J].讀與寫雜志,2012(4).

[2]孫智慧.鄉土地理材料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以必修 2《交通運輸布局及其影響》教學為例[J].現代閱讀,2012(5).

[3]蔡梅.鄉土地理教材的開發與應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2(8).

[4]周立葉.淺談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教學研究,2012(9).

篇(4)

地理;動手;實踐

新課程改革強調要把課堂向課外和社會延伸,調動學生探究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動手和收集資料的能力。新編初《地理》教材每節課后都有一些設計新穎的實踐活動,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些板塊組織教學,也可以仿照這些活動方案設計一些更好、更貼近生活實際的實踐活動方案,組織學生參加,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各種地理技能和技巧,在活動中獲得地理知識,通過眼、耳、手、腦多種器官并用,達到提高學習效果、培養實踐能力的目的。

讓學生動手操作首先要強調的是在實踐中的操作。在地理教學中,實驗通常都是教師演示實驗,在這種“教師做,學生看”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就如同“演員”和“觀眾”的關系,而停留于這個層面上的實驗教學,當然不可能達到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目的,同時也難以實現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和規律的初衷。為此,在地理教學中必須努力創造讓學生進行動手實驗的機會。例如,可以結合“地球的自轉”的教學,讓學生用地球儀(可自制)和太陽光(或燈光)進行地球自轉的實驗,研究地球表面不同地點晝夜變化情況,并選擇若干具體城市(如北京和華盛頓,東京和倫敦)研究其晝夜差異。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驗,將會真正理解由地球自轉所導致的晝夜交替現象,同時,也初步了解地球上緯度不同的地方在時間上的差異,這也為進一步學習時區概念積累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實際上,地理教學中很多原本由教師“一手操辦”的實驗,包括天體運動、氣候成因及地質地貌等方面,只要我們稍作改變,都可以由學生動手實驗。

讓學生動手操作還包括進行一些常規的地理測試儀器的使用訓練。像氣溫表、氣壓表、濕度表、風向風力儀、雨量器、經緯儀、地質羅盤、流速儀及泥沙采樣器等,而通過這種基本動手能力的培養,也為學生進行進一步的觀測和研究等實踐活動奠定了基礎。如進行氣象、地質、水文等觀測研究,以及對土壤剖面的狀態進行觀測與描述,對植物群落進行樣地調查及對住宅小區的光照情況進行調查等。

在讓學生動手獲得地理新知的過程中,以下幾點是需要我們注意的:

一、以書本知識與實踐的結合,讓學生動手做一做,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如講到氣候部分時,要求測算一天日均溫、測一次降水量。講到農業時,要求學生去一次農貿市場,看看本地有哪些主要農副產品,看看人們的生活水平有哪些提高,講到交通時,站在馬路邊數一數一分種過往的車輛。感受一下交通的實際狀況,講到河流時,測一河流的水量,流速……。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復習、鞏固、消化書本知識,增強對地理知識的感性認識,加深對課堂上獲得的間接經驗的檢驗、理解和掌握,進一步豐富完善學生的地理知識結構,訓練學生的地理技能,可以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獲得直接經驗,發展提高學生地理知識的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以及學生對地理事物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團結共事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地理科研能力、地理收集和處理能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全面提高學生地理能力的目的。

二、帶領同學走進自然,走進社會,動手進行一些社會調查,了解我們每一個人所處的生存環境,從中發現問題,有助于增強同學們的環保意識,從小樹立正確的人地關系。地理知識包羅萬象,所有與人類有關的事物和現象,以及目前人們關心的問題都是我們學習和活動的內容如:天文、氣象、水文觀測活動,大氣、水體、噪聲及環境污染監測報道,地質地貌、生態系統的實地考察,資源開發、能源利用方式的調查,農業生產、工業布局采訪、家鄉人文、文化采風等,其豐富多彩的內容形式,是創造發現的源地、創新能力形成的基地。城市中大氣、水體、噪聲垃圾污染等,區域性的酸雨、臭氧層的空洞、旱澇災害、沙塵暴等,仍至全球性的氣候變暖異常、因人口迅速增長帶來的糧食短缺、資源貧乏、空間緊張等嚴重問題,一定能震撼學生的心靈。

三、以學生熟悉的鄉土內容,動手進行社會調查,開展研究性學習,將社會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納入教材內容,學生可以不受書本束縛,經常走出課堂,走出學校,采用多元的學習方式和途徑,增加直接體驗。鄉土地理材料是地理課的重要內容之一,廣泛結合鄉土地理材料進行中學地理教學,有深遠的教育意義,尤其在初高中地理教學中。鄉土地理材料,既為學生所熟知,又為學生所喜愛。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學生自己身邊生動實在的地理事實材料,和對家鄉特殊感情的心理因素,組織學生結合家鄉情況的課題研究。在講到城市和交通內容的時候,我布置了學生進行《廈門一日游線路設計》和《廈門公交線路的設計》的課題研究,由于課題貼近學生生活,學生表現了極大地興趣,幾人一組利用雙休日、節假日的時間,進行實地考察、征詢意見,開展問卷調查等形式,動手收集第一手材料,畫圖設計,拿出了一個個方案,寫出了可行性的報告。這樣有益于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增強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綜合分析的思維能力。

篇(5)

二、如何設計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地理課程的開設僅在初一、初二,他們剛從小學升入初中,對中學生的學習、生活還不是很適應,甚至對環境還不了解,學習興趣需要激發,學習方法需要培養,同學間的合作需要鍛煉,但他們有的是對新事物的渴望以及蓬勃的朝氣與活力。教師在設計活動方案時要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特點,有針對性地取題,活動方式和目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不能太難、太高,太難、太高,學生無法達到;但也不能太簡單,太簡單了學生達不到思維訓練效果,久而久之會感到沒興趣。另外學生還比較小,活動應以家庭、校園和社區為中心,以人地關系為主線,既與教學相關聯,又聯系生活實際,只有這樣的方案才切實可行。

三、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進行了如下幾種類型的嘗試:

1.結合教材設計實踐活動方案

地理課程的研究對象是地理環境和人地關系,它兼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這一特點決定了中學地理教學必須走出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實踐中去。結合初一教材,我們設計了以下幾個實踐活動方案。

(1)在學習了《地圖》一節后,指導學生繪制學校的平面圖。學生剛升入初中不久,對校園有了熟悉但不夠全面,學生剛學習了地圖的基本要素,通過繪制學校的平面圖,可以很好地把二者結合起來,既可以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又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對校園的熱愛之情。

(2)在學習了《海陸的變遷》一節后,指導學生實地考察家鄉的海陸變遷

課后組織學生分組找尋我們身邊的海陸變遷,因為是沿海地區,在我們身邊就有許多海陸變遷的實例,學生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成果也是顯著的,有海上公園的浪蝕崖,有山上的鵝卵石,還有“鯨園”名稱的由來(傳說曾經有一條巨大的鯨魚在此擱淺)等。實踐活動使學生在課本中學得的知識更加形象化生活化。

2.結合環境教育設計實踐活動方案

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口的急劇增長,環境問題已從地域性走向全球性,成為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之一,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因此,環境教育在中學教育中也日益受到重視,這也成為綜合實踐活動的又一平臺。

(1)結合重大的環保節日進行深入了解。隨著環境問題日益得到關注,聯合國和我國政府都確定了一些重大的環境節日,如4月7日“世界無煙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5月11日“世界人口50億日”(目前已60億)、6月5日“世界環境日”等。每一個節日來臨,教師都向學生具體地介紹它的由來和現實意義,讓學生搜集資料,并探討針對這一問題,我們都應該如何做。通過環保節日的宣傳,不但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同時也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知識。

(2)結合實際尋找生活中的環境問題。環境問題有很多都存在于我們的實際生活當中,能夠意識并解決這些問題就是教給學生“學會生存,學會生活”。我們學校南面有一條小河,已經被污水侵染的面目全非,我們組織學生探尋源頭,找尋污染源,并經過討論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針對人們日常生活中產生大量垃圾如何處理這一問題,我們設計了“生活垃圾,你會分類嗎?”的實踐活動方案;學校食堂天天使用的一次性的筷子和餐盒數量驚人,學生進行了調查并發出了“自帶飯盒,拒絕使用一次性餐具”的倡議等。這些活動貼近學生生活,可行性強,并且對學生的現在乃至將來都會有積極而深遠的影響,是我們進行環境教育比較典型的案例。

(3)結合其他學科設計實踐活動方案

在初一、初二階段,由于地理科授課時少,知識的難易度把握受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理解力所限,能夠結合的科目不是很多,但仍有很大的開發空間。如與歷史相結合,開展“介紹我的家鄉”的主題班會;與語文相結合,組織一次“歌頌祖國”的演講比賽;與美術課相結合,出一份《我們的家園》的手抄報;與音樂相結合,探究“歌詞中的地理名稱”等,多樣的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在不同的方面得到肯定,同時還可以使不同的學科有機地融為一體,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意義

通過初一地理教學中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學生的地理素養和綜合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運用地理知識的技能有了明顯的增強,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有極大的豐富。 具體表現為:

1.有益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地理實踐活動對正確理解地理知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學生實踐活動可以為課堂上和書本上抽象的孤立的知識提供極為生動形象的例證和解釋。如上述繪制校園平面圖使學生對地圖的使用和繪制有了深刻的掌握。學習地理知識的目的都在于應用。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通過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看到地理知識的價值。如上述學生對河流污染源的調查,發現問題,并且能夠結合實際提出有益的改進方案。

2.有益于地理知識和技能的遷移與發展

例如學生通過初一地理的學習,熟悉氣候、地形、交通、資源等是人類生存的先決條件,并通過實地調查、查閱資料進一步了解到人們的居住場所與氣候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氣候直接影響著房屋的形態和結構,通過探究學習可以分析西亞熱帶沙漠里和嚴寒的極地地區人們居住場所的形態特點,就是對地理知識和技能的遷移。

3.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恩格斯說過“從事實踐活動是能力發展的基本途徑”。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無論是采取個人活動還是小組活動的形式,在活動中每個人都要承擔一定的責任,為了履行責任,必須要依靠自己的頭腦和身體,自主地思考和行動,這就養成了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顒右孕〗M或集體的形式進行,人際交往的機會要比課堂上充分,即使是個人活動,也需要學生不斷同他人進行交流,綜合活動實踐使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得到提高。學生的實踐活動還可以鍛煉學生,學生的實踐活動,幾乎沒有或很少有現成的資料,所需數據、事實實例,都要靠學生自己去尋找、查閱、選擇、摘錄、分析。這種搜集和處理信息、資料的能力對學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極為有利。

篇(6)

引言

地理是一門兼具人文與科學性質的綜合性學科,實踐性和應用性都比較強。中學地理教學要體現地理學科特性,就必須通過生動、多樣的課外活動,既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又促進學生地理綜合能力的提高。開展課外活動,既是作為課堂教學的延續與補充,又是落實素質教育和終身教育的理念的重要舉措。

一、課外實踐活動的價值

傳統的課堂、課本和教師三者為一體的教學模式造成我國中學生“地理調查實踐、操作與分析能力”與國外學生有較大差距。地理課外實踐活動,屬于中學開放式地理課程的范疇,充分利用了校內外教學資源,將學校、社區、社會等教育力量形成一股教育合力;能充分拓展地理學習空間,拓寬中學生學習視野。

1.地理課外活動促進課堂教學

地理課外實踐活動與課堂教學都屬于課堂教學空間的組成部分。課堂教學的價值在于中學生可以迅速獲得系統的、整體性的地理知識;但學生習得的知識畢竟主要來源于間接經驗,還缺乏在實踐中的檢驗或提高。課外活動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接觸自然和人文環境,給學生一種直觀與具體的體驗。對于抽象思維還不發達的中學生而言,參觀、調查等各種課外活動,能夠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能夠在真實的情景中樹立初步的環境觀、資源觀、人口觀。學生參加靈活、自由的課外活動,能掙脫課堂教學的束縛,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

2.地理課外活動落實課程目標的要求

中學《地理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地理教學需要改變傳統教學從書本到書本的教學弊端,以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每個學生都生活在具體的地理空間中,從自然環境、生態園到博物館、天文觀察,甚至游覽旅行、建筑園林等都可以成為學生學習可利用的資源。生活化的資源,形象生動,呈現形式多樣,十分符合未成年人求美、求真的需要。靈活機動設置的區域地理和鄉土地理課程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校園進行的課外活動

地理教學走出課堂,首先是利用學生所在學校的各種教學資源,尤其是校園的建筑環境與地理園地。

1.地理墻報、顯示屏、手抄報

隨著教育現代化的發展,學校校園的設施有很大改善。學校的各種建筑或者活動場地都包含豐富的文化內涵,也可以成為課外活動的平臺。教室的黑板,顯示屏、學校的墻壁甚至柱子都可以成為某個環?;蛘呔G色教育的宣傳載體。此類活動,應以圍繞某一主題開展為宜。比如2013年APEC會議在印尼召開,主題可以確定為“東南亞地理???。在地理主題設計過程中,學生的地理知識、搜集信息能力、合作能力等都能得到發展。

2.地理主題班會或校會

班會和校會因為參與人數較多,屬于群體性的教學組織活動。地理課程內容往往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如綠色教育、鄉土地理或者人文風俗等,學生普遍參與性積極比較高。文藝化的地理課外活動,目的明確、形式多樣、生動活潑往往能帶動整個班級或者學校學習氣氛的形成。如燈謎、地名對話、地理拼圖等,形象生動,寓教于樂。

3.地理園地

隨著地理教學理念的發展,國外學校地理園的教學經驗被引入國內。地理園借助園內地形、實物或者展廳,讓那些平時學生難以親身感知的東西呈現在校園里,學生身臨其境感受豐富的地理表象。國內地理園通常由地形地貌、天文觀測、氣象觀測三個部分組成。比如天文觀測部分,可以包括測定子午線、地理緯度、太陽高度角等活動。每個學校所處地域及教學設施存在很大差異,因地制宜地利用好學校的地理空間是地理教學的重要任務。

三、鄉土地理研究活動

鄉土地理是中學生生活中接觸與體會最多的環境。鄉土地理事實上也濃縮了所有地理教材各個方面的核心知識,因為其貼近學生生活,在課外活動中值得師生了解與分析的內容十分豐富。

1.實地考察

實地考察離不開地理教師有意識、有目的的引導與協助。教師需要規定明確的考察目標和要求,以免于實地考察流于形式??疾斓膬热菀c教學目標相一致。比如,在學習完地形地貌的知識后,可以組織學生在附近區域的制高點,考察地形地貌、河流湖泊的特征。在實地考察之中,教師要及時提出問題,誘導學生思考與分析??疾熘?,則要就考察內容展開討論與分析。

2.走訪調查

一個區域的人口情況、文化宗教或者經濟活動,學生難以直接觀察,只有走訪調查才能掌握直接材料。尤其是針對人文地理范疇的內容開展的實踐活動,走訪調查簡單有效。比如生態文明是和諧社會的一個熱點,經過走訪調查,學生能體會到環境保護的價值和意義。經濟需要發展,但經濟的發展不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對附近區域工廠排污、河流污染等,通過學生親自調查的數據及分析結論,可以加深學生對教材相關知識的理解。

3.專家報告或講座

實地考察與走訪調查都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但也可能對地理問題缺乏整體與深度的理性分析。聘請地理研究者或者政府官員做報告,可以減少或避免其他課外活動的不足。要發揮專家報告或講座的價值,需要教師安排好活動結束后的后續活動。比如,學生與專家的互動交流,或者是撰寫有關主題的小論文。

結語

中學地理教師是地理課外活動的組織者與指導者。要提高課外活動實效,教師應依據學情、教情制訂可行的活動方案。另外,學生相互交流活動心得或者撰寫課外活動報告也具有重要意義。

篇(7)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070

對當代初中生來說,學好地理是至關重要的,但目前的地理學習現狀卻不容樂觀,很多學生認為初中地理不屬于中考考查的范圍,不必付出太多時間和精力,且知識繁多復雜,而傳統的教學模式難免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漸漸失去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學生這種觀念的產生很大程度上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切以考試為目的,將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這違背了素質教育的真正目標。

學好初中地理是必要的,學好地理對于學生認識地理環境、培養地理技能、形成可持續發展觀念、提高地理科學素養有著重要作用,且高中地理是以初中地理為基礎,培養良好的地理素養,才能在高中的地理學習中更加得心應手。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要從教育工作者自身的觀念轉變開始,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關鍵作用,堅持學生在學習的主體地位,改變單一傳授知識的傳統教學方式,以激發學生興趣為關鍵,在激發興趣的基礎上,調動學生主動學習地理的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地理學科有綜合性、實踐性、地域性、開放性的特點,教師要緊抓學科特點,利用好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效率,以學生為教育出發點,創建真正能夠豐富學生地理知識、提高地理技能的新型教學模式。對于如何創建新型教學模式,以下是筆者的具體建議。

一、采用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只有學生對地理學習產生興趣,才能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習效果事半功倍。課堂作為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是新型教學模式的主要應用之處,教師要利用好課堂時間,在有限的時間內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課前的準備工作是課堂教學過程高效開展的前提,地理的綜合性體現在學科知識的范圍廣泛,兼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雙重性質,教師除了要對教材知識了然于心之外,還要對與其相關的其他學科的知識有所了解,采用趣味導入的方法,將教材知識及相關知識以圖片或視頻的方式展現,讓學生對地理知識有著更直觀更深入的認識。同時,課前對于課堂節奏和內容有提前的規劃,做到上課時心中有數,不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

例如在學習中國地理時,除了要對中國的地理環境有所了解,也要了解不同地域下的社會環境,通過讓學生觀察南北方、不同民族在生活方式上、地理風俗上的不同,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培養愛國主義情感。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一切以學生為出發點的,尊重學生,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所以在課堂上教師要注重因材施教,不放棄基礎薄弱的學生,想辦法激發他們學習地理的自信心。課堂上可以采用設置問題的方式,讓學生進行研究解答,應用研究性學習,在培養發散思維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在解答問題后,給予學生鼓勵,特別時基礎薄弱的同學,使他們在感受成功喜悅的同時,樹立學習地理的自信心。課堂教學的形式多樣,探索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是初中地理教學的重要舉措。

二、課堂聯系實際,從生活中積累地理知識

地理來源于生活,課堂之外的時間更是學生汲取地理知識的好機會,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地理現象,要鼓勵學生多發現、多觀察?!霸绱┢ひ\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這一諺語,想必初中生都耳熟能詳,但其中的地理知識學生卻很少了解,為了鍛煉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要鼓勵學生發現生活中常見的地理現象,并通過查閱資料的方式對現象進行解釋,積極積累地理常識。課后對于知識的整合同樣不容忽視,地理學科知識零碎復雜,兼具記憶性和思維性,單靠課堂的記憶是遠遠不夠的,初中生的自律能力一般,老師可以及時抽查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吸收。

為了讓學生養成在生活中善于發現地理現象的好習慣,老師可以在一周內布置一次或者兩次發現生活中地理現象的任務,并在課堂上進行知識的分享,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上的主體地位,豐富班級同學的地理常識。生活中以地理知識為題材的電影、圖書資源豐富,很多史詩級的紀錄片有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課堂上可以播放相關電影,放松學生學習壓力的同時,也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紀錄片《地球脈動》、《舌尖上的中國》等都是學生感興趣并且制作精良的史詩級紀錄片,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觀賞,收獲的不僅是知識,更是地理興趣的提高。地理學科具有極強的實用性,且與生活密切相關,將課堂聯系實際,在生活中豐富和提高地理知識的儲備,是地理教學的關鍵。

三、運用地理學理論指導實踐活動,鞏固知識,提高實踐能力

篇(8)

地理學習中的實踐活動主要是指學生主動參與、以實踐為主要形式的學習活動。其有兩個基本特點:一是學生有直接體驗,二是學生有操作行為。地理實踐活動教學與學生單純聽課、觀看老師為中心的教具演示、回答教師的簡單提問、閱讀地理教科書、完成簡單的填圖填空等作業有根本性的差異。

地理實踐活動包括課堂內活動和課堂外實踐活動兩種。課堂內活動主要有:回答問題活動,課堂內討論活動,動手制作、操作活動,短文寫作活動以及收集資料信息活動等。課外實踐活動主要有:社會考察活動,收集信息活動,課外制作、操作活動,公益活動,實際體驗活動,探索學習活動,解決問題學習活動等。

二、開展哪些地理實踐活動

1.第一步,開展課內實踐活動,由課內帶動課外

課內實踐活動應該是比較好組織的,可以利用校內外資源,積極籌備,讓學生在動手,在體驗的過程中完成難點部分內容。

如制作地球儀――認識經緯網。經緯網部分學習比較抽象、零碎,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這部分內容我們采取讓學生熟悉基本概念,如地球儀、地軸、南極、北極、經線、緯線等。然后鼓勵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理解現行制作一個地球儀。然后在課堂上展示,老師根據展示,再次指導學生重新完善自己制作的地球儀。這樣關于經線、緯線、經度、緯度等抽象難懂的知識便可以一下子化解掉。

學生制作完地球儀以后,我們再次組織學生認識經線和緯線的方向、長度、經緯度變化時,學生自己就能說清楚、弄明白。最難的東西半球的劃分,也不再是難點。在這部分學習中我們還加入利用星球教室中可以旋轉、倒轉的數字地球儀,讓學生在一個空白地球儀上畫出經線、緯線、找出經度和緯度的活動。無論是親自制作還是親自繪制地球儀、經緯網,我們都順利實現了動手操作、親身體驗的步驟。實現化難為易、順利實現立體和平面的轉化。這樣的演示、實驗等課內實踐活動初中階段可以開展很多。在動手與動腦結合過程中理解難點知識,實現平面與立體,感性與理性之間的轉化和升級,順利突破難點,加深印象,深化理解。

2.第二步,開展課外實踐活動,讓地理與生活聯系

課外實踐活動注重學生對實際活動過程的親歷和體驗,它是一種實踐性課程。強調超越教材、課堂和學校的局限,在活動時空上向自然環境、學生的生活領域和社會活動領域延伸,密切學生與自然、與社會、與生活的聯系。強調的是知識的靈活運用和多樣化的實踐相結合。下面,我以我們開展的兩個課外實踐活動以“校園尋寶”和“綜合實踐考察”為例進行簡單介紹。

活動:校園尋寶――地圖顯神奇

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地圖的學習對于初中學生來講并不陌生。孩子們在小學數學和社會課上已經接觸到了簡單的地圖常識。但是能不能把地圖常識真的理解運用到現實生活中,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我們常說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如何去實現呢?我想還是在現實實踐中進行檢驗。于是,以繪制簡單校園平面圖和使用平面圖尋找實物(老師準備的禮物)為主要內容的“校園尋寶”活動誕生了。

“校園尋寶”活動采取三步完成:

(1)制作培訓課件,培訓校園平面圖繪制,明確校園平面圖的繪制和評價標準。如可以使用步伐測量法或鐵環測量法測量校園各個地標的長寬,如籃球場、運動場等。再如明確地圖繪制清要晰,比例尺得當。

(2)提供必要的活動器具,比如卷尺,鐵環。讓學生獨立完成校園的測量和平面圖繪制。

(3)利用繪制的平面圖,開展尋寶活動。

整個活動是在完成“地圖”學習之后組織學生參與實施,從現實的情況看,學生參與積極性很高。無論是繪制過程中,學生主動帶來5米的卷尺,家里的呼啦圈帶、利用老師準備的用鐵環法等,有條不紊的忙碌。還是尋寶過程中的驚險、緊張和歡樂,都可以看出學生對戶外的這種實踐活動,特別是體現其創造性和獨立性活動充滿了期待?!皩ふ覍毑亍蹦翘?,天氣很熱,“尋寶”的過程中學生跑得滿身大汗,但樂趣無限,我們把這快樂點滴都記錄下來了,不管是找到寶藏的還是沒找到的,都熱情高漲地參與和分享自己的成果。事后學生說,老師我真的學會了定向、定位和尋找事物分布的方法。

課外實踐考查活動是一種新的嘗試,無論從內容、形式、方法上講都是新的。在課外調查過程中,不僅讓學生豐富了知識、鍛煉了膽量、也增強了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的合作能力,最關鍵的是逐步形成了發現問題、對比分析、提出建議的學科科研能力。

三、開展綜合性實踐課程的價值和意義

地理綜合實踐活動是地理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對于構建開放的地理課堂、拓寬學習空間、培養學生熱愛學校和保護環境的責任感,對于鼓勵學生走進大自然、進入社會,對于學生親身體驗地理知識產生的過程都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1.形成鮮活的地理教學素材

地理實踐的很多活動,如等高線制作、太陽高度的測量、氣溫的觀測、空氣質量調查、校園平面圖的測量等都可以作為課堂教學最重要的教學素材。這些素材來自學生本身,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2.形成微課,豐富課堂

對于經緯網、地形區、板塊學說等較抽象的內容,在實踐過程中把過程和分析錄制下來,每次5―8分鐘,做成微課,對于今后開展課堂演示、制作和實驗具有較強的指示和示范作用,有效豐富課堂素材,讓學習更加生動有趣。

3.激發興趣,持續發展

篇(9)

《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所設定的全部科目納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范圍,考試設置語文、數學、外語、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體育與健康、藝術(音樂、美術)、綜合實踐活動(信息技術和勞動技術)12門科目。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以原始成績和等級成績呈現,原始成績主要用于中招錄取,等級成績主要用于畢業認定和自主招生。

2023年前實驗操作納入考試

12門考試考法各有不同。其中,語文、數學2門科目采用筆試方式,其中語文考試時長為150分鐘,數學考試時長為120分鐘。外語考試采用筆試、聽力和口語考試的方式,聽力和口語考試與筆試分離,筆試時長90分鐘,聽力和口語考試時長30分鐘,學生九年級有兩次聽力和口語考試機會。

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科目考試,采用筆試與參加實踐活動相結合的方式,每門科目筆試時長均為70分鐘。2023年前將實驗操作納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考試成績納入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依據,具體辦法另行規定。

體育與健康采用現場考試和過程性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具體要求另行公布。藝術(音樂、美術)依據學生平時表現和綜合測評確定成績,綜合實踐活動(信息技術和勞動技術)依據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確定成績。具體要求由各區教委制定。

中招錄取主看原始成績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以原始成績和等級成績呈現,原始成績主要用于中招錄取,等級成績主要用于畢業認定和自主招生。

其中原始成績部分,語文、數學、外語3門科目分值均為100分,其中外語筆試分值60分,聽力和口語考試分值40分。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科目分值均為80分,其中筆試分值70分,實踐活動分值10分。體育與健康分值40分,其中現場考試分值30分,過程性考核分值10分。

等級成績則依據原始成績劃定,由高到低分為A、B、C、D四個等級。其中C等及以上為合格,D等為不合格。每門科目成績達到滿分的85%(含)以上為A等,滿分的70%(含)至滿分的85%為B等,滿分的60%(含)至滿分的70%為C等,滿分的60%以下為D等。藝術(音樂、美術)、綜合實踐活動(信息技術和勞動技術)考試僅以等級成績呈現。

另外,學生須在初中三年完成10次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每次計3分,滿分30分。成績除以3后,分別計入物理、化學、生物3門科目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同時,學生七、八、九年級每學年應完成10次綜合社會實踐活動,共30次,每次計1分,滿分30分。成績除以3后四舍五入取整,分別計入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3門科目學業水平考試成績。

對于往屆生相關科目每科成績由筆試成績加畢業時實踐活動成績計分。在外省市就讀回京參加中招的本市戶籍學生(以下簡稱外省回京考生),相關科目成績按筆試成績(滿分70分)乘以8/7,四舍五入取整計算。

9門考試全市統考

學生在完成每門科目課程內容學習后參加該科目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實行隨教、隨考、隨清。其中綜合實踐活動(信息技術和勞動技術)學完即考。地理、生物考試安排在八年級第二學期末,體育與健康、藝術(音樂、美術)考試安排在九年級第二學期,語文、數學、外語(筆試)、道德與法治、歷史、物理、化學考試安排在九年級第二學期末。

語文、數學、外語、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9門科目由全市統一命題、統一考試、分區評卷。

育與健康現場考試由全市統一考試項目、標準及要求,北京教育考試院負責組織管理,各區具體實施。過程性考核由全市統一部署,各學校具體實施。

藝術(音樂、美術)、綜合實踐活動(信息技術和勞動技術)考試由各區按照市級要求組織實施,在規定時間將各科等級成績報北京教育考試院。

所有科目考試合格方可畢業

本市初中在校學生均須按年級參加各科目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未在八年級參加地理、生物學業水平考試的本市初中在校生,須于畢業當年參加地理、生物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用于畢業。外省回京考生應按年級參加本市中招錄取相關科目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地理、生物考試須八年級參加。值得一提的是,往屆生只能參加語文、數學、外語、道德與法治、歷史、物理、化學、體育與健康學業水平考試。

篇(10)

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在我國的不斷深化,初中階段學生所學習的課程越來越多,地理課程雖被列入中考科目,但受課時的限制,學生花在這門課程上的學習時間也逐漸減少,所以,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讓學生掌握無限的地理知識,提高學生的地理綜合能力,打造出高效的地理課堂,應該受到廣大初中地理教師的高度重視和重點研究。下面,筆者就從自身教學經歷出發,對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提出幾點個人意見。

一、實施探究式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

傳統的初中地理課堂,由于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中一直存在著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弊端,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限制了學生學習個性和學習思維的發揮,導致地理教學顯得生硬呆板、缺乏活力,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獨立性也得不到發展和提高。而《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中指出:“要改變學生地理學習方式,鼓勵學生積極探究,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鑒于此,作為初中地理教師的我們,就應改變以往從自身“教”的角度來設計教學的傳統教學模式,采取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性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活動來獲得新知和培養能力,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為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構建打下堅實的基礎。

比如,在學習“世界氣候類型分布”這一節時,課前,我給學生制訂了一份預習導學案,導學案內容如下:1.找出教材中的各種定義,并用筆勾畫出來;2.制作世界氣候類型分布的表格,表格中的內容為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寒帶氣候等的分布、特征、植被;3.思考:(1)從自身體驗出發,說一說不同季節人們的衣食住和農業生產有什么不同;(2)通過多種途徑收集資料,知道氣候異常會造成哪些災害。然后,讓學生按照這份導學案,對教材進行自主閱讀和自主思考。課堂上,大家一起對所獲得的知識進行分享交流,探討學習感悟和心得。這樣,我通過給學生制訂導學案讓學生自主學習,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式學習,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實現地理課程的生活化教學,拉近學生和地理知識的距離

《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中提出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我們應結合具體的地理教學內容,引入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事物,實現地理課程的生活化教學,讓學生體驗到地理學習的價值,如此,便能拉近學生和地理知識的距離,讓學生對地理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為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構建提供充足的保障。

比如,在學習“多變的天氣”這一章內容時,一上課,我就對學生說道:“同學們,你們基本上每天都會收聽天氣預報吧,但是你們有沒有注意過預報里都包括了哪些方面的信息?”接著,我運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播放了一段天氣預報的視頻,讓學生仔細地傾聽和認真地觀察,而后,我讓學生回憶了東營市一周內的天氣情況,并說一說東營市這一周當中都有哪些天氣現象出現,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這樣,我通過在課堂上引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了解了天氣和我們生活實際之間的密切聯系,使其對即將學習的地理內容產生了親切感,從而能夠大大促進地理教學效率的提高。

三、開展地理課外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

傳統的初中地理課堂,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各種地理概念、定義等的講解,學生腦子里也儲存了大量的地理理論知識。作為一名初中地理教師,我們在課堂上除了完成教授給學生地理文化知識的基本任務外,還應開展一些地理課外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運用這些知識的機會,如此既能提高學生積極探究地理事物的興趣,還能增強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從而為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構建創造有利的條件。

比如,在學習“合理利用與保護水資源”這節內容時,在學生了解了我國水資源的現狀,知道了水資源是有限的之后,我給學生布置了一項課外實踐活動:6人為一組,對小組成員所生活的社區進行水資源方面的調查,如是否存在浪費水資源的現象,是否有水污染的情況存在,如果有,水污染的原因是什么,我們可以為保護水資源做哪些努力,等等。然后,將調查到的資料進行及時的記錄,然后寫成小論文,上交給教師。這樣,我通過給學生布置這項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具有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的機會,既培養了學生保護水資源的意識,也增強了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

總之,在新課程深入推進的背景下,我們一定要積極研究符合新課標理念的教學策略,優化地理教學過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求知需求,以此促進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構建,實現高效的地理課堂教學。

上一篇: 經濟及財務狀況 下一篇: 優質護理在手術室的應用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欧美在线中文理论 | 女同精品久久国产字幕 | 日韩欧美精品在线 | 日韩精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制服综合第一页 | 中文字幕Av在线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