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03 14:36:3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對網絡的建議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三網融合的內涵
所謂“三網融合”,是一種廣義的、社會化的說法,在現階段它并不意味著電信網、計算機網和有線電視網三大網絡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業務應用的融合,表現為技術趨向一致,網絡層互聯互通,物理資源實現共享,業務應用層互相滲透和交叉,都趨向全業務和采用統一的IP通信協議,最終將導致行業監管政策和監管架構的融合。老百姓通過一張網絡可以完成上網、看電視、打電話等幾乎所有的日常信息處理。
二、三網融合對基層廣播電視事業的沖擊
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張海濤曾經說過:“與電信企業相比很難說廣電已經做好了準備,無論在技術、管理、資金還是體制上都難以和電信企業相抗衡,如果現在將雙方放在市場上競爭,廣電將不堪一擊。”因此,三網融合對廣電事業的發展來說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1.基層廣電網絡的格局難以滿足“三網融合”全程全網,互聯互通的要求。
長期以來,廣播電視事業有系無統,實行的是四級管理機制,區域性發展和壟斷性經營模式,網絡發展各自為政。而電信企業早已實現了全程全網和互聯互通,建立了垂直的網絡管理體系和市場化運營機制,通過企業重組形成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三分天下的格局。由于廣電業務未能實現互聯互通,三網融合中電信語音和互聯網業務就難以開展。因此,一旦實施三網融合,必然造成電信企業可以進入廣電市場,而廣電網絡難以開展電信和互聯網業務的結果。
2.基層廣電網絡的升級改造尚未完成,硬件基礎難以承載“三網融合”全業務的要求。
現有的有線電視網絡除了少數地區進行了雙向網絡改造,大多數還是單向傳輸,一少部分地區依然是單向模擬網絡。而電信的語音和互聯網業務要求網絡必須是通信網,而通信網除了互聯互通的要求外,還要求網絡必須是雙向化和數字化,因此,廣電必須進行網絡的雙向化、數字化改造。否則,三網融合必然造成廣電經營不了電信和互聯網業務。電信網絡已完成了數字化和雙向化,目前只要對網絡稍作改造,就可以輕而易舉地發展電視業務,搶占市場份額。事實上,電信的IPTV早已在上海和深圳等多個城市進入廣電市場,并且來勢迅猛,所到之處廣電網絡的發展都面臨著十分嚴峻的挑戰。
3.基層廣電網絡人員的思想觀念滯后未經市場競爭洗禮,缺乏“三網融合”市場營銷的能力。
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是市場不變的法則。廣電網絡一旦脫離壟斷經營的庇護,置身于三網融合的變革中,面對打拼多年的三大電信運營商,還能否做到偏安一隅那將是未知數。電信運營商多年來積累了豐富的市場營銷經驗,掌握了各種各樣的營銷模式。而廣電網絡業務都是在各自行政區域內做壟斷性經營,從沒經過市場的競爭,干部職工的工資待遇穩定,思想上缺乏危機意識,工作中缺乏責任感。這將導致廣電網絡市場競爭能力弱,無論是服務意識和管理體制都沒有能力與電信三巨頭相抗衡。那么在這場以業務為載體,以用戶爭奪為目的的戰役中,廣電處境十分危險。
4.基層廣電網絡的收益低,難以滿足“三網融合”網絡改造的資金需求。
三網融合需要對基層廣電現有網絡進行大規模的升級改造,適應新業務對網絡技術的要求。改造需要巨額的資金,這對于收益較低的基層廣電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困難。
5.基層廣電變革的時間緊迫,五年的緩沖期“時不我待”。
五年時間的緩沖意在等待發展相對落后的廣電,希望廣電在這五年中改革自身管理體制、市場營銷和網絡結構上的積弊,形成一個全國統一的運營主體、市場主體。五年的時間廣電有太多的事情要做,錯過了這一時期的發展,廣電網絡將最終消亡。如果說省市級廣電還有回旋和發展機遇的話,那么縣級廣電網絡真正是到了背水一戰的關鍵時刻。
三、認清形勢,積極面對三網融合
2015年作為“完成時間點”的明確設計,以及三個階段的劃分,顯露出政府的堅定決心。我們應該認識到,三網融合作為一種新技術,必然突破舊的體制,從而得到應用和發展。面對三網融合,廣電必須做出巨大改變。“四個轉變”的提出直接切中廣電改革的要害,即:“由小網向大網轉變、由模擬向數字轉變、由單向向雙向轉變、由用戶看電視向用電視轉變”。最為緊迫就是網絡整合和數字化、雙向化的升級改造,直接關系到當前廣電網絡的發展。網絡整合涉及體制和利益的調整,是重中之重,難中之難,是廣電多年不能快速發展的最根本原因,也是眾多縣區廣電最為敏感的話題,關系到基層廣電網絡未來的生存和發展。
目前國家也出臺了許多扶持廣電的舉措。比如雙向進入的不對稱性,即廣電可以進入電信的基礎電信、IP電話、互聯網等領域,而電信僅取得了IPTV傳輸、部分節目制作傳輸等業務,作為廣電核心的時政新聞類節目和節目集成、監管等并未向電信開放;其次、給廣電以5年的緩沖,也讓廣電有回旋和追趕的時間;第三,組建國家級有線網絡公司,從根本上解決了廣電最根本的體制障礙。
四、基層廣電在三網融合中生存發展的兩點建議
網絡基礎是硬件,市場運營是軟件,區縣廣電無論在硬件還是軟件方面都處于劣勢地位。基層廣電若想在三網融合中得到生存與發展,應做到內外兼修,取長補短。
1.對內整合,結束網絡割據的局面,完成網絡的升級改造,實現網絡的全程全網、互聯互通、可控可管。
中圖分類號:TP311.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5(c)-0042-01
隨著科學技術不斷進步,新媒體行業也發展迅猛。新媒體業在傳統媒體的基礎上發展,但是與其有著質的區別,同時也對傳統的廣電網絡造成了不小的沖擊。廣播、電視、報紙作為傳統的三大媒介,在日益發展的今天雖然仍有著較高的市場,但是,也在各傳播因素下顯露出了缺陷。為此,業內應該敲響廣電行業逐漸走向低迷的警鐘,及時尋找出應對措施,繼續推進廣播電視行業發展。
1 我國新媒體突出的發展優勢――以IPTV為例
近幾年,IPTV以最有價值業務的身份出現在“三網交互”發展的過程中,與傳統的廣電網絡相比,IPTV具有更加靈活的交互特點,所以更加得到了受眾的青睞。其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1 提供更為多樣化的服務
傳統的單向數字電視必須要通過廣播電視網向受眾傳播電視節目,觀眾只有在預先點播了電視臺提供的節目的情況下才可以進行個性化的收看,而IPTV不同,電視節目只是其多種服務項目中的一部分。除電視類業務外,IPTV用戶還可以享受通訊及其他增值業務,即不僅可以收看電視節目,還可以進行電視郵件、短信的收發,錄制個人視頻或在電視上進行購物、得到遠程醫療教育等。
1.2 互動式的服務方式
IPTV實現了真正意義的互動性傳播,它在IP網絡的支持下進行數據傳輸、接收。將信息通過多種方式,如廣播、單播、組播等進行,在收看電視節目時,受眾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節目的預約、同步改變播放速度、自行編排節目播出時間表等,真正滿足自己對節目的需要,還可以與電視臺合作,參與電視節目的制作。
1.3 靈活性的傳輸
傳統的廣播電視需要通過固定的渠道進行內容的傳輸,而IPTV可以根據不同客戶的需要將視頻內容通過IP協議以數據包的形式進行傳輸,全面的解決了網絡傳輸所面臨的單一傳播問題。而且傳播的視頻清晰度根據頻寬帶而改變,可以更靈活的滿足不同受眾對于視頻的要求。
2 新媒體對傳統廣電的沖擊
2.1 凸顯出各方面的不足
首先,我國廣電行業作為黨與政府的喉舌、宣傳工具,始終沒有擺脫事業單位的管控,真正的走向市場。所以業內一直缺少具有優秀經營管理經驗的人才,廣電行業缺少對市場的開發與拓展。其次,目前的電視網絡屬于單向網,不能滿足當今雙向化的網絡結構需要,給廣電行業的發展造成阻力。城市中雙向網的覆蓋數量極其不足,網絡的整改也存在著巨大的壓力。此外,廣電管理機制區域性較強,阻礙了全國性的活動,不能進行有效地全面規劃,想改變這一現狀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和國家扶持,很難快速的改變現有局面。
2.2 市場戰略調整不力
廣電行業主要面向兒童及中老年群體,導致推廣新產品的速度慢。我國的受眾已經習慣了收看、收聽免費的節目,對突然改變的收費新服務并不能很快的接受。怎樣調整合理的市場戰略,也是廣電行業面臨的挑戰之一。
3 廣電行業就目前情況應采取的應對措施
在IPTV等新媒體快速發展、技術水平高、得到受眾青睞的今天,廣電行業想要更進一步的發展,必須從多方面對自身進行整改,以應對新媒體行業逼近的大潮,保住自己三大媒體的地位。
3.1 提高市場競爭力
現在廣電行業面對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如何提升視音頻的質量,出品有自己品牌特色的廣播電視產品,從而提高在傳媒市場的競爭力。廣電網絡只有發展自己的特色品牌,才能發展壯大,才可以成為內容運營商,面向全國進行付費節目的運營,建立多渠道的廣播電視產品銷售網。新媒體尋求市場的方式主要是通過傳輸新穎的視、音頻節目,所以,廣電行業也應該向其學習,僅僅依靠本地的素材進行采編,是無法獲得全國性市場的。
3.2 發展增值業務
廣電網絡的優勢是將傳輸渠道、內容合為一體,從而能消除網絡覆蓋劣勢。廣電行業應大力發展增值業務,如視頻點播、遠程服務等。大力進行市場推廣,使受眾了解到不僅可以在電腦上收取視頻信息,現在還能做到的是在電視上進行網絡操作的概念,從而獲取更多受眾的支持,將青少年用戶群體的注意力從電腦向廣播電視媒介轉移。
3.3 整合資源、改革體制
廣電行業主要可以分為媒體、演藝、投資、技術研發這幾大產業方向。其中,媒體業務是廣電行業的重中之重,要應對新媒體的沖擊,進行資源整合勢在必行。在政策允許范圍內,內外同步整合發展新產業,在社會中尋求資源,更多的在市場中吸納資金,還可以在技術上進行合作。同時,在體制方面也必須進行整改,建立成熟的市場運營模式,不拘泥于現在條塊分割模式,而是在項目上進行實體運營,通過市場調配資源。
4 結語
新媒體的發展對于傳統的廣電網絡影響巨大。在媒體變革迅速的今天,多元化的傳播方式大勢所趨,廣電行業是時候在變革中發現自身的缺點,積極找到應對考驗的措施,緊跟時代的潮流,真正做到為受眾考慮,傳播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節目,在新媒體發展的環境下站穩腳步、順利發展。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C913.32 文獻標識碼:A
1、上海軌道交通網絡總體評估
1.1 網絡總體規模穩步拓展,客流規模效益增長顯著
截止2013年10月,上海軌道交通運營線路為13條(含磁浮線),網絡運營線路總長491公里(其中磁浮線29公里)。
在客流量上,規模效益日益顯著,2013年網絡日均客流超過680萬人次,最高日客流為867萬人次/日,其中1、2號線的日均客流都超過100萬人次。
1.2 服務范圍有序拓展,覆蓋重要交通樞紐與規劃區域
上海軌道交通網絡從線路向網絡的轉變過程中,軌道交通的服務范圍從中心城逐步向區域進行拓展,服務范圍更為廣泛。目前軌道交通已經與上海的幾個大型樞紐實現無縫連接,軌道網絡早期線路主要覆蓋中心城重要客運走廊,后續線路逐步引入至區域的郊區新城、重點開發區以及大型居住基地等客流集聚區域,在中心城與郊區新城之間建立了快速客運通道。現階段,上海軌道交通網絡覆蓋到全市除崇明、奉賢以外的所有行政區,羅店、顧村、浦江、泗涇等大型保障性住房基地均引入了軌道交通線路。
1.3 公交客運分擔率持續提升,公交骨干作用日益顯現
上海軌道交通從線路式運營階段到網絡化運營階段的發展過程,也是上海公共交通系統由傳統地面常規公交逐步向以軌道交通為骨干的公共交通系統的轉變過程,這可從上海軌道交通占公共交通的客運分擔率上得到驗證。
上海軌道交通占城市公共交通客運分擔率由2000年的5%,增加到2012年的36.5%,,其骨干作用初步顯現。隨著在建線路的陸續開通和網絡的持續發展,軌道交通的公交骨干作用將持續加強,從而對實現建立多層次多模式城市公交體系的規劃目標提供有力保障,凸現出軌道交通對于公交客運整體快速增長的支撐作用。
1.4 運能持續提升,服務水平持續改善
為滿足快速增長的客運需求,上海軌道交通的系統運能不斷增強。目前,軌道交通1、2、6、9號線等幾條線路的高峰期運營間隔已經達到3分鐘以內,2012年上海軌道網絡配屬車輛超過3000輛。近年來,上海軌道交通通過新線投運和老線挖潛,優化運營計劃編制,運能不斷提升,在2012年路網增能10%后,2013年繼續增能5%。
2、對上海軌道交通未來規劃的建議
2.1 線路
(1)合理控制線路規劃長度,強化線路與網絡銜接
目前,上海軌道交通線路在地區主要有兩種模式,分別是以9號線、11號線為代表的貫通徑向線;以5號線、2號線東延伸為代表的一點接入式(與主線通過一個換乘站換乘)。
全線貫通模式的線路,11號線在外環外的高峰斷面客流(1.3萬人次)只有全線高峰高斷面客流(2.6萬人次)的一半左右,為保障中心區段的服務水平,需要在客流較小的區段也采用同樣的列車編組,土建投資大,經濟效益差。
一點接入式的線路,2號線東延伸和5號線在一點換乘站(莘莊、廣蘭路)在高峰期的換乘壓力很大,廣蘭路站高峰小時換乘客流約0.8萬人次,莘莊站高峰小時換乘客流約1.6萬人次,同時這兩條線路的全日客流效益較差,造成平峰時段的運能浪費,表現為高峰小時系數很高,高峰小時客流量高于全日客流量的20%,以及平峰滿載率的過低,大部分斷面的平峰客流滿載率不足20%,甚至不足10%。
由于郊區的土地開發強度不能與中心城內相比,加上郊區與中心城內的交通需求也比較有限,線路的客流效益往往小于最初的預測值。因此,對于線路規劃,宜合理控制線路長度。對于連接中心城與郊區的長大線路,可在郊區進行分段,在郊區段按照獨立運行方式重新規劃郊區新線,避免線路在郊區延伸過長,從而避免中心城與區域客運效益不均衡的問題。
(2)合理選擇線路系統制式,有效匹配客流需求
線路,目前在客流效益和客運強度上都比較低,5號線至今是全網客運強度比較低的線路,11號線的客運強度也比較低,都不足1萬人次/公里。
部分連接中心城與郊區的線路運營成本相對較高。例如,11號線的牽引能耗為0.47度/乘次,全網的牽引能耗指標平均值為0.34度/乘次,11號線的這個指標高于全網平均水平38%,主要原因是由于郊區段的客流較低,直接影響到列車滿載率,從而造成人均牽引能耗明顯增加。相比之下,5號由于采用c型車四節編組,牽引能耗明顯比較低,每車公里牽引能耗為1.72度,低于全網平均水平的2.44度。
因此,在合理控制線路規劃長度的基礎上,對于郊區段獨立運行的線路宜根據郊區客流特點合理選擇合適的系統制式,例如采用輕軌系統、膠輪導向系統等中低運量系統制式,能夠在較高密度開行的條件下,確保列車的滿載率在較高水平,從而降低人均牽引能耗指標,實現客運效益與運營成本的平衡。
(3)合理安排線路建設時序,縮短客流培育時間
線路由于沿線土地開發強度有限,軌道交通過早建成后,初期效益比較差,要經歷相當長的客流培育期,無法有效發揮軌道交通的應有作用。軌道交通5號線2003年建成后,客流效益一直比較差,到目前已經經歷了十年的客流培育期,高峰客流雖然達到了一定數量,全日客流效益仍然很低,全日平峰大部分斷面的客流滿載率不足15%。
因此,線路的規劃建設時序宜根據沿線區域規劃開發有序進行,土地開發與軌道交通建設同步進行,或者土地開發略早于軌道交通建設,線路的規劃建設不宜過于超前。
2.2 主/支線線路
(1)支線的規劃要保證一定的客流效益
支線規劃的功能主要是為了滿足地區大客流的出行需求和為主線收集客流。在實際的運營過程中,10號線和11號線的支線段客流效益比較差,尚不能有效發揮支線的客流收集功能,沿線的客流出行需求也比較小。
11號線的兩條支線段,安亭-嘉定新城支線段的高峰斷面客流只有約3500人次/小時,嘉定北-嘉定新城支線段的高峰斷面客流只有約4500人次/小時。10號線的兩條支線段,航中路-龍溪路支線段的高峰斷面客流只有約5300人次/小時,虹橋火車站-龍溪路支線段的高峰斷面客流只有約6000人次/小時。
由于實際運營中,主/支線線路的支線難以與區域的客流短駁出行需求匹配,客流收集作用受到影響。因此,在規劃階段,為充分發揮客流收集作用,宜根據客流需求,合理規劃支線線路,保障支線段有一定的客流效益,避免主/支線線路末端客流效益較低的情況。
(2)盡量確保支線客流均衡
主/支線線路的支線區段,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應盡量確保不同的支線段之間客流達到均衡。
對于10號線,虹橋火車站作為城市綜合交通樞紐,交通需求比較大,未來客流需求還將繼續增長。但作為支線中的車站,受主/支線線路形態影響,運營間隔比較長,服務水平影響很大。隨著虹橋火車站的逐漸發展,客流需求逐漸增加,兩條支線間的客流不均衡現象還將繼續加劇,目前10號線兩條支線中,虹橋火車站-龍溪路支線的全日進出站客流為4.6萬人次,航中路-龍溪路支線的全日進出站客流為4.1萬人次,虹橋火車站一個車站的單日出站客流就超過1.1萬人次。根據預測,伴隨虹橋地區未來的高強度土地開發和虹橋樞紐的客流增長,虹橋火車站的客流量還將有一個較大幅度的增長,10號線兩條支線的客流不均衡現象將更加明顯。屆時,到達虹橋區域的大量10號線乘客,卻不得不承擔較長的運營間隔,較長的候車時間使軌道交通快速、準點的特征難以體現,從而制約虹橋區域的交通到達與出行。
主/支線線路其實就是共線運營,在提高線路服務范圍的同時,由于主線和支線的相互影響,非共線段的運營服務水平必將受到限制。因此,該形態的線路較為適合主線與支線在非共線段的客流相差不大且總量規模相對較小的情況,往往適用于中小運量線路。對于可以采用支線的線路,還應盡量確保不同支線段之間的客流達到均衡。
一、重視班級“網絡文學社”設計的民主性
研究內容確定后,筆者嘗試對網絡文學社的框架進行設計。首先對全班進行問卷調查,設計兩個選擇題,四個問答題。
選擇題
1.班級網絡文學社建在哪個網上較為合理?( )
a 雅虎網 b搜狐網 c中華語文網 d新浪網
2.網絡文學社上傳的作品一般可以是( )
a平時隨筆 b考場優秀作文 c片斷作文
問答題
1.請為文學社擬一個名稱,并說明理由;
2.請推薦文學社的社長和通訊員,人員在班級里選定;
3.你認為構建文學社可以對你寫作方面有哪些幫助;
4.請你為文學社的構建提點建議。
全班27人,有效問卷27份,筆者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了匯總分析。
關于網絡文學社的地址,學生大多認為建在“中華語文網”上,他們閱讀會更加方便,因為小學時候,老師們經常推薦他們閱讀這個網站。
關于上傳的作品,學生認為可以是平時隨筆,也可以是考試優秀作文等,一些非常好的非原創文章,如果可供借鑒,也可以上傳。關于名稱,寫“夢想季節”的學生有8個。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筆者和學生進行了討論,綜合了學生的意見,社長暫時由兩位同學擔任,通訊員為班級每一個人,制定了人人參與,人人都是小主人的一系列要求。
二、注重班級“網絡文學社”運行的有序性
班級“網絡文學社”的框架設計充分發揮了民主積極性,學生興趣頗為濃厚,在文學社的運行方面提出了一些有效建議,其中,文學社運行要有序的建議顯得尤其重要。
首先,審核文章,無論是原創文章,還是轉載文章,都要經過社團骨干成員的審核,沒有錯別字或文意沒有錯誤才可以上傳。
其次,文章分類。文學社里的文章種類很多,要對應設置一些欄目。例如:班級敘事、考場作文、優秀轉載等。審核通過的文章要上傳到相應的欄目內,這樣才能讓讀者一目了然。
再次,評點文章。上傳到網絡的文章,需要班級學生去點評,去學習,并要留下點評文字,最好作者能有互動交流,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寫作的水平。當然,也可以請家長參與評點。
網絡問政,就是政府通過互聯網做宣傳、做決策,了解民情、匯聚民智,以達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從而實現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近年已成為一些地方政府的執政新風。隨著網絡的日益普及,互聯網在中國民眾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成為中國公民行使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的重要渠道。目前,中國各級政府官員越來越多地通過網絡問政于民,使得政府的信息更加透明暢通。但是,在網絡問政中仍然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網絡問政存在的問題
1、“數字鴻溝”普遍存在。由于經濟收入、受教育程度、地區差異等因素影響,不同社會群體在接受信息與使用網絡上有著較大差異。CNNIC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88億,其中農村網民規模達1.95億。在年齡結構上,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占比最高,達29.9%,10-19歲、30-39歲群體占比分別為21.4%、23.8%。在學歷結構上,初中、高中/中專/技校學歷的網民占比分別為37.4%、29.2%。與2014年底相比,小學及以下學歷人群占比提升了2.6個百分點,中國網民繼續向低學歷人群擴散。在職業機構上,截至2015年12月,網民中學生群體的占比最高,為25.2%,其次為自由職業者,比例為22.1%。由此可見,“數字鴻溝”的存在,表明網絡民意并不具有普遍性,許多公民不會正確使用互聯網,更不會通過網絡問政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
2、政府官員網絡問政意識不強
目前,政府、官員網站、微博、微信等問政途徑,為網絡問政效率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是政府官員網絡問政意識思想不到位、抵觸心理等現象仍不同程度的存在:有些單位或官員開通網站、微博等只重形式不重內容,在日程工作中并沒有真正的使用,網民提供建言獻策的時效性不足;一部分單位或官員對網絡問政存在抵觸情緒:主觀上消極、推諉,問政平臺雖然構建,實際上成為了“裝點門面”的擺設,并沒有真正發揮作用,還有一些問政平臺人為設置障礙,害怕民眾提一些尖銳問題。一些政府工作人員安于現狀,不愿接受新事物,不能與時俱進。有些官員甚至擔心網絡監督、網絡問責等給自身利益造成威脅,影響自身生活、工作,前途,因此漠視網民留言,對網絡問政產生恐懼、抵觸情緒。
3、網絡問政的宣傳力度不夠 網絡問政有政府門戶網站、QQ、微信、博客、微博、論壇、短信、電子郵件等多種途徑。但是,由于政府宣傳力度不夠,很多公民對這些問政途徑的功能、作用、使用方法等各方面不清楚,不熟悉,導致一些公民雖有建言獻策的想法、有不滿的情緒,但是卻無從下手、不知所措。這種情況會使公民感覺無奈,無所適從。
4、網絡問政制度規范不夠健全
網絡反映民意是一種網絡問政新渠道, 但目前,我國關于網絡管理、網絡監督的相關法規尚不健全,已有的關于網絡監管的法律、法規與互聯網的發展相比還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和可操作性不強的缺陷。也沒有考評機制來對這個問題進行規范,比如說對網民的滿意度,對網民的建言獻策,政府應采取什么方式進行反饋。在網絡問政中,對于有些素質較低的網民在制度上沒有明確加以制約,以至于有些網民在網上散布謠言、傳播低俗文化,給社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擾亂社會秩序,并給政府管理者帶來工作的紛擾等。制度規范的缺陷無疑給一些別有用心和素質低下的人提高了便利,從而放大了民眾對政府的質疑,加劇民眾對政府的不信任感。
5、缺乏網絡問政的長效機制。
網絡問政的長效機制,是一套保證網絡問政工作長期、正常運行并能夠發揮預期功能的制度體系。但目前,網絡問政的長效機制并沒有真正建立,流于形式的現象還不同程度的存在,容易導致黨委和政府、官員、公民缺少網絡問政積極性的可能性。
二、解決網絡問政問題的對策建議
(一)提高網絡普及率和網絡問政的實效性,消除數字鴻溝
一是國家要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對西部山區、偏遠地區及廣大農村地區的財力、物力、技術的支持和投入,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和東西差距,提高網絡覆蓋率。二是、加大對公民的網絡知識教育培訓,通過培訓教育,提高農民的網絡運用能力,能夠通過熟練的網絡知識進行網絡問政,反映民意,為政府、官員建言獻策,提高公民的參政議政能力,解決廣泛存在的數字鴻溝問題。三是應加強網絡問政平臺建設,完善官方網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問政平臺,為網民提供更多的政治參與渠道。
(二)增強政府官員的網絡問政意識
“各級政府對網絡民意的重視程度,是網絡問政積極發展的重要動力。如果沒有政府部門熱情、有效的回應,網絡問政的實際效果就會大打折扣。”\+①政府官員要增強網絡意識,重視網絡民意,把群眾的需要、呼聲、利益、滿意放在首位。要增強網絡意識,首先,通過一些網絡問政的專家、學者開展講座等形式,普及網絡知識及網絡問政知識,增強政府官員對網絡問政重要性的認識;其次,政府官員要身先士卒,做網絡問政的先行者,通過網絡問政平臺扎實有效的開展工作;最后,加強政府官員與公民的溝通交流工作,積極對待網民的意見建議,真正做到與網民雙向互動。正確引導輿論導向,真心實意的為民辦事。
(三)加強網絡問政的宣傳力度
黨委和政府有責任和義務讓每位公民知曉QQ、微信、博客、微博等網絡問政途徑,但怎么讓公民知曉并能正確使用這些途徑是至關重要的。首先,政府通過紅頭文件形式自上而下進行布置安排;其次,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等媒體傳播途徑進行宣傳;再次,通過農村基層組織的黨員干部利用開村委會、印發宣傳頁等方式進行宣傳;第四,通過政府派出的有專業人才組成的宣講團進行下鄉宣傳;最后,通過聯通、移動或電信網絡平臺,以短信、郵件等方式進行宣傳。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提高公民網絡問政的積極性,讓公民了解網絡問政、熟悉網絡問政、參與網絡問政。
(四)加強網絡問政制度建設
網絡問政方式的健康發展,穩步運行,離不開完備的制度機制。加強網絡問政制度建設,健全網絡問政制度,首先,一是建立健全網絡民意回應制度。《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全國31個省、區、市3046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9.7%的公眾擔心“對于舉報信息只受理、不處理”。 為此,應完善網絡信息回應機制,以提高網絡問政的權威性。二是建立網民建言獻策的獎懲制度。對不負責任的提供虛假信息和不正當言論的網民給予一定的懲罰,對提供真實信息且有利于政府網絡問政的網民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和精神鼓勵。以此提供網絡問政的真實性。第三,對政府官員的網絡問政情況進行考核,建立網絡問政的考核制度。通過考核,激發政府官員對網絡問政的主動作為,積極解決網民提出的問題;對于網絡問政懈怠,不利于實際問題解決且造成不良影響的官員,要追究相應的責任。通過網絡問政考核制度,調動政府官員網絡問政的主動性、積極性。四是建立網絡問政輿論監督制度。通過監督,確保網絡問政方向的正確性。輿論監督主要表現為網民通過網絡問政平臺對地方政府、官民進行直接監督;以及新聞媒體、政府之間、官員本身等的自我監管。
(五)建立網絡問政的長效機制
網絡問政對于提高政府執政能力,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以及對于政府科學決策都起到很大的促進左右,因此,網絡問政不是一個“面子工程”,也不是一個裝飾門面的擺設,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一項工作,因此必須建立網絡問政的長效機制,以促進網絡問政的良性、健康、穩步發展。首先,健全網絡問政的組織形式,引導網民有序參與。網民有序的參與是確保網絡問政有效運行的有力保障,這樣可以避免因信息的虛假造成的網絡問政的不利影響,從而提高網絡問政的效率。其次,建立和完善網絡輿情管理制度。應該建立和完善“日常”和“突發”兩種網絡輿情狀態下的信息收集、信息處理及信息反饋制度。再次,建立網絡新聞發言人制度。把網絡新聞發言人設置常態化,設置專職新聞發言人,加強對新聞發言人的崗位培訓,提高其綜合素質,明確其崗位職責,提高網絡新聞發言人服務意識。最后,提高各級領導干部的網絡知識素養,并把此做為對領導干部進行業績考核的重要一項。要建立一批政府網絡隊伍,對他們進行技能培訓,及時收集網絡信息,加強政府網站建設,使政府網站真正成為網民反映民情的好平臺。
[注釋]
①侯兆曉.網絡訴求漸成民主渠道[J].民主與法制,2010(07).
[參考文獻]
[1]侯兆曉.網絡訴求漸成民主渠道[J].民主與法制,2010(07).
名譽權作為一項重要的人格權是經常容易被侵犯的權利之一。隨著我國法律的不斷健全,人民法律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訴訟來維護自己的權利。我國對名譽權的保護隨著時間的發展,立法上的滯后性越來越明顯,尤其是網絡科技的發展使得名譽侵權的范圍進一步擴大,在立法滯后的情況下, 建立健全多種有效機制,保護公民的名譽權勢在必行。本人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網絡名譽權予以切實的保護:
一、合理平衡網絡中各種利益關系
名譽權作為自然人的基本權利,受到了我國法律的承認和保護,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日中國,通過對名譽權的保護,維護個人的精神利益,有利于實現個人之間和個人與社會之間的基本和諧。同時,法律對名譽權加以承認和保護,對于維護個人的人格尊嚴,使人免受精神痛苦也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聊天室中的名譽權是自然人人格權在網絡中的延伸,應同樣受到保護和重視。
在保護聊天室名譽權的時候,我們要注意到言論自由、表達自由和名譽權保護之間、網絡發展和名譽權保護等利益關系的沖突。當不同的利益要求不能同時得到滿足時,就需要我們做出相應的價值判斷和利益估計。考慮到我國網絡事業剛剛起步,在網絡名譽權保護的時候我們應當充分考慮和借鑒歐美等國的立法經驗和趨勢,但應當考慮到我國的國情,對名譽權保護的范圍、對象、認定侵權標準上要和我國的傳統習俗、價值觀念相適應,而不能簡單照抄他國法律。
我們在對聊天室內的名譽權進行保護的時候,既要充分尊重并保護個人名譽權,又要遵循網絡權利保護的一般規律,要考慮到我國網絡的發展現狀,作者認為,從總體上應采取較為寬松的網絡立法和司法態度,以保障并促進我國網絡的快速健康發展。
二、發揮社會倫理道德的制約作用,實現對網絡名譽權的軟保護
在社會主義中國,以德治國與以法治國是辯證統一的。在法律法規尚未規范或涉及的領域,社會倫理道德起到了法律、法規不可比擬的作用。倫理道德是人們以自身的評價標準而形成的規范體系,它不由任何機關制定,也不具有強制力,而受到內心準則、傳統習慣和社會輿論的作用,它存在于每個人的內心世界,它對他人名譽權的保護力量來自于人內在驅動力,是自覺的、主動的、隨時隨刻的,這種保護作用具有廣泛性和穩定性的特點。網絡作為社會新興的傳播媒體,理應受到社會倫理道德的影響與制約。在網絡名譽權保護法律法規不完善的情況下,社會倫理道德對網絡名譽權的保護也會起到很大作用。
這種發自內心的對網絡名譽權的尊重比外界強制力保護網絡名譽權無疑具有更深刻的現實性。社會倫理道德在保護名譽權方面能夠起到法律、技術和管理等手段所起不到的作用。加強對聊天室環境下語言的規范化引導,提倡文明禮貌的交流方式,對其中的不文明現象進行批評教育,凈化聊天環境是從根本上解決聊天室不文明現象的最佳途徑。
三、加快網絡名譽權的立法工作的進程
借鑒歐美等國家成功的經驗,我們可以看到,為了優先保障互聯網的發展,在對網絡環境下個人權利保護的時候,大都沒進行全面、系統的聯邦立法,深怕由于在沒有把握之前倉促立法會阻礙網絡的發展,目前主要靠政府引導、行業自律的方式進行規范。
我國網絡事業同發達國家相比處于落后的地位,與發達國家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根據我國的網絡發展現狀,借鑒美國的經驗,對網絡的立法如果過于嚴厲,勢必會制約我國網絡事業的發展,使的我國本來處于落后狀況的網絡事業和發達國家的差距進一步擴大,所以在對網絡名譽權保護進行立法的時候,作者認為應當采取制定一般A名譽保護立法模式,即并不需要針對網絡領域進行專門的立法,而是制定包括多個領域的一般名譽保護法,這樣不僅可以完善我國的法律框架,而且也避免由于過多立法導致法律間的矛盾沖突。
四、加強行業自律,創建適合國情的網絡名譽權保護的安全港模式
在我國,國民向來傾向于法律的權威,在行業規制時行業協會的地位與作用是比較有限的。我國網絡發展的現狀和我國的法律、文化傳統和習慣決定了在我國宜采取以法律規制為主,行業自律和政策引導為輔的方式來保護網絡中的名譽權。讓網絡經營者承擔更多的責任,可以促使經營者自覺的加強對網站管理,減少網絡侵權行為的發生。
從國外網絡發展的經驗來看,加強和完善行業自律機制比法律約束更有靈活性,更能適應網絡的變化。行業自律的優勢有:(1)它可以作為一種最初的和產業層面的申訴場所,在實現網絡名譽權保護上是處于第一線的,是最基本的保護,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制定靈活的措施;(2)通常法律法規是最后的解決方式,處于最低的保護水平。而行業自律可以制定出高于法律法規的保護水平。如果行業自律制度能夠日趨完善,事實上的立法負擔就會相對減輕。
結語:總之,在人類文明進入信息時代后,對我國的法律提出了新的挑戰,名譽權作為人們的一項基本人格權利,作為我國法律的保護對象,在網絡上的侵害名譽權的行為應引起政府、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和廣大網民的重視。 我們必須適應網絡發展需要,結合網絡特殊環境,在對網絡環境下各種利益進行平衡的基礎上,盡量采取寬松的立法態度,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保護名譽權的法律法規,建立并完善以法律保護為主,以行業自律及網民的自我約束、自我保護為輔的網絡名譽權保護機制,只有這樣,既能避免影響我國網絡事業的發展,又能夠實現對網絡名譽權的保護。
參考文獻:
[1]張新寶:《侵權行為法評論》第一輯[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
1無線網絡的特點
無線網絡作為高科技產品,以其高速度、高質量的傳輸品質受到了很多用戶的喜好,它克服了有線網絡在施工和數據傳輸時對地域因素的嚴格要求,以更靈活的方式在有線網絡的基礎上加上了新興科技,如無線網絡橋接技術,使數據傳輸真正地做到了“隨叫隨到”。克服了傳統有線網絡的施工難度,絕大程度地保留了有線網絡原有的功能,滿足了移動網絡的最基本要求。無線網絡有以下幾個特點,是支撐其獲得企業以及受眾喜愛和支持的重要原因。一是安裝和操作的簡易化。相比較有線網絡,無線網絡的裝配和使用更為簡便。且覆蓋范圍也有了非常大的擴展,不再受到地域環境條件的影響。二是成本低、靈活移動。無線網絡不需要再鋪設大量的網絡電纜,節省工程費用同時也節省了后期的線路維護的相關費用。無線網絡增加無線網絡的相關配置簡單省事,同時最大程度地擴大了用戶使用網絡的范圍。
2無線網絡的配置
無線網絡的配置主要由無線接入器和無線網卡兩部分,兩者是否能夠處于同一網段,保證網絡數據的正常有序傳輸。無線接入器就是我們常用的無線網絡的交換機,它是無線網絡的核心,通過無線交換機將無線信號擴展到一定距離。我們常見的無線路由器就是典型的無線接入器,通過寬帶鏈接到無線路由器,通過路由器進行信號的接收和發射,用戶可以通過路由器在一定的范圍進行網絡鏈接。無線接入器的設置很簡單,一般普通用戶都可以通過用戶說明書進行鏈接操作。首先應該確定的一臺路由器和電腦,先將網線一頭接入寬帶口,然后另一頭接入無線路由器,再通過另一根網線將無線路由器和電腦鏈接起來。下來按照說明書將基本的參數進行設置,同時保證ip地址的正確。常用的就是192.168.1.1,計算機只要保證最后為在2~255之間就可以進行正常鏈接。無線網卡是常用的信號接收終端,一般的筆記本電腦都會配置無線網卡,而臺式機一般需要配一個外插USB無線網卡來進行無線信號的接收和發送。無線網卡的使用也非常簡單,首先要保證無線網卡的正確安裝,再一次就是無線網卡驅動的安裝,然后對無線網絡鏈接的屬性進行設置。通常情況下,無線網絡的頻段都按照默認的自動搜索進行操作,同時也可以通過對具體配置參數的設置來進行網絡鏈接。設置完畢后,可以查看無線網絡的鏈接狀態,正常的話可以進行網絡鏈接。同時設置后,電腦會自動搜索無線網絡信號,點擊鏈接便可進行網絡鏈接,進行正常的網絡操作。
二、網絡用戶行為的分析
網絡用戶行為是網絡技術發展的重要考量數據,企業只有不斷參考高科技,盡量向用戶需求靠攏,才能獲得更大的市場,所以這期間用戶行為的整合和分析非常重要,不但方便企業的管理和操作,也是為其以后的市場拓展做出預估和評價,方便決策者在以后的生產發展和競爭中占得先機,促進其進一步發展。對網絡用戶行為的分析,首先要統計用戶行為的基礎數據,就是經常說的使用率和使用數量,在網頁上體現的就是點擊率和點擊量。當然也包括一些細化的受眾劃分,如地域、性別、時間段等等分類。企業通過對基礎數據的日常管理,分類出自身發展的優勢板塊和不足之處,整合分析出不斷可以優化網站或無線網絡技術的服務能力,同時加強網絡服務的報錯機制,記錄好異常狀況的發生,及時操作處理,避免以后類似情況的再次發生。其次企業要充分認識無線網絡的易操作性,用戶當然會采用又便宜又使用方便的產品,是否讓用戶覺得用的方便、用的習慣是企業發展和競爭的關鍵地方。產品的設計充分考量用戶的體驗,它直接關系到用戶對產品的喜好和重視程度,也是用戶對此產品是否會繼續使用或可以為企業帶來新的用戶。在我們日常的產品生產發展中,企業都應該站在用戶的角度,有清晰的向導、便捷的使用方式和明晰的指令參考,讓用戶覺得方便,服務周到。同時企業建立與用戶的溝通機制,首先加強與企業各職能部門的交流溝通,做好網絡平臺等基礎建設。其次就是做好日常的記錄工作,加強對用戶體驗的數據的監控和管理,及時與用戶進行溝通,為用戶提供一些可以提出建議的平臺或是使用感受的表達平臺。通過對這些數據的整合分析,可以更好地生產出用戶喜歡的產品,同時為我們的目標受眾提供更好更細化的服務。
三、無線通信網絡的用戶行為考量
無線通信網絡技術想要更快剛好的發展,要充分考量以上對用戶行為的綜合分析,盡可能滿足用戶的需求,擴大需求市場,才能對自身企業的發展非常有利,否則就會相背離,被市場所淘汰。基于用戶行為的無線網絡技術需要滿足用戶獲取信息需求的同時做好用戶行為的統計工作,從而進行有效的技術升級。
1重視用戶的體驗
無線網絡通信技術是高端科技產品,一般的用戶很難涉獵到這部分。所以一般對于網絡技術的運用,大家都只停留在基本的操作。可以想象中國的幾億網民,而且在不斷增加中,他們的體驗就是一筆寶貴的受眾偏好基礎材料。無線通信網絡技術想要充分發展不能只單單在技術上進行革新,同時要充分重視每一代產品上用戶的體驗,真正了解他們想要的東西才能制造出市場需要的東西。
2重視用戶的使用
無線網絡通信技術的使用的確較以前的網絡鏈接更為便捷,普通用戶都可以通過說明書進行鏈接操作。但是一些技術性的東西還是非常不容易理解和操作,比如一些參數配置的設置,用戶很容易搞混。同時企業要重視用戶的操作喜好,了解大多數用戶喜歡進行怎樣的操作,同時不斷地將界面操作變得更為優化和簡化,方便更多的用戶進行日常管理和操作。
3重視用戶的失誤
用戶對無線網絡技術的運用很容易出現一些沒必要的操作,有的會導致系統報錯,有的沒有任何系統反應。所以用戶在操作中的失誤也是企業在無線網絡技術方面研究的一個非常好的數據。用戶出現操作失誤的地方就是企業可以發展的部分,從這些地方進行補充和改良可以更有效地吸引用戶。所以企業在無線網絡技術的運用中怎樣告知用戶如何避免操作失誤,是企業研究的一大課題,一個完備的導向很有必要,在用戶有疑問時可以進行指引,搜羅出一些用戶常見常問的問題,不但給出答案同時也應有導向指示進行一步一步的操作。
如今,互聯網正在越來越有力地推動科技、文化和經濟的發展,也越來越深刻地改變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報告顯示,截止2015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88億,網絡游戲用戶規模達到3.91億。網絡游戲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青少年學生玩家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部分缺乏自制能力的青少年沉迷游戲不能自拔。其實,網絡游戲之所以能得到青少年的青睞,必然有其契合青少年心理需求的因素。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對網絡游戲不能一味地“堵”和“防”,要研究它的優勢并加以利用,從而豐富教學手段,改善教學效果。
一、網絡游戲吸引青少年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的認識水平、情感體驗、自主意識飛速發展,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逐漸成形。而這一時期,又正是他們中學時期,繁重的學業壓力、整齊劃一的紀律要求壓抑了他們的自我訴求和個性伸展。網絡游戲在多方面能夠滿足青少年對于自我和外部世界的需求,因而極其容易被接納。
(一)網絡游戲能夠滿足社交需求
網絡游戲平臺既是一個娛樂平臺、競技平臺,也是一個社交平臺,網絡游戲平臺多建有開放式的社交空間,玩家或者游客可以在其中自由交流。這樣打破了空間的限制,不同的人在同一個平臺聚集,話題始于游戲并延伸到游戲外的現實生活。并且,游戲活動本身也是一種社交手段,青少年一般與自己的同學或朋友一起參與游戲,游戲也是日常生活中交流的重要話題。
(二)網絡游戲能夠滿足平等需求
網絡游戲創造了一個虛擬的平等世界。在這個世界,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大家以平等的身份聊天,每個人可以隨意地發表自己的觀點。網絡世界讓人擺脫了現實生活中的不自由、不平等,不用唯唯諾諾,不用理會責備與批評。
(三)網絡游戲能夠滿足控制欲
在游戲中,青少年沒有日常生活中那種被安排、被控制的感覺,一切活動都由自己決定,自己是自己的主人。并且,他們還可以控制自己的角色,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完成游戲任務。這樣,青少年玩家獲得了一種擺脫控制并且能掌控別人的體驗。
(四)網絡游戲能夠滿足探索欲
青少年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對新鮮事物有較強的探索欲,網絡游戲正滿足了這種尋找新鮮的體驗。像“英雄聯盟”這類游戲帶有科幻的色彩,能夠獲得日常生活中接觸不到的視覺和聲音效果。游戲能夠極大地激發青少年的創造性思維,激勵他們去探索。
(五)網絡游戲能夠慰藉失落
不自信的青少年往往更容易沉迷游戲,因為在游戲中他們可以通過努力獲得成功,他們會因為出色的游戲技能獲得不少贊譽,這樣可以極大地滿足他們的自尊需要。網絡游戲提供了一個逃避現實、慰藉失落的平臺。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可借鑒網絡游戲的優點
網絡游戲迎合了青少年的諸多心理需求而受到青睞,初中思想品德的學科教學也可以借鑒它的優點,改進方法以契合學生心理,改善教學效果。
(一)營造社交氛圍
《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指出:“思想品德課程為初中學生正確認識成長中的自己,處理好與他人、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系,提供必要的幫助。”這正體現了課程標準關注學生與社會的聯系,關注人的社會性。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實際教學內容營造社交氛圍。例如,在進九年級第一課《責任與角色同在》的教學設計時,就可以設計不同角色,通過特定的情境發生沖突,讓學生體會不同角色的不同責任,也通過這種模擬社交的方式滿足學生的社交需要。
(二)踐行平等理念
青少年學生希望獲得尊重、希望被肯定,所以教學中應該努力踐行平等理念,不以教師的權威壓迫、訓導學生,而是應該平等相待、循循善誘。老師要能夠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意見并鼓勵他們發表,理解學生多樣化的需求并根據實際情況給予滿足。為了做好教育教學工作,教師應該關注學生關注的事物,及時更新知識結構,讓學生感受到他與你有共同語言,感受到被尊重。
(三)鼓勵自主學習
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給予學生充分的自我掌控、自我發揮的時間和空間,盡可能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動地開展學習活動。例如,在教授八年級下冊的課程時,因為教材內容較多涉及法律知識,這些知識與人的日常生活聯系較緊密,新課的教學形式基本上是根據學生的意愿確定的,學生給出了法庭旁聽、模擬法庭、情景劇、專題報告、小論文、社會調查等建議,一個學期下來,教學活動開展得豐富多彩,學生的參與度、學習熱情也大大提高。
(四)激勵自信自強
七年級下冊內容主要針對學生人生觀的確立設置內容,旨在通過教學,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做一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人。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適當聯系網絡游戲的實例,激勵學生自信自強,不做逃避現實的弱者。
中圖分類號:TP3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1)12-2805-02
Brief Analysis on Hospital Network Construction Existing Question and Countermeasure
LIU Cong
(161 Military Hospital of China, Wuhan 430015, China)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curr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s unceasing development, more and more units and the organization start with the aid to consummate the work flow and the enhancement working efficiency in the computer network. This point regarding the major and medium small hospital also similarly so. Presently, also has all sorts of problems in the hospital network's construction and the maintenance aspect, like in the thought takes the degree to be insufficient,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question, network system management question, network personnel's professional quality question and so on. In view of these questions proposed that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suggested that will be helpful highly effective to the hospital establishment, the perfect computer network system.
Key words: hospital network; construction; maintenance; countermeasure
隨著當前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單位和組織開始借助于計算機網絡來完善工作流程和提高工作效率。這一點對于很多大中小型醫院來說也同樣如此。而從眾多醫院網絡建設和運行的實際情況來看,采用計算機網絡這一形式將醫院整合為一個有機系統,不但大大提高了醫院工作流程的整體性,而且也極大地改善了醫院日常運行的實際效果,方便了醫院各組成部門之間的聯系和溝通。然而另一方面,在看到計算機網絡應用于醫院運作帶來的有益方面的同時,也應當看到,當前眾多醫院在網絡建設與維護方面還面臨著種種問題,并給“網絡醫院”建設造成了一定障礙。針對醫院網絡建設中出現的這些實際情況,特撰文對這些問題加以分析和研究,同時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有助于醫院建立高效、完善的計算機網絡體系,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1 當前醫院網絡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思想上重視程度不夠
建立有效的醫院計算機網絡必須首先從思想及認識上對其予以充分重視,這樣才能為網絡化醫院的發展提供堅實基礎。特別是院方領導在推動網絡醫院的建設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仍然是制約醫院網絡信息化建設及高效率運轉的障礙之一。這主要體現在,少數醫院(特別是中小型醫院)領導不能認識到醫院網絡信息化建設對于醫院發展所帶來的積極意義,認為這是在浪費資金,是不必要的建設。還有的醫院領導在推進網絡化建設方面則盲目跟風,不考慮自己醫院的實際情況,僅僅是引入了相關的硬件設備,卻不注重利用建好的網絡重新對現有的醫療資源進行整合,從而發揮計算機網絡管理的最大優勢,因為無法實現計算機網絡的有效運轉,使其除了登記一些醫療數據之外就再也沒有其他用武之地,從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資源浪費,等等。
1.2 網絡信息安全問題
信息安全是互聯網時代重要的主題之一。而在建設醫院網絡體系過程中,也必須對這一問題給予高度重視。從當前部分醫院網絡系統運行的實際情況來看,信息安全也是困擾醫院網絡化的重要因素。眾所周知,由于當前醫院運轉對信息系統的依賴性日益增強,由此產生的各種醫療數據和信息正以數倍的速度不斷增長。然而,從對多家醫院網絡建設情況的調查來看,大多數醫院都缺乏相應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對醫院網絡的運行和維護進行管理,因而常出現一些網絡故障導致網絡無法正常使用的情況發生,此外,即使有的醫院有專門的網絡管理人才,也普遍存在著網絡安全防范意識不強,對重要醫療信息和數據備份不及時甚至沒有備份、口令密碼設置簡單、將醫院網絡賬號泄漏或轉借他人等情況的發生,因此,給醫院網絡信息安全帶來了各種嚴峻威脅,極易造成數據丟失,甚至成為計算機病毒和黑客入侵醫院網絡系統的捷徑。
1.3 網絡系統管理問題
當前,在醫院網絡系統的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也十分突出,主要包括這樣幾個方面:1)網絡服務器管理不善,防護措施不到位。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對意外電力中斷造成的服務器運行問題以及數據丟失問題沒有做到很好預防;服務器所處的物理環境或者過于干燥,或者過于潮濕,機房內缺少空調設備,造成服務器冬夏在過冷或過熱的環境中工作,從而對其造成損害,缺乏對計算機硬件設備進行的定期清理,致使有的計算機硬件設備上布滿灰塵,而如果計算機硬件堆積灰塵過多的話,會嚴重影響數據的讀寫和輸入,還將造成計算機散熱孔的堵塞,從而產生服務器“死機”現象的發生等等。這些都會對網絡服務器的有效運轉產生不利影響。2)沒有完善的醫院網絡使用管理制度。這一點在很多醫院都有明顯體現。根據實際調查來看,由于缺乏完善的醫院網絡使用管理制度,導致有的工作人員隨意在網絡計算機上添加程序,甚至又在上面玩游戲,炒股票的事情發生,一方面容易使系統計算機出現運行速度變慢,數據處理能力下降,另一方面隨意安裝軟件,也給病毒和網絡黑客的侵襲帶來了可乘之機。對于有的醫院來說,雖然也制定有相關的網絡管理制度,但是要么只是做一些粗略的規定,缺乏相應可操作的具體實施細節;要么缺乏有效的監督落實,從而使得制度的規定流于形式,成了一紙空文,難以形成真正有效的制度性約束,因此,同樣不能提供給醫院網絡的安全以保證。3)網絡維護人員自身的業務素質有待提高。通過對選取醫院的調查,我們發現,醫院的網絡維護人員大多缺乏專業的計算機知識,他們中計算機專業畢業的人數極少,僅占被調查人數的4%,而其余96%的管理維護人員都未曾接受過專門的系統的計算機知識的學習,因此,管理維護人員專業知識的欠缺也使得醫院網絡的管理和維護工作變得很困難。
2 加強醫院網絡建設與維護的對策建議
2.1 有關各方應該充分重視醫院網絡的建設和維護
如前所述,醫院自身對網絡化建設的重視是確保其有效推進的必要條件。因此,這就要求各類型醫院在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的前提下,投入必要資金和物力支持,促進自身的網絡化發展。不但要重視對網絡化建設的投入,更要重視充分發揮醫院網絡的有效作用,使之真正成為幫助醫院自身實現科學化、高效化、流暢化運作的可靠幫手。當然,強調對醫院網絡建設的重視也不是要求所有醫院都不講實際的搞“一刀切”,更不是要求醫院盲目跟風盲目建設,而是要在立足本院實際的基礎上,不斷提高醫院自身的網絡化水平,提高計算機網絡的使用效率。
2.2 采取措施確保醫院網絡信息安全
針對當前醫院網絡建設中存在的諸多信息安全問題,可采取這樣一些措施加以預防:1)做好醫療數據和信息的備份工作。在這一方面要做到及時、準確,防止因意外或人為因素造成重要數據丟失,確保醫院網絡信息安全。2)提升網絡安全意識,重要賬號密碼妥善保存,切勿隨意將其泄漏或轉借他人,以防造成危害醫院信息安全的事件發生。3)安裝網絡防火墻和有效的殺毒軟件,及時更新網絡“補丁”程序,進一步防止計算機病毒和網絡黑客的入侵。
2.3 提升對醫院網絡的管理力度
加強對醫院網絡的管理工作是確保其有效運行的重要保障。針對前面提到的種種問題,在這一方面應著重做到:1)對網絡硬件設備應定期進行檢查,發現設備老化或損壞等問題時及時更新。2)確保服務器等設備運轉的物理環境干燥清潔,特別要防止因意外電力中斷對計算機硬件設備和信息數據造成的損害。3)建立完善的醫院網絡管理制度,并保證嚴格按照相關規定使用和管理醫院信息網絡。4)對醫院網絡的使用人員進行必要的信息技術培訓,而對于網絡的維護人員,則更要確保其技術過硬、素質可靠。
2.4 重視對醫院網絡的建設和維護專業人員的引進和培訓工作
醫院網絡設備一經建成并投入使用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做好設備的定期維護和保養工作,如果設備維護保養的好,不僅可以保證正常醫務工作的順利高效進行,而且也將大大延長網絡設備的使用壽命,為醫院節省大量的維修資金。因此,有一支專業的醫院網絡建設和維護人員就顯得異常迫切。為此,各類醫院可以采取幾個辦法以充實網絡管理人員的知識結構和能力水平。一是有條件的醫院可以采取引進來的辦法,可以通過到高校招募計算機專業畢業生來醫院工作的辦法,夯實自己的網絡管理人才隊伍;二是組織好對現有網絡建設和維護人員的計算機知識和操作能力的培訓工作。可以到高校或者計算機學校聘請有經驗的教師來醫院對自己的網絡管理人員進行專門的針對性的培訓,也可以要求這些人員自行參加當地的計算機培訓,醫院可以在學費上實行一定的補貼,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勁頭,并要求培訓后必須至少達到國家計算機二級考試的合格證后,才能重新予以上崗,以向他們施加一定的壓力,促使其不把培訓當過場,而都能學到真正的知識。三是經常組織安排現有工作人員到網絡信息化工作開展得比較好的醫院進行參觀學習和進修,使他們能了解別的醫院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以達到擴寬他們知識面,提高工作的能力的目的。
3 總結
總之,今后隨著網絡技術的廣泛普及,運用計算機技術對醫院的整體工作進行管理,必將在各類醫院受到廣泛的重視,有關醫院網絡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必將吸引更多的研究者進行探索,從而尋找到更多合適的解決措施。
參考文獻:
[1] 范家良,施楊駿,艾一駿.淺談醫院網絡的維護[J].醫學信息,2003,16(11):653.
[2] 張劍,張巖.醫院網絡安全探討[J].華北國防醫藥,2007,19(5):20-21.
[分類號]G302
1 引言
20世紀90年代以來,知識管理已經成為管理文獻中的重要主題,它跨越多種學科,涉及信息系統開發、信息資源管理、決策支持系統及網絡教育培訓等研究領域。作為知識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知識轉移是知識社會化的一個主要環節,在整個科學知識發展過程中占據著重要位置,構成了知識管理研究的戰略領域。
同時,全球化進程中,每個組織都鑲嵌在特定的網絡之中,對于知識轉移的研究,也要突破傳統的研究范疇,網絡中組織間的知識轉移逐漸成為知識管理研究的新趨勢。研究網絡結構對知識轉移的影響機制,有利于從網絡的視角認識知識轉移的本質,進而為知識轉移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2 網絡結構與知識轉移的關系分析
Teece首次提出知識轉移的思想。Szulanski認為知識轉移是組織內或組織間跨越邊界的知識共享。眾多實證研究表明能有效地實現知識轉移的組織比不能有效轉移知識的組織更具生產力和生命力。Fransman等認為,組織經特定過程吸收新知識,并將知識沉淀在組織內部,這一過程影響著公司現有的行為及未來的競爭力。網絡是各種行為主體之間在交換資源、傳遞資源活動過程中發生聯系時而建立的各種關系總和,按照HakaIlsson的觀點,網絡應該包括三個基本的組成要素:行為主體,活動的發生和資源。Putnam指出,在集群網絡內,行為主體(節點)不僅包括個人、單個企業或一個企業群,還包括政府部門、金融機構、高校等科研機構以及中介組織等。
從上述研究文獻可以看出,企業的競爭優勢來源于對特定知識的需求。但大多數隱性知識都具有高轉移障礙性,從而決定了知識不可能都通過傳統的市場交易途徑獲得。網絡結構在轉移這些特定知識方面具有高效性,從而使得知識轉移成為形成網絡結構的主要動力,此時,知識轉移與網絡結構是一種因果關系。同時,網絡結構提供了組織間學習的條件,它使得企業可以占有和內化其他伙伴組織的資源,即網絡結構又提供了知識轉移的功能,此時,兩者又是一種功能關系。這兩種似乎不相關的關系其實只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即知識轉移促成了網絡結構的形成,而網絡結構的知識轉移功能又是這一因果關系的直接原因。
因此,所有組織間的知識轉移實質上就是網絡中組織間的知識轉移,網絡結構必然會直接影響知識轉移的績效,這種影響效果可從積極影響和負面影響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3 網絡結構對組織間知識轉移的影響機制分析
3.1 網絡結構對組織間知識轉移的積極影響分析
查閱大量文獻,分析網絡結構特征和知識轉移本質,可以發現,網絡結構對組織間知識轉移的積極影響主要表現在三方面:拓寬了知識轉移路徑、為協調各成員行為提供了平臺、降低知識轉移成本。
3.1.1 拓寬了組織問知識轉移的路徑 傳統知識轉移研究的焦點幾乎都是從知識轉移的基本要素等角度出發,而忽略了各個組織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與其他組織所形成的特定網絡關系。相較于傳統知識轉移模式(見圖1),包含了其他企業、科研機構、金融機構、政府以及中介咨詢機構等行為主體的知識轉移網絡結構不僅提供了知識直接從發送方轉移到接收方的一般路徑,而且提供了知識間接地通過其他組織轉移到知識接受組織的不同途徑。
此外,上述網絡成員在知識轉移過程中長期合作而形成的網絡結構中必然存在著強聯系和弱聯系。按Burt的觀點,強聯系指主體之間頻繁互動所形成的聯系,弱聯系指主體之間比較松散的聯系,而隱性知識的轉移就需要各參與主體間經常性大量的交互作用。因此,網絡結構中的強聯系必然擴展了組織間隱性知識轉移的路徑范圍。這一觀點在實踐上也得到了證實,豐田供應商網絡的成功之處不僅在于其建立了一個高效的知識共享網絡,還在于該網絡中隱性知識的有效轉移。而弱聯系的存在對于需要顯性知識的項目是有優勢的,因為弱聯系不僅是組織間顯性知識轉移的通道,還可以低成本維持。總之,網絡結構不僅通過知識轉移中介的方式,還通過網絡內部的強弱聯系拓寬著組織間知識轉移的路徑。
3.1.2 為協調組織間知識轉移過程中的成員行為提供了平臺 知識轉移是一個系統工程,僅僅有知識發送者和接受者只是知識轉移完成的必要條件,只有知識轉移網絡中各成員協同合作,才可保證知識轉移的順利完成。網絡結構中,不僅知識流動的可選路徑增加了,而且這種協同合作的網絡結構為知識轉移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時也提供協調知識轉移過程中各成員組織行為的條件,即以這種特定的正式或非正式關系為基礎的網絡關系平臺上的協同合作。如圖2所示:
這一平臺效應還體現在,網絡中擁有各成員彼此信任產生的社會資本和網絡結構為網絡成員提供的“共同身份”。相互信任和長期合作是網絡結構存在的基石,一個高度內關聯、擁有強關系鏈的知識轉移網絡,其冗余關系鏈使網絡成員更容易分配潛在的知識價值,強關系鏈又產生了促進隱性知識轉移的信任,即社會資本。而“共同身份”在降低知識轉移過程中的交易成本的同時,還能建立明確的、默會的網絡內部的協調規則,使得網絡中組織間的知識轉移在各成員協同合作下有序有效進行。這些都是對網絡結構為協調各成員主體行為所提供的平臺作用的闡釋。
3.1.3 合理的網絡結構能夠降低組織間知識轉移成本合理的網絡結構因網絡中成員的專業分工會降低知識轉移的成本。正如經濟學之父斯密指出的,專業化分工會提高生產的效率,而這一規律在網絡中組織問的知識轉移過程中同樣適用。在一般的企業網絡中,不可避免地會擁有科研機構等知識源組織、企業等知識接受組織以及金融機構、中介機構和政府等組織,而這些不同性質的組織對于知識轉移過程有著不同的特殊作用,通過有效的協調和分工以及正確地運用這一網絡關系,較之于只有知識發送方和知識接收方的傳統模式,知識轉移的成本必然會降低。如圖3所示:
在理想的條件下,知識源組織只負責生產和創造知識,而轉移過程所需的資金等由銀行等金融機構專門負責,中介機構可以以的身份從事知識轉出或轉入的中介服務,此種情況下,政府的職能應是提供導向和政策支持,知識需求者的主要任務只是提升知識接受能力。在網絡規模所需的協調成本不高于一定程度時,這種知識轉移模式定然會降低知識轉移的成本。而協調成本可以通過對網絡規模的控制而可控,直到
達到一種均衡下的穩定狀態。
如果分別用CN表示網絡結構中知識轉移的總成本,Cr表示非網絡狀態下的知識直接由發送方轉移到接收方的總成本,V表示被轉移知識的總價值,Xn代表網絡條件下知識有效轉移時各成員所投入的資源總量,Xs代表網絡規模(可通過網絡結構中成員數量衡量),xd表示非網絡狀態下知識轉移過程中所投入的要素總量,則有:
CN=φ(V,Xn)+g(Xs)+Z (1)
CT=f(V,Xd)+b (2)
當被轉移知識的價值V一定時,式(1)和式(2)可分別表述為:
CN=φ(V,Xn)+g(Xs)+Z
=αXn+aXs+Z
CT=f(V,Xd)+b
=βXd+b
其中,g(Xs)代表協調成本。一般認為,網絡規模Xs越大,協調成本越高;Z代表網絡條件下知識轉移過程中的其他成本,α、β分別代表要素Xn,Xd的平均價格;a是成本Cn對網絡規模大小的敏感系數;b表示非網絡條件下知識轉移過程中的其他知識轉移成本。
當g(Xs)因網絡規模過大而過高時,協調成本就會抵消網絡結構中專業分工所降低轉移成本的效果。從而導致Cn>Cr,此時,選擇圖3中的直接轉移或者降低網絡規模是更好的選擇。當Cn=Cr時,網絡結構對降低知識轉移成本沒有影響,協調成本抵消了所有專業分工的效果。實際上,此時的網絡結構是其規模的上限。Cn
3.2 網絡結構對組織間知識轉移的負面影響分析
合理的網絡結構會提高知識轉移的績效,但由于關系性嵌入約束的存在以及網絡中容易形成的群體思維和創新惰性,網絡結構也會對知識轉移模式的發展和創新產生負面影響。
3.2.1 關系性嵌入約束對組織間知識轉移的負面影響
自從Granovetter1985年提出“嵌入性”的概念以來,“嵌入性”已成為新經濟社會學家們研究產業集群的重要概念。嵌入性分為關系性嵌入和結構性嵌入。關系性嵌入指經濟行動者嵌入于其所在的關系網絡中并受其影響和決定。網絡中的知識轉移,由于所有相關組織都鑲嵌于知識轉移網中,長時間的合作模式會形成網絡成員之間較為固定的相互影響機制,從而促使成員易于形成一種固定的群體思維模式,產生關系性嵌入約束。當網絡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網絡中的成員就可以充分獲得網絡結構帶來的知識溢出和知識外部性的收益。在這種環境下,模仿其他組織的技術變得非常容易,其成本甚至可以忽略不計,必然會催生組織的創新惰性。這就會造成知識需求量的減少、知識創造源的萎縮,降低知識轉移的社會功能,從而對整個知識轉移系統產生負面影響。
3.2.2 網絡容易形成結構僵化 Markuse曾指出,越成功的區域集群,越傾向于發展成一個封閉的系統,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會逐漸喪失。而成熟的知識轉移網絡也類似于一個集群網絡,這一網絡結構越成功,就越會趨于封閉和僵化,因為網絡成員皆會認為保持當前結構穩定就是最好的選擇,從而削弱了組織從網絡外部獲取信息的動機,阻礙了網絡結構持續改進和優化的創新動力,喪失了開放、動態、演化的優勢特征,知識的發送和獲取的績效也會相較于其他更新更好的轉移方式而降低,最終處于落后狀態。
3.3 網絡結構對組織間知識轉移的影響機制模型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發現,合理的網絡結構可以拓寬組織間知識轉移路徑、為協調知識轉移過程中各成員行為提供了平臺,降低組織間知識轉移成本,從而對組織間知識轉移績效產生積極效應,而關系性嵌入約束和網絡結構容易形成僵化又會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網絡結構對組織間知識轉移產生負面影響。根據這些分析結果,可以得出如圖4所示的網絡結構對組織間知識轉移的影響機制模型:
4 知識轉移過程中如何有效利用網絡結構的一些建議
鑒于網絡結構對組織間知識轉移的積極和不利影響,鑲嵌于網絡中的各個組織在知識轉移過程中不僅要充分利用網絡結構的積極影響,還要促使網絡不斷進化和完善。
4.1 保持網絡的穩定性
網絡結構的穩定性是網絡中各成員長期合作的基礎,只有在長期合作的基礎上,各主體才能獲得彼此的信任,而網絡成員間高水平的信任代表著更高的網絡質量和更低的協調成本。因此,知識轉移網絡內部要建立合適的網絡文化和信任機制。
4.2 保持知識轉移網絡的開放性和動態性
由于知識是一種無法量化的物質,特別是隱性知識更是難以編碼和交流。因此,當一種合作模式獲得成功時往往形成關系性嵌入約束、結構僵化和創新惰性。保持網絡結構的開放性,可以使網絡同外部環境保持信息的溝通和反饋,獲取最新的競爭信息,產生危機感和緊迫感,從而開發、創新知識轉移模式,消除負面影響。保持動態性則有利于網絡組織根據內部和外部環境的變化,不斷進行調整,以適應知識轉移情境的變化,使網絡結構不致陷入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