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培養目標匯總十篇

時間:2024-01-02 14:50:5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工商管理培養目標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能力 結構 培養目標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1C-

0100-03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工商管理專業的招生規模也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與此相伴隨的是本專業學生的就業形勢也越來越嚴峻,作為工商管理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獨立學院,則面臨著更為嚴重的生存與發展危機。筆者認為提高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質量,培養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工商管理類人才已經成為促進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必由之路。有鑒于此,本文通過對社會上近百家企業的管理人員進行問卷設計與調查,從工商管理專業的市場需求現狀出發,結合相關領域專家的訪談,研究社會對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的需求特征,最終提出獨立學院工商管理類人才的能力結構及培養目標

一、工商管理類專業畢業生的市場需求現狀

課題組依據課題的需要分別對北海、南寧、武漢、上海及天津等城市的近百家企業(涉及餐飲、食品、零售、金融、旅游等10多個行業)進行抽樣問卷調查。問卷以紙質、電子郵件兩種形式發放,從企業的經營范圍、規模、員工素質、工商管理類人才需求現狀、存在的問題等方面以16道封閉式及開放式題目的形式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86份,回收率86%,經有效性檢驗,有效問卷76份,有效回收率76%。同時我們還充分借助相關領域專家的力量,對高職院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能力結構及培養目標進行了訪談,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次共訪談了10位專家,既有從事工商管理專業教學的教授、學者,也有從事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管理人員,還包括“雙師型”教學人員。

在對所涉及企業的類型及規模的問卷調查中,有9家為餐飲行業,約占11.84%;9家為IT,占11.84%;房地產行業有8家企業,占10.53%;通信行業有6家,占7.89%;物流企業有5家,占6.58%;批發零售有9家,占11.84%;教育行業有7家,占9.21%;金融企業有8家,占10.53%;旅游行業有7家,占9.21%;其他為8家,占10.53%,從以上調查的結果來看,本次調查涉及的行業領域較為廣泛,基本上能反映當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就業領域,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本次抽樣調查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同時從本次調查的企業規模來看,年銷售額在1000萬元及以下的占35.53%;年銷售額在1000萬元~5000萬元的占25%;年銷售額在5000萬元~1億元的占22.37%;年銷售額在1億元以上的占17.11%。通過以上數據可知,此次調查的企業主要集中在年銷售額1億元及以下的企業,即主要是以中小型企業為主,這也基本符合目前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就業情況。

在調研過程中,當被問及貴公司對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的需求狀況時,認為對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需求旺盛的占52.4%,認為需求一般的占45.2%,回答幾乎沒有什么需求的為2.4%。我國工商管理專業的產生與發展是與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相伴隨的。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市場經濟的持續繁榮,筆者認為市場對于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需求也將保持較大的需求,并且其市場需求具有穩定、長期的特點。而這種市場需求現狀為獨立學院工商管理類專業的發展提供了廣大的發展空間。

從對所需求工商管理類人才的專業方向上來看,有高達61.84%的企業回答對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有需求;有35.53%的企業認為財務會計人才比較緊缺;而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需求占25%;在金融學方面的需求占25%;國際貿易方面的需求占14.47%;連鎖經營專業的需求占30.26%,企業管理方面的需求占51.32%,其他需求占17.11%,以上調查結果表明,目前市場對市場營銷、會計財務等傳統工商管理專業仍有很大的需求,雖然每年有大量的這些專業的學生畢業,但是仍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這一方面說明這些專業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另一方面說明可能存在目前所培養的工商管理類人才還不足以滿足企業對他們的能力要求,導致企業不斷通過招聘人員充實員工隊伍的情況。與此同時,諸如連鎖經營等新專業也有很大的市場需求,這也為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的發展指引了很好的發展方向。

在對工商管理類人才還需強化的能力類型的調查中,我們得到如下調查數據:認為工商管理畢業生仍需強化人際關系處理和協調能力的占30.6%,認為仍需強化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的占26.5%和25.5%,同時也有近16.3%的回答者認為領導能力對于工商管理類人才也很重要,回答“其他”的人數占總體的1%。從以上的數據可知,在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未來的培養方案中,應強調對學生進行這幾種能力類型的培養。

同時,在對工商管理類人才仍需提高的素質調查中,選擇心理素養的占46.8%,選擇道德素養的占33.8%。由此可知,社會已經越來越注重人才的心理健康和道德素質水平,獨立學院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戰略中對此應有所體現。

我們還從調查數據中了解到,有近18.2%的受訪者認為,工商管理類人才的理論素養有待繼續提升,這一方面說明工商管理類人才在相關理論方面還存在不足,還要更進一步加強對工商管理類人才的理論素養教育,使之更好地滿足社會的需要;另一方面,在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過程中,很多獨立學院偏重于應用與實踐,而對構成應用與實踐基礎的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理論素養的培養方面重視不夠,結果導致培養出來的工商管理類人才專業理論知識、理論素養比較欠缺,而這種知識理論的欠缺又直接影響到其應用與實踐能力的培養。以上的調查數據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技術技能乃至于理論素養對于培養完善工商管理類人才的能力結構至關重要,也是構成其能力結構的基礎。

在訪談中我們也了解到,在企業急需的工商管理人員類型中,中高層管理人才排在榜首,尤其是有一定現場管理經驗的中層管理人員,因此中層管理人員將作為工商管理專業教育的主要培養對象。而這種需求從勞動力市場的滿足程度來看,滿足度并不高。從1999年擴招以來,畢業生擁擠的現狀在2003年開始出現,這就是當前勞動力市場存在的一組矛盾:一方面工商管理的畢業生供大于求,就業難;而另一方面,畢業生并不能很好地滿足企業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究其原因,人才質量不符合企業要求是關鍵。

在關于工商管理類專業畢業生存在的突出問題的調查中,我們得到了如下的結果:對現場管理了解甚少的占43.5%,實際操作能力不強占40.3%。究其原因,畢業生的實習不成功是關鍵,畢業生的畢業前實習基本上流于形式。據反映,有的學校為了節省開支,結果把實習變成了參觀,學生參觀完后實習就算完成任務。還有的畢業生在實習過程中沒有從嚴要求自己,沒有深入到實習崗位進行學習,導致實習效果不明顯,出現畢業生就業前仍不合格的現象。同時也有14.5%的回答者認為畢業生的工作態度不正確是當前存在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二、獨立學院工商管理類人才的能力內涵與結構分析

能力是指順利完成某一活動所必需的主觀條件。能力直接影響活動效率。結構指客觀事物各個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因此,筆者認為所謂工商管理類人才的能力結構,就是指一個人所具備的從事企事業單位生產經營活動的能力類型及各類能力的有機組合。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我國中長期教育改革的一大戰略重點就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筆者認為,獨立學院工商管理類人才能力結構的確立應主要依據以下三方面的因素。首先是社會對工商管理類人才的需求結構及特征。因為工商管理類教育的“產品”是企業的經營和管理人才,而檢驗“產品”優劣的最終標準還是由市場來決定。其次,獨立學院自身的教育層次定位及相關政策。獨立學院是我國高等教育辦學機制的大膽探索,主要是培養面向社會經濟發展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同時這個定位也是對獨立學院工商管理類人才能力結構培養的定位。最后是獨立學院學生的知識能力現狀。獨立學院的學生在知識能力結構方面不同于一般的本科及重點本科,一方面他們的基礎不夠扎實。學習動力與學習自覺性相對不足,而同時他們又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思維活躍,興趣廣泛,動手能力較強。因此,在學生的能力結構培養中應樹立注重基礎知識、實踐能力、素質結構等全面發展的教育觀。

通過對企業的需求調查及結合相關文獻資料,筆者認為獨立學院工商管理類人才的能力結構應包括工商管理的專業知識、技術及應用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對業務的理解學習能力;溝通能力以及人際關系處理與協調能力;自我展示的能力;情緒情感調節能力及良好的心理健康和道德素質水平。

三、獨立學院工商管理類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

人才培養目標是獨立學院教育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依據,而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是否準確會直接影響到人才培養的質量。由于各高等院校辦學層次不同,生源質量不同,在確立人才培養目標和定位上,獨立學院必須通過對市場需求進行科學分析,結合自身辦學實力及各種教學資源的優化和合理配置,制定出既能適應環境變化,又符合自身實際的人才培養目標與發展戰略。

目前比較普遍的觀點認為,從高等教育層次看工商管理專業,獨立學院的培養目標直接指向較為具體的就業單位,培養的是直接面向操作層的應用型人才;一般本科和重點本科的培養目標是以實務型的經營管理人才為主,重視學生的基礎理論,同時也強調廣泛的商業技能。因此,獨立學院的工商管理類專業應該有區別于一般本科和重點本科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

獨立學院的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目標具體應把握以下三點。第一,確立培養層次。根據社會對人才需求的類型及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主要有實踐應用的就業型、學術研究型、技能型和創業型四種人才。實踐應用的就業型人才主要通過從事產品開發、物流、生產現場管理、營銷、銷售、人力資源、財務會計等經營決策活動,依靠熟練的操作技能來完成企業的工作。學術研究型人才主要探索和發現新原理,研究客觀規律,將客觀規律轉化為科學原理和學科體系。技能型人才主要是依靠熟練的操作技能來完成產品的制作。創業型人才主要依靠資金以及管理經驗等一系列資源進行創業。

在對新形勢下高校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調查中,選擇實踐應用的就業型的占45%,創業型次之,占26.7%,學術研究型占20%,技能型占8.3%。通過以上的調查數據,結合獨立學院的辦學條件及生源狀況,筆者認為獨立學院的培養目標應定位為培養實踐操作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

第二,明確就業領域。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各大高校的人才培養主要面向區域經濟和行業需要。相對一般的本科院校及重點本科院校而言,獨立學院是以輻射區域與服務地方社會經濟建設為主要特色,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服務能力為宗旨。因此,獨立學院應根據區域與地方經濟的發展狀況、產業發展水平等方面因地制宜、因勢利導來定位人才的培養目標,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第三,明確培養人才的能力結構與素質類型。獨立學院所培養的工商管理類專業畢業生應具備工商管理的專業知識、技術及應用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對業務的理解學習能力;溝通能力以及人際關系處理與協調能力;自我展示的能力;情緒情感調節能力及良好的心理健康和道德素質水平等。

綜合以上的分析,筆者認為獨立學院工商管理類專業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加強中高級實踐應用型及復合型人才培養為專業發展戰略,以培養具備較為扎實的專業知識、能力與素質,能快速適應企業操作層工作崗位,靈活運用專業知識并且具有較強溝通能力,發展成為企業中層管理人員且具有通過進一步實踐與深造,成為企業決策管理層潛力的可持續發展的專業人才為目標。

【參考文獻】

[1]楊之雷,王衛,潘瑞玉.工商管理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改革與發展策略――以浙江樹人大學為例[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07(5)

[2]林常青,肖生鵬.基于工商管理類人才應用能力培養的專業課教學改革――以獨立院校為例[J].當代教育論壇,2009(10)

[3]史潤玲.構建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體系[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06(4)

篇(2)

G642.0

近年來,隨著社會對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的旺盛,工商管理專業已成為各高校設置率最高的專業之一。專業的大發展導致了該專業的培養對象及規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同時社會對高校畢業生的知識、能力及素質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是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卻未能及時跟進,這使得本專業學生的知識能力及素質與社會需求存在脫節,直接導致了高校的“就業難”現象。為適應外部環境變化,解決目前工商管理人才培養中人才缺乏核心競爭力、重理論輕實踐等問題,各工商管理專業院校都在進行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探索。但從實踐來看,對于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一些理論問題尚存在一定的模糊認識,在許多研究中,教育教學實踐者關于人才培養模式建設中的核心內容、培養模式的內涵及構成的理解還不夠具體。本文針對以上問題,探討了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構成的具體內容。

一、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研究及實踐探索進展

人才培養模式的不同,所導致的人才培養效果也截然相異,因此對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一直是高等教育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

(一)關于人才培養模式內涵及構成要素理論的研究進展

在關于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研究中,1998年教育部在《關于深化教學改革,培養適應21世紀需要的高|量人才的意見》中指出:人才培養模式是學校為學生構建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以及實現這種結構的方式,它從根本上規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體現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近年來對于人才培養模式內涵的研究中,不同的研究者從不同的層面和視角出發,形成了不同認識。如朱晟利(2005)[1]提出人才培養模式即人才培養的標準形式(或樣式),它合乎一定的準則,使人可以照做;成中梅(2008)[2]在總結分析前人研究概念的基礎上,將其劃分為狹義論、泛化論、中介論、狀態論等四種觀點。

對于人才培養模式構成要素的研究中,主要有以下四種觀點,即“兩要素說”――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法;“三要素說”――培養目標、培養過程、培養方法;“四要素說”――培養目標、培養過程、培養制度、培養評價;“多要素說”――培養目標、選拔制度、專業結構、課程結構與學科設置、教學制度、教學模式、校園文化、日常教學管理等多個要素。以上四種觀點,“兩要素說”和“三要素說”沒能包含人才培養模式的全部要素,而“多要素說”只是對有些要素進行了進一步的細分,所以,“四要素說”的觀點越來越受到廣大研究者們的認同(成中梅,2008)[2]。

(二)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研究進展

不少學者通過對我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的分析,從不同的視角提出了人才培養的創新模式。應可福等(2004)[3]在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工商管理專業“協同式”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岑麗陽等(2007)[4]以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為視角,從創新能力的要求、存在的問題等入手,分析創新對工商管理專業大學生的重要意義和價值,并提出了工商管理本科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若干途徑和措施,以上的研究都從培養模式構成要素的不同側重點或視角,提出了不同的人才培養模式,突出了其在人才培養中的創新點。

在關于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研究中,閻軍印等(2002) [5]指出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環境的新變化,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從知識型轉向了能力型和素質型,尤其是對于工商管理類人才的要求更是如此;張正堂(2004) [6]認為目前各個高校對工商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基本都體現為寬口徑知識面、較強的專業技能、高級經營管理人才,但是高級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目標值得商榷;蔡月祥(2006) [7] 指出普通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應用性人才的培養應當將職業經理人作為其目標。他認為普通高校人才培養方案設計應當滿足社會需要、學術需要和個人需要三個方面。

二、 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成要素及其研究的核心內容

(一)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及構成要素

縱觀理論及實踐界對人才培養模式內涵的理解,我們認為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穩定的人才培養的方式與風格,它體現著一定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思想,為實現特定的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以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管理和評價制度,形成的實施人才培養的一種特定方式。

它具體可以包括四層涵義:1.培養目標和規格;2.為實現一定的培養目標和規格的整個教育過程;3.為實現這一過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評估制度;4.與之相匹配的科學的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

因此筆者認為四要素理論能較好的區分人才培養模式的差異,從培養目標,培養過程,培養制度及培養評價四方面可以體現一個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及特征。

(二)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核心內容

對工商管理專業而言,在以上培養模式的構成四要素中,其研究內容具體如下:

1.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

在四要素中,培養目標是人才培養要求的綱領性表述,它決定著人才培養的規格、內容及方向;不同的培養目標不僅定義了學生今后的培養層次;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包括明晰人才培養的層次如應用型人才、創新型人才;基層、中層及高層管理人才;還明晰了人才具有的知識、技能、培養的口徑大小、工作的去向及培養特色。這些對工商管理專業而言尤其關鍵。一是由于目前在專業設置中,一級學科工商管理類下設置了作為二級學科的工商管理和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等專業,這使得作為二級學科而存在的工商管理具有較寬的口徑,例如我校的工商管理專業與其他相并列的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相比,在求職的針對性上較弱,因此如何體現工商管理專業培養的特色,使學生在就業市場中體現異于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等專業的優勢,是在人才培養目標中必須明確的問題;二是由于目前全國開設工商管理專業及其類別專業的學校眾多,因此如何尋求各學校的特色,走差異化的辦學之路,這些都是各校工商管理專業在培養目標確定中的重要問題。

2.培養過程的設計

培養過程包含課程體系、培養途徑和培養方法。培養過程是為人才培養目標實現而設計的一系列知識、技能教育的環節和實現途徑。不同的課程內容的選擇及排列順序,不同的培養方法和實現途徑,會決定學生最終所擁有的知識類型和技能水平;由于學生在校時間的限制,不同環節設置的比重,不同的培養方式會決定著學生掌握的知識與技能的側重,從而形成專業人才培養的特色。因此在培養過程中,重要的工作包括根據人才培養的目標,人才所需掌握的知識與技能要求,選擇適宜的課程體系,包括課程內容及學時的選擇、課程的設置順序;課內與課外培養過程的安排及學時、培養方式選擇;授課與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學時分配及培養方式選擇等。由于工商管理專業口徑比較寬泛,因此在有限的校內時間里如何選擇學生知識與技能掌握的側重點,形成培養特色非常重要;此外由于工商管理專業對人才的高復合、強實踐能力的要求,因此如何通過一定的培養途徑與教學方法實現這一目標,也是工商管理人才培養過程設計的重要內容。

3.培養制度

培養制度包括基本制度、組合制度和日常教學管理制度三大類?;局贫扔袑W年制和學分制兩種模式。學年制高度結構化,課程有嚴密的層次劃分及先后順序,課程修習以學時、學年為計算單位;學分制彈性化,以選修制為前提,以學習量為計算單位,其變化樣式有學年學分制、計劃學分制、全面加權學分制等。組合制度原先只是一種權宜性的計劃外安排,意在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額外的學習課程,如雙學位制度、主輔修制度等。日常教學管理制度是為維護正常教學秩序,使教學過程正常運轉而制定的各種規章、規則等制度體系,如教考分離制度,補考制度及各種懲制度。

在目前的高校中,培養制度受學校整體的培養制度選擇的制約,例如對我校工商管理專業而言,由于目前學校的培養制度處于從學年學分制向學分制的轉變過程,因此培養制度研究中的主要問題包括,如何在學分制和學年制兩種制度安排下,保障培養計劃的實現;并在條件允許時(如培養制度改革后),進行兩種培養制度下培養效果的評價。

4.培養評價

培養評價是對培養目標、制度和過程進行監控,并及時對前幾種因素進行反饋、調節與優化的行為。在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評價的研究中,一是應從培養目標的要求出發,以專業對人才培養的特點為基礎,研究目前對于學生培養過程質量的評價標準及方法,包括人才評價的理念、評價方式:一是關于學生課程學習質量的評價;二是學生培養目標整體實現的內部及外部評價。

參考文獻:

[1]朱晟利.論人才培養模式的概念及構成[J].教育評論,2005(3):28-29.

[2]成中梅.學習型高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2008,華中科技大學博士論文.

[3]應可福,石興國,宗蘊璋.工商管理專業“協同式”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4(12):42-43.

[4]岑麗陽,黃河,魏格坤,黃媛.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養改革研究―創新篇[J].高教論壇,2007(4):52-54,67.

篇(3)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9-034-01

一、培養模式的內涵與外延

一般來說,人才培養模式的外延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要素:

1、教育思想與教學理念。在人才培養模式中,教育思想與教學理念居于指導與支配地位,它制約著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體系和培養過程。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應首先從轉變教育思想與教學理念著手。

2、培養目標。目標是想要達到的境地或標準。所謂人才培養目標,從狹義的角度理解,是指某類學校、某種專業培養人才的具體的質量規格和培養標準。制定培養目標的主要依據有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的發展及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

3、培養規格。規格泛指規定的要求或條件。培養規格是培養目標對專業培養質量標準的標準化,它規定了學生應當掌握的專業理論知識、能力水平、實踐技能和素質要求。它通過教育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表現出來,具有可操作性,靈活性較大。

二、現行工商管理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弊端

1、共性趨同,特色不足

由于教育管理部門往往忽視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指導、考察與評價,許多高校制訂的工商管理專業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從總體上看大致相同,甚至一些高校照搬教育部頒布的專業介紹中的專業培養目標和業務規格要求,沒有根據學校的層次定位和服務面向定位加以修訂,專業服務面向不明顯,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含混、籠統,缺少個性和專業特色,難以滿足市場層次化、多樣化、差異化的人才需求。

2、培養目標定位偏高,針對性不強

現行工商管理專業高職人才的培養目標近十年來沒有根據高等教育的發展而發生變化,大致依然表述為/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掌握現代工商管理理論的基本知識、具備從事工商管理實際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較高素質的高級工商管理專門人才。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階段向大眾化教育階段的轉變,工商管理專業人才供不應求的局面已得到緩解,高職畢業生更多地轉向了公司、企業等單位。無論從生源素質、畢業生就業趨向來看,還是從用人單位的需求來看,高級工商管理專門人才的定位顯然偏高。當今社會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除了一定數量的研究型人才外,更多的則是需要大量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和復合型人才。

3、教學內容與實際工作脫節,缺乏實用性

教學內容的及時更新已經成為制約工商管理專業教育的一個瓶頸。盡管我國高校已經借鑒國外先進的經濟管理理論和實踐經驗,并結合我國實際情況設置了一些新課程,豐富了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內容,提高了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水平,但是,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深刻變化,我國社會經濟步入了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新的發展階段,民營企業、科技企業,市場中介組織、跨國公司的數量不斷增加,工商管理的職能發生了很大變化,這就要求工商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進行實質性的更新,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而工商管理教育的現狀是專業課教材長時間不變,內容陳舊,缺乏實用性。在案例教學中,科學、翔實地反映中國企業經營成敗的案例太少,大部分專業教材及管理案例來自國外,許多案例教學變成了被動的案例討論與分析,難以解釋我國特有的經濟現象。

三、構建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幾點思路

1、構建新型教學內容體系

教學內容是提高教學質量,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手段,學校應該以市場為導向,緊緊圍繞“經濟管理基層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加強理論課程的整合,突出理論教學的應用性,構建出結構優化,基礎寬厚,專業應用性強的課程體系。

具體講就是,針對以往,學生知識結構和社會需求脫節,就業競爭力不強,T型知識結構沒有形成的問題。學??梢栽谡猩雽W時不劃分專業,而是按照經濟學大類、管理學大類進行教育。高職三年的前兩年,學習本大類一定學分的基礎課,涉及經濟、管理、數學、計算機、美學、社會學、等各個方面,旨在奠定學生廣泛全面的人文科學知識,引導和幫助學生發現專業興趣。

2、構建素質拓展體系

在理論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之外,學校還要構建素質拓展體系。素質拓展的內涵不僅包括有利于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技術創新的專業素養的拓展,還應包括社會綜合能力的擴充訓練、精神氣質的陶冶和身心品質的全面提升。

3、教學直接與市場需求接軌

在一定條件下,學校、用人單位和學生三方達成協議,根據用人單位“個性化”需求,學校短期設置相關專業,選拔、培養人才,學生畢業后直接進入用人單位相應崗位工作。這一培養模式尚在探索階段,學校和學院應當主動聯系一些知名的用人單位,開辟道路。條件不很成熟的情況下,也可以由個別有對外資源的教師牽頭聯系用人單位做試驗點。學生篩選、培養方案由學校和用人單位共同制訂,師資以大學為主,配合用人單位選派實踐經驗豐富、理論水平較高、具有高級職稱或職務人員來補充和豐富專業師資,加強理論和實踐結合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篇(4)

在訪談中我們也了解到,在企業急需的工商管理人員類型中,中高層管理人才排在榜首,尤其是有一定現場管理經驗的中層管理人員,因此中層管理人員將作為工商管理專業教育的主要培養對象。而這種需求從勞動力市場的滿足程度來看,滿足度并不高。從1999年擴招以來,畢業生擁擠的現狀在2003年開始出現,這就是當前勞動力市場存在的一組矛盾:一方面工商管理的畢業生供大于求,就業難;而另一方面,畢業生并不能很好地滿足企業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究其原因,人才質量不符合企業要求是關鍵。在關于工商管理類專業畢業生存在的突出問題的調查中,我們得到了如下的結果:對現場管理了解甚少的占43.5%,實際操作能力不強占40.3%。究其原因,畢業生的實習不成功是關鍵,畢業生的畢業前實習基本上流于形式。據反映,有的學校為了節省開支,結果把實習變成了參觀,學生參觀完后實習就算完成任務。還有的畢業生在實習過程中沒有從嚴要求自己,沒有深入到實習崗位進行學習,導致實習效果不明顯,出現畢業生就業前仍不合格的現象。同時也有14.5%的回答者認為畢業生的工作態度不正確是當前存在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獨立學院工商管理類人才的能力內涵與結構分析

能力是指順利完成某一活動所必需的主觀條件。能力直接影響活動效率。結構指客觀事物各個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因此,筆者認為所謂工商管理類人才的能力結構,就是指一個人所具備的從事企事業單位生產經營活動的能力類型及各類能力的有機組合。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我國中長期教育改革的一大戰略重點就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惫P者認為,獨立學院工商管理類人才能力結構的確立應主要依據以下三方面的因素。首先是社會對工商管理類人才的需求結構及特征。因為工商管理類教育的“產品”是企業的經營和管理人才,而檢驗“產品”優劣的最終標準還是由市場來決定。其次,獨立學院自身的教育層次定位及相關政策。獨立學院是我國高等教育辦學機制的大膽探索,主要是培養面向社會經濟發展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同時這個定位也是對獨立學院工商管理類人才能力結構培養的定位。最后是獨立學院學生的知識能力現狀。獨立學院的學生在知識能力結構方面不同于一般的本科及重點本科,一方面他們的基礎不夠扎實。學習動力與學習自覺性相對不足,而同時他們又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思維活躍,興趣廣泛,動手能力較強。因此,在學生的能力結構培養中應樹立注重基礎知識、實踐能力、素質結構等全面發展的教育觀。通過對企業的需求調查及結合相關文獻資料,筆者認為獨立學院工商管理類人才的能力結構應包括工商管理的專業知識、技術及應用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對業務的理解學習能力;溝通能力以及人際關系處理與協調能力;自我展示的能力;情緒情感調節能力及良好的心理健康和道德素質水平。

二、獨立學院工商管理類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

人才培養目標是獨立學院教育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依據,而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是否準確會直接影響到人才培養的質量。由于各高等院校辦學層次不同,生源質量不同,在確立人才培養目標和定位上,獨立學院必須通過對市場需求進行科學分析,結合自身辦學實力及各種教學資源的優化和合理配置,制定出既能適應環境變化,又符合自身實際的人才培養目標與發展戰略。目前比較普遍的觀點認為,從高等教育層次看工商管理專業,獨立學院的培養目標直接指向較為具體的就業單位,培養的是直接面向操作層的應用型人才;一般本科和重點本科的培養目標是以實務型的經營管理人才為主,重視學生的基礎理論,同時也強調廣泛的商業技能。因此,獨立學院的工商管理類專業應該有區別于一般本科和重點本科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獨立學院的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目標具體應把握以下三點。第一,確立培養層次。根據社會對人才需求的類型及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主要有實踐應用的就業型、學術研究型、技能型和創業型四種人才。實踐應用的就業型人才主要通過從事產品開發、物流、生產現場管理、營銷、銷售、人力資源、財務會計等經營決策活動,依靠熟練的操作技能來完成企業的工作。

篇(5)

二、工商管理專此實踐教學面臨的問題

第一,對實踐教學重視不夠。實踐教學是一項涉及教學計劃改革、課程結構調整、教學環境改善的系統工程,需要明確教育目標,加大經費投人,加強師資力量建設。但是,許多學校片面追求教學規模,追求碩士點、博士點設置以及學生就業率,忽視教學實踐環節以及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導致工商管理專業的實踐場所和設施缺乏,經費投入和師資力量不足,無法有效開展實踐教學。

第二,教育目標僵化雷同。當前,許多高校都以“掌握現代工商管理基礎知識,具備開展工商管理工作的技能的高素質工商管理人才”為工商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并未根據高等教育平民化的教育現狀以及生源素質、學生就業等調整培養目標,無法培養出滿足社會需要的工商管理人才。

第三,教育教學方法落后。當前,許多高校都積極借鑒國外先進教學經驗,努力推進高校教學改革,但是在高校教學中仍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重結果,輕過程”的問題。例如,許多高校的工商管理專業仍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課堂教育缺乏學生參與和師生互動,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性,無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再如,許多學校的實踐教學盲目性大,針對性不強,不能根據教學內容制訂有針對性的實踐教學計劃,導致實踐教學效果不盡人意。在教學評價中,許多學校以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作為評價標準,不能體現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教學內容,導致學生缺乏適應能力、動手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就業過程中缺乏核心競爭力。

三、工商管理專處實踐教學體系建構

第一,明確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目標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出發點與落腳點,所有的教育教學活動都應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展開。在工商管理專業教學中,應當根據學科特點、市場需求、學?,F狀等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將提升學生的社會交際能力、經營決策能力、綜合管理能力、環境適應能力等作為實踐教學的核心內容,不斷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崗位適應能力,為學生的職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二,創新實踐教學方式。在工商管理專業教學中,應積極推進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將實踐教學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實現理論教育和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不斷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例如,應強化實踐課程設置,要根據學生情況、就業需求等減少理論教學的課時安排,增加實習、實訓、設計等實踐教學的課時,建構“實踐能力主導型”的課程體系。應豐富實踐教學的內容,通過課程實驗、社會調查、企業實訓、頂崗實習、畢業設計等方式,創新實踐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工商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涉及認知實踐、課程實踐、綜合實訓、畢業設計等內容,這些實踐環節相互聯系、密不可分。在理論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教學實驗、課程實習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也可以組織學生到企業參觀、學習,讓學生了解所學專業在企業管理中的具體運用,為以后的實踐教學奠定基礎。在校內外實踐實訓中,可以將課堂教學、社會實踐、實習實訓等結合起來,建立以實踐教學為核心的第二課堂,不斷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此外,可以通過案例教學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模擬教學為學生營造真實的經營環境,培養學生的判斷、分析與決策能力;讓學生參與企業項目論證、營銷、推廣等過程,在社會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篇(6)

    一、企業工商管理類人才的現狀

    第一,企業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目前,我國企業的工商管理人才被普遍定位為企業高級管理專門人才,將企業的工商管理人才籠統的定位為高級管理人才,沒有較好的區分理論型和技術型人才,不利于實際的工作的有效開展。隨著我國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想大眾化的教育發展,工商管理人才與市場的供需矛盾日益嚴峻,目前的工商管理人才定位已經不適應市場的需求。

    第二,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在培養課程體系上存在不足。首先,由于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在定位時普遍被定位為高級管理人才,造成了在培養目標上的無差異性。因此培養的課程設置上沒有顯著的特色,課程體系形似性太大,缺乏一定的變動性,導致了培養內容與市場的不兼容性,培養的工商管理人才理路知識結構單一,缺乏核心競爭力。其次,實踐與理論的相互脫節是課程體系上的又一不足,企業的工商管理是一項木有較大的實踐性的課程,注重實用性,但是現行的課程培養方式中缺乏較強的實際應用性,雖然有一定的社會實踐和生產實習,但是缺乏有針對性的系統的設計和實際操作,導致了工商管理人員的實際動手能力不強,職業崗位適應相對比較緩慢。最后,過于重視課程設置中的理論性知識,長期以來,企業對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注重理論性的只是灌輸,始終堅持以理論知識為中心的課程模式,雖然課程豐富,課時總量膨脹,但是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并不強,多是“說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第三,缺乏創新能力的培養。傳統的一對多的培養模式難以有效的實現企業工商管理人才的創新能力培養。“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多以教師為主題,忽略了學生的自我意識,使得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社會組織能力較差。企業的工商管理人才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難以培養起來。不能較好的結合實際,充分發揮被培養對象的自主創新意識,因此培養的管理人才多是機械式的“機器批量產品”。

    二、如何培養企業工商管理類人才的創新能力

    第一,明確定位企業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目標。目前,我國的人才培養多氛圍研究型和學術型兩種類型。因此在企業工商管理人才上也應該有針對性的進行培養。對理論型的管理人才注重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習,側重對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培養來指導實踐;而應用型的人才則需要管理者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與方法,并且具備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需要有較好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因此,在培養目標上,企業需要區別對待:“培養能系統地掌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理論知識與技能,懂經濟、法律和生產技術的基礎知識,有較好的外語和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能在工商企業生產經營各職能部門從事綜合管理和專業管理,并具有一定實務性研究和創新以及創業能力的中高級復合型、應用型經營管理人才?!?/p>

    第二,建立系統的工商管理人才培養計劃。首先,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基本思路,以市場的需求為根本前提,參考不同類型工商管理專業課程的設置,符合企業各個管理部門的職能要求,設置培養課程,形成“課程籃”。同時,根據在工商企業生產經營一線從事各職能部門綜合管理和專業管理的管理人才,以及具有一定實務性研究與創新能力的培養目標人才,可以在課程教學中堅持適用原則、夠用原則。在學科教學上,“可以如適當整合和簡化經濟、財政、稅收、金融等專業基礎課程,而對與履行專業職能直接相關的、應用性和操作性強的課程,則從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現代管理技術的應用等方面予以強化?!逼浯?建立交叉學科的培養計劃。交叉學科的培養計劃注重企業工商管理人才的綜合管理能力,同時實現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同步發展,適應市場需求,適應經濟的發展趨勢。在設置工商管理專業課程的時候,需要根據企業與社會的相互關系設置培養復合型管理人才的培養計劃,把相關的學科專業與企業的經營管理職能密切聯系起來,并且適當補充“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工業工程以及信息管理。同時需要加強“涉及生產經營一線優化業務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企業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適用性、操作性強的部分課程以及基礎性的生產技術類知識與技能等“課程就愛哦學,實施多方面的學科交叉,拓寬工商管理人才的知識面。實現多種技能的有機統一。最后,建立系統的模塊式的培養教學。在企業中,工商管理人才與企業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必須不斷加強企業工商管理人才的綜合能力,加強其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在課程教學上盡量采取模塊式的教學方式,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以工商企業各職能部門及相關的職業群功能為主要依據,在專業技能指導和實踐能力培養的目標下,進行有步驟有條理的培養計劃。工商管理人才培養必須與企業經營戰略和規劃管理、企業生產及運作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以及市場營銷管理等多個方面想聯系,有針對性有側重點的進行計劃培養。按照各個部門的不同職能劃分,明確各部門的培養人才應當具備的基本理論知識和職業技能,根據需求在各個模塊教學中有側重的進行人才培養,使其符合科學性、理論性、時間性和開放性的特征。

    摘要:企業工商管理類人才的培養與社會經濟的發展有緊密的聯系。隨著高等教育發展的日益大眾化、經濟化、科學化,對企業工商管理類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理論層次提高、技術含量提升,管理人才的綜合能力呈現出了多元化的趨勢。由于傳統的工商管理模式已經不適應現代市場的需求,所以本文立足于新的經濟形勢下,就如進一步提高工企業商管理人員的工作能力談了自己的一些粗淺的看法。

    關鍵詞:工商管理;能力培養;綜合素質隨著高新技術產業的不斷發展,企業工商管理人才的綜合能力也需要不斷提高,特別是工商管理人才的創新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以及團結合作的能力,因為它代表了一個企業是否具有遠大的發展前景和強大的生命力。面對當今市場發展的新形勢,企業應當如何培養工商管理類人才的綜合能力,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企業工商管理類人才的現狀

    第一,企業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目前,我國企業的工商管理人才被普遍定位為企業高級管理專門人才,將企業的工商管理人才籠統的定位為高級管理人才,沒有較好的區分理論型和技術型人才,不利于實際的工作的有效開展。隨著我國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想大眾化的教育發展,工商管理人才與市場的供需矛盾日益嚴峻,目前的工商管理人才定位已經不適應市場的需求。

    第二,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在培養課程體系上存在不足。首先,由于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在定位時普遍被定位為高級管理人才,造成了在培養目標上的無差異性。因此培養的課程設置上沒有顯著的特色,課程體系形似性太大,缺乏一定的變動性,導致了培養內容與市場的不兼容性,培養的工商管理人才理路知識結構單一,缺乏核心競爭力。其次,實踐與理論的相互脫節是課程體系上的又一不足,企業的工商管理是一項木有較大的實踐性的課程,注重實用性,但是現行的課程培養方式中缺乏較強的實際應用性,雖然有一定的社會實踐和生產實習,但是缺乏有針對性的系統的設計和實際操作,導致了工商管理人員的實際動手能力不強,職業崗位適應相對比較緩慢。最后,過于重視課程設置中的理論性知識,長期以來,企業對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注重理論性的只是灌輸,始終堅持以理論知識為中心的課程模式,雖然課程豐富,課時總量膨脹,但是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并不強,多是“說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第三,缺乏創新能力的培養。傳統的一對多的培養模式難以有效的實現企業工商管理人才的創新能力培養。“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多以教師為主題,忽略了學生的自我意識,使得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社會組織能力較差。企業的工商管理人才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難以培養起來。不能較好的結合實際,充分發揮被培養對象的自主創新意識,因此培養的管理人才多是機械式的“機器批量產品”。

篇(7)

一、我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

(一)專業設置及培養目標

根據我國教育部頒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以下簡稱2012版專業目錄)中規定,管理學為12個學科門類之一。其中工商管理類是管理學大類下的一個分支,包括工商管理專業在內共有10個專業。我國大部分高校均設有工商管理學院(或管理學院),一般包括工商管理、會計、物流管理、市場營銷和旅游管理等專業。目前設置工商管理專業的本科院校,在培養目標方面雖然各有特色,但其內容基本與2012版專業目錄的培養目標一致。

(二)課程設置

我國各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共同特點:1.課程模塊趨同。大部分高校在課程模塊設置上均由通識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實踐和畢業論文、選修課等模塊組成。其中必修課程占70%左右,選修課程占25%左右,實踐和畢業論文占5%左右。2.基礎課程設置基本一致。大多數高校在基礎課程(包括通識基礎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方面,主要設置大學數學、外語、計算機基礎、思想政治理論、體育、西方經濟學、管理學原理、會計學基礎、統計學、市場營銷等。3.核心課程各有側重。許多高校在核心課程設置方面,根據學校所在地域和師資具體情況表現出不同的特點。一些高校側重于運營管理,一些高校則側重于人力資源管理或市場營銷等。4.實踐課程比重逐年增加。我國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從最初的傳統理論教育,逐漸向實踐型轉變;從最初的全理論教育,逐漸轉變為以理論教育為主、技能教育為補充的培養模式。縱觀近幾年各高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可以看出,培養學生技能的實踐類課程比例逐漸增加。

(三)教學安排

近幾年,部分本科院校在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安排方面積極探索新的方式,如創新實踐教學模式、建設網絡課程等。但課堂教學仍是教學的主要方式,案例教學法、參與式教學法也廣泛應用,但效果并不理想。

二、我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明確

我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比較模糊,并且多數高校提出的目標沒有自身特色。培養目標大體描述為:培養具備管理、營銷、經濟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在教學科研方面工作或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相應領域的管理工作以及工商管理學科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二)課程設置不合理

1.課程內容與實踐聯系不緊密。工商管理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其課程內容應以應用為目的,與實踐緊密結合。但由于教材的實踐性不強、課程內容陳舊或完全照搬國外教材等原因,導致學生學量理論知識,卻很難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2.課程關聯性不強。關聯性強的課程,先修課程是后續課程的基礎,學生在學習后續課程時,能夠加深對先修課程的理解,從而形成一個整體的知識群。而許多高校的課程設置沒有考慮課程間的關聯性,只是課程的簡單堆砌。

(三)實踐教學薄弱

在我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本科教育中,實踐教學的比重仍比較低,居于從屬地位。大多數學校仍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理念還未深入人心。在工商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中實驗教學是一個重要的環節,但大多數院校由于專業實驗室過少,實驗教學設備不足,實驗教學軟件落后等無法滿足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實踐教學薄弱還體現在校外實訓基地數量少而且與專業匹配度不高。工商管理專業學生需要大量實踐才能鍛煉其應用能力,但企業出于自身經營考慮很少接納實習生,這使得高校很難建立滿足自己需求的校外實習基地。同時,工商管理專業教師自身實踐能力不強,也是實踐教學薄弱的一個主要因素。教師是實踐教學的主導者,如果教師自身缺乏實踐經驗,那么必然會影響到實踐教學的開展。如今,高校的教師大多數是從校門到校門,幾乎沒有實踐經驗,指導學生實踐就更無從談起。

(四)教學手段及評價方法單一

多數高校在工商管理專業教學過程中也采用案例教學法、參與式教學法等,但在授課過程中教師依然居于主導地位,與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并無實質性區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依然得不到提高。在學生成績評價方面,多數高校一般采用期末筆試考試方式,評價方法比較單一。實踐證明,對于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實訓實驗課程不應采取這種方式考核,但目前尚未有普遍通行的實訓實驗課程的評價方法。

三、應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工商管理專業應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為訴求,將學校的辦學定位和社會對企業管理人才的需求相結合,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以培養企業需要的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為目標來構建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一)準確定位培養目標

工商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為企業培養具有計算機和外語基礎,掌握企業經營管理的基本技能與方法,具有經濟管理知識,具備實踐能力和團隊精神的中基層管理人才。

(二)優化課程設置

采用模塊式的課程設置體系。包括通識課程模塊、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專業核心課程模塊、專業選修課程模塊和專業實訓課程模塊。通識課程模塊以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為目的。設有思想品德修養、法律基礎、數學、計算機、外語、大學語文、體育、自然科學基礎課程、社會人文類課程、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的課程。專業基礎課程模塊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基礎模塊,包括經濟學、高等數學、基礎會計、財務管理、管理學和市場營銷等課程。專業核心課程模塊中必修課程為工商管理專業核心課程。專業選修課程模塊為工商管理類其他專業的核心課程。專業實訓課程模塊為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各類實訓實驗課程和企業見習實習課程。

(三)完善實踐教學體系

構建以實驗室實驗、實訓為基礎的模擬實踐教學和企業實習、見習為拓展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提升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專業實驗通過ERP沙盤實驗、企業經營模擬實驗,進行企業經營管理教學。專業實訓通過VBSE綜合實訓平臺,進行崗位專業實訓。通過企業實習見習,了解企業經營管理過程,熟悉企業管理模式。并通過各類學科競賽,如ERP沙盤大賽、會計手工大賽以及營銷策劃大賽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專業興趣。

(四)豐富教學手段及評價方法

在專業課程教學方面,區分為基礎理論教學和專業技能教學兩個方面?;A理論課程教學以掌握基礎理論為主,教學方法根據課程內容進行合理選擇,如講授法、案例教學法等。專業技能教學方面以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為主,教學方法應采用案例教學法、參與式教學法、小組討論法等教學方法。同時,強調授課教師要完成角色轉換,授課時以學生為主導,教師為輔導。教師由“講課老師”轉變成“輔導師”和“培訓師”。在實踐類課程的評價方法方面,應加強對課程學習過程的控制和檢驗。采用包括課后作業、案例討論、平時測驗、平時出勤、期末測試在內的全過程考核方案。在課程的每個重要階段,教師可以通過布置任務對學生進行考核,而不是期末一次性的筆試考試。

作者:李福生 韓 東 孟祥霞 單位:牡丹江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篇(8)

人才培養的行業適用性是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高校人才輸出與社會人才需求之間的矛盾不斷凸顯而產生的新問題,特別是對于醫學院校這類行業高校,深入分析醫藥衛生行業的適用性需求,從行業適用性的角度出發,研究并建立體現行業高校特色的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對于工商管理專業的發展,尤為重要。

 

一、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行業需求特點

 

近幾年,工商管理專業的社會需求與人才輸出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明顯,一方面,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對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需求不斷增加,另一方面,行業企業卻很難找到能夠勝任行業管理職位的優秀人才,需求得不到滿足。社會發展變化與企業自身的發展狀態決定各行業企業對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需求呈現出多樣化、特色化的特征和趨勢,如服務業需要大量的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管理人員進行客戶管理、服務團隊文化建設等;采礦、石油等技術性專業需要基層技術性的工商管理人才,要求管理人員應具備基本能源知識、基層實踐經驗、一定的專業技術等;金融業、房地產業對市場環境敏感,需要大量的具有市場敏感性,具有很好的經濟學理論基礎的高級管理人才。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醫藥衛生行業對管理人員的需求越來越強烈,由于該行業具有較強的行業特殊性,對管理人員的需求也呈現出明顯的特殊性:如制藥企業要打破創制新藥市場化瓶頸、打破知識產權封鎖,需要既具備深厚的藥學專業知識又具有很強的經濟法律知識以及管理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醫院面對復雜的醫患關系、艱難的市場化進程、沉重的社會責任等行業現實,需要大量的既熟悉醫療衛生行業特點(如衛生法規、公共關系、危機處理等)又具備深厚的管理學理論基礎和較強的管理技能的復合型人才。

 

二、醫學院校工商管理專業行業適用性現狀

 

據調查,目前醫學院校開辦非醫學專業的現象在國內比較普遍,其中,工商管理專業是醫學院校開設非醫學專業的熱門選擇之一。大部分醫學院校在開設工商管理專業時是謹慎認真的,但是由于辦學時間短,資金投入不足等原因,醫學院校的工商管理專業與其他優勢學科和傳統學科相比,一定程度上存在先天不足,特別是在人才培養模式上,未能充分考慮醫學院校的特點,與其他院校同質化現象比較普遍。近年來筆者通過對部分開設了工商管理專業的醫學院校進行調查發現了很多問題,其中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第一,人才培養市場定位不明確,辦學特色不突出;第二,人才培養行業適用性不強,畢業生不能滿足行業企業需求;第三,人才培養模式陳舊固化,創新性不強,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課程體系與教學方法、管理制度與評估方式都不能體現人才培養的差異性,更不能反映人才培養的行業適用特點;第四,專業師資隊伍薄弱。

 

因此,醫學院校開設的工商管理專業要想在越來越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中取得良性發展,必須要重視人才培養的行業適用性,利用醫學院校特有的教育資源,研究醫藥衛生行業對管理人才的特殊需求,探尋獨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具有明顯競爭優勢,具有較強的行業適用性的專門工商管理人才,使行業的需求和人才的輸出達到良好的吻合效果,解決行業需求和人才培養之間的矛盾,促進畢業生就業。

 

三、醫學院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行業適用性對策

 

針對市場需求制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提出醫學院校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應該是:基于醫藥衛生行業適用性的多位一體化人才培養。具體改革舉措如下。

 

(一)人才培養目標制定

 

醫學院校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應層次分明、定位明確,人才培養定位應具化到為醫藥衛生行業培養應用型復合管理人才;培養目標要個性化明顯、突出競爭優勢,在理論知識、實踐能力、綜合素質的培養規格上,都應該側重培養學生在行業企業的實踐適應能力。

 

(二)課程體系的設計

 

在課程設置上,要充分體現基于醫藥衛生行業適用性的個性化培養,以管理學、經濟學等通識教育課程為主體,扎實管理理論基礎,加入一定比例的醫藥衛生行業專業主干課程,完成學校核心競爭力的滲透與融合,增加工商管理專業特色。加大選修課程的比例,以增強學生行業課程的系統性。

 

(三)實踐教學改革

 

實踐教學在人才的行業適用性培養中非常重要,為達到培養效果,在實踐教學上可作如下嘗試:構建“多形式、多環節、親行業、高關聯度”的實踐教學體系,增加實踐教學比例,可嘗試采用“3+1”的人才培養模式,即用3年的校內教學完成“平臺+方向+拓展”的理論積累,用1年的時間實行校外教學和綜合實習;加強校企聯合,使學生在實踐教學環節能夠與行業完美對接。

 

(四)改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教學內容要與復合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符合,要側重醫藥衛生行業適用性,組織教師對傳統教學內容進行改革,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法、模擬教學法、項目教學法、啟發式教學、互動教學法等。

 

(五)師資隊伍建設

 

篇(9)

一、工商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暴露了種種的不適應。首先,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我國幾乎所有的普通本科院校將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于:高級管理專門人才。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階段到大眾化階段的轉變,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供不應求的局面已得到有效緩解,從企業實際需求和學生畢業的流向來看,這一定位目標值得商榷。培養目標定位的不準確使人才培養不能適應市場需求。其次,課程體系設置方面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

(1)課程設置特色不鮮明。由于培養目標的無差異化,課程體系僵化雷同,缺乏柔性,導致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專業特色無法體現,培養出的學生知識結構單一,沒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缺乏競爭優勢。

(2)課程體系過于追求理論的系統完整。我們長期以來堅持的是一種以理論知識為中心的課程模式,而每門課程都力求很完整、很系統,課程之間存在很多重復內容,課時總量膨脹,導致學生的應用能力缺乏。

(3)對實習實訓教學的忽視。工商管理專業是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必須注重應用?,F有的人才培養方案中雖有社會實踐、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實踐環節,但缺乏整體設計,設置針對性差,實訓效果差,導致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差,職業崗位適應緩慢。其三,缺乏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講,學生聽,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課堂教學是長期以來的主要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社會組織能力、創造性的才能得不到提高,也不利于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創造型人才的成長。

二、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新構建

(一)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不同于研究型和學術型人才,也不同于職業技術學校培養出來的技能技工,應用型本科的基本特征是“以學科為基礎”和“注重應用性”,即在基本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側重于對學生應用專業理論知識指導實踐工作能力的培養。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專業所培養的學生不僅要掌握堅實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而且還要具備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技能,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的創業能力和創新能力,這樣才能適應社會發展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需要。因此,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能系統地掌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理論知識與技能,懂經濟、法律和生產技術的基礎知識,有較好的外語和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能在工商企業生產經營各職能部門從事綜合管理和專業管理,并具有一定實務性研究和創新以及創業能力的中高級復合型、應用型經營管理人才。

(二)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設計的基本思路

篇(10)

與其他管理類專業相比,人們對工商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的認識還比較模糊,這不利于該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順利進行。尤其是有些本科院校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層次結構在數量、培養目標定位等方面存在不足,根據現代社會的發展、人才需求的變化和素質教育的大環境,應該從多方面予以優化。本文針對這一迫切問題,在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人才素質要求及專業課程體系等多個層面上進行了積極而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

本科院校

工商管理類專業

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模式是為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而把與之有關的若干要素加以有機組合而成的一種系統結構,是可供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在教學活動中借以進行操作的既簡約又完整的實施方案,其組成要素是教育思想與教學理念、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體系、培養過程。要培養創新型人才,必須探究傳統培養模式的弊端,深刻理解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內涵,根據系統優化理論探求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合理途徑和有效措施。

一、工商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人才素質要求及專業課程體系是高校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應給予重點關注的三個問題,也是彼此相互關聯的三個問題。其中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決定著其余兩方面的要求,是三個問題中首先需要加以明確的方面。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過程實際上是專業人才培養社會性(一般性)目標和專業性(特殊性)目標的融合過程。社會性目標傳達的是社會整體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一般性、普遍性要求,其對同處某一特定社會系統的任何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是一致的,不因專業不同而有較大差異,只與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大背景有關。而專業性目標傳達的是專業人才未來工作崗位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特殊性、非普遍性要求,其對同處某一特定社會系統的不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是不相同、不一致的,因專業不同而有較大的差異。如有所謂的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理論研究型人才和實用型人才、決策層人才和作業層人才之分等等。如果將前者視為高校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所決定的宏觀環境要錄,那么,后者就是高校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所決定的微觀環境要求,它們都是高校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確立時需要考慮的因素。

二、工商管理類人才的特點與層次結構

工商管理類專業與其他專業相比較具有許多不同的特點:(1)起點高,工作性質決定了畢業生將擔任管理工作,負責對人、財、物的調配;(2)邊緣性,作好管理工作,需要科學的知識和藝術技巧。(3)實踐性,理論的有效性必須得到實踐的檢驗,在國外.其他企業或一定時期有效的管理模式不一定對每一個企業都有效。因此,工商管理類人才的培養也因此體現出了與其他專業不同的特點。

(一)“金字塔”型的人才培養層次結構

就整個社會人才分布來說,高學歷和高學位人數少,低學歷和低學位的人數多;就學習的基本規律來說,從低到高需要經過嚴格的選拔,因此在數量上也體現出了同樣的低多高少的現象,即社會總體意義上的人才層次結構應該是“金字塔”型的。

目前,我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也呈現出該結構形式,即本科生和??粕呐囵B數量大于研究生的培養數量。本科院校人才培養層次的“金字塔”型結構,沒有體現出本科院校的特色和社會分工中的角色,并因此與一般大學及專科學校在“金字塔”的底部形成激烈的競爭。當前一些??茖W校招生困難,造成社會教育資源的浪費和不正常的招生競爭,簡單地將其歸結為這些學校教學效果、分配困難或者違規操作,也是不客觀的。同時,招生困難與較低的適齡青年入學率也是一個不協調的因素。這些問題的存在,與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的層次上的定位不準確存在較大的聯系。

(二)本科層次是培養重點,培養目標具有雙重性

目前我國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以本科教育為主。本科生在我國一度被認為是天之驕子,一般認為,本科生就是高級人才,這種認識在很多學校的本科招生簡章中隨處可見,有的學校甚至在本科生招生簡章中表明要培養高級研究型人才?;谶@種認識,專業教育在本科教育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近年來,我國大力提倡素質教育,通識教育得到加強,作為折中的產物,本科四年被分成兩個階段,形成了前兩年以通識教育為主,后兩年以專業教育為主的培養模式。這一特點與日本的大學類似,在這種培養模式下,由于學校負責通識教育,各專業學院負責專業教育,于是學校和各專業學院各自強調一塊,出現了通識教育擠兌專業教育,或專業教育擠兌通識教育的局面,使本應該協調發展的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變成了“魚和熊掌”的關系。一些學生感到在素質教育培養模式下通識教育的不足,而另外一些學生則認為專業教育非常薄弱。

因此,在我國,對于本科層次的人才培養,有兩個關鍵性問題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對本科生的培養應該以學校為主還是以各專業學院為主?本科生教育應該以通識教育為主還是以專業教育為主?

三、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基本途徑和措施

(一)深化專業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增加創業類課程

在課程體系上,從學生應有的管理知識、能力、素質來總體優化設計,進行工商管理系列課程的改革和建設。在加強專業課程和基礎課程建設時,注重提高學生知識素養的新型課程的設置,增加學生對所學課程的可選擇性,針對學生的不同興趣,對學生實行分流培養;在課程體系改革方面,以能力培養為中心,突破現有課程的界限,注重系列課程的有機結合和相互滲透,構建“能力主導型”管理系列課程的新體系,引入西方先進的管理理論與地方經濟特色相結合的課程,比如《中小企業創業管理》《三國演義與孫子兵法》《商務溝通》等中西結合、融會貫通的課程;在教學內容改革方面,精選教學內容,吐故納新,處理好傳統內容與現代內容的關系。在傳授經典內容的同時,必須滲透現代管理的觀點和方法,為現代管理適當地提供展示的窗口和延伸發展的接口。

(二)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大力培養創新素質

創新素質的培養,首先要求轉變重共性、輕個性的教育觀念,注重人才素質的特質性。傳統的教育模式對所有學生使用同一本教材,同一個教學計劃,同一種教學方法,結果培養出的學生千人一面。其實,每個學生在知識結構、個性心理特征、興趣和愛好等方面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別。實踐證明,某些獨特的品質往往是其創新素質的表征。因此,強調培養學生創新品質,就首先要求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強調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大學應該更多強調給予學生一個廣闊的知識視野,一種終身學習的興趣,一種探索問題的意識。

(三)打造創新型師資隊伍

教育能否為新世紀培養出理想的創新型人才,教師教育思想的更新和教育觀念的轉變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教師要具有如下特征:具有崇高的敬業精神和真摯的教育情感;掌握先進的教育理論與方法;具有勇于開拓進取的創造才能和靈活機智的應變才能;具有創造性獲取信息、加工信息和輸出信息的能力;具有遠見卓識,善于啟發學生的創造性,鼓勵和喜歡學生求異、創新,等等。工商管理專業特點,要求教師不僅要對理論有深入的研究,還必須具備一定的管理實踐經驗,教師要從知識傳授者角色調整為學習組織者、合作者、開發者、引導者,成為一個卓越的課堂組織者。教學方式從講授式、灌輸式轉變為啟發式、案例式、探究式,能調動學生進行充分的思考和討論。

(四)提倡體驗式教學等現代管理教學方法

因循守舊的教學方法無法適應現代工商管理的要求,難以培養學生今后工作中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以人為本”、“彰顯個性”和“鼓勵創新”的社會背景下,用人單位更注重大學生的協作與溝通能力、實踐與創新能力、掌握與運用知識能力。為了適應社會的需要,高校學生越來越注重在接受知識的同時,積極參與到教學及實踐活動之中,通過親身體驗享受獲取信息的樂趣并培養專業情感,同時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達到提高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目的。因此,我們必須在現有教學模式基礎之上,進行大膽創新,轉變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通過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形式,讓學生在真實或虛擬的環境中通過體驗去感知、理解、領悟、驗證教學內容,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做到觀念、判斷、技能的自主形成并被主動掌握,這就是新型的教學模式――體驗式教學。

(五)構建有利于學生工作能力培養的評價體系

傳統教育評價體系使學生長于知識的接受和模仿,弱于逆向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缺乏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使學生出現極強的求同現象。要想打破這種“趨同現象”,就必須改變傳統的教育評價體系,構建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評價體系。一是要從注重結果評價轉化為注重過程評價,更關注學生的心理歷程、情感交流與理解溝通而不是知識的增減,更關注教學的互動過程而不是教學的知識授受結果,更關注師生在情境中參與的程度而不是結果的正誤;二是要由單一的評價標準轉化為多元化評價標準,在學習評價上,采取包括課堂觀察、測試與練習、學生作品評價、學生體驗與反思等多元化評價標準,著重評價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多元化評價更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使學生在統一評價的基礎上表現出一定的彈性,從而為他們的個性化發展提供空間。

參考文獻:

[1]陳建中,陳曉紅,郇良勛.本科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層次結構問題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16)

[2]莫少穎.互動式教學法在工商管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教育論壇(管理研究),2010(09)

上一篇: 經濟糾紛的處理流程 下一篇: 監理對勞務分包的管理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 | 亚洲第一人成网站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精品路线一 | 精品久久久久久午夜福利 | 日本有码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观看进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