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31 11:00:1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新農村建設的方針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F3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4(a)-0130-02
目前,我國村鎮建設速度呈現出不斷加快的發展趨勢。新時期,在廣大村鎮地區,如何更好地進行農房規劃建,以更好地改善村鎮的生產生活環境,改善村民的生活水平至關重要。另外,實施科學的農房規劃建設,也有利于優化投資環境,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在我國眾多地區的村鎮農房規劃建設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需要引起人們的重視并積極地予以分析研究。
1 新時期村鎮農房規劃建設存在的問題
1.1 農房規劃設計不科學
當前,在很多村鎮,在進行農房規劃的時候,都缺乏足夠的合理性。在開始規劃和建設之前,對當地的實際情況缺乏詳細的考察,對于本地區的總體建設規劃等缺少必要的了解。于是,在實際的規劃設計過程中便存在較大的盲目性,導致很多村鎮的農房建設規劃與當地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之間存在一定的脫節現象,甚至出現一定的矛盾沖突,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的出現。
1.2 村民農房質量意識薄弱
當前,很多村民在建設農房的時候都缺乏足夠的質量意識和安全意識。在開始施工之前,各種農房建設大部分都沒有詳細的施工圖。一些村民因自身經濟條件有限,在購買農房建設所需各種材料的時候選擇使用一些價格較低、質量較差的材料,給農房安全埋下了一定的隱患。另外,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負責施工的大多是缺少資質的土工匠。具體的施工操作也采用土法施工,在磚墻砌筑等操作中存在較多的錯誤,極易導致裂體、強度降低等安全問題的出現。
1.3 農房規劃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當前,很多村鎮地區在對農房規劃和建設情況進行管理的時候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很多管理人員都缺乏足夠的責任意識和法制意識等。對于本地區的農房規劃和建設概況,缺乏足夠的了解。對于近期一些農房建設項目的施工情況等未能夠及時予以關注和了解,對于各種規劃和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建設質量問題等無法及時的予以發現。另外,在進行管理的時候,還經常會出現優先自己和親友利益,對一些村民的建房申請進行扣押,導致未批先建、批少建多等情況的出現,嚴重地影響到村莊農房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開展。
1.4 農房規劃與建設質量監管不到位
目前,很多村鎮在對本地區農民房建設情況進行管理的時候,都存在建設質量監管不到位的情況。對于各種農民房建設項目的建設過程,沒有及時予以監督。另外,進行農房建設的時候,涉及到的建設規模大多相對較小。建設的時間不定,且項目較為分散。上述情況的出現,也給農房建設監管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于是,導致在很多村鎮農房的規劃和建設過程中,都沒有有監督職能的監督人員進行相應的各方面監管,包括安全監管以及質量監管等。這樣一來,直接影響到農房規劃與建設的合理性以及安全性。
2 提高村鎮農房規劃建設水平的措施分析
2.1 立足現實情況實施農房科學規劃
針對當前農房規劃設計不科學,與總體規劃脫節等問題,為提高農房規劃建設水平,需要立足現實情況進行相應的規劃。在進行農房規劃和建設的時候,首先要對當地的土地使用總體規劃進行必要的了解。進而結合建設底線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設計,相應的設計規劃應當符合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并根據需要合理編制村莊建設規劃。例如,要注意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合理避讓地震活動斷裂帶、地質災害隱患區、山洪災害危險區和行洪泄洪通道等。
2.2 加強宣教提升農房施工質量
各地區要注意做好農房規劃與建設方面的宣教工作,通過發放各種書面資料以及開展講座等方式,幫助村民了解更多村鎮農房規劃與建設相關的政策內容和知識等。并注意進行農房建設安全與質量問題等方面的宣教,以更好地增強村民的安全意識和質量意識。鎮政府還可以借助各種信息化手段,利用各種新媒體開展知識普及工作。例如,鎮政府可以開設官方微信,成立房屋基礎知識普及微信群,利用微信對相關人員進行不定期的知識普及等。 另外,對建設所需材料進行嚴格把關。成立村民建房質量監督領導小組,強化對進入施工現場建筑材料、構配件的質量監督管理,加強村民建房質量監督,指導村民在建設過程中嚴格選用那些符合建筑技術標準規范要求的材料。
2.3 強化村鎮農房規劃與建設管理
制定農房新建、改建、擴建管理辦法,切實規范農房建設,并加強農村建材市場管理,強化建材質量監管。各地區的鄉鎮政府要注意積極主動地履行自身的屬地管理責任,進一步健全農房建設管理機構,充實基層管理隊伍,落實工作經費和管理設施。鄉鎮村鎮建設管理機構切實履行人員管理責任,扎實負責農房選址、層數、層高等鄉村建設規劃許可內容的審核。在進行農房實地核實的過程中注意工作落實到位,在施工關鍵環節進行現場指導和巡查,發現問題及時告知農戶,對存在違反農房質量安全強制性技術規范的予以制止。聯合相關專業技術人員指導并幫助農戶開展各種竣工驗收工作,對符合規劃、質量合格的農房按有關規定辦理備案手續。對于經過驗收不合格的,則提出整改意見,并督促其及時地予以落實。
2.4 加強村鎮農房建設質量監管
在村鎮農房工程質量監管方面,為保障農房建筑質量安全,各地區可以委托有資質的企業承擔施工,并將其納入當地政府的工程質量監督體系之中。同時,不同地區的市、區、縣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可立足本地區的實際情況,組成培訓小組,專門負責對當地的農村建筑施工人員實施統一的培訓和管理。本著自愿參加的原則,開展各種農房建設相關的專業技能培訓,以促進其施工技能的提升。在農房建設竣工后,由建房村民會同建設承攬人一起,根據有關部門制定的竣工質量驗收辦法對房屋進行嚴格的驗收,以保證施工質量。另外,各地區的鄉鎮政府等還可以組織協調村民委員會、專業技術人員指導農房竣工質量驗收工作,以更好地保障農房建設質量。
3 結語
當前,我國正在大力進行城鎮化建設。針對廣大村鎮地區的農房管理現狀,還需要及時地對農房規劃建設現狀進行分析研究。從中發現存在的問題并積極地予以解決。通過大力強化農房建設質量監管以及規劃與建設管理等方式,更好地提高農房規劃與建設的科學性。從而切實保障廣大農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進一步提高農民的生活品質并為地區經濟等提供切實的保障。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D422.6 文獻標識碼:A
1前言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僅是戰略任務更是實現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基礎。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作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決定,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深得人心,順乎民意的一項德政工程。這次會議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全局出發,明確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任務,堅持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建設農村和諧社會,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作為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很多工作與之緊密相連,息息相關。這就要求國土資源部門努力提高管理水平,維護農民切身利益,從搞好農村用地規劃管理,保護耕地,積極推進土地管理、征地足額補償等方面,切實將工作做到實處,從而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2建設新農村的思路
建設新農村,必須認真貫徹黨在農村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堅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以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開展先進生產進農家,幸福生活進農家,文明新風進農家,美化整潔進農家,和諧民主進農家的“五進農家”實踐活動,在促進農業產業化、改善農村基礎設施、促進農村和諧穩定上求突破,促進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協調發展。而土地管理就是要根據新農村建設既定的發展目標,著實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最迫切的耕地保護和節約集約用地問題,切實保障國家和糧食安全,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依法提供用地,把好土地審批關,指導土地整理工作,使新農村建設帶給農民實惠,受到農民擁護,扎實穩步的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3新農村建設的土地管理措施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是我國發展進程中的一項戰略安排,是一項重大而又艱巨的歷史任務。在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我們要大膽實踐、勇于創新。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職能部門,要加強國土資源管理,在用地保障、土地規劃、資金配套等方面積極出謀劃策,努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堅持依法管理、貫徹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和嚴格保護、合理利用資源的方針,落實嚴格的管理制度,整頓土地市場秩序,大力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3.1科學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用規劃指導新農村建設用地
新農村建設要以村鎮建設整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為依據,以現代鄉村理念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科學合理地確定土地利用戰略目標,做好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我縣可持續發展,健康協調發展的重要保證。通過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進一步擴大建設用地比例,擴大中心鎮建設用地規模,實事求是地確定耕地保有量、基本農田保護區面積等,使規劃適應發展的需要。特別是要處理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用地需要,認真做好規劃,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留足用地空間,從而使新農村居住和產業發展用地得到保障,并引導農村和農民節約集約用地,達到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民生活居住條件的目的。
3.2積極推進農村宅基地復墾,推動新農村建設
建設新農村,主體是農民,戰場在農村,要千方百計調動農民的積極性。農村宅基地復墾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一個契機,一是宅基地復墾新增的耕地指標首先用于新農村建設,用地指標得到有效保證;二是拆遷戶的集中搬遷有利于新農村的集聚;三是“政府補一點、集體貼一點”的模式減輕了廣大農民向新農村點集聚的經濟壓力,也更為廣大群眾所接受。
3.3建立和完善農村發展的土地收益分配體系
在我國現行土地稅、費體系下,政府土地收益在農用地轉用和土地供應環節取得的多、在土地保有環節取得的少。在使用上,投向城市地區的多、投向農村地區的少,投向經濟建設的多、投向社會事業的少。這種格局加劇了城鄉發展差距和征地引起的矛盾沖突,同時也使地方政府盲目擴張建設用地。新農村建設,要對這種格局進行必要的調整。比如,提高耕地占用稅的征收標準,加大力度支持農村綜合開發;制定和完善全國性的耕地開墾費征收標準以及使用、轉移和監督管理辦法,保障對占用耕地的有效補償;嚴格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的征收管理,建立土地收益基金專項管理制度,嚴格規范土地出讓收益用于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農村建設用地整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具體標準,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3.4開展農村建設用地整理,改善農村生活環境
近年來,隨著農村人口不斷外流和遷移,一些農村的住房和宅基地隨之廢棄或閑置,出現了空心村等現象,而與此同時,大多數生活在農村的居民要求改善生活居住環境的愿望越來越強。在新農村建設中,要在村鎮規劃的統一指導下,尊重并引導農民積極參與,因地制宜的開展土地規整以及廢棄閑置地的開發利用等多種形式的農村建設用地整理。減少農村居民用地的無序發展,確保農村居民點用地,不侵占城鎮用地規劃指標,使農村用地向中心鎮集中,用地指標向工業化、城鎮化發展。
4結語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求實創新的態度,全面推進農村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經濟建設,進而實現由傳統農村向現代農村的轉變。而其中涉及到的土地管理問題需要進一步深思和探索,要切實履行保護資源、保障發展、維護權益、服務社會的職責。嚴格保護耕地,合理利用土地資源,落實嚴格的管理制度,及時研究解決新農村建設中出現的新問題,積極主動的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吹響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號角,各地按照中央“二十字方針”的要求積極投身于新農村建設,在實踐中總結出許多寶貴的經驗。雖然近年來新農村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同時也應清醒地看到在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各種問題[1-2]。因此,正確地對待存在的問題,認真分析,在工作中勇于創新,不斷完善各項政策,以利于新農村建設更好地向前推進。筆者就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談幾點粗淺的看法,以供參考。
1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問題
1.1村莊規劃不夠全面科學,不能有效發揮引領指導作用
有些鎮村沒有把村莊規劃編制工作擺上應有的位置,對規劃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認識不足,導致規劃編制不全面、不科學。一是重中長期規劃,輕短期規劃和年度計劃。雖然制定了新農村建設發展規劃,但新農村分階段建設的規劃還不夠明晰具體,對村容村貌建設要達到什么要求、生產發展要達到什么程度、生活寬裕要達到什么水平等,都缺乏具體的量化標準。二是重局部規劃,輕整體規劃。有的鎮只重視某個村某個點的規劃,而對全村甚至全鎮新農村規劃缺少通盤考慮。同時,有的村規劃起點低、水平低、層次低,質量不高,缺乏科學性、指導性。據調查,有的村規劃生搬硬套其他村,不能體現自身特色;有的村規劃與全縣及所在鎮的發展規劃、村鎮建設規劃、土地使用規劃等不相銜接,存在重復建設、投資浪費的隱患;有的村即使有了規劃,但由于鎮領導的更換和干預,隨意變動,不嚴格執行規劃,影響了規劃的嚴肅性;還有不少村對新農村建設的規劃沒有考慮,存在“跟著感覺走”的情況,不利于面上實施,導致不少村居只見新樓房、不見新村莊。
1.2農民主體作用發揮不強,存在政府包辦代替的現象
在基層,有的農民由于在思想認識上對新農村建設存在偏差,對新農村建設的意義、內容和措施認識不夠,對新農村建設僅僅是寄希望于上面有資金下來,村民等、靠、要的依賴思想較為嚴重,在許多新農村建設點上普遍存在政府包辦代替現象,農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
1.3基層干部對新農村建設存在認識上的誤區
一是“簡單化”。重硬件、輕軟件,重規劃、輕執行,重建設、輕管理,對新農村建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認識不足。二是“片面化”。以偏概全,只注重形式,將新農村建設等同于“新村”建設,少數基層干部過度熱衷于新村莊建設,樂于村莊建設的外觀,過分強調村容村貌的整潔,甚至把建了幾棟樓房作為新農村建設的成功典型,以村莊樓房多寡來衡量新農村建設的成效,嚴重忽視了全面發展,忽視了在公共服務、精神風貌、科技教育建設等方面開展工作。三是“短淺化”。在基層,哪里簡單就抓哪里的現象還比較突出,把新農村建設僅僅定位于硬化幾條路、改幾戶廁、裝幾戶自來水、粉刷幾棟房子等簡單的村莊環境整治,忽略了生產發展、鄉風文明建設對事關農村長遠發展,如對農業生產、農民增收等問題,缺乏足夠重視,措施乏力。
1.4要素制約突出,影響新農村建設規劃實施和試點工作開展
新農村建設面廣、量大、任務重,必須先行試點,再全面穩步推進。通過對示范村建設情況的調查和分析,當前存在政策、資金、土地等瓶頸制約要素。一是政策不夠完善。從中央到地方,雖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但有的政策存在不確定、不連續、不合理等因素,如以工補農怎么補,城市帶農村怎么帶,政府增加的支農資金如何補等,都沒有明確的規定,影響了鎮、村和農民的積極性。二是資金籌集難。不少村集體經濟薄弱,農民富裕程度較低,建設主體投資乏力。同時,縣、鎮兩級由于財力所限,對新農村建設的投入不足。三是土地制約明顯。1998年土地二輪承包時不少村沒有預留中心村用地,即使預留了,有的也已被置換為工業用地,或被重新發包,有的與現在的中心村規劃不相符合,導致能建新村莊的地方不在規劃內,規劃的地方不能建新村莊。加之新農村村莊建設、產業發展等涉及轉換用地的政策不明確,使土地調整、置換、募集比較困難,造成不少村新農村建設用地遲遲不能到位。
2對策
二、新農村的含義及如何建設
由于至今學術界對新農村及其建設內容尚未形成統一的認識,但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總的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20字方針內涵十分豐富,在此,筆者結合洪湖片談些淺顯的看法。
1.新農村的含義
新農村的一個新字即體現出了新農村的核心:先進。結合新農村建設的20字方針就可推知新農村應該包括5個方面,即新房屋、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新制度。這五者互相補充,不可或缺,共同構成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范疇。新房屋就是農村要因地制宜地建設各具地方或民族風俗的住房,同時房屋建設要符合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要能展現節約土地、材料和能源的新型農村的特征,目前在我國個別農村富裕地區出現的"農民豪宅",看起來講究氣派,從節約的角度看有土地和資源浪費之嫌,而在仙洪試驗區的引農上樓、建設農村社區的模式則很好的體現了這一要求,所以在建設新民居時要加強管理、統一規劃、廣泛采用節能的新技術;新環境主要體現在生態環境良好、生活環境優美。尤其是在環境衛生的處理能力上要體現出新的時代特征。像農村的生活垃圾區、污水溝、廁所、畜禽住所應按照衛生標準集中規劃和建設,如大規模的推行“一建三改”(建沼氣池,改廚,改廁、改廄)。同時也要注意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如道路、水電、廣播、通訊、電信等,讓現代農村共享信息文明,這是新農村的重要硬件,往往成為制約農村建設的基礎瓶頸,這也正是我國農村和發達國家農村的主要差距之一;新農民,有了新的房屋和環境遠遠不夠,關鍵要有具備現代化素質的新農民,即要有素質、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在農村教育、農民農業技術培訓和文化衛生道德建設上,我國農村要有很長的路要走。據統計,我國農民人均受教育只有7.3年,40%多沒有接受完整的九年義務教育;新風尚就是要移風易俗,提倡科學、文明、法治的生活觀,將農村多年積存的封建迷信的生活觀逐步扭轉,同時加強農村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營建全新的農村社會風尚;新制度即應提倡政府政策主導與基層民主自治相結合,在仙洪地區盛行的“五民工作法”,即實行“民議、民決、民籌、民建、民管”就是很好的一種民主制度,這種制度既保證了政府對農村的影響力也兼顧了農民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2.如何建設新農村筆者結合自身在洪湖片調研的實際以及參考部分學者及有關部門的觀點綜合認為建設新農村要搞好以下四個方面:
2.1“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針是建設新農村的標準。該二十字方針是在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上提出的,基本涵蓋了新農村的各個方面,與新農村的內涵是統一的,這就為政府如何建設新農村提供了一個標準,建設的各方面都要按照以上五個標準來進行,缺一不可。
2.2科學規劃,長遠著眼,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整體推進是新農村建設的基本前提。新農村并不僅僅只是家家戶戶有新房,家家戶戶門前有庭院,這僅僅只是新農村建設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新農村的農民們的幸福感問題,只有讓農民對自己的家園感到滿意幸福才能調動農民建設和維護新農村的積極性,通過農民的主動創建,從而實現新農村建設的可持續發展,這主要涉及到兩方面:一是推動城鎮居民與農村村民待遇一體化;二是緩解大面積留守老人兒童和農村精神文化生活匱乏的狀況
2.3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社會參與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主要途徑。新農村建設是一個大工程,政府的資金不可能僅僅集中在這一項事業上,同時新農村建設是為農民建家園,也不該由政府來大包大攬,應充分調動農民積極性,鼓勵農民參與進來,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與此同時,在這個大項目中,資金的需求量是極其龐大的,充分吸納社會閑散資金既可以緩解建設的資金問題,也可促進資金的流轉和增值[1]。
2.4集中投入,建好班子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有效保證。在資金的投入上,分配越廣,效果越差,不如集中投資,各個擊破,反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新農村的決策都是人的謀劃,領導團隊的決策決定了新農村發展的方向,因此建立一個強有力的鄉鎮領導班子才能狠抓落實,更好地帶領農民進行新農村建設。
三、推廣仙洪試驗區經驗尚須注意的問題
從新農村的含義上看,洪湖片農村正處于一個從傳統的農村過渡到一個新型的城鎮的轉變階段,總體方向是對的,但從可持續發展及全面發展的角度上看,洪湖片農村的發展仍存在一些不足,因此這些問題就必須提出并得到糾正,從而既可以實現洪湖又好又快的發展,又可以避免其它地區盲目套用經驗、機械的模仿。
1.建立一個強有力的領導協調機制的問題
仙洪試驗區是全國第一個跨區域的、較大范圍的、綜合性的新農村建設試驗區,尤其是打破行政區劃跨洪湖、監利、仙桃,三縣市建制是其他實驗區所沒有的特點,由省委省政府專班掛帥統一協調調度,但是實際上省委省政府無法對具體的發展操作進行實施,所以具體事宜是由試驗區各縣市各自實施,由各縣市的新農辦來協調,因而從某種程度上說,仙洪試驗區還是缺乏一個強有力的專班來領導的,這就為地方本位主義的的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不難得知要想把仙洪試驗區的跨區域優勢體現出來,這個問題必須得到重視并解決[2]。
2.關于城鄉結合部、縣域交界處農村發展的問題
城鄉結合部、縣域交界處的發展是中國城鎮發展的痼疾,容易被忽略,但仙洪試驗區之所以要打破建制跨區域的目的之一就是想要解決區域間的發展不平衡,尤其是城鄉結合部和縣域交界處“三不管”的狀況,筆者認為仙洪試驗區對該問題的重視程度應該遠高于其它地區,該問題不解決,不僅城鄉一體化建設是空想,還會惡化該地區的干群關系,易發生群眾性事件,影響社會和諧,與新農村建設要義背道而馳。
3.關于明確新農村建設的理念與最終目的的問題
新農村建設的理念并不僅僅只是決策者所要考慮的問題,一定要包括政策的實施者,如果實施者不理解新農村建設的理念,就無法很好的把握新農村建設中所出現的問題,容易誤讀新農村建設的要義,新農村建設的決策者和實際操作者一定要清楚新農村并不是住房和外觀上的新,更深刻的內涵是要讓新農村的村民享受與城鎮居民同等的國民待遇使他們達到幸福感上的城鄉一體化,這才是新農村真正建設完成后才能到到的效果。
4.政府公信力喪失及干群關系問題
在仙洪試驗區內由于建設的規模大項目多,因此干部與群眾聯系的程度遠遠超過其它農村地區和以往的,由于部分政策實施者的錯誤方式導致群眾對政府不滿,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有政策實施者的業務水平和道德素質較低,另一方面也與政府官員對自身的定位偏離了為人民服務這一原則有關,所以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一方面要選好人,另一方面要加強業務人員的思想素質培訓,在落實政策的過程中要結合本地的實際和風俗狀況,要充分對新農村建設的主體農民進行引導而不是走向對立面。
參考文獻: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推進現代化進程中重大的歷史任務。把這一重大歷史任務落到實處,必須抓住關鍵環節,創新思路,扎實推進。
一、把經濟發展作為第一要務,著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多管齊下,在增加農民收入上下工夫。要堅持把促進農民增收作為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中心任務,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調整農業結構,擴大農民就業,加快科技進步,增加農業投入,強化對農業支持保護,力爭實現農民收入較快增長,盡快扭轉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趨勢。第一,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在加快建設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和培育壯大主導產業過程中,政府要通過良種補貼、培訓補貼、大中型農機具補貼和退耕還林還草補貼等多種方式,對農民實行直接補貼。第二,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要通過安排專項資金、給予財政貼息和補助等形式,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著力培育一批競爭力、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和企業集群示范基地,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與農戶有機結合的組織形式,讓農民從產業化經營中得到更多的實惠。第三,加快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增加農民非農收入。要結合農業產業化經營和小城鎮建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村服務業。加強對發展農村二、三產業的引導和服務,在市場準入、融資條件、政策支持等方面創造平等競爭環境。第四,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進一步提升農業科技水平。加強和改進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研究制訂相應的激勵政策,鼓勵創辦和扶持發展一批高效農業示范園區。第五,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力度,努力拓展外部增收空間。農民進城務工,不僅是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也是發揮我國勞動力充裕的比較優勢,增強制造業和服務業競爭能力的重要因素。應繼續促進農民向城市合理有序流動,依法維護進城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
二、強化統籌城鄉發展理念,形成城鄉互動、以城促鄉的良性格局
統籌城鄉發展是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途徑。統籌城鄉發展,就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兩個趨向”的重要論斷,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
建設新農村,要和推進城鎮化進程有機統一起來。城鎮化和工業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是要把工業和農業、城市和鄉村分割開來,更不是要把新農村建設與推進城鎮化對立起來,而是要使工業和農業、城市和農村更加緊密地聯系起來,把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與解決“三農”問題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切實貫徹好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發揮好工業和城市對農村的帶動作用,著力提高農村工業化、城鎮化的水平,帶動和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各項建設。
建設新農村,必須堅持規劃先行,科學解決好建設什么樣的新農村的問題。搞好科學規劃是建設新農村的首要任務,必須立足于統籌城鄉發展,把新農村建設規劃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之中來統籌謀劃和安排。要把新農村建設規劃與“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結合起來,統籌編制城鄉產業發展規劃、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城鎮體系建設規劃和村莊布局規劃。
建設新農村,必須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改變城鄉分割的二元管理體制。要進一步消除制約城鄉協調發展的體制,促進城鄉資源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努力改變城鄉發展差距過大的狀況;改革經濟社會管理方式,逐步建立城鄉一體的管理體制和機制;改革勞動和就業管理體制,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就業制度;改革戶籍管理制度,放寬農民進城就業和定居的條件。摘要]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把握好關鍵環節,以經濟發展作為第一要務,以城鄉統籌作為基本理念,以創新體制機制作為重要保障,以培育新型農民作為基礎工程,努力探索符合實際的新農村建設新路。
[關鍵詞]社會主義新農村;經濟發展;城鄉統籌;體制創新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推進現代化進程中重大的歷史任務。把這一重大歷史任務落到實處,必須抓住關鍵環節,創新思路,扎實推進。
一、把經濟發展作為第一要務,著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多管齊下,在增加農民收入上下工夫。要堅持把促進農民增收作為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中心任務,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調整農業結構,擴大農民就業,加快科技進步,增加農業投入,強化對農業支持保護,力爭實現農民收入較快增長,盡快扭轉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趨勢。第一,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在加快建設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和培育壯大主導產業過程中,政府要通過良種補貼、培訓補貼、大中型農機具補貼和退耕還林還草補貼等多種方式,對農民實行直接補貼。第二,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要通過安排專項資金、給予財政貼息和補助等形式,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著力培育一批競爭力、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和企業集群示范基地,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與農戶有機結合的組織形式,讓農民從產業化經營中得到更多的實惠。第三,加快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增加農民非農收入。要結合農業產業化經營和小城鎮建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村服務業。加強對發展農村二、三產業的引導和服務,在市場準入、融資條件、政策支持等方面創造平等競爭環境。第四,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進一步提升農業科技水平。加強和改進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研究制訂相應的激勵政策,鼓勵創辦和扶持發展一批高效農業示范園區。第五,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力度,努力拓展外部增收空間。農民進城務工,不僅是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也是發揮我國勞動力充裕的比較優勢,增強制造業和服務業競爭能力的重要因素。應繼續促進農民向城市合理有序流動,依法維護進城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
二、強化統籌城鄉發展理念,形成城鄉互動、以城促鄉的良性格局
統籌城鄉發展是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途徑。統籌城鄉發展,就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兩個趨向”的重要論斷,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
肥東縣在新農村建設上通過科學布局來“起篇”,認真編制新農村建設“新規劃”,明確了以縣域為單元整體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大思路,將全縣劃分為“近城區、近郊區、遠郊區”三個圈層,大力開展村莊布點和“百村規劃”,科學制定新農村建設產業發展規劃、村莊整治規劃、水路電網規劃、公共配套規劃等。目前,首批村莊布點和“百村規劃”已完成300多個基層(重點)村詳規和30多個中心村詳規,做到規劃一步到位,建設分年實施,確保新農村建設既符合“20字方針”要求,又能體現自身特色,形成層次分明、發展協調、統籌推進的良好格局。
二、主要工作任務
1、深入楓木村開展調研。全面掌握基本情況,理清工作思路,明確工作重點,形成工作計劃。(4月5日以前完成)
2、積極推進新村建設。年內要完成新村第一、二期工程,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發揮共對周邊村屯的帶動輻射作用。重點是要加強與責任單位、幫扶單位、新村項目工程承包人的溝通聯系,采取措施,強力推進新村建設,認真把關新村住戶立面裝飾工程,督促實施道路硬化、綠化、美化及沼氣室建設等配套工程。
3、抓好科技信息服務站建設。全面完成科技信息服務站的軟硬設施建設。積極籌措資金,把科技信息服務站加到第三層,配備電視機、vcd、電腦、課桌椅等,實現“三電合一”(電視機、電腦、電話),把科技信息服務站建設成為楓木村培訓農民群眾、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傳播農村種養科技知識,推進農村“三個文明”建設的服務平臺。
4、組織舉辦科技培訓班。充分發揮科技信息服務站的作用,組織舉辦3期以上農民培訓班。一期黨員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培訓班,兩期種養適用技術培訓班,要圍繞楓木村森林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桑蠶產業、畜禽水產等產業的發展舉辦培訓班,不斷提高老百姓的致富能力,使群眾真正獲得科技實惠。(12月底以前)
5、組織申報并實施《楓木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科技示范》項目,要按要求,向自治區科技廳組織申報項目材料,項目立項申批后,要認真組織實施,推動楓木村資源產業的形成和科學發展。(4月30日以前完成項目申報材料)
6、策劃包裝楓木村部和科技信息服務站。室內各項規章制度要充實內容、重新策劃、設計、上墻;制作楓木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圖片展板;科技信息服務站掛醒目的牌匾。
7、策劃建造宣傳窗。策劃建造一個長10米,高2.5米的宣傳窗,主要用于宣傳黨的農村方針政策以及楓木村社會主義農村建設取得的成效。
8、配合河池鎮黨委、楓木村委抓兩委換屆選舉及其他工作。
9、做好總結匯報和宣傳。認真做好楓木村新農村建設試點的總結匯報工作,特別是總結好“1+1+1“結對共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經驗,爭取河池日報社和河池電視臺有幾篇報道。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強領導。局領導班子由韋乃偉副局長分管,具體由蘇為民同志抓落實,新農村建設指導員,每月下村20天以上。
2、進一步爭取楓木村新農村建設試點責任單位、幫扶單位的支持。
中圖分類號:S-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1)-03-0058-2
建設現代新農村,推進城鄉一體化,是現代化建設中一項重大而長期的戰略任務。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作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決定,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深得人心,順乎民意的一項德政工程。這次會議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全局出發,明確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任務,堅持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建設農村和諧社會,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作為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很多工作與之緊密相連,息息相關。這就要求國土資源部門努力提高管理水平,維護農民切身利益,從搞好農村用地規劃管理,保護耕地,積極推進土地管理、征地足額補償等方面,切實將工作做到實處,從而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1 推進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幾個問題
1.1 新農村建設的用地指標問題
根據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規定,農民建房涉及占用農用地的應當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而農用地轉用的年度計劃實行的是指令性管理,層層切塊下達,中央切塊到省、省切塊到縣、縣切塊到鎮。雖然在下達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時,一再申明要合理安排、優先安排新農村建設用地,但事實上用地指標大多用到了其他項目上,最后落實到新農村建設上的指標少之又少。特別是在實施城市化、工業化進程中,進一步完善城市基礎配套設施、鞏固城市發展基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需要大量的土地。
1.2 土地調整和流轉問題
土地調整和流轉困難已經成為新農村建設的嚴重問題,新農村建設規劃先行已取得共識。但規劃就得調整土地,而目前國家的土地政策是30年不變,自從國家免收農業稅之后,競相要地已成為農民糾紛的熱點之一。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農民建房除部分項目帶征的拆遷安置用地外,絕大多數的用地均為集體使用土地,如果不解決好土地流轉和承包地調整的問題,建設工作很難開展,往往由于一戶農民的承包地無法調整可能導致整個新農村點的建設處于停滯狀態。
1.3 用地報批的嚴要求一時難以適應
全國開展治理整頓土地市場到《決定》的出臺,國家對土地管理越來越嚴,確屬急需的建設項目用地,可報國務院審批。這一政策對急需建設項目的范圍、條件和報批程序都作了詳盡的規定,用地報批的程序和要求十分嚴格,加上當今社會體制人治重于法治的癥結未能徹底糾正,還有歷史上遺留問題等,造成用地仍較混亂無序。如因用地指標對必要的用地無保障,因此需要征用土地時往往顧不了用地指標。
2 建設新農村的思路
建設新農村,必須認真貫徹黨在農村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堅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以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開展先進生產進農家,幸福生活進農家,文明新風進農家,美化整潔進農家,和諧民主進農家的“五進農家”實踐活動,在促進農業產業化、改善農村基礎設施、促進農村和諧穩定上求突破,促進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協調發展。而土地管理就是要根據新農村建設既定的發展目標,著實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最迫切的耕地保護和節約集約用地問題,切實保障國家和糧食安全,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依法提供用地,把好土地審批關,指導土地整理工作,使新農村建設帶給農民實惠,受到農民擁護,扎實穩步的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3 新農村建設的土地管理措施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是我國發展進程中的一項戰略安排,是一項重大而又艱巨的歷史任務。在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我們要大膽實踐、勇于創新。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職能部門,要加強國土資源管理,在用地保障、土地規劃、資金配套等方面積極出謀劃策,努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堅持依法管理、貫徹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和嚴格保護、合理利用資源的方針,落實嚴格的管理制度,整頓土地市場秩序,大力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3.1 科學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用規劃指導新農村建設用地
新農村建設要以村鎮建設整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為依據,以現代鄉村理念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科學合理地確定土地利用戰略目標,做好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我縣可持續發展,健康協調發展的重要保證。通過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進一步擴大建設用地比例,擴大中心鎮建設用地規模,實事求是地確定耕地保有量、基本農田保護區面積等,使規劃適應發展的需要。特別是要處理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用地需要,認真做好規劃,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留足用地空間,從而使新農村居住和產業發展用地得到保障,并引導農村和農民節約集約用地,達到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民生活居住條件的目的。
3.2 積極推進農村宅基地復墾,推動新農村建設
建設新農村,主體是農民,戰場在農村,要千方百計調動農民的積極性。農村宅基地復墾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一個契機,一是宅基地復墾新增的耕地指標首先用于新農村建設,用地指標得到有效保證;二是拆遷戶的集中搬遷有利于新農村的集聚;三是“政府補一點、集體貼一點”的模式減輕了廣大農民向新農村點集聚的經濟壓力,也更為廣大群眾所接受。
3.3 建立和完善農村發展的土地收益分配體系
在我國現行土地稅、費體系下,政府土地收益在農用地轉用和土地供應環節取得的多、在土地保有環節取得的少。在使用上,投向城市地區的多、投向農村地區的少,投向經濟建設的多、投向社會事業的少。這種格局加劇了城鄉發展差距和征地引起的矛盾沖突,同時也使地方政府盲目擴張建設用地。新農村建設,要對這種格局進行必要的調整。比如,提高耕地占用稅的征收標準,加大力度支持農村綜合開發;制定和完善全國性的耕地開墾費征收標準以及使用、轉移和監督管理辦法,保障對占用耕地的有效補償;嚴格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的征收管理,建立土地收益基金專項管理制度,嚴格規范土地出讓收益用于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農村建設用地整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具體標準,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3.4 開展農村建設用地整理,改善農村生活環境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3-0004-01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解決我國城鄉二元結構突出矛盾的重要舉措,“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20字方針是新時期新農村建設的奮斗目標和合理途徑。新農村建設為農村經濟發展指明了戰略方向,但從實踐效果來看新農村建設存在速度過慢、建設質量低、面子工程多等問題,大多地區新農村建設處于摸索階段。
一、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問題
1. 宣傳效果不佳
首先是部分干部對新農村建設的概念 把握不準,建設目標不明確,政策掌握不透;其次是存在畏難情緒,工作主動性不強;其三是農民群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不高,主體意識未體現,從而導致上頭熱、下頭冷,干部干、群眾看的現象;其四是農民對新農村建設的期望值過高,對長期性、艱巨性認識不足。新農村建設的宣傳力度和廣度不夠,再加上當前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還沒有具體的標準,從而導致于少數村干部在認識上存在偏頗,誤認為只要搞好村莊規劃,建成小康新村就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群眾對新農村建設還未正確看待,有的認為這是政府的“形象工程”,領導的“面子工程”,誤認為又要搞創建,又要搞驗收。
2. 勞動力轉移滯后
近年來,通過大力實施“陽光工程”、“雨露計劃”及農民工轉移培訓,培養了一批適應進城務工的新型農民。但其效果仍然很不明顯,外出務工人員所從事的行業依然是簡單勞動的建筑小工、家政服務和制造行業,而且外出務工人員年齡參差不齊,大至六十多歲,小至十五六歲,究其原因還是現行農民知識化工程不貼近農村,不貼近農民,與農民的需求造成了脫節,因此培育新型農民任重道遠。
3. 基礎設施不完善
新農村建設基礎設施配套資金大多要靠地方財政投入,而縣、鄉(鎮)兩級財力有限,只能維持正常的工作運轉,沒有解決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村級更是沒有積累,大多數村均為“空殼村”,每出一分錢都必須通過村民“一事一議”來決定,導致滿腦子想法卻不能付諸實施。
二、新農村建設的對策
1. 開展多元化宣傳工作
利用電視、宣傳單、墻報、標語等宣傳媒體加強宣傳,多渠道、多形式宣傳新農村建設的目標任務,重要意義和工作方法。通過這些扎實有效的宣傳教育工作,用示范村作典型,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深刻認識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政府是主導,農民才是主體,農民群眾只有積極行動起來,群策群力建設自己的家園,才能過上幸福、小康的日子。
2. 扎實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堅持以發展促增收,構建科學合理的農民利益保障機制,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經濟生產條件,提高農村經濟活動和生產效率,達到增收的目的。二是加大土地流轉,鼓勵種植大戶、農業企業等推進土地經營權流轉,將土地向種養大戶集中,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三是產業化經營,根據本地特色發展特色農業,提高農業增收的活力。四是轉移勞動力,為外出務工人員提供專業的就業指導,組織好勞動力輸出工作。五是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在加強鄉(鎮)農業技術服務隊伍的同時,充分發揮現有農村科技服務設施功能,積極探索與農業科研單位和院校的合作,引進適合本地自然資源的“三新”(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項目,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要圍繞“一鄉一特”、“一村一品”,做大做強特色支柱產業;要著力培育農村種養加協會組織,增強帶動、輻射能力,搞好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吸收更多的農戶加入協會,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3. 加強村容建設
堅持規劃先行、試點示范、分步推進的原則,引導有條件的農民在規劃區內通過自力更生拆舊建新、移民搬遷、危房改造等途徑,開展舊村改造和新村建設,搞好配套設施建設,搞好村莊綠化美化和環境衛生,不斷優化凈化居住環境。要把新農村建設與扶貧開發結合起來,鞏固農村義務教育和新型合作醫療成果,探索建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解決農民群眾養老等社會保障,不斷提高生活質量。要注重困難群眾生產生活救助體系建設,關注弱勢群體,實現共同致富。
4. 完善培訓體制,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水平
提高農民的文化素養不僅有利于建設文明農村,還有利于廢除陳舊的風俗,豐富村民的精神生活。通過陽光工程培訓、科技三下鄉等多種形式,著力培養農民的素質,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生產技能水平。除了定期培訓外,還要利用村級廣播、多媒體、村級書屋、宣傳欄等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宣揚集體主義、社會公德等,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將技能培訓與農民的生產實踐結合起來,促使其將知識轉化成生產力,促進專業化、規模化、科技化農業的發展。
5. 落實好領導聯系示范村、部門幫扶示范村制度
將領導聯系示范村、部門幫扶示范村納入各級年度目標考核內容,要求部門每季度至少深系(幫扶)點上調研、指導、落實工作一次。
6. 公共服務建設
農村地廣人稀,公共服務資源供給成本高、平均效益低,公共服務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硬件基礎,必須堅持將醫療、教育、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作為新農村建設的核心人物,建立完備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選擇合理的空間點,安排好各個空間開發時序,將公共服務供給疊加進去,產生累積效應,最終建立完備的公共服務體系。
結束語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縮小城鄉差距、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舉措,各地的新農村建設都取得了成效,且存在一些問題,有關部門要學會總結經驗教訓,分析自身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積極根據本地特色開展新農村建設,爭取早日實現20字方針的奮斗目標。
參考文獻
二、改進農村文藝活動水準的幾點建議
(一)完善農村文藝活動的基礎設施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開展農村文藝活動首先需要對農村文藝活動的基礎設施進行完善,這也是保證農村文藝活動得以有序開展的重要前提。各級黨委政府要加大對這一方面的投入,為農村群眾修建基礎的文化設施,使其具備開展文藝活動的基本條件。如在農村建設電影放映廳等,使農村群眾在農閑時也可以享受到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加大農村文藝活動的隊伍建設要保證農村文藝活動的良好有序展開,必須建設一支較為優秀的文藝隊伍,一方面可以為農村群眾表演更為多樣的節目,另一方面還可以及時宣傳黨的政策方針,使農村群眾更加了解黨的建設路線,進而擁護黨的領導。各級相應的文化部門可以集中農村中的文藝愛好者進行培訓,使其具備表演的基礎;還可以引進外來文藝人才為農村群眾帶來不同形式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