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29 14:39:5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食品衛生學調查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學校食堂衛生安全事關千千萬萬青少年學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為進一步掌握學校食堂餐飲用具的衛生狀況,2004年4~11月,遂對綿陽城區32所大中專院校、中學及小學校食堂餐飲具、食堂內盛放直接入口的食品容器、用具衛生狀況進行調查,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對象:綿陽城區大專院校8所、中等??茖W校12所、中學10所、小學2所,共32所學校102個學生就餐食堂。
1.2方法:①采取現場檢查,詢問的方式,對食堂使用前的食品容器、用具進行衛生學調查,填寫表格。②對已消毒的桶(飯桶、菜桶)、盆(飯盆、菜盆)、打飯板(勺)、菜勺等多種接觸和盛放直接入口的食品容器、用具采用大腸菌群紙片法,按照GB14934-1994《食(飲)具消毒衛生標準》進行采樣、檢驗和評價。
1.3調查內容:①現場檢查學校操作間衛生、消毒設施、消毒藥物及保潔情況;②現場抽查餐飲具消毒方法、藥物消毒濃度及從業人員一般常識;③對餐飲具和食品容器、用具消毒隨機抽樣,采取大腸菌群紙片法定性試驗。凡出現1件定性試驗陽性判定為不合格樣品。
2 結果
2.1食品衛生管理、學?!叭C”及消毒設施情況:32所學校均有領導分管,102個學生就餐食堂均有負責人具體抓食品衛生工作落實,學校食堂95.0%有“三防”設施,每個食堂設有餐飲具洗滌池、消毒池和保潔柜,90.0%的學校食堂采用含氯制劑消毒,10%的學校食堂采用蒸汽消毒,衛生許可證申辦率為100%,從業人員812人,持有效健康證786人(96.8%),持有效衛生知識培訓合格證748個(92.1%)。學校食堂除餐飲具外,其它食品容器、用具均暴露在空氣中,無任何保潔措施。
2.2從業人員衛生常識情況:現場提問320名從業人員衛生常識知曉率為61.8%,72名食堂管理人員衛生常識知曉率為83.0%,詢問68名餐飲具消毒人員對餐飲具消毒方法及藥物消毒濃度知曉率為62.0%。
2.3學校食堂餐飲具及食品容器、用具消毒質量情況。
2.3.1不同管理方式學校食堂餐飲具消毒結果。32所學校102個食堂隨機抽取餐飲具共計3665件,合格2895件,合格率為79.0%,其中,學校管理食堂合格率86.1%,個人承包食堂合格中率為74.0%,個人承包與學校管理食堂的餐飲具消毒質量比較,學校管理明顯好于個人承包食堂(X2=79.51,P
2.3.2不同管理方式學校食堂食品容器、用具消毒結果。47個學校管理食堂隨機抽取食品容器、用具共計215件,合格195件,合格率90.7%,55個人承包食堂隨機抽取樣品182件,合格145件,合格率為79.7%,個人承包與學校管理食堂的食品容器、用具消毒質量比較,學校管理明顯好于個人承包食堂(X2=9.75P
3 討論
按照《食品衛生法》第二章第八條第五款規定,餐具、飲具和盛放直接入品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須潔凈、保持清潔。本次調查資料顯示,綿陽城區32所學校共有102個學生就餐食堂,其中學校管理食堂47個,僅占46%,個人承包食堂55個,占54%,說明學校受社會后勤工作趨向社會化的影響,對學校食品衛生安全管理工作重視不夠,學校食品衛生存在一定不安全隱患。從學校食堂餐飲具和食品容器、用具消毒合格率分析,個人承包食堂的餐飲具、食品容器、用具消毒合格率明顯低于學校管理食堂。由于學校領導重視不夠,管理松懈,個人承包食堂場地狹小、設施簡陋、衛生條件差、功能不完備,承包者及從業人員衛生意識淡薄,衛生習慣差,消毒工作不到位,消毒不嚴格,只注重經濟利益,忽視食品容器、用具消毒和保潔工作,對于經常使用的食品容器、用具操作中經手的人越多越容易人為二次污染,應加強消毒和保潔。
4 對策與建議
4.1加大投入,規范學生集中用餐場所。教育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加大對學生集體用餐食堂的投入,不斷改善學校食堂和學生集體用餐場所不符合衛生要求的布局,禁止中小學校食堂對外承包,逐步取締學校承包小食堂(店)的食品經營,由學校集中管理,開設規范的學生集體用餐食堂,為學生提供衛生安全的就餐場所,保證學校食品衛生安全。
少年階段的良好的營養是以后成人的健康的基礎。合理的營養是促進兒童正常發育和預防各種疾病的有效手段。但近年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兒童肥胖癥的發病率還有逐漸上升的趨勢[1],此外,營養不良也有著一定的發生率,這勢必會影響到兒童的健康發育。為配合健康教育,對學生普及營養衛生知識,提高學生合理營養的觀念,現于2010 年6 月對我地區600 名中小學生的營養與食品衛生的知識、態度、行為的抽樣調查,報告如下。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菏澤地區某中小學600 名學生為研究對象,該組學生身體狀況良好,排除急性感染、應激、腫瘤及其他免疫性疾病的學生。其中男310 例,占51.7%;女290 例,占48.3%。年齡7~13 歲,平均(9.9±2.5)歲。
1.2 研究方法
采用自編的并經專家審核通過的營養與食品衛生調查問卷進行問卷調查。問卷由被調查者的母親、調查人員及調查者本人共同填寫,調查前班主任詳細講解調查目的、調查內容、填寫方法及注意事項,解除學生的顧慮。問卷內容包括:①學生的一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學校、身高和體重等;②營養與食品衛生:包括營養知識,營養態度和營養行為(早餐、早餐的地點、課間餐及課間奶、零食以及營養保健品的攝入情況)。本次共方法問卷600 份,回收率為100%,有效問卷600 份,有效率100%。
2 結果
2.1 營養知識調查結果分析
該組中小學生在營養素、營養與疾病的關系方面的知識有較好了解,其中知道食糖過多或引起肥胖者有372 名,占62.0%。知道缺鈣會引起骨質疏松癥者有480 名,占80.0%。知道富含維生素食品者有510 名,占85.0%。知道富含鈣元素的食品者有498 名,占83.0%。知道富含脂肪的食品者有有480 名,占80.0%。
學生對某些營養知識的了解較為缺乏,其中知曉富含蛋白質的食晶者有348 名,占58.0%。知道缺鐵與貧血的關系者有330 名,占55.0%。知道缺碘與甲狀腺腫大的關系者312 名,占52.0%。知曉富含纖維素的食品者有270 名,占45.0%;知道知曉富含鐵食品者有246 名,占41.0%。知道富含維生素A的食品者有222 例,占37.9%。知曉高血壓與食鹽的關系者有172 名,占29.0%。對膳食寶塔的了解相對較差。其中有24.0%的學生了解,48.0%的學生了解,28.0%的學生完全沒有聽說過。
2.2 態度
該組學生中對營養知識感興趣者有432 名,占72.0%。認為早餐對人體的健康有重要影響者有492 名,占82.0%。平時看電視、廣播獲得營養知識的學生有560 名,占70.0%。
2.3 行為
①早餐:有89.0%的學生吃早餐,11.0%的學生不吃早餐,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為沒有時間者占58.0%。有83.3%的學生在家吃早餐,75.0%的學生在學校吃午餐。②課間餐、課間奶:有60.0%的同學吃課間餐,50.0%的同學喝課間奶。學生不吃課間餐、課間奶的原因見表1。③零食:不吃零食者占8.0%,偶爾吃零食者占56.0%,每周吃1~2 次者占15.0%,每天吃零食的學生占12.0%,每吃3~4 次者占9.0%。④營養保健品:有55.0%的學生在吃營養保健品。
3 討論
本調查結果顯示,中小學生對富含鈣、維生素、脂肪的食品及對食用過多甜食和缺乏鈣對人體造成的危害方面的知識較為了解,對其他了解率均不理想,尤其對膳食寶塔的知曉率較低,僅有24.0%的學生了解。這可能與目前學校健康教育課程的設置和教學質量有一定的關系,針對這種情況,學校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階段,選用合適的教材,通過多種途徑,如:廣播、電視、報紙、講座的形勢宣傳,包括基礎營養知識,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營養與健康[2]。中小學生處理發育的關鍵時期,早餐質量對健康和學習效率都很大的影響[3],結果顯示有89.0%的學生吃早餐,情況總體說來較為樂觀。雖然有的學生認為吃零食過多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但該組學生中不吃零食的學生僅為8.0%。另一方面,學生食用課間餐和課間奶的比例還未達到理想水平,課間餐和課間奶有利于及時補充學生消耗的能量。調查原因中顯示,學生不吃課間餐、課間奶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學校不提供,因此,要改善這一情況,學校必須要創造良好的環境,提供營養早餐或者課間餐,,促進生長發育,在預防營養不良的同時,控制超重和肥胖。
參考文獻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隨機抽取全市各級各類學校的食堂、校內小賣部及學校周邊的食品經營單位作為本次調查對象,共調查學校食堂53家,其中大學食堂3家,公辦中小學校食堂40家,民辦學校食堂3家,幼兒園食堂7家;校內小賣部39家;學校周邊食品經營單位80家。調查內容主要包括衛生許可證和從業人員健康證明辦理情況,學校食堂各項衛生管理制度建立情況和基本衛生設施情況,食品索證、食品加工過程和倉儲衛生情況,餐具清洗消毒設施情況和效果,冷凍食品、膨化食品、果凍食品的抽樣監測情況。
1.2 調查方法
采用統一的調查表,由衛生監督員負責調查填寫。對食堂餐具、冷凍食品、膨化食品、果凍食品分別按照GB2759.1《冷凍飲品衛生標準》、GB17401《膨化食品衛生標準》、GB19299《果凍衛生標準》進行抽樣監測。
2 結果
2.1 衛生許可證和從業人員健康證明辦理情況
表1顯示,53家學校食堂均持有有效衛生許可證,持證率為100%,有324名從業人員持有有效健康證明,持證率為99.4%;39家校內小賣部均持有有效衛生許可證,持證率為100%, 49名從業人員均持有有效健康證明,持證率為100%;學校周邊食品經營單位有59家持有有效衛生許可證,持證率為73.8%,有122名從業人員持有有效健康證明,持證率為79.7%。
2.2 食堂衛生管理狀況
44家食堂有完善的組織機構和各項衛生管理制度,合格率為83.0%。45家食堂的索證管理工作符合要求,合格率為84.9%。而民辦學校食堂均未建立組織機構和各項衛生管理制度,未開展食品索證工作。
2.3 食堂衛生設施狀況
按《餐飲業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衛生規范》的規定設置相應食品處理場所和衛生設施的有40家,合格率為75.5%。共采餐具240份,合格146份,合格率為60.8%(表2)。
表1 常熟市學校和學校周邊食品經營單位“兩證”辦理情況
表2常熟市學校食堂基本衛生狀況調查
2.4 食品經營單位衛生狀況
有46家單位正常開展了食品索證管理工作,合格率為38.7%。有72家單位倉儲設施符合基本衛生要求,合格率為60.5%。對經營單位銷售的食品各采1份樣品進行監督監測,共采119份,合格106份,合格率為89.1%,其中冷凍食品采41份,合格34份,合格率為82.9%;膨化食品采34份,合格30份,合格率為88.2%;果凍食品采44份,合格42份,合格率為95.5%(表3)。
表3常熟市校內和周邊食品經營單位衛生狀況調查
3 討論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校食堂能按照《餐飲業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衛生規范》的要求進行食品采購、加工、銷售、貯存,配置衛生設施、落實食品衛生管理和從業人員的健康管理、有效預防了學生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大部分校內和周邊食品經營單位都能經銷符合相應衛生標準的食品。但仍存在以下問題:
3.1 民辦學校食品衛生狀況堪憂
我市大部分民辦學校硬件設施較差,學校食堂簡陋,面積與就餐人數極不相稱,廚房面積普遍偏小。食品原料加工、烹調、蒸飯、售菜等大多同一區域操作,餐具消毒未能有效落實,保潔設施和防蠅防塵設施不到位。食堂及校內小賣部的索證工作基本處于空白狀態,小賣部內經銷的食品大部分均為價格低廉,衛生質量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食品。
3.2 食堂衛生設施尚有待改進
近年來,各校均投入大量的資金對食堂進行了新建、改建和擴建,并能與我所及時聯系進行預防性衛生審查,但一些老校老食堂(特別是城區)因受客觀條件的限制,無法整改到位,有9家食堂的備餐間未設置二次更衣室。
3.3 餐具消毒工作落實不到位
本次調查發現的食堂餐飲具消毒合格率偏低,其原因主要有:洗消設施和保潔設施不符合衛生要求,部分單位無專用保潔柜;消毒方法不正確,熱力消毒的溫度和時間掌握不當,消毒柜內餐飲具過多過緊放置,從而影響消毒效果;藥物消毒的濃度達不到要求,浸泡時間不足;操作人員沒有嚴格按照規定的程序進行清洗、消毒等。
3.4 學校周邊食品經營單位存在安全隱患
學校周邊食品經營單位有一部分是未經規劃允許,利用民宅破墻開店,無法辦理相關證照,但受利益驅使,無證經營。有的超越衛生許可范圍,擅自經營中餐和煎炸食品,但其基本衛生設施卻達不到標準;有的利用自用的廚房供應學生餐,無防蠅防塵設施、無餐具洗消場所。在本次調查中,僅15家單位開展了索證管理工作,且日常衛生管理混亂,存在過期食品和無標食品銷售,不同程度存在食物和雜物混放、食品著地存放的現象。
4 對策與措施
4.1 加強對民辦學校的管理
各級政府及教育等主管部門對民辦學校給予一定的扶持,幫助其改善辦學條件,并把好準入關。加強分類指導,因地制宜使其食堂的流程布局和衛生設施符合基本的衛生要求;完善監督管理,規范民辦學校的食品衛生工作。
4.2 加大執法力度
各職能部門密切配合,對學校周邊的食品經營單位開展專項整治活動,集中取締無證攤販,嚴厲查處食品經營過程中存在的違法行為,依法作出行政處罰,進一步形成長效管理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IX(2010)16-0248-02
實訓教學是高等職業教育中的核心內容,是實踐型、技能型、應用型高職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環節。為切實提高高職人才的培養質量,應采取有力舉措推進實訓教學改革,逐步構建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為本位、以技能培養為目標的實訓教學模式。
高職院校食品類專業大都開設《食品微生物》課程,其中實訓教學的內容成為該門課程的重點和課改的目標。為了滿足行業對食品專業人才的需求,深化實訓課程的教學改革,培養一支真正滿足行業需要的食品專業人才,很多院校都針對自身特點,建設一個滿足市場需要的實訓課程體系。本文對《食品微生物》實訓課程教學情況進行調查,以期為實訓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建議。
一、高職《食品微生物》課程實訓教學調查
1.調查方式及內容。以問卷為主要方式進行調查,無記名回答,調查時間較為集中(2010年3月9日至2010年3月15日),其中主要內容為對已參與過課程的評價及對該門課程的建議和看法。
2.調查人員選擇原則。選擇在校的食品類專業并且上過《食品微生物》實訓課程的學生為調查對象,以反映出高職高專院?!妒称肺⑸铩穼嵱栒n程的真實現狀,并為進一步提高和改革提供依據。
3.調查人數。我院在校食品專業學生共計170人,調查人數170人,收回意見有效反饋149份。
二、高職《食品微生物》課程實訓教學調查結果分析
根據有效選票的結果統計,大部分同學問卷焦點集中在以下幾方面內容:
1.實訓方式。對于實訓方式內容的調查題目,40%學生認為應該增大學生自主操作的實訓內容,教師在講解操作要點之后可以采用啟發的方式進行教學;2-3%的同學認為應適當增加完全自主實訓,即提供項目,有學生小組進行自主實訓;18%的同學傾向于傳統的課堂實訓模式;大部分學生對實訓課時量安排表示滿意。
2.實訓教師。從學生調查問卷中可以看出,學生對教師的要求很高。關于教師授課團隊的調查內容表明,18%學生選擇理論課任課教師擔任實訓課教學,25%學生選擇專門負責實訓的實驗員教師擔任實訓課程教學,46%學生認為企業一線的教師擔任實訓課程教學更有說服力,另外11%學生認為無關緊要。
3.實訓課程模式。調查內容中針對課程教學模式的內容提出問題,給出選項分別為實訓室操練,模擬企業流程操練、企業現場實訓。選擇實訓室操練的同學占調查人數的8%,選擇模擬操練的同學占23%,其余69%均選擇第三項,企業現場實訓。
4.實訓習慣養成。大部分同學對自我實訓習慣是否良好一題給予肯定回答,極少數同學對自己和他人提出了要求。其中8%的調查結果指出,在實訓過程中希望能夠有良好的環境保證,盡量不要受到其他同學打擾,希望能夠安靜的進行實訓練習;4%的學生提及了關于實訓臺面衛生的問題,呼吁同學們能夠保持良好的實訓習慣,實訓結束后及時進行衛生清潔,保證實訓環境清潔。2%的學生認為衛生清潔工作應該是教師的事情,教師應為學生實訓做好服務工作。
三、提高高職《食品微生物》課程實訓教學效果的措施和建議
1.樹立正確的職業觀,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從根本上提高實訓效果。本次調查結果顯示,2%的學生對養成良好職業習慣的問題回答漠然,認為保證實訓室衛生不是實訓內容;11%學生認為實訓授課教師無所謂何人,事不關己;以上的這些說明學生厭煩實訓教學嗎?可是這些學生卻對實訓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毫無保留地談了自己的看法,雖然有些建議聽似稚嫩,但卻不能不說明,這部分學生喜歡實訓的教學模式,但卻缺乏正確的職業觀。
從大部分調查反饋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是由于父母的決定、專業名稱的吸引等原因報考專業,慶幸的是學習后覺得比較喜歡,可以適應學習生活,但學生對自己的評價過高,認為大學畢業生可以找到高薪、無憂的工作,而對過程性學習不屑一顧,結果出現畢業后眼高手低的現象。為了避免類似現象出現,實訓教學過程中應強化過程性訓練,認真履行職業標準,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從根本上提高實訓效果。
2.結合高職高專學生特點,開發多種實訓方式,大力實施“理論一實訓”一體化教學模式,提高實訓效果。高職高專學生特點是動手能力強,但大多數學生學習習慣不好,注意力難以集中,因此結合調查結果,應注重開發多種實訓J方式,吸引學生。《食品微生物》是食品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實訓課時比重大,在設定實訓項目時,可以嘗試采用多種實訓方式,例如:項目實訓、模擬實訓、綜合項目操練以及現場教學等。
傳統的項目實訓一般是在理論內容講授之后進行實訓項目操作,現階段可以嘗試將理論溶于實踐,二者同時進行。例如《食品微生物》實訓教學中顯微鏡的使用項目,大可嘗試先請學生自主將顯微鏡進行拆卸、安裝,在拆卸安裝的過程中講述顯微鏡的構造、滲透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勢必記憶深刻,興致勃勃。
模擬實訓則是將校內實訓室模擬企業一線環境建設,實訓內容、人物角色扮演完全模擬企業,使學生在實訓的過程中適應企業的要求,提前熟悉企業的工作流程及方法。本課程中的樣品采集、預處理部分可按此方法操作。
綜合項目實訓可按照小組分配實訓項目,請學生自組團隊,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項目任務書,小組配合進行經費核算、項目策劃、實訓操作、項目結題等工作。本課程單元項目結束后教師可將學生分組,給出題目進行綜合實訓操作。學生在綜合實訓過程中,既可以鍛煉處理問題的能力,又可以將本課程的知識內容進行梳理、歸納、獨立實踐。
現場教學在具體課程中實施比較困難,但是教師可以設計將本課程內容中的一部分放到企業中進行,面對實際的操作規范向學生講解。
《食品微生物》課程實訓教學中,教師可以加入多種實訓方式,結合高職高專學生特點,采取多樣化教學,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將各種教學方式相結合,使實訓效果達到最好。
3.培養一支精英雙師型實訓教學隊伍,為培養學生職業技能打下基礎。目前,高職院校食品專業教師大多數屬于“校門到校門”狀態,缺乏企業一線經驗,實訓教學過程中多數在吃老本,以自己讀書時的所學教授學生。本次調查中。學生對教師的要求有所不同,但46%的學生認為企業一線教師擔任實訓課程教學效果較好。因此,提高高職《食品微生物》實訓效果的關鍵是要有一支既熟悉本專業的理論知識,又懂實踐的教師隊伍,否則,實訓教學目標的實現、學生能力的提高都將成為一句空話。
建議通過以下方法實施雙師型教學:(1)聘請企業人員兼任實訓指導教師;(2)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組織教師深入到企業實踐中進行專業對崗的掛職鍛煉;(3)重視對新到校任教的青年教師實踐知識的補充。
4.建立完整、全新的實訓考核體系,重視過程操作,從過程中逐步驗證實訓效果。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與職業能力為導向,采用多種形式評價考核學生的實訓課程。首先,注重實訓過程,加強過程監控,強調過程性評價。比如,我們在每一項實訓操作過程中記錄學生的預習情況、課堂操作表現、實訓成果、實訓報告,要求學生進行實訓記錄,每人一本實訓記錄本,完全按照規范要求操作,定期檢查實訓記錄本。其次,考核的標準不僅是技能操作結果,還包括學生對待實訓的態度,學生在實訓活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自我管理、溝通合作、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設計和創新等方面的能力,都是教師考核學生實訓成績的依據。再次,綜合項目的考核包括項目策劃分數、團隊合作分數、項目成果分數、項目匯報分數等,培養學生團隊配合能力以及職業綜合能力。
綜合各項過程指標,以公平為原則給出實訓課程分數,正確的將期末考核的壓力平分到過程操作中,使參與實訓的學生逐步提升自身技能,培養具有良好執業能力的食品專業人才,這才是實訓課程的最好證明。
參考文獻:
[1]簡彩云.高職《市場營銷》實訓教學的調查與分析[J].職業教育研究,2007,(6).
[2]周啟懷.職高生人生價值觀的現狀分析及解決對策[J].素質教育論壇,2009,(15).
血常規檢查是臨床檢驗的常規項目,主要包括血紅蛋白(Hb)含量檢測,是臨床上最常用的一個傳統篩查疾病的實驗方法[1] [2] [3],本文為了解和掌握克拉瑪依市獨山子區石化企業中小學學生6歲-12歲、13歲-15歲、16歲-19歲各年齡組及漢族與少數民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貧血發生情況,為石化企業中小學學生各年齡組及漢族與少數民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貧血監測與研究提供科學依據。作者對2012年獨山子石化全部在校健康體檢8118例中小學生血紅蛋白檢測結果貧血發生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的8118例對象均為2012年獨山子石化全部在校健康體檢中小學生,其中男4212例,女3906例,漢族6349例,少數民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1769例,按照小學(兒童)6歲-12歲;中學(少年)13歲-15歲;高中(青年)16歲-19歲進行各年齡分組。
1.2 檢查方法 ①由醫護人員抽取參加健康常規體檢學生靜脈血1.5-2.5ml,放入乙二胺四乙酸二甲即EDTA-K2抗凝負壓管中,迅速顛倒混勻。②2小時內送檢驗科臨檢室由檢驗科檢驗師采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完成檢測,分析血常規各項參數[3]。
1.3 血紅蛋白正常值[1] [2]
1.3.1 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
1.3.2 青少年(兒童):110~160g/L。
1.4 評價標準 貧血定義是指全身循環血液紅細胞總量減少至正常值以下。但由于全身循環血液中紅細胞總量的測定技術比較復雜,所以臨床上一般指外周血中血紅蛋白的濃度低于患者同年齡組、同性別和同地區的正常標準;青少年(兒童)?110g/L,即診斷為貧血[1] [2] [3] [4]。
1.5 根據血紅蛋白量的多少分為四等級[1] [2] [3] [4]:
1.5.1 血紅蛋白濃度低于30g/L為極重度貧血。
1.5.2 血紅蛋白濃度低于30-60g/L為重度貧血
1.5.3 血紅蛋白濃度低于60-90g/L為中度貧血;
1.5.4 血紅蛋白濃度低于正常參考值但高于90g/L為輕度貧血。
2 結果
2.1 體檢學生男女貧血發生率
體檢學生總數8118人,貧血發現104人,總患病率1.28%;
2.1.1 男性貧血17人、占貧血發生總數16.35%、占總數0.21%、占男性總數0.4%。
2.1.2 女性貧血87人、占貧血發生總數83.65%;貧血發生率:占總數1.07%、女性2.23%
2.1.3 各年齡組貧血發生率
6 -12歲貧血26例、占總數0.32%、占本組0.56%;13-15歲58例、占總數0.71%、占本組2.29%;16-19歲20例、占總數0.25%、占本組2.18%。
2.1.4各年齡組男女貧血發生率:
6歲-12歲男性9人、占本組貧血發生34.62%;女性17人、占本組貧血發生65.38%;占貧血發生總數25%。
13歲-15歲男性7人、占本組貧血發生12.07%;女性51人、占本組貧血發生87.93%;占貧血發生總數55.77%。
16歲-19歲男性1人、占本組貧血發生5%;女性19人、占本組貧血發生95%。占貧血發生總數19.23%。
貧血嚴重程度分布圖
2.2. 各年齡組漢族、少數民族貧血發生率
2.2.1 少數民族貧血發生率:貧血共計51例、占總數0.63%、占少數民族2.88%;6歲-12歲10例、占總數0.12%、占本組總數0.21%、占本組少數民族0.99%;13歲-15歲33例、占總數0.41%、占本組本組總數1.30%、占本組少數民族6.32%;16歲-19歲8例、占總數0.0985%、占本組總數0.87%、占本組少數民族3.83%。
2.2.2 漢族貧血發生率:貧血共計53例、占總數0.65%、占漢族0.83%;6歲-12歲16例、占總數0.197%、占本組總數0.343%、占本組漢族0.43%;13歲-15歲25例、占總數0.31%、占本組總數0.986%、占本組漢族1.26%;16歲-19歲12例、占總數0.148%、占本組總數1.309%、占本組漢族1.69%;
2.3. 各年齡組貧血嚴重程度發生率
2.3.1 重度0例;中度7例、占貧血總數6.73%、其中漢族男0例、少數民族男1例、漢族女4例、少數民族女2例;輕度97例、占貧血總數93.27%、其中漢族男10例、少數民族男6例、漢族女40例、少數民族女41例。
各年齡組貧血嚴重程度人數分布
2.3.2 6歲-12歲重度0例;中度3例、其中漢族女3例;輕度23例、其中漢族男6例、少數民族男3例、漢族女8例、少數民族女6例。
2.3.3 13歲-15歲重度0例;中度3例、其中漢族男0例、少數民族男1例、漢族女1例、少數民族女1例;輕度55例、其中漢族男3例、少數民族男3例、漢族女21例、少數民族女28例。
2.3.4 16歲-19歲重度0例;中度1例、其中少數民族女1例;輕度19例、其中族漢男1例、少數民族男0例、漢族女11例、少數民族女7例。
3 討論
按《診斷學》規定的正常人Hb國人標準[1]: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新生兒170~200g/L;青少年(兒童)110~160g/L[2]。青少年(兒童)?110g/L,即診斷為貧血。
[關鍵詞]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知曉率;調查
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是根據我國食品衛生監督工作現狀,由衛生部推出的一種全新食品衛生監督管理模式,牡丹江市衛生局衛生監督所自2003年10月起對市直屬學校食堂開展了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工作,為了解食堂管理人員對食品衛生量化分級基本知識的知曉狀況,現將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牡丹江市直屬46家學校食堂48名食品衛生管理人員。
1.2 方法:依據2003年版《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指南》和多年量化工作經驗,制做成統一格式的調查問卷,問卷共有8道題,由調查員對學校食堂管理人員一對一逐題調查收錄。
1.3 資料分析:用Excel進行調查問卷資料的錄入,對所得的計量數據進行描述性分析。
2 調查結果
調查發出問卷48份,收回有效問卷46份,有效率95.67%。
2.1 單項知曉率: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中分有幾個等級,答對者有25個,知曉率為54.35%,哪一個風險最小、信譽度最高,答對者43個,知曉率為93.48%。實施量化分級的目的,答對者33個,知曉率為71.74%,取得衛生許可證最低要達到哪一個級別,答對者35人,知曉率為76.09%,食品衛生量化分級是通過哪個量化表進行評分,答對者28人,知曉率為60.87,量化分級結果是否向社會公示,答對者40人,知曉率為86.96%,食品量化分級是否終身制,答對者33人,知曉率為71.74%,學校食堂食品衛生安全第一責任人是誰,答對者35人,知曉率為76.09%。
2.2 總知曉率:每份問卷答對5題以上(含5題)者為知曉。總知曉人數為39,總知曉率為84.80%。
3 結論
通過調查顯示牡丹江市直屬學校食堂衛生管理人員對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知識的知曉率較高,但個別問題如“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中分有幾個等級”、“食品衛生量化分級是通過哪個量化表進行評分”等的知曉率相對較低,對這些知識點衛生監督部門在宣傳培訓時應注意重點加強。
興趣是一個人獲得知識、開闊視野、推動學習的一種強勁的內部驅動力,學生對所學課程的重視程度,決定了其學習態度和興趣。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實際上包含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得兩門學科,即營養學與食品衛生學[2]。
緒論課教學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目的,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轉化為學習的動力,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奠定思想基礎。我們將食品營養學與食品衛生學的概念、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發展簡史及對未來的展望進行分別講解。我們聯系實際,除了教材中的內容,還查閱資料,講授大量與人類現代生活息息相關的營養學和衛生學知識。如近些年被世界各國密切關注的瘋牛病、禽流感等食源性疾病的流行,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國內保健食品的混亂現狀等等,以此來使學生了解到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理論和技術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學習熱情明顯高漲。
改革教學手段
積極探討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充分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和先進教學手段,將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有機結合。多媒體課件的使用有效地縮短了學習時間,增大了信息量,活躍了課堂氣氛,使授課內容更直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過多地依賴多媒體課件,會使師生之間失去互動性,使學生無法跟上講課的進度,只能被動地接受授課內容,缺乏思維的過程。而傳統的板書具有靈活性和及時性,好的板書設計能直觀顯示教學內容的脈絡,突出教學重點,加深學生對知識要點的理解和知識體系的把握,有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連貫性[3]。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穿插板書教學,有利于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
講授與課堂討論相結合
為避免傳統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減少而導致教學效果的不盡人意,我們刻意將講授的知識貫穿于一個個生動的事例中,并引用熱點問題進行課堂討論,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引起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如:在講授《肉毒梭菌食物中毒》這一節內容時,除了講授肉毒梭菌的病原性,還聯系肉毒毒素的在美容醫學上的廣泛應用。這樣,不但使授課更加生動,同時又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又如:在講授《食物中毒及其預防》這一章內容時與如何處理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相結合。引導學生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時,調查前我們要做些什么準備工作?如何開展現場調查?如何確定中毒食物的致病原因?”等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帶著具體問題進行學習。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實驗課的開設主要分為三大部分:①綜合性實驗主要圍繞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問題,我們開設膳食調查、食物中毒案例分析,這些實驗將理論知識、實踐技能融會貫通,提高了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②常用實驗技能的培養,如食物中蛋白質、維生素C的含量測定,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實驗分析和儀器分析技能;③結合具體實例對課程的重要理論進行課堂討論,使學生深刻理解并扎實掌握一些枯燥但具有很強理論性專業知識。
多年的教學經驗發現,學生對實驗課程往往重視不夠,針對此現象我們力求在實驗課中選擇與現實生活非常接近的實驗對象,如:在《食品中總氮的測定》這一實驗中,我們盡量選擇學生感興趣、日常食用的牛奶、奶粉、黃豆、豬肉等食物作為檢測對象。
在實驗課教學過程中,我們除了強調學習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意義及實驗課在以后工作實踐中的作用,還組織學生參觀現代化食品企業,讓學生了解相關食品的加工工藝,實驗教學直觀化。給學生參與教研室科研活動的機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是一門實驗科學,該課程的基礎理論和實踐技能對于高素質、創新型預防醫學專業人才的培養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教學內容的改進、教學方式的改革等方面,我們應在遵循教學大綱的前提條件下,以培養學生興趣為重要指導原則,不斷探索教與學中的新方法,建設素質過硬、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將對培養合格的預防醫學畢業生和未來的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專業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R15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336(2013)16-0056-02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包括營養學和食品衛生學兩部分的內容,是預防醫學的一門專業課程,同時也是一門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實踐性的學科,因此在《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教學過程中,實驗課程占據很大的比例。實驗課的開展,一方面可以和理論課聯系,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理論知識,另一方面,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本文將對目前大學本科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實驗課程的教學談幾點體會和建議。
1 教學內容的調整
目前高校開展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實驗課程過程中使用的實驗指導多過于陳舊,部分院校使用校內自編實驗指導,但也多摘錄于人民衛生出版社統編的實驗指導,多年來未做改動。營養學實驗內容多為營養素的測定,如凱氏定氮法測定蛋白質,索式抽提法測定脂肪,通過尿負荷試驗來測定水溶性維生素,食品衛生學部分開展的實驗如酒中甲醇的測定,肉制品中亞硝酸鹽的測定,這些傳統的實驗已經不能滿足日益發展的需要,比如凱氏定氮法測定蛋白質存在漏洞,它會將所有含有氮元素的物質統統記作蛋白質,而肉中瘦肉精的檢測也急需納入本科生的實驗課程當中去。
2 教學方式的改革: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傳統的實驗課程多選取一些經典的實驗,如利用凱氏定氮法來測定牛奶當中的蛋白質,這些經典實驗的操作步驟在實習知道中都有詳細介紹,且老師在帶教過程中也是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對每一步做出詳細講解,同時對實驗中的注意事項,儀器如何操作都做出詳細介紹,學生只需按照老師的介紹和實習指導中的步驟操作即可。并且由于時間關系,實驗老師會提前準備實驗中所需儀器,配制所需試劑,學生甚至課前不用預習,只需簡單記憶實驗步驟,機械的模仿老師的實驗操作即可完成實驗。這使得學生及時完整地完成實驗操作也不能完全理解實驗原理,實驗過程若出現問題不能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實驗課更是如此。因此,在實驗課程的開展中,首先必須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比如,膳食調查,我們在學習完相應的理論知識后,將學生分組,自行設計調查問卷,自主調查,然后對獲取的結果進行分析。所有過程結束后進行結果展示,不同組之間相互比較,學習對方的優點,提出對方的問題,這使得學生對營養學這一部分內容有了一個整體的掌握。另外,實驗課程的教學地點也并非局限于實驗室,比如關于HACCP和GMP的學習,我們就把學生帶到乳制品企業,讓學生在參觀的過程中學習,學生在好奇和興奮中完成了知識的學習。
3 完善實驗課程考核方式
目前各高??己藢W生實驗課成績主要依照上課出勤情況和實驗報告的完成情況,這種考核標準存在一定的缺陷。導致一些雖然到課但是沒有參與實驗操作,課后抄襲同學實驗報告的同學拿到了高分。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甚至有一些同學,在其他同學實驗過程中完全不參與實驗操作,而是急于完成自己的實驗報告,實驗結束后相互抄襲數據。這種考核方法無法調動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也不能正確反映學生對于實驗操作技能的掌握情況,因此,實驗課程的考核可以采用一組同學分步驟完成一個實驗,帶教老師根據其操作情況,結合實驗結果以及實驗報告進行打分。
4 重視實驗結果的討論
每次實驗結束后,都會有學生拿著自己的實驗結果問老師自己的實驗結果好不好。其實,只要是實驗,就會有誤差,只要學生對于實驗結果做出合理解釋、能夠分析出誤差出現的原因就是對所學內容有了好的掌握。而實驗結果的討論,就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將所需理論知識與實驗結合起來,用理論知識來指導實驗,而通過實驗也使得理論知識的掌握更加牢靠。
總之,實驗課的改革是教學改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內容,符合國家教育的方針和策略,符合學科發展的自然規律[2]。通過實驗課程內容的更新,教學方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幫助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42-0127-02
作為食品類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程之一,《食品營養與衛生學》具有很強的科學性、社會性和應用性,關乎到國計民生的問題,因此,近年來逐漸成為學生熱衷的專業之一[1]?!妒称窢I養與衛生學》具有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特點,一方面,要深入學習理論知識,掌握營養學和衛生學的基本知識;另一方面,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具備從事食品營養所需的基本技能和解決食品衛生實際問題的能力。目前,《食品營養與衛生學》實踐教學方法滯后,導致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較低,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2]。因此,該課程的發展目標應該定位于培養直接為社會服務的實用型人才,使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將理論切實用到實踐中去。因此,加強《食品營養與衛生學》課程的專業實踐教學,探索一種有效的實踐教學模式,對提升該課程的教學效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舉措[3]。
一、《食品營養與衛生學》實踐教學模式現狀
近年來,盡管大多數院校開始重視《食品營養與衛生學》的實踐教學,但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其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實踐教學形式化。實踐教學一般只用多媒體教學或簡單的實驗,導致實踐教學方法缺乏創新。這種實踐教學方式,達不到實踐教學的要求和效果[4]。另外,安排學生到企業參觀,也只是幾個小時而已,大多簡要參觀而已,不能將所學基礎知識運用到實際中。
2.實踐教學師資力量薄弱。目前,許多高校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力量薄弱,沒有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師資體制[5]。另外,在實踐教學中,尚未建立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并且缺乏有效的評價體系,從而導致學生實踐環節考核薄弱,實習組織管理水平和指導水平不高,達不到預期的效果[6]。
3.實踐課程過多依賴教師。對于實踐課程的教學,特別是實驗課程,大多采取課堂講授、學生簡單操作、總結實驗結果,遞交實驗報告的模式,這種實驗課程的前期準備工作大多由實驗員老師完成,因此,其最大弊端就是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不能真正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7]。整個實驗環節,學生動手相對較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時間和人力的浪費,學生受益不大。
《食品營養與衛生學》在取得了理論教學成績的同時,實踐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亦不可避免。如何根據社會對食品專業相關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對現有的課程教學模式,特別是實踐教學,進行有益的改進和創新,是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二、構建《食品營養與衛生學》的實踐教學模式
針對《食品營養與衛生學》實踐教學的現狀及存在問題,我們必須改進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豐富實踐教學的渠道,提升實踐教學的效果,探索并構建該課程的實踐教學模式新體系。采取的具體措施如下:
1.改革與創新課堂教學方法。改進實驗課程的教學方式。授課老師需要針對現階段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科的發展,將新技術、新方法、新問題融入到已有的實驗內容上,更新實驗教材,調整實驗教學內容[8]。授課過程中,結合多媒體教學,運用圖片、視頻等資料進行實驗內容的講授,使一些抽象難懂的操作過程、注意事項展示得直觀形象[9-10]。在實驗操作上,打破以往實驗課程實驗員老師準備實驗的方式,采取學生親自動手準備實驗,操作實驗,讓學生多參與,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11]。另外,實驗過程中,授課老師積極推動“教”與“學”的互動,鼓勵學生多提問題,勤于思考,形成良性循環。完善實驗考核手段對于保障實驗教學效果也是非常關鍵的因素。過去以實驗報告為主的實驗考核方法,如果學生不參與實驗,但通過抄襲他人報告也可以得到高分,因此,不能真實地反映學生對實踐技能的掌握情況[12]。在今后的實驗成績考核中,可以將實驗成績分為課堂出勤、課上互動、實驗操作、實驗結果、實驗報告等幾個部分,以全面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特色專業課程實踐教學。為突出《食品營養與衛生學》這門課程的專業特色,在進行專業課程的設置和教學時,考慮加入一些符合實踐情況的教學內容,如膳食調查、特殊人群的膳食搭配、營養與慢性病等熱點問題,在授課過程中有所側重,增強人才培養的實用性[13]。例如以社區、農村或大學校園為實踐環境,鼓勵和引導學生開展膳食調查活動。通過膳食調查,使同學們了解膳食攝入情況,并給出了科學合理的指導和建議,同時開展營養與衛生知識的宣傳,解答調查過程中提出的相關問題,強化對該課程的“消化吸收”能力。請企業家進學校做專題講座。為了更好地接近實際生產,邀請企業高層對《食品營養與衛生學》課程學習的同學做專題講座,使學生更清楚地認識到社會對食品人才的素質和技能要求。這樣既能增加學生的興趣愛好,又能更好地有針對性地學習好專業知識,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另外,以此為契機,在完成相應的理論教學后,帶學生到企業參觀考察,加深對所學課程內容的理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2.深化實習基地的建設。結合《食品營養與衛生學》的特色優勢,發揮學校的主導作用,以科研服務為基地建設合作的切入點,完善實習基地建設,促進學院教學與基地實習的有機結合。同時,能夠廣泛利用社會資源,開展校企合作,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使實習基地從合作中受益,為學生實習提供了重要的場所,為穩定基地建設和改革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探索出新路子。
3.改革實習基地的教學模式。在實習教學過程中,采取學校與企業相結合的組織形式。學院制訂實習教學內容,與校外基地共同參與實習教學過程,建立新型的實習基地教學模式。
根據該課程的培養目標,采取學校與企業相結合的實習教學方式,學院和校外基地共同制訂實習教學內容,調整補充實綱來適應社會發展形式變化的需要。實習過程中可以選擇相關生產車間進行實地參觀實習,比如啤酒、軟飲料、奶制品、肉制品及相關保健品生產廠等,以保證實習內容的適用性。實習參觀過程中,以典型的加工工藝方法為主線,瞄著重點操作單元,掌握關鍵控制點,適當增設基地管理和可持續發展部分,使實習與生產相匹配。
4.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打造一支專業素質高、理論扎實、實踐能力強的教師隊伍。可以通過聘請企業的相關技術人才,為學生開展專業課的部分教學任務或專題講座。鼓勵教師到相關企業進行交流合作,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通過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實踐教學進行改革,突破傳統實踐教學的局限性,以理論教學+校內實驗教學+校外基地實踐共同指導為模式,使學生的知識體系、技能狀態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培養,不斷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和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打造學生成為基礎知識扎實、能力強、素質高的專業人才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另外,在積極推行與校外基地合作的同時,挖掘與企業合作的潛力,發揮學校的優勢,并且引導學生學以致用,促進食品學科人才的培養和與社會經濟發展接軌的能力,為學生畢業后參加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周永,韋娜.提高《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教學質量的探索[J].現代醫藥衛生,2007,23(5):778-779.
[2]劉,楊愛麗,王晶晶.《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實踐教學改革[J].遼寧醫學院學報,2010,8(4),32-34.
[3]范雪瑩,滕春喜.學習新課程 優化課堂環境――淺談《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的重要性[J].教育科學,2008,(1):53.
[4]石亞中,伍亞華,錢時權.《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J].廣東化工,2012,39(1):154-155.
[5]劉啟玲.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學心得[J].教學研究,2008,(1):19-20.
[6]李寧,張平安,趙秋艷,等.食品營養與衛生學教學改革與探索[J].教學研究,2012,(8):38-39.
[7]張曉娜.食品營養與衛生學教學改革探討[J].高校講壇,2010,(19):557-558.
[8]趙秀娟,孫長顥.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實驗課程體系的改革與探索.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3,27(3):351-353.
[9]張緒梅,黃國偉,吳蘊棠.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實驗教學改革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13,15(3):259-262.
為了適應長學制教學需求,我系對營養與食品衛 生學的實驗課程進行了改革,將實驗課分為3 ~4個 主題進行,每個主題再分若干板塊,通過查閱文獻、 現場觀察、實驗室檢驗、小組討論等多元化形式相結 合的方式。目前該改革已順利實行一個學年。
本研究試圖通過對我校預防醫學專業長學制學 生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本科階段實驗課程設置和 知識需求進行調查與分析,評價我?,F行實驗課程 設置情況,反思不足,提出進一步改革的建議,以 更好的體現專業特色,適應長學制教學的需要。
1 方法
選取當年教授的2010級預防醫學專業長學制學 生75名。使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調查內容涉及 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實驗課設置的看法和建議、學 生對實驗課學習的態度和興趣、學生對考核方式等 方面。通過本系老師集中按要求完成問卷,收集到 的資料通過整理用epidata 3. 1軟件包建立數據庫; 用構成比分析描述。
2結果
2.1 問卷回收情況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75份,回收問卷75份, 回收率100% ;有效問卷75份,有效率100%。調 查結果具有較高的代表性。
2.2 學生對于實驗課程設置必要性的評價53.3%的學生認為開設實驗課非常有必要,33.3% 的學生認為比較有必要,13.3%認為可有可無。
2.3 學生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實驗課目的的明確程度 8.0%的學生很明確,62. 7%的學生比較明確, 24.0%的學生一般明確,尚有5.3%的學生不太明確。 2.4學生對營養與食品衛生課程內容的滿意程度 總體而言,16.0%的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設置 非常滿意,46.7%的學生比較滿意,26.7%的學生 認為教學內容一般,10. 7%的學生認為可以對該課 程內容進行調整。其中,就實驗課的內容與理論課 的教學內容的結合程度:25.3%的學生認為結合的 很緊密,45. 3%的同學認為結合的比較緊密, 21.3%的同學認為結合的一般緊密,1.3%的同學 認為不太緊密。就實驗課的學習對理論課的學習和 促進作用方面:5.3%的學生認為作用很大,46.7% 的同學認為作用較大,37.3%的同學認為作用一般,10.7%的同學認為作用較小。就實驗課內容與 今后學習及工作實踐的結合程度:5.3%的學生認 為結合的很緊密,40. 0%的同學認為結合的比較緊 密,45.3%的同學認為結合的一般緊密,9.3%的同 學認為不太緊密。
對于課程的具體內容,16.0%的學生希望課程 是純動手實驗,26.7%的學生希望是理論講解和教 師主導的案例分析相結合;29.3%的學生希望是理 論講解和以學生為主導的分組案例討論,22. 7%的 學生希望是外出參觀,另有5.3%的學生希望是以 文獻閱讀。
2.5學生對于教師授課態度和水平的滿意程度 學生從教師對實驗課內容的講解情況、具體指 導情況、是否重視學生能力培養和實驗課課堂氣 氛,四個方面對教師的授課態度和水平的滿意度進 行評價。結果顯示,學生對教師的授課情況滿意度 為100%,說明教師對于授課內容的準備符合學生 的標準,教師授課水平較高。
2.6學生對課程考核方式的滿意程度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的考核方式為 80%的試 卷成績和20%的實驗課成績的總和作為期末考試的 總成績。69. 3 %的學生普遍認為課程的考核方式合 理,22.7%的學生認為一般,但是仍有8.0%的學 生認為有待改進,應該更加重視實驗教學。
2.7學生對實驗課的教學效果的滿意程度結合實驗課的內容要求和自身情況,33.3%的 同學認為自己對實驗課的教學內容掌握了 85%以 上,64. 0%的同學認為掌握了 70 - 85%,另有 2.7%的同學認為掌握了 60 -70%。
對實驗課的具體教學效果方面,72.0%的同學 認為擴充了知識面,56. 0%的同學認為提升了團隊 協作的能力,49.3%的同學認為提升了解決問題和 實際運用的能力,48.0%的同學認為提高了動手操 作的能力,32.0%的同學認為實驗課是一種有效的 學習方法,提高了學習效率,18.7%的同學認為提 升了獨立思考的能力,17.3%的同學認為增強了歸 納總結的能力,13.3%的同學增強了文獻檢索的能 力,另有4. 0%的同學認為只做了簡單的重復工作。
2.8學生對該課程學習態度和感興趣程度從學生對于學習態度的自評結果發現,88.0% 的學生認為自己學習態度十分認真。學生對于課程 的感興趣程度顯示,只有9.3%的學生對于實驗課 不太感興趣,其余學生對于課程感興趣。
2.9學生對于課程內容擴充情況的意見對于課程內容的擴充情況,大多數學生認為實 驗課的內容應該與時俱進,同時增加復雜實驗、案 例分析及企業參觀的內容。
3討論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學科的特點規定了教學 的特點和方法。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涉及的內容比較廣 泛,應該根據學科的特點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的創新 和實踐能力,而合理的課程內容設置是完善預防醫學 教育最直接的體現。如何更合理、更加優化的設置營 養與食品衛生學實驗課,使學生對課程內容的設置更 加滿意,培養學生積極的創新意識十分重要。我系現 行的實驗課程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生滿意度 從2009級的43.1%上升到2010級的62.7%。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路,在實驗課教學 中起著重要作用。如何讓學生真正掌握實驗課的課 程內容,并將所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 能力是帶教老師最需要解決的問題。結果顯示,學 生希望有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而不是單純的模仿 和重復實驗,希望能夠自己設計、實施實驗,提高 實驗的復雜性。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高,提出問 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應當增加設計性 和綜合性實驗的比例。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 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這表明“以學生為主 體”可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在培 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能力、 自學能力和科學思維能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