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改革的意義匯總十篇

時間:2023-12-28 17:00:4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農村改革的意義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農村改革的意義

篇(1)

巨變一:土地流轉讓田地變大了變平整了

土地流轉被列為綜合改革的第一條,如何創新農村土地流轉?針對傳統經營模式改變難、農業產業化推進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難的問題,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堅持“全面啟動,重點突破,整體推進,綜合平衡”的思路,強力推進土地流轉工作。采取農戶自主協商流轉、集體組織委托流轉等方式,積極鼓勵和引導農民以轉包、租賃、互換、轉讓、以地入股等形式,使土地向農業生產大戶、高效農業示范戶、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集中,搞活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土地適度規模經營。

在流轉過程中,鄉里制定了嚴格規范的程序,規定無論何種形式的流轉都必須到鄉、村兩級備案,全村性的土地流轉必須經群眾同意后方可流轉。該鄉成立了土地流轉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了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各村(居)均成立了土地流轉工作服務站,并明確了專人負責,為土地流轉提供確權登記、法律咨詢、價格評估、合同簽訂等服務。全鄉全年共流轉土地21178畝,占全鄉耕地總面積的37.5%,其中耕地11677.3畝,林地5548.7畝,水面3952畝,簽訂流轉相關合同1697份。固始縣金地種糧專業合作社在大棚村流轉土地5054畝用于高效農業種植,山河鵝業有限公司在淮堰、陽關兩村流轉土地1000多畝用于牧草種植,藕塘村華強農業開發公司在藕塘村流轉土地近300畝用于建設集灌溉、綠化、觀光為一體的農業示范園,東廟村村民張樹林在本村流轉土地1850多畝用于種植經濟林。全鄉24個村(居)均實現了不同程度、不同規模的土地流轉,土地流轉工作呈現出遍地開花的良好局面。

巨變二:農村資金投入變多了。

2010年以來,固始縣城郊鄉不斷創新農村金融和資金投入機制,通過創辦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的形式,解決農民生產和創業資金不足問題,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該鄉已分別在無量寺村和大棚村成立了兩家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吸納資金40萬元,兩家合作社已正式運行。其中,大棚村合作社系鄉政府注入10萬元資金成立。兩家合作社均制定有嚴格的操作規程和管理制度,設有董事長和監事會,由鄉財政所全程監控資金的管理和使用。入社成員須遵守《章程》,兩家合作社現已吸納社員50余人,為10余戶辦理了小額資金投放手續。

巨變三:農村社會化服務體制機制變得更健全

城郊鄉黨委、政府按照“自愿參加、共同經營、民主管理、共享收益”的原則,突出民辦、民營、民受益,實行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為成員提供技術、資金、信息、購銷、加工、儲運等環節的服務,積極探索“龍頭企業+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城郊鄉鼓勵、引導廣大干群領辦、創辦各類專業合作組織,并從政策、資金、服務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目前,全鄉已注冊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達14個,共發展會員1236戶,輻射帶動2639戶農民從事相關產業活動,注冊資金達到3078萬元,涉及到生豬養殖、白鵝養殖、蛋雞養殖、高效農作物種植及農機銷售服務等諸多領域。固始縣中心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擁有社員100戶,帶動220戶,注冊資金280萬元;固始縣保田農機專業合作社擁有社員18戶,帶動135戶,注冊資金210萬元……

巨變四:農民享受的社會保障變得更多

建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是綜合試驗區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鄉在村級醫療室建設和農民養老保險工作上狠下功夫,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讓農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一是加強村級醫療室建設。在2008年已建成4個標準化村級衛生室的基礎上,今年又按照“三統一”的要求,新建了15個標準化村級衛生室,已全部驗收合格,并投入使用,實現了農民“小病不出村”的目標,極大地緩解了農民看病難的問題。二是積極開展農村合作養老保險工作。該鄉共收繳養老保險金2130萬元,已有19個村(居)達到了參保要求,順利通過上級部門的驗收,有3505名年滿60周歲的群眾已開始按月領取養老保險金。三是扎實開展新農合和敬老院建設工作。全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員達62237人,共收繳合作醫療保險金181萬元,參保率達99.98%,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四是認真做好低保工作。目前該鄉低保人員2890人,占農業人口的4.5%。

巨變五:投身農業的創業型人才越來越多

該鄉黨委、政府制定了外出返鄉人才回鄉創業的優惠政策,在證照辦理、資金協調、服務管理等方面給予全方位傾斜和大力支持,實施“回歸工程”,吸引外出創業成功人士回鄉投資創業。藕塘村的孫其華系廣州華強鞋材公司老總,致富不忘家鄉,積極響應鄉“回歸工程”的號召,回鄉創辦了華強高效農業生態園,在藕塘村流轉土地600多畝,投資600多萬元,建設了一個集旅游農業、觀光農業、生態農業于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示范園;鄭州山河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懷啟回鄉創辦了山河鵝業有限公司,投資3000萬元在淮堰、陽關兩村流轉土地近1000畝,建設了一個集白鵝的孵化、育雛、養殖、深加工以及牧草種植于一體的大型鵝業養殖綜合公司,并投資建設了全縣首條自動化屠宰生產線,年孵化鵝苗40萬只,年存欄種鵝1萬只,日屠宰白鵝可達2萬只,可帶動周邊養殖戶5000多戶。

巨變六:文化引領社會經濟發展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城郊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宣傳活動,定期開展送文化進基層、進社區活動,以文藝形式宣傳試驗區建設的重要意義以及在試驗區建設中涌現出來的先進人物和典型事跡,為試驗區建設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一是加強陣地建設。鄉黨委、政府投資200多萬元,在鳳凰新城建設了面積達1680平方米的文化活動中心,瓦坊村、岳橋社區、二里井社區等村(居)的文化大院達到省級標準;六里棚社區、無量寺村等村(居)的文化大院達到市級示范標準;岳橋社區、二里井社區、無量寺村還在村部前建設了健身娛樂場所,配備了先進的健身娛樂器材,不僅成為本村(居)群眾休閑、娛樂、健身的好去處,而且吸引了周邊村(居)和城區內的許多居民前來“光顧”。二是積極組織開展文化活動。三是文化活動結碩果。該鄉2008年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繼民間藝人潘景娥被表彰為“河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杰出傳承人”之后,今年,該鄉又有7名民間藝人被評為全省中級民間藝術師,鄉民間藝術團青年演員魯敏在世界第三個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暨信陽市首屆“映山紅”民歌大賽中榮獲一等獎。四是文化名氣響譽全國。鄉組建了民間藝術團、灶戲團、紅太陽藝術團和民間嗩吶藝術團等,4個各具特色的文藝劇團,共有專職演員40多人,兼職演員100多人并帶動了相關人員就業。花挑舞、大鼓書、皮影戲、跑驢、旱船等歷史悠久,灶書郭丁香已有300多年歷史,填補了漢民族無長篇敘事詩的空白,被列入“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巨變七:城鄉差距變得越來越小,村容村貌變得更加魅力

該鄉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按照“不建不動、建必入點”的原則,集中開展村莊環境整治活動。結合各村(居)的實際情況,因村規劃、因地制宜,撤并“偏、遠、小”居住村,集中建設農民新村和居民集住區。在縣城規劃區內,建設了岳橋安置區、六里廟龐莊新村,所有房屋統一圖紙、統一外型設計、統一占地面積,區間道路全部鋪裝了水泥路面,并配套了電話、有線電視等基礎設施;在規劃區外,建設了無量寺村新農村建設規劃點,由鄉村鎮建設中心統一規劃,所有新建房屋全部入住規劃點。同時,針對陽關街道、岳橋菜市場攤點亂設、占道經營等現象,實施了陽關農貿市場和岳橋農貿大市場建設,所有經營戶全部進入農貿市場經營,進一步加大了對騎路市場的整治力度,取得了顯著成效。

篇(2)

美國伊里諾依大學國際金融與經濟計量學博士。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伴隨著美國金融風暴的爆發,中國經濟就出現了大幅下滑。長期以來驅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增長模式――投資和出口的模式非常脆弱,三十年逐漸積累起來的信心,突然一夜之間就沒了。

信心之所以那么容易被摧殘,是因為這種靠投資和出口的模式,使中國老百姓看不到未來經濟增長的支撐點,或者說經濟增長的動力來自哪里。所以,有很多人把目光投向了內需市場,投向了農村。

刺激農村消費并非一時半會兒就能起到拉動內需的作用,因為農民收入上不去,消費也就無從談起。未來農村的發展,還需要配套的農村金融改革來刺激經濟增長。

我們看到30年的經濟改革開放,所有的領域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金融體系改革的動作也是非常大的,特別是加入WTO之后,銀行體系在2004~2005年進行大規模體制改革,包括對資產的重組,最后三大國有銀行都在海內外上市,這標志著金融體系發生了巨變。這些事件對中國經濟起到了很大的影響。

中國的金融改革跟經濟改革一樣,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在逐漸開放學習中,摸索出一些成熟的經驗。雖然華爾街出了問題,但是也不能完全否定它的創新,我們將來金融行業的發展還是要學習華爾街優秀的地方,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創新,但不走它的老路。

當然,中國農村的改革開放沒有像其他領域那樣很好推進,在金融改革方面更是這樣,應該說農村金融改革一直是個空白。中國有合作社,但是沒有為農村發展提供真正的金融服務。一些農業基金之類的嘗試,最后也是失敗了,因為風險管理上的腐敗,導致了損失。

中國農村金融改革有很大的改革空間,我們政府可以考慮一些適合農村發展的機制,應該出臺一些優惠政策,讓更多的金融機構以及民間資本參與進去,進而創新農村金融體系的主體。

我們可以進行這樣一些嘗試。

首先,大力發展小額貸款公司。中國現在的小額貸款公司模式,借鑒了孟加拉國的農村小銀行的經驗。這個其實中國十幾年前已經開始做了,當時也是對這個重視不夠,每個試點都很成功,但是沒有很好地推廣。近期政府已經放寬了很大的政策空間,比方說利率允許上浮,因為這種小額貸款要是不用高利率很難防范風險,成本很高。

現在政策也允許公司本身去做,至少一個縣有一個試點,試點成功了然后推廣,像這樣的試點非常重要。當農民能夠有一定的機會尋求到資金的支持時,再配合其他的改革,農村就活起來了。

其次,也可以建一些地區性的銀行。現在的要求比較高,因為一定得有正式銀行的20%份額的投入。畢竟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是有區別的,銀行可以吸收存款,所以要求會高。

篇(3)

過去,我國農村金融改革中行政干預比較多,部分農村金融機構把服務“三農”作為一項政治任務被動地完成。在新農村建設中推進農村金融改革,必須要遵循農村金融發展的內在規律,充分調動農村金融組織服務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努力實現增加農村金融服務供給和農村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的有機統一。

充分考慮各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和差異性,堅持因地制宜、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和差別監管。支持新農村建設要堅持“多予、少取、放活”。

健全金融體系

我國現已建立起了以合作金融、商業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為基礎的農村金融體系,但它們的功能既有重疊,又有空缺,需要進行調整、完善和補充。

農信社改革是我國農村金融改革的重點,不能急于求成,應保持政策的相對穩定和連續。經濟發達地區的農信社改革要繼續按照現代金融企業制度的要求,進行股份制改造,建立一批農村合作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對老少邊窮、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農信社,要按照合作制原則進行改造,不能簡單套用現代銀行制度模式。要盡快理順省聯社同基層的關系,確保基層農信社的獨立性。

農發行要按照現代商業銀行的運作要求,根據區域和業務發展需要合理布局。在做好國家糧棉油收購貸款和專項儲備貸款的同時,拓寬業務范圍,將支農重點由農產品流通領域逐步轉向農業生產領域,增強農業發展后勁。

農業銀行的改革方向是按照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要求,深化產權制度和內部管理制度的改革,辦成真正的商業銀行。鼓勵農業銀行在農村開辦銀行卡、、租賃、擔保、保管、理財和信息咨詢等新業務,滿足農村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鼓勵創新多元化的農村金融組織,允許國有資本、私有資本、外資共同參股,設立社區銀行、只貸不存的貸款公司和小額信貸組織等多種農村金融機構,建立競爭性的農村金融市場。

引導郵儲資金回流

引導郵儲資金回流是解決我國農村信貸資金流失問題的可行性做法。在郵儲銀行組建初期,在資金運用過程中,應重視對“三農”的投入,通過資金拆借、購買重點建設債券等方式,用于國家級大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開發項目;對存放農村信用社的大額協議存款,當地財政應給予適當貼息優惠;通過稅收優惠等配套政策,鼓勵郵儲銀行將部分比例的郵儲資金用于農村;在經濟發達地區可嘗試開辦擔保類貸款,增加貸款種類,擴大貸款的覆蓋面;鼓勵郵儲資金參股農村信用社,試辦農村小額貸款機構,為支持新農村建設提供長期的資金支持。

降低農業風險

農業受自然和市場因素影響大,發展農業保險和農產品期貨可以分散、降低風險。

為了促進農業保險的發展,建議: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可由中央和地方財政根據各地農業風險狀況和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各劃出一定比例用于投保農戶的保費補貼;在免征種養兩業營業稅和印花稅的同時,免征種養兩業的所得稅;建議設立中央級農業巨災風險基金,對遭受巨災損失的農業保險公司提供一定程度的補償,并設立專門的巨災風險基金管理機構。

為更好發揮農產品期貨市場的經濟功能,建議:在規范發展原有農產品交易品種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大宗農產品期貨的上市研究論證工作,擴大農產品期貨品種;盡快取消部分行業的資金準入限制和投資者準入限制,促進國有糧食企業的改革,引導相關企業利用期貨市場規避風險;積極推動成立商品期貨投資基金,擴大期貨市場的資金來源,提高市場流動性。

改善金融環境

篇(4)

1、專業教師缺乏

農村初中普遍缺乏專業教師,每所學校政治專業畢業的教師很少,很多學校除九年級是個別專職教師執教外,七、八年級的思想品德課大多由教其他學科的教師作"副課"兼任。

2、教師的教學觀念滯后

在知識經濟信息社會的今天,終身學習已成為全人類的知識,學會學習是終身學習的基礎,學生只有在學校里學會學習,掌握學習方法,才能為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而當前農村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由于長期受傳統師生觀和封閉單一的教學模式影響,只是注重教師的教,忽視學生的學,更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方式,表現為:

①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傳統的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講解為中心,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

②忽視學習方法的指導。由于思想品德課的理論性較強,學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傳統的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以教師為講解為主,以傳授知識為主,忽視了學習方法的指導。

3、教學手段單一

雖然我國的經濟發展非常快,但是教育的發展與經濟的發展并不成正比,尤其是農村學校,由于政府教育的投入較少,教學手段物資設施薄弱,導致教學手段與城市學校比較起來,十分單一,只是依靠一根粉筆、一塊黑板、一張嘴。

4、教學資源缺乏,未能充分發掘本地教學資源

思想品德課最突出的特點是理論聯系實際,與時俱進,才會有生命力。所以盡管思想品德課的教學觀點沒有變,但是如果我們的教師能夠聯系當地的實際,發掘當地的教學資源,向學生講授課文的內容,或者我們能夠和學生一起創作新的教學資源,那么我相信思想品德課就一定會成為一門人人喜愛的學科。可惜的是由于受到教師觀念和物質條件的限制,農村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資源極度缺乏,已經嚴重影響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實施。

二、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實效的途徑

1、改變教師的教學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的關鍵。

①根據學生特點,進行多樣化教學,使學生愛學。學生年齡年段不同,其自身差異和心理特點不同。如七、八年級的學生好奇、好動,喜歡表現,所以根據這些特點,在思想品德課中關注學生情感體驗,用好體驗式教學,使學生能夠愛上思想品德課,學好思想品德課。可采用憶一憶、談一談、說一說、做一做、演一演、想一想、議一議、辯一辯等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教育教學內容過程和學生的經驗相聯系,在學生經歷和體驗的基礎上,讓學生感悟。另外,體驗教學還包括內心的體驗,讓學生感悟。另外,體驗教學還包括內心的體驗,課堂上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心理、心靈,尊重學生的人格,做到有問必答,用寬容的態度去解決思想品德課上可能發生的問題,做到理解學生;課后教師要用誠懇的語言與學生進行交流,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態,溝通情感,這也是上好思想品德課不可或缺的環節。

②著眼學生發展,進行創意性教學,使學生會學。新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核心",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事。我們在教學中應充分貫徹這一精神,動腦筋,想辦法,利用多種形式,以啟發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挖掘學生內在潛能,培養綜合能力為主的創意性教學。

③針對學生差異,進行個性化教學,使學生樂學。學生素質的形成,不是在整齊劃一的指加工中完成的,由于生理條件、智力水平、基礎知識、性格特點、家庭環境及成長過程的不同,學生個性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形成了千姿百態、各具特色的局面,正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一個學生就是一個世界"。如果我們用統一規劃的教育來培養他們,則會使一些"尺有所短"的學生抑其長而補其短,也使"寸有所長"的學生失去發展個性特長的機會。因此教師們在教學中采用個性化的教學方法,面向全體學生,但不忽視學生的個性差異,承認學生發展的不同,允許學生在某些方面超長,也允許學生在某些方面見短。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因材施教,發展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愛好。這樣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把學習當作一件重事。

④結合學生生活,進行探究性學習,使學生活學。過去,教師們往往把自己局限在課堂、教科書的小圈子里,就知識記知識,就教科書說教材,使得學生學習寬間小,知識面窄,技能單一,影響了學生發展。實施課程改革以后,教師在新的課程理念指導下,突破了教材就是樣本,課堂是學習惟一場所的觀點的束縛,樹立了以教材為依托,結合學生的生活,著眼學生的能力培養,引導學生面向廣闊社會生活,利用多種課程資源,擴展了學習的空間,進行創造性的教學,這樣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加深了對生活的體驗,更加關心生活、熱愛生活,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2、調整課堂結構,創設教學情境,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的有效途徑

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變被動單一接受式的學習為主動探究、合作式的學習,要通過調整課堂結構,改變教師主宰課堂、獨占講臺,一講到底的結構形式,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和空間,為他們創造積極參與、自主探究合作的情境和寬松民主、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篇(5)

1.教學觀念落后

一直以來,語文都被視為是學習文化科學知識必須掌握的一門工具,學好了語文,就掌握了打開文化科學知識寶藏的鑰匙。基于此,初中語文教學比較強調識字、閱讀、理解等內容,對學生智力的開發、創新力的培養、人文素質的提高不夠重視,忽視了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性,這一種現象廣泛存在于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體現出農村初中語文教學觀念的落后。

2.駕馭不了《新課程標準》

《新課程標準》要求初中語文教學要以學生發展為根本,強調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可見,初中語文不僅要承擔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方面能力,更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教學資源,突出學生的素質教育,熏陶學生的情操,使其全面而健康成長。可是就當前來看,不少農村初中語文教師缺乏這方面的能力,教學活動仍然停留在知識傳授層面上,忽視對學生的培養,而且教學方法陳舊、老套,不靈活,難以滿足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對語文教材的駕馭能力較低。

3.教學不合理

在應試教育背景下,我國部分農村地區的初中語文教學以考試為目標,教師往往給學生布置很多作業、試卷,經常進行模擬考試,希望通過大量的練習讓學生對一些知識熟能生巧。雖然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取得較好的成績,可是過于死板,也不適應素質教育要求,增加了學生學習負擔。有的情況下,學生在巨大的課業壓力下產生了厭學心理,以致學習積極性不高,影響了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自身的人文素養也得不到培養和提高。

4.教師實力不足

同城市教師實力相比,農村初中語文教師的整體實力明顯低一些。例如,教學觀念和手段落后、對新課程改革要求認識不足、自身綜合實力不強等。由于農村初中語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滿足不了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需求,課堂上常常采用“填鴨式”教學,以致教學效果不好。

5.學生基礎薄弱

由于農村地區的不少中學教學條件相對落后,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受到“好”的教育,想法設法將孩子送到城市中學,導致優秀生源大量流失,農村初中學生基礎較差,這也是農村教育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農村初中語文教學改革建議

1.加強教師培訓,培養一支高素質的語文教師隊伍

面對當前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首要任務就是要解決師資問題,只有提高教師隊伍整體水平,初中語文教學改革才能具備改革基礎和條件。在這里,針對農村初中語文教師建設問題提出“走出去”、“引進來”政策。第一,“走出去”,即為教師創造良好的培訓環境,讓青年教師到一些教學成績好的學校學習,多多接觸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等,并最終為自己所用。第二,“引進來”,簡單地說就是推廣高校師范生到農村支教政策,積極鼓勵青年教師到農村任教,讓他們將先進的教學理念、手段等帶到農村初中語文課堂上,讓農村孩子受到新時代教育。為了使這一措施起到好的效果,教育部門應制定一系列激勵措施,鼓勵優秀師范生、青年教師到農村地區的初中學校任教。

2.注重培養學生人文素質,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為了適應素質教育、滿足新課程改革要求,應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活動,全面改進當前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的理念、手段和方法等,在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等能力教育的同時注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情操的培養。對此,應采取一些措施。

第一,突出學生教學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進行思維創新。初中語文新課程強調學生自主學習,所以農村初中語文教師必須改變過去“填鴨式”、“一言堂”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中心設計教學活動,給予學生更多獨立思考的時間,鼓勵學生多思考、分析、總結,逐漸形成良好的思考、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獲取知識的同時使自身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第二,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某種程度上,可以將語文看成是一門生活學科,通過它可以去了解我們生活的大千社會。為此,教師培訓學生人文素質,可以開展書法作品展、詩詞頌詠、作文競賽等活動,豐富學生課余生活。

篇(6)

根據山東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魯發[2006]3號)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要求,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2006年9月開始在全縣推行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截止到今年6月底,共籌集合作醫療資金1678.21萬元,其中農民交納881.36萬元,各級政府補助769.85萬元,為群眾報銷40.28萬人次,報銷金額合計為1444.06萬元,其中住院病人4.25萬名,報銷金額1105.75萬元。2006年9月開始,是我縣成為省級試點縣的第二運轉周期年,全縣共有36.38萬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為92%,共籌集合作醫療基金800.74元,其中農民交納363.86萬元,縣、鄉財政補助109.16萬元,省財政補助254.72萬元,市財政補助73萬元。截止到今年6月底,共報銷醫藥費566世界秘書網版權所有,.96萬元,其中住院病人21267名,報銷醫藥費420.46萬元,門診病人52909人次,報銷醫藥費146.5萬元,住院病人中報銷達到最高額4000元的有14名。報銷比例是: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群眾在定點中心衛生所(室)、鄉鎮衛生院就診,門診醫藥費報銷10%,各項檢查費用報銷40%。縣級及以上醫院的門診費用不予報銷。住院醫藥費報銷比例是:在鄉鎮衛生院住院報銷總費用的40%,最高報銷4000元。在縣級醫院及縣級以上級醫院住院的住院費用1000元至3000元,按25%比例報銷;住院費用3001元至5000元,按30%比例報銷;住院費用5001元至7000元,按35%比例報銷;住院費用7001元至10000元,按40%比例報銷;每人每年最高報銷支付額4000元。2006年與2006年管理辦法相比,有三個方面的改進:一是為群眾設立了家庭帳戶,群眾交納的10元參加合作醫療資金,5元記入家庭帳戶,用于門診看病,用完為止。二是取消了縣內轉診制度,同時增加了縣級醫院作為定點醫療機構,群眾在任何定點醫療機構看病都可以直接報銷,方便了群眾就醫。三是資金籌集實行鄉籌縣管,統一使用,以充分體現互助共濟。

二、主要做法

(一)、領導重視,組織到位。某縣委、縣政府按照上級黨委、政府的要求,結合某實際,在學習借鑒外地經驗和深入基層實地調研的基礎上,決定把突出抓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做為為全縣人民辦的實事之一,列入了政府的重要日程。先后多次召開縣長辦公會和縣委常委會,聽取衛生部門的匯報,進行專題研究。為加強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領導,縣成立了由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為主任,分管衛生的副職為副主任,吸收衛生、財政、審計、物價、農業等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參加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和監督委員會會,委員會下設合作醫療辦公室,具體負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組織、協調和實施,從而為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證。

(二)、全面發動,宣傳到位。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關鍵是讓群眾認識到加入合作醫療的好處,了解參加合作醫療各項政策,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在推行合作醫療的過程中,我們采取多種宣傳措施:一是層層召開專題會議進行宣傳發動。每年7月初,縣政府次召開由縣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和各鄉鎮鄉鎮長、分管衛生的副鄉鎮長、衛生院長等有關人員參加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動員大會,進行宣傳發動,會后各鄉鎮、各村也都分別召開會議層層進行傳達貫徹。二是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每年統一印制10萬張明白紙,發放到戶。錄制宣傳磁帶,出動宣傳車輛,深入鄉鎮集市和村莊,大力宣傳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意義。三是充分利用廣播電視這一新聞媒體,制作專題節目,在黃金時段每日連續播出。四是利用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受益人,向周圍群眾訴說參加合作醫療的受益事。通過采取以上措施,真正使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好處達到了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三)、完善政策,規范操作。為加強對新型合作醫療工作的規范化管理,我們在學習借鑒外地經驗的基礎上,縣政府制定出臺了《某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法》;在資金籌集方面,規定合作醫療基金由個人投入為主,集體扶持,政府適當支持,對農民個人堅持自愿適度但不放任自流的原則,每人每年交納10元,縣鄉政府補助3元;在資金管理方面,在縣財政局設立專門賬戶,并做到專戶儲存,專人管理,專款專用;在就診、轉診、費用報銷方面,也制定了專門的政策,并鑲掛上墻,交群眾監督。特別是在藥費報銷方面,堅持隨看病,隨交款,隨報銷,在“一交一報”中,使農民現場體會到參加合作醫療的好處。在資金管理上,繼續實行由鄉鎮統一籌集合作醫療資金,匯入縣財政專用帳戶,由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向縣政府呈報計劃,經縣長批準將全年基金總額平均到十二個月,由縣財政局每月25日撥給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專戶,實行專戶儲存,專帳管理。縣合作醫療辦公室根據每月26到28日由各鄉鎮合作醫療辦公室上報的有關數據資料,進行嚴格核查,準確無誤后于下月5日前撥付給鄉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另外,合作醫療監督委員會,定期對合作醫療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審計和監督,要求各鄉鎮每月公布一次資金使用情況,賬目上墻,定期公示,取信于民。2006年4月底至5月上旬,縣人大常委會組織了專門的調查組,開展了對全縣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改革落實情況的專項調查,對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開展、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同時也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對下步工作的開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議。

(四)、典型帶動,穩妥推進。在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過程中,我們本著既積極又穩妥的原則,采取了先試點后推廣的辦法。自去2006年6月開始在某鎮、相衙鎮進行了試點,取得初步經驗后,2006年8月在全縣推廣,經過一年的試行,取得了較好效果,2006年3月被省政府批準為省級試點縣,2006年9月開始,德州市政府和省政府對我縣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每人每年分別補助2元和5元,2006年省政府的補助增加至7元。從下年度開始,中央財政和省財政對我縣參加合作醫療農民每人每年的補助將增加至24元,市財政補助由2元增加至3元,如果加上縣鄉補助,我縣下年度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每人每年的籌資額將達到40元,報銷比例也將從25%提高到50%,封頂線從2000元提高到8000元。世界秘書網版權所有,

三、存在問題

1、資金籌集

我們目前的籌資還是由政府組織引導,通過宣傳發動,一次性籌集完下年度的專項基金。一般情況下,從籌集完資金,到下年度運轉,時間很短,多則一個月,少則幾天。問題是:籌上來的這么多的錢到底是哪村、哪戶、哪一個人的?在考核驗收時,很多鄉鎮參合率達到了80%以上或更多,資金也都到位了,可有很多群眾卻不知道自己是否加入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這是其一;第二,鄉鎮政府作為籌資主體,在較短時間內籌集幾十萬元資金,通過農民自愿交納實現,是不現實的。有的鄉鎮政府對這項工作雖然很認真,采取先墊付、后籌集的辦法,但卻付出相當大的工作量,到最后也不可能完全籌齊。也有的鄉鎮難免存在“拆東墻補西墻”,反過來說,拆了的“東墻”,早晚還得補,至于什么時候、采用什么方式補,那是另一個問題。第三,籌資結束、運轉開始后,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群眾患病后,報了銷,受了益,沒參加的明白了是真事、是好事,想參加但沒處去交錢,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大門不是每天都開著的。總之,在資金籌集上的問題一是政府統一組織籌資,時間短,籌資快,但很難落實是誰參加的;二是存在先墊付,后籌集,或者先墊付后撤資;三是群眾不能隨時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2、基金管理

在基金管理方面,客觀上各項財務制度基本上是健全的,各個部門和單位如果都遵守這些制度,應該是出不了大問題的。從目前情況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從鄉鎮籌集開始,到入縣財政專戶這條“入”的線,沒有問題,“出”這條線,從縣財政專戶到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專戶,再到鄉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專戶,也沒有問題,因為專項基金還處在封閉運行之中。從醫療機構到病人,這個區間最容易出問題,也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監管的重點和難點。定點醫療機構在合作醫療基金管理方面總體上是:縣級醫院好于鄉鎮衛生院,鄉鎮衛生院好于村衛生室。難管的根源是合作醫療基金存在“大鍋飯”和“憎多粥少”的現實。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不論是個人或是單位負責人,總是把經濟效益放在第一位的,醫療機構追求的也是經濟效益,他們幾乎沒人考慮合作醫療基金超支的問題,有覺悟看大局的負責人能夠按制度辦事,一是一,二是二,覺悟低只看局部或個人利益的,問題就多了。其表現一是醫療機構對病人身份核查不嚴,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該報銷的也報,只要增加單位收入就行;二是“搭車”收費,對該享受合作醫療報銷的病人,開大處方,用貴重藥,做重復檢查,還有的吃“提成”、拿“回扣”,導致病人醫藥費用增加;三是故意造假,虛報冒領。

三、下步打算

根據下年度提高后的籌資標準,我們進一步提高了對農民的報銷比例,并以寧政發[2006]25號文實施,主要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1、繼續實行家庭帳戶制度。2006年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爭取達到98%以上,繼續為農民設立家庭帳戶,農民每人交納的10元記入個人帳戶,用于門診看病,用完為止,用不完轉下年度使用。同時繼續實行縣內無轉診制度,群眾看病在全縣范圍內的任何定點醫療機構都可報銷。經縣級醫院會診同意轉市級以上醫院治療的,回縣級醫院報銷。

篇(7)

中圖分類號:R19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9-000-01

中國是世界發展中國家,也是農業發展大國。目前老齡化人口日趨增多,因此,醫療保險成為了人們關注的主要問題。據調查養老金問題是目前談論的主要熱點話題之一,人們對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的關注度已經超過70%,由此可知,國家和政府解決民生問題勢在必行。

一、建設社會化的農村衛生服務網絡

農村衛生服務網絡是由政府、集體、社會和個人共同在縣、鄉、村的范圍之內舉辦的各種醫療衛生機構所組成,以公有制為主導,而形成的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社會化網絡。一方面它能使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加強宏觀調控,另一方面也充分發揮了市場機制的積極作用,進一步打破了所有制和部門間固有的界限,對農村的衛生資源進行了綜合的利用。

二、加強農村衛生機構建設

我國正向小康階段努力,農村醫療問題我國必須嚴肅面對。目前我國農村的生活水平較低,因病返貧、因病致貧問題突出,阻礙了小康社會發展。所以,應該有效管理農村醫療網絡。為了使農村在致富道路上得到有效的保證,必須建設新型農村醫療衛生機構。農村衛生機構是以防為主,以治為輔的機構,可直接讓處于底層的農村群眾得到實惠,加強農村衛生所的建設尤其重要。

三、改革鄉鎮衛生院的管理體制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醫療管理制度特殊,縣級衛生院是由縣級行政部門進行總體管理的,據職責進行明細管理,上級部門劃經費給縣級單位,因此,深刻地調查每一筆款項的劃下并進行取用跟蹤,落實專款專用工作,高層政府可從關注起點以鎖住源頭。并且當地政府可運用多種改革操作的形式工作。切實的可行的運行機制,是以任用鄉鎮衛生院院長的工作為重點,周期性地對鄉鎮衛生院的院長進行管理技能和相關政策的指導訓練,加強機制管理,提高水平。運用多方面的條件真正落實工作,對重點試點的醫療服務部的服務狀態,農村人民的患病現況、醫藥費用狀況等的樣本進行調查,盡量避免無目的性,盲目的醫療試點工作的開展。各省、市、自治區、直轄市的財政等部門應組織制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的管理辦法和會計制度,正確監管和運用基金。如出現挪用、貪污、浪費基金等情況,應堅決依法嚴處。

看似三農問題已經解決,但新的醫療改革下的農民問題并未解決。我國醫改目前存在三個深層次問題,即醫療機構不分公益性和贏利性、不分醫藥、不分管辦。新型的醫療改革制度的步驟應如下:首先,應堅持結合、分離、聯動三步走政策:結合市場方式和政府方式解決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問題;徹底分離盈利性組織與公益性組織、醫藥分開、管辦分開;同時整體設計醫藥改革、醫療改革、醫保改革。其次,國家政府應在各地設置專門監管醫療改革的部門,采取法律手段監督醫療改革的實施。在各級政府成立專門機構,以鎮或鄉為單位,監管地方官員制度執行的情況,定期對醫改政策的貫徹情況進行上報。最后,國家財政應對地方醫療的每筆撥款數額進行合理分配,資金要進行明細化記錄,為保證信息真實性,利民性,有效性,每筆款項都要對使用具體明細進行公示。

歷來的實踐已經充分地證明了試點法的功能和有效性。在把醫療保險制度改革不斷推向深入的同時,全國各地區均應在解放思想的基礎上,勇于創新,充分依靠預付制、后付制、一體化等類型的合同關系來探討能夠有效地抑制醫師道德風險的方法,把醫療費用維持在一個合理、穩定的水平上。但是,不同的合同形式可能會帶來不同的道德風險,所以,控制醫師道德風險的措施也應因地制宜、各有側重。在推進我國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過程中,應緊密結合各地的具體情況,同時也要注重借鑒其他地區的先進經驗,避免一刀切的錯誤做法。

四、新型農村醫療制度改革的缺點

與其它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目前的醫療水平較低。但是近幾年國家重視醫療現狀,財政撥款的很大部分得到了落實,階段性醫療目標在我國的整體醫療水平上得到了提高。但是新型的農村醫療制度改革仍存在有待完善的方面。

1.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夠平衡,城市、農村和偏遠地區的發展不均衡。偏遠地區和農村的人們把錢儲蓄起來,不重視個人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由于自我保護意識強,思想陳舊,導致在偏遠地區醫療制度的改革遲緩,不能根本解決實際的問題。

2.由于偏遠地區人們的收入水平較低,因此,農民無力支付高額的醫療費用。

3.在實施的過程中,醫療改革制度存在很多弊端,國家的財政支持不足以讓所有地區同時享受醫療改革帶來的實惠。因此,如果能夠動員全部社會力量為農村醫療事業貢獻一份力量,那么我國的鄉鎮醫療的改革事業的發展步伐必將加快。

五、結語

“農業,農村,農民”三者協調發展是目前社會解決的一種重大問題,因此,國家應針對三農問題創建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解決相關問題并保證政策落實到實處。通過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對保障農民脫貧致富以及推動農村的持續發展至關重要,但改革道路復雜艱辛,需借鑒相關經驗,結合各地的具體情況實施改革策略,以推進我國醫療保險制度的進程。

參考文獻:

[1]解保生.不斷鞏固和發展農村醫療制度改革成果[J].社會主義論壇,2010(5):39-40.

篇(8)

農村金融體系是中國金融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對農業發展起著巨大的支持作用。一個運行良好的農村金融體系,不僅可以為農村和農業發展籌集和分配必要的資金,組織和調節農村領域的貨幣流通,而且在宏觀上可以作為國家調控農業經濟的一個重要杠桿,促進農業的協調發展(何廣文、李樹生,2008)。而農村金融的發展要受到宏觀環境的制約,這種制約是制度和結構變遷與之相互作用的過程。只有確立和完善與農村金融相匹配的制度,才能使其得到可持續發展。2006年以來,政府拓寬了農村金融市場的準入門檻,使農村金融發展進入一個嶄新時期,所以本文以下部分試圖闡述2006年以來我國農村金融制度的變遷歷程,探索我國農村金融組織在此階段的發展路徑。

一、我國農村金融制度變遷特征的簡要回顧

在經歷了恢復拓展風險控制產權改革后,2008年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加強農村六項制度建設,并對今后一個時期內農村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標志著農村改革已經進入了制度建設的新階段。

1.各類資本進入門檻降低

孟加拉國鄉村銀行創辦的成功理念,促進了中國開放農村金融市場的改革政策。中國銀監會按照商業可持續原則,適度調整和放寬了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不僅使境外銀行資本與民間資本可以進行農村地區的投資與收購,并且調低了注冊資本限制,設立三類新型金融機構,降低農村地區銀行業的進入門檻,就是為了“解決網點覆蓋率低、金融供給不足、競爭不充分等問題”。此項措施是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部署的具體行動。同時,中央政府對民間金融也放松了管制,推動只貸不存的小額信貸公司試點,意在引入競爭和推動民間金融的正規化。政府對《放貸人條例》的制定更欲使民間借貸走商業化道路,合法化發展。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和民間金融的日漸活躍,促動了政府對正規金融機構的改革。郵政儲蓄銀行開展定期存單小額質押貸款業務,農業銀行面向三農的股份制改革,農業發展銀行拓寬業務范圍和資金來源等措施,無不顯露著目前農村金融開放政策的意圖:構建完善的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現代農村金融體系,真正為三農提供服務。

2.農村金融產品呈現多樣化趨勢

這一時期,各地涉農金融機構在農村金融產品創新方面進行了探索,不僅大力發展小額信貸,并且針對不同的農村金融需求開發了多種新型信貸產品。農村金融機構產品和業務創新按服務對象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第一,針對農村貧困人口和低收入群體的政策扶持性金融產品,如扶貧貼息貸款、農戶小額貸款等;第二,針對傳統種植業農戶的抵押擔保金融產品,如農戶聯保貸款、農機貸款和興農貸款等;第三,針對農村個體經營和農民創業的金融產品,如農戶助業貸款、農村青年創業貸款和失地農民創業貸款等;第四,針對農村金融企業的服務可分為微型企業貸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貸款。從貸款服務對象的覆蓋層次看,初步體現了農村金融產品服務“三農”的目標和原則。

3.農村金融業務進一步發展

2006年以來我國制度變遷的基本步伐:首先,深化中國農業銀行股份制改革。2007年1月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確定農行改革的“面向‘三農’、整體改制、商業運作、擇機上市”十六字方針。2008年10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農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實施總體方案》,確立農業銀行深化內部改革,強化監督管理,轉換經營機制,建立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和風險控制體系的金融需求;2009年1月,經國務院批準,中國農業銀行整體改制為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標志著中國農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取得了決定性的成果。2007年2月銀監會批復同意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開辦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貸款,農業綜合開發貸款和農業生產資料貸款業務。2007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將農業發展銀行的貸款支持對象擴大到農林牧副漁生產、加工轉化及農業科技等更廣泛的農村經濟領域,拓寬了農業政策性金融業務范圍和資金來源。中國人民銀行與銀監會頒布的《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專項中央銀行票據兌付考核指引》,進一步明確兌付考核標準和程序,加強了信用社的內部管理。2006年2月,銀監會首次系統提出要將農村合作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監管標準與商業銀行的監管標準統一起來。2007年3月,銀監會《農村信用社監管內部評級指引(試行)》,進一步加深對農村信用社內部監管的融合。

二、我國農村金融制度變遷的缺陷

但是,目前我國對農村金融市場的改革并未徹底。首先,由于信用社產權關系不清,管理者、經營者和社員對資產質量、經營成果漠不關心,導致風險承擔責任人的缺失,由地方政府出面承擔風險責任,容易引致一系列社會和經濟問題。其次,農業銀行由于之前承擔了較多的政策性信貸業務,歷史遺留的不良資產較多,嚴重制約了農業銀行經營結構的調整,不僅使經營管理復雜化,也導致目前農業銀行財務重組和整個農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革的難度加大。而農業發展銀行的資金主要由國家供給,導致各分支機構不具備承擔風險的能力,貸款不規范,內部激勵機制與風險約束機制嚴重缺位,對其發展產生了約束作用。第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在制度安排的實施過程中面臨著眾多約束。以村鎮銀行為例,其準入制度的發起人僅限于銀行業金融機構,導致選擇面太窄,無法體現公平競爭的原則。同時,村鎮銀行作為有限責任公司,只能以投資人的出資額為限承擔風險,若發生重大金融風險,存款人的利益無法得到有效保障。最后,我國的小額貸款組織目前沒有獲得合法地位,使其長期發展缺少了制度與法律保障,不利于小額貸款的順利發展。而小額貸款的扶貧資金來源的穩定性在制度上得不到保障,使其對農民的脫貧致富作用較難發揮,制約了小額貸款業務的開展。

三、對于改進我國農村金融市場的政策建議

首先,政府應改革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我們應根據不同地區農村信用社經營的實際發展情況進行不同產權模式的改革,對于經過股份制改造的農村信用社,按照現代金融企業標準,加快建立規范的董事會制度以進行政策制定與重大經營問題的決策,使信用社形成職責明確、分工合理、統一協調、相互監督制約的機制;第二,應創新農業銀行組織結構。現階段,農行應積極配合完成資產處置工作,可以采取不同的組合政策,加快財務重組,使財務指標盡快達標。此外,農業銀行面臨著政策性與商業性目標的沖突,需要創新組織架構,實現政策金融與商業金融的融合,并要采取如專門增設政策性業務的窗口等措施來避免風險和損失;第三,應堅持農業發展銀行的政策性改革方向。鑒于我國農村經濟的弱質性及農村金融市場的功能性缺陷,農業發展銀行的業務定位應堅持政策性銀行的改革方向,將支農業務放在首位,發揮農業政策性金融的綜合支農功效,完善農村金融體系整體功能。同時,農業發展銀行要按市場化原則健全完善治理結構,加快轉換內部的經營機制,逐步推行審慎授權制度;第四,應完善村鎮銀行新型金融機構的制度安排。應建立長效的政策支持體系,建立涉農貸款的補貼制度。在資本準入方面,放寬村鎮銀行的限制條件,吸引各類資本到農村地區設立多種金融組織,有效將資金注入農村。同時,村鎮銀行應盡快建立存款保險制度,通過市場化風險補償機制來分散村鎮銀行業務經營風險,使存款人的利益得到保障;最后,應明確小額貸款組織的法律地位。政府應早日出臺《放貸人條例》,使賦予小額貸款組織合法地位,使其真正成為自主經營的法人組織,成為市場功能明確的經濟主體。同時,通過金融創新使小額貸款組織拓展融資渠道,保證資金來源的穩定性,并且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完善小額貸款的制度保障,降低貸款風險。

參考文獻:

[1]何廣文 李樹生:農村金融學[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8

篇(9)

關鍵詞 農村 土地所有權 改革

一、我國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的目標及核心內容

(一)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標

1.明晰產權,確立農民的土地產權主體地位

土地稀缺性的增強和土地價值的提升,以及農民對土地利益的要求需要進一步明晰農民同土地之間的權利關系,確立農民的土地產權主體地位。這就是要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在土地上的收益權的保護問題。當前,深化土地產權制度改革無疑是解決問題的核心。

2.強化農村土地承包權,弱化集體所有權

黨的十六大報告強調要“堅持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長期穩定并不斷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首先穩定和完善作為該經營體制基礎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在現有制度框架內,進一步弱化集體所有權,強化農戶承包權,把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權都給農戶,農戶成為實在的而不是名義上的土地主人。承包權實質上是對所有權的分割。承包合同越是長期化、固定化,承包權對所有權的分割程度就越高。在現有中國農地承包制下,承包權越穩定,農戶的收益越高。在家庭承包成為合法以后,我們要從政策層面轉到法律層面給它一個有力、可靠的保障。

(二)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的核心內容

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的核心內容主要是把土地承包權賦予物權的屬性,讓農民擁有農地產權并使土地使用權進入市場。這是實現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標的根本途徑。

土地承包權的物權化可以保障農民的權益不受土地所有權變動的影響,穩定農民的直接經營和交易預期,減少未來不確性因素對農民權益的影響。具體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物權化可以強化農民的土地所有權,對作為發包方的集體任意撕毀合同的違約行為起到有效的制約作用;二是承包經營權的物權性質還可以直接對抗任何組織和個人對農民土地的侵權行為,有效保護耕地,保護農民的權益。同時,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物權化會使農民在利用土地方面獲得更大的自由度,有利于農村土地使用權的流轉。這對于農民走出土地、擺脫貧窮、實現土地的規模經營、推動城市化進程將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土地承包經營權物權化的歷程與未來改革模式展望

(一)既有的政策和法律對土地承包權的規定

從土地承包期限上來看, 2002年8月29日頒布的《農村土地承包法》第20條規定:“耕地的承包期為30年,草地的承包期為30至50年,林地的承包期為30至70年,特殊林木林地的承包期經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的批準可以延長。”

從土地承包權的流轉來看,既有的政策和法律所賦予農民對自己經營的土地的處置權的自由度越來越大。2002年8月9日頒布的《農村土地承包法》第34條規定: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主體是承包方。承包方有權依法自主決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流轉及流轉方式”;第37條規定:“采取轉讓方式流轉的,應當經發包方同意;采取轉包、出租、互換或其他流轉方式的,應當報發包方備案”。

(二)《物權法》對土地承包經營權物權性質的確認與未來改革模式選擇

關于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物權法的相關規定在一定程度上背離了其作為一種物權的性質。《物權法》第133條規定: “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荒地等農村土地,依照農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和國務院的有關規定,其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轉讓、入股、抵押或者以其他方式流轉。”規定說明,可以作為轉讓標的的土地是“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荒地等農村土地”,表面上包含了“等農村土地”,但其意義有限,標的范圍受到很大限制。而且對于抵押權, 《物權法》第180條第三款規定債務人或者第三人有權將“以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經營權”用于抵押,可在第184條中卻規定“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不得抵押,但法律規定可以抵押的除外。如果承包經營權是一種債權,那么其作為一種相對權直接關系到合同另一方當事人即發包人的利益,這就在法律上需要對權利的轉讓作出限制。但如果將承包經營權作為一種真正的物權,那么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就有權依法自主決定土地承包經營權出租、互換、轉讓、入股、抵押或者以其他方式流轉,只是流轉的期限不得超過原土地承包經營權合同剩余的期限,并且流轉合同需報發包人備案。對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過多限制,妨礙了土地的優化配置,為發包人干預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提供了法律依據,也為以行政或準行政手段配置土地資源留下了太多的余地。為了保障經營權人的財產權和生產的自,法律不應再對這種財產的轉讓施加過多的限制,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促使農民與土地的利益結合在一起,更好地發揮土地的經濟效益,保護土地資源。

結束語:

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的最終目標指向是以恢復農民地權為實質內容的制度變遷。當前,農村土地產權制度的改革的核心內容主要是把土地承包權賦予真正的物權屬性,這樣可以在土地集體所有制的前提下賦予農戶以土地經濟所有權,集體合作經濟組織保留對土地的終極所有權,并通過一定的收益權來體現。對《物權法》中相關規定的修正和完善,正是我們邁向新的改革目標的起點。

篇(10)

一、當前農村信用社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1.發展戰略不明確

全國農村信用社改革按國家宏觀政策組建聯社、合作銀行或商業銀行。對于基層的信用社來講,他們缺乏對自身及所處的經濟環境的清醒的認識。牌子變了,內部體制如何及時來轉變,以后的發展方向是如何,對于這些問題都缺乏足夠的認識和思考。

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業具有金融空間結構效率方面的比較優勢:(1)體制完善、經營靈活;(2)扎根于地方,網點多、人脈熟;(3)信貸資產質量優;(4)農村金融格局的調整為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的發展提供了契機。通過以上的分析,進一步明確了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要充分發揮其地方性銀行的地域優勢、網點優勢和決策優勢,在細分市場的基礎上為支持當地的經濟發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2.市場定位不準

綜觀我國當前的金融市場,各家商業銀行在目標客戶的選擇和業務拓展方向上存在趨同化現象:一是沒有基于市場競爭的行業分工,業務范圍與經營領域基本一致;二是金融產品的設計上不存在互補,相互的替代性和模仿性很強;三是在客戶選擇上大都將目光投向國家壟斷性行業、大型企業集團、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高新技術企業、政府相關部門等,而對于與農相關的產業及中小客戶群體興趣不大。這是一種定位誤區,雖然在某一層面上形成了充分競爭,但既不利于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造成了金融資源的重復投入和浪費,同時也導致了對弱勢農業,農村經濟中非國有企業、個體農戶的金融約束。

由于發展方向不明,自身的定位也就模棱兩可,市場定位不準,一是會偏離實現國家宏觀金融政策下的信用社發展目標,二是會偏離自身發展的正常軌道。

3.經營管理體制落后

由于長期以來農村信用社在信貸管理、財務管理、干部人事管理、固定資產購建、現金管理、統計管理、薪酬管理等各個方面缺乏有力的管理制度,缺乏保障制度落實的機制,缺乏監督制度執行的措施,特別是缺乏對高管人員的有效監督,使農村信用社產生內部道德風險。成為形成大量不良資產、虧損掛帳、歷史包袱的重要原因。

二、進一步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的對策建議

1.進一步完善銀行經營管理體制積極開展聯合與并購

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股份制的治理結構已經形成,但與之相對應的決策鏈、管理鏈、業務操作鏈還需進一步理順。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和激烈的同業競爭,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要本著審慎經營和穩健發展的觀念逐步完善內控制度、風險管理制度、監察審計制度,并建立與銀行發展策略和價值理念相一致的薪酬機制、考核機制、晉升機制、崗位流動制度等一系列激勵約束機制。

2.正確確定農村金融機構的市場定位

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一般都組建在我國經濟發達地區,所面臨的農村經濟環境已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農村經濟已不是單一的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均衡發展,伴隨著鄉鎮企業“改制”,私營經濟和股份經濟成分大幅增加,大多數農民己經向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轉移、向城鎮集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已經成為當地農村經濟的主體。

面對農村經濟和地方產業結構的變化,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要及時轉變傳統的支農觀念,調整信用社時期的市場定位,由原來的支持“三農”擴展到立足于支持地方經濟的發展,服務三農,服務中小企業和個體民營經濟,服務優質客戶。

3.制定符合宏觀經濟金融形勢發展要求的發展戰略

建立健全規范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實現決策的民主化、管理的科學化,是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向現代金融企業轉變的必然要求,也是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與目標相適應的智力結構應包括:有效的董事會、監事會對管理層的監督和制約;獨立的風險控制、審計、薪酬委員會;獨立、市場化和專業化的管理層。其中,獨立、相互制衡是控制風險的關鍵。雖然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都建立了“三會”制度,但離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還有一定距離,特別是在職權的劃分、職能的發揮、職責的承擔上仍需進一步規范。

4.優化農村金融機構的基本企業隊伍建設

市場環境在改變,競爭對手在進步,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的服務對象更是在不斷成長與發展。面對客戶的改變,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的員工也必須發生相應的轉變,全面提高自身素質,才不會在工作中面對客戶的需求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是要轉換思想觀念,改變原信用社框架下一成不變和循規蹈矩的工作方式;二是要不斷加強學習,確立不學習就要被淘汰的危機感和緊迫感;三是要全面提升服務水平和業務技能,在工作中尋求創新和突破;四是切實加強人才引進,對人才的引進力度將直接關系到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的市場競爭力和發展前景。除提高員工的素質外,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還應大力引進技術人才和高級管理人才,努力提升現有管理團隊的管理水平,在引進人才的同時也引進全新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方法。

5.進一步與市場經濟接軌發展農村客戶群體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客戶群體的成長,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原有的金融產品和服務范圍越來越難以滿足客戶的需求,結算弱勢更成為制約其業務發展的瓶頸。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的經營領域受區域的局限,無法跨區域設置經營網點,結算渠道也不像全國性商業銀行那樣暢通無礙而客戶的需求是不受區域限制的,如果在某一環節上無法達到客戶的要求,客戶群體就有可能會流失。

因而,通過產品創新憑借網絡聯結將經營的觸角向區域外延伸,就成為在現有政策限制下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挽留客戶資源的次優選擇。

三、結束語

在中國,農信社改革是采用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模式還是選擇合作制的形式,是由各地區經濟發展的特點及農信社自身的特征所決定。兩種模式并沒有優劣之分,關鍵是要選擇最適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的改革模式。只有確定了改革的方向,決定了改革的正確路徑,整個農信社的改革才能有成功的前提。

中國農信社改革任重而道遠,在改革的進程中,會遇到種種問題,在理論的指導下,只有不斷結合實際情況,不斷解決新問題,才能將中國的農信社改革不斷向前推進,使其成為中國農村金融的一個支撐,扶持中國“三農”問題的解決。

參考文獻:

[1]溫鐵軍.新農村建設理論探索[M].北京出版社,2006,5.

[2]程思危.改革與發展:推進中國的農村金融[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

上一篇: 品牌戰略的定義 下一篇: 控制系統理論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韩精品一二三区 | 日本中文字幕乱码在线 | 日本欧美大码aⅴ | 日韩小u女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一本热在线观看视频 | 天天在线天天看精品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