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與校園欺凌的區(qū)別匯總十篇

時間:2023-12-28 17:00:39

序論:好文章的創(chuàng)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yōu)槟扑]十篇校園與校園欺凌的區(qū)別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校園與校園欺凌的區(qū)別

篇(1)

但惡作劇與校園欺凌有著本質的區(qū)別。校園欺凌不可原諒,而對于惡作劇,我們應當以包容的心態(tài)妥善處理。

一方面,對受害人有利。孩子之間的惡作劇有時“是表達對同學愛意的一種特殊方式”。捉弄的對象,往往都是一些性格內向、不愛說話、膽子較小的。捉弄他人的孩子的心態(tài)就是想“激怒”自己的同學,讓他們“動”起來,真的沒有多少惡意。因此,對于此類事件,我的主張不是不管不問不處理,更不是要有意縱容這種傷害,而是想說,受害人應當在明辨事實后,以包容的心態(tài)化解之,原諒他人,這不僅是對他人的包容,更是最大限度地減輕對自己的傷害。反之,如果盯住此事不放,非得論出個高低、是非曲直,那么即便是打贏了“官司”,也是得不償失。因為,那不僅是與犯錯的同學從此勢不兩立,也讓其他同學對自己避而遠之,一般不敢再“招惹”和親近自己,這樣就僵化了同學關系,孤立了自己。

篇(2)

低齡化留學的趨勢正在變得不可阻擋,2005年中國赴美讀高中的人數(shù)僅為65人,但在2014年,這一人數(shù)達到了2.4萬人。2012年,在澳大利亞學習的中國留學生約有11.88萬人,18歲和19歲的留學生有1.11萬人;不到18歲的5083人,占該年齡段留學生總數(shù)的37%左右,遙遙領先于其他國家。2012至2013學年,加拿大溫哥華從幼兒園至中學12年級的1086名國際留學生中,來自中國的有645人,占總數(shù)的59.39%。從一系列數(shù)據來看,中國低齡化的留學生正在“承包”各國的教育機構。如同高端耐用品,中國優(yōu)質教育資源供給總量的稀缺和分配上的不公,導致大量中國的財富階層和中產階層家庭,試圖以跨國擇校的方式來為孩子獲得更好的教育乃至人生。

一旦選擇跨國擇校,從學習方式、生活自理、為人處世再到文化適應等,未成年人都需要作出巨大調適。

未成年人出國留學,一個首要的問題在于缺乏父母監(jiān)護。盡管通過購買服務,校方或當?shù)丶彝峁┍匾谋O(jiān)護責任,但教育孩子作為一項超級復雜的工程,需要的是父母親自的、面對面的、長時間的投入。只有言傳身教,孩子才能樹立更正確的價值觀,才能在極端情況下通過溝通、表達有效釋放自己的壓力,并贏得外界的幫助。這些原本該由父母承擔的責任,因為在追求顯性的高質量教育上,都被嚴重低估了其意義。

篇(3)

我們在平時觀看媒體新聞或聊天時,能經常聽到有關心理健康的話題,特別是最近幾年在校園里經常出現(xiàn)的校園欺凌等暴力行為。其中,很多施暴學生都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問題。這些問題很大部分又與家庭或成長環(huán)境有關。且事實證明,現(xiàn)在社會中青少年的犯罪率呈上升趨勢,究其原因還是這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被忽視了心理健康教育。對此,家庭、學校、社會都應該重視起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下面我談談一些看法。

一、教師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師既要有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又要有熟練的教學技能,更主要的是要有健全的人格。每位教師在上崗前都學過心理學,可見其重要性。教師的任務不只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要完成教書和育人這兩項重要任務,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必要的保證,也只有教師本身心理健康才能引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只有德才兼?zhèn)涞慕處煟拍軌蛟诠ぷ髦凶畲笙薅鹊匕l(fā)揮教學特長,為學生樹立健康的榜樣。因為一位積極陽光、性格開朗、有正能量的教師往往會感染身邊的學生,使學生也變得積極陽光。也使學生樂于親近教師,愿意聽教師的話,也就是所謂的“親其師,信其道吧”!以積極的方式對待學生,還會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成為學生可靠的朋友,從而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因此說,教師良好的心理素質至關重要,它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教師心存愛心的積極意義

如果一名教師教學能力很強,師德高尚,只是欠缺對學生的關愛與關心,不能全心全意地為學生服務,那么也不能算是稱職的教師。誰都會犯錯誤,尤其是小孩子,其實只要正確地引導、積極地幫助,他們很快就能改正過來。而每個孩子都是獨立個體,都是千差萬別的,教師也不可能教育出一模一樣的學生,對此,教師應該尊重每一位學生,更不能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孩子,要有撒得下愛心、付得了耐心。教育更是引導心靈的藝術,是教學相長的過程。對此,教師首先要與學生之間建立一座心靈相通的橋梁,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去了解學生心里想什么?了解學生喜歡做什么?明白學生需要什么?對于有問題的學生教師要放下架子主動親近他們、關愛他們,諒解他們,用真愛去溫暖孩子、用真情去感化孩子、用真理去說服孩子,引導學生認識錯誤并能主動改正錯誤……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教師要學會觀察與等待,更要對自己的學生充滿信心!

篇(4)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上策是預防而不是治療。結合我國學校教育的具體情況,應該實施一個多維立體的綜合心理健康輔導模式,把醫(yī)學模式、社會模式、教育學模式和心理學模式融為一體。以學生為本,以多種方式進行、多個主體參與、多個環(huán)節(jié)滲透的模式,全方位、多維度地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以達到提高其心理素質,塑造健康人格,發(fā)掘個人潛能的目的,為學生全面發(fā)展服務。

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實施途徑

心理動力學、認知―行為主義和人本主義學說,代表著考察人類情緒、性格和行為問題的最基本方法,是三種最“核心”的方法。對于學生出現(xiàn)或者可能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以這三種理論為指導,展開多種形式的活動。為了更好地為廣大學生服務,學校可以將團體輔導、個體咨詢與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相結合,從而達到預防與矯治的雙重目的。

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展團體輔導

心理健康教育課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在心理輔導教師的主持或參與下,班級成員對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自由討論,利用團體的相互影響、啟發(fā)、誘導和幫助,形成團體的共識和目標,產生良好的心理暗示效果,使學生對自己的問題有所領悟和理解,進而改進自己的態(tài)度與行為。根據調查,50%以上的中小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煩惱和困惑。防治學生心理問題的途徑之一就是有效組織團體輔導,真正幫助學生解決各自的心理困惑。讓學生處于一種舒適、安全、溫暖的氛圍里,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減少孤獨感與無助感,恢復自信。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內容要針對學生實際,即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安排具體的干預內容。除了情緒和意志力的訓練,要更加注重對學生社會性的培養(yǎng),加強人際關系訓練、職業(yè)輔導等。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設置要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少理論多實踐,圍繞學生常見的心理困擾,真正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2.個別心理咨詢

個別咨詢是學校心理輔導與其他教育活動相區(qū)別的最具有專業(yè)特色的部分,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發(fā)現(xiàn)和鑒別學生心理問題是個別咨詢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可以鼓勵學生寫心情日記,心理輔導教師通過心情日記及時與學生溝通,發(fā)現(xiàn)學生的心理困擾,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可以進行“邀請咨詢”,主動約談學生,了解學生現(xiàn)階段的心理狀況,通過教育干預矯治學生不良的心理與行為;也可以與各學科教師、班主任合作進行教育干預。

3.優(yōu)化校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健康的心理氛圍

學生的心理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對環(huán)境的不適應的結果,因此,創(chuàng)造寬松、優(yōu)雅、和諧、友愛的學校人文環(huán)境,形成以人為本、寓教于樂的教育環(huán)境,建設潔凈、優(yōu)美、舒適的美麗校園,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校園中可以張貼醒目的名言警句,讓學生隨時隨處都能感受到激勵。利用學生心理咨詢室、咨詢信箱、咨詢熱線,開展心理咨詢服務。通過國旗下的講話、校園之聲廣播、小報、黑板報、櫥窗專欄等,宣傳心理衛(wèi)生知識,營造健康的心理氛圍。

4.開展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活動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明確指出:“組織開展各種有益于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的文體娛樂活動和心理素質拓展活動,拓寬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學校可以組織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活動,如心理劇、歌唱比賽、書畫比賽、科技節(jié)等,在豐富學生課余生活的同時,也可以加強學生的心理素質,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展示平臺。

二、構建心理健康教育“三級防御體系”

一級預防――優(yōu)化學生成長環(huán)境,減少危險

為了減少學生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的發(fā)生率,要對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進行優(yōu)化,將可能存在的危險因素消除在萌芽狀態(tài)。家庭和學校對青少年兒童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精神分析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弗洛伊德認為童年創(chuàng)傷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家庭是教育孩子的主要陣地,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家庭的氛圍等都會對孩子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每一對父母都應該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學校是家庭的延續(xù),教師的主要任務是關注兒童學習生活中的困難,糾正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錯誤,為學生營造一種積極、安全、溫暖、健康向上的學習氛圍,對于校園中存在的不和諧因素予以處理,如學生團體中的欺凌現(xiàn)象、教師團體中的體罰現(xiàn)象、校園中的不文明現(xiàn)象等。學校要采取多種形式、多種活動努力使學生對學習和生活感興趣,愿意主動去探索未知事物,遇到心理困惑愿意與老師交流、溝通,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二級預防――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

首先,要建立學生心理檔案,一方面,定期普查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定期進行心理輔導;另一方面,要不定期地抽查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經常向班主任和科任教師了解個別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xiàn),及早發(fā)現(xiàn)問題,以便進行有效的處理。其次,團體咨詢與個體咨詢相結合,采取多種途徑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最后,加強全校教師的主人公意識,營造“輔導學生,人人有責”的良好局面。

三級預防――創(chuàng)造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

篇(5)

教育懲戒作為一種教育手段在我國中小學管理過程中處于十分尷尬的境地,存在著教師對教育懲戒認識不清或使用失當以及由此帶來的諸多問題。具體來看,一是部分教師徘徊于懲與不懲之間,默許縱容學生的違紀違規(guī)行為。有研究者對遼寧省某地區(qū)15所學校教育懲戒實施情況及中小學師生對教育懲戒的認知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發(fā)現(xiàn):“對教育懲戒怕‘出問題’不敢管了的教師占20.1%,大多數(shù)教師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對學生的不良行為通常采取息事寧人的方式”[1]。二是少數(shù)老師誤把懲戒當體罰,傷害學生的身心健康,侵犯學生的合法權益。相關調查中“認為教育懲戒就是懲罰的占被調查教師的34%,認為教育懲戒就是體罰的占10%,其中35.5%的被調查教師有過體罰學生的行為”[1]。三是由于懲戒不當導致的家校沖突越來越多。據《法制晚報》的不完全統(tǒng)計,“在2016年,至少有13起教師被學生或家長襲擊事件曝光”[2]。可見,教育懲戒的使用不當已經成為造成師生關系緊張、爆發(fā)師生沖突、家校沖突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國當前的中小學管理實踐中,教育懲戒不但沒有發(fā)揮出其應有的教育性作用,而且還成為隱藏在師生、家校之間的一顆“定時炸彈”。教育懲戒已經成為中小學日常教學和學生管理中不可回避的話題,忽視教育懲戒或教育懲戒失當,既不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和規(guī)范意識的養(yǎng)成,也不利于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形成家校的教育合力。本文希望通過對教育懲戒的性質、價值和方法的探討為教育懲戒正名,以引起大家對教育懲戒有關問題的重視,使教育懲戒發(fā)揮出其應有的教育作用。

一、教育懲戒的本質分析

對教育懲戒認識不清是我國中小學教育懲戒實施出現(xiàn)偏差的重要原因,討論教育懲戒問題,必須首先明確其概念,辨析其性質。

1.教育懲戒不同于懲罰、體罰

雖然教育懲戒是懲罰在教育領域內的衍生行為,但它又不同于懲罰,教育懲戒不僅更強調行為改善的正效果,而且具有內發(fā)性的改善動機。懲罰和懲戒的工具價值都在于懲處某人,而懲戒不僅重視“懲”的手段,更強調“戒”的效果,通過教育懲戒不僅可以降低學生的不當行為發(fā)生的頻率,而且可以使其引以為戒,改善自己的行為方式。只有基于教育性目的的有效懲罰,我們才能稱之為懲戒。同時,相較于懲罰,懲戒的內涵更廣,是工具價值和結果價值的統(tǒng)一。可以說,懲罰并不總是有效的,懲戒則一定是有效的。另外,雖然懲罰和懲戒的目的都在于改善人的行為,但通過懲罰以改善的行為其動機往往是外控的,而懲戒所達到的行為改善的動機是內發(fā)的。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認為懲罰起作用的機制在于行為者能感知到厭惡刺激和某種特定行為的聯(lián)結來降低行為發(fā)生的頻率,而一旦這種厭惡刺激和行為的聯(lián)結減弱或消失,不當行為極有可能死灰復燃。而相較于只提供厭惡刺激的懲罰,懲戒所提供的改善行為的動機不只是簡單地逃避厭惡刺激,更是行為者在反省之后,清楚了不當行為的不當之處,主動自發(fā)地去改正不當行為。

作為一種極端的懲罰方式而存在的體罰,自然不同于懲戒。“懲戒與體罰或變相體罰的同一性并不代表其具有同質性,它們之間的區(qū)別體現(xiàn)在多個方面:在行為目的上,懲戒是以不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為前提的,是以‘小懲大戒’為最終目的的”[3],懲戒的目的在于“戒”,而體罰的目的在于“罰”;在操作方式上,體罰單一地采取直接作用于學生的身體,通過使其身體產生不適感受的方式來達到目的,通常包括打手心、罰站、罰跪等,而教育懲戒除了運用作用于學生身體的方式,還包括言語批評、義務勞動等方式;在教育效果上,體罰易使學生對老師產生恐懼心理,不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和師生關系的和諧,體罰的輕重也難以把握,效果也具有不確定性,稍有不慎就會給學生的心理和生理帶來不可彌補的負面影響,而懲戒則能夠更好地保障學生身心健康,避免產生不良結果。

2.教育懲戒與教育獎勵具有內在統(tǒng)一性

作為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兩種基本教育手段,懲戒和獎勵雖然在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兩種教育形式具有內在統(tǒng)一的教育價值和功能,并不是對立的。“表揚作為積極的教育手段存在,而懲戒則想當然地被當作消極的教育手段。這固然與兩者各自所針對的對象本身性質有關。但從教育的本質而言,懲戒與表揚是統(tǒng)一的、互動的,并不存在好壞之分,都是為了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只是外在的實施形式不同而己”[3],“其實,獎勵與懲罰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我們用獎勵來增加某一行為的發(fā)生頻率,而用懲罰來減少某一行為發(fā)生的可能性和傾向性。從心理意義上來說,懲罰、獎勵就像磁鐵的兩極一樣無法完全剝離”[4]。教育懲戒和獎勵都是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學校教育中,懲戒和表揚,共同支撐著整個教育方法體系,二者相互配合,教育活動才能走得更好、走得更遠。

綜上所述,教育懲戒是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出發(fā)點,在不對學生的身心造成傷害的前提下,通過對學生的不當行為進行適當懲罰,以糾正不良行為、改善錯誤認知、培養(yǎng)規(guī)范意識的教育方法。教育性、有效性和無負作用是教育懲戒的本質特點。

二、教育懲戒對學生全面成長的價值

價值是客體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效益關系。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指出:“犯了錯的人應該接受懲罰,他們之所以要受到懲罰,不是因為他們犯了錯,而是要使他們日后不再犯錯。”[5]教育懲戒對于中小學生具有獨特的道德發(fā)展價值、意志培養(yǎng)價值和個體社會化價值。

1.教育懲戒有助于中小學生的道德發(fā)展

一個人的正確認知是他在與環(huán)境的不斷作用中形成的。中小學生的認知結構正處于發(fā)展的關鍵期,他們通過與外部世界的接觸接收到各種不同的是非判斷標準和價值理念,逐步整合內化成自我穩(wěn)定的道德觀和價值觀。按科爾伯格的道德發(fā)展階段理論劃分,中小學階段學生的道德認知水平正處于從前習俗水平向習俗水平轉變的關鍵期,學生的道德判斷從著眼于具體的行為結果和與自身的利害關系發(fā)展到認同、遵守社會行為規(guī)范,是一個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學校作為學生日常生活的主要場所之一,要把握學生道德發(fā)展的關鍵期,促進青少年道德的健康發(fā)展。“在做錯事以后盡可能迅速地制止不端行為,消除其不良后果,這樣做是有道德價值的。”[6]在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中,面對學生的不當行為,如果教師“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采取置之不理等消極手段,那么成長中的學生則很難正確認識到其錯誤行為。只有對其不當行為給予及時有效懲戒,向其發(fā)出關于其行為的正確價值判斷,才能夠改變學生的認知傾向,讓學生本人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形成正確的是非標準。而且其他學生也能夠通過替代性學習,發(fā)展自身的判斷力和道德感。另外,如果一味地采取表揚、鼓勵等教育手段,認知發(fā)展正處于自我中心主義階段的青少年更會以自我為中心,難以形成正確的道德認知。“獎勵表示贊成某些行為和舉動,給予它們良好的評價;懲罰則是斥責某些不正確的行為和舉動,給予它們不好的評價。”[7]針對青少年學生的不當行為作出及時、正確的教育懲戒反應,使他們明確是非判斷標準,有助于他們逐漸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觀。

2.教育懲戒有助于中小學生堅強意志的培養(yǎng)

意志是和困難聯(lián)系在一起的,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各方面的困難,遇到困難后是積極解決還是逃避退縮就是一個人意志力強弱的體現(xiàn)。“一項調查顯示,上海有24.39%的中小學生曾有一閃而過的‘結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認真考慮過該想法的也占到15.23%。”[8]中小學生自殺傾向和行為的暴增給了當前的教育方式一記當頭棒喝,青少年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如此脆弱,折射出了當前賞識性教育的最大弊病。“合理的懲罰制度有助于形成學生的堅強性格,能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能鍛煉學生的意志和人的尊嚴感,能培養(yǎng)學生抵抗引誘和戰(zhàn)勝引誘的能力。”[9]意志是在不斷磨練中形成的,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有效的懲戒手段對于形成學生堅強的性格和堅韌的意志力是必不可少的,忽視教育懲戒的作用就等于剝奪了學生發(fā)展這種一生受用的寶貴品格的機會,最后只會給學生帶來更大的難以彌補的傷害。

3.教育懲戒有助于中小學生個體的社會化

“人必須及早習慣將自己置于理性的規(guī)定之下”[10],社會性是人的根本屬性,學校生活作為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預備期,必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規(guī)則意識、角色意識和責任感,教育懲戒是幫助中小學生順利實現(xiàn)這一社會化的助推器。

(1)教育懲戒能夠樹立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學校都制定有學生行為守則,違反學校規(guī)定的不當行為必須受到適當懲戒來確保學校紀律的權威性,“懲罰并未賦予紀律以權威,但懲罰可以防止紀律喪失權威”[11],對學生的不當行為施以懲戒,可以使學生預知到其不當行為的后果,“使違紀學生重新樹立起對紀律的敬畏感,從而自覺地遵守紀律規(guī)范”[12]。

(2)有效的教育懲戒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角色意識和責任感

人的一生要扮演多種角色,承擔起多種責任,無論何時何地,每個人都不能不顧他人感受肆意妄為,一個對自己行為負責的人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作為班集體的一員,學生的一言一行應該經過獨立思考、慎重抉擇,不能影響和損害其他同學、老師、班級或學校的利益,反之,則應接受相應的懲戒。近年來,愈演愈烈的校園欺凌問題給中小學教育敲響了警鐘,忽視懲戒的教育方式導致中小學生缺乏同伴意識和責任意識,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欺凌行為的發(fā)生。同時,在校園欺凌行為發(fā)生后,如果能夠及時給予相應的懲戒,不僅能夠使欺凌者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嚴重后果,還能增加被欺凌學生向老師、學校求助的勇氣,對旁觀者產生正面影響,減少欺凌行為的發(fā)生頻率,促進中小學生伙伴關系的正常發(fā)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角色意識和責任感。

三、教育懲戒有效實施的路徑

要使教育懲戒有效發(fā)揮應有的教育性作用,需要從國家立法保障、教師準備和家校合作等三個層面著手。

1.國家立法機構要為教育懲戒提供立法保障

目前我國法律法規(guī)并沒有對教育懲戒作出明確而具體的規(guī)定與說明,以致人們對于教育懲戒易出現(xiàn)認知偏差和行為失范。國家立法機構只有為教育懲戒提供必要的立法保障,才能保證教育懲戒的有效實施。

(1)制度層面要明確保障學校和教師的教育懲戒權力

我國法律法規(guī)未對中小學教師懲戒權有明確的概念界定,只在《未成年人保護法》和《教師法》中規(guī)定不得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反觀美國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就對教師的教育懲戒權有著較為清晰的規(guī)定,美國有20多個州的立法都允許學校和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懲戒[13]。我國立法機構應當加緊推動教育懲戒的相關立法,明確提出中小學教師懲戒權這一概念,說明其性質和適用范圍,并明確教育懲戒與體罰和變相體罰的區(qū)別,賦予中小學教師合理的教育懲戒權,切實保障中小學教師在合理使用教育懲戒權時的合法權益。通過立法為教育懲戒“正名”,使教育懲戒有法可依、有規(guī)可循是正確使用教育懲戒、發(fā)揮其教育價值的前提。

(2)具體操作層面要細化實施規(guī)范細則

《青島市中小學校管理辦法》是我國第一部以學校為主體的地方性政府規(guī)章,但其只提及“中小學校對影響教育教學秩序的學生,應當進行批評教育或者適當懲戒”,并沒有對教育懲戒的使用范圍和相關措施給予詳細的指導與說明。而美國各州的學校以本州的章程為依據對學生在校的行為活動都做了詳細的規(guī)定,也明確給出對學生在校期間的一切違規(guī)違紀行為的處罰措施,具有較高的操作性。韓國的《教育處罰法》對懲戒工具和尺度也規(guī)定得十分詳細,“如準許使用長度不超過100厘米,厚度不超過1厘米的戒尺,對女生打小腿5下,打男生小腿10下等”[14]。我國一旦通過立法給予教師教育懲戒權,操作層面的相關規(guī)定就必須及時跟進,各地區(qū)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出相應實施細則,對被懲戒對象、懲戒實施人員、懲戒工具、懲戒尺度、懲戒步驟都應有明確規(guī)定,這是防止教育懲戒出現(xiàn)偏差的必要舉措。

(3)教育懲戒應做到權責對等

為防止教師濫用教育懲戒權,將懲戒變?yōu)楹唵蔚捏w罰,需要對懲戒的過程進行嚴格監(jiān)督。一方面,要通過立法構建完善的權利救濟機制,給學生提供暢通的權利救助渠道,如果學生和家長對學校的相關懲戒辦法存有異議,可以通過上訴向政府教育部門申請權利救濟,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另一方面,相關立法應進一步加強對教育懲戒實施方的有效監(jiān)督,針對中小學教師濫用教育懲戒權的不當行為,政府教育部門和學校也應根據相應法規(guī)及時予以糾正,對產生嚴重后果的要根據相應法規(guī)對相關責任教師予以嚴肅懲處,將權力關在“制度的籠子”里,切實保障教育懲戒的有效實施。

2.教師要為教育懲戒做好準備

教育是一門藝術,教育懲戒的使用更是一門藝術。教師是教育懲戒的主要實施者,應為教育懲戒做好充分準備,主要包含對教師的職前培養(yǎng)和操作指導兩個方面。

一方面,作為一種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教育懲戒應被納入師范生培養(yǎng)階段的相關課程體系中。在師范生培養(yǎng)階段,就應通過相關課程設置幫助未來的中小學教師儲備足夠的青少年身心成長特點的相關知識,學習教育懲戒的有效技巧,確保師范生成為中小學教師后能夠合理使用教育懲戒。另一方面,在教育懲戒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面對學生各式各樣的違規(guī)行為,學校對教師使用教育懲戒的相應技術指導也必不可少。具體來說,教師在使用教育懲戒權時,應遵循倫理適度原則、個體差別原則和目標擇優(yōu)原則。倫理適度原則是指教育懲戒的手段不能違背倫理道德,給學生的身心造成傷害;個體差別原則是指教育懲戒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性別、性格、家庭背景、成長環(huán)境等因素,在保障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對不同學生、不同行為加以區(qū)分;目標擇優(yōu)原則是指在選擇教育懲戒的方案時,在能夠實現(xiàn)既定教育目的的前提下,盡量選擇懲戒力度小而有效的方案。

篇(6)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02-0112-01

在藝術歌曲中,詩歌和音樂、聲樂聲部與鋼琴都充分溶為一體。并以詩歌為歌詞,以音樂表達詩歌的情緒和想象。一首好的聲樂作品,無論是在聽覺上還是演唱者的演唱方面都是很重要的。從聽覺上說,好的聲樂作品在人們聽后,都會從音樂的意境、音調、歌詞、演唱者的演唱方面受到感動,這個作品就很有意義;從演唱者的角度來說,首先這個作品讓人朗朗上口,演唱起來音調與詞的聲調走向是相互統(tǒng)一的,那這個作品就能更好的展現(xiàn)給聽眾。說到底,在聲樂作品中,語言和音樂的有機結合是密不可分的。

語言是感情的具體體現(xiàn),語言的思想內容決定著語調音高起伏,產生了語句的抑揚頓挫,形成了語言的旋律性格節(jié)奏感以及豐富多樣的聲音色彩。在歌唱中,演唱者通過歌曲的演唱展現(xiàn)出不同的情感方式是相當重要的,這樣才能與聽眾進行心靈的溝通。歌唱的情感是演唱者的靈魂。著名的宋代女詞家李清照在《詞論》中評論樂府時曾用過“聲詩并著”,據理解她說的“聲”是指作品的音樂性;“詩”是指作品的文學性。這也就是說一首作品既要注重其音樂性,同時也要注重其文學性,二者并存才成佳品。

中國的語言博大精深,漢語語言是富有音樂性的語言。漢字具有聲、韻、調的特點。調是漢語最大的特點之一,它有四聲,具有升降曲直的變化,直接影響了唱歌的旋律起伏。語言中所包含的字音、聲調、語調、語氣,就構成了旋律和節(jié)奏的主要依據,是從語言到歌唱的途徑。所以語調和聲調有著共同可以依循的創(chuàng)造方法。歌曲旋律的構成是由音高和節(jié)奏加以不同的變化組成的。

以黃自創(chuàng)作的《玫瑰三愿》為例,這首是他藝術歌曲代表作之一,歌詞為龍沐勛在1932年3、4月間,“一.二八”淞滬抗戰(zhàn)停戰(zhàn)后,他到校上課,見校園里的玫瑰凋零,景物全非,因此寫下《玫瑰三愿》的歌詞以寄托感慨,借玫瑰花的三個愿望,表達了作者對摧殘善良的惡勢力的不滿,對手欺凌的弱小者的同情,以及對多姿玫瑰花的無限愛心。“玫瑰花,玫瑰花,爛開在碧欄桿下。我愿那妒我的無情風雨莫吹打!我愿那愛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我愿那紅顏常好不凋謝!好教我留住芳華。這首詞的篇幅很短小,可以分為兩段。前段為八小節(jié),曲調平穩(wěn)猶如玫瑰溫柔典雅的吐露,慢慢的舒展。后段是玫瑰的“三愿”,情緒由靜變動,一愿比一愿強烈。黃自先生創(chuàng)作的歌曲《玫瑰三愿》,整首音樂的每個樂句都使用了弱起節(jié)奏,配合語言重音的分布突出了“瑰”、“愿”、“留”等。選用的八六拍節(jié)奏很好的適應了詩詞的語速。整首歌,黃自力求從和聲、強弱對比等多方面來表現(xiàn)詩詞所體現(xiàn)的意境。歌曲前部分旋律以級進為主,以模進發(fā)展音樂材料。歌曲后部分為了配合歌詞中玫瑰花三個愿望層層情緒的遞進,力度從mf下轉 p最后推高為f,同時和聲做主到下屬、主到屬、等的改變,使音樂從橫向和縱向都充分表現(xiàn)出歌詞那纏綿柔楚的花語。最后尾聲以級進為主,和聲屬功能組回歸到主和弦,旋律以主音持續(xù)rita結尾,似乎使陣陣余香在聲波的擴散中,讓人回味不絕。可以說這首藝術歌曲詩與歌配合得天衣無縫,我們可以看出整首歌如果音樂離開了歌詞,音樂便沒有依托,如果歌詞離開了音樂,藝術形象就無法表達得如此清晰,如此動人。在演唱方面,演唱者要先研究整首歌曲的情緒發(fā)展,演唱要符合整首歌的意境表達,而這首歌的演唱要區(qū)別與其他的西洋藝術歌曲,應在美聲唱法的基礎上掌握好漢字發(fā)聲的特點,做到字正腔圓。這樣才能更好的演繹出黃自先生藝術歌曲的特點。如歌曲開始第一句“玫瑰花,玫瑰花,爛開在碧欄桿下。”用類似輕嘆的聲音唱出對玫瑰的贊美之情。而第二句的歌詞雖與第一句相同,但是聲音要慢慢展開,力度要加強引出“三愿”,三愿的演唱要用氣息控制好聲音,對比出一層比一層更強烈的情感,最后一句則要平穩(wěn)的結束。在演唱每個尾音或長音時,如“花”、“干”、“下”、“愛”、“華”時,都要注意歌唱時的咬字,一定要歸韻,否則就會聽不清演唱者到底唱的是什么字,就不能完整表達整首歌的含義。比如芳華的“華”字,在演唱時要把“hua”的“a”夸張的唱出來,這樣才能達到歸韻的效果,否則聽到的就不像一個華字,這樣才能達到這首歌完美的演唱效果。漢字的聲調不止代表一個字的字意,而且具有各自的發(fā)聲特點字,我國的詩、詞用標準的普通話念起來都是有長短平仄高低抑揚的,聲調變化多樣,雖不是曲但與曲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們可以把《玫瑰三愿》的歌詞先朗讀,把歌詞的抑揚頓挫,高低起伏都讀清楚,可以發(fā)現(xiàn)歌詞已經有了自己的曲調,在這個時候作曲家再寫出與歌詞的聲調走向相符的曲調,那詞與曲的配合就達到了極致。

篇(7)

一、未成年人幫派的案例

20世紀90年代初,未成年人幫派犯罪在社會上“興風作浪”,是我國犯罪的一種新形式。如今,未成年人幫派違法犯罪屢屢發(fā)生,多見于校園內、后街,以打架斗毆、搶劫、搶奪、勒索錢財?shù)刃问匠尸F(xiàn)。據《中國青年報》2004年的一則報道,我國中學生中25%的男生和4%的女生有加入幫派的想法,有的未成年人幫派內部設立了等級制度,這種種跡象表明未成年人幫派的問題已經不可小覷。

2007年9月至11月,中央綜治委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辦公室和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聯(lián)合組成了“流動青少年權益保護與犯罪預防研究”課題組,對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沈陽等8個城市進行調查。調查對象是在押的3427名違法犯罪青少年,調查方式以自填問卷為主。調查結果顯示,69.4%的調查對象稱有犯罪團伙。在有團伙的青少年分析,平均人數(shù)為3.67個,其中個別團伙的人數(shù)超過10個,比較常見的人數(shù)是3個(占21.1%)、4個(占18.6%)、2個(占17.7%)、5個(占14%)和6個(占9%)。

在廣東省樂昌市某中學,數(shù)十名在校學生成立以林某森為主的未成年人幫派――“森高社”,在校園內常欺凌學生。在某次尋仇斗毆中,“森高社”的成員持刀刺中被害人柏某杰的右腹部,致柏謀杰倒地,后經搶救無效死亡。

從2008到2011年,廣東省各級人民法院判處的未成年人罪犯數(shù)量達5萬多人,占全國比例約為10%。研究顯示,這些犯罪中超過半數(shù)是團伙犯罪。經隨機調查,在廣州某所中學周邊就有多個犯罪團伙,如“狗堂幫”、“新興幫”、“少坊幫”等,有的團伙人數(shù)上百,還內設幫規(guī)。

從上述例子中看,未成年人幫派的社會危害性如何、是否甚至已侵犯《刑法》保護的法益,答案不言而喻。

二、未成年人幫派的定義

20世紀80年代以來,司法實踐中經常使用犯罪團伙這一概念,但對于未成年人幫派沒有明確下定義。不過在刑法中,共同犯罪理論與未成年人幫派存在淵源。首先,特殊的共同犯罪是指各共同犯罪人之間建立起組織形式的共同犯罪,或稱有組織的共同犯罪,亦即犯罪集團。現(xiàn)行《刑法》第26條第2款規(guī)定:“三人以上為共同實施犯罪的較為固定的犯罪組織,是犯罪集團。”有以下三特征:第一,由三人以上組成;第二,共同實施刑法所禁止的行為;第三,較為固定的以共同犯罪為目的而成立的組織。

在英國,有學者認為未成年人幫派是:人數(shù)不少于三人且成立了三個月以上有組織特征的,長時間閑散于公共場所,在過去12個月內以集體方式實施過違法犯罪活動的未成年團伙。⑤在美國,有學者認為未成年人幫派是:長期存在的由街頭未成年人組成的從事非法活動的共同街頭團體。美國也有學者認為未成年人幫派或可稱為街頭犯罪幫派,該幫派的組成需有可識別的名字、共同的目標、至少有三名以上成員。

社會是法律的基礎,法律的出臺是反應國家或者社會的現(xiàn)實需要。在中國,未成年人幫派應如何定義,筆者認為應從三方面著眼:

首先,從年齡方面出發(fā)。未成年人幫派的主體為未成年人,界定未成年人的標準可借鑒中國人大常委會于1991年9月4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其第二條規(guī)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顯而易見,十八周歲作為分水嶺。

其次,從組織規(guī)模方面出發(fā)。(1)人數(shù)需要有三人以上,“幫派”一詞中的“幫”就是對人數(shù)設定了要求,“幫”在特定語義下可作為數(shù)量詞使用,有“伙”、“群”的意思,如“一幫人”。另外“幫”又可以表示人類社會的一種基本合作方式,那么人數(shù)就不能少于三人。(2)有幫派的名稱,名稱的體現(xiàn)則源于“幫派”的“派”,“派”可理解為“派別”。而“派別”是經英文“group”與“faction”翻譯而來,前者指宗教、政黨或學術團體內因不同主張而形成的各種分支,后者指經常好爭論、追求私利或不顧公共利益的黨派、聯(lián)合體的兩個派別之間的斗爭。那么“派”則暗含有競爭之意、存在區(qū)別之意,幫派需要名稱是為了與其他幫派區(qū)分開來。(3)有幫派規(guī)定,幾乎每個未成年人幫派都會有自己的頭目,而幫派的規(guī)定則是維護其地位以及便于其管理幫派的工具。

最后,從行為方面出發(fā)。未成年人幫派多在校園、后街小巷、娛樂游戲廳等公眾場合實施違法犯罪。

因而根據上述三個方面,筆者認為未成年人幫派是指由三人及以上未成年人組成,內設規(guī)定,有獨立名稱,長期在公共場所實施違法犯罪的組織或團體。

三、未成年人幫派的催生因素

蔡德輝、楊士隆教授認為未成年人幫派的成因有:(1)為未成年人提供歸屬感及“保護”;(2)滿足未成年人模仿成人的欲望;(3)滿足好奇心及英雄崇拜主義;(4)低價文化價值的自然反應。“未成年人加入幫派有其深刻的心理、家庭、學校與社會原因。”⑨筆者十分認同上述的觀點,并對未成年幫派的催生因素總結為三點:個人原因、家庭原因、社會原因。

(一)未成年人的個人原因

實施犯罪的人除了具有一般人格外,還有獨特的人格,通常被稱為“犯罪人格”,這種人格多呈現(xiàn)“反社會性”、“法律禁止性”的特征。未成年人的犯罪人格是在其身心發(fā)展過程中因生理、心理結構而產生的反社會行為的各種心理特征總稱。未成年人之所以加入幫派,個人心理因素、人格因素發(fā)揮了極大作用。未成年人正值騷動不安的青春期,大多數(shù)未成年人都血氣方剛、性情偏激、性格搖擺不定,由于心智尚未成熟,常常將勇敢與冒險、堅持不懈與執(zhí)拗不休混為一談。司法實踐中,未成年人犯與一般同齡未成年人對比,前者軀體表現(xiàn)更為沖動、難以自制,心理層面情緒更不穩(wěn)定、缺乏控制力。

常言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一方面,具有上述人格特征的未成年人在日常若發(fā)現(xiàn)有類似的人,便會投以贊同甚至敬仰的目光,二者易融成一片的可能性極大。另一方面,根據美國學者艾伯特科恩的身份挫敗理論,處于社會下層階級的未成年人即便就讀于中產階級化的學校,但是他們卻難以對中產階級化學校的教育理念及價值觀產生共鳴。生活價值觀很大程度取決于公民的收入水平,難免這類未成年人會難以接受。正因為如此,久而久之,該類未成年人會產生自卑的心理,同時也會對上述文化進行抵觸。人都具有趨利避害的天性,為了克服自卑、剔除挫敗感,這類未成年人便成立組織或幫派尋求慰藉。

(二)未成年人幫派的家庭原因

家庭作為未成年人發(fā)育成長的第一位導師,家庭教育對未成年人日后成長的重要性已毋容贅言。但若家庭對未成年人疏于教導,則可能成為未成年人步入歧途的一個重要原因。張鴻巍教授認為未成年人加入幫派的家庭因素:(1)親子關系不暢;(2)父母疏于管教或管教方式簡單粗暴。(3)家庭所提供的協(xié)助不足。

首先,未成年人犯家庭條件不比一般家庭,其父母知識文化水平偏低、道德水準不高,在教兒育女時往往采取簡單粗暴、落后迂腐的方式。作為生活在現(xiàn)代文明社會的未成年人,容易產生逆反心理,久而久之親子關系出現(xiàn)裂痕。基于未成年人自身年幼的特點,其心智尚未成熟,仍具有較大的依賴性,若此時在現(xiàn)實中有某個小團體能及時給予他們“關懷”或是精神上的滿足(不排除具有社會危害性),那么他們將十分愿意融入這個團體。

其次,這類未成年人出身于下層階級,物質條件不優(yōu)越,可攀比心人皆有之,見到學校里同齡人擁有自己所缺乏的物質,易產生妒忌心。許多未成年犯成立幫派,就是為了以非法手段獲取這類金錢級物質。

(三)未成年人幫派的社會原因

篇(8)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生活水平、物質條件的提高,人們的心理的健康問題就越來越被重視起來,在以往的身體健康就是健康的標準已經不符合當下時代的健康標準了,取而代之的是“生理—心理—社會醫(yī)學”的健康觀點。心理健康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心理健康能使自己的心態(tài)保持和諧,自己與他人的社會關系能保持一個和諧健康的狀態(tài)。從現(xiàn)代的教育觀點來看,心理素質的健康與否也是考驗一個人能否有全面發(fā)展的可能性。目前來看,在學生們中,心理健康還是沒有受到更多的重視的,學生的心理健康較為嚴重,情況也較為普遍,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性格敏感、焦慮、偏執(zhí)、憂郁等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學校沒有重視學生的心理素質健康的問題,即便有,也主要是開一些心理疏導室,開設心理健康課程,沒有真正滲透到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當中。體育課是大多數(shù)學生最喜歡的課程,因為其開闊的學習環(huán)境、輕松的學習氛圍,使得學生在體育課程中能更好地放松心理。當游戲教學法運用到體育課程中,學生能在更加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放松緊張學習了一天的心情,寓教于樂,能更有效地對學生的心理問題起到輔助的開導作用。

1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

1.1家庭原因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話明顯的體現(xiàn)出了家庭氛圍對孩子身心健康影響的重要性,許多研究表明,家庭氛圍、父母關系、父母對孩子的教養(yǎng)方式等對學生們的心理影響都是很大的。有研究資料表明,心理健康的大多數(shù)學生的家庭氛圍都是非常良好的,父母關系良好,父母和孩子的關系也是非常和睦的,家長多會聽取孩子的意見,有涉及孩子自身的事情會和孩子商討,不會獨斷專行,學生在家庭中能充分感受到家長的愛意。所以在這種家庭氛圍下,孩子就能生出許多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進而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反之,不良的家庭氛圍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父母關系緊張、父母獨斷專行、對孩子過度的溺愛和管教,對孩子的心理素質發(fā)展都有著極大的心理安全隱患。

1.2學校原因

學校的教育是系統(tǒng)而全面的,學校的教學目標、教學方式和校風都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深刻的影響。學校的教學目標設置不合理,只把學生當作考試機器,提高學校的升學率,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在有的學校,教學方式也存在明顯不合理的情況,體罰換成了變相的心理折磨,例如在學生有遲到的情況下,老師讓學生罰站在講臺上,這種情況會給學生造成很大的心理侮辱,很容易導致學生心理崩潰、大哭。學校的校風建設對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有著很大的影響,好的校風能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當中,能有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學習、生活。反之,差的校風不僅僅對學生的學習沒有任何幫助,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也會造成阻礙。校園凌霸、校園欺凌等問題層出不窮,就是因為學校沒有一個良好的校風,這對當事學生造成的心理傷害也是不可磨滅的。

1.3社會原因

學生不僅僅是學生,也是社會人,學校也是個小型社會,在市場經濟高度發(fā)展的今天,學校這塊凈土也難逃被不良社會風氣影響,使得學生確立錯誤的人生觀,產生消極的心理心態(tài)。

1.4學生個人原因

學生從上學開始,一直都是處在人生觀的建立當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往往對各種問題產生疑惑,如果在教育過程中,沒有對學生某些消極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觀等進行引導疏通,就無法培養(yǎng)學生們健康積極的心理素質。

2體育游戲教學法對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效能

體育游戲教學法是指將體育教學容融入到體育游戲當中,通過老師和學生相互協(xié)作,改編成各種好玩的體育游戲,寓教于樂,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學習到運動知識和運動技能。在其娛樂的氛圍當中,學生更容易將內心存在的問題釋放出來。體育游戲教學法具有豐富的娛樂性、競爭性、交往性和鍛煉性,在教學過程中,更能全面緩解或解決學生的普遍心理問題。

2.1體育游戲教學法其娛樂性緩解學生的消極情緒

在其他學科中,學習被賦予了更大的作用,學生疲于應付各個學科的學習和考試,在此情況下,很容易造成學生消極的情緒。體育游戲教學法由于其豐富的娛樂性,能讓學生通過體育游戲放松心情,改善學生消極的情緒。

2.2體育游戲教學法其競爭性緩解改善學生的焦慮情緒

在體育游戲教學中,學生們參與競爭,接受挑戰(zhàn),有利于增強學生們的自信心。學生們在其他科目的學習過程中,學習成績的一時下降或者無法提高,使得學生產生焦慮的情緒,體育游戲教學法其帶有娛樂的競爭性,不管是勝利或者失敗,對學生在其他科目的學習焦慮都能有極大改善。

2.3體育游戲教學法其交往性緩解學生敏感脆弱的心理情緒

在體育游戲教學法運用過程中,學生需要溝通協(xié)作才能完成獲勝。在課堂上,老師主要發(fā)揮一個調度作用,主要還是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們團結協(xié)作。體育游戲教學法的運用明顯增加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擴大了學生的交往范圍,建立了學生的親近關系,緩解了學生孤獨敏感脆弱的心理問題。

2.4體育游戲教學法其鍛煉性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共同發(fā)展

體育游戲和體育活動一樣,有著鍛煉身體的作用,在良好的體育游戲教學氛圍中,學生們不僅僅緩解了多個心理問題,身體上也得到了極大鍛煉。體育游戲多以靈活性、合作性的游戲為主,因此體育游戲教學法較大地調動了學生的身體靈活性,鍛煉了身體,對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

3體育游戲教學法的意義和作用

體育游戲教學法通過其相互協(xié)作,增強了學生們的團體責任感,其競爭性又激起了學生們的競爭心理,更加激發(fā)了學生積極進取的心理,培養(yǎng)了競爭意識,鍛煉了身體,為學生們今后的人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冉北航,戴冰.體育游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0,18(5):74-75.

[2]史博.論體育游戲教學法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7(2):67-68.

[3]丁曙,張同寬.體育游戲對青少年健康人格社會化發(fā)展的探討[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9,25(6):135-136.

[4]李愛珍,莊孝利.體育游戲與學生心理健康淺探[J].成才之路,2009(33):64.

[5]吳斐.初中體育課教學中游戲法的應用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2013.

篇(9)

2016年9月,網絡上一段長達2分41秒的臨沂沂水15歲少年打人搶錢的視頻引發(fā)網友熱議,畫面中這位15歲少年一邊打一邊叫嚷著“我打電話好使吧?我是龍哥,我怕誰啊!”連扇了這位13歲學生100個耳光,后來又連踢2腳,導致受害人口部出血。而這段視頻恰恰就是這位自稱“龍哥”的打人者自拍的。這位畫面中洋洋得意的龍哥后來被判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

1 新媒體盛行,兒童電視節(jié)目更呼喚傳播中的審美理想

在新媒體技術日新月異、信息傳播快速便捷的時代,網絡上類似這樣的校園暴力欺凌、敲詐勒索事件層出不窮,這些施暴者的身份原本都是應該在校園里面好好讀書的未成年人,部分案件中未成年人的作案手段殘忍,不計后果,令人惋惜痛恨,引發(fā)了社會的強烈反響。

2015年5月,最高人民檢察院通報了未成年人檢查工作30年的有關情況。據悉,2003年至2015年,全國檢察機關經審查批準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92萬余人,不批準逮捕16萬余人,108萬人,不5萬余人1。面對這樣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數(shù)字,看到一起起案件中有如此之多的少男少女們崇拜向往用暴力解決問題的“社會大哥”、“大姐大”,作為一名少兒節(jié)目編導,面對大眾媚俗流行文化泛濫的時代環(huán)境,梳理一下我們國內目前播出的各種兒童電視節(jié)目,真的不禁要多反問思考下,我們的兒童電視節(jié)目給廣大少年兒童傳播的節(jié)目內容是否符合兒童心理特征,在引領兒童樹立高尚正能量的審美理想方面做得如何,如何完善進步這個光榮使命呢?

審美理想是審美主體在審美體驗基礎上形成的一種具象存在和抽象概括高度集中的特殊形態(tài)。審美理想在審美意識中處于最高層次的審美范疇,是人們向往和追求的至善至美的境界,它直接影響著人們的審美情趣,指導著人們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活動2。因此對于兒童來說,從小樹立真善美的審美理想,用高尚充滿正能量的精神動力來導引實踐活動,樹立遠大人生目標,在成長道路上不斷自我完善規(guī)范,不斷奮斗拼搏前進。

科學泰斗愛因斯坦說過“照亮我的道路,并不斷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要不是全神貫注于那個在藝術和科學領域永遠也達不到的對象,那么我的人生在我看來就是空虛的”3。正是有著高尚的審美理想,鼓舞著偉大的科學家在艱苦條件下不斷進取,潛心研究,創(chuàng)造美的生活的。

2 目前國內兒童電視節(jié)目現(xiàn)狀:動畫霸屏,暴力充斥

縱觀目前兒童電視節(jié)目,無論是央視少兒頻道還是各省市級少兒地面頻道來說,兒童電視節(jié)目的類別還是非常豐富多彩的,科教類的、綜藝類的、益智游戲類的、動畫片和兒童劇、真人秀等幾大類,但是從播出量來統(tǒng)計的話,動畫片幾乎占據了兒童電視節(jié)目播出總量的一半以上。動畫片的發(fā)展從1892年開始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在動畫技術不斷發(fā)展的輔助下,呈現(xiàn)出越來越高的水平。這種動起來的藝術,擁有著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絢彩斑斕的畫面,對于生活經驗和行為能力有限的兒童來說有著巨大的魔力。鮮活生動的卡通造型,未知領域的探索學習,真實情感的體驗共鳴,視聽一體的藝術特色,極度豐富地滿足了兒童心理特征和發(fā)展需求。但是隨著動畫藝術的全球發(fā)展,中國動畫的發(fā)展受到日本、美國動畫片的很大的影響,動畫內容種不乏充斥各種暴力動作和語言。

17世紀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洛克在《人類理解論》中曾經提出過著名的“白板說”理論,他認為人出生時心靈就像白板一樣,只是通過經驗的途徑,心靈中才有了觀念。對于兒童來說,由于年齡的限制,他自身的經驗認知判斷非常有局限,因此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對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低幼兒童,因為其年齡心理特征,更是難以區(qū)分現(xiàn)實和幻想之間的區(qū)別,對于動畫片中出現(xiàn)的暴力動作和粗俗語言更加容易模仿和應用。有一次,我四歲的兒子在公園玩耍,路過一棵大樹的時候,就上前一個勁的踢,問他為什么這樣做,他回答我在砍樹啊,而且很開心的樣子。當時很驚訝的我并沒有去多責備他,更多的是對自己作為孩子監(jiān)護人失責的反思。因為那幾天孩子幼兒園放學回來,我還有事情要忙,我就讓他自己看電視,正好播出動畫片《熊出沒》,那個以砍樹為己任的光頭強竟然給孩子留下了這么深刻的印象,以至于讓他很開心地去模仿砍湔庖恍形。那么,在中國,經常忙的沒時間,把孩子丟給電視搖控器的家長又有多少呢?

美國斯坦福大學著名的心理學家班杜拉在1961年就做過一個經典的心理學實驗――波波玩偶實驗,專門研究電視暴力與兒童行為關系的一個實驗,結果表明,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暴力場面,都有很強的示范教導作用,都能促使兒童產生模仿行為,并且還能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自己的方式去攻擊。另外一部國產動畫片《喜羊羊和灰太郎》,也是收視率極高。在這兩部動畫片中狼們和熊們的暴力行為數(shù)不勝數(shù),打、撞、烤、淹、熏、電,用汽槍射,用繩子吊,用車碾壓等等。2013年4月,江蘇連云港東海縣三個小學生模仿動畫片《喜羊羊和灰太郎》的劇情,玩起了“綁架烤羊”的游戲,結果其中兩個孩子被嚴重燒傷,年齡只有七歲多4。還有5歲孩子模仿紅太狼,拿著平底鍋玩具見人就打,見物砸物;4歲男孩模仿動畫片中的英雄奧特曼,從8樓家中一躍而下當飛人,結果身負重傷,險些喪命。

而在沂水龍哥打人自拍這段視頻中,如果仔細注意這位15歲少年的神情,不難看出其尊稱自己為大哥的自我崇拜心理。值得注意的是,在沂水縣公安局官方微博的消息上,提到違法嫌疑人因尋釁滋事、盜竊、吸毒被多次處理。可以說,這位少年從小到大就是以暴力、惡俗的方式來導引解決現(xiàn)實問題。可以設想,這位來自農村的少年,他童年時候的審美理想培養(yǎng),終究是暴力惡俗多過正義高尚,而且他暴力打人同時還自稱龍哥進行自拍,充分顯現(xiàn)了這位少年為自己的暴力行為而洋洋得意。

3 如何踐行提高兒童電視節(jié)目的審美趣味

那么作為兒童電視節(jié)節(jié)目制作者,在大眾審美低俗平庸的年代,我們應該怎么做給兒童提高更好的媒介環(huán)境,熏陶和培養(yǎng)他們高尚的審美理想呢?

1、嚴格執(zhí)行國家廣電總局的各種“綠色熒屏”政策

國家廣電總局在《未成年人節(jié)目監(jiān)管細則》(討論稿)中,明文規(guī)定了少兒節(jié)目的很多注意事項。其中關于“暴力和危險動作”的具體規(guī)定長達九項。打架斗毆等動作暴力、謾罵詆毀等語言暴力,以及過于怪異恐怖的反面形象禁止出現(xiàn),必須含蓄簡短表現(xiàn)“死亡”等相關內容,盡可能減少抑郁悲傷等不愉快的畫面、聲音和文字等等。值得寬慰的是,各個少兒頻道從業(yè)人員都越來越多注意到了媒介環(huán)境的塑造,刪減很多暴力動作鏡頭。但是不可否認,還有很多暴力語言在動畫制作一開始就存在,在節(jié)目購入的時候應該還是嚴格把關,毫不留情封殺一切“打打殺殺”不適合給兒童播放的動畫片。另外,播出的節(jié)目還有很多標有類似“危險動作,請勿模仿”這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字幕,讓人哭笑不得。我想,這都是媒體從業(yè)人員沒有從內心真正意識到媒介對于兒童審美理想塑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沒有嚴格按照國家廣電總局的監(jiān)管細則去執(zhí)行,“拒絕暴力鏡頭”需要媒介從業(yè)人員從思想上進一步加快腳步提高認識和覺悟。

2、豐富兒童電視節(jié)目的類型和創(chuàng)意

在兒童電視節(jié)目創(chuàng)意上,我們要放眼國際兒童頻道和優(yōu)秀節(jié)目,取長補短,拒絕動畫片“霸屏”,各類節(jié)目百花齊放,提供豐富多彩的兒童電視審美藝術。比如美國的尼克頻道,PBS頻道,英國的BBC頻道,日本的NHK教育臺,對應不同年齡的孩子進行詳細的節(jié)目分類,制作知識和趣味相結合的“有營養(yǎng)”的節(jié)目。比如美國PBS制作的科普探險動畫片《萬事通戴帽子的貓》,每一集戴帽子的貓和他的朋友會去經歷一次科學探險,比如說縮小成蜜蜂大小鉆進蜂巢觀察蜂蜜的制作。比如美國尼克頻道制作的《數(shù)學城小兄妹》兒童動畫片,以一座虛幻但是充滿數(shù)學魅力的彩色城市作為背景,將圖案、數(shù)字和形狀的知識融入動畫片,幫助孩子用數(shù)學方法解決日常生活問題。比如英國BBC兒童頻道制作的《手工藝啟蒙老師Mister Maker》節(jié)目,集動作、動畫、靈感、創(chuàng)意和突破于一身,提高兒童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意潛能。我想,這些國際優(yōu)秀節(jié)目中的某些元素在國內兒童電視節(jié)目中也會出現(xiàn),但是分量不足,成人色彩太濃,教學道理太重。根本的原因我認為還是目前國內的兒童電視節(jié)目制作上沒有遵循“以兒童為本”來制作節(jié)目這個理念。只有尊重兒童的視聽審美特征,尊重兒童的成長規(guī)律,才能制作出符合兒童心理發(fā)展需求的優(yōu)秀電視節(jié)目,將兒童游戲、知識、情感融合,引領兒童樹立高尚的審美理想。

3、提高兒童電視節(jié)目從業(yè)者的職業(yè)素養(yǎng)

在兒童電視節(jié)目具體制作過程中,無論是前期選題策劃,采訪拍攝過程,還是最后后期鏡頭剪輯、字幕、音樂音效,兒童電視節(jié)目從業(yè)者都要充分遵循兒童美學特征,表達美的視聽體驗和真善美的情感共鳴,激發(fā)兒童的審美趣味,提高審美能力,樹立高尚的審美理想。哲學家盧梭在《愛彌兒》中推崇“自然主義教育”和崇尚“自然美”的兒童美育思想。主張通過繪畫、音樂、勞動、游戲等藝術教育形式,將兒童培養(yǎng)成一個身心健康、感性和理性結合的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完美兒童。我覺得對于當今電子產品充斥兒童生活的環(huán)境下,盧梭的這個自然主義美學教育更像是一個忠告。在兒童電視節(jié)目中展示自然美學,呼吁兒童回歸自然,尊重生命,我認為對于兒童樹立高尚審美理想也是非常有效果的方式之一。

4、重視兒童媒介素養(yǎng)能力的增強

1992年,美國媒介素養(yǎng)研究中心提出:媒介素養(yǎng)是指人們面對媒介信息時的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質疑能力,評估能力,創(chuàng)造和生產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應能力5。兒童因為年齡限制,面對紛繁復雜的媒介,分辨的能力差但是接受能力比較強,因此開展兒童媒介素養(yǎng)教育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呼吁培養(yǎng)兒童使用媒介的一些良好習慣,比如說不能長時間看電視,注意用眼,合理分配好時間。其次要提高兒童對于媒介內容的辨別力,哪些是虛構的,哪些是危險的。因此在新媒w技術日新月異的新時代,通過兒童電視節(jié)目,引導孩子學會解讀媒介信息、使用媒介,提高兒童媒介素養(yǎng),為兒童樹立高尚的審美理想提供更有力保障!

對于兒童審美理想的樹立,不僅和群體社會環(huán)境相關,更加重要的也是和個體家庭環(huán)境相關,是一個需要長期熏陶培養(yǎng)的過程。但是對于兒童來說,電視作為其童年不可或缺的好伙伴。更是讓我們兒童電視節(jié)目制作者們時刻提醒自己,不忘使命,提高審美覺悟,制作精良節(jié)目,拒絕暴力鏡頭,塑造綠色熒幕,為兒童審美理想的樹立提供良好的媒介環(huán)境。兒童是未來的棟梁,是國家的希望,只有從小樹立高尚的審美理想,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和諧,文明才會進步,國家才會更加繁榮昌盛。

參考文獻

[1]高鑫《最高檢通報未成年人檢查工作30年工作情況和典型案例》,正義網,2016年5月27日

[2]王旭曉著,《美學原理》,東方出版中心,2012年2月第1版,第315頁

篇(10)

2013年8月19日,ESL中心注冊

女兒今年在上海剛剛讀完九年級,初中畢業(yè),跟我來美國里士滿讀高中十年級。相比上次五年級來時不同,這次去學校注冊頗費周折。

學校讓我們先去教育局的ESL中心注冊并參加測試。見到注冊官后,我提交了一份女兒中考時的成績單,上面有語文、數(shù)學、英語、物理、化學和體育成績,其中,語、數(shù)、外滿分是150分,物理90,化學60,體育只有30。注冊官很困惑,她問為什么體育只有30分?是因為課時少所以分數(shù)少嗎?我點頭稱是,她立刻得出結論說,女兒的體育課時不足,不能給她學分。接著她又問為什么沒有歷史分數(shù)?歷史屬于社會類課程,是必修課,所以這門課女兒也沒有學分。因此,注冊官說根據這份成績單,女兒九年級所修的課程學分不足,所以不能注冊十年級。這可急壞了我們。我趕緊向注冊官解釋中國與美國中學學制的不同,告訴她歷史、地理、生物、音樂、美術等女兒都學過,只是因為中考是高中選撥考試,沒有考這幾門而已。為了證明女兒已經學完九年級的必修課,我們只能麻煩女兒在上海讀過的初中出具女兒初中所學過的所有課程及成績。提交了新的成績單后,女兒憑著記憶,詳細介紹了自己每學年各科所用的課時和學習內容,終于,注冊官同意把我們作為十年級學生介紹給高中了。

2013年8月26日,選課

聯(lián)系到我們所在學區(qū)的高中后,我們約了時間與學校的顧問見面。教育局已把女兒所有的材料轉到了顧問的手中,可能是因為有了一份詳細的課程解釋,顧問沒有質疑任何課程,而是根據女兒已經學習的內容,幫她選擇課程。

按照本州高中畢業(yè)學分要求,女兒本學年有數(shù)學、英語、體育和經濟4門必修課,另外還要在社會類(歷史、政治等)和科學類(化學、物理、生物等)中分別選1門選修課,其他可以自由選擇一門,比如第二外語、音樂、美術或者駕駛技術課等。每門課根據難度不同都設有普通班、榮譽班和大學先修班(AP課)。英語課分為9-12年級四級,數(shù)學課分為代數(shù)1、代數(shù)2、幾何等。除此以外,顧問還給了兩張紙的課外活動的清單,里面有各種各樣的俱樂部和體育活動,比如辯論、攝影、網球、游泳等。這是女兒平生第一次經歷選課,面對長長的課程清單,我們感覺眼花繚亂,不知如何下手。顧問根據女兒已有的學習成績,推薦了代數(shù)2的榮譽班、英語10年級的普通班、物理和化學的大學先修班、世界歷史地理2、以及經濟、體育的必修課。我們還想選一門合唱課,但被告知選課門數(shù)不允許超過七門,所以女兒只好放棄合唱課。

選好課程后,顧問馬上打印出一份女兒的課程表。課程表上詳細列出了每門課的代碼、名稱、授課老師姓名和教室。然后,顧問領著我們按照上課順序逐一參觀了每個教室。女兒一天的學習生活將從物理課開始,接著是體育課、歷史課,到了中午是化學課,午飯也將在這節(jié)課上吃。大家分四批在學校吃午餐,女兒是第四批,要到12點50分才能用餐,不過老師說了,上課餓了可以吃東西。下午依次是經濟課、數(shù)學課和英語課。每節(jié)課間有5分鐘用來換課,需要從一個教室換到另一個教室。學校的教學大樓是個U型建筑,我在里面繞來繞去,感覺很容易迷路,不過,貼心的顧問給了我們一張路線圖,還安慰說,所有的教室都在一層,應該不難找。參觀完教室后,顧問又給了女兒一張班車路線圖。女兒早上8點23分可以在離我們家128米的地方乘上校車,大約在8點45分到校;下午3點55分放學后,可在4點10分乘坐校車,大約在4點18分到家。

最后,顧問提醒我們9月2日周一勞動節(jié)放假,周二是才是上學第一天。但是,上課涉及電腦使用、體育服裝等費用,需要在開學前來校繳納。

2013年8月28日,繳費

繳費在專門的“Fee Night”進行,時間是本周三下午3點到晚上7點。根據指示,女兒去了二年級的繳費房間,一共付了90美元,其中電腦使用費用50美元,體育課服裝13美元,剩下的是某些特殊課程的注冊費和材料費。另外,走廊上還有很多“攤頭”,銷售各種各樣的有學校標記的紀念品。回到家后,女兒立刻試穿了新買的體育課服裝。雖說是小號,但女兒穿起來還是有些大。我拍了一張照片傳給她爸觀賞,她爸說,校服一穿,還真有點像美國高中生的樣子了。

令我感嘆的是,這里的教育條件真不錯。每人發(fā)一臺電腦使用,只要50美元。校園內部網絡全覆蓋,學生每節(jié)課都需要帶電腦上課,因為有許多教學資源需要上網。老師布置的作業(yè)都在網上,每個學生有一個學校設定的賬號和密碼用于提交作業(yè)。這就是所謂的電化教育吧。在美國沒有不許上網之類的規(guī)定,只有關于如何安全上網的規(guī)定。在學生守則上,就詳細記錄了哪些類別的網站不能登陸,哪些需要監(jiān)護人確認等。可見,關于網絡使用,封堵是行不通的,關鍵在于引導學生安全、合理地使用網絡。這和國內的理念有很大區(qū)別。

開學第一周,學習新規(guī)則

2013年9月3日,校車及上學時間

9月3日早晨,我們在離家128米的預定地點等校車。8點35分時,校車極其霸氣地呼嘯而來,停在了十字路口。整個車上只有兩三個學生。校車體型巨大,停車時“禁止通行”的指示牌和橫杠同時開啟,雙向四條車道都得讓行。美國的交通法明確規(guī)定,校車上路有優(yōu)先權,其特權堪比救火車等急救車輛。女兒如期上了校車。據女兒說,第一天交通擁堵。她上車后繞了很久,又停了六站接學生,到了學校都超過9點了。不過,每人給發(fā)了一張“PASS”卡,拿給老師看就不算遲到了。

下午4點18分,我在預定地點等女兒乘校車回來,可是,校車到了卻沒看到女兒。焦慮之時,女兒來電話說下午放學時錯過了班車,于是我趕緊開車去接她。原來上學和放學的班車不是同一輛車,牌號不同,她以為來回是同一輛車,所以錯過了。自那以后,女兒仔細觀察校車的車次以及牌號,果然就沒有再錯過校車。

在我們家門前的路上,每天早晚各有三輛校車經過。早上最早的一班在7點20分左右,是接學前班和小學生上學的,他們7點40分上課;第二班在8點10分左右,是接初中生上學的,他們8點35分上課;第三班在8點30分左右,是接高中生上學的,他們9點上課。下午第一班是學前班和小學生,2點30分左右到,因為他們2點10分放學;第二班是初中生,3點40分左右到,因為他們3點15分放學;最后一班是高中生,4點30分左右到,因為他們3點55分放學。

分批次上學和放學,可以使教育行政部門更充分地利用資源和更方便地進行工作安排。這里的校車都是由教育局統(tǒng)一安排,學校不需要花費精力用在考慮這些后勤事務。同樣的例子還包括學校餐廳,也是由教育行政部門統(tǒng)一管理和提供服務。孩子們所繳費用進入教育局統(tǒng)一的賬號,財務上與學校也沒有關系。最有意思的是,學校的一些行政管理人員也是教育部門統(tǒng)一調配使用。相比之下,中國的校長可辛苦多了。

對于這里的上學放學時間,我覺得很奇怪,怎么高中生比小學生還晚上學呢?在中國,越小的孩子上學時間越晚,因為我們認為他們需要更多的睡眠。我把這些想法說給老師聽,他們說,高中生上學晚,放學也晚,這很公平啊。

這樣的上學時間讓愛睡覺的女兒十分受用,她基本每天睡眠時間都能超過九小時,一覺睡到自然醒。回想到在國內時,上初三的女兒每天7點半之前就得到校上早讀課。女兒和國內的同學聯(lián)系,同學們說,高中時間更緊了,早上6點鐘之前要起床,晚上作業(yè)一般要做到十二點左右。女兒聽了,堅決要求不回中國讀高中了,因為她要基本的睡覺權。

2013年9月6日,考核、文具和教材

上課前三天,各科老師主要講的是接下來的一學年要學習的內容以及考核標準。大體而言,每門課的記分主要包括課堂作業(yè)、回家作業(yè)、平時測驗和大考四個部分,每門課各有權重。以英語為例,課堂表現(xiàn)及作業(yè)占20%,回家作業(yè)占20%,平時測驗占25%,大考、研究性項目、論文占30%。所以,學生需要認真對待每一節(jié)課、每一次作業(yè),以及每一次測驗。在這里,只靠一次考試得高分是行不通的。而且,這樣的記分方式也消除了學生一次考試不佳帶來的風險。

每個老師對上課所需文具的要求各不相同,但又十分具體。比如數(shù)學課要求作業(yè)必須用鉛筆寫,化學課則要求一定要有計算平方根功能的計算器;有的老師要求用紅筆作標記,有的則要求用彩色鉛筆;有的老師要求用筆記本,有的則要求用活頁;最奇葩的是,有的老師要求帶餐巾紙,還有的老師要求帶干洗洗手液。所以,開學第一周我們每天都在準備文具。

我本以為,美國學生的書包再重應該也不會比國內學生的書包重,其實不然。當女兒把每天六節(jié)課所用的教材、文具裝進書包后,書包已經不堪重負了。這里的教科書尺寸都是8K,奇厚,奇重,每本都堪比新華版的現(xiàn)代漢語大辭典。這里的教材都是免費提供的,但不屬于個人,而是歸學校循環(huán)使用。除此之外,女兒還得帶電腦、運動服、午飯和水杯。好在不久之后,女兒就申請了儲物柜,有些東西就不需要每天背來背去了。不過,每天下午看到女兒小小的身影,身上背著巨大的書包,手里提著飯袋,有時胸前還捧著本教材,胳膊上搭著件外套。如此看來,美國的高中生活并不輕松。

2013年9月7日,學生守則及入學教育

女兒在去ESL中心注冊時,注冊官就給了我們一本厚厚的學生守則,要求回家仔細閱讀。女兒開學第三天,學校進行了一次入學教育,主要內容就是講解學生守則。女兒被老師的訓話嚇了一跳,因為老師所講的大多是不許飲酒,不許吸毒,不許帶槍上學,不許使用炸藥,不許性騷擾,不許搞恐怖活動等,這讓女兒感覺美國的高中好可怕。我安慰她說,這些只是禁止發(fā)生的行為,并不一定會發(fā)生。隨后,我好奇地把學生守則拿出來仔細閱讀。學生守則一共49頁,包括前言、著裝要求、使用手機導引、電子設備使用守則、學生活動約定,以及學校、教師和員工責任等。其中著重陳述了違規(guī)的具體表現(xiàn)和處罰辦法,涉及考勤、濫用藥品、危險物品攜帶、使用炸藥、打架斗毆、偷竊、交通安全、煙草使用、非法入侵、破壞公物、性騷擾、網絡安全、縱火、校園欺凌等,共有14條。怪不得女兒聽了會覺得可怕。

上一篇: 通貨膨脹的成因 下一篇: 品牌戰(zhàn)略的定義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在线四区 | 在线日韩中文自拍 | 亚洲国产福利网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 | 精品免费久久久国产一区 | 亚洲国产视频一级日韩欧美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