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28 17:00:3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地理的自然現象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不同的地理環境和文化背景對該地區的民居形成不同程度的影響,于田縣在特殊的地理環境影響下,逐漸形成了多元化的民居特征,如少數民族民居服飾特征的表現上,不僅保留原文化的裝飾特點,又適合結合了自然氣候特點等方面,制作出特征顯著的石膏雕花、刻花磚還有拼花等民族特色的裝飾,既美觀大氣,又形式多樣;而具體樣式則以生活常見物品為主,如植物、民族書法或者結合圖形等,充分展現出新疆地區不同的物質生產文化和民族審美特點,由此看來,自然地理環境對地區民居或產生直接的影響。
一、新疆于田縣地理位置特征
新疆深居我國內陸地區,與海洋距離較遠,所以日照時間長,光源資源豐富,常年少雨;位于天山山脈的橫斷中部,所以在南部和北部形成了兩大著名盆地,分別為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天山的南面稱為南疆地區,天山北面稱為北疆地區,而余下的地區則為東疆地區。
于田縣屬于南疆地區,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南部邊緣,昆侖山北部,地形特征為牛腿狀,民族主要以維吾爾族為主。南部地區以昆侖山山脈為主,擁有常年冰雪不化的積雪,還有諸多古代冰川遺址,水資源相對豐富,給該縣大部分地區的綠洲和耕地提供了足夠的水灌溉,還擁有幾十座活火山,但是該地區位于高山之上,交通比較落后,很難開展實際考察工作。中部地區則以平原為主,河流、水草和綠林遍布,擁有優越的自然環境,所以也是人口最為集中的地區,民居特色以于田老城為主,如土坯平頂房、阿依旺民居,還有諸多明麗的民族裝飾。北部與塔克拉瑪干沙漠相毗鄰,擁有面積廣闊的沙漠地帶,氣候以干旱為主,自然環境惡劣,且位置偏遠,居住在此地的以克里雅人為主,民居建筑以胡楊木和紅柳木為建設材料,生活古樸簡約,民居簡陋無明顯民族特色。
二、新疆于田縣的氣候環境特征
這里的氣候類型為溫帶內陸干旱荒漠氣候,地勢特點為南高北低,地貌特征以山脈、戈壁還有沙漠等類型,同時還有冰川、火山等。南部地區的氣候以寒冷為主,但是在充足的水資源環境中,表現為濕潤氣候;北部地區則為暖溫干旱沙漠氣候;而中部地區為暖溫干旱氣候。全區的氣候特征主要表現為:白天與夜晚的溫差大,降雨量相對較少,但是日照時間達到276天以上,熱量充足,氣候災害主要有風沙等。由于長時間受到日曬、風沙的侵襲,所以民居建筑上,多以封閉式平面布局為主,不僅能夠遮擋炎熱的太陽,而且還能抵制風沙;但是三大地區的氣候特征存在一定差異性,所以民居形態上也有所不同,均具備地區特征。
三、新疆于田縣的氣候自然資源特征
南部的昆侖山給該地區留下的大量的冰川,為西域絲路上孕育了淳樸而又簡約的民風建筑,擁有堅韌不拔、生命力頑強美譽的胡楊樹林則構成了荒漠的天然林,多數當地居民會選擇紅柳、胡楊樹作為房屋建造的材料,或者院墻的裝飾物。隨著社會生產水平的進步,綠洲逐漸獲得的開發與利用,但是自然環境的影響下,于田縣的經濟水平仍然比較低下,大多數仍延續傳統農耕、經濟發展方式;農耕生產中,主要由小麥、玉米還有水稻等農作物,水果有紅棗和葡萄等;農副產品有皮毛還有小茴香等中藥材;大部分的經濟貿易、生產經營集中在中部,由于人口數量較大,在民居裝飾上也表現為多樣化,裝飾形式也較為新穎,但是北部和南部地區的民居則顯得單一和簡陋。
四、自然地理環境對新疆于田縣民居的影響分析
自然地理環境是影響于田縣民居的經濟和文化發展和變化的關鍵因素,如南部的昆侖山河流,為于田縣的中部地區提供了充足的水資源,滋養了該地區的綠洲與耕地,促進農業生產文明的長期發展和進步;在民居特色表現中,主要通過木構架簡單支起密梁平屋頂,而這一建筑文化體系獲得了良好的傳承;北部地區自然環境較為惡劣,相對比之下,兩地居民的社會生產條件和環境相對落后,阻礙了民居的創新與發展;南部地區因為歷史原因,從絲綢之路的開發受到多方文化的影響和熏陶,形成了多樣化的民居特色。
《梁書?高昌國傳》提到過西域傳統建筑的特征為“架木為屋,土覆其上”,且大部分建筑多為因地制宜,不會過分追求嚴格的丈量和比例,并以滿足日常生活需要為主。如高臺民居中,民居內部構造以外封內敞式為主,樓層為1層或2層,土墻的夯筑厚度約為70厘米左右,部分地區會受到土崖地形的影響,所以內部的建筑密度比較高,呈現出犬牙交錯,和鱗次櫛比等特征;“阿以旺”是南疆地區形成歷史最久,且應用范圍最廣的民居形式,以庭院式和密集庭院式為主,集中在塔里木盆地的西部地區,但是由于氣候和地形地勢等方面的影響,逐漸變成院落民居形式,當前主要以“米瑪哈那”為主。
結語
新疆于田縣的民居特點中,當地居民均以自然環境和氣候環境為基礎,建設出適宜居住、生產活動的民居,同時也是充滿多元化、科學化和創新性的民居建筑模式,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與發展,保護于田縣傳統民居建筑是延續文明的重要舉措,所以保持開放性的思維,幫助當地居民創建更為適宜的生存空間十分必要。
參考文獻:
[1]馮燕,朱曉玲,楊潔明.基于“點―軸”理論的新疆旅游業空間結構研究[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6(07):876-880.
2.針對天文地理知識可采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即利用多媒體軟件制作動畫,例如演示地球公轉,引導學生觀察太陽的變化,并總結規律,可以提高地理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在進行實物觀察法方面,可以從實驗室里借用石膏、磁鐵礦、金剛石等一些常見的礦物標本,引導學生觀察礦物標本的顏色、光澤等一些特征,幫助學生掌握了識別礦物的方法,以此擴大學生的眼界,豐富他們的知識,還能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課外實地觀察是指學生可以脫離課堂,由老師組織到校外(博物館、工廠、農村、展覽會等)的實地觀察,鼓勵學生觀察褶皺構造的形態、地貌,關注地理的現況及發展動態,觀察梯田,使學生了解到梯田的耕作不僅有利于農業的生產,而且有利于水土保持,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二、觀察學習在高中地理教學實施中要注意的問題
在課堂教學中,直接的傳授知識并不是教師采取的唯一的教學手段,在課堂上,啟發學生思維也是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和目標。在地理課堂上,教師可以適當運用一些具有啟發性的語言,啟發學生的思維,使得學生能夠在思考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提升綜合素質。例如,在講到“大陸漂移學說”時,教師就可以在上課的一開始就提出問題:為什么在冰天雪地的南極大陸會發現煤層呢?為什么在非洲靠近赤道的地區會發現古代冰川呢?這樣,在上課的一開始,就通過這些具有啟發性的問題來引起學生的思考,使得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在接下來的課堂教學中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來,這樣,最后所取得的教學效果自然會非常理想。
善于運用幽默的語言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輕松有趣的氛圍下開展學習活動,學習者無論是反應能力還是理解能力等都會獲得顯著的提升,因此,對于教師而言,如何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有趣的學習氛圍,對于教學效果往往具有直接的影響。在眾多的語言藝術中,幽默的語言可以說是教學語言中一種非常具有魅力的語言藝術形式,在課堂上適當地穿一些有趣的笑話、幽默的典故、奇聞軼事等,可以讓整個課堂氣氛變得異常輕松幽默,而這樣的課堂往往也最受學生歡迎。例如,在講到地球儀的時候,為了說明黃赤交角的存在,我就在上課的時候給學生講了這樣一個小笑話:某天,校長走進了初一的某個班級進行日常學校檢查工作,剛好該班在上地理課,講桌上擺著一個地球儀,校長走上講臺指著地球儀問班級中的一個學生道:“這個地球儀為什么是歪的呢?”這時候,只見這個學生戰戰兢兢地站起來答到:“報告校長,不是我弄歪的!”聽到這個笑話以后,全部學生哄然大笑起來。這樣,整個課堂氣氛立刻變得活躍異常。這時候,教師再繼續追問道:“那么,你們知道地球儀為什么是歪的嗎?”從而順利地引入教學內容。就這樣,通過一個笑話,充分地調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會利用諧音的技巧
在地理學科中,有很多枯燥復雜,難以記憶的地理專業名詞和知識點,這些內容不但使得地理課堂顯得枯燥乏味,同時,這些知識的記憶也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如果我們學會利用諧音來記憶這些知識,這樣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快速地記憶一些知識點,同時也大大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例如,我在講到歐洲的“愛琴海”時,就在上課的時候特意強調了一下:“請同學們注意啊,此‘愛琴海’非彼‘愛情海’,這里的‘琴’是彈鋼琴的‘琴’,可不是愛情的‘情’啊!”聽到我這么一說,學生都笑了,這樣,以后再遇到這個知識點的時候,學生就不再容易犯錯了;又如,在講到我國在世界上排名居首位的有色金屬礦產時,我們就可以按照諧音把拗口的礦產名稱記憶成“吾弟吸毒(鎢、銻、稀土),心太煩(鋅、鈦、釩)”。類似這種可以運用諧音的地理知識有很多,只要教師在上課的時候恰當運用,不但可以讓嚴肅的課堂變得更加輕松有趣,同時也可以大大提升學習記憶的效率,可謂是一箭雙雕。
(一)提高認識,形成正確的災害觀
通過地理教學,使學生知道雖然自然災害的發生有其必然性,不可能完全避免,但自然災害的發生有其規律性,只有當條件具備時才會發生,從而形成正確的災害觀。自然災害其實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我們講這些自然現象是災害是因為它們發生時會對人類的生命財產帶來損失,但對自然本身,許多自然現象是非常重要和必須的。例如,臺風可以將水汽從一個地方帶到另外一個地方,從而調節水資源的時間和空間分布;洪水可以將一個地方的不能凈化甚至會危害生態環境的污染帶到大海使之得以凈化。從另一個角度看,自然災害促進了自然界的物質和能量循環,對自然界是非常有益的。形成正確的災害觀就是要正確地看待自然災害。災害并不可怕,沒有災害意識和不具備防災減災知識和能力的人,才會導致可怕的自然災害的增多,在面對自然災害時才會有可怕的事情發生。
(二)授以知識,認識災害發生的原理
結合地理教學進行廣泛的災害知識教育,災害前兆、災害過程、災害原理、災害預防、減災減災措施、災害后果等內容,尤其是要結合有關知識點的教學,讓學生明白各種自然災害發生的原因和機制。例如,在講氣旋和反氣旋時,要告訴學生臺風就是一種氣旋,只不過是發生在熱帶洋面的強烈氣旋,所以水汽充足,除帶來狂風外還會帶來暴雨;寒潮就是反氣旋的活動,只不過是一種發源于寒冷大陸上的反氣旋,所以其氣流更干燥更寒冷。學生知道了自然災害發生的原理,有利于學生對災害形成正確的認識,不會產生懼怕感,有利于在災害發生時根據其原理采取正確的預防措施。
二、中學地理教學中災害教育的內容
(一)防災減災思想
在地理教學中進行災害教育時,最重要的就是宣傳防災減災的思想,使預防災害的發生和盡可能減少災害發生時的損失程度的思想深入學生頭腦之中。讓學生知道雖然有些自然災害(如地震、火山等)人類不能完全阻止,但這些災害發生時往往有許多前兆,我們可根據這些前兆做好預防工作,我們還可以建立預警預報和應急機制與體系,使災害發生時人們的生命財產損失減到最低程度;有些災害(如滑坡、泥石流、水旱災害等)如果事前有充分的重視和預防措施,是完全可能避免的。讓學生知道許多人為造成的災害也是完全避免的。
(二)災害的危害程度
結合有關內容的教學,做些拓展介紹,讓學生知道各種災害的危害程度。例如,在講地震時就要詳細介紹震級(每增加一級能量增加30倍)與破壞程度的關系,并介紹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哪些不同程度危害的地震,讓學生對地震的危害有個清楚的認識。在講水旱災害、寒潮、臺風、赤潮、咸潮時,可以結合我國的國情做一些專題介紹讓學生知道它們每年對我國造成的生命和財產損失。通過這些介紹讓學生明白自然災害的危害性,同時也可鞏固學生的防災和減災思想,并讓學生覺得地理是很有作用的,進而產生學好地理的熱情與欲望,更加喜歡地理。
(三)災害發生時的應對措施
結合有關知識的教學,讓學生掌握災害發生時的應對措施。例如,在講山坡水流的方向時,就可在黑板上繪出相應的示意圖,讓學生根據山地水流的方向明白當山洪爆發或泥石流發生時的逃生方向。在講地震時,結合地震波分為橫波和縱波,因橫波傳播得快些,縱波傳播得慢些但其破壞程度大的知識,讓學生明白當地震發生時如能在橫波傳來后(左右搖擺)縱波還沒有達到的幾分鐘內迅速逃到空曠的地方就可以有效地降低人身損害;而且地震發生后往往有幾次余震,那么第一次地震后就不會掉以輕心保持警惕從而有效減少余震帶來的損害。
三、地理教學中進行災害教育的方法
1、每個地區考試有不同的規則,沒有統一的答案。你可以去問老師。
2、地理(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區的自然環境(山川、氣候等)及社會要素的統稱。“地理”一詞最早見于中國《易經》。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于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地區和國家進行描述。
3、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
(來源:文章屋網 )
地理學具有明顯的區域性特征,這一特征使得學生在學習時,要將地理事物和現象置于一定的空間范圍內加以認識,分析區域內部的結構、功能及其普遍存在的空間關系,區分主導因素,進而把握區域特征;要通過與其他區域進行比較,弄清區域差異,以突出區域特征。這樣的學習過程有助于學生形成注重空間關系分析、區域綜合分析、比較的思維。在空間定位的基礎上進行空間關系、空間結構分析也是地理學習過程中常用的認知策略之一。
地理學的綜合性強,十分重視在區域內把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綜合在一起研究,力求有效地反映它們的地理位置、空間類型、變化和發展規律。“地理環境是一個有機與無機,人文與自然,過程與關系互相聯系的統一整體。這一特點決定了人地關系研究必須從整體中觀察事物的特性,從各種事象的互相關聯中把握整體屬性”。這一特征使得學生在學習時逐漸學會從地理要素之間、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相互制約的關系入手,進行綜合分析,從總體特性上進行探究,說明地理事物的空間格局及其空間上的成因聯系。這種形式的學習會使學生形成注重整體的思維。
預測是現代地理學的重要特征之一。它研究人類對環境的改造,各種文化景觀的創建,地表自然現象的變化和人文現象的擴散,區域聯系與分異等,最重要的是預測它們的未來發展、變化的規律。因此,地理學習對象還要涉及“地理過程”。由于一些地理現象或發生在地球內部(如地質過程),或空間范圍廣大(如水循環、人口遷移),或經歷的時間尺度長(如地殼運動、巖石風化),在學習這類內容時,往往要依靠類比、想象去推測演變過程,這有助于發展學生的直覺思維與形象思維。
二、地理學習有助于學生圖解能力的發展
地理學習要經常利用圖片、圖表、表格、圖解和地圖等,我們在地理教學和學習中要經常進行文圖之間的轉換,數據與圖表之間的轉換,圖圖之間的轉換等學習活動。在這些學習活動中,我們常常用簡單的符號、關鍵性語言,或者用形象化、象征化的圖示形式,將豐富的地理知識信息加以分類、提煉、歸并、總結,以揭示地理事物的本質屬性,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形象化。這樣的地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的地理圖解能力得到鍛煉,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的地理學習,在遇到和圖像有關的其他學科知識時也是大有裨益的。
三、地理學習有助于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
個體的興趣、情感、道德、意志、氣質等非智力因素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標志。地理學習活動除對自信心、責任心、意志力等品質的培養有重要影響外,對學生興趣、情感、道德意識的發展也有著更為獨到的價值,可以發揮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作用。
一般認為,地理學習活動在培養以下的情感、態度方面有重要價值。
第一,在情感培養上,使學生熱愛自己的國家,并認識到自己所負有的責任;對周圍環境和地球上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的關心。
第二,在全球觀念的培養上,可使學生了解地球,認識世界,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知道國際文化對本國的意義;讓學生從小形成“地球村”、“我是世界公民”的觀念,培養學生關心人類,關心世界,學會與人協調共處;培養學生跨文化的適應能力,包括基本知識、技能和態度。
第三,在國際理解教育上,使學生認識到既要認同世界的普遍文化,又要繼承自己民族的文化傳統。學生在學習地理時會涉及不同的社會和文化,這有助于他們認識各民族間是怎樣唇齒相依的,這將激發他們思考自己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自己的價值、權利和對他人及環境的職責。
第四,在科學態度的培養上,強調把學生興趣、好奇心與負責的態度相結合,能認識到各種科學方法的用途和局限,愿意接受不確定事物,敢于質疑,具有懷疑精神和證偽精神,不迷信權威,善于與他人合作,具有尊重自然、關心環境的態度,等等。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教師綜合素質的高低對于教學水平的高低具有直接的影響。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想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首先就要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良好的教學組織能力,這樣,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才能夠做到底氣十足,胸有成竹,才能夠輕松地駕馭課堂,在課堂教學中更加自由地發揮。
二、利用趣味化的導入先聲奪人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良好的開端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地理課上,教師要注意適當引入一些趣味性的內容作為導入,從而在上課的一開始就做到先聲奪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我在給學生講到選修部分《浩瀚的宇宙》?r,就從學生熟悉的民間傳說“牛郎與織女”的故事入手,設計了這樣一段導言:“牛郎和織女只有在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才能夠見一面,然而,在牛郎和織女之間隔著一條銀河,于是善良的喜鵲就利用搭鵲橋的方式讓牛郎和織女見面。牛郎和織女真的能夠見面嗎?牛郎星和織女星我們用肉眼觀看仿佛并沒有多遠的距離,但事實上,即使牛郎利用現代化的通訊工具給織女打電話,織女也要在幾萬年以后才能夠聽到牛郎的聲音!”通過這種有趣的導入,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瞬間就被點燃了。有了有趣的開端,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處于輕松愉快的學習狀態。
三、注意地理知識的生活化
生活處處皆地理。誠然,在日常生活中,到處都包含著各類地理知識,可以說,地理學科是一門在生產生活中應用廣泛的學科。相較于課本上理論化、文字化的地理知識,存在于每個人身邊的活生生的地理知識往往更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開展地理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把教學的觸角深入學生的生活和親身體驗中,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意把教材上的地理知識生活化,對于身邊發生的各種現象學會從地理學科的角度多問幾個“為什么”。例如,為什么在我國冬天的時候全國各地氣溫差異很大,而到了夏天全國各個地區卻是普遍的高溫?在我國建造房屋的時候一般會把門窗開向什么方向?為什么人們在冬天的時候喜歡穿一些深色系的衣服,而到了夏季則會更多地選擇淺色系的衣服?這種生活中每個學生都會遇見的問題,如果能夠把它們拿到課堂上,讓學生從地理科學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會拉近學生與地理學科之間的距離,增加親近感,另一方面,在把地理問題生活化的過程中,還可以鍛煉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真正地做到“學有所用”。這種把地理知識同日常生活結合起來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產生學好地理的愿望,感覺到學習地理不再是一項任務,而是一項探究生活奧秘的有趣活動。
四、注意挖掘地理學科內容的“奇特性”
我們常常用“神奇”這個詞語形容大自然,的確,在大自然的力量下,各種神奇的自然現象比比皆是,尤其在涉及地理學科知識時,很多奇特的自然現象存在于我們的周圍。相較于其他年齡段的學生,中學生往往具有更加濃烈的好奇心,喜歡獵奇。為此,我們在開展地理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就可以利用學生的獵奇心理,注意挖掘地理學科內容中的一些具有“其特性”的地理規律和現象,借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增加他們學習的動力,如,由于地轉偏向力所形成的各種奇異現象,存在于赤道低壓帶和副熱帶高氣壓帶的無風帶,每年都會按時報到的“信風”,等等,這些奇特的自然現象可以有效引起學生的好奇心,這樣,學生在好奇心的引領下會不知不覺地投入思考和探究活動中,這樣的學習過程學生就不會再把它當成是完成任務,而是一種滿足好奇心的快樂的過程。
中學地理學科實驗室,是為了學生更好地完成中學地理學習任務而配置的實驗場所。如果實驗室的設備配備、軟件設置和管理流程等適合中學生的發展需求,將為中學生的地理學習愿景插上飛翔的雙翼。
1.統籌規劃
在地理學科實驗室建設準備階段,應當對實驗室建設的規模、前景、使用范圍以及能否給中學生的學習帶來綜合效益等作細致的調查。
如果沒有前期的大量準備活動,可能造成實驗室的空間與學生數量之間的矛盾;可能造成實驗室的建設跟不上學生的學習資源與學習環境的發展變化;可能造成學生的學習資源與設備配置之間的沖突;可能造成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與資源配置之間存在不合理因素;可能造成區域資源共享與實驗室的地理位置設置之間存在不和諧。
2.實用的硬件設備
地理實驗室設備種類繁多,應當根據中學生的階段需求和發展需求進行配置,以便學生能在實驗室里愉快地學習。
初中生與高中生的學習心理存在較大的差異,實驗設備能喚醒他們的學習興趣點也各有不同。初中生大多因視覺的感性存在而對實驗過程感興趣。為了更好地培養初中生的實驗感覺,設備的配置應以靜態的設置為主,如各種地形模型等,以建立初步的空間感覺。高中生主要是因為實驗設備能帶來思考的驗證而積極參與實驗過程。為了激發高中生的求知愿望,應配置能帶來動態思考的設備,如動態的天球儀等,以拓展學生的空間思維。
總之,實驗室的設備配置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否則,實驗設備將成為校園里的擺設。
3.適合的軟環境
地理實驗室的軟環境是實驗室建設的靈魂,是學生完成學業、拓展思維、發展能力和形成健康人格的平臺。
用地理景觀圖、地理科學家圖、科學探索與發現圖和地理歷史圖等富有地理元素的圖片,能創設濃郁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徜徉其中就有地理情感上的提升。在地理實驗室的天棚上,設計絢爛的星空,用燈光烘托情境,學生會自覺地進入愉快的學習情境中。多樣性的學習資料,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讓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盡力拓展思維的發散空間。如果配套的計算機軟件能夠及時更新,保證與學生的學習同步發展,學生在地理實驗方面的成長是可期待的。
4.專業的化師資隊伍
專業教師是地理實驗室建設的主要成員,是地理實驗室發展的動力源泉。優秀的師資力量是實驗室發展的基石。
專業化師資力量主要來自一線地理教師,他們大多缺少實驗的科學素養,常常只是了解一點實驗儀器的功能,并不能熟練使用實驗儀器,更缺少對實驗課程的開發和駕馭能力。所以,培養專業化的地理實驗教師,培養能熟練駑馭地理實驗教學的教師,是拓展地理學科內涵發展的需求,也是地理課程發展的需求。
5.動態化的管理
實驗室的管理是科學,實驗室中人的管理是藝術,如果實驗室的管理是充滿人性化的管理,那就是成功的動態化管理。
實驗室的各種設備是供學生學習使用的,實驗教師應當從細節上培養學生學會愛護設備,培養學生在使用和維護安全的情況下,正確地操作設備。實驗室內的學習環境能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應當喚醒學生的集體意識,培養學生自覺地愛護實驗室的學習環境。實驗室的各種學習資源不是用來裝飾的,應當培養學生自主查閱資料的習慣,讓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伴隨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之中。指導學生學習使用各種教學軟件,允許學生在教學中利用軟件嘗試實現自己的想法,讓“做中學”思想貫穿學生學習的始終。
二、整合學習資源,培養思維品質
學習資源是學生思維發展的搖籃,有效地整合學習資源,通過地理實驗學習,學生能建立基礎的地理事物感性認識,對感興趣的地理現象產生探究的欲望,初步形成對有針對性的題目進行探究性學習的能力,為學生在中學階段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識、形成學科思維、弘揚科學精神奠定基礎。
1.科學思維
在地理實驗室中,應用地理實驗儀器探尋自然的奧秘,能培養學生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能培養學生學會用事實論證事物真偽的思維方式。長期進行地理實驗,能夠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價值觀。
地理實驗室能進行類似科學研究的器材類型較多。例如:土壤酸堿性測定中,學生通過一系列數據,大致能說明某小區樹木成活率高或低的成因,用實證分析自然現象,總結自然規律;根據某區域人口長期變化規律圖,用數據推演人與自然的相互關系;用實驗儀器模擬課本的自然現象,驗證學生頭腦中想象的真偽。
用實驗得出結論,由結論推演過程,由過程分析結果。在實驗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求真、求實的思維品質。
2.地理思維
地理思維是以地理空間為背景的思維品質。地理實驗室中的星空背景,培養學生從宇宙空間的角度審視地球,能有效放大學生觀察自然事物的視野。學生經常使用世界地圖和中國地圖,有助于培養學生從世界的角度和國家的角度看待周圍問題。空間模型和空間地圖的使用,能讓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發生變化,思考問題的方式發生變化。在地理實驗中思考的地理問題,大多以地圖為背景元素進行思考,長期學習能有效形成地理思維品質。
3.探究意識
大自然的地理現象中,有許多人所未知的秘密,學生走進地理實驗室,除了對周圍的景觀圖好奇之外,更想探尋其神秘的原因。
地理實驗室在某種程度上為學生打開一扇通向自然之門,學生通過這里的實驗儀器,能大致了解一些常識性的自然原因。隨著地理知識的增長,學生對地理現象的興趣也會日漸增長,他們會自主地搜集課外的地理知識,同時也會在實驗室里產生更多的想法。實驗教師要培養學生充分利用現有各種資源,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通過問題的參與和解答,探究事物成因的意愿和思維品質也會逐漸形成。
4.建模意識
建模意識有助于培養學生歸類思考問題,培養學生從復雜的地理事物之中快速構建思考問題的方式,探究問題的成因。地理問題模型有時會隨著學生的成長而發生相應的變化,構建新的模型又會促進學生的成長。
建模意識來自于自然界眾多自然現象的思考。地理實驗室里的立體模型較多,學生在觀察學習時,會生成許多模式化思考問題的方式。學習使用等高線地形圖時,平面等高線地形圖對剛接觸地理學習的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但在地理實驗室里觀察立體等高線實物山體,觀察計算機模擬演示立體等高線的形成之后,學生就不會覺得學習起來困難。因為學生頭腦中已初步建立了真實的立體模型,有了模型再思考問題就相對簡單多了。
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生會在地理實驗室形成建模意識,并自動將這種思考問題方式遷移到其他學科,他們會總結和構建自己的模型化學習方法。
5.人地關系思想
地理實驗室的硬件設施和軟件文件,為學生在實驗中學習自然地理知識,在觀察中學習人文地理知識搭建了平臺,讓學生有空間理解自然現象,有時間思考地理環境與人的關系。
地理實驗室的學習環境中大多滲透著人文因素,這些圖像信息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習。地理學科的知識建構中,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分類,學生在實驗室的學習中,會自主地將兩大類知識融合到自己的知識結構中,對地理問題進行分析和思考。發生在學生身邊和社會上的事件,主要是以地理為背景的人與人的關系。
在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信息,及時引導學生關注人的因素,引導學生理解地理要素的作用,理解人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
三、關注過程學習,積淀文化素養
地理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通過體會地理概念、理解地理現象和分析地理成因等方式學會學習;培養學生在實驗學習中形成地理感性基礎,生成對未來成長有用的文化素養。
1.藝術欣賞
地理實驗室的藝術現象,存在于實驗室的空間和實驗的過程之中。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教學生學會欣賞,用審美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事物。
實驗室周圍環境的景觀圖片,能暫時吸引學生的關注,如果教師將圖片展示的內涵告訴學生,學生就會帶著思考欣賞圖片。實驗探究過程,充滿了已知和未知的挑戰,學生融入其中,就能感覺到求知的快樂,如果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發生的一切,就能欣賞到科學背后的美。在實驗室里學習,同學之間的往來好像半融入社會的狀態,除了正常的人際交往外,還有為了做一件而共同努力的場景,如果學生能學會欣賞,這對他們未來步入社會的心態是有幫助的。
2.實驗探究
地理實驗的探究過程,能培養學生實證看待事物的心理。地理現象復雜多樣,有時表面呈現和背后的成因有較大的差距,只有動手操作,通過復雜的求證,才能解開其背后的原因。
實驗室里探究的知識,大多是針對有復雜原因的自然現象,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要善于觀察,注意事物之間的橫向和縱向的聯系,及時發現問題,通過查找和求證,分析解決地理問題。有的問題是在實驗室里解決不了的,教師要及時提醒學生,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自己的求證過程,正確理解科學研究是由已知探索未知的過程,有時探究也是沒有結果的,但是探究的過程非常重要。通過實證求知的過程中,學生的動手實驗技能和有想法就要動手實驗的心理會逐漸成熟,這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大有裨益。
3.合作交流
地理實驗操作需要多人共同完成,這對時下獨生子女的個人心理發展和未來能融入社會與人正常溝通交往是有意義的。
地理實驗過程中,有的問題要學生獨立解決是有困難的,如果學生能分解問題,每人單獨思考和解決一部分問題,共同合作完成一個問題,處理起來就能容易一些。在這樣的交流中,學生能體會出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大家共同完成一項任務力量是強大的。在動手操作的實驗中,有的設備操作不是一個人能夠完成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在這樣的過程中,他們學會協調和溝通,注意理順過程的先后邏輯,理解個人和集體的關系。隨著實驗經驗的積累,學生間的交流也會變得通暢,理解和寬容也將伴隨在他們左右。
4.學會學習
地理實驗學習是動手操作的過程學習,實驗前學生會做大量的知識儲備和實驗預案,準備過程成了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的過程;實驗是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展示以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學生進行知識內化和能力生成的學習過程。
地理實驗的邏輯結構中,解析問題成因會讓學生體會主干知識與組成要素間的關系,建構地理知識思維結構圖;分解學習任務會讓學生理解人的性格與能力類型各不相同,理解在集體中與人相處的注意事項;實驗準備的縝密思考,讓學生理解如何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完美;實驗過程中的交流與合作,讓學生理解如何與他人相處才能實現自己的想法;實驗的探究過程,讓學生學會如何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實驗后的總結中,學生學會在共同體中面臨各種問題。
5.沉淀智慧
地理實驗過程中生成的各種學習經驗,對學生進行其他學科的學習,對終身學習都有借鑒的意義。
用地理學科知識與地圖相聯系學習,既可掌握學科知識,又可拓展思考問題的空間;體會地理概念與構成概念元素之間的關系,既可形成地理學科知識網絡,也能培養學生學會運用邏輯關系,學會事前縝密思考;用地理儀器完成地理實驗,既可實證地理現象的科學性,又可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思維品質;動腦思考與動手操作相結合完成實驗過程,既可培養學生熟練運用地理儀器,又可鍛煉學生思考與動手相結合的能力;合作完成探究性實驗,既可培養學生探究性解決地理問題,也可培養學生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
地理實驗學習讓學生在學會知識同時,也生成了許多具有發展性的思維品質與能力。
1.自然風光美能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情感。
地理課的內容豐富多彩,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奇麗美景到處可見,如幽深的亞馬遜河原始森林,莽莽的非洲熱帶草原,浩瀚的撒哈拉大沙漠,被譽為“大自然宮殿”的阿爾卑斯山,被稱為“貝多芬交響曲”的維多利亞大瀑布,還有那奇特的南斯拉夫喀斯特,幽深曲折的挪威峽灣,喜馬拉雅山的冰川,許多高山峽谷,涌泉飛瀑,各種巧奪天工的景色,美妙絕倫的自然風光,這些大自然的精美畫卷,怎能不激起學生贊美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呢?
祖國山河多姿多彩。數不盡的名山大川,奔騰不息的長江黃河,幽深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瓜果遍地的吐魯番,柔美秀麗的江南水鄉,美麗無比的西雙版納;桂林山水的秀麗,青藏高原的壯美,黃山風光的險峻,內蒙古高原的奔放,云貴高原的優美。面對這些美妙的景色和壯麗的山河,學生在感受美的同時,為祖國擁有這么多的美麗風光而燃起了自豪之情,激起了對祖國、對家鄉的無比熱愛情之情。
2.奇妙的自然現象美能喚醒學習需要,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地理學有著壯麗神秘的宇宙美,天體運動的規律美,日食、月食的現象美,極晝極夜的神奇美,喀斯特地貌的仙境美,這些奇妙的自然現象都帶著美的色彩,因為很多學生沒有親眼所見,這些神秘而又美妙的東西吸引著學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如在講天體知識時,借助多媒體播放有關天體的運動,呈現在學生眼前的是:茫茫宇宙中,無數的天體有序地運動著,配合得默契而和諧,讓學生在眾多的天體中尋找我們生存的地球,并觀察它的運動特點。學生陶醉在這美麗神奇的宇宙中,有強烈的求知欲,探索宇宙的奧秘,激發學習地理的興趣。再如用多媒體播放美麗的桂林山水,奇妙的地下溶洞時,學生無不陶醉在這仙境般的地方,石鐘乳、石筍、石柱的形成讓他們贊嘆不已,學習興趣盎然。
3.地理藝術美和詩歌美能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陶冶高尚情操。
歷史上留下的許多著名建筑各具風姿:我國的萬里長城,拉薩布達拉宮、北京故宮、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敦煌千佛洞、大同云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四川樂山大佛等,玲瓏剔透的蘇州園林,都體現了中國人民的智慧美和勞動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緬甸仰光的大金塔,泰國曼谷的佛塔,澳大利亞的悉尼歌劇院,美國的白宮,歷經滄桑的羅馬古城堡,被稱為“水城”的威尼斯,都體現了這些建筑的藝術美和創造美,這些地理藝術美能讓學生在接受地理知識的同時,提高審美素養,受到美的熏陶,陶冶情操。
學習地理知識時,還有許多詩歌也把人帶入了美的意境,如描寫泰山的雄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描寫廬山瀑布的氣勢磅礴“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描寫桂林山水的秀美“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描寫長江急流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描寫山地氣候的變化“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描寫月相的變化“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些優美的詩句,把學生帶入了詩情畫意的境地,受到了美的熏陶。
上古時期的民歌、民謠,是民間文學的一種。我國古代,以合樂為歌,徒歌為謠。上古歌謠是先民表達思想、抒發感情、促進生產的重要工具,是在生產力極為低下的原始時代產生的,是出現最早的文學樣式。按題材內容,可分為勞動歌謠、祭祀歌謠、圖騰歌謠、婚戀歌謠、戰爭歌謠等。它們具有集體性、綜合性和再現生活的直接性,詞句簡樸,節奏流暢,以賦為其主要表現手法。
2、《周易》:
先秦時的一部卜筮書。其文字分經、傳兩部分。其中的卦、爻辭為《易經》,約成于西周初年。它們記載了上古社會的一些情況,保存了一些具有樸素色彩的上古歌謠。《易傳》是對經的說明和解釋,大部分作于戰國時期,反映了當時的哲學思想。
3、神話:
神話是上古先民通過幻想以一種不自覺的藝術方式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釋,用虛幻的想象表現了先民們征服自然、戰勝自然的強烈愿望和樂觀主義、英雄主義精神,是人類早期不自覺的積極浪漫主義藝術創作。它是原始文學的一種重要樣式,是后世文學藝術的重要土壤和武庫。
4、《山海經》:
一部與巫術有關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詳,約成書于戰國時,秦漢時又有增補。共18卷,以記載傳說中的地理知識為主,兼及民俗、物產、醫藥、巫術、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話傳說,如精衛填海、夸父逐日、黃帝殺蚩尤、鯀禹治水等,是我國先秦保存神話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學價值。
二、論述題
1、談談我國上古歌謠的分類及內容。
參考答案:
我國現存上古歌謠,從題材內容看,大致可分為以下五類:一為勞動歌謠,是最早出現的上古詩歌,它們對勞動行為的再演和生產經驗的總結,是先民有意識創做出來的,帶有明顯的功利目的,以《彈歌》最典型。二為祭祀歌謠,表現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揮自然服從自己的愿望,帶有較濃的原始宗教意識,《卜辭通纂》375片和《伊耆氏蠟辭》是其代表。三為圖騰歌謠,是先民在圖騰崇拜基礎上創作的詩歌,《燕燕往飛》尚可窺見其端倪。四為婚戀歌謠,一般都表現出粗獷、野蠻的特點,如《周易。屯·六二》。五是戰爭歌謠,如《周易·中孚·六二》、《周易。同人》,由其繪聲繪色的描摹中,令人仿佛聽到了古老的殺伐聲,看到了上古戰爭的禮儀、部族成員奮勇作戰的身影及失敗的悲哀和勝利的歡欣。
2、簡述我國上古歌謠的藝術特征。
參考答案:
我國上古歌謠在藝術特征有四:一是它的集體性、綜合性的藝術形式。二是它再現生活的直接性。三是句式簡單、語言簡樸、節奏流暢。四是以賦為主的表現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