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的利與弊匯總十篇

時間:2023-12-28 17:00:3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高考改革的利與弊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高考改革的利與弊

篇(1)

2014年高考仍是以新材料作文為主,在試題材料的選擇上雖兼顧到了言論(福建卷)、科幻故事(天津卷),但從取材熱度上來講卻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材料熱度大排行之狀元“生活現象”類

生活即語文,生活即作文。2013年18套作文試題,以生活現象為試題材料的有5道,如全國課標Ⅱ卷“同學關系調查”等,但到2014年,由上表可看出,以“生活現象”為材料的試題驟然上升至9道,占全年試題總數的三分之一還多。

材料熱度大排行之榜眼“生活故事”類

生活故事看似平凡,實質上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或教育、或思辨、或想象。2013年取材于生活故事的作文題僅有遼寧卷的“沙子與珍珠”,重慶卷的“大豆變豆腐”,但到2014年,由上表可看出,以“生活故事”為材料的試題上升至5道,占全年試題的近三分之一。

材料熱度大排行之探花“言論”類

言論因其言簡意賅,同時又濃縮了先哲們對世界的不同解讀,故有2013年上海卷的“重要的事情”,安徽卷蕭伯納對“夢想”的論述,浙江卷“三句話看童心”。到2014年,由上表可看出,以“言論”為材料的試題仍保持3道,試題相對穩定。

2015年高效備考方案

1.考生必須關注生活、感悟生活

考生必須從生活和學習中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可通過堅持寫日記、堅持寫讀書筆記、書札、讀后感等方式提升自己感悟生活的能力。

2.關注生活小故事,加強哲理思辨

來自生活中的心靈雞湯式的小故事,故事短小精煉而富有趣味,蘊含普世價值觀。這種“小故事大智慧,小視角大意境”的命題材料,既能有效地避開社會熱點,避免了試題被猜中的可能性,同時又考查了考生的哲理思辨能力。

3.關注其他試題材料、有備無患

2014年高考因沒出現寓言故事類、時評類、圖畫類試題材料,而高考命題又往往具有循環性與平衡性,所以考生也決不可偏離對這三大類材料的關注。

二維解讀:引領方向大排行

2012年湖北卷關注了“科技的利與弊”,2013年北京卷關注了“手機的利與弊”,2014年廣東卷竟又一次以老照片為載體,仍然關注“科技的利與弊”。所以每年高考,總有一些精品試題引領著未來幾年的命題方向。

引領方向大排行之“狀元”課標Ⅰ卷

十八屆三中全會再次強調依法治國,越來越走向法制化的中國,必定會有更多的“規則”出臺,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積極培養對生活、工作、社會的“規則意識”,做一個講規則、守規則的社會人。但如果隨著時代的變遷,一些“規則”不免會變得落后,甚至一些“規則”在制定時本身就存在弊端,所以我們也一定要敢于打破規則,勇于創新。2014年課標Ⅰ卷正是以“山羊過橋”比賽為載體展開對“規則”的討論。考生可反對其打破了規則,進而呼喚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與民族都應該恪守“規則”;同時考生也可贊揚其勇于創新,打破了規則,讓比賽有了突破,所以2014年課標Ⅰ卷實質上關注的主題是恪守規則與改革創新之間的辯證關系。而此主題不僅是當今社會的主旋律,更是中國未來10年甚至幾十年的主旋律。

引領方向大排行之“榜眼”江西卷

打擊套作,抒發真情實感,規避“高考體”,可謂是這幾年高考作文改革不斷的呼聲。2014年江西卷對探究式學習方式的探討貼近考生生活。所以考生平時準備的李白、屈原、羅陽等等素材幾乎是不可能用上的,只能結合試題來談自己的見解。此類試題雖說考生寫作難度增大,甚至可以說幾乎是無法“備考”的,但它有力地打擊了“假大空”等“高考體”,讓作文回到寫作的本質,代表著高考作文改革的大方向。

引領方向大排行之“探花”天津卷

錢學森之問,“中國制造”遍布全球卻沒有“中國創造”,是什么讓中國人喪失了創造力,根本原因是我們從小就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2014年天津卷“大腦智能芯片”正是一個面向未來,激發考生想象力的優秀作文試題,它是目前高考體制下的異類,但猶如一股清香沁人心脾。這種關注未來,激發考生想象的優秀作文試題雖說難度較大,讓考生措手不及,但既然有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相信會有更多的人加入“吃螃蟹”的隊伍來,因為我們的國家與民族的發展太需要創新了。

2015年高效備考方案

1.研讀具有引領高考命題方向的優秀試題,澆樹澆“根”

高考前夕,對高考作文押題者比比皆是,但大部分猜題者的思路不外乎以下幾種:⑴一味求新導致試題較偏、較怪;⑵個人主觀色彩太嚴重導致試題偏離命題方向;⑶太直觀地再現社會熱點導致試題正好走進高考命題者回避的區域。

如何準確地把握命題方向,只有研讀高考真題才能“押題”。如:2010年課標卷、2012年課標卷、2012年山東卷、2014年重慶卷關注同一主題――責任;2012年湖北卷、2013年北京卷、2014年廣東卷關注同一主題――科技的利與弊……

2.強化寫作基本功,修煉好“內功”

江西卷、天津卷告訴我們,八股文式的“高考體”,李白、杜甫在考場上是“失效”的,只有實實在在的寫作基本功才是真正的“救命稻草”,那么如何強化寫作基本功,修煉好“內功”,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⑴課外品讀大家美文 ;⑵訂一本專業作文輔導的報刊; ⑶開辟每周一期的墻上語文園地; ⑷每周開設至少2節閱讀課與寫作課。

三維解讀:考查能力大排行

歷年高考作文命題者一直注重考查考生的科學思維能力。

考查能力大排行之狀元“辯證分析能力”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結合體,所以對同一問題進行辯證分析是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科學思維。所以2014課標Ⅰ卷,面對被打破的“規則”,運動員和裁判產生了爭議;2014安徽卷,表演藝術家與劇作家產生了爭議;2014上海卷,穿越沙漠,不知是自由還是不自由 ;2014江蘇卷,青春是“不朽”的還是“朽”的;2014遼寧卷,最美的風景是高樓林立還是漫天繁星;2014廣東卷,是黑白照片時代好還是數碼時代好……考生只有辯證分析才能寫出深度。

考查能力大排行之榜眼“開放思維能力”

鼓勵考生大膽質疑,自由表達,讓考生有話可說一直是高考命題者的追求,這種命題理念實質是在考查考生的開放思維能力。所以,2014北京卷“老規矩”,考生可以贊同,亦可以反對;對于2014湖北卷“山頂上的風景”每個人欣賞的角度不同,風景也自然不同;2014山東卷“打開窗戶看風景”,考生只需選擇一個角度寫出自己所看到的風景即可;對于2014江西卷“對探究式學習方式的討論”,考生可以結合自身學習效果各抒己見;2014浙江卷的“門與路”,考生所選擇的“門”不一樣,所走的“路”也自然不一樣。這些試題沒有材料沒有明顯的感情傾向,考生可自由表達,寫出自己的見解即可,增強了試題的開放性。

考查能力大排行之探花“創新思維能力”

鼓勵創新是一個社會應該倡導的良好風氣,2014天津卷“將人大腦中置入一個芯片”;2014福建卷“面對空谷”,一般人想到的是懸崖,而有些人想到的卻是棧道橋梁;2014課標Ⅰ卷,面對不可動搖的比賽規則,就是有人敢大膽地打破,這些試題就是在有意引導考生大膽創新。

2015年高效備考方案

1.關注哲學中的基本原理

這些原理包括兩個論斷(世界是普遍聯系的、世界是永恒發展的),三個規律(對立統一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幾個范疇(內因與外因、原因與結果、形式與內容、現象與本質、必然與偶然、現實與可能)。

2.優化課程設置

語文老師每周可抽出一節課開展辯論,這對活躍考生的思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3.優化課堂結構

篇(2)

高考英語之關鍵詞大揭秘

從供給側結構改革到萬眾創新,從大山的相聲到阿喀琉斯之踵,從對一代拳王阿里的名言直引到向莎士比亞經典的致敬,今年的高考英語(江蘇卷)可是吸足了考生的眼球。

關鍵詞揭秘之阿喀琉斯之踵(Achilles\' Heel)

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那部《特洛伊》,還是一枚小鮮肉的布拉德·皮特主演的就是阿喀琉斯。傳說剛出生的時候,他母親特意提溜著他的腳踵將他放在冥河之中浸泡,從而打造了他的刀槍不入之身。而唯一沒有浸到冥河水的腳踵,也就成為了這位英雄的唯一弱點。

關鍵詞揭秘之拳王阿里( Muhammad Ali)

篇(3)

一、論現階段的一個熱門話題――取消高考英語

2013年12月7日國家教育部在網站上披露了關于考試招生改革的總體方案中的部分細節和取消高考英語的相關內容,該總體方案和高考改革的具體實施意見將于2014年上半年正式出臺。高考改革中的“取消高考英語”一經披露就受到了廣大社會人士的關注與重視,并產生了激烈的爭論,成為了現階段的一個熱門話題。不同崗位和地位的人對“取消高考英語”的意見各不相同:有的認為將英語抽離高考是中國應試教育的一大進步,高考取消英語會在很大幅度上提高高中學生的英語興趣,使英語學習從追求高考分值轉變為追求英語技能,能夠起到明顯提高英語教育效果和學生英語水平的作用;有的認為“取消高考英語”不利于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國際化背景下中國社會和經濟的長遠發展,降低中國的世界競爭力。“取消高考英語”并不意味著國家教育對英語不重視,即便英語不參加高考,英語也將是高中教育的一個教學重點,在減少學生壓力的基礎上,反而會讓高中英語教育更加側重于基礎能力和實用技巧等方面,充分提高英語的實際應用水平。

二、高中英語教育目標定位應遵循的幾大原則

教育目標的定位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占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因為只有準確的定位教育目標,教師的教學行為才能一直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下去。在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下,高中英語教育的目標定位出現了很大的偏差,教育目光過于集中于考試分值上,錯誤地把在高考中取得較高分數定位成了英語教育的唯一目標,從而忽視了對學生的英語能力的鍛煉和提高。在近期的高考改革背景下,學校和教師應該從“取消高考英語”的實際情況出發,對高中英語教育的目標進行重新定位。定位教育目標應遵循的幾大原則主要包括:①科學合理性原則,即英語教育的目標定位應該立足于科學合理的原則上,不能脫離了英語的實際教學情況;②豐富多樣性原則,即高中英語的教育目標要摒棄傳統模式下的單一分值性,從語言、邏輯、技巧、能力等多個方面來進行教學;③階段性原則,即在不同的教學階段對英語教育目標作出不同的定位,使其能夠始終同教師的教學進程和學生的學習情況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等。

三、怎樣定位和實現高中英語的教學目標

1.專業技能和素養的培養。在“取消高考英語”的大環境下,高中英語教育的目標應該定位在英語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的培養上,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水平。英語是世界上廣為通用的一種國際語言,無論是在今后的學習、生活還是工作中,都會伴隨著英語的存在,讓學生實際擁有較強的英語應用能力遠遠要比在高考中取得較高的成績來得更為重要。因此,高中英語在定位教育目標的時候,應該把英語看成是一門重要的技能型科目來展開教學活動,更多地以英語技能、語言表達能力、口語能力等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此外,還應著力于全面培養學生的英語素養,逐漸讓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英語素質,能夠對自己所學到的英語知識和技能加以靈活地運用。

篇(4)

二、怎樣定位和實現高中英語的教學目標

1.專業技能和素養的培養

在“取消高考英語”的大環境下,高中英語教育的目標應該定位在英語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的培養上,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水平。英語是世界上廣為通用的一種國際語言,無論是在今后的學習、生活還是工作中,都會伴隨著英語的存在,讓學生實際擁有較強的英語應用能力遠遠要比在高考中取得較高的成績來得更為重要。因此,高中英語在定位教育目標的時候,應該把英語看成是一門重要的技能型科目來展開教學活動,更多地以英語技能、語言表達能力、口語能力等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此外,還應著力于全面培養學生的英語素養,逐漸讓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英語素質,能夠對自己所學到的英語知識和技能加以靈活地運用。

2.與應試教育保持若即若離的關系

雖然說要將英語排除在高考科目以外,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英語就再也不參與任何形式的考試了,還是可以通過考試的方法來檢測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程度,讓高中英語同應試教育長期維持一種若即若離的狀態。長時間以來的應試教育在我國已經是根深蒂固了,在教師、學生和家長的心目中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要在短時間內讓英語完全脫離應試教育幾乎是不可能的,加之,應試教育的利與弊是共存的,利在于應試教育是教師檢測學生學習結果的一種最為直接有效的方式,弊在于應試教育使教師和學生教與學的目的都太過于功利。所以,在英語取消高考以后,還是可以利用適當的考試檢測來檢驗高中英語的教學成果,降低學生的應試壓力。

3.加強實踐環節的構建

對于英語教育而言,實踐環節是尤為重要的。在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英語能力往往只表現于試卷上,而不具備較高的使用能力。新時期的高中英語教育目標應該較多地定位在學生的英語實踐環節,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教學實踐活動來對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進行鍛煉和提高。例如,可以在校園內開展以各種熱門話題為題的英語演講比賽和英語辯論賽等;可以適當地增加外語教師的代課時間,讓學生能夠有足夠多的機會與以英語為母語的外語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除此以外,高中學校還可以將大學階段的校企合作環節提前應用到高中英語教育中,為學生提供一些能夠與社會實踐緊密接觸和聯系的機會,在充分實踐的過程中得到英語能力全面提高的效果。

篇(5)

2016年全國課標卷三套試題作文命題的思維考查來看,全國課標卷Ⅰ“獲獎之后”,考查的是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由果溯因的思維、由此及彼的思維。全國課標卷Ⅱ“語文素養提升大家談”,考查的是思辨比較思維。全國課標卷Ⅲ“小羽的創業故事”考查的是由此及彼的思維、思維的角度與層次。這是考查思維的角度與層次。

縱觀近三年來的新課標卷、近十年的全國課標卷作文,從思維考查方面分析,主要考查三個層面的思維。第一層面是思維的限制性、思辨性、比較性,第二層面是大與小(以小見大、化大為小)、此與彼(同類相比、由此及彼)、個與類(由個及類、多為解析),第三層面是辯證思維、批判思維、思維的廣度、思維的深度。思維的限制性,即思維的指向性。如2016年全卷Ⅰ“獲獎之后”,只能寫進步與退步、表揚與批評、發展與評價,全國卷Ⅱ“語文素養提升大家談”,只能寫語文素養的提升問題,指向性非常明確。思辨性,主要體現在思維的比較、選擇、多角度等方面,如2015年全國卷Ⅱ(甲)材料作文“風采人物評選,三名候選人誰更具風采”,2015年全國卷Ⅰ(乙)材料作文“小陳舉報父親高速公路開車接電話”,小陳該不該舉報父親,體現了思維的比較性、選擇性。第三層面是辯證思維、批判思維、思維的廣度、思維的深度。

篇(6)

思想性差的作文題目大多主題鮮明、單一,學生思維角度受限且指向性強。如北京的高考作文,雖材料來源于真實的新聞報道,但內涵過淺,沒有任何的思辨性。題目講的是鐵路巡視員老計的故事。老計一個人工作在大山深處,負責巡視鐵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樹危及行車安全,每天要獨自行走二十多公里。每當列車經過,老計都會莊重地向疾馳而過的列車舉手敬禮。此時,列車也鳴響汽笛,汽笛聲在深山中久久回響……大山深處的獨自巡視,莊重的敬禮,久久回響的汽笛……,這一個個場景帶給你怎樣的感受和思考?應該說材料本身很好,但不適合高考作文題,不利于高三學生的思維鍛煉。作文不只是考查學生寫文章的水平,還涉及考查學生的思想和思維過程。根據這個素材我想了半天,恐怕只有,也只能肯定這位巡路員這樣一個維度,也就是歌頌其高尚的品德和無私奉獻精神。主題指向性很明顯,考生容易寫出主題突出的空洞文章,不易思辨,既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又看不出高三學生應有的思辨能力。這樣的作文題目給小學生或初一初二的學生做課堂練習合適,但用于高考作文明顯不夠厚重。

篇(7)

自2001年國家教育部課程改革小組在部分實驗區啟動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實驗以來,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在全國中小學體育教育領域中不斷推廣與宣傳,課程標準中一些新的體育教育思想理念也以其科學性、前沿性和時代性的特征在體育教育中逐步開始應用,我校在去年(2008年8月)開始執行這種新的體育教學改革,進行了模塊教學,在這近一學年的課程教學改革實驗中,既有收獲,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現將我的一些體會總結如下,和各位同仁交流、探討,不足之處請予以指正批評。

1.開展體育選項式模塊教學的情況

依據高中階段國家課程標準的要求,可在七個模塊:田徑模塊、球類模塊、體操模塊、水上或滑雪模塊、民族民間體育類模塊、健康教育專題模塊中進行選擇性教學,其中田徑和健康教育類模塊為必修模塊,其他為選修。考慮到我校是農村中學,場地、氣候等原因,不選擇水上或滑雪類項目,由于體育教師的專業水平以及場館、器材有限,體操模塊和民族民間體育模塊作為介紹或欣賞項目。

高一第一學期前十一周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田徑項目教學在這期間對學生進行課程改革的宣傳以及選項式模塊教學前的動員與報名,讓學生有較長的時間進行選項的準備,并根據學校各模塊的場地器材實際情況,做了各班各模塊報名人數的規定。從第十二周開始按籃球、乒乓球、羽毛球和足球四個模塊進行模塊教學,經過近一個半學期的教學實踐,教師、學生收獲較大,總體教學效果較好。

2.選項式模塊教學的利與弊

2.1 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教科研素質明顯提高;也有利于發揮教師專長,提高教學效果體育組教師通過各種培訓和自身理論學習,教育教學能力和教科研素質得到普遍提高。在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中分獲一、二等獎,多人撰寫的論文獲獎或發表。模塊教學能根據不同的專長來選擇所開選項進行教學,做到揚長避短,能較好的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教師在模塊教學中從經歷到理解,不斷自我學習與研究,把課程理念與本校實際相結合,并相互學習、交流、探討,教育教學觀念得到更新、創造性教學能力得到增強,教學效果也隨之提高。

2.2 教師的學習意識、合作意識得到增強。

去年以來大家都是第一次接觸新課程,在實踐中總有這樣那樣的疑惑,向同行請教與交流成了最習慣的方式,有的甚至上網查找,在相互的交流與探討中彼此對新課程的理念得以梳理,教育教學能力、學習意識、合作意識得到空前提高。

2.3 學校課外活動、大課間活動蓬勃有序發展,學生的運動能力與運動參與意識大幅提升。

課外活動是體育課的延伸,學生在課堂上沒有掌握的東西通過課外體育活動來學習與提高在教學中我們采用分組形式進行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性和主觀能動性,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小組中的每位學生在合作的氛圍中,不斷提高學習效果,發展人際交往能力,實現組內的共同發展。另外,選項式模塊教學將一個單元的技術放在一起系統、有序地教授,內容是絕大多數同學喜歡的、感興趣的,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學習評價的激勵性等讓學生變得更加積極、主動地上體育課。

2.4 成立了各個選項的學生社團,有學生自己組織比賽。

通過各個社團組織的比賽來豐富課外活動和大課間活動,發展學生的內在潛能,比賽的組織和編排工作都有學生進行,老師只是起指導作用。在比賽中讓學生自己發現存在的問題,在以后的學習和訓練中有的放矢的解決問題。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組織能力,也都有一技之長,為終身體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2.5 模塊教學真正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使學生在快樂體育中促進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學生的主體性發展,使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造能力得到培養。

推進課程改革的必備前提是樹立素質教育的觀念和“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只有這樣,學校體育教育才能真正發揮健身育人的功能。選項式模塊教學的開展,承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打破了學內容的吃大鍋飯現象,重視了學生的個人興趣愛好,促進了學生的個體和主觀能動性的發展,學生能在自己喜歡的選項中想方設法改進技術動作,培養了學生樂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創新的優良品質。另外,選項式模塊教學滿足了學生個性化學習和發展的需要,使學生在快樂、自由、興奮、和諧的氛圍中學習,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選擇性、時代性,有利于顯示的身心健康。

2.6 模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6.1 每節課人數多,不易組織球類模塊中籃球、乒乓球、羽毛球課時人數較多,學生來自不同的班級,集體榮譽感淡薄,課堂紀律較差,注意力不夠集中,有些班級教師拖堂,影響體育課按時進行教學。

2.6.2 場地、場館器材缺乏籃球模塊人數較多,但只有四個球場,只好輪流練習,運動量太小,足球更沒有像樣的場地,調動不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無法進行比賽。羽毛球場和籃球場共用一塊水泥地板,打羽毛球時籃球無法正常教學,羽毛球模塊只好到跑道上拉網練球。總之,人數較多,各項都缺乏場地器材,影響了正常的教學。

2.6.3 師資匱乏,學生缺乏教師指導。

我校是一所農村中學,只有四名體育教師,每一模塊只有一名教師上課,每一課時學生人數又較多,學生練習時,教師需要逐一進行指導,一節課根本無法完成,只能粗略地走馬觀花,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練效果。

3.小結與建議

3.1 下一學年高一高二兩級進行模塊教學時,建議增開武術和健美操項目。

3.2 建議學校適當增加一些體育經費投入,并充分利用學校的空地,建造一些簡易的羽毛球場和排球場。

3.3 建議學校在購買體育器材時,要充分考慮學校體育教學所開的模塊或選項,做到所購買的器材用得上,不閑置。

3.4 建議學校把體育學科與高考科目同等對待,建立健全的教師培訓制度,把我們山區農村的教師分派到教改經驗好的地方進行觀摩與學習交流,取長補短,把教師培訓、教學實踐、校本研究結合起來,這是推動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師素質和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

篇(8)

中圖分類號:G633.5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3-0220-01

歷史復習的效果如何,直接影響學生的成績。我們到底對所謂"基礎主干知識"的寬度與深度的定位準不準,對熱點問題的"隱性介入"的認識足不足,知識儲備充分不充分,知識聯系緊密不緊密等等,都是值得好好反思的。那么,在新課程理念下,高三歷史教學到底怎樣教,方能在高考中處于不敗之地呢?

1.以教材為本,樹立新觀念

課改后的新高考仍側重考查查基礎知識,但在考查方式上不再是歷史知識的簡單再認,也就是原來那種直問直答的題目已經不可能出現,而是體現在對歷史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的能力,對歷史事實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的能力以及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按部就班地梳理教材的知識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本,在高三的歷史復習教學中要首先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歷史學習過程,善于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人格,營造平等、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要以學生為中心設計教學過程,倡導師生互動、對話式的教學方式,通過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堅韌不拔,不怕挫折,奮發有為的人格品質,和永不滿足、不斷追求新知的科學態度;要多進行"一題多問,一題多思 "的題型訓練,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第四,密切聯系社會現實、關心時事熱點, 引導學生經常看新聞、讀報紙、記政策。特別是國家召開的有重大影響的會議、出臺的有關國家建設的政策、制定的涉及社會發展的方針等。

"從文明演進角度看歷史"是高中歷史新課程的內容總綱,與之相應,突出文明史觀,關注文明歷程、提升文明素養的理念,在近年的高考文綜卷中層出不窮。如2007年第40題第(2)問"金遷都燕京的原因及其歷史影響"突出考查了"民族融會、社會文明發展"等內容。這就要求我們在高三歷史復習教學中,要特別關注新史學觀,用"文明史觀"、"全球史觀"、"現代化史觀" 審視歷史。復習中,不僅要注意建構知識體系,從人類文明史的角度解讀歷史現象和規律,還要把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置身于世界的角度來考察,立體地、多角度地分析問題,此外也要使學生樹立現代意識,密切關注現實,理性思考,關心時政問題,要學會鑒往知來,關注世界整體發展,關心人類共同命運。

2.以教材為依托,開發新資源

新的教材觀認為,教材是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主要載體,是學生在校學習的主要資源。是資源就應注意挖掘和充分利用。要結合考綱和近幾年高考的命題趨勢和規律,回歸課本,把課本搞熟搞透,從引言到課后練習、思考題;從正文到小字;從圖、表、文字史料到課本注釋,都必須落實"消化"、反復訓練和強化。

新課標非常注重對學生歷史信息整合能力的培養。而現行中學歷史教材中,引用了大量有生命力的、時代感強的歷史信息資料,充分利用這些信息資料,是培養學生歷史信息整合能力的有效途徑。如在《》一課中,當講解到軍事、民用企業性質的時候,我讓學生閱讀課文中的2段小字內容。通過分析材料,可以得到洋務派興辦的軍事企業的性質是具有資本主義色彩的封建企業;民用企業的性質是資本主義性質的,做到"論從史出",進而引導學生分析它們的作用。合理使用教材提供的材料可以提高教材的利用律,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對知識的掌握。

3.創設情境教育,創新教學

歷史新課標的精髓,在于倡導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教與學的新方式,因而民主、開放、探究性的歷史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分析近年的高考文綜試卷,考生在答題方面暴露出一些共性問題,例如,審題不到位、史實與結論不能有機融合、評價不得要領、文字表述無序、邏輯思維混亂等。探究其原因可能很多,而最根本的因素就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學不會用"。這就要求教師在高三歷史復習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培養。

篇(9)

2010年7月29日,《 教育規劃綱要 》正式。與會代表一致認為教育理論刊物必須勇于承擔使命,擔當責任,充分發揮教育理論刊物對教育改革的引領作用,促進教育改革的深入健康發展,進而提升教育理論刊物的社會影響度。

教育理論刊物分會理事長、遼寧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 教育科學 》雜志主編傅維利教授在主題發言中指出,改革將成為中國未來十年教育的主題。這就意味著教育科學研究將會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地位上。教育改革涉及數量、結構和質量三個維度的變化。從當下中國教育現狀來看,“增數量”的目標達成是順暢的,但“調結構”、“提質量”將會面臨巨大的挑戰。面對這些挑戰,一方面,需要寄希望于國家要繼續加大對教育的投入,特別是提高公用教育經費所占市、省和中央財政的比例。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需要運用“改革”的思維方式,從根本上解決我國教育存在的現實問題以及在教育改革過程中產生的新問題。“改革”雖然已經成為中國教育運行發展的主題,是實現“結構調整”和“質量提高”的唯一出路,但是改革不是盲目的試驗甚至“亂沖亂撞”,改革的成功必須建立在嚴謹的教育科學研究的基礎上。以往教育發展的歷程告訴我們,沒有教育科學研究為基礎的改革,其成功概率是很低的,而給教育發展帶來的損傷概率卻很高。因此,作為教育研究成果發表主陣地的教育理論刊物必須牢牢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勇于承擔使命、擔當責任,積極引領教育科學研究方向,主動引導作者關注重大教育改革問題,促成和推動相關研究,并及時研究成果,為建設教育強國與人力資源強國做出貢獻。

與會代表還就今后一段時間內教育科學研究熱點問題各抒己見。概括起來主要有:學前教育普及問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問題、減輕中小學生負擔問題;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問題;高等教育質量提升問題、債務負擔問題;職業教育強化問題;素質教育改革問題;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問題;創新人才培養問題;考試招生制度尤其是高考改革問題;現代學校制度建立問題;深化辦學體制改革問題;教師隊伍建設問題;教育投入保障機制問題等。分會倡議,教育理論刊物應當積極主動地發揮自身優勢,通過設立專欄、編輯專刊等形式,為推動中國教育事業科學健康發展承擔起使命,擔當起責任。

二、應對數字出版:教育理論刊物的責任之二

十余年來,數字出版迅猛發展,迅速完成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高速擴張。當下,以數字出版為基礎的各種學術期刊網以其特有的優勢逐漸發展成為強勢媒體,不僅直接影響了傳統紙質教育理論期刊的發行,而且逐漸危及教育理論刊物的生存與發展。與會代表針對如下問題展開了充分討論。

問題之一:是機遇還是挑戰?

有的代表認為,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是時代的必然,數字出版是大勢所趨,網絡閱讀已經深入人心。伴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技術的日益成熟,數字出版已成必然。從這個視角分析,數字出版是教育理論刊物發展的機遇。同時,伴隨著數字出版這一“朝陽產品”逐漸走向強勢,來自數字出版的挑戰愈益彰顯。其表現有:一是要求編輯部與其簽訂獨家入網協議,即只能加入我的期刊網,不能再加入其他期刊網。二是要求編輯部加入數字化優先出版系統,即在紙質版刊物尚未印刷出來前,就已經在期刊網上率先出版了。因此,教育理論刊物必須迎接這一挑戰。

問題之二:數字出版的利與弊?

與會代表就數字出版的利與弊展開了充分討論。有的代表認為,數字出版之所以迅猛發展,是因為其固有的長處,檢索便捷、瀏覽簡單、瞬間下載、庫容龐大、資料豐富、省時省力。加之,有的學術期刊網為了吸引更多的期刊加盟,采取了整體產品策略,不斷擴大延伸服務的范圍。一是為查尋影響因子、下載量、轉引率等提供便利。二是通過免費提供編輯部采編系統、學術論文不端檢測系統等,部分滿足了編輯部的需要。其弊在于:一是數字出版尤其是學術期刊網只是搭建了一個平臺,沒有自己的作者隊伍,只能依靠各刊物提供資源。沒有各家刊物提供源頭活水,期刊網就成了死水一潭。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期刊網有點“不勞而獲”。二是上網下載費用相對高昂,沒有實現免費化。目前,每頁下載費用從幾角錢至1元錢不等,下載10頁左右,就等同于買一本刊物的價錢。

問題之三:是消極適應還是積極應對?

與會代表就如何應對數字出版的挑戰各抒己見。絕大多數代表贊成積極應對。概括起來其應對策略有:

一是增強法律意識。一方面,積極學習《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 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 》等重要文件。另一方面,聘請期刊法律顧問,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完善刊物的守護職責。

二是教育理論刊物,一方面,可以在出版發行紙質版的同時,重視出版發行電子版,并以低廉的價格搶占市場。另一方面,可以以分會為平臺,聯合建立教育學術論文數據庫、期刊網,利用行業優勢及各期刊編輯人員良好的專業素養,建立更有利于教育理論研究人員瀏覽、檢索和發表的數字平臺。

三是聯合起來保護知識產權。有的代表指出,在當前的形勢下,教育理論刊物只有聯合起來,才能使雙方處于平等的對話位置。學術期刊網之所以可以在短時間內形成強大的數據庫,就在于其采取各個擊破策略,在學術期刊沒有意識到知識產權保護的前提下,簽署了合作協議。如今,任何一個刊物都不可能以不合作來爭取自己的話語權。教育理論刊物必須借助分會這一平臺,形成合作聯盟,才有可能在分成方式、合作方式上與學術期刊網展開談判,爭取刊物應有的權益。

四是強化作者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有的代表認為,學術期刊網的發展雖然方便了作者,但同時也直接侵害了作者的知識產權。例如,目前已經有作者對每頁幾角錢至1元錢的下載費用提出質疑。教育理論刊物必須充分利用與讀者緊密聯系這一優勢,與作者聯合起來,才能使自己的話語擁有真正的力量。有的代表還詳細介紹了我國臺灣地區教育理論刊物要求作者簽署“作者授權書”的做法。

篇(10)

[中圖分類號] G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004X(2012)04-038-04

自1999年以來,國家不斷推行擴大高校招生規模的政策,并相應采取全面推行遠程網上錄取工作,這一系列舉措獲得廣大學校和學生的一致好評,但不知從何時起,全國逐漸掀起了高考復讀熱潮,而且令人吃驚的是,這股熱潮的勢頭已經愈]愈烈。以2006年為例,2006年全國高考報名總人數為950萬,其中應屆生667萬名,占70%,復讀生占全國高考報名總人數的30%,有183萬人。據資料統計,2002~2006年,全國總共有1000萬復讀生,平均每年有210萬人,平均每年增加24萬人。不僅是復讀人數逐年遞增,更可怕的是,復讀已經從傳統意義上的“被動落榜”發展為由于不滿意所考取的高校的院系或專業而放棄錄取機會的“主動落榜”。[1]37~38是什么原因燃起了這股復讀熱潮呢?

一、復讀現象原因分析

1.來自社會的各方面因素

近年來,隨著高等院校的擴招,畢業生的人數逐年增多,由此就業壓力隨之而來。現在一些用人單位在招聘時出現了一些追逐學歷和名校的嚴重傾向,如,不考慮崗位及工作內容的實際、一味要求名牌大學畢業生;首選本科以上,有些甚至要求碩士、博士學歷;更有甚者,一些單位在招聘時提出硬性要求:應聘者第一學歷必須是“211”、“985”的“全國知名高校”!面對這樣的隱形就業歧視,使得一些被非名牌普通院校以及高職、高專院校錄取的學生在這樣的現實面前黯然神傷,紛紛放棄已經到手的就讀機會,擇機想來年錄取更好的高校以免畢業后就業被“淘汰”。

其次,隨著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深入,考生報名的政策變得非常寬松。例如,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規定中,取消了對年齡和婚否的限制,以至于屢屢出現類似的大齡青年參加高考的報道。還有,規定中取消了當年不報到的新生第二年不準高考的規定,或對往屆生的入學資格沒有作出特別要求等,這些規定或者確切說是政策漏洞使得考生有了較大的空間和心理優勢。

另一方面,隨著復讀熱潮持續高漲,逐漸衍生出了一種新型的經濟――“復讀經濟”,即由復讀這一社會現象而產生的一個經濟產業鏈。盡管目前對這個不規范且波動很大的市場還無人做過全面的統計,但中央教科所研究員儲朝暉為記者作的一個測算還是有一定說服力的:以各地高考報名人數中約30%為復讀生計算,2007年全國1010萬名考生中約有復讀生300萬人,由于各校依據復讀生每年高考成績收費,標準不一,這里以平均每人3000元計算,這一市場總額大約為90 億元。如再考慮到生活及教學資料等方面的費用,這一總額將會更多。[2]15高考復讀市場逐漸成為了一塊“大蛋糕”,而復讀經濟成為“高考后教育經濟”中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

2.來自學校的變相鼓勵

如果說來自社會的各方面因素是復讀現象盛行的根基,那么不得不注意到相當一部分高級中學在此類盛行中扮]了主導作用。從總體格局看,高考復讀市場缺乏市場管理和規范化,教育部門目前也只對教學提供一些指導性意見,對學校的招生、經營無法強制管理。由于缺乏有效的約束,高考復讀學校間的競爭此起彼伏。[3]30~31如各公辦、民營私立高中為了提升高考升學率、創造經濟效益而大辦復讀班;為了創自己的“品牌”,爭搶好生源,各高考復讀學校和辦學機構競爭激烈,花樣翻新;還有的復讀機構為了爭搶生源,用重金懸賞、虛假宣傳等方式誤導考生,造成原本正常的、依據考生實際情況而進行的復讀]變成一場惡性復讀。而為了應對這個局面,一些條件尚可、期望通過升學率提高知名度的高中也啟動了“生源大戰”:有的不惜打破學校原有各年級師資力量的良性循環,給復讀班配備最優秀的骨干教師;有的則以入學減免學費、高分考生給獎金、考上名校拿大獎等條件為誘餌,競相出臺高分復讀優惠政策,引得那些高分“失意”生在“走”與“不走”之間猶豫不決。[2]15

3.來自家庭的名校意識

對大部分家庭來說,孩子考上重點院校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高考錄取開始后,經常可以聽到某某家的小孩子考了多少分,進了什么大學,學校是某省份的重點高校、“985”、“211”等,這樣類似的攀比逐漸成為其他家長和自己小孩談話的內容,并且潛移默化的使小孩子把名牌高校看成了惟一的選擇。他們現實而無奈地匍匐在這個圖騰的光環之下,形成了非名牌大學不上的思潮。日前,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與新浪校園頻道聯合實施的一項題為“您有名校情結嗎”的在線調查,結果顯示,在3871名填答者中,55%的人認為,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都存在“名校情結”。如果自己或子女的高考成績與名校錄取分數線只相差幾分,44.6%的受訪者表示“能花錢就花錢,能托人就托人,實在不行就復讀”,總之不能就此“委屈了”。[4]14在這種期盼下,許多考生產生了一種潛意識壓力,如若考試發揮失常或者實力不夠只被一般院校錄取或調劑,也不愿意就此屈就,而是選擇回到中學復讀,以求來年再圓名校夢。

4.來自個人的主導因素

不可否認,做出復讀這一選擇往往來自于考生自身,而其主導原因是盲目的志愿填報及自身定位的不精準。由于填報不當或者技巧不夠,考生往往在志愿填報這一環節出現失誤。比如,在報考志愿時,有些考生不考慮自身特點和興趣愛好,往往出現過于保守、從眾心理、輕率隨意等特點,造成要么因報考院校較低而后悔,要么錄取院校不適合而懊喪。并且由于考生自我認知不當,考慮自身的實力和定位時不夠精準,在報考志愿中容易出現急功近利、愛慕虛榮、心存僥幸、傲慢自大等心理特點。而且受社會或家庭的影響,有些考生在志愿填報時,只報名校、熱門專業,而其他院校、專業調劑都選擇不服從調劑,而最終的結果是因不服從而落榜或被院校退檔。[5]23或者有些考生在專業選擇時只顧及近期利益而忽視長遠規劃,不考慮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專業冷熱的相對性,造成一些考生不能進入所報專業,而其他考生卻只能靠調劑志愿進入其他不感興趣的專業,于是干脆不去報到。這樣盲目而倉促的志愿填報,對他們未來就業的發展方向是非常不利的。

二、復讀的利與弊

雖然每位考生做出復讀的選擇是出自于自身的考慮,但是由前面提到的“復讀經濟”,我們已經了解到復讀這一潮流對社會帶來的深遠影響。

1.微觀層面的利

從微觀層面來看,復讀的出現給學生帶來了一次契機。對于那些失意的考生,高考不再意味著是一考定終身,而是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再爭取一次高等教育的受教育權,爭取的途徑就是選擇復讀;而對于那些猶豫在“走”與“留”之間的高分“失意”生,選擇復讀是通過自己的努力選擇更加優質的教育,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現出當代青少年鍥而不舍、持之以恒、勇于拼搏的精神,是一種良好的精神風貌。

2.宏觀層面的利

首先,復讀市場的存在和發展實際上反映了國民對教育的認識和需求程度正在逐漸提高。在國家大力推行九年義務教育的前提下,在終身學習型的社會背景下,高等教育逐步成為國民教育的主流。出于對高等教育的認識和需要,國民的教育理念也正在逐漸提高,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甚至一度被認為是身份和權力的象征。

其次,允許考生復讀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學生的“教育選擇權”的一種尊重,是教育機會均等下的當代教育理念的完美體現。如上文提到的頗具爭議的大齡或高齡參加高考的現象便是一種國民“平等享有教育權”的鮮活例子。

并且,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征是,復讀班的開辦在一定程度上緩沖了就業壓力。臨近畢業季,涌現了一大片大學生求職群體,隨之而來的是針對社會和個人的就業及求職方面的壓力。但是,隨著一部分學生進入復讀班學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幾年后學生畢業季的生源求職壓力。同時,教育市場也隨之活躍,就業對畢業生不再是焦慮的事情。

3.復讀現象的弊

首先,復讀潮流的愈]愈烈造成公辦學校職責定位和正常教學秩序的混亂。考生復讀其實質是侵占了其他應屆生受教育的機會,影響了教育公平性。為此教育部曾在2002年起就下達了公辦高中禁辦復讀班的禁令。但是,現實的情況卻不盡如人意。比如,受利益的驅使,仍然有很多公辦的高中在偷偷舉辦復讀班,或者為了應對上級的政策,學校內部不再出現復讀班,而是以培訓學校的名義舉辦復讀班。表面上看來,培訓學校是民辦的性質,但是授課的老師,所用的復習資料及教材等都和高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可以說其實質就是學校的附庸品。

其次,復讀潮流的盛行使各高校的招生工作受到了影響。各高校花費人力、物力和財力實事求是的按照學生的志愿選擇進行擇優錄取,如果考生放棄志愿的選擇,高校原來制訂的招生計劃就受到了影響;相反,部分學生因分數的差距卻不能如愿進入心儀的學校,只能被迫復讀。而造成如此兩難的困境是我們都不愿意看到的。

最后,一昧的復讀其實誤導了學生的思想,使不少學生偏離了自己成長和發展的正常軌道。為了考大學,他們重復一年的學習,被人戲稱為“高四生”,更有甚者念到“高五”、“高六”。但是“一寸光陰一寸金”,他們不僅多花費一年的青春,更多的是沒有依據自己的潛能有效自主地發展自己,而是被封閉的知識牽引,其中得失,大概只有這些考生自己心里才能體會。

三、建議與對策

高考復讀現象在社會中涉及范圍之廣,已經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教育現象問題,而是上升到與國家的教育體制、教育思想、教育收費政策、社會就業形勢的發展、人們的思維習慣和方式、民族文化統一等一系列的問題,不是一個簡單的措施就可以解決的。正因為它的復雜性和廣泛性,更應該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

1.公正而合理的看待復讀這一現象

依據目前的高考制度和教育形式,我們可以預見復讀現象在一定時間內都將存在,因此,我們應該公正而合理的看待復讀這一現象。基于教育“機會公平”這一出發點,我認為盲目的反對復讀對于復讀生是不公平的,但是適當的控制復讀生的數量與復讀的年限也非常必要,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保障應屆生的權益;或者國家教育部可以出臺相關政策,比如,對于往屆生參加高考的,在應屆生錄取分數線的基礎上相應的增加一定分數作為錄取往屆生的門檻,這樣在賦予復讀生同樣享有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的同時,也彰顯了高考門檻的平等性。

2.規范各類復讀學校的必要性

“復讀經濟”的出現,也啟示了我們思考規范各類復讀學校的必要性。既然這種現象不能消滅,那么正視它的存在并且進行合理規范的管理,也許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時,各高等院校也應該在復讀這一熱潮中深思:提高學校的綜合實力,發展各自的優勢專業才是硬道理。不管是綜合性的高等重點院校,還是具有特色的職業技術學院,都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特色,在相應的層次中獨樹一幟。只有這樣對復讀現象逐步引導和管理,才能使國家的教育更加平穩有序的發展。

3.正確疏導社會各階層的“名校”心理,切實加強高等教育大眾化改革

對于社會上比較流行了“名校”層次論,學校、教師及家長,應該樹立正確合理的名校意識,最主要是根據學生自身的情況選擇名校,切不可為一時貪圖名校之“名”而盲目的斷送孩子的前途。同時,我國的教育結構也要相應的進行調整,高校改革勢在必行。根據美國著名學者馬丁?特羅關于世界各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發展階段論”,無論哪一個國家, 如果沒有高等教育數量上的大發展, 尤其是占適齡人口15%以上的人進入高等學校,都不能視為進入了大眾化階段。因為只有高等教育數量上的大發展才能引起教育功能、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和課程體系等一系列的變化,使高等教育在質的方面出現變化。因此,這就要求我們的高校在傳統的英才教育的基礎上,逐步向大眾化教育階段進步,同時對于一本、二本等各批次高校的招生規模進行合理的評估,以便輸送更多的學生進入高等學府深造,打造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進而在高等教育大眾化改革的若干年后,向高等教育普及化邁進。

[參考文獻]

[1]米紅,徐益能.高考復讀:中國教育的沉重話題[J].學習月刊,2006,(8上).

[2]豐捷.高考復讀班屢禁難止[J].教育博覽,2007,(10).

[3]張克新,朱成科.關于我國高考復讀現象之“繁榮”的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2007,(6).

[4]瑪捷米.不要淪為“名校”的奴隸[J].中國城鄉橋,2007,(5).

[5]潘俊峰.關于高考復讀生增多的思考及對策[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4,(9).

Analysis of Phenomenon of Return Study against Background of Higher Education

QIU Ji-xiang, KANG Yu-tang

上一篇: 新能源概念 下一篇: 低碳出行的建議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友情鏈接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怡红院 | 右手影院亚洲一区二区 | 久久偷拍免费2020 | 亚洲AV秘片一区二区三 | 色综合综合久久88网色鬼 | 中文精品欧美无线码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