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手術后的護理重點匯總十篇

時間:2023-12-26 15:12:4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甲狀腺手術后的護理重點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甲狀腺手術后的護理重點

篇(1)

甲狀腺手術在臨床上是較為常見的手術方式,在進行手術后常用的引流方法為一次性負壓引流、定時用注射器抽吸以及皮片引流[1]。大多數患者在引流的過程中會因血液沾染敷料而導致頻繁的更換,且若更換不及時會增加傷口感染的機會。本文就對甲狀腺手術后對患者使用一次性負壓引流器進行引流時的護理方法與效果進行分析與討論,具體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近2年來收治的接受甲狀腺手術的患者共72例,均接受甲狀腺手術包括部分或大部分切除術、全切除術、次全切除術。其中男性患者共19例,女性患者53例,年齡為25至70歲不等,平均年齡為(44.5±2.9)歲。72例患者中原發性甲狀腺功能亢進共15例,甲狀腺癌共2例,甲狀腺腺瘤共18例,單純性結節性甲狀腺腫共37例。對所有患者在術前進行凝血功能的檢查,均顯示正常。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使用一次性負壓引流器引流,對照組不使用負壓引流器引流,觀察比較兩組護理效果。兩組患者從年齡、性別、類型等方面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所有患者進行系統的、科學的護理方法,具體方法如下:①術后護理:在患者手術完畢送歸病房后,對患者進行常規的血壓與脈搏的檢測,對于無特殊需求的患者將其床頭抬高約30°,如出現頭暈、惡心等癥狀的患者,則采取平臥位。術后12小時內要指導患者盡量少說話和進行頭部活動,在患者變換時注意扶住其頭部以減少患者的痛苦[2]。②觀察病情:在每個患者的床邊配備有一次性無菌手套,便于護理人員檢查患者的體溫和脈搏、血壓等,對高齡患者或危重患者在必要時給予其心電監護。進行引流的過程中,需注意觀察敷料有無滲血情況發生,儀器是否處于負壓狀態,引流是否通暢等。對患者的一些臨床表現需重點觀察,如手腳麻木、聲音嘶啞以及抽搐等。③健康指導:在術后約8小時指導患者進行簡單的吞咽動作,以防止局部發生粘連,并在術后第2-3天根據每一個患者的愈合情況的不同,指導其進行頸部活動,具體內容包括抬頭、低頭、左右側頭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練習過程中應盡量避免過度地旋轉頸部,防止瘢痕發生收縮。④飲食指導:在患者術后6小時可給予冷流質,并隨著時間的推移過渡至普通食物,在治療期間,護理人員要聯合家屬監督患者細嚼慢咽,避免使其食用帶有骨頭或刺的食物。⑤拔管的判斷與處理:在引流管留置的第1-3天,引流液均應為淺紅或微黃色,當引流液的總量小于30ml且傷口未發生感染和積液時,即可拔管。拔管時注意邊抽吸邊外拔,在拔管后注意傷口有無滲血與滲液的情況發生。護理人員要囑咐患者切勿用力活動頸部,并在患者床邊準備氣管切開包以應急[3]。

1.3 評價標準 觀察組患者在術后使用一次性負壓引流器引流和對照組不使用一次性負壓引流器引流并發癥的發生、積液率等進行分析,以觀察護理方法對甲狀腺術后患者的影響。2 結 果

觀察組患者中,共1例患者在術后引流時發生活動性出血,通過手術止血后恢復良好,其余患者均引流順利,無皮瓣壞死與切口感染等現象發生,目前72例患者均已康復出院;兩組護理效果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護理效果比較[n(%)]

組別 皮瓣壞死率 切口感染率 積液率

觀察組(n=36) 0 0 0

對照組(n=36) 3(8.3) 4(11.1) 5(13.9)

X2 6.70 11.75 14.94

P <0.01 <0.01 <0.01

3 討 論

甲狀腺手術在術后一般會放置引流管,其目的在于防止傷口積血與積液,并減少因積液壓迫氣管而導致的呼吸困難甚至窒息等并發癥的發生率。具體的作用如下:根據本文所選資料進行統計可得,患者在手術后2天內引流總量為15至25ml,而對甲狀腺癌、甲狀腺亢進等患者,因其手術創面大,故引流量較其他患者有明顯的增加[4]。通過對創面進行充分的引流,既能夠預防傷口的積液,又能預防繼發性感染。甲狀腺手術患者在術后容易產生無效腔,采用引流能夠減少無效腔的形成,促進傷口的愈合,以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間及費用。

過去對患者進行術后引流時,無論是采用皮片引流、引流管一次性引流還是定時注射器抽吸,其引流效果均不佳,因在術后患者傷口容易滲出血液,導致敷料污染并頻繁更換,增加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也給病人帶來了諸多不適。故在護理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①保持患者的床頭抬高一定角度,有利于患者呼吸與引流,并能減少患者的痛苦。②患者的引流管長度要適宜,在引流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需嚴格監督患者切勿扭轉頭部,防止引流管的脫落以及傷口緊縮。③在拔管后要將縫線拉緊,以便于創口的閉合[5]。④在讓患者進食的過程中,要選擇利于患者吞咽的、溫度適宜的食物,以減少患者局部充血。護理人員要注意讓患者盡量細嚼慢咽,以防止發生嗆咳。

本組患者除1例發生活動性出血,其余患者均未發生血腫與感染,這說明在甲狀腺術后使用一次性負壓引流器進行引流時,采取科學的、系統的護理措施,能夠有效的、充分地幫助患者引流,并減少患者換藥的次數與住院的時間、費用。

綜上所述,對甲狀腺術后患者進行一次性負壓引流器引流時,要格外注重護理工作,正確地記錄引流液性狀與引流量,使患者盡早康復,并有效地提高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許柄華,王京立,沈曉明.甲狀腺手術后頸部引流的改良[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16(6):773.

[2] 曹金澤.甲狀腺手術引流的護理[J].臨床外科雜志,2009,8(6):332.

篇(2)

2. 我覺得內容有點簡單,應該提高點深度。

【摘要】目的論針對性康復護理應用在ICU甲狀腺腫物切除術后患者中對并發癥的預防作用。方法對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來我院治療的58例ICU甲狀腺腫物切除術患者通過抽簽(奇偶數)方法分為觀察組(29例)與對照組(29例)。分別對兩組患者通過針對性康復護理(觀察組)和常規護理(對照組)進行干預,比較不同護理后的效果。結果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3.45% vs27.5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ICU進行甲狀腺腫物切除術的患者實施針對性康復護理可有效的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值得推薦。

【關鍵詞】針對性康復護理;甲狀腺腫物切除術;ICU;術后并發癥;常規護理

甲狀腺腫物屬于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內分泌系統病癥,臨床資料認為[1],患者年齡超過50歲以上的群體當中合并甲狀腺結節的達到50%。其中存在可接觸結節5%,6%的甲狀腺結節患者可能發展成惡性腫瘤,因此對這類患者要予以重視。隨著當今醫療技術的進步,也有越來越多的患者因為各種原因而入院治療[2]。醫院的重癥監護病房(ICU)主要是負責對一些急危重癥患者進行搶救和全麻術后留觀的場所,對甲狀腺腫物患者通過手術切除之后會對生活質量產生影響,甚至危及到生命安全。因此對這類患者需要轉移到ICU進行重癥監護,以避免在機體康復中自身抵抗能力和免疫能力減弱而導致的風險出現[3]。(劃線內容需要改一下并加上甲狀腺腫物手術需要在全麻下進行,手術后需要轉入ICU治療,需要嚴密監護避免術后發生危險)為了降低ICU患者甲狀腺腫物切除之后的并發癥發生率就需要為患者提供更加周密的護理。本文主要基于此研究將針對性康復護理應用在ICU甲狀腺腫物切除術后患者中對并發癥的影響,詳情見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收治的58例ICU甲狀腺腫物切除術患者均于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入我院治療,入院后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通過抽簽(奇偶數)方法分為觀察組(29例)與對照組(29例)。觀察組:男/女=14/15,年齡為45歲~88歲,平均(72.08±11.28)歲,病程為1月~12月,平均(6.15±1.31)月;對照組:男/女=13/16,年齡為43歲~89歲,平均(42.62±12.24)歲,病程為1月~11月,平均(6.08±1.35)月。本文患者的資料均經過倫理驗證符合標準,臨床資料符合《世界醫學協會赫爾辛基宣言》標準。經統計學軟件驗證一般資料,各組之間無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可排除因方法不同以外的其他因素而導致的結果差異。

1.2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納入標準

(1)所有患者均被診斷為甲狀腺腫物,診斷符合標準[4],施行全麻手術,甲狀腺腫物切除;(2)患者均有手術指征(刪掉);(3)患者具備完整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需要改動,患者都是做完甲狀腺切除后的)

1.2.2排除標準

(1)合并其他嚴重甲狀腺疾病的患者;(2)合并其他部位的腫瘤疾病患者;(3)近期存在外傷史或手術史的患者[5];(4)凝血功能異常或近期服用過抗血小板聚集類藥物的患者;(5)精神障礙、溝通和交流障礙患者;(6)手術禁忌癥。(排除標準需要改動,患者都是做完甲狀腺切除后的)

1.3護理方法

1.3.1對照組

以常規的護理方法進行干預,監視患者的病情變化和實際情況,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并且進行科學的飲食搭配,護理中要注意為患者提供安全保護。

1.3.2觀察組

通過針對性康復護理進行干預,具體護理如下:

(1)針對性護理:患者術后麻醉未結束的時候選擇適合的,一般可應用平臥位,確保其頭部偏向一側,這樣能夠防止嘔吐、誤吸出現。在麻醉效果結束后將患者轉換為半臥位,促使痰液和引流液順利留出,保證呼吸系統沒有異常,提高患者創口恢復的速度。大部分ICU患者需要臥床休息,所以要為患者提供良好的,嚴格防止深靜脈血栓等多種并發癥出現。

(2)生命體征監視:重視對患者生命體征的觀察,要重點關注血壓、脈搏、體溫、心率、呼吸、血氧飽和度等各項指標,如果出現異常要及時進行處理。

(3)術后處理:重視對患者的觀察,評價是否存在呼吸困難、聲音沙啞和咳嗽等癥狀,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處理。按照術后康復的原則對患者進行干預,并擬定飲食計劃。術后6h若沒有特殊或其他的不良癥狀,可以為患者使用溫涼的流質飲食,禁止熱量飲食,以避免對頸部血管產生刺激而出現出血。甲狀腺腫物切除術后需要放置負壓引流管,或者為患者進行皮片引流,負壓引流管引流的患者要保證正常,定期對引流設備進行擠壓,保證引流管的通暢性。同時要每天對引流液的顏色、性狀和量進行觀測,定期更換引流袋。

(4)疼痛護理:疼痛是手術患者普遍存在的一種不愉快的主觀感覺,因此要重視對甲狀腺腫物切除術患者術后的疼痛干預。首先為患者進行疼痛評估,以確定患者疼痛的程度,之后采用階梯鎮痛的方法進行疼痛護理。輕度的疼痛患者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等方式進行干預,中度以上疼痛的患者需要遵醫囑應用止痛藥物,同時注意觀察用藥之后的副作用等。

(5)心理護理:要重視對患者的負面情緒的調整,積極的和患者進行心理溝通與交流,了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況,為患者創造心理發泄的出口。也可以采用轉移注意力、病友現身說法、健康宣教、主動情緒釋放等方式來進行心理干預,滿足患者的心理所需。

1.4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術后并發癥主要包括呼吸困難、手足抽搐、氣腫、神經損傷等。

1.5統計學方法

項目

n

呼吸困難

手足抽搐

氣腫

神經損傷

并發癥發生率

觀察組

29

1

1(3.45)

對照組

29

3

1

2

2

8(27.57)

c2

/

4.7347

P

/

0.0296

3.討論

甲狀腺腫物是臨床上比較嚴重的一種內分泌系統疾病,對這種病癥通常實施全麻手術切除,但是因為重癥監護病房,術后需要轉入ICU繼續治療,患者的身體狀況相對較弱,這樣就加重了手術治療的風險和危險系數。在進行干預中如果不能及時采取措施對操作因素進行控制,這可能會導致術后患者合并多種并發癥出現,這會導致患者的康復周期大大延長,不利于患者的康復進程。

經過調查得出[6],ICU甲狀腺腫物患者術后常出現的并發癥主要包括呼吸困難、手足抽搐、氣腫和神經損傷等。呼吸困難是甲狀腺腫物手術以后很容易出現的并發癥,這種病癥發生之后會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臨床認為[7]這種病癥是因為出血和水腫等因素而導致的,所以手術后醫護工作者要密切關注患者面部的變化,了解其頸部是否存在壓迫感,還要關注患者的汗液情況,如果出現異常應及時的通知主治醫師進行處理。手足抽搐一般是因手術對甲狀旁腺產生損傷而導致,在護理當中也要密切對相關臨床癥狀進行觀察,以便及時發現相關情況,及時匯報主治醫師。氣腫是因為手術當中存在較高的二氧化碳壓力而導致,所以在護理中,醫護人員要關注皮下是否有捻發感,積極的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通常術后1小時臨床癥狀會自動消失,盡可能避免不良情緒而導致患者出現的神經損傷等。醫護人員還需要關注患者的聲音、音色和飲水狀況,傾聽患者的主訴,感受情緒變化。喉返神經損傷是手術當中的相關操作而導致的,對這類患者要講解康復的知識,并針對實際情況制定康復措施。護理中盡可能減輕患者的緊張和焦慮等情緒,在患者出院以前要積極的進行健康宣教,叮囑患者進行合理的運動保證睡眠質量。

本文對ICU(刪掉)行甲狀腺腫物切除術(后轉入ICU治療)的患者實施針對性康復護理進行干預能夠有效的發揮康復作用。這種護理手段在干預當中可以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能及時對患者不良情緒進行疏導,對構建患者的心理康復信心具有重要意義,也能提升治療的依從性。手術以后可綜合性的通過護理措施的應用來降低并發癥對患者產生的影響,提升其整體滿意度。針對性康復護理屬于優質護理的范疇,在護理中可以從生理指標和心理指標雙方面出發,技能對患者提供生理性的干預指導,也能對患者提供心理的康復,通過二者的結合維持患者具有良好的恢復環境,這樣就可以為患者的術后康復提供優質環境,使得各類并發癥的發生率都大大的降低。

綜上所述,對ICU進行甲狀腺腫物切除術的患者實施針對性康復護理可有效的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值得推薦。

【參考文獻】

[1]李曉雨.針對性護理干預對ICU患者行甲狀腺腫物切除術后并發癥的影響分析[J].新疆醫學,2020,50(08):854-857.

[2]柴錦君.甲狀腺腫物切除術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干預[J].名醫,2019(11):168.

[3]吳婷.探討分析腔鏡下甲狀腺腫物切除術的臨床護理策略[J].智慧健康,2019,5(17):143-144+146.

[4]鄒麗群.甲狀腺腫物患者行微型腔鏡下切除術的臨床護理[J].當代醫學,2016,22(25):105-106.

篇(3)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5年1月~2007年12月擇期氣管插管全麻下行雙側甲狀腺次全切除術病人285例,術畢送PACU進行麻醉復蘇。其中男56例,女229例;年齡19~62歲。雙側甲狀腺腺瘤及甲狀腺結節性腫病人201例,甲狀腺癌20例,甲狀腺功能亢進64例;手術時間40~135min。

1.2 復蘇方法

呼吸恢復者經氣管導管供氧,呼吸未恢復者予呼吸機支持治療。所有病人入PACU后常規監測體溫、心電圖、血壓、經皮血氧飽合度、尿量、傷口敷料、頸圍、手術切口引流量。重點觀察與記錄病人在麻醉恢復期有無呼吸困難與窒息、神經損傷(包括喉返、喉上神經損傷)、甲狀旁腺損傷、甲狀腺危象等癥狀。

2 結果

285例全麻下行甲狀腺手術病人,其中甲亢病人64例,出現并發癥6例,占9.38%,出血2例,甲狀腺危象2例,呼吸困難2例;非甲亢病人221例,出現并發癥3例,占1.36%,均為術后出血。所有病人出現的并發癥均在PACU內處理,癥狀消除后安全返回病房。

3 護理

3.1 頸部護理

觀察傷口敷料、負壓引流量,測量頸圍是發現皮下血腫的重要方法。術后進入PACU即予測量頸圍,通過與入室時的基礎頸圍相比,可動態觀察皮下出血量。觀察術后出血癥狀,觀察傷口敷料及負壓引流情況,早期發現出血,避免病人拔管后出現血腫壓迫導致呼吸困難。3例非甲亢病人術后并發出血,2例是通過動態監測頸圍進行性腫大進而發現皮下出血,經請手術醫師查視后,在未拔管情況下加深麻醉,立即重回手術室打開傷口止血,避免病情的進一步發展,將醫療風險及時消除。

3.2 眼部護理

甲狀腺功能亢進病人可合并突眼。在麻醉及麻醉恢復期,對病人的眼保護非常重要,給予生理鹽水紗布濕敷,或眼藥膏涂眼。在病人清醒之前及時清潔干凈,以減少病人的心理不適感,本組病例無術后眼睛發紅、流眼淚發生。

3.3 呼吸道管理

由于手術部位位于頸部,甲狀腺緊鄰氣道,因此維持呼吸道通暢是整個圍麻醉期的重要使命[5]。氣管插管全麻使術中呼吸道維持通暢,而術后拔管時則風險較大。甲狀腺手術術中損傷喉返神經、喉上神經,插管后喉頭水腫,甲狀腺對氣管的壓迫可使術后氣管塌陷,術后出血、血腫壓迫等均可使病人在拔管時出現呼吸困難。甲狀腺功能亢進病人由于處于高代謝狀態,分泌物較多,易出現痰液阻塞呼吸道。在拔管時,分次緩慢拔出,以防止出現術后氣管塌陷。本組甲亢病人中,2例在麻醉恢復期出現呼吸困難,為痰液阻塞所致。予勤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

3.4 心理護理

甲狀腺疾病以女性多發,心悸、情緒不穩定癥狀較多見,有些病人對外科手術存有較大顧慮或恐懼心理。當病人在PACU清醒過來,發現周邊環境為自己不熟悉時,心情緊張,易發生躁動,加重生命體征的不穩定,可能導致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增加。在麻醉恢復期,病人清醒后,輕聲告知其所處場所,并給予安慰。

2.5 甲狀腺危象的護理

甲狀腺手術病人術中常大汗淋漓,尤其是甲亢病人常如此。當甲亢病人出現甲狀腺危象時,可表現為高熱。本組2例甲亢病人術后麻醉恢復期出現體溫升高,伴生命征改變。經匯報醫師,同時給予物理降溫,積極治療,病人平穩后返回病房。

3.6 防止意外損傷

在麻醉恢復期,可能出現明顯的興奮期,病人可出現躁動、幻覺等癥狀。甲狀腺功能亢進病人麻醉恢復期出現的躁動、幻覺癥狀與甲狀腺危象癥狀不易鑒別。應有專人守護,做好防護,防止病人拔出引流管,也應防止墜床的發生。

甲狀腺術后的病人在PACU護理有其專科特點,在恢復室護理中應重視甲狀腺病人術后呼吸道梗阻、術后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一旦發生可能使病人窒息死亡,而這些并發癥多出現在術后48h,所以加強麻醉恢復期的護理管理,對幫助患者渡過甲狀腺術后危險期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李立志,鄧烈華,邵義明,等.全麻加頸叢神經阻滯對復雜性甲狀腺手術麻醉的效果觀察[J].廣東醫學院學報,2001,19(4):249-250.

[2]董師武.甲狀腺次全切除手術的麻醉選擇[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2,18(1):98-99.

篇(4)

[摘要] 目的 探討和分析舒適護理方法在甲狀腺腫瘤手術后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方法 整群選取該院自2012年7月—2015年2月住院治療的甲狀腺腫瘤手術患者共72例。按照入院的順序隨機將患者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6例。對照組的患者使用一般的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的患者則在實施常規的護理基礎上,另外運用舒適護理方法,觀察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兩組患者都經過護理后都順利康復出院,在護理期內均沒有出現護理意外或者護患的糾紛,觀察組的患者的護理滿意程度評分平均(3.4±0.6)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患者的(2.9±0.5)分,該兩組護理滿意評分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5.752, P<0.05)。另外,觀察組患者的平均住院為(5. 8±1.5)d,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數(8.6±2.7),兩組患者住院天數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91, P<0.05)。 結論 運用舒適護理方法,能夠有效地促進患者在甲狀腺腫瘤手術以后的順利康復,對于患者進行舒適護理,要重視患者不同需求之間的差異,開展主動性與創造性的護理服務。

[

關鍵詞 ] 舒適護理;甲狀腺腫瘤;手術護理

[中圖分類號] R735.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8(b)-0144-03

[作者簡介] 雷振玲(1971.7-),女,吉林樺甸人,本科,主管護師,主要研究方向:護理。

甲狀腺腫瘤屬于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疾病,一般多發生于女性,大部分患者會采取手術的治療方法。但是手術后患者會受到疼痛的影響,同時活動能力也受到了限制,更會不同程度的降低了患者的身心舒適度,對患者恢復身體帶來不利的影響。結果影響到患者的預后[1]。該院運用“以人為本”的現代護理概念為出發點,自2012年7月,積極主動的使用舒適的護理方法,在臨床上取得了很好的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研究整群選取該院自2012年7月—2015年2月在該院接受甲狀腺腫瘤切除手術的患者共有72例。其中,女性患者共53例,男性患者共19例;患者的年齡在25~72歲之間,平均的年齡為(46.8±2.5)歲;從病變部位劃分,屬于單側病變的患者共45例,屬于雙側病變的患者共27例;從腫瘤類型劃分,屬于甲狀腺囊腺瘤的患者共15例,甲狀腺腺瘤的患者共19例,結節性甲狀腺腫的患者共38例。單側病變行左/右甲狀腺大部分切除術,雙側病變行雙側甲狀腺大部分切除術。按照入院的順序將患者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各為36例。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和一般臨床資料對比,沒有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常規護理方法 給予對照組的患者使用的一般常規的護理方法,其內容包括以下幾點:第一,的護理:患者在實施手術以后要采用平臥位的姿勢,要避免頸部的劇烈活動;可以在6 h后改成半臥位法,這樣有利于引流與呼吸的暢通。第二,飲食方面的護理:一般患者在手術后會頸部會出現腫脹和疼痛,往往吞咽的功能下降,此時要盡可能的去減少吞咽[2]。可以在手術以后的6 h后,正確去引導患者在飲食方面應當注意事項,食用些低溫的流食或者半流食,慢慢過渡到正常的飲食即可。第三,咳嗽的護理:在手術后的6 h要給患者使用常規的超聲霧化來稀釋痰液,正確引導患者采取合理而有效的咳嗽方式,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排出痰液[3]。第四,病情的觀察:在手術后一定要嚴密的觀察患者的傷口有沒有出現感染、滲血、聲音嘶啞、窒息、肢體麻木、呼吸困難、甲狀腺危象等諸多的并發癥現象,如果發現患者有異常現象應當及時去報告醫師。第五,心理方面的護理:在發現患者有明顯的不安情緒時,或者要咨詢病情的健康等相關問題時,都要給予安慰并耐心的一一去解答。

1.2.2 舒適護理方法 觀察組的患者在使用一般的基礎護理上,再使用舒適的護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要制定合理的護理計劃:在實施手術以后向患者發放護理服務的需求表,表格內容包括護理、飲食指導、病房環境和疼痛以及心理等方面的護理需求,可以讓患者提出相對具體的個性化護理要求。需求表可以讓患者口述,然后由護士來代填寫。護士們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資料,如年齡和病情以及文化程度等,再結合患者對護理有什么需求,從而制定出適合每位患者的合理護理計劃、護理目標,全面來改善患者的身心舒適度等。第二,護理的實施:先根據制定不同患者的不同護理計劃,再給予不同患者提供個性化的護理服務。要幫助患者去選擇如何才有利于休息的方法,然后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可以選擇合適的變換法。尤其是在提供營養上、合理科學飲食的基礎上,去為患者提供更營養的飲食;另外,還可以根據患者的生活習慣,來適當調整病房的光線和濕度以及溫度等;并根據患者對疼痛的反應和認知,教會患者如何使用簡單的控制疼痛的方法,護理時可以轉移患者對疼痛的注意力,多深呼吸、多去假想有愉快的場景等來進行疏導[4-5];最后還要根據患者的性格以及臨床的表現等,認真仔細的去觀察患者的情緒有無變化,并在適當時進行心理方面的疏導,多鼓勵患者去調整情緒,樹立戰勝一切的信心[6]。第三,護理服務滿意度反饋:護理人員要在每天晚上對患者進行一次全方位的調查,深入的去了解患者對當天服務的滿意程度,以及對護理的服務工作是否有建議等;還在在患者逐漸康復時,應當注意事項以及哪些方面還須要護理等方面加以調整[7]。最后根據患者提出的意見與期望,制定出一套的護理計劃,真正的讓患者享受到最合適自己病情的護理服務。

1.3 觀察指標和評價標準

觀察護理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數,并仔細統計兩組患者住院期間對于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運用0-4分進行評價,0分表示非常不滿意,為比較不滿意為1分,比較滿意為2分,滿意為3分,非常滿意為4分。

1.4 統計方法

該文所有的資料均采用spss 18.5的統計學軟件對相關數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

2 結果

兩組患者都經過護理后都順利康復出院,在護理期內均沒有出現護理意外或者護患的糾紛,觀察組的患者的護理滿意程度評分平均(3.4±0.6)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患者的(2.9±0.5)分,該兩組護理滿意評分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 5.752, 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另外,觀察組患者的平均住院為(5. 8±1.5)d,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數(8.6±2.7)d,兩組患者住院天數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6.91, P<0.05)。

3 討論

目前,對于甲狀腺腫瘤患者,由于很多腫瘤性質待定,所以采取甲狀腺大部分切除術是治療該類疾病的主要方式[8]。但是,由于手術存在切口與使用引流管的弊端,所以,在手術時要給予患者麻醉,并且在手術以后,仍然會出現麻醉酸痛與切口的疼痛癥狀[9]。此時,對患者僅實施常規的護理只能滿足部分患者病情上的恢復需要,而對于患者在情感上的需求卻關注的比較少。加上護患雙方在溝通上缺乏交流,即使患者有需要也未必會表達出來,護理人員如果對患者缺乏詳細的了解,其治療的效果也相對會受到影響。

該院對于觀察組患者實施舒適護理方法,重點強調以個性化與創造性的新形式護理模式,采用相關的措施,讓患者在心理上與生理上降低或這縮短不愉的程度,從而達到最愉快的狀態。從結果上看,兩組患者都經過護理后都順利康復出院,在護理期內均沒有出現護理意外或者護患的糾紛,觀察組的患者的護理滿意程度評分平均(3.4±0.6)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患者的(2.9±0.5)分,該兩組護理滿意評分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 5.752,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另外,觀察組患者的平均住院為(5.8±1.5)d,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數(8.6±2.7)d,兩組患者住院天數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91,P<0.05)。這和王玉翠、周衛等研究結果[10-11]基本相符,說明舒適護理取得了滿意的效果,不僅大大縮短了住院天數,而且護理滿意程度評分也大大提高,有效避免了護理期間的糾紛發生。

從總體的護理內容來講,舒適的護理方法與常規的護理方法并沒有太大的區別,但是,舒適護理更強調的是對患者的全面關注與了解,而不是僅僅去局限于患者病情的關注[12]。本文中,該院的護理體會是:對于在甲狀腺腫瘤手術以后的患者,可以使用舒適護理的方法,要經過精細化的護理服務,充分體現護理的主動性,能夠讓患者在細節上明顯感受到更高的舒適感,同時,通過護理服務的信息反饋來完善護理計劃,也能夠讓護理服務工作不局限在常規的模式,從而根據患者的需求來靈活調整,以此來實現創造性。

[

參考文獻]

[1] 楊慧. 舒適護理在甲狀腺術后整體護理中的應用[J].醫學信息,2012, 23(5):249.

[2] 黃素瓊. 支持性心理干預對于甲狀腺于術患者術后疼痛的價值[J].中外醫療2011, 13 (8):129.

[3] 宋曉榮, 劉菊秋.用人文關懷如何做好病人的護理[J].當代醫學. 2012, 18(33):103.

[4] 司世同. 甲狀腺微創于術與傳統于術的比較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臨床醫學,2012,18 (14):211-212.

[5] 樊敏. 整體護理對護士素質的要求[J].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 16(6):238.

[6] D. Horn,V. M. R?tzscher.??Intraoperative electromyogram monitoring of the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experience with an intralaryngeal surface electrode[J]. 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 . 2014,17(1):645.

[7] 李艷玉.李淑石.舒適護理在甲狀腺圍于術期的應用[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19(1):3251-3258.

[8] 寧旭琴. 護理模式的現狀及發展[J].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3, 16(28):267.

[9] Kessler RC,Nelson CB,McGonagle KA,et al.Comorbidity of DSM-Ⅲ-R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results from the US 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 2013,19(3):821-822.

[10] 王玉翠.心理護理對手術患者術前焦慮和抑郁情緒的影響[J]. 臨床醫學工程. 2014,26(2):119.

篇(5)

【摘 要】目的:對甲狀腺癌手術切除后患者口服碘131 所接受治療的臨床護理效果進行研究。方法:收取我院在2013 年10 月-2014 年9 月關于甲狀腺癌在手術后口服碘131 的病患共180 例,對于治療前和治療后采用的心理護理、隔離期間的一般護理和放射防護以及對手術后并發癥進行的護理等等,對護理效果進行相關的研究。結果:對患者進行了科學護理之后,180 例病患在接受碘131 治療后的3 個月,發現有81 例患者(45%)的病灶消失,剩下的99 例患者(55%)病灶得到了較大程度的縮小,對于已經發生轉移的癌組織,在接受了相關的治療和護理之后,得到了較為理想的控制。結論:甲狀腺癌手術病患在口服碘131 的時候,運用有效的護理措施,能夠快速地將病灶減小,讓患者的恢復速度加快,有利于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 甲狀腺癌;碘131;護理措施

醫療科學的快速進步,在放射性物質的影響下,甲狀腺患者的數量不斷增加,成為了近幾年來增長率最快的實體惡性腫瘤。對患者進行手術切除是當前治療甲狀腺癌癌的最好手段,但是,也存在一部分患者接受了手術,但是也沒能將腫瘤徹底切除,而那些癌細胞已經發生轉移的病患來說,可以通過口服碘131 將殘余余灶切除或者將余灶轉移。但是,在患者服用碘131 之前,需要做好的工作就是患者的心理護理,目的將患者對于疾病存在的焦慮和恐懼心態緩解,從而主動、積極地配好醫護人員的治療。本次研究選擇我院在2013 年10 月~2014 年9 月期間所收治的關于甲狀腺癌手術切除患者口服碘131 時候才運用的護理干預方法及其效果評價,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擇我院收治的甲狀腺癌手術患者180 例,其中,男性患者有59例,女性患者有121 例,患者的年齡介于29~70 歲, 平均年齡為(37.7±6.7) 歲,患者的病程周期在5 個月~9 個月,平均病程為(4.5±1.8)年。分化型甲狀腺癌病患共有146 例,未分化型的甲狀腺病患有34 例,從手術實施的過程中來看,出現癌細胞轉移情況的有22 例。所有患者在接受醫學病理學檢驗后都得到確診。對于那些沒有發生癌組織轉移的病患來說,接受50~100mci/ 次,如果出現癌組織轉移的情況,就可以考慮對患者給予150~250mci 的劑量。都采用一次性口服的方式。對患者是否存在食欲不振或者嘔吐等并發癥進行觀察。

1.2 臨床護理方法

1.2.1 治療前的護理方法

要重視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護理工作,不少甲狀腺癌患者都認為,進行了手術切除腫瘤的組織之后,該病就會得到徹底的治療,所以,醫護人員要正確引導病患認識病情。主要就是因為如果只運用單純的一般手術,是難以對腫瘤組織切除的,會有一部分腫瘤組織殘留。特別是對于患有病灶轉移的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的意義不大,但是,研究發現,發生了轉移的癌組織和所殘留的甲狀腺組織在80% 以上都能夠吸收碘,兩者都會在碘131 釋放出來的β 射線破壞,實現治療的目的。對于首次通過碘131 治療甲狀腺癌的病患來說,對于放射性物質治療并沒有充分的認識,就會出現焦慮或者恐懼的情緒。所以,在用藥之前要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做到耐心交涉,明白患者當時的心理狀態,向患者及其家屬解釋這種方法的治療原理和效果,對其告知在使用方法上的安全性,操作的簡便性以及無創傷性等,一方面能夠將患者在治療過程的痛苦減輕,另一方面,盡早使用該方法治療,得到的效果就越理想,目的就是讓患者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同時增強自身對抗疾病的勇氣,消除顧慮。

1.2.2 治療后的護理方法

采用防輻射護理,護理人員要將口服碘131 后防輻射所涉及的知識向患者及其家屬解釋清楚。在病房外,需要放置可移動的鉛屏障來防止β射線對其他人的覆轍。因為患者在隔離期間,其汗液、唾液、尿液都會有碘131 的存在,所以,對于患者所住的病房,必須要設有專用的衛生間,利用專業化的設備對患者排出的放射性物質進行清理。除此之外,護理人員在接觸患者之前,必須穿上防輻射服,讓接觸的時間盡量縮短,避免輻射造成的傷害。護理人員要特別留意患者在服藥后的前幾天,注意多休息,同時還應該注意情緒波動的問題。最后對于患者在口服碘131 之后,做好指導患者服用注入維生素C 等的增加機體免疫能力藥物的工作,應該在口服碘131 的2d 前就開始,一直到用藥后的7d后都應當連續服用,結合患者自身的情況,每天3 次給予潑尼松10ml, 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預防服藥期間所產生的輻射。

2 結果

通過科學護理,對180 例患者進行了碘131 治療后的3 個月,發現有81 例患者(45%)的病灶消失,有99 例患者(55%)的病灶有較大幅度的縮小,已經發生了癌組織轉移的患者,接受了治療和護理之后,控制效果也較為理想。

3 討論

從近幾年的情況來看,在放射性物質的影響下,甲狀腺腫瘤的發生率不斷提高。當前接受手術就是治療甲狀腺癌的最有力手段。但是對于病灶轉移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的效果并不大,就算接受了手術,也不能將癌細胞完全切除,通過口服碘131,能夠將殘留的甲狀腺組織進行破壞,再加上病灶發生轉移組織的治療作用意義重大。有一點必須清楚的是,碘屬于放射性物質,因此在治療的過程中,會產生對患者身體其他組織不可預見的輻射影響。所以,需要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病情變化和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的觀察,重點關注患者的飲食和用藥情況,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將患者的疾病痛苦降低,促進患者護理滿意度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同時,一旦患者口服碘131 之后,在護理的時候就應當將其進行隔離,預防輻射對其他人的危害。

(通訊作者:王俊榮)

參考文獻

[1] 王秋, 王治國, 張國旭. 碘131 治療69 例分化型甲狀腺癌的臨床觀察[J].遼寧醫學雜志,2015(01).

篇(6)

【關鍵詞】 內鏡; 甲狀腺切除術; 鎖骨下切口

甲狀腺手術是治療甲狀腺疾病的主要方法,接受手術中女性占絕大多數,如何減少甲狀腺手術術后的頸部瘢痕是甲狀腺外科醫師必須考慮的問題[1-2]。常規甲狀腺手術會在頸部留下6~8 cm的切口瘢痕,影響美觀[3-4]。隨著腔鏡器械發展及應用水平的提高,內鏡技術逐漸應用到甲狀腺手術中,由于其美容效果顯著,越來越受到眾多醫師和患者的青睞。但該手術器械的特殊性以及對手術者的技術要求較高,成為制約這一技術推廣的瓶頸,其中有效避免甲狀旁腺、喉返神經、喉上神經損傷是重點。2002年起國內逐漸開展內鏡甲狀腺切除的手術,主要入路有胸乳、頸前小切口腔鏡輔助、腋窩乳暈、腋窩、鎖骨下及胸前和頸部等[5-8]。本研究應用內鏡輔助無注氣鎖骨下切口甲狀腺切除術,目的既達到微創,又具有美容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4月-2015年8月期間在本院行甲狀腺切除術的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用隨機數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采取傳統甲狀腺切除術,觀察組采取內鏡輔助無注氣鎖骨下切口甲狀腺切除術。對照組男4例,女46例;年齡18~53歲,平均(31.5±7.8)歲;病灶1.1~5.0 cm;均為單側切除,全切除術12例,次全切除術36例,部分切除術2例。觀察組男6例,女44例;年齡17~56歲,平均(32.3±7.2)歲;病灶1.2~4.8 cm;均為單側切除,全切除術10例,次全切除術37例,部分切除術3例。兩組的性別、年齡、病灶大小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選患者均自愿作為受試對象,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標準 所有患者均需符合以下入選條件:(1)排除甲狀腺功能亢進及伴有甲亢的良性甲狀腺腫瘤(單純性甲狀腺腫、結節性甲狀腺腫或甲狀腺腺瘤等)及甲狀旁腺疾病;(2)甲狀腺實質性單結節最大直徑≤5 cm;(3)腫瘤活動度可,界限清楚,與鄰近組織無明顯粘連,B超考慮為良性病變且不伴有頸部淋巴結腫大;(4)既往無頸部手術史或放療史;(5)無凝血功能障礙和明顯的心肺功能不全。

1.3 方法 對照組給予傳統甲狀腺切除術,具體方法如下:患者平躺,頭部稍微后仰,全身麻醉,氣管插管,在胸骨切記上2 cm位置,行6~8 cm橫形切口。以傳統手術步驟進行,通過超聲刀分離腺體及處理血管。切除的病灶進行病例檢查,并進行置管引流,最后縫合皮膚。

觀察組采用內鏡輔助無注氣鎖骨下切口甲狀腺切除術,具體方法如下:術前重視影像學檢查和術前評估,通過頸部彩色B超、CT平掃+增強及細針穿刺組織學活檢判斷腫物的大小、性質和位置。術中采用甲狀腺手術專用內鏡系統、電視攝像系統、冷光系統、內鏡甲狀腺專用拉鉤、內鏡甲狀腺專用沖洗吸引剝離器、超聲刀系統和內鏡手術器械等。患者全身麻醉,鎖骨下取平行鎖骨切口2~4 cm,切開皮膚,應用電刀切開皮下組織、頸闊肌,在內鏡輔助下應用超聲刀于頸闊肌深面游離皮瓣,應用拉鉤建立起腔室,形成操作空間,切開頸白線,用超聲刀及吸引剝離器由甲狀腺下進入甲狀腺真假包膜間,調整甲狀腺拉鉤的位置,顯露甲狀腺,沿甲狀腺真包膜用吸引剝離器鈍性分離周圍組織,充分顯露腺體,決定切除范圍。然后用超聲刀來分離甲狀腺下極,注意保護內側氣管旁喉返神經,在下極外側分離切斷甲狀腺下動脈分支,游離甲狀腺外側,以超聲刀切斷甲狀腺下動脈分支,切斷甲狀腺峽部及甲狀腺懸韌帶后,沿包膜內將病側甲狀腺次全切除,保留背側的少量腺體組織和后包膜,必要時解剖喉返神經予以保護后切除甲狀腺側葉,如行甲狀腺雙側次全切除時,先將一側甲狀腺切除后取出,再行對側甲狀腺手術。由于內鏡的放大效應及清晰的視野,術中可清晰的顯示和暴露血管、神經、甲狀旁腺等組織,從而防止損傷喉返神經、喉上神經、甲狀旁腺。行解剖喉返神經時,盡量采用鈍性分離,靠近喉返神經時,操作時要細致,注意防范,超聲刀鉗夾組織不宜過多,其工作面距離神經至少5 mm,同時要注意避免神經周圍的液體熱傳導而損傷神經,臨床實踐已表明超聲刀會產生熱效應損傷喉返神經。

1.4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的病理、手術時間、術后引流量、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切口長度,手術后2個月門隨訪并發癥發生率及患者美容滿意度。滿意度=(很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1.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后病理情況比較 兩組手術均取得成功,術后病理分析顯示:對照組甲狀腺腺瘤7例,結節性甲狀腺腫35例,甲狀腺腺癌8例;觀察組甲狀腺腺瘤5例,結節性甲狀腺腫36例,甲狀腺腺癌9例。

2.2 兩組患者術中、術后情況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顯著長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兩組患者治療滿意度比較 手術后,對照組患者對手術滿意度為70.0%(35/50),觀察組患者對手術滿意度為96.0%(48/50),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2),見表2。

2.4 兩組患者術后2個月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治療2個月后,兩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并發癥發生。其中,切口疼痛在對照組中發生率為20.0%(10/50),觀察組患者中發生率為2.0%(1/50),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結論

外科向微創發展是方向,傳統的甲狀腺開放手術安全,并發癥發生率較低,但術后頸部常遺留明顯的手術瘢痕。接受傳統甲狀腺手術的患者,尤其是年輕女性及瘢痕體質患者,頸前遺留有較長的永久性瘢痕,嚴重影響美觀,給患者帶來了較大的心理負擔[9-11]。為增強美容效果,甲狀腺手術美容化和微創化正成為甲狀腺外科研究人員關注的熱點,隨著腔鏡器械發展及應用水平的提高,內鏡技術逐漸應用到甲狀腺手術中,由于其美容效果顯著,越來越受到眾多醫師和患者的青睞[12-14]。內鏡甲狀腺手術可分為注氣的純內鏡技術和無注氣的內鏡輔助手術,一般認為純內鏡技術由于皮下分離范圍廣泛,手術時間長,且可引起注氣相關并發癥,創傷較大[15-16]。相關研究表明,腔鏡輔助鎖骨下小切口甲狀腺切除術、無注氣內鏡輔助下鎖骨下徑路甲狀腺手術、免氣體鎖骨下徑路腔鏡甲狀腺切除術和局部麻醉下免注氣鎖骨下途徑腔鏡輔助甲狀腺腫瘤切除術等甲狀腺微創手術皆安全可靠,既達到微創目的,又具有美容效果[17-21]。

甲狀腺手術的問題主要是暴露和止血,應用超聲刀及內鏡輔助的手段均可以完美地解決。經內鏡輔助鎖骨下切口甲狀腺切除術,于監視器屏幕上可獲得清晰視野,使操作便于進行,而且用超聲刀切割止血效果優于電刀。本項目研究內鏡下甲狀腺手術采用內鏡輔助無注氣鎖骨下切口甲狀腺切除術,具有以下優點:(1)切口在鎖骨下方,普通的圓領衣服即可遮蓋,頸部不遺留手術瘢痕,美容效果滿意。(2)術中采用頸部皮瓣懸吊法建立手術空間,無需灌注CO2,避免因灌注CO2所引起的相關并發癥,如高碳酸血癥、皮下氣腫、呼吸性酸中毒、室上性心動過速等。(3)手術需要分離的腔隙較少,與經腋下、乳暈入路比較,手術創傷較小,手術時間較短。(4)切口在鎖骨下,離甲狀腺較近,有利于暴露甲狀腺,便于術者觸診甲狀腺及壓迫止血。(5)對手術器械要求不高,不需要過多昂貴的手術設備(如CO2灌注機),節省手術成本,降低手術費用,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提高,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本研究項目為無注氣內鏡輔助下手術,避免需注氣的純內鏡技術引起一系列并發癥,手術路徑短,操作方便,術后具有較好的美容效果。在研究中選擇合適的病例,于胸骨切跡正中處做1.5~4.0 cm小切口,在內鏡輔助下行甲狀腺切除術,評價患者的病理、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切口長度、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患者美容滿意度等指標,探討胸骨切跡小切口無注氣內鏡輔助下甲狀腺手術的手術適應證及安全有效性。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顯著長于對照組,患者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住院時間及切口長度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鏡輔助鎖骨下切口甲狀腺切除術,具有術中出血少,住院時間短,切口小,并發癥發生率低,可顯著減少術后的頸部瘢痕,患者滿意度高,達到甲狀腺手術的美容效果及微創化的臨床目標,為甲狀腺疾病患者手術方法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更加人性化。

參考文獻

[1]蔡麗生,蔡銘智,徐宏,等.免注氣鎖骨下途徑腔鏡輔助甲狀腺腫瘤切除術34例[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0,16(9):624-626.

[2]葉松,胡春暉.腹腔鏡手術與傳統開放手術治療甲狀腺腫瘤臨床療效的對比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30):173-174.

[3]伍炎俊,司徒升,余建雄,等.腔鏡與傳統甲狀腺手術的臨床對比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2,9(21):143-144.

[4]宋卓文.低位小切口甲狀腺瘤切除術與傳統手術的臨床比較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0):141-142.

[5]曹紅勇,王小平,馬勇,等.鎖骨下小切口經胸鎖骨乳突肌頸前肌間隙腔鏡輔助甲狀腺部分切除術15例報告[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6,12(2):123-124.

[6]陳永年,羅光輝,冉墨.腔鏡輔助頸前小切口甲狀腺手術的探討[J].河北醫學,2011,17(6):762-764.

[7]姜春芳.鼻內窺鏡輔助下甲狀腺腺瘤微創切除術的體會[J].中國醫學創新,2010,7(6):31.

[8]徐劍鋒.甲狀腺良性腫瘤經乳暈入路行腔鏡下手術切除療效探討[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2):57-58.

[9]陳紅躍,張大,高宗躍.Miccoli微創甲狀腺手術術式的臨床療效[J].廣東醫學,2011,32(9):1145-1146.

[10]耿中利,馬斌林,任光輝,等.經頸前小切口徑路腔鏡下甲狀腺手術的臨床應用(附39例報告)[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0,33(9):1070-1072.

[11]丁文慶.甲狀腺腺葉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結節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27):109-110.

[12]李斌,陳曉鐘.甲狀腺末分化癌的研究進展[J].腫瘤學雜志,2010,16(6):492-495.

[13]賀建業,伍冀湘,李華志,等.局部麻醉下腔鏡輔助小切口甲狀腺手術的可行性探討[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0,16(7):616-619.

[14]崔冬金,王芬,林巧.129例腔鏡下甲狀腺切除術后并發癥的觀察和護理[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35):140-142.

[15]馬沛.腔鏡治療甲狀腺良性疾病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7):106-107.

[16]陳秋賢,蔡麗生,蔡銘智,等.局部麻醉下免注氣鎖骨下途徑腔鏡輔助甲狀腺腫瘤切除術65例[J].菏澤醫學專科學校學報,2011,23(3):16-18.

[17]張琳,袁青,薛偉山,等.經腔鏡輔助鎖骨下小切口甲狀腺切除術臨床觀察[J].中國內鏡雜志,2011,17(10):1115-1116.

[18]黃章模,楊田福,邱華明,等.鼻內鏡輔助下經鎖骨下入路甲狀腺手術的臨床觀察[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3,33(1):48-49,58.

[19]黃曉明.內鏡輔助下鎖骨下入路手術治療較大甲狀腺良性腫瘤[J].中華醫學雜志,2011,91(14):993-995.

篇(7)

[摘要] 本文通過對臨床護理新形勢下教學改革的體制,針對如何改變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提高甲狀腺科的臨床帶教水平進行闡述和分析。強調了以人性化、科學化為主的教學思想,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要注重積極配合護患之間的關系,重點培養護生的溝通能力的重要意義,并分析因人施教,從而開發護生的最大潛能,從而培養出大批高素質的護理人才的方法,努力為今后的臨床護理工作奠定理論基礎。

[

關鍵詞 ] 帶教模式;甲狀腺科;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 R4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03(c)-0050-02

護理工作目前屬于輔助醫療單位對患者進行科學性的治療和相互配合的一門學科,它的作用不僅能使患者的疾病得到好轉,同時還和多門學科有著相互密切的聯系。本院屬于綜合性的教學醫院,每年要招收很多大中專生來臨床實習。但是,近幾年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出現了不同生源與不同層次的護理學生來此進行臨床實習,從而使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新形勢下臨床帶教工作的需求。在甲狀腺科,因為甲狀腺的結構比較復雜,血液供應十分豐富,又緊鄰著重要的神經與器官,非手術患者必須控制合理的劑量,而對手術患者,手術前往往需要心理上的護理,在手術后的護理過程中,如果監護不力,很容易引發嚴重的并發癥現象,有可能會危及患者的生命[1]。因此,應當針對甲狀腺科的特點,按照新形勢下的臨床帶教模式進行積極地探索與改進,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臨床帶教的質量和水平。

1重視帶教組長對護生的入科培訓

首先讓護生熟悉本科室的環境,由于護生們剛進入科室實習,出于對環境的陌生,往往會出現緊張的狀態。此時帶教組長要帶領護生多熟悉所從事的科室環境,講解護士的最基本素質要求以及科室的規章制度,使其認真理解在本科室學習要掌握的知識,學會主動鉆研甲狀腺病的臨床特點,和具體護理要求,每一周要講的課程以及查房的時間、內容以及定期考核的時間。最后多和護生交流并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要多鼓勵護生主動和老師進行交流。

2加強帶教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

臨床帶教教師,應當要有專業的護理知識、豐富和熟練的臨床護理技術,而且還要具備有高尚的師德和醫德,首先熱愛護理工作,有著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其次,做為帶教老師在平時帶教的過程中,必須要做到言傳身教,要在潛移默化過程中,向護生傳授知識和醫療護理道德,積極培養他們的慎獨精神,和對工作要一絲不茍、對患者要認真負責的高貴品德,應多培養他們的敬業愛崗的精神,要求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2]。教會他們用高質量的臨床教學模式培養護生建立社會責任感,協助他們形成專業的技術的思想,并培養科學的倫理觀和道德觀以及價值觀。

隨著近幾年護理模式的不斷改革,對臨床帶教的老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帶教老師是實習護生效仿的榜樣,是幫助護生進入護理角色的主導者,更是帶領護生開始從事臨床實際護理工作的啟蒙老師,老師的一言一行能會帶動學生積極響應[3]。所以,帶教老師必須具備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要具有非常熟練的臨床操作技術,有較高的護理基礎知識和理念,不僅能夠做到準確而又快速地解決出現的緊急狀況,而且必須具備有高度職業的責任感,富有愛心與耐心,要對見習生和患者都抱著熱情、認真負責的態度去樂于施教。

3要能實現整體護理的相互貫穿

臨床帶教不僅是向見習護生們樹立整體護理方面的新起點,更是深入開展整體護理的關鍵所在。所以,從護生實習開始,就應當首先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做到以人為本的整體護理的工作方法與思維方式。帶教教師要從護生剛到科室就開始進入病房,詳細認真的對甲狀腺患者做入院的初步評估,然后嚴格的按照健康的教育思路對患者實施健康的宣傳教育,耐心地和患者進行交流溝通,同時在和患者一起開展健康教育方面的資料,在同步學習的基礎上可以學到的甲狀腺臨床護理知識,努力做到系統性、全面性、連續性的健康教育模式,這樣,不僅可以融洽了護生與患者之間的良好關系,而且還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工作的理解與認可,從而提高了護理的質量[4]。真正的體會到護理工作在臨床上的的價值,并領會和意識到護理學科的遠大前景,樹立他們的樂觀護理思想,從而增強了護生們的學習熱情,做到學以致用的辦學效果。

4重視提高和護生的溝通能力的培養

作為甲狀腺科帶教老師,必須應當具有責任意識,不但要幫助護生實現從基礎醫學走向臨床醫學之間的學習方法,而且還要培養護生學習到護理的專業知識與臨床上的實踐技能,尤其要注意培養護生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以此來提高醫護與患者之間相互溝通的表達能力[5]。特別是近幾年來,我國正處在醫療體制改革中,醫患之間的關系也處于比較緊張的特殊時期,加上甲狀腺疾病比較特殊,醫療糾紛案件每年都在遞增的階段,大部分的原因是醫護與患者之間溝通不到位所造成的。有些醫療工作人員態度十分冷漠,長期缺乏和患者相比交流的語言障礙,是造成這些不良關系的重要原因[6]。所以,只有不斷的培養學生之間溝通能力,才會扭轉目前醫療單位出現的這類局面。

5堅持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相結合,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首先是教學查房:護生在進入科室的第二周要學習一次教學查房,帶教老師要全方位地了解護生們掌握甲狀腺疾病護理知識的程度,間接的了解到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其次是業務講座:結合甲狀腺科臨床的病例采取床邊進行授課,讓護生能夠親眼感受到和看到實例狀況。堅決不使用填鴨式或者突擊式的教學模式,從而避開了傳統的純理論枯燥無味的授課方式。每一周都要進行一次專家講座。同時對操作技能的培訓:要求護生每月都要進行一項或者兩項最基本的操作培訓,統一由護理部安排全院每個科室,都要有每月操作的培訓地點和培訓內容。讓護生們在學習下一個科室時,對培訓的內容進行考核,以此來作為出科項目的操作成績。最后是出科進行考核:每個護生在出科室前必須由帶教組的組長,根據每科內的實習期間查房與業務講座內容的考試,然而考試的成績便是護生出科理論的成績。

6加強護生的法律意識

要讓護生對醫療護理工作的安全方面引起高度重視,臨床護理的教學中,必須增加護理安全教育以及法律意識方面的專業,這兩項專業決一不可,目前已列入帶教工作中的重要內容。特別是甲狀腺科的患者,臨床癥狀較多,像甲亢、甲狀腺危象等,如果監護不力等原因,很容易導致患者的死亡[7]。所以,帶教老師要正確引導學生們換位思考,尊重患者的權利與義務,尊重患者的隱私權與知情權等,讓護生增強法制意識,樹立幫助患者戰勝疾病帶來的恐懼心理,工作要有責任心,嚴格執行三查七對,認真的執行醫囑與及時、正確的書寫護理文書等。尤其是在護理患者時,多用法規、法律來約束自己的言行動作,共同協助護理事業健康的走向法律軌道上。

7改革教學的方法,檢出因材施教

通過多年的臨床帶教實踐證明,要想帶好護生從事護理這項工作,應當交回他們首先熱愛本職工作。想把帶教工作做好,就必須根據學生們的不同要求、不同層次,選擇因材施教的帶教方法,促使帶教工作一年一個新層次。讓護生們選擇多項實習的方式來確定帶教的體制[8]。尤其帶教老師,要根據目前護理方面的教育現狀以來,來自不同護生們的的心理需求,明確培養用人目標,采用因人施教的方法,針對于中專生、大專生以及本科生的培養目標就要采取不相同的教學方法,對各個層次并且具備不同的專業能力的護生更要分層次進行帶教。

[

參考文獻]

[1] 陳幻,周本英.發揮“三主”作用提高臨床護理帶教質量[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2,16(S1):157.

[2] 蔣革新,張廣清,李雅青,等.多種帶教方法在臨床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8,9(12):283-284.

[3] 吳素清,黃春霞,黃荔紅,等.個性化臨床帶教模式創新初探[J].中華護理雜志,2011,13(2):85-86.

[4] 楊愛萍,陶太珍,洪寅峰,等.臨床帶教老師在實習指導中的壓力與收獲調查[J].上海護理,2009,19(2):190.

[5] 劉義蘭,胡德英,王桂蘭,等.臨床護理教學中的倫理問題與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11,45(5):62-63.

[6] 李云龍,張瑞玉,謝云,等.醫學臨床帶教過程中的思考[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9,15(1):155.

篇(8)

[中圖分類號] R739.6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8-108-01

1 樣本與方法

1.1 樣本來源 2000-2005年太原市人民醫院入院治療的35例下咽癌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7例,年齡最大76歲,最小43歲,平均年齡62歲。病程差距較大,最長有298天,最短21天,從發現異常到接受治療的平均時間為102.4天。

1.2 癥狀及體征 咽部有異物感最多,有30例,占85.7%;其次為頸部淋巴結腫大,27例,占77.1%;吞咽障礙有24例,占68.5%;聲音嘶啞有6例,占17.1%。從癌癥原發位置來看,原發于梨狀窩的有26例,下咽后壁區有6例,環后區3例。

1.3 按照1997年UICC對下咽癌的腫瘤分期標準[1] 對35例患者進行分類,其中T2N010例,T2N116例,T3N05例,T4N14例,全部為鱗狀細胞癌,并且均沒有轉移發生。

1.4 手術及修復 依據腫瘤的位置以及患者的特征,手術采用了三種切口,其中,U型切口28例,正中切口5例,H型切口2例。在35例患者中,胸骨舌骨肌筋修復有12例,結腸代食管6例,下咽粘膜修復5例,甲狀軟骨膜修復5例,胃代食管5例,還有咽喉粘膜修復2例。

2 結果

2.1 手術效果

2.1.1 吞咽功能 35例患者手術后吞咽功能恢復效果如表1所示,進食無嗆咳的患者有13例,占37.1%。進食輕度嗆咳患者有12例,中度嗆咳7例,其中有6例需要帶氣囊套管進食4周,1例帶氣囊套管進食8周克服誤吸。進食重度嗆咳有3例,全部帶氣囊套管進食后1 年克服誤吸。

表1 35例患者手術后吞咽功能恢復效果

2.1.2 呼吸功能 有15例患者拔除氣管套管,最短 15 天,最長304天,平均44.6天,拔管率為42.9%。有18例患者間斷堵管發音,由于日常呼吸量不足尚未拔管,其中3例6個月后病情復發,重新建立食管發音,另有6例分別于6-26個月復發,最后將全喉切除。

2.2 手術并發癥 35例患者手術后并發癥統計如表2所示,發生咽瘺的患者最多,有8例,占22.9%,發生時間大多在手術后7天-10天,平均7.8天。其次為皮下氣腫和肺內感染,均有7例,各占20%,切口感染的患者有4例,占11.4%,另有2例發生輕微胃出血,盡管有并發癥發生,但沒有患者在住院期間死亡。

表2術后并發癥統計

2.3 術后隨訪 35例下咽癌手術患者均進行手術后回訪,3年和5年的存活率結果如表3所示,有2例患者于手術后1年死亡,3例患者于手術后2年死亡,5例患者于手術后3年死亡,3年的生存率為71.4%。另有11例患者在第4年和第5年死亡,5年生存率為為40%。死亡的 21例患者中,因局部復發引起的死亡病例最多,為16例,占76.2%,其次為頸部轉移和肺部轉移。

表335例下咽癌患者3年和5年的存活率

3 討論

3.1 適應癥的選擇 晚期下咽癌手術,應結合患者自身體條件以及具體癌癥類型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2]。常見的梨狀窩癌,頸段食管癌引入等,會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難,在面對吞咽困難的患者,不可盲目采取全切或部分切除,對于自身體質較差的患者,則不宜進行大創傷手術,可以切除下咽及頸段食管,利用殘余的喉部組織及胸大肌修復咽和食管。

3.2 手術配合 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切除手術,對醫生的手術技能有著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咽與食管的重建。喉的重建要注意預防患者術后的誤咽現象,這就要求在手術過程中將喉上踢,盡量使舌根與喉頭接近,同時要墊高喉頭,在防止誤咽的同時,還可以提高患者的發聲質量[3]。在修復咽的過程中,由于喉被提高,與舌骨之間會形成一個較大的空腔,在手術后非常容易感染,可以考慮將同一側的甲狀腺填充于此,預防感染。

3.3 修復材料的選擇 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切除手術,重點在于喉及食管的重建及修復,目前修復的材料與方法各有其特點,應結合患者的體征、癌癥的具置以及咽、喉損傷來制定[4]。甲狀軟骨膜適合修復病灶小,損傷不大的病例,胸骨舌骨肌筋可以用于損傷較大的修復,如果肌筋被腫瘤侵害或者手術意外破壞,則可以考慮采用同側的側頸皮瓣修復。對于腫瘤更嚴重,病灶部分更大的患者,考慮到腫瘤已經侵入食管入口,手術切除范圍廣,可以采用胸大肌或者空腸、胃來代替下咽食管。

參考文獻

[1] 屠規益.現代頭頸腫瘤外科學[M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594.

篇(9)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11(c)-0192-0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eat preservation nursing on the intraoperative stress of patients in operating room.Methods A total of 220 surgical patients treated by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6 were collected as objects.Al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110 patients) and observation group (110 patients) using the random number method.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heat preservation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The intraoperative stress of the pati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basal body temperature of the patients between two groups,as well as the the temperature after 10 min anesthesia (P>0.05).The temperature after 20 min oper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Heat preservation nursing;Patients in operating room;Stress reaction;Body temperature control

手g作為目前臨床治療手段,被應用于各類疾病的治療[1]。由于疼痛、失血、檢查和診治過程中造成的軀體的暴露以及大量藥物和液體輸注,可降低手術患者原有體溫[2-3]。在手術過程中,又由于肌松藥物和物的影響,導致大量熱量喪失,手術患者容易產生術中低體溫。保溫護理作為圍術期護理中重要內容之一,能改善患者在手術室中的治療體驗,在手術治療日益流行的今天,成為新的研究的重點和難點之一[4]。我院根據上述臨床背景,以收治的手術患者為基礎,探討保溫護理對手術室患者術中應激的影響,為臨床提供借鑒和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手術患者22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住院時間先后順序,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實驗組110例,對照組110例。實驗組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54例;年齡為23~70歲,平均(40.9±11.8)歲;局部麻醉15例,聯合麻醉及腰麻95例;受教育程度3~16年,平均(9.3±3.4)年;乳腺手術10例,胃腸道手術54例,甲狀腺手術8例,膽管手術24例,其他手術14例;平均手術時間(2.4±0.3)h。 對照組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53例;年齡24~68歲,平均(41.8±12.9)歲;局部麻醉16例,聯合麻醉及腰麻94例;受教育程度4~16年,平均(9.4±3.9)年;乳腺手術9例,胃腸道手術55例,甲狀腺手術10例,膽管手術23例,其他手術13例;平均手術時間(2.5±0.2)h。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麻醉方式、文化程度、手術類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選取標準

①所有患者均為首次接收治療手術,避免因多次手術導致患者自身病情發生變化影響臨床觀察指標;②所有患者均無心臟、腎臟、肝臟、肺部等重要器官嚴重疾病;③所有患者均無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④所有患者均能進行正常的語言交流,包括對自身癥狀的基本描述等;⑤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表示對研究內容充分了解且堅持執行[5]。

1.3病例排除標準

①在入組手術治療前接受其他手段治療患者;②術后發生發熱且體溫維持在38℃或以上的患者;③手術治療結果為失敗的患者;④具有精神病史或具有神經系統疾病患者[6]。

1.4護理內容

開始研究前,選取科室內部具有5年以上臨床經驗的醫護人員作為操作組,確保兩組患者接受相同醫護人員的手術與護理。術前,兩組患者均接受心理輔導、禁水禁食、指導、術后并發癥教育和預防等。觀察組患者在上述內容基礎上,接受臨床保溫護理,具體內容:①患者手術前做好保溫工作,包括選擇合適的被褥和衣物。在患者送至手術室的途中,盡量做到不暴露患者的肢體和軀干。選擇路徑時避開陰冷通道。②患者進入手術室前30 min,打開中央空調,對手術室內進行溫度控制,范圍保證在25℃左右(±1℃),濕度控制在55%左右。也可采用紅外線燈加溫,水循環加溫等方法。對術中使用的氧氣進行加濕處理。③實施麻醉及消毒皮膚過程中要注意患者的保暖,防止患者因暴露部位過多導致的體溫下降。術中注意其他非手術部位的保暖,可適當增加被蓋。熟練技巧,縮短麻醉時間,提高患者舒適度。④氣管導管上接濕熱交換器(人工鼻)以保持呼吸道內恒定溫、濕度,雙下肢綁血液循環泵加壓帶和套腳套,以促進靜脈回流和保暖。⑤所有靜脈輸血、輸液及沖洗液均經電子恒溫箱加溫至37℃。⑥控制手術時間,對沖洗液進行加溫處理。手術時間越長,沖洗液用量越大,喪失熱量越多。應盡量控制手術時間,將沖洗液加熱到37℃。各項保溫措施維持至術后24 h,之后根據患者情況進行調整,因故暫停手術時也要用溫鹽水紗布覆蓋切口,對失血性休克體溫低于36℃者,應立即復溫。手術結束前30 min通知病房做好病室環境和床單的保暖[6]。

1.5觀察指標

1.5.1患者較低體溫發生情況 本研究用多功能監護儀連續監測患者體溫,分別記錄患者日常基礎體溫,麻醉后10 min體溫,手術開始后20 min體溫,手術后體溫。

1.5.2患者術中應激指標 對患者手術中心率、血壓、去甲腎上腺素(NE)、腎上腺素(E)等生理指標進行檢測和記錄。NE和E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空腹平臥采血,肝素化,完全混勻,立即置于冰盒中送檢[7-9]。

1.6統計學方法

數據資料采用Excel 2010進行歸類和整理,采用SPSS 22.0進行數據間比較及統計,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結果

2.1兩組患者體溫控制情況的比較

兩組患者的基礎體溫、麻醉后10 min體溫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隨著手術時間的推進,兩組患者的體溫開始出現較大差異,在術后20 min,對照組患者體溫降低明顯(P

2.2兩組患者術中應急指標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在血壓控制,NE、E分泌,心率控制等方面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有調查顯示,維持患者體溫恒定對其正常代謝功能以及生理功能的維持具有重要的作用[10]。部分研究成果指出,實施手術后,有50%~70%的患者會出現低體溫,導致患者出現寒戰,使患者術中激素分泌情況出現異常,影響心率和血壓的穩定,最終影響患者手術的順利進行以及術后恢復[11-12]。有學者指出[13],較低的體溫影響患者自身凝血功能的正常進行,同時降低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降低抗感染能力,影響血氧飽和度,增加患者傷口感染率,加重患者負擔,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圍術期患者的體溫尤其是術中體溫成為臨床研究的熱區[14-15]。

保溫護理通過儀器檢測和合理的保溫措施,實時調節患者術中體溫,被認為是圍術期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護理措施之一。本研究對觀察組患者實施保溫護理,結果發現在術中體溫控制方面優于對照組。在手術前以及麻醉初期,兩組患者由于自身體溫調節功能尚能發揮作用,體溫差異不大(P>0.05)。然而,隨著物的作用,患者體溫開始出現波動,對比手術20 min以及術后體溫情況發現,兩組患者體溫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保溫護理能有效控制患者體溫情況,防止術中低溫情況的發生,同時由于患者體溫波動較小,減小了因交感神經興奮而導致的不良反應,減輕術中應激反應,確保手術安全、有效地進行。

[參考文獻]

[1]劉玉,李玲.保溫護理對全身麻醉患者術中應激及術后蘇醒影響的臨床研究[J].河北醫學,2014,20(7):1200-1203.

[2]莫惠美.保溫護理對髖關節置換術術中低體溫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4):953-955.

[3]付莉,張萍,張戈,等.保溫護理對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患者術中應激及凝血功能的影響[J].河北醫學,2014,20(12):2099-2102.

[4]李麗瓊,蘭靜.術中保溫護理對肝癌患者低體溫發生率及凝血功能的影響[J].河北醫學,2015,21(9):1545-1548.

[5]馮燕香.術中保溫護理對全身麻醉后腹部手術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8):63-64.

[6]邱璇,楊森,宋波,等.復合式保溫護理對冠心病搭橋手術患者術后的影響[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16,14(6):572-574.

[7]洪飛燕,吳一霄.圍術期保溫預防胸腔鏡手術患者低體溫的效果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6):531-532.

[8]周豫華,周紅艷,周衛,等.保溫護理措施預防手術患者低體溫的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6):205-206.

[9]魚芳.人體組織液中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測定方法的研究進展[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2,21(17):38.

[10]石春靜,常宗娥.綜合保溫護理對老年患者術中低體溫及術后并發癥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20):21-23.

[11]李紅英,陳曉玉.術中保溫護理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凝血功能及術后蘇醒的影響[J].河北醫學,2015,21(4):671-674.

[12]丘麗玉.綜合保溫護理降低宮腔鏡手術應激反應的效果[J].廣西醫學,2014,36(7):1023-1025.

[13]郎二秀,杜麗英.保溫護理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不良反應的影響分析[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4,46(2):231-232.

篇(10)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3)11-0360-01

老年人由于年齡的變化,重要生命器官出現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變,消化、吸收、應激代償、修復、愈合等功能底下。因此,對手術的耐受力亦差。有計劃的術前、術中、術后護理,是手術達到理想效果的重要因素。

1術前護理

1.1心理護理。重視心理護理,老年人思考問題細致,處世經驗豐富。當看到、聽到他人手術的良好效果后,對手術解除病痛會給予期望。但確定手術后,焦慮、恐懼、思前顧后的心態會接踵而來。各種心理變化過程,都會影響飲食與睡眠。護理中不應因手術的簡單,而忽略對病人的衛生宣教工作,鼓勵病人建立手術成功信心,積極配合醫護,取得治療的最佳效果。

1.2全面觀察及常規檢查。對病人全身狀況的觀察和必要的血、尿、糞常規檢查,肝腎功能、電解質、血糖的檢查,是全面了解病人生理狀態的必要手段。不可因病人一般狀態佳,而漏掉必要的常規檢查,需依據檢查數據糾正不正常的生理狀態。老年人臟器的儲備功能低,應激能力差,使機體內環境處于相對不穩定或失衡的邊緣,應予重視。

1.3預防切口感染。自術前皮膚準備即開始,老年人皮膚張力低,給輕微壓力即可伸展,伸展后又不易回縮,故清潔、涂擦或備皮時動作要輕柔,操作者注意力要集中,以防皮損。重視全身衛生,能下床病人要協助其沐浴,臥床病人要給予全身擦浴。老年人皮膚干燥,對堿缺乏抵抗力,不宜使用堿性肥皂,以免引起皮疹或降低皮膚防御能力,影響切口愈合。

1.4胃、腸道準備。在胃腸道準備中,要注意老年人對冷、熱反應不敏感,耐受又力差。洗胃、灌腸用液的溫度必須準確,液量因人而異,以病人的最大耐受為準,還需防止由于反復灌洗出現虛脫。術前12小時開始禁食,術前6小時禁水。

1.5特殊病人的觀察及護理。對特殊病情的觀察不容忽視。心血管疾患的老人,對手術的耐受比一般老人差,需嚴密觀察功能代償情況,按時記錄心率、脈搏、呼吸,有心衰時,需糾正后再施手術。冠心病病人出現心動過緩,亦需及時糾正,術前可給予阿托品。貧血的老人,細胞攜氧能力下降,對心、腦、腎重要臟器供氧受影響,一般血紅蛋白8g以上方可行手術。合理膳食對糾正貧血很重要,老年人因吸收不良、胃酸缺乏,常引起三價鐵還原二價鐵的困難,導致鐵銅、葉酸、維生素B12、鈣吸收不良,還可因胰腺功能紊亂,引起消化道障礙影響鐵的吸收。老年人貧血,多為低色素小細胞性,飲食中應多調配紫菜頭、茄子等含鐵高的蔬菜。避免使用緩瀉劑,因腹瀉可導致鐵吸收障礙,造成鐵的缺乏。快速增高血紅蛋白的方法是輸入全血。患老年性呼吸系統疾病,多表現換氣功能低,運動后動脈血氧張力下降,有二氧化碳潴留,直接影響手術進行,術前要徹底糾正。間斷低流量供氧,是提高血氧張力的有效措施。對有呼吸功能障礙的老年病人,使用鎮靜劑、安眠劑時需嚴密觀察,此類病人對抑制呼吸的藥物極敏感,易導致呼吸衰竭、昏迷的發生。

1.6訓練。為適應手術臥位、術后各種,術前要進行充分訓練,如甲狀腺手術、脊柱腎臟手術,一般需訓練2~3次,老年人關節活動度低,血管彈性差,訓練時間可相應增加。術后臥床階段各種生活習慣的變更,亦需術前給予訓練,如平臥飲水、進食要防止噎嗆、進食的速度要慢、量要適當、不要讓病人講話等。平臥排便,對老人更是難建立的習慣,麻醉后膀胱松弛,更增加平臥排便的障礙,術前應重點宣教。

2術中護理

2.1一般護理。老年人反應遲鈍,聽覺減退、視力差,術前用鎮靜劑后進入手術室,可呈現嗜睡狀態,要保持好病人防止墜床。對顯示有恐懼心態的老人,要有同情心、和藹的態度,解除病人不安。對聽力差的老人,說話時湊近耳邊,低調、緩慢對答。麻醉用藥中要重視老年人對藥物耐受性差,局麻以最小劑量,達到效果為佳,嚴防過量中毒。全麻給藥前,再次檢查有無義齒或不穩定齒,嚴防墜入呼吸道,有上門齒缺失時,插管前用紗布墊好缺損處,再后仰頭部,保證插管順利。硬膜外或腰麻時,需協助病人擺放,對脊柱增生能擺放側身彎腰式的老人需講清要求,避免強烈動作。

2.2。固定的墊要軟,以保護骨突出部位,對嚴重骨關節畸形(駝背、雞胸)接觸床面的凹部,墊好固定軟枕,保持舒適,防止褥瘡。各種既要保證手術野暴露,又不能妨礙呼吸、循環,注意防止神經損傷。

2.3特殊病人護理。如存在糖尿病的外科老年病人,術中補液時,需依血糖數值,適量給予胰島素。存在青光眼的老年病人,常規禁用阿托品。如術中必須使用,使血壓、心搏正常。老年人骨質疏松,易因用力不當發生骨折,需嚴加防范。

3術后護理

3.1心理護理。掌握病人術后的心態變化,使護理措施符合病人要求,達到預期效果。在經歷了手術的實際體驗后,能證實醫生、護士在術前的健康教育,排除了病人原有的焦慮、恐懼。

3.2術后及活動。以保持腹部、四肢肌肉松弛,減少切口張力,利于引流、排痰為目的。定時更換以預防各種并發癥。早期活動,早期離床有利于術后各臟器功能的恢復。使病人精神愉快、增進食欲、排氣排尿順利。

3.3營養。營養是保證術后康復的重要條件,補充內容以熱量、蛋白質、維生素為主,同時要注意水、電解質、酸堿平衡。

3.4預防術后并發癥。護理重點是加強口腔護理、定時更換、鍛煉深呼吸活動、早期活動離床、切口的無菌管理及嚴密觀察臨床各種反應。還需重視根據老年病人的個體需求,給予適當護理措施。

總之,作為一名外科護理人員,不僅掌握要病人的身體狀況,而且還要了解病人的心理,才能確保老年病人手術的順利進行和手術后的及時康復。老年病人的護理在質量或方法上要求都很高,我們護理人員必須仔細觀察,認真護理,耐心解釋,工作嚴謹,及有高超的護理理論和操作水平,又有高尚的護理情操和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才能適應現代老年醫學發展的需要。

上一篇: 風險管理常用方法 下一篇: 資產管理的風險點
相關精選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香蕉 | 伊久线香蕉观新在线视频 | 日韩a∨中文字幕在线电影吧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视频网站 |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久免费看 |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精品自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