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21 10:28:2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實驗動物科學研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二、分析與討論
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論指導下,為完成特定的教學目的和內容而建立起來的標準的、相對穩定的教學結構和活動程序。顧明遠主編《教育大辭典》認為,教學模式是“反映特定教學理論邏輯輪廓的、為保持某種教學任務的相對穩定而具體的教學活動結構”。所謂研究性教學,實質上就是研討式教學、啟發式教學和參與式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課程內容和學生的知識積累為基礎,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氛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思考和主動實踐,自主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達到積累知識、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模式。研究性教學將傳統的以教師“教”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學”為中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而不是被動地接受老師的灌輸。研究性教學涉及方方面面,但在教學實踐中,必須堅持課內、課外相結合,科學研究與教學研究相結合,形成新的觀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用新的理念指導研究性教學實踐。本文結合近年來在動物繁殖學課程研究性教學的改革與實踐中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和探索,總結了創建、實施研究性教學以及改進研究性教學模式等方面所取得的一些經驗。
一、課堂講授
研究性教學的重點在課堂講授,如何組織課堂教學,認真進行研究性課堂教學設計,科學合理地運用45分鐘,是研究性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課堂講授的重點在引導把握動物繁殖學學科的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講授內容應是核心的知識點,并注意講授知識的形成和在畜牧生產中的應用,講授的內容要少而精,留有足夠的學習時間和思維空間給學生研究,對重點、難點、疑點和新點要講深講透,對事實性或敘述性知識點則少講或不講,留給學生在需要時查閱。事實上,在信息激增、知識在不斷更新的時代,課堂教學不可能將全部的知識教給學生,相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知識更新能力更重要。
動物繁殖學的主要內容包括生殖生理學和繁殖技術兩個部分,尤其是生殖生理學部分,如動物的性別分化、和卵子的發生、性成熟、、受精、妊娠分娩和等生理現象的機理、生殖內分泌的調節方式以及各種影響因素,另外,生殖器官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如果缺乏輔助的教學手段,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圖表、模型、標本、顯微鏡、錄像、幻燈等多種輔助的教學手段,使難以理解的內容形象化、具體化,促進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縮短掌握知識的時間。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還要掌握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重點、難點,每個單元和分單元的重點、難點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確定采取何種教學方法和輔助教學手段,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重點、難點可抓,有利于知識的消化和掌握。另外,還可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使學生大腦神經保持興奮狀態,防止單一的刺激使大腦產生疲勞,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同時使比較單調的課堂教學變得更加豐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強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達到上課老師與聽課的學生完全溝通,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強調教師以課堂為舞臺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動作用,用啟發式進行教學,以討論和研究式等方式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融入教師的授課之中、陶醉在知識的探索和快樂之中。
研究性教學是一種以科研為基礎的教學,本質上要求教學與科研相統一。教學活動離不開科學研究,沒有科研基礎的教學只是傳遞性教學,只是把思想、思維引向過去或書本的教學,不是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創新性教學。高水平的學術研究是教師成功開展研究性教學的基礎和重要保證,集教學與科研和諧于一身的教師才是最優秀的教師。因此,研究性教學要求教師不斷學習和研究,一方面,要主動掌握學科發展動態和發展前沿,在授課過程中不斷滲透學科發展方面的信息;另一方面,將自己參加的研究課題所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和進展融進教學,及時更新教學內容,補充新知識,及時將專業學術期刊中的新概念、新發現、新思路和新方法引入課堂。如試管嬰兒、動物克隆和性別控制技術等,這樣做可以激發學生求知、探索的欲望,啟迪學生進行創新性的思考,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二、專題報告
按照教學大綱及教學計劃中規定的課程內容,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主選題,自由組合,認真討論,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并對其進行優化,之后在課堂上報告,其他同學再提問并與之討論,最后由主講老師給以點評。
1 分組
一個班級通常由1~3個自然班組成。對同樣題目或問題感興趣的同學自由組合在一起,學生以3~4人為一組。以分工和合作相結合的方式完成題目相關資料的搜集、資料的整理和PPT(PowerPoint)的制作。既發揮個人的潛能,也相互激勵,并鍛煉大家的協作能力,培養團隊精神。
2 報告
每組學生以PPT的形式向大家報告他(或她)們的題目。鍛煉了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以及積極發言的膽量。
3 討論
在小組完成報告后,學生可就所關心的或有疑問的內容與同學展開討論或進行質疑。在討論中,很多錯誤認識會得到糾正,很多不成熟的想法會變得較為成熟,這既能引起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使學生真正進入課堂,根據老師的引導,思考、分析問題,同時從與別的同學討論中學習,從而理解和掌握課程教學內容。
4 老師點評
討論結束后,主講老師對報告的內容及討論的問題進行點評,指出好的方面與存在的不足。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探索,啟發他們的創新思維。使他們不僅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學到方法,并培養他們的互助協作精神。
在教學實踐中發現,有些學生在主動收集資料時,由于知識面的限制,對資料的選擇把握不準,尤其是基本概念理解有誤,容易產生誤導,此時,老師的點評尤為重要,要及時更正錯誤的基本概念,以免產生誤導;另外,學生缺乏畜牧生產實踐經驗,不能將生產中的實例有效地應用到教學中,影響學生的接收效果。因此,教師點評時,應結合講授的理論,列舉一些畜牧生產實例,加深學生對基本理論的理解,以提高教學質量。
三、參觀實習
理論來源于生產實踐又反過來指導實踐,脫離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與規模化畜牧生產企業及科研院所合作,把校外實習基地作為第二課堂,依托實習基地進行研究性教學,使教學過程中的理論與生產實習相結合。教師在完成講授內容后,帶領學生去家畜改良站、畜禽生產企業或學校實驗農牧場等單位進行參觀實習,現場講解采精、檢查及處理、母畜的觀察及鑒定、配種及妊娠診斷、助產等操作技術。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社會交往能力。參觀實習后,學生每人要寫一份觀后感,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并結合書本知識,暢談參觀與實習的收獲。學生了解了理論與生產實踐的聯系,在學習過程才能激發學生興趣,熱愛本專業,進行刻苦學習。
四、科學研究
關鍵詞 高校 體育舞蹈 互動教學模式 實驗研究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中的研究對象是荊楚理工學院2013級(大一)選擇體育舞蹈項目的在校大學生,從中隨即抽取120人,其中60人作為實驗班(A班男30人,B班女30人);60人作為對照班(C班男30人,D班女30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網絡數據庫(中國知網、方方數據庫、維普等)查閱了有體育舞蹈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的文獻,為實施互動教學模式提供了理論支持。
2.問卷調查法。依據課題所擬定的研究要求及實驗的實際情況,課題組設計了《體育舞蹈學習學生問卷調》和《體育舞教學教師問卷》,分別在實驗前和試驗后進行。實驗前和試驗后問卷回收率100%,有效問卷100%,其都符合統計學的研究要求
3.教學實驗法。為了使互動教學模式能夠與傳統的教學模式有一定的可比性,課題組在實驗前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的分配上做了均衡處理。并在同等的條件下隨機對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進行了身體素質與心率強度上的測試,經檢驗無明顯性差異。在教學內容上選擇了恰恰恰(考試項目)、吉特巴(考查項目),實驗周期為一學期。
4.數理統計法。對研究過程中所獲取的資料用Excel-20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與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一)體育舞蹈項目的互動教學研究現狀分析
舞蹈是將運動和藝術融于一體的競技項目,近年來在我國的興起之勢在國內諸多高等學校中越來越受到重視[1]。體育舞蹈作為新興體育項目,開始慢慢進入高等院校的選修課程,但是體育舞蹈在高校中開展的時間尚短,其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都存在一定的欠缺[2]。目前,在高校體育舞蹈教學中開展互動教學模式的并不是很多,公開發表的文獻也僅僅有來自江西科技師范大學研究生部的孫青,肖文,張斌共同完成的《“互動教學模式”在普通高校體育舞蹈選修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江西科技師范大學為例》一文,此文刊發在《文體用品與科技》的2014 第4期上。文章認為互動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普通高校體育舞蹈選修課的教學效果,為普通高校體育舞蹈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日常學習的提高,提供一定的輔助作用,對提高普通高校體育舞蹈選修課教學水平有著積極的作用[3]。
(二)體育舞蹈課程中互動教學模式實施情況
在構建高校體育舞蹈課程互動教學模式的依據上,本課題組主要是采納了高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的健康第一、以學生發展為主體、分層教學及發展性評價等基本理念。并且,依據互動教學模式的本質兼顧研究對象、研究者及教學環境等加以構建。在實驗的過程中堅持突出三類互動:教師與學生個體的互動,教師與學生小組的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強化教學過程中教師互動組織、引導及評價的多重角色;堅持科學客觀的科研態度,保證獲取的資料及相關數據的原始性、準確性。
(三)體育舞蹈課程中互動教學模式數據對比
實驗后對實驗班學生的“互動教學模式態度”的調查中,選擇喜歡一項的學生有47人,占總人數的78.3%;選擇一般喜歡項目的有7人,占總人數的11.7%,不喜歡的有1人,占總人數的1.7%;無所謂的有5人,占總人數的8.3%。認為此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習興趣提高的有53人,百分比為88.3%;認為能提高自己的學習積極性并有利于促進人際交往的有57人,百分比為95%。相反,在對照班的教學模式態度調查中,喜歡程度的百分點下降的幅度較大,尤其是男同學更為突出。學生對兩種模式態度上所產生的差異,其主要原因還在于模式給學生學習帶來的不同影響。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形式上交往單一,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而互動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突出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突出了互動學習特性,因此博得了學生的認可。對照班所出現的男生興趣下降其根本原因也是教學模式呆板所致,無法令學生的興趣持續化。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在高校體育舞蹈課程中實施互動教學模式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堂參與度及教學目標的達成,因此說互動教學模式對于高校體育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是積極作用的。
(二)建議
根據研究,課題組認為在體育舞蹈教學過程中實施互動教學模式要重點突出組與組之間的互動環節,尤其是對團隊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的培養的培養;要突出目標的導向性,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與重要性;要抓模式教法與學法的有機結合,凸顯學生的自主學習[4]。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學2013年度“十二五”規劃課題――“普通高校體育課堂互動教學研究”(編號:2013B200)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 ] 馬克偉.試論高等學校普及舞蹈課教學的現實意義[J].出國與就業(就業教育).2011(24).
基于以上認識,根據人教版實驗教科書必修1中“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教學內容,綜合“綠色植物葉綠體的觀察”和“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兩個實驗內容,設計本探究性實驗課“探尋綠色植物的奧秘”。通過探尋綠色植物的奧秘的思路將細胞結構、色素成分和光合作用的功能聯系,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光合作用”的科學概念,并在學生自己尋求科學奧秘的過程中鍛煉科學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的能力。圖1是本節課實驗探究與相關科學概念構建的教學關系圖。
2 教學分析
2.1 教學內容分析
必修1“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是生物學中一個重要的科學概念,學生要建立這個概念不僅要從結構、功能等角度由淺入深、由小到大逐步建立相關下級科學概念,其中“綠色植物光合作用離不開色素,高等植物光合色素分布于葉綠體中”是基礎科學概念之一。高中生物新教材中安排的多個探究實驗與傳統演繹式教學的實驗不同,探究實驗是帶著科學問題、尋求科學證據、解釋科學問題的過程。圍繞高中生物必修1中“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這一重要概念,本節課將必修1中“綠色植物葉綠體的觀察”和“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兩個實驗加以綜合,開展“探尋綠葉中的奧秘”的探究性實驗教學,讓學生自己在實驗操作中觀察現象、發現證據,解釋“綠色植物光合作用離不開色素,高等植物光合色素分布于葉綠體中”這一科學概念。
2.2 學生學情分析
由于“綠色植物葉綠體的觀察”和“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對學生動手能力及操作技能上要求有所不同,通常采用的2人一組的實驗分組方式會導致學習效果參差不齊。合理配置共同協作是解決問題共同取得良好學習效果的保證,基于上述原因,本節課將全班分成6個探究小組,每個小組6~7人,盡量將各層次學生和男女生均勻分配到各小組,開展“合作探究性學習”。
3 教學目標
3.1 知識目標
①通過觀察,表述出綠色植物葉片中色素的分布位置;
②通過對綠色植物葉片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說出光合色素的種類;
③通過實驗結果的對比分析,簡單解釋不同植物光合色素種類的區別。
3.2 能力目標
①使用顯微鏡的操作和制作臨時裝片的制作技能;
②在有關的實驗和探究中,學會發現問題、尋求科學證據和進行理性的思維。
3.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相互交流、合作和評價,學會欣賞別人幫助別人,反思自身的不足。
4 教學策略與手段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在建立科學概念和對科學概念進一步的理解時,學生自己的觀念及具體經驗是居于中心地位的。在此認識基礎上,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科學課堂應該是注重學生體驗,讓學生像科學家一樣探索和理解未知世界,即探究性教學是學生獲取生物學概念的有效模式。探究性教學應該是“圍繞科學問題展開的尋求證據解釋問題的過程”。它離不開“獲取事實證據――實驗過程”,更離不開“根據事實汪據對科學問題做出回答――解釋問題”。這說明了生物教材中設置的探究實驗不是簡單的實驗技能的訓練過程,而應該是服務于生物科學概念的建立。在此認識基礎上,本探究實驗課設計教學環節如圖2所示。
5 教學過程
5.1 提出問題,引出課題
教師提供資料:
(1)韭菜和韭黃的培育的區別和口味上的區別。
(2)玉米白化苗和正常苗的顏色和長勢的區別。
(3)普利斯特里實驗發現只有綠葉才可以在光下更新空氣。
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植物生長離不開綠葉等。
確定課題,引出新課:探尋綠葉的奧秘。
設計意圖:教師利用生動的資料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出科學問題“綠葉與光合作用密切相關”。
5.2 開展探究Ⅰ
分析問題,確定探究方向:綠葉為什么綠色?
引導學生討論:
(1)研究方法:觀察法(借助顯微鏡)
(2)研究思路:制作臨時裝片低倍鏡觀察高倍鏡觀察。
開展分組探究:
(1)全班級分成6個小組,組內每兩個學生合作制作一個臨時裝片,可以討論后選擇不同的材料來制作裝片。
(2)將觀察結果做簡單記錄。
設計意圖:為了讓學生理解“綠葉與光合作用密切相關”,引導學生從結構上尋求科學證據。
5.3 交流評價,形成概念
小組匯總,討論得出結論:綠葉中有葉綠體。
教師再補充證據:將電鏡下拍攝葉綠體結構及模式圖與同學討論,葉綠體中色素分布于類囊體結構的薄膜上。
解釋科學問題:綠葉之所以呈現綠色是因為細胞中有綠色的結構葉綠體,并且色素分布于分布于類囊體結構的薄膜上。
設計意圖:根據不同小組的不同成果作為證據進一步明確:“綠葉呈現綠色與葉綠體有關”。
5.4 開展探究Ⅱ
分析問題,確定探究方向2:綠葉中色素有幾種?
引導學生討論:
(1)研究方法:色素提取和分離。
(2)研究思路:色素提取色素分離。
提供資料,學習原理:
(1)光合色素可溶于有機溶劑;
(2)不同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隨層析液在濾紙上的擴散速度不同。
引導學生時論:
(1)可選擇的有機溶劑有什么?
(2)如何制備濾紙條?
(3)如何畫濾液細線?
(4)如何進行紙層析?
開展分組探究:全班級分成6個小組,小組內分工,研磨過濾提取;建議每位學生各制作一張濾紙條層析。
設計意圖:為了讓學生更深一步理解“綠葉與光合作用密切相關”,引導學生從成分上尋求科學證據。
5.5 交流評價,形成概念
教師組織討論交流,得出結論:綠葉中有四種色素,顏色各不同,含量也各不同。
教師補充資料,解釋問題:將不同色素的吸收光譜實驗簡單介紹,將實驗結果與同學開展討論,說明綠葉中提取到的色素與光的吸收有關系,并呈現不同的吸收特征。歸納光合色素有兩類四種,分別是:葉綠素包括葉綠素a(呈藍綠色)和葉綠素b(呈黃綠色);類胡卜素包括胡蘿卜素(呈橙黃色)和葉黃素(呈黃色)。
設計意圖:根據不同小組的不同成果作為證據進一步明確:“綠葉呈現綠色與色素有關”,“綠葉中的色素與光合作用有密切關系關系”。
5.6 總結
教師提問:根據同學們的觀察,描述綠葉呈現綠色的奧妙有什么?
(問題開放,關注要點:綠葉中呈現綠色的細胞器是葉綠體;綠葉中的光合色素有四種。)
設計意圖:檢驗教學目標達成的情況,重點在檢查綠葉呈現綠色的證據的描述。
6 課后作業
由于教學時間的原因,在課上無法完全完成教學目標的檢驗,對實驗技能原理的總結安排課后來完成,包括以下作業:
(1)獨立完成實驗報告;
(2)小組學生歸納在實驗過程中出現的與教師描述不同或與其他小組不同的實驗現象,并嘗試分析可能的原因。(現象提示如:①高倍鏡下視野發白,葉綠體顏色不明顯;②提取到的色素濾液色淺;③濾紙條上沒有明顯色素分離帶;④色素帶出現不止4條或只有3條等。)
什么叫做生態式教學?這種新的教學模式或許在人們心中對它的理解很陌生。有的甚至會覺得生態式教學不適應舞蹈教學。生態式教學其實就是將藝術綜合的一種新式教育,比如舞蹈教學,舞蹈教學中引入生態式教學理念,舞蹈的世界本來就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引進新的元素提高了學生藝術的綜合水平,從而讓學生更加了解多元化藝術。新課標要求下,對生態式舞蹈教學活動展開深刻的研究。新形勢下,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在教育發面,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道德修養,生態式教學適應了舞蹈教學改革的新要求,打破了舞蹈教學單一的模式,把學生的舞蹈增加了不少新的元素,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運用感情,把舞蹈中的情感表現的淋漓盡致。新式教學的理念也是為了追求學生的綜合發展。
二、生態式教學源于生活
生態式舞蹈教學教育其實是一種與生活有機融合的一種藝術教育,它作為一種新視角出現在舞蹈教學中,是為了適應當下學生在舞蹈方面綜合能力的發展,舞蹈不僅僅包括肢體動作,為了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表現,把美術、歌曲、京劇等因素引入舞蹈的教學中,使得舞蹈教學不再變得單一化。舞蹈還需要舞蹈情感、表現力、舞蹈內涵,這些都不是從一個學生的表面能看出來的。生態式舞蹈教學最終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舞蹈內涵,培養舞蹈內涵不僅有助學生的快速成長,開闊了學生的視角,還有利于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快速發展。生態式舞蹈教學活動源于生活,其實是把生態式教學引入生活,從生活的本身角度展開教學,生活中也包含了許多知識理論,比如一個學生的人文素養、道德素質都是生活培養的。作為一個優秀的舞者必須懂得生活,還需要生活和舞蹈相結合進行創新,這才是真正的舞蹈的精髓。生態教學就抓住這一點要求,比較接地氣,所以說生態式教學源于生活,教學模式貼合學生的實際需求,有利于學生道德素養的發展。
三、生態式教學源于文化
生態式舞蹈教學活動作為一種藝術的灌輸教育,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在教育發面,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道德修養,生態式舞蹈教學引入了舞蹈與藝術,文化與信仰,生態式舞蹈教學把文化作為一個起點運用到教學生活中,發揮它本身的內在。舞蹈也是有歷史淵源的,是人類歷史上的一筆藝術財富,追逐藝術的歷史,其實舞蹈是起源于美術、歌劇、文學等層面,舞蹈是動態的,所以說舞蹈是藝術之母,起著重要的領導作用。學習舞蹈其實就要學習舞蹈的內在,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舞蹈的內涵,所以將生態式舞蹈教學引入舞蹈文化中,文化與舞蹈的結合使得學生更加感受到舞蹈的魅力。文化也是一個國家的象征,舞蹈文化是藝術的結合體,它使舞蹈迸發出新的火花,引入生態式舞蹈教學活動,把祖國文化最美的一面呈現給觀眾,不僅對學生產生一定的教育意義,同時又為舞蹈教學增添了不同的色彩。新式教學理念是為了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從而相信新式的舞蹈教學改變的不僅僅是學生的外在肢體動作,也是從內心深處像外拓展的蛻變。
1 改革Flash教學方式的必要性
Flash是目前最流行、使用人數最多的二維動畫制作軟件之一,它功能強大,簡單易學,操作方便,適于網絡傳輸,已廣泛應用于互聯網、多媒體演示游戲軟件制作等領域。學生只要掌握了該課程的理論知識和應用技能,畢業后就可以直接到廣告、攝影、網絡等相關單位就業。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開展,Flash教學改革也勢在必行。“任務驅動式”教學是將所學新知識隱含于若干個任務中,學生通過完成任務而對所學知識進行建構。“任務驅動”是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一種探究式的教學模式,是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方法,適用于學習以操作為主的知識和技能,如Flash、Photoshop、Dreamweaver等軟件。
在Flash教學中,是將全部知識總結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任務,在上課時先不講本堂課要學習哪些知識,先提出在本堂課需要完成的任務,演示出最終效果,然后與學生一起對該任務進行分析:怎樣完成這個任務,為了完成這個任務應該學習哪些知識,最后與學生共同完成任務。 這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任務驅動式教學的一般過程
通過教學實踐,結合Flash 課程將適合學校的任務驅動式教學的一般過程總結如下:
(1)提出任務
要求課前根據教學計劃及教學大綱,確定本堂課的學習內容,選擇合適的、具有代表性的教學任務。在開始講課時,首先把本堂課需要完成的任務提出來。當然任務有大有小,有難有易,要依實際內容而定。如在講遮罩時,筆者首先給學生演示了一個例子:在一張精美圖片上有一行文字,一個放大鏡從文字的左側開始向右運動,放大鏡所經之處文字被放大,經過后文字還原。學生看到后,知道這堂課結束他們也能制作出這樣神奇、逼真效果的作品都感到很興奮,想馬上知道這種效果是怎樣制作出來的,因而能集中注意力,并產生很強的求知欲。這為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分析任務
任務提出后就要與學生一起對任務進行分析,應該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哪些功能在現有知識的基礎上能夠實現,哪些功能還不能實現,為了實現這些暫時還不會實現的功能,我們應該具備什么新知識。以放大鏡的任務為例:要想實現這個任務,需要一幅圖片,在圖片上寫文字,繪制放大鏡,讓放大鏡運動,實現放大鏡照到的地方顯示大文字,其他的地方顯示小文字,讓學生分析。經過分析知道已學過文字的添加及編輯,寫文字的任務就解決了;放大鏡可以用橢圓工具和矩形工具來繪制;放大鏡的運動可以用運動補間動畫來實現;還不能實現的只有如何讓放大鏡照到的地方顯示大文字,沒有照到的地方顯示小文字。這時就可以引出新知識點:要想實現這個功能就要先學習遮罩。通過對任務的分析可大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3)講解所需要的新知識
通過分析知道,需先學習遮罩知識才能完成這個任務,此時,學生已經具有了很強的求知欲,這時詳細講解新知識,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4)完成任務
學生具備完成任務的所有知識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一起完成這個任務,教師可以做完一步后,詢問學生下一步應該怎么實現,有沒有其他的實現方法,如果有的話總結一下有幾種方法,以及讓學生想象用這個知識點還可以實現什么效果。這種師生互動教學在提高學生注意力的同時,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5)提出新任務
每次課結束時要再給學生提出一些類似任務,讓學生課下分析,上機時實現。如學完遮罩后給學生演示一幅畫軸從卷起狀態慢慢打開的效果,或是演示一個探照燈來回掃照片的效果,讓他們課后分析、實現,這樣學生就能鞏固學到的知識并靈活運用,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轉貼于
3 選擇任務需要注意的問題
在Flash課的任務驅動式教學過程中,任務的選擇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任務選擇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所以對任務一定要精心選擇。在選擇任務時,需注意以下幾點:
(1)任務的選擇要有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開始上課時給學生展示一些趣味性強、貼近實際生活的實例可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形成主動學習的愿望,能使課堂教學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講逐幀動畫時,可從網上找了一些學生喜愛的、現在非常流行的QQ企鵝的圖片,并將這些動作連貫的圖片制作成動畫片,學生看后,都非常喜愛這個短片。這樣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取得了好的教學效果。
(2)任務的選擇要有階段性
基礎階段:教師以指導學生為主。在一個知識單元開始的時候,宜選用操作簡單、結構明了的任務,要能涵蓋且突出該課需掌握的知識點。要一步一步地制作、講解,目的在于讓學生盡快掌握知識點的操作。
提高階段:在每個單元的后期,需設計一些能覆蓋整個單元和前面幾個單元知識點的典型任務,目的在于強制學生鞏固學過的知識,并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綜合階段:在課程快結束時,設計一些綜合性強,有一定難度和深度的任務,學生只有認真思考后才能完成,借此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引導運動的時候,可先做一個拋物運動給學生看,最后再做一個雪花或樹葉飄落的例子,每一個例子都有很多知識細節讓學生學習,只有通過這種形象生動的例子才能讓學生深刻體會并掌握這些知識細節。
(3)任務的使用要讓學生有發揮的余地
要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確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而非簡單地學習課本知識,將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放在首位。在教學中留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拓展。在每一節課結束前,播放一兩個例子,和學生一起討論這個例子所用的知識,應該怎樣做,同時讓學生思考根據所學知識點還能實現什么效果,讓學生自己創作作品,在上機時實現,這樣可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學生開動腦筋,努力完成。
4 結束語
教學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同課程有自身不同的特點,不能單純依靠簡單的模式和手段,必須根據自身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對于Flash、Photoshop、Dreamweaver等操作性比較強的實用軟件來說,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是一種非常合適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感到真正學到了知識,掌握了一門實際技能,還能根據所學知識、技術進行創造性制作,同時啟發教師的思維,觸發靈感,給下一次教學內容注入新鮮血液,課堂效果也會越來越好,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就越來越高。
【關鍵詞】 抗纖靈顆粒; 動物實驗; 慢性腎炎; 腎間質纖維化
Research about animal experiment of Kang Xian Ling Ke Li (KXLKL) on chronic renal failure in pharmacodynamics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harmacodynamics of KXLKL on chronic renal failure in experimental rats and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its improvement of glomerulosclerosis and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Methods Ra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control,model,KXLKL,Da Huang and Dan Shen(group) which were administrated for 30 days respectively. Analysis of SPSS adopted,Scr,BUN,serum cholesterol,triglyceride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observation of renal morphology. Results Model group compared with KXLKL group:Scr,BUN,indexe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
【Key words】 Kang Xian Ling Ke Li; animal experiment; chronic renal failure;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慢性腎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臨床常見的危重病種之一。雖然腎臟病學在透析、移植和非透析治療等方面有很大的發展,然而,CRF治療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如CRF早、中期防治尚不得力,透析的非生理性,移植配型方法的不完善及供腎不足等。在多年臨床經驗的基礎上,研制成了在扶正祛邪基礎上著重活血化瘀、祛濕濁的抗纖靈方。經臨床研究證明抗纖靈能顯著降低CRF患者的肌酐(Scr)、尿素氮(BUN)及膽固醇(CHL)、甘油三酯(TG),改善腎功能的作用。故考慮進行動物實驗研究,以明確其療效和機制。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動物 SD雄性大鼠(180~200g)由上海必凱中心提供。
1.2 實驗方法 大鼠分籠飼養于溫室,12h日照,45%濕度的環境中,自由飲水,進食標準普通飼料。適應1周后用Platt 法5/6腎切除作大鼠慢性腎衰竭模型[1],分兩期完成,先背部切口切除左臂2/3,縫合后切除整個右腎。假手術組僅背部切口分2次剝離左右腎包膜,保留腎上腺。
1.2.1 動物分組設計 分為5組(假手術對照組“A”4只,模型組“B”6只,抗纖靈組“C”6只,大黃組“D”4只,丹參組“E”4只),其中造型組、治療組大鼠根據手術后2周所測血肌酐值分組,經統計學處理使分組后各組血肌酐、尿素氮值無明顯差異。
1.2.2 治療方法 C組予抗纖靈方:丹參15g,制大黃12g,炒牛膝15g,桃仁12g,全當歸15g。D組予制大黃12g。E組予丹參15g。按成人常規用量的20倍給藥。4組大鼠均按1.5ml/100g體重進行灌胃,A、B組給予等量生理鹽水。C、D、E組大鼠連續灌服30天(實驗中E組有一鼠死亡),A、B、C、D組分裝部分血清于-20℃冰箱保存以備監測。取出腎臟,固定于10%福爾馬林緩沖液中,石蠟包埋,切片,HE和PAS染色。
1.2.3 觀察指標 肌酐(Scr)、尿素氮(BUN)、膽固醇(CHL)、甘油三酯(TG)、腎組織結構。
1.3 統計學方法 試驗結果以SPSS軟件進行t檢驗,設P
2 結果
2.1 抗纖靈對CRF大鼠腎功能的作用 見表1。
2.3 光鏡下腎組織機構觀察
2.3.1 A組 腎臟發育正常,腎皮質內腎小球形態、結構正常,每一低倍鏡視野內有6~8個腎小球,呈球形、染色弱嗜堿性。腎小管壁較厚,管腔較小。腎小管之間間質含量少。(HE10×10)
2.3.2 B組 同樣的視野內,只有1~2個腎小球,結構基本正常,其余較多5~6個腎小球變化,腎小囊腔擴大,囊周纖維化,腎小球間距縮小。腎小管壁薄,管腔擴大、縮小相間隔,并可見蛋白管型和紅細胞管型。間質結締組織增生,并有大量炎癥細胞浸潤。腎血管壁增厚,管壁玻璃樣變性。腎包膜增厚。(HE10×4)
2.3.3 C組 同樣的視野內,有6~7個腎小球結構基本恢復正常,腎小囊擴大減輕,囊周纖維化減輕。腎小管結構也較正常,管壁較厚,間質結締組織增生明顯減少,少量蛋白管型。間質有少量炎癥細胞浸潤。(HE10×4)
2.3.4 D組 同樣視野內,有4~5個腎小球結構基本正常,2~3個腎小球囊腔擴大,腎小管壁薄,管腔輕度擴大,少量蛋白管型。間質結締組織增生,間質有少量炎癥細胞浸潤。(HE10×4)
2.3.5 E組 同樣的視野中,有4~5個腎小球結構基本正常,2~3個腎小球囊腔擴大,腎周纖維化。腎小管壁薄,管腔輕度擴大,見蛋白管型。間質結締組織增生,間質有少量炎癥細胞浸潤。(HE10×10)
3 討論
慢性腎衰臨床癥狀多有乏力、納減、惡心、嘔吐、瘙癢、出血傾向變化。現代醫學發現,這些癥狀的出現和加重均與尿毒潴留關系密切[2],而中醫把類似癥狀歸于濕濁范疇。濕濁應包括水濕和濁毒。按中醫理論,在生理上血水同源,在病理上血水互相影響,互為因果。另一方面腎失開合,清濁不分,當升不升,當降不降,當藏不藏,當泄不泄,不攝而漏出,水濁不泄而滯留,濁毒內蘊,或傷絡,血行不暢而致瘀,或化熱煎熬津血致瘀。故臨床多見濕濁瘀血相夾雜的證候,在治療時也應相輔相成,活血化瘀,祛濕化濁并用[3]。本試驗通過測定Scr、BUN以反映當腎功能衰竭后導致的腎毒素滯留。發現用以丹參與制大黃為主藥的抗纖靈治療后的腎衰大鼠Scr、BUN明顯低于造模對照組。用此方主藥制大黃治療后的腎衰大鼠BUN明顯低于造模對照組,而Scr無明顯差異。用另一主藥丹參治療后的腎衰大鼠Scr明顯低于造模對照組,而BUN無明顯差異。另外抗纖靈組治療后Scr明顯低于治療前,有統計學意義,BUN亦低于治療前。而造模對照組Scr、BUN隨著試驗的進展呈升高趨勢,顯示CRF如不積極治療腎功能呈進行性惡化狀態。用單味藥制大黃治療后Scr、BUN低于治療前。用丹參治療后Scr明顯低于治療前,有統計學意義。各治療組之間,抗纖靈Scr、BUN均低于丹參組和大黃組。說明在扶正祛邪基礎上著重活血化瘀的抗纖靈復方能有效促進機體對病毒的清除,延緩腎功能的惡化,其作用優于單味丹參、制大黃,其協同作用機制又待進一步藥理研究證實。本試驗,從側面證實活血化瘀、祛濕化濁并用的治療方法(如抗纖靈方)在一定程度上優于單用活血化瘀法,或單用祛濕化濁法。筆者認為抗纖靈能降低CRF大鼠Scr、BUN可能與方中多味活血藥改善腎血流動力學從而減少腎系膜細胞和毛細血管的內皮細胞敏感性有關[4]。
各種類型的腎臟疾病中存在著脂質代謝異常,臨床慢性腎衰患者主要表現為高甘油三酯血癥(TG)、高膽固醇血癥(CHL)[5]。目前認為高脂血癥誘發和/或加重腎小球損傷的機制可歸納如下:(1)高脂血癥,特別是高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可使組織內飽和脂肪酸增多,多聚不飽和脂肪酸減少,從而改變兩者比例,導致腎小球內系膜細胞和毛細血管壁的內皮細胞的細胞膜流動性減低,使這些細胞對血流動力學敏感性增強,導致系膜細胞增殖和細胞外基質分泌增多。使上述細胞合成前列腺素功能紊亂,使血栓素A2分泌增加,而使PGI2分泌減少,誘發血小板聚集,微血栓形成,造成腎小球損傷。(2)由于高脂血癥,經腎小球超濾后腎臟局部呈現高濃度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促進單核巨噬細胞和嗜中性白細胞浸潤,并使巨噬細胞成為補充脂質的泡沫細胞,泡沫細胞呼吸爆炸,使氧化的LDL能刺激巨噬細胞產生生長因子、細胞因子和其他能刺激膠原合成的系膜細胞增殖的介質。(3)脂質對系膜細胞有直接損傷作用[6](這一系列機制亦符合中醫瘀、濁概念)。本試驗結果:造模大鼠的TG、CHL顯著高于假手術組(P
各種腎病病變不論其始發因素,進展至CRF階段有共同的病理特征,即腎小球硬化,細末機制增多和腎小管間質纖維化。其病理表現為腎小球縮小,腎小球毛細血管袢萎陷甚至消失,基底膜增厚,毛細血管閉塞,細末機制增多,腎小囊可見擴張,亦可見狹窄及閉塞。腎小管萎縮,間質炎癥細胞浸潤,纖維組織增生[7]。我們應用Platt法制作的腎衰動物模型,腎組織病理變化表現為腎小球體積變小,腎小囊腔擴大、囊周纖維化,腎小球間距縮小。腎小管壁薄,管腔擴大,縮小相間隔,并可見蛋白管型和紅細胞管型。間質結締組織增生,并有大量炎癥細胞浸潤。腎小管壁增厚,管壁玻璃樣變性,腎包膜增厚。這些病理表現均說明了我們成功研制了慢性腎衰、纖維化的動物模型。用抗纖靈方治療的腎衰竭大鼠腎小球萎縮明顯減輕,結構接近正常,小管結構基本正常,少量蛋白管型和紅細胞管型,間質結締組織增生明顯減少,輕度炎癥細胞浸潤。用單味藥治療組大鼠腎纖維化亦有所減輕。由此說明抗纖靈改善慢性腎衰的機制之一可能就是通過減輕炎癥浸潤,改善腎小球硬化、腎間質纖維化實現的。
1 包玉生. 慢性腎功能衰竭動物模型.國外醫學·泌尿系統分冊,1994,14:66-69.
2 葉任高,沈清瑞.腎臟病診斷與治療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519-521.
3 關明智. 慢性腎功能衰竭中醫研究進展.甘肅中醫,1997,10:46.
4 姚健,黎磊石. 大黃素對培養人腎小球系膜細胞速接蛋白產生的抑制作用.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1994,3:349.
5 張景虹,黎磊石.大黃對慢性腎衰者脂質代謝的影響.中華腎臟病雜志,1993,9:133.
“研學后教”教學理念是在“上品教化”教育理念下衍生出來的新型課堂改革理念,在其指導下,廣州南村僑聯中學形成了獨特的“五環聯動?情智課堂”教學模式。該校的教學基本程序為“五環聯動”,超出單一的認知活動范圍,從而擴大到情智領域的學習。“五環聯動”由研學、導學、合學,展示以及評測五個關鍵要素組成,而“情智課堂”則是由活力課堂、研學課堂、高效課堂以及生態課堂相協調形成的優質課堂。
一、“五環聯動?情智課堂”教學模式的指導理念
1.合作探究理論
合作探究于20世紀70年代于美國興起,并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實質性進展的一種教學理論與策略。由于國內外專家學者關注的教育焦點不同,其對于合作探究定義的表述不大一致,但從中可以得出合作探究的基本內涵:“合作學習是指一系列能促進學生在異質小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并以小組總體表現為獎勵依據的教學策略”。因此,大部分教育專家將其表述為:合作探究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根據不同層次,將異質同構的4~6人編成小組,在一種積極互助的情境中,為達成共同的目標,分工合作,相互幫助,彼此指導,并以集體的成功作為評價依據,最終促進個人的學習的教學策略。由此可見,合作探究不僅能幫助學生發展與人溝通、合作的能力,而且能促使學生以開放式的合作方法去學習、運用新的知識,提高個人的學習能力。
基于該理論的學習理解,南村僑聯中學構建了“研學后教”三維高效課堂的“合學”探究環節,并以之作為教學模式的主體部分和關鍵,成為學生自主學習、多元交流、深入探究與教師點撥相結合的主要環節。
2.生命性教學理論
生命性教學理論是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在總結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教學改革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并基于“課堂教學是師生的生命過程”提升而出的教學理論。該理論“需要建構關系型、連續型的教學模式……把知識的課堂轉變為生命的課堂,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由此可知其基本理念堅持“四個還給”和“三個轉換”。
“四個還給”即: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的氣息;把創新還給老師,讓教育充滿智慧的挑戰;把精神發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校充滿勃勃生機。“三個轉換”即:以生命為核心的教育觀念轉換,實踐層面的轉換以及師生生命在生存意義上的轉換。因此,生命性教學理論中教學與生命的關系可作如下闡釋:
(1)生命價值是教育的基礎性價值,教學中對生命潛能的開發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性。
(2)生命的精神能量是教育轉換的基礎性構成。教育活動就其過程的本質來看,是人類精神能量通過教與學的活動,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實現轉換和生成新的精神能量的過程。
(3)師生主動積極地投入教學活動和教育實踐之中,是學校教育成效的基礎性保證,也是師生生命特征的本真體現。
因此,南村僑聯中學根據生命性教育的實踐要求,形成“三學聯動、展示互補、測評強化、形成生態”的新課改教學模式,使全體師生努力做到共同經歷課堂教學改革中的共同成長、建構知識和交流互動。
二、“五環聯動?情智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
1.三學聯動
“三學”聯動,是指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學習(研學)”,教師的精講、點撥、引導下的“問題導學(導學)”,師生緊密配合、互動互助的“合作學習(合學)”,通過課堂教學基本模式的實操,形成嚴密的課堂教學結構,生成三學聯動,互相影響、互相促進、互相提升的“活力課堂”。南村僑聯中學在教學中關注課堂互動環節中的“合學生成”與“深入探究”兩個部分,并且將其作為研學后教“三維教學模式”的主體部分和關鍵所在,成為學生合作學習、多元交流、深入探究與教師點撥相結合的主要環節。在小組合作學習探究中注重強化學習探究的意識,抓住關鍵詞語探究事物內在關系,深究事物豐富的內涵;抓住因果關系探究事情的來龍去脈;抓住情感線索深入探究角色人物的內心世界;抓住行為模式深入探索人的行為背后的心理秘密。
2.展示互補
展示互補,是指學生的小組展示與班級大展示兩個層面,以及正負兩個方面的展示,即展示學習的初步成果,同時也展示思維過程中的存在問題,暴露思維缺陷,以利于在學習探究過程中達到“生生互補”、“師生互補”,使課堂教學有一定的思想高度、知識厚度和探究的深度,生成富有實效的醞釀創新的“研學課堂”。南村僑聯中學鼓勵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展示,表達自己對事物的認識、知識的理解、觀點的差異,從而讓“旁觀者”發現問題,點撥、誘發。展示的形式也多種多樣,一般的可分以下幾種形式:頭腦風暴、詩歌朗誦、成果會、現場辯論、綜合演繹、藝術表演、論壇跟帖、知識競賽等等。而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也將組織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組織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和探究成果,并做好適當的評價,使課堂展示能夠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欲望,展現學生自我價值,成為開啟學生學習內驅力的“金鑰匙”。
3.測評強化
測評強化,是指師生的課堂教與學要落實新課程教學的三維目標,關注知識與能力,關注過程與方法,重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激發、養成與確立,通過必要的測評來檢驗效果,通過師生評價過程中的總結、拓展、延伸,使課堂學習增值、強化、鞏固,確保學生的學習成績提升,形成“高效課堂”。南村僑聯中學通過測試學生“知識的應用”、“能力的形成”以及“能力目標”訓練過程中的“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元素,設計符合學情的測試題目進行學習效果的驗收,歸納總結本課程的知識要點形成網絡,解決前四個學習環節中還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疑難問題,對引伸拓展的知識進一步熟練、鞏固、升華、提高。
4.形成生態
形成生態是指形成生態課堂,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是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通過“活力課堂”、“研學課堂”、“高效課堂”的教學活動,使每個學生的各種潛能都能得到有效的開發,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最有效的發展,成為具有思想、意識、情感、欲望、需求以及各種能力的活生生的人。生態課堂是實現教學與學生發展的真正統一的課堂,使師生的課堂教與學的生命質量不斷的獲得相應的提升。南村僑聯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走下講臺,搭建對話溝通平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與生本之間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各向生成,合作對話。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個體差異,根據不同層次學生分類施教,逐一指導,滿足不同了學生的發展需要,并且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課堂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三、結語
新課程改革深刻地改變教師的傳統的思維方式和教學方法,教學方式、方法因此而改變,教學組織結構形式也因此而重塑,同時帶來了班級管理、教師教學的新觀念、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價值的重大改變。“研學后教”理念下“五環聯動?情智課堂”教學模式確立了南村僑聯中學新課改理念,制定了新課程改革的研學后教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該校全校師生踐行新課改的核心價值觀,構建“文化立教”特色,推動教育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彭江.《新課改下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研究》.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碩士學位論文
藥物動力學亦稱藥動學,系應用動力學原理與數學模式,定量地描述與概括藥物通過各種途徑進入體內過程。即吸收、分布、代謝、消除過程的“量-時”變化或“血藥濃度-時間”變化的動態規律的一門科學。藥物動力學研究各種體液、組織和排泄物中藥物的代謝產物水平與時間關系的過程,并研究為提出解釋這些數據的模型所需要的數學關系式。
藥物動力學已成為生物藥劑學、藥理學、毒理學等學科的最主要和最密切的基礎,推動著這些學科的蓬勃發展。它還與基礎學科如數學、化學動力學、分析化學也有著緊密的聯系。
生物藥劑學與藥動學是藥劑學的分支學科,是我校中藥藥劑教研室的重要專業課,是我校藥學、中藥學和藥物制劑專業本科生必修課之一,課程分為理論課和實驗課部分,在整個藥學教學過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
本科教學生物藥劑與藥動學的實驗課的目的是使學生更加深刻地掌握基本理論,原理,并運用于實踐中。與其它課程如藥劑學,物理藥劑學等實驗課程一樣,都是側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發現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動手方面的能力。但是由于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實驗是一門交叉性的學科,實踐性很強,涉及到藥理、分析等學科知識,實驗操作復雜,影響因素多,出現實驗結果不是很理想的情況。針對這些情況,我院針對實驗教學方法,內容等方面對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實驗進行改革。此舉對提升我校本科畢業生創新能力以及綜合能力具有深遠意義[2]。主要初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探索:
一、改進實驗內容,延長實驗課時
生物藥劑與藥動學的實驗是一門實踐性強的學科,對學生邏輯思維和動手能力要求高,實驗能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對所學知識通過實踐得以鞏固,但是不同于中藥藥劑學實驗課程,生物藥劑與藥動學實驗項目明顯偏少,課時只有16個學時,且要求在兩次實驗全部做完,單次實驗過長,時間安排不合理,往往開設一次實驗在原定計劃學時內均有拖延,由于藥物動力學實驗的特殊性,取樣時間不能中斷,實驗延續到了中午,甚至下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自身的課程計劃。針對此情況,按照實驗內容分為驗證性實驗、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三個方面,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編寫一套較高水平的實驗講義,從基礎驗證到綜合創新實驗,繼續保留原有驗證性實驗項目,如溶出度的測定,對乙酰氨基酚片的生物利用度測定;改進創新性試驗項目如血藥法測定藥物生物利用度、尿液法測定生物利用度。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實驗操作學習,能夠較好的掌握生物藥劑與藥動學的實驗原理,內容,為夠較好的為今后的個人學習發展夯實基礎[3]。
二、改革傳統實驗教學方法,改進實驗模式
以往實驗都是由學生提前預習實驗講義,而實驗講義都是統一的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內容,實驗結果,學生照搬實驗講義,思維無法創新,囿于原定的條框,限制了學生進一步探索思考,另一方面無形中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甚至存在學生忽視實驗原理,直接機械照搬實驗步驟,學生對實驗內容一知半解,實驗數據不懂如何處理,實驗報告毫無新意可言,這種被動的接受照搬,無法達到應有的目的。
三、更新實驗數據軟件,完善實驗處理方法
實驗數據處理是生物藥劑與藥動學實驗的重要部分,原有的實驗數據處理模式為學生通過計算機計算,教師課堂演示,再指導學生進一步應用,到現在正在計劃購買新的藥物動力學數據處理軟件,打算讓學生實際應用,計算濃度時間關系,以及判斷房室模型,能夠引起學生興趣,提高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結語
隨著生物藥劑與藥動學實驗課程越來越受重視,開設班級從原來的藥學專業,增加到了中藥學、藥物制劑以及制藥工程等專業,而且近年來隨著學校學生擴招,使得學生數量增長較快,而目前的實驗場地和實驗設施凸顯出不足,因此增設實驗室,加大實驗經費投入已是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改進實驗內容,對于驗證性和綜合性實驗項目,要求學生100%完成,同時加設設計性和創新性實驗項目,為對科研感興趣的學生提供平臺。通過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實驗教學的改進,學生能夠更好的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中,加深了對于課程中基本理論、原理,方法的理解,能夠獨立分析思考,靈活運用,切實解決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學生對實驗的興趣及積極性,達到了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教育的目的。
總之,實驗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能力與興趣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多方位培養學生思維方式,在鞏固理論知識的同時,以興趣及求知欲望為引導,培養學生獨立的科研能力,實驗動手能力,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培養高素質的實踐創新型人才。
摘要: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是藥學類專業中的重要課程,實驗側重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動手能力及創新思維能力,針對實驗課程目前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也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對實驗教學內容方法及教學模式進行了初步改革,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有了提高,效果較為顯著。
關鍵詞:實驗教學;教學模式;藥物動力學
藥物動力學亦稱藥動學,系應用動力學原理與數學模式,定量地描述與概括藥物通過各種途徑進入體內過程。即吸收、分布、代謝、消除過程的“量-時”變化或“血藥濃度-時間”變化的動態規律的一門科學。藥物動力學研究各種體液、組織和排泄物中藥物的代謝產物水平與時間關系的過程,并研究為提出解釋這些數據的模型所需要的數學關系式。
藥物動力學已成為生物藥劑學、藥理學、毒理學等學科的最主要和最密切的基礎,推動著這些學科的蓬勃發展。它還與基礎學科如數學、化學動力學、分析化學也有著緊密的聯系。
生物藥劑學與藥動學是藥劑學的分支學科,是我校中藥藥劑教研室的重要專業課,是我校藥學、中藥學和藥物制劑專業本科生必修課之一,課程分為理論課和實驗課部分,在整個藥學教學過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
本科教學生物藥劑與藥動學的實驗課的目的是使學生更加深刻地掌握基本理論,原理,并運用于實踐中。與其它課程如藥劑學,物理藥劑學等實驗課程一樣,都是側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發現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動手方面的能力。但是由于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實驗是一門交叉性的學科,實踐性很強,涉及到藥理、分析等學科知識,實驗操作復雜,影響因素多,出現實驗結果不是很理想的情況。針對這些情況,我院針對實驗教學方法,內容等方面對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實驗進行改革。此舉對提升我校本科畢業生創新能力以及綜合能力具有深遠意義[2]。主要初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探索:
一、改進實驗內容,延長實驗課時
生物藥劑與藥動學的實驗是一門實踐性強的學科,對學生邏輯思維和動手能力要求高,實驗能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對所學知識通過實踐得以鞏固,但是不同于中藥藥劑學實驗課程,生物藥劑與藥動學實驗項目明顯偏少,課時只有16個學時,且要求在兩次實驗全部做完,單次實驗過長,時間安排不合理,往往開設一次實驗在原定計劃學時內均有拖延,由于藥物動力學實驗的特殊性,取樣時間不能中斷,實驗延續到了中午,甚至下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自身的課程計劃。針對此情況,按照實驗內容分為驗證性實驗、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三個方面,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編寫一套較高水平的實驗講義,從基礎驗證到綜合創新實驗,繼續保留原有驗證性實驗項目,如溶出度的測定,對乙酰氨基酚片的生物利用度測定;改進創新性試驗項目如血藥法測定藥物生物利用度、尿液法測定生物利用度。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實驗操作學習,能夠較好的掌握生物藥劑與藥動學的實驗原理,內容,為夠較好的為今后的個人學習發展夯實基礎[3]。
二、改革傳統實驗教學方法,改進實驗模式
以往實驗都是由學生提前預習實驗講義,而實驗講義都是統一的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內容,實驗結果,學生照搬實驗講義,思維無法創新,囿于原定的條框,限制了學生進一步探索思考,另一方面無形中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甚至存在學生忽視實驗原理,直接機械照搬實驗步驟,學生對實驗內容一知半解,實驗數據不懂如何處理,實驗報告毫無新意可言,這種被動的接受照搬,無法達到應有的目的。
三、更新實驗數據軟件,完善實驗處理方法
實驗數據處理是生物藥劑與藥動學實驗的重要部分,原有的實驗數據處理模式為學生通過計算機計算,教師課堂演示,再指導學生進一步應用,到現在正在計劃購買新的藥物動力學數據處理軟件,打算讓學生實際應用,計算濃度時間關系,以及判斷房室模型,能夠引起學生興趣,提高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結語
隨著生物藥劑與藥動學實驗課程越來越受重視,開設班級從原來的藥學專業,增加到了中藥學、藥物制劑以及制藥工程等專業,而且近年來隨著學校學生擴招,使得學生數量增長較快,而目前的實驗場地和實驗設施凸顯出不足,因此增設實驗室,加大實驗經費投入已是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改進實驗內容,對于驗證性和綜合性實驗項目,要求學生100%完成,同時加設設計性和創新性實驗項目,為對科研感興趣的學生提供平臺。通過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實驗教學的改進,學生能夠更好的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中,加深了對于課程中基本理論、原理,方法的理解,能夠獨立分析思考,靈活運用,切實解決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學生對實驗的興趣及積極性,達到了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教育的目的。
總之,實驗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能力與興趣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多方位培養學生思維方式,在鞏固理論知識的同時,以興趣及求知欲望為引導,培養學生獨立的科研能力,實驗動手能力,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培養高素質的實踐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何偉,尹莉芳.基于創新能力提升的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實驗教學改革[J].藥學教育,2015,34(8):485-487.
[2]賈永艷,李民,祝俠麗,黃海英,周寧.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教學研究,2012,9(11):162-163.
[中圖分類號] R969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2)04(a)-0175-02
Discussing the teaching model on pharmacokinetics of graduate student
GUAN Yanbin JIA Yongyan
School of Pharmac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He′nan University, He′nan Province, Zhengzhou 450008,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pharmacokinetics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cultivate their scientific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abil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some aspects of the course design, content and teaching experiences based on our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 Pharmacokinetics; Teaching; Practice
藥物動力學是研究藥物、毒物或其代謝產物在生物體內量變規律的一門藥學分支學科。近年來才獲得迅速發展的藥學新領域。藥物動力學的原理和研究成果已滲入到藥理學、毒物學、分子藥理學、臨床藥學、生物藥劑學、藥物化學、藥物分析、藥劑學和中藥學等多種學科領域,成為這些學科的最重要和最密切的基礎,推動著這些學科的蓬勃發展[1]。藥物動力學是解決臨床合理用藥、最佳給藥方案的設計、指導新藥設計與開發、進行新制劑設計和臨床藥學研究工作等必不可少工具。近年來雖然許多醫藥類高校先后面向碩士研究生開設了這一課程,但因為各個學校的具體要求不同,該課程尚無統一的教材,各校間教學內容和教學質量參差不齊,而且筆者在研究生的科研實驗中發現,學生在藥動學的試驗設計,數據處理等方面都存在很大不足[2],所以筆者也在積極地進行相關教學的改良,現就我校研究生《藥物動力學》的課程設計、授課方式、教學內容及教學過程中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談幾點看法與體會。
1 課程設計
研究生的課程目標是新、精、深[3],藥物動力學課程的宗旨是提供最新的藥物動力學研發的知識與動態,以拓寬研究生視野,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培養研究生的創新意識。課程內容盡量減少與本科階段的重復,在難度上也與本科差距拉大,提高前沿性知識比重低。因此藥物動力學的課程除了設置常規傳統的單、雙室模型、非線性動力學等專題外,還設置了臨床前藥動學實驗設計、臨床藥動學實驗設計、藥動學常用研究方法、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實驗等專題,與本科教學不同的是,這些專題的課時都有很大提高,每一專題都有深入的細致講解及討論,更注重與科研實踐的結合。而且根據學生的具體要求,每年都有一定的更新。
藥學相關專業在雖然在本科大四上學期開設了《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這門課程,但是藥動學的課程涉及到大量公式的推導,涵蓋了很多《高等數學》的知識,而這門課程在大一上學期的時候就已經開設,很多學生對一些高等數學基礎知識早已遺忘,面對藥物動力學部分中大量公式的推導,普遍感到抽象難懂,枯燥乏味[4]。而且由于近年來學生就業壓力比較大,很多學生都提前忙于找工作,或者準備研究生考試,造成有些學生只是疲于應付考試,并沒有認真學習此門課程。因此在研究生階段開設藥動課時,仍有很多學生學習起來感覺到很吃力。另外還有一些學生認為,藥動學實驗的數據處理可以依賴很多相關軟件,所以沒有學量公式推導的必要,面對這些問題,都應該積極地進行引導。而且根據每年研究生來源情況,比如本科時專業的不同(我校本科設有藥學專業、藥劑學專業、中藥專業及制藥工程專業,中藥和制藥工程專業的學生本科時藥物動力學課時很少,所以學生的基礎往往不同),研究方向的不同等,應學生的要求,每年針對于不同的專題的講解側重點也有所不同。
2 授課方式
該課程是主要針對于藥劑學專業的研究生和少數其他,如藥理等專業的研究生,所以學生數量不是很多,因此有利于教師采用各種方式授課,形式靈活。因此既有傳統的多媒體教學式授課,也有專題報告和研究生集體討論的授課形式。課堂氛圍都比較輕松,學生可以隨時打斷老師的講課,提出自己的問題,甚至表達不同的觀點,師生之間圍繞主題可以進行熱烈的討論,這樣帶動了很多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熱情。
課堂傳統教學以精講多思為原則,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主要起引導作用,強調基本原理和分析過程的介紹,淡化結論的獲得,引導學生通過獨立的思考與分析得出自己的結論,化教師的教法為學生的學法,鼓勵學生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與見解[5]。積極利用多媒體教學,比如在藥動學常用研究方法的專題講座中,針對于研究生更關注具體的研究方法操作,利用多種渠道,收集很多教科書、相關文獻和一些醫藥網站上的相關性信息,給學生下載了很多精美的專業圖片及相關視頻,使學生能夠更加形象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的操作方法。關于大鼠小腸在體單向灌流試驗,筆者按照實驗步驟,提供了自己拍攝的照片和視頻,使學生掌握大鼠如何麻醉、如何用繩帶仰位捆綁大鼠、如何進行腹部切口、如何辨別大鼠的不同腸段、如何進行大鼠腸段插管等技術,教師結合自身科研經歷,再與學生分享實驗中常遇到的各種問題,使學生在進行該實驗時能夠真正解決實際問題。
但在實際教學中,因為沒有固定的教材,教師是采用的大量的課外閱讀材料作為授課補充的。因此有的學生反映,授課后很容易遺忘,所以授課教師在每次課前將課件的打印稿發放給學生,方便學生記筆記和課后學習,而且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使其學習到自己感興趣的新知識,更重要的是增強其在日后的科研實踐能力,筆者還采用了專題報告和研究生班討論的兩種形式進行學習。比如在藥動學常用研究方法的專題講座結束后,給學生布置任務,根據自己的興趣,結合自己將來的科研方向,有針對性的就某一研究方法進行總結,或深入性的探討,然后以PPT的形式進行課堂匯報講解。這樣既使學生進行了有效的課后復習,同時也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匯報過程中或結束后,老師和其他學生可以與匯報人就會報內容展開討論。整個匯報過程不僅是對研究生的學術水平進行考察,也是對其演講作風、禮儀、形象、多媒體制作水平、現場駕馭能力等總體水平的檢閱[5]。研究還發現,有一些學生會匯報一些老師在課堂上沒有介紹的,非常前沿的一些技術方法或研究成果,這說明學生確實在課后進行了認真的準備。同時這種方法也促進了學生對大量文獻的閱讀,進一步提高其查閱和翻譯文獻的能力,為其自身的研究生課題實驗的順利開展和實施奠定一定的基礎,使學生真正能夠做到學以致用。為了提高專題討論的質量,通常都是提前兩周左右告知學生,使其有充分的準備時間。同時為了避免有些學生敷衍了事,不認真準備進行專題PPT匯報,或者不積極參與相關的討論,因此每次專題報告和研究生集體討論都計入平時成績,學期期末按比重算入最終成績。學生普遍認為,經過某些專題報告和研究生集體討論后,使自己對某些方面或某個研究方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課后可以主動地去查閱相關研究的最新動態。
3 教師不斷更新知識,建立教學與科研相長的教學模式
近年來由于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有許多新理論、新技術在藥物動力學研究中應用,因此相關知識更新速度非常快,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之前做好充足的準備,才能緊緊掌握學科的發展前沿,滿足學生對新知識的需要。因此每年教學內容都會在一定程度上進行更新。同時教師在教學中更多結合自身的科研情況,使學生能夠學會如何將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科研實踐中去,以此提高新藥研發方面的能力。反過來,教師也可以將在教學中受到的啟發應用于自己的科研方面,積極參與各項課題,建立教學與科研相長的教學模式[6]。
4 考核方式
改變傳統期末考試成績決定一切的考核方式,而是建立更重視過程的成績評價體系。因此,除了傳統的期末考試成績之外,還把每次專題報告和研究生集體討論都計入平時成績,將學生專題報告和研究生集體討論時的準備情況、匯報情況及參與專題討論的積極性、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納入成績評價體系。期末考試成績并不占有很大比重,在平時課堂學習結束后,也會以論文的形式布置不同的作業,這些都會在學期期末按比重算入最終成績。
國家教育部規定,研究生的培養目標特別是要加強研究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筆者認為在研究生的藥物動力學這門課程中,進行上述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改良,有利于藥劑學專業研究生在學習中建立科學和創新的思維方式,為今后進行獨立的科學研究打下基礎[7]。
[參考文獻]
[1] 梁文權.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73.
[2] 李小娜,李唐棣,呂立勛.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教學改革探討[J].當代教育論壇,2010,5(3):25-26.
[3] 許紅霞.美國博士研究生課程“現代藥物設計與研發”的教學與管理[J].重慶醫學,2011,40(17):1763-1764.
[4] 王巖,周毅生,崔升淼,等.中藥學專業開設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課程的探索與實踐[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12(4):25-26.
[5] 唐益群,趙化,王建秀.碩士研究生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J].同濟教育研究,2011,(2):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