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行業的困境匯總十篇

時間:2023-12-20 10:41:0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紡織行業的困境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紡織行業的困境

篇(1)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848-2007(03)-0014-09

一、問題的提出

當一國產業發展到一定基礎和一定階段時,產業升級的關鍵就在于提升本土企業自身的創新研發能力。新經濟地理學(Krugman,1991;Krugman andVenables.1995)強調集聚效應可能部分來自于某種技術創新地區性的擴散效應和外溢性。因此,在集群或集聚(AggJomeration)的分析框架內探討本土企業自主創新動力和產業升級的關鍵影響因素,可能不僅僅是貼近中國現實問題的分析思路,也是從微觀角度來深入探究各種綜合因素對企業自主創新動力產生激勵或抑制效應的有效途徑。

然而,反觀我國現狀,無論是新興產業集群還是傳統產業集群,集群內企業普遍呈現出一種“套利行為”特征。所謂套利原是指在金融市場內,如果出現一種元風險的收益產品,就會吸引大量資金以借貸杠桿的方式一擁而入,直至收益降低到資金成本,整個套利活動才結束。我國地方產業集群內某種新產品的引入或某項技術創新的發明也遭遇如此的“套利行為”。具體表現為:一家企業通過大量研發投入開發出一種新產品或者通過設備引進消化吸收生產出一種新產品后,在獲取先入利潤和較為明朗的市場前景條件下,大量后發企業或跟隨企業迅速“一哄而上”,模仿性引進設備甚至是更先進的設備,通過現成企業的一些關鍵技術人員,進行低成本市場競爭。這就形成了我國地方產業集群內特有的技術溢出與技術擴散套利模式,并且廣泛演變成為一種模仿――套利的內在機制。進一步來看,這種模仿――套利機制得以實現的關鍵在于集聚效應所內生的特有技術溢出介質:一種是通過人力資本介質技術溢出獲取隱性技術訣竅,另一種是通過產品反向工程介質來獲取顯性技術訣竅。從我國的實踐來看,以人力資本介質的轉移來獲取技術溢出為主要形式。

那么,這種在我國地方產業集群內普遍盛行的模仿―套利機制,究竟會對集群的競爭模式和集群內企業的創新動力,以及集群持續發展能力和產業升級動力產生怎樣影響?現有文獻似乎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注。我們恰恰認為,正是這種模仿――套利機制的廣泛存在,造成技術溢出與擴散在集群內呈現出復雜的正反饋或負反饋效應,由此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集群創新動力的得失和產業集群發展的興衰。基于以上考慮,本文在充分考慮我國地方產業集群內模仿――套利機制形成的現實背景下,從企業之間技術溢出和技術擴散的不同介質載體人手,通過構建先入企業與跟隨企業的簡單空間動態博弈模型,解析其對集群內企業創新動力影響效應的內在機理。

二、我國地方產業集群中套利行為與技術溢出介質的交互作用機制

1、產業集群內技術溢出或擴散的三種介質形式

模仿或跟隨企業是如何實現對先人企業的技術模仿及技術擴散?厘清我國地方產業集群內技術溢出和技術模仿的關鍵傳導介質,是發現這種模仿――套利機制作用機理的首要因素。從大量實踐觀察來看,我國地方產業集群內技術外溢或轉移途徑可歸納為三種基本形態:無介質的知識溢出;以產品為介質的知識溢出(反向工程);以人力資本流動為介質的知識或技術訣竅溢出。

無介質的知識溢出途徑來自于集群天然的地理位置接近性特征、企業技術能力的相似性所內涵技術吸收能力的同質化,以及嵌入在產業關聯分工網絡內的信息外溢和互動渠道,同時,也來自于基于血緣、親緣、地緣的社會關系網絡和社會文化等因素。例如,參與企業網絡成員之間有意識地開展一些高頻度的互動和合作,掌握先進技術創新能力和具有核心創新能力的企業有意識地向參與自己分工協作網絡的關聯企業提供或轉讓一些技術,以促進以其為中心的企業網絡協作體系整體的技術提升和核心競爭優勢的持續領先。

以產品為介質的知識溢出途徑與產品的可反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程度關聯,主要通過對產品的解體和破壞性研究,運用各種科學測試、分析和研究手段,反向研究該產品的技術原理、結構機理、設計思想、制造方法、加工工藝和原材料特性,從而從原理到制造、由結構到原料全面系統地掌握產品的設計和生產技術。甚至在通過反向工程獲得產品技術后結合自己已有的技術和工藝創新能力研制出比原產品更實用、更低成本、技術含量更高的產品,達到獲取模仿再創新能力。這種以產品為介質的知識溢出途徑的成功與否,與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強度、專利制度的期限與寬度、產品所蘊含技術知識的編碼性和可分解性以及擴散企業的技術吸收能力有較大關系。

以人力資本為介質的知識溢出途徑的關鍵之處在于掌握技術訣竅和非編碼技術創新知識的人才在不同企業間的轉移和流動,從而實現了技術創新知識的溢出效應。跟隨企業只要能夠“挖”走創新企業的核心技術人才就能獲得知識的溢出和創新能力。這對于我國地方產業集群內多數模仿企業來說,是低成本獲取信產品和技術創新能力的“捷徑”,也是現實實踐中我國地方產業集群內多數企業獲取技術進步和產品升級的最主要途徑。

2、套利行為與技術溢出介質的交互作用機制

按照金融學的一般理論,金融市場中的套利行為得以出現的前提是要有無風險或低風險的投資收益機會的存在。與此相類似的是,在企業創新研發或模仿投資決策中的理最首要的動機是要看其盈利可能性與風險之間的權衡。一個基本事實是,盈利作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目的,是其從事一切活動的立足點。無論是依賴模仿,還是自我研發;是立足漸進性創新,還是突破性創新,都與企業投資活動的預期收益回報動機緊密聯系。因此,從抽象角度來看,企業行為的直接動力在于收益與成本的動態權衡比較。其他因素必須借助于這種動力間接地發生作用,激勵或抑制企業產生投資行為動機的可能。

我國地方產業集群內技術套利擴散機制的形成首先是與我國國內多層化市場需求與出口導向戰略密切相關的。中國是一個大國,廣大的農村市場和

城市市場的分割直接為從低端到高端消費品提供了一個多層次的市場需求,加上全球市場對中低端消費品的需求市場,這就為跟隨企業的“干中學”模仿式的技術進步機制提供了一個極其重要的收益性預期市場空間,激勵企業進入。當有先人企業發現某種產品的國內或國外需求,通過自主研發開發出某種新產品,或者是通過引進國外的生產設備生產出某種新產品。對于通過自主研發開發某種新產品來說,先人企業無論是在技術開發,還是在選擇技術設備、先進度、組織管理和市場開發方面都面臨著很大風險;對于通過引進國外生產設備生產某種新產品來說,先入企業在技術開發上風險低,但在選擇設備、市場開發等方面的風險較大。當經過先人企業連續的前期投入所生產出的新產品得到國內或國外消費者的認可后,跟隨企業在這兩方面的風險都低,這就為跟隨企業提供了低風險或者無風險的套利機會。通過人力資本介質的溢出渠道,即挖先入企業的關鍵技術人員,來獲取先人企業的隱性技術知識和技術訣竅;或者通過產品介質的反向工程渠道,來獲取先入企業的顯性技術知識和產品工藝流程。這樣,通過模仿――套利機制與這些特殊的技術溢出介質的緊密結合,形成了我國地方產業集群內特有的技術擴散與新企業衍生機制。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發現,先入企業為后行企業的“干中學”機制的實現提供了前提條件,后行企業也就相應有了“搭便車”的內在激勵動機,由此形成了后行企業的套利機會。這種套利行為機制對于集群的初期發展和競爭優勢的形成是有利的,是我國地方產業集群內創新技術的擴散、低成本競爭優勢的培育和新企業的衍生的主要促進模式,但是,當集群發展到以技術創新作為持續發展和產業升級動力階段時,其負面作用也就凸現出來了。在缺乏知識隔離機制條件下(這里的知識隔離機制既可能是來自于企業創新知識的緘默性、規模性或異質性所造成高成本壁壘,也可能是來自于政府管制和法律壁壘――知識產權保護),由于技術門檻較低,有資金者都可以進入,容易形成過度進入與過度競爭狀態。再加上政府對新型服務業和制造業中的新興行業的進入管制,大量的“標準企業”被壓到較為低技術的、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和服務業上,加劇了企業間通過“拚成本、拼數量、拼價格”來獲取競爭優勢的行為激勵。低成本的過度競爭狀態直接導致了集群內單個企業規模過小,無法積累足夠的“熊彼特式”壟斷利潤,因此也就無法打造企業的持續技術創新能力,破壞了集群內微觀企業長期發展的基礎環境。一哄而起的套利投資行為比比皆是,到處挖別家企業的關鍵技術人員來模仿新產品的行為比比皆是,沒有任何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和創新志向的企業家也就比比皆是了。低成本競爭推動了中國經濟增長和要素動用,但要素的使用更大程度上體現在資源扭曲消耗傾向,表現在土地、勞動力、資源、環保和稅收方面等一系列要素的扭曲低價格。而且企業間的“劣幣逐良幣”強化了企業的短期套利傾向,經常是某個新產品乃至某個新行業“一哄而起”,產能極度放大形成過剩,由此形成惡性循環的低成本競爭。企業因利潤空間越來越小,為求生存,多數企業只有降低質量,甚至出現假冒偽劣,最終摧毀了以地理區域為特征的產品信譽和集群的持續生存發展能力,這就是現階段我國多數地方產業集群內普遍的創新動力“集體”缺失和集群興衰歷程的一個真實縮影。

本文以下部分,我們嘗試構建一個先入企業和跟隨企業(或可稱之為模仿企業)兩方參與的動態博弈模型,較系統地研究這種套利――模仿機制與技術溢出介質的交互作用對雙方企業的技術創新動力的影響效應。

三、基本模型的設定與模型的均衡解

(一)基本假設

假定在一個抽象的集群環境內,存在兩個本土企業:先入企業L與追隨企業F。任何一家企業都可以通過自主創新研發或技術溢出吸收兩種方式獲得一定的技術增量Ki,i=l,f這里,最為關鍵的假定是雙方企業間的技術溢出實現途徑可以理解為是通過跟隨企業挖先入企業的關鍵技術人員來獲取。

每個企業的生產決策可分為技術生產和產品生產兩個步驟:

步驟1,企業首先根據自己的研發技術存量和技術溢出的效應參數p,決定自己的研發投入I。在這里表示為非自愿的技術溢出,即指可被其他企業復制、模仿的程度。在產業集群形態下,由于地理位置的聚集性所產生的信息外溢或者知識產權保護不足,一般會有較大的數值,P-L相應可表示為自愿或合作所帶來的技術溢出程度。

步驟2,企業在確定其技術生產投入,后,就相應確定了其產品的市場能力。技術含量高的產品通常具有市場競爭優勢和銷售優勢。為了契合我國本土企業現實的競爭狀態和競爭手段,我們假定領先企業與跟隨企業在產品市場進行的是古諾競爭(數量競爭)。分別為領先企業和跟隨企業的初始技術存量。K可理解為領先企業與跟隨企業初始技術存量或技術能力的差異,差異越大,兩企業異質性程度越大,相反,同質性程度越大。K與Ki成正比,表明領先企業與跟隨企業的初始技術存量差距越大,領先企業通過技術溢出來增加技術存量的激勵越大。P與Ki成反比,技術溢出效應越大,會縮小跟隨企業與領先企業的技術差距,進而縮小產品市場上的競爭優勢差距,削弱領先企業的技術研發投入動機。考慮到技術投入存在研發成本、保密成本等,進一步設技術投入成本函數比,表明跟隨企業與領先企業的初始技術存量差距越大,增加技術的動機越弱。為了抽象出跟隨企業對領先企業技術的依存狀態,我們假定跟隨企業的技術增量除了自身研發投入外,還需通過人力資本介質的轉移對領先企業技術溢出的吸收來完成,因此領先企業的初始技術存量島影響跟隨企業的技術增量。技術溢出效應越大,跟隨企業則需要增加技術投入,來獲得自身的技術吸收能力,實現技術增量的過程。同樣,設其技術投入成本函數為C(If),且C(If)。

(二)模型均衡解

領先企業與跟隨企業之間可以理解為進行的是無限期的兩階段博弈。領先企業與跟隨企業面臨共同的市場需求,但因技術投入形成產品的技術含量不同,導致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同,這最終反應到對市場份額_占有的差異。據此,設定市場需求函數為:市場規模效應是邊際遞減的。表示對領先企業技術外溢的吸收,跟隨企業必須擁有一個最低技術吸收能力“閥值”,只有超過這個最低“閥值”,跟隨企業才能夠有效利用領先企業的技術外溢,進行產品生產活動。

依據通常做法,我們采用逆向歸納法進行求解。首先尋找產品市場的均衡解,再求解出技術市場的均衡解。

1、產品市場博弈

在給定技術投入和技術存量情形下,二者的目標函數可設定。

從產品市場的博弈均衡結果來看,可以發現一些基本規律:先人企業的最優利潤是技術溢出參數P的減函數,是技術差距K的增函數,而跟隨企業則與之相反。

2、技術投入博弈

在確定產品市場的博弈均衡解后,我們再來考慮各個企業在各個時點上最優利潤的總貼現問題。假定市場的均衡貼現率為r,則領先企業與跟隨企業的總貼現利潤為:

命題一:依附于人力資本介質為轉移的技術溢出效應越大,無論是集群內的領先企業還是跟隨企業的最優反應策略都是減少技術研發投入,實施不首先創新的等待型模仿―套利行為策略。

在技術溢出效應較大情形下,技術創新類似于集群內企業間的“公共產品”,跟隨企業對領先企業技術創新的模仿和復制必然會造成企業創新動力的“集體缺失”困局。這就從嚴格的理論基礎上向我們展示出這樣的一個現實局面,借助于人力資本介質轉移所內涵的技術溢出渠道,低模仿壁壘引致了企業創新能力的低端化收斂,導致企業能力同質化和在集群產業鏈低端環節的過度進入和過度競爭,容易促成創新知識共享博弈陷阱的出現,即大家都不進行創新研發,而是等待模仿他人的創新成果。

(2)初始技術差距的影響

同理,利用(10a)、(10b)與(8),我們可以得到:dl/dk<0,dlf/dk>0。

命題二:在領先企業與跟隨企業的初始技術存量距離較大的條件下,動態博弈的結果是領先企業會逐步減少自己的研發投入,跟隨企業會逐步增加自己的研發投入,最終雙方的技術能力收斂于同質化的低端狀態。

我們推演出的均衡條件清晰顯示出這種低模仿壁壘條件下企業創新能力的低端化收斂機制。即使在初始狀態存在顯著技術存量差距(K越大),領先企業與跟隨企業博弈的均衡結果是隨著增大,領先企業的創新投入減少(dl/dk<0),相反,跟隨企業的創新投入增大(dlf/dk>0),最終導致領先企業和跟隨企業的技術能力收斂于同質化、低端化狀態(即博弈的動態均衡結果是領先企業與跟隨企業具有相同的K存量,當然這個均衡的K存量相對于領先企業的初始存量處于一個低位狀態)。

四、我國地方產業集群內模仿――套利機制形成的成因分析

通過以上一系列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以人力資本介質為主的技術溢出模式下,模仿―套利行為對我國地方產業集群內微觀企業創新動力的抑制和技術創新能力的低端化、同質化收斂趨勢形成的必然性,由此理解了我國地方產業集群中集體創新動力缺失和產業升級能力缺失的內在機理。那么,是什么因素造成了我國地方產業集群內模仿――套利機制的發生?遏制這種模仿――套利機制的對策又是什么?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和剖析我國地方產業集群內模仿――套利機制形成的成因。

1、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缺失。首先,我們不難看出,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缺失是這種模仿――套利機制得以實現的關鍵因素。我們的分析指明,我國地方產業集群內模仿――套利機制的實現是與以人力資本介質和產品的反向工程介質的作用密不可分的?,F代經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精良的技術創新知識和組織知識,如果人們預期通過努力和承擔風險會獲得創新投入的補償和適當的收益,新技術、新知識就會被連續地生產出來,這就意味著必須建立相應的產權制度安排,使得創新和知識的所有者能夠獲取公正的補償和收益,這就使得專利制度和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成為知識經濟條件下產權制度的最核心部分。然而,在集群的各個發展階段中,一個實施有效的強知識產權保護策略并不是始終一致地能夠促進集群的發展和技術能力的整體提高。在集群的發展過程中,至始至終面臨著集群整體競爭優勢與集群內單個微觀企業的創新動力激勵的兩難抉擇,面臨集群宏觀層面的創新效益和企業微觀層面的創新投入的內在不一致性沖突,面臨強知識產權保護策略與弱知識產權保護策略之間的協調轉化難題。在集群發展初期,模仿――套利機制與以人力資本,介質和產品反向工程介質為主的技術溢出和技術擴散渠道,能夠有效促進集群新企業的衍生和整體技術能力的進步,進而確立集群的規模報酬遞增型競爭優勢,此時,適度的弱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可能有利于集群的整體發展;當集群發展到一定階段,必須由依賴于集聚效應中規模報酬遞增競爭優勢,轉變為依賴于自主創新的協同效應和合作效應競爭優勢時,模仿――套利機制與以人力資本介質和產品反向工程介質為主的技術溢出和技術擴散渠道的負面作用就凸現出來了。而且,這種套利行為容易形成集群內的“劣幣逐良幣”狀態,模仿先入企業的新產品再實施低成本競爭策略,就成為集群內微觀企業的最優理,直接導致集群集體創新動力缺失和產業升級動力缺失的困境。此時,有效的強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可能是突破這種困局的有效途徑。

2、政府的行業進入管制和地方政府的“隱形”補貼雙重行為,造就了激勵集群內企業進行模仿――套利行為的外在環境。中國放開了制造業,但新興服務業卻基本上是管制的,如電信、金融、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等。即使從制造業來看,其中的新興行業也是受到管制的,如汽車和一些重化工業也均存在管制性的準人條件,所以大量的“標準型”競爭企業(多為民營企業)被壓到了技術含量較低、市場充分競爭、依賴勞動密集型要素的制造業和服務業上。事實上,從我國的地方產業集群所從事的行業特征來看,80%以上都處于技術含量較低的勞動密集型行業,這與政府的進入管制是不無關系的。而且,我國的各級地方政府為了政績指標,都存在對集群企業進行各種“隱形”補貼的內在動機。具體表現為:發達地區為了保持自己的優勢,靠稅收返還來對企業進行補貼;而落后地區為了發揮“后發”優勢,靠消耗環境和資源進行補貼,這就形成了集群內的一個惡性競爭環境,不利于集群內劣質企業的退出和淘汰,助長了集群內模仿――套利機制的盛行,也導致了我國地方產業集群內企業規模普遍偏小、企業家能力趨同、產業過度進人、缺乏擁有技術創新能力的主導企業基本特征的形成與固化,極容易形成集群產業升級能力的“低端循環鎖定”狀態。

其次,政府的干預不僅僅是激勵了集群內企業的模仿――套利行為動機,更重要的是對企業能力發展的破壞。一方面,對經營權和所有權合二為一的多數地方產業集群內企業來說,企業主的關系網絡能力和個人多重目標的成本利益決策決定了企業的發展與創新能力。如果社會經濟空間中廣泛存在非生產性尋利或關系型尋租的制度空間,如房地產投機泡沫、股市泡沫、礦產開發等,出于多數地方企業家對關系性獨特能力的依賴和對技術創新制度風險的理性規避,會嚴重削弱了企業家創新投入的動機,進而限制了企業通過發展自主創新能力來獲得成長發展機會的內在動力,另一方面,政府對各種企業發展所需的要素市場的控制,包括用地、融資、稅收、行政保護等,會激勵企業將大量的資源用于積累與政府的“關系資本”,來謀求土地、融資、優惠政策等一系列具有扭曲價格的要素,造成企業能力的不平衡畸形發展。

3、最后,但未必是最不重要的,我國地方產業集

群內微觀企業傾向于選擇模仿――套利行為與低成本競爭戰略很大程度上也與現階段我國消費者的行為特征和收入不平等所引致的需求特征相關?,F發展階段的中國消費者有著“價廉物美”的普遍偏好特征。這種“價廉物美”甚至“價廉質低”的需求偏好特征在相當程度上,是由我國城鄉經濟“二元結構”特征所帶來的收入不平等因素引致而成的。首先,城市部門與廣大農村部門間的收入差距,城市之間高收入者與低收入者之間的收入差距,是制約我國消費者需求偏好的根本原因,此外,住房、醫療、教育、養老的非正常支出,限制了收人中等階層的消費欲望和消費能力。表面上看,這些消費制約因素影響了經濟的持續增長,但從深層次的微觀角度來看,這些消費制約因素是通過制約微觀企業的技術創新動力和投資行為選擇戰略來傳導其作用力的。中國消費者雖然也愿意為高質量產品支付更高價格,但是如果是在優質高價和價廉物美之間進行選擇,多數消費者會傾向于后者,這就決定了我國市場上最大多數產品是具有價廉物美性價比的典型特征,甚至是價廉質低的產品。這種“價廉物美”乃至“價廉質低”的需求偏好傳遞到企業的投資行為選擇和能力發展方面,就轉化為企業的低成本競爭戰略和對發展創新能力風險的理性規避。

微觀企業生產新產品或質量、性能改進的研發投入必須通過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來轉移和實現,因此消費者購買力和收入所決定的需求偏好就決定了微觀企業研發投入成本的可補償性。在購買力較高和偏好于高質量、高價格新產品的高收入消費者比例較高的經濟體中(如美國),消費者既愿意為高質量、高性能的產品支付更高價格,且高質量、高性能產品的市場規模相對也大,此時,微觀企業所進行的新產品生產研發投入能夠在這種經濟體中得到有效補償,因此,會激發普遍微觀企業選擇高研發投入的行為戰略和社會氛圍;相反,在購買力較低和偏好于一般質量、低價格的低收入者比例高的經濟體中(如我國),微觀企業所生產的高質量、高性能產品由于消費市場規模有限及購買力不足,并不能得到消費者的接受。并且,有限的高端市場面臨國外高質量、高性能品牌產品的競爭替代。這種情形下,微觀企業就會失去進行生產新產品或產品質量、性能改進的研發投入激勵動機,轉而選擇模仿―套利行為與低成本競爭戰略就成為其最優理。

篇(2)

不得不承認,紡織行業雖然不能稱為“夕陽產業”,它目前卻處于“夕陽產業”的經營狀態。

這個在我國非常有基礎,并且在改革開放之后就得到蓬勃大發展的產業,淪落到如今2/3的企業處于虧損或者微利的地步,就必然引起人們的反省和思考。

紡織業衰落

眾所周知,是內憂外患使得我國的紡織企業處境尷尬。

當前,受人民幣大幅升值、出口退稅降低、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飆升等不利因素影響,紡織服裝行業的成本不斷攀升。前5個月,紡織行業虧損企業10498家,全行業虧損面擴大到22.85%,比去年同期增加1.57%。

另一方面,據第一紡織網統計,2008 年前5個月,我國累計出口紡織品服裝713.16 億美元,同比增長12.42%。其中出口服裝及衣著附件376.43 億美元,同比僅增加7.03%,增幅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并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11個百分點。

第一紡織網總編輯汪前進則直言:“紡織行業的衰退已成為難以改變的現實”。他解釋說,在國家統計局統計的39個工業大類行業中,紡織三大子行業均表現十分低迷,其中,紡織業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長速度12.2%,服裝、鞋、帽制造業累計增長速度12.5%,化學纖維制造業累計增長速度為6.7%,分別較今年上半年回落了0.5、0.6及1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回落了4.7、4.4及10.6個百分點。

針對紡織行業的急劇減速,汪前進表示,第一,經過持續多年的高增長,中國紡織經濟到2007年已經呈現出顯著的“結構性過?!?;第二,以美國次貸危機為導火線的世界經濟調整,也對我國紡織業形成了很大的沖擊。

紡織行業的資深學者對汪前進的觀點表示贊同?!白?000年以來,紡織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連續高增長,2003年和2004年一度達到100%以上。2005年增幅雖然有所回落,但總體仍保持近40%的增長?!彼麑τ浾哒f,“過度的增長主要表現在規模上,并沒有促使紡織產業的升級和品牌的建設,這就為整個行業的衰落埋下了隱患?!?/p>

投資熱降溫

整個紡織行業盈利能力的下降,多數企業對于后續投資信心的缺乏,直接促使了紡織行業投資熱的降溫。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7月,我國紡織行業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累計實現投資1534.10億元,同比增長13.14%,增速比2007年全年水平降低12.60%。

而投資增長一直是拉動紡織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投資的劇減,必然抑制了紡織經濟的增長;紡織經濟的緩慢增長,又減弱了投資的信心。紡織行業的惡性循環就此產生,整個行業自然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面對行業困境,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說:“最根本的還是行業內部如何提高勞動生產率,通過科技與品牌方面的價值創新來提高收益。”他一再強調,中國紡織服裝企業決策者千萬不要把擴大規模放在第一位。

這是一場紡織行業產業升級速度與成本增加速度的競賽。

紡織行業的專家、學者也一致認為,當前中國紡織行業所面臨的困境,正是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所必須跨越的必然階段。

“我國的紡織產品附加值低,只能依靠低廉的價格和龐大的數量獲取利潤,當人民幣升值、成本上漲等因素一起涌來的時候,也就是我國眾多企業倒閉的時候。”不少專家表示憂慮,“所以,過去傳統的營銷模式和經營思路到了必須改變的時候了?!?/p>

然而,紡織企業的又一個難題出現了,那就是資金。

正如紡織行業分析師馬遠征所說,“當前困境下,紡織服裝行業生存挑戰的最重要的要素是現金流的保證。”

就是沒有了資金的保障,許多中小企業處在了進退維谷的境地。鑒于紡織行業的狀況,江蘇等地的銀行也對中小企業亮起了紅燈。

對于這一點,江蘇常熟某羽絨服生產企業的副總王江濤深有體會。他一周內跑了三家銀行,每次都帶齊公司的材料、房產證、企業購銷合同、信用證等貸款手續,卻空手而歸。

尋找紡織企業的出路

當然,在紡織企業不景氣的狀況下,國家也在積極宏觀調控,幫助企業度“寒冬”。

首先,國家對部分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回調2個百分點,使得紡織服裝的出口困境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其次,央行近日宣布,從9月16日起,下調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和中小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

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紡織行業中小企業的壓力,但具體收效如何呢?

汪前進表示擔憂,他說:“雖然,此次貸款降息有利于降低企業的貸款成本,減輕其財務負擔,特別是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有利于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持,擴大投資需求。但就紡織行業面對的大環境而言,這次‘兩率’下調并不值得興奮。政策調整的出臺,已經說明全球經濟風險的嚴重程度。恐怕美國次貸危機新一輪的傳導效應又會出現了?!?/p>

正如杜鈺洲會長所說,紡織企業的根本出路還是在行業內部。

可喜的是,已經有一些企業開始探索,并且取得了成效。

據報道,浙江的一家企業已經研制出用牛奶和大豆制作的布料,這種雙蛋白纖維面料不僅舒適、透氣,手感還很好。目前,全國僅此一家。難怪該企業負責人不無自豪地說:“定價權在自己手中,我愿意打多少利潤是我的事。”

山東省高青縣農民則依托當地棉花資源優勢,順應“崇尚綠色、回歸自然”的市場需求,變“棉”為“衣”,使得具有濃郁鄉土氣息和傳統民族特色的純棉手工“老粗布”,成了饋贈親朋好友的“特產”,不但使紡織服裝企業重現生機,還為農民增收致富找到了新的途徑。

浙江紹興則把節能降耗作為增收的硬功夫。據了解,染紗行業企業最大的成本就是能源成本。本著“節約能源就等于節約成本,浪費能源就是污染”的經營理念,紹興的染紗企業將生產過程中的冷凝水、冷卻水100%回收后再用于生產,并對生產工序中的中水進行深度處理。僅此一項,就為企業節約用水175萬噸,節省污水處理費161萬元,使生產成本降低了近50%,大大舒緩了經營壓力。

篇(3)

受“寒流”影響,中國紡織行業有點“凍傷”。在這個充滿“內憂外患”的特殊時期,空氣中彌漫著一種不安,未來會怎么樣,大家顯得有些迷茫。此時,在這個“經濟最為困難的一年”的關鍵時期,信心顯得格外重要。正如溫總理所說,“在經濟困難面前,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p>

是的,此刻,我們需要堅定信心。有了信心,才有戰斗的力量、開拓的勇氣和美好的未來。

信心源于對當前紡織行業的正確認識。受“寒流”影響,我們的紡織出口是顯得有些不足、內銷不振,但困境面前,紡織行業的基本面是好的,競爭優勢仍然存在。比如,紡織行業中企業主力軍優勢明顯,雖然只有1/3,但他們卻創造了全行業利潤98%;我國13億人口的國內市場,有著很大的消費空間,這對出口企業轉型提供了廣闊的市場;中國紡織品的質量、價格已經得到了國際市場大眾消費者的認可,世界人民禁不住物美價廉的中國紡織品誘惑;我們國際一流的加工制造水平、完整的產業鏈配套優勢以及一批比較優秀的企業家、高水平的工程技術人員、素質較好的工人隊伍,這些都是若干年內中國紡織行業的競爭優勢??吹郊徔椥袠I今后發展的前景,我們的心中怎么會不充滿信心。

信心源于國家的政策調整與扶持。為助力紡織行業走出困境,國家三次上調出口退稅率;進一步減輕企業稅費負擔;開辟信貸“綠色通道”,解決輕紡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暫停輕紡加工貿易臺賬保證金“實轉”政策:增值稅轉型改革以及安排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持輕紡等重點行業開展專項技術改造。這些利好政策的陸續出臺,為緩解當前身處轉型“陣痛”的紡織行業來說,無疑是推動產業升級,加快結構調整的及時雨、助推器。這不僅彰顯了政府促內需、保增長的決心,表明了國家對紡織行業的重視,更增強了我們紡織人的信心。一項項措施,一條條政策,猶如午后和煦的陽光,照在身上,暖在心里,給我們力量。

信心源于我們自身的努力。因為沒有誰,會比我們自己更相信自己。面對困境,企業只有練好內功,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才能增強抵抗風險的能力,處于不敗之地。

篇(4)

二、紡織品外觀設計知識產權保護困境

首先,我國紡織品外觀設計行業的整體社會形象遭到破壞,甚至出現誠信危機,在知識產權保護日漸受到重視的國際社會逐漸喪失了相應的話語權,在國際貿易爭端中處于受審地位,區域競爭優勢被逐漸削弱[2]。特別是在當前經濟危機背景下,眾多紡織品生產和貿易大國都積極調整自身發展政策來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中國紡織業的發展也面臨著來自世界各國的壓力,而紡織品外觀設計知識產權的侵犯陰影無疑增加了紡織品行業發展的難度。其次,大量紡織品外觀設計知識產權糾紛直接導致了世界各國對我國實施貿易壁壘的依據,對我國紡織品行業的發展設置了新的障礙。在實質上,國際配額制度正式取消后,世界紡織品貿易并沒有真正實現市場貿易自由化,反而在發展中出現了一系列的勞動標準、綠色壁壘、技術壁壘等限制貿易的措施,給紡織產品的出口造成了一定的發展障礙。在自由貿易體制的影響下,知識產權保護就成為貿易限制行為的“官方”理由,而我國紡織品外觀設計知識產權侵犯現象的頻繁出現,成為發達國家設置貿易限制的重要依據,對我國紡織品行業發展產生不良影響。最后,知識產權侵犯行為對我國紡織品外觀設計的創新之路產生著極為不利的影響,甚至導致相關產品失去品牌升級的機會[3]。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影響下,現代紡織品工業逐漸向著知識技術密集型轉變,新興的紡織工藝與技術得到了不斷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國紡織品外觀設計市場的競爭愈加激烈。而侵犯外觀設計知識產權的行為雖然能夠使企業在短時間內獲得一定利潤,卻必然會產生“劣幣驅逐良幣”不良帶動效應,對外觀設計行業的自主創新以及品牌發展產生不良影響,甚至限制產業升級的進一步發展。

三、以中國輕紡城為例探究走出外觀設計知識產權侵權困境的對策

(一)中國輕紡城應對紡織品外觀設計知識產權侵權困境的措施

位于中國浙江紹興地區的中國輕紡城為應對外觀設計知識產權侵權問題,創造性的建立起“花樣”登記保護體系以及省域間聯動維權體系,切實推進浙江省的傳統紡織業實現了“智造”性質的升級,外觀設計侵權現象得到了有效遏制。首先,以花樣保護應對花樣抄襲。近幾年,中國輕紡城的花樣盜仿現象曾經一度泛濫,嚴重影響了外觀設計企業進行設計創新的積極性。鑒于此,浙江省聯合紹興市縣三級工商管理部門對侵權問題展開系統的研究,針對侵權問題司法保護周期相對較長的難點,結合著作權法中的相關條文,將“花樣”作為紡織品外觀設計中的特有性質進行保護,最終通過版權以及工商部門的聯合協作,扭轉了惡抄風氣。其次,由一地的本地治理轉變為多地的聯合維權,真正實現了多地聯合知識產權保護,浙江省工商管理部門聯合我國其他各省市工商部門和紡織業相關行業組織,共同起草制定了紡織品外觀設計知識產權保護協議,打開了我國跨省合作實施紡織品知識產權保護的新局面[4]。第三,以智造引領行業產業升級。紡織品外觀設計的知識版權受到相應的保護,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國輕紡城興起了創新“智造”的,推動了輕紡城紡織行業的發展。但是,同時,紡織品外觀設計商業價值相對較低,創意附加值不能在市場機制中全面反映出來,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行業的發展。為此,當地政府通過實施外觀設計知識版權保護以及引入相應的市場交易機制,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外觀設計的創意性發展,為紡織業行業的生機創造了相應的條件。

(二)我國紡織業行業走出外觀設計知識產權保護困境的對策

我國政府工商管理部門以及紡織行業的相關組織為應對紡織品外觀設計知識產權侵權問題,積極探索了一系列措施,希望能夠改善當前紡織品行業知識產權保護現狀,如加強政府管理力度、構建四位一體保護體系、強化教育宣傳、嚴格版權授權登記流程、加強品牌建設、規范管理、助推創意產業、保護商業機密、鼓勵企業創新、強化行業自律以及嚴格版權侵權糾紛處理等,下面本文選取其中幾點進行具體分析:其一,積極構建四位一體保護體系。各省市紡織行業和相關部門應該積極創建紡織品知識產權保護聯席會議制度,并根據各省市自身發展情況成立相應的知識產權保護、花樣版權登記管理辦公室以及外觀設計知識產權保護促進中心等,最終形成集政府部門監督管理、行業組織協會自律和司法部門司法支持于一體的三級部門聯動機制。政府工商管理部門也應該在我國現有法律的支撐下制定相應的產權認定和保護規定,以政府工商保護為行業知識產權保護提供相應的保障,最終形成上述三級聯動機制與工商管理部門仲裁調解相聯合的四位一體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其二,加強教育宣傳。在工作中應該堅持將提升行業內各個企業的紡織品外觀設計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作為提升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質量和水平的前提。政府可以聯合行業相關組織積極組織各企業領導和設計人員開展知識講座,進行集中性教育;同時,以市場座談會為依托,開展階段性教育;圍繞紡織品外觀設計這一主題開展專題性教育,積極聯合相關媒體部門做好動態宣傳教育,多方聯動,保證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能夠深入人心,為設計人員提供良好的行業氛圍,激發設計人員的創新意識。其三,加強規范管理。積極定制并廣泛實施大戶聯系制度、信用公示制度以及信用黑名單制度等一系列日常工作機制,進一步將紡織品外觀設計知識產權保護與紡織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企業誠信度相掛鉤,逐步改善單打訂單的不良現狀,多頭并進,促使現代社會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能夠向著規范化、制度化、標準化以及常態化方向發展。同時,不斷在企業內部控制中完善工作人員保密管理制度,確保能夠對商品外觀設計知識產權實行長效管理。其四,推進行業自律。根據各省市紡織品外觀設計知識產權保護現狀適當成立跨行業自律組織——知識產權保護促進中心,積極引導防止行業中的相關行業組織以及與紡織貿易相關的市場商會參加。通過加強行業日常管理,推進行業組織以及市場商會之間實現良性溝通,聯合維護紡織品外觀設計知識產權。同時,可以組織行業管理組織創立外觀設計版權事務所以及維權中介機構等單位,為版權保護提供更為廣闊的渠道,逐步促使紡織行業市場知識產權保護正式步入到專業管理軌道中。其五,鼓勵紡織企業積極創新。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開展不僅改善了我國紡織行業外觀設計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促使紡織行業逐漸走出侵權困境,在現代社會得到了更好的發展。同時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各項成果的取得也極大促使相關企業開始加強對紡織品外觀設計進行和創新,通過獨創增加產品的商業附加價值,逐步提升企業的市場核心競爭力。目前我國已經有一大批企業成為國家企事業單位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試點單位,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推動了我國紡織行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深化開展。

篇(5)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從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下稱“中紡聯”)了解到,2012年全國3.7萬戶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總產值達57810億元,同比增長12.3%。但全社會口徑紡織品服裝出口同比只增長3.3%,創近幾年新低。

兩大因素再次困擾紡織企業特別是中小紡織企業發展:一是由于國內棉花收儲政策造成的國內棉價與國際棉價差價過大,導致企業出口競爭力下降;二是銀行系統對紡織行業融資政策收緊,造成企業融資困難。

招工未出現大缺口

“去年的一年并不容易?!?月31日,2012年紡織行業經濟運行情況及2013年發展趨勢會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的開場白沉重。

2012年,紡織行業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國際市場低迷。1—11月美國和歐盟紡織品服裝進口總額同比分別下降0.9%和5%,國內出口企業訂單不足。

福建省紡織服裝出口基地商會的調研報告顯示,目前服裝企業仍在去庫存,整體缺乏明顯回升動力和對紡織行業的帶動力,多數服裝出口企業反映,手中少有新增訂單。

此外,中紡聯的調研報告指出,國內外棉價差持續拉大,受國內管理政策影響,2012年底國內棉價大幅高出國際市場,嚴重影響了棉紡產業鏈的競爭力。1—11月我國棉紗出口額同比下降8.9%,進口額卻大幅增長56.1%。

受此影響,2012年我國紡織行業所占國際市場份額有所下降,1—11月在歐盟和日本進口市場中所占比重雖保持73.2%和40.1%的高位,但較上年同期分別下降了1.8和1.1個百分點。

中紡聯報告指出,2012年國內棉價比國際棉價高出5000元/噸,福建省涉棉企業國際市場競爭優勢被削弱,紡織行業中兩大主要產業——棉紡、化纖面臨巨大困境,效益明顯下滑。

不過,與往年相比,處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紡織行業在用工方面卻沒有出現大的缺口。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高勇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去年不少中小企業關停,分流的勞動力流向了大型企業,大企業今年用工緊缺的局面略有緩解。此外,隨著紡織行業產能向中西部轉移,尤其是中部有大量的勞動力留在家鄉,所以相對來說,現在的用工環境不是那么緊張?!?/p>

棉價倒掛之憂

一般而言,棉花原料占棉紡織品成本70%以上,去年以來國際棉價大跌,國內棉價由于國家收儲價(1.98萬元/噸~2.14萬元/噸)的托舉作用,每噸市場現貨價穩定在1.95萬元左右,高出國際棉價5000元。

福建省紡織服裝出口基地商會的調研報告算了一筆賬:按1.1噸棉花生產1噸棉紗計算,噸紗原料成本2.15萬元,人工、電費、折舊、財務管理費用和機物料消耗約0.7萬元,噸紗成本不低于2.8萬元,去年至今市場售價約為2.6萬元,意味著棉紡織企業每生產1噸棉紗將虧損2000元。

一家龍頭企業的棉紡織廠2011年盈利6000萬元,2012年由于棉價成本虧損2200多萬元。另一家上市公司下屬的晉江、江西、山東三個棉紡廠2011年全部盈利,2012年全部虧損。其江西棉紡廠選址在產棉區,盡得地利和區域政策優惠,2011年盈利2000多萬元,2012年也虧損800多萬元。

高勇介紹,過去十幾年,國內和國際棉花差價始終保持在每噸1500元到2000元。在這樣的差價下,國內的紡織行業還保持著強大的競爭力。

但現在國內與國際棉花差價達到每噸5000元?!八阅壳拔覀兊囊庖娛?,如果政策將國內棉價調到高出國外每噸2000元左右,我們可以接受,紡織業仍可以保持相當的競爭力。”

高勇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介紹,造成目前國內與國際棉價差距的原因是,2010年開始,國內棉價一度高到33000元/噸,國際棉價也盯著國內棉價走,當國內棉價從33000元往下跌時,為托住棉花價格,國家出臺了19800元/噸的收購價格,將國內棉價穩住。

但是國際棉價還在繼續下跌,與國內形成了巨大的差價。政府為了保護棉農,第二年繼續提高棉花收購價到20400元/噸。

之后,為了應對這樣的價格差距,中國政府加大在國際市場的采購力度,但是仍然沒有把國際市場的棉價抬上來,反而形成了巨大的庫存以及國內高企的棉價,給紡織行業帶來了巨大壓力。

王天凱表示,現在的棉花價差問題,實際上反映的是不完全的市場經濟——前面的收儲棉花是計劃經濟行為,后面的企業參與市場競爭是市場經濟行為。

“為了破解國內、國際棉價倒掛給企業帶來的困境,我所知道的政府部門的政策就是拋儲,想以19000元/噸的價格拋300萬噸,這樣的拋儲價格實際上政府已經給補貼了,未來會拋多少取決于政府的承受能力?!备哂赂嬖V記者。

融資被扼喉

“在融資方面,我們始終困難?!痹谙颉吨袊洕芸酚浾哒劶凹徔椘髽I融資狀況時,高勇有點激動。

事實上,在2012年第一季度,紡織行業企業融資難就已經非常嚴重。紡織行業中的中小企業占比達99%,在國內各行業中密度最高。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新聞發言人孫淮濱介紹,紡織行業內貸款利息上浮嚴重,2012年一季度利息增長超過34%,“負擔很重”。

記者查閱多家紡織類上市公司年報發現,其應付利息較高,顯示融資成本高企。

讓高勇激動的原因在于,銀行總是把紡織行業作為一個“有潛在風險的行業”。“今年年初與去年年底那幾天,國有銀行列出了2013年要控制貸款和限制貸款的行業,仍然把紡織放在限制貸款的行業中,我們認為這是非常不公平的?!备哂抡f。

篇(6)

二、浙江省紡織產業集群現狀及趨勢浙江產業集群是一種新經濟地理現象,這種集聚產業組織及空間形態在發揮地區比較優勢、資本積累、提高區域競爭力上具有重要作用。浙江產業集群數量眾多,門類齊全,且具有鮮明特征,主要以中小企業和傳統產業為主、以“專業市場+工廠”為主要經營模式,以特色工業園區為地理組織形式。在專業化類型上,主要有紹興輕紡產業群、海寧皮革產業群、嵊州領帶產業群、永康五金產業群、永嘉紐扣產業群、樂清低壓電器產業群、桐廬制筆產業群、諸暨襪業群等。《浙江省紡織產業轉型升級規劃(2009-2012)》指出:產業集聚發展形成了一批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紡織特色產業集群。該省紡織行業主要集中在紹興、杭州、寧波、溫州、嘉興、湖州、金華等市,產業規模占全省紡織工業98%,形成一批在國內外市場上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產業集群,如紹興、蕭山化纖及化纖面料,寧波、溫州服裝,杭州女裝,余杭、海寧家用紡織品,桐鄉毛衫,諸暨、義烏襪業,嵊州領帶,天臺工業用布等產業集群。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授予紹興、蕭山、海寧、桐鄉“中國紡織產業基地”稱號。浙江省紡織企業在全國紡織行業中占據重要地位。江龍控股是紹興市大型印染企業,集研發、生產、加工和銷售為一體,擁有浙江江龍紡織印染有限公司、浙江南方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方圓紡織超市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2004年8月江龍投產,當年出口2000萬美元。2005年銷售額超過6億元,凈利潤達7000萬元。2005年起,江龍控股開始規模擴張。2006年在新加坡股票交易所上市交易,募集資金5億元。江龍控股上市后資產迅速膨脹,從1家企業擴張為8家企業,涉及印染、紡織、貿易及房產等行業。2007年初斥資2億元進口11條特寬幅生產線,建成國內最大特寬印花生產線。短短幾年內,江龍控股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然而,2008年國內外經濟形勢發生重大變化,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資金成本高企,宏觀經濟環境不確定增加,外部需求急劇萎縮。江龍控股在快速擴張后陷入嚴重財務危機。紹興市外經貿局資料顯示,江龍控股總負債22億元,其中銀行貸款12億元,民間借貸8億元,貨款2億元。在企業間資金聯系上,相互提供擔保很普遍,從而企業之間形成復雜擔保鏈。僅浙江雄峰進出口有限公司就為江龍控股提供擔保4.5億,同時江龍控股也為其他企業提供大量擔保。江龍控股陷入困境后,這些有擔保關系企業也面臨巨大擔保風險。2008年11月25日,紹興當地法院、政府召集供應商和民間借貸債權人,商討江龍控股債務問題。這樣,江龍控股成為發生資金鏈斷裂又一紡織企業。

三、財務危機形成、演化及影響不利行業經濟環境是紡織制造企業所面臨的共同困難?;w行業競爭激烈、利潤微薄。工業與信息化部資料顯示,2008年中國紡織業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外需不足導致紡織業出口受阻、效益下滑。2008年前11個月,紡織行業實現利潤1026億元,增幅由2007年同期增長36.9%轉為下降0.7%;虧損企業虧損額為221.3億元,同比增長97.7%,虧損面達到20.4%。全年累計出口1851.7億美元,同比增長8.2%,增幅較2007年下降10.7個百分點。事實上,宏觀經濟環境不僅對信用風險,還對企業融資決策如負債和債務期限產生重大影響。正如Shleifer和Vishny(1992)所強調,企業負債能力取決于當前經濟環境。一般地,在繁榮時期,企業能夠借到更多資金。當企業能夠動態調整資本結構時,調整速度和規模取決于當前經濟環境。尤其是,企業在繁榮時期應該比衰退時期更經常且更小幅度調整其資本結構。江龍控股發生資金鏈斷裂,既有外部宏觀經濟環境因素影響,更重要的是企業內部機制問題。為了滿足日常運營、規模擴張和多元化經營需要,江龍控股多渠道融入資金,然而未能對自身償付能力和行業前景進行風險評估,表現在短期融資用作長期投資,較高財務杠桿,以及資產負債期限嚴重不匹配等,最終釀成資金鏈斷裂。由于發生運營或者支付困難,企業資金鏈斷裂可能導致債務危機發生,進而無法償還到期債務。江龍控股財務風險主要有:運營資金不足、賬期風險、流動性風險以及擔保風險等。具體地,運營資金不足表現為:超過其負債能力,進行規模擴張;營運資金被長期擠占,即長期運營資金無法在短期內形成收益。企業資產負債期限嚴重不匹配。為彌補營運資金缺口,企業借入短期資金,大量增加流動負債,容易引發流動性風險。此外,企業運用財務杠桿,大量借入銀行短期貸款購置長期資產,造成企業清償能力下降,易引發流動性風險。江龍控股擔保鏈條長,擔保相關方損失產生連帶風險,容易引發資金鏈斷裂。

1.過度規模擴張。崛起后,江龍控股未能充分評估企業自身資金能力,迅速進行規模擴張和多元化經營。2007年,江龍控股以承債方式收購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背負4.7億元巨額債務,同年還收購了方圓制造、百福服飾等企業。此外,斥資2億元進口11條生產線。在公司長期資本來源不足情形下,為了滿足長期投資需求,江龍控股借入大量銀行信貸和商業信用。據統計,截至2008年10月,江龍控股持有銀行貸款約12億元。然而,企業規模擴張具有資金需求量大、周期長、變現能力弱等特點,這些長期投資無法在短期內獲得收益。因此,對資金周轉有更高要求,若超出自身能力過度負債,則容易引發債務危機。顯然,這種短融長投融資策略大大降低企業資金流動性,并加大償債風險。

2.激進融資策略。債務融資是企業重要融資決策,其中債務內部結構如債務期限很重要。合理債務期限結構可以降低債務融資成本和提供管理者激勵。激進籌資策略具體表現在較高財務杠桿和高利息民間借貸。江龍控股資金問題早已顯現,2007年開始,江龍集團就拖欠300多家供應商貨款2億元。相比供應商,銀行和民間借貸是更大債權人。目前,包括未到期貸款、信用證,江龍控股在銀行授信余額為11.3億元,涉及浙江、上海等地14家銀行,其中工行紹興分行為最大債權人,涉及授信余額為3億元,建行紹興分行為第二債權人,授信余額1.2億元。紡織行業是對外依存度很高的競爭性行業,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下信貸緊縮,外部產品需求急劇萎縮,企業應收賬款逾期支付和存貨增加,出現暫時資金短缺。然而,國際資本市場短期借貸凍結,國內金融機構收緊信貸。非正規金融成為短期融資重要渠道。浙江省民間資金充裕,非正規金融交易活動活躍。像其他許多浙江制造企業一樣,在正規融資渠道不暢下,江龍控股向民間借貸融資,維持企業正常運營。江龍控股民間借貸鏈條長,利息高,導致資金成本高企,僅2008年支付民間借貸利息就高達2.8億元。高利息民間借貸暫時解決企業短期資金短缺問題,但民間借貸市場不完善且缺乏相應法律保護,民間借貸自身利息高、期限短,民間借貸蘊含巨大違約風險。當無力償還貸款時,浙江企業往往從民間借貸公司融入短期高利貸,獲得銀行貸款后再償還高利貸。但由于銀根緊縮政策,當從民間獲得融資償還貸款后,銀行不再提供貸款,這直接導致江龍控股資金鏈斷裂。當地擔保公司也是江龍控股高利貸融資重要渠道,擔保公司從民間低息融入資金,高息向江龍控股提供資金。因此,借貸成本大幅攀升。事實上,債權人再融資決策很重要。債權人在對企業前景產生擔憂下,容易引發債權人信任危機。到期債務不予展期,債權人加緊未到期債務收貸。商業銀行可能收回到期債務后不再提供融資,這在其他債權人中產生恐慌。江龍控股面臨這樣財務困境,不同債權人爭相收回貸款,使江龍控股陷入嚴重流動性風險。為什么債權人停止其債務展期?如果到期債權人當前為債務展期,將來可能遭遇未來到期債權人撤回資金引起企業清算。從而,未來到期債權人對當前到期債權人施加外部性。債務即將到期的債權人可能希望收回貸款不再續貸而不是面臨清算風險。企業在危機期間經歷再融資凍結,使用固定短期債務為風險長期非流動性資產融資。由于擔心未來市場惡化,短期債權人拒絕為債務再融資,這導致企業發生財務困境。短期債務對企業產生負債方風險,或者融資風險。再融資風險是加重危機的加速器。再融資凍結顯著特點是債權人拒絕債務展期,因為擔心未來債權人也拒絕再融資。企業為長期非流動資產融資,使用固定短期債務并必須持續債務展期。債務固定性質產生負債方風險,以債務擠兌形式存在(He&Xiong,2009a)。一般地,固定短期債務產生跨期協調問題或者債權人信心不足,當企業基本面足夠低,債權人拒絕為債務展期。因此,到期債權人再融資決策取決于其對未來債權人是否再融資的預期。另外,Calomiris和Kahn(1991)強調短期負債作為道德風險約束機制的作用,如阻止管理層風險轉移(Jensen&Meckling,1976)。短期債務降低資產負債表資產方風險并增加價值,類似于存款人對銀行部門是價值增加的,金融機構自身脆弱性給存款人提供激勵,監督管理層從而緩和問題(Diamond&Rajan,2001;Diamond&Ra-jan,2000)

3.關聯擔保風險?;ケT谄髽I聯系中很普遍,加強了金融聯系。復雜擔保關系使江龍控股背負巨額潛在債務,承擔沉重擔保風險,財務風險日益加劇。紹興一些較大規模企業,依靠銀行貸款進行規模擴張,市場流動性充足為其提供了發展機會。然而信貸緊縮下,市場流動性大幅降低,高負債企業隨即陷入嚴重困境。為了維持投資項目,企業從民間融資,主要采用連環擔保。企業內部資金鏈條環環相扣,行業、地區之間橫向和縱向眾多企業也構成“網狀”資金鏈條結構。當地8家企業為江龍控股提供擔保,其中浙江雄峰進出口有限公司提供4.5億擔保,加上浙江稽山印染有限公司、浙江五洋印染有限公司,這三家企業給江龍控股提供擔保占其借款總額80%以上;華聯控股、展望集團、加佰利控股集團、浙江天馬、永隆實業、南方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浙江賜富集團有限公司等眾多企業也都是擔保鏈上關聯企業,這些企業之間都存在互助擔保。江龍控股旗下南方控股集團也為華聯三鑫提供擔保,這兩家企業本身涉及互保企業很多,形成長擔保鏈條。

四、財務風險管理江龍控股資金鏈斷裂形成和擴散機制,具有民營企業一般特征。

1.加強運營資本管理。企業一開始運營,尤其是一旦企業開始增長,需作出如下決策,如何投資資金,維持多少現金和存貨,給客戶提供多少融資,如何獲得必要資金以及發行多少債務和以什么條件,這些對企業現金流和利潤有重要影響。影響困境企業發生債務支付違約概率的重要因素是企業所持現金和其他流動性資產,這反過來影響企業保留現金儲備的決策,現金儲備可用于投資或者向股東支付。存在金融摩擦和困境成本時,負債企業需考慮現金和投資決策共同決定。存在金融摩擦和困境成本,風險企業愿意維持更高現金儲備以減少未來發生現金短缺的概率。由于市場摩擦,未來現金流無法都用作抵押,違約成本高。在這一設定下,更多投資表示未來更高現金流。同時,更高現金儲備表示債務到期時發生現金短缺概率更低。

篇(7)

進入到2008 年,伴隨著人民幣的持續升值和勞動力成本的上升,行業面臨的內外部壓力不斷加大。從近期中央工作的動向上來看,政府將加大對低污染和解決勞動力就業行業的扶持,對紡織服裝企業也將由前期的調控轉為扶持政策。

業內人士認為,上調紡織服裝企業出口退稅率的直接效果最佳,出臺的可能性較大。

出口退稅實際上是一國政府對該國出口企業的一種補貼措施,目的是使出口貨物以不含稅價格進人國際市場以促進對外出口貿易,這一制度在國際貿易中被各國普遍接納和采用。這實質上是對出口貨物退還或免征增值稅、消費稅的一項稅收政策,我國從1985 年開始實行出口產品退稅政策,2004 年至今三次下調出口退稅率至目前的11%的水平。

數據顯示,2008 年1~5 月全國紡織工業實現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同比增長17.38% 和8.37% ,增幅同比減少6.6 和35.5 個點;出貨值同比增長2934 億元,同比僅增8.66%; 財務費用170.6 億元,同比攀升28.4% ;全部從業人員平均人數累計同比增長0.69%;行業虧損面22.85% ,較去年同期上升1.85 個點;2008 年1~5 月紡織工業毛利率10.65% ,利潤率3.43% ,分別較去年同期下降0.23 和0.19 個點。市場人士分析,經濟放緩和人民幣加速升值等壓力下行業增速和盈利能力或將繼續下滑。

據記者了解,2007 年國內紡織服裝的出口總額為1711.7 億美元,其中服裝出口1151 億美元,紡織紗線、織物及制成品出口561 億美元。今年前6 個月紡織品出口累計增速26.8%,服裝出口累計增速3.4%。

“假設8 月份出口退稅政策出臺后,全年服裝出口增速為10%,紡織品出口增速為25%,則2008 年服裝行業將增加稅前利潤107 億元,紡織行業將增加29.6 億元,全行業合計約增加稅前利潤136.6 億元?!奔徔椃b行業分析師韓梅認為,“從今年出口情況來看,紡織服裝企業面臨的壓力較大。

篇(8)

至2012年,ST上市公司約占A股全部上市公司總數的7.06%,ST公司一般是財務狀況或其他情況異常的公司,應給予更多的監控和關注。ST公司為財務困境公司,學者大量以案例和實證方式從財務困境預警等角度分析研究ST成因,公司摘帽、脫困手段及對公司的影響。本文認為,大多數企業財務困境的形成是一個過程,應關注企業財務困境的形成路徑。本文結合德棉股份的案例,從財務困境的形成路徑出發,從企業風險角度分析企業財務困境成因,在分析公司治理、企業風險和財務困境關系的基礎上,討論企業風險對企業財務困境的預警作用,并分析了企業財務困境形成的直接原因及其深層次原因。

一、公司治理、企業風險與財務困境

(一)財務困境成因探析 Wruck(1990)認為財務困境是由經濟低迷、行業進入衰退期以及管理不善等因素導致的,可以將企業陷入財務困境的原因區分為內因和外因。趙國忠認為內因包括財務因素和非財務因素,其中非財務因素是誘發財務困境的深層次原因。財務因素受企業戰略及經營管理決策影響,是企業決策的后果,而非財務因素往往代表企業的決策行為和決策過程,對企業財務狀況產生較為深刻的影響。翟金花指出,陷入財務困境的企業都存在公司治理方面的問題。本文認為公司治理機制失效將嚴重影響企業的決策過程及運營過程,甚至導致企業財務困境。結合吳軼倫和任浩的分析思路,通過對公司治理、企業風險及財務困境三者間關系分析,本文得到財務困境路徑,如圖(1)所示。公司治理是企業戰略管理和運營管理的基礎,公司治理決定企業戰略和運營管理系統的良性運轉,其中,戰略管理主要負責企業資本結構決策和資本預算決策,二者決定了企業對于籌資性以及經營性固定成本的投入,而這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杠桿大小,經營杠桿系數越大,企業總風險越大。風險可能引致損失,也可能帶來收益。當企業風險在企業風險承受范圍以內,杠桿效應能夠帶來良好的業績和提升企業價值;但是當企業風險超出其承受水平,杠桿負效應很可能使企業出現業績虧損,導致企業價值下降,最終面臨財務困境。因此,公司治理失敗是引致企業財務困境的根源,而企業風險管理失敗是企業陷入財務困境的直接原因。企業風險的不確定性主要表現在當期投資所期望收益與實際收益之間的差距。企業面臨的風險劃分為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對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的計量有多種方法,可以用杠桿系數和相關變量的方差、均方差和變異系數對企業風險進行計量,結合數據的可獲得性和本文分析角度等因素考慮,本文認為對企業風險衡量可以息稅前利潤(EBIT)為起點,將企業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聯系起來,以杠桿理論為工具,對企業困境進行分析。

篇(9)

――以一般貿易出口為主。2008年廣東省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紡織服裝187.8億美元,下降31.4%,占同期廣東省紡織服裝出口總額的55%;同期,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133.7億美元,微降0.3%,占同期廣東省紡織服裝出口總額的39.2%。

――對香港、美國出口下降明顯,對歐盟出口大幅增長。2008年廣東省對香港、美國分別出口紡織服裝108.1億美元和41.5億美元,分別下降13.2%和15.3%;對歐盟出口64.1億美元,增長73.3%。對上述三個市場出口合計占同期廣東省紡織服裝出口總額的62.6%。

――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小幅增長,私營企業大幅下降。2008年廣東省外商投資企業出口紡織服裝146.1億美元,增長2.9%,占同期廣東省紡織服裝出口總額的42.8%;私營企業出口120.7億美元,下降41.9%,占總額的35.4%;此外,國有企業出口62.6億美元,增長11.5%,占總額的18.3%。

――服裝出口大幅下降,紡織品出口增長較快。2008年廣東省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253.5億美元,下降25.3%,占同期廣東省紡織服裝出口總額的74.3%;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87.8億美元,增長8.8%,占同期出口總額的25.7%。

紡織服裝業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是我國的支柱產業之一,在提供就業、解決“三農”問題、促進農村城鎮化建設等方面,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紡織服裝業遭受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上漲、人民幣升值、加工貿易政策收緊等因素的影響而陷入困境。另外,最近不斷蔓延深化的金融危機更是重創我國紡織服裝業,出口遭受嚴重沖擊,面臨嚴峻的生存危機。

為了幫助紡織服裝業擺脫困境,大力支持支柱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國家于2008年7月31日和10月21日出臺政策,分兩次將部分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從11%上調到14%;隨后又出臺了擴大內需十項措施和促進輕紡工業發展的六項舉措,以提振紡織服裝出口企業信心;而前不久,國家又出臺政策將出口退稅率調高至15%,并且通過了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全力幫助紡織服裝行業度過“寒冬”。

篇(10)

一、安陽小紡織企業發展現狀

安陽紡織業歷史悠久,100多年前,清朝在內地興建的第一家紗廠——廣益紗廠,就誕生在這里。上世紀50年代初,上海幾家針織內衣廠內遷安陽,為安陽針織產業的起步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安陽的針織內衣是紡織行業的一項主要產品,可是隨著市場經濟激烈的競爭態勢,安陽市生產內衣的大型企業紛紛破產下馬,由此產生的大量下崗職工為了生計而紛紛辦起了家庭作坊進行內衣加工。

1999年,隨著安陽內衣城等數個集中性紡織工業園區的接連開辦,下崗職工的小作坊有了長足地進步空間,變成了一個個小型的民營企業。這些企業目前仍主要是以小規模經營為主,實行家庭作坊式生產跟管理,生產主要是貼牌加工,來料加工等簡單的加工,沒有自己的品牌,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如發展空間小,人員缺少、后勁不足、消防隱患嚴重等等。

二、安陽小紡織企業當前所面臨的困境

目前,安陽小型紡織企業比較集中和具有代表性的生產場地和市場有宗村、內衣城、華豫工業園、柏莊、愛邦等,產品類型主要包括:成人棉毛套裝、保暖內衣系列;外貿出口文化衫、運動衫、T恤衫、睡衣、針織內衣系列產品,200多個品種。整個行業涵蓋產業用布、面料織物、紗線長絲、紡織原料、印染整理、服裝服飾等多個紡織生產環節??梢哉f,已經形成了一個非常完善的紡織產業鏈。但是面對日益緊縮的紡織市場經營利潤與嚴峻的國內外紡織產業形式,安陽小型紡織企業面臨的很大的困境。

第一,缺乏正確的產品定位。小型紡織企業要想在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必須要有明確的經營戰略。然而,目前安陽的小型紡織企業一般都是規模較小,技術設備落后,管理不完善,缺乏經營理念和產業定位,完全受市場導向的作用,不能去主導市場。另外,小型紡織企業缺乏長遠的戰略規劃,只顧眼前的經濟效益,甚至給國外的紡織企業進行代加工,只求有利可圖。

第二,缺乏專業的職業經理人做管理,缺乏健全的工作管理制度。企業基本都是一些家族式企業,以“自我為中心式、家族式管理”的方法靠經驗進行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的理念不強,缺乏科學的管理方法。致使公司發展空間受到嚴重限制。

第三,由于大部分企業仍是家庭小作坊式生產,企業規模較小,生產條件很差,生產的產品質量沒有保證,甚至還有假冒偽劣商品。產品沒有多大的市場競爭力,沒有長遠發展的潛力,由于規模較小,為了銷售產品,各商戶之間相互競爭,往往都沒有得到好處。

第四,生產車間條件很小,生產車間跟倉庫一起,有的是倉庫,車間和人居在一起,很容易引起安全事故,還有這些人消防意識淡薄,一旦發生火災后果不堪設想,幾次事故已經發生給商戶的財產造成嚴重損失,限制了內衣城的發展。

第五,技術工流失嚴重。安陽紡織業有悠久的歷史與豐富的技術底蘊。但是隨著市場壓力與經濟利潤等多方面的影響,一大批有經驗有能力的技工逐漸脫離這個行業而另謀出路,而另一方面,企業又招不到有經驗、很有能力的新工人,這使得安陽紡織企業的整體工人的技術水平下降很多。面對技術工人的短缺,產品的質量得不到保障,就更加難立足于市場,很多小企業都在苦苦支撐,勉強度日。

第六,企業還面臨著后繼無人的情況。安陽小型紡織品企業大都是家庭式小作坊生產為主,對于這種生產運營形式而言,子承父業是其發展的必然方向。對于企業主來講,已經奮斗了幾十年,年齡、精力等各方面都已經大不如前,讓他們指揮一下工人,傳授一下技能經驗,工作中為兒女打個下手等等,還可以勝任,要讓他們全身心的投入到生產創業中,已經不現實了。但是目前的狀況是,大部分企業主的兒女不愿繼承父母的事業,可以說,很多企業主的兒女們已經完全脫離紡織品這個行業,去另謀出路去了。這種青黃不接、后繼無人的情況對整個小型紡織業將來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第七,工人素質較低。有的工人本就沒有受過什么教育,企業主也是沒有法辦才招他們過來的。對于這些工人,工錢要求較低,素質也較低,素質低不僅表現在工作技能上,更表現在生產態度上。有些人消極怠工,影響企業正常生產,但是另一方面,企業也沒有正式的用工制度,這些都直接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影響產量。

三、對安陽小型防止企業發展的建議

第一,樹立正確的產品定位。小型紡織企業必須要制定明確的經營理念和戰略規劃目標。一是以市場占有率為目標的戰略結構,這適用于一些傳統的服裝產業;二是以創新為重點的戰略目標,通過技術的改造,源源不斷的開發新產品來創造新的市場,使自己走在競爭的前列。

第二,建立健全公司管理制度。小型企業要想要越過瓶頸,建立健全公司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企業不能只講人情,講經驗,而是要科學管理,要以制度來約束員工。公司只有制度化以后,員工的心才能有所屬,具有安全感與責任感,才可以集中力量發展。

第三,改善職工的待遇,所有的產品都需要職工們辛勤的勞動,對他們的待遇的提高,可以促使他們發揮其積極進取、不斷奮進的精神,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憑借其智慧的頭腦,走在世界的前端;他們的待遇的提高,促使他們發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心中有飽滿的熱情,更加能促進安陽小型紡織企業今后的發展。

第四,改進工作環境,一個不好的則會使人們心情浮躁,而好的環境可以使人們的心情愉悅,改善生產間的布置,一改以前貨物堆放雜亂的布置,不僅降低了安全隱患,而且會極大地提高職工的激情。加強安全措施,安全生產,不要有不必要的損失.改善生產條件,這樣才能更好的生產,生產更好的產品。

第五,加強對職工的技能的培訓,細節決定成敗,好的、熟練的技能才能做出更好的產品,增加勞動生產率,提高產品的質量。

第六,增加人性化設計,調查消費群體的喜好,更多的增加迎合他們的設計,做出更多受大家歡迎的產品,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

第七,政府部分應加大對這些小型紡織企業的優惠措施,使得從業者可以看到本行業的優勢所在,這樣既可以拉住從業者,又可以在社會上形成本行業的良好從業前景,吸納更多的有志之士進入此行業,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形勢。另一方面,勞動保障部門應增加此類的專業人員培訓課程,使得員工在培訓教育中技術得到提高,從而應用到勞動生產上,使得產品更具有競爭力。同時,政府應加強信息引導,集合現有的數據資源,加強對宏觀形勢、貿易環境、紡織經濟運行和投資產能等方面的綜合分析,及時相關信息,引導行業內外企業充分認識行業形勢,實現投資的理性增長。

第八,各小型紡織企業應該擴大銷售渠道,開拓新的銷售領域,運用新媒體,如網絡、電子商務等等,擴大銷售影響,同時,企業可以采取聯合生產,集中銷售的方式,使得產品更具有競爭力。小商戶之間應加強合作做大做強,由相互競爭轉變為合作共贏,由原來的小作坊變為一個正規企業或者公司.改變管理方式,以現代企業管理方式管理,積極開拓外部市場。運用現代營銷技巧,擴大銷售,擴大企業品牌影響力.以安陽為立足點輻射華北,占領國內市場,甚至進軍國際市場,同時積極宣傳安陽紡織企業,擴大地區影響力。

安陽小型紡織企業的發展空間還是比較寬闊的。安陽的紡織產品歷史悠久,紡織行業發展迅速,作為紡織行業的人士應該堅定信念,看到紡織行業的光明前景。衣食住行四大方面,衣排在第一位.隨著人類文明程度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衣服的追求有了更高的要求與標準。因此,可以看到紡織品市場是無限的大,企業只要發揮自己的才能就會贏得最大的利潤。

參考文獻

[1] 王義深,舒德程,《中小型紡織企業現行狀況與發展前景》,《山東紡織經濟》2009年5期

上一篇: 教育心理學方向 下一篇: 進出口貿易理論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欧美在线精品亚洲综合网 | 色欧美4477福利网在线观看 | 亚洲欧洲日本无在线码播放 | 久99久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日本亚洲韩中文字幕 | 日韩字幕一中文在线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