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20 10:41:0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醫學超聲基礎知識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超聲醫學是一個年輕的專業,又是一個發展迅速的專業。隨著超聲醫學在臨床的廣泛應用和價值的不斷提高,本、專科及超聲醫學繼續教育中超聲專業的教學內容有不斷增加的趨勢,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給學生介紹本學科各種技術的成像原理,顯示疾病的手段和臨床應用,讓學生全面了解本學科的各種先進技術和每一種技術的臨床應用范圍以及超聲醫學的新進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2注重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
超聲診斷是通過對圖像進行觀察分析,從而做出疾病診斷。婦產科超聲圖像比較復雜,怎樣才能對復雜的圖像進行正確分析從而診斷疾病,除了必須掌握解剖學、病理學、組織學等醫學基礎及超聲成像基礎知識外,還必須掌握婦產科學及婦產科急診等臨床相關學科的知識,掌握婦產科病史的采集方法,具備一定的臨床思維。超聲診斷的臨床思維特點是以形態學思維為主導,經過分析概括后形成解剖和病理的概念,再結合臨床資料分析、判斷,對疾病做出診斷。因此,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以便使學生在超聲檢查時能夠結合臨床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判斷。
3加強多媒體課件的應用
近年來,隨著超聲影像技術的日益數字化,多媒體課件的制作也日益簡單,這為超聲醫學影像教學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1]。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形象地演示超聲影像課件、對照大體解剖圖譜及典型病例圖像等,教學省時省力、學生易懂易記,且資料齊全詳盡,內容形象直觀,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講解卵巢良性畸胎瘤,其聲像圖錯綜復雜,除了表現卵巢囊腫的特征外,由于其內容物的含量及分布不同造成了畸胎瘤的各種不同聲像圖特征都具有特異性。先復習畸胎瘤的組織學來源,再講解其典型的聲像圖,如星花征、類實質性、脂液分層、面團征等,生動形象,化繁為簡,學生看后過目不忘,教學效果得以極大改善;同時,這在客觀上也提高了授課教師的綜合能力,教師必須廣泛了解國內外相關學科的新進展,并結合自己的臨床知識精心備課,認真做好多媒體課件,才能進行主次分明、內容詳盡的講解,并適時更新,以提高課堂效率。
4與相關學科緊密結合
婦產科超聲診斷的基礎是婦產科學、解剖學、組織學、病理學,如果沒有婦產科學知識,超聲科醫師就對疾病的發展、轉歸認識不足,漏診率高;如果沒有解剖學知識,超聲科醫師就無法準確獲取超聲圖像;如果沒有組織學、病理學知識,超聲科醫師就無法對病變進行準確診斷,造成“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結果。在講授每一章節前都應指導學生對相關的婦產科學、解剖學、組織病理學知識進行復習,同時注意指出部分超聲解剖內容與大體解剖內容的差別,這樣有利于學生建立整體概念和空間概念,有利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在講授每一種疾病的超聲聲像圖時都應結合其病理學進行講解。同一種疾病會有不同的病理結構,其超聲聲像圖也會有所不同,要著重講解這些內容,加深學生對圖像理解的深度。超聲知識與臨床知識的結合也非常重要,錢林學[2]提出“臨床知識是理解超聲圖像的鑰匙”,講解圖像內容要結合臨床診斷知識,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某一疾病超聲圖像的理解和對超聲知識的記憶。此外,超聲圖像與其他影像學圖像的結合教學也很重要,多種影像進行比較就是一種特別的教學手段,不僅可將同一種疾病顯示的不同影像圖像進行對比,還可將不同檢查方法進行比較,從而總結出某類疾病的最佳檢查手段。超聲不是一門孤立的學科,通過將超聲知識、基礎知識、臨床知識以及其他影像學知識結合起來講解,可以使學生融會貫通,增強橫向思維能力,用聯系的、發展的眼光看待疾病,增強對疾病的整體認識,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5加強師資培養
師資力量是衡量教學水平的重要標準之一,在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培養教師使其不僅具有扎實的超聲醫學知識,而且還要及時掌握新技術,同時具備扎實的臨床基礎、影像醫學中其他專業的知識(如放射學、核醫學等)。定期參加由臨床、放射、超聲、病理等多學科組成的聯合討論,使得超聲科醫師具有完整的、系統的、不斷擴展更新的知識體系,從而培養出一支具有豐富的超聲醫學、臨床實踐及教學經驗的高素質醫師隊伍。
腦血管疾病是神經內科最常見的疾病,其常用的檢查方法很多,血管超聲檢查因其準確性高、可重復性好、價格低廉等諸多優點,常常作為腦血管疾病的首選篩查手段[1],所以掌握一定的血管超聲知識,是在神經內科輪轉的實習醫師全面理解、診治腦血管疾病的基礎。且隨著血管超聲在影像領域的地位逐漸提高,有關血管超聲的知識成為在神經內科實習同學的必要學習內容之一[2]。然而,就目前大多數醫學院校的培訓體制下,進入神經內科輪轉的實習醫師通常是臨床專業,并未接受超聲相關知識的學習,對血管超聲的認識不足,且傳統本科教學中對血管超聲部分內容局限,要在短期內較好的理解及掌握血管超聲,對尚且從事超聲專業的醫師都頗具難度,對血管超聲知識基礎欠缺的實習醫師更是極大的挑戰[3-5]。筆者在數年對本院神經內科實習同學進行血管超聲教學的過程中,對面臨的問題進行了總結,并探索相應的改進方法,以期提高神經內科實習醫師的教學質量。
1神經內科實習醫師血管超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基礎知識薄弱
血管超聲學是現代醫學發展最快的臨床學科之一,其診斷水平、理念及模式都已歷經幾代變革,在診斷、介入治療、術前評估、術中監測、術后隨訪等各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但是,在臨床實習中,實習醫師看見的往往是帶教老師對血管超聲檢查的實際臨床應用,對該項檢查的適應證的選擇、禁忌證及檢查意義、報告解讀等缺乏了解,以致于不能將該項檢查技術靈活應用,只能機械地照搬照做。究其根源,是實習醫師的血管超聲基礎知識薄弱所致。其原因有二:(1)傳統本科教學中,對血管超聲這部分內容的篇幅較少,內容局限,課時短,其課時數遠遠低于放射、CT、磁共振等其他影像教學。這必然導致授課老師在理論授課時知識講解不充分,也無更多的時間去擴展或深入知識點,以致學習效果差;(2)課本教材內容相對滯后于臨床發展及最新的研究,教學課本未能概括引用一些新技術、新應用,不能將課本上的知識與目前臨床的實際應用相結合,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1.2實踐操作的缺乏
血管超聲是聲學、醫學和電子技術相結合的一門新興學科,血管超聲圖像抽象、管腔內血流動力學的改變也是多樣,要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它,需要學生掌握廣泛的多學科知識,對操作手法、儀器調試和圖像存儲等方面均要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在進入神經內科實習之前,鮮有實習醫師針對血管超聲進行過專門的培訓及操作練習,對超聲儀器的按鍵及作用均陌生,故在其進入神經內科實習時就進行血管超聲操作是不合適的。
1.3教學方式的單一
進入本院神經內科的實習醫師通常在神經內科的實習時間一般為2個月,在這個有限的時間內,實習醫師跟隨帶教醫師在臨床一線工作,其工作內容繁瑣、工作強度大,能夠通過重復勞動鍛煉出熟練的臨床基本技能,但神經內科的實習目的既需要掌握神經內科的常見病多發病等臨床知識,還需要學習血管超聲知識,所以傳統的“帶教老師講,實習學生聽”的單一教學模式,缺乏實習醫師的積極互動和參與,必然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針對存在問題改進方法的探索
2.1血管超聲基礎知識薄弱改進方法
針對神經內科實習醫師血管超聲基礎知識薄弱的問題,加強基礎知識的理論學習是必須的。解剖是血管超聲的基礎,所以讓實習醫師了解血管走形、分布及比鄰結構,是血管超聲學習的第一步。在帶教時,應將與目標血管相關的解剖圖譜、解剖模型、甚至是利用先進的3D-打印技術制成的模型介紹給實習醫師,讓其能有更直觀的認識,能在腦中繪制出立體的解剖位置重現,這對于實習醫師理解超聲圖像的切面至關重要。血流動力學的特征也是血管超聲的基礎知識,同時是辨別血管、推斷血管病變必不可少的內容,但其較為抽象,涉及到較多物理學的知識,如層流、湍流、剪切力等,是超聲教學中的基礎,也是難點。所以在理論教學中,應加強物理知識的普及,使實習醫師對血流速度、方向、血流阻力、剪切力等概念更好的理解,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對血流動力學進行深入學習。
2.2實踐操作的缺乏改進方法
血管超聲檢查是一門操作性非常強的學科,如果缺乏實踐操作,該學科的學習必然只能是紙上談兵。在神經內科實習的醫師時間有限,長期的實踐操作訓練不現實,大多數醫院也不具備足夠多的儀器設備及帶教老師進行一對一的操作指導。可將實習醫師進行適當分組,每組實習醫師不宜太多,不超過4人,并以小組為單位,輪流在血管超聲檢查室進行實踐觀摩學習,于課后,小組內實習醫師互為模特,互相上機操作實踐,帶教老師在旁進行現場指導及問題解答,這樣既能在互相操作實踐中鞏固理論知識,又能在操作實踐中加深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2.3教學方式單一改進方法
一、超聲診斷學的學科性質和發展趨勢
超聲醫學是現代醫學史中發展最快、普及最廣、滲透最深和實用性最強的新興學科之一。超聲醫學隨著聲學物理技術、現代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而迅速發展,從早期的A型、M型一維超聲到實時二維超聲、彩色多普勒和能量多普勒顯像、動態三維超聲,以及二次諧波、超聲造影、介入性超聲等新技術,在診斷學及治療學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1.學科性質
作為臨床中最常用的診斷、輔助診斷甚至治療的手段之一,該學科所涉及的知識體系也越來越多元化,綜合化、網絡化;在超聲診療過程中,要求具備良好的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以及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等多學科知識,才可能做出科學的、對臨床工作真正有幫助的診斷并給予正確方向的建議。
2.學科需求
超聲醫學中的新技術日新月異,發展迅猛。超聲造影、彈性成像、介入超聲乃至超聲引導下微波消融等熱效應滅活腫瘤等一系列技術革新,使得超聲聲像圖內容從過去的以解剖為主,逐漸向功能學、組織病理學擴展;從過去彩色超聲多普勒顯示一般血流分布、血流狀態向著更加精細的微循環情況邁進,為臨床提供了更加豐富的信息;這樣的發展趨勢對從事本專業的人員必然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
二、學生的學習和考試現狀
在目前各學科均以“一張卷”衡量學習成績的情況下,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出現將全部精力用于對于考試的復習,滿足于一次考試的通過即可,將考試的分數視為最高目標;考前突擊、甚至私下找老師“劃重點”,考后則迅速遺忘。結果是到了實習甚至畢業后,難以系統掌握本科四年來所學的知識,對于各學科之間的聯系,系統性的知識體系,幾乎完全沒有成型。
三、超聲診斷學本科生的培養目標
第一,我們的培養目標是合格的超聲醫師,那么首先應具備良好的醫德,醫德教育應滲透在課堂教學和考試之中。第二,對超聲醫學在臨床工作中的應用現狀和發展趨勢應具有清楚的認知,對于超聲新技術的應用和更新應具有一定的了解;這對于學生為自身未來從事的行業選擇和激發學習興趣都至關重要。應該在學科開課前給予講座等形式的宣教,在課堂教學和考試中有所體現。第三,由于目前超聲學科的迅猛發展,與各學科間的橫向聯系日益增加,醫學生在本科階段應建立系統的將“基礎學科―超聲醫學―臨床各學科”知識合理聯系并思考的能力,建立對于“疾病”的立體化認知體系;總之,我們需要培養醫德良好,專業視野開闊,具備扎實基礎和醫學邏輯思考能力的畢業生,從而滿足超聲醫學學科日益提高的的需求。
應該說,目前迫切需要解決兩個問題。首先,是本科超聲診斷學落后的教學和考試模式與飛速發展的超聲技術和日益提高的學科需求之間的矛盾,是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其次,是學生學習效果不佳,學風不正,學習習慣差的現實問題;為解決這倆個方面的問題,我們希望從考核模式入手,對于可以改革的部分進行初步探討和思考。具體改革措施如下:
1.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
依據:一為目前教學大綱;二為實際學科需要。醫學影像學本科畢業生應該具備三個方面的能力:(1)基礎方面,扎實的基礎學科知識,尤其是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2)超聲技術方面,超聲診斷學物理基礎及超聲診斷儀的常規應用;(3)將基礎學科知識、超聲物理基礎與臨床學科,如內科、外科、婦產科等合理的與超聲聲像圖表現合理聯系在一起,對于疾病、癥狀能夠具備系統的認識,作出科學診斷或趨向于正確的診斷方向的能力。
2.具體措施
(1)擺脫現有的以一張試卷、一次考試分數來評價考生學習質量和實際能力的標準,建立分段式、多元化考試綜合考評的方式;包括相關基礎知識(解剖、病理、生理、診斷學)、操作技能考核、超聲診斷儀應用物理基礎與機器調節能力(美國超聲醫師考試中稱為“超聲物理學與超聲儀器”)、各大章節的分階段考核、超聲綜合能力臨床應用;考核方式包含上機操作、筆試;以及卷面考試之后的自我試卷分析、現場答辯等多種方式。各自占據一定比例,分階段考評并且尤其重要的是授課教師的考核后講解分析,目的是杜絕現有的考完看看分數就結束,而學生并不清楚自己究竟錯在哪里、對在哪里,甚至考核之后就再也見不到考試卷的尷尬情況,導致課程已經學完,但是仍存在許多盲區和疑點。
(2)增強學習動力,開展授課前針對本專業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就業情況等做適當次數的講座;使學生對于超聲醫學在醫學中的作用、地位、發展情況、研究熱點等有所了解,對于超聲醫師的就業現狀,包括工作流程、勞動強度、經濟收入等有所認識。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確學習鉆研的方向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并非是如今這樣為了通過一紙試卷而學習,考前突擊,考后遺忘的學習過程。
3.執行條件
統一認識,密切配合。改革之所以稱為改革,即說明與傳統的、一貫做的、習慣了的方式有所不同,那么需要政策通行,執行配合,教師重新備課等多個方面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取得效果;比如教研室教學任務申報、教務處排課、有關期班大綱修訂、嚴格的考試管理和,分數審核,以及向班內同學說明改革具體步驟,考核方式變動以及目的和意義,取得同學們的認可。
4.分階段考核的分數比例和考核方法
第一階段:學科宣教,介紹超聲診斷學的臨床應用情況,學科技術特點,發展現狀與趨勢,學科新技術的優勢和國內外研究熱點;超聲醫師的日常工作情況,知識結構組成,臨床地位及科研方向,甚至經濟收入真實現狀;為學生做好學習超聲診斷學激發學習動力,提高學習興趣,做好學習準備。該階段計劃采用2~4學時,以課外講座的形式舉行,無分數計入。盡管該部分并無分數計入,但是由于后面逐步開展的教學活動是需要學生課后能夠具備一定自主學習的能力,所以學習興趣才是核心動力。建議該部分主講人選取高資歷、經驗豐富的教師擔任,甚至必要時可以考慮聘請外院知名專家教授開展講座。
第二階段:依據大綱是超聲檢查技術課程,主要針對圍超聲檢查期的必要準備和檢查時患者的、探頭使用和超聲切面組成等基礎知識,屬于超聲診斷學的必要鋪墊,建議該部分與超聲上機實驗共同開設并同步考核,考試分時各占一半,并且總分按照30%的比例計入結業考試總成績。
第三階段:超聲診斷學正課的講授。除去目前正常授課之外,應建立課堂討論分和課后自學部分的分數,可以參考PBL教學法的模式,但是對于目前我院的師生的實際情況,不應完全照搬套用。重點在于改變學生目前聽課時只聽不想、只看不問的的情況。增加課后“作業”的頻率和范圍,應包括疾病相關的流行病學、解剖、生理、病理學科知識;超聲檢查的適應癥選取,聲像圖特征和疾病診斷思路、鑒別診斷;超聲新技術應用等方面的問題。該部分分數按照總分10%計入最終結業成績。
第四階段:筆試部分。也就是傳統的閉卷考試部分。目前是上課主講教師自行出題后由教務審核,隨機選取AB卷中的一套試題作為考題;改革情況首先是題型。目前沒有一個固定的題型要求,幾乎完全按照教師個人的習慣,比如單向選擇、名詞解釋、簡答題等等;建議標準化試題,即選擇題作為統一題型,可以增設B型、多選等題型。其次是試題來源,建議成立題庫,并且出題應經過多位教師討論通過并簽字為證。筆試部分的最終分數按照50%比例計入最終結業成績。
第五階段:考試后的卷面分析,由考生自我完成,由主講教師批改并統一講解。目的有倆個,一是改變目前考生對于考試“考完就結束”或者“考完就遺忘多半”的現狀,“考完了就不再重要了的”心理。二是完善之前授課和學習中的一些薄弱點,將錯誤的部分重點分析,使同學們明白為什么是這樣,A為何是對的,CBDE錯又錯在哪里,從知識點本身和面對問題的思考模式兩個方面給予改善。這一部分按照總分10%比例計入最終成績。另外,可以杜絕考試作弊的現象,比如抄襲,即便抄襲到了正確的答案,但是如果考試分析中并無確實可信的分析,那么嚴重者筆試分數應予以扣除。
以上5個階段組成的考核體系中,包括了學科特色、基礎應用、檢查技術、專業知識、新技術應用、典型臨床病例診療思路等多個分方面知識點以及對于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自主學習能力、多學科聯系思維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培養臨床專業人才的目標,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現有的問題。具體實踐中,應該隨時查缺補漏,修訂計劃,使之更加適合師生的實際情況,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5.可能出現的問題
(1)學習興趣不高。即便有課前講座,即便有經驗豐富的專家教授授課,同學仍對于該專業不感興趣,得過且過;解決方法:增加學生的學習自主行,給予學生更多的自我學習思考的空間,不是單純的聽聽、看看、記記;對于新鮮事物的興趣比舊有事物更高是人類的天性,保持學科的新鮮感;多安排臨床工作中的實際病例講解和幽默輕松的授課語言更能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保持學習興趣;
(2)課后自主學習能力差。以目前十分流行和提倡的PBL教學法為例,一旦學生課后沒有自主學習能力,那一切教學效果都是空談;我們可以借用目前流行的網絡模式比如QQ群、微信群等方式保持與學生隨時互動;隨時交流,幫助同學們逐步養成課后學習、鉆研、思考的習慣,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思考學習的習慣。
(3)課時安排矛盾甚至不足。由于現有大綱排課特點限制,考試有時甚至是寒、暑假前的一兩天,學生在假期里通過網絡了解自己的考試分數,更不用說考后的試卷分析,講解的課時,完全沒有時間去安排。應與教務管理系統溝通,合理安排時間,考試后應留出若干學時進行試卷分析和講評,講評結束后綜合核算考試成績。
(4)教師素質不足以承擔新的考核模式。新的考核模式勢必對于主講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滿足于傳統的書本內容,更多的需要教師具備豐富的臨床經驗,多學科知識底蘊;并且時刻保持對于本學科甚至多學科的新技術、新領域有足夠的、及時的甚至前沿的認識和理解,需要經常查閱新的科研資料,回顧基礎的知識內容才能夠勝任。我們需要時時刻刻保持自身的長度和厚度,才可能滿足新的教學需求。
以上觀點是我們對于醫學影像學本科超聲診斷學考試改革的一些思考和建議,希望可以為祖國培養出優秀的超聲醫師做出一點貢獻。
1 合理分配課時
超聲診斷學是聲學、醫學和電子工程技術相結合的一門學科,涉及的概念與原理多且復雜,教學難點較多,但教學課時較少,要在短短的幾個課時內使學員完全掌握這門知識難度很大。因此,應該立足現有條件,科學合理地安排內容與課時,最大限度地把教學大綱要求的內容講清楚。
士官教學存在的最主要困難是學員來自基層,基礎知識薄弱。在教學工作中,我們根據不同專業學員的知識背景不同,有針對性地選用教材, 科學安排課時,不同層次、不同專業實施不同的教學內容。另外,考慮到學員普遍專業基礎不扎實的現象,在課堂教學中,拿出一定時間,復習相關的解剖、病理知識,為理解超聲聲像圖的特征性改變奠定基礎,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科學應用多媒體技術
超聲診斷教學不同于一般的物理診斷學教學,它是在動態中形成圖像的同時觀察圖像[1]。傳統的粉筆、掛圖、板書、文字幻燈等教學模式遠不能適應該學科抽象性強、理解難度大的特點,明顯影響了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2]。而多媒體技術將單調、乏味的課堂知識形象地體現在聲音、圖像、影視及動畫中,使得真正基于交流、討論的教學方法成為可能。多媒體課件通過聲、色、靜、動、圖文并茂的媒體形成,多角度刺激學員的感官,將抽象的過程直觀、生動地呈現給學員,極大地調動了其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同時,時空觀的擴展也有利于開闊學員的思維空間[3]。
平時工作中我們利用先進的數字化彩色超聲診斷儀及超聲工作站,采集大量各系統、部位正常聲像圖及典型病理聲像圖,用于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其中文字部分提綱挈領,簡述各系統疾病的解剖、病理、超聲聲像圖的特征性表現及鑒別診斷的要點;用大量的解剖圖、病理圖及典型的超聲聲像圖給以感性表現;同時還根據教學需要插入一些動態圖像及超聲檢查短片等。強烈的視覺效果給學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深了理解及記憶。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多媒體教學并不是完全放棄板書,用黑板繪簡易圖或示意圖,如超聲的反射、折射、多普勒頻譜圖、二尖瓣M型運動曲線、膽囊“WES”征等,可使復雜問題簡單化,能起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作用。
3 精心設計教學內容
不同專業的超聲診斷學的教學目的也不同。各專業共性的教學內容包括超聲診斷學的主要應用范圍、發展前景、基本成像原理、適應證、禁忌證、正常值等基本知識。臨床醫學和影像醫學專業的學員還應掌握各種影像檢查技術的優點和缺點,熟悉常見疾病的超聲診斷和鑒別診斷,能夠針對不同系統疾病選擇不同的檢查方法,進行最優化的影像診斷。因此,我們針對學員的不同情況設置不同的教學內容,提高教學目的性,使教學的深度、廣度、難度更適合學員的接受能力。同時,課前還了解學員的信息,包括學過的課程及其掌握程度、學習興趣等。在學員已掌握知識的基礎上突出重點,精選教學內容,優化結構組合,明確主次。講授的具體內容理論聯系實際,注意學用結合,學以致用。課堂教學注意教學互動,啟發思維。抓住現象的內在規律,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4 注重練習
超聲診斷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超聲圖像的獲取與診斷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超聲醫師的手法與經驗。練習課的目的就是使學員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于臨床實踐。超聲無輻射損傷,安全性大,學員之間可以反復多次互相練習。我們在講解儀器的構造組成及具體操作方法后,選擇一名學員作為被檢查者,教員操作示范,同時講解觀察內容、正常聲像圖表現及具體操作手法。然后,讓學員相互練習,包括選擇、探頭放置部位、掃查切面(縱切、橫切、斜切等)、掃查方法等操作技術,教員隨時指導。
參考文獻
超聲醫學是一門將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與超聲工程學有機結合的綜合性學科,屬于醫學影像系,它在臨床工作中越來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涉及到廣泛的基礎知識和臨床知識,而且還包括聲學工程學等知識。在教學中,如何在有限時間內傳授最優化和最大化的知識這對教師來說是具有很大的挑戰性,因此教師必須根據本學科的特點,結合學生及學校的具體情況制定出適合本校學生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不斷探索新的教學規律。筆者根據我們近年的教學實踐,進行了一些教學改革嘗試,取得一定的效果,現將總結如下。1 加強醫德醫風教育
在現今經濟社會中存在著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因此加強醫德教育尤為重要,要讓學生深刻意識到只有具有良好醫德的醫師才能成為一位受人尊敬的好醫師,從而使學生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刻苦學習,以精湛的醫學技術為廣大患者服務。2 應用多媒體進行啟發式教學
隨著信息時代的迅猛發展,多媒體教學已成為醫學院校教學改革的必然。實行多媒體教學將傳統的被動填鴨式教學方式轉換為主動參與互動教學方式,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超聲診斷學教學與其他醫學課程相比在多媒體教學應用上更具有其特殊性,超聲診斷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它強調的是連續、實時、多角度、多切面地動態觀察所需檢查的組織器官正常及異常的聲像圖變化。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形象地演示正常的聲像圖圖譜、對照大體解剖圖譜及典型病例圖像等。應用此方法教學代替以往單純的板書與口授,使以前一些比較難以解釋清楚的教學內容變得形象直觀、易于理解掌握,同時在觀看圖像過程中,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積極思考,分析問題,引出新的問題,這種啟發式的教育方式可以使學生對學習超聲知識產生興趣,積極主動的思考所遇到的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鼓勵學生仔細觀察后大膽發言總結其聲像圖特征及診斷要點,最后憑借教師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教學經驗,把基礎理論知識與臨床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講解,通過這些方法讓學生對超聲理論知識有更加直觀的理解,積極主動地與教師互動,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掌握得更牢固、更全面,又使得學生對教學重點、難點易理解掌握,使原來“老師難教,學生難學”變為“老師易教,學生易學”的良好效果。3 應用臨床實際典型病例進行提問教學
在教學中通過引入臨床實際典型病例的臨床表現、體征和實驗室檢查等,激起學生的探究心,試圖尋找疾病的正確診斷。教師根據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典型病例,精心設計問題,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還要符合學生的需求和興趣。如對于一個急性闌尾炎的患者,我們可以從闌尾的解剖位置及其特點、主要病因、臨床表現、主要分型、聲像圖表現、超聲上與其他急病鑒別等方面進行提問。這樣學生不再是孤立的學習超聲知識,而是密切聯系闌尾的解剖、生理,急性闌尾炎的病理、病生、臨床表現、聲像圖表現及鑒別診斷等來學習超聲知識,使得學生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學生學習起來比較輕松,有的放矢地進行學習,省時、易懂易記。4 掌握超聲操作技能
一、資料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將我院影像專科學生38人隨機分為兩組,分別采用傳統圖片PPT教學(對照組)和動態影像PPT教學(實驗組)兩種方式進行教學,之后對兩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及理論考核、實踐考核。
動態影像教學法,即采用錄像診室實景模式,從患者進入、選取、探頭選取,到不同角度切面的判讀,進行多方位錄像、講解。
(二)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SPSS14.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的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兩組學生考試理論成績比較,差異無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但實驗組實踐操作及圖像掌握能力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比兩組學生問卷調查結果可見,評分結果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動態影像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理解力,從而提高教學效果。這表明動態影像教學方法的運用,在提高學生圖像理解、操作技巧方面明顯優于傳統教學圖片教學方法,且不影響學生對基礎知識、知識要點和難點的掌握。
三、討論
超聲醫學是影像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普通X線診斷學、核醫學、介入放射學、計算機體層攝影(CT)、磁共振成像(MRI)、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攝影(SPECT)、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攝影(PET)等構成了臨床醫學中必不可少的影像診斷技術[1]。然而超聲醫學區別于其他影像學方法,具有其獨特性。超聲診斷是一個動態的檢查過程,而不是靜態的圖片,手法、角度、方向對圖像的顯示有著很大的影響,不同切面顯示的內容也不盡相同,甚至有的疾病必須通過動態的顯示才能診斷。
對于影像類專業教學方法,不少學校也有著自己的教學理念[2-5],我們傳統的超聲教學,采用傳統的圖片PPT教學,從發病原理、解剖學知識,到正常、異常聲像圖對照分析來教學,對于理論知識來講,可以說是充分的,我們的研究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與動態影像教學法差異沒有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學生能夠對疾病有個簡單的了解。
然而,影像專業的學生由于沒有任何基礎,與進修生的培養不同,對超聲仍然十分陌生,對圖像沒有直觀的認識,所以給學生建立一個直觀的學習影像的環境是必需的。通過手法的調整、切面的顯示,到臟器的細微觀察,能夠明顯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促進他們對超聲圖像的了解,從而達到很好的學習效果。在實踐課上,接受動態教學法的學生,上機實踐能力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法,并且學生的認可度也較高,差異具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5)。
動態影像教學,采用教學結合多方位錄像的方式,模擬診室的實際診療工作,從呼叫患者、申請單的分析、病史的采集,到進一步的設備操作、基本圖像的識別,把枯燥的教學帶入一個身臨其境的模擬環境中,學生能更為主動地接受知識,得到很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動態影像教學明顯優于傳統的教學方法,非常適用于在超聲專業教學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游宇光,葛貽瓏,葉軍,等.臨床醫學超聲分流專業《超聲診斷學》教學對策研究[J].重慶醫學,2010,39(09):1161-1162.
[2]呂富榮,呂發金,肖智博,等.醫學影像學教學中比較影像學的重要性[J].醫學教育探索,2009,8(02):177-178.
高中物理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可以說是事關學生高考成敗的關鍵環節。而多普勒效應一章節的內容,作為高中物理學知識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保證高中物理知識體系的完整性至關重要,但該部分內容屬于難點和易錯點,因此授課教師在進行相關章節內容學習的時候,就更應該抓住學生學習時所遇到的具體問題,進行具有較強針對性的指導,使學生在進行該章節內容的時候能迅速突破瓶頸,實現物理成績的快速提升。
一、道路測速,平安你我
在進行該章節相關內容學習的時候,我們首先要了解多普勒效應的具體內容。多普勒效應的重要定義為:當發聲的波源移向觀察者時,觀察者感受到的頻率變高;而在波源遠離觀察者時,觀察者接受到頻率變低。授課教師在進行相關章節內容知識講述的時候,需要引導學生將多普勒效應的具體內容應用到道路測速中,使物理原理能在實踐中得到有效應用,從而能將物理原理巧妙的應用于生活實踐,為我所用。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物理《多普勒效應》課本中的相關知識點的時候,授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進行物理基礎知識學習的同時,逐步引導學生能應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并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中。例如:高中生在習題練習時,可能遇到類似以下的試題:作為科技發展的必然產物――高速公路道路在現代生活中所起到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車輛在高速上行駛時對車速的要求較高,那么請解釋測速儀的工作原理。授課教師在進行該題目解答的時候,可以從多普勒效應的概念著手,引導學生逐步探尋測速儀的本質內容。通過授課教師的逐步分析,學生可以根據其基本定義進一步來理解測速儀的原理。測速儀在進行測速時發生一次全震動,向外發出一個波長的波,頻率表示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全振動的次數,當該波與相向行駛而來的車相遇時,該波因反射而返回測速儀。再根據接受到波的頻率的變化,來推斷車速。
根據多普勒效應的定義和在實際生活中的具體應用,當車速較快時,多普勒感受器接受到的頻率增大,由此學生就可以理解測速儀的工作原理,并能將物理學中的具體理論內容轉化為具體生活中的實踐。
二、醫學彩超,不可或缺
多普勒效應不僅僅使用于聲波,更可以應用在涉及波的傳播的其他眾多領域。根據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在鐵路旁聽行駛中火車的鳴笛聲,當火車鳴笛而來時,聽到鳴笛聲的音調會變高的生活經驗,我們能否根據這個原理,來解釋多普勒超聲在醫學中的應用呢,答案是肯定的。超聲這就是多普勒效應在生產、生活中的具體體現。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物理《多普勒效應》課本中的相關知識點的時候,授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進行物理基礎知識學習的同時,逐步引導學生能應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并將所學知識應用醫學中。在醫學中多普勒效應應用的廣泛應用正在并將長久改變我們的生活。它利用的是超聲波,當紅細胞流經心臟大血管時,從其表面散射的聲音頻率發生改,由這種頻率偏移就可以知道血流的速度和方向。這種方法在醫學上叫做彩超,它可以檢測心臟、大腦、眼底的血管變化。該技術是一種非侵入性檢查,對病人無痛苦、無損害,方法簡單,可重復多次,顯像清晰,診斷準確率高,易普及推廣,是診斷心臟病尤其是先天性心臟病的有效方法。
醫學彩超作為目前醫療檢查的一項常規輔助檢查手段,其產生到廣泛應用使醫學診斷和治療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革,極大的改變了醫生診療思路,使臨床診斷和治療朝著正規化的方向穩步邁進。
三、觀察天體,探尋奧秘
從遠古時代起,人類對宇宙天體運動奧秘的探尋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對宇宙天體運動規律的探尋和掌握不僅有利于幫助人們理解宇宙和人類發展規律的,更有利人類進一步掌握宇宙天體運動規律的本質,造福人類。星球都在不停地運動.測量星球上某些元素發出的光波的頻率,然后跟地球上這些元素靜止時發光的頻率對照,就可以算出星球靠近或遠離我們的速度。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物理《多普勒效應》課本中的相關知識點的時候,授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進行物理基礎知識學習的同時,逐步引導學生能應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并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天體運動規律的探尋中。哈勃根據光譜紅移總結出著名的哈勃定律:星系的遠離速度v與距地球的距離r成正比,即v=Hr,H為哈勃常數。根據哈勃定律和后來更多天體紅移的測定,人們相信宇宙在長時間內一直在膨脹,物質密度一直在變小、由此推知,宇宙結構在某一時刻前是不存在的,它只能是演化的產物。
因此,可見多普勒效應在天體運動規律中的探索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多普勒效應在我們生活的世界里應用很廣泛,我們有必要把它學好,來擴大它的應用范圍,也為我們人類提供更多高科技,使得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
由此可見,在進行高中物理知識學習的時候,我們可以將之應用于:道路測速,平安你我;醫學彩超,不可或缺;觀察天體,探尋奧秘。我們可以酌情增加多普勒效應的應用范圍,樹立學生信心,提高教學成績。
Abstract: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ltrasonic medicine.To investigate the main points about studying the 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 and suggest the teaching method on ultrasound guided needle biopsy in intership.It's difficult to grasp the knowledge about ultrasound for few hours of class ,the teaching mode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 may be improve this situation and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teaching.
Key words: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Teaching
超聲醫學是影像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普通X線診斷學、核醫學、介入放射學、計算機體層攝影(CT)、磁共振成像(MRI)、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攝影(SPECT)、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攝影(PET)等構成了臨床醫學中必不可少的影像診斷技術[1]。近年來介入超聲發展迅速,可應用于實質性臟器病變的穿刺活檢,穿刺抽液,超聲引導下乳腺腫塊切除術,超聲引導下射頻消融術等,其中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因為應用廣泛,較易掌握,是一名合格的超聲醫師必須掌握的臨床操作,也是醫學生應該熟悉的超聲課程。但目前,介入超聲僅占課堂教學的兩個學時,而實踐課沒有安排,因此希望學生僅從教師的課堂講解中,了解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的具體操作方法有較大難度,因此如何利用學生短暫的實習期就尤為重要。
1目前介入超聲診斷的教學形勢
隨著現代醫學的迅猛發展,超聲診斷在一些臨床學科診療疾病過程中已成為必不可少的診斷手段,由于超聲具有實時、靈活、無放射性、準確性高等優點,成為臨床穿刺活檢的首選引導方法。目前超聲醫學教學尚存在以下問題:①超聲醫學相關課程較少,主要課程僅有醫學影像學、超聲診斷學等。非醫學影像專業超聲醫學課時所占比例極小,甚至超聲診斷學僅作為選修課程之一,而醫學影像專業的必修課超聲診斷學,也因學時較少,教學效果很難得到保證。②教材內關于超聲造影、三維重建、彈性成像、血管內超聲、介入超聲等新技術、新設備、新知識的教材也較少[2]。③課堂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二者不能很好的結合,超聲診斷是實時動態的過程,不是靜態斷層圖像,因此課堂教學所學理論內容難以通過實踐課一一顯示,學生動手能力訓練少,重理論輕實踐成為普遍現象,學生操作技能、診斷能力還有待加強。④介入超聲屬于有創檢查,常規的實踐課時安排極少甚至沒有排課,因此如何利用學生超聲科輪轉實習期了解并且基本掌握介入超聲的操作要點以及適應癥就非常重要。
雖然各所學校超聲教學存在的問題有所差異,但上述問題的存在還是較為普遍,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作為超聲診斷教師,如何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能把握理論知識,又能將實踐與理論很好的結合,就必須積極改善學生培養方式,充分利用目前的信息系統、先進設備加強實踐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2加強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
目前,在超聲教學的授課中,由于超聲成像原理抽象復雜,學生短期內很難掌握,教學效果不太理想。超聲檢查有灰階超聲、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M型超聲等多種實時顯示方式,不同于其他影像學檢查,圖像的成像及觀察都是在動態中進行,檢查不受時間限制,這是超聲檢查的極大優勢。超聲掃查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不同的角度、手法可以產生無數個切面,這也是學生不容易掌握的難點。因此將超聲教學分成兩大部分,在課堂講解中,將原理、超聲圖像改變、臨床醫學有機結合,使學生了解超聲診斷的要點、適應癥、診斷價值。而超聲各個切面的具體操作手法及技巧應安排在實踐課重點講授,同時結合動態圖像,回顧理論課的內容。這樣既節約了課時,又保證了教學效果。
介入超聲診斷學屬于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涉及到解剖學、病理學、臨床醫學等多專業的基礎知識和臨床知識[3],扎實的理論知識是順利完成介入超聲檢查的前提條件。在實習中應教會學生,除了要具備較強的超聲診斷能力,還要建立一定的臨床思維,只有這樣全面分析,才能增強介入超聲的成功率,減少病人的痛苦,增加介入超聲的臨床診療價值。更重要的一點是,作為一種有創檢查,必須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介入超聲的風險,掌握各種臨床操作的適應癥、并發癥及相關處理方法。
3實踐課中的具體授課方法
超聲診斷學是形象思維學科,介入超聲需要有很強的空間觀念,尤其是建立良好的立體思維習慣對介入超聲的順利操作意義重大,而學生腦海中的解剖斷層圖像,很難與實時動態圖像相聯系[4]。因此學生在實習期接觸超聲圖像時,教師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幫助學生充分了解器官的立體結構和相互間的毗鄰關系,改變學生的平面斷層觀念,將靜態斷面圖像與動態圖像之間進行轉換,建立空間觀念,幫助學生養成立體思維的習慣,將有利于理解、分析圖像,提高穿刺的準確性。
目前介入超聲臨床應用最多的是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術。首先要讓學生掌握穿刺活檢槍及活檢針的使用方法及原理,在正式穿刺之前反復練習直到熟練掌握活檢槍的使用,在操作的實施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參與活檢針的安裝及標本的收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結合具體病例,實地講解穿刺活檢的適應證,強調適宜探頭、相應型號穿刺針的選擇,穿刺活檢的進針部位、角度、深度。穿刺點的選擇至關重要,比如肝臟占位穿刺活檢一般選取肋間或肋下進針,針道距離盡可能短,占位表面應覆蓋一部分肝臟組織,穿刺應避開重要血管及臟器,根據占位大小選擇取材長度等等。
不同的臟器穿刺活檢術既有共性,又有差別,首先要掌握共性的部分,然后再了解不同組織器官穿刺的各自特點。因為這是一項與臨床密切相關的操作,最好是臨床醫師在場時現場就該病例進行討論學習,了解穿刺活檢的臨床適應癥、禁忌癥、注意事項、出現并發癥時的處理方法,使學生留有深刻的印象。
4培養實際操作能力、認真寫好超聲報告
實習中適當給與學生上機機會,具體操作中應該強調注意病人、探頭部位、穿刺點的選擇及穿刺中應注意的事項等關鍵問題。強調超聲診斷特點,超聲圖像無固定切面,可根據不同檢查部位進行任意切面掃查,以清楚顯示針道及穿刺目標為最終目的,盡量避開重要臟器、血管,針對不同器官穿刺的超聲引導方法,對學生進行有序、系統地訓練。在臨床實習中,注重對學生影像思維能力的培養,比教師單純地看圖講解更具有實際意義。
超聲診斷報告是超聲診斷的重要部分[5],可以為臨床診療提供依據,還能為教學和科研提供重要的參考,寫好診斷報告有利于學生對臨床實習中遇到的病例進行分析總結,如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的診斷報告就是對整個穿刺過程的簡要描述,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和對該穿刺的足夠了解。教師須認真修改報告,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準確使用專業詞匯,客觀書寫報告內容。
規范的超聲診斷報告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超聲觀察的內容及超聲診斷的結果。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的超聲報告內容首先應對穿刺目標作出簡單描述,消毒鋪巾局麻,穿刺點的選取,穿刺針型號,取材數目、質地、色澤,穿刺中及穿刺結束后患者的反應,若有不良反應還應記錄相應的處理步驟及結果等全過程。實際教學中要向學生仔細講解超聲診斷報告的書寫要點,并對不同組織器官的穿刺活檢給出具有代表性的報告范例。
總之,臨床實習教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甚至于在介入超聲教學中,其重要性要遠大于課堂教學。教師應注重結合臨床知識,開拓學生思路,通過實習期間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良好的思維習慣在學習和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必要性,進一步鞏固已學的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從而更好的適應今后超聲醫學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游宇光,葛貽瓏,葉軍,等.臨床醫學超聲分流專業《超聲診斷學》教學對策研究[J].重慶醫學,2010,39(9):1161-1162.
[2]許維新,郭光友,魏吉慶,等.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基礎[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40-0208-02
我國有相當部分在基層醫療機構服務的醫生由于地域差別,醫療知識更新途徑有限,基礎理論知識匱乏,使得基層醫師的水平參差不齊,這就造成產前胎兒心臟超聲檢查在國內普及率低,導致我國每年仍有10萬余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出生。在這些先天性心臟病患兒中,很多類型都有著極為不良的預后,還伴發有其他類型的嚴重畸形,致死率極高,給患兒、家庭、社會帶來嚴重的精神及經濟負擔,嚴重影響著我國的人口素質。因此,提高基層醫院醫生的產前胎兒超聲心動圖診斷水平顯得尤為重要。
一、基礎教學
(一)解剖知識
超聲診斷是以系統解剖、局部解剖和斷面解剖為基礎的一門影像學科。掌握與斷面解剖相對應的正常胎兒切面超聲心動圖表現是學好胎兒超聲心動圖超聲診斷的基礎。胎兒超聲心動圖圖像是以二維圖像為基礎,所以需要檢查醫生有很好的空間想象力,而好的空間想象力需要以豐富的解剖知識為基礎[1,2]。而大部分基層醫生解剖知識底子薄弱,而且先天性心臟病內容深奧復雜,難以記憶,即使死記硬背書本上的文字和圖片,在遇到實際病例時仍然一頭霧水,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成人心臟模型來具體講述每一個解剖斷面對應的胎兒超聲心動圖切面,并詳細解說每一個切面顯示的結構,然后讓進修生自己動手畫出胎兒超聲心動圖檢查所需要的切面圖像,并標記出每個切面顯示的結構,讓他們盡快熟悉胎兒超聲心動圖解剖切面。在學生動手的過程中鼓勵他們相互講解交流,不明白的問題反饋回來,我們再具體講解。通過以上方法,進修醫師的胎兒超聲心動圖解剖知識得到了很大提高。
(二)血流動力學知識
先天性心臟病可導致血流動力學改變,依據血流動力學變化能夠推測可能存在的結構異常。血流動力學改變是診斷先天性心臟病的關鍵。但胎兒時期,由于卵圓孔及動脈導管處于開放狀態,與出生后及成人心臟血流動力學改變不同,熟悉胎兒心臟血流動力學特點,有助于理解并正確診斷胎兒心臟畸形。因此,我們選用臨床工作中遇到的病例及其相對應的超聲圖像來具體講解,使學習者加深對胎兒血流動力學方面的理解,能調動他們全部的感受力和既有的學習經驗去發現問題,從而有針對性的查閱這方面的知識,加深對血流動力學的理解。
二、規范的超聲檢查和觀察分析方法
(一)規范的超聲檢查
規范的超聲檢查是正確診斷胎兒心臟畸形的保障。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以下檢查方法:(1)首先確定胎兒在宮腔內的位置,判斷胎頭、脊柱、四肢所在,判斷胎方位。(2)胎方位確定以后,根據胎兒決定聲束進路,盡量選擇從胎兒腹側進入,如果孕婦不好,囑其活動10分鐘后再觀察。(3)一旦找到胎兒心臟后,只需要輕輕轉動、移動、傾斜探頭,即可觀察心臟。胎兒超聲心動圖檢查,我們推薦應用3個切面:四腔心切面、流出道切面、三血管或三血管氣管切面。如果以上切面發現異常,還需要增加顯示分叉的主肺動脈切面、主動脈弓切面、導管弓切面、上下腔靜脈長軸切面等。
(二)胎兒超聲心動圖的觀察方法
規范的超聲檢查對于大部分基層進修醫師來說不難,但如何觀察胎兒超聲心動圖圖像,是我們需要認真教授的內容。胎兒超聲心動圖圖像的觀察方法我們總結了以下順序:(1)位置:上腹部橫切面通過觀察肝臟、胃泡、腹主動脈、下腔靜脈,觀察有無內臟反位、心房反位。(2)軸向:在獲取了四腔心切面后,我們可以從脊柱到前面的胸骨畫一條線,室間隔與之成40°~45°的角。心軸異常可能表明存在心外胸腔內異常擠壓心臟,比如肺臟的囊性腺瘤樣畸形、膈疝或者胸腔隔離肺。心軸的偏轉也可以是由于心內的異常導致,比如三尖瓣下移畸形和法洛四聯征。(3)大小:確定心臟的大小是胎兒胸腔的三分之一左右。心臟過小可能是由于心外的腫塊擠壓心臟;而心臟增大的原因很多,心內的異常如三尖瓣下移畸形、心肌病變或者心臟腫瘤。(4)左右室對稱性:正常情況下,左右心室的直徑保持大約1∶1的比例。左右心室不對稱通常是我們發現胎兒心臟異常的第一征象,發現該異常后,一定要追根溯源,找到引起心室不對稱的原因,如果行規范的超聲心動圖檢查之后仍然沒有發現異常,囑孕婦短期隨訪觀察。(5)間隔:復雜的心臟畸形因為心臟大小形態的改變很容易檢出,而小的室間隔缺損是臨床容易漏診的部分。檢查室間隔時最好選取與室間隔垂直的四腔心切面,可以避免因聲束與室間隔平行時出現的衰減偽像。房間隔缺損非常難以發現,因為存在正常的卵圓孔。我們需要警惕的是房室間隔缺損,發生這種情況時我們看不到正常情況下的三尖瓣附著點低于二尖瓣,而是殘存的二尖瓣和三尖瓣附著點在同一水平,但不與室間隔相連接。(6)節律:正常的胎兒心律是規整的,房室比例為1∶1。我們臨床中經常看到胎兒心律異常包括心律不規整、異常過緩或過速。M型超聲對于發現胎兒心律和心率異常非常有用,注意M型超聲的取樣線要在緊鄰房室交界處的上方和下方并同時經過心房和心室壁,這樣的話心房和心室的M波形才能同時顯示出來,從而能觀察到心房的收縮和向心室的傳導。
(三)胎兒超聲心動圖的分析方法
胎兒超聲心動圖分析方法我們按照靜脈―心房連接、心房、房―室連接、心室、心室―大動脈連接以及大動脈這種血流方向的順序來進行分析,依次檢查確定每個節段或每個連接是否正常。在胎兒超聲心動圖教學中,要做到吸引學習者的興趣,我們首先引入正常胎兒超聲心動圖的病例,讓他們了解正常胎兒超聲心動圖的結構,逐漸引入大動脈轉位、右室雙出口等復雜病例,讓他們展開討論,舉一反三,加深了解。
三、從理論到實踐,增加進修生動手機會
操作手法在胎兒超聲心動圖診斷中起很重要的作用。在實踐工作中,對于同一個病人,由于操作醫師手法不同,造成診斷意見的差別,甚至會導致誤診及漏診。許多研究[3-5]認為掌握胎兒超聲心動圖這門技術還是應該真實接觸病人,并盡可能多的增加實踐機會。教學過程中讓學習者觀摩教師的實際操作,并可以提出問題,在學習者對胎兒超聲心動圖的規范化操作流程完全掌握后安排帶教教師指導下的操作。我們在手法教學中,也給進修醫師提供了接觸病人的實踐機會。在行胎兒超聲心動圖檢查之前,我們會讓進修醫師先把胎兒心臟每個切面都掃查一遍,提出自己的疑問,我們在完成患者檢查之后詳細解說,避免在檢查孕婦過程中,一些言語引起患者誤解或恐慌。在手法教學中,始終強調對任何一位孕婦進行胎兒超聲心動圖檢查時,要按照規范順序掃查每個標準切面,養成全面、細致的掃查習慣,以對疾病的診斷提供足夠的信息。三血管和三血管氣管切面在診斷胎兒先天性心臟畸形方面有很大的價值,我們總結在四腔心基礎上向胎兒頭側平行移動就可以顯示三血管切面,稍微旋轉探頭就可以顯示三血管氣管切面,正確認識其正常表現在發現先天性心臟病有很大幫助,很多復雜的心臟畸形在三血管和三血管氣管切面上均有異常表現。
四、加強教師自身修養,提高教學質量
受我國優生優育政策的影響,每個父母都想孕育一個聰明、健康的寶寶,整個家庭對胎兒心臟的超聲檢查尤其重視,我們的診斷可能決定一個寶寶的生命,所以超聲醫師的責任重大,風險性高。因此需要教師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技能的積累,不斷完善教案,充分利用多媒體中動態的超聲圖像,使得教學更加形象和更加貼近實際操作,不斷學習掌握胎兒超聲心動圖的最新進展和技術,真正做到教學相長,這樣才能有效規避技術風險,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我們在教學實踐中需要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習慣,尊重病人的隱私權,讓基礎進修醫生在進修學習環境中提高醫療安全意識和職業道德素養。
總之,針對來自基層進修醫師的胎兒超聲心動圖教學中,要做到吸引進修醫生的興趣,掌握全面的相關基礎知識,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與形式多樣的多媒體教學相結合;與學生積極互動,使進修醫師在實踐中學習理論知識,逐漸掌握胎兒超聲心動圖這門技術,并能運用所學正確觀察分析診斷胎兒心臟異常,不斷提高基層醫院醫生的產前胎兒超聲心動圖診斷水平。
參考文獻:
[1]孫琳,何怡華.胎兒超聲心動圖的教學探索[J].繼續醫學教育,2014,(1):91-92.
[2]楊愛麗.超聲在產前篩查胎兒畸形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6):131-132.
二、設置合理的課程體系
課程設置是人才培養的核心,其合理與否直接影響畢業生的質量。課程設置的知識模塊不應是封閉的“金字塔”形狀,而應該是開放的“知識樹”狀態。合理的課程體系應是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緊密結合生產和科技發展變化的需要,并堅持技術知識本位、知識能力本位和做人本位的有機統一,及時調整課程設置,不斷更新課程內容使學生能夠盡快地接受新技術與信息。根據廣東藥學院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目標,針對BME專業在數字信號處理、醫學影像設備、電子學等方面的學科優勢,重視醫學課程與工程技術課程知識的相互滲透,實現醫、工的有機結合。據此,我們在深入分析BME學科性質和特點的基礎上,學習借鑒國內外同類專業的辦學經驗,經過3次修訂教學計劃,逐步建立完善了BME專業的課程體系。在課程設置上做到既重視基礎知識課程,包括專業基礎知識課程和醫學知識課程,又突出專業特色,開設了醫學電子儀器原理與設計、醫學儀器故障診斷與維修、生物醫學儀器與醫療器械、醫用X線機與CT成像技術、MRI與醫學超聲技術、核醫學與放射治療技術、醫療器械營銷、醫療器械質量體系與法規等課程。圍繞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專業技術重點來設置各課程在整個專業教學計劃中的比重。在突出主干課程的同時,盡可能多地開設前沿選修課,讓學生了解該領域的研究熱點。具體需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在專業課程設置中注意突出應用型本科課程設計要求和特點,加大實踐課的比重。以學分制為例,目前本專業開設的實踐課學分21分(含課外實踐學分),占課程總學分160分的13.13%,應當進一步加大實踐課的比重。第二,重視醫學、理工兩大學科基礎知識的加強。在構建課程體系時,重點加強生理學、人體解剖學、臨床醫學概論、電子技術、計算機基礎課程,以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作為支柱,形成寬口徑學科教育平臺。第三,重視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教學要求強化實驗、實訓、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通過適當增加課程設計、綜合實驗、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及競技活動、建立創新實驗室等多途徑給學生創設動手訓練的機會,提高專業技能,使學生畢業后能迅速適應工作崗位。目前,我院實驗課、實訓課開出率達到100%,建立了生物醫學工程創新實驗室,多次組織學生參加國家級和省級等各類級別的電子設計競賽等。第四,把國內外知名的網絡教育品牌引入學院的教學中。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的安博教育集團已經與我院簽約合作培養醫藥軟件及服務外包人才,使同學們有機會接觸到最前沿的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
三、強調實踐環節教學,加強實習基地建設
第一,加強專業實驗室建設。目前雖建有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實驗室,但僅能開展信號與系統實驗和醫用傳感器實驗,像醫學影像設備原理、醫學電子儀器原理與設計、醫學儀器故障診斷與維修、生物醫學儀器與醫療器械、醫用X線機與CT成像技術、MRI與醫學超聲技術、核醫學與放射治療技術等課程所需的實驗儀器和設備因所需資金較大,所以目前只能開展模擬實驗,效果不是很好,這是我們需要改進的地方。第二,開設第二課堂。全院所有教學實驗室和大部分科研實驗室向學生開放,接受高年級學生進行科研訓練和創新性實踐,并要求承擔了省廳級科研項目的教師積極吸收學生進實驗室,參與課題研究。同時,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型的科技創新競賽活動,并屢創佳績,有數十人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獎項,其中,我系學生分獲2008、2009年全國電子設計大賽廣東省二等獎、三等獎;2010年全國電子設計大賽廣東賽區二等獎;2010、2011年全國文科類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二等獎;2011年全國電子設計大賽廣東省二等獎、三等獎等。第三,在醫療設備生產企業和醫院之間建立長期穩定的實習基地。在企業實習過程中,要求學生下到車間參與生產過程,并對醫療設備的技術發展動向和市場狀況有明確的認知;在醫院實習過程中,要求學生輪換到各個相關科室工作,了解常用醫療儀器的使用、操作和維修方法,掌握其原理和關鍵技術,并熟悉醫療設備的管理和維護方法。如廣東藥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第二附屬醫院和廣東藥學院附屬中山醫院(中山市人民醫院)均可作為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基地,為本專業的相關課程(如醫學影像設備原理、醫用X線機與CT成像技術、MRI與醫學超聲技術、核醫學與放射治療技術、醫學電子儀器原理與設計、醫學儀器故障診斷與維修、生物醫學儀器與醫療器械等)提供見習、實驗條件。第四,學院多次舉辦學生與醫藥企事業的交流活動,請政府官員、企業老總到學校給學生做學術報告,帶領學生參觀醫療設備企業、參加各種學術研討會,舉辦模擬招聘會,給學生提供廣泛接觸企業的機會。讓學生在交流活動中展現自己的學識、能力與才華,了解醫療設備行業的發展趨勢和珠三角地區醫療設備行業的發展布局,了解自己學習的專業方向與今后就業的聯系,了解企業的經營范圍、產品開發流程、運作模式、感受企業文化。
四、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
“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落實人才培養模式的關鍵,是提高應用型本科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我院的教育理念是“重實踐,強能力”,力爭培養“上手快、善溝通、動手能力強”的應用型醫藥衛生人才,因此要求我們建立一支敬業愛崗,教風嚴謹,既有理論又能實踐,既能從事學院教學,又能從事在職員工培訓,既肯刻苦學習專業前沿技術,又富于改革創新精神,既搞教學又搞科研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我院生物醫學工程系現有專任教師15名,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4名,占專任教師的26.7%;具有博士研究生以上學歷的教師6名,占專任教師的40.0%;從附屬第一醫院、安博教育集團、廣東凱通軟件開發有限公司、廣州中星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等聘請10余位兼職教師。基本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素質高、專兼職相結合的師資隊伍。當然,我們做得還遠遠不夠,接下來將在以下方面進一步加強“雙師型”隊伍的建設:第一,組織教師深入醫藥和醫療設備企業一線了解人才需求情況,制訂培養目標。積極鼓勵教師開展經常性的下廠實踐活動,讓每一位教師都與一個或幾個與本專業相關的企業建立長期的聯系,不斷學習企業的先進技術和管理思想,并將其應用到教學與培訓中來,同時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我們鼓勵教師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的情況下在相關企業中兼職,為企業提供咨詢服務活動,通過這項活動,教師積累了大量來自醫藥和醫療設備企業的教學案例,使理論教學更加結合實際,受到學生的歡迎。另外,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打破了理論課教師與實踐課教師的界限,積極鼓勵理論課教師參與到實踐課教學指導中來,目前,BME專業中不但實驗課、實訓課開出率達到100%,而且實驗、實訓課的指導全部由任課教師擔任。第二,指導數學建模、電子設計大賽等。積極參加每年的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比賽與電子設計大賽,學院各級領導與多名教師參與各類競賽的組織、輔導、參賽等工作,均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從中既鍛煉了學生的理論實際應用能力,又使參賽教師的業務水平得到了提高。第三,教研室內形成良好的學習、教學氛圍。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及時總結推廣教研室或教師的先進經驗,按照計劃、實施、檢查、總結這四個階段,使教研室工作計劃保證落實,固定教研活動時間,明確科研課題,教改目標到位,對教師能力、素質培養體現充分,并將常規教研活動與專題教研活動和創造發揮型教研活動有機結合,在活動中實現教師間的相互交流和共同提高,創設一種青年教師成長、中年教師進步、老年教師提高的良好氛圍,努力提高“雙師型”教師業務水平,建設成為一支穩定的“雙師型”教師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