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19 11:19:0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優勢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結果:結合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好于中醫組和西醫組治療臨床效果。結合組患者3年內有12例存活,而中醫組和西醫組的3年內存活的例數分別為7例、8例。
結論:通過對比后發現,中西醫放射結合治療腫瘤的效果是最顯著的,在治療過程中,中醫治療法與西醫治療法的臨床優勢與劣勢方面互相補足,提高了腫瘤的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4-0137-01
惡性腫瘤是目前世界面臨的重要問題,已成為目前我國影響居民身體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中醫具有千百年的歷史,而西醫是近現代出現的治療方法,對于治療腫瘤的臨床效果也具有明顯優勢。在治療方面,中醫與西醫有各自不同的優勢。現今臨床治療腫瘤常用的方法就是中西醫結合放射治療腫瘤,通過中西醫結合治療,在治療過程中可以互相補足,保證更好的達到治療效果。以下為具體治療方法。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所有45名患者隨機分為3組,所有患者的年齡為35~8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2.4歲,其中男性17例,女性28例。女性患者中患乳腺癌9例,患子宮頸癌11例,患其他癌癥8例;男性患者中患肝癌5例、肺癌4例、鼻咽癌3例,其他癌癥5例。
1.2方法。對三組患者分別采用單純中醫抗腫瘤法、西醫抗腫瘤治療和中西醫放射結合治療腫瘤方法,所有患者經過常規治療3個月,治療過程除主要治療方案不同外,所有輔助治療方法完全相同。治療后對患者進行常規的腫瘤標志物檢查,以判定患者的腫瘤標志物水平下降的程度,當數據符合標準之后,囑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項并定期到醫院復查。待患者出院后,對患者進行隨訪3年,隨訪三年后,統計患者中存活的例數、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1]。
1.3統計學分析。根據SPSSl2.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通過均數±標準差(i±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主要分局X.2檢驗。所有數據相比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長久以來,中藥治療腫瘤的主要作用就是預防和減輕手術、化療、放療等治療腫瘤方法的并發癥,減輕化療等藥物對身體各臟器功能的損害。中醫在治療時主要講究的是對患者的病因進行根治,治療的主要方式是通過重要抑制腫瘤的生長或復發,同時固本培元等達到以毒攻毒、消滅腫瘤的作用[2]。對于晚期的腫瘤患者,中醫治療方法不僅可以控制瘤體的生長,還能有效的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起到預防、調養、增加免疫力的作用。
西醫治療腫瘤主要的治療方法是進行手術放射治療、化療等方法。西醫治療腫瘤不僅能夠治愈,還可以良好的保護周圍臨近組織、器官等,這是中醫治療不能達到的效果,雖然西醫治療腫瘤的方法是目前治療腫瘤方法最為廣泛的方式,但西醫治療腫瘤的合并癥與副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在近些年隨著中醫的發展,中醫治療在臨床治療腫瘤方面逐漸占據了重要的地位,通過中西醫放射結合治療腫瘤成為目前醫學界常用的治療方法,中醫的治療方法不僅補足西醫的不足,更起到了促進作用,增加了臨床治療腫瘤的顯著效果。中醫和西醫結合放射治療腫瘤的治愈率明顯高于單獨治療的作用。患者經治療后,生活質量與存活時間明顯增加。西醫放射治療腫瘤同時應用中藥治療,不僅可以有效的保護周圍正常組織器官不受侵襲,還能控制放射治療的局部作用,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治療后的不良反應和后遺癥,提高生存率。
應用中西醫放射結合治療法在治療乳腺癌時,不僅可以保留的基本形態,再配合根治放療方法更能夠很好的控制腫瘤,保持患者的形態近似正常,消除患者的心理壓力[3]。中醫和西醫結合放射治療腫瘤同樣可以有效的治療直腸癌,其臨床效果也很好,在治療直腸癌術后復發或者是由于癌癥達到晚期不宜手術的患者,通過中醫和西醫結合治療方法都能夠明顯的降低患者的痛苦,減輕甚至治愈直腸癌引起的出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這種治療方法已經成為臨床治療直腸癌最常用的方法。
綜合來講,中醫和西醫放射結合治療方法對于腫瘤的患者具有良好的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控制癌癥的進展,能很好的控制腫瘤的擴散,有效的減輕患者的痛苦與不適癥狀。因此,目前中醫和西醫結合放射治療腫瘤在臨床上逐漸占據重要地位,也體現了現代醫學的人性化發展。
參考文獻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來源于屈氏韌帶以上的食管、胃及十二指腸的出血[1]。上消化道出血發病突然,病情變化較快,稍有不慎便會危及生命[2]。及時有效地止血,能夠扭轉病情,減少意外發生,是搶救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護理人員應該與醫務人員合作,共同搶救患者,提高護理質量,為患者治愈打好基礎。我院采用不同的護理方法,發現應用中西醫結合護理方法效果佳,其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4 年6月~2015 年3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7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患者均符合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診斷,并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按照不同的護理方法將76例患者分為兩組,結合組和對照組。其中,男39例,女37例,年齡18~67 歲,平均(38.5±12.8)歲;病種:有胃潰瘍、胃底靜脈曲張、十二指腸潰瘍、應激性胃黏膜損傷等疾病,均無其他重要組織器官疾病。比較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種等數據,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入院均給予常規處理,根據患者病情放靜脈通路,止血、輸液、糾正電解質平衡等治療。
對照組:給予普通常規的西醫護理方法。讓患者絕對臥床,護理人員要清理患者呼吸道保證呼吸道通暢,并采取吸氧、保暖、禁食等其他措施。要密切觀察患者病情、生命體征等變化,及時建立至少2條以上靜脈通路。
結合組:在對照組常規西醫護理基礎上給予中醫護理,通過中西醫結合護理方法進行護理,其具體方法如下:
1.2.1辨明出血原因 通過詢問查體,觀察嘔吐物內容物、顏色及性質,測量血液的酸堿度等方法判斷出血原因。并要識別假性上消化道出血,如口腔、鼻腔、咽部出血患者,吞血后癥狀。要準確鑒別嘔血和咯血,病因不同,治療原也不盡相同。
1.2.2 辨證護理 按中醫可將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分為3種類型,①胃中積熱型:脘腹脹痛,吐血鮮紅或紫暗,口臭、口干渴、便秘或大便色黑、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施護原則為清胃瀉火,化瘀止血 [3]。②肝火犯胃型:吐血鮮紅或帶紫,或便血如柏油,口苦肋痛,心煩易怒、舌質紅絳、脈弦數。施護原則為瀉肝清胃、涼血、止血[4]。③脾胃虛寒型:便血或吐血紫暗,脘腹隱痛,喜暖、喜按,面色蒼白,舌質淡、脈細無力。施護原則為健脾益氣,攝血止血。
1.2.3物理方法止血 上消化道出血治療關鍵在于明確出血部位并止血,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者,可采用雙氣囊三腔兩囊管壓迫止血;潰瘍及胃黏膜病變者,可用胃內降溫止血法。
1.2.4中藥止血 黨參15g,黃芪30g,白術15g,生地10g,仙鶴草20g,白及20g,三七粉(沖服)4g,烏賊骨15g,黃芩10g,生草5g[5]。對于急性出血期,加用黃連10g,地榆炭30g,丹皮10g,煎水分次冷服,1劑/d,服3~5 劑[5]。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并發癥及護理滿意度等數據,找出更適合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護理措施。
1.4統計學處理 實驗數據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差異明顯 (P
2 結果
結合組住院時間、并發癥少于對照組,且護理滿意度(94.7%)高于對照組(73.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中西醫結合將傳統的中醫中藥知識和方法與西醫西藥的知識和方法結合起來,以提高治療效果。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將西醫和中醫結合,揚長避短,能更好地治療,提高醫療質量。重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易產生緊張、恐懼等情緒,可能會加重病情,護理人員要幫助患者緩解緊張情緒,增加患者對醫務人員的信任,提高治療依從性。做好基礎護理,如幫助患者做好清潔工作,防止感染;注意患者情況,一旦發現應及時處理,避免延誤病情。
本文選取76例患者,實驗數據顯示,結合組住院時間、并發癥少于于對照組,且護理滿意度(94.7%)高于對照組(73.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在處理急性上消化道的出血過程中,采用中西結合護理方法,能夠更好地穩定患者情緒,提高上消化道出現的治愈率,減少住院時間,節約醫療資源,提高患者滿意度,讓患者更好、更快地康復。
參考文獻:
[1]羅美文.中西醫結合護理措施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科學,2013,3(10):128-130.
[2]孫洪波.3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西醫結合的護理體會[J].哈爾濱醫藥,2012,32(1):65.
臨床的實踐經驗表明,雖然中西醫治療手法和體系有所不同,但是中醫和西醫都有各自的優勢,也各有缺點。隨著時展,很多醫學人才為了更好的為患者服務,經過長時間的探究,總結出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但中西醫結合的發展總體比較緩慢。目前,中西醫結合已經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而且這個體系所研究的病癥范圍在逐步擴大,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在內科方面針對如腸胃炎等諸多疾病的治療已經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本文首先對中醫與西醫的區別和聯系進行分析,再對中西醫結合應用于內科臨床治療的發展狀況做一概述,列舉其部分治療優勢,最后對中西醫結合在內科臨床上的應用提出自己的看法。
1 中醫和西醫的區別和聯系
說起中醫,大家經常用“老”來形容,是在說中醫越老經驗越豐富;西醫是從國外引進的,與時俱進。中醫和西醫最大的區別是思維方式的不同,中醫強調整體思維,系統診治,西醫的特點是局部思維,但具有較強分析的能力。很多人喜歡用是否可以運用現代科技手段作為區別中西醫的重要手段,但隨著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現在對科學手段的運用已經不能作為區分兩者的方法,因為現在中醫也已經可以運用現代技術手段來發揮自己更大的作用。中醫和西醫各有特點,互有聯系,而能夠讓中西醫之間產生聯系的橋梁就是人體。它們都以人體作為最基本的研究對象,并且都以人類的健康與疾病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另外,它們之間還存在的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它們的最終目的都是讓人們讓人們遠離疾病,身體健康。正是由于他們的不同之處,才使得中西醫得以實現良好的結合,在思維和醫學方法上各自取長補短,互相汲取精華,也是由于他們的相同之處,讓中西醫的結合更加緊密且不可分割。
2 中西醫結合在內科臨床治療中的發展
2.1中西醫結合在內科臨床治療中的當展趨勢 目前,中西醫相結合的發展,已經得到了全世界越來越多的醫學工作者的認可。在中西醫結合方面,我們不斷的進行研究和實踐。而且積累了越來越多的經驗知識和理論基礎,表示中西醫結合在未來將會有很好的發展。除此之外,由于中醫的博大精深得到很多外來醫學人士的喜愛與研究,再加上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外醫學人士對中西醫結合的認可,在未來中西醫結合一定可以形成一個醫學分支。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以及新興科學技術的發展,還會有很多的中醫藥品來實現西式化的制作,將中藥也制成針劑、口服藥劑等等的形式,這樣不僅讓湯藥的用途變得更加廣泛,同時也讓更多的人去接受中醫的治療。
2.2中西醫結合在內科臨床治療中的優勢 在多數人的觀念中,認為中醫治本,西醫治標;中醫治內,西醫治外。這種觀點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中醫和西醫各自具備的優勢和劣勢。總得來講,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它們的目的都是通過醫療手段來為患者治療疾病。所以,中西醫結合也許可以達到提高治療效果的目的。
2.2.1中西醫結合在內科疾病診斷中的優勢 中醫檢查主要包括望、聞、問、切,然后將四字診斷出來的結果結合起來,來獲取下一步的治療所需要的資料。這樣檢查在最終下結論時會存在一定的客觀片面性,缺少對患者身體內部具體情況的了解。西醫檢查主要包括通過聲、光等科學技術,可以通過CT、核磁共振、超聲波檢測等一系列檢查將患者體內的詳細情況直觀的表現出來,而血、尿常規檢測能夠清楚的反映人體病變情況,很好的補充了中醫檢查的不足。中西醫結合可以通過各自的優勢對患者身體內部和外部都有一個詳細的判定,可以更加全面準確的檢查出患者的病情、病因,利于醫生對癥下藥,幫助患者早日康復。
2.2.2中西醫結合在內科疾病治療中的優勢 中藥一般氣味濃厚難聞、味道苦澀難喝,雜質還伴有一定的毒性,患者在服用中藥時常常產生排斥,甚至很多人服用不進去,這在一定的程度上會影響中藥的治療效果,雖然在一些特定疾病方面經過幾劑中藥的堅持治療之后,能夠實現根治,但有些人還是較為排斥。西醫用藥常常以針劑或者口服的形式出現,服藥容易,患者較少排斥,一般見效很快,可以更好的完成治療,如在治療一些炎癥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中西醫結合在治療疾病時的運用,可以針對不同的癥狀運用不同的治療手段,中西醫結合治療集中了中醫和西醫兩門醫學手段的優勢,可以更快更準確的治療患者,使患者早日康復。
2.2.3中西醫結合在消化內科疾病中的應用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感覺自己肚子或是胃不舒服,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消化不良。消化內科疾病的種類很多,治療手段也各不相同,而且有的診治難度也比較大,這種疾病常伴有吐血,咳血,腹痛和腹瀉的癥狀出現,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精神壓力和身體痛苦。中醫在治療消化性潰瘍類疾病時往往選擇幾種適合的中藥材進行,西醫選擇藥劑來抑制胃酸以幫助患者減輕病痛。中西醫結合是將兩種治療方法中和,采取整體調理的方法,針對病因和臨床癥狀的消除展開治療,從而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讓患者及早藥到病除。
3 結論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中西醫結合治療內科的臨床思路將不再是我們的一種幻想。不管是從中醫方面來說,還是從西醫方面來說,醫療事業對于每一個國家來說都很重要,它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只有保證人民的身體健康,才會讓國家的發展有一個積極向上的方向,向著更加光明的未來發展。根據中西醫的優勢和特點,實現中西醫結合,兩者取長補短,不僅能夠減小醫療技術以及學術上的不足,還可以使醫學發揮出更大的作用,為社會的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R692.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717(2011)04-0808-03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hronic Renal Failure Treatment Protocols Research
YAO Yuan-zhang,XIE Shong-fang,DING Jie
(Department of Nephrology,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 Integrated TCM WM,Nanjing 210028,Jiangsu,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Meta-analysis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Integrative Medicine treatment programs of 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 in nearly a decade,we set down the program to treat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 in decompensated stage and early failure stage.? According to a randomized, open and parallel controlled principle,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53 cases for 3 months conclud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curative effect of Integrated treatment of 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 in reducing proteinuria, lower serum creatinine and blood urea nitrogen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combining Chinese and Western treatment of 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 has its own clinical advantages, but until now there are no representative programs. So the next research focus on: ①Perfect the Instructive Integrative Theory②Combining the current stages of chronic renal failure to confirm the main treatment indicators in different stages is the key to develop effective treatment programs of Integrative Medicine③Effective selecting and research of Chinese medicine is th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 in Integrated Treatment of 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
Key words:chronic renal failureintegrated TCM and WMtreatment protocols research
收稿日期:2010-11-10
基金項目:江蘇省科技廳資助項目(MB2006713)
作者簡介:姚源璋(1956-),男,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研究方向:醫學臨床和科研。
慢性腎功能不全(CRF)的綜合治療是目前臨床醫生取得的共識,要點集中于低蛋白飲食、降壓、糾正貧血以及盡可能地祛除原發病因素,但一直未能得到令醫生和患者滿意的結果。在這一難題破解之中,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不同程度上取得了臨床療效,并具有一定臨床優勢,卻又存在著很多需要深入研究之處,尤其是不同類型治療方法有諸多可討論之處。鑒于此,我們對慢性腎功能不全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從理論和臨床上進行了相關研究。
1 慢性腎功能不全診斷與治療概況
慢性腎功能不全是指任何疾病使腎單位發生進行性破壞,在數月、數年、或更長的時間后,殘存的腎單位不能充分排出機體代謝廢物和維持內環境穩定,因而使體內逐漸出現代謝產物的潴留和水、電解質與酸堿平衡紊亂以及腎臟內分泌功能障礙的一種綜合征。傳統上慢性腎功能不全分為代償期、失代償期、衰竭期、尿毒癥期四期,由于慢性腎功能不全是由多種腎臟疾病發展而來,為了更準確和及時的描述慢性腎功能不全的演變階段,國際腎臟病學界目前多采用美國腎臟病基金會(NFK)腎臟病患者預后和生存質量(K-DOQI)標準和近年的KDIGO標準,兩者均把慢性腎臟病分為五期,二者在表述腎小球濾過率(GFR)為標準的腎臟損害程度方面是一致的,在腎臟損害相關術語描述上有一定區別。
慢性腎功能不全的治療西醫學以一體化治療為共識,保守治療階段主要以改變生活方式,低蛋白飲食、給予必需氨基酸或α酮酸,控制高血壓、減少蛋白尿,糾正代謝性酸中毒,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糾正高脂血癥、改善脂質代謝異常,抗凝和改善微循環【sup】[1]【/sup】作為治療方法。中醫學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目前仍以辨證論治為主,辨證方法多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于2002年頒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up】[2]【/sup】的本虛標實方法為藍本,立足于扶正與排毒,作者曾于1999年、2006年兩次綜述中醫藥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思路方法和藥物【sup】[3]【/sup】,辨證論治方法一直是治療主流,但存在著各種辨證方法差異大,用藥分散度大,臨床難以重復等缺點。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方法目前無明確界定,大多采用在西醫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醫中藥療法,鐘宏琳【sup】[4]【/sup】綜述近年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方法,其西醫方法為:①優質低蛋白、低鹽、低磷的飲食并足夠的能量供給方法;②針對引起CRF原因的病因治療,如治療慢性腎炎、慢性腎盂腎炎、原發性高血壓、糖尿病等;③對癥治療,如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失調,改善貧血、治療心力衰竭、改善消化道癥狀、降血壓、抗感染等;④控制可逆因素,如控制疾病復發、糾正電解質紊亂、避免使用腎毒性藥物等引起CRF急性加重因素。中醫治療包括了中藥內服、外用、中藥內外合用、中藥灌腸、中藥制劑靜脈用藥、針灸療法。
2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方案理論研究
本研究確定慢性腎功能不全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從以下4個方面進行。
(1)探討中西醫結合理論。中西醫結合是我國的原創性醫學,盡管歷經50年的系統臨床實踐,但迄今對中西醫結合醫學概念尚未有明確的共識或權威性描述。我們在前人的認識和臨床實踐基礎上認為,中西醫結合醫學是用中醫學規律和方法研究西醫學、或用西醫學規律和方法研究中醫學而產生的不同于中、西醫學的,有利于人類健康的技術、方法和理論的醫學科學;其外延應包括整個中西醫結合醫學體系。
(2)明確西醫學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立足點。西醫學一體化治療方法實質上是預防、對癥治療、替代治療三部分內容。替代治療是終末期腎衰的治療方法,對于處于失代償期和衰竭期的患者,還沒有真正意義上可以阻止腎功能下降的方法。降壓、降脂、治療原發病會不斷造成患者所服藥物的增加,不能從實質上阻止腎功能的丟失;嚴格的低蛋白飲食是在犧牲生活質量的基礎上換取暫時的減輕腎臟的代謝壓力,最終衰竭的腎臟還是要進入終末期。因此可以認為,一體化治療是一個過渡階段的治療方法。
(3)確定中醫學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優勢。中醫學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有兩大特色,一是充分利用機體現有功能排除毒素,以使機體進入良性循環;二是最大可能的恢復受損組織器官的功能。由于中藥的復雜性和臨床經驗的特殊性不能使已獲取療效的方法得到良好臨床重復,但長期的臨床療效已得到患者和臨床醫生的認可,不斷地臨床和實驗室研究將會不斷給出階段性答案。本研究薈萃分析近十年中醫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方法,即試圖尋找中醫學集中治療點,以利于本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
(4)明確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結合點。慢性腎功能不全的進展原因是腎臟結構的不斷破壞,其結果是腎功能的不斷丟失,其微觀表現是各種尿毒癥毒素的堆積、各種炎癥因子的不斷變化、腎臟纖維化進程不斷加重、腎臟血流動力學異常變化。阻止和減緩各種微觀損害,是保護腎臟結構免遭進一步破壞的主要環節。中西醫學多年的臨床實踐證實其在上述方面的醫療效果各有優勢,因此從中西醫學理論和實踐分析,慢性腎功能不全中西醫結合治療點可選擇為改善腎臟血流、排除毒素、抗纖維化、減少炎性介質四個方面。
3 中西醫結合治療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方案臨床研究
課題組依據臨床回顧性研究結果和文獻分析結果得出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治療方案,并按照隨機、開放、平行對照原則進行臨床觀察。選擇年齡為18~70歲慢性腎功能不全失代償期及衰竭期早期患者,性別不限,無感染等高代謝狀態可逆因素,無不穩定性心臟、肝臟等疾病,CCr20~50mL/min或Scr186~442μmol/L(2.1~5mg/dL),設立中西醫結合治療組和西醫一體化治療對照組共53例,其中治療組38例,對照組15例,兩組治療前基本資料見表1。
表1 治療組對照組治療前資料比較(±s)
注:統計過程中性別男性定義為1,女性定義為2;血壓單位為mmHg;血肌酐單位為μmol/L;血尿素氮單位mmol/L;尿蛋白定義為每一個“+”為1;24h尿蛋白定量單位為mg/L;內生肌酐清除率單位為mL/min。
上述基本資料分析,各組P值均大于0.05,兩組治療前基本資料無明顯差異。
治療組對照組基礎治療:病因及其他基礎基礎疾病控制,如糖尿病、鈣磷代謝、酸堿平衡,避免腎毒藥物。
治療組方案:①低脂低鹽優質低蛋白飲食(0.7g?d【sup】-1?【/sup】kg【sup】-1【/sup】);②血壓指標(DM:125/75mmHg;非DM:130/85 mmHg);③糾正貧血藥物(<95g/L,用促紅素、葉酸、鐵制劑,≥95g/L,不再用糾正貧血藥物)。④ ACER制劑(SCr≤300μmol/L)⑤補腎健脾活血解毒煎劑(血脂明顯增高合用水蛭制劑)。
對照組方案:①低脂低鹽優質低蛋白飲食(0.7g?d【sup】-1?【/sup】kg【sup】-1【/sup】);②血壓指標(DM:125/75 mmHg非DM:130/85 mmHg);③糾正貧血藥物(<95g/L,用促紅素、葉酸、鐵制劑,≥95g/L,不再用糾正貧血藥物)。④ ACER制劑(SCr≤300μmol/L)。⑤調脂藥物(血脂紊亂者)。
入組患者均連續觀察3個月,重點觀察治療前后血肌酐、血尿素氮、蛋白尿、甲狀旁腺激素、C反應蛋白等實驗室指標變化和患者飲食、體能變化、舌質舌苔變化。相關結果見表2~3。
表2 中西醫結合組治療前后結果比較(±s)
以上治療結果顯示,中西醫結合治療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有階段性臨床療效,中西醫結合組內比較,治療3個月后血尿素氮、血肌酐及尿蛋白降低有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血肌酐、血尿素氮降低有統計學意義。但治療3個月后內生肌酐清除率的升高及其他指標的下降兩組沒有統計學意義。
4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方案評價
本研究嘗試在探討中西醫結合理論內涵和外延基礎上,系統分析了西醫學和中醫學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方案,進行了小樣本短時間的臨床驗證,對目前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方案有如下認識。
(1)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的特點:包括本研究在內,目前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方案基本是在西醫學對因、對癥治療基礎上,結合使用中醫治療方法而成。本方案特點是薈萃分析了近10年中醫學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方案和藥物,結合作者臨床實踐所獲得的治療方案。但作者分析認為,目前各種可稱為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案,尚未能夠體現中西醫結合治療優勢,因而均不能成為中西醫結合理論指導性方案。
(2)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的優勢:盡管目前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的方案尚不完善,但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的優勢是確定的,這是因為慢性腎功能不全是一種復雜的疾病綜合征,疾病過程中可有多器官、多系統損害,且因果互為影響,中西醫治療學目前均沒有成熟方法獲得理想治療效果,而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的多環節、多靶點控制和相對明確的治療目標,可能在不同程度上減少單純西醫治療的藥物過多、副作用過大難點和單純中醫學治療的階段性靶點不清,僅限于癥狀描述問題。
(3)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方案的不同階段變化:如上認識,慢性腎功能不全有不同的臨床發展階段,因而應有不同階段的治療方案,如何準確的掌握不同階段的疾病本質,從而制定合理的不同階段治療方案,中西醫學都有很多工作要做。
5 討 論
(1)完善的有指導意義的中西醫結合理論是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所必需的。
理論來源于實踐,反過來又有效的指導實踐活動。中西醫結合系統臨床實踐已經進行了五十余年,具有了較豐富的實踐積累,應該有系統理論的產生。慢性腎功能不全是一種復雜的臨床綜合征,中西醫臨床治療方法的累加未能達到中西醫學取長補短、創造新療法的目的,原則上不是中西醫結合,若要獲得理想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方案,完善的有指導意義的中西醫結合理論研究是不可或缺的,這也是臨床各種疾病中西醫結合治療所需要的。
(2)結合目前慢性腎衰分期標準,明確不同分期慢性腎衰的主要治療指標是制定有效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的關鍵。
慢性腎功能不全不同階段的關鍵指標是腎功能丟失的程度不同,界定標準是腎小球濾過率(GFR)的大小,這是目前各種分期的依據。但依據GFR的分期方法不能準確提供病變腎臟的炎癥狀態、纖維化程度、免役紊亂機制乃至于機體內環境紊亂狀態,因此會使各種治療方法處于粗放型狀態。若結合目前的分期研究,明確不同階段的治療指標,可能更有效的阻止腎功能的不斷丟失。
(3)有效中藥的篩選和研究,是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的重點和難點。
根據分析結果,目前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的藥物可分為瀉濁解毒類、活血化瘀類、補益類等,每一類藥物眾多,可重復性差,且單味中藥提取物常常臨床療效可疑。如何依據中西醫理論篩選出依據明確、可重復性強的慢性腎功能不全治療方藥,是一個艱巨的任務。
參考文獻
[1] 黎磊石,劉志紅.中國腎臟病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8:1381.
腦卒中是指由于急性或慢性缺血缺氧引起的腦組織損害所產生的高級神經認知功能障礙為主的一組臨床綜合癥。是目前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病程長、合并癥多及治愈率低的特點,給個人、家庭和社會造成了沉重的負擔,因此制定一種有效的腦血管疾病管理的新手段是當務之急。2000年初,英國醫學雜志公布了應用循證醫學的手段對腦血管病目前治療手段的重新評價,按照這個評價結果,目前治療卒中最有效的手段不是一種具體的藥物而是一個管理系統,即卒中單元[1]。自此,起源于歐洲的卒中單元,作為一種新的腦血管病管理模式,近年來越來越受到我國腦血管疾病臨床究人員的關注。
狹義的卒中單元指在醫院的一定區域內,如卒中病房中,組織神經專科醫生及專職的物理治療師、職業康復師、語言康復師、心理學家、專業護理人員組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對卒中病人或發生過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病人進行全面的藥物治療、肢體康復、語言訓練、心理康復和健康教育,以改善預后、提高療效的卒中病人管理模式。廣義的卒中單元把卒中病人的管理延續到出院之后的家庭醫療和社區醫療及社會收容機構醫療,形成卒中病人管理的社會系統工程[2]。2003年美國和歐洲的卒中指南都明確指出:卒中患者應該在卒中單元里接受治療,卒中單元是今后卒中治療的方向。
中醫對中風偏癱的認識很多,究其病因,雖歷代各醫家學說紛紜,不外虛實兩類,虛、火、風、痰、氣、瘀六種病因。其病位皆為腦和經絡。其病機較復雜,《素問·調經論》篇云:“血之與氣,并走于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氣復返則生,不返則死。”《素問·生氣通天論》篇亦云:“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在我國, 中醫已經長久廣泛地用于卒中的治療中,并獲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在中風的診斷、治療和調護方面經過長期的經驗積累,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醫療模式,至今與西醫方法并存于臨床。Stroke Unit突出以人為本,這與中醫學的整體觀和辨證論治在本質上是相通的。
中西醫結合卒中單元不是中醫療法和西醫療法的簡單疊加,而是從理論上進行有機的結合;從管理上將中西醫各自在治療、護理和康復中的優勢在臨床上進行優化組合,將西醫的緊急救治和中醫在治療康復中的優勢有機結合起來,更能體現卒中單元的效率和有效性。中醫在治療中風偏癱方面療效是我國的特色,將國際上通用的卒中單元模式與有效的傳統中醫治療方法相結合,將中醫治療腦卒中的中藥、推拿、針刺方法融入卒中單元之中,建立并完善規范的融西藥、現代康復技術、中藥、針灸、推拿為一體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中西醫結合卒中單元模式,是我國目前腦血管病臨床實踐的必然趨勢。
近年來,石學敏院士推廣以針灸為主的“石氏中風單元療法”在國內的應用,揭開了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的中西醫結合卒中單元模式序幕。李向榮等[3]通過中西醫結合特色的卒中單元對住院卒中病人所帶來的影響進行研究發現,住院病死率無統計學意義(P>0.05);中西組死于并發癥低于對照組(P
李丹丹等[11]將94例嚴重腦卒中(牛津殘障量表評定均為5級)恢復期患者隨機分為中西組和對照組,兩組均按卒中單元模式進行治療,中西組加用規范化中醫藥辨證施治及針灸治療,觀察項目為住院病死率、住院費用、并發癥發生率、斯堪的納維亞卒中量表(SSS)、功能獨立性量表(FIM)、牛津殘障量表(OHS)評分等。結果 中西組SSS、FIM評分治療前后差值均高于對照組(P
通過探討一種中西醫結合腦卒中治療模式的特點和運作方式,為腦卒中治療模式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路。中西醫結合卒中單元是我國在治療腦卒中方面的特色和優勢,王法德等[12]認為創建中國特色的卒中單元應該堅持 “五個”結合。(1)中醫與西醫結合;(2)中藥與針灸、推拿結合;(3)治療與康復結合;(4)內治與外治結合;(5)治療與預防結合。白小欣等[13]認為將中西醫結合起來,建立和實施中西醫結合腦卒中治療新模式,有助于降低腦卒中患者的死亡率減少并發癥,提高生活質童。
總體來說,我國卒中單元的研究起步比較晚,現仍正處于起步階段。 中西醫結合卒中單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更為全新的管理模式,目前在我國中西醫結合卒中單元研究應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 1.重治療輕預防2.重藥物輕康復3.重西醫輕中醫4.重肌力改變而輕正確運動模式的再學習5.重運動功能的恢復而輕語言訓練和心理治療卒中單元。神經功能的恢復、重建或代償往往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甚至是終身的過程。近些年中醫針刺、推拿、中藥等治療方法,結合現代神經病學對于卒中后偏癱的研究和認識已顯示出其獨特的優勢,所以,應當用現代科學手段揭開中醫治療中風的機制,同時進行多中心、多樣本的觀察研究,為循證醫學提供依據,形成治療指南,充分發揮中醫簡、效、廉、便的優勢,根據本國實際,將中醫、西醫各自的特長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就一定能創建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療效更高的中西醫結合卒中單元。 參 考 文 獻
[1]李厥寶,倪朝民.卒中單元的系統論[J].醫學與哲學, 2004, 25(7): 27-28.
[2]王擁軍.卒中單元[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4.
[3]李向榮,吳清明,劉未艾,等.中西醫結合卒中單元對急性腦卒中病人的影響初步研究[J].中國中醫急癥,2007,16(4):381-383.
[4]樊永平,熊颶,周紆,等.卒中單元中熄風化痰活血法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27(3):247-249.
[5]張運克.中醫特色“卒中單元”的建立與實施[J].中醫藥學報,2005,33(5):5-6.
[6]吳俊紅,王長垠,殷春萍,等.中西醫結合卒中單元對缺血性中風急性期療效的臨床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7,5(3):207-208.
[7]王萬林,周滿翔.急性腦卒中中西醫結合卒中單元治療模式的優越性[J].河北中醫, 2005, 27(12): 891-892.
[8]宋冬梅,郭占英.中西醫結合的卒中單元模式下治療急性腦卒中. 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2007,17(4):47.
[9]吳俊紅,王長垠,殷春萍,等. 中西醫結合卒中單元對缺血性中風急性期療效的臨床觀察.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7,5(3):207.
[10]楊楠,李國輝,張志強,等. 中西醫結合卒中單元對缺血性中風急性期臨床療效觀察. 中華中醫藥學刊,2008,26(12):12.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8-0573-02
1中西醫結合在內科治療中的發展
1.1歷史發展
①起始階段(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中期)。響應的號召,既要繼承傳統中醫,又要學習西醫并以之發展中醫。1955年成立了中國中醫研究院,1958年第一批高級中西結合醫生進入社會。該階段的臨床特點是:以西醫的明確診斷結果為基本,進一步開展中醫辨證,通過查找辨證與治療的規律來提高治療效果。②緩慢發展階段(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末)。中西醫結合的發展總體緩慢,但是出現了一些專門針對某一類病癥的醫學研究,如一系列單方、復方療效藥的研發,雖然研究較為局限,但可以說是對中西結合的縱深研究。③快速發展階段(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該階段的基本特點是,中西醫結合研究病癥的范圍更廣、更深入,對表現為臨床實踐與實驗相結合,在內科方面幾乎涵蓋了所有疾病,諸如冠心病、腸胃炎等疾病研究和治療方面成果顯著。
1.2當展趨勢
現代中西醫結合的發展,已經變化為縱深發展趨勢,更被世界越來越多的醫學工作者所認可,主要表現為:①我國不斷加深該領域的研究和實踐,積累越來越多的經驗和理論基礎,未來發展態勢良好。②隨著更多的國外醫學人士的認可和加入,中西醫結合必將形成一個新的醫學分支,并構建其特有的知識理論網絡,最終趨于完善的醫學體系。③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深化,還將有更多的中醫藥品實現西化制作,例如針劑、口服藥劑等,用途也將從治療向保健輻射。
2中西醫結合治療內科疾病的優勢
傳統中醫和西醫在多數人觀念中表現為:“中醫治本、西醫治標”“中醫內治、西醫外治”等,這種觀點并不是空穴來風,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西醫在治療某些疾病時各自具備的優勢和劣勢。但總體來講,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其目的都是通過醫療手段為病患排除疾病,保障病人的身體健康。因此,中西醫的結合實際上就是兩者取長補短,實現優勢互補,最終達到提高治療效果的目的。
2.1疾病檢查優勢
中醫主要檢查手段主要是診法合參,即望、聞、問、切分別進行,并將診斷結果結合起來,獲得下一步的治療所需資料,該方法在判定時具有客觀片面性,但缺乏缺乏對病患身體內部具體情況的細致了解。西醫通過聲光科學技術,包括CT、核磁共振、超聲波檢測等將病人體內的情況直觀地展現出來,而血、尿常規的檢測能夠直接反應人體病變時身體機理的異常。中西醫的結合,可以說是及病患內外表現為一體,能夠對其病情進行綜合判定,更加準確全面地檢查出病情、病因,有利于對癥下藥。
2.2疾病治療優勢
中醫用藥一般氣味濃厚、味道苦澀,并且伴有一定的毒性,病人在服用時常常產生排斥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治療效果,但是在某些特定疾病方面(慢性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經過中藥治療之后,能夠實現根治。西醫用藥常以針劑、口服等形式出現,一般見效較快,例如治療急性腸炎、胃炎、膽囊炎等方面效果良好。中西醫結合在治療時的運用,可以針對不同的疾病開展不同的治療手段,并且中醫辨證對于治療過程還有很高的保障效果,可以見中西醫結合治療集中了兩種醫學手段的優勢,更快更準確地剪除患者的痛苦。
3如何提高中西醫結合治療效率
3.1強化中醫工作隊伍的專業能力
作為一個中醫專業人員,如果對中醫的專業性技能都不能做到高水準,那更勿用談中醫結合了。因此,中醫工作隊伍中的人員必須先做到將中醫特色貫穿治療過程,同時不斷學習中醫有關醫藥、醫療文化知識,注重學習中醫醫療理論。醫院相關領導要制定中醫知識學習計劃與目標,定期開展學習匯報講座,讓中醫工作隊伍中的人員具備充分的理論基礎。還要做好老中醫專家經驗繼承的工作,讓后進中醫人員在提高理論基礎的同時吸收醫院在以往治療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同時,還要將中醫人員多參與臨床治療,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中積累經驗并找到新的工作方法。
3.2堅持中醫治療特色
現在的醫院行業是西醫一支獨秀的局面,真正用到中醫醫學、中草藥的情況少之又少。為了保證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效率,就必須先強化中醫治療的特色。首先要通過制定相關規定來提高中草藥在治療過程中的使用比重,保證中醫人員對中草藥的應用能力。除此之外還要對中醫治療多樣性進行充分的展現,利用中醫治療中的非藥物療法,如針灸、穴位貼敷、中醫熱磁療和耳穴壓豆等,以此來保證治療過程中的中醫特色。
3.3加強對中醫特色的優勢的宣傳
定期舉行有關中醫治療的健康講座,并利用宣傳欄等可以用資源,對中醫藥的科學性和實用性進行大力宣傳,使廣大群眾對中醫特色有理性的了解,增加群眾對中醫藥治療的支持。與此同時還要做好中醫藥的對口支援工作,組織中醫人員定期或是不定期的進社區舉辦義診,幫助提高社區醫務人員的中醫治療水準。
3.4鼓勵醫療人員對中西醫藥理知識進行融合
醫院要制定內部學習制度,加強對醫療人員的培訓,鼓勵中醫人員學習西醫文化,西醫人員學習中醫文化,大力培養中西醫結合的復合型人才,將中西醫結合的道路從形式上的工作轉移到醫療人員的實際技能上。同時醫院還要建立中西結合特色的評價制度,建立相應的獎懲措施,切實有效地提高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效果。
3.5提高醫療人員工作素質
全面加強醫療人員的醫療技能和服務觀念的培訓,保證中西醫結合的臨床治療效果。全面建設醫療員工掛牌上崗制度,建設對外評價機制,設立相應獎懲制度,全面提高醫療人員的工作素質,保證治療過程的品質,使患者對醫院和中西結合的特色有廣泛好評。
4總結
[中圖分類號]R197.3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3-7210(2009)06(c)-149-03
在中西醫結合醫院醫療質量控制體系中,中西醫結合治療率如同中醫治療率一樣,其統計的真正意義在于真實反映臨床診療過程中中醫、西醫兩種手段的干預時效;或者說是中醫、西醫各自優勢在診療中的體現[1]。通過考核中西醫結合單病種診療規范與實際臨床診療實施行為的符合率來體現中西醫結合治療率的統計內涵,進一步評價科室醫療質量。作為單病種質量控制的切入點,中西醫結合評價指標制定的科學性、完整性、可控性則成為檢驗控制體系能否合理運用的關鍵問題。我院從上世紀90年代末著手進行單病種質量管理工作,當時根據三級甲等中西醫結合醫院的建設標準,制訂了覆蓋全院各科的94個單病種診療常規。通過十年的建設,在管理過程中,不斷總結、篩選,力求在中西醫結合方向上探索一條單病種規范管理的新路[2]。2005年以來,我院結合全國重點中西醫結合醫院建設要求,在全院醫療質量控制體系的總體框架內,制訂了《中西醫結合單病種質量評價表》,并利用該表對重點專科中較成熟的6個中西醫結合單病種質量進行了初步評價。
1 對象與方法
通過《中西醫結合單病種質量評價表》(表1、2),按照診斷符合、病例納入、病史書寫、治療流程、患者評估、預后評估等6大項、17小項內容對單病種診療質量進行綜合評價。近9個月來,納入體現住院治療特色的中西醫結合單病種6項(再生障礙性貧血、慢性腎功能衰竭、肝癌介入術、類風濕性關節炎、干燥綜合征、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回收有效病例的《中西醫結合單病種質量評價表》135份,并按照病種進行匯總分析。
2 結果
6個單病種的病案質量分析(表3)平均得分為94.92分,均符合甲級病案要求。其中治療方案與辨證不符是失分的最主要原因,反映了中西醫結合單病種診療規范與實際臨床診療實施行為之間的不統一性。
3 討論
目前中西醫結合單病種管理的主要問題是管理內容不全面、監管力度不夠、缺乏有效的評價指標[3-4]。通過本次統計分析,筆者認識到中西醫結合單病種的療效評價,應當建立在病史診斷正確率、療效判定標準制訂的先進性、療效判定標準執行的規范性等基礎上,而與之相對應的實驗室安全、臨床用藥安全、(治療)設備安全、血液制品安全、手術安全、麻醉安全、院內感染控制、患者評估、預后評估(隨訪)等監測要素,則是控制流程中的重要環節。這必須以忠實、完整、規范的病歷記錄為流程控制監測的基準,以各項標準、制度的執行力度為流程控制監測的要素,使醫療流程真正在可控的范圍內。
監測過程中,質控人員將病歷書寫規范標準、中醫質量控制標準、臨床用藥規范、醫技質控標準、臨床用血規范、手術安全控制、護理質控標準、院內感染質控標準、麻醉質控標準、出入院診斷符合率等項目列入評價表中,這些評價標準均來源于衛生行政部門的法規文件以及公認的行業標準,可以較為全面地反映單病種診療規范的執行情況、較為客觀地反映單病種診療規范的療效價值。通過評價表的初步應用,從單病種診療規范的制定以及病史記錄兩方面進行考核,從中發現問題并予以針對性的改進。
比如在診療規范的制訂上,有的方案分型分期不夠細,而實際臨床病種證型較多,超出了單病種的控制范圍;有的重要實驗室檢查在診療規范中未能納入,無法在病史中體現臨床意義;有的方案診療流程過于簡單,未能突出本學科中醫特色或中西醫結合技術在整個醫療過程中的應用點或時間窗等。這說明規范的制訂應當注重診斷標準的權威性、辨證分型的客觀性、診療方案的科學性,使規范的實施有據可依,并能積極體現本學科本專業的優勢與更新,避免造成同臨床實踐之間的脫節。
同時,對于一個較為成熟的中西醫結合單病種診療規范,如果沒有臨床的不斷驗證、總結與提高,也就不可能具有生命力。在檢查中,病史記錄出現的問題比較突出,主要表現在病史的記錄與診療規范的對應性較差。如在診療規范中有分期,但在病史中體現不出分期;個別現病史中記錄癥狀與專科檢查對應診療規范中的診斷標準有差距;部分病史中的辨證分型、治療原則與診療規范不相符。這些現象的產生除患者個體差異及并發癥以外,更多的問題是實施于患者的診療方案未能嚴格按照規范執行,或是病史記錄的不完整,使許多寶貴的單病種臨床資料得不到保存,直接影響到對診療規范與療效的驗證與提高。
由于我院的醫療優勢在于非手術病種,因此在中西醫結合單病種評價表中,血液制品安全、手術安全、麻醉安全的體現度不夠;在用藥的安全與規范方面,臨床藥師的參與面不廣,無法真正為臨床一線提供用藥指導;單病種費用控制的可變因素仍較多,而這個指標在現實醫保嚴控的環境下意義十分重大;而在醫療缺陷管理中,也應當逐步將單病種規范作為評價內容之一。
事實上,中西醫結合單病種診療規范的制訂與實施,可以反映醫院質量管理的諸多方面,也是質量持續改進的重要項目。我院的醫療質量控制體系正是建立在單病種管理的基石上,通過單病種評價表的初步應用,找出差距與改進方向,真正發揮中西醫結合單病種管理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賈楊.建立中西醫結合醫院科室醫療質量評價體系的研究[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06,13(5):13-15.
[2]阮龍德.中西醫結合單病種質量管理探索[J].中國醫院管理,2000,20(8):61.
腦卒中是指由于急性或慢性缺血缺氧引起的腦組織損害所產生的高級神經認知功能障礙為主的一組臨床綜合癥。是目前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病程長、合并癥多及治愈率低的特點,給個人、家庭和社會造成了沉重的負擔,因此制定一種有效的腦血管疾病管理的新手段是當務之急。2000年初,英國醫學雜志公布了應用循證醫學的手段對腦血管病目前治療手段的重新評價,按照這個評價結果,目前治療卒中最有效的手段不是一種具體的藥物而是一個管理系統,即卒中單元[1]。自此,起源于歐洲的卒中單元,作為一種新的腦血管病管理模式,近年來越來越受到我國腦血管疾病臨床究人員的關注。
狹義的卒中單元指在醫院的一定區域內,如卒中病房中,組織神經專科醫生及專職的物理治療師、職業康復師、語言康復師、心理學家、專業護理人員組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對卒中病人或發生過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病人進行全面的藥物治療、肢體康復、語言訓練、心理康復和健康教育,以改善預后、提高療效的卒中病人管理模式。廣義的卒中單元把卒中病人的管理延續到出院之后的家庭醫療和社區醫療及社會收容機構醫療,形成卒中病人管理的社會系統工程[2]。2003年美國和歐洲的卒中指南都明確指出:卒中患者應該在卒中單元里接受治療,卒中單元是今后卒中治療的方向。
中醫對中風偏癱的認識很多,究其病因,雖歷代各醫家學說紛紜,不外虛實兩類,虛、火、風、痰、氣、瘀六種病因。其病位皆為腦和經絡。其病機較復雜,《素問·調經論》篇云:“血之與氣,并走于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氣復返則生,不返則死。”《素問·生氣通天論》篇亦云:“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在我國, 中醫已經長久廣泛地用于卒中的治療中,并獲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在中風的診斷、治療和調護方面經過長期的經驗積累,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醫療模式,至今與西醫方法并存于臨床。Stroke Unit突出以人為本,這與中醫學的整體觀和辨證論治在本質上是相通的。
腦卒中是指由于急性或慢性缺血缺氧引起的腦組織損害所產生的高級神經認知功能障礙為主的一組臨床綜合癥。是目前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病程長、合并癥多及治愈率低的特點,給個人、家庭和社會造成了沉重的負擔,因此制定一種有效的腦血管疾病管理的新手段是當務之急。2000年初,英國醫學雜志公布了應用循證醫學的手段對腦血管病目前治療手段的重新評價,按照這個評價結果,目前治療卒中最有效的手段不是一種具體的藥物而是一個管理系統,即卒中單元[1]。自此,起源于歐洲的卒中單元,作為一種新的腦血管病管理模式,近年來越來越受到我國腦血管疾病臨床究人員的關注。
狹義的卒中單元指在醫院的一定區域內,如卒中病房中,組織神經專科醫生及專職的物理治療師、職業康復師、語言康復師、心理學家、專業護理人員組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對卒中病人或發生過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病人進行全面的藥物治療、肢體康復、語言訓練、心理康復和健康教育,以改善預后、提高療效的卒中病人管理模式。廣義的卒中單元把卒中病人的管理延續到出院之后的家庭醫療和社區醫療及社會收容機構醫療,形成卒中病人管理的社會系統工程[2]。2003年美國和歐洲的卒中指南都明確指出:卒中患者應該在卒中單元里接受治療,卒中單元是今后卒中治療的方向。
中醫對中風偏癱的認識很多,究其病因,雖歷代各醫家學說紛紜,不外虛實兩類,虛、火、風、痰、氣、瘀六種病因。其病位皆為腦和經絡。其病機較復雜,《素問·調經論》篇云:“血之與氣,并走于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氣復返則生,不返則死。”《素問·生氣通天論》篇亦云:“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在我國, 中醫已經長久廣泛地用于卒中的治療中,并獲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在中風的診斷、治療和調護方面經過長期的經驗積累,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醫療模式,至今與西醫方法并存于臨床。Stroke Unit突出以人為本,這與中醫學的整體觀和辨證論治在本質上是相通的。
【中圖分類號】R692.5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5-0086-01
1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臟病的優勢
1.1 “中西醫結合要源于中醫,而高于中醫;源于西醫,而高于西醫”。這才是中西醫結合的目標,也是中西醫結合的優勢所在。如難治性腎病綜合征在使用潑尼松、細胞毒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等治療的同時,再結合雷公藤多苷、火把花根片或中藥湯劑等中西醫結合療法,其療效較單純中醫或西醫療法顯著提高。中藥還可明顯減輕大劑量激素引起的醫源性柯興綜合征副反應,減輕環磷酰胺引起的消化道反應及骨髓和性腺功能的抑制。中西醫對疾病不同階段的治療,各有優勢和劣勢,中西醫結合能取長補短,使病人得到一體化的治療。如IgA型腎病表現為單純性血尿時,西醫無特異性療法,中醫湯劑加火把花根或雷公藤多苷有比較好的療效;在表現為中等蛋白尿和血尿時,以小劑量激素、ACEI加中藥湯劑或雷公藤多苷有比較好的療效;在大量蛋白尿時,則以大劑量激素、ACEI加中藥湯劑、雷公藤多苷或火把花根治療;出現細胞性新月體時,則以大劑量激素沖擊治療;出現慢性腎衰竭(CRF)1、2期時,以中藥湯劑口服、中藥保留灌腸及中藥熏洗,同時配合減輕腎臟“高灌注、高濾過、高壓”的ACEI和ARB等治療;到尿毒癥期以替代治療為主,中藥配合改善營養等中西醫結合治療為輔。中西醫結合在疾病各個不同階段切入,各施所長才能得到最佳的一體化治療。
1.2 判斷疾病預后,提高治療敏感性。例如,腎病綜合征不同的病理類型都可以表現脾腎陽虛證型,而微小病變的脾腎陽虛證對治療反應好,預后好,局灶節段硬化的脾腎陽虛證對治療反應差,預后差。西醫診斷下的中醫辨證,提高了中醫對腎病預后的認識。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臟病同時也存在的問題和困惑:中藥的成分復雜,經過炮制、配伍、煎煮和體內代謝后,成分的變化更是不得而知。因此,中藥很難用單一指標去考察其療效,作用機制不明。中醫學的特點是辨證論治,其“證”的研究是中醫基礎理論的核心,是中醫現代化的瓶頸。
2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臟病的前景
2.1 中西醫結合治療腎病的報道很多,療效也比較好,但現在還沒有中西醫結合治療CKD的優化方案出臺。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已經開始資助中醫腎病臨床優化方案的研究,另外,建議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科技部門以及企業以各種形式支持中西醫結合腎病優化方案的研究,為編寫中西醫結合防治腎病指南提供證據,為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的決策提供依據,為行業診治CKD提供最有效的方法,提高腎病的診療水平。研究優化方案時,需注意以下問題。為使臨床試驗信息透明化,提高研究的社會公信度,請在臨床試驗開始前,在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臨床試驗注冊平臺認證的臨床試驗注冊中心注冊;為優化出最佳的方案,請在做優化方案時,先將專家的經驗在協作組內討論,并在協作組外征求中醫腎病專家、西醫腎病專家、腎臟病理專家、免疫學專家、藥理學專家、統計學專家、醫學經濟學專家、倫理委員會以及護理學專家的意見。
2.2 優化方案制定后,進行多中心、大樣本、隨機盲法對照臨床試驗,客觀評價其方案的療效和安全性。第一次臨床試驗結果出來后,針對臨床試驗存在的問題,將方案再優化再試驗直至優化出滿意的方案;CRF應按原發病進行單病種優化研究。CRF是多種病因引起的臨床綜合征,病因不同,其進展的機制和速度不一樣,臨床療效和預后也存在差異。因此,CRF應按其原發病分類進行優化研究。另外,原發性腎病綜合征和慢性腎小球腎炎也要按病理類型進行單病種優化方案的研究。利用系統生物學的方法,探索中醫腎本質的研究 。
2.3 系統生物學是由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相互作用組學、表型組學及生物信息學等組成,通過生物信息學把基因、蛋白質、代謝產物及表型等橫向的研究結果整合起來,采用系統綜合的思路和手段從整體水平上動態地對一個集合體的存在特征、活動規律和相互聯系加以描述。中醫傳統理論最具特色的就是整體觀和辨證觀,與現代的系統生物學思路不謀而合。以功能基因組學和蛋白質組學為核心的系統生物學方法,將為中醫腎虛證本質的研究提供科學的手段。
3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