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18 15:18:1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保險產品開發管理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深圳一家財產保險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對財產保險行業而言,產品創新必將帶動市場全面創新,并將促進財險行業甚至其它相關金融行業的協調發展。而對于保險公司,通過產品創新則會豐富了公司產品鏈,擴大了公司的經營空間及盈利能力,提高了公司競爭能力,進一步強化了服務社會功能,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都將得以提高。據悉,外資分公司也將按新規定,今后,新產品將不必向保監會進行產品報備,只需向當地監管部門進行產品備案即可在當地保監局進行產品事后備案,這將有利于樹立起保險業對外開放的良好形象。
一、我國開發兒童醫療保險產品原因
(一)從兒童醫療保險產品市場需求角度分析
宋妍、何國平(2008)指出,2007年我國兒童(5歲以下)死亡率為18.1‰,嬰兒死亡率則為15.3‰。2005年發達國家兒童(5歲以下)死亡率為6‰,而我國城市地區兒童(5歲以下)死亡率10.7‰,農村嬰幼兒死亡率為25.7‰。其中,我國兒童(5歲以下)主要死因構成為:城市地區――顱內出血2.8%、肺炎8.7%、先天性心臟病14.1%、出生窒息17.6%、早產或低出生體重17.8%;農村地區――意外窒息6.6%、先天性心臟病7.8%、肺炎13.8%、出生窒息13.8%、早產或低出生體重18.5%。
新京報(2009)報道,有資料顯示,中國有400萬白血病患者,并每年以3萬到4萬的速度增加,其中50%是兒童。
沈飛(2007)據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全國有2.9億多的0-14歲兒童,18歲以下的則有4億人。而先天性心臟病、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腎功能衰竭等,都是兒童常見的大病。治愈一例兒童白血病,需要花費15萬-40萬元;腎功能衰竭則需要四五十萬元。有關資料顯示:我國5歲以下的兒童死亡人數每年達到40萬,但如果及時獲得治療,這個數字可以下降到16萬。并且我國現有的2.6億0-6的兒童,沒有任何醫療保險,甚至這個數字以每年1200萬的速度增加著。
綜上,我們可以發現,我國兒童死亡率、大病發病率、患病醫療費用還是很高的,保障高、范圍廣的兒童醫療保險的開發迫在眉睫。
(二)從兒童醫療保險產品市場供給角度分析
張春陽(2011)指出,在對我國各城市兒童社會保險進行調查后發現,雖然已經為兒童建立了社會保險,但是其在保障水平方面很低,滿足不了需求,兒童醫療保障還需要用商業保險來補充。比如說天津市,少兒醫療保險報銷比例為:三級醫院55%、二級醫院60%、一級醫院65%(沒有起付標準),大多數情況下家長還要承擔報銷比例覆蓋不到的費用。疾病門診、手術費、自費藥、意外醫藥費等都不能報銷。一旦有重大疾病發生,家長需要在先行墊付很多醫療費后再報銷,而商業保險卻是確診后立刻一次性賠付。還有就是我國兒童基本醫療保障長期空白,保障范圍窄,有最新統計資料顯示:近年來,先天性心臟病、腎功能衰竭、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兒童期意外死亡等發生率上漲。
鄧軍(2001)指出,目前市場上主要有三種:(1)重點疾病給付型保險,優點是設計簡便且可預防道德風險,缺點是投保人不能確定保險金額以支付將來醫療費用、領取保險金數額固定、保險責任范圍小、一次支付后責任終止; (2)住院費用報銷型保險,優點是保險責任范圍廣,缺點是容易誘發道德風險;(3)住院津貼型保險,優點是保障住院收入損失,缺點是存在道德風險問題。發現現有醫療保險不能滿足人們需求,且保險公司設計合理的醫療保障產品最大障礙是道德風險和不完善的醫療市場。商業醫療險種供給不足。
二、影響兒童醫療保險產品開發的因素和開發的產品險種
方磊(2006)指出,兒童醫療保險產品設計影響因素是:兒童易發病種和家庭收入的不同。
首先,從少年兒童易得疾病種類入手,區別于成人產品;其次,以家庭收入為參考設計不同產品。如采用靈活的交費方式。又比如,農村家庭的收入比城市低,針對農村市場設計的保險產品,保費要低,以滿足基本保障為主,產品應主要在疾病、意外等保障功能方面下功夫,將教育金等儲蓄型業務作為輔助。面向經濟發達地區,為了滿足需求的多樣性,可以把責任范圍適度放寬。如減少重大疾病保險的保障病種,不設計返還責任,只保留主要的常見病種,以達到降低保費且能夠滿足高額的醫療費用。不常見的病種列為可選責任項,另外厘定費率。其次,險種責任的設計要簡單易懂,易于展業。
三、怎樣開發兒童醫療保險產品
劉增龍、吳雪峰(2006)指出,保險產品開發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有:一,市場性原則,即保險公司必須按市場的需求進行險種的設計、開發、銷售,因為市場經濟和保險業發展內在規律的存在;二,效益性原則,即開發保險新產品要同時做到符合國民經濟發展要求和合理防范、降低風險,以便給公司帶來商業利潤,處理好社會效益和自身經濟效益、產品開發與銷售推廣、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之間的關系;三,合法性原則,即開發保險產品必須堅持合法,尤其不能違背社會公共利益;四,規范性原則,即以提高防范經營風險的能力為目的,建立有效的保險產品開發機制,做到規范化管理;五,國際性原則,即開發保險產品必須積極吸收國外條款設計的先進技術,從而增強與國際保險市場接軌的能力,最終做到順應經濟形勢的發展。
童東虹(2004)指出,國外保險業典型產品開發流程主要分為四個階段:一,概念設計,包括創意產生、篩選、深入調查三個步驟;二,設計,是說產品設計;三,投放市場,分別是最終市場測試、投放市場;四,監控階段,主要包括實施后評價、維護這兩個步驟。
王輝(2009)認為,基于產品技術工程,制造業中,為了最終達成既定目標,產品設計、實施、審核會被反復循環實施,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被稱作“問題解決循環的約束”。問題解決循環在產品開發程序中主要是表現為產品測試試驗和CAE1模擬系統。除上述方法外,解決問題也依靠個人思考的循環。比方說,當我們無法將客戶對產品的需求準確地在“客戶需求”過渡到“產品設計概念”的過程中表現出來時,某種類型的思維創造飛躍就被需要,而飛躍中很容易造成偏差,導致設計出的保險產品不合客戶需求。另一方面,保險產品無法移植制造業中經典的“設計、試做、審核”的產品設計循環,所以在沒有完善品質監測的情況下,產品生產就步入下一道工序,那么接下來進行的生產流程無法避免出現問題。最終也就造成了現如今保險條款漏洞百出,保險金不能及時給付的現狀。
張瑞嫵(2003)提出,商業醫療保險產品設計中的風險控制包括:(1)參考公司實際情況。首先考慮公司財務狀況。財力雄厚、準備金充足的公司,可以擴大醫療險業務領域;而如果公司規模小且財力較弱,先設計幾個主要險種,沒有必要追求產品全面;其次考察公司的醫療險管理經驗,如果公司經驗不足可先開發一些功能單一、便于管理的醫療險種。反之,可以考慮開發一些綜合性醫療險種。(2)在產品中設置自我保護性條款于產品中。商業醫療保險是自愿投保,逆選擇風險較大,因此產品設計應加入一些自我保護條款。(3)醫療險產品設計中注重引進國際通行的醫療險精算方法,并在實踐中積極探索,積累數據,為醫療險的進一步開發提供堅實的數理基礎。
參考文獻
[1] 宋妍,何國平. 5歲以下兒童死亡原因的研究概況[J]. 亞太傳統醫藥,2008(8).
[2] 沈飛. 給孩子的醫療加上保險[J]. 當代醫學,2007(4).
[3] 張春陽. 我國兒童保險市場潛力巨大[J]. 中國保險報,2011(5).
[4] 鄧軍. 談商業醫療保險的開發[J]. 南方金融,2001(6).
[5] 方磊. 少兒保險重在生存性保障[J]. 中國保險報,2006(4).
[6] 劉增龍,吳雪峰. 論保險產品的開發[J]. 甘肅金融,2006(1).
[7] 童東虹. 保險產品開發模式探索[J]. 上海保險,2004(9).
中圖分類號:F8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2972(2010)02-0053-05
一、前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保險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保險業提供的保險產品數量也由最初的幾十種發展到2008年的4000多種然而保險新產品數量的快速增長卻遮掩不了保險產品創新不足的窘境,保險產品創新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吸納型創新多,原創型創新少。二是產品創新缺乏個性和針對性。一種保險產品有銷路,大家就競相模仿,導致產品的差異化程度很低,不能滿足多樣化的保險需求。三是營銷模式制約保險產品創新。很多保險產品的開發并沒有立足產品技術含量和風險管理能力,僅僅是依靠財務政策推動和銷售激勵拉動。四是保險產品供需存在著一定的錯位現象,產品開發與市場需求脫節。
保險產品創新滯后的原因是什么呢?Achilladelis、Jeras和Robertson等人發表了名為Sappho的創新成敗研究成果,開辟了產品創新研究的一個新領域。加拿大McMaster大學的Cooper教授目前是這一研究領域的代表人物。他調查了103家公司的102項成功的新產品和93項失敗的新產品,得出如下五個因素對產品創新成功有意義:(1)對用戶需求的了解;(2)對市場的注意;(3)開發的有效性;(4)外部技術和對外交流的有效利用;(5)開發管理者的高職位與權威性。X.Michael Song和Mark E.Parry(1992)研究結論認為,成功的產品創新來源于下列因素:根據市場需要開發新產品、在相關職能部門間關于用戶對新品具體要求的信息交流,在相關職能職門間關于新產品市場測試結果的信息交流等。
本文借鑒國內外已有的研究方法,通過問卷調查,對我國保險企業的產品創新與其績效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設計出適合我國國情的促進保險產品創新的具體方案。
二、實證分析
(一)研究假設
1 保險企業產品創新與企業績效的關系
Cooper(1984)認為產品創新是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產品創新有助于提升銷售額、獲取利潤,而新產品開發及新技術出現對企業開發新市場和創造新機會都有著重要影響。產品創新對企業績效的影響一般都是正向的、積極的。Subranlallian A.和S.Nilakanta(1996)針對不同行業的研究表明,無論在哪一個行業,創新都有助于企業績效的提升。Firth and Narrayanan (1996)的研究也證實了產品創新程度越高,企業獲得的利潤也越多,企業績效也就越好。因此,本文提出第一個假設:
H1.保險企業的產品創新對其創新績效有顯著影響,產品創新越強的保險企業,其創新績效也越高。
2 創新意識對保險企業產品創新績效的影響
創新意識體現的是企業家的創新精神,擁有決策權的企業家是否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直接決定了保險企業是否能夠進行產品創新活動。一般而言,如果企業家的創新意識強,則企業的創新活動較多,如果企業家的創新意識弱,則企業的創新活動少。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2.創新意識與保險企業的產品創新顯著正相關;創新意識與保險企業的產品創新績效顯著正相關。
3 創新資源投入對保險企業產品創新績效的影響
創新資源投入是企業家創新意識強弱的延續。如果企業十分重視產品創新,那么它必然會投入足夠的資源來保證產品創新活動能夠順利進行,反之,對產品創新不重視,則不會投入足夠的創新資源。而通過增加對創新資源的投入,必然會提高企業的創新效率,即提高企業的產品創新率。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3.創新資源投入與保險企業的產品創新顯著正相關;創新資源投入與保險企業的產品創新績效顯著正相關。
4 研發能力對保險企業產品創新績效的影響
研發能力是產品創新能力的基本要素,它是為了實現科學技術商品化而進行的系統研究與開發等創造性工作。實踐證明,企業如果研發能力強,則它總能夠比競爭對手在推出新產品上領先一步,從而率先搶占市場,取得有利地位。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4.研發能力與保險企業的產品創新顯著正相關;研發能力與保險企業的產品創新績效顯著正相關。
5 營銷能力對保險企業產品創新績效的影響
產品創新的最終目標是將創新產品銷售出去,從而實現產品的市場商業利潤,這個目標也是企業進行產品創新的最終環節,同時它也是企業創新績效的實現環節,在這個環節中涉及到的便是企業的營銷能力,它包括兩個方面的能力,一是市場調查研究能力;二是銷售能力。這兩個能力對產品創新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企業的市場調查以及對所獲信息資料的反饋上,做好市場調查研究可以及時有效地將市場的重要信息傳達給企業相關部門,使其能夠及時采取措施,搶占先機,確保其在市場中的領先地位。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5.營銷能力與保險企業的產品創新顯著正相關;營銷能力與保險企業的產品創新績效顯著正相關。
6 創新管理能力對保險企業產品創新績效的影響
創新管理能力是企業從整體上、戰略上安排產品創新和組織實施產品創新的能力。它主要由三個方面反映:一是創新戰略,二是創新機制,三是創新速度。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6.創新管理能力與保險企業的產品創新顯著正相關;創新管理能力與保險企業的產品創新績效顯著正相關。
7 顧客導向對保險企業產品創新績效的影響
Lukas和Ferrell(1998)的實證研究結果顯示,顧客導向促進了全新產品的開發,降低了仿制產品引入的數量,提供的解釋是:以市場為導向的企業更擅長發現潛在的顧客需要’并激勵顧客提出超越通常思維框架同時又有技術可行性的新產品建議。Slater和Narver(1998)認為,如果企業能夠學習用先進技術如市場試驗、與主要使用者進行選擇性合作、顧客觀察等補充傳統的市場研究工具,則他們能夠提高創新能力。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7.顧客導向與保險企業的產品創新顯著正相關;顧客導向與保險企業的產品創新績效顯著正相關。
8 企業家導向對保險企業產品創新績效的影響
創新是企業家導向的核心,企業家導向的企業通過技術、產品、工藝的革新來開發新產品,能推動企
業獲取與現有能力差異較大的新技術、新工藝及新的管理方式等,能夠推動企業開拓新的市場、發現新的需求。新產品以及新工藝的開發離不開新技術的學習和利用,新市場的開拓離不開市場知識。企業家導向越強,對新技術、市場信息的需求就越迫切,更愿意投入資源來獲取這些新技術、新知識。”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8.企業家導向與保險企業的產品創新顯著正相關;企業家導向與保險企業的產品創新績效顯著正相關。
(二)研究樣本
本研究開展了問卷調研,以全國保險企業為發放對象。共發放問卷300份,收回問卷215份,考慮到數據的完整性剔除15份填寫不全的問卷,最終獲得200份有效問卷。問卷調查時間為2009年5月至9月。調研對象主要是保險企業的CEO或者其他高管人員,保證了調研對象對問卷內容的準確回答。
(三)測量信度、效度分析
本研究對測量的信度和效度進行了檢驗。一般來說,可靠性系數超過0.7就是合適的。經過分析,變量的α系數值都大于0.7,變量測量具有較高的信度。
本文所選用的測量量表多選取自經典文獻,被很多研究證實過具有較好的效度。此外,在問卷編制的過程中,本文作者曾與指導教授及營銷研究人員經過深入細致的討論,并且得到了教授及營銷研究人員的認可,因此,本文所使用的測量工具符合內容效度的要求。
在進行量表建構效度的測量時,本文使用的指標為平均變異抽取量AVE值和組合信度CR值。如果提取的AVE值大于等于0.5,則說明潛變量的測量有足夠的判別效度;CR值大于0.7,為具有良好的收斂效度。經過分析,各變量AVE值均大于0.5,CR值均高于臨界值0.7,這說明本文所使用的測量量表具有良好的收斂效度和判別效度。
信度、效度的檢驗結果說明,本研究采用的測量指標具有較好的信度、效度,為結論的可靠性提供了保證。
(四)樣本相關分析
1 保險產品創新與創新績效的相關分析
保險產品創新與創新績效相關系數達到0.957,接近1,說明這兩個變量之間存在著高度的正線性關系(見表1)。
2 保險產品創新測度指標與保險產品創新的Pearson相關分析
7個指標與保險產品創新、產品績效的相關系數均為正數,說明這些指標與產品創新、產品績效都呈現出顯著的正相關(見表2)。
(五)結果分析
1 保險產品創新與產品績效的一元回歸分析
從表3看出,測定系數R2為0.886,說明產品創新可以解釋創新績效88.6%的變異;經調整后的R2為0.857,非常接近1,說明擬合程度很高,創新績效可以被產品創新解釋的部分很多,不能被解釋的部分非常少。F檢驗統計量的觀測值達到了23.357,P=0.001,這說明自變量保險產品創新與因變量創新績效的線性關系是非常顯著的。
根據數據顯示,回歸系數為0.0891,常數項為0.917,由此可以得到保險產品創新與創新績效之間的回歸方程:
創新績效=0.0891+0.917×產品創新
2 保險產品創新測度指標與保險產品創新的多元回歸分析
從表4可得,測定系數R2為0.745,說明自變量可以解釋因變量74.5%的變異;經調整后的R2為0.729,說明自變量可以大部分地解釋因變量。F檢驗統計量的觀測值為14.226,P=0.001,說明保險產品創新測度的7個指標與產品創新之間的線性關系是非常顯著的。
從上表的回歸系數結果中可以得出該多元線性回歸方程:
產品創新=-0.972+0.279×創新意識+0.745×創新資源投入+0.346×研發能力+0.227×營銷能力+0.176×創新管理能力+0.218×顧客導向+0.375×企業家導向
3 保險產品創新測度指標對保險產品創新績效的多元回歸分析
從表5可得,測定系數R2為0.819,說明白變量可以解釋因變量81.9%的變異;經調整后的R2為0.803,說明自變量可以大部分地解釋因變量。F檢驗統計量的觀測值為27.189,P=0.001,說明產品創新測度的7個指標與產品創新之間的線性關系是非常顯著的。
各保險產品創新測度指標的回歸系數均為正值,說明與創新績效之間有著正線性回歸關系。
從上表的回歸系數結果中可以得出該多元線性回歸方程:
創新績效=-0.898+0.176×創新意識+0.682×創新資源投入+0.298×研發能力+0.231×營銷能力+0.189×創新管理能力+0.202×顧客導向+0.411×企業家導向
三、提高我國保險企業產品創新績效的建議
通過對調查問卷所得數據的實證研究分析,可以看出保險企業產品創新的各項測度指標與創新績效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要提高保險企業的產品創新績效應從其產品創新的相關測度指標著手進行研究分析,最終以實現將保險企業的創新資源進行合理有效的配置。
1 提高企業家的創新意識。問卷調查表明,對于那些在保險產品創新方面有突出表現的企業,其企業家的思想大多數是勇于冒險、敢于創新的,能夠為企業在市場中取得有利地位奠定先機。而我國許多保險企業則更傾向于規避風險,在產品創新中表現較為消極。因此,對于那些創新意識不足的企業家,要積極進行自我完善,通過不斷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把握技術進步發展趨勢,提高自身承受保險產品創新風險的能力,積極培養提高自身的創新意識。
2 加大對創新資源的投入。通過上述的實證分析,創新資源的投入與產品創新、創新績效兩者之間的關系顯著正相關。因此保險企業應加大對創新資源的投入,同時利用自身集聚的特點,以最經濟的手段從企業外部獲取創新資源,合理有效地運用企業的創新資源,達到資源利用的最大化。
3 增強保險企業的研發能力。建立以產品開發部門為中樞,采取“內聯外引”的協作型開發模式。可與一些行業主管部門開展合作,共同研究開發一些有針對性的產品。與國外的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經紀人公司開展合作,形成協作開發、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開發機制,盡快縮短與世界保險行業先進技術之間的差距。與保險院校和科研單位開展合作,建立具有一定規模和專業水準的虛擬研發隊伍,采用研發項目“外包”的模式。同時,大力培養出一批具有多種知識背景、豐富的實踐經驗、創新意識強的復合型保險創新專業人才。
4 提高保險產品的營銷能力。在實證研究分析中,營銷能力與保險企業的產品創新和創新績效均有著顯著的正線性回歸關系,因此保險企業營銷能力的強弱關系到保險企業是否能夠將生產出的產品實現市場績效的關鍵。保險營銷的創新應當采用一種集中和大規模的推廣模式,運用整合營銷的策略。整合營銷是綜合地、協調地運用各種形式的傳播手段,傳遞本質上一致的信息,以達到明晰的、一致的和最大化的溝通效果。同時,為推動新險的推廣工作,可以考慮實行新險種單險種計劃考核和差別費用率制度,以調動新險營銷人員的創業積極性,建立新險的示范推廣期制度,加大產品推廣期的輔導力度。
5 提高創新管理能力。創新管理能力是企業從整體上、戰略上安排產品創新和組織實施產品創新的能力。保險企業首先要制定明晰的創新戰略,并將之與企業的目標相結合;其次重視對高精尖人才的引進,通過相關培訓,提高企業全體員工的技能與素質;同時完善對保險企業創新人員的激勵機制,對有突出貢獻的人員進行合理有效的獎勵;最后要建立起一種良好的企業創新文化,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
中圖分類號:F84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8-000-02
前言
隨著人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選擇境外投保的人數發生了顯著增加。這種現象對我國內地保險行業的運營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內地保險行業為了確保自身的良性發展,應該從當前的境外投保現象中獲得一些啟示,進而通過有針對性調整措施的應用促進經營利潤的增加。
一、境外投保現象
(一)境外投保現象的概念
這種現象是指,我國內地公民不選擇內地保險公司進行投保,而是在大陸境外,與其他相關注冊于境外的保險公司之間針對某種或多種保險產品簽訂保險合同的一種投保行為[1]。隨著國內境外投保的隊伍越來越龐大,2月初,外匯局和中國銀聯重申,銀聯卡持卡人在境外保險類商戶單筆交易金額不得超過等值5000美元,中國銀聯也對境外收單機構進行了規范。
(二)境外投保現象對內地保險行業的影響
從整體角度來講,境外投保現象的頻發對內地保險行業產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資金外流方面
以香港保險市場為例,在2009年到2015年期間,內地客戶在香港保險公司投保的保費總額發生了10的增長[2]。香港保險監理處公布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香港保險業的總保費收入為2075億元,其中,內地客戶貢獻新單保費收入總值為301億港元,已經接近2015年316億港元的全年保費收入水平,占個人業務新單保費的比例也達到了37%。上述數據表明,我國內地保險市場的資金外流現象愈發嚴重。長此以往,當內地公民的這種境外投保現象發展為一種趨勢,將會對我國內地保險公司的經營產生極大的影響。
2.內地保險行業發展方面
隨著境外投保保單數量以及保單金額的不斷增加,境外投保現象的增加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內地保險行業的發展產生沖擊和抑制。為了應對這種現象,內地保險公司應該在充分分析自身存在不足的基礎上,調整自身的管理理念、增強保險產品研發,調整經營策略。
二、境外投保的優勢
為了更好地分析境外投保的優勢,這里以香港投保為例,對其相對于內地投保之間的優勢進行分析:
(一)資本轉移出境優勢
就我國目前情況而言,選擇境外投保的人群主要是高收入、高學歷人群。對于這部分人群而言,其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可能產生將自身資本轉移出境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境外投保方式的應用不僅能夠為他們的生活帶來一定的保障,還可以高質量滿足他們的資本轉移出境需求。
(二)賬戶收益優勢
與內地保險公司相比,在保障范圍相同的情況下,香港保險公司不僅能夠滿足客戶的保障需求,還能夠為客戶提供較高的資本收益。人們在選擇保險公司之前,通過對保險公司以往運營收益、投資回報以及保險公司經營理念等因素的分析,更可能會作出選擇香港保險公司投保的決策[3]。
(三)保障程度優勢
就保險公司而言,客戶的保障程度主要體現在重大疾病包含范圍、賠付比率等方面。與內地保險公司相比,在保費金額相同的情況下,香港保險公司能夠為客戶提供的保障程度更高。就重大疾病方面而言,人們選擇香港保險公司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兩種:第一,香港保險公司的重大疾病保險不僅將多種重大疾病病種融入在保障范圍內,還將集定的兒童疾病和輕度疾病置于疾病保障范圍中。除此之外,當客戶的重大疾病處于早期階段時,香港保險公司仍然會為其提供賠償服務。而就內地保險公司而言,其重大疾病保險僅僅包含少數幾種致命性重大疾病,且該保險并不會為客戶的早期重大疾病提供賠償服務。第二,內地保險公司對重大疾病的賠償方式大多為一次性賠償,而對于客戶而言,重大疾病的復發率可能較高,整個治療過程會消耗大量的時間和費用。內地保險公司的這種賠償方式無法滿足他們的實際需求,出于實際角度考慮,他們更加傾向于選擇境外投保。
(四)投保費率優勢
研究表明,保險公司所提供保險產品的投保費是影響人們做出保險公司及保險產品決策的第二大影響因素。從香港保險公司與我國內地保險公司的投保費的對比來看,香港保險公司的保險保費相對較低。就不同的客戶群體而言,香港保險公司為不吸煙的重大疾病客戶提供的保險投保費比內地保險公司大約低出30%左右[4]。在這種情況下,人們選擇香港保險公司購買保險產品的可能性更高。
(五)理賠優勢
與我國內地保險公司相比,香港保險公司在理賠方面的優勢在于:其應用“嚴核保,寬理賠”的經營理念開展工作,理賠成功率顯著高于我國內地保險公司。香港保險只要提出適當的證明文件,全球理賠,申辦理賠時也不必本人親赴香港,理賠便捷。
三、境外投保現象對內地保險行業的啟示
這里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對境外投保現象對內地保險行業的啟示進行分析:
(一)境外投保現象對內地保險行業的啟示
境外投保現象對內地保險行業的啟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保險市場管理方面
內地保險公司與境外保險公司之間存在的劣勢主要在于其管理不夠完善。對此,內地保險公司可以在充分了解境外優秀保險公司運營和管理模式的基礎上,對自身的管理工作進行調整。例如,可以先根據當前內地保險市場的情況制定出完善的管理步驟和計劃,然后按照計劃中的內容逐步開展管理工作,如先提升人們的投保意識,再針對特定的客戶群體制定有針對性的投保策略,以促進內地保險市場的良好拓展[5]。
2.高凈值高收入人群流失應對方面
從境外投保現象的分析結果可知,通過境外投保方式滿足自身投保需求的人群主要是高凈值高收入人群。為了有效應對這一現象,內地保險公司應該注重自身保險深度的合理擴展,結合引入專業人才的方式提升保險產品開發質量,實現吸引大量投保客戶的目的。以香港這個境外保險市場為例,該市場部分境外投保現象的產生是通過其他國家保險公司的融入實現的。這種現象是基于香港保險市場開放化管理理念形成的。從這個過程中內地保險公司可以得到相應調整自身管理觀念的啟示,例如,通過與其他保險市場合作的方式促進自身的良性發展。
3.未來發展戰略方面
就該方面而言,為了應對境外投保現象帶來的影響,可以通過以下幾種發展戰略的應用促進內地保險行業的良性發展:第一,內地保險市場開發戰略。從我國當前情況來看,雖然部分保險意識較強的人群開始選擇境外投保,但人們的整體投保意識仍然處于較低水平。內地保險公司為了提升人們的投保率,可以通過加強宣傳的方式提升人們對投保行為認識的合理性。第二,周邊國家保險市場開發戰略。這種戰略是指,通過內地保險行業進駐境外的方式,將更多的客戶吸引到投保過程中。由于內地保險行業向境外保險市場進駐的難度較高,因此在應用該發展戰略的初期,內地保險公司應該注重發展中國家的保險市場的開發。
(二)內地保險行業的調整措施
對于內地保險行業而言,為了有效應對人們的境外投保現象帶來的沖擊,促進自身的良性發展,應該注重以下幾種調整措施的應用:
1.保險產品理賠調整措施
從影響保險產品購買人群購買決策的因素分析,保險產品理賠是多數購買者最關心的問題之一。相對于境外保險公司而言,我國內地保險公司保險產品的理賠程序較為復雜,人們需要通過多個環節才能實現理賠目的。對此,內地保險公司應該在充分參考境外保險公司理賠流程的基礎上,對自身的保險產品理賠流程進行合理簡化,防止因理賠過程太過繁瑣影響人們的后續投保決策。
2.保險產品開發調整措施
從我國內地保險行業現狀來看,內地保險公司的數量相對較少。在整個保險市場中,保險公司面臨的競爭壓力較小,這些公司即使按照原定的發展方向進行發展,仍然可以保證經濟利潤的獲得。在這種情況下,內地保險公司對保險產品開發的重視程度不足,其能夠為人們提供的主險產品選擇空間很小。作為引發人們選擇境外投保方式進行投保的原因之一,內地保險公司應該加強對保險產品開發的重視,通過多樣化主險產品的提供,以及能夠滿足人們實際填充需求的有針對性附加險種的搭售,促進人們保險產品購買期限的延長以及購買率的增加[6]。
四、結論
近年來,選擇境外保險公司投保的內地公民數量越來越多。分析現象,內地保險行業可以發現自身在保險產品保障程度、投保費率以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對此,內地保險公司應該通過保險產品開發調整措施、保險產品理賠調整措施的應用,提升內地公民的保險產品購買率。
參考文獻:
[1]趙靜涵.境外投保現象及其給予內地保險行業的啟示[J].現代商業,2016,22:44-46.
[2]祝杰.我國保險監管體系法律研究[D].吉林大學,2011.
[3]李飛.中央企業境外投資風險控制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2.
銀行保險于20世紀80年源于歐洲,目前已成為國際保險業的主要發展趨勢之一。銀行保險主要有四種組織形態:1.銷售聯盟。銀行和保險公司通過合作協議的方式,銷售保險產品;2.合資公司。銀行和保險公司建立合資公司開發和銷售保險產品;3.兼并收購。將兩個獨立的保險公司和銀行合并而成,開發和銷售保險產品;4.直接進入。銀行組建自己的保險公司,或保險公司設立自己的銀行進行保險產品的開發和銷售。我國的銀行保險起步于1995年,主要形式是保險公司與銀行聯盟銷售保險產品。
字串5
近兩年我國銀行保險的發展極為迅猛,幾乎所有的保險公司都與商業銀行簽訂了合作協議,合作的范圍包括代收保險費、代付保險金、代銷保險產品等;同時還開展了融資業務、資金匯劃、網絡結算、電子商務、聯合發卡、保單質押貸款、客戶信息共享等業務的合作。2002年,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保費收入為1287.19億元,其中銀行保險業務保費收入為166億元;中國平安保險公司保費收入中有20%來自銀行保險業務,金額超過100億元;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銀行保險業務保費收入為54.11億元,占總保費收入的22%;新華人壽保險公司則實現銀行保險業務保費收入30億元,超過上一年保費的總收入;2001年底復業的太平人壽保險公司,開業5個月就實收保費1.5億元,其中銀行保險業務保費收入占60%以上。據統計,2002年全國銀行壽險業務保費收入為388.4億元,占人身險保費收入的17.1%,可見銀行保險業務已成為壽險主要銷售的產品之一。
銀行保險的發展給銀行、保險公司和消費者帶來三贏:銀行可以提高各項資產的利用率,擴大業務品種,增加中間業務收入,進而提高顧客的忠誠度,充分利用現有的機構和人員,得到穩定的資金來源;保險公司可以減少不必要的人員,擴大營業規模,從而降低分銷成本,提高保險產品的生產率和品牌形象;而消費者可以提高安全感,并享受“一站式”服務的便利。但是,銀行保險作為一種創新,在帶來收益的同時,必然會帶來新的風險。因此,有必要加以規避與控制。
字串2
二、銀行保險的風險分析
在銀行保險業務中,直接的行為人是消費者、銀行、保險公司。對于消費者來說,出現風險的可能性主要在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對銀行保險產品的誤解,從而導致的錯誤購買,以及購買了搭配銷售的商品。對于銀行來說,作為保險公司的銷售,自己并不生產保險產品,同時也不承擔經營產品的風險。因此,銀行承擔的風險主要是銀行信譽與品牌的風險。對于保險公司來說,作為銀行保險產品的設計者和銀行保險經營風險的主要承擔者及最終承擔者,所承擔的風險較高,而且由于消費者的某些行為,更有可能加大保險公司的風險。因此,這里主要分析保險公司承擔的風險。
(一)產品開發風險
新險種的開發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包括信息反饋、資料收集、方案篩選、定價、營業分析到最后推向市場的全過程,這當中任何一個環節發生失誤,都將導致風險發生。以目前占銀行保險市場份額最大的產品——躉繳的分紅保險為例,2002年占銀行保險的保費收入43.6%。由于分紅型產品比例過高,而我國資本市場又不是很穩定,資金運用渠道相對狹窄,勢必造成過高的資本運用和分紅壓力。當然,銀行保險主推分紅保險與我國民眾保險意識不強有關,因為相對于保險而言,人們更容易接受傳統的儲蓄方式。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保險公司在產品開發過程中由于受技術力量、精算水平的制約,導致出現產品缺乏吸引力和價格缺乏競爭力的問題。
字串6
(二)營銷渠道風險
1.合作短期化。目前國內大多數保險公司和銀行簽訂的都是一年期的協議,這種隨意性很強的短期協議根本無法保證未來穩定的保費收入來源。尤其當前銀保雙方還不能進行資本參與或就某類特定產品的分銷建立合資企業時,銀保之間沒有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對保險公司的發展是有影響的。
2.經營成本加大。為了擴張業務,各家保險公司都把精力放在與銀行網點建立合作關系上,卻忽視了開發適銷對路的新產品這一關鍵問題。銀行利用手中的網絡、信息、客戶、良好的信譽和形象占有銀行保險業務,通過索要高額手續費方式,直接導
致了保險公司經營成本的提高。2002年,保險公司的營業費用、手續費、傭金分別同比增長了67.45%、212.99%和28.92%。2003年開始實施的新《保險法》規定,一家銀行網點可以多家保險公司的產品,如果各家保險公司的傭金差別過大,銀行可能棄舊取新,選擇與高回扣、高傭金的公司合作,這將導致價格競爭加劇,使得保險公司的經營成本進一步加大。
和開發的產品險種方磊(2006)指出,兒童醫療保險產品設計影響因素是:兒童易發病種和家庭收入的不同。首先,從少年兒童易得疾病種類入手,區別于成人產品;其次,以家庭收入為參考設計不同產品。如采用靈活的交費方式。又比如,農村家庭的收入比城市低,針對農村市場設計的保險產品,保費要低,以滿足基本保障為主,產品應主要在疾病、意外等保障功能方面下功夫,將教育金等儲蓄型業務作為輔助。面向經濟發達地區,為了滿足需求的多樣性,可以把責任范圍適度放寬。如減少重大疾病保險的保障病種,不設計返還責任,只保留主要的常見病種,以達到降低保費且能夠滿足高額的醫療費用。不常見的病種列為可選責任項,另外厘定費率。其次,險種責任的設計要簡單易懂,易于展業。
怎樣開發兒童醫療保險產品
步入21世紀以來,我國網民數量大幅度增加,網購規模也不斷擴大。其中,保險行業則是網絡發展的受益者。隨著網民逐漸注重自身的理財管理,更多網民愿意在網上對保險產品進行選擇以及購買,互聯網保險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目前,保險產品的類型不斷擴大,在原有意外險以及車險等簡單險種的基礎上,增加信用險、健康險以及意外險等復雜險種。本文就互聯網保險展開討論,并從受眾群體,產品碎片化、產品標準化以及長尾客戶四方面提出可行的開發策略。網絡保險的實質就是將保險產品通過網絡渠道進行銷售。就網絡保險而言,它與實體保險最大的差異就是網絡保險的銷售渠道是網絡。但網絡保險不只是依靠網絡進行銷售,而是遵循網絡的消費原則對實體保險的開發理念、開發模式以及銷售方式進行創新,以此形成更全面的網絡保險體系。基于互聯網,保險公司可向客戶提供網上投保、網上承保以及網上理賠等業務,以此實現在線銷售以及網絡服務。
一、網絡保險的開發理念及模式
(一)網絡保險的開發理念
就傳統開發理念來講,保險公司只是將市場調研結果作為產品開發依據,單方向分析客戶的需求,并以此進行保險品開發工作。在這種理念的影響下,保險公司一味從自身利益考慮,并沒有讓客戶參與到保險品開發中。這種以保險產品為中心的開發方式并不符合互聯網銷售理念,客戶只能在企業已開發的保險品中進行選擇,無法選擇自己所需的保險品。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保險公司應將產品的選擇權交給客戶,并引導客戶在網上對保險產品進行選擇以及購買。只有從保險需求者的自身利益出發,將客戶體驗作為開發標準,才能吸引更多客戶購買保險產品。因此,對于產品開發來講,需樹立以消費者體驗為核心的開發理念,充分考慮保險需求者的自身利益以及經濟情況,以此保證保險產品能夠滿足保險消費者的實際需求。
(二)網絡保險的開發模式
就傳統開發模式來講,保險公司通常經過以下流程來實現保險品的開發:保險品市場調研―分析保險品的開發可行性―設計保險品的基本形態―制定保險產品的價格―將保險產品上市―保險產品的后期管理。在這種模式的影響下,保險品的開發權一直掌握在保險企業,客戶難以主動參與保險品的開發,這就難以保證產品能夠達到客戶預期。與此同時,開發工作是參照保險品的市場調研結果進行開展。但由于市場調研缺乏客戶的參與,企業獲取的調研報告往往較為片面,并不具備有效地參考價值。如此一來,企業開發的保險品無法切中客戶心理,產品就難以大量銷售給客戶,嚴重影響保險企業的效益。就保險產品來講,開發產品的目的是出售給保險消費者。如果產品無法滿足保險客戶的保險需求,就難以獲得理想的銷售額。基于這一點,企業在產品的開發過程中,應積極與保險需求者進行互動,分析保險需求者的體驗結果,以此掌握保險需求者的購買需求。對于客戶體驗不滿意的保險產品,公司應回到保險產品設計的起點,重新開發能夠滿足客戶需求的保險產品,以此提高保險產品的體驗效果。在新模式下的影響下,保險企業開發的保險品更具有實際價值,客戶也會購買自己參與設計的保險產品,以此實現保險企業以及保險消費者的雙贏。
二、網絡保險的受眾定位
(一)準確定位保險產品的受眾群體。從2015年保險行業的調查數據來看,國內接觸保險產品的受眾人群主要集中在31至50歲年齡段,并在所有受眾群體中占據60%的比例。這就說明這一年齡段的受眾群體通常具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對理財風險較為關注,并不斷增加保險需求。對于21至30歲年齡段的受眾群體來講,他們在所有受眾群體中占據的比例只有30%。究其原因,主要是這部分人群經濟壓力相對較大,風險管理的意識較弱。因此,保險產品應定位在31至50歲年齡段群體。與此同時,給予對21至30歲年齡段群體的關注,了解這部分群體的保險需求,并使其逐步成為保險產品的主要消費群體。
(二)注重長尾客戶的需求。就以往保險產品的銷售模式來講,保險公司的銷售收入主要來源于10%的消費者,主要的銷售額來源于10%的保險產品,企業也更注重10%的保險產品以及10%的保險客戶。但事實上,這種模式只會加劇保險產品同質化,導致保險公司之間在10%的產品上進行激烈競爭,不利于保險行業的持續發展。因此,保險公司需關注長尾客戶,也就是海量客戶。盡管這部分客戶的保險需求量較小,但由于這部分客戶的數量極為龐大,若能通過互聯網將其快速聚集,以此產生長尾效應,對保險業務的開發具有積極作用。
三、網絡保險的開發措施
(一)將保險產品進行碎片化處理。就保險產品來講,將保險產品所承保的風險進行拆解,以此滿足保險客戶的需求。例如,將保險品以暴雨險、車險、交通意外險、旅游意外險以及癌癥險等多種形式呈現給客戶,讓客戶能夠結合自身所面臨的風險進行選擇,除此之外,根據保險客戶的實際情況,將保險產品的使用期限交由客戶自行決定,產品期限既可以設置為一周,也可以設置為一年,保險公司只需要依照客戶的保險金額、附加條件以及保險期限等制定合理的價格。因此,將保險產品進行碎片化處理,將價格定在合理的范圍內,并對保險產品進行宣傳,以此獲得消費者的青睞。
(二)將保險產品進行標準化處理。對保險產品而言,對保險產品進行標準化處理至關重要。通常來講,保險標準化主要體現在產品條款、產品分類以及產品命名等方面。將保險條款進行標準化處理,能夠讓客戶更好理解保險合同,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糾紛;將產品命名以及產品分類進行標準化處理,讓客戶能夠快速找到自身所需的保險產品,節省客戶的搜尋成本,以此提高客戶的購買信心。因此,將保險產品進行標準化處理,讓客戶能夠結合自身的收入水平靈活選擇保險產品,以此獲得保險消費者的追捧。
(三)合理制定保險品價格。通常來講,產品價格是任何消費都極為敏感的問題,尤其是保險產品。就目前保險消費者來看,大多數客戶的消費水平一般。如果企業將保險品價格定在過高位置,可能會失去一些潛在消費者。與此同時,互聯網保險在國內正處在建設的基礎階段,并且互聯網保險制度不夠完善,公眾仍傾向選擇實體保險。因此,保險企業應結合客戶的消費水平,將保險品進行分級定價。例如,對價格超過一萬的保險產品,企業可將目光瞄準在收入較高的客戶;對于價格處在1萬以內的保險產品,企業可將目光瞄準在收入一半的客戶。除此之外,為滿足學生、老人等客戶的需求,保險企業可開發特定的保險品,并將價格設置在較低的范圍內,以此滿足這類客戶的需求。
(四)對保險產品進行包裝。對互聯網保險品來說,盡管保險品是以電子化的形式所呈現,但仍需對保險品進行包裝,以此吸引更多客戶前來消費。第一,應簡化產品的名稱,使客戶準確了解產品所代表保險類型。就拿差旅安全險為例,盡管差旅安全險本質上屬于意外險,但在其名字中注明差旅二字,可以讓客戶準確了解這類保險產品主要用于出差意外以及旅游意外。第二,應將保險條款通俗化。通常來講,保險條款給客戶的第一印象就是較為專業,并且專業術語較多。如果保險條款過于專業,客戶就需消耗較多時間對保險條款進行研究,這就提高了保險產品的消費門檻。因此,保險公司可將保險條款以幽默、通俗的語言呈現給客戶,并將合同條款、服務流程以及產品內容進行簡單演示,以此贏得客戶的認可。第三,應將保險品以有趣的形式呈現給客戶。由于互聯網客戶普遍較為年輕,以80后以及90后居多,保險企業可在官網中用卡通、游戲以及動漫等形式將保險品呈現給客戶,以此提高保險品的趣味性,也能吸引年輕客戶前來了解。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的背景下,保險公司要想對保險產品進行有效開發,應從受眾群體的定位、產品碎片化、產品標準化以及長尾客戶四方面進行考慮。就受眾群體而言,31至50歲年齡段的客戶依然是消費主體,但仍應引導21至30歲年齡段的消費者對互聯網保險進行關注;就產品碎片化而言,對產品所承保的風險進行拆解,并把保險產品的使用期限交由客戶自行決定。就產品標準化而言,將產品條款、產品分類以及產品命名進行標準化處理,讓客戶能夠快速找到自身所需的保險產品,以此節省客戶的搜尋成本;就長尾客戶而言,利用互聯網將他們快速聚集,以此產生長尾效應,促進保險業務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德盛.巧轉身推動大發展――陜西延安郵政中郵保險期交業務發展側記[J].中國郵政. 2015(09)
[2]黃平治,趙國渡,丁恒,凌月華.對網絡交易風險防范的思考[J].福建金融.2015(08)
一、失衡的業務結構是影響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國內中資產險公司,特別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建立的國有公司,受多年傳統的經營方式的慣性影響,業務結構不適應市場發展的矛盾已突出地顯現出來。主要表現為:
1.業務老化,產品結構比例不科學。目前,在各產險公司開辦的業務中,仍然是幾種老產品,有的險種條款已十多年,不適應用戶需求,陳舊的產品與活躍的市場極不相稱。在業務結構上,車險比例過高,財產險、貨運輸、責任險及其它業務比例過低的問題十分嚴重。據統計,2000年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全系統車險業務比例已超過總體業務比例的60%,而市場化程度高的企財險及其它各分散性業務近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由于業務種類相對集中,對單項業務的依賴性過高,某種程度上制約了整體業務的發展。一些公司出現了車險增業務上、車險減業務降的危機狀態,這種整體業務發展系車險業務于一身的格局,有很多弊端。
2,業務畸形發展。車險、企財險附加機損險所占業務比重較大,不僅造成了展業的依賴性,而且給調整業務結構帶來困難。更重要的是風險相對集中,影響了經營質量。據統計,2000年,全國人保系統車輛險的賠付率達55.66%,機損險的賠付率則更高。較高的賠付率影響了整體經濟效益的提高。
3.產品創新的緩慢性。由于受管理水平、政策條件、專業素質等因素的影響,目前的保險產品的設計和開發還沒有完全以市場為導向,產品開發滯后于市場需求,特別是在新經濟時代到來、科技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的情況下,產品更新難以走在市場的前面,不能及時創造出適應市場發展和人民生產生活需要,且獲利空間較大的保險新產品。隨著市場化進程的推進,不加速保險產品的創新,將難以應對國際強手的挑戰。
二、科學合理地調整優化業務結構
1.建立新產品創新機制,豐富保險產品市場。一是進行深入的市場調查,組織力量有重點地開發新產品,更新替代滯銷產品。保險產品只有根據市場經濟發展和人民生產生活的需求,不斷除舊布新,才能保持旺盛的活力。財產險產品的創新,應集中高素質的業務人員和技術力量有計劃地開發全國性產品(險種),發揮地方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地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產品(險種)。形成全國性與地方性產品并存,老產品改造、附加險、特別約定和新產品并舉,集中性業務與分散性業務并行的市場格局,以加速業務結構優化升級的進程。二是保險公司與金融保險院校及科研部門密切合作,開發科技含量高的保險產品,促進業務結構的升級。科研院校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敏銳的市場目光,保險公司具有雄厚的實踐基礎、廣泛的市場觸角,二者有機地結合,揚長避短,互為作用,相得益彰。特別是在知識經濟迅速發展的新形勢下,研究開發出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科技含量高、經營效益好、適應發展趨勢的保險新產品,以保險產品超前意識的更新換代帶動業務結構的優化升級。三是保護產品專利,實行必要的獎勵。保險新產品是集社會性、科學性、專業性于一體的特殊商品,應當列人知識產權范疇。為調動產品開發人員的積極性,首先要建立必要的獎勵機制,激發活力。可設立保險新產品開發獎勵基金,制定保險產品的獎勵辦法,視產品的推行范圍、市場化程度、經營效益、社會影響等狀況,確立獎勵標準。其次是將新開發的保險產品納入知識產權范疇管理,申請產品專利,設立產品標識,并入ISO質量認證體系,作為知識產權予以專項保護。
2.搞好現有保險產品的篩選,存優去劣,優化業務結構。現有的保險產品,有的已運行了十幾年,產品老化,質量不高,市盈率很低,有的嚴重虧損。對現有產品進行評估、篩選,是調整業務結構,實現產業升級的前提和基礎。篩選的原則是:發展骨干產品,保留有改造價值的產品,淘汰效益差、無市場空間的產品。實現保險資源的合理配置。篩選的標準:一是看產品的經濟效益。按照商業化經營的原則,分析產品近年來的經營成果、利潤水平、結構地位等。例如對經營效益突出的企財險、貨運險、部分責任險等,要作為骨干業務大力發展;二是看產品市場效應。對于那些雖然效益不很高,但占市場份額較大的車輛險、大工程項目建安隆等,要在強化管理措施的同時積極發展;三是看產品發展潛力,對一些已開發但暫不能形成較大規模的產品,要分析其發展潛力和社會影響力。例如對購房貸款保證保險、購車貸款保證保險、住院醫療責任險等,隨著國家宏觀改革方針政策的實施,必將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可采取必要的措施扶持其發展。
3.因地制宜,加快區域性業務結構調整。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區的經濟發展、科技素質和生活水平參差不齊,因而對保險的需求、業務結構組合、發展方向和調整的重點不盡相同。為做到科學合理地調整業務結構,看準市場,突出重點是十分必要的。就黑龍江省而言,其地域經濟差別較大,在業務結構調整和發展上各有側重。經濟較發達的中心城市,要適應保險市場國際化競爭的要求,大力開發保險新產品,開辟業務新領域,通過提高業務技術含量實現結構升級。工礦區要著眼于業務創新,抓住地方產業結構調整、擴大內需、基建工程增加的機遇,在開辦大工程大項目保險的同時積極發展非車險業務,努力轉變業務增長方式。農林地區可積極發展個人交費型、投資連結型家財險及各類責任險業務,根據國家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后集約化經營發展、鄉鎮企業增加的特點,發展相應的保險業務。通過分類指導,使業務結構的優化升級更具實效性和科學性。
三、創造業務結構優化升級的寬松環境
一、保險市場需求現狀
(一)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有限
從現實現況看,中國的保險需求還是十分巨大的,保險需求沒有得到應有釋放,居民自愿購買保險比率相當小,各險種投保率嚴重不足。此外,社會大眾對保險業的信用度不高,承保理賠兩張皮,一定程度導致居民自愿購買保險比例不高,波及對保險產品需求,在市場上難以形成規模。
(二)保險供給能力存在缺口
從保險供給方面看,保險產品不能適應市場需求。規模較小的保險公司本身底氣不足,新產品開發緩慢,相應市場規模小,資本小,滿足市場的產品也少。而規模較大的保險公司有能力開發新產品,但抱著以數量和品種取勝的陳舊觀念,導致目前正在市場上運行的保險產品眾多,但真正具有生命力、適銷對路的產品并不多。一方面是某些保險產品的過度開發和供給,另一方面又有大量保險需求得不到滿足,保險公司忙于出售開發的產品,而不是針對市場需求開發能售出的產品,保險產品供給結構問題突出,嚴重影響了保險需求的實現,很難達到保險市場上供給和需求的總量及結構平衡。保險業的供給水平和社會客觀需要仍有一定的距離,市場仍一定程度地存在著供求結構性矛盾。
二、保險產品創新及服務創新勢在必行
創新是當代社會發展的主流。而保險產品創新及服務創新不僅是保險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同時也體現了保險市場需求與產品服務互為作用的關系,遵循經濟發展基本規律,就保險主體而言只有充分認識到產品開發與服務升級的重要性,開發出適合不同時期不同消費群體需求的保險產品并不斷提升對已有客戶及潛在客戶的服務,才能在激烈的保險市場競爭中做大做強,從而推動整個保險業的快速發展。
(一)保險產品創新
由于我國的保險業起步較晚,保險產品多數是借鑒他國的保險產品樣本,缺乏獨立的自我的創新研究,導致目前市場上各保險公司推出產品的相似度在90%以上,并且普遍存在“一張保單賣全國”的問題。以財產險產品為例,居于市場主導地位的人保財險產品就達1,100個。一些新成立公司為快速搶占市場,大多模仿、延用人保財險產品。由于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無法構造自身的優勢,使各公司在低水平上重復建設,導致過度競爭,造成社會生產力和資源的極大浪費,以市場需求導向來開發產品的呼聲日高,進行保險產品創新已刻不容緩。
1、開發差異化產品
不同消費群體有不同的保險需求,創新產品要具有很強的風險性差異,讓價格不再成為投保人選擇保險產品的唯一標準。投保人在投保時,不僅會比較不同保險產品的價格,還會比較不同保險產品的風險。因此,圍繞不同客戶群的需求開發不同風險保障類別的產品是進行產品創新的第一步。
2、以特定的目標市場為重點
對保險市場和客戶進一步細分,為特定保險標的、特定人群開發設計保險產品。面對客戶多樣化需求或偏好,實現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戰略選擇。
(二)保險服務創新
保險主體的服務創新并不只是單純的服務上的一兩次改進,而是要以形成新的經濟增長為目的,能使公司產生競爭優勢,向客戶提供最佳服務的能力持續改進。故對保險主體而言,服務創新應有完整的構架,全方位地貫穿公司經營的各個環節。要進行服務創新,應該從創新服務意識、服務手段方面入手。
1、創新服務理念,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意識。
要實現“以客戶為中心”,意味著保險主體的經營模式要實現以“業務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的轉移。要實行一對一營銷,通過與客戶的不斷交流,全面了解客戶的需求,從而決定如何為客戶制定保險計劃和提供服務。在此基礎上的服務,不同于傳統服務。傳統的服務往往是被動的,如果客戶沒問題,服務就不會展開。而“以客戶為中心”經營模式下的服務是主動的,要主動積極與客戶聯絡,發現客戶的需求,提供服務,爭取客戶的滿意。
2、創新服務手段,滿足新的經營模式對服務能力的要求。
二、采取專業化組織架構
專業化經營的組織架構有多種形式,可以是專業健康險公司,也可以是集團下的專業子公司,還可以是公司內的一個業務管理系列。
當然,最有效的組織形式是建立專業的健康保險公司。其戰略意義在于:一是專業化經營的理念不再受干擾,可以高效地科學決策;二是有利于高素質專業人才的聚集、培養和成長;三是可以高效率地研發專門的風險控制技術、業務流程和信息管理系統;四是有利于形成健康保險的產品體系,有利于真正以客戶為中心、真正能滿足不同客戶多層次的需求;五是有利于適合中國國情的商業健康保險與醫療服務提供者合作模式的探討。
三、培養專業化人才隊伍
商業健康保險是一項專業技術性強、管理難度大的業務,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人才隊伍,如醫學技術人才、精算人才、核保核賠人才、統計分析人才等。而目前僅靠普通大學教育是無法解決健康保險所需要的復合型人才的。因此,一是在開展健康保險業務的同時,不僅應在公司內部著重加強對健康險專業人才的培養,而且,各公司要建立自己的“造血”機制,建立對健康險相關人員的專業培訓體系,另外,通過人身保險從業人員資格考試體系的平臺,提升健康保險管理隊伍的專業素質;二是應該有計劃有步驟地從國外及其他和健康保險相關的行業領域引進一批專業人才,建立起一支能滿足我國健康保險市場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四、制定專業化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專門的核保和理賠體系。鑒于健康保險的風險控制特點,各保險公司應建立專門的健康保險核保和理賠體系;制定和實施健康保險核保人與理賠人的管理辦法;加快研發和使用健康保險專用的核保、理賠手冊等專業技術工具。
二是建立專業的風險管理制度。各保險公司一方面要加強內控制度的建設,另一方面應編寫專門的健康險風險管理手冊和管理指引,明確哪些風險是可以控制的和怎樣去控制,哪些是不可能控制的和怎樣去回避。
三是建立專業的精算體系。注重積累精算數據,加強精算評估,科學厘定產品費率,防范產品開發風險;要提升精算師在經營管理中的地位與作用。
四是建立專業的數據分析體系。商業健康保險的經營需要大量的基礎數據、嚴密的精算分析支持。所以,保險公司應加大對經驗數據的分析,為精算定價和產品開發提供支持。
五、建立專業化信息系統
專業化的信息管理系統不僅是實現健康保險專業化運作的基礎和平臺,而且對健康保險的風險控制和長遠發展至關重要。在國外,專業健康險公司都有一套完善的專業系統平臺,具有核保、核賠、數據分析、后期服務等諸多強大功能。我國保險公司應該通過自主開發或引進信息管理系統,建立和完善與健康保險業務相適應的信息管理系統,特別是完善健康保險的核保核賠管理系統和數據統計分析系統,滿足業務發展和服務的需要。
六、進行專業化產品設計
目前,4家專業健康險公司和所有壽險公司,大部分產險公司都在經營健康險,健康保險產品數量超過300多個,看上去數量上很豐富,但實際上產品多數雷同,在市場上成氣候的主要是醫療費用報銷型、重大疾病、附加住院補貼等少數幾個產品。保險消費者需求日益多樣化,單一的健康險產品不能滿足其需求,自然無法正常發展。對保險公司而言,產品沒有細分則意味著風險加大。健康保險產品是根本,如果沒有真正滿足市場需求又維護保險公司利益的健康保險產品,那專業性經營健康保險只能是空談。開發適合市場需求的健康保險產品,關系到保險公司能否在健康保險體系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及發揮作用的程度;關系到保險公司能否有效地填補基本健康保險建立后所留下的商業空間;關系到保險公司是否能長期、穩健地經營。保險公司必須就健康保險產品開發切實地做好市場調研、數據收集、數據分析等方面的工作。隨著保險公司經營經驗的積累和外部條件的逐漸成熟,逐步開發在保單中增加保證續保的條款等內容。有條件的公司,要有高瞻遠矚的戰略規劃,積極探討目前我國市場少有但未來前景廣闊的長期護理保險、失能收入損失保險、全球醫療保險等險種的開發。
車險的發展經驗值得健康險借鑒,車險產品已經從兩年前的大一統費率發展到今天的從人從車從地域定價原則,考慮到各種風險隱患,產品高度細化了。根據風險不同收取不同的保費,這種產品設計可以提前識別風險,也體現了定價的公平,不致于讓高風險的投保人驅逐低風險者。
七、提供專業化客戶服務
健康險承保的是人的身體機能,其處于不斷變化中,從承保前的體檢、對投保人的詢問,到承保過程中身體的檢查、有關疾病的防治以及出險后的理賠等,都需要專業化的客戶服務,其目的也在于控制風險,更好地為被保險人服務。
專業化客戶服務除承保時能夠有效防范風險外,還能提供日常的醫療診治咨詢服務,因為專業、細致,更能獲得消費者的認同。現在的健康險客戶服務是粗線條的,只注重出險后的理賠而缺少承保過程中的服務。有了專業化的客戶服務隊伍,很多風險是可以規避的,例如對那些投保長期健康險者定期回訪,定期對某些項目進行體檢,這種過程服務,對保險公司來說,能夠化解風險,防患于未然;對客戶來說,身體健康是最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