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16 16:53:2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互聯網時代特征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自1969年互聯網發明以來,互聯網的發展日新月異。其發展可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20世紀90年代)是以門戶為特征的Yahoo!和Google時代,整合全球的信息,消費者在這個階段扮演的是信息接收者的角色,是單向的人找信息的階段。
第二個階段(21世紀00年代)是以社交為特征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新浪微博、人人網時代,連接人與人,消費者在這個階段扮演的是信息生產者的角色,可以進行雙向的分享和互動。
第三個階段(始于2011年)是以SoLoMo(社交+本地化+移動)為特征的時代,這個時代正在開啟。
進入3G時代以后,wifi開始普及,絕大多數手機用戶,愿意的話隨時可以永遠在線。移動互聯網便是“任何人、任何物、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永遠在線、隨時互動”。而2011年隨著手機硬件成本全面降低,千元Android智能機開始普及,智能手機用戶大規模增長。據 eMarketer 調研數據顯示,2014 年我國智能手機用戶達5.19 億,未來中國智能手機用戶數將繼續增長,預計到 2018 年我國智能手機用戶數將超過 7 億(見圖1)。中國智能手機用戶的巨大規模為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提供了基礎。
二、“互聯網+”時代消費形態的變化特征
移動浪潮來襲,當每臺設備都能連接網絡,人和設備之間,設備和設備之間的通信全部連接在一起,“互聯網+”有了更廣闊的空間。移動技術和社交網絡的合力將最終改變商業、工業及整個世界的經濟。在移動互聯的新時代,消費形態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主要表現為:
在線化。從使用時間的長短來看,現在的人除了睡覺,幾乎16個小時跟移動端在一起,比PC端多出數倍的使用時間。據Edison Research調研數據顯示,87.1%的18~24歲年輕人手機從未離開他們身邊,八成的年輕人每天醒來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機,有六成年輕人認為接下來的5年里,任何事都可以在手機上完成(見圖2)。
高頻率的在線加快了消費者得到各種信息的速度,時效性更強,信息量更大。在線化對傳統企業產生天翻地覆的影響,包括工作的在線化、傳統的層級信息傳遞轉化為網絡狀;營銷的在線化,沖擊了實體銷售渠道,社會化營銷成為重要的營銷方式;技術開發的在線化,眾籌、眾包等新興技術開發方式取代實驗室開發方式……
碎片化。由于消費者接收信息非常方便,時間被移動互聯網碎片化;完整的閱讀、系統的傳播等方式也被移動互聯網碎片化;用戶也會因為微信群里或網站上別人對某產品的評價而改變購買決策,以往完整的清單式購買也被拆解得七零八落。碎片化也無時無刻影響著傳統企業和PC互聯網的新興企業,源自需求、互聯網流量以及消費者的時間被移動互聯網分解得支離破碎,社群營銷悄然興起,小而美的品牌也有足夠的生存空間,更為細分的市場出現,新的品牌定位法取代傳統品牌定位法……
個性化。在互聯網時代,消費者不僅能夠提出自己的想法,而且會召集一批朋友一起影響到企業的需求決策。移動互聯網推動所謂的“長尾經濟”出現,即需求和銷量不高的產品也會占據相當高的市場份額,甚至可以和主流產品的市場份額相抗衡。由于個性化產品的出現,精準管理和柔性生產顯得特別重要。由于個性化的需求,針對細分群體開展的創客實驗、社群共同研發等也得到蓬勃發展。有了“互聯網+”,企業能從線上獲得消費者快速變化的需求,能快速探索、研究、發現消費者的改變,能與消費者互動并讓消費者參與產品研發。
去中心化。當移動互聯網的屬性映射到企業內部時,每一個工作群體都能夠自我管理、自我成長,每一個創客團隊都能夠根據市場直接開發,直接對接外部資源時,企業將不存在“中心”。當企業客戶或消費者三五成群地成為一個個碎片化的社群,品牌的口碑在社群之間流動,節點和節點之間的傳播速度加快,影響力趨強,品牌也將不存在中心。去中心化導致節點比中心更重要,去中心化重新構建產品和消費者的關系,重新構建傳統的商業模式、產品戰略、傳播策略以及企業的組織結構,改變現實的商業規則,驅動商業形態和社會經濟的變化。
去中介化。在移動互聯網和社交網絡時代,信息的獲取不再依賴于廣告、宣傳、軟文或者平臺,直接通過社交網絡的“推薦”就能完成許多事情。去中介化的趨勢和力量深刻地改變了傳統的交易模式,當用戶和企業之間的溝通愈加便捷、直接和低成本時,營銷傳播的方式必然發生劇變,企業的生產組織模式也將不再一樣。
三、“互聯網+”時代企業管理的變化特征
在移動互聯時代,當消費者呈現在線化、碎片化、個性化、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等特征時,企業的商業模式、盈利方式也會隨之發生改變,同時也會影響企業管理的進化和轉型。總的來說,在“互聯網+”時代,企業管理發生了如下的變化:
層級與扁平。傳統管理組織采用“正三角”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員工在最下邊,逐層往上,頂層是最高管理者,在這種模式下,信息決策和傳達的速度都很慢。但在移動互聯時代,“正三角”金字塔式的組織結構已經不能適應用戶的個性需求。如果還是采用一層層上報,一層層下達的模式,要第一時間了解用戶的需求,第一時間滿足和創造消費者需求,結果只能是:黃花菜都涼了。在移動互聯時代,我們要采用新的“正三角”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將以前最底層的包括營銷、研發、制造等人員直接和用戶聯系,直接了解用戶需求,馬上為用戶做出判斷。這時,企業在“互聯網+”進化之后,更加科學、節點閉環的網狀結構應運而生,即高度扁平化、點與點之間相連,與消費個性化的需求達到融合。蘋果、Facebook等世界頂尖企業正是采用了這種扁平化管理模式,才通過不斷創新獲得巨大成功。
控制與自主。傳統管理采用嚴格的工作時間,采用層級化、KPI考核等管理制度,但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當信息不是壁壘,當一線比上層更能洞察需求,當一線更能敏銳察覺市場變化,當一線已經能夠吸納用戶參與全流程,傳統的分工、流程、科層、考核將束縛人才的手腳,人才需要更多的平臺和機會。正在轉型的領先企業也一直用新的管理體系來提高對互聯網的適用性,比如由于市場變化太快沒有辦法設定KPI,新興的互聯網企業取消KPI考核,而將不斷變化的客戶體驗作為重要的考核指標。移動互聯網造就了個人能力的崛起,與客戶連接的順暢,在“互聯網+”進程中的企業應倡行“自由與責任”的文化,給人才以自主,給員工廣闊的空間。
雇員與合伙。移動互聯時代,不確定性需要人才去感悟,新模式需要人才去試錯,信息導致人才更大賦權,于是傳統企業的生死存亡問題已經落腳在創新和轉型之上,而創新和轉型歸根到底變成人才的問題――年薪制、聘用職業經理人是否能夠攏住人才,是否事業合伙制才能凝聚人才?傳統的戰略決定組織,組織跟隨戰略,人力資源適配組織,現在是否需要組織來適應人才――雇員或許在未來僅僅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是平臺上的股東制、合伙人制,才能讓組織更適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人才。 圖 世界頂尖企業的扁平化管理模式
體系與歸零。因為互聯網的開放、平等、協作、共享、去中心,讓每個人的欲望、激情、活力、創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發揮,組織才會快速形成想法,把想法變成產品,把產品變成商業模式,然后快速長大。互 聯網思維帶來了小人物不斷戰勝大人物的現象,這一過程充滿了顛覆與被顛覆。但這一切都與傳統的管理格格不入,新的管理需要企業在分工、職能、流程和體系上進行新調整。推動“互聯網+”,如果一切不歸零重來,或許轉型之路僅僅是一場打著革命旗幟的改良活動而已。
共享與保護。傳統的企業通過專利、版權、商標來控制和保護專有資源,鼓勵和保護創新,而互聯網卻產生了一種新的知識產權經濟學。正是因為有了安卓操作系統的知識產權共享,才會有那么多的小米粉絲沒日沒夜地共同開發新的MIUI;正因為有了知識共享,知乎上才有那么多的知識創造者。知乎在眾包書籍的項目中,在保護產權和共享中尋找到一個共同點――讓所有人貢獻內容,這些內容可以共享;集結成書之后,生產者都具有知識產權。這才是“互聯網+”所要認真對待的。新的商業模式和傳統商業模式最大的區別在于:傳統商業模式將顧客鎖定在某處,禁止移動;而新的商業模式允許顧客產生內容,成為商業的救世主,然后反過來去管理好他們。
一、引言
民意表達是指人民群眾直接的意見表達或利益表達。民意的充分表達是公共政策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也是民主政治發展的必然要求。公共政策的整個周期過程是多種因素相互博弈的過程,政府、公民、社會團體各自代表著不同的利益,在公共政策過程中起著不同的作用。因此,在公共政策周期過程中,民意表達始終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日本公共政策學者宮川公男認為,“公共政策過程中的各個階段都與民意表達有著密切的聯系。”
而“公共政策是與公共權力主體和公共權威相伴隨的現象,無論何種和國家政體,公共政策作為政治系統的產出,都強烈地對社會其他子系統產生深刻的影響”。自人類進入互聯網時代,在新興媒體和網絡民意的影響下公共政策呈現出很多新特征。
二、新現象——網絡對政策問題界定的影響
問題界定或問題構造是公共政策分析過程的邏輯起點,也是政策分析過程中最為關鍵而困難的一步。當代許多政策分析家如鄧恩、奎德和梅爾茲納等將問題界定視為政策分析過程中最重要而又困難的一步。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社會問題的理解會發生相應變化,政策問題的界定也會變得很不相同。總的來說,互聯網的興起,對公共政策問題界定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問題表達機制的完善與多樣化發展
社會在發展過程中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但并不是所有的社會問題都將演變為政策問題并進入政策過程。在這兩者之間需要一個傳導機制:即問題的表達。傳統媒體的表達方式局限性很多,問題被過濾和加工的機會和成份比較大,也造成民眾表達意見的消極態度。而互聯網產生之后,博客、論壇、社區、個人空間和微博等“意見聚集地”逐漸成為民眾表達利益訴求和反映社會問題的主要場所。由于網絡發言的匿名性,人們大膽而自由地在網絡社區內發表和討論自己對社會問題和公共政策的看法。這使得社會問題逐漸由傳統媒介時期的“相對隱性”變為互聯網媒介時期的“相對顯性”,也使得政策主體對公共政策問題的界定逐漸由主要是“主動發現”變為主要是“被動提醒”。
2.公民政策參與意識增強與公共性突顯
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問題表達途徑的增多,公民的公共政策參與意識明顯增強。“民意”,在政治生活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依托互聯網所提供的匿名性平臺,公民自覺不自覺地就參與到對重大社會問題和公共政策的討論中來,由于一些重大事件參與討論人數眾多,社會現實影響也逐漸顯現,政策主體不得不界定政策問題和出臺措施。雖然網絡民意不能代表真正的民意,但是網絡民意相比于傳統媒介時期的民意表達更具真實性、群體性和主動性,因此在此基礎上的公共政策也更能突顯公共性的本質屬性。
三、新因素——覆蓋政策全局的普遍性影響因子
從整體上討論影響公共政策的因素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以往學界在討論公共政策的影響因素時,都是具體到公共政策過程的每個階段進行分析。從前人研究來看,學者研究的重點在于對公共政策制定和公共政策執行的影響因素的研究。這種分析方法有很多不足,它往往忽視那些對公共政策過程的每個階段都有著普遍影響力的因素,也使得對公共政策影響因素的研究缺乏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矛盾普遍性的分析視角。筆者認為,在互聯網時代對公共政策影響較深遠的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網絡民意
公眾需求是影響公共政策的基本社會因素。不得民心的公共政策,無論多么符合政黨、利益集團和政策制定者的愿望和利益,從長遠看,也都是不成功的。因此在確定政策問題之初就必須充分考慮到社會公眾的需求和心理期望,這樣才能處理根本矛盾和沖突。隨著互聯網平臺的發展,網絡輿論與網絡民意逐漸崛起,代表著公民參與程度的提高。公民參與是公共政策的基石,它能使公共政策更多地考慮公眾的需求。對于互聯網時代的公眾而言,“網絡意見表達”成為參與和影響公共政策的常見方式,網絡民意逐漸成為公共政策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素,其對政策問題界定、政策目標制定、公共政策實施以及公共政策評估和調整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網絡媒體
網絡媒體對公共政策的影響,主要體現于其對民意的匯聚和促進民意的形成。如上文提到的那樣,依托傳統媒體形成的傳統媒介民意有很多是經過了“層層過濾”和“媒體加工”的產物,并非公眾意見“原生態”的直接呈現,所以傳統媒介民意屬于間接民意的形式,在很多情況下并不能反映真正的民意需求。網絡媒體的出現和發展則給民意帶來了新而且多樣化的表達平臺,打破了傳統媒體對信息和輿論形成的壟斷地位。相對于傳統媒體,網絡媒體的“過濾”環節在減少,大多數情況下公眾可以通過網絡實現直接和快速的民意表達,這就使得直接民主成為可能。因此,在互聯網時代,網絡媒體的宣傳突顯和強化了公眾輿論和民意,對公共政策過程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提高了政策問題的認知程度,增強了對政策執行的監督,促進了政策的調整,擴大了政策訴求群體以及公眾參與等等。
綜合來講,在互聯網廣泛普及的背景下,公共政策從問題界定到實施都呈現出新的特征。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互聯網的影響下,問題表達機制不斷完善與發展逐漸多樣化、公民政策參與意識不斷增強與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更加突顯,這使得公共政策問題的界定對公眾需求和社會問題更具有針對性;二是網絡民意和網絡媒體成為對公共政策全局具有普遍影響力的兩個新因素,這也意味著公共政策從制定到實施到調整都要面對更加復雜的情況。
參考文獻:
[1](日)宮川公男.政策科學入門[M].東京都:東洋經濟新報社,1995:45
[2]白鋼,史為民主編.中國公共政策分析·2007[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37-38
工業設計是指對工業產品的設計活動,目的是讓工業產品具有更出色的視覺效果。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在網絡中產生了以審美為核心的設計需求。因此,網絡產品的服務者將大量的工業設計理念應用到了信息服務之中,以達成吸引流量的目的,從而促進企業的發展。近年來,人們已進入互聯網時代,網絡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飛快,巨大的市場競爭壓力不斷地推動著網絡企業的發展。因此,在當前的技術和審美背景下,應著重探討工業設計的方向。本文以互聯網為基礎,對其所優化的工業設計進行了分析,以期借助網絡特征,折射出當前用戶的審美需求,從而促進工業設計領域的發展。
1工業設計組織管理的特征
很多企業在工業設計的應用中均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于不了解設計需求,僅將其作為藝術創作,最終導致產品不具備審美價值,無法滿足特定受眾的審美需求。由此可見,工業設計是一種復雜的設計形式,雖然最終的結果需要以藝術設計體現,但在設計過程中需要信息的輔助。比如,在設計前,需要調查消費受眾群體,以確立其基本的審美訴求;根據消費者的產品應用需求,在產品上更好地展示相關信息等。而工業設計管理需要依靠完善的組織化進行。在我國逐漸進入互聯網時代的過程中,已經產生了較為有效的管理模式,即“金字塔”模式。該模式也普遍應用于績效管理中。在工業設計中應用“金字塔”模式時,能提升決策機制的價值,使設計圍繞最高決策進行,并能聯合各部門的價值表現,實現戰略化工業設計目標。在全面進入到互聯網后,工業設計得到了進一步完善,尤其是大數據的優化作用。依托于大數據管理,可更好地提煉基礎信息,為設計奠定信息傳播基礎。比如,近年來出現的極簡主義、迭代觀念等,都是依托大數據而開展的最終設計決策。此外,互聯網也改變了原有的組織特征,“金字塔”模式的最底層逐漸虛擬化,這不僅降低了設計成本,還擴大了覆蓋面積,使上層設計獲得了堅實的基礎。由于工業設計獲得了人們的重視,該行業的環境也發生了一系列的轉變。如果設計工作者的行為可被尊重,則其設計理念便能充分體現。從實踐效果上看,基于互聯網的工業設計可與用戶達成良好的溝通,精準地遞送產品信息,并依據數據分析獲得更加準確的市場發展動態和方向,從而全面提升產品的服務性能。在現有的組織特征下,工業設計仍有著較大的發展空間。
2產品不同時期的工業設計管理特征
2.1產品初期的工業設計管理特征
產品初期的工業設計管理特征是指產品的技術、理念在未受到市場認可時,企業所采取的工業設計管理的特征。互聯網產品的管理理念與傳統產業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傳統產業更注重提升服務價值,即提升產品的應用價值。因此,在以往的經營中,常出現產品雖然實現了超前性,但因售價等問題,無法成為受眾的消費選擇的情況。比如,Sony公司的Xperia手機具有遠超同行業產品的設計表現,但銷售量較低。互聯網產品的工業設計更側重于迎合消費者,在產品初期并不過于注重其前沿性,而是基于消費者的喜好選擇產品的側重方向。因此,互聯網產品的工業設計在滿足消費者需求方面的能力遠超過傳統行業。
2.2產品中期的工業設計管理特征
產品中期是指產品已經初步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并由部分產品帶動市場革新的時期。互聯網產品的工業設計在中期更加側重于成本管理、價值提升兩方面。具體而言,產品的生產成本直接決定了其市場競爭力,因此,企業會根據市場的需求選擇更具有針對性的產品,從而減少無用的成本支出,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在價值提升方面,產品中期市場已出現了一定規模的同類產品,企業必須借助工業設計提升產品的綜合價值,包括功能性、附加值、品牌價值的提升,從而大范圍地推廣自身的產品。此外,互聯網時代是人類社會高速發展的時期,產品的更新換代十分頻繁,因此,工業設計管理需要有效應對不斷變化的產品中期,從而使自身的產品滿足用戶的需求。
2.3產品后期的工業設計管理特征
產品后期被稱為成熟市場,在同一產品領域,進入到產品后期便意味著市場已遭到瓜分。此時,工業設計更多的是比拼創新性,從而提升產品價值,并達成銷售。而創新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種:①文化理念的創新,也是為下一個產品前期預熱;②個性化創新,突出產品獨特的文化價值;③精神創新,使消費者產生多元化的精神體驗。
3結束語
傳統的工業設計已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頸,因此,相關管理者必須借助全新的環境,為工業設計管理創造新的生機。本文分析了互聯網時代產品不同時期的工業設計管理特征,以期為工業設計者更好地認識設計領域的變化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李昱.互聯網時代的工業設計特征[J].中國科技信息,2014(21).
中圖分類號: F279.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36-9-2
1 概述
在當前互聯網時代下,企業自身的發展面臨著諸多新的課題,如何正確、有效地對新時代的需求進行適應,科學地對于自身的發展進行實踐,這需要企業管理者進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一套行之有效地發展策略。企業文化建設工作向來是一個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任務內容,同時對于企業的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結合傳統環境下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的實際特點,對于互聯網時代下企業文化建設工作開展需求進行調整,應對新形勢,正確地把握特征,找準方向,這是當前企業文化建設工作開展中所應該重點考量的問題,同時也是當前企業文化建設工作開展的必經之路。
2 互聯網時代企業文化建設的特征
在互聯網時代下,人們之間的溝通、交流、學習、生活以及工作的環境都在發生著不斷的變化,并且融入了更多透明化、開放化的理念。互聯網時代本身具有自身獨特的特點,是一個特征化十分明顯的時代階段。在這一階段,企業本身要對于互聯網時代的特點進行深刻的把握,融入更加全面的思路和理念,這樣才能更好地針對互聯網時代的需求,為自身的企業文化發展建設工作提出一條科學的發展思路和方向。互聯網時代下,企業文化建設工作呈現著網狀互聯和平臺化的重要特征。
2.1 網狀互聯
在互聯網技術支持之下,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呈現著緊密的連接,我們所處于的世界被不斷地拓展,整個世界的各個角落都可以通過互聯網來實現連接。在企業內部,這種網狀互聯的特征下,企業內部的架構更加扁平化,信息的傳達更加快速,同時企業和職工自身的利益也得到了進一步的連接。對于企業內部組織架構的調整上,通過互聯網實現了扁平化的發展,這種影響對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也是互聯網時代下,企業自身所面臨的一個新的特征和挑戰。
2.2 平臺化特點
平臺化特點主要是針對于企業對自身資源進行分配和利用來說的。互聯網時代下,企業內部資源的分配具備了一個快速的解決方案,在這一平臺下,企業的發展可以獲得更加有效地動力和支持。平臺化可以更好地鼓勵企業參與互動,讓企業處于一個資源共享的圈子當中,從而提升企業的發展潛力和發展能力。平臺化的特征下,企業內部的整體業務流程和經營發展可以形成一套較為穩定的體系。通過利用價值鏈構建、標準化設計等不同的方式,企業可以獲得對外界風險抵御能力的提升,同時也可以讓企業本身獲得更加強大的影響力。這種平臺化的模式,讓企業的內部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同時也減少了各種環節中 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避免企業內部混亂,提升企業對未來發展方向的掌控能力。對于企業文化建設工作來說,這種平臺化的體系也實現了文化建設工作的全面開放,提升了文化建設工作的影響力,促進了內部資源的有效利用。
3 互聯網時代企業文化建設的方向
3.1 員工身份的轉變
互聯網時代下,企業內部的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經營管理工作的開展也需要對于工作的角度和方式進行適當的調整。在新的背景下,企業文化建設工作應該認識到當前員工自身身份在互聯網時代下的轉變。傳統時代下,員工僅僅是以雇員的身份來參與到企業的經營管理當中,而互聯網時代下,員工的身份逐漸實現了用戶化的發展。在這種新的時代下,員工自身的身份更加自主,并且行為更加受到自身主導意識的影響。員工自身掌握了更加豐富的信息,并且其本身的個人決策也受到了多方面的影響。在當前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員工自身也更具有意識,同時逐步地提升了自身的影響力。員工更加主動地對企業進行理解和認知,并且對自身在企業中的地位也進行了重新的定義。在企業內部環境當中,員工所獲得的資源、信息更加豐富和多樣化。企業自身和員工的信息對稱性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員工從客觀上實現了自身地位的進一步上升和發展變化,用戶已經成為了企業員工的一個新的標簽。而文化建設工作的開展落實效果,取決于用戶自身能不能對于企業的文化進行充分的理解,同時對于這種文化理念能不能進行更好地深化。企業內部,員工和員工之間,員工和企業之間也具備了更加深入和強大的互動。以往環境下,企業內部的信息傳播呈現較強的單一性特點,信息不對稱問題很難得到有效解決。而當前互聯網時代下,企業內部信息傳播的阻礙得到了全面的消除,很多溝通和交流互動的深度都得到了有效地提升,并且人們在內部溝通交流上也可以更好地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組織之間的距離得到了縮短,社會交互模式更加透明、快捷、便利。縱觀當前企業發展中員工身份的變化,互聯網時代下一個關鍵的趨勢和方向,就是員工自身身份地位的變化,在展開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的過程中,要對這一變化進行客觀、正確地認知。
3.2 企業文化建設中價值觀的調整
以人為本是現代企業重要的文化建設理念和思路,在展開相關工作的過程中,要將以人為本作為重要的價值觀方向。互聯網浪潮下,企業內部員工之間的人際關系、員工思想意識、行為方式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文化建設工作要想落實到全面深度的環節,要對于文化建設工作進行全面地推進,讓企業的發展和成長獲得更加強大的推動力。從這一角度來說,文化建設工作的開展效果,直接體現在員工自身當中。在企業文化建設相關活動組織開展的過程中,要對員工的實際需求進行明確,通過互聯網這一便捷的信息平臺,對員工自身的思想意識狀態進行深入的探究,讓員工的需求和問題得到更好地解決。管理工作的重心,要從以往解決領導需求的層面逐漸轉化為幫助員工實現個人價值和為企業實現集體價值。
3.3 文化管理重視程度的進一步提升
文化管理是當前現代企業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部分內容,同時也應該成為互聯網時代下企業管理工作的一個重點。以往企業文化宣傳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我們更加關注對企業特有文化及這種文化的引導力和對員工的約束力的宣傳。而在互聯網時代,我們要做的是通過引導,各種途徑的信息傳遞等,讓企業中的每個員工都明白怎么才能把事情更好的完成,都清楚自己每天的任務是什么,都知道應該以什么樣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這才是一個企業以文化為中心而形成的自己的管理體制。企業管理從最開始的古典管理到科學管理,現在又發展到文化管理,要求企業必須明白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發展,認識到文化管理成為企業管理最高階段的意義。互聯網時代,組織的自我約束能力決定了組織的有效性,而這種約束能力完全是靠文化和管理來實現的。
4 結束語
對于企業來說,企業文化建設工作向來是一項長期的過程,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文化建設工作的開展對于企業的健康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同時也是企業自身保持長期發展動力的必然內容。在互聯網時代之下,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的開展要融入更多新的思想和思路,對于工作的實際價值和產出內容進行更好地明確。企業必須要引入更加創新的思想觀念,圍繞互聯網時代的特點,將自身的文化建設工作打上標簽,融入更加科學的思路,提升知識、人文管理的重視程度,更好地為企業的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參 考 文 獻
[1] 陳星.淺談網絡時代企業信息文化建設[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03).
“互聯網+”逐漸影響社會中各行各業的發展及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對教育教學領域的影響最為深遠。“互聯網+”教育的結果使教學形式及教學活動發生了重大變革,整個教學活動可以有效結合課內外教學、線上線下教學,讓學生可以隨時隨選擇自己所需的學習資源、接受教育教學。在這樣的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應該順應教育發展的方向,不斷對當前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進行探索與創新,激發當代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的熱情與欲望,實現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最終目的。
一、轉變教學理念,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在“互聯網+”時代下,高校應該充分將學生的主體性與教師的主導性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結合當代大學生的時代特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借助“互聯網+”互動教學平臺,教師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利用互聯網資源查找資料,積極地與教師、同學展開討論與交流。例如,《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對學生崇高信念和遠大理想的培養并非在短暫的課堂時間內就能全部實現,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展播、微課題研究、互聯網互動等多種形式吸引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讓學生通過實踐與討論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通過多媒體讓學生觀看全國道德模范頒獎典禮,切身感受道德的重要性及在社會中的體現。教師借助現代化網絡平臺,圍繞課堂教學中的重難點和關鍵點,將與之相關的教學課件、教學視頻、專著等上傳到網絡平臺中,讓學生進行資源共享并且隨時閱讀與復習知識。
二、結合“互聯網+”時代特征,合理設計教學內容
“互聯網+”時代下,為了能夠保證課堂教學與時俱進,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認真篩選,結合當前時代具有的特征,合理設計具有針對性、導向性的教學內容。例如,思想政治理論課《形勢與政策》,由于當前我國的形勢與政策瞬息萬變,教師應該結合當前社會實際,體現課堂教學的導向性,利用“互聯網+”教學平臺的便利性及時更新專題內容,在互動平臺中組織學生針對專題進行激烈討論,增強學生對國內外熱點問題的關注意識,還可以通過微信、微博等關注與轉發功能,及時關注學生感興趣的實時話題,發現思想政治的動態方向,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讓思想政治理論課變得有的放矢。
三、改革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促進大學生個性化發展
在“互聯網+”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該積極利用“互聯網+”改革與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和評價方式,促進大學生個性化發展。例如,當代大學生“低頭一族”現象比較普遍,為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手機輔助課堂教學,如為了增強學生的課堂出勤率而使用微信點名,在教師規定的時間內回答問題才算簽到。借助現代信息化教學手段布置課堂作業,檢查學生課堂學習效果,延伸課堂教學空間及內容,借助“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合理安排與控制學習計劃和節奏,反復觀看教師提供的微課、微視頻和教學資源,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分析,然后在引導學生分析學習中存在的疑難問題,有效地增強課堂教學效率及互動效果。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社會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充分借助互聯網的教育功能,豐富和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和教育模式,利用互聯網平臺積極引導大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實現課內外教育、線上線下教育、隨機教育等方式的有效結合,實現培養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及政治意識的重要責任。
參考文獻:
[1]李洪俠.關于“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幾點思考[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
[3][5]李如密.現代教學理論研究[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12.12.
[4]陳麗,林世員,鄭勤華.“互聯網+”時代中國遠程教育的機遇和挑戰[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6(01):3-10.
[6]陽澤,楊潤勇.自組織: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機制[J].教育研究,2013(10):95-102.
[7]吳式穎.馬卡連柯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04.
[8]楊劍飛.“互聯網+教育”:新學習革命[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6:1.
[9]張巖.“互聯網+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6(02):70-73.
[10]王竹立.我國教育信息化的困局與出路――兼論網絡教育模式的創新[J].遠程教育雜志,2014(02):3-12.
[11]Georgescu, M, & Popescu, D.2015, 'How Could Internet Of Things Change The E-learning Environment', E-learning & Software For Education, 1, pp. 68-71, Education Source, EBSCOhost, viewed 6 December 2016.
[12]Funder,D.The Personality Puzzle[M]. New York : Norton,1997.
具有時代特征的設計藝術語言創新模式已現雛形,而文化的多元化、跨學科的交流與發展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設計藝術語言作為全球文化母體上的一個分支,其表現狀況必將受到所處時代文化語境的影響。符合時代要求的設計藝術語言研究注重的是多元化的共性,是關注在設計藝術領域的大背景下可以跨學科、跨文化、跨語言、跨民族的方式來研究不同生活形態下共生共榮的語言特征及其方法,其表征必然帶有濃厚的文化色彩,而設計藝術語言真是這一濃縮文化的縮影,是對創造具有時代感的設計語言的一種全新演繹。
一、基于“多媒體時代”的時代背景
“君子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傳達信息需要“載體”。載體便是“器”。我們稱之為“媒介形式”。可見、可聞、可復制、可傳播。從遠古媒體到傳統媒體,再到新媒體,其器物形式延綿翻新:口耳、烽火、飛鴿、甲骨、竹簡、絲帛、紙宣、電波、電視、互聯網。那么互聯網之后呢?從《易經》“原始反終”的道理來看,又會回到“口耳相傳”的采信模式。當今時代又是信息傳播的盛世,大眾、分眾、微眾的三級傳播方式并存,傳統模式、網絡媒體、交互式媒體的三類媒體形式共謀。平面設計處在這樣一個多媒介時代中,更應該不斷更新和充實自己的藝術語言來引導和利用這樣的媒介形式。
隨著電腦在每個家庭中的普及以及互聯網技術的日新月異,我們完全可以做到不出門盡知天下事,同時網絡的及時性相對于傳統的紙質媒體不僅更加快速方便,而且成本也更加低廉。紙媒的衰落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已是必然趨勢。這個時候的紙媒只有技術革新尋求與新媒體合作來尋求共贏才能保留在歷史舞臺中的一席之地。在當今互聯網時代下,每一天都會有新的應用新的媒介出現,這在傳統媒體時代幾乎是不存在的事情。并且隨著手機功能的強大,微博、微信的產生,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現在已經從新媒體時代跨越到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可以為自己代言,每個人都掌握了自己的話語權,隨心所欲的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我們的語言構架也在網絡媒體時代悄無聲息的發生了變化。這是紙媒根本無法企及也無法改變的事實,也是歷史發展所做出的選擇。
所以在網絡時代的現代的藝術語言從設計創意到表現形式,進入了一個新的語言模式層面,這種變化可以說是一個時代性的變化。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設計藝術語言結構創新,所涉及的文化多元化與跨學科、市場需求的多元價值取向,是構成新時期語言設計是否能真正實現融合再造的關鍵因素。其發展進程直接受益于這種全球化的發展,通過多元文化的視角來探索和研究我國藝術設計語言的表象特征是當今設計文化研究的趨勢。多角度探索符合時代特征的藝術設計語言表現方法及其構成規律,構建多元文化背景下設計語言與全球文化共生再造的創新途徑,也進一步推動了設計語言的創新。
二、探索“變革與發展”的有效途徑
在互聯網時代的進程中隨著用戶的增多和高科技軟件的普及,漸漸地我們的日常生活都離不開網絡,也把在網絡中產生的詞匯和語言帶到了日常生活中。網絡語言的興起得益于網絡、短信這兩樣需要鍵盤來操作的信息溝通工具,鍵盤帶來的最大影響是它通過雙手或者拇指去“擊打”來完成的。而筆寫工具呈現的則是運用工筆一筆一劃書寫完成的,它是“手寫文化”。由于書寫工具的不同,鍵盤文化雖然相對便捷,不過容易產生歧義,優點是可以輸出文字和圖案相輔相成的表意符號,這些都改變了傳統的書寫方式,也間接地改變了語言結構,產生了新穎的網絡語言結構。
語言不是固定不變、僵化的東西,語言與語境融合成為一個整體,隨著語境的變化而被賦予新的含義。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設計藝術語言的結構已經在新媒體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為形成具有時代特征的設計藝術語言在學術層面上尋找依據,探求新時期設計藝術語言在異園文化基礎上的演變,通過研究視角、研究方法、研究概念、研究內容上的創新假設,強調該研究需站在全球文化的高度,大膽地摒棄與融合,并用動態的眼光來看待和定義設計語言在全球性和本土性的異同,不能將之簡化為沖突和矛盾,而是在多遠框架下的共生和互補,亦是實現新文化環境下設計藝術語言融合與再造的可行途徑。為構成設計藝術語言在全球文化溝通和重建中的話語地位,建立我國設計藝術的文化責任與設計藝術語言空間的創新探索,找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平臺。
21世紀是一個以信息和知識為基礎的新經濟時代,也是一個以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時代,洶涌澎湃的信息網絡大潮改變了和正在改變我們的一切,重塑我們的世界以及我們的工作、學習及生活。
一、商務翻譯的網絡信息時代烙印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以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網絡大潮,促進了商務翻譯的空前繁榮,商務翻譯的需求海量增長,翻譯輔助手段及技術突飛猛進,促使翻譯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同時,翻譯內容的本身也深深打上了網絡信息時代的烙印。
二、網絡信息時代的商務翻譯要求
互聯網不但起到放大增倍這些商務翻譯需求,而且,互聯網本身也在創造著新的獨有的電子時代商務翻譯需求。現在的互聯網網頁據稱有100多億頁面,出現了過去從來不曾出現的海量信息。另據稱,世界上有70%以上的網站是用英文編寫的,只有12%-13%的網站用漢語編寫。在表明英語網站占互聯網主導地位的同時,我們也看到,這種巨大語言障礙也提供了原來從不曾有過的翻譯需求爆炸。
互聯網的出現亦令“電子商務”(e-commerce)成為可能,而現在的電子商務已由過去的公司產品及服務宣傳渠道,深化演變成為真正的“電子企業”或“企業電子化”(e-business),即公司將其所有能夠數字化的流程均進行數字化,轉移到網上(內部網或互聯網),這帶來的不僅是交易與管理手段的變化,更是企業結構與運作方式的變革。
同時,我們還應看到,以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時代,涌現出諸多新型業務經營、企業、服務模式,比如,我們所知道的各類門戶網站,如百度、阿里巴巴、雅虎、Google搜索引擎等,各類軟件公司,還有眾多的網上交易平臺、商務平臺、各類服務提供商等等。若無互聯網,這些與我們現代人息息相關甚或須臾不可或離的業務經營及服務形態將不復存在。而這些網絡信息時代獨有的業務經營形態,一夜之間產生出包括商務翻譯在內的巨量翻譯需求,比如有些大型跨國公司的網站本地化首期,可能就達數萬字至數百萬字之巨。
我們看到,網絡信息時代的商務翻譯需求帶有自身的特點。現在,環顧四周,基本上是無商不網、無業不“網”、無學不“網”,連政府部門也深化推動電子政務或電子政府(e-government)計劃。而凡是與互聯網沾點邊的,都衍生出一系列新的東西,如e-advertising,e-business,e-logistics,e-banking,e-trading,e-finance,interact call conference等等,這是網絡信息時代商務翻譯需求的一個特點。同時,加上e-或i-或online這一網絡信息時代的特有維度,我們的現實世界尤其是商業世界,猶如從兩維平面跳入三維立體,或如三維立體跳入四維時空那樣,會發生在原來維度世界內根本看不到的精彩,一切舊有模式、方式、型態、信息資料等,都因網絡維度的加入,新增了無限的豐富與精彩。這個網絡維度的加入,從各個不同層面促使商務翻譯需求的海量噴發,催生巨大的商務翻譯市場。我們看到,互聯網也在推動著全球化進程的進一步加速,同時,也促進翻譯市場會跟進,迄今為止,僅國內翻譯市場就保持著每年50%以上增長率,而且每一年的增長率均呈現遞增趨勢。這其中,不知有多少是網絡信息時代特征所促進的。
我們在此無意對商務翻譯的市場特性進行更深入論述,那不是本書的重點。我們在此談論信息時代商務翻譯需求的重點是,具體到翻譯內容有何特點,從而更有效地提供翻譯服務,滿足這些翻譯需求。
例如:以下是一個應用軟件公司所提品的宣傳單:
Supporting multi-currency,multi―language international banking requirements,Ambit Core Banking is SEPA compliant.Each module or application utilizes a common set of enterprise―wide customer definition and product parameters,to ensure seamless integration of your customer activities and processes.Each module supports the entire life cycle of a product with comprehensive enterprise integration across customers,product,risk and accounting contr01.
Ambit核心銀行系統不但支持多幣種、多語言的國際銀行業務要求,而且支持SEPA(單一歐元支付區)標準。每個模塊或應用軟件使用一套共同的企業客戶定義和產品參數,確保客戶活動和程序的無縫整合。每個模塊由于有跨越客戶、產品、風險和會計控制的全面的企業集成,均可支持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這里,剔除現代網絡信息技術這一維度,上例文字理解起來會相當困難。
事實上,我們生活在現代網絡信息時代的人,稍微上網一查,就知道,Ambit Core Banking是SunGard公司的一種核心銀行業務系統(一種應用程序套件),主要是幫助銀行進行業務處理的。SunGard公司是一個領先的全球金融服務、高等教育和公共部門軟件和處理解決方案提供商。有了這樣的背景知識,我們理解這一段就順理成章了。
三、結語
中國工程設計大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主任郭重慶院士:傳統工業制造業企業面臨的困境是自身的人力資本與知識的結構和互聯網信息化大潮的要求不相符的,要在企業的組織架構上進行改造,我覺得就是這么幾條:垂直化、扁平化、分散網絡化、社會化、國際化。互聯網企業加平臺型企業,將成為未來制造業企業發展的一個范式,IT與制造業的混血兒,技術創新加商業模式的創新,制造業進入泛制造業時代。工業制造業必須要摒棄以生產者自我為中心,以產品為中心,以技術為中心的制造文化情結。要對商業模式進行深度變革,適應今天的互聯網文化。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院長、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曹淑敏:目前全球科技創新浪潮正引發新一輪產業變革,互聯網與工業融合是新一代產業變革的突出特征。互聯網帶來更大的變革還在發生。目前全球科技創新浪潮正引發新一輪產業變革,互聯網與工業融合是新一代產業變革的突出特征。受此影響,工業生產模式已由數字化向網絡化、智能化轉型,互聯網是發達國家推動工業變革的共性基礎。在我國由單純產品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型的制造服務化已經初見成效。利用互聯網實現了跨越時空的智能實時服務,企業服務拓展到產品的全生命周期。
清華北大網絡營銷總裁班創始專家、電商中國劉東明:中國電商的第一個十年屬于生活資料,中國電商的下一個十年生產資料工業品業將加入電商戰隊。今天中國制造業絕對值已經超越美國成為第一制造業大國,但是中國工業界對于互聯網營銷電商的還處于蒙昧狀態,工業互聯網將成為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利器。我把工業品互聯網化劃分為四化,即營銷傳播互聯網化、銷售渠道互聯網化、產品研發互聯網化、組織結構的互聯網化。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化,想象無限,我們將迎來萬物相鏈、天下互聯的未來。
互聯網時代是當今時代的重要特征,互聯網語文則是互聯網文化的重要載體,隨著信息技術在人們生活中扮演著愈加重要的角色,互聯網語文不可避免的“外溢”到現實生活中,也就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了人們說話及行文方式,而也就不可避免地對語文教學產生著重大影響。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階段,中學語文教學不僅僅承擔著傳授語言文字及其運用知識的重要功能,還是情感教育、審美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臺,將在很大程度上奠定這一個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互聯網作為信息龐雜的載體,蘊含著大量對教學有促進意義的語文資源的同時,也夾雜著許多不利于語文教學的信息,本文將就互聯網對中學語文的影響做些初步探討。
一、互聯網對中學語文教學的積極影響
第一,資源豐富的互聯網,為中學語文教學提供了極大便利。互聯網的開放性使得互聯網成為一個巨大的知識寶庫,語文便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我們學習語文,主要通過書籍、報刊等介質以及電視、收音機等傳媒,囿于容量限制,這些資源使用起來十分不便,而在互聯網普及的今天,要查一個字的意義,查一個詞才出處,查一首詩的作者,由于有了互聯網,這對于語文學習來說,效率大大提高。
第二,開放性的互聯網,為開闊師生視野,更好運用語文提供了重要平臺。在相對自由開放的互聯網世界中,老師和學生都可以接受到更為豐富的語文及其運用,這相對于局限在校園中、課本上學習語文來說,意義重大。互聯網平臺通過多媒體等形式可以讓語文更為鮮活起來,有利于啟發教師的授課及學生的認知。
第三,互聯網有利于促進語文的審美、德育功能的實現。隨著互聯網對民主、人文關懷的不斷深化,互聯網在促進傳統語文的審美教育、德育功能上具有傳統媒介所不具有的優勢。互聯網傳播的廣泛性和迅捷性將主流意識通過各種各類群體所易于接受的方式傳播。
二、互聯網對中學語文教學的消極影響
事物具有兩面性,包羅萬有的互聯網在給中學語文教學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可自取用的教學資源的同時,也正是由于其包容性、開放性的特征給中學語文教學帶來了眾多消極影響。
首先,資源過于豐富給中學語文教學帶來困惑。當下,人們對互聯網的依賴程度加大,有疑問就“百度”,是許多人的首選。互聯網百科便是其中的重要的查詢方式,而從互聯網百科的編纂過程來看,嚴謹程度遠遠低于傳統語文媒介的編輯出版過程。如百度百科,如果要發詞條,只要內容不違反法律法規,不長的時間內便可以在網上出現,如果其中的語文行文有誤,便可廣泛流傳。如近期一則“高中生文章被當成古詩詞入選中考試題”的新聞,正是明顯例證,一高中生將習作發在百度“詩詞賦吧”“請大家指點”,7年后被黑龍江省佳木斯列入大考模擬試卷中。今人習作都有可能被誤認為故人作品,更遑論錯別字眾多的詩詞版本謬種流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