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語言活動教案匯總十篇

時間:2022-12-13 16:02:2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小班語言活動教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小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

2.在教師與幼兒談話的過程中,使幼兒了解老師對小朋友的愛,感受到老師的辛苦,嘗試著關心老師、體貼老師。

活動準備:

1.一日生活中的課件照片

2.幼兒對老師的工作已有簡單的了解。

3.兒歌圖片《老師像媽媽》

活動過程:

一、教師通過于幼兒談話,激發幼兒跟老師學本領的愿望。

1.引導幼兒討論:你發現老師都有哪些本領?(畫畫,唱歌,跳舞,英語,

彈鋼琴等)

2.啟發幼兒看看表征板上的自己畫的畫和衣帽櫥上拼插的玩具,回憶上幼

兒園以后自己都學會了什么?(引導幼兒發現自己的進步,明確都是老師教會自己的)

二、回憶在幼兒園每天的一日活動各環節中,老師給小朋友們提出的要求,引導幼兒了解教師對幼兒的關心和幫助。

1.教師請大家共同討論回憶一下來幼兒園一日活動個環節中,小朋友做每件事情時,老師都給大家提出了什么要求。

(引導幼兒重點說出教師提醒幼兒注意安全、保護身體和養成好習慣的要求)

2.教師引導幼兒通過大家逐一列舉出的各項要求,引導幼兒思考:

為什么老師要提出這么多要求?

如果沒有這些要求會怎么樣?

(引導幼兒在思考中了解到老師向幼兒提出要求是為了關心每個小朋友的安全和健康)

三、出示日常生活中教師幫助小朋友的照片,引導幼兒通過課件照片了解老師在生活中給與大家的幫助。

1.看圖講述:猜一猜

教師逐一出示課件照片,引導幼兒觀看教師指導幼兒吃飯、睡覺、排隊、玩游戲的照片。請幼兒說說照片里有誰,猜一猜照片中發生的事情。

2.通過幼兒講述的事情,教師帶幼兒思考:

如果沒有老師的幫助,小朋友們能不能自己一個人獨立完成所有的事情?

為什么?(引導幼兒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幫助很多,幼兒園的生活離不開老師的關心和照顧,激發幼兒感激老師、愛老師的情感)

四、看圖片學說兒歌《老師像媽媽》,激發幼兒通過語言表達對老師的愛。

1.教師引導幼兒回想以前沒來幼兒園的時候,誰在家里最關心自己?

篇(2)

而在針對小班幼兒的教學中,由于幼兒心志懵懂,經歷尚不豐富,但對周遭的事物環境充滿好奇,漸漸對生活有所了解,因此,聯系生活中的實際是語言教學的需要,也是不可或缺的必要,老師將富有感彩的情景置于幼兒眼前,觸動他們最真實的一面,并激發他們的興趣愛好,在情感熏陶的潛移默化中,加深對語言的學習,優化教學效果。

對于如何開展情境教學,捷克民主教育家揚?阿姆斯?夸美紐斯曾說過:“知識始于感官”、“在能力允許的范圍內,所有事物應盡可能地放在感官之前,看得見的放在視官之前,聽得見的放到聽官之前。”當然,這僅是情境的第一個維數:“意境”,它是幼兒開展有意味學習的感知環境。情境的另一個維數則是“情感”,幼師必須曉之以情,用外在的情感觸發幼兒的學習欲望,這是小班語言活動的情感前提。

如何在小班語言活動中應用情境教學?從操作看,方法有很多,既可以直觀“還原”,也可以模擬情境,讓幼兒輕輕松松地開展語言活動;也可以借助其他經驗與技術,如通過卡通電影和投影、音像等先進技術來創造情境氛圍,還可以采取換元替代法,想方設法將滿足語言活動需要的情境創造出來。

一、直觀演示,豐富情境

語言活動必須建立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對于還未對世界形成深刻認識的幼兒來說,單方向的語言教學往往無濟于事,只有在特殊的情境中心領神會,從外在形象的感性認知升華到內在抽象的理性領悟,才能提高他們的語言學習效率。

直觀演示法就能很好的達到這個要求,其中應用多媒體、展示實物與投影、集體實踐、繪畫美術的輔助等方法,在小班的語言教學中通常都行之有效。如在教案“小兔吃了笑哈哈”中,老師通過在電影院的每個座位上放一個字寶寶,讓小朋友按照手中的字寶寶去尋找座位,這種“捉迷藏”式的游戲教學無形之中增加了幼兒對語言文字的樂趣,教學也就順理成章的展開了。

我們還可以通過看木偶戲、皮影戲,在愉悅的氣氛下使幼兒對其詞、歌曲產生興趣,這時,老師打開錄音機,放幾首富有活潑、愉快的音樂,并重復剛才的語言環境,慢慢指導幼兒翻書,跟隨錄音邊劃指邊朗讀。兩三遍后,由于興趣與條件反射使然,幼兒在音樂語言的帶動下也就活動起來了。

二、想象朗誦,描繪情境

所有活動都具備主客觀情境,語言活動也不例外,要想讓初生的幼兒理解這些語言內容,最重要的是讓他們在大腦中去描繪這些情境。這種描繪,老師是無法替學生做的,只能在恰當的時候進行引導。它必須是幼兒自身視覺、聽覺神經的合作協同活動,對所接受的語言、文字、符號所表示的音形構成十分復合條件刺激,從而形成原則意義上對語言的整合,產生二次想象。

比如在朗誦教案“古詩:詠鵝”中,裝扮成鵝媽媽的老師與裝扮成鵝寶寶的幼兒去游泳的路上,老師可以說:“我親愛的鵝寶寶,今天的天氣真好呀,媽媽帶你們到河塘里去游泳吧!”然后伸伸脖子、整理整理羽毛,大開音樂做出劃水的動作。通過這些指引動作,不光初步培養了幼兒對古詩的興趣,而且鵝的形象也就躍然在幼兒腦海之中了。在接下來,結合音樂圖像,通過模仿動作,就可以竹簡引導幼兒能夠感受古詩的韻律并誦讀古詩了。

這種創造語言音象復合刺激條件,并促成感官神經的協調進而感知活動的方法就是讓幼兒在想象中去讀原文。通過想象,幼兒自己的表象積蓄被調動起,并按自己的思考方式,想象出語言活動的主客觀情境;通過朗讀,進一步加深調整,使之更清楚、更妥當。在引導幼兒想象朗讀的時候,老師尤其要注意對所授語言中關鍵詞語進行解釋、模仿等點撥式的指引,使之變成生動的、可想象的思維形象,使幼兒對這種語言活動有著更深刻的了解。

三、聯系生活,再現情境

南朝劉勰的著作《文心雕龍》中,曾提出“物色之動,心亦搖焉”、“情以物遷,辭以情發”的觀點,意指人受外在的客觀事物的影響很容易激發的情感活動,情感活動又會觸發語言表達動機,進而提高語言運用的技巧。在小班語言活動中制造富有情感的意境,有效地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幼兒在的感性作用的驅動下,情感素養、想象能力都能得到出乎意料的發展。

生活,是語言之載體。聯系生活,再現情境,就是將語言中所表現的生活與幼兒的生活通過老師創建的情境聯系起來,將幼兒生活世界的大門打開,加深鞏固他們的體驗,增加對語言的理解。如兒歌“我們一起過家家”中,通過對幼兒日常生活中父母的模仿,老師可以問:“親愛的小朋友,剛才‘爸爸媽媽’的表演怎么樣啊?像不像你們的爸爸媽媽呢?為什么不像呢?”這樣不僅能讓幼兒進一步地感覺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還能讓他們主動、大方地說出自己與爸爸媽媽的生活小故事,在理解歌曲語言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生活上的理解,一舉兩得。

四、扮演角色,身臨情境

讓幼兒站扮演角色參加語言活動,并講述自己的一些感想,也是情境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由于心理態度的轉變,幼兒不僅能將語言活動快速構成表象,還能加深他們對語言內涵的理解。如在教案“三只小羊”里,讓學生表演三只小羊和大灰狼,并組織臺上臺下的互動活動,老師可以說:“怎么樣?剛才思維小朋友的表現好不好啊?大家喜歡那只小羊呢?為什么?”最后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組織一些簡單的句子給小朋友學習。

當然,適當的扮演角色不但能發揮幼兒的想象能力,也能活躍課堂氣氛,但這樣的表演也有局限,就是幼兒的不自覺性,不能運用太多,否則浪費了了幼兒真正意義上學習、思考的時間。總的來說,老師通過對語言活動的描述,讓幼兒扮演成為故事中的某位角色,這樣可以讓幼兒站擁有一個新的立場,獨立地去思索、體會。

情境教學的產生,給小班語言活動課堂帶來蓬勃生機,其趣味性的內容,活潑鮮明的形象,深刻的內在情感,生動的外部意境,以及意味深長的哲學道理,使原本枯燥的語言活動變得極具魅力、趣味且意義非常。另外,情境教學還針對了幼兒既天真又任性,對世界充滿好奇卻又貪玩好動的心理特點,把他們到情境中來,在追求的屬于自己樂趣的同時,激發他們內心中對學習蘊藏的主動性,隨著情境的更替,不斷地加強語言學習,并通過一步步的優化情境,引導幼兒從切身感受中掌握語言。

參考文獻:

篇(3)

一、小班化語文協作教學可以有以下兩種形式

1. “班內”協作——教師共享資源,同臺獻技

教師之間存在著差異性,每個教師都有不同的優劣勢,如果教師能強強聯手,就能把他們的優勢合理地組合。“班內”協作教學就是兩位教師同時上一節課。如《自選商場》的教學,它前半部是識字,后半部是課文,所以前半部教學可由有識字教學經驗的教師來施教,后半部的朗讀教學可由有朗讀優勢的教師來完成。一個教師在施教時,另一個教師可以在一旁當助教。開展“班內”協作的原則之一是“助”“教”合一,教師協作期間不能影響學生的學習,而是要促進學生的學習;原則之二是“優化師資,揚長避短”,要能發揮每個教師的教學強項,讓學生享受到最優化的教學資源,實現優質教學;原則之三是因“材”施教, “材”是指教材,不是所有的課文都適合這種教學。

2. “走班”協作——重視學生差異,進行分層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基礎不同的學生,實行分層教學。而實施分層教學的最佳途徑就是“走班”協作。它把尊重學生的差異作為出發點,把協作班的語文課放在同一時間進行,而且教學步驟要一致。前半節的時間在原班實施教學,然后根據學生們的課上反應與掌握情況,打破班級,把不同層次的學生分班,重新組合后的兩個班級,一個班由一名教師進行補差訓練,另一班則由另一名教師對學生進行拓展訓練,使層次不同學生都取得相應的發展。這種協作比較適合低年級的識字教學、語文園地和復習課。因為這些課教學內容相對獨立,學生們所反映出來的層次更加明顯。例如對一年級孩子來說,識字是個大難點,經常有部分孩子不能當堂掌握識字,所以課文的朗讀也就不很理想。這些孩子就需要很多的時間來進行識字和朗讀。但是,還有部分學習能力強的孩子在上學前識字量就大,他們需要更高的學習平臺,才能使他們體會學習的愉悅。因此,在“走班”協作時,我們教師對一個班進行趣味認字與讀文教學,對另一個班則開展了語言實踐活動,來培養孩子的語言應用能力。

實踐證明,“協作”教學能很好地解決“兩極分化”的現象,“優等生”不會不夠吃,“后進生”也不會跟不上,從而尊重了學生們的個性差異。它還優化了班級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優化了課堂教學形式,優化了評價手段與標準,提高了教學質量,促進了不同水平學生的發展。

二、在“協作”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第一,研究教材,制訂實施方案是協作教學的前提。并不是所有教材都適合這種教學,不一樣的內容應采用不同的協作教學形式。協作教學不應只是改變形式,其目的是使學生得到最優發展。另外,因為協作教學中教師的工作量是平常教學的一倍,所以也不能節節課都進行,畢竟教師的精力是有限的。協作方案的制訂包括時間安排、教學內容的選擇、協作方式和操作理由的闡述五方面內容。

第二,協作教學基礎是統一備課,教案優化。我們都知道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備課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而統一備課就可以集多個人的智慧于一體。統一備課要經過“自備——研討——修改——反思”四個步驟。統一備課不僅能促進教師之間的思維碰撞和交流,而且還整合了教師們的集體智慧。這樣可以使教案優化,提高含金量。“協作”教學下的統一備課是在教師都熟悉學生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研究討論,并一起解決教學中所碰到的困惑。

第三,協作教學的關鍵是揚長避短,共同合作。在協作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揚長避短,把自己最優秀的一面呈現給學生。所以,參加“協作”的教師在開始初期要客觀地分析自己在教學上的優勢與不足,而后進行毛遂自薦,積極主動地承擔適合自己的教學任務。

第四,“班內”協作必須要做到“教”“助”合作,和諧教學。兩位教師要一起進入教室,然后依據備課時的溝通進行協作。在同一節課中,每個教師都要扮演兩個角色:當第一位教師施教時,第二位教師就要充當助教;當第二位教師在施教時,第一位教師就成了助教。助教不但要做聽課記錄,還要時刻注意學生的學習狀態,協助施教者維持課堂紀律。當然這一切既不能影響施教者的正常教學,也不能干擾到學生的學習。

篇(4)

二00二年開始,我園也開展了英語教學活動。最初,我們完全依賴于課本,將幼兒置于完全被動的位置。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我發現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不大,不敢開口、不愿開口的幼兒占大多數,能開口的幼兒也只有在英語課上才有機會表現。而且幼兒教師們普遍感到英語教學活動設計難,組織更難。如何在幼兒園開展好英語活動是我們一線教師面臨的新課題。

一、教學目標的制定: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教育觀念不斷轉化,學會學習遠比學會知識重要,教育內容正在從知識—能力、技能—價值觀、態度的排序向著價值觀、態度—能力、技能—知識的排序轉變。作為人生啟蒙階段的幼兒教育要為人一生的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培養幼兒樂于學習的態度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尤為重要。所以,我們把幼兒教學的目標制定為:

(1)、培養幼兒對英語活動的興趣:通過活動激發幼兒積極參與,主動學習和大膽交流的學習動機。

(2)、培養幼兒聽、說英語的能力。通過參與英語活動有效地習得粗淺的英語知識。

二、教學內容的安排:

省教育廳為我們提供的《幼兒學英語》教材,很符合幼兒園教學實際,具有很強的知識性、活動性、參與性和實用性。它所選用的教學內容立足于幼兒的興趣和現有經驗,貼近幼兒的現實生活,它所包含的內容從認識幼兒自身出發到認識他人、認識周圍的事物,體現了社會的進步、人類的發展。教材把學習內容按一定規則劃分成相互聯系的若干單元,這樣更能保持幼兒的學習興趣,不斷反復鞏固的過程也更有助于幼兒總結、探索、發現等能力的發展。

三、教育活動的設計:

在堅持不懈的探索和實踐中,我逐漸摸索出在情景與環境中讓幼兒自然地習得英語,不僅使幼兒感受并體驗到活動的快樂,而且能有效地激發和保持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如在學習day、night這兩個單詞時,教師扮演大公雞報曉,幼兒扮演的“小動物們”被喚醒了,在歡快的音樂伴奏下大家玩起了摸人的游戲。這時,大伙兒發現了還在睡懶覺的小pig,“大公雞”連忙叫醒它:“pig、pig,Thisisday,getup,please!”,“Day?”“Yes,Thisisday!”,此時,適時出示白天掛圖,教詞語day,并引導幼兒運用“day”或“Thisisday”句式邀請pig做游戲。在這次活動中,有95%以上的幼兒都能積極地參與且準確地掌握了這個單詞。像這樣,在“情景”中引導幼兒理解英語的意義,把語言形式,語言內容,語言運用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為幼兒輕松自主地學習和運用英語提供了條件。

又如在學習服裝單詞時,教師和幼兒一起玩起了時裝表演游戲,所有的人都被現場熱烈的氣氛所感染。我們做著夸張、有趣地動作,大聲朗讀著服裝單詞。有98%以上的幼兒在課上表現的非常積極、主動,并準確的掌握了這些詞語或短句。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把枯燥的單詞、短句配上生動、形象、夸張、有趣的動作,把靜態的英語轉化成他們能理解的身體語言,動作語言、表情語言等動態語言,設計成表演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感知、體驗與參與,在活動中自然地習得了英語。

在MyHometown單元中,一個生動形象的手偶Jack被引入進來。Jack要去它的家鄉看老朋友,一路上,教小朋友認識了不少東西:roadriverorchard。幼兒每次看到Jack都興高采烈地,他們可以從Jack那學到不少知識,還主動地發散思維“Jack路上還會遇到什么呢?”、“Jack的家鄉在哪里?”……。象這樣設計一個情景,引出一個單元,指導幼兒從學習—聯想到主動聯想—自主學習,調動了幼兒學習的興趣,促進了幼兒總結、探索、想象、發現等能力的發展。在整個單元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思路非常清晰,教學活動輕松、活潑,活動效果非常好,這也證明了我們的教學嘗試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課后,我們還把對話、短句編入歌曲、兒歌中,貫穿于幼兒的一日活動,用這些幼兒喜聞樂見的形式鞏固所學知識,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篇(5)

小班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對事物的理解也主要表現為直接理解,往往只能理解事物的表面現象,難以理解事物的內部聯系,對于故事也只是停留在簡單詞、句的理解。而提問是幫助小班幼兒理解故事內容,了解故事所要表達主題思想的重要手段。西方學者德加默提出這樣一個觀點“提問得好即教得好”。因此,我們教師必須科學的設計提問,來幫助小班幼兒有目地的、有序的、深入的理解故事。

一、小班下冊的教案《能吃的零食宮殿》,提問設計沒有完全考慮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提問過于籠統,層次不夠分明,幼兒難以作答

《能吃的零食宮殿》這個故事一共有三位醫生勸過公主,教師在第二遍閱讀故事的時候,就問幼兒:“醫生是怎樣勸公主的呢?”這一問題的答案包含詞語太多,小班幼兒以形象記憶為主,對于那些直觀、形象、具體、鮮明的事物容易記住,對于詞語記憶效果差。而這個問題的答案有三句話那么多,小班幼兒感到無邊無際,結果重復提問幾次,幼兒也難以作答。大大挫傷幼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2.提問用語超出了小班幼兒的理解水平

教師在提問完醫生的勸告后,又問道:“公主的表情怎么樣?”表情就是指人通過姿勢、態度等表達感情、情意。主要有三種方式:面部表情、語言聲調表情和身體姿態表情。一般在小班幼兒的理解程度來講,表情只是指哭、笑、生氣等一些簡單的面部表情。在故事中,公主聽完醫生的勸告后,分別做了一個動作說了一句話,而沒有關于面部表情的描述。這樣一來幼兒就無法理解教師的提問,對于問題也不知從何回答了。

3.提問過于簡單,缺少啟發性,沒有思考價值

在活動的結尾,教師問到:“零食宮殿好不好?”“像公主一樣愛吃零食好不好?”“你自己愛吃零食嗎?”在故事教學中類似“是不是”“好不好”“對不對”“愛不愛”等提問太簡單,小班幼兒可以不加思考地回答,無利于小班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

4.反問式的提問方式小班幼兒難以理解

小班幼兒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他們對提問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問題的表層意思。教師最后問道“該不該少吃零食呢?”這樣一句有點反問式的提問,會讓幼兒誤解問題的本意,從而出現“不該少吃零食”這樣與故事的教育目標、與回答者的本意背道而馳的答案。

二、運用以下幾個提問技巧,從而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主題;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1.提問要注意具體、明確

具體明確的提問有助于幼兒思維,便于幼兒思考和回答。如:教師將:“醫生是怎樣勸公主的呢?”這個問題問得再具體點,三位醫生的話分別問三個問題,“牙科醫生對公主說了什么?”“白胡子醫生是怎么說的?”“年輕的醫生是怎么說的?”這樣具體的問題使小班幼兒容易回憶故事的內容,讓幼兒的頭腦中有一條清晰的思路,回答起來能比較有條理,對問題也不會感到無所適從了。

2.提問要符合小班幼兒的理解程度

小班幼兒對于詞義的理解處在低級水平,詞義理解還不確切,常常過寬或過窄的理解一個詞,對于詞、句的理解也停留在表層,而不會理解句子的轉義。因此我們教師要從小班幼兒的理解程度出發,設計提問。如:將“公主的表情怎么樣?”改成“公主是怎么做的?”“公主是怎么說的?”;將“該不該少吃零食呢?”改成“能不能多吃零食呢?”。這樣一來小班幼兒就能夠理解,可以輕松的回答問題了。

3.問題要有啟發性,有利于幼兒思維的發展

小班階段是幼兒思維開始發展的起始時期,教師的責任就是要引導啟發幼兒積極動腦筋、勤思考,促進其思維能力的發展,從而讓幼兒獲得知識和經驗。因此,教師的提問應有啟發性。如果將“零食宮殿好不好?”“像公主一樣愛吃零食好不好?”“你自己愛吃零食嗎?”這些問題改成“為什么零食宮殿不好呢?”“多吃零食有那些不好的地方?”這樣的提問能啟發幼兒去尋找多種答案,使其思路開闊、靈活,激發幼兒豐富的聯想,對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是很有幫助的。

4.提問應圍繞故事主題、緊扣目的

在設計問題之前,教師應該先分析故事所要表達主題思想,然后確定目標,再針對目標設計問題。故事《能吃的零食宮殿》的目的主要是讓幼兒明白多吃零食的危害,應該養成少吃零食的好習慣。所以,所有的問題都是圍繞這個目的而展開。“公主在零食宮殿每天都吃什么?”“公主天天吃零食,變成了什么樣子呢?”“最后,公主還吃零食嗎?”“為什么?”

小班幼兒有意注意只初步形成,無意注意占主導。但有意注意的穩定性很低,注意力容易分散。這樣緊扣主題的提問,能讓小班幼兒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擾,把注意力都集中到問題上來,也有利于小班幼兒有意注意的發展。

另外,在平時小班幼兒的故事教學中我們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老師已經問下一個問題了,可有些幼兒還在回答上一個問題。這是由于小班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決定了他們思維的固定性,使幼兒缺乏靈活性。當教師提出下一個問題時,他們還在考慮上一個問題,思維一下子轉變不過來,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因此,在問題的設計中除了要運用以上幾個策略外,還應注意:一個問題提完后要讓幼兒有充分思考回答的時間。在提下一個問題時,應強調:現在我要問另外一個問題了。這樣一來幼兒的思維就有了充分的時間轉變,注意就會被吸引到下一個問題上,類似情況也不會出現了。

對于小班幼兒不能過多地運用回憶性的提問。如果按照“故事里有誰,他們在干什么。結果怎樣,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這種方式去提問,幼兒會對故事產生厭煩的心理。從而對故事內容沒有興趣,所以,教師要將回憶性提問、創造性提問等多種提問方式相結合,從而保證教學過程的生動、活潑。

總之,提問是實現小班幼兒故事教學目的的重要手段。教師應充分考慮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科學的設計提問,使提問在教學活動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幗眉.《學前心理學》

篇(6)

就這樣,我懷著牛皮筋彈起的夢想,考入浙江幼師。說實在的,就在畢業實習那陣子,我就懷著疑自己選擇了不喜歡的職業。那時在行知幼兒園實習,為了第二天能上好課,帶好一天的活動,前一天晚上要開夜車準備教具、備教案,一直到凌晨兩點多,眼皮打架了,頭也痛了,還要反復檢查教案、教具是否都準備好,天天如此。天天給自己加油鼓勁:我絕不能上一堂失敗的課。當我看到孩子們獲得的微笑時,當我的實習成績得到園主任、指導老師的充分肯定時,我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喜悅和自豪:我可以當老師了!

十九歲,我真正跨進了幼兒園的大門,做了一名幼兒教師。迎接我的是一束束純真而帶著探究的目光,孩子們打量著我這個自己也需要老師的老師。 " 別忘了,你是勇敢強健的爸爸、溫柔慈祥的媽媽、善良可親的姐姐,是博學多才的智者,還是和他們一起嬉戲的伙伴…… " 理智在不時地提醒著我。我微笑著走進孩子們的中間和 " 小男了漢 ?quot; 腦門頂著腦門,手腕扳著手腕地比試,跟 " 小公主們 " 一起唱呀、跳呀。從孩子們那友好、信任的目光中,我讀到了孩子們的心底的聲音:老師,我們歡迎你!

篇(7)

一、“小班化”教學是我國基礎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小班化”教育指的是:以促進學生既全面又有個性的發展為目的,以提高每一個學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為目標的班級教學活動形式。在“小班化”英語教學中,學生獲得了比以往更多、更直接、更快速的與外界接觸交流、角色置換的機會。基于這一目的,我校于2011年9月進行了“大班環境下的分班教學模式研究”。

(1)縮小班級規模。一個班級通常控制在30人左右。

(2)改變教室空間格局。在開展小班化教育實驗中,教室環境的設計和創新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舉措。課桌椅的布置,一改過去那種簡單的秧田型,而采用馬鞍型、品字型、周邊型等多種形式,同時在教室中配置了圖書架、玩具、體育器材等設施。

(3)強調學生在班級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應確立以育人為本的思想,把學生視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文化背景、知識積累、興趣愛好等不同特點且客觀上存在差異的人。這種教育觀念的變化導致學校從教育目標、課程、教學到評價的整體改革。

二、實施小班化教學的優勢

(一)借鑒已有經驗,開展本校小班化教學

與其說小班化是一個實踐,不如說它是一個實驗。和所有的教育實驗一樣,小班化也是從形式的改變入手,以量變促質變,進而達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徹底轉變。我們不能盲目效仿其他學校現成的小班化模式,必須根據本身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開展,潛移默化地發展,以達到理念、模式和方法的平穩過渡、和諧統一,防止出現好高騖遠或陷入困境的情況。經過三年的努力,我校的小班化初步實現了一年級到六年級的滾動發展,圍繞如何進一步構建小班文化、提高小班化教育質量、構建小班教學模式等方面,展開了一系列符合我校實際的小班化教學實踐。

(二)有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英語學習是一個艱辛努力的過程,因此更需要以積極的心理情感氛圍去支撐,而學生的良好的情感氛圍大都源于英語教師的調動以及學習過程的追求。實踐證明,班級規模越大,師生之間情感紐帶就越弱,教師對班級的管理也就越難,學生交往的頻率就越低,學生之間的合作也就不容易進行。相反,小班化的教學由于人數的減少,學生受教育的時間、條件得到改善,師生交往的頻率加大,交往機會增多,師生之間更加了解,感情更加密切。每一位學生都有參與英語課堂活動的機會,開展雙邊活動,不僅能夠活躍學生的英語思維,調動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即使是性格內向的學生也會在融洽的氛圍之中變得快樂而自信。

班級規模的大小即課堂組織形式還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英語的情感,比如,大班教學只能是秧田式座位排列,它更適合于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課堂教學,而對于學生情感交往乃至創造性素質的培養則有很大局限。而“小班化教育”的空間布置,無疑會有利于兒童身心的解放。而當班級額度較小時,座位可排列成馬蹄形、扇形、半環形、圓形、V形、T形等,學生可以在更新穎的環境中愉快地學習。

小班化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體合作精神,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激發并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兩者相結合,可以形成以“教師為中心的師生間的雙向交往”模式,從而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既便于學生相互討論,相互交流,又能縮短師生、學生間的心理距離,增加師生互動和學生交往的密度和頻度,增強學生的群體合作意識,從而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交際。

(三)有助于創新教育的實施

小班化教學更有利于英語課堂中的師生互動,有利于學生的創造與實踐能力的提高。實施創新教學,需要培養學生自己動手、主動參與探究事物的能力。首先,在小班化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更容易改變學生的固有的學習方式,并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出發,了解他們學習新知識的方法、策略等;其次,在小班化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更容易指導學生確立目標,為每一個學生量體裁衣,制定學習進度,調動智慧,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傾注情感,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再次,教師更容易指導學生學會列自學提綱,并作為一項學習常規來制定,要求內容體現目標、結構體現層次、問題要有指向性。總之,寬松、和諧的小班化學習環境,可以充分發散學生的思維,使他們能夠自主學習,不斷探索和創新,并對英語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篇(8)

對于剛入園的孩子來說,動筆畫畫是一件難事。因為這時的幼兒手部肌肉尚未成熟,手臂動作很難控制,他們的繪畫水平還停留在涂鴉階段。美術課上總有些幼兒亂涂亂畫,有的說:“老師,我不會畫,你來幫幫我。”還有些孩子因為畫不好、畫不像而不敢下筆。這種情況如果一直存在下去,那么漸漸地他們就失去了對繪畫活動的興趣。那么如何培養孩子繪畫的興趣呢?

一、多重元素的情況分析,消除幼兒繪畫障礙

1.外在因素――不敢畫

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他們眼里的畫畫就是拿彩色的蠟筆在紙上亂涂亂畫。在上幼兒園前,部分家長不能真正理解幼兒涂鴉的特點,往往不斷制止幼兒的亂涂亂畫以至于孩子來園后不敢畫。例如,我們班孩子在第一次接觸幼兒園美術活動“慢慢走”時,許多孩子都坐在那望著我,有的甚至眼淚汪汪地看著我說:“老師,我不會。”這主要源于小班幼兒初次接觸正規的美術教學,對幼兒園環境不熟悉且膽子比較小,所看所想的經驗很有限,往往拿到了紙和筆不知如何畫起。對于這些外在因素,需要家長的配合,老師和家長的及時溝通,讓家長了解涂鴉對孩子發展的意義,不要輕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多鼓勵、多表揚孩子,這些工作可以在家長會上讓家長們共同討論,也可以在接園時與家長個別交流。

2.自身因素――不想畫

在晨間的涂色活動或是班級美術特色活動中,我們發現孩子拿著油畫棒在畫紙上就繞著一個點不停地轉圈,不敢大面積地涂色、繪畫。這是由于小班孩子年齡較小,小肌肉發展不完善,加上拿油畫棒的方法不對,所以畫得非常費力。因此如何正確地握蠟筆,對每位幼兒都很重要。教師可以利用游戲的方式引導幼兒掌握握筆方法。手指肌肉的發展,手指的靈活度,也影響幼兒參與繪畫的興趣,對于小班的孩子我們就讓孩子玩喜歡的橡皮泥,不僅鍛煉了幼兒的手指肌肉,還可以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獲得對物體的感知,有助于他們在繪畫中表現此物體。

二、多元豐富的美術環境,激發幼兒繪畫興趣

1.室內環境創意多

幼兒對新事物的興趣往往是基于非常直接的視覺形象,因而教室內外的裝飾,特別是墻壁的裝飾都應注意構思的形象,畫面內容,色彩鮮艷協調,具有童趣,從而提高幼兒對美的感受力。小班的孩子喜歡鮮艷明亮的色彩,所以在布置主題版面以及區域版面時我就根據這一特點,采用一些鮮艷、明快的顏色進行搭配裝飾。例如:五顏六色的花和青青的小草,立體的大樹與紅艷艷的蘋果等,讓孩子在與色彩斑斕的墻飾互動中感知、認識色彩。在平時的活動中,我們注重培養孩子的觀察力。例如:在色彩和形狀方面,凡涉及的內容都會讓孩子用小眼睛找一找、看一看,這需要班級環境與活動的緊密配合,讓孩子沉浸在多彩的美術環境中。

2.室外環境大探索

孩子長期被圈在教室里,思路難免受局限。經常并適當帶領孩子走出教室,讓孩子走進大自然,受到美的熏陶、美的啟迪。除了教室環境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有意識地讓幼兒觀察自己穿的衣服的顏色,飯后散步時讓孩子們說說不同季節中樹葉、小草、花等自然界的顏色。引導幼兒觀察千變萬化的天空的奇妙色彩,如天空是藍色的,云是白色的,從而激發幼兒對色彩的興趣,培養幼兒良好的觀察習慣。

三、精彩紛呈的繪畫活動,引發幼兒繪畫興趣

1.生動有趣的美術語言

活動內容有一定的趣味性,才能使幼兒感到繪畫是一種很快樂的游戲,并樂意、積極地參加。在活動過程中我發現小班幼兒對情節簡單的有關小動物的故事特別有興趣。于是,我就以講故事為突破口,根據小班幼兒繪畫發展特點,引導其從無意識涂鴉步入有意識涂鴉。

在練習畫直線時,我給孩子們講故事《老鼠的籠子》,聽完故事后,幼兒都很憤慨,決定做出更多的老鼠籠子,關住老鼠,保護莊稼。這樣,幼兒帶著一份責任感和一顆愛心,認真地去畫老鼠籠子。在幼兒作畫過程中,當籠子中間縫隙太寬時,我就會說:“縫隙太寬了,老鼠會跑出來的。趕快在中間再裝一根鐵絲。”當線畫斜了,我就會說:“籠子歪了,站不住的,趕快扶正。”練習畫圓形時,例如,在美術活動“慢慢走”中,我采用故事的形式讓孩子學習畫雞蛋線:小兔、小狗、小豬要蓋房子,房子蓋的牢固才不會被大灰狼抓走。教師邊講述故事邊引導幼兒畫雞蛋線,小兔的房子沒有蓋牢固,有一個大缺口,大灰狼從大缺口里進去一下就抓走了小兔;小狗的房子多出了一點,大灰狼從縫隙中鉆進去抓走了小狗。小豬的房子蓋得最牢固,大灰狼想盡辦法都進不了小豬家。就這樣在愉悅、輕松的繪畫環境中,孩子們更好地掌握了繪畫的順序和方法。

故事給幼兒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當他們在畫某種東西的時候,不是為自己畫,也不是為畫而畫,而是為了故事中的小動物,為了幫助別人而畫。幼兒的主動性被有效地調動起來,同時教師給幼兒創造了一種寬松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幼兒無拘無束地表現,幼兒畫得既認真又大膽。

2.多種多樣的活動形式

兒童教育專家認為,繪畫是幼兒表達行為的第二語言,喜歡繪畫是他們的天性,他們在繪畫活動中自然地、充分地、無拘無束地流露自己的思想和內心蘊藏的豐富情感,表達他們對周圍事物、周圍世界的看法和態度,表達他們對藝術的想象和創造。根據組織形式不同,還可以分集體和個別活動。集體或小組活動,就是全班或其中一個組的幼兒合作共同完成一幅作品,如《小手拓印》這幅大畫,就是用每人的手印做成樹葉,印成一棵茂盛的大樹。孩子們第一次看到通過自己和全班小朋友合作能制出這么美麗的畫,無不興奮地大叫,使他們感到了集體的力量是很大的。

另外,還可以采用競賽、游戲等形式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使他們始終有一種繪畫的“饑餓感”。多種形式的活動,不僅使幼兒盡情盡興地“玩”,也在“玩”中培養了幼兒的合作意識,鍛煉了大膽的表現能力,提高表現的準確性和速度,還培養了幼兒的自主能力和創造能力。

四、大膽創新的自由創作,碰撞幼兒藝術火花

教師在命題畫活動中,要認真觀察、了解幼兒的興趣,若發現有幼兒更感興趣的內容,就引導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去大膽自由地創作。如活動“紙盤寶寶”時,首先讓幼兒觀察小動物的面部特征,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大膽地想象、創作。然后在紙盤上添加耳朵,添畫眼睛、鼻子、嘴巴等。只要是幼兒能說出的,都可以添畫在自己的畫面上。活動中使幼兒展開想象,大膽創作,從而更好地發揮幼兒的繪畫積極性。這樣一來,幼兒創新的意識開始得到了培養,在得到老師的肯定后自信心又增加了,興趣也會隨之增加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能真正地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引導幼兒對美術產生興趣,同時為他們創造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在活動中注重幼兒的個體差異,給予一定的鼓勵,多給予幼兒一些愛心和耐心,更多的是多一份責任心,有效地促進每一位幼兒的繪畫能力在原有基礎上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1]張念蕓.特級教師教案集:學前兒童繪畫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篇(9)

兒童早操模板1

活動目標:

1、可以探索各種各樣的跳繩游戲,掌握跳繩的基本技巧,發展孩子的身體動作。

2.在活動中體驗創意跳繩的樂趣,開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和潛力。

活動重點:探索各種玩繩方式,掌握玩繩基本功,發展孩子身體動作。

兩個人的合作。

活動準備:一根長繩子。幾根短繩。

活動流程:

首先,老師帶領孩子做熱身運動。

第二,聽老師口令,練習跳躍和上肢動作。

老師;跳,跳,跳,孩子跳,跳,跟著老師跳,雙擊老師這里;還能怎么跳?引導孩子向前、向后、向上、深蹲、左、右、單、雙腳跳躍。

三、上肢活動師繞臂,繞臂。

孩子們摟著老師。

老師還可以詢問如何引導孩子前進、后退、單手、雙手、舉起手臂,從而發展孩子動作的靈活性。

第四,引導孩子探索多種跳繩方式。孩子們兩三人一組工作。有的單腳跳繩,有的按節奏數。看看誰跳的多。

2.兩腳跳。兩個人一根繩子,孩子要面對面。兩個人雙腳同時跳,跳得多的那個贏。

3.孩子們可以自由地與2人、3人或更多人合作,探索跳繩的玩法。

一根長繩子,兩個孩子在兩頭搖繩子,另外兩三個孩子一起跳。看誰跳得多,誰就贏得多。

4.讓孩子們互相交流,合作玩游戲。

5.活動結束時,老師將做最后的練習

兒童早操模板2

幼兒園大班體育游戲教案:來回跑

活動目標

1、培養自己的耐力、速度和靈敏度。

2.如果你對跑步感興趣,你可以在跑步活動中體驗運動、比賽、交流的樂趣。

3.訓練來回奔跑的動作。

要準備的活動

1.分別放置標記1、2、3和4。

2.設計場地,設置起點和終點。

活動進程

首先,活動開始

觀察場地,啟發孩子想出玩的方法,比如跳躍,穿越,跑來跑去。

在老師的指導下,做熱身運動,活動全身關節。

二、游戲活動

1.老師組織孩子學會來回跑。

2.比較動作,掌握要領。

(1)老師示范一次,讓孩子看老師怎么做。

怎么玩:先把手放在馬克1上,跑過去摸馬克2,再跑回來摸馬克3。

然后我跑過去摸了摸4個馬克筆又跑回了終點。

(2)孩子練習來回跑。

老師用語言提醒孩子觸摸哪個點,提醒孩子腳底下要動,提示孩子掌握動作要領。

(3)老師總結來回跑要領:

當你到達彎道的前2-3步時,你應該邁一大步,保持上半身挺直或向后傾斜,后腿微微蹬地。

最后一步,腳向轉彎方向內扣,然后轉彎180,轉彎后重心移到前腳,繼續跑。

(4)讓兩個孩子和老師一起跑,比較不同的動作。

(讓孩子仔細觀察:提醒孩子注意老師轉身時腳的位置和身體的轉動)

3.激發比賽,鞏固練習。

(1)說明比賽規則:以接力方式進行,跑第一的隊獲勝。

(2)游戲玩兩遍,隨時指導孩子注意要領。

三.活動結束

老師和孩子做放松活動,結束。評論游戲。

兒童早操模板3

親愛的父母:

為了實現質量e

運動是孩子的健康,運動是孩子的幸福。為了充分展示孩子的風采,我們的老師犧牲了大量的休息時間來精心設計和安排。邀請家長參加。我相信在你的合作下,我們公園的早操會成功的!

以下是我園早操的具體安排:

活動口號: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

活動目的:

1.培養孩子對早操的興趣,增強孩子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提高身體素質。

2.培養孩子最初的團隊合作和競爭意識,幫助孩子懂得合作和謙讓,遵守規則,克服困難,體驗人生勝利的喜悅。

3.邀請家長參與活動,體驗親子活動的快樂,增進親子感情。

活動時間:xxxx年12月3日上午8:

30

地點:公園操場

活動安排:

1.親子舞:舞蹈,藏舞

2.熱身活動:《看看我的身體真神氣》

3.晨練活動:準備活動-隊形隊列變換-走跑交替-節奏-輕器械運動-自由活動(游戲)

家長注意事項:

1.請家長按時參加活動,穿方便運動的衣服,不要穿高跟鞋,注意孩子的安全。

2.活動中遵守游戲規則,不隨便說話,合理加油鼓勵。

3.需要拍照的家長要趕到指定區域,以免影響孩子的活動和其他家長的觀看。

4.不要在結束前把孩子帶走,這樣我們才能做好管理工作。

5.發揚友誼第一,競爭第二的友好精神。

6.活動結束后,孩子們像往常一樣回到教室上課

中學體育教學計劃的四個模板

兒童舞蹈教案通用模板

兒童舞蹈教案通用模板

兒童舞蹈四大教案

兒童舞蹈形體教案模板

3幼兒園教案模板

少兒舞蹈三個教案

篇(10)

2. 農村初中物理小班化教學較有利于初中學生主動健康的成長,促進了師生之間的互動。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用到大量肢體語言來表示物理教學內容的,小班化后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更好的實現。在物理課上老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與討論的時間和空間更加充分,較有利于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這些充分的交流與互動是老師和同學們共同發展一起提高的動力,在整個交流與互動過程中,學生個體在物理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從而達到合作、探究、自主的學習,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創造性和學習物理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物理興趣,促進學生個體主動、健康的發展。

3. 農村初中物理小班化教學活動在空間、時間上會得到更高效的重新組合,提高物理教育教學質量。

4. 農村初中物理小班化教學能促進或推動教育理念的進步,教學方式方法發生全新變化。

5. 農村初中物理小班化教學可以提供更加自由學習的平臺,提高學生學好物理的信心。

因為小班化后人數較以往大班人數少,班上所有學生就可以獲得更多被老師關注的機會。學生每天在學校的行為表現、學習狀況、身心健康老師都能及時把握第一手資料。遇到各種生活、學習上的問題就能第一時間早與家長取得聯系,以便更好地引導、幫助學生的學習以及成長。小班每節課每個學生都有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師生、生生會有更多的交流與展示。孩子得到的鍛煉機會多,受到老師正面的肯定也就多。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自信心,對學生個體的成長特別有利。

二、農村初中物理小班化的教學方法

1. 動手操作物理實驗教學法。物理課程是一門注重實驗的自然科學基礎課程。初中的物理課程應注意讓學生經歷實驗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知識和科學探究方法,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科學探究”包含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與制訂計劃、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等要素。初中物理課程標準對這些要素分別提出了“科學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所有學生都能動手實驗,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學會在實驗中得出結論,學會從實驗中舉一反三,學會從實驗中提問質疑,評估實驗的誤差,提出新的問題。

上一篇: 會計工作思路 下一篇: 外科實驗
相關精選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欧美国产一级视频 | 亚洲日韩在线观看你懂的 | 亚洲中文字幕第30页 | 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目码 | 午夜国产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 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图片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