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能源的定義匯總十篇

時間:2023-12-13 10:51:3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綠色能源的定義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綠色能源的定義

篇(1)

二、綠色建筑的內涵

(一)綠色建筑的定義

綠色建筑對人們來說并不陌生,但是要是說到綠色建筑具體的定義時,卻是沒有幾個人能完整的將其闡述出來,因為,在學術界和建筑行業,對于綠色建筑的定義研究是分開進行的,大家紛紛提出自己的觀點,并且都認為自己的觀念是正確的,誰都不肯讓步,因此,對于這個問題就一直爭執不下,本文認為的綠色建筑的概念是從資源利用和人與自然的角度提出的: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水、節地、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二)綠色建筑的特點

針對以上提出的綠色建筑的概念,我們不難發現,綠色建筑具有這樣兩種特點:可持續性特點和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特點。可持續性的特點是指建筑所使用的材料大多都是可再生的材料,建筑還可以對各種資源進行循環利用,節省建筑的成本;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特點表現在:綠色建筑要很好的與周圍的環境進行融合,不得任意對周圍的自然生態環境進行破壞,或者是盡可能的減小對周圍環境的破壞,避免對環境造成更大程度上的破壞[2]。

三、綠色建筑的節能技術

能源是人類生活中賴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雖然我國的地域遼闊,能源的生產也比較大,但是,我國是世界中的人口大國,對能源的消耗也是比較大的,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而能源卻是有限的,因此,節約能源就成為了我國各行各業需要思考的問題了。綠色建筑就是倡導能源的節約,綠色建筑中的節能的技術主要包括:

(一)太陽能供熱采暖技術

據估算,我國陸地每年接收的太陽能輻射量約為5.02×1022J,相當于1.7萬億噸標準煤,數量巨大。只要能夠將這些太陽能進行有效的利用到綠色建筑中,可以很大程度上減輕我國在能源開發上的壓力,節省我國現有的能源。太陽能中常用的輔助燃料主要有:蒸汽或熱水、燃油或燃氣、電及熱泵,在綠色建筑中具體使用哪種熱源就要根據當地的具體的實際情況來決定了,爭取采用最節省成本的方案[3]。

(二)綠色通風空調技術

綠色通風空調系統是指在通風空調系統的全生命周期內,盡可能的采用可再生的資源,最大限度的減少能源與資源的消耗,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提高資源的使用率,為人們提供更加健康與舒適的生活環境,最終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標。

(三)圍護結構節能技術

篇(2)

美國自2007年提出綠色職業概念以來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討論。美國政府和各州紛紛組建了調查團隊對綠色職業的相關信息進行調查。綜合來看,主要有以下兩類:一是收集綠色職業的基本信息。這些信息包括綠色職業的數量、類別和分布特點。這類信息的收集能夠填補現有數據的不足,使調查主體從宏觀層面了解綠色職業的發展現狀;二是收集綠色職業的勞動力規格信息。此類信息涵蓋了綠色職業從業者所要具備的教育水平和職業技能。

這兩類信息的調查主要為了實現兩大目的:其一,促進就業。通過對綠色職業基本信息以及綠色職業對勞動力規格要求的調查,一方面能夠收集、分析和提供勞動力市場信息,為從業者提供職業介紹和職業指導的服務;另一方面能夠使相關部門根據綠色職業的技能要求設置和更新相關的培訓內容,為失業者和從業者提供轉業培訓和在職培訓的機會,從而彌補職業空缺,緩解就業壓力;其二,節能環保。收集上述信息的目的就是不斷加深對綠色職業的認識,來規范企業的生產方式,實現清潔生產、節能環保的目的,各州調查的意圖就是通過發展綠色職業,降低能源消耗和廢物排放,幫助企業實現生產成本的大幅削減。

需要注意的是,在20余份具有代表性的綠色職業報告中,承擔調查和研究任務的團隊半數來自與勞動力就業和促進經濟發展有關的部門。由此不難看出,美國目前進行綠色職業調查的側重點是意圖通過定性與定量的研究,尋找突破制約經濟發展瓶頸和應對大規模長期失業的方法,并實現經濟和職業向綠色方向平穩過渡的目標。

美國綠色職業的調查五部曲

在上述調查目的的指導下,調查團隊制訂了詳細的調查方案。雖然不同地區在調查目的和研究結果上尚存差異,但其調查流程有諸多相似之處。綜合來看,美國對綠色職業的研究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調查方法體系。

第一步:獲得政策支持

美國對綠色職業的重視程度彰顯了綠色職業對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近年來,美國州政府和聯邦政府陸續出臺政策法規刺激綠色職業發展,并責成相關部門對綠色職業進行調查和研究。卓有成效的鼓勵政策為綠色職業調查的順利進行提供了保障。

在氣候變暖和環境惡化的大背景下,美國州政府根據本州經濟發展特點頒布了一系列法規和方案。加州早在2006年就出臺了應對溫室氣體排放的“議會法案32(簡稱AB32)”。這項法案在實現減排目標的同時,能夠為加州增加十萬個就業崗位。洛杉磯在此基礎上分別于2007年和2008年頒布了更加激進的“綠色計劃”和“太陽能計劃”,力圖將洛杉磯打造成轉變能源結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先驅;美國政府為應對金融危機造成的長期失業和經濟疲態也于2009年初頒布了復蘇和再投資法案(ARRA)。這項法案對綠色經濟和綠色職業的重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在美國職業信息網和經濟顧問委員會等組織的建議下,該法案對10個綠色經濟領域、30個州給予項目投資和科研基金,為發展和研究綠色職業提供了資金支持。在政策保障和資金支持下,聯邦和州政府的相關部門紛紛組建團隊以進行實際研究。

第二步:確定綠色職業概念

開展調查工作的前提是要確定一個行之有效的概念,從而為定義綠色職業、劃分綠色職業類別以及收集和整理具體的數據提供理論依據。而目前綠色職業相關的定性研究較少,尚未產出一般性的概念。通過對數十篇研究報告的梳理,確定綠色職業概念的原則有以下幾點:

要以經濟發展特點為依據。綠色職業定義是指導定量研究的依據,各地區需要根據自身的經濟發展特點來確定綠色職業的調查范圍,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數據采集,完成綠色職業的量化研究。

要與綠色經濟活動密切相關。加州就業發展部將綠色經濟活動劃分為可再生能源生產、材料循環利用、能源效率提升、教育培訓以及天然產品生產五大門類,并規定綠色職業至少要從屬于其中一個領域。二者之間的聯系一方面表明了綠色職業源于綠色經濟對職業發展模式的影響;另一方面則通過劃定綠色經濟活動領域,為綠色職業調查縮小范圍。

將工作作為研究綠色職業的基本單位。美國職業信息網將職業定義為,存在于不同實體中,在目標、方法、產品、從業者特征等方面具有相似性的一組工作。美國對綠色職業的研究大多是在劃分綠色經濟活動門類的基礎上,將工作以工作群的方式納入到相應的綠色經濟活動中,構成一組具有相同或相似任務和目標的綠色職業。

篇(3)

為進一步加強對于綠色技能這一問題的探討,2012年10月22日至11月2日,UNESCO-UNEVOC又組織召開了主題為“可持續發展導向的綠色TVET”網絡論壇。來自60多個國家的150余人參加了這一網論論壇。為期12天的會議探討了關于可持續發展導向的綠色TVET發展的多個問題,明確了可持續發展與綠色發展之間的關系,澄清了關于綠色工作和綠色技能的多個定義。與會者還分享了綠色TVET發展和實施的一些相關案例,并強調綠色TVET不僅僅在于發展綠色工作和綠色TVET概念,還應把社會和文化方面的因素納入進來。

此次網絡會議的嘉賓主持是德國馬哥德堡大學的Kai Gleissner先生,該大學是一個UNEVOC聯系中心。我們由衷地感謝他為本次會議作出的貢獻。

綠色經濟、綠色技術、綠色TVET、綠色工作,這些綠色理念似乎對政治、社會和生態發展都具有重要影響。近年來,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人們探討關于未來發展方式的核心概念,而且人們已經逐漸認識到,我們需要確保子孫后代的生存環境不再惡化。

由于行業和工作性質的變化、全球金融危機的壓力、氣候變化和其他環境因素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商業、工業乃至整個社會都受到了巨大影響。鑒于此,我們需要將可持續發展思想納入到工作過程和教育理念中去。

很多新興產業和就業機會興起,如生態旅游、環境監測、可持續社區開發、生態設計、回收利用、替代能源、土地復墾、污染控制、廢水處理和再用等。所有這些行業都需要掌握可持續發展知識、技術知識和新工作流程知識的技能工人。這些知識都需要通過TVET項目獲得。

為實現可持續發展,TVET必須努力開發、強化和宣傳可持續的思維和行動方式①。工人需要利用獲得的知識和資格來識別現代社會發展所面臨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挑戰,并需要形成恰當的理念和解決策略。因此,TVET不僅要傳授專業知識和技術,而且要建立上升到理念層面的、系統的思維和行動②。

TVET利益相關者需要對新工作領域、新技術和新綠色經濟供應進行評估,而且要以此為基礎發展包含可持續發展理念在內的新的綠色職業理念。此外,還必須將這些新職業和新理念融入TVET實施中。

實施綠色TVET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具體實踐策略是本次網絡會議探討的主題。此次網絡會議的目標包括:對當前綠色TVET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發展趨勢及國際上的相關論述進行回顧;了解各國對于綠色TVET進行重新定位以支持可持續發展教育(ESD)的最佳實踐范例;探討綠色工作領域的不同評價方式;回顧并探討將綠色TVET融入教育課程的理念;將創新型和應用型教育理念引入TVET;探討TVET教師在綠色TVET相關工作領域中扮演的角色;制定相關策略,強化TVET的綠色定位,為可持續發展教育的實現提供支撐。

對每個主題研討的概括總結奠定了本報告的基礎。每個主題研討的深度不同,反映了時間分配和與會者數量的變化。具體來說,此次網絡會議探討的核心問題包括:何謂可持續發展,何謂綠色TVET;什么領域可以創建綠色工作崗位,如何評價這些工作領域,什么是綠色職業;如何“綠化”TVET,如何將綠色TVET理念融入教育課程,綠色TVET涉及的工作領域有哪些?

由于時間限制,這些問題并不能完全得到詳盡探討,研討會著重探討了如下重要領域:女性參與TVET的平等機會,不同的執行者、機構、部門、政策和評估的相關性;傳統和文化定位對于女性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參與TVET的影響;勞動力市場分工對于女性和TVET的重要影響。

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發展

綠色發展是否等同于可持續發展?這是此次在線會議探討的主要問題之一。此次會議特別關注綠色發展的含義。可持續發展涉及三方面:社會、環境和經濟。

綠色發展主要關注環境問題,例如:氣候變化、綠色經濟、可再生能源、綠色技術,以及這些領域工作崗位對應的TVET。與會者還提到了其他方面,如社會影響和經濟責任問題。與會者指出,當前我們面臨的環境挑戰不僅僅與社會和經濟挑戰密切相關,而且他們三者還相互交織構成了實現可持續發展和人道社會的一個挑戰。

在綠色經濟的背景下,消費者利益保護問題也是需要探討的主題之一,其中包括有限資源這一議題。地球資源的有限性和人類對其日益增長的需求之間的矛盾會加劇社會問題,如人類的福祉、社會生活和不公平等問題。

當綠色發展被視為不僅與經濟發展有關,而且與社會和廣泛的經濟發展模式有關時,就意味著對綠色發展理念的探討還需要將社會和經濟方面的問題納入統籌考慮的范疇。

這些理念不僅關注各個國家、機構和企業的責任,還關注個人的責任。這意味著每個人都需要改變自己的態度,將綠色發展作為實現未來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挑戰和機遇。

未來的世界不僅需要綠色技術,還需要強大的社區、獲得有償工作的機會、對家庭的支持、體育鍛煉和精神激勵。

綠色工作和綠色技能

1.綠色工作的定義

與會者對于“綠色工作”給出了很多不同的定義。其中,Alex Bowen對綠色工作的定位為:與環境政策和目標有關的所有工作③。歐盟認為綠色工作是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④。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對綠色職業提出了相對更為詳盡的定義:綠色工作是指有利于保護和恢復環境質量的農業、制造業、研究和發展、管理及服務活動等領域的工作,尤其是如下工作領域:有助于保護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的工作;能夠通過高效策略減少能源、原材料和水資源消耗的工作;有助于碳減排的工作;有助于減少或完全杜絕污染和浪費產生的工作⑤。國際勞工組織(ILO)將綠色工作定義為:能減少能源和原材料消耗,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能使浪費和污染最小化,而且能保護和恢復生態系統的體面工作⑥。

無論綠色工作的精確定義是什么,其主旨都是使環境或生態影響最小化。這類工作需要環境友好型政策和實踐作支撐。

2.綠色經濟的定義

與會者對于“綠色經濟”也給出了諸多不同的定義。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首先提出了對于綠色經濟的定義:提供用于測量、預防、限制、最小化或改善對于水、空氣和土壤等環境破壞的產品或服務的活動,以及與廢物、噪音和生態系統破壞有關問題的一切活動。其中包括一些降低環境危害、將污染和資源消耗降到最低的技術、產品和服務⑦。

另一個較為詳盡的表述可以參考美國《2007綠色工作法案》: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產業;節能建筑、建設和改造;可再生電力產業;高效、先進的能源傳動系汽車產業;生物燃料產業;解構和材料使用產業;生活、商業和工業等不同用途的能源效率評估產業;利用環保的加工流程和材料生產環保產品的產業。

3.綠色工作的定義

此次研討會使與會者意識到有必要對各國的綠色工作領域進行評估。與會者就如何實現這一目標進行了探討,認為,需要逐國分析其產業部門和國家需求,尤其是對TVET需求的特點及未來發展趨勢,如未來的高效能綠色汽車產業的發展趨勢。需求分析要把所有重要的利益相關者都納入進來:國家、地區和自治區等不同層級的政府參與者、社會參與者、商會以及參與TVET管理和不同階段的認證與驗證環節的其他機構。

有一系列的培訓需求評估方法,可以幫助確定綠色工作領域。基于此可以確定某項工作的檔案資料,包括能力、技能和工作任務的具體情況。這些資料和能力描述是確定培訓課程和項目的基礎。

4.綠色能力的定義

為了界定綠色工作,與會者也對能力,尤其是可以綠化的能力進行了探討。在這一點上,此次研討會的主旨是對綠色發展所需要的能力有一個基本了解。

與會者認為,能力(Competency)這個詞應該從廣義上來理解,例如:“學會做事”所需要的一系列相互依存的能力、“學會認知”過程中的關鍵能力等(這涉及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的理論模型)。

研討會引入了德國關于“系統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概念。“操作能力”意味著年輕人在職業、社會及個人所需技能和能力方面實現了平衡發展。操作能力培養旨在發展年輕人的綜合能力,使他們能積極且負責任地應對未來工作、社會和個人生活中所面臨的問題。

要理解“系統能力”這一概念,不僅需要理解技術這個詞,還需要明白TVET系統和工作系統正是多個系統中所缺乏的兩個系統。生態系統、經濟系統和社會系統等其他系統對TVET和工作系統有一定影響,而公平的TVET和工作系統對其他系統也有影響。

系統能力包括理解可持續發展的流程和任務的能力、理解可持續發展行動的能力以及富有責任感且能付諸行動的能力,此外,還包括在工作過程及個人生活中的思維方式、相關理論和知識,其中包括職業知識。為獲得這些能力,教師必須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責任感。

與會者還提到了社會責任。社會責任是所有組織機構都需要具備的。其對于人們獲得參與社會變革和推動人類發展所需的知識和技能非常重要。

TVET和TVET機構的一個重要功能是為公民提供參與社會變革所需的知識、技能和能力,并及時指出社會和經濟發展趨勢對新的發展模式的需求,從而在該模式下實現經濟、環境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綠色TVET

此次研討會的一個重要理論基礎是莎瑪爾·瑪姆德爾(Shyamal Majumdar)提出的領域劃分理論。他提出將綠色TVET劃分為五個核心工作領域的理論模型:根據綠色理念進行生活和開展培訓的綠色校園;提供凈化和綠化工作所需技能的綠色技術課程;綠色理念可以被討論并付諸實踐的綠色社區;采用最新數據并發展新理念的綠色研究;作為綠色社區核心的綠色文化⑧。

以現有理論為基礎,與會者對于綠化TVET領域形成了兩種理論,以展示對未來TVET綠化工作有重要意義的工作領域。第一種理論更專注于總體結論,包括:需要培養謹慎處理環境問題的意識以及每個人在這一點上都有責任的意識,這涉及TVET中的教育因素;要涵蓋現存所有職業所需的綠色能力,該能力專注于降低生產、服務和人類工作活動所造成的環境影響,同時提高生產力和產品與服務的質量;聚焦新興產業對于新的任職資格、能力和職業概況的需求,同時降低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聚焦政策和公共意識轉變所帶來的創業機會:TVET應屆畢業生的創業機會、老年人通過TVET提高能力從而建立綠色產業的機會。第二種理論就專業培訓提出了一些具體工作步驟,包括:綠色經濟需要的評估;綠色職業及其工作任務的評估;綠色職業所需教育和培訓課程的開發;本領域教師和培訓者的培訓;學習或教學材料的開發;教育和培訓的技術設施建設;企業、學校、國家機構與職業研究機構之間合作網絡的構建。

研討會將培訓課程開發作為一個重要工作領域進行了探討。為實現綠色TVET,必須對現有職業和工作理念進行發展和更新。綠色TVET還要求開發新的綠色TVET課程體系,這些新課程應包括現有學科、就業技能的實踐培訓,以及新的技能、任務和能力。

綠色TVET 主要包括新的綠色理論知識和新的綠色能力培養方法。與會者認為,一方面綠色TVET是一個貫穿所有行業部門、職業、資格和培訓的問題;另一方面,綠化在某些行業部門中尤為重要,如家庭和產業部門對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能源供應、發電)、回收利用、農業、林業、建筑業、運輸業和基礎產業(包括鐵、鋼、鋁、水泥、造紙)。

篇(4)

在理論界,綠色經濟作為學術問題進行研究的時間并不長,國內外對綠色經濟尚未形成統一的定義,對綠色經濟的評估方法亦有所不同。

對綠色經濟的理解主要可分為兩類觀點,一類側重以生態經濟學作為基礎理論,認為綠色經濟本質上是以生態和經濟協調發展為核心的可持續發展經濟,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另一類側重以資源與環境經濟學作為基礎理論,認為綠色經濟必須強調經濟增長的資源承載能力和環境容量,是一種以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為基礎的新經濟形態和生產方式。

因對綠色經濟的理解有別,學界開展的對綠色經濟評估的研究亦有所不同。從評估內容來看,有的側重評估宏觀經濟,有的側重資源與生態環境。側重宏觀經濟方面的評估,比如凈國內生產指標(NDP)、凈經濟福利指標(NEW)、環境與經濟綜合核算體系(SEEA)、荷蘭的包含環境賬戶的國民經濟核算矩陣(NAMEA)、歐洲環境的經濟信息收集體系(SERIEE)、中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研究(綠色GDP)等等。側重資源與生態環境方面的評估,多強調生態系統狀況、生物多樣性、環境質量以及可持續發展程度,如聯合國(1995)和經合組織(1989)等國際機構都分別構建了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地球生命力指數和生態足跡(2004)、聯合國亞太經濟與社會理事會的生態效率指標體系(2009)、世界經濟論壇的可持續競爭力指標體系(2011)、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綠色經濟指標體系(2012)、經合組織的綠色增長監測指標體系(2009)、美國加州政府的美國加州綠色創新體系(2009)、中國環保部環境規劃院的中國環境績效指數(2009)、北京師范大學的中國綠色發展指數(2010)、中國環保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指標體系(2012)以及該中心與世界自然基金會聯合的綠色經濟指標體系(2015)等。

本文把綠色經濟定義為“綠色”和“經濟”的二維均衡:“綠色”強調節能環保,“經濟”強調經濟增長,二者同等重要、有機融合于發展過程當中。在評估綠色經濟的現有指數的基礎上,本文嘗試構建一個新的綠色經濟指數,既同等重視經濟、能源、環境三大領域(指數合成時賦予這三類一級指標相同權重即可),又兼做縱向國內比較和橫向國際比較,還效仿人類發展指數(HDI)只用3個指標的思路做進一步精簡化處理。

綠色經濟指數:指標體系構建與解釋

本文把綠色經濟定義為一種同時實現“綠色”和“經濟”二維均衡的經濟形態,強調能源消耗、環境質量與經濟增長的統一。基于此,綠色經濟的指標體系構建主要從能源消耗、環境質量、經濟增長這3個一級指標的維度展開。

一是能源消耗。能源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基礎保障:從木柴到煤炭的過渡與蒸汽機的發明使用連在一起;從煤炭到石油的過渡與內燃機的發明使用連在一起;從石油到氣化能源、可再生能源的過渡正與“能源+互聯網”的第三次產業革命連在一起。綠色經濟,自然要求經濟增長過程中使用更清潔或綠色的能源,同時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因此,本文選取了“能源消耗”這個一級指標,旨在測度特定經濟體的能源結構綠色化程度和能源使用效率。能源結構的綠色化程度可用“綠色能源消費占比”進行測度。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和技術篩選難度等因素,這里把“綠色能源”定義為核能、水電、太陽能、風能、地熱、生物質能和垃圾焚燒這七種具體的能源形式。“綠色能源消費占比”就是這七種能源使用占能源消費總量中的份額。能源使用效率可用“單位GDP能源消費量”(又稱單位GDP能耗)測度。

二是環境質量。一個經濟體的環境質量好壞,既能體現其經濟增長的綠化度,又能反映經濟增長的潛力和可持續性,進而評估綠色經濟發展水平的指標體系理應包括“環境質量”這個一級指標。環境質量是個內涵廣闊的概念,包括空氣、水、土壤等很多領域,因而很難精確地對其測度與評估。自2002年以來,由美國耶魯大學環境法律與政策中心和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地球科學信息網絡中心聯合實施并不斷完善的全球環境績效指數(EPI),是國際上引用較為廣泛的一種國別環境質量評價指標體系。2014年,EPI共使用了9類、20個環境指標對全球178個國家和地區的環境績效情況進行了測度。本文沿用2014年的國別EPI作為“環境質量”這個一級指標的測度值。

三是經濟增長。評估一個經濟體的綠色經濟發展水平,不能只強調能源消耗與環境質量,還要強調經濟增長;既要綠色,又要經濟。只有輔以合適的政策激勵與順暢的體制機制,“綠水青山”才能變成“金山銀山”。這里使用“人均GDP”測度國別經濟增長水平。

綠色經濟指數(GEI)如圖1所示。測度GEI的4個二級指標單位不一且正逆屬性不同,比如“綠色能源使用比例”、“環境績效指數”、“人均GDP”都屬于正指標,其數值越高,GEI的值也應越高。“單位GDP能源消費量”屬于逆指標,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經濟體的單位GDP能耗越低,綠色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基于此,本文在對4個二級指標加總時采用最大最小值處理方法,每個二級指標的最大值為1、最小值為0。在權重賦予方面,如前所述,本文構建的綠色經濟指數較之現有各類評價體系的特點之一就是同等重視經濟、資源和環境三個領域,因此,“能源消耗”、“環境質量”、“經濟增長”在GEI中的每個一級指標分配權重為三分之一;“綠色能源消費比例”、“單位GDP能耗”分別表示一國能源使用的結構和效率,也難以區分究竟哪一個更重要,所以也采用等分權重的方法處理。EPI指數的滿分為100,指數值越高說明環境績效或質量越好。

綠色經濟發展水平的中外比較

為了動態跟蹤和測度中國綠色經濟發展水平的變化,表1給出了2002年至2014年中國4個二級指標的原始數據。

從表1可以看出,4個二級指標中,中國的人均GDP快速增長、單位GDP能耗逐年降低、綠色能源消費占比和EPI則略有波動。為了計算各年份的中國綠色經濟指數,在2002至2014年這個特定的比較區間年份里,需要采用最大最小值法對4個二級指標進行0至1賦值的標準化處理,計算得出對應年份的綠色經濟指數。

如圖2所示,2002年至2014年的13年間,中國的綠色能源消費占比和環境質量略有波動但整體呈上升趨勢,人均GDP和能源使用效率穩步增加,從而中國的綠色經濟發展水平持續上升,表現為中國的綠色經濟指數由2002年的0.383上升到2014年的0.810。但需要強調的是,這只是在特定年份區間、自身縱向比較的初步結果,而且由于采用最大最小值的處理方法,隱含假設是把2014年的人均GDP、綠色能源消費占比、單位GDP能耗和2008年的環境績效指數作為最大值。也就是說,如果2015年及以后的相應指標數據發生變化,那么此前年份的綠色經濟指數值也會有所改變,但并不改變綠色經濟發展水平逐漸上升的相對趨勢。

綠色經濟指數自身縱向的比較,可以直觀反映中國綠色經濟發展水平的動態變化。如果同時對綠色經濟指數進行中外比較研究,則又可以直觀反映出中國綠色經濟發展水平在國際經濟中相對于部分主要國家的地位與狀況。在中外比較的國家選擇方面,本文共選取了分布在五大洲的15個國家,它們分別是:北美洲的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和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5個國家;歐洲的英國、德國、法國、俄羅斯4個國家;亞洲的中國、日本、印度3個國家;非洲的南非、尼日利亞2個國家;大洋洲的澳大利亞1個國家。

從表2可以看出,2013年,在15個全球考察比較的國家中:在測度經濟增長的人均GDP指標方面,澳大利亞以6.7萬美元遙遙領先;美國、加拿大、德國、法國、英國、日本緊隨其后,都超過3.5萬美元;中國以6807美元的水平居這15個國家中的倒數第4位,僅高于南非(6618美元)、尼日利亞(3010美元)和印度(1499美元)。在測度能源消耗的指標方面,法國、巴西、加拿大3個國家的綠色能源消費比例遙遙領先,分別高達47.2%、36.53%、34.84%;德國、英國、美國、阿根廷、俄羅斯5國的綠色能源消費占比也都超過10%;中國以9.61%的水平居9位。俄羅斯、中國、南非、加拿大這4國的單位GDP能耗最低,即能源利用效率最高。在測度環境質量的EPI指標方面,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日本、法國這5個國家的EPI都超過了70,遠高于其他10國。

同樣采用最大最小值法對4個二級指標進行0至1賦值的標準化處理,然后可計算得出2013年這15個國家的綠色經濟指數。

如圖3所示,2013年,在本文選取的15個國家中: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3個國家的綠色經濟發展水平最高,其綠色經濟指數分別為0.748、0.728、0.684;美國、德國、英國、日本的綠色經濟指數依次為0.635、0.618、0.561、0.528,分列4至7位;中國和阿根廷的綠色經濟指數為0.355,并列倒數第4位,低于俄羅斯(0.458)、巴西(0.429)和南非(0.380),僅高于墨西哥(0.322)、尼日利亞(0.265)、印度(0.235)。

篇(5)

中圖分類號: S210.4 文獻標識碼:A

一 綠色建筑定義及評價標準

1.1綠色建筑定義

根據GB /T50378-2006《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定義。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綠色建筑的“綠色”,不單單指建筑的綠化面積,還包含了建筑不破壞生態平衡,對自然環境無害的象征意義。綠色建筑應該布局合理,充分運用陽光、風力等自然資源,減少有害材料的使用,提升居住者的生活質量。

1.2綠色建筑評價標準

我國從對資源和環境保護的角度出發,提倡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建筑理念,于2006年通過了GB /T50378-2006《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并于2013年通過了對《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修改稿的審查。GB /T50378-2006《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主要用于住宅建筑和辦公建筑、商場、賓館等公共建筑。它的評判標準包含了6個方面:1)節地與室外環境;2)節能與能源利用;3)節水與水資源利用;4)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5)室內環境質量;6)運營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綜合性能(公共建筑)。

各大標準又包含具體的指標分為控制項、一般項和優選項三類。其中,控制項為評為綠色建筑的必備條款;優選項主要指實現難度較大、指標要求較高的項目。對同一對象,可根據需要和可能分別提出對應于控制項、一般項和優選項的指標要求。這個標準是分級的標準,明確了中國綠色建筑分三個等級:一星、二星、三星,其中三星是最高級。

1.3標準的特點。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國家,我國綠色建筑標準由政府組織專家進行編制,政府機構進行管理和評審。由于政府機構的介入,綠色標準制度并沒有脫離我國現行的建筑行業管理制度和規范。例如,有關控制項的內容,主要以國家強制性標準為原則撰寫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目前我國綠色建筑設計水平的發展程度不高,很多地方性的建筑要求標準不一。如在一些項目的節能環保設計要求方面,國家標準是50%的節能要求,地方上的標準要高于國家標準,達到65%的節能環保要求。國際上綠色建筑標準評價標準主要是定量評價,我國由于相關技術發展水平所限,采用的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評價標準,主要是定性評價。根據國內研究機構的統計數據,截止2012年底,我國綠色建筑標識項目已達742個,其中,設計標識為694 個,運行標識為48個。

二 綠色建筑與節能環保

綠色建筑概念的提出是因為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和不斷消耗的能源、資源對人類的生存發展構成了威脅。為了順應可持續發展戰略,追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間的和諧統一,并且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建筑,必須進行生態工程和節能環保。節能環保的核心是減少能源、資源的浪費,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使用綠色能源,運用先進的技術,綠色材料。發展綠色建筑和實施節能環保,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是現代世界建筑發展的趨勢。

三 節能環保的途徑

建筑物的節能環保是在建筑中運用先進技術實現低碳、合理、高效的能源利用。傳統的建筑能耗一般包括供暖、供熱、照明、家電等方面的能耗。改革開放以后,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建筑能耗方面,能源的消耗占據了全國總體能源消耗的三成以上,這些還不包括,在建筑材料的加工生產過程,以及建筑的設計建造中的消耗。資源能源的巨大消耗不但制約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還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因此,發展綠色建筑和節能環保已經是大勢所趨。

建筑實施節能環保的一些實施途徑

(1)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在建筑選址、規劃時可以綜合分析建筑的朝向、間距,光照,風向、綠化條件等,合理利用自然條件,設計出低能耗、低碳、環保的建筑群。

具體施工時,可以考慮使用綠色環保的建筑材料。

(2)墻體。墻體是構成建筑的主體結構。具有保溫隔熱隔音的功能,保溫隔熱的性能直接關系到供熱、空調的使用效率。因而墻體的用料直接關系到建筑的能耗。由于高層建筑的普及,現代建筑已經大量使用砌塊進行墻體砌筑。新型節能環保墻體材料,可以充分利用光能、熱能達到節約能源。(3)窗戶。窗戶是房屋能耗較大的地方。為了達到最佳的保溫隔熱功能,很多高級建筑會采用兩到三層的真空玻璃,雙道橡膠封條。

(4)可再生資源的合理利用。水能、風能、太陽能等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可以有效降低能源的消耗,同時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大的破壞。

(5)對生活污水的再利用。中水會用技術主要是將日常生活污水進行處理,用于小區綠化澆灌、道路沖洗,以及家庭地面、便器沖洗,可以有效地利用水資源,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穆慧敏,談綠色建筑與節能環保的關系[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年22期.

篇(6)

對于一個AV集成項目來說,低碳環保往往是最后才被考慮甚至是常常被忽視的元素。因為“綠色元素”并不會直接影響到項目的收益和效果,市場上也并沒有強制標準來定義和規范項目的可持續性。但這并不意味著 “綠色元素”對于AV項目不重要。無節制揮霍的時代終究會過去,在環境危機日趨嚴重的今天,人們最終會將目光投向通過低碳環保的設計來降低投入和運營成本,減少對資源的浪費。

要實施一個“綠色”項目,首先有一個被普遍接受的什么是綠色項目的定義,然后針對每一項環保表現進行細化,最后制定標準進行評估。在建筑行業,已經有非常成熟的綠色認證體系――LEED,在AV行業目前也有了剛剛起步的STEP(可持續發展技術環境表現Sustainable Technology Environments Performance)。2009年,由AV廠家、系統集成商、顧問和軟件編程、技術管理等機構代表組成的AV Sustainability Task Force(AV可持續發展工作組),廠商、顧問公司、設計師、AV系統集成商、軟件開發人員、業主和技術管理人員應履行的綠色責任做出詳細規定,希望大家通過積極行動,最終實現AV行業節能降耗的可持續發展目標。STEP在InfoComm 2010展會期間公布。2011年10月的STEP指南中,洋洋灑灑近200頁的內容,從項目規劃、建筑和基礎設施設計、系統設計、系統集成、運行幾個方面,分別就項目管理、減少紙張消耗、最小化能源消耗、材料/設備再利用、智能建筑技術、IBT(集成的建筑技術)、減少浪費等,做了詳細的說明和要求。一直以來,InfoComm也在不斷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培訓來推動這一評級體系,但是,可持續的發展道路本身就是一條漫漫長路,加上STEP本身昂貴的認證費用,注定了其發展并不會容易。STEP推出至今,還鮮有成功的認證項目,而相關的新聞也是越來越少。不過,我們也不用灰心,相信隨著AV行業的發展以及與其他行業的深入融合,未來STEP也會像建筑行業的LEED一樣,得到行業的認可,真正推動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除了可執行的綠色評級標準之外,對于AV項目來說,要實現綠色低碳,最重要的就是要降低能耗,實施有效的能源管理。如今,隨著智能電網和智能控制技術的發展,能源管理也開始為人們所重視。InfoComm同樣也推出了一個針對AV系統電源控制、監視和使用的國際適用的能源管理標準。標準詳細定義了AV系統性能需求系統狀態、能源管理計劃的制定細則、當前能耗的顯示、系統控制、系統狀態改變等。對能源使用的測量和分析流程及方式做了詳細規定,并對用戶的教育和操作培訓做了指引。希望通過對系統各個部分的電源監控和自動化控制,實現當系統運行時、待機模式時以及未被使用時,盡可能消耗最少量的能源。通過持續的主動監測和用電報告,幫助用戶形成良好的使用習慣,讓設備處于盡可能低的電源消耗狀態,從而實現節能。這個標準既關注AV系統作為一個整體的能耗要求,同時為用戶提供在系統設計以及各個設備選擇時的靈活性,集成商可以利用這些信息為客戶提高服務。

對于AV項目來說,綠色節能是一個發展的方向,但并不是強制的標準,所以為客戶打造綠色的AV項目,更多需要依靠企業的責任感。例如,國外著名的集成商AVI-SPL就在網站設置了專門的綠色AV問答頁面,向客戶傳遞綠色理念。同時,AVI-SPL還提供免費的投影機燈泡回收計劃。國內,天創數碼科技也同樣熱衷于踐行可持續發展之路,他們把企業社會責任寫入了企業發展戰略,而環境保護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向,天創加入了UNGC(聯合國全球契約),并響應十項基本原則,提出并踐行“適用即可”綠色業務理念,在業務之外,天創還參與發起成立阿拉善SEE生態協會,通過社區綜合發展的方式解決荒漠化問題。正如天創數碼集團日立事業部總經理鄭傳超所言:“用戶選擇產品和合作伙伴一般會從品牌、核心技術、品質、產品線長短等幾個方面考慮,但最重要的還是合作伙伴是否值得信賴。而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正是其值得信賴的體現。”

篇(7)

綠色保險通常被國內學界和業界視作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被保險人遵照保險合同向保險公司繳納保費,當污染發生時,由保險公司承擔賠償和治理責任并對受害人進行理賠(嚴湘桃,2009)。綠色保險也與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并列,被廣大學者納入綠色金融框架(天大研究員課題組,2011;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綠化中國金融體系”課題組,2016;周興云、劉金石,2016)。但有學者指出現有的綠色保險定義和范疇過于狹窄,限制了保險公司的潛力和積極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綠化中國金融體系”課題組,2016)。本文認為此定義下的綠色保險存在兩方面的問題:首先,正如現有研究已經指出的,單純的環境污染責任保險主要針對突發、重大、人力往往無法控制的環境污染事故(李雪松、孫博文,2014),并不能真正為企業融資提供幫助;其次,傳統綠色保險的定義范疇太過局限,只涉及到環境責任險,其范疇不能涵蓋近年來新興的新能源行業保險工具,不能體現保險公司作為重要金融機構的作用。

結合國內出現的新型保險產品,本文將新型綠色保險定義為以平滑企業收益為目的,通過穩定企業經營業績或現金流來增強投資人信心、協助企業融資的保險產品。與傳統的綠色保險不同,新型綠色保險能夠起到協助企業融資的重要作用,可以真正納入綠色金融框架下來。本文將以我國光伏行業出現的幾種新型綠色保險為例進行介紹,并且結合其發展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且提出建議。

一、 我國新型綠色保險的類型與特點

光伏行業近幾年興起的綠色保險主要是:光伏輻照指數保險、光伏組建效能保證保險和光伏電站綜合運營保險三個險種。

1. 光伏輻照指數保險。光伏輻照指數保險是一種在太陽輻射不足導致光伏電站發電量減少、電費收入降低后,由保險公司對損失來進行賠償的險種。光伏電站的發電量與太陽輻射量直接相關,在太陽電池組轉換效率一定的情況下,太陽輻照越強發電量越高。然而由于太陽的輻照強度、光譜特性等不確定,光伏電站的發電量和經營績效也不穩定。光伏輻照指數保險則可以解決這一問題,當保險期間出現太陽輻照不足預定指標時,保險公司來承擔損失。這樣可以避免企業因太陽輻照不足導致的發電收益減少的情況,保障了企業收入的穩定。2014年由瑞士再保險與永誠財產保險公司率先在國內為協鑫新能源公司設計了太陽輻射發電指數保險,之后該險種陸續在我國其他光伏企業中推廣開來。

2. 光伏組件效能保險。光伏組件效能保險是光伏電站運營過程中對產品質量保證的一類險種,當光伏組件在承保年限中沒有達到廠商承諾的輸出功率并且造成發電損失時,保險公司進行賠償。該險種的興起源于兩個原因:第一,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光伏行業生產國,70%以上組件要出口歐美、日本等國家,而這些出口國對于產品質量的要求很高,國外電站投資人要求國內出口廠商為組件購買效能保證保險,光伏組件效能保險由此推廣開來。第二,我國光伏行業上游組件生產企業曾連續出現倒閉潮,導致下游光伏電站使用的組件損壞需要更換維修時,生產企業已破產,組件更換困難、更換周期長,下游企業正常運營受到影響。因此近年來我國光伏電站尤其是分布式光伏電站發展過程中,國內電站投資人也開始要求組件廠商投保此類險種。該險種可以為上游生產廠商因自身產品質量問題帶來的賠償風險進行轉嫁,同時也保證了下游企業的運營質量。

3. 光伏電站綜合運營保險。光伏電站綜合運營保險是一種維護電站運營績效的綜合性險種。當固定資產遭到損壞等原因導致無法正常發電、或太陽光照幅度低于往年平均值導致發電量減少時,保險公司對發電企業的損失進行理賠。該產品險種涵蓋面廣,相當于為光伏電站企業同時提供了包括太陽輻射發電指數保險和營業中斷電費收入損失險在內的多個險種。光伏電站綜合運營保險不僅使得電站運營穩定,還可以增強投資人的信心,實現項目融資的順利進行。該險種在國外已經比較成熟,國內隨著分布式電站的推廣而得到發展,于2015年由安邦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率先推出。

結合光伏行業的幾個險種,可以看出新型綠色保險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從綠色保險設立的出發點來看,新型綠色保險以平滑收益為目的,更側重于對企業的收益進行保障。傳統的新能源保險以資產為標的,只針對投保的特定資產本身,重點在對非正常事件造成的企業資產的意外損失進行補償;而新型綠色保險屬于風險平滑類產品,通過對企業資產遭到破壞或氣象條件不穩定引起的利潤下降來補償,進而平滑企業收益。

第二,從綠色保險的功能來看,新型綠色保險與企業相融資相匹配,更有利于改善企業融資條件。新能源行業融資人、出資人對項目的訴求是不同的,因而在行業發展中往往面臨著各方訴求無法滿足的情況。新型綠色保險的出現恰恰可以通過保險公司的介入,滿足了融資人與出資人的不同訴求,進而吸引更多社會資金來參與到新能源行業中來。以新能源行業最為常見的信貸融資為例,銀行往往要求企業的收入狀況、經營現金流狀況清晰穩定并且可預測,以便于核定融資額度、期限與規模。對于分布式光伏項目,銀行最關注的便是光伏項目能否安全且有保障地還款。而新型的幾個險種通過保險公司的擔保為項目運營的安全性與穩定性提供了更多籌碼,對出資人銀行而言,企業經營績效更清晰穩定,不可控因素更少,貸款意愿更強;對企業而言,融資資金的進入可以進一步滿足發展的需要。因此,新型綠色保險通過保險公司發揮風險分攤職能,實現了新能源行業中融資人、出資人對項目不同需求的滿足,為新能源企業融資提供便利。

第三,從行業覆蓋面來看,新型綠色保險深入行業產業鏈上下游各個方面,覆蓋面廣,對新能源行業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以光伏行業為例,綠色保險始于下游光伏電站穩定經營績效的需求,率先引入光伏輻照指數保險;之后將光伏電站的需求逐步細化,依靠產業鏈向上發展,擴大到對電站上游生產企業的生產質量保證上來,進而推出了光伏組件效能險。這樣自下而上地開拓更多新型保險產品,滿足上下游企業的不同需求,實現了下游行業對上游行業的逆向促進,有利于光伏行業的整合。

第四,從發展來看,新型綠色保險的推廣受益于國家對新能源產業的大力扶持,未來發展空間依然很大。近年來通過政府的增信與政策支持不斷引導社會資金進入新能源行業,以實現開發主體的多元化。而保險公司通過提供項目建設、運營風險的分攤,可以將合作方要承擔的風險最小化。隨著新能源行業尤其是分布式發電在國內的進一步推廣,多方合作的風險分攤會越來越離不開保險的配合。

二、 我國新型綠色保險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國內綠色保險產品近年來得到了發展,產品逐漸豐富,然而新型綠色保險的發展依然面臨一些客觀問題,本文將其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雖然國內光伏行業綠色保險產品已經走在前列,但是其他新能源行業的綠色保險產品相對滯后。從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氣象風險已經在風電水電等行業得到了重視,部分相應綠色保險產品已經出現:2012年國內出現了降水發電指數保險產品;2013年出現了風力發電指數保險產品。但是其他新能源行業的新型綠色保險產品仍有空白,種類較少,同時發電企業在收益平滑的需求仍然沒有得到滿足,缺乏相應的保險產品。因此,新型綠色保險產品應在其他新能源行業進行推廣,以滿足其他企業規避風險的需要。

第二,與國外產品相比,我國新型綠色保險產品依然品種較少,類型簡單。Zona等(2014)對國外綠色保險產品進行了梳理,將產品分為對公、對私兩類。對私產品包括可再生能源財產補償險、低排放工具折扣、綠色財產重建保險、財產減振設施折扣等方面。對公產品則包括可再生能源項目保險、設備損失險,綠色建筑保險、能源節約保險、全球氣候保險、環境污染保險等多個方面。總體來看,首先,國外險種覆蓋了個人消費者、企業消費者以及其他特殊事項,可以滿足多方需求,進而更全面地實現節能環保的目的,與之相反,國內產品目前僅涉及企業客戶。其次,國外產品形式更為多樣,比如對于個人消費者采取了給予折扣的形式來引導綠色出行方式,而國內只有保險產品一種形式。再次,國外綠色保險產品涉及的行業更為細分,比如針對航空行業有綠色民航飛機升級保險、里程折扣,針對碳交易有碳捕獲與存儲保險及政治風險保險,而國內產品僅涉及部分新能源行業,且產品類型僅類似于國外的全球天氣保險與環境污染保險,結構過于單一。

第三,國內大部分保險公司依然尚未開始對新能源綠色保險產品的探索。2012年英大泰和財險聯合中怡保險曾聯合研發了光伏組件效能保險,然而此后的三年時間里國內其他保險公司并沒有大量跟隨,大部分保險公司包括行業龍頭人保財險也都對該險種態度謹慎。平安財險曾于2014年簽下了當時新能源保險業內的第一大單--無錫尚德太陽能公司的組件效能保證保險業務之后,國內也再未開展過其它同類業務。保險公司的謹慎態度,主要源于對光伏行業本身經營風險的不確定。國內新能源行業競爭激烈,市場格局混亂,低價競爭引起虧損頻發,不穩定的行業格局不利于保險公司的介入。尤其在歐美雙反出口困難而國內又產能過剩的情況下,國內外光伏組件企業頻繁出現破產,銀行和投資人很難有信心進入該行業,保險公司更無法承擔風險。

第四,新能源行業的大數據積累不足阻礙新能源行業綠色保險產品的發展。與國外的保險公司相比,國內保險公司在新能源行業發展依然較為緩慢,導致國內新能源行業大數據積累不足,限制了綠色保險的發展。以光伏行業為例,盡管部分國內保險公司進入光伏行業的時間已超過十年,但是大部分進入時間都在2006年之后。這直接導致了國內保險公司由于缺乏長時間的設備運行數據、報修數據和故障數據,很難確定光伏項目保險的費率等具體細節,因此在開發保險產品時存在困難,阻礙了綠色保險的大規模發展。同時國內的大部分保險產品依然參照國外同類型產品或相似產品在其他行業的經驗數據來設計,并不能完全覆蓋國內新能源企業面臨的風險類型不能切實滿足國內企業的需要。

三、 我國發展新型綠色保險的建議

上述綠色保險存在的問題單獨依靠保險公司是無法得到全面解決的,需要政府與保險公司、新能源企業多方的共同配合。針對新型綠色保險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光伏行業新型綠色保險的經驗應當在其他新能源行業大力推廣,以幫助企業融資實現新能源行業的共同發展。由于新能源企業運營有多方面相似之處,推廣綠色保險有一定的可行性與必要性。首先,新能源企業在運營中或多或少受到氣象條件的影響,需要保險產品來規避氣象條件引起的損失。與光伏發電受太陽輻照影響相同,風電行業也會受到到風能波動的影響,比如2011年和2014年都是少風之年,導致我國北方許多風電企業無法正常運營;水電企業會受到旱災的影響,嚴重時一些企業甚至因無法發電而虧損倒閉。因此,風電、水電等企業也面臨上游產品質量需要保障、發電站業績需要穩定以吸引投資的問題。其次,新能源企業融資需求現狀相似,都普遍存在融資期限長、資金需求量大并且融資方式單一的特點。一般大中型電站的建設周期很長,在5年~20年不等,而在資金缺口方面,國家發改委預計2005年~2020年之間,我國新能源各行業總投資需求約7萬億元。同時作為優化結構主力的新能源行業,一直面臨著融資方式較為單一,嚴重依賴銀行信貸等問題,存在著資金缺口巨大、企業融資困難的現象(王遙、劉倩,2012;周亞虹等,2015)。因此L遠來看,只有不斷吸引更多資金進入新能源行業才能滿足資金需求,才能替代信貸資金拓寬融資渠道為企業服務。再次,目前國內光伏、風電、水電等分布式電站的發展多采用項目融資形式,在該模式下,投資的回報與項目收益直接掛鉤,項目投資方對電站經營穩定非常重視,往往積極尋求必要的風險分散和控制措施,偏好已投保的光伏項目甚至會主動要求購買保險。因此,分布式電站的推廣為這些綠色保險的發展提供了契機。

第二,政府與保險行業協會應當充分發揮作用,為綠色保險產品的發展鋪平道路。一方面,為了確保綠色保險大數據的積累、吸引保險公司的長期參與綠色保險,政府與保險行業協會應當起到宣傳、引導與鼓勵的作用。政府應積極向保險機構宣傳新能源企業的保險需求與廣闊市場,并且將現有的光伏行業新型綠色保險在其他新能源行業進行推廣,建立聯合企業與保險公司的信息平臺,實現對新能源行業基礎信息的共享,以吸引更多的保險公司進入新能源行業,完成新型綠色保險大數據的積累。另一方面,政府應積極展開對新能源行業市場的引導,倡導合理有序發展,規避惡性競爭,以確保新能源行業對保險公司的吸引力。具體而言,政府應當通過各項規劃以明確新能源行業的發展目標和方向,切實保證行業的平穩、持續發展,給市場和投資人建立良好的發展預期,從而加大對保險尤其是綠色保險的引導;同時盡可能建立和完善新能源行業的標準體系,規范行業的發展狀況,使保險公司更為便捷地界定保障責任和范圍,提供種類更多、更優質的保險服務;最后,由政府積極牽頭,聯合多家保險公司建立新能源行業的風險數據庫,進而引導保險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

第三,我國保險公司應當發掘新型綠色保險投資功能,積極探索新的綠色保險品種,為新能源企業融資提供更多資金。一方面如今保險產品不再是單純的風險保障產品,已經兼具了理財功能,比如萬能險、分紅險和投資連結險等。理財型保險產品在具備風險分攤功能外,可以由客戶和保險公司共同分享投資收益,在市場利率普遍較低時,其收益率相比于普通的銀行理財產品更有吸引力。然而目前理財型產品主要在壽險領域,而在財產險方面很少涉及,新能源行業的綠色保險涉及更加稀少。安邦保險曾與光伏組件企業合作,以實物融資租賃模式設計出理財投資產品,然而其他保險公司并未更隨,市場同類產品屈指可數。因此,保險的投資理財功能在財產險方面的應用還有待于進一步挖掘。另一方面,優質的新能源企業具有投資周期長,現金流較為穩定的特點,具備理財產品的性能;并且隨著分布式電站項目融資模式的推廣,新能源行業綠色保險品種會更加豐富,這些都為新能源企業通過綠色保險工具來進行融資提供可能。

參考文獻:

[1] Zona R.,Roll K.,Law Z.,Sustainable/Green Insurance Products, Casualty Actuarial Society E-Forum,2014:1-8.

[2]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綠化中國金融體系”課題組.發展中國綠色金融的邏輯與框架[J].金融論壇,2016,(2):17-28.

[3] 李雪松,孫博文.生態補償是腳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設計與路徑選擇[J].保險研究,2014,(5),13-20.

[4] 天大研究員課題組.中國綠色金融體系:構建與發展戰略[J].財貿經濟,2011,(10):38-46.

[5] 王遙,劉倩.氣候融資:全球形勢及中國問題研究[J].國際金融研究,2012,(9):34-42.

[6] 嚴湘桃.對構建我國“綠色保險”制度的探討[J].保險研究,2009,(10):51-55.

篇(8)

二、推廣綠色包裝的必要性

1發展綠色包裝,是對人衛生健康的重要保障

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屢遭曝光。假奶粉、假雞蛋、假膠囊等造假食品駭人聽聞。其中,最值得關注的部分是一些工業用料被添加到了食品之中。例如,無良商家用工業酒精勾兌假酒,用工業燃料“蘇丹紅1號”給食品染色等,這些工業添加劑給消費者的人身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包裝生產屬于工業生產的一部分,不可避免會加入一些工業添加劑。由于包裝的特殊屬性,它跟食品以及藥物等直接接觸。隨著食品安全監管力度的加強,唯有同時保證包裝的衛生安全,使用對人體無害的材料和染料,才能從根本上保障食品安全。

2發展綠色包裝,是應對國內外經濟競爭,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保障

自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我國的經濟影響力在世界上已經占有一個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國作為一個商品加工國,出口商品物美價廉。歐美等發達國家為了阻礙我國的經濟發展,想出了種種理由抵制我國的商品。近年來,他們已經不再以傾銷和增加關稅的方式,轉而使用提高綠色包裝標準的手段來組織我國商品的出口。為了保障我國的經濟持續增長,為了保證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穩步提高,我們必須大力推廣綠色包裝,努力與國際接軌。

3發展綠色包裝,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保障

自然資源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物質條件,隨著人類文明的前進,我們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和使用日益增大。人類的活動對自然環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破壞,“白色污染”、工業廢水問題尚待解決,溫室效應、霧霾天氣又讓我們束手無策。推廣對環境友好,節約資源的綠色包裝,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模式,既滿足了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的環境資源造成損害。

三、推行綠色包裝的必要措施

1加強綠色包裝材質研發的力度,優化綠色包裝的設計

根據綠色包裝的4R1D原則,既Reduce、Reuse、Recycle、Recover和Degradable原則,可以看出綠色包裝的推廣需要材質研發和設計優化兩方面的共同努力。在包裝的結構設計中,遵循少量化原則,減少包裝材料,反對過分包裝。在包裝的選材上,盡量使用自然素材,使用本地材料,以減少生產過程和運輸過程中的消耗。綠色包裝提倡使用能再生,可循環使用以及可重復使用的材質。目前再生紙,再生玻璃,再生塑料等材質得到廣泛使用。這些材質依然在回收利用中存在著問題,新型包裝材質的研發有待加強。

2規范綠色包裝的評價體系

綠色包裝的理念很早就被提出,可是對于綠色包裝的定義和評價卻始終沒有一個規范。我認為推廣綠色包裝的首要問題就是要具體化綠色包裝的評價體系,量化每一個環節中的最低標準。這個量化的體系中要包含以下五個方面的內容:生產過程中物料消耗的消耗量,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耗量,生產過程對環境污染的程度,運輸過程和使用過程對環境污染的程度,包裝壽命終結之后的回收率以及不可回收部分對環境的污染程度。

篇(9)

伴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建筑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人們對建筑材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形式的建材已經難以滿足人們對自身健康,以及日常生活的需要,綠色建材已成為當前建筑過程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所說的綠色建材其實就是不使用以前的天然資源和能源,而大量的去使用工農業和城市建設中的產生的無毒害、無污染、無放射性的固體廢棄物,這些還可以回收利用,是一類人體健康和保護環境有利的材料。如通常所說的3R建筑材料就是指可重復使用、可循環使用和可再生使用的建筑材料。

1 綠色建材與建筑節能的概念

1.1 綠色建材的概念

綠色建材的概念是在1988年第一屆國際材料研究會上首次提出。1992年國際學術研究界給綠色材料定義為:在原料采取、產品制造、應用過程和使用以后的再生循環利用等環節中對地球環境負荷最小和對人身體健康無害的建筑材料。發展綠色建材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一件大事,對節約資源、節約能源、保護環境具有重要作用。從國外發達國家綠色建材的發展情況看,綠色建材的發展除了研究和開發相關的技術體系外,必須研究和制定相應的技術經濟政策作為支撐。對于綠色建材的評價并沒有統一的標準,一些國家采用LCA法,即壽命全過程評價法。所提到的綠色建材指的是無毒害或者是低毒害的健康型節能材料。從現在大量使用的綠色墻體材料體現出來的特點來看,使用綠色墻體材料是實現減能減排的一項重要措施。所以,還應加大有關材料在其他方面的推廣與使用。

1.2 建筑節能的概念

建筑節能,指在建筑材料生產、房屋建筑和構筑物施工及使用過程中,滿足同等需要或達到相同目的的條件下,盡可能降低能源消耗。建筑節能概念提出的最初目的是在建筑工程中減少能量的散失,而現在則被普遍當做了“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代名詞,被定義為合理使用能源,進一步提高能源利用率。建筑節能的具體內容是在對建筑物的的設計、規劃、改建、擴建以及使用過程中,嚴格實行節能標準,使用節能型的技術、工藝、設備和產品,加強建筑物能源系統的運行和管理,利用一些可再生能源,在能夠保證建筑物室內熱環境質量的基礎上,減少室內供熱、照明、熱水供水等系統的能源消耗,以提高保溫隔熱性以及制冷制熱系統的使用效率。

2 綠色建材在建筑節能中的使用現狀

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有著豐富多樣、價格低廉的農業廢棄物,有著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并且可以節約資源、減少環境污染,用這些廢棄物生產出來的墻體板材不僅重量輕、強度好,而且安裝方便,非常符合綠色建材的要求。用這些農業廢棄物還可以生產麥秸均質板、植物纖維水泥板、紙面草板、麥秸人造板、秸稈水泥輕質板等新型材料。這些建筑材料完全可以應用于現代建筑中,也是實現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國建筑工程所產生的垃圾數量越來越多,已經占到城市垃圾總量的40%左右。近些年,我國建筑垃圾已開始應用于墻體材料的研究和生產,雖然還處在起步的階段,但是也出現了一些質量較好的材料。其中出現的石膏墻體材料就包括纖維石膏板、紙面石膏板、石膏空心條板、石膏刨花板、石膏砌塊等多種類型。而且這些石膏建材具有加工工藝簡單、能耗低、重量輕、防輻射、耐火性較好的特性,已經得到了廣泛的使用。除了各種建筑材料之外,開發和利用新型能源也是實現節能減排的重要途徑,這兩年得到廣泛使用的就是太陽能資源,它作為一種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已成為是建筑上極具潛力的新型能源之一。而且我國的太陽能資源也很豐富,如果能夠將太陽能源充分利用,不僅可以節省大量常規能源,而且還有可能實現太陽能采暖、做飯等。我國單位建筑面積能耗是發達國家的23倍,給社會造成了沉重的能源負擔和嚴重的環境污染,發展節能與綠色建材刻不容緩,而建筑節能已成為影響我國能源可持續發展戰略決策的關鍵因素。

3 綠色建材在建筑節能中的發展方向

篇(10)

中圖分類號:D92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10-0-01

綠色電力,主要是指利用太陽能、風能、水能等可再生資源,結合相應的技術和設備,生產出的對環境無污染或污染較小的電力。雖然其法律內涵并沒有得到明確的定義,但是在一般情況下,都將可再生能源電力認為是綠色電力。綠色電力的發展,不僅可以保證電力供應的穩定,還可以較少電力行業對于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實現經濟和環境的雙重效益,有利于電力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但是,與普通電力相比,綠色電力對于先進技術的要求較高,相對而言,前期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但回報期長,收益緩慢,使得綠色電力產業的發展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的差距,需要利用稅收激勵機制,對其進行相應的保障。

一、稅收激勵法律機制概述

1.定義。在我國,稅收既是公民的權利,也是公民的義務,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三個基本特征。政府可以通過稅收,對市場和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引導經濟發展的方向。通過對稅收政策和相應稅率的調整,可以反映出國家對于資源、環境以及社會發展的宏觀經濟政策,從而對市場經濟活動進行引導甚至改變,促使其向著國家希望的方向發展,實現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這楊的調控手段,就是稅收激勵法律機制。

2.目的。對于綠色電力的發展而言,通過稅收優惠,可以引導資金的投入,壯大綠色電力產業的研究和發展,提高其產量,并對其進行普及和廣泛應用。另一方面,可以引導市場主體從自身利益出發,順應市場需求,進行合理投資,避免浪費;可以通過稅收調節的方式,降低常規電力的價格競爭。

3.原則。在綠色電力發展中運用稅收激勵法律機制,必須堅持區別化原則,對綠色電力不同的影響因素進行區別。

(1)措施區別。電力能源分為傳統的化石能源以及可再生綠色能源,對兩種情況要進行區別對待。對于可再生能源,要采取相應的優惠措施,而對于傳統的化石能源,要通過稅收政策的調整,進行適當的限制。

(2)能源區別。對于不同的能源,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勵手段。綠色電力的能源可以說是十分廣泛的,包括太陽能、風能、水能等多種可再生能源,但是不同的能源需要運用的技術和設備有著很大的區別,因此,其對應的激勵措施也應該有所不同。

(3)地域區別。我國幅員遼闊,可再生能源的儲量十分豐富,但是其地域差別也十分明顯。例如,西南地區水利資源豐富,而西北地區風能儲量巨大,東部沿海地區可以充分利用潮汐能發電。在這樣的背景下,在全國進行統一的激勵機制是不現實的,難以兼顧地方特色。因此,要進行地域區別,根據不同地區的特點,制定適合地方的優惠措施。

二、稅收激勵法律機制在綠色電力方面的應用

1.綠色電力的相關稅收制度。就目前的發展形式看,我國對于綠色電力的發展是十分重視的,與其相關的稅收制度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資源稅,主要是針對特定的資源開發進行征稅,其征稅方法為從量定額征收。一般而言,征稅對象包括原油、天然氣和煤炭,對于綠色電力使用的能源沒有影響。

其次是所得稅,在國家頒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5年本)》中明確指出,國家對于風力、太陽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持鼓勵態度,而在《企業所得稅法》的第27條的稅收減免、第28條的優惠稅率、第30條的稅收扣除、第33條和第34條的稅收抵免,也都明確提出了有關綠色電力發展的稅收優惠措施。

然后是增值稅,在國家稅務總局與財政部聯合頒布的《關于資源綜合利用及其他產品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8]156號)中,對綠色電力在銷售方面的增值稅優惠制度進行了規定,最大可享受增值稅減半的優惠,為綠色電力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政策支持。

2.稅收激勵機制的現狀。雖然我國政府十分重視綠色電力的開發和利用,但是受發展時間的限制,稅收激勵機制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引起相關人員的注意。

(1)優惠政策覆蓋面狹窄。在我國,綠色電力發展相關的稅收優惠機制包括資源稅、所得稅和增值稅三種,征稅的對象也就僅限于礦產開采企業、電力生產企業以及銷售企業,而對于消費者卻沒有相應的規定,無法充分發揮出個人所得稅的優惠措施對于綠色電力發展的積極作用。同時需要對綠色電力的多種形式進行全面分析,針對大部分而非小部分可再生能源發電形式進行政策激勵,保證我國綠色電力能源結構的多樣化和全面性。

(2)逆向激勵機制不完善。逆向激勵機制對于綠色電力發展的作用是毋容置疑的,例如,可以通過征收碳稅、生態稅等稅種,調節能源消費行為,降低能源消耗,優化能源結構。對于綠色電力的發展而言,這些稅種的征收,可以提高常規電力的價格,實現相對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但是目前我國的資源計稅仍是從量征收,雖然較為便利,但是并沒有考慮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無法如實反映資源價格的變動。同時,對于能源稅的征收僅限制于燃油稅,而沒有征收二氧化碳排放稅,不利于綠色電力優勢的體現。

在這樣的情況下,投資者對綠色電力的投資熱情難以提升,對于綠色電力的發展難以起到應有的促進作用。因此,需要增加對于綠色電力消費者個人所得稅的激勵政策,引導消費者使用綠色電力能源,同時完善逆向激勵機制,提高綠色電力在電力供應系統中的份額,保障綠色電力的順利發展。經過不斷的改進,目前國家征收的二氧化碳排放稅全部貼補給了零排電力企業,且綠色電力企業的企業所得稅得到減免,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綠色電力的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綠色電力產業是實現可持續發展必不可少的因素,但是由于其自身高投入、高風險、回報周期長等特點,對于投資者的吸引力不足,難以獲得大量的發展資金。因此,政府的稅收激勵法律機制是必不可少的。運用相應的稅收手段,對市場進行宏觀調控,可以積極引導綠色電力產業的發展,逐步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上一篇: 對創新創業精神的理解 下一篇: 生物醫用材料的定義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精品福利视频网 | 污污污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 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男人精品女人 | 亚洲成Av在线网站 | 亚洲a级一a一级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