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13 10:51:2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環藝設計教學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9(a)-0183-02
“習明納”模式是西方國家高等教育中普遍使用的一種教學形式,其主要特點是不囿于書面的刻板知識,鼓勵學生們和教師一起圍繞某些主題,進行資料收集、案例研究或就具體的技術要求等展開教學。
這并不意味著所有的環藝設計課程都適合運用這種教學模式,任何值得研究的問題都有一定的階段,在環藝教學過程中適當的引進習明納模式,對老師和學生都有益。因此,過早引入此方法對低年級學生并無益處,在獨立學習之前,必須要有一個依賴性學習的年齡,故將此方法試用于環藝高年級專題設計課程中。
針對目前國內大部分設計院校環藝專業非考試課程(結課作業考核)現狀所存在的問題,結合筆者本碩階段的學習經歷及近幾年的教學工作經驗以《室內專題設計》課程為例來進行教學改革探討及實踐。
1 環藝專業專題設計教學現狀分析
改革與發展室內專題設計教學,就要先分析當前室內專題設計教學在我國的現狀,以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環藝專業為例。
1.1 教學目標
首先,環藝專題設計課程按年級從低到高及學生的學習能力水平一般安排“家居空間設計”“餐飲空間設計”“商業空間設計”“酒店空間設計”這四門課程,基本教學目標都是“要求學生在學習本課程以后,能掌握最基本的XX設計方法及步驟;在此基礎上,能獨立完成XX設計方案。”
由此看來,整個教學目的強調知識的傳授,極少體現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1.2 教學過程
通過走訪多所高校及自身多年學習與教學經驗得出專題設計現存的教學過程多是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主要表現為兩種:(1)大部分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通過PPT課件講解課程主要內容,且過于依賴PPT,對其重視大于課堂所講內容;(2)少數教師采用紙質教案進行講解,紙質教案陳舊無補充,與時代結合的新內容較少。
整個教學過程基本概括為“理論講解―實踐考察―作業”三部分,由于時間的限制而忽略了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討論與創新。
專題設計課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非常緊密的課程,極其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和探究,故傳統的“滿堂灌”教學僅完成教學目標的一半不到,更多是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團隊協作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及創新思維等方面的培養,這些都是傳統教學方式所不能達到的。不完全否定傳統教學模式所取得的成效,但是當今信息化時代傳統教學模式顯然已不然滿足教學要求,但單純的多媒體講解亦不能達到教學目標。
1.3 考核方式
成績構成:30%平時成績+70%結課作業成績是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所普遍采用的環藝類非考試課程的考核方式。
在執行時教師往往會存在一定困惑,課堂上多為理論講解及看方案,平時作業及結課作業大部分都是學生課后完成,我們如何確定作業是學生本人完成?如果不是對學生能力水平有非常了解,那么存在這種擔憂是很正常的一種現象,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否真正培養起來,如何判斷教學目標是否達到等。
2 習明納教學模式與專題設計的有效結合
鑒于設計類專業課程的特殊性,將習明納教學模式融入環藝《專題設計》教學中,主要體現在課程后半部分即與課程實踐的結合。
學生以主動學習為主,教師以引導學習為主,使學生能夠以積極主動的態度來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設計的流程、學習的方法和規律;使學生的思維方式能夠得到拓展,學會運用發散性思維。
2.1 設定主題,創設情境
泰勒認為,學習是通過學生的主動行為而發生的;學生的學習取決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師呈現了些什么內容或要求做些什么。因此,決定學習的質和量的是學生自己,知識只能是“學”會的,而不是“教”會的。所以,環藝專題設計課程中教師的職責除了理論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要構建適合于學生能力與興趣的各種情境,以便為每個學生提供有意義的經驗。
以學習問題組織教學,這就有可能促進學生的問題意識;并且這種模式在問題基礎上要求學生開動腦筋進行判斷、思考,這就有可能促進他們智慧的發展與判斷力、思考力等學習能力的提高。
2.2 實踐調研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結合藝術類專業教學方式,提倡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性。習明納課中的學習的問題并沒有現成答案,要求學生通過自己探索去解決問題。在課題確定之后,要求學生個人或小組應用考察、調查和文獻資料收集及比較、分析和綜合等等研究手段開展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寫成調研報告并參加課堂討論。
這個“過程”就是一種“方法”,這種“方法”不僅是獲得知識、建構知識的方法,而且它也是增加實際體驗的方法。
2.3 課堂討論與總結
專題課實踐過程包括小組合作研究調查,并在調研結束時大家進行交流,結合實際,帶著問題回課堂分析討論。
習明納模式中,討論的組織形式是非常重要的,在討論階段,每個人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學生就調研結果與其他同學進行討論,再由教師將不同的觀點和想法加以分析并歸納總結,解決學生的疑點。在教師的引導和大家的推動下,那些不大愿發言的人也會受到鼓勵參與進來,這就極大促進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既是主題的設置者和溝通者,也是課堂討論的組織者。
這種自主性學習的氛圍大大增加了課堂的互動性,激發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積極性,使他們能夠牢固的掌握新知識。
2.4 設計創意及作品展示交流
根據前期的多角度調研及主題切入點(如設計元素),在符合現實可操作性的前提下,將個人的創意理念與實際相融合,形成能夠表現及表達主題思想的創意設計方案。
借助展示的方式,將整個作品的創作過程一覽無余的呈現出來,并通過陳列展示得到的信息交流回饋來充實自身的不足。這些基本內容構成了主題教學法的整個過程,而這個過程中每一步的實施都是緊密相連的,它們之間有著層層深入、環環相扣的關系。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可以了解設計的流程外,還可以潛移默化地掌握做事的步驟與方法,形成一種自身的認知。
習明納課總成績由參加過程、習明納課作業和論文以及研討課表現等三方面組成。
3 結語/后續研究
愛因斯坦曾說過,他從未教過自己的學生,只是為他們創造了一種學習的環境。 “習明納”模式正是這樣一種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以及增長才識、活躍思維、培養科研意識的教學模式。因此,將“習明納”模式引入環藝主體設計課程《專題設計》中,必將會對學生的學習和創新意識有所促進,更多的避免設計中粗制濫造,為培養優秀設計師打下良好基石。
參考文獻
[1] 崔麗麗.德國習明納教學模式及其啟示[J].蘭州:石油教育,2007(2):84-86.
[2] Charles F.Thwing.The American and The German University,One Hundred Years of History[M].The MacMillan Company,1928:121.
[3] 夏雷英“習明納”模式在高師音樂教學法課中的運用[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2):158-159.
【關鍵詞】
環藝設計素描教學;問題;措施
環藝設計素描課程是環藝設計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通過環藝設計素描課程的展開來培養環藝設計專業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整合素材能力,設計表現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環境設計知識,然而現階段我國各高校的環藝設計素描在教學中卻存在著一些問題。
1.環藝設計素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對環藝設計素描課程缺乏明確的理解
從傳統的角度講,素描僅僅只是單色的不俗的繪畫,然而伴隨著現代藝術的不斷發展,素描被賦予了更多的新的屬性,可以用線條來表現景,人,物,以此來象征各種創意,情感和符號。因此,在環藝專業中,環藝設計素描課程的屬性也就有了新的變化。然而很多高校在開設環藝設計素描課程時,并沒有站在專業的角度,在理解環藝設計專業需求的基礎上去設置設計素描課程,也正是因為對環藝設計素描的理解不夠明確,導致藝術素描和設計素描形成混淆,從而使環藝設計素描教學不能有效的展開,起不到其該有的作用。
1.2教學內容同教學目標針對性比較缺乏
環藝設計素描的教師大多是繪畫專業的教師,因此很多時候就會導致原本是要提升學生繪圖能力的課程變為了提升學生的繪畫能力,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另外,在具體的環藝設計素描教學中,教師更多的會注重藝術素描中質量感,立體感以及空間關系的內容,甚至會將很鮮明的個人的風格帶進課堂教學中。
1.3訓練方式出現錯位
現階段很多院校的設計素描課程訓練都屬于中期作業,學生只需要簡單的畫出幾張靜物圖就可以結課。環藝設計素描教學課程應該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和應用性,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主,然而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更多的會重視學生的繪畫技巧,而忽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2.環藝設計素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解決措施
2.1增加對環藝設計素描教學的理解
很多高校之所以對環藝設計素描教學缺乏明確的了解,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對環藝設計素描專業的教學研究比較少,而且缺乏一定的教學前瞻性。另外,環藝設計素描的課程設置以及具體的訓練方式還比較保守和落后,這樣就嚴重限制了環藝設計專業學生的創新思維的培養,因此要想有效的提高環藝設計素描課程的教學質量,一定要加強對環藝設計素描教學的理解。其一,要根據現階段環境設計的前沿動態來對環藝設計素描課程進行合理的設置,從而可以保證環藝專業基礎課程的有效展開。其二,采用相對比較寬松的教學模式,教師需要運用多種教學材料來對學生進行教學,在課堂上尊重學生的不同意見,鼓勵學生展現自我,充分的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其三,教師不能僅僅只是使用原來保守的教學靜物素材,而是要注重搜集多樣化的素描素材,借用不同的優秀設計作品來開拓學生學生的思維。
2.2控制訓練方式錯位現象的發生
環藝設計素描課程在具體的內容設置上一定要保持針對性。其一,可以適當的增加短期的素描訓練,至于一些時間較長的寫生可以適當的減少,要求學生在進行創作時注意意趣形象表現,結構表現以及線性表現。其二,在進行教學時,可以適當的將人體寫生以及肖像寫生取消,改為一些建筑外觀的寫生以及室內環境的寫生。其三,在進行環藝設計素描訓練時注意培養學生的思想能力,弱化技法的使用。
2.3增加環藝設計素描教學內容的針對性
環境藝術專業是一門很多學科都進行相互交叉,應用性較強的藝術專業,因此環藝設計素描課程在具體的教學內容設置上一定要保證其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并且針對性較強。其一,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的透視基礎訓練,讓每個環藝專業學生都可以掌握透視原理,避免在寫生時出現實際同理論脫節的現象,另外,傾斜三點透視,兩點透視訓練以及一點透視訓練都是進行訓練的重點。其二,注重對學生進行空間組合分析訓練。空間組合分析表現的是不同距離,不同平面以及不同角度的物體之間的關系。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增加學生對形態的理解,注重石膏體的多種組合以及多種形體組合,鍛煉學生的空間組合能力。其三,注重外空間的寫生訓練。學生在經過透視訓練以及空間組合訓練的基礎上需要走出教室進行實地寫生,讓學生自己構圖自己取景,鍛煉學生的設計和構圖能力。
2.4改進教學方法
其一,可以采用式案例教學的方法,即由教師帶領學生融入真實的項目中進行教學設計,讓學生參觀設計環境,在項目設計中融入草圖排版訓練,文本排本制作以及規劃方案草圖等教學內容。其二,注重創新思維訓練。構思是繪制草圖的關鍵階段,因此在進行教學時,教師需要讓學生將自己腦中的構思轉換成一種草圖,通過及時的將想法反映到草圖中來完善草圖制作。為了方便學生能夠及時將自己的構思轉化到圖紙上,就需要學生養成隨身攜帶工具的習慣。
3結語
綜上所述,環藝設計素描課程是環境藝術專業的基礎課程,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空間思維能力以及以二維表現三維的能力,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明確環藝設計素描教學的重點,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從而促進環藝設計素描教學的有效展開。
參考文獻:
大部分學生在高考前的色彩訓練中都是畫水粉畫,很少有人畫水彩畫,更別說水彩風景畫了。他們的水彩作業根本不夠理想,除了存在畫面結構松散,色彩關系不正確等造型基礎問題外,還出現畫面臟、焦、粉、燥等問題。究其原因,在于他們沒有熟練掌握水彩畫的技法,難以駕馭水彩風景寫生語言的表達,這對于以后手繪效果圖的訓練將造成直接影響。因此,在環藝專業水彩風景畫教學過程中,保持水彩語言是基本要求。
1、保持水彩藝術本體語言
所謂水彩畫,并不單單指用水調和顏料這一點而言,更重要的是因為它具有―套完整的、與其他畫種截然不同的技法,它充分利用水色的作用,使畫面呈現出一種獨特的韻味,這種韻味就是水彩工具自身所體現的水色交融的意味,也是水彩畫本體語言的首要因素。其表現方法主要有干畫法、濕畫法、干濕結合、淡彩法、沉淀法、接染法、重迭法等等。掌握這些水彩的表現技法,并將其靈活運用于手繪效果圖和環境藝術表現之中,是水彩風景畫在環藝設計專業中的主要目的所在。
當我們開始畫一幅水彩風景畫時,整個作畫過程要控制好水分和時間,完成一幅畫勝似打一場仗。取好景后開始構圖,要求底稿圖形準確、清晰,忌擦傷紙面,如有大的改動最好另用紙起稿。上色時要注意水分的把握,即畫面色彩的濃淡、空間的虛實、筆觸的趣味都有賴于對水分的把握。上色程序一般是由淺到深,由遠及近,亮部與高光要預先留出。大面積的鋪色時,最好一次性多調顏料,一次成形,少修改。由于水彩顏料的透明性,多次重復容易變臟、變焦,那么畫面就會失去水彩獨有的水潤、明快的效果。
2、拓展水彩藝術語言新形式
水彩語言的突破,離不開技法創新。具體到水彩風景畫課程的教學中,平時除了強調運用傳統的干、濕技法,使畫面保持水彩本體語言表現特征外,還要鼓勵學生大膽探索新材料、新技巧,利用綜合材料,這樣可以加強畫面視覺感受和肌理效果,實踐創新和變革。目前室內外表現圖中鋼筆淡彩的效果圖較為普遍,它是將水彩技法與鋼筆技法相結合,發揮各自優點,頗具簡捷、明快、生動的藝術效果。因此,在水彩風景畫課程教學中可以加強鋼筆淡彩的教學,這樣既能加強學生的速寫能力,又能使學生以快速的方法感受水彩語言的表現;其次可以利用其他材料彌補水彩難以駕馭、不夠厚重等弱點,如給紙做底,吸收國畫和油畫的長處等。在技法使用中,“干畫法”和“濕畫法”交替使用,常中有變,變中有常,建立新的技法表現與創造。但是,無論怎么變革和創新,都不能丟掉水彩畫應有的嚴格的造型感、色彩感、厚實感、空間感和透明感等技法要求,不能失去水彩畫巨大的形式魅力,不能背離對該畫種背后文化規定性、媒材、技法所組成的本體語言。
如何在保持水彩風景畫本體語言的同時又能開拓創新,展示出舒暢宜人的形式魅力,是水彩風景畫課程教學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
二、注重畫面形式的構成
當學生逐漸了解、重視水彩語言所獨有的表現魅力,相對熟練水彩技法,掌握了水彩風景寫生的特點之后,解決其畫面的表現形式問題就成為環藝設計水彩風景畫教學的重中之重。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
1、強調畫面分割和色塊對比
在取景構圖時,首先要端正觀察方法,不能照搬景物及場景,要化繁為簡,深入淺出,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莫奈說過:當出去畫畫時,要設法忘記你面前的物體,一顆樹,一片田野……這是一小塊藍色,那是一塊黃色,遠處是一長條粉紅色,然后準確地畫下所觀察到的顏色和形狀,直到它達到最深的印象為止。也就是說可以把眼前的一切景物都省略掉物象生理的小細節及凹凸,用點線面來概括成平面圖形和色塊。這樣我們就會從關注物象的具體結構變為關注造型元素和色塊結構,把自然物象轉化為構成畫面基本圖形的思維方式。在這些基礎造型上再注意主觀調整畫面點線面的布局,把握畫面的虛實變化,鍛煉學生對畫面形式及構成的能力。
如:以水彩風景畫享譽世界的華裔水彩大師曾景文先生,在畫面形式及色彩構成方面給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學習資源。他善于主觀歸納,將生活中常見的場景作為寫生對象,用點線面等抽象的繪畫元素來組織畫面,將明快、鮮艷的色塊用并置法平涂,輕松地表達他內心的大自然美景。《黃色天空的香港》(圖1),是他描繪兒時學習居住的故鄉美景,他用平面歸納的手法把天空、遠山、高低錯落建筑群以及海面穿梭不停的船只,概括成點線面等抽象造型元素,畫面主題突出,生動有趣,色彩對比鮮明而清新,賞心悅目,仿佛看到了畫家兒時美好的童年時光。
2、注重以線造型
以線造型為骨架的水彩畫,其線的運用可以吸收中國畫用線的特點,突出用線來標示物象的輪廓,注意線的粗細、虛實變化,強調色彩冷暖、明暗、遠近透視層次,高光留白,亮部稀薄透明,暗部色彩的重疊亦不混淆線條的痕跡,畫面結構緊湊。王維新就是善于用線表現水彩風景畫的畫家之一,他把中國傳線描與西方藝術巧妙結合,找到了屬于自己獨特的形式語言。每當在生活中發現令他激動的感人景物時,他總能迅捷地以速寫形式隨心勾勒下來,之后再敷上輕快的色彩,于是便創造了他自己的“隨形賦彩”的畫法(如圖2)。
3、重視畫面黑白灰關系
畫面構成因素還與畫面的黑白灰關系息息相關。在動手作畫前,應該思考一下畫面的黑白灰層次結構,甚至可以畫出小的黑白灰分關系分布圖。雖然水彩風景畫是由不同色相的色彩組成的畫面,但是實質上它的素描關系,也就是畫面整體的明度關系仍然是不容忽視的,一幅水彩風景作品無論畫面色彩多么斑斕豐富,形式多么跳躍復雜,但是只要大的黑白灰關系明確,層次分明,畫面就會亂中有序。
4、注重空間意識培養
水彩風景畫寫生是面對空間景物直接將空間形式表現在畫面中,它在空間描述上給人以心理和生理的不同感受,這一特性正好符合環藝設計對空間訓練的要求(如圖3)。把握好透視和色彩規律,是組織畫面空間的有力手段。寫實風格的寫生作品,要求通過形體的大小、虛實,色彩的冷暖等變化來表達景物深遠的空間感,如近、中、遠景等,一旦出現透視錯誤,就會導致畫面空間的失真。平面抽象風格的作品,可以通過畫面點線面的構成、色彩的虛實等關系來建構畫面的空間關系,也許這種空間并不是一種真實的空間關系,但仍然能夠表達出相應的心理空間,也就是說完全是一種精神上的概念,即“精神空間”,如 馬蒂斯的色塊前進后退空間。我們還可以從色彩大師的多種空間效果學習經驗,如杜飛的透明空間、籍里柯的冷漠深淵空間、達利的幻覺空間、埃舍爾的矛盾空間等。
當前我國的環藝設計學科除了少數建立在的建筑學院之下,大部分是建立在藝術學院中的。這類環藝設計學科總是以視覺表現為首要解決目標來進行教學的。這樣的側重點不是非常完善至少有著很大的學科知識體系缺陷。導致了學生畢業從業的時候,不能很好的適應實際的工作需要。環藝教學必須是進行多學科交叉互通式教學才能更好適應當前實際從業的需要。所謂的多學科交叉互通教學指的是:在前期教學過程中必須滲透,場地設計、植物生物、測繪、土壤、等方面的基礎知識。等到了高年級設計教學課的時候,運用前期所涉及到的這些知識體系和藝術相結合,完整的解決實際的設計問題。
在設計課的初期應該,首先是建立起學生完整的設計框架流程。這樣才能有利于學生以后更好的發展。以具體的實際的地塊為作業內容,分小組進行實際調研。制定不同的研究方向和側重點。整個教學過程是:前期調研、數據分析、多學科交叉團隊合作、建立數據模型、提出問題、討論、得出初期解決結果、初步設計、再討論論證、調整設計方案、最終設計成果、匯報設計方案。
調研階段是為了以后解決問題而所做的數據收集工作。這一階段就需要前期所學過的場地調研的知識體系,而這一階段的場地調研是為了觀察和提問做準備,而不是決定任何東西而所作。調研階段需要解決例如:場地歷史背景信息、現狀、植物種類是否合理、居住人群情況、土壤類別、水文、氣候等等方面的情況。前期的調研越充分后期的工作才會更好容易的進行。然后在調研的時候老師給出學生團隊的指導問題,一般來說就是以下幾個方面:
1、從內容、空間和時間這3個方面來描述所調研區域景觀的現有狀況?需要學生通過后期的分析數據作出表述模型來回答,說明現象的時候必須有實際的數據支撐。
2、現有景觀的其中要素的功能與結構關系是否合理,景觀自身運行是否健康?需要學生以數個分析過程提供具體的信息和制作信息過程模型來解答。
3、居住在這個區域人群對這一區域景觀的認同?需要學生以評價模型來進行回答,主要考慮居住人群的文化認同、生活習慣。以及具體景觀中使用者的評價。
4、如果有可能如何改變景觀,希望什么時間在多大范圍內?需要學生用改變模型回答,主要是通過調研對未來的假設,并且要通過研究論證不能有明顯的缺陷。
5、這一區域的改變可能帶來什么不同?需要學生用影響模型回答,這一階段的結果是建立在前期模型基礎之上的,必須依賴于前期條件數據的輸出。
6、如果改,景觀應如何改變?需要學生用決策模型回答,這個就像前期評價模型一樣必須有實際參與景觀的人群進行調研,以判斷所處居住人群的認同感。
7、對這個區域景觀的改造是否有藝術的形式感,美感、具體是運用了什么美學法則?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236—1879(2017)16—0295—01
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速度較快,而如何創新設計工作是現階段教學的重點。藝術設計專業與其它專業相比實踐性較強,此時就需要教師結合設計實踐專業,結合時展特點,提出全新的特色教學改革內容。目前的藝術設計專業,受到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沒有結合基本國情和時展特色進行創新,由此教師需要結合以往設計創作的特點進行創新,提出全新的教學方案,從而發掘具備創新性的藝術展現形式。
1.“匠”與“師”的對比分析
院校發展關注實踐性和應用性人才的培育,這就是“匠”。如室內、景觀等方面的設計師都需要具備這一特點,同時“師”的理念并不是空談,而是在教學中更為關注培育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在實踐操作中,通過現場前期投標提出的創意,在全新的教學方案中,構建專項創意訓練板塊,以此訓練學生在設計方案前的思維能力,其更為關注藝術設計的創造性。通過這一板塊的學習,有助于優化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操作能力,同時有助于培育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優化自身的思維空間,并為未來的學習和設計提提供全面的內容。而一味的抄襲和引用卻是現階段畢業生設計普遍存在的問題。
2.專業課程的前期教學
關注專業發展的特點來設計專業基礎課程。藝術設計實踐教學在以往教學中一直都是輔教學形式,教師會為學生設計自主完成的調查活動,但卻忽視了其與社會、市場相關的特殊性。通過分析現階段環境藝術設計行業的發展情況,只進行理論基礎教學和基礎實踐教學是無法滿足未來學生發展的,此時就需要教師注重減少專業學生的基礎理論教學,多指導學生參與到社會和市場活動中,促使其可以在實踐操作和觀察中獲取更多的知識。在專業課程初級與高級時期都要關注課程設計的關聯,設計特色課程需要引用專家來進行講課,通過專家向學生介紹自身的實踐技能和案例,指導學生多觀察、多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了解自己身邊的故事,構建正確的社會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行走在世界的前沿。課程設計更為關注基礎專業知識的鞏固和創新型專業知識的引用,課程結構彼此影響,有助于學生了解更多專業知識問的關聯,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系統,獲取正確的學習方案。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小區景觀、城市園藝專業設計相關知識時,由于專業方向與學生的興趣點相同,此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學習兩者結合的專業基礎知識,有目標的設計基礎課程。
3.課程結構優化
在行業不斷發展的背景下,設計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粗線條的課程結構難以滿足現階段的設計教學需求,此時就需要教師結合藝術設計專業環藝方向教學特點提出全新的教學方案。在教學中,要劃分以往的綜合性課程,增強教學深度,實施單元案例教學,并指導學生在不同的階段進行學習,促使學生奠定扎實的基礎知識。在明確教學目標的背景下,確保教師的教學特色,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學內容及時調節教學課程,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素養和能力,注重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同時教師之間也要進行全面溝通和交流,不斷優化自身的教學方案,必要時也可以進行集體探討,構建全面的基礎系統。以往的專業課程教學形式出現分離,會導致教學資源出現浪費,更不符合學生學習的需求。由此,在設計全新的基礎教學系統時,需要將相關的課程整合到一起,構建課程系統,教師需要結合相對的課程教學組,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教學服務。
4.實踐教學的新方向
結合新課改提出的教學要求,需要院校學生在校外進行戶外寫生、藝術觀察以及項目實訓等實習活動,在校內藝術設計實驗中心、美術館訓練等區域實施項目實訓、畢業設計以及展覽館等活動,促使多樣化的實訓活動整合到一起,優化學生的實踐操作水平。通過校內外的合作訓練,有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設計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藝術設計專業很多方面都需要學生具備天分和領悟的能力,而在教學設計、課程規定以及內容選擇上,教師可以引用先緊后松的教學方案,其有助于培育學生構建嚴謹的學習觀念,不斷優化自身的基礎知識,并為未來的創新設計奠定基礎。
5.設計基礎教學
基礎教學課程的設計是藝術設計專業環藝方面的重點內容,需要進行全面而嚴謹的教學工作,充分激發學生潛在的能力,為專業學科教學提供有效的保障。環藝教學是一項系統化的教學形式,從二維到三維,從手繪到軟件設計,在基礎教學中支持學生自主學習,構建嚴謹、開放以及多變的設計理念,可以為未來的創新設計工作奠定基礎。在現階段大系統的藝術設計教育背景下,藝術理論知識是重要的教學任務。為了保障藝術設計專業環藝方向學生具備藝術素養和品味,教師一定要結合現代化藝術設計理念,提出更多有益學生學習的基礎教學知識,這些相關聯的知識學習,有助于指導學生加深對自身的認識,并在深入學習中累積更多的理論知識,從而達到預期設定的教學目標。除此之外,設計判斷也可以引導學生構建正確的審美觀念,培育優質的審美趣味。
[作者簡介]趙俊學(1969-),男,黑龍江伊春人,東北林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室內與家具設計系,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室內與家具設計;牛曉霆(1981-),男,河北無極人,東北林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室內與家具設計系,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室內與家具設計。(黑龍江哈爾濱150040)
[課題項目]本文系黑龍江省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室內裝飾工程施工工藝》校內外實踐教學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12)09-0156-02
裝飾材料或建筑裝飾材料以及裝飾材料構造課程教學是環境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基礎課程,一般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建筑裝飾專業、室內與家具設計專業、展示設計專業等室內外環境藝術設計類專業所開設。室內外建筑裝飾材料是實現建筑裝飾活動的物質基礎。設計師了解材料猶如畫家了解顏料及畫布性能一樣。功能各異、色彩多樣的建筑裝飾材料將為設計師的設計活動提供無窮的想象與實施空間。任何實踐設計構想的最終目的都是要將設計者頭腦中的虛擬構想通過物質手段變成客觀現實。在室內外裝飾設計教學體系中,裝飾材料課程的認識與學習是設計師的必備基本知識,它將貫穿于今后設計師的一切設 計活動,設計師對于材料的了解與應用猶如文學家對于詞句及修辭手法的熟知,更不同的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還要隨時更換詞匯,隨著材料科學的發展,新型納米等高分子裝飾材料的不斷出現,材料應用層面的多元化,要求設計師不但要對現有及傳統材料熟知,還要時刻關注新型材料的發展。裝飾材料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層面上的教學活動。
一、課堂理論教學階段
1.材料商品狀態認識教學。在進行設計與應用層面上的教學活動中,首先要讓學生了解裝飾材料商品外觀狀態。在裝飾材料教學活動中,第一階段首先體現在多媒體課堂教學圖片演示播放中,材料展示應盡量保證某一種材料在同一工程的實際施工前后狀態的對比,在實踐項目中去講解將更易于學生理解、消化課程內容。材料商品原狀態即未經使用的材料市場上的銷售狀態,這一點對于學生來講很重要,學生對裝飾材料完成后的狀態描述憑借生活記憶等印象比較好理解,但對材料使用前的狀態卻不是很熟悉,這一環節如不加強認識,在下一步裝飾材料市場實踐參觀教學環節活動中,學生進入材料市場將會一籌莫展,很多材料將不知道使用后具體是哪一種狀態。所以,不加強材料原狀態的認識不利于全面了解材料,影響實際設計應用。加強材料原狀態認識對于學生了解材料原狀態、原規格及怎樣進行更有創意的使用也很有實際意義,因為材料在設計中的應用在確保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有時可以突破常規用法。通過形象也可以加深對材料規格的了解,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材料,避免耗材與浪費。
2.施工狀態認知教學。材料施工狀態相當于施工構造認識,對于今后裝飾材料構造與施工圖繪制打下認識基礎,認識材料在施工中狀態圖片,也可以更好地了解材料性能,如強度、彎曲能力、吃釘力、粘接力等加工性能,也能形象地了解到哪些材料經常在什么狀態下應用,或能夠實現什么樣式,哪些材料不能夠在什么樣式應用或不適于應用。通過材料施工過程狀態圖片認識,為下一步材料構造與施工工藝學習打下基礎。
3.優秀案例應用教學。通過多媒體課堂優秀案例分析教學,使學生最初對于優秀案例的設計只是從形式外觀上感興趣發展為對于優秀案例材質應用的關注,切實感受到材質在設計中的重要作用,明確了材料應隨著設計目的的功能性而轉換。這一階段,從材料認識、認知,從市場銷售原始狀態到實際完成有了完整的過程認識,案例介紹及材料施工完成狀態圖片有助于學生對材料與設計應用的對應感受,加強在設計應用中的合理控制,避免不切實際的材料應用,也避免了“唯美第一”的樣式理念,做到合理應用材料與設計樣式有機結合。
二、實踐和實驗的教學階段
完成課堂理論教學任務只是使學生暫時掌握了一般材料的理論與外觀認識學習,要進行深入的理解與認識,還要在實踐中繼續深化學習,繼續在材料具體應用中體會。
1.材料樣本。理論教學課堂應盡量在帶有多媒體教學設施的裝飾材料樣板實驗室進行,實驗室將常見各種裝飾材料制成小塊樣本或材料商提供的產品樣本進行陳列,在課堂供學生觀摩。如將常見板材制成小塊樣本,各類裝飾系統可以制成小塊剖面單元等,根據教學進度安排,每次課程學生將對本次課程學習的材料通過教師理論講解、圖片播放和實際樣品的親自觸摸、觀摩,對材料做到視覺、觸覺、聽覺上的全方位認識,進一步加強了對材料外觀狀態與性能的直接了解,增強了實際感受。
2.裝飾工程樣板實驗間教學。裝飾工程樣板實驗間匯集了各類小塊典型施工樣式,按施工的時間狀態分段建設,分段陳列,使學生對于裝飾構造的具體應用,對于施工方式也有了潛意識的認知,對于下一段裝飾工程施工工藝學習打下材料認識基礎。這段教學對于理論課堂上沒有完全解決的材料認識疑問將在工程樣板實驗間教學中得到進一步的解決。市場上的裝飾材料有著多樣性的特點,面對上千種之多的裝飾材料,裝飾材料的教學活動時盡可能地將室內裝飾工程中常見的材料進行介紹與學習,對基本系統作重點介紹,明確面層材料根據不同的設計要求及材料科學的發展都是可替換應用的。通過基本材料與基本系統的應用學習,可以通過舉一反三來接受新材料或替代品。
三、社會課堂教學
1.裝飾材料市場觀摩。任何理論與實踐的課堂教學活動都存在局限性,永遠代替不了社會大課堂的學習,通過對建筑裝飾材料市場的分組參觀,使學生對于課堂教學知識進行了再認識、再確認的學習,也對課堂上沒有重點介紹的產品有了感性上的認識,更對一些新材料的出現充滿好奇,急于想了解它的應用與性能。另外,也加強了學生對裝飾材料價格的認識,增強了設計的經濟觀念。學習根據市場條件可通過簡單記錄,或經商家允許采用攝影、攝像等方式進行,最后形成市場觀摩報告。對于市場的參觀學習應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專業學習中不間斷地進行下去,因為材料是不斷推陳出新的,對于設計師來說要不斷地了解材料與市場的發展,對于設計活動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計算機網絡技術和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的普及,使大多數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設計軟件的學習上,對手繪學習不感興趣,手繪效果圖的能力較差。但是,真正的室內設計專業人員都知道,使用設計軟件,雖然可以模擬出場景的真實性,多方面、多層次渲染出空間、燈光、材料的仿真效果和環境氣氛,但在與客戶現場溝通時,如何把好的設計理念傳遞給客戶,記錄瞬間迸發的設計靈感,設計出真正適合客戶的方案,還得靠靈活快速的手繪。我們學院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根據社會需求,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市場需求的人才,開設了效果圖表現技法課,希望能夠提高本專業學生的手繪能力與學習興趣。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一再向學生介紹當代審美巨變,希望學生適應時代的需要,更好地學習這么課程。
一、效果圖表現技法的意義
“效果圖表現技法”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必修課。它是一門集美術繪畫的具體運用與體現為一體的綜合性課程。這門課的主要教學任務是使學生系統地學習如何通過效果圖的表現將自己的設計成果展示出來,使設計方案通過效果圖的形式完整地、清晰地表達出設計者的設計理念、設計思想。
通過繪制效果圖,有助于進一步培養提高學生在效果圖表現方面的能力,提高對物體的形體塑造能力,處理明暗、光影、虛實、主次等關系及質感表現、色彩表現與整體諧調能力。手繪效果圖基礎訓練有助于同學們的空間想象能力與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對美術基礎的進一步升華。通過教學的觀察與經驗的總結,我們感覺到凡是手繪基本功扎實的同學,設計造型能力明顯就更強。手繪基礎的好壞也直接影響電腦圖的效果好壞。我們感到手繪圖作為一種表現形式和手段,是每一位設計師必須掌握的一種技巧,如果因為有了電腦制作而淡化手繪的話,將有礙于設計者空間思維的發展,因為手繪圖就是表現設計師的空間、形象思維過程,是記錄靈感延續與完善的發展過程。
二、效果圖表現技法課程的現狀
近幾年來,以技能培養為核心的高職院校建筑設計類專業將電腦繪圖視為重要的專業技能之一,紛紛開設了與本專業相關的計算機課程,以此培養學生的電腦繪圖以及電腦輔助設計能力,這為傳統的建筑設計教學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豐富了課程體系,為學生畢業后盡快適應市場打下了基礎。然而,事物發展的負面效應也隨之而來。在濃厚的電腦學習氛圍下,越來越多的學生不愿再動手進行艱苦細微的設計創作和表現基本功訓練,致使近幾年學生素質修養滑坡。這些直接反映在學生設計的作業上,只注重設計的形式,忽視對環境、功能、技術因素的考慮,不能辯證地把形式與內容、材料與技術、單體與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專業知識不全面和理解不透徹。學生設計的基本功底不扎實,透視圖看似逼真,但畫面色調、環境氣氛、配景設置等明顯缺乏應有的素質和修養。
三、學習效果圖表現技法課程的方法
在教學實踐中,由于學生的繪畫基礎不一樣,教師應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包括應多采用一些與學生互動的教學方式,形成開放式的教學環境。
1.調整傳統的教學內容,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在掌握透視的基礎上,偏重“快速表現技法”的內容,重點學習鋼筆徒手畫、線描淡彩、彩色鉛筆、馬克筆等快速、生動或有明顯筆觸的技法。特別是強調學生的鋼筆徒手畫這一環節。強調學生線條的表現力,通過對鋼筆臨繪照片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徒手技巧,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大膽省略一些無關緊要的成分,引導學生要抓住物象的主要特征加以高度的線條提煉及概括。使學生更加充分地理解室內外空間形狀、明暗、光影之間的有機聯系,在對照性的比較中探尋室內空間造型諸因素相輔相成的變化規律,從而提高控制畫面黑、白、灰層次的對比以及虛與實、強與弱等素描效果整體處理的能力。
對于水彩詳細渲染、水粉寫實技法、噴筆等細膩的表現技法,則不做要求。因為在細膩、逼真這方面電腦繪圖表現得很好,而寫實技法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最終的效果也只能是模仿真實環境,無法與電腦制作的效果圖相比。在教學中揚長避短,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輕松有趣,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消除“教”與“學”的矛盾。
2.以案例和演示來充實教學內容。
傳統的教學模式,以老師的講解和學生的練習、鞏固為主,往往不能讓學生感性地獲取知識和技能,不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其主要原因是教學中的理性知識太多了,而感性的材料太少。在講授一種表現方法前,展現一個實際案例,既使學生集中了注意力,又使課堂氣氛顯得輕松;這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同時能及時調整學生的學習情緒及學習節奏,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
通過在課堂上分步驟演示技法,可以把抽象的技法內容具體化,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解地面鋪裝表現時,把鋪裝的每一步分開講解,邊講解邊現場演示,學生則一步一步地跟著畫,收到了好的教學效果,這就是所謂的“手把手教學”。
3.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
隨著電腦的普遍使用,使多媒體教學進入課堂成為必然。運用多媒體教學,則可將單純理性知識的傳授轉變為由虛擬感性材料到理性認識的遞進。利用多媒體手段將國際、國內一流的效果圖作品介紹給學生,讓學生掌握最新的效果圖技法動態,使學生在欣賞效果圖的同時,提高自己的繪圖能力。
實踐證明,計算機輔助教學具有極強的生命力,隨著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它必將在改革效果圖表現技法的課堂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培養跨世紀人材等方面,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作為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和掌握多媒體技術及其他當代教學手段,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深入鉆研教學大綱,吃透教材、緊扣教材,并選擇恰當而新穎的實例,依據教學需要,精心設計制作課件,創設逼真的教學情景,把傳統的教學經驗和計算機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使這門課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4.在課程中增加效果圖賞析的環節。
效果圖表現技法課作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必修課,和其它專業,如建筑設計、城市規劃、風景園林及建筑裝飾等有很大的共同性。這些專業課程間進行橫向教學成果交流,可以將展示室作為交流的平臺,開展學生手繪作業展,增進各專業的學術交流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在加強有機聯系的基礎上,突出各專業教學特色,形成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專業課教學評價機制。
效果圖表現技法課第二個交流平臺是全國性的學生作品的交流與競賽。通過學生作品的交流,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參與性,教師可以找到教學上的不足,及時調整教學方案。
結束語
時代在不斷地進步和發展,作為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效果圖表現技法課教學也必須根據社會的發展需要及時地做出有效的調整,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與實際應用相結合,教學要本著“實踐為主、兼顧理論、培養思維方式”的教學手法,讓這門課真正成為多元化、時尚的學科,這樣才能夠輔助我們的設計創意構思地傳達與表現,達到傳承文化地作用。
參考文獻
由于我國的環境設計專業設立時間較晚,導致目前行業市場上優秀環境設計專業人才緊缺。另外,我國環境設計專業前身來自于建筑設計和園林設計專業,在學術方面不具備較強的獨立性。近年來在環藝設計市場快速發展的有力帶動下,我國的環境設計教學水平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在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素質方面的效果還不明顯。根據國外先進的專業教學實踐來看,一名優秀的景觀設計人員應該具備優秀的綜合素質[1]。因此,對環藝設計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更加有效的培養,讓學生能夠具備一名優秀設計人員應有的能力素質,才能為有效提升我國的環藝設計教學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環藝設計教育中學生所需要具備的綜合能力
(一)市場能力在環藝設計專業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認為市場能力對學生專業素質的培養無關緊要。這種認識上的偏差不僅在環境設計專業教學存在,在其他專業教學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向社會輸送高素質的人才,必須要為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服務,這是教育工作發展的必然要求。在傳統的教育工作中,對學生市場能力的培養一直是一個薄弱環節,學生所具備的專業知識技能無法滿足工作實踐需要,導致其在參加工作以后重新進行學習。對于環境設計教學工作的開展,必須要加強學生市場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只有這樣,才能為提升專業實踐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文化能力任何優秀設計作品的創作,都是在對文化內涵深刻理解的基礎上產生的。沒有對文化特別是本民族的文化有著深邃的洞察和理解,就無法設計出優秀的作品。我國有著古老而悠久的歷史文化,蘊含著深厚的底蘊和內涵[2]。從環藝設計角度來看,出現了較多堪稱偉大的設計成果。而這些優秀的成果都是對文化內涵深刻獨到理解的充分體現。社會文化的多元化發展,為環藝設計人員提供了更加廣闊的想象發揮空間,這就要求設計人員必須具備先進獨特的設計理念,在此基礎上進行文化精髓和內涵的深入挖掘,從而打造具有厚重文化積淀的優秀作品,以此來提升作品的價值和生命力。
(三)審美能力環藝設計從本質上講就是通過專業手段的運用來進行美的內涵表現。因此,該專業包括的所有知識元素都屬于形式范疇,運用專業思維對知識元素進行改造并表達出特定的藝術審美效果,是環藝設計的核心目標。但是,“美”屬于較為抽象的事物,朱光潛對“美”曾經有關一段經典的總結:美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美不僅在物,亦不僅在心,它在心與物的關系上面[3]。而且,人在不同時期、不同環境下對美的認知也存在較大不同,這就意味著環藝設計人員對美的追求必須要把握合理的尺度,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具備較為全面的審美能力。審美教育包含的內容也是復雜多樣的,例如藝術美、自然美、科學美、社會美等都屬于美的具體表達。針對環藝設計專業,對學生的審美教育應當圍繞著對環藝審美的理解來開展,也就是所謂的鑒賞能力。只有通過有效的鑒賞,才能充分吸收成功作品中有價值的部分,經過個人專業思維能力的加工,進行具有個人色彩和風格的作品創作。
(四)設計能力設計能力是環藝設計專業最為核心的部分,是教學水平最直接的體現。一般而言,設計能力主要分為美學設計能力和設計方法能力,因此這兩項能力對學生來講都非常重要。但是在專業教學實踐中,會更加側重于對前者的培養,如果學生僅能夠掌握設計方法或對部分設計工具的應用,對于設計創作來講是遠遠不夠的。設計手段不能完全取代環藝設計專業本身。從專業角度來看,優秀設計作品的創作與設計方法、工具是沒有較大聯系的。對設計方法和設計工具精準熟練程度的過于追求是我國環藝設計教學中普遍存在的誤區。從環藝設計行業角度講,我國很多環藝設計項目都被外國的設計機構壟斷,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國的環藝設計人員的專業水平有限所造成的,這也反映了我國的環藝設計教學在人才培養方面的能力匱乏[4]。
三、環藝設計教育中學生綜合能力培養路徑
(一)市場能力培養路徑第一,要求學生具有細分行業市場預測能力。環藝設計所包含的知識較為復雜廣泛,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不可能一一涉足。因此,學生只有細分行業的發展前景,進行合理的分析判斷,從中選擇自己最適合的專業發展方向,這樣才能實現更好的職業生涯發展,為環境設計事業的進步做出積極的貢獻。環藝設計專業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從本質上講離不開環境設計市場的健康快速發展。因此,環境教學工作的主要目標和任務便是向市場提供專業領域具備優秀能力和素質的高精尖人才,防止人才嚴重同質化現象的出現。這樣,不僅可以有效促進環藝設計行業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更為環境設計教學水平的穩定提升提供有效支持和保障。第二,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學生在就業以后會經常接觸到與設計成本有關的知識問題,這是因為在實踐工作中,任何設計工作都有著成本的限制。但是從目前的教學現狀來看,環境設計專業知識體系中的成本控制并未得到重視,從而導致學生不具備良好的成本意識。學生在設計創作中過于追求設計審美等方面的效果,導致設計成果遠超出預算范圍,受到委托設計方的否定與拒絕,從而使設計作品失去了現實的價值和意義。第三,學生要具備良好的時尚元素的捕捉能力。在現代化市場環境下,市場上所流行的時尚文化和潮流不僅是一種美學元素,更是一種商業元素。在工作實踐中,委托設計者必將會非常注重對商業利益的追求,這就決定了環藝設計從業人員必須有對市場流行元素的敏銳捕捉意識和能力,甚至要具備良好的市場前瞻性。如果環藝設計人員所設計的作品與市場流行時尚文化相違背,就無法得到市場的認可。總之,市場能力是從事環藝設計專業學習的學生所必須要具備的基本能力素質,也是今后走向成功輝煌職業生涯道路的基礎。但是,我國的環藝設計專業教學中關于學生市場能力的培養還存在著較多的不足之處。
(二)文化能力培養路徑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文化理解能力的培養是存在較大難度的,這是因為文化所涉及的知識較為廣泛。但是教師要善于為學生創造不同風格特點的文化情景,引導學生加強在不同文化情境下的設計思考和訓練。對于一個設計主題,要求學生從不同的文化角度來進行設計創作,并且教師還要培養學生對中西方的經典設計作品進行分析鑒賞的能力,全面準確地識別不同國家的設計作品在文化內涵方面所具有的差異表現。另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進行更多領域知識文化的學習,有效拓寬自身的知識視野,提升文化藝術思維能力。
(三)審美能力培養路徑第一,培養學生的系統審美能力。系統審美,指的是運用專業、完整的方法對美進行理解與表達的審美方法。非系統的審美對美的理解往往是比較狹隘、片面的,對學生全面深刻的理解優秀作品造成不利影響,從而也就無法讓學生正確吸收借鑒優秀作品來提升自身的專業設計水平。第二,將審美教育融入學生的日常學習訓練當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所組織的設計訓練具有較強的盲目性,在培養學生應用軟件工具方面投入了過多的精力,無視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從而導致大部分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后,無法獨立完成作品的設計創作,這與環境設計專業設立的初衷相違背[5]。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日常設計訓練活動中,應當將主要精力放在對色彩、形態等方面的學習把握上,并且要從對優秀作品的模仿和理解開始入手。
(四)設計能力培養路徑造成我國環藝設計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徹底扭轉這一被動局面需要經歷較長的時間。首先教師要從我做起,加強對專業知識技能的學習,以逐漸縮小與國外先進設計水平的差距,重點是要學習國外的先進教育理念,而非專業教學內容。其次,在教學內容方面則要更加注重對本民族文化審美內涵元素的理解和挖掘。要給予學生學習創新活動充分的支持和鼓勵,促進其養成良好的獨立審美思維,提升學生對創造優秀設計作品的自信心。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對經典作品的模仿設計訓練。不斷吸收借鑒經典作品的價值,并且鼓勵學生在創作實踐中努力實現對經典作品的超越與突破。因此,教師要為學生的專業學習與進步創造充足的鍛煉平臺,而不僅是傳授專業知識。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現代化市場經濟發展日益完善的背景下,行業市場上將會需要更多的環藝設計人員。而我國環藝設計事業的發展與進步,需要依靠每一名環藝設計從業人員的辛勤付出和努力才能夠實現。行業的發展也對設計人員所具備的創新能力、文化理解能力、市場適應能力等有著更高的要求,而學生的這些能力的培養主要依靠教學來完成。因此,從事環藝設計專業教學的老師必須要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從培養學生的市場能力、審美能力、設計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入手,為向社會輸送一流的環藝設計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持與保障。
參考文獻:
[1]張淇.高職環藝設計專業色彩情感教學的實踐與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9(8):126-127.
[2]陳虹宇,凌寶玉.文化的邏輯:不止于設計——以環藝專業博物館展陳設計為例[J].建筑與文化,2018(9):119-120.
環藝設計專業由于自身專業特性,實踐性較強,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強調學生將自身所學知識整合,靈活運用到實踐中,有針對性提升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尤其是在當前高校教育事業改革背景下,環藝專業設計課程教學中,主要是強調加深學生理論知識的儲備和理解,提升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在實踐中來提升學生知識運用能力,完成課程設計要求,養成良好的學習素養。加之在當前市場競爭激烈背景下,對于環藝設計專業人才需求度也在不斷增長,但是環藝設計專業學生就業率不高,就業競爭優勢不足,所以需要對環藝專業設計課程進一步深化改革。由此看來,加強高校環藝專業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十分關鍵,有助于為社會輸送更多創新型人才,推動環藝設計領域發展。
一、環藝專業設計課程概述
環藝專業設計課程主要是將理論知識轉換為實踐活動的過程,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十分關鍵,是專業教學中一個重要組成環節。環藝專業設計課程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緊緊圍繞學生的個性化需要有針對性組織設計教學活動,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輔助學習活動開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圍繞課題設計內容開展實踐活動,搜集資料、分析內容、確定方案、設計內容、落實效果和完成預期等環節,開展系統性的實踐活動。可以說,環藝專業設計課程為學生畢業崗位實踐操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和保障,在環藝專業設計課程教學改革中是必然選擇,需要予以高度重視。
二、環藝專業設計課程教學現狀
作為環藝教學中重要組成部分,實踐性和創新性特點^為突出,如何能夠有效推進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重點內容所在。盡管關于環藝專業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取得了較為可觀的成效,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一系列問題,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就環藝專業設計課程教學現狀來看,其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程設計理念混亂
在環藝專業設計課程教學中,課程設計概念混亂,主要是對于核心問題認知的差異,如何能有效整合理論和實踐之間的關系,明確環藝專業設計課程的價值取向,在實踐操作層面上的課程形態。基于此,課程設計改革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學內容的多樣性,為了可以有效解決此類問題,應該提高課程設計中隱藏內容的重視程度,加強環藝專業設計課程教學的實踐性,從實踐角度去看待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確定環藝專業設計課程的相關概念。
(二)教學內容寬泛化
在環藝專業設計課程教學中,教學混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設計概念混亂導致,課程設計內容過于寬泛化,主要表現在價值取向、實踐操作和教學形式方面,未能突出環藝設計專業特色,盲目的模仿其他專業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有待進一步深化改革。
(三)內容較為陳舊
在環藝專業設計課程教學中,教學內容十分陳舊,未能與時俱進,預期目標偏離,導致教學內容十分混亂。如何能有效解決此類問題,需要進一步深化專業課程實踐活動,深入剖析和總結其中潛在的問題,有針對性開展改革活動,切實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課程設計教學改革
(一)教學前期準備工作
環藝專業設計課程教學前期準備工作中,要求教師和學生能充分了解到教學內容,明確專業教學目標和設計原理,具體的步驟和方法。在教學前,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做好準備工作,諸如設計課題、完善步驟和預期效果,促使教學活動可以有序開展,朝著目標進行。同時,要求學生按照計劃有目的的開展學習活動,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提升實踐能力,可以將自身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到實踐中,為后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和保障。
(二)創新教學方法,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在環藝專業設計課程教學改革中,教師應該注重自身的教學理念創新,迎合時展需要,創新教學方法,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的引導作用,深層次剖析其中存在的問題,促使學生可以掌握合理有效的解決問題方法,提升實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參與其中,與學生建立密切的關系,通過提問的方式提供指導和幫助,啟發邏輯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小組合作學習,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新式教學方法,主要是為了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面向全體學生,根據實際教學要求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之間的差異均衡。一般情況下,每個小組人數在3~5人左右,通過合理的分組方式,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
(四)完善環藝專業設計課程的審核制度
所謂因材施教,就是根據學生本身所特有的能力與志趣等提出各方面的要求,對學生進行有的放矢的差別性教學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揚長補短,使其獲得全面發展與最佳發展。因材施教涵義主要包括:a.對學生個性特點、學識能力以及學習情況等差異性進行了解與把握;b.從學生實際出發,根據學生學習情況的差異性進行組織性教學;c.針對全體學生進行差別性教學,全面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使其學有所長。作為環藝教學基本原則之一,因材施教對目前我國高校環藝教學具有極為重要的特殊意義。
一、高校環藝專業學生特點
1.學習興趣低
在我國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就業難早已是社會各界人士所達成的共識與客觀事實,各企業和用人單位對高學歷的樂觀、盲目追求,對名牌高校學生的熱寵,導致很多普通高校學生出現嚴重的自卑心理,他們往往會有低人一等與先天不足之感,對人生和未來深感困惑、迷茫與恐懼,進而導致這些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產生自卑厭學情緒。
2.自信心不足
高校中,一般多數環藝專業學生并非其所在學校成績較為優異的學生,而且在中學應試教育影響下,使得這些學生處于老師重點培養、關照以及關心的對象之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會被嘲諷與冷落,所以,這就導致環藝專業學生缺乏學習自信心,自身閃光點被埋沒,對尋求理想工作與順利完成學業缺乏自信[2]。
3.文化知識偏
高校環藝專業學生的文化知識水平比較低,很多學生存在偏科的情況,所以,文化成績一般的學生會在巨大的升學壓力下另辟蹊徑,走上了藝術之路。當然,眾多環藝生中,存在大量優秀的藝術性青年,這些學生有扎實的基礎,然而,還有很多學生以突擊三月的方式考入美術專業,這就導致高校環藝學生不是具有非常低的文化知識水平,就是存在非常差的繪畫能力與繪畫基礎。而環藝設計必須對結構、空間、建筑形體以及比例關系有一定認識與理解,要求學生具有非常強的藝術能力[3]。所以,行政管理或者填鴨式教學方式都無法被環藝學生所接受。
二、因材施教教學思路運用中需注意的問題
1.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對學生進行有的放矢的差別性教學
充分照顧每位學生是教育的最終目標與最高境界,確保所有學生的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發展。針對高校環藝專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教師必須通過補救或者擴充式教學方法,保證教學能夠和學生個體差異相適應。
2.注意學生興趣導向,對學生學習熱情與興趣進行激發
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智力水平與心理特點不僅存在普遍性,有存在特殊性,若教師不對此進行充分分析,通過單一性教學方式將教學內容一并傳授給學生,統一要求與目標,批量生產,這種教學方式勢必會磨滅掉學生個性。所以,教師一定要對學生興趣導向予以引導,為學生簡明概述環藝內涵,以直觀生動形象教學方式為學生進行啟蒙教育,將環藝學生學習及求知欲望喚醒,保證學生能夠在藝術設計中,形成美化環境、裝扮生活以及創造世界的意識,使學生學習熱情、興趣以及積極性得以激發。
3.注重學生作業練習,對學生學習進行差異性輔導
起初讓學生設計一張具有結構合理而且形象生動的藝術圖通常都比較困難,所謂萬事開頭難,由于學生知識準備、操作機會以及實踐經驗的缺乏。教師必須針對學生知識基礎與學習能力的差異性,為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與學習任務,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并以此對其進行差異性督促指導,盡可能讓學生完成高難度作業與學習任務。
4.對實踐教學予以強化,避免夜郎自大
高校環藝設計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通過分組討論設計教學,也就是根據各組同學所處空間的一致性,對其進行有差別性的集體討論、商談以及醞釀設計,并在集體討論過程中突出設計風格、主題和表現形式,各組繪制出最佳設計方案,再由對各組學生設計方案進行交換,以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此外,教師還要對學生學習與設計悟性進行不斷啟迪,使其思辨能力能夠得到進一步提高,帶領學生在課堂和藝術生活中穿梭,保證學生在學到知識的過程中能夠培養其主動探究與學習的良好習慣,最終使學生學習能力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1]周林.普通高校書法教學的研究與實踐――兼談書法藝術的表現形式[J].重慶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06):120-121
[2]孫鳳森.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及創新[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02):136-137